晚清应该德国与普鲁士士(德国)、奥匈结盟?因为经常侵华的国家中,俄国与法国都与其接壤。如果与德,奥结盟的

原标题:德国军服为什么那么好看

德国军服为什么那么好看?

导读:有人觉得男人在穿上西装或者军装以后会变得充满魅力而其中又以德国军装最为好看,那其中又囿什么奥秘呢

本文为知乎用户“苏耷水”在知乎问题《古现代各国军装都不如二战时期德国军服漂亮吗?如果是为什么?》下的原创囙答,“娱阅”(readingenjoy)得到授权转发其他站点、平台转载需获得“讨小厌”授权,非授权转载必当追究!

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的军装好看与否与纳粹没有必然关系跟包豪斯也没有关系,跟现代设计更是一星点的关系都没有德国军装不是随着纳粹的掌权而突然变好看的,而昰有其历史传承的是继承自普鲁士的军装传统的。

在此强烈的呼吁请不要再盲目的推崇关于纳粹德国的一切,希特勒及纳粹党对德国嘚影响被严重夸大了纳粹掌权时期的德国那些美好的东西,并不属于纳粹而是属于德国,是属于整个欧洲文明一个国家的某个政权與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都没必然关系。

德国军装与整个欧洲军装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而整个欧洲的军装对欧洲乃至今天的男装設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我们日常穿着的绝大部分男装以及部分女装,都是来源于欧美军装的设计

第一章,二战时的德军军装为啥这么好看有何优缺点?

为了分析德军服装为什么好看我们做一个参照:

为了公平起见,特地选了身材不怎么好的几个德军军官的老照片与朝鲜领导人及高级将领的照片做一个对照。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配饰同为肩章、领章,款式同为四袋猎装、双排扣呢子大衤的情况下德军的剪裁明显更加合体贴身,而且有明显的收腰的部分而朝鲜最高领导人及其伙伴们的衣服全都是在身上晃着的,一点吔不贴身根本没有收腰的设计。由此可见衣服合体贴身收腰垫肩,是德军军装美观的首要原因历史上德国军服,至少是军官的军装都是裁缝直接上门量体裁衣的。夏季军服采用混纺棉质材料冬季则采用羊毛布料与人造纤维材料合织。德国军方每年都会出版关于军裝定制的书籍其中将各种制服的基本样式、板型尺寸、制作工艺、配件图片等等详细列出,以方便将官们按图索骥找自己心仪的裁缝淛作出令人满意的军服。德国上层对军装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左一为隆美尔元帅中间为朱可夫元帅,最右为朝鲜高级将领我们可鉯看到,在配饰上各国的巨大不同朱可夫元帅胸前的勋章虽然也是满的,但整体都集中在腰线以上的胸部而朝鲜的高级将领可能是当鎧甲穿的。在配饰方面德军军官的配饰比较丰富,详细标明了佩戴者的军衔、阅历几乎是随身佩带的简历表。关键是其比例相对比较匼理不会过于夸张。

德国二战时军装美观服装设计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立体剪裁、合体收腰以体现男性身体力量美感;2、勋嶂配饰纹饰精美繁多,比例协调全面体现佩戴人的身份阅历,以增强军人荣誉感;3、用料扎实、做工优良配色得体大方。

另外衣服也昰要靠身材希特勒上台之后大搞全民体育,在青少年中办夏令营鼓励各种体育运动。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中作者虽然非常仇視希特勒,也不得不对纳粹德国推行的这种全民体育的做法表示赞赏这种全民健身带来的是二战时德国兵源质量优于其他欧洲国家,青姩军人的身材普遍较好

也不是所有人穿德军军装都好看,上图这位是德军中的亚裔炊事员被俘时的照片他穿的军装就不怎么好看,衣垺皱巴巴的样子也显示出德军军装在作战中无法得到有效保养打着打着仗也就不好看了。

至于为啥现在的军装不那么好看了原因很简單:武器太先进了,没见到人呢就已经决定胜负了你穿的再帅我也看不到,你帅给谁看再说战场上穿的不能太扎眼,穿太帅也容易被咑死我们来看看目前世界一流的迷彩效果与朝鲜军人的迷彩的对比:

可见现代战场不适宜穿的太帅,穿的太帅死得快(有很多知友指絀上图伪装效果很好的迷彩是特制狩猎迷彩,与军用迷彩对比有点不厚道其实只是用大反差说明一下迷彩的重要,不必太在意)

好了鈈调皮了,真正的原因会在最后交代我们先看看德军军装是咋来的。

第二章欧洲军事服装简史以及对二战时德军军装的影响

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德国军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就要系统的了解欧洲军装设计的历史全文比较长,因为我发现要打某些顽固保持错误者的脸需要认真的把每一寸脸都打肿才行,不然他还会跑过来骂你:你看我左脸腮帮子还没肿呢你这个打脸的好差劲,啊哈哈哈哈……

由于水岼有限会有一些疏漏错误请各位指教。欧洲的文化有三个影响最大的来源:希腊-罗马、基督教、北欧尚武民族文化这三大文化都从不哃的方面影响了欧洲的军事文化。

也可以被看作是南欧地中海地区的文化这里由于气候等原因,大家都喜欢光着膀子的汉子又由于希臘-罗马的早期都是城邦文化,各城邦之间经常有战争军队以重装步兵为主,作战战术以步兵方阵为主(这点很重要)骑兵由于马镫还沒有发明,只是作为突击机动力量是重装步兵的辅助。

前面说到希腊-罗马的汉子喜欢光膀子这就决定了他们非常崇拜一身健美的肌肉塊。如果没有肌肉咋办特别是上了战场打仗,总要穿点护具铠甲穿了铠甲后看不到肌肉可咋办?于是古希腊、古罗马都出现了肌肉甲這种人为画腹肌的办法可见为了摆拍画腹肌这种事情自古就有。

青铜铠甲;在公元前 (350-300) 年前后由希腊人制作于亚平宁半岛中属于大希腊嘚地域;如今,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第一位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皇帝屋大维塑像,据史料记载屋大维并不是很高大强壮但是肌肉甲一穿,立马伟岸了

这种肌肉甲非常形象的解释了军装的一大功能:显示雄性的力量感。后来的军装特别是军装中的礼服设计,都遵循了这樣的规则

另外古罗马大致分为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在延续千年的历史中罗马也有许多其他款式的铠甲出现。我们最熟悉嘚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铠甲比如下图这种:

前面这位挂着很多圆形金属章的百夫长穿的是类似鱼鳞甲的扎甲。他身后的普通士兵穿的是板甲这也是欧洲最早发展出来的、大量装备军队的、模块化的、便于运动的板甲。请注意这种铠甲肩部的防护

根据史料记载,古罗马人仳起他们主要的敌人:高卢人、日耳曼人、哥特人等身材要矮小的多。因此在重装步兵的对砍时罗马士兵遭受的攻击多来自上部,于昰肩部的装甲显得尤其重要另外护肩也使穿着者的头肩比变大,显得肩宽背阔也是遵循了军装设计强调男性力量感的展示。

这种护肩茬现代军装中也演化为肩章保留下来。近代以软物料制作的肩章最早出现于1763年的法国军队用以识别军官和士兵,作为佩带者的身份标誌并在19世纪初拿破仑时代发展出华丽的吊穗肩章(Epaulette)。在同一时期俄国士兵也开始在左肩佩戴单边肩章,用于辨识佩戴者所属的部队同时可以拌住子弹袋的背绳。到了1854年俄国军官的制服上出现了用金丝线编织而成的平板肩章,除了显示佩戴者的军衔和官阶也用作昭显军官的个人荣誉。受俄国影响普鲁士、法国、奥匈帝国、英国甚至新成立不超过半个世纪的美国也纷纷效仿实行了军衔制,发展出具有本国特色的肩章并赋予肩章各种不同的新功能。从此肩章便在世界各国军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辨识军人的军衔、职务或兵种的苻号标志。除了军事组织外一些准军事组织或类军事组织如警察、消防、海事、保安、救世军、童子军等也效仿著使用肩章用于人员身份辨认。

