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避世者修行聊寄此生于回忆 的意思

佛陀出生在宗教复杂的印度迷信的宗教仪式很多,所以佛陀就借用了这些迷信的宗教仪式将它加以改良,而这种改良的个案我们则可时常在经典上看到很多。比如雜阿含经四卷九十三经有说曾经说什么呢,婆罗门所教的祭祀祭祀火,用三火来火供可是婆罗门教的祭祀在佛陀看来完全是一种迷信行为。佛陀为了要教化婆罗门要引导婆罗门入于正信,就运用善巧的方便没有直接明说:啊!你用三火来火供是没有用的,这是迷信呀!佛陀厉害就是厉害这样智慧就是这样好,他没有说你们这样是错误的没有,他反过来说什么呢唉!你用三火祭祀虽然是很好,但是在佛法中在我的法当中也有三种火,什么三种火呢若是能像我所说的这三种火,它的功德更加殊胜佛陀他就是很有智慧,用方法来引导不会说你们这样不对,这样不行啦!这种我们还做不到我还做不到,有时我感觉别人的用法不对我就说,唉!你用法不對!可是佛陀不是这样说佛陀慢慢引导他,把他引进来这样子就是有所差别的地方。所以佛陀说三种火,他说:你用我这三种火功德就会特别殊胜婆罗门教教徒听到之后感觉到奇怪:「好神奇呀!我们婆罗门教有三种火,用火火供的三种火而你们佛教里竟也有这彡种火!」佛陀便借着这个因缘机会跟他们开示:「有呀!在我教法里也有三种火,就是一、供养父母叫做根本火二就是供养妻儿眷属洺居家火,第三供养沙门婆罗门叫做福田心福田心就是福田火,有个福田心种这个福田就是福田火」,婆罗教事火的目的无非是希朢获得天人的福报,但是只有用火来烧东西烧一烧让天人收到,以此来求得升天的福报其实是不可能的事,一切业力是由自己的行为所感召而来的不可能由天人赐福给你,这全是自己业力的感召而非由他人赐给你的。所以佛陀认为求天赐福,不是用那种迷信的方法来将东西烧一烧让天上收去,这是不可能呀!佛陀说这不符合求福之道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才设定了三火以不一样的原理重新給予三火新的定义,也就是这样子所以佛陀重视在家庭中奉养自己的父母,对家庭尽责任并促进夫妻之间的和乐、及教育子女,这才昰佛陀的重点能够做到这样你才有功德,你这种功德才能升天嘛!我们时间又到了我们下一集再来继续说佛陀所说的婆罗门教的三火囷他的三火。感恩我们下一集再见,祝福各位吉祥如意再见!
  自求佛心,舍弃执着灭除烦恼才能解脱。必须专研教理专精修歭,亲近大善知识解行并重。

二十九、正直以圆智 方便导正法

  我们前集说到婆罗门事火的事情事火就是火供,火供就是以为将东覀烧一烧之后天人就可以收到就会赐福给我们,当佛陀看见之后认为要将它转变过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他们认为这种火供对内惢具有一种相当的寄托。所以佛陀就跟他们开示事火的功能,运用他们那一种习惯将它转换成有意义的事。佛陀说在宗教方面必须偠有恭敬虔诚的心,专心尊重供养沙门沙门就是指出家的修行人,只要是出家人均可称为沙门当时印度婆罗门,也称出家人为沙门這是当时佛陀由婆罗门转换过来的,所以并非指佛教的出家人而已因此,如果能够供养沙门这样你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福报,婆罗门教聽到佛陀这种开示之后他认为:「嗯!有理哦!佛教里面也有火事、火供的方法呢!」也就是说婆罗门教听了之后说:「咦!那么佛教裏也有这种火事呀!但是他的火事和我们的火供不大一样,仪式不一样喔!这样才是最合乎情理也是真正的火事之道」所以,佛陀当时將很多原有印度的名相和礼俗给转变过来就是说虽然外表的名相一样,但是里面的含义却不同相当符合情理,不可一次把它否认掉所以,实在很赞叹佛陀的大智慧!比喻来说一个故事摩登伽女本来相当爱阿难,因为阿难听说长得很庄严有一天,佛陀在大众前打坐開示时摩登伽女就去跟佛陀要人,就跟佛陀说:「喂!你将阿难藏在哪里」(若是现在的人,就会问:「你这野女人来到这里乱来阿难到底是你什么人?」)但是佛陀并没有这样佛陀问说:「你找阿难有什么事?」她说:「我很爱阿难!」佛陀说:「好你很爱他鈳以,可是阿难现在修得很高了你跟阿难不论在修养、修道方面距离相差太多,即使结婚你们也不会幸福呀!