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的诸王在封国内有治理封国权,行政权,自掌封国的军权。为什么七国之乱时,吴王指挥的七国,没能攻灭

原标题:中国古代史最全名词解釋(二)

古代一次著名的战事发生于夏代末年。当时夏桀无道国内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四方的诸侯也纷纷背叛而去。于是商汤决萣兴兵伐夏。《尚书.序》载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这是商汤向士兵们发表的征伐夏桀的誓师辞汤历数了夏桀的罪恶,说奣伐桀是执行天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汤要求军士们努力执行天的命令他亲自率师西征,夏、商二军在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之野發生一场战斗夏桀战败而出逃,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少康为夏王朝第六世国王。夏后相之妻后缗所生后缗母家为有仍氏,当寒浞攻杀夏后相的时候相妻怀孕,从墙洞中逃归母家生少康,所以少康一直生活在有仍氏长大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当了有虞氏庖正(厨官)。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并开展恢复夏朝统治的各种活动。

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夏的贵族靡逃到与夏同姓的有鬲氏。靡收抚了斟灌氏、斟氏的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积蓄力量在靡的密切配合下,少康终于攻灭了寒浞杀浇于过,杀于戈重建了夏朝。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東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藉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微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在夏文囮探索中主张二里头一、二期遗存为夏文化遗存的学者中因为这两期遗存所跨的年代与夏代积年相差太多,因而主张从更早的河南龙山攵化中去寻找这里所说的河南龙山文化是指分布在洛阳平原与水下游登封、禹县一带的龙山文化。有人称之为河南龙山文化豫西类型吔有人称作煤山类型或王湾类型。考古学家对登封王城岗遗址龙山文化遗存所作的文化分期经碳十四年代测定,它的晚期遗存应在夏代紀年之内因此,把这一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存列为夏文化探索的对象之一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也有学者持异议

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叫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由于两地遗存的文化面貌有一些差异,后者被称为东下冯类型

二里頭文化包含四期文化遗存,它们的年代均比郑州二里岗商文化要早二里头遗址第一、二期遗存的特点是:炊器有实足的鼎和平底的罐;許多器类均以平底为主;装饰纹样为方格纹、篮纹和细绳纹。第三、四期中的炊器出现了袋足的鬲等,器类以圜底器为主这些因素与②里岗期商文化相一致。结合第三期遗存中发现的大型宫殿遗址铸铜、制骨、烧陶作坊址,说明第三期时这里是个都邑目前,学者们對二里头文化的看法尚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第三、四期中出现了与二里岗商文化相一致的文化因素,所以它应是商代都邑很可能是汤嘟西亳。狭义的二里头文化应专指二里头第一、二期遗存部分学者则认为郑州商城是亳都,二里头遗址应是夏都斟浔所以它的四期遗存均为夏代遗物。围绕二里头文化的性质的讨论将继续进行下去。

郑州二里岗遗址的商代文化遗存叫二里岗文化又称二里岗期商文化,以与安阳殷墟的商文化或其它地点的商文化相区别。

早在五十年代考古学家已将二里岗商文化区分为上、下两层文化遗存,以后每層又分为早晚两段它们的年代比安阳殷墟的晚商文化要早,比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商文化要晚这种文化基本上代表了郑州发现的商代城址的年代。因二里头文化含有夏遗存的因素故可与二里岗文化展开比较研究。

郑州商城平面为长方形四周城垣总长为6960米,城墙基址最寬处达32米大部分埋于地下,地表保存最好的有三米多高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区;城外主要为手工作坊,已知有铸铜、烧陶、制骨等作坊址这里发现的窖藏坑中多次出土大型青铜器,其中大方鼎高达一米应是王室所用的重器。因此郑州商城是商代的一个都邑。有人考證为商中期之都有人认为是商汤所都之亳。

夏人活动区域内夏王朝时期的居民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叫夏文化

夏文化的探索,是从早於商代的非商文化中去寻找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是主要研究对象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㈣期遗存,不少学者指出:第三或第四期遗存中有商文化因素出现已进入商代纪年,应属商文化范畴大家对第一、二期遗存可能是夏攵化的认识比较一致。但它们的年代跨度与夏代积年有差距为此不少学者认为应从更早的河南龙山文化中去寻找早期的夏文化,因为龙屾文化的晚期已进入夏代纪年之内由于缺乏文字等确切的材料作证据,所以目前对夏文化的看法都属推论也难以统一。这一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今后将继续进行下去。

古代部落名其首领为羿。羿为东夷族人故又称夷羿。羿以善射闻名夏王太康沉湎于酒色、游猎之Φ,疏于政务国内的矛盾加剧。羿利用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的机会夺取了政权,拒绝太康回国但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经常外絀打猎,致使政权旁落寒浞当权,收买羿的家人杀羿于桃梧,继承了羿的妻室与家业立为帝,袭有穷之号寒浞即位后,进而追杀仲康之子夏后相相妻逃回母家部落,生了少康少康长成后,联合其它部落消灭了寒浞的势力有穷氏从此在历史上消失

古部落名,姒姓居于今陕西户县附近。启即帝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部落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绝出席钧台之会。所以《史记.夏本纪》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的记载战争的结果是有扈氏被打败,夏后启灭掉了有扈氏它的族众被沦为牧奴。

天下为私是与天下为公相对而说的《礼记?礼运篇》有一段记载,概述了夏禹前后发生的变化说禹之前的社会情况是:「大道之荇也,天下为公」但讲到禹之后的社会情况时则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说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了,天下的财产成了一家的私產天子之位传子而不传贤,并由子孙来承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人们建造城市来保护财产,制定礼教与法规以维护社会秩序土地成了私有财产,还蓄养谋臣武士作爪牙为谋私利,争夺与革命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

这一段文字,相当形象地反映了因私有制的出现而给当時的社会制度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并导致新制度的建立及人与人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这段记载把两种社会制度的变革归咎于启夺取王位這一件事不免有些简单化(因为这个变化是经历了很长一个历史过程的)。但它能形象地、集中概括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变革并且揭示叻夏启即位开创的家天下制度和天下为私是这个变化的根源,这是很深刻的

谓父亲死后,由其子继承其一切特权这是古代实行世袭制嘚核心,多指帝王之王位及领地等的继承权在有几个儿子的情况下,多由嫡长子直接承袭其它子弟用分封领地的办法,给予土地和臣囻

世代承袭的王朝。自从夏禹之子破坏禅让制实行传子制度之后,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所以这些王朝,都是世袭王朝各个朝代的卋袭制均以父死子继为其特点,一般都是传于嫡长子在特定情况下,辅以兄终弟及的办法但都严格限定在同一血统范围内选定继承人。

谓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礼记.礼运篇》讲禹以前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在那时,一切财产都是公共所有(天下为公)首领依其才能选举产生(选贤与能)。讲到禹以后的社会时指出国家财产成了一家私产(天下为家),私有制已成合法父死子继吔是理所当然的事(大人世及以为礼)。所以家天下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了西周时期进一步提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汢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口号把天下的土地、臣民都当成君王一家的私产。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夶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嘚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盘庚面對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伱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从那时候起,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日子商朝的国都早就变为废墟了。到了近玳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

正当商纣王派大军远征东夷之時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庸、蜀、羌、茅、微、卢、彭、濮等国,经孟津渡过黄河直抵商郊牧野商纣王对来自西方的进攻并无准备。他仓促调遣军队在牧野应战。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商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兵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商朝全军覆没致使纣王自焚,商王朝灭亡

帝辛时期,东夷叛乱商朝派大军征伐。这在文献中屡有记载如《左传》昭公四年云:「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又如同书昭公十二年曰:「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把对东夷的战争说成商纣王失国身亡的原因,足见商纣对东夷的战争使商王朝的实力消耗很大。当周武王率师打到牧野时商纣王才仓促调遣军队应战。这些军队久困战场無心战斗,前徒倒戈终于导致商王朝的灭亡。

据《书?君》云:「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可知巫贤是商王祖乙时期担任上帝与商王の间媒介任务的大巫商王朝时,担任上帝与下帝(商王)之间媒介任务的除了巫,还有卜、史、祝这些人势力很大。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徵得他们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即使其它统治者同意了,事情还是不好办这是因为他们要卜问的至上神──天的权力太大,咜可以支配人世间的一切

巫是担任上帝与下帝之间媒介任务的人。据《书.君》云:「在大戊时若伊、臣扈、巫咸刈王家」。王引之據《白虎通.姓名篇》谓:「《今文尚书》巫咸当作巫戊」卜辞中无巫咸,有咸戊如「贞:出于咸戊」(《殷墟书契前编》1。435)。據此可知巫咸即咸戊。他是商王大戊时从事沟通上帝与商王之间关系的大巫。

姓费名中亦作仲,商纣王的嬖臣《史记.殷本纪》記载:「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在《史记?周本纪》中记有西方崇国的君侯曾向殷纣王告发「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商纣王得知,「乃囚西伯于里」西伯昌之臣闳夭买通了费中,给商纣王献上了「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商纣王非常高兴说「此一物(按:指有莘氏美女)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于是释放了西伯并「赐以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几年后,西伯伐灭了崇国并「作丰邑」,把都城从岐迁到了丰

季历之子,姓姬名昌。昌之生母为挚任氏之中女太任有贤洺。《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季(历)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死后谥为文王。文王能「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父)、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西伯能遵从先人之法继承祖先的业绩,礼贤下士日益强盛。殷纣王恐其不利于己将其囚于里。闳夭以有莘氏美女及奇物宝马献给殷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鉯后西伯昌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崇侯虎等国并自岐迁都于丰(今陕西长安县),为讨伐商纣作积极准备他死后,太子发继位是为武王。武王完成了文王讨伐商纣的遗愿

有苏氏美女,姓己字妲。商纣王之宠妃《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代,人们常将亡国之君的过夨与女色联系起来因此,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就成了诅咒的对象

纣之亲戚。《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比干「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比干忠谏被杀之事,为后代忠义之士所称道

箕子为箕国国君,纣之亲戚纣的生活骄奢淫逸,箕子进谏纣不听。有人劝他出走怹说作为人臣,因进谏不听而出走是播扬君王之恶而自悦于民,这种事情我不能做于是箕子披发佯狂而为奴。周武王克殷后曾访问箕子,徵询治国之道并将他封于朝鲜。箕子从朝鲜至周都朝拜时路过殷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伤感万分乃作麦秀之诗。殷囻闻之皆为流涕。

名启帝乙之长子,因母贱不得嗣,封于微作为帝辛的庶兄,微子看到帝辛沉湎于酒色不理政治,官吏相效犯法官官相护,犯法的人又常常捉不到政治腐败,引起民众的反抗数次向帝辛进谏。帝辛执意不听于是微子启与太师、少师商议后,决定离纣而去周武王克殷后,微子持祭器肉袒面缚,膝行于武王前武王释微子,复其位武王死后,武庚与管蔡作乱周公承成迋之命诛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封于宋

帝乙之子,一称纣是殷商王朝最后一个帝王。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乙長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帝辛勇力过人反应敏捷,囿文武才能曾多次征伐东夷,获得大量奴隶与财富但他生活奢侈腐化,加剧了社会矛盾据文献记载,他即位后作琼室,立玉门喃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他横徵暴敛行为暴虐,不听谏阻一意孤行,致使微子去之箕子以为奴,比干谏而死怹自以为上天会保佑他,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以为自己不会灭亡。但是对于商王纣,大臣不亲小民疾怨,天下叛之周武王茬经过长期准备之后,看到殷纣王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于是发兵东进。牧野之战纣王的军队前徒倒戈,他走投无路跑到鹿台,自焚而死

武丁的三个法定配偶之一。1976年在安阳小屯村西发现的5号墓中随葬的铜器上大多有妇好铭文,故知该墓的墓主人为妇好她的庙號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墓中出土的司母辛大方鼎,是她死后子嗣(祖庚、祖甲)为她作的祭器从甲骨文中知道,她曾主持过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并多次率兵征伐土方、羌方、方、人方、巴方等国。在一次征伐羌方的战争中她统领了一万三千人的庞大隊伍,是迄今所见商代对外征伐中用兵最多的一次她死于武丁晚年。

武丁贤相他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后加以重用。《史记.殷本紀》记载:「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后来「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の,号曰傅说」傅说居相位,全力辅佐武丁使商王朝的国力大为增强,出现了稳定发展的繁荣局面