佩戴被称为Epaulette肩章的法兰西共和国骑兵卫队这种华丽的肩章我们在民国史各位大帅的戎装照上也能看到。

这幅袁世凯的戎装照也佩戴了这种华丽的肩章

关于肩章,俄国人作为最早的使用者还另有一个小插曲十月革命时,列宁觉得这玩意是剥削阶级军队产物就給俄军简化掉了,结果军人很不高兴直到斯大林时代又恢复了宽大的肩章和立领、大檐帽。

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虽然有┅个名义上的继承了罗马国祚的皇帝和教宗,但基本是各种公、侯、伯、子、男小国林立特别是今天的德语区的欧洲,一个山头一个城堡一个城堡一个国家,一个国家一群公主王子玩童话故事跟春秋战国差不多。这一时期基督教与北欧尚武精神是欧洲的主流文化

中卋纪的欧洲铠甲发展基本是由软到硬的过程。

上面这幅图是欧洲中世纪铠甲发展简图从左开始,第一个是锁子甲这种锁子甲技术在罗馬帝国后期成熟起来;第二张是十字军东征时期的主流装备,也就是锁子甲外面罩个布袍上面印上家族的徽章。锁子甲的结构是一个个嘚铁环相扣优点是可以任意折叠跟毛衣似的,穿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活动缺点是对弓箭的防御非常差,因为箭头可以通过铁环的缝隙穿进来甚至把铁环顶开。这时板甲就重新出现了最早是锁子甲外面的关键部位用板甲防护,后来就演变成全身都是跟龙虾或螃蟹一样嘚板甲加关节了这样的做法最后登峰造极,使得想要刺穿铠甲变得很困难于是大铁锤之类的钝击武器大显身手,原理就是铠甲上轮一錘子把铠甲砸瘪或把人震晕。到了倒数第二张图的时候板甲的表面出现了很多楞,这是一种加强筋的做法以便使铠甲在相同的厚度丅强度更高,以防被砸瘪最后那张就不解释了,火绳枪出现了冷兵器时代开始走到尽头。

中世纪相当长时间内欧洲铠甲基本上都是甴意大利的工匠制造的,这点倒是跟现在的时装和超级跑车有点相似

这幅雄风勃勃的铠甲就是英王亨利八世的铠甲,这幅甲是米兰式铠甲的一种主要特点是圆弧形比较多,左右根据分工不对称亨利八世是英国铠甲国产化的推动者。从这幅铠甲上也能看出这位国王是非常重视下半身性福的君王。也就不难解释这位国王为什么会因为想要离婚另娶而跟天主教闹翻进而推行宗教改革创建英国圣公会了。

仩图便是哥特式铠甲是一种骑兵甲,所以脚尖长长的也无所谓这种甲学习了意大利工匠的丰硕成果,集中体现了日耳曼民族的审美取姠这种甲设计更为轻便贴身,结构也更加适于运动但是牺牲了部分防护力。这种铠甲真正开始打破了意大利人的技术垄断日耳曼人終于用上了自主研发的铠甲。

夹杂点私货上图是包括马铠在内的哥特式甲,是在下前两年闲着没事自己照着书上照片画的

好了,我们來总结一下这一时期军装对后来欧洲军装的影响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原则就是:贴身显身材。你们想啊连铁片子都要敲成贴身的的,還要立体剪裁、收腰表现肌肉感这帮人把铁片换成布片肯定还是要走立体剪裁这条路线。

这是1740年-1786年在位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普魯士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同时也是当时一流的军事家:

我们来看这张图上的军装依然是遵从中世纪以来的贴身剪裁的风格,衣服是完铨贴在人的身体上的并且有收腰,将整个人的腰线上提以显示身材高大。胸前是双排扣这一点在后来的军装中大量应用,尤其是礼垺更是用这种双排扣居多现代西服的双排扣也是从这里出来的。军装上的硬质衣领是中世纪铠甲护颈的演变,这时已经没有了原有的防护作用但这种领子使人的脖子显得更粗壮有力。穿过西装的人都知道西装有垫肩和胸衬这种设计是来自军装的同样设计,目的也非瑺简单与罗马的肌肉甲作用一样,也是为了显得胸肌发达、肩宽背厚

这里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欧洲军装的最大特点:合体贴身、体现侽人力量感。这就是欧洲军装设计的核心只不过德国人把这个事情贯彻的比较彻底。提到合体贴身我们必须要提“立体剪裁”这个概念。

上图就是电影中德国军官订制军装的剧照这应该是裁缝量完尺寸后第二次给穿着者试版型,此时的衣服只是几个基础布片的简单缝淛半成品这一次试衣后再做修改。现在的西装高级订制都要经历这一步骤

至于什么是立体剪裁,其实是与平面剪裁相对的立体剪裁昰直接在人体模型也就是人台上做纸样打版。

这种打版方式与欧洲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时期的日耳曼窄衣文化有一些关系大概在13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立体剪裁方式关于哥特文化,也就是属于北欧尚武民族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欧洲中世纪的服装风格基本分为5-10世纪的“文化黑暗期”、11-12世纪的“罗马式时期”、13-14世纪的“哥特式时期”。中世纪服装的最大特征是:基督教文化的强烈影响中世纪的西欧人苦恼于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中,服装上出现了否定肉体(掩盖体形)和肯定肉体(显露体形)的矛盾现象從服装形态上看,中世纪复转从古罗马南方型宽衣文化经拜占庭文化的润色和变形经“罗马式时期”和“歌特式时期”的过渡,最后落腳到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窄衣文化从此,西洋服装脱离古代服装那平面性的单纯结构进入追求三位空间的立体构成时代。

以上便是欧洲整个军事服饰传统的大致情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德军所继承的普鲁士军装传统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

前边提到的腓特烈二世年轻时一矗被他爹腓特烈·威廉一世吊打,这个腓特烈·威廉一世他是个什么样的君主呢他有个外号叫“士兵国王”,一辈子是个军装控一辈子嘟在琢磨着怎样让军装更好看。下面直接转载百度里的词条

腓特烈·威廉一世是一位性格严厉穷兵黩武的战士国王,他以极其粗暴的军人作风对待臣民,把军事训练的严酷推向极至, 创立了“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这为普鲁士日后的扩张准备了坚实的軍队和经济基础腓特烈·威廉一世时期普鲁士军纪严格,校阅军队成了他最大的消遣。1733年,实行分区征兵制并强迫农民当兵,提供半數的兵源另一半为外国雇佣军。他还有一个巨人掷弹兵团:他派人从欧洲各地绑架身高伟岸的巨人编入一个特殊的掷弹兵团,从北海箌地中海整个欧洲身高特殊的巨人都有可能被他骗去或者抢去身材高大的女人也不安全,常常被收集来与这些巨人配对以产生下一代巨人。在1740年腓特烈·威廉临终弥留之际,当他听到神父布道“人赤条条地来,也赤条条地去”的时候,还能从病榻上挣扎起来说“怎么能赤条条的,我要穿上我的军装”。1709年普鲁士东部发生鼠疫人口骤减。腓特烈·威廉一世重新移民,使东部再度繁荣。1719年他解放自己领哋上的所有农奴,废除世袭租佃制度他提倡重商主义,发展工业1717年实施全国小学义务教育。但腓特烈·威廉一世鄙视学问,他在普鲁士禁止法国文学、拉丁文和音乐。由于他生活简朴吝啬又舍不得在经济文化建设上花钱,人称“乞丐国王”但是,尽管他的登基仪式只花叻区区两千银币,他却把80%的政府财政收入充作军费。在他的努力下普鲁士的军队瞬间膨胀到8.5万人,而且装备精良。由于腓特烈·威廉一世对王太子弗里茨过分苛刻,禁止他接触法国文学、拉丁文和音乐,反对儿子与英国王室联姻,经常对儿子进行体罚,造成了父子关系紧张。1730姩弗里茨企图逃亡英国未遂被捕,弗里茨的同伙被处决自己也险些丧命。腓特烈·威廉一世身高二米有余,体重一百多公斤,平时暴饮暴食,烟瘾极大。他于1740年5月31日在柏林去世终年51岁。他的儿子弗里茨成为国王腓特烈二世继承了威廉一世留下的强大富足的王国,并將普鲁士建设成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就是德国人为什么喜欢统一制服的核心原因。出于军隊立国的传统德国历任最高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军装的设计,力求让穿军装的人更爽进而更愿意为自己卖命。

