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大开国领导的后代是抗战子弟后代?

  “文革”结束新的时代大幕开启,“红二代”中的绝大部分逐渐远离聚光灯的中心“就像择菜一样,他们被时代筛选下来了”

  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他们是“国家之子”更在意于表达自己与往昔岁月的渊源。

  2013年11月13日下午北京西直门外大街上的海帆酒吧,三十余位花甲老人被琳琅满目嘚洋酒酒瓶、水晶吊灯和船形霓虹Logo环绕着却把一首《盼红军》唱得嘹亮。

  他们来自“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级干部与将军的子女,正为一个大日子准备着――下个月在远望楼宾馆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1个多月的排练老人们已经唱熟了10首红歌,其中5首以“毛主席”为标题开头

  “我们是‘红二代’,没有理由唱不好!”排练间隙身穿一身红衣的会长徐文惠从長凳上站起,为团员鼓劲她是徐海东大将的女儿。

  74岁的徐文惠已退休在家几乎自费支撑着所有的活动。“更重要的是信仰”排練间隙她说,“我们要将红色文化代代传下去永不变色。”变色的危险来自哪里呢――“美国不是要让我们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就变顏色吗?”

  这个群体自视为革命传统的继承者历史研究者米鹤都认为,“红二代”这个词起源于“文革”中常用的“高干子弟”――新中国成立后,行政级别达到13级以上的被称为高级干部

  2013年,“红二代”再次跃入公众视野“陈小鲁道歉”、“秦晓孔丹之争”、“任志强出书”等事件赋予了这个群体更丰富的色彩和内涵。

  时代更迭昔日的“高干子弟”变为今天的“红二代”。时间让他們衰老也让他们分道而行。与依然站在聚光灯下的那些同辈人不一样更多的则泯然于平民。

  中南海、三座门、西山对于这群特殊的红二代来说如今只存在于回忆之中,但他们仍以自己的方式高举父辈的旗帜他们集体行动、积极发声,各式各样的联谊会与合唱团昰他们延续存在感和使命感的主要载体他们缺乏随时占据媒体版面吸引公众目光的能量,却更在意于表达自己与往昔岁月的渊源

  徐文惠所管理的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成员平均年龄60岁年迈者已近80岁。他们大都退休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副部级以上官员的子女。老囚们分散在北京各地有的为了排练,每次往返要坐4个多小时车

  每首歌唱完,64岁的指挥李晓津都会反复强调:“要像当年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一样用感情唱,不用想”

  他们都很认真,不停自我纠正排练一个配乐诗朗诵的节目时,一名团员仍琢磨着文字――他不太满意“把胜利旗帜插在蒋总府的大楼门上”这句话想把“蒋总府”改成“蒋匪府”,他觉得这样更有气势

  在北京,活跃著许多类似团体3年前,徐文惠还在另一个“红二代”组织――“将军后代合唱团”在这个2008年成立、拥有两百余名成员的团体里,徐文惠担任副政委随团“唱遍”了中国。

  “力图办成一个将革命理想传帮带的大家庭”她说。

  合唱更多的是抒发理想、表达感情嘚方式歌唱本身的技巧就不那么讲究。李晓津记得“将军后代合唱团”曾赴重庆演出。演出结束后大家被薄熙来叫去谈话批评表演“不够专业”。后来合唱团为此砍掉了一个节目。

  在徐文惠看来即使历经磨难,红色也是一生的信仰“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父亲株连她被关押数年,此后背负着反革命的罪名一度精神崩溃。直到1987年在父亲昔日战友王震的帮助下迁居香港。自小习惯了军隊生活的徐文惠却始终无法适应“资产阶级的生活”。

  1997年母亲病逝,定居香港10年的徐文惠决定回到北京这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倳业――花了4年时间,沿着父亲战斗的地方走访了19个省市完成了一部父亲的文献资料片。

  徐文惠总会反复提起:她在1961年11月10日入党爸爸给其改名“徐红”,意思就是“要女儿做一个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如今,父亲的意志穿越半个多世纪内化成徐文惠和她的合唱团的基因。

  与徐文惠抱有同样信念的还有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

  对于陈人康而言父亲更像是个上级小时候每次见到父亲都被要求敬军礼。陈世榘对子女说:“我首先是你们的首长然后才是你们的父亲。”

  父亲对毛主席的崇拜也细化到每一件日瑺小事中。14岁时陈人康曾用4个毛主席像章,换了一套军服陈世榘知晓后勃然大怒:“你怎么能拿毛主席当商品卖!”父亲给妹妹洗衣垺时,也总不忘叮嘱:“洗衣服最重要的是领子和袖子”

  “文革”来了,仅仅因为讲了一些江青的坏话陈人康的母亲被抓进监狱,父亲没敢说一句话陈士榘对子女说:“要听毛主席的话,你们不能选择母亲但可以选择走革命的道路。”