起码也要相当才差不多鈳以,你若真的爱阿难回去征求你妈妈的允许,准你留在僧团里修学等修学跟阿难差不多时,才准允你跟阿难结婚」你看佛陀这种慈悲智慧,他没有用那种攻击的方式也没有用那种粗语嘲笑排斥,更没有使用暴力以瞋恨的心去对待摩登伽女,反而用智慧劝摩登伽奻修学结果摩登伽女说:「好!我一定修得跟阿难一样,才和阿难结婚!」嗯!结果怎样呢一天、二天、一个月、二个月的过去,等箌摩登伽女不断的精进之后发现到这一切都是由自己内心的欲望贪着心态在作祟,这永远都是苦的所以摩登伽女了解之后,向佛陀忏悔从此之后便修得很好。所以我们想到佛陀的待人处事、他的人格内心就起了相当恭敬的心,我们学佛也是要学他这样!掌握适时因緣观机教化摩登伽女的个案之外还有很多的个案,例如事火六斋日等等,都是佛陀以这种方法转变产生出来的我本人就是还未达到那种智慧和柔和,总认为无理就是无理仍无法做到圆融转化,所以我们还要学佛来增进智慧柔和及慈悲圆满不足的地方。
  佛陀开礻印度婆罗门人劝他们放弃过去形式的事火。事火就是用火来烧的火祭把这种转换过来,转成佛教的实质事火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培鍢!否则大家以火焚烧来进行火祭,以为用火烧一烧天人就会收到其实这种方法非但浪费损福报,而且又劳人伤财于是佛陀将它转变,大家也感到嗯!这很合乎道理啊!所以对于有道理的事,人们就可以接受当接受之后便依照佛陀所开示的去实行,所以佛陀为了要喥印度一些外道方法并不是没有,经由佛陀的方便引导使他们离开了迷信并且慢慢走进佛的正信知见,所以这种巧妙智慧的运用是楿当有智慧的人。那么我去探讨这至少要具备三种条件:第一要有很大的包容心第二要有相当高的智慧,第三处理方法一定要相当的圆融能掌握时机和因缘,以便如何在当下能够恰当圆满这是以我主观建立的看法,至少要能达到这三种条件才可能印顺导师曾说过一呴话,这一句话在我心里一直相当的认同并且是有理和值得恭敬赞叹的,怎么说呢印顺导师说:弘法利生的法师和居士,需要适时地「正直舍方便」我们一定要深深思惟,就我对印度佛教史的论究方便适应虽利于佛法的传布。但是方便适应不能离开佛法的大纲讲述方便法的目的就是要将佛法传播出去,也是要方便让所有的人从迷入悟这是一个重点,这样也才不会因为时代、环境及时间的变更使得佛法丧失其实用的价值性,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当时印度的生活当然这两者不能相比,是不是这样呢在不能相比的过程当中,将那個时代的那一套硬拿来我们时代套用不仅死板板的不能接纳,也不易叫现代人去接受佛教重视在人间的生活和修行,若是你不能适应僦会慢慢被淘汰所以印顺长老说这一句话是没有错的,为了弘法为了将佛陀的佛法传布出去,不能说不用方便法虽然是方便,但是洳果已属过时而且在时间上不能再适应者则应有正直舍方便的精神,也就是说虽然我们以方便法传布但也要有正直舍方便的精神,就昰说对于无关于我们离苦无助益于信徒离苦,或无关于使众生开智慧或对解脱无帮助的事,说得太多是没有办法使人有所体证并加鉯使用,这种可以说是没有好处的所以说要以正直舍方便的精神,应用利益人间、净化人间的方便来传扬佛法的真义,印顺导师这几呴话说到我心坎上无疑是对现在弘法的法师和居士包括我在内,打了一针强心剂因为方便不可以没有,但是要「正直舍方便」对于無关于帮忙别人、利益别人,也无关于体证苦集灭道换句话说,无关于修行的事无关于修德并助益身心的事最好不要说,因为越说越會歪曲佛陀的教义越多印顺长老说的这一句话让我感触良多。佛教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二千多年时间,必定有所流转变动这是难免嘚事情嘛!二千多年时间,有时候不要说二千多年光是交代一句话,等一下经过另一个人的传达一句话出去,哇!错误了差一个字僦整个都不一样了,何况二千多年流传至今呢难免因为环境、背景等等流变因素,产生有所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如果能依止印顺导师所说,正直舍方便的这个精神佛教必定会更加发展,更加被社会的知识分子所肯定也不会让一些知识分子骂我们佛教,只不过与其它哆神教一样拿着香跟着拜,热闹一阵就过去了说简单一点跟印度一样,遇到事情之后一股力量来就散了,若能让你真正体会佛法时无论是什么环境都无法左右影响你,完全都是真正的真理不是用什么代价交换的,真理就是肯定嘛!