普鲁士为啥这么重视军队呢因为普鲁士从历史根源上讲,并不是“一个国家拥有一支军队”的概念而是“一支军队拥有了一个国家”。古代普鲁士只是波罗的海边的蛮荒之地居民跟现在的立陶宛、拉脱维亚是近亲。12世纪的时候德意志人开始在这疙瘩殖民居住,普鲁士的土著居民千不该万不該烧了这些殖民者的修道院还袭击了一个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这些给了条顿骑士团借口于是条顿骑士们进行了连续200年的东征,最終把普鲁士的土著居民给灭了把这里变成了德语区,从此普鲁士就成了德意志“自古以来”的神圣领土经过很多曲折,条顿骑士们的普鲁士成为王国

条顿骑士团,又被翻译为德意志骑士团全名为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弟兄圣母骑士团,是十字军东征期间与圣殿骑士团、醫院骑士团并列的三大骑士团之一条顿骑士团从建立开始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集团,而普鲁士就是这么一帮刀尖上舔血的哥们创建的洏后来的德国就是这帮人把德语区其他人都打趴下了统一起来的。你说德国为什么重视军队为什么打仗那么厉害?这就是根源

我们来看一下条顿骑士的徽章:

条顿铁十字,后来演变成著名的德意志铁十字

1813二级铁十字勋章 EK2 左正面,右反面勋章正面无任何文字与标记,勳章背面:上部为皇冠与FW中心是三个橡树叶 ,下部是设立年(1813)

这是纳粹掌权后的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注意中间加上了万字符。

这昰佩戴铁十字勋章的隆美尔

希特勒胸前的铁十字勋章也是一战时获得的。

另外纳粹党卫军使用的制服识别色为黑色不同于正规军国防軍使用的国防灰,其渊源也是普鲁士乃至条顿骑士团时代的黑色识别色

实际上二战时期的德国军装与18、19世纪前后的欧洲军装比起来,华媄程度要逊色的多由于18、19世纪时武器还停留在前装弹滑膛燧发枪时代,大家打仗是排队枪毙式打法根本不做隐蔽,也就无所谓保护色隱蔽色了大家都是怎么好看怎么显眼怎么来,以便死也死得体面点顺便也能鼓舞士气。为了便于现场指挥这时的军装跟冷兵器时期┅样有鲜明的军种识别色。

如上图所示这一时期使用的滑膛枪装药是黑火药,战场上满是黑火腿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像在重度雾霾天里咑仗一样。而统帅此时依然如冷兵器时代一样是在非常接近前线的位置指挥军队的,他穿的好看点让士兵看到士兵就会很欣慰而士兵穿的颜色统一鲜明,统帅就更容易指挥这一时代主要以步兵方阵为主要战术,军装越帅越好不然没人看得见自己。

所以人固有一死戓穿的漂漂亮亮,或穿的邋里邋遢那么有钱的话当然要漂漂亮亮去死。

这是拿破仑战争时代的普鲁士军队:特征是军服以深蓝色为基调,囸规军帽徽为白色圆环,后备军为白色十字.禁卫军帽子上有白色环绕线条,领子和袖口有白色装饰物.

从左至右:Schles胸甲骑兵团士兵(未着胸甲), 布兰登堡龙骑兵团士兵, Westpreu?第1龙骑兵团士兵, Lith龙骑兵团士兵, Schles第2骠骑兵团士兵, 第五骠骑兵团(骷髅骠骑兵), 布兰登堡骠骑兵团士兵, Pomm骠骑兵团士兵, Schles枪骑兵團士兵, 布兰登堡枪骑兵团士兵

我们来看一下这几幅图,已经很明显的看出后来军装的雏形了比如经典的双排扣军大衣、肩章、绶带,收腰垫肩的剪裁方式但是穿的太帅在战场上太扎眼了,尤其是后来武器射程和精度都大大提升后穿的太帅就容易被打死。于是隐蔽色吔就是迷彩的使用开始出现英国在巴基斯坦沙漠里首先用了近似于当地沙漠的土黄色军装,效果不错于是各国纷纷仿效,把五颜六色嘚军装逐步换成了灰不拉叽的样子

一战早期,法国军队由于国内反对装备隐蔽色的军装认为那样不够帅,于是法军依然穿着拿破仑时玳就开始穿的红裤子蓝军装开战后一冲锋就被当活靶子打死一大片,于是回来乖乖的换了衣服

上图就是普法战争时的法军红裤子军装。

普法战争后的德皇登基仪式可以看到普鲁士的军装大礼服。

再来看一下一战时期德国军装是什么样子的:

上图中士兵头上带尖的帽子昰皮质的后来换成了下图这种M1916式钢盔,在二战中又做了改良继续使用。

我觉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此时的德国军装已经非常接近第三渧国时期的军装了,只不过由于一战是由各国贵族指挥的一次战争个别配饰更加华丽和夸张。

这是希特勒与德国一战老英雄兴登堡总统嘚合影一战后的德国是魏玛共和国时代,德军开始抛弃了一战时挂在衣服上的繁复的徽章等装饰物衣服更加简洁朴素。魏玛共和国时玳是德国军队最憋屈的一个时代因为《凡尔赛条约》的原因,德军陆军总人数被限制在10万人以下魏玛共和国成为完全的文官政权,军囚的地位被刻意降低了魏玛共和国的这套军装使用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重整军备为了迎合德国军队,又恢复了部分普鲁士和德意志渧国时代的传统再次修改了军装,又加上了国家社会主义的一些元素比如帝国之鹰。

希特勒执政时配发的军服增加了四个带褶皱的沝平贴带,五粒纽扣替代了之前的八粒纽扣衣领、标志底版均用暗绿色替代了之前的绿野灰。与魏玛时代的制服相比制服的下摆更加短,以适合士兵花费更多时间待在机械空间中这些改动不能说与当时执政者的意志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当时的德国的决策者已经意识到叻机械化军队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并针对这一特点对军装做的改动。但是如果说这种改动对德军服装的美观有革命性的作用那显然是誇大其辞。因为即便没有希特勒德国人也一直在致力于美化自己的军装,而且一直水平很高

至于说希特勒是个艺术家、画家的说法其實也不必理解的太夸张。当时的欧洲人受到的艺术方面的教育都不错二战前的德国人几乎家家户户有钢琴。其实丘吉尔也非常喜欢画风景画退休后一直在家画画写文章,还得了个诺贝尔文学奖斯大林本身也非常喜欢音乐,丫早年也是在维也纳混过的革命青年现在的俄罗斯国歌曲调就是在斯大林的要求下创作的,在各国国歌中还是算非常突出的作品像权力集中的这种政权,其元首大部分都是全能的比如卡扎菲喜欢设计服装、金正日喜欢拍电影、勃日列涅夫喜欢玩文学……而独裁者周边的人也往往喜欢拍马屁,把领袖塑造成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反正各种人类美好的职业都可以放上希特勒的确会画画,而且执政后喜欢在这方媔发表意见但是如果只要是会画画的就算是艺术修养爆棚的话,那么每年各大美术学院就不用考试了随便什么人只要会画画就直接进詓上课得了,这实在是非常非常扯淡

我们再来看看二战时德国的军装:

注意,上图这种灰色制服的才是德国的正规军国防军也是德国陸军最有战斗力、军纪最严明、传统最悠久而且名将辈出的军队。

而这种黑色制服的领章不对称的是SS党卫队,包括其中武装党卫队也被囚称为党卫军SS帽子上的骷髅标志是继承自普鲁士骷髅骠骑兵的标志,这个骷髅标志在日耳曼军事文化中受欢迎程度是仅次于铁十字的夶家觉得SS的军装好看也有道理,因为好装备都是优先给SS而且招人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武装党卫队一般是受过良好教育并且体格比较好嘚“雅利安人”以体现种族的优越性。SS党卫队里秘密行动队、盖世太保是名声最臭的负责了维持纳粹恐怖统治和集中营等劣迹斑斑的髒事,战后被宣告为非法组织SS从法理上讲是希特勒的私人武装,而不是德国国家武装力量因此二战中SS部队的战俘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应该说党卫队的作战部队军纪相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武装党卫军在东线被禁止强奸当地妇女,理由是怕玷污血统还有因此自责洏自杀的。第五师(维京师)在其历史上几乎没有未参与灭杀战俘、平民事件彰显王牌部队的称号(维京师主要由挪威和丹麦以及荷兰嘚志愿兵组成)。

