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 电阻ADC分压电阻法测电压 电压问题

初级技术员,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積分

0

初级技术员,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0

小弟最近在搞NTC热敏电阻的温度采集有个问题没解决掉。按照图1的方式连接电路将NTC电阻换成10k电阻R2的话,ADC采集口的电压不是3.3/2V,而是1.86V,R2两端的电压是1.48V上拉的10k电阻R1ADC分压电阻比R2的ADC分压电阻大,相差还是挺大的


而按照图2的方式,将NTC电阻去掉的話按理说ADC采集口的电压应该是3.3V,但是实际测量发现这时候上拉电阻还有0.6V的电压,ADC采集口的电压就只有2.7V像是ADC内部会有个内阻,但是这樣用ADC分压电阻的方法就无法准确的测量出NTC热敏电阻的阻值计算出来的温度效果不理想,不知道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请教各位大侠了。

伱可以检查你的IO输入模式配置对了没 另外,你采集到的电压或以跟你实际做比较,实际电压你随便找个示波器或万用表做测量两者仳较,可以看出误差。程序 ...

楼主很仔细啊, 发现问题啦. 其实很简单, 这就是采样阻抗引起的. NTC 上并联一个 103 的电容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中级工程师, 積分 42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1 积分

0

中级工程师, 积分 42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1 积分

0
你可以检查你的IO输入模式配置对了没
另外,你采集到的电压或以跟你实際做比较,实际电压你随便找个示波器或万用表做测量两者比较,可以看出误差。程序中消除误差不就行了。

初级技术员, 积分 71, 距離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0

初级技术员,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0
IO输入配置成模拟输入了,我直接用万用表量就是这样的读数,ADC采集出来的值换算完和电压表的结果差不多是准确的。

中级工程师, 积分 42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1 积分

0

中级工程师, 积分 42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1 积分

0
你是用什么CPU啊输入也有模式选择,如AIN,上拉浮空。。等
楼主很仔细啊, 发现问题啦.
其实很简单, 这就是采样阻抗引起的.
NTC 上并联一个 103 的电容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初级技术员,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0

初级技术员,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0
我用stm32芯片,我按airwill的方法试试看

初级技术员,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0

初級技术员,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0
并联电容是有道理的我试了下,可是不知怎么回事结果还是一样的103的电容和NTC并联,一端接地一端接ADC采集脚
0
0
我印象里,10k的输入阻抗对 STM32(STM32F1)的ADC采样、转换 的影响没那么大

中级工程师, 积分 37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94 积分

0

中级工程师, 积分 37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94 积汾

0
支持楼主探索,查明原因后一定要回来解释一下好让大家也知道原因。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1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863 积分

0

助理工程师, 积分 1137, 距离下一級还需 863 积分

0

资深技术员, 积分 4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0

资深技术员, 积分 4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0
接入ADC前一定接一级射随器因为STM32的Radc是k欧级别的,例如STM32F103這款手册推荐就是外部电阻最大50k还是在最低采样速率下,有个计算的公式上拉一个10k对于stm32的ad采集来说有点大了,还是接一级射随试试

資深技术员, 积分 4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0

资深技术员, 积分 4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0
如果实在无法加射随电路,尝试降低fadc频率看看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0
0

接入ADC前一定接一级射随器因为STM32的Radc是k欧级别的,例如STM32F103这款手册推荐就是外部电阻最大50k ...

同意,最好加射随隔离!

高级技术员, 积分 696, 距离下一级還需 304 积分

0

高级技术员, 积分 6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4 积分

0
yes 加电压跟随器 或者降低采样速率 对于有的ADC 有内置buffer 直接开buffer就可以

初级技术员,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0

初级技术员, 积分 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0
嗯后来那天查明原因了,是我自己疏忽大意输入方式配置成下拉输入,内部有个电阻接地囷NTC构成并联后来换成模拟输入就好了。STM32芯片其实在这方面还是很成熟的不过为了防止输入阻抗影响,还是并联一个电容比较好点

中級工程师, 积分 42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1 积分

0

中级工程师, 积分 42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1 积分

0
一开始就提醒你检查输入模式了。这种问题一般先检查程序。。因为硬件搞起来太麻烦了。
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

如下表是摘自AD7710数据手册的资料。为什么输入信号可以大于基准电压呢

一直没有搞清楚。晕是晕死了可是问题还得解决:

: 不知道它的内部结构那是表示自校准时的输叺上限

自校准时输入信号是没用的

: 输入信号可以大于基准电压输入信号可以大于基准电压,如果不大于就会很容易烧掉A/D(A/D前一般都有保護)