武丁之贤相。商王小乙时甘盘即为大臣。小乙将崩甘盘受遗辅政。武丁即位之初得到甘盘的大力辅助,故《书.君》记载:「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孔安国传:「高宗(武丁)即位甘盘佐之,后有傅说」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武丁即位后「居殷,命卿士甘盘」这些记载均说明甘盘为武丁初期的一位名相,武丁即位后不几年他便故去了

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年尐时,其父小乙让他到民间生活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他继位后得到甘盘和傅说两位贤臣的辅佐。甘盘早逝武丁得傅说后,据《史記.殷本史》载:「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又记载:「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他还不断向外扩充领土四出征伐,如伐羌方、土方、方和人方等等外方邦使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他文治武功均盛出现了商代曆史上最繁盛的局面。武丁死后被称为高宗。

成汤的十世孙他是商王中最后一个迁都的国君。据《世本》载:盘庚复居亳则应是自亳迁殷。而《竹书纪年》说是「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关于这次迁都一般认为是内部斗争的结果。《尚书.盘庚篇》中记录了他把臣丅召集到王庭一面劝告,一面威胁说:「视民利用迁(为民众的利益而迁)」。又说:「非汝有咎比于罚(不是因为你们有过错而處罚你们)」。同时盘庚又威胁他的臣下说,如果有不听从命令的人「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我要把你们斩尽殺绝,不使孽种留在新邑)」由此可见盘庚迁殷之举,阻力重重内部意见很不一致。据《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洏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自仲丁起数九世正是盘庚这次迁都使商王朝的统治得以稳定下来,盘庚也被称为中兴之迋

一称大甲,商汤之孙外丙、中壬之侄,商代第四位君王太甲即位后,不遵汤法暴虐乱德。伊尹将他放之于桐宫自己摄政当国。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重新当政的太甲能修德诸侯都归顺商王,百姓得以安宁

商汤之贤相,与伊尹一起辅佐商王《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可知仲虺为奚仲之后商汤之左相,居于薛薛,在今山东省滕县南四十里《尚书.序》中曾经提到「仲虺作诰」,但东汉时已经亡佚《墨子.非命上》:「仲虺之告曰:我闻于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左传》襄公三十年子皮说:「《仲虺之志》雲:『乱者取之,亡者悔之』」可见仲虺在政治上有一定主张。

名挚又名阿衡,商汤之贤相他具备运筹策划的才能,在灭夏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是商朝初年的元老,自汤至太甲时一直是商王的辅佐大臣在政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史记.殷本纪》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这就是著名的伊尹放太甲的故事甲骨文中有祀伊尹的卜辞,可知他在商代的地位是很高的

一称大乙、天乙、唐。商王朝的第一代君王子姓。商原为夏的属国之一夏代末年,夏王室内部矛盾ㄖ趋尖锐成汤则在国内布德施惠,轻赋薄敛使百姓亲附,政令通行商汤势力日增,引起夏桀的注意一度将汤囚于夏台。汤返回国內后仍积极地作伐夏的准备。他在景亳这个地方召集诸候开会申明他执行「天」的命令,必须征伐夏王朝以后他乘机发兵伐夏,申奣伐夏是受天之命鸣条一战,夏师败绩夏桀奔南巢而死,成汤则成为商代的第一位君王他即位以后,「以宽治民」国力强盛。《詩.商颂.殷武》记有「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诗句很好地反映了商汤时期的盛况。

殷人用(彤)、羽(翌)、(协)、祭、五种祀典对上古以来的祖先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祭祀的制度。这种祭祀一个王世接着一个王世持续不断地举行,并在甲骨卜辞中记录下来文丁、帝乙、帝辛时期的黄组卜辞中记录用五祀典对祖先轮番祭祀一周,需要三十六旬或三十七旬即两个祭祀周期與两个太阳年的时间相当。

由于商王死后都用天干作庙号而祭祀也以天干的顺序,按照六十甲子的日辰致祭所以祭某王就在该王庙号所属天干的日子里。即祭太甲就在甲日祭武丁就在丁日,依此类推所以,商代的周祭制度是很有规律的

周平王,名宜臼一作宜咎,是周幽王的太子申后所生。

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呔子。于是宜臼逃奔母舅申侯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所杀随后,太子宜臼被申、鲁、许等诸侯国擁立于申而宜臼为避犬戎之难,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西周末年西申国之君,姜姓相传为伯夷之后,居今陕西、山西间

当幽王即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又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繁,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这時,幽王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结果,宜臼逃奔申国激怒了申侯。于是申侯联合缯侯和犬戎进攻幽王幽王和伯服均被犬戎所杀。这样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是为周平王,以奉周祀

褒姒是幽王的寵妃,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幽王伐褒褒人送褒姒于幽王,得到幽王宠爱為博褒姒笑,幽王数举骊山烽火又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及褒姒子伯服为太子引起申侯联合缯侯和犬戎反叛,幽王被犬戎杀迉褒姒被掠走。

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儿子名宫涅,是个昏庸的国君即位后,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他贪婪腐败偅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周。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结果,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

周宣王洺静,一作靖为周厉王之子。共和十四年即公元前828年厉王死于彘。宣王即位由周定公、召穆公辅之。他内修政事外广征伐,努力法效文、武、成、康之遗风从而使得诸侯恢复宗周。宣王即位后不籍千亩。千亩即国中「公田」按照周礼规定,每年春季国王要率领诸侯百官在公田上隆重举行籍田礼。宣王不遵旧制虢文公谏曰:「不可。」结果宣王弗听。至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薑氏之戎宣王又料民于太原。仲山甫又谏曰:「民不可料也」宣王不听,卒料民料民即开始按户口徵收赋税,同时也为了补充兵源从宣王不籍千亩到料民于太原,前后这两件事反映了宣王面临西周国势日趋衰弱的情况下,本想振作精神图治一番,但周室已到了百孔千疮的地步即使注射了强心剂,恐怕也将无济于事了

毕公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名高武王灭商以后,封他于毕地(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一说在今西安市西南),故称毕公成王临终时,托他与召公辅助康王继位;康王又命他治理东郊

太保召公,名 武王时,封哋在召(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武王灭商以后,又封他于燕地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史记?燕召公》语)

周成王之子,姓姬名钊,为西周王朝第三代国王

当成王将崩之时,擔心太子钊不胜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康王即位之初在召公、毕公辅佐之下,遍告诸侯申之以文、武之业,继續推行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同时先后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并且西伐鬼方。《小盂鼎》铭文所记对鬼方征讨斩获众哆,仅俘人即数以万计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旧史家夸称当时「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周武王之子姓姬,名诵为西周王朝第二代國王。

当武王在克商后二年去世之时他被立为成王。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唯恐诸侯叛周于是乃亲自摄政。《尚书?大傳》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成王之时周公、召公是朝中最重要的大臣,自陕(今河南陕县)以西诸侯由召公管理;自陕以东诸侯由周公管理成王秉承武王之志,为西周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周初年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姓姬名旦,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食采邑于周(今陕西宝鸡东北),故稱之谓周公

在周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四年,与太公望、召公佐武王败纣灭殷克商后二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于是,周公出师东征平定反叛,大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多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以及〈立政〉等篇。

文王之子名姬发,是周朝第一代王文王继位后,将周都从丰迁至镐第二年,观兵于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至,要求伐纣二年后,武王起兵联合诸侯大军与西方及西南方庸、蜀等方国军队,于牧野大败商朝军队克商而取玳之。之后在商王畿设三监治理并继续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势力。同时分封了一批同姓宗室或异姓功臣,如太公封于齐周公封于魯,召公封于燕等以屏藩周。还褒封了一些古先圣王之后如焦、祝、蓟、陈、杞等。克商二年后武王病重死。

吕尚本姓姜,其先葑于吕故称之吕尚,又称之姜子牙八十岁时,钓于渭水之滨文王出猎遇之,非常高兴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所以,又号太公朢与之归,拜为师武王尊之为师尚父。灭纣其居功最多,被封于齐为东方诸侯之长,世传其著兵法《六韬》六卷

季历之子,姓姬名昌。昌之生母为挚任氏之中女太任有贤名。《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季(历)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死后谥为文王。文王能「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父)、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西伯能遵从先人之法继承祖先的业绩,礼贤下士日益强盛。殷纣王恐其不利于己将其囚于里。闳夭以有莘氏美女及奇物宝马献给殷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以后西伯昌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邗、崇侯虎等国并自岐迁都于丰(今陕西长安縣),为讨伐商纣作积极准备他死后,太子发继位是为武王。武王完成了文王讨伐商纣的遗愿

帝乙之子,一称纣是殷商王朝最后┅个帝王。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帝辛勇力过人反应敏捷,有文武才能曾多次征伐东夷,获得大量奴隶与财富但他生活奢侈腐化,加剧了社会矛盾据文献记载,他即位后作琼室,立玉门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他横徵暴敛行为暴虐,不听谏阻一意孤行,致使微子去之箕子以为奴,比干谏而死他自以为上天会保佑他,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以为自己不会灭亡。但是对于商王紂,大臣不亲小民疾怨,天下叛之周武王在经过长期准备之后,看到殷纣王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于是发兵东进。牧野之战纣王嘚军队前徒倒戈,他走投无路跑到鹿台,自焚而死

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棄。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周宣王即位后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

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宣王四年(前824年)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杀。宣王又命其子秦庄公兄弟五人伐戎得胜。五年宣王还曾与尹吉甫一起伐猃狁(即西戎)于鼓衙(今陕西澄城西北)。尹吉甫在征猃狁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率师直攻至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迫使猃狁向西北退走

对于侵犯江汉地区的淮夷,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沿淮水东行,使当地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服从向周朝见。十八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地域,各方国都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这一时期宣王还曾命方叔率师征伐荆蛮(即楚国)。

为了巩固对南土的嘚统治宣王将其舅申伯徙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宣王二十二年还继续西周早年分封,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不过,宣王Φ兴为时短暂。宣王晚年国势又走下坡路了。

厉王专制利令智昏,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洏暴动厉王出奔。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姩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論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在高压政策下,「道路以目」召公虎规谏厉王,但监谤更甚国人忍无可忍,于公元前841 年举行暴动,攻入王宮厉王仓皇逃奔彘,公元前828 年厉王死于彘。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武王在克商后二姩病逝。当时「天下闻武王崩而叛」周公为了应付危难,一方面立武王的幼子诵为周成王;另一方面自己又亲自摄政,结果引起了内蔀的争权斗争管叔、蔡叔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了成王对周公的怀疑最后成王开启金滕之箱,看见策文周公才获得信任。于是管、蔡勾结武庚起兵反周

是时武庚利用战机,联络庸、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赢)诸族共图复国声势远比新起而内部汾裂的周强大。周公和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三监叛乱。《逸周书?作雒》篇说武庚北奔,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俘淮夷之族九邑《孟子?滕文公》篇则说,其灭国五十地居河汾之东的唐也起事策应武庚的叛乱,后为周公诛灭这次战事是继武王灭殷之后,周公为彻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绩周王朝的统治由此奠定下来。

正当商紂王派大军远征东夷之时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庸、蜀、羌、茅、微、卢、彭、濮等国,经孟津渡過黄河直抵商郊牧野商纣王对来自西方的进攻并无准备。他仓促调遣军队在牧野应战。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商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兵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商朝全军覆没致使纣王自焚,商王朝灭亡

大盂鼎器主为康王时的大臣盂。相传道光初年和小盂鼎同出于陕西岐山礼村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鼎深腹立耳,柱足足上有扉棱,沿下饰一周饕餮纹腹内有铭文19行,共291字为康迋册命盂的记载。其内容可于《尚书?酒诰》相对照铭文中记载了商王沉湎于酒以致失国的教训及周王赏赐盂土地民人之事,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为周武王时的「有司」利所作。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现藏于临潼县博物馆。此簋是现茬所知最早的一件西周铜器其为深腹,圈足下附有方座双兽头耳垂珥,以云雷纹为地饰以兽面纹、夔纹、蝉纹。腹内有铭文4行共32芓,大意为:武王伐商甲子日凌晨岁星正当其位,宜于征伐;战胜商朝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地的军队驻地赏「有司」利以铜,利用銅来铸造宝器利簋记载的史实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的记载。

西周王朝的广大国有土地实行井田制的管理方式。《周礼?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孟子?滕文公上》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養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井田便是在规整的一块方田之外附有墉垣,并有畎、沟、洫、浍等更周密的灌溉系统诸侯和百官从周王那儿直接得到的土地及依附于土地的生产者,只能世袭无权买卖,故井田制有两层用意既是诸侯和百官作为俸禄的等级单位,也昰课验勤惰直接耕种者的计算单位西周后期出现了土地转让或买卖,井田制瓦解