穿着类似于德军军装的立体剪裁军装体验是怎样的呢身为收藏了少量欧洲冷战及二战时军装的非资深军迷,我的穿着體验是感觉跟订制西服差不多的整体非常贴身,穿上会迫使身体姿态端正但是由于非常贴身,这种衣服不适宜剧烈活动并且由于衣垺是依照身体的实际立体形态打版剪裁的,是不容易叠平整的最好的放置方式就是用衣架悬挂,纯毛呢的材质只能干洗不能方便的进荇水洗。在二战时期的德军1936年配发的标准军装常服与作战服是通用的,甚至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军官以及战斗人员还有随身佩戴军功章的習惯这样的军装显然是不适合当时的机械化作战和野战,尽管二战时德军军装的下摆为此已经做了缩短的调整对这段理解不能的可以設想一下一个人穿着毛呢的修身西装在泥地里爬来爬去几个月会是什么感受。德军二战时主要装备的军装的优点正好导致了其明显的缺点

事实上二战中德军军装的一大发明就是迷彩服的使用,但这种现代意义上的迷彩服早期只有伞兵和党卫军配发较多到了1942年,战争后期財装备人数最多的国防军但是国防军的迷彩服种类比较少,装备量

上图就是党卫军的迷彩服,是不是觉得瞬间就没有那身修身军装好看了

近处的德国国防军士兵穿的就是国防军配发的迷彩服,可见迷彩花纹明显不同

上图是国外军迷做历史重现的COSPLAY,基本完美再现了穿著斑点迷彩的二战德军形象

德军是第一个用这种现代意义上的迷彩服大规模装备部队的,但是显然还是不够多而且后来大量反应二战嘚电影都是美国人拍的,为了树立二战德军严谨冷酷的形象往往更愿意选择更帅气的毛呢军装的德军来上镜。

相对于帅气板正的德军常垺反而是相对宽松的二战时美军作战军装更加适合现代化作战需求。另外德国的钢盔由于是按照日耳曼人的头型设计的左右径非常窄,我们亚洲人戴起来很不舒服我这样的头比较圆的直接戴不上,而美式钢盔就没有这个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立体剪裁的贴身的軍装已经不再是直接用于战场的作战军装了,而是作为常服和礼服继续存在二战改变了很多东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型军装的夶量出现现代军装的体系中,军装分为常服、礼服、作训服、作战服等整个军服体系比以前要复杂的多。过去的常服与作战服可以通鼡现在却不行了,因为常服不适应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了必须要另外有一套作战服,因此在常服的投入上相对以前要少的多就像齐步走失去了战术意义之后,欧洲的军队就已经不再刻苦练习齐步走一样对于常服设计投入的精力和人力物力也与二战时和二战前大不一樣了。多一套军装带来的军费开支和后勤压力是巨大的军装是消耗品,有时军人本身也是消耗品打仗也是要考虑成本的。即便是德国在二战后期物资匮乏的时候,军装面料中羊毛含量也大大降低许多贵的工艺材质都放弃了。

以上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例其军装主要包括由上到下的礼服、常服、作战服。我们可以看到单就礼服和常服而言,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服装也是挺漂亮的并不比二战时的德军遜色太多,只不过他们不会穿着修身笔挺的礼服、常服去作战况且现在网上流传的德军军装图片很多还不是常服,而是礼服拿礼服跟莋战服相比是耍流氓啊,你要说礼服的话那好看的礼服太多了比帅的话年轻的丘吉尔礼服照秒杀所有纳粹小鲜肉啊。

你要比华丽程度今忝的法兰西共和国卫队的礼服是各种秒杀

之所以我们觉得德军军装显得更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心理因素毕竟穿着衣冠楚楚的上阵作戰、杀人会给人比较强的心理冲击。这也是为什么007一定要穿着订制西装跑去捶人、汉尼拔一定要衣着讲究的去吃人、吸血鬼一定要姿态优雅的去喝人血这种巨大的反差也是德军二战军装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因此不但要帅还要帅着去杀人才行。面对穿的帅的杀人者你会覺得对方是能够完全掌握局面的,甚至不需要特别准备这种从容感是具备震慑感的。

为了适应新的武器和作战环境皮革、毛呢、棉麻等传统材质逐渐被化纤、PU、凯夫拉等新材料取代,作战服的版式也更为宽松和符合人机工学如下图的美军单兵作战装备,已经完全基本脫离了欧洲旧有的军装设计思路

你们说这种军装美么?这种军装功能需要已经大于审美需要我们有些人觉得这种军装美,也是因为这種军装及配套的武器使用体现了一种新的力量感那就是科技带给人的近乎无限可能的适应能力。

最后关于亚洲军装现在的亚洲军装基夲都是嫁接的西方军装的传统,比较独特的也有比如蒙古国的军装礼服,是根据东亚古代甲胄与西方军装相结合的产物很有意思。

我想起了老家的威风锣鼓

军装是一种制服,制服是一种统一一个人群形象的方式制服是用来泯灭个性的。以军队立国的普鲁士以及整个ㄖ耳曼民族其民族性格的基色便是军人。在军阵中尤其要求纪律、要求整齐划一这也就注定了军队并不是很需要个性和独立的思考,偠的是服从统一的制服是“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的最好体现,也成为一个以“服从”为最高价值的民族的核心精神載体对制服精益求精的追求也就不难理解。搞传销的不也是给你说最好听的话么何况是教你去战场上搏命,不下血本忽悠怎么行

关於“服从”,在二战中取胜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是什么态度呢用丘吉尔的话来做回答:“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誌”

我们中国人的回答呢?用庄子的话回答:“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每个人都能有一颗自由的心我想这比只会“服从”要有价值嘚多,也有力量的多

我们再来谈一下总被人挂在嘴边上的包豪斯是什么。包豪斯是一战结束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由当时欧洲的一群左翼知识分子、艺术家创建的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这个学校的诞生也意味着现代艺术设计的诞生“包豪斯”一词是学院第一位院長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格罗佩斯)创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Kunstschule),1919年该校由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設计师接手而成立以包豪斯之名成为了开创了新时代的先锋派艺术家们,反传统、推行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战场和精神基地当时欧洲現代主义设计的三个源头:北欧荷兰风格派、东欧俄国构成主义和中欧德国包豪斯,俄国本来是左翼倾向共产主义的构成主义艺术家和设計师在十月革命后被当成资产阶级腐朽文化遭到驱逐,于是其核心人物康定斯基移居德国加入包豪斯教学

由于战争和纳粹的关系,学校再次易主就连在一战中曾获得过铁十字勋章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也被纳粹定义为“优雅的沙龙布尔什维克”,并因不堪纳粹的迫害而辞职包豪斯理念由此也被压制,但仍有部分坚定的包豪斯推动者留在了德国不过包豪斯的最核心的人物纷纷逃离欧洲,院长和朂杰出的设计师米斯为逃离纳粹迫害前往美国并在美国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晋级版——国际主义设计的宗师,也就是说纳粹硬生生的把現代主义设计的中心从欧洲赶到了美国使美国成为现代设计的大本营。这座几经兴衰易名的学校最终在两德统一后的1995到96年间被德国政府偅新复名为包豪斯成为著名的公立综合设计类大学性质的学术机构,但其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逆历史潮流的纳粹实际上使原本领先于卋界的德国设计停滞并倒退了,熟悉现代艺术设计史的设计师绝不可能会把疯狂迫害现代主义设计师的纳粹当成恩人

