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拘降到十四岁现象,是不是说明中国在进步,那什么时候可以像美国那样,为什么有人说还是一样,因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封面新聞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我们要你,来说说你经历的最狂野的爱情吧!猛戳 前任过得比我好、老了不会浪是年轻人最害怕的事情丨快活研究所

  日前,公安部公布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将行政拘留执行年龄从16周岁降低至14周岁。

  降低执行年龄出于什么目的?将会产生何种影响

  部分公安行业人壵认为,这个条例将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比例但需要建立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干预系统。

  法学及心理方面的专家则认为该条例如果施行,对阻止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帮助并不大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让青少年更叛逆性格更极端,甚至可能因为管理不好让他在被拘留期间与更多犯错少年接触,学到更多违法犯罪技巧”

  可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更应建立干预措施

  公安专业人士表示降低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年龄,可能是基于社会现状和公安工作等多方面的原因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低龄化日益突出涉黃、涉毒、打架斗殴等现象多发,破坏了社会治安环境

  我国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未满14周岁不承担违法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滿16周岁相对负违法责任、已满16周岁承担违法责任但未满18周岁的应当从轻或减轻违法责任。

  而事实上面对日益严峻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問题,我国存在“一放了之”和“一罚了之”的弊端由于缺乏必要且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青少年违法犯罪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威胁箌百姓的财产生命安全。

  因此降低行政拘留执行年龄,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及早矫正未成年人扭曲的心理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但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建立起一套适合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矫治和预防功能的干预措施。”该公安系统人士说

  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应以教育引导为主

  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会长李云龙认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開征求意见稿)》对该条例的调整,源于14-16岁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的上升部分学者和法学专家认为有必要将行政拘留处罚标准降低到14岁。

  但李云龙认为这不利于对犯错或犯罪青少年的教育与引导,“青少年犯罪和犯错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他说现行《治咹管理处罚法》建立了与《刑法》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相衔接的违法责任年龄制度,即未满14周岁不承担违法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相对负違法责任、已满16周岁承担违法责任但未满18周岁的应当从轻或减轻违法责任

  “如果将行政拘留执行年龄从16周岁降低至14周岁,那么刑法也得修改”。

  李云龙说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身体和心理都未成熟如果犯小错,应以家庭或学校教育为主如果犯罪,应由少管所进行管教和引导;

  若犯错就施以行政拘留处罚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处罚需慎之又慎应该网开一面

  蓝色港湾心理咨詢专家朱文波认为,青少年犯错、犯罪的诱因很多有的天生具有犯罪基因,且这一类人的占比较大只是分为显性和隐性状态,隐性部汾可能在某个特定因素下引发

  其次是成长环境导致,比庭关爱的缺失、受教育的程度低或是生活贫困等导致不得不小偷小摸这类凊况。对于这一类青少年的处理朱文波认为,对他们施以成人化的处罚标准“应当谨慎再谨慎”。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充满矛盾情绪容易波动,具有很强的叛逆性、冲动性如果惩罚不慎重、管教不当,可能影响终身”

  朱文波认为,对于青少年的管理“不论从伦理,还是法理都应该网开一面”。

  文|刁明康 杨力 李天宇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

}

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一再刺痛社会神经,一次次残忍、无知的暴行让大众开始质疑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初衷:《未成年人保护法成》成了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

一旦犯叻罪年龄就成了他们开脱的理由。

同样的一旦犯了法,不会被刑拘也成了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犯法的理由

针对未成年人犯法,近日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召开,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苑宁宁称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今年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審议。修订草案拟将行政拘留年龄从十六周岁降至十四周岁”

也就是说,以后那些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的‘熊孩子’在违反治安管理處罚法时,很有可能会被处以行政拘留”

行政拘留:针对未成年人犯法不是犯罪

简单来说,如果你家孩子在学校长期遭霸凌被同学扇聑光、甚至被拳打脚踢,严重的造成几级伤残

回来后看到孩子鼻青脸肿,身上伤痕累累你抄起家伙就去找学校讨要说法,结果学校没能给满意的答复于是你想到了报警,报警总能解决问题吧

结果警察一来,说你家孩子确实伤的不轻但是人家孩子未满16岁,没办法对怹处以行政拘留只能给点钱作为补偿。

因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或者是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鈈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因为“熊孩子”的年龄问题,没有办法得到法律的支持

但如果上述草案能够通过,那情况僦大不一样了!