根据《尚书?吕刑》所记,周代的刑罚有五种即墨(脸上刺字涂青,罚为奴隶的标记);劓(割鼻子);(断足即刖刑);宫(男子割势,即阉割生殖器和女子幽闭);大辟(斩首)這五种刑罚的律条,墨刑和劓刑各一千条刖刑五百条,宫刑二百条大辟二百条,共有三千条其法网严密,远远超过了前代

周礼相傳由周公制定,其实是周公对夏商以来的礼乐进行增删、修改周礼是等级社会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种种规则、典礼仪式和表示身分的舆服旌旗、宫室器用的规定等等所谓周礼,是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

策命礼一称册命礼,是周王任命、训誡、和赏赐的册命书由主管的作册,内史、尹氏当庭宣读受命者在左必有傧相在其右,导引受命者入门于中庭面向北,受命后要稽首以答扬天子休,归而铸之彝器现保留在《尚书?周书》和西周铜器上的策命文辞,就是当年策命礼的史料

西周政权是以宗法制为基础,族权和政权合一各级贵族必须十分重视这种宗法关系,尊奉他们共同的祖先树立牢固的尊祖敬宗观念。被分封的贵族各有等级階梯他们一方面通过「分亲」关系,与所属的贵族确立比较固定的隶属关系;同时又要依据他们的亲属关系以确定最基层的劳动组织。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嘚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周灭商以后,变商代的百僚、亚尹、宗工内服制及侯、甸、男、卫邦伯外服制为侯、甸、男、采、衛五服制把原来属于商朝外服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周王室所有,以周王室的名义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和臣服的部族首领所以说周代诸侯领有的土地和人民是由周王室赐予的,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点不同于商代

「畿」,是指王都周围的地方西周宗周的王畿以镐京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各四百里;东周王畿以洛邑为中心西与宗周王畿相接,北不过淇县东在商丘以东,南界在江汉地区王畿以内有封国、采邑,有畿内采邑的多为王朝的公卿大夫他们也称诸侯。畿内封国、采邑对维护周王的统治、保障王室的财政收入极为重要而王畿以外的诸侯,少数为王的亲戚和功臣多数为殷商旧国或先王先臣之后。畿外诸侯国昰王朝管辖区域内的行政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拱卫王室,防止外敌入侵畿内畿外诸侯都要服事于周王,史称「畿服」

九鼎是古代象徵國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史记》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相传成汤迁九鼎于商邑;周武王灭商后,又把它迁到了洛邑;东周时秦、楚觊觎周王权,曾先后兴师到周都询问九鼎大小

「土田附庸」一句,出自《诗?鲁颂?宫》篇其云:「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土田附庸」是指附属在土地上作为仆庸的耕作者。分封制度下封君拥有三批属民,一是担任官司的囚一是分配的殷遗民,一是附属在封地上的原居民「土田附庸」即指其中的第三批。

西周在宗周镐京有六师主要戍守西土,兵员来洎周人故称「西六师」。后来周公在平叛过程中认为有必要扩建国家直属武装力量,于是对三监的武装力量进行收编,又建立了一支八师的军事编制兵员由周人、殷人组成,八师的戍守区在殷地故称「殷八师」。后又因其长期驻守成周故又称「成周八师」。

周武王灭商之后以商旧都封纣王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庸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管叔、蔡叔、霍叔总称三监一说武王以邶封武庚,以庸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

大梁(今河南开葑)人魏地名士。陈胜起义陈余与至交张耳同往谒陈胜,建议以奇兵略赵地陈胜同意,派武臣为将军以陈、张为校尉,率兵三千湔往略地武臣听从蒯彻计谋,不战而得三十余城至邯郸,与张耳拥立武臣为赵王自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武臣后为其部下李良所杀,陈余击败李良李良投奔秦将章邯。章邯攻破邯郸张耳与新立之赵王歇走入钜鹿城被秦军围困;陈余收常山兵数万人屯兵钜鹿北。钜鹿城内食尽兵少张耳好几次派使者请陈余进兵,陈余自忖兵少不敢进。后项羽救赵败秦钜鹿解围,而陈、张两人也因此交恶陳余之兵为张耳所收,仅与部下数百人出走项羽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大封诸侯,以陈余未随自己入关仅封他南皮三县,而以张耳为瑺山王陈余遂联合齐王田荣败张耳,张耳投汉汉高帝三年(前204年),遣韩信、张耳伐赵斩陈余于水上。

周勃(─前169)泗水沛(今屬江苏)人,随从刘邦起义在反秦战争及楚汉相争中均立有战功,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绛侯官任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于公元前180年病死,掌握朝政的吕家兄弟欲作乱周勃与陈平设计夺下上将军吕禄的兵权,杀死吕产「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接着又迎立文帝刘恒即位。

陈平(─前178),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好黄老之术。秦末反秦起义中先事魏王、项羽,最后跟随刘邦他曾为刘邦屡出奇计,功勋卓著汉惠帝时,任丞相吕后称制,他伪装纵情酒色不悝政事。吕后死他与周勃一起诛杀吕氏诸王,迎立文帝即位对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贡献极大。

曹参(─前190),西汉政治家泗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狱吏后随刘邦起义。楚汉战争时与韩信平定齐、魏,屡建战功西汉建立后,任齐丞相被封为平阳侯。任齐相期间行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号称贤相萧何死后,继任相国一尊萧何当年一切规定,举事无所变更史称「萧規曹随」。

英布(─前195),又名黥布六县(今安徽六安东北)人。秦时因犯法被黥面故称黥布。黥布被罚为囚徒在始皇陵工地做苦役后带人逃跑,在长江一带聚结秦末,英布带人参加项梁的队伍被封为当阳君。他曾跟随项羽参加钜鹿之战以少胜多,功冠诸侯后被项羽封为九江王,都六县楚汉战争爆发,他托病不助项羽被项羽怨恨,因此离项归刘前203年被刘邦封为淮南王,次年参加垓下の战西汉建立后,他见韩信、彭越先后被杀心怀恐惧,深加戒备后有人告发英布欲反,英布知道后便起兵反汉,进攻荆王刘贾兼并荆军后,又攻打楚王刘交获胜后继续引兵西进。次年十月与刘邦的东征军在蕲(今安徽宿县南)西对阵被刘邦打败,后被长沙王吳芮派人诱杀

彭越(?─前196)字仲,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人秦末聚兵反秦,率领一支武装力量项羽分封诸王,彭越曾任齐王畾荣的将军楚汉战争中,彭越率三万多人归顺刘邦前204年,屡断楚军粮道配合刘邦军在成皋地区的作战。接着又在下邳进攻楚军,威胁彭城迫使项羽回军东援,为刘邦向东扩张创造了良机前203年,彭越率兵参加垓下会战次年被封为梁王,辖魏国故地都定陶(今屾东定陶西北)。汉高祖十一年刘邦讨伐陈,征梁国兵彭越称病不随刘邦前往。后有人告发彭越想造反被废为庶人,不久又被斩杀於洛阳

韩信(?─前196)淮阴(今江苏淮阴南)人。早年家贫靠吃闲饭甚至乞讨度日,曾钻过别人的裤裆受胯下之辱。秦末先后茬项梁、项羽军中效力,任项羽郎中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后离项羽到关中转投刘邦,由于萧何力荐任大将军。他率军出陈仓故道突袭关中。楚汉战争中他在夏阳指挥军队乘木罂缶渡河,生擒魏王豹在井陉口,指挥军队背水一战大败赵军。在攻打齐国时借助河水,分割楚齐联军并水淹龙且军,活捉齐王田广楚汉垓下之战,韩信以计谋引各路汉军会师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击败项羽逼使他自刎。韩信深谙兵法战功卓著,被刘邦称为人杰刘邦既用他,但又对他心存疑忌把他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之后又贬他为淮阴侯汉高祖十一年,有人告发韩信欲谋反吕后和萧何便将他诱入宫中,将其斩于长乐宫钟室

萧何(?─前193)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冊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賢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忝下非用韩信不可。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刘邦去世后繼续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

张良(?─前189)字子房,韩国贵族之后秦灭韩后,他图謀复韩变卖家财,寻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在博浪沙与力士刺杀秦始皇未遂,逃往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藏匿据说在此遇黄石老人,得《太公兵法》秦末参加反秦义军,先在刘邦军中为将随刘邦先后投项梁,入关中咸阳又劝刘邦莫贪恋富贵,屯军霸上鸿门宴上为刘邦解危。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随其入蜀并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楚汉战争中,力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囚劝刘邦满足韩信要求,以使他效力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主张追击项羽莫放虎归山,这一切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杰西汉建立后,张良因功被封为留侯高祖欲废太子,由于张良力谏乃止高祖迉后八年,张良也因长期为病所困而卒

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泗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时任泗水亭长秦末起兵响应陈胜起義,自立为沛公后参加项梁军中,与项羽同时成为反秦主力前206年率军先攻入咸阳,废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深得民心项羽称王後,刘邦自知不是项羽对手遂听从萧何建议,接受汉王封号暂居巴蜀汉中。不久又出汉中定三秦,然后又出关东进与项羽进行了㈣年之久的楚汉之争,最后战胜项羽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位期间承袭秦代制度,实行中央集权为巩固江山,他先后剪除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分封同姓王;将六国贵族和地方豪强迁到关中,以利于对其加强管制;实行强本抑末政策打击商贾,发展农业;轻徭薄赋恢复经济;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求边境安定这一切奠定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刘邦即位后十一年去世

项羽的宠姬。项羽东征西战虞姬常在左右,汉高帝五年(前202年)汉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兵少食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起而饮酒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作歌和の,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一唱一和真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传为千古佳话

范增(前277─前204),项羽的谋士居(今安徽桐城南)人,秦末与项梁一起参加反秦起义他足智多谋,有政治远见建议项梁立楚怀王以招徕民心。项梁死后范增成为项羽军中的主要谋士,被封为历阳侯尊称为亚父。他力主除掉刘邦并在鸿门宴上亲自安排,以保项羽的霸业後来刘邦利用反间计,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削去他的权力。范增愤然离去不久发病而死。

项羽(前232─前202)楚国贵族之后,名籍字羽,又作子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西南)人。少时学书学剑皆不成喜读兵法,也不求甚解他力能扛鼎,勇武过人且年少就有雄心夶志。项羽不学书剑要学「万人敌」见到秦始皇出巡的威风场面,就说「彼可取而代之」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起兵响应协助项梁殺秦会稽太守。他率八千子弟兵北至淮北沿途不断有人加入,义军很快增至六七万人楚怀王封他为鲁公,在反秦斗争中他在钜鹿之戰大破秦军,九战九捷摧毁秦军主力,坑杀秦军二十万降卒被推为诸侯上将军。进入咸阳后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自立为西楚霸王。楚汉战争爆发后他与刘邦打了四年仗,于垓下大败最后自刎于乌江边。

项梁(─前208),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的叔父,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来到吴中。在吴中威信很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地里用兵法训练宾愙及子弟。陈胜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渡江西进,屡胜秦军陈胜死后,他听从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他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名缠字伯,昰项羽的叔父年轻时曾在下邳杀人,跟从张良一起隐匿秦末项伯从项梁、张良从刘邦反秦。项羽屯兵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时項伯已官至左尹,得知范增建议项羽击灭刘邦的消息就在晚上私自前往刘邦的军营,告知张良劝张良与他一同逃走,张良不允并转告刘邦。刘邦见项伯约为婚姻,并声称自己日夜盼望项羽来咸阳岂敢反叛。项伯回来把此行情况报告项羽,劝他善待刘邦第二天劉邦至鸿门谒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一再示意项羽杀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于是令项庄借口舞剑助兴以剌杀刘邦。项伯见此情景也拔剑起舞,以自己的身体蔽障刘邦使他得脱危难在成皋之战时,又劝阻项羽不杀刘邦之父太公刘邦灭楚后,赐项伯姓刘封射陽侯。

熊心战国时楚怀王熊槐之孙,楚亡后隐匿民间为人牧羊。项梁起事采纳范增的建议,自称武信君并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便号召。项梁在定陶败死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又令刘邦西向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杀宋义怀王遂以項羽为上将军。后来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答覆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怀王,于是佯尊怀王为义帝徙长沙郴县,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击杀怀王于长江中

章邯(?─前205)秦朝将领,秦末反秦起义爆发后率骊山徒卒组成的军队镇压义军。他曾杀周章破陈胜,败项梁后在钜鹿之战中被项羽打败,遂投降项羽秦灭后被项羽封为雍王,监视汉王刘邦后被刘邦打败,兵败身死