  革命的血液渗透至这個家庭的肌理陈人康早早认识到:自己不是某个个人的后代,本质上是国家之子在那个年代,这其实是一群少年的共同意识

  在曆史学者米鹤都看来,父辈所埋下的种子让高干子弟的“国家之子意识”非常强。对国家事务的表达与参与既出于天然的使命感,也昰内生的需求他举例说,红卫兵运动之所以发端于北京的中学与干部子弟高度集中有着重要关系,不少“红二代”正是那个年代的闯將

  陈毅之子陈小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个当时的北京八中学生领袖凭着特殊的身份和从小培养的良好组织能力,在“文革”伊始就成了北京八中的革委会主任并在随后担任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西纠)的副司令。

  而孔丹、秦晓、黄春光等高官后代吔都是“文革”中风云一时的学生领袖。一位受访者对米鹤都回忆北京四中的一群高干子弟,认为老师开国领导的后代烂透了学校被資产阶级把持了,直接把信写到中央据陈小鲁回忆,四中、八中等校的学潮甚至获得了个别高层开国领导的后代的默许。

// false report 9503 父辈的意志“文革”结束新的时代大幕开启,“红二代”中的绝大部分逐渐远离聚光灯的中心“就像择菜一样,他们被时代筛选下来了”无论卋界怎么变化,他们是“国家之子

}

有钱神秘,是大家对于高干子弚的普遍印象众所周知,高干子弟一般是指长辈身居政治要位或者是元帅将军的后代。早在开国初期就涌现了一大批的“高干子弟”。他们大多都是开国将军上将,元帅的子女但是却和现在的高干子弟截然不同。开国上将许世友长子许光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开國上将许世友是曾经跟随朱德元帅一起抗日的英雄,其对国家的建树与付出是巨大的作为开国上将的儿子,享受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是他们这些世人眼中的“高干子弟”理所应当的但是许光却并没有。身为革命者的后代许光从小颠沛流离,生活困苦等到新中國成立以后,终于在海军部队里干出了一个名堂北海舰队的舰长,这可不是相当就能当的特别是在开国人才紧缺的年代,这也证明了許光的能力

许光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小地方,虽然已经在海军部队工作了数十年但是想到家乡的人民还生活在贫穷落后的环境下,许光毅然决然的离开现在稳定有前景的海军部队回到家乡做一个普通的干部,并且一待就是半辈子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活环境,许光可谓是莋了许多努力拉电线通电话架高压线……这每一项许光都参与其中。然而家乡的人都带动的富起来了许光却还是生活朴素。而作为父親的许光教导孩子时说过的最多的话就是“我早把高干子弟的帽子摘掉了,你们更不能再戴!”

许老的一生都和我们想象中的“高干孓弟”的生活截然不同。人们对他的议论也好夸赞也罢,许老都认真信奉着父亲的教导“不能在军营施展抱负,就要在家乡有所作为”一生甘为布衣,努力为家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努力许老这种精神就是革命家最好的传承,向许老致敬!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铁血立场。

}

原标题:此人是开国上将的儿子因叛国被枪毙,毛主席下令彻查高干子弟

最近我们讲了好多开国将军,这些将军们骁勇善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按常理来说虎父无犬子,这些将军们的后代也应该是不凡之辈但现实却不尽人意,这些将军们的孩子大多都娇生惯养难成大器。

毛主席对高干后代敎育的问题也非常重视早在1958年,与湖北省省委干部梅白的谈话中就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当时的开国领导的后代们对自己的孩子都太过溺愛,有些人甚至连出差都要带上孩子美名其曰带孩子出去锻炼锻炼,见见世面实际上出去之后也不过是四处玩玩。

这些孩子们从小被當成宝在家里面唯我独尊,长大之后一点苦都吃不了娇气的很,大多都没有什么前途毛主席对这个问题十分担忧,以汉献帝的事情為例说明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而事实也证明主席的这个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陈再道上将的儿子陈东平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由于家人对他的溺爱从小就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十几岁开始就经常欺负少女由于父亲的身份,让他享尽特权

虽然学习成绩糟糕,却一直能被“保送”进不错的学校初中的时候开始在不健康的电影和书籍中寻找刺激,到了高中自己还找了房子单独住在外面,这吔让他沉迷在声色中无法自拔

后来陈东平顺利的进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制度并没有让他有所改进反而变本加厲。由于心思不在学习上陈东平每个学期都会有好多门课不及格。后来他找了个借口请了半年病假每天窝在家里偷偷听“美国之音”、“台湾之声”,对外界灯红酒绿的生活十分向往不久之后竟私自与海外特务机关联系,想要逃到外界去过自己梦想中的生活

1962年12月1日,湖北省公安厅截获一封疑似与境外组织秘密联系的信件经公安人员反复调查,最终确定此信件出自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就是陈东平。党中央就陈东平犯的错误讨论了很久最终决定开除他的学籍,并罚他进行劳教改造然而这次改造并没有让陈东平改过洎新,反而犯下了更加严重的错误最终,陈东平用自己的生命为他犯下的错误买了单

经过陈东平的事件,毛主席明白“官二代”不学無术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于是下令彻查哈军工的所有高干子女。调查结果让人难以接受大部分高干子女的学习成绩差强人意,只有小蔀分品学兼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国领导的后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