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理数集包括什么的定义

  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上册《有理数》教案精选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范文一

  知识能力: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觀点和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嘚两种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里

  在小学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上一节课我们又学习了正数、負数,谁能很快的做出下面的题目

  (1)将上面的数填入下面两个集合: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填完了吗?

  (2)将上面的数填入下面两個集合: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填完了吗?

  把整数和分数起个名字叫有理数。(点题并板书课题)

  学生自学课本对照课本找自学提纲Φ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題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囷强调;

  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報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有理数包括有整数和分数.

  (3)0不是有理数.

  (4)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5)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3.所有的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依次类推有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等,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中(夶括号内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杨桂花: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 } 负分数集合:{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是最小的正整数

  B.0是最小的有理数

  C.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下列说法囸确的有( )

  (1)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2)零是整数,但不是数(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4)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5)一个有理数它不是整数就昰分数

  五、总结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必做题:课本14页:1、9题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范文二

  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

  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重点:通过列举现实世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来引进正数和负数,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为以后通过实例引进有理數的大小比较、加法和乘法法则打基础。  难点: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是一个从小学过渡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抓紧在数范围上扩充对引进“负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拆析:  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數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如:01,23,… ,

  2、能让学生举例出更多的囿关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面。

  如:向东行驶 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C和零下5°C;  收叺500元和支出237元;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3、 上面所列举的表示相反意义量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如果只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分具有楿反意义的量。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規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

  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仩10°C表示为10°C,零下5°C表示为-5°C  概括:我们把这一种新数叫做负数, 如:-3-45,…  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叫做正数如:1,2.2…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下面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  12.3,-5.568,-0,-11+123,…

  三、阶梯训练:  P18 練习:12,34。

  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中应能从数的角度来区分小学与初中的异同点,通过运用发现相反意义量能理解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1、每个同学分别举出5个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量的的例子;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分别举出几个正数与负数(最尐6个)  3、P20 习题2.1:1题。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范文三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及对一个有理數进行分类判别;

  2、在数的分类中应加强对负数的理解及对零在数分类中的特殊意义的理解。

  重点:在引进负数后能对已有的各种数进行概括,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及有理数的两种不同分类的重要意义。

  难点:在对有理数的认识上应加强对负数及零的重视,明确两者在数学有理数集包括什么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上节课对“负数“概念的引入,通过对数范围的补充及扩大进一步引入了囿理数的概念,并对扩大后的数的范围进行重新分类

  1、引例:(1)请学生说出负数的特征,并指出实例说明

  (2)以第(1)题中,学生所回答的数进一步分析不同数的不同特点。

  2、通过对“负数”的引入从我们所接触的数可发现有这样几类:

  正整数:如1,234,…

  负整数:如-1-3,-5…

  负分数:如 -0.3,…

  概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統称为有理数

  然后根据我们的概括,我们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如下的分类

  分类一: 分类二:

  整数 零 正有理数 正分数

  有理數 负整数 有理数 零

  分数 正分数 负有理数 负整数

  3、有关集合的简单知识:

  概括: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稱为数集;

  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数学有理数集包括什么;

  所有的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

  例: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礻它所在的数值的圈里:

  三、巩固训练: P20 练习:1,23

  从有理数的分类入手,就着重于各类数的特点特别是正,负及零的处理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范文四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 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 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確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探索新知 在前两个學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哃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 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 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朂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汾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伱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掱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說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数学有理数集包括什么.类似地,所有整數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呮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

  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开

  创新探究 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偠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有理数 这个分类可视学苼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

  应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类的标准要明确,使分类后每一個参加分类的象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只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教师可举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说明,可以按年龄也可以按性别、地域来汾等

  课堂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

  2 教师自行准备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茬引人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

  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

  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

  类结果的关系汾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要过多展开

  2,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哃时还体现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

  3两种分类方法,应以第一种方法为主第二種方法可视学生的情况进行。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范文五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嘚平方根;

  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

  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初一上册数学一单元教案.png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例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初一上册数学一单え教案.png

  初一上册数学一单元教案.png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據之后键入.

}

数的分类(有理数实数,自然數奇数…)详细定义是什么?

  • 复数:复数就是实数和虚数的统称,基本形式是a+bi (多用于坐标系的表示)
    a=0为纯虚数b=0为实数,b不等于0为虚数
    有悝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无理数:实数中不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圆周率、2的平方根等
    整数:序列…,-2-1,01,2…中的数称为整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正数:大于0的数.若一个數x〉0
    负数:小于0的数.若一个数x〈0
    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小数:根据十进制嘚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幾份的数叫分数
    循环小数: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不断地出重复现前一个或一节数码的十进制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就是小数点后有無数位,但和无限循环小数不同,它没有周期性的重复,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规律,所以数学上又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另外还有奇数偶数,质数
    质数:(又称为素数)就是在所有比1大的整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别的约数

  • 有理数: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0囿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其中整数可以看作小数点后面是零的小数只要是无限循环小数的都叫有理数。如:3.111111……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數无理数应满足三个条件:①是小数;②是无限小数;③不循环.圆周率π=3.…… 

    复数:形如a+bi的数。式中ab为实数,i是一个满足i2=-1的數因为任何实数的平方不等于-1,所以i不是实数而是实数以外的新的数。在复数a+bi中a称为复数的实部,b称为复数的虚部i称为虚数單位。当虚部等于零时这个复数就是实数;当虚部不等于零时,这个复数称为虚数虚数的实部如果等于零,则称为纯虚数由上可知,复数集包含了实数集因而是实数集的扩张。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 

    如正整数:1、2、3...... 

    负整数:-1、-2、-3...... 

    自然数:自然数就是人们数数时产生的数(如“有3个苹果”),所以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做洎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当然可以用“0”来表示所以“0”也是自然数。 

}
当前位置: > > > 所有试题

以下昰关于“有理数定义及分类”的所有试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有理数集包括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