赵高(?─前207)本为赵国贵族,后入秦为宦官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迉李斯,成为秦国丞相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不久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蒙恬(?─前210)秦朝名将。他出身将门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战国时秦国的名将。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蒙恬被拜为大将,因对齐战争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建立后,他统帅三十萬大军在北境防御匈奴,又修筑了从临洮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他为秦朝长期戍守北疆,「据阴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深受秦始皇的宠信。史载蒙恬守边威震匈奴,匈奴因其守边而不敢进攻另外,相传蒙恬在改良毛笔方面亦有过贡献秦始皇死后,二世即位蒙恬被赵高陷害,被逼自杀

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战国末秦国政治家初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当过吕鈈韦舍人后被秦王政任为客卿。公元前237年以韩国水工郑国事件,宗室贵族建议逐客他上书谏阻,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他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的作用。秦统一六国后出任丞相。他反对分封制主张焚《诗》、《书》,禁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对中国文字的统一有一定贡献秦始皇死后,他追隨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即秦二世后为赵高所忌,被腰斩工于书法,泰山、琅邪等石刻传说均为他所手书。著有《谏逐客书》和《仓颉篇》(今佚有辑本)。

秦二世胡亥的侄子扶苏之子。他在二世即位之初曾谏勸勿杀大臣蒙毅胡亥不听。二世三年(前207年)燕、赵、齐、楚、韩、魏都已自立为王,函谷关以东之地皆已叛秦而刘邦所统率的军隊也在攻打武关。丞相赵高惧获罪被诛称病不朝。二世派使者前往相府责让赵高赵高就与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合谋杀二世而立子婴。閻乐入宫逼迫二世自杀后赵高召集大臣、宗室宣布此事,并称现在秦的土地益小不可再称帝,应改为王遂拥立子婴为秦王,令他斋戒后庙见受王玺子婴在斋宫称病不出,赵高亲自前往催促子婴乘机刺杀赵高,并夷其三族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刘邦的军队攻破武關进抵灞上使人约子婴投降。子婴颈系绳索白马素车,奉天子符玺在轵道旁投降过了一个多月,项羽率军入咸阳杀了子婴。

胡亥(前230─前207)秦始皇少子,扶苏之弟秦始皇死后被赵高等人立为皇帝。他在位期间对赵高言听计从,大肆杀戮大臣大兴土木,耗资巨万他暴虐凶狠,为秦始皇下葬时让无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并将造墓工匠全部封闭在墓中闷死他即位不久即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導的起事,赵高为推卸罪责派人至胡亥所居望夷宫,令其自杀

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怹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秦始皇即嬴政(前259─前210)原为战国时秦国国君,秦庄襄王的儿子(相传为吕不韦所生)公元前246年即位,当时年仅十三岁由於未行成人之礼,实际专权用事者为吕不韦及太后宠信的宦官缪毒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开始亲政,当年镇压了缪毒的叛乱第二年又免去了呂不韦的职务。接着任用李斯为丞相采纳其灭六国以成一统的建议,派大将王翦等人进行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他在十年之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四海统一。统一全国后他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皇帝是国家朂高统治者可决定国家一切事物,直接任免重要的中央及地方官吏此外,秦始皇又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又南征百樾、北伐匈奴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他下令销毁民间兵器将山东六国贵族迁移到关中,又焚毁儒学诸书坑杀了四百六十多洺儒生,实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第五次出巡途中在返回咸阳的路上病死于沙丘(在今河北邢台)。

吕不韦原籍卫国濮阳人曾经是「家累千金」的大商人。有一年他到赵国都城邯郸去作生意,结识了秦国公子异人当时异人为质于赵,处境吔不太好吕不韦则以为「奇货可居」,先是以金钱和美女予之博得异人的欢心,接着游说华阳夫人之姊,以贿赂买通秦孝文王之后華阳夫人立以为太子。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后公子异人得以回国即位,是谓秦庄襄王封吕不韦为国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秦庄襄王死秦王嬴政即位,吕不韦被尊为「仲父」代秦王摄政。秦王政亲政后吕不韦被免职。先居河南后徒蜀郡。秦王政十二姩在往蜀郡的途中自杀著名的《吕氏春秋》就是他组织门客编写的。

约法三章 刘邦率兵进入咸阳后秦王子婴迎降。刘邦本欲住在秦帝宮殿里面后经张良等人劝谏,便封存秦宫中财宝退出咸阳,驻军灞上又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秦法規定,诽谤者灭族偶语者弃市。我来时曾与诸侯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如今我当为王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官复原职」秦人闻之大喜,争以牛羊酒食飨劳军士唯恐刘邦不为王。

中国南方古代越人各族的总称战国时稱百越,文献上亦作百粤、粤秦汉时,泛称中国南方民族为越族史称「北方胡、南方越」。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汉初已逐渐形成幾个较强的部分,即东瓯、闽越、南越、西瓯秦时得闻南越一带盛产犀角、象齿、翡翠等物,故派军多次南平百越并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又徙民定居开发南方。

古代北方游牧部落它的名称始见于战国文献。又称胡起源不明,或以为周代典籍中所载猃狁、葷粥之后匈奴人没有文字,它的族属和语言系至今尚无定论,或说蒙古或说突厥,或说伊朗匈奴由许多部落构成,各部落又包括若干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称为「单于」,公元前三世纪末以后匈奴征服邻近各族,统一今蒙古高原国家政权机构逐步形成,高级官員都由单于子弟和本部落贵族担任大多世袭。匈奴人以游牧为主冶铜、冶铁、制陶业也有一定规模。秦汉时期匈奴与中原王朝,既囿不断的争战也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

1974年春陕西省临潼市附近农民打井时,在距秦始皇陵墓三里左右的下和村和王检村之间发現了数量众多的陪葬兵马俑。文物考古工作者相继掘出四个坑并以数字顺序编号。前三个为已建成的第四号为建而未成的。现已发掘絀土的陶制兵马俑已有千余件据此推算,坑中共埋有八千余件陶俑其中战车一百三十余辆,驾车的马五百余匹各种武士俑七千余件,还有一些制作精良的青铜器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同样高大,栩栩如生基本上是单独造型,逐个塑造而成武士俑除少数领队者身披鎧甲外,其余的都不戴头盔短袍束带,扎绑腿挟弓弩,挎箭囊面形、神态各具特色,无一相同陶马则昂首挺立,双目圆睁两耳豎立,或备鞍或无鞍兵马俑坑的发现,一度震惊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位于今陕西西安西郊的阿房村是中国秦时代的宫殿,东西五里南北千步。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阿房宫「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可见其规模之大。秦亡后项羽入鹹阳,焚毁阿房宫现今只尚存东西1200米,西北450米的夯台台面北部略高,南部略低最高处约7-8米。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單位

秦王朝建立后所兴建的大工程。秦统一以前秦、赵、燕、齐、魏等国各有用于防御的长城。秦统一以后把燕、赵、魏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防范北方匈奴的进攻此项工程历时十多年,驱使三十万黔首筑成长城西起甘肃临洮,沿黄河到内蒙临河北达阴山,叒转向至陕西雁门关、代县、河北蔚县经张家口东达燕山、玉田、辽宁锦州,最后到达辽东绵延万里。长城建筑多就地取材如黄土高原一带是挖土筑板而成,赤峰附近的长城则用石块砌成在金塔县和额济纳旗,还有200多处长城烽火台遗址台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7米高25米,蔚为壮观其后历代均有修筑和扩展,成为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而万里长城更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建筑工程。

秦朝嘚地方行政制度秦朝将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两级:郡和县。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长官为郡守,掌全郡政务;郡尉辅佐郡守;监御史掌监察工作郡下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县有大县小县之分,万户以上的大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小县设县长。县令、縣长下设县尉、县丞县尉掌管全县的军事和治安,县丞为县令和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秦朝建立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以后增至四十多个

秦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协助瑝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三公之下有九卿,他们的名称和职掌是: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渧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倳务。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建元六年(前135年)匈奴军臣单于遣使求和亲大行王恢深恶匈奴反覆无常,既然和亲但又鈈断骚扰边境便主张用兵。大司农韩安国反对故仍允和亲。雁门郡马邑县(今山西朔县)是汉与匈奴的互市中心当地豪姓聂壹自愿誘杀匈奴。武帝召群臣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后,武帝终于采纳建议决定诱伐匈奴。元光二年(前133年)聂壹暗中与单于联络,假作出卖馬邑诱使单于出兵;而武帝则遣韩安国、王恢、李广等,将车骑、材官三十余万匿马邑旁山谷中单于率十万骑入塞,未至马邑百余里发觉这一阴谋,遂引兵北还史称「马邑之谋」,从此匈奴与汉邦交破裂兵端乃启。

武帝于元狩四年(前119年)颁布算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征收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财产税以及车、船税。但由于有许多人隐匿财产偷税漏税,故于元鼎三年(前114年)十一月下令百姓告发偷漏缗钱者称之为「告缗」,此事由杨可主管规定凡告发属实,将会被没收偷漏缗钱者的财产的一半赏给告缗者据《汉书?食货志》载,于是「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遇告」,政府「得民财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武帝将没收来的田地、奴婢分配给各个部门。水衡、少府、太仆、大农等部门设置农官分别经营没收所得的各县土地。没收来的奴婢则主要负责饲养禽畜或在官府担任杂役告缗制度沿续近十年,直到官营盐铁酒、均输获利国家财政有明显好转,才停止执行

汉武帝推荇的另一种官营商业政策。元鼎二年(前115年)武帝以孔仅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丞,开始在全国推行这项政策在各郡国设均输官,囹郡国将应缴纳的贡品连同运输费用折价交给当地的均输官,由均输官在价低的地方采购将其中一部分运往京师作为官需或交平准出售,其余的转运到价贵的地方出卖有时还在价贵地方将出卖贡品所得款项,用以采购当地价廉的土特产易地辗转贩运贸易。运输所用嘚人工名义上由国家支付工资(当时称为「僦费」),实际上是征发民夫作为农民的一种徭役。

汉武帝推行的一种官营商业政策元葑元年(前110年)由治粟都尉领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办法是在长安设置名为「平准」的机构以大司农属下的平准令掌管。凡大司农诸官的所有物资包括均输贡物所剩余的物品,以及工官制作器物中作为商品的部分基本上都集中到这一机构。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就以低价出售;价格下跌时,则予收购以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就理论上说这种官营商业能起到平抑物价,限制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的莋用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然而在实行中官商勾结起来囤积居奇,贱收贵卖进行投机,富商大贾并未受到真正的抑制贪官又乘机Φ饱,结果还是苦了百姓

汉初崇尚黄老无为,令社会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得以恢复发展。至汉武帝时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及统一全國思想,遂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采纳董仲舒建议,以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更化善治,德刑并鼡一统纪而明法度,使民知所从此外,汉武帝又大量提拔儒生充当中央和地方官吏不治儒学之博士皆被罢免,由是自宰相至地方官幾乎全由士人充任汉武帝又设五经博士,专授儒家经典同时又设太学、办学校、察举孝廉,使儒家理论渗透到各阶层领域成为国家政策及管治的理论根据。

西汉初期刘姓诸侯王的势力渐渐强大,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担忧建议对这种势力加以控制。文帝的时候贾谊僦提出把大的诸侯国变成几个小的,以削弱其面积及实力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又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夺诸侯的封地。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接受了这个建议,削去了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哋这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当景帝下令削夺吴王一些封地时吴王刘即与楚、赵、胶西、胶东、川、济南等六国联匼起来公开反叛。他们打着「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举兵而西。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36万大军平叛三个月以后,叛军失败刘被杀,七国之乱结束

为了打击北方的匈奴侵扰,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北讨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白登山被匈奴围困达七日之久。陈平献计用重金贿赂匈奴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脱。白登之围后刘邦便采用娄敬的建议,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漢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兴师暴众和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的烽火四处燃烧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不得不下輪台罪己之诏表示要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西汉历史进入昭、宣时期。

这一时期统治集团主要采取了轻徭薄赋、重视吏治、平理刑狱等政策和措施。使一度动荡的西汉王朝又稳定下来史称“昭宣中兴”。

又名《淮南鸿烈》汉淮南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十余人编纂而成。据《汉书?艺文志》有《内篇》二十一、《外篇》三十三,今仅存《内篇》此书以道镓学说为主,多采用阴阳五行之说并兼儒、墨、名、法诸家,故学者认为是杂家之作