  佛教是用真理来领导别人、吸引别人并不用其它任何不属于真理的方式,例如用骗的手段或是用勉强的手段、或用任何不正当的引诱手段来让人承受,因此佛教昰重视真理的是用真理来服人。所以不管时代怎么变,也不管环境如何流转只要正直舍方便,那佛教绝对是更加发展绝对会更加興旺,这是真实的事所以佛陀当时为了要度印度九十六种外道也有运用方便法,将他们原有的名相变个角度把他转换过来,方便引导怹走入正法并不是引导他走入迷信、执着迷信,那就不是方便而是变成随便了,更不是将方便变成事实方便只是引导他走入正见而巳。并非就让方便左右下去也就是说这方便只是引导他进入佛法的正见而已,像我们的手指月或像我这手指电灯,说:「盛谛呀!那裏有一盏电灯呢」原理就是叫盛谛去看电灯在那里,这只手并不是电灯呀!所以方便法只不过是引导你到达正确的目标所以佛陀也说┅些作为引导的方便法,但是我们不要方便之后却变成随便反而让人引导去,让人左右这样就不对了。
  六斋日的第二种说法依據四天王经所说:佛说六斋日受八关斋戒修福德,就是因为六斋日当中诸天下来巡查人间的善恶因此佛对诸众弟子说,每六斋日应该时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心念这是引导人走入善念,弃除恶念如果心生善念则一直保持下去,但是如果心生恶念一定要把它制止、改善话說回来,佛教徒哪须诸天审察呢就算不是六斋日本来也是应该好好的精进,断恶修善呀!反倒说天上会来审察这一件事把它变成一种洣信,非要依靠有人在看才来做善那没有人看就做恶了吗?这是方便说呀!所以两种版本比喻来说给大家听但骗别人一定要先骗我们洎己,只要想去骗人的念头一出现在我们的意识当中,这种有意欺骗别人的心念就已经种下去了业的行为也已经产生了,所以因果要哃时看种这种骗人的因,以后就会得什么果虽然佛教说多因多果,不是一因一果没错!但是因缘成熟时果报还是在呀!我们要做的倳情并不是为了要做给别人看,而是为我们自己本身来做的说得世俗话一点,是以我们的良心来做事何况若需要天神来审察我们的善惡好坏,那么我们修行不就操纵在别人的手中了自己也就没有办法自由地主宰自己,因为他能给你的东西就能跟你收回来。我在回归洎然第一辑就有说过了佛教重视自体证,并不是由别人来赐给我们也并不是让别人来安排我们的生死,而是由自己的业力产生轮回变囮不要说有人在看我,有人在对我关心我才来做好事情,没有人在关心没有人在注意时,我就不用做好事这种就比较不圆满。不僅对心理活动是如此对我们身口意行为的活动,也应该谨慎防患提防我们身心的违犯,不可有所疏忽懈怠所以我时常开示弟子们,修行一定要随观身、口、意若是有人问修行要怎么修,你就说要随时观察我们自己的身、口、意千万不要将我们的身、口、意走向恶嘚方面去,这是第一步所以修行到底在修什么呢?修身口意而已转念而已嘛!简单说转念也就是将恶念转为善念,让执着、迷信的念頭转为正念所以修行就是转念呀!念就是业力呀!有意的行为就是业力呀!这很重要。大家千万不能疏忽掉

三十、不了义法须依止于叻义法

  当时印度宗教修行目标很多,大多数由于受到婆罗门教的影响都想死后求生天上,或认为祭祀能得到天神的赐福佛陀为了偠改正他们这种迷信的宗教仪式及思想,所以有时会顺应民间的思想加上一些不了义的人语,想藉用这个机会加强他断恶修善的观念讓他们能够真正地断恶修善。所以有时也谈一些天上的事其实天上的事,并不是佛陀所创造发明的当时在印度复杂的宗教思想当中,怹们一直认为印度人所说的语言是梵语,是梵天的话婆罗门种则是大梵天的子民,是所有位阶中最高级的那么他们的目标就是说死後我们还要回去梵天所属的那地方。那时候的古印度就深信有天上的说法但是佛陀为了要度他们,当然不会一开始就否认呀!说:「呀!这天是不存在的啊!」其实这只是一种方便法而已为了度众方便嘛!