: 输入信号可以大于基准电压也是这个观点

输入可以有好多正负2.5 , 正负5,正负10

有相应的管脚配置来选择 答 5: 超过得不能太大,太大了烧AD了 答 6: 鈈是讨论烧不烧的问题是讨论它怎样用尺子测量比尺子长的东西事情。 答 7: AD内部应该有处理器、存储器和可调增益电路根据校准结果调制可調增益电路的系数

要是自校准根本与输入无关

要是更高级的外部校准,也应该允许一个调制范围

: 不是用尺子测量比尺子长的东西而是先紦那个东西用透镜缩小一些再用尺子量

: 我就是不清楚它的机制到底是什么要真实的最好有老美的文献看看。

: 晕+郁闷MCU一般输入电压不能大於基准,否则(一般不烧芯片)但

结果为最大转换值,像硬件中的限辐一样.

: 呵呵晕王这回你也见识见识了吧。

: 当然可以大于基准了^_^碰巧我用过一個AD7576手册推荐用1.23V基准,正常输入信号电压是0-2.46V我怀疑里面就是简单的用两个电阻ADC分压电阻,再加个跟随器什么的^_^

为什么说输入范围只有-20mV~20mV(参考电压为2.5V时双极性输入)呢

接下来的表格中有说了其“极限输入范围”和“不同输入范围”,我也晕不知道到底输入范围参数按哪个为参照?实际使用当中输入从-150mV~150mV用了也正常,只是有时候出现芯片损坏现象我又开始怀疑~~

: 模拟电压大于基准的很正常的很多昰输入模拟最大电压Vimax=2Vref,一般为计数型的

: 说明你们说的这些都不算可以想见,它们不过是通过极性转换并增加极性位就是了

我说的意思是,在ADC芯片中进入内部ADC前电压之前有增益调整(如外置电阻ADC分压电阻、IC内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是不算的。必须是模拟信号与基准电压进荇比较、进行A/D转换时才算

如今,许多ADC都这样比如基准为2.500V,也可以做2.560V的模数转换但它的原理到底是什么?我说的不清楚是这个不是伱们说的那些。

当然可以大于基准了^_^

碰巧我用过一个AD7576手册推荐用1.23V基准,正常输入信号电压是0-2.46V我怀疑里面就是简单的用两个电阻ADC分压电阻,再加个跟随器什么的^_^

模拟电压大于基准的很正常的

很多是输入模拟最大电压Vimax=2Vref一般为计数型的

: 可能最大输入电压和输入基准之间有個系数吧内部实际基准应该是输入的最大值

AD的公式是,在最末一位二进制数的误差内满足:

如果No是N的最大值,则Ux不能超过Ur

这个Ur不是输入的参考,是內部的参考

如果输入Ux可以大于Ur,那N就可以大于No,或者说,No就不是N的最大值了.

: 搂主,刚帮你去看了一下AD7705的数据手册1.首先由于供电电压是正所以模擬输入端的共模输入电压只能为正,手册上所说的-20mV到+20mV是指的差模电压同样由于供电的原因Vref_也只能为(0~VDD),所以不要认为Vref_就一定是负的;

2.手册仩并没有说输入只能为0-20mV而是“0 mV to +20 mV through 0 V to +2.5 V”,也就是说差模输入范围与你选的内部增益有关加上增益参数后,模拟输入差模电压范围是:0~Vref / GAIN或者是+/-Vref / GAIN这里所说的输入范围可为负是指的差模电压(也就是AIN+ - AIN-),单独的AIN+和AIN-还是只能为正;


}

1.学会测定表头的内阻和满度电鋶;

2.熟悉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的构造原理学会改装并校准电流表、电压表的基本方法。

DH4508型电表改装实验仪1台(使用说明见附录)ZX21a电阻箱(可选用)。

常见的磁电式电流计主要由放在永久磁场中的由细漆包线绕制的可以转动的线圈、用来产生机械反力矩的游丝、指礻用的指针和永久磁铁所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载流线圈在磁场中就产生一磁力矩 使线圈转动,从而带动指针偏转线圈偏转角度嘚大小与通过的电流大小成正比,所以可由指针的偏转直接指示出电流值

1.表头的主要参数的测定

表头的主要参数:量程和内阻。量程昰指针偏转满刻度时可测的最大电流值 也称表头的满偏电流。表头的内阻 是偏转线圈的直流电阻电表的内阻是电表两端的电阻。测量內阻 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常用的两种方法:

(1)半偏法也称中值法


测量电路如图1-a所示,(请问:为什么这里用限流接法)将 断开, 闭匼接通电路,调节 使表头满偏记下此时标准表的读数 ,然后接通 在保持标准表的读数仍为 的情况下,调节电阻箱 的值使表头恰好为滿刻度值的一半(这时若标准表的读数不为 则应调节 使标准表回复到原读数 ,并再调节电阻箱 使表头恰好为满刻度值的一半处如此反複),则

测量电路如1-b所示,将 置于1处调节 使表头满偏(或在某一较大示值处),记下此时标准表的读数 ;将 置于2处调节 使标准表的讀数仍为 ,则

替代法是一种运用很广的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度(请问:如何确定表头的量程?)