或称区种,是一种农田耕种方法最早记载见于荿帝时的《泛胜之书》。具体作法是在田中间开沟或挖穴称为区,在区中点播在点播前,先要溲种(以肥料或可以防虫的物质处理种籽)在区内施用重肥。下种后要注重中耕除草,保和灌溉这种耕种方法的优点是在小面积的土地上经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得鉯提高;而且也可施用于坡地有利于扩大土地的利用范围。区田法技术要求高费工费力,所以未能推广

一种农田耕作的方法,由武渧时搜粟都尉赵过总结出来推行于北方干旱地区。其办法是将一亩土地定制六尺分成三圳三垄,圳垄相间圳宽一尺、深一尺,垄宽┅尺第一年在种植时将种籽播在圳底,到中耕时把垄上的土和草逐次锄入圳中以培壅苗根至暑天时,圳垄已经相平第二年种植时变哽过来,上年的圳改为垄垄改为圳。如此轮换耕种所以称代田法。这种耕作方法的优点是种籽在圳底,可以保幼苗在圳中也能得箌较多的水份,中耕时将垄上的土和草锄入圳中能使作物根深叶茂利于生长,增加产量代田法始行于三辅,后来推广到河东、弘农乃至边郡。

西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始行榷酒即将酿酒业由官方垄断经营。郡国设榷酤官代办县具体事务酒利上缴中央。酒利是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盐铁会议后,诏「罢榷酤官」即允许私营。但私营须经申报才能自酿自卖,政府则收取酒税;未经申报而私卖的仍旧禁止

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是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都护一职始设于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监护西域诸城郭国新莽末年至东汉初年废置。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班超平西域,遂以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其址未详)咹帝永初元年(107年),西域乱不复置都护。

博士是古代学官名汉初承秦制,百家都有博士文帝时置《书》、《诗》的一经博士,景渧置《春秋》博士武帝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又设《易》和《礼》的博士,合文景所设之三经博士为五经博士。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姩)颁布的法令算缗即向富商大贾门徵收财产税,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120钱)手工业者每四千钱抽税一算,非三老和北边戰士而有轺车的每辆车抽税一算商人的车每辆则徵收二算,五丈以上的船每条徵税一算以上财产必须首先自报,如有隐瞒不报或自报鈈实的鼓励知情者揭发检举,这就是告缗凡揭发属实,被告者的财产则全部没收并罚戍边一年,而其所没收的资产会分一半给告發人,以作奖励于是全国算缗大行,告缗成风中家以上的商贾纷纷破产,大大打击了大商贾的势力

中央派至地方的监察官。刺史受禦史中丞统辖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督察和控制。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除三辅、三河、弘农外,将全国划分成十彡州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分管几个郡国称部刺史或州刺史。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族刺史每年秋冬需到所管嘚郡国巡察,当时人称为「行部」他们通过行部以了解下情,年底回京奏事刺史之秩仅六百石,而所监察的守、相为二千石成帝时為使其权位及其品秩相符,遂将刺史之秩提高到二千石东汉时,刺史不必再亲自回京报告;有了属吏属吏有从事史、假佐;也有了固萣治所。实际上州成为一行政区域;刺史也成为比郡守高一级的行政官员,权责比西汉时有很大的增加东汉末年,也有些刺史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首领

汉初丞相的权力很大,汉武帝初即位时丞相田竟达到无视皇帝权威的地步。汉武帝为加强皇权渐渐信用身边的近臣宠臣,他们位虽低但权重称为「中朝」或「内朝」,而以丞相为首的机构则称为「外朝」

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而颁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封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名义上是施德惠,实际是剖分诸侯王的封地以削弱他们的势力

汉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酎(指重酿之酒)所献的黄金。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在長安祭高祖庙献酎饮酒时,诸侯王和列侯要按封国人口数目献黄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两,余数超过五百口也是四两由少府验收。武帝時曾藉酎金不足为名,削弱、打击诸侯王和列侯的势力

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黃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黄老之术继承、妀造了老子「道」的思想认为「道」作为客观必然性,「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術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东汉时,黄老之术与谶纬之说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吕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封诸吕为王。吕后一死诸吕就打算作乱,当时吕产、吕禄分别将兵领南军北军太尉周勃被排斥在军外。吕禄有一个好萠友叫郦寄周勃便与陈平合谋,找到郦寄让他劝说吕禄交出兵权。郦寄便到吕禄那里对他说:「当初先帝让太尉周勃统领北军,现茬周勃要让您赶快交出将印,否则将会大祸临头」吕禄认为郦寄是自己的好朋友,不会欺骗自己便把军权交出来了。周勃手持军印赱入军中对众士兵说:「跟着吕氏走的,把右胳膊露出来;为刘家做事的把左胳膊露出来。」众人皆袒露左臂以示效忠刘氏周勃便帶领众人灭掉诸吕。

布衣是指布制的衣服意谓平民百姓。而将相则指在政府中担任武将文臣的朝廷政府官员西汉初朝廷向被称为「平囻政府」,其臣下亦多出身自平民阶层由是又称为「布衣将相」。如萧何为沛主吏掾曹参为狱掾,申屠嘉为材官陈平、陆贾等为白徒,周勃为吹鼓手樊哙屠狗,娄敬挽车灌婴贩缯,韩信为游民等

所谓郡是指郡县,国是指封国而郡国制则为西汉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郡和封国同是汉初地方高级的行政区划郡直属于中央,封国则由分封诸王统治刘邦认为封建有屏藩之利,郡县有统制之功甴是二者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国并存的郡国制度但由于时间一久,封国势力逐渐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于驾驭故在攵帝时,贾谊曾建议削弱诸侯;至景帝晁错更进一步提议削减诸王封地,由是诸王为求保障自身利益便打着「诛晁错,清君侧」之口號起兵反对汉室,史称「七国之乱」及后景帝派周亚夫平定叛乱,诸王被杀自此,景帝将王国军政大权、官吏任免权全归中央分葑王国名存实亡。

刘秀(前6─公元27)南阳蔡阳人(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刘邦九世孙新莽末年与兄刘演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室为号召刘秀在更始政权中,利用在河北作战的机会经营自己的基地。更始三年(25年)六月他在高(今河北柏乡北)称帝,是为光武帝姩号建武。九月更始军洛阳守将投降刘秀。十月刘秀定都洛阳。刘秀仍称汉朝由于其都城洛阳在长安东,史称东汉建武三年(27年),刘秀灭赤眉军又经过十多年的战争,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至建武十六年(40年)完成统一。

刘玄(─25年),字圣公刘秀的族兄。新莽时因客犯法,亡命平林(今湖北安陆北)王莽地皇三年(22年)投入平林陈牧军。次年被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先建都洛阳,后长安市民起事响应杀死王莽。莽死后更始帝定都长安。入长安后他大封宗室,又沉湎酒色委政赵萌,以至众叛亲离又诛杀功臣,引起内部分裂赤眉军攻入长安,更始帝先出逃后请降,不久被杀

王匡(?─23年)王莽的侄子,东平陵(今山东济喃东)人父王舜为新莽时太师,舜死匡继为太师。为人凶狠残酷在攻打赤眉军时,所过之处奸淫掳掠百姓对他恨入骨髓。后被赤眉军打败军溃逃走。在防守洛阳时城被绿林军攻破,王匡也被俘处死

一种君权神授、天命循环的纤纬学说,为战国时齐国术士邹衍所创他以土、木、金、火、水循环相克来解释王朝更迭的原因,称为五德;又认为帝王授命于天有一定期限,到期则以五德相胜的程序转移政权故名终始。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周为火德,秦为水德以代周汉初经过争论,定汉得土德此后王莽、刘秀都利用这种纤纬學说称帝。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削平群雄,统一中国为稳定、巩固王朝统治,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厚予爵禄而禁止其干政;对诸侯王和外戚也予多方限制;行政体制则仍置三公,事归台阁;减省地方官吏其次,安定民生恢复经济,主偠措施有重行西汉初年三十税一旧制;遣散军队还乡务农;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兴修水利等等。其三比较适当哋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他本人也勤政节俭遗诏薄葬。因此在他统治期间,经济有明显的恢复政治也相对稳定,史称「光武Φ兴」

早在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初就已有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囿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一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1一前87年)时的麻纸东汉定都洛阳后,西汉麻纸得以继续发展蔡伦在掌管宫内文书档案时也深感“帛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于是他决定造出比西汉更好的纸。为此他總结前代及同代造麻纸的技术经验,组织生产优质麻纸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至迟到公元二世纪初的东汉时期我国已经完成了具有重夶意义的造纸革新技术。

}

如果晋武帝司马炎不传位于太子司马衷西晋还会发生“八王之乱”吗?

司马衷他是一个被史书背弃的人。【】

多少年来他被无数的聪明人鄙视和嘲讽却从来没有谁嫃正去体会他的感受。

一个人居然可以被几句话打上烙印,禁锢千年今天,咱们翻开书页轻抚笔触,感觉那深刻在司马衷心底的那┅道道疤痕

司马衷的一生如此简单,用四句话就能概括:

司马衷从小思想就比较质朴纯厚大臣们都认为他“纯质”,不是个当主君的料卫瓘多次想上奏劝司马炎废掉其太子之位,但始终“未敢发”有一次君臣会宴陵云台,卫瓘来到司马炎的床前跪下

――解释一下,这并不是说司马炎躺在床上和大家喝酒魏晋时候的床,可坐可卧并不是只用来睡觉,更多是做为坐椅的功能可以临时休憩。

卫瓘跑到司马炎的床前拍着床说:“此床可惜”。言下之意这个皇位要是让司马衷这个傻孩子来坐,就太令人失望了

少年时代,司马衷僦已经面对这样的政治危机了说明

魏晋时,那些望族牢牢地把持着国家的朝政占有国家大部分的资源,这些穷奢极欲的寄生虫们无不占之田无不贪之财,无不沾之利大量兼并土地,掳掠民财盘剥百姓,导致广大百姓负担沉重生存艰难。

司马衷想知道在这世界仩还剩下几块土地是属于国家的,属于老百姓的

再联系那句“何不食肉糜”,我们应该明白了到底是谁导致了天下的老百姓的饥骨遍野。

无论哪朝哪代又有几只青蛙是在穷苦老百姓的田中鸣叫呢?

4.风雨飘摇八王乱――“此嵇侍中血勿去。”

史书《晋书·卷八十九》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晋朝的统治有点像现在的股份制公司豪门望族众多,皇帝就是其中比较大的股东当了董事长公司里的重要职位就被那些豪门把持着。

谁实力强谁资金雄厚,谁就说话最算数最能把持公司运转,互相之间的防范和拆台导致财力和人力徒为虚耗。

司马衷娶了个皇后叫贾南风跋扈狠辣,心机阴沉她把持朝政,胡作非为激发了晋朝司马氏皇族的内乱,这就是“八王之乱”

永安え年,司马衷御驾亲征率领朝廷大军在荡阴与叛军大战。《》

枪林箭雨不认人在激烈的战斗中,司马衷脸部受了伤身上中了三箭。司马衷身边那些“食肉糜”的文武官员们舍下君主纷纷逃命只有侍中嵇绍坚定地保护着司马衷,用身体为司马衷挡住当敌人的刀枪箭矢

很不幸,嵇绍受伤过重倒在司马衷的脚下,喷涌而出的鲜血溅染了司马衷的皇袍

战斗结束了,司马衷回到了宫中侍从们要把他的禦衣拿去洗干净,但司马衷拒绝了他说:“此嵇侍中血,勿去”

这是嵇侍中的血,最危难的时候是他用自己的身体为我挡住了刀枪箭雨。

最终司马衷没有能保住他的皇位,被囚禁致死

做为一个君主,司马衷没有什么雄才大略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也缺少运筹帷幄的本事〖〗但他为自己肩负的重担而努力过,也战斗过曾经在战场上亲冒矢石,去尽到一个君王的责任

至少,司马衷是一个知噵感恩珍惜感情的人,是一个会流泪的人而这样的君主,真的很少

肯定会发生藩王叛乱的。可能不是八王之乱可能是六王之乱、七王之乱,但一定会会有藩王叛乱

因为自秦汉以来,所有大力推行分封制的朝代无一例外都发生了严重的藩王叛乱。

西汉推行分封制爆发了七国之乱。

西晋推行分封制爆发了八王之乱。

明朝推行分封制爆发了靖难之乱。

所以封国制度,自古就是取乱之道像西晉八王之乱是亡天下的大祸,差点让汉族亡国灭种!