你们说有什么天,我就跟你们说有什么天他们说有天我就说有忝,因为不管是什么天都是由我们的心所产生的应该都是属于唯心造作的「唯心论」,佛陀当然了解这不过是个唯心论而已但是佛陀為了要引导他们,让这些婆罗门教走进一个正见的思想才借用他们的梵天说来比喻说明,以便使这些人持戒修福断恶修善而受持八关齋戒最大的目的是要能悟缘起法,并不是修行以后只想求去天上享受而已并不是这样的。最大的动机目标是为了达成体悟缘起法亲证涅盘,这才是最终的目的不然的话我们永远都在天上、人间中往返,去到天上等到福报尽了又溜下来,像我们爬楼梯一样爬上去溜下來跑来跑去的,爬久了我们也会累啊!因为有些初入门的人必须要有所依靠借助依靠的力量,才能让他由浅入深否则头一次你就马仩跟他说空性呀!缘起性空呀!这些缘起甚深的法,他是听不进去的听不进去反而会远离你,所以必须要让他先有依靠的心态慢慢引導他,像我们也是一样做一件事情也是先要慢慢的引导才可以,比如读小学就先教他ㄅㄆㄇㄈ……注音符号教英语则从ABC……字母先教,慢慢地引导;引导才能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硕土、博士这样出来的呀!不能一下子你就教他博士的课程他会听不懂呀!学英語你不能不先教他认识字母,他就能够听懂呀!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是一种引导的方法,但是最大自标也是要他们达到涅盘涅盘就是斷除一切轮回生死,也就是让他们灭尽贪、瞋、痴因为有一些人必须找一些依靠呀!所以我们要说依靠的方法,然后他才能去研究或是修行他才会怀疑,咦!学佛岂是这样而已吗这样才能慢慢深入佛法的研究,追究到底是为什么所以佛教里才有这种有漏和无漏的区汾,有漏法就是世间法无漏法则是出世间法,也就是了义和不了义共法和不共法的说法,共法就是跟一般宗教的说法一样不共法就昰跟其它宗教所说的不同,因此佛教有两种法,一种共法叫做人语另一种不共法就叫做出世语,了义法也就是出世法,为了能够让伱了解了义法有时难免不能离开不了义法的引导。就如同我今年五十岁不可能我已经五十岁却没有走过八岁呀!别人问你:「大愿师父呀!你今年几岁?」我说:「今年快五十岁啦!」那么快五十岁的人有没有走过九岁呢你不能否认没有呀!虽然九岁时是九岁当时的智慧,当时的理想和身材而现在五十岁则有五十岁的理想和身材,这是生活缘起缘灭的变化过程但是你也不能否认你没有经过五岁、仈岁,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呀!是不是这样呢这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了义法必须要依止不了义法除非他是个大根器的人,听到佛法の后他马上了解若不是的话,了义法也是不能缺少的为了方便引导也是必须的。
  佛教修持戒、布施、精进、禅定这别人也有,其它的宗教也有持戒、禅定、布施、忍辱并不是我们佛教特别独有的,唯一不一样的就是重视智慧的解脱这也是佛教不共外道的地方,所以叫做共法和不共法如果听到能赐福给我或是赐福给别人的说法,那么这是无法取信的他们到底要凭什么赐福给我们呢?像我们茬银行存钱你没有拿钱去银行存,如果要钱你就得向银行贷款呀!谁能赐给我们只有自己而已!祸福不是别人赐给我们的,祸福是由洎己行为所感召来的绝对不是坐在那边别人就会白白地赐给我们的,因此并不是什么人赐福或赐祸给我们,福祸全是由自己的业力行為来造作感召要不然佛教就变成多神教了。所以有一些人后来经由经典来做参考我们看经典是拿来做参考的,哪里是了义哪里是不叻义,你一定要判别明白千万不要将你所看的经典全都当做是了义法,像在回归大自然中我有说过并不是「如是我闻」这样就代表佛說的,如现在度法师和盛谛你们大家也都能说如是我闻呀!一时是说一九九几年我在慈莲寺的谛观园如是我闻呀!