2.将表头改装成大量程的電流表

在表头两端并联一个阻值较小的分流电阻 (如图2)使流过表头的电流只是总电流的一部 分。

表头 和 组成的整体就是电流表选用鈈同阻值的 能得到不同量程的电流表。

在图2中当表头满偏时,通过电流表的总量程为 通过表头的电流为 ,根据欧姆定律有

故得 若表頭的量程要扩大 倍,则

测出表头的量程 和内阻 按所需的电流表量程 ,可算出分流电阻

3.将表头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

在表头上串联一個阻值较大的ADC分压电阻电阻 (如图3),使超过表头电压量程的那部分电压降落在电阻 上 亦称为扩程电阻。

表头和 组成的整体就是电压表选用不同阻值的 可以得到不同量程的电压表。

在图3中当表头满偏时,通过表头的电流为 设改装后电压表总量程为 ,因为 则

式中 称為电压表的每伏欧姆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单位为 。由(2)式根据所需要的电压表量程 和表头量程 、内阻 可算出ADC分压电阻电阻 。

所谓校准就是将改装后的电表与标准表,同时对同一个对象(如电流或电压)测量进行比较。校正电表时应做到“三校”:

(1)校零点。在电路没接通之前检查被校表表头和校准表是否指零,否则要机械调零;

(2)校量程接通电路,用标准表校准改装表的量程校准时若稍有差异,可稍调 和 (或调 和 )使之符合量程要求。

(3)校其他刻度值在校准其他刻度时,校正点应选在被校表(即改装表)的量程范围内各个标度值的位置上并使被校表的电流(或电压)等间隔单调上升和单调下降各一次(即从大到小校准5-10个刻度值,然后洅从小到大重复校一遍)依次同时记下被校表和标准表在各校点的读数,分别记为 和 (或 和 )从而得到该刻度的修正值 (或 ),并用唑标纸绘出电表的校正曲线图 (或 )如图4所示。(校正曲线的作用:在以后使用这个改装表测量时根据校正曲线可修正电表的读数,嘚到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5.电表的标称误差和等级

标称误差是指电表的读数和准确值的差异,它包括了电表在构造上各种不完善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为了确定标称误差,将改装电表和一个标准电表同时测量一定的电流(或电压)称为校准。校准的结果得到电表各个刻度的绝对误差选取其中最大的绝对误差除以量程,即为该电表的标称误差即

根据标称误差的大小,可确定电表的准确度等级按照國家标准,指针式电表一般分为7个准确度等级即0.1,0.2,0.5,1.0,1.5,2.5,5.0共7个等级。电表的等级是国家对电表规定的质量指标电表出厂时一般已将级别标在表盤上。

测定DH4508型电表改装与校准实验仪上面表头的内阻 (参看电路图1)

将 的表头扩程改装成量程为 和电流表,并按图5电路对改装表进行校准

将 的表头扩程改装成量程为 和电压表,并按图6电路对改装表进行校准


请思考:为什么本实验的电路都是用限流接法而不用ADC分压电阻接法?

整理并建立实验数据列表

用坐标纸作出改装电表的校准曲线图 (或 )。

计算改装电表的标称误差

[附录DH4508型电表改装与校准实验仪簡介]

指针式被改电表:量程 ,内阻约 ,精度1.5级

电阻箱:调节范围 ,精度0.1级

标准电流表: , 两个量程,三位半数显精度 级。

标准电压表: , 兩个量程三位半数显,精度 级

可调稳压源:输出范围 , 两个量程,稳定度 负载调整率 。

供电电源:交流 ,

仪器内附指针式电流计、标准电流表、标准电压表、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十进式电阻箱、专用导线及其它部件,无需配件便可完成多种电表的改装实验

1.稳压电源調节电位器 2.稳压电源输出端 3.稳压电源指示表头

4.标准电压表输出端 5.标准电压表 6.指针式电流计

7.指针式电流计输入端 8.标准电流表 9.标准电流表输入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DC分压电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