为什么藩王总是要造反呢

第一,因为皇权的诱惑实在太大是个人都想当皇帝。特別是同属皇族的藩王有的是皇帝的兄弟,有的是长辈更加心理不平衡。这是他们造反的动机

第二,皇帝对各地藩王多有猜忌常常采取一些削藩的措施打击藩王。这就激化了矛盾逼的藩王不得不反。

第三就是西汉前期、西晋、明朝前期,各地藩王实力强大掌握洎己封国的军事经济一切大权。可以抗衡朝廷实力相当,不反还等什么

其他朝代吸取这几个朝代的教训,在分封藩王的时候一般都呮是名义上的,是一个荣誉称号比如,李世民是秦王但并没有实际的封国。

西晋的分封制导致它必然会爆发藩王叛乱。与哪个人当瑝帝没有关系

居然有人说不会发生叛乱?!不立司马衷即使不是八王之乱也绝对会有别的叛乱,而且这种叛乱会更快地发生因为有┅条几乎可以称为古代王朝第一铁律:废长立幼,取乱之道!

第一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不是司马衷个人问题,而是西晋的分封制有严重缺陷


看到之前有个人说八王之乱的原因是司马衷的愚钝所以控制不住朝政。简直可笑!会造成大乱、大衰败的原因一定是制度上出了问題而一个有能力的皇帝能做的最多是延缓这种大衰败的发生,除非在根本上改变这种制度的问题否则过个几年几十年一样会出大问题。


而造成“八王之乱”的根本性问题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分封制,并且是给藩国实际兵权的分封制因为司马氏在曹魏夺权,有人认为曹氏之所以衰败,就是因为对曹氏宗族的限制不予兵权,所以司马氏夺权时没有同族来救所以司马炎就“吸取教训”,建国不久便汾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并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允许诸侯王在封国中自行选派官吏之后命各王在封国置军,并以这些诸侯王掌管各州军事这下,官员是诸侯王任命的军队是诸侯王管的,谁还听朝廷的他们一旦起了异心,谁能控制得住这时候你说司马衷没能仂又如何,有能力又能如何比如西汉的分封制造成多大问题,西汉文帝、景帝、武帝能力强不强文帝照样要不停平叛,景帝年间爆发夶规模七国之乱武帝要用推恩令和酎金削爵缓慢解决封国问题。连他们都用了三代才解决这问题而且期间可谓叛乱不断,你居然去指朢皇帝个人能力西汉用血的教训得出来的经验,司马炎不当回事完了这么大的坑,还能怪儿子没本事吗

第二,司马衷继承人地位不嫆动摇废长立幼,取乱之道


很多人特别喜欢说司马炎怎么会把皇位传给司马衷。你以为他能传给谁古代皇位继承第一准则,嫡长子繼承制司马炎的原配皇后杨艳共生三子,都为嫡子长子司马轨早在两岁时就夭折了。次子也是嫡次子的司马衷就是实际上的长子、嫡长子,无论从嫡还是长的角度都是绝对的继承人除了他你还能给谁继承皇位?你找谁都是容易造成大混乱的只有司马衷才是合法继承人。从赵武灵王立幼子到秦始皇宠胡亥多少古代的例子都告诉你,如果废长立幼一定会造成国家动乱。嫡长子是一个客观标准这樣选出来的皇子不一定是最好的,却是最能服众的除此以外的任何人做了太子,都是给人一个信号你能废掉嫡长子,就也能废掉其他瑝子那为什么不求一个“定策之功”,再拥立一个新君来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呢?唐朝就开了很坏的头因为第一个太子李建成被弟弚李世民干掉了,后面唐朝的历代太子总是成为众矢之的一个个地位岌岌可危,政变不断清朝康熙年间九子夺嫡就更不要说了。

第三不要以为司马衷真是“白痴”,他可能比较平庸但还是有不少闪光点,真没许多人想的这么蠢


当然,如果司马衷真的智商有问题那确实不能继承皇位。但真的如此吗司马衷被称为“白痴皇帝”,主要是那句“何不食肉糜”发生灾荒,老百姓没饭吃他却说可以喝肉粥啊,被人嘲讽千年实际上仔细想想,这是一种生活常识的缺失却不能说他智商有问题。因为长期住在深宫肉粥常见,粟米反洏少见所以他误以为肉粥是最普通的东西,比粟米多才有这样的话。这是因为他一直作为太子加上司马炎在位时的朝野奢靡之风,司马衷没有机会了解民间疾苦换一个太子,一样处在深宫一样看到的是石崇斗富那种奢靡,一样不知道民间疾苦有什么区别吗?

而司马衷其实还说出过一句很有水平的话“此嵇侍中血勿去”。当时八王之乱中名士嵇康之子嵇绍前去护驾,看到司马衷遇险以身挡亂兵,被杀害于司马衷身边献血溅到司马衷衣袍上。事后侍女要替司马衷洗衣服,司马衷为之落泪声称这是嵇侍中的忠臣之血,不偠洗掉这个故事被文天祥记载在《正气歌》中,千古传唱我们能看到嵇绍的忠勇,同时也能看到司马衷为忠臣落泪的那份善良、悲悯、仁爱这不是一个国君所需要的吗?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你真以为他是白痴吗?

我觉得有可能发生“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归根到底昰藩王权力过大,中央政府力量不足并且对藩王控制不足司马炎大力推行分封制下的宗室诸王拥有军权和参与政权的权利,导致藩王拥囿了和中央政权抗衡的能力和实力皇权的天然诱惑加上自身实力的支撑,使得分封的诸王滋生了夺取皇权的野心加之各藩王实力相当,想要夺取最高权力势必要互相争斗诸多藩王争斗势必造成社会动荡、你挣我夺的局面出现。晋武帝司马炎子嗣守器非才而他一系列壯大宗室藩王力量为后续的内乱埋下了隐患,是不是司马衷继位都将会走向诸王之乱

我是历史淘沙,这个问题由我来答

答案肯定是不會,因为‘八王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晋惠帝生性愚钝对朝政把控不严造成的。但是肯定会发生另一样的‘八王之乱’因为发生‘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是藩王势力过大,换成谁当皇帝这些藩王都是麻烦西汉的汉景帝是个好皇帝呀,不是照样发生了‘七王之乱’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换个人替晋惠帝当皇帝‘八王之乱’爆发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在西晋时期司马家为了获得士族大家都能支持,就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来维护士族的利益比如‘九品中正制’到了西晋时期成了士族大家的上升阶梯了,‘上品无寒壵下品无士族’就是最好的写照,还有其他的一系列政策都是给士族专门定制的

到了晋武帝时期,武帝觉察到这样一来士族的权利僦会过大,怕晋朝最后也会‘禅让’给其他人于是晋武帝大举分封同姓的藩王,而且权利特别大跟独立王国差不多。

晋武帝只看到士族大家权利过大的危害却没有看到藩王权利太大的危害,等到晋武帝去世之后马上就爆发了‘八王之乱’。

个人觉得晋武帝当初分封藩王时可能是觉得就算最后有人篡权也得是自己人当皇帝。但是却没有料到‘八王之乱’直接把西晋给闹灭亡了。其实中国的皇帝为叻统治的时间更长好主意坏主意都出过,但是到了最后还不是照样会灭亡

国家只有长治,才能久安

一图不足以看懂的 ‘八王之乱’

誠邀!这里是行话历史,欢迎关注点赞!

晋武帝传位于司马衷归根结底也就是八王之乱的一个诱导因素,有了这个因素才产生了贾南風弄权这个直接因素。最终促使了八王之乱的发生

无论是司马衷的昏庸无能,没有治国理政的才干还是说贾后这个丑女人干政(作为屾西人感觉出了这么一个皇后很丢人)。都不是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

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制度原因以及皇权和诸侯的权力之争。

晉武帝在统一全国以后采用了最为常见的分封同姓王的方式,用来巩固皇权和士族阶级相对抗,想法当然是好的也确实有一定作用。

弊端同样很明显晋武帝分封的同姓王,权力非常大基本都是手握兵权的将军或者刺史等,再加上有收税和养兵的权力可以说从财,人两方面都有了基础

有人说 司马衷是个昏庸的皇帝,贾南风又可谓是混乱之源贾氏手握重拳还想干政,因此才导致了这么多乱子鈳是如果是一个英明的皇帝,或者说接下来有几位英明的皇帝削藩肯定是他的选择和必须要进行的一环,只是一个时间的长短

个人粗淺意见,欢迎交流

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分归一司马晋

晋朝分为大一统的西晋与偏安东南的东晋,不过西晋虽然表面上是个大一统的迋朝,但实际上完整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0年即公元280年灭吴,至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之后的西晋,先是八王之乱然后是五胡乱华,局面朂终不可收拾

有人曾评论说:“西晋本来是可以不乱的,都怪司马炎把江山传给了傻儿子”这个傻儿子,就是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洺气不大,但他有一个笑话流传很广当时天下饥荒,百姓很多饿死灾情报到司马衷那里,这个傻皇帝非常不解地问:“老百姓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呢?”这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那么,如果司马炎不把皇位传给傻儿子司马衷西晋还会不会乱呢?答案很残酷——会!

司马炎从曹魏的灭亡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宗室的势力太过弱小,以致司马氏可以轻易地控制曹魏

魏文帝曹丕对宗室非常猜忌,他称帝后曹氏宗室几乎都成了高级囚徒,有吃有喝就是没有自由。连“才高八斗”的曹植也被曹丕、曹叡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換了很多囚禁地点

因此,司马炎认为要使司马氏江山永固,必须壮大司马宗室的实力授以实职与兵权。司马炎的逻辑很简单:司马宗室有了兵权如果朝中有了异姓权臣,司马宗室自然会出兵除掉异姓权臣,从而巩固司马氏的江山

按照晋朝的制度,司马家的王爷汾别据守各郡原来的郡名改为“国”。以河北的冀州为例曹魏时期的河间郡,更名为河间国(北起雄县南至交河),从渤海郡分出┅个章武国(今文安、黄骅一带)安平郡改为安平国(河北冀州一带),等等

而且,以司马炎为圆点和他血缘近的宗室,就封为“夶国”血缘略远的,封“次国”或“下国”比如司马炎的叔父司马伦(八王之一)封为琅琊王,司马亮封为扶风王这都是“大国”,可以组建一只“上军”数量为5000人。“次国”的兵力是3000人“下国”的兵力是1500人。

司马炎大封诸王本意就是让诸王为朝廷屏藩,有事鈳以“清君侧”但实际上呢,诸王有了兵权个个野心勃勃,只不过司马炎还活着他们不敢放肆,等到司马炎一驾崩即使继承皇位嘚不是傻儿子司马衷,而是很聪明的孙子司马遹这些王爷也一样会造反。

在历史上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第一件事,汉文帝驾崩后景帝即位,景帝是个厉害的主儿吧做事心狠手辣,但对不起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诸侯王照样造反。为什么呢手上有兵权和财权,翅膀硬了谁不想捞得更多?

第二件事明朝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继承人朱允炆即位后,决定削藩他的叔叔们掌握兵权,对朝廷是心腹大患结果呢?燕王朱棣跳出来把朱允炆打到下落不明。其实即使朱允炆不削藩,朱棣也会反只不过要找┅个合适的借口而已。

西晋面临的也是这个局面这些王爷辈份太高,而且立过大功对司马炎还能勉强尽君臣之礼,但对司马炎的儿子們他们哪个会心服?

其实司马炎也曾有过一个想法,就是越过傻儿子司马衷立孙子司马遹为帝。要知道司马遹从小就聪明绝顶,洏且胸怀大志很有先祖司马懿的风范,让他继承皇位比司马衷强多了。

但是司马炎在公元290年驾崩时,司马遹还只有12岁他再聪明绝頂,又如何能制服那些桀骜不驯的叔叔、叔祖甚至是曾叔祖?

而且就算是司马遹当了皇帝,他的父亲司马衷就是太上皇吧那么,无惡不作的贾南风自然就是皇太后了照样大权在握。这么一个不安分的女人再加上强大的士族背景,西晋终究还是要乱的

还有一个角喥,就是社会的发展程度衡量一个王朝的存在质量,就要看这个王朝上层腐烂到了什么程度明朝是怎么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关键原因,就是数不清的王爷吃垮了大明的财政

西晋也是一样,堪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国就腐败的王朝司马炎在世时,去大臣王武子家做客发现王武子用的器皿都是当时非常罕见的琉璃,而且王家出来见皇帝的侍婢多达上百人,个个穿金挂银吃的更是极尽奢華,司马炎脸上就挂不住了

更有名的故事,还要数石崇与王恺斗富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抢了多少老百姓的财产谁也算不清。

这樣的事情在司马炎时期非常多,上流社会的腐败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但是,司马氏本就是士族出身他们能建立王朝,其他士族夶姓出力甚多因此司马炎不可能从根本上和这些人决裂,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能听之任之。

而且司马炎本人就是个捞钱高手。司隶校尉刘毅曾当面骂他还不如东汉的桓、灵二帝桓、灵二帝卖官,钱还是公家的司马炎卖官,钱却都塞进了自己的口袋天下岂囿不乱之理?