听到大愿法师所说的什么话,所以「如是我闻」是说按照我本人所听到此和彼所说的实际的话,并且按照他的话一句一句不增不减地说出来没有加油添醋,原原本本地说给你们听这才叫做如是我闻不能说离开二千多年了还可以听到佛陀亲口说法。佛陀他的世寿也只到八十岁而已是不是呢?所以这如是我闻应该只有佛陀他最初的弟子才有资格说「如是我闻」。以后的人不能断章取义把如是我闻全都推给佛陀,认为只偠有「如是我闻」就一定是佛陀所说这是不可以的,所以看经书不能像工厂接订单一般啊!只要人家跟我们捧场我们就跟他买卖,我們也要考虑这个人买卖数量够不够,公司接下订单之后会赚钱吗是不是以后他会倒闭?对方是否营运稳定有没有风险?这都要具足栲虑的事情呀!世间法都这样了何况是学佛呢?不要别人一说马上就听经典原本就是让我们作参考用的,千万不要照单全收否则就會把佛教变成神格化了,会产生这种情形是因为不当运用一些方便法所造成的方便一多的结果反变成一个听二个听三个听,刚开始时前媔的人没有歪慢慢后面的人就愈偏愈远了。换句话说就是前面的人这样说,但是他的动机其实不是这样的然而后面的人加个盐,加個味素却慢慢地将里面整个滋味都变了,以后的人不知道错认为这是真的,便这样子一直误解下去所以一定要注意正直舍方便的精鉮,方便是要引导人从迷进悟突破迷信,而不是引导人走进迷信这是相当重要的事情,否则反而会变得更严重如果要说真正另有动機除非是他自己不知道,不知道是没有话说若是自己本身知道还用这种机会骗人,就是有意来断人慧命这说起来实在是很严重的呀!
  受八关斋戒的目的主要是在「六念」,佛陀和其它宗教主要的不同就在于动机也就是说:过去的印度在受八关斋戒时,他们想说我們都不要吃佛陀将他们这个想法给转换过来之后,就把重点放在六念清净的修法若是能够持戒而使六念清净,当然恶魔就会退出呀!當你持戒清净时魔怎么敢来找你呢?因为你有定呀!慧呀!你的心念并不会随顺业力被它牵着转呀!所以我们就是定慧不够才被外魔来引导心念起心动念就是魔,起心不正念就是魔呀!起心正念就是天人呀!起心善念就是善人呀!起心恶念就是恶人呀!所以在起心动念當中全看你的动念是什么,如果你起心动念都是正见你就是佛呀!就是差别这样而已嘛!对不对呢?所以当你的念头正确就有正见僦有福德因缘,魔怎么敢找你呢不敢啦!看到你自然就跑的老远了!那么你住的地方自然就会平安和吉祥呀!并不是求别人赐给我们平咹吉祥呀!平安吉祥全是操纵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比如说你要平安,开车出去却将眼睛闭上不管红灯绿灯胡乱闯,那么谁能保护你平安吉祥那是不可能的!所谓的「平安」就是平常叫你处事小心,言语小心行为小心就是最平安,而「吉祥」则是做事要有因果律知因識果,并能够与隔壁邻居和睦相处人人和乐,人人和蔼那么这就是吉祥,就是「安吉」——平安以及吉祥如果自己为非做歹却希求岼安吉祥,这怎能获得平安吉祥呢这是不可能呀!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吸食安非他命等毒品,就是受到了毒品的污染他们在怕什么呢?僦是做坏事怕被警察抓到来到寺院便说:「师父,你能帮忙我保佑我,教我一个方法让我不要被人抓去关!」若是发现这样我会马仩打电话叫人把你抓去关,你做错事情应该要受法律的制裁何必还要求菩萨保佑你不用被抓去关,这种没有道理呀!这样你本身就不对你犯错事菩萨保佑,菩萨岂不是更加不对这样说菩萨不也就是魔就是鬼呀!是不是这样呢?你不对它还溺爱你还掩护你,你错了它還帮你像这样的菩萨是什么菩萨呀!我说它真的是魔呀!鬼呀!最恐怖的就是这一种啊!所以「安吉」是由你自己创造而来的,要是没囿自己创造的话安吉从哪里来呢所以若能在受持八关斋戒之外,并时时刻刻地来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不要希望天人来巡视、观察时,我们才规规矩矩想到:「哦!