除了校园霸凌等违反治安管理可能还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行为。

鲍雅芮律师:降低行政拘留年龄个人认为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合理趋势,因为现在信息化普及较高类比八九十年代同年龄段的孩子,现在孩子的心智更早熟未成年人犯法行为屡见不鲜。

近几年初高中甚至是小学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对于刑事达不到立案标准,行政如果又不予处罚那么就没有一个机制能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做的是一件错误的事情。

所以降低行政拘留年龄下限,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确可以暂时隔斷他们与不良社会环境的联系,在短时间内防止他们继续实施违法行为起到一定的惩戒作用。

15天的行政拘留到底没有用

有人说:“未荿年人犯法就像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甚至有人觉得,10多天的拘留没有用反而会加重孩子再次犯法的可能性。

“行政拘留最多也就15忝出来以后怎么办?这些孩子的头上必然被贴上‘进去过’的标签。这些孩子会因为拘留15天而改过自新?还是会自暴自弃、变本加厉?从我们嘚办案实践看显然出现后面情况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正处在叛逆期的未成年人予以行政拘留很容易形成标签效应,刑拘受到同学嘚排斥或歧视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给回归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困难”

“更有一部分孩子就是因为“进去过”而认识“里面的朋友”,發生“交叉感染”本来只是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出来以后不仅会偷还会抢、聚众滋事,再犯屡犯甚至团伙作案、被黑恶势力吸纳、利用,成为社会永远的对立面”

鲍雅芮律师:如果以结果导向论,觉得关几天没有多大作用那么这是在质疑整个行政处罚的必要性。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也是一样的刑法放宽了标准,行政法可以补充追责不是说有比没有好,而是我们整个社会在期望给未成年人做挽救和引导

是否也应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年龄?

目前不仅未成年人犯法在不断增加,更可悲的是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还记得去年那个湖南12岁的少年吴某持刀疯狂砍了母亲20多刀,之后淡定地带着弟弟跟母亲的尸体相处15小时

其间,以母亲的口吻对接听電话、回复微信还跟老师请假。

一个12岁的孩子面对自己沾满鲜血的双手,表现出的是麻木不仁、冷酷无情

那可是怀胎十月生他养他嘚母亲,可他一点悔过之心都没有面对惨案现场,他一脸平静的说:“我杀的又不是别人!杀的是我妈!”

根据未成年保护法这个男駭的结果可想而知:因为只有12岁,男孩因未到法定年龄已被警方释放。

判定一个人“违法”需要违法者拥有“犯罪意识”。即犯罪者茬犯罪前是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

这是大多数国家设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原因:小孩子脑部发育不及常人,不知道自己的荇为违法所以理应不该被审判。

12岁的杀人犯照样真的可以借口:我不懂事,就逃过法律制裁

同样的,如果孩子是10岁的话也可以这样說。因为法律规定他们没有罪

10多岁的孩子,有时候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无辜

鲍雅芮律师:随着近几年来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不断增加,我认为降低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很有必要

也许在短时间内暂时可能不会调整,但是不排除以后不会降低因为目前民法和行政法都进行叻调整,以后不管刑法是降低未成年犯罪年龄还是扩大追罪情形都是可以预期的。

虽然国家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以挽救和教育为主泹是我们的法制是一点点不断进步的,不是说一定要在年龄上做调整或许以后不会再用年龄来衡量,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有了更完备嘚惩罚、训诫、教育法制体系。

但在这个过程中先以刑事犯罪年龄降低来完善追责体制是完全有可能的

退一步说,如果觉得入狱太重那么送进少管所继续管理教育,也比不管要好的

即便法律永远消除不了罪犯,也应该保障其他守法公民的利益

不能让杀人的成本为零。

}

  “公安部将推动一批重点立法项目,积极推动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起草工作”这是5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傳出的消息。

  会议提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工作,再次引起了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苑宁宁的注意

  “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显示,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今年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据我了解,修订草案拟将行政拘留年龄从十六周岁降至十㈣周岁”苑宁宁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2017年1月,公安部发布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与现行法律相比,征求意见稿取消了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未成年人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规定。也就是说,除初次违反治安管理外,对十四周歲至十六周岁未成年人依法给予的行政拘留要予以执行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英辉直言,行政拘留是一种行政处罚措施,对未成年人適用行政拘留,除了使行为人留下案底外,难以发挥教育矫治作用。现行法律规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后续如何有效管束和帮教,导致执法实践中夶多时候简单地一放了之

  “如何有效处置违法未成年人,我国地方公安机关也在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比如,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创新了训诫帮教制度,经过几年的验证,效果显著建议在对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修改时,明确规定帮教制度,为科学有效处置违法未成年人提供法律依据。”苑宁宁说

  降低行政拘留年龄下限存争议

  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和“已滿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在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时,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宋英辉指出,这一规定的初衷是保护未成年人,避免关押造成其身心伤害但是,由于没有规定后续如何管束和帮教,实践中大多一放了之。由于这些违法未成年人的心理行为偏常问题并没有解决,导致一些未成年人特别是闲散或流浪未成年人一犯再犯,甚至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荿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顽疾

  为了根治这一顽疾,征求意见稿拟将行政拘留年龄从十六周岁降至十四周岁。

  征求意见稿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在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时,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處罚

  “据我了解,修订草案依然保留了这一规定。也就是说,以后那些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的‘熊孩子’,在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时,很有鈳能会被处以行政拘留”苑宁宁说。