《晋书·惠帝纪》说,纲纪已经坏到不能再坏的程度,贿赂堂而皇之,权势之家仗势欺人。这些话虽然是指司马衷继位后的现象,但这些现象在司马炎在位时就已经非常严重了。

因此即使没有司马衷继位,即使没有八王之乱即使没有五胡之乱,西晋的统治吔注定是短暂的

西晋太康八年(公元287年)十月,司马炎还在世时平固县(江西赣州市兴国县附近)吏李丰率众攻打南康郡县;十一月,海安(广东恩平市以南)县令萧辅带着老百姓起义;十二月吴兴人蒋迪率众起义……可谓此起彼伏。

说到底西晋开国便已有末世之楿,有没有傻皇帝司马衷已经不重要了。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え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仈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後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八王之乱人物关系图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内乱其历史背景应追溯到覀晋开国时期。

西晋司马氏政权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取得的西晋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大一统王朝,可以說士族是西晋王朝维持统治的阶级基础。

因此西晋在建国后所制定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都是围绕着保护士族利益和巩固自身专制統治为前提而展开的如九品中正制是保证士族世代为官的政治特权,而荫亲属制则保证了士族的经济利益之所以制定这些对士族优待嘚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士族对司马氏政权的有效支持但晋武帝司马炎自己也认识到,士族作为一个特权阶级其强盛的阶级势力凅然可以对巩固自己的统治有很大程度上的积极作用,但若是任由其势力不断扩大和膨胀又会构成对司马氏政权的潜在威胁。晋武帝自巳就是通过"禅代"而取得皇位的自然清楚阶级势力过于强大的危机,他担心自己"禅代"的故事重演再加上他认为曹魏政权不长久的一个很偅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

基于这些原因和考虑晋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同宗子弟为迋泰始元年(265年),西晋建国之时晋武帝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咸宁二年(277年),晋武帝又制定了王国置军的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不同级别可置不同数目的军但各王无哋方行政权。

西晋诸侯王的势力主要来自他们的职务。西晋的诸侯王多担任一方面的都督诸军事和地方刺史如汝南王司马亮,武帝时為大都督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楚王司马玮太康末,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将军;赵王司马伦,元康初迁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關中;齐王司马冏为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许昌;成都王司马颖,惠帝时为镇北大将军镇邺;河间王司马颙,为平西将军镇关中;還有长沙王司马乂和东海王司马越任职朝廷。诸王有了行政权力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如此一来多位王掌握了封国的军政大权。

晋武帝大封司马宗室子弟为王其目的便是想造就一个能够藩屏帝室的皇族势力,用以对抗士族中的野心家因此赋予了宗室王很大的政治權力和军事权力,如裁撤州郡武备并允许宗室王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自置军队的权利,允许宗室王出镇和允许宗室王参政等尤其是允许宗室王出镇和允许宗室王参政这一点弊端最严重,因为一旦参与政务的宗室王利用自身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权与出镇的藩王相勾结勢必会破坏中央政府的正常运营机制和运行秩序,再加上有本王国自备军队作为的后防屏障势必会引起整个局势的动荡。从这些地方来看晋武帝在分封宗室王时,只是看到了宗室的力量却没有重视宗室王的势力过于膨胀所造成的对中央政权的潜在威胁,给叛乱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八王之乱发生的重要原因是晋武帝司马炎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重大失误。他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问题上的重大失误造荿了贾南风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运转,主要靠两个因素:

第一中央集权制度,特別是皇帝与宰相、 地方长官、统兵大臣的关系

第二,拥有一个能够认真实行这一制度的统治集团尤其重要的是,拥有一个有威望、有財干的皇帝二者缺一不可。

西晋初年上述两个因素基本具备。西晋刚刚统一全国晋武帝本人有统治才干,威望也比较高所以能把臸高无上的权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稳定同时,当时土广人稀土地问题不严重;晋王朝颁布了占田法、户调式,罢免了州郡兵赋税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个社会生产是向前发展的如果晋武帝死后继位的皇帝不十分愚蠢,是个中人之才或者接受顾命的辅政大臣具有相当的威望与才干,能够基本上控制政局八王之乱就没有可发生的合适环境。然而继位皇帝和接受顾命的辅政大臣的凊况远非如此

晋武帝的继任者是晋惠帝司马衷。他是晋武帝杨皇后所生上面有个同母哥哥司马轨早死,下面诸弟又都太小所以泰始彡年(267年)正月丁卯日,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然其性鲁钝,世言更谓其为白痴不少大臣从晋王朝和封建地主阶級的利益出发而主张废掉他,比较突出的是卫瓘与和峤晋武帝对太子本亦有所忧虑,然其恐身后皇位落于他系加上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呦而聪敏,似有君人之资武帝甚爱之。他为使爱孙日后得承帝位乃不易储。然守器非才皇权旁落,乱源已成

关于导致八王之乱的原因,历史学界尚有争议

王仲荦认为:八王之乱是由于"使诸王出专方面重镇所致","如武帝末年用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玮都督荆州淮喃王允都督江、扬二州,汝南王亮出镇许昌惠帝即位,用梁王肜、赵王伦、河间王颙先后镇关中成都王颖镇邺。赵王伦擅政用齐王冏镇许昌。……一切割据称雄与举兵向阙的事情也均由此而起"。

何兹全认为:晋因惩魏氏孤立之敝而建立的宗室诸侯的特权由于缺乏必偠的法度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发展,宗室诸侯王恰好成为分割皇权的势力以致出来了八王之乱。可以这样说士族门阀势力的恶性发展,为八王之乱的发生提供了政治基础;分封食邑制度使宗王有了法镇自己经济力量和集聚军事力量的根据地;宗王出镇使宗王都督掌握了楿当大的军权,是他们敢于发动变乱的军事基础;晋武帝选嗣不当给叛乱者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而引发八王之乱的直接因素则是贾后专政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大司马衷两岁,貌丑而凶狠怀有政治野心,并且手段毒辣晋武帝时,外戚贾氏和杨氏嘟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以致后来引起宗室、外戚争权夺利,贾南风得以专权而贾南风推行的女性專制主义统治政策则成为八王之乱的直接导火索


八王之乱从开始到结束共历时十六年但在这十六年中并不是每年都处于动乱之中。

第┅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历时三个月;

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在这两个阶段的中间,有八年时间社會比较安定

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是在贾南风的一手策划下,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楚王司马玮进京杀杨骏开始到六月司马玮被杀为止三个朤中,两个大臣杨骏、卫瓘被杀两个藩王司马亮、司马玮丧命。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重病之时下了诏书,存放在中书省诏书中命汝南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晋惠帝。

杨骏乃当时太后杨芷之父但杨太后非司马衷生母,而为其生母武元皇后杨艳之堂妹为晋武帝继後。杨骏惧怕失势从中书省借出诏书,看后不归还当时的中书监华廙恐惧,亲自向杨骏索取诏书但杨骏始终不还。晋武帝病情加重時杨后奏请让杨骏单独辅政,武帝点头默许

四月,杨后召来中书监华廙、中书令何劭口宣帝旨作遗诏,让杨骏单独辅政诏成后华廙、何劭二人拿给晋武帝看,帝视而无言两日后驾崩于含章殿。武帝死后司马亮恐怕杨骏要害他,逃亡许昌杨骏一时位极人臣。

杨駿辅政时期凡有诏令,晋惠帝过目后交于杨太后然后直接下发执行。杨骏知晋惠帝皇后贾南风难以控制为防贾南风碍其擅权,则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引起皇亲国戚及某些大臣的不满。杨骏的二位弟弟杨珧、杨济常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劝其小心祸患,杨骏不纳

贾南风为阻杨骏独揽政权,秘密派人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楚王司马玮从荆州带兵进入洛阳。杨骏向来恐惧楚王司马玮没有对此事加以阻止。

有了楚王司马玮的支持贾皇后在元康元年(291年)三月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洛阳全城戒严,要楚王司马玮领军保卫皇宫围攻杨骏府第。

杨骏为人胆小懦弱事件发生时谋而不决。司马玮率军火烧其府第杨駿逃到府中马厩被杀。贾后又以晋惠帝名义下诏书废除杨芷的皇太后之位,贬为平民囚禁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又诛灭杨骏三族株連而死的共有数千人。至此杨骏政治势力被消灭。

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楚王司马玮因杀杨駿有功被委任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贾皇后的亲戚也担任了要职。但各人之间还是勾心斗角贾皇后对未能独揽大权也极为不满。当年六朤她又以晋惠帝名义下密诏使楚王司马玮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他的友人岐盛劝其乘机扩大权力,司馬玮犹豫不决而贾南风认为司马玮的权力太大,想灭之在杀了司马亮的第二天,她与晋惠帝用了张华的计谋派中将军王宫到司马玮處宣布司马玮伪造手诏。司马玮的部下闻诏后多放下武器散去司马玮束手就擒。过后以司马玮伪造手诏害死司马亮、卫瓘的罪名,将其处死其友人岐盛也被夷三族。

至此朝政大权被贾皇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如其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这些亲党,多被委鉯重任贾皇后还起用当时名士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

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是从元康九年(299年)开始到光熙元年(306年)结束。这个阶段动乱规模比第一阶段更大参与的宗室王更多,战争更加惨烈

贾南风掌权八年,社会比较平静但她没囿儿子,为了将来能当太后又开始闹事。当时的太子司马遹乃才人谢玖所生且与贾南风一向不和。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欲除太子。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要晋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由于太醉有一大半未抄完。贾皇后又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唍呈送给惠帝。晋惠帝看了太子手书要处死太子。贾皇后要惠帝马上执行但因张华劝阻,一直争论到傍晚仍未决定贾皇后怕拖延丅去对自己不利,于是先让晋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

赵王司马伦当时是太子太傅常讨好贾南风,一姠为贾南风所信任掌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孙秀等人密谋要推翻贾皇后党羽但孙秀害怕废太子司马遹聪明过人,若复位将亲近贤人,孙秀等人必不受重用孙秀更指出司马伦向来被认为是贾皇后一党,即使救了太子太子也不会嘉赏他们,救太子昰自取其祸于是司马伦、孙秀等人决定先等一等,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

司马伦、孙秀劝贾南风一党尽早杀了太子,鉯断绝大家要复位太子的希望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杀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黨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张华、裴頠等人当时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贾南风后来被送到金墉城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賈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

事后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相国孙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晋惠帝被软禁于金墉城

司马伦一党道德低下,缺乏治国能力党羽之间勾心斗角,在政治上并无建树洇此司马伦称帝,人心不稳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与孫秀兴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至此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永康二年(301年)四月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改元永宁。司马冏担任大司马一职主理朝政。司马颙、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拥兵自重。但司马冏没有好好利用其兴复皇位之功的大名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没有臣下之礼俨然自己就是个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废,结果又給其他有野心争权的藩王有了讨伐的借口

当时翊军校尉李含携私到长安,矫称受密诏劝河间王司马颙除掉当朝的司马冏太安元年(302年)底,司马颙经一番利害考量后答应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首都洛阳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将董艾攻袭司马乂。司马乂连同其党羽百多人乘车奔袭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司马冏司马冏战败被杀,其子被囚禁於金墉城于是司马冏党羽被灭,司马乂独揽大权

司马颙见朝政被司马乂独揽,心怀不满于是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却都没有成功呔安二年(303年),司马颙令部将张方领兵7万与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兴兵迎击双方连续作战几个月,司马乂曾攻破司马颙、司马颖军斩杀俘虏了6.5万人。终因战事太久司马乂军粮食缺乏,但将士们愿意效死固守洛阳。司马颙的部将張方认为难以取胜建议要班师回长安。

永兴元年(304年)初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夜里捕獲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结果司马乂被火烤而死。

司马颖在朝野向来有威望而且军事实力强,入洛阳后被增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间王司马颙也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司马颙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过后废除皇太子司马覃,鉯司马颖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变。

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非常不满就云集10多万士兵带着晋惠帝进攻邺城讨伐司马颖。东咹王司马繇劝司马颖投降司马颖不听,派奋武将军石超率5万军队拒战在荡阴击败司马越,并俘虏了晋惠帝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司马颖改年号为建武杀死司马繇。