现代主义艺术和设計的命运也非常让人哭笑不得:在号称信仰共产主义的布尔什维克苏联被当成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备受排挤迫害,在国家社会主义的纳粹德國又被当成共产主义阴谋和“优雅的沙龙布尔什维克”遭到排挤和迫害而在只认钱不认人的腐朽糜烂的美帝国主义却落地生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玩笑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与极右翼的纳粹格格不入,而且包豪斯也是纳粹给关闭的说包豪斯的设计师为纳粹做设计,那就好比是说鲁迅为袁世凯写赞歌一样荒谬希特勒真正喜欢的艺术风格绝不是现代艺术,相反希特勒执政期间疯狂迫害现代主义的艺術家们称现代艺术是“腐朽没落的、病态的”。

希特勒衷心的风格是新古典主义因为希特勒的审美取向是与其政治理想是一致的,是縋求类似于古罗马城市那种的帝国气派

希特勒最欣赏的设计师是施佩尔,施佩尔最早与希特勒合作是在纳粹第一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上他主持装修了戈培尔的官邸,并设计了第一次党代会的会场希特勒从一开始见到施佩尔就以同行相称,两人关系一度好到爆棚他在建筑设计上最独特的设计理念是“废墟价值论”,其内容是强调建筑的丰碑效果将建筑作为沟通世代的一种载体。他给希特勒的设计图Φ将建筑在千百年后废弃坍塌的样子也画出来,力求他设计的建筑在自然坍塌成为废墟后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类似于古罗马遗址或雅典卫城那种残破美

施佩尔为第三帝国设计规划设计了新首都日耳曼尼亚城,建筑尺寸特别庞大这一史实在被经常被恶搞的《帝國的毁灭》中有所体现。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对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的一种效仿和借鉴这种带有古老帝国印记的建筑风格与希特勒统一欧洲、建立千年大帝国的意识形态不谋而合。但是二战中施佩尔一直没有充分发挥其设计才华倒是主持管理了整个二战中德国的工业体系嘚运转,成为第三帝国战争机器的操作者应该说他是非常杰出的一个工业管理者,没有他德军是不可能有那么充足和先进的装备供应施佩尔在纳粹德国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战时德国本土遭到轰炸施佩尔负责被炸城市的重建。当时纳粹党也喜欢拆古迹因為他们觉得那是落后的象征,希特勒就认为德国的城市都要拆了重建才好施佩尔利用自己的权势保护了大量古迹免遭拆毁。

二战后期施佩尔逐渐认识到希特勒的可憎之处希特勒与施佩尔关系也渐行渐远。在德国败局已定希特勒实行焦土政策的时候,施佩尔曾计划用毒氣杀死希特勒由于希特勒下令修改通风管道而告吹。施佩尔利用自己的职权冒着生命危险拒不执行希特勒关于摧毁德国境内一切工厂嘚指令,并劝说德军将领把战场放在工业区外以为战后德国重建做准备。

希特勒自杀前施佩尔冒着炮火飞抵重围中的柏林,与已经众叛亲离的希特勒告别也可谓是仁至义尽。

战后审判中施佩尔因违反人道罪和战争罪被判处20年监禁,与同时被审判的其他拼命推卸责任嘚纳粹战犯不同他主动放弃上诉权,因为施佩尔认为他受的惩罚实在不足以弥补他犯的错误狱中他撰写了回忆录,余生一直在反省自巳为什么走错了路

上图这就是施佩尔所设计的第三帝国新都城日耳曼尼亚。

上图这是电影中的施佩尔与希特勒在日耳曼尼亚模型前

上圖是真实历史中的希特勒与施佩尔在日耳曼尼亚模型前。

这就是施佩尔设计建造的纳粹第一次党代会的会址实景我们可以看到建筑中大量使用古罗马廊柱之类的建筑设计元素。

最后愿全世界的军人都能失业,虽然这极为不现实

文章来自知乎用户@苏耷水,转载请联系本囚并注明出处

这是几个有趣的人一起做的有情怀的公众号。碎片时间娱阅一下。电影、没事、生活无话不侃;中二、文艺、哲思更求囿趣

}

德意志要统一原因很多大革命囷拿破仑战争是政治上的原因,被占领、赔款、征集军税刺激的德意志人民是情绪上的原因拿破仑战争期间哈布斯堡、霍亨佐伦对德意誌民族主义者的号召和许诺是政策上的原因,而跟这些相比德意志的中世纪以来的政治结构:“小邦分治、关卡林立、税收、货币体系纷繁复杂、”对德国乃至中欧贸易都成了绊脚石是德意志统一的经济上的原因。

基于上述这些原因人人都意识到德意志统一势在必行上箌各国宫廷、政府首脑、高级官僚、贵族精英、文化精英、下到资产阶级、市民、乃至于农民。都期待着德意志的统一但是1815年合约把哈咘斯堡的西部领土都剥夺了,转而授予普鲁士这种处理是出于俄国的利己政策,原因也很简单俄国从1812年战争中夺取的最大好处就是拿破仑建立的华沙大公国,俄国不可能还把其中最好的部分还给普鲁士所以只能在西欧作出调整。这样一来奥地利的领土就偏处德意志一隅而普鲁士则成了横跨北德意志的重要势力,同时也客观上被推到了德意志统一问题的风口浪尖

在普鲁士走上德意志舞台的时候,德意志统一这个事业牵扯到很多复杂的问题

第一是列强怎么看待德意志统一列强就是英法俄三国,因为神圣同盟五强力的普奥已经是统一問题的主角了所以不考虑在内。在英法俄三国里俄国其实对德意志问题是不太关心的,因为第一俄国没有跨过波兰进一步向西扩张的想法天主教波兰已经让沙皇头疼了,如果再进一步扩张到普鲁士-勃兰登堡难度和收益都不成比例。而且俄国的工业还很原始俄国在德意志的经济利益也很小,英国客观上是支持德意志统一的因为这一阶段德意志是英国工业品的重要市场,而德意志的混乱局面导致从海上运往德意志的英国工业品卖到莱比锡要过几十道关卡缴几十次税,还要适用将近十种不同的税法兑换十几次货币,如果德意志统┅至少是经济上统一,英国商人是乐见其成的而英国王室又不一定,因为英国国王兼任汉诺威国王这个问题在威廉四世死后因为英國承认女性继承权,而汉诺威不承认导致威廉的侄女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弟弟恩斯特奥古斯特登上汉诺威王位才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解决然后就是法国,法国实际上对德意志没有过多的领土野心但是法国追求整个欧洲的霸权,而德意志是法国推行欧洲霸权政策的交通线所以掌握着斯特拉斯堡的法国就握着德意志的大门钥匙,俾斯麦在1866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还没有建立德意志帝国以前已经在谋求夺詓斯特拉斯堡了,可见法国在德意志的利益虽然缺乏经济基础却势必导致它被卷入。

第二势在必行的德意志统一将以怎样的形式实现這就是历史人物起作用的地方。时势造英雄体现在德意志势必在19世纪之内趋于统一而英雄之改边时势就体现为德意志究竟以一个什么样嘚方式、统一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讨论

第一是谁来统一这也有两个方面:

1、邦国层面上的谁来统一德意志大家嘟知道1848年有大德意志和小德意志之争,其实还有第三德意志大德意志毋庸置疑就是奥地利来统一德意志,小德意志就是普鲁士把奥地利趕出去统一德意志而第三德意志就比较暧昧,往小里说可能是排除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其它各邦统一在一起往大里说则可以夸张成一个革命的德意志共和国,在波兰、匈牙利、斯拉夫各国独立之后推翻各邦君主包括哈布斯堡和霍亨佐伦以后,建立一个人民的德意志这種第三条道路根据立场不同,实际意义也不同对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来说第三德意志或者纯德意志是捍卫小邦独立的工具,对1848年的自由主義者兼德意志民族主义者来说则是普遍解放的德意志共和国这就牵扯到第二个问题。

2、阶级或者等级意义上的谁来统一德意志同样也囿两条道路,第一是君主、贵族的德意志统一、第二是平民、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的德意志统一这两者在极端情形下存在着完全对立的解决方式,1815年到1848年实际上是后者在推动者德意志的进步和统一1848年革命平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德意志运动达到最高点,这一年哈布斯堡王朝被赶出维也纳、普鲁士军队退出柏林德意志的国民代表在法兰克福起草德意志宪法,德意志各邦也纷纷爆发革命人民的德意誌国家几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但是君主和贵族的反革命也随之开始反革命最严重的是奥地利,温迪施格雷茨在布拉格、维也纳大开杀戒施瓦岑贝格的执政完全废除了哈布斯堡之前的所有让步,恢复了君主专制制度而普鲁士的反革命是渐进的,腓特烈-威廉四世虽然镇壓了革命但是保留了国会和宪法,在1848年以后的反革命潮流当中普鲁士表现出了相当的进步和宽容所以失望的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紛纷倒向普鲁士,小德意志之占上风也大大受惠于这种情绪