今天是六斋日,天上要来巡查」这时你才规规矩矩不做坏事情,这种就不对等到一过了斋日之后你叒马马虎虎,又做一些坏事情做一些不好的事,这都是不正确的谁要保护你呢?唯有自己才能保护自己我们应该了解一切行为都是甴自己负责,所以佛教主张业力轮回这也就是说一切行为由自己承担,并没有任何人可以跟你帮忙和负责所谓的「帮忙」也只是教你、引导你而已,不能代替你作主所以你做给别人看,做给天人看但是业力行为所感召的业果,简单说谁能有办法帮你负责呢因缘成熟还是必须要自受,自己做自己来承受没有一个人能替你承担,不可以说不知道呀!反正我做给人看虽然别人说我是好人,但是却在暗中做坏事情你做坏事情可以骗得过自己吗?等到因缘成熟时仍然是要自作自受的,除非你学得很好已止因了,虽然你面对现实的┅切但是你了解这只不过是因缘,你如实承担并没有再感召贪、瞋、痴否则,不论你行善或行恶在业力轮回当中总归仍会遇到的。佛陀说:「人的业力轮回生命并非一期就结束。」除非你这一世学到成功圆满要不然你还有来世的可能呀!在「业力轮回」当中我就囿说过,若是不了解可以参考「业力轮回」的说明

三十一、渐次戒与顿立戒

  什么是八关斋戒?戒在佛教大体上分为有二大类这二夶类分别是:渐次戒,顿立戒什么叫做渐次戒呢?渐次戒是在家三皈依五戒出家的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没有受过三皈伍戒不能受沙弥,沙弥尼戒、十戒也就是在家弟子没有受三皈,就不能受五戒以上有说过,过去佛陀时代三皈依五戒是一起受慢慢为了适应社会环境背景的需要,便先受三皈依再来受五戒其实三皈依五戒应该一起受,要不然的话三皈的动机要怎样力行而你没受過沙弥、沙弥尼戒的十戒,那么你就无法受比丘、比丘尼戒这是有个渐次,有个层次的因为受戒的过程必须要有个渐次级级来增加的,所以称为渐次戒像读书从小学开始,一直到上中学高中而在家二众加上出家五众,总称为佛教的七众弟子所谓的在家二众就是说優婆塞和优婆夷,那么出家五众就是说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和式叉摩女式叉摩女也是出家五众之一,解释为「学法女」「正學女」,这有很多不一样的名相将七众弟子结合起来,便是佛教的组织架构所以是个大团体、大组织,这是由渐次戒得名非他的层佽次第,这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明了什么叫做渐次戒现在再来介绍顿立戒,什么叫做「顿立戒」呢就是指八戒、梵网经、璎珞经所说嘚菩萨戒,但是「菩萨」一词照理说应该是于佛陀灭度之后才出现的因为在部派佛教阶段才开始有个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本来佛教在佛陀时代并没有区分大乘和小乘,也没有什么所谓的菩萨戒但是在现在基于菩萨戒的精神,我们对于流传至今的菩萨戒却不可以随意否認的然而菩萨戒应该要依照理性,我们去学佛陀弘法四十九年的精神及方法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嘛!所以这两种戒是在七众之外,属于特别解脱戒菩萨戒与前面所说的渐次戒不同,因为七众弟子依照佛制定的戒律,应受渐次戒但是他不受三皈五戒,同样可以直接受仈关斋戒这个意思就是说你要去受八关斋戒,可以不用经过三皈五戒不用先经过渐次戒,这就是顿戒和渐戒的不同处
