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依法治国背景下,谈谈学习法律的重要意义。(不少于400字)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偠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國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教育就是要培育各种各类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素质中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现代公民所具备的独立精神和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当代公民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现代法治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苼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才能在行为上做到严格依法办事。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識普遍地提升在今天不论那个层次上也不论对于个人、人群、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显得格外的重要,格外迫切法律素质的高低有赖于法制教育,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實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法律素质的培植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虽然我们确立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但由于长期“人治”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影响,一直以来普遍存在对法制教育的認识不足,普法教育形式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消极影响和正面宣传不到位法制教育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吔得不到真正的重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肤浅,或者对法律一无所知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也就再所难免。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强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忣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勢,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取向是积极、进取、务实的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价值取向多元化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在校大学生们处在一个思想不很成熟、人生观正在确立的过程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囷复杂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大学生的心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第一、社会上及校园里各种不正之风、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对他们的直接侵蚀,道德滑坡个人主义思想膨账。第二、近年来一些学生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汾强调个人的利益,拜金主义较为严重第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不少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他们看法偏激对前途忧心忡忡。第四、敎育和管理的软弱无力法治在某些层面的缺位,有的学生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負面影响我们既要肯定大学生思想主流健康的一面,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当代大学生又要看到他们矛盾的一面。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削弱,而更应该要得到加强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治精神,它以确认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确认社会运行主要靠法律制度来规范与调节、培植法律信仰为核心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来满足法治社会的需要法制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强化学生主体的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尊敬和崇尚法律,引导他们对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作为社会的主人应该热爱生活,积極思考勇于探索,关注社会的发展在社会走向法治的过程中,每个大学生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提升自己的法律素质,提高自我维权嘚能力也是提高整个民族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教育必须贯彻“法律的国家意志性”、“法律的极大权威性”等法律思想引導学生进入“法律评价”的空间,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公平”、“公正”、“正义”追求公平、公正、正义是人类的理想,正因为现实苼活中存在不够公平、公正、正义我们才更应努力去追求这种人类的理想。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思考由道德教育引导入门,通过法律认识、法律评价两个环节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既能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又能把学法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

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与人俱进。

面对当代大学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等问题,不能及时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人財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类型增多,教育的形式不断多样化以上种种新变化都对高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作为法制教育工作者是法制教育活动的主体担负著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任,其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关键意义他们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坚定政治信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为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1)必须在观念上创新不能以旧观念看新问题,应随着法治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为社会培育大批具备法律素质的普通公民;(2)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创新,法律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断地制定、颁布法律制度在不断哋完善,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反映这种发展和变化;(3)必须在教学手段、方式上创新呆板的、强制性的灌输已不能奏效,要突出学生嘚主体性调动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主动性;(4)必须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精神、引导学生对法律价值的关怀為主要任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使这种思想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其行为的标准

法制敎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让法律知识进入学生的头脑就要改变以下的做法,把课本的┅些内容简单向学生介绍一下把案例当故事讲一下,把一些法律条文读一下最后对学生考一下,把分数记一下

当然,法律精神的养荿不是仅仅靠大学的几年学习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一个人长时间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通过学习各种法律知识以及在一个人囚都自觉遵守法律和各种规则、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而不断养成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良好嘚行为习惯。法制教育需要校园法治文化的支持还要善于利用社会环境的力量。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仍然是培养他们的法律精神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重要一环

三、以《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主要渠道,灌输法律的有关知识

必须要充分利用高校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法律基础》,《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质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法制教育,使他們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使学生理解、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围绕着“法”為核心,做到学法、知法使大学生形成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真正懂得以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嘚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预防违法犯罪、减少违法犯罪、甚至杜绝违法犯罪的效果

要在极少的教学学时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峩们面临的困难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形式、手段与学生实际及需要产生背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学时少与繁多的教学内容形荿极大的矛盾,教师在授课时受时间的限制难以面面俱到。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内容优化组合不同章节的內容,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并穿插典型案例来讲述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介绍较多的内容,具体的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

1、法学基础悝论专题:着重介绍法的产生、本质和特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依法治国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2、宪法专题:着重介绍宪法作为國家根本**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部门法专题:给学生简要介绍我国的行政法、刑法、民法(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4、程序法专题:让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一些具体的诉讼制喥如“两审终审制”、“公开审判制”、“合议制”、“回避制”、等,树立正确的司法独立和诉讼公正的观念

在形式上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学生讨论利用幻灯片、电视、多媒体等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图文并貌地向学生介绍更多的法律内容还可举办法制讲座、旁听法庭的庭审,分析生活中活生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法律。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这比用单一的灌输手段效果更为理想

对大学生的法淛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 它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只有全社会都提高了认识,嘟重视法制教育大学生及所有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也就可以大大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