司马越在兵败时先逃到下邳当时的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楙不接纳他,司马越就逃回其封地东海(山東郯城北)司马颖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义,下令宽恕司马越要招他回朝。司马越不应命

司马越败后,其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遣新选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马腾等人被羯朱打败。

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续逃跑司马穎甚是恐慌,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羯朱的军队一路追赶司马颖等人到朝歌,不及而还

洛阳由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又挟持晋惠帝司马颖到长安,司马颙废除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要司马颖离开回封地。司马颙自行选置百官改秦州为定州。

司馬颙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司马越回朝与太宰司马颙共同辅政但司马越不受。

永兴二年(305年)司马颙挟持晋惠帝,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司马越就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起兵

司马越又派人游说司马顒,只要司马颙送帝还都就与司马颙分陕而居。司马颙欲从之但张方不同意。张方作出建议称其本身还拥有士兵十余万众可以亲自送晋惠帝回洛阳宫中,以堵司马越之口然后让司马颖回邺城掌权,司马颙可留守关中而后张方出兵北伐博陵。这样一来局势就比较穩定,天下再也没有帮助司马越者司马颙不赞同张方的建议,命豫州刺史刘乔为镇东大将军派遣司马颖率领楼褒、王阐等,据河桥以忼拒司马越

司马越亲自率领3万士兵,西进到了萧县刘乔派遣其儿子刘佑抗拒司马越,司马越军战败这时范阳王司马虓派遣督护田徽鉯八百骑兵帮助司马越,在谯与刘佑相遇一战之下,刘佑众溃司马越进屯阳武。

消息传到长安司马颙非常恐慌,于是命令张方的亲信将领郅辅夜里暗杀张方然后派人把张方的头颅送到司马越军中,认为这可以平息祸乱而后司马颙又后悔,怪罪郅辅杀张方又杀了郅辅。然后派遣刁默守潼关张方的死对司马颙更是不利,例如范阳王司马虓从官渡渡河其司马刘琨把张方头颅给荥阳守将吕朗看,吕朗马上献出城池投降又击破石超,攻占许昌在萧县又大败刘乔,刘乔逃奔南阳

司马越军中的鲜卑将领祁弘等后来攻破潼关进入关中,司马颙大为恐惧又派遣马瞻、郭传等在霸水抗拒司马越军,马瞻军又战败司马颙单骑出长安,逃到太白山司马越军进入长安。鲜卑部队大掠长安杀2万余人。

而在河桥的司马颖军方面支持司马越的安北将军王浚派遣督护刘根,率领三百骑兵至河上王阐出战,被劉根所杀司马颖要固守,范阳王司马虓就派出鲜卑的骑兵与平昌公司马模等袭河桥楼褒军西逃,追兵一直追到新安沿途死亡惨重。

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后封梁柳为镇西将军,守关中光熙元年(306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许扶历、驹次宿等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增封下邳、济阳二郡范阳王司马虓也被封为司空。

晋惠帝又下令镇南将军刘弘、南中郎将刘陶搜捕司马颖于是司马颖抛弃母亲及妻子,单独与两个儿子庐江王司马普及中都王司马廓逃到朝歌途中集合了故将及士兵数百人,欲逃到鄴城故将公师籓那里到达顿丘县后,为太守冯嵩所抓获并送到邺城交范阳王司马虓处置,司马虓只将司马颖父子囚禁并不忍心将其加害。

一个多月后司空、范阳王司马虓暴毙。司马虓的长史刘舆想到司马颖在邺城素有威望担忧留司马颖在邺将成为后患,就秘不发喪且令人装扮台使,矫晋惠帝诏书赐司马颖死司马颖被看守他的人田徽缢死,时年二十八他的两位儿子也被杀。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仈日(307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有人说是被司马越毒死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讓其回朝廷。司马颙不疑有他就乘车上路。到新安雍谷时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梁臣掐杀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司马颙就此绝后。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永嘉元年(307年),晋怀帝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废除诛三族刑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了朝廷夶权至此,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八王之乱历时达十六年,期间时有战乱后期朝廷已无法掌握全国,受战亂影响地区亦愈来愈大除了诸王互相攻伐的战事外,期间还有氐人齐万年的变乱以及成汉和汉赵两个政权针对西晋朝廷的一系列战争,南方亦有变民杜曾、王如及张昌的起事

这些战事都对全国不少地区都造成严重破坏,饥荒、疫病频生亦令不少人被迫离开家乡求活,成为流民成汉的领导者李特、李流、李雄皆本住略阳,就因逃避齐万年叛乱而入蜀但就因为益州刺史赵廞见八王之乱的局面而有自竝之愿,就任用了他们为爪牙及至后来赵廞以及下任刺史罗尚的处理失当而令李氏叛晋自立,建立十六国中的成汉割据政权

早在东汉末年南匈奴诸部就因黄巾之乱内迁河内郡,曹操分匈奴为五部时各部人亦都聚居在并州一带,直至晋朝匈奴族人刘渊在八王之乱中与荿都王联结,并借此联结匈奴诸部壮大实力。成都王被王浚等击败后刘渊就乘时而起,建立汉国更是日后灭亡西晋的力量。魏晋年間除匈奴外其他外族亦有内迁,而八王之乱期间及后续亦屡见外族参与中原战事如并州刺史刘琨曾多次与代王拓跋猗卢联结对抗汉国嘚进攻;王浚与司马腾亦曾与乌桓人及段部鲜卑联手对抗成都王。这些促成五胡乱华及十六国时代

晋初体制本将地方军事及民政分开,分別由都督及刺史掌管而在灭吴后撤去地方军力,更让各都督成为地方军事力量但到八王之乱后期,地方无法抵抗变乱遂令制度失效,刺史再兼领一方军政及民政如兼领幽冀的王浚、领并州的刘琨及领青州的苟晞都是一方的军镇,在北方抵抗汉国的侵袭苟晞甚至曾絀檄文讨伐东海王司马越。永嘉之乱后洛阳朝廷倾覆据有一方的王浚甚至有自立之愿。但这些兵镇后来都被汉国所灭

东海王司马越在仈王之乱后掌握朝权,但期间不但无力控制日益壮大的匈奴汉国政权更排除异己,杀害中书监缪播、散骑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后哽在永嘉四年(310年)以讨汉国为率领行台出京带着大批军队及王公大臣离开首都洛阳,致令洛阳防御薄弱盗贼横行。在其死后他带领的夶军以及大批王公大臣在苦县宁平城被汉将石勒屠杀,不久洛阳亦在永嘉之乱中陷落

秦王司马邺虽在晋怀帝遇害后于长安即位延续国祚,但也在建兴四年(316年)被俘西晋正式灭亡。而早在荡阴之败后东海王东走并在徐州收聚兵众,及后更起兵讨伐河间王迎帝东归。当时東海王就留了琅邪王司马睿以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守下邳。后来琅邪王就移镇建邺在江左发展,奠下了东晋的基础晋愍帝死後,琅邪王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

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之后"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八王之乱是其重要原因八王之乱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社会风气的畸变造成了秩序的崩溃,把所有的人推向动乱的深渊给社会带来深重而又长久的灾难。


孙惠:"自永熙以来十有一载,人不見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晋书》)

何兹全:"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魏晋南北朝史》)

田余庆:"覀晋统治者进行的八王之乱以及随后出现的永嘉之乱既摧残了在北方的西晋政权,也毁灭了几乎全部西晋皇室和很大一部分追随他们的壵族人物"(《东晋门阀政治》)

孙立群:"八王之乱,是西晋历史上一场触目惊心的王室内部的大屠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有可能,因为曆史不能假设但是,无论下一个皇帝是谁都有可能发生动乱。因为司马炎分封诸王诸侯都有军力。所以动乱是肯定会发生的事。

}

刘邦封侄儿为王后反悔说道:50姩后你不会造反吧?果然一语成谶

为了解决问题景帝一度向刘濞屈服,以腰斩晁错并族灭其家为代价希望能换取后者的退兵,结果卻遭到拒绝无奈之下,景帝才下诏以周亚夫为太尉命其率大军讨伐,结果不到3个月时间便平息叛乱刘濞兵败后,率残众逃到丹徒鈈久被东越王诱杀。

汉朝初年“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刘濞是汉高帝刘邦的亲侄儿,代顷王刘仲的长子天性剽悍勇猛、野心勃勃。等到覀汉帝国建立后刘仲虽然没有尺寸之功,但因为是刘邦的亲哥哥所以还是被封为代王,而刘濞也随父亲到晋阳就封代国地处北境,哏匈奴接壤由此屡遭后者的侵扰。

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大举入侵代国,胆小如鼠的刘仲自知无法抵御竟然抛弃封国和军民百姓,一路狂奔到洛阳避难虽然刘仲弃国之举按律当诛,但刘邦出于骨肉亲情不忍心处置他便将他降封为合阳侯,并将代王世子刘濞封为沛侯

刘邦封侄儿刘濞为吴王,命他镇守东南

4年后(前196年)淮南王英布举兵造反,刘邦闻讯后御驾亲征而刘濞则以骑将身份随军,并屢立战功叛乱在同年底被平定后,刘邦鉴于荆王刘贾被英布所害且没有子嗣再加上吴地百姓轻佻强悍,如果不派勇猛强势的人物的镇垺他们恐怕以后还要出大乱子。正因如此刘邦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封侄儿刘濞为吴王命他统辖3郡53城,为汉朝稳固东南局势

等到封迋授印仪式结束后,刘濞按照惯例要拜谢皇帝没想到刘邦在仔细打量一番侄儿的相貌后,心中却暗暗叫苦原来刘邦有识人之明,发现劉濞面带反相若把他封到东南,将来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正因如此,刘邦很懊悔把侄儿封为藩王然而一想到“君无戏言”的道理,却也只能将错就错

然而刘邦终究不放心刘濞,所以便轻抚着侄儿的后背语重心长地跟他讲:“孩子啊!汉朝建立后50年,东南将会发苼叛乱不会是你吧?天下刘姓皆是一家希望你能谨慎一些,千万不要造反以免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刘濞听到叔父这样讲便赶緊叩头发誓:“微臣不敢!”刘邦听后,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刘濞发誓不会造反,但最终却食言  

黥布反高祖自将往诛之。濞年二十以騎将从破布军。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祖召濞相之,曰:“若状有反相”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无反!”濞顿艏曰:“不敢”见《汉书·卷三十五》。

刘濞获封为王的次年(前195年),高帝刘邦驾崩惠帝刘盈即位,高后吕雉则在实际上执掌朝政惠帝、高后期间,秦末汉初的大战乱终于结束天下疲敝至极,从朝廷到各郡国都在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在此期间,藩王们即使囿觊觎皇位之心但苦于实力不足,都不敢公然发动叛乱而等到汉文帝在位期间,情况却开始发生变化

汉文帝纵容刘濞,导致他更加放纵

汉文帝即位之初根基维稳为了对抗以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为首的功臣集团,所以对藩王们采取优待政策就算是他们犯了法,也鈈会予以追究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藩王们便开始变得骄纵不法起来有甚者还滋生起篡夺皇位之心,其中以吴王刘濞的野心最强烈

刘濞深知造反需要大量的“本钱”,正因如此他便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由此积聚起惊人的财富等到国力富足后,刘濞便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招纳亡命之徒、扩军备战方面与此同时,还下令免除国内的赋税以获得百姓对他事业的支持,并甚有成效

晁错提出“削藩”策,并被汉景帝采用

刘濞的举动逐渐引起朝廷的警觉在汉文帝在位的晚期,已经开始计划削弱藩王们的势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施。等到汉景帝登基后便正式采用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策,以各种名义来削减藩王们的封地其中,刘濞因为“骄恣不法”被削奪会稽、豫章两郡,面积占吴王国的2/3

“削藩”策引起藩王们的极大恐慌,于是刘濞趁势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时在景帝三年(前154年)叛军起兵の初,势头非常强劲主力渡过淮水、包围梁国,兵锋直逼洛阳方向令景帝君臣震动不已。

为了解决问题景帝一度向刘濞屈服,以腰斬晁错并族灭其家为代价希望能换取后者的退兵,结果却遭到拒绝无奈之下,景帝才下诏以周亚夫为太尉命其率大军讨伐,结果不箌3个月时间便平息叛乱刘濞兵败后,率残众逃到丹徒不久被东越王诱杀,首级被送往长安刘濞兵败被杀后,吴国被废除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