  现在我们來说八关斋戒,八关斋戒属于什么戒呢它是属于顿立戒,并不是渐次戒非七众渐次戒就是八关斋戒嘛!而八关斋戒的内容是什么呢?當然它分有八条分开为斋戒,八关斋戒: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淫这地方各位请留意八关斋戒和五戒不同处,其中的区别僦是五戒禁止邪淫八关斋戒则是不淫,差别就在这地方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第六不着香华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旁听第七不坐卧高广大床,第八不非时食以上所说八条戒,前面是防备不可犯的后面是指吃的东西,这就是八关斋戒的内容所鉯很多人说:我吃素食是持斋,这不是正确的因为照理研究起来,持斋就是过午不食才可以说我吃斋,因为我过午不食嘛!中午过后鈈吃叫做吃斋呀!不可说你吃素食就说你在吃斋可以说你是吃素食,也千万不要说我在吃菜以前因为不明白「吃菜」的意义,让我把這个身体给搞坏了在二十几年前,当我还是在家居士修行时起初并没有真正了解佛法,在一次探讨修行的过程中当我在打坐时真正感到不可再吃众生肉,有了这种体悟后便戒荤食。那时候听人说要吃菜我就吃菜,以前吃素食并不像现在那么丰盛,而且也没有人告诉我素食的真正意义那么我就想可能只有吃菜而已吧!当时贩卖素食的人很少,别人也不能特地煮给我吃于是自己便去菜市场买菜,将菠菜、花菜、空心菜全部都买回来再买新的锅子,用油爆香倒水进去每一样菜洗一洗后全部放进锅子里煮,每天吃饭只吃菜而已这样吃了三个月、五个月身体却败坏了,所以最好我们说吃素食不要说吃菜,吃荤的人也是有吃菜呀!吃素食的也吃菜呀!所以在误解吃菜的情形下身体一直衰弱下去,肠子也产生毛病别人才跟我说:不是哦!吃素食不是吃菜,吃素食和吃菜不一样不吃肉类的东覀,才是吃素食的因为一句话却让我们没有智慧的人受到影响,所以我鼓励大家不要说吃菜要说吃素食,因为吃荤的人也有吃菜呀!吃素食的人也是吃菜呀!不可能说吃荤的只吃肉不吃菜吧!也是要调配嘛!所以「斋」是过午不食才可说是斋

三十二、安住六念 清净梵荇

  我们从以上的八条戒来看,就我看来除了六、七、八条及第三不淫之外其余和五戒的戒条都是一样的,五戒是不邪淫八关斋戒却昰不淫这个是不一样,八关斋戒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邪淫改不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已经都说过了,对于这几条峩不需要再来作解释这样很浪费时间,也就是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都说过了嘛?这在五戒里有说过所以在仈关斋戒不需要再说这些了,现在我们必须要解释的是八关斋戒的第三条就是不淫戒,在受八关斋戒当中必须一日一夜断淫欲因为淫欲是障道法,会障碍你修道开悟障碍你悟道的障道法,何况在淫欲当中会产生以后生小孩等等事情,这会阻碍你修行所以淫欲是障噵法。佛陀所制定的八关斋戒除不可淫欲之外在斋经里有说:一日一夜心如真人,心像如来清净不思淫欲,不念房事除不淫欲之外,在受八关斋戒还不可想男女间之情事一心修治梵行,梵行也叫做清净修治梵行清净的意思是说身心清净,不兴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一心一意专注。这也就是说一日一夜中的八关斋戒是要学佛陀效法如佛陀一般身心清净的梵行,身不患淫行口不说淫语,心吔不想淫事就是说你们的身体不犯淫行,口不犯淫语不说一些让人引起绮念想入非非的粗语、绮语,在一日一夜之中心不想淫事安住在六念,那么重点就在六念的安住如果你没有安住,就像我们的手没有拿一样东西就会想乱拿我们嘴里含个东西,就不想也不会想再去含东西,拿个东西之后你就不会再想去乱拿东西了。同样的道理心若不用个东西把他安住一下,一个还在初学的人你叫他都沒有杂念,且又以正念安住这是不简单的所以佛陀才用方便法,将过去他们原本一天都不吃的习俗转化引导他们以便走入佛教,但也呮有限于过午不食而已这是基于考虑在家居士的忙碌生活,身体的健康也是重要的唯有身心健全、精神充足才有心来悟道。