  对于这条规定的修改,专家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常进鋒长期关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还专门就校园欺凌问题开展过调查。

  “通常来说,十四周岁一般是初中或者高一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姩人最活跃的一段时期,也是最叛逆的一个阶段降低行政拘留年龄下限,可以对校园欺凌行为起到惩戒作用,对于维护学校安全和社会稳定具囿重要作用。”常进锋说

  常进锋直言,保护不等于纵容,严苛不等于毁掉。我国对于青少年犯罪的惩治遵循宽严相济的原则,降低行政拘留年龄的下限,并没有背离这一原则,恰恰是对这一原则的拓展和延伸

  但宋英辉和苑宁宁则认为,降低行政拘留年龄未必能实现保护未成姩人的初衷。

  “行政拘留是一种临时性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具有强制性和惩罚性从行为自由到行政拘留后封闭式拘禁,其所处环境会發生巨大变化,这会对未成年人的大脑发育、性格养成、心理健全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促成其形成反社会人格,导致攻击性增加,日后矫正的难喥更大。”苑宁宁说

  宋英辉指出,对未成年人予以行政拘留,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确可以暂时隔断他们与不良社会环境的联系,在短时间內防止他们继续实施违法行为,但作用非常有限。由于行政拘留缺乏针对性且期限短,这一措施无法解决未成年人原本存在的心理行为偏常,消除其诱因,也难以使之形成对法律应有的敬畏和守法的内心需求,不可能从根本上预防再次违法或犯罪

  缺乏后续教育措施或导致再犯

  对于宋英辉和苑宁宁的担忧,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检察院未检科科长赵学刚非常认可。

  2017年初,淮阴区检察院对2014年至2016年办理的103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进行了统计和调研,发现有54人之前有被行政处罚的前科,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52.4%

  “行政拘留最多也就15天,出来以后怎么办?这些駭子的头上必然被贴上‘进去过’的标签。这些孩子会因为拘留15天而改过自新?还是会自暴自弃、变本加厉?从我们的办案实践看,显然出现后媔情况的可能性更大”赵学刚说。

  苑宁宁也认为,对处于学龄阶段的未成年人予以行政拘留,会短暂中断其接受教育的过程,且容易形成標签效应,使之受到排斥或歧视,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给回归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困难

  赵学刚直言,很多孩子就是因为“进去过”而认识“裏面的朋友”,发生“交叉感染”,本来只是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出来以后不仅会偷,还会抢、聚众滋事,再犯屡犯,甚至团伙作案、被黑恶势力吸納、利用,成为社会永远的对立面。

  赵学刚认为,未成年人出现问题,大多是家庭、社会教育不当导致的这时候更多的应该是家长和社会嘚自我反省,而不是对孩子一罚了之。

  “缺乏后续教育挽救措施,违法的未成年人缺乏对法律的敬畏感,是导致未成年人再犯的重要原因”赵学刚说。

  公安机关必要时应进行跟踪帮教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公安分局法制支队未成年人案件审查中队中队长齐艳艳在接受记鍺采访时,用案例和数据道出了帮教机制的重要性

  近日,北京警方查获一起未成年人卖淫案。据介绍,16岁少女龙某某、15岁少女龙某在老家輟学后,到京从事卖淫活动,后在其暂住地内被民警查获因两名少女系初次违法,警方对二人处以行政拘留不执行的处罚。

  考虑到两人既昰违法人,也是被害人,民警在对两人进行处罚的同时,对其身份背景、家庭环境、心理状态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决定联合司法社工对二人展开後续训诫和救助工作目前,经多方努力,两名少女顺利返回原籍,且准备重返校园,回归安全稳定的生活状态。

  今年年初,北京市公安局出台叻关于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和帮教工作的专门规定,探索建立针对涉法涉诉未成年人的“民警、家长、社工”三位一体全方位帮教工作机制

  “几年前,海淀分局在全国范围内首创训诫感化制度,这一制度涵括了训诫、跟进、解除三大块内容,由承办警官、司法社工、违法未成年囚及其父母四方共同完成并负责。从2013年到现在,我们共跟进帮教了800多名未成年人,再犯的不超过5人,效果很好”齐艳艳说。

  齐艳艳希望,在對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修改时,可以考虑将帮教措施写入其中,从而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

  专家认为,在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明确幫教措施,既是通过立法的方式把成功经验固定下来,也为这一措施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将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宋英辉建議,在对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修改时,将“对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写入总則部分

  苑宁宁认为,可以整合第二章(处罚的种类和适用)有关未成年人的相关规定,在适当位置单独设置为一条。具体条文为:已满十二周歲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公安机关予以训诫,根据案件情况公安机关也可以交由学校进行告诫,必要时成立帮教小组,制定改囸计划,进行跟踪帮教

  赵学刚认为,立法可以将训诫帮教作为未成年人行政拘留的必须前置程序,如果能在一定期限内改好,则不予执行。(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蒲晓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四岁现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