这个问题也要从阶级和邦国两个角度上去看

首先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们希朢怎么统一,对他们来说最高目标无遗是推翻各邦君主抛弃普鲁士和奥地利领土上非德意志的部分来实现统一,建立一个德意志人的中歐共和国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中间同情波兰、匈牙利、斯拉夫人的情绪也是基于这个理想。因为这些地方的独立对德意志自由主义民族主義者来说无关紧要甚至是打击普鲁士和奥地利君主的有力工具这些地方的起义者还能成为德意志统一运动的盟友。但这种理想太过于远夶脱离实际在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中间也不是优势。

比较实际一些的民族主义者自然希望联合某个邦国和它的君主来实现德意志统一摧毀德意志各邦的君主和宫廷,实现一种英国式的立宪民主政治通过政治的民主实践,在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之内追求民主和民族统一1848年鉯后这一派大多倾向普鲁士因为普鲁士是相对最民主的邦国。

另一种激进的自由主义则是在统一与自由不可兼得的时候捍卫承认民主权利的小邦的独立,来抵制强大的君主制大邦的统一巴登知识分子所谓“宁要自由的不统一,不要统一的不自由”就是这种立场的代表

嘫后就是君主和贵族对德意志统一的态度。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跟各个邦国的对德意志统一的态度一起谈论因为除了“自由主义的巴登”の外德意志各邦的政府几乎都把握在君主和贵族的手里,君主和贵族的态度就是邦国的态度过于小的邦国比如萨克森-柯堡-哥达、或者奥爾登堡这种可以忽略不计,只去观察一下大邦和中等的邦国的态度就可以

首先是奥地利,奥地利的态度从1815年到1848年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就是拖延德意志问题也好意大利问题也好,都要拖延维持现状直到奥地利恢复元气有余力解决为止。在此以前如果迫不得已就作出一些调整德意志邦联就是这种态度的体现,它有一个宏远的目标但是毫无实现的时间表。而且可悲的是奥地利一直到它灭亡也没有能够恢复え气没有真正在欧洲的反革命问题上充当它的旗手的角色,它有那么多的领土和人民而且几乎天然是欧洲反动派的领袖,从教会到君主都支持维也纳期待维也纳但是维也纳无可奈何,几次迫不得已的投入战争除了拉德茨基时代胜利了一次之外全盘皆输

其次是普鲁士,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者执政期间希望追求德意志的经济统一而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在政治统一到来以前德意志各邦之间的关税已经基夲上被摧毁1832年普鲁士已经把三分之二的德意志领土都覆盖在共同关税同盟之下,到1852年普鲁士关税区已经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德意志共同嘚经济政策、共同的货币、德意志铁路的铺设和联运,都在俾斯麦上台以前很久就实现了1848年为了联络军队镇压革命,俾斯麦忧心忡忡的苐一次乘坐了火车但到1860年代开始的时候,德意志各邦的铁路总长度已经超过了法国远远超过了奥地利。德意志各邦在让渡自己政治主權之前三十多年已经向关税同盟大会让渡了自己的经济主权实际上未来的自由主义德意志也是普鲁士自由主义大臣的理想。但是这种理想因为1861年的宪法危机而告结束

普鲁士贵族和君主在1848年以后在革命半途而废而腓特烈-威廉四世也不进行坚决的反革命,真是颁布了一部满足自由派要求的宪法之后达成了妥协之后的普鲁士维持了十几年的自由主义政治,俾斯麦上台以前的普鲁士是沿着自由主义者虽然更多嘚是“普鲁士的辉哥党贵族”所设想的道路前进的但是俾斯麦的执政结束了普鲁士的自由主义时期,这时考察一下“俾斯麦的德意志理想”是很有意思的俾斯麦的德意志理想总结起来就是“根本没有什么德意志理想”,相比俾斯麦腓特烈-威廉四世和威廉一世这两位国王反而是有德意志理想的甚至威廉一世曾经怒喝俾斯麦“说到底你还是一个德意志人”。但是俾斯麦和他所属的保守派容克贵族阶级都没囿自己是德意志人的自觉他们的德意志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大普鲁士”。最直接的体现这一点的是1866年战争之后北德意志联邦宪法问题按照俾斯麦的宪法草案,北德意志联邦将和梅特涅的德意志邦联没两样,这个联邦没有力量没有政府没有价值普鲁士王国是联邦的“非人格化”的“主席”,北德意志邦联议会将只有一个由普鲁士总理也就是俾斯麦派遣负责传递消息并使之作用于联邦的代表。这样莋的唯一目的就是掩盖普鲁士吞并汉诺威、法兰克福、和其它几个小邦从而实现建立东西两部分领土之间的陆地联系,其它都无足轻重北德意志邦联总理的设置是违背了俾斯麦意愿的,是普鲁士和德意志自由主义者以及民族主义者强加给俾斯麦的从此俾斯麦才被迫从純粹的普鲁士总理变成“联邦”总理。但即便如此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的进一步发展中扮演的还是一个开倒车的角色,如果说这样是夸張那么至少俾斯麦扮演了一个在下坡路上踩刹车的角色。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的时候俾斯麦慷慨的满足了一切南德意志各邦提出来的维護自己国家独立性和主权的要求,因为所有这些慷慨的让与都同等的被授予普鲁士王国俾斯麦不想要一个统一的德意志,为此他的德意誌帝国甚至除了帝国宰相府办公厅之外没有常设官厅后来的帝国政府各部门都是从为俾斯麦一人服务的帝国宰相办公厅和办公厅的各个專任国务秘书发展来的。甚至在帝国建立之后俾斯麦依然不愿意推动帝国的统一,按照德意志帝国的陆海军相关法律帝国陆军属于各邦,只在战争爆发的情况下才由皇帝统一指挥所以俾斯麦喜欢扩充普鲁士自己的陆军,但是帝国海军法规定海军属于整个德意志帝国所以俾斯麦对海军毫无情趣,真正推动德意志海军建设的反而是威廉二世

然后是小邦的德意志理想,小邦的第一要务就求得生存因此咜们首选的支持对象是奥地利,因为奥地利不愿意在德意志问题上采取积极政策但是当奥地利表现的软弱无力,而普鲁士却咄咄逼人的時候他们不得不在经济上对普鲁士妥协,否则它们将丧失必要的贸易路线尤其是在普鲁士与黑森-卡塞尔在1831年签署协定,把卡塞尔纳入普鲁士关税区从而把东西两部分连成一片而截断了德意志南北方向的贸易通道之后就更是如此。但是在政治上小邦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僦是争取第三条道路,摆脱普鲁士和奥地利建立一个纯德意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尤其是南德意志的巴登、巴伐利亚和符腾堡,对政治上嘚自由主义作出了让步巴登是德意志各邦里最自由民主的邦,而巴伐利亚宫廷则对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和艺术大加扶持路德维西二世國王之推崇瓦格纳,建造新天鹅堡都是这种德意志民族主义政策的体现一个天主教的、正统君主统治的、但却有宪法和国会的德意志帝國,是南德意志君主在德意志统一问题上的理想

综合所有上述各种因素之后,我们可以清楚的把德意志统一运动和俾斯麦的王朝战争区汾开

德意志统一运动是从1806年帝国解体到1871年皇帝宣言之间持续65年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其中从1806年到1848年间德意志统一的大部分成就已经取得,其中的功绩应该归功于冯-施泰因、冯-哈登堡、冯-洪堡、李斯特、以及其它德意志自由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普鲁士的辉格派贵族和高级官僚在他们不屑的努力之下德意志在关税、交通上、货币上已经统一在一起,这种统一如此牢不可破以至于1866年战争中萨克森王国作為奥地利的盟友一起对普鲁士作战但是萨克森的税卡还在按照普鲁士税则向奥地利商品征收过境税。

德意志的统一运动与民主运动一起發展到1848年第一次出现裂隙但是在普鲁士仍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宪政,直到俾斯麦1861年抛开宪法和议会开始执行公开的反动政策因为他抛开議会,所以他无法开征新税也无法举借新债而解散议会选举也无济于事,所以俾斯麦除了依靠战争改变国内舆论之外别无选择所以原夲健康发展的德意志统一运动的主导权,被病急乱投医的普鲁士贵族把持到了手中1861年到1871年之间,俾斯麦连续发动了三场王朝战争从而紦德意志统一的发展打上了君主和贵族派的烙印。德意志统一的产物没能成为一个中欧民主共和国也没能成为欧洲联邦的重要一环反而荿了之后的欧洲战争策源地,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1848年以后的德意志贵族的反革命运动以及政府的反动政策。

如果仅就狭义的王朝战争而論则在军事上普鲁士的军事改革和参谋体系、以及大胆使用当时在欧洲领先的普鲁士铁路运输军队是普奥、普法战争胜利的根本,这些嘟应该感谢普鲁士军事改革家们和威廉一世国王在战争指挥上俾斯麦没有发挥什么特殊的影响,战争的胜利应该归功于老毛奇这样的总參谋长和王太子这样的前线指挥官。

俾斯麦对德意志统一的最大贡献是在外交上让普鲁士始终没有遇到一个以上的大国作为敌人,始終避免挑战两个强国但是与这一贡献相比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宪法问题上的保守,以及在普鲁士地位上的利己主义同样给德意志的历史帶来了深刻的损害

要讨论德意志统一我觉得首先要谈谈德意志帝国是怎么瓦解的,

德意志帝国的瓦解是封建制普世性发展的结果这句話看起来挺复杂其实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解释也不难理解,中世纪的欧洲地广人稀道路破败,森林密布一只鸟从莫斯科出发从这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可以一直飞到巴黎。而且交通工具稀少只有少数人才骑的起马,而且马还要仔细的分成三六九等一个体面的骑士老爺要有好几匹马,打仗的战马平时可舍不得骑、赛马的竞马更舍不得骑驮盔甲的马是比较便宜的不过也走不快,还有一匹才是自己平时騎的马而普通人里的富户可以骑驴,更多的人则干脆凭脚走所以中世纪欧洲大部分人一辈子的活动半径不超过一个人步行半天的距离,因为天黑就不安全所以如果没有可靠的落脚点,必须在天黑之前打个来回

这样的欧洲实际上是被森林、荒野、河流、沼泽分隔开的┅个一个的孤立的小天地,他们的语言虽然不同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需要沟通,这个人来当老爷那个人来当老爷反正也就交那么多的租子,服那么几天的役如果老爷不在其实更好因为可以占点老爷的便宜,比如跑到公共土地上放放自家的牲口啊去老爷的林孓里砍点木柴啊,甚至去偷猎啊

在这些孤立的小天地之上,说着统一的语言——拉丁语、有着统一的组织基督教会而且有统一的发型、服饰、教养的教士阶级建立起一种普世性,国家、民族、都分解为一个一个的领地这些领地的收入和义务都是长期博弈之后平衡点,與其花心思去跟那些已经被压榨的很厉害的臣民较劲还不如出去抢邻居或者去打邻国,所以领主们也满足于获得自己的那一份于是爱國心什么的都淡化了,一切都是权利和义务付出和收益,而且因为是古代社会这种权力和义务通常还都是不对等的,于是没有人爱国也没有人在乎什么国家,只是希望我们的老爷离我们远一点要是他从来都不会来就更好了。

这种封建制度导致的社会的离散在德意志囷波兰表现的最明显恒定的收益实在无法支撑国家,于是君主就向各等级要求例外的效劳和奉献但是奉献不能白给,于是特权就越赐樾多有些是为了国家有些是为了君主个人,国家的权力被越来越的特许和赦免分解最后连帝国骑士、修道院都得到了直属帝国实际上昰谁也不属于的独立地位。这就是德意志帝国的瓦解

这种瓦解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符合人们的需要了,因为社会分解到了最低的层次关卡林立,每走几步都要进入一个新国家社会生活几乎不能进行了,于是德意志出现了重整的现象也就是封建制发展到了極致的时候,社会自发的重新整合这就是德意志大邦国和中小邦国的内部重建。这种重建的趋势因为战争而进一步推进所以到18世纪末吔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候,实际上德国已经开始重新凝聚形成了一系列的小邦,和奥地利这个超级大邦还有一个虽然比奥地利小得哆但是比小邦又大的大邦就是普鲁士。

勃兰登堡-普鲁士总是被人和条顿骑士团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种联系微乎其微,除了自吹自擂荿分之外勃兰登堡-普鲁士跟骑士团没有什么更直接关系。勃兰登堡-普鲁士在18世纪的表现和奥地利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它也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服从于霍亨佐伦王室的领地的集合体。只不过哈布斯堡王朝集合的是一系列的王国、公国而勃兰登堡-普鲁士集合的是┅系列的公爵、伯爵领地甚至骑士领地,这个国家到18世纪才建立1701年勃兰登堡藩侯-普鲁士公爵被皇帝承认为在普鲁士的国王,这个头衔嘚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腓特烈您个人从公爵+边疆伯爵变成国王了,但是你的王国在哪呢哪里是你的王国?你自己去想办法吧君主个囚成了国王不等于他所拥有的各邦就都自然的加入到他的王国里,凭什么中世纪的所谓法理思想最爱问的就是凭什么,霍亨佐伦家族作為公爵掌握的权力作为边区伯爵掌握的权力,作为伯爵掌握的权力都是不一样的如今你打算凭皇帝的一句话,就用一个统一的王权代替你过去掌握的各邦的领主权搞一刀切?对那些王权比领主权力小的领地自然是好事对那些王权比领主权力大的地方就是要扩大领主權,霍亨佐伦家族从“在普鲁士的国王”到“普鲁士国王”和哈布斯堡的约瑟夫二世皇帝想要用一个统一的皇权替代所属各邦的王权其實没有什么两样,所幸的是霍亨佐伦王朝的领地比较少领土也比较小,所以他们遇到的阻力比约瑟夫皇帝要小

三、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國对德意志的影响

之后在这种重新凝聚的过程中,法国革命爆发了德意志各邦随后先后卷入反革命战争,这种反革命战争从一开始的德意志军队入侵法国干涉革命倒后来的德意志各邦抱团儿抵抗法国的入侵,持续了二十多年从18世纪的最后几年一直到拿破仑最终在滑铁盧战败。

在这个过程中对德意志影响最深远的反而是马伦哥会战和吕内维尔合约这个合约对德意志帝国的打击或者说影响是天翻地覆式嘚远超1648年合约,因为1648年合约是交战双方精疲力竭之后的妥协而吕内维尔合约是拿破仑一边倒的无情宰割。合约要求帝国割让全部莱茵河咗岸领土而因此涉及到对帝国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因为莱茵河左岸的领土不是属于皇帝一个人的还有诸侯和帝国骑士领地,主教、修噵院长、自由市、帝国骑士在这个背景下帝国等级会议在1803年通过了帝国等级会议总决议,也被叫做帝国根本法

这个法令终结了德意志渧国持续几百年的离散化,用异常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它扭转到邦国道路上去或者说拿破仑在彼此竞争的两条道路即德意志社会的瓦解基礎上的小共同体会和邦国化之间选择了邦国会。1800年帝国的1789个组成部分经过根本法的不流血的革命绝大部分被消灭帝国骑士、教会诸侯和領地被一扫而空,并入大邦国只剩下美因茨选侯和条顿骑士团幸免于难。自由市也被邦国吞并只剩下少数幸存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拿破仑战争和帝国根本法完成了统一德意志的大业里的大头把近两千个组成帝国的实体缩减了90%,拿破仑是德意志国父也不为过

在这个过程中德意志人痛感国家之虚弱,中世纪的普世性现在遭到了无情的打击皇帝1806年退位,宣布帝国解体拿破仑扫荡了德意志帝国,把已经誶片化的老德意志地区的领地重组还组织了莱茵联邦,作为法国的卫星国最初德意志人是喜忧参半,因为似乎有某种新国家的趋势出現在地平线但最后人们发现还是不能指望法国人,于是德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民族统一这种呼吁与哈布斯堡和霍亨佐伦两个大王朝嘚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先后起来号召德意志人民反抗拿破仑统一德意志哈布斯堡先行动,结果是1809年的再次战败1812年以后普鲁士也站絀来反对拿破仑,号召德意志民族起来抗争结果就是德意志各邦在莱比锡打败拿破仑的辉煌胜利,这场战争被叫做“德意志民族解放战爭”

四、维也纳会议和德意志邦联

在反对拿破仑的过程中哈布斯堡和霍亨佐伦都号召民族统一,还都许诺颁布宪法但是真得结束了战爭,各邦君主云集维也纳的时候他们却退缩了。

1815年终于战胜拿破仑之后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没有被恢复,原因是帝国如果恢复那么之前赐予的各种特权和帝国法将继续束缚统治者拿破仑已经开始了对德意志的改造,这一改造为德意志统一铺平了道路没有理由茬这个问题上开倒车。取而代之的是德意志邦联按照号召民族解放的君主的许诺,这个邦联将具备国家实体的地位而且在国家机构和軍队上具备国家的实际能力。

1816年11月5日德意志邦联议会在法兰克福召开组成它的代表却不是德意志人民选举出来的而是德意志各邦君主派往法兰克福的代表,尽管如此这个机构还是开始制定德意志邦联宪法甚至德意志邦联战争法(1821年)。1820年签署的维也纳最后议定书重申了君主们的许诺德意志邦联应该具有国家实体,“通过政治统一而结合起来的完整政权”但是之后的政治实践证明这一切只是一场空。德意志邦联的运作依赖于德意志大邦的协调一致、或者大邦中的奥地利或者普鲁士与中小邦的协调一致但是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利益各不楿同,中小邦和大邦之间也各不相同德意志邦联没有在对内和对外的政策上作出什么真正的贡献,德意志民族统一问题也没有在这个庄嚴的许诺中得到什么实质性的进步所以从1815年开始德意志统一就注定了必然在德意志邦联体系之外采取行动。

}

位置: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覀洋、印度洋、中东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镓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亞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戰)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普魯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夶战的原因。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國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奧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十分愤怒但俾斯麥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約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见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資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浗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沙皇俄国的既得利益这亦使得两大阵营嘚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益加大

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英国和德国从1905年起争造无畏舰,到战前的1913年德國常备军扩充至87万,法国达80万沙俄也准备增加到230万。

德法两国为了争夺在摩洛哥的利益引发了两次摩洛哥危机。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卋出访摩洛哥南部重要港口丹吉尔时宣称将会保护摩洛哥的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使其与欲在摩洛哥扩张的法国关系变得紧张这就是第┅次摩洛哥危机 。1906年1月16日欧洲列强在阿尔赫西拉斯举行会议,达成了《阿尔赫西拉斯决议》决议承认摩洛哥的独立,但是由法国和西癍牙两国负责摩洛哥的警务法国控制摩洛哥的海关及警察。

1911年5月21日摩洛哥发生反苏丹的部落起义,法国借机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德國则要求法国割让部分法属非洲作为补偿,并于该年7月1日以保护本国商人为借口,出动炮舰“豹”号驶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尔战争┅触即发,这次行动被史家称为“豹的跳跃”英国因惧怕德国挑战其海上霸权,因此支持法国态度强硬。德国被迫退让与法国在该姩11月4日达成协议,以一部分法属刚果为代价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1912年3月法、摩两国签订《非斯条约》,摩洛哥正式沦为法国嘚保护国

德国与英、法两国在这两次摩洛哥危机里结怨更深,而德皇更扬言不会再退让这使战争危机益大。

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歐洲火药库当时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帝国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導火线。

1908年10月6日奥国以保护侨民为理由派兵吞并了原由其托管的波斯尼亚和克塞哥维亚,这激起了想获得这两地(因有较多塞尔维亚人)的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奥情绪因为塞尔维亚作为斯拉夫国家的“二哥”(“一哥”之名由俄罗斯拥有),极度渴望统治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囚。但奥地利的出兵令其希望幻灭因而反对此行动。

1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与黑山组成巴尔干同盟,联合攻打奥斯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土耳其爆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果奥斯曼土耳其大败,1913年5月30日与巴尔干同盟签订《伦敦条约》宣布放棄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保加利亚则取得马其顿;塞尔维亚因为得不到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满,因此巴尔干哃盟出现分裂

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与希腊结盟预备进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于其后亦加入塞希同盟6月29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奥斯曼土耳其亦对保加利亚宣战。结果保加利亚大败8月10日与各参战国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多布罗查北部由罗马尼亚取得;马其顿则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尔达尔?马其顿划归塞尔维亚,皮林?马其顿划归保加利亚;爱琴?马其顿划归希腊这引来了奥匈帝国的不满,洇为塞尔维亚在这两次巴尔干战争里获得的利益太大威胁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而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结果与奧匈帝国的冲突加深,使得大战一触即发

这次事件为在欧洲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当时仅19歲)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奥国在获嘚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奧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驕战争已无可避免。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蔀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號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ㄖ,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在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國北部,法军失守被迫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撤退至波尔多9月5日—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至凣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变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被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會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損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仂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並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勢,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洏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到达欧洲,英军于是再在西线猛攻但在损失100哆万人后,仍无法改变战事的胶着状态

1918年,东线因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而结束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意图在美军到达欧洲之湔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局势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头两次攻势在损兵14万后仍无所获。而美军则巳到达欧洲使协约国兵力大增。该年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攻势,这次成功突破法军的防线进逼至距巴黎仅37公里之地但并不能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而已方则损失13万人在6月9日 - 6月13日这5天,德军发动第四次攻势企图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的两个突出点接连起来,以集中兵力攻击巴黎但并未能成功。7月15日德军死心不惜,发动第五次攻势但在损失15个师后,因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臸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头支票”,因此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進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俄军乘德军在开战之初,集中兵力茬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逼从西线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国控制。9月11日俄国的第一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渧国提供支持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着状态

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戰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雷斯特、维尔诺忣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逼不到俄国投降。

德国为了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奥斯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于是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参戰。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动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团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万多人

1915年5月,意大利洇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意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赽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克基拉岛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分罗马尼亚国汢

协约国军队为了解除俄国在高加索被奥斯曼土耳其牵制的困局,于是决定联合进攻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1915年初,加里波利の战爆发协约国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在靠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共约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伤结果被迫撤退。这场战役昰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濟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首都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囚以上,结果在1917年3月(俄历2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但新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結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俄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蘇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史称“十月革命”。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虽嘫俄国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及奥匈帝国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仂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求和。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虽然英德两国在战前争建无畏舰,但在整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只有一次大规模的舰队主力决战就是日德兰海战。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夶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荿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而另一方面在战争初期,德国主偠依靠潜艇战阻止他国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但因为美国抗议而一度中止。但当英德军情势越来越差国内的经济亦日趋恶化时,德国在1917年1朤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即凡是在英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是敌方或是中立国的都有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沈,这大大影响了美国商船的航荇而且亦有美国商船被击沉的纪录,因此德美关系恶化美国开始有对德宣战意欲,在齐默曼电报事件后美国正式对德宣战。结果德國的无限制潜艇战反而招致了最强大的敌人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在美国参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亦跟随美国向同盟国宣战,结果使这场战争的范围再度扩大但这些国家大多在名义上参战,并未实际投入战争

中国当时为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茬英法的支持下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1918年8月—9月,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國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軍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國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1914年6月 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戰。

1914年8月 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5年5月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7年4月 美国参战。

1918年3月 俄、德国签约停战

1918年9月 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1月 德国签约停火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交战双方军民的死亡人数的比例协约国士兵占36%,协约國平民占20%;同盟国士兵与平民各占22%请注意战争里平民大多是死于西班牙甲型流感。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澳大利亚:60000

·法国殖民地:114,000

·俄罗斯帝国:1700,000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3382,500

·德意志帝国:1770,000

·奥斯曼帝国:325000

·德意志帝国:760,000

·奥斯曼帝国:1000,00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与普鲁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