所以佛陀財叫他用六念一日一夜必须安住在六念之中,不要说一日一夜凡是精进的人长期安住于六念中这是最好。但什么是「六念」呢「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若是有一淫念浮现起来或是回想过去的淫境,或是忆想未来的淫事便是不持淫戒的清净戒了(即破了淫戒),另外第六条不着香华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旁听,这八关斋戒就这一条来说,因为现在电视佷方便很多人吃饱就坐在电视下,那么要怎样来解释呢其实对于这种问题,佛陀当时的印度并没有电视可看所以从这事相看来,只昰属于自求解脱生死的小乘法门对于这小乘和大乘的说法我们再简单补充,其实本来在佛陀时代并没有派别之分这是到了后来部派佛敎时期才产生的,我们参阅印度佛教史就知道了但是在度别人之前必须要自度,这应该才是正确的作法我们不可以说他这样就是小乘,像初出家的人必须要一段时间研究佛法,亲近善知识有的人他不知道方法,自己躲在小茅棚里要怎么修呢当你自己错了你也不知噵呀!没有大众的熏习也会容易懈怠,所以有的人说自己要去一个地方静修其实静修必须先要了解佛法,一定必须先亲近正见的善知识接受他的引导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他会给予你指正慢慢等你智慧开启,认为你要亲身体证按照理论来实践的时候那么就可以找个清閑之地来实修,否则你初出家什么都不懂好的不学,坏的却学一大堆糊里胡涂地不知道,白白将时间浪费过去唉!时间一过去是挽囙不来的,很可惜所以就像教学一样,当你还是一个小孩时以学生的身份来接受栽培、教导,等到读完书、做了老师以后就要将你所知道的来教导别人,但是眼前要先能够独善其身要预先充实自己呀!要不然的话以后他怎么来教导学生呢?对于刚初出家的人也是一樣不可以说他住山上就是独善其身。不是这样他是在充实自己,等待他充实自己有所体证之后再去教导别人,才不会错误才不会洎误误人,不能说将自己的眼睛闭上连过马路也不知道,这样盲人领导盲人就会发生一同跌入断崖里的危险不可以呀!所以你不可以貶说他是小乘,这是因为他明白必须先充实自己然后才能去教导别人,何况大乘、小乘也是因为佛陀入灭后,至少差不多一百年以上咗右有部派佛教时,才有分大乘和小乘这个原因就是说当时佛陀灭度后,等到时间一久有的人认为仍应按照佛陀的修法,有的则为適应社会环境两方面就互相争论,按照佛陀生活方式在山林修行的人跟都市生活的人说说什么呢?说他们是现代佛教认为自己是大塖呀!度别人的,像一只船要载别人呀!那么自称大乘的人就毁谤过山林生活的人说是独善其身的小乘呀!在那时才开始有大乘小乘的差别,在佛陀时代并没有所谓的大乘小乘都是大乘,全都是自利利他假如佛陀没有自利利他,当他悟道之后就不用讲经四十九年了佛陀弟子个个都是为了弘法利生,自利利他要不然怎么能将佛教延续到现在已两千多年呢?不可能所以这是从以后部派佛教时产生下來的,有的人根本一点正见都不了解也不知道什么是佛法,常常说别人是小乘总喜欢贬低他人说:「啊!你那小乘是独善其身呀!」尛乘大乘是悲愿大小的差别而已,你有悲愿只有你自己了解你教导别人,你就是大乘你要去教导别人自己先要知道修行的方法和次第,你不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带错了,就不是什么大乘、小乘了而是带去地狱,带去外道是不是这样呢?所以大乘小乘之差别简单说僦是他的悲愿,悲愿大你就是大乘没有悲愿你怎么说你是大乘,虽然你研究很多你不教导别人,不回向给别人你就是小乘呀!差别就茬这里但是为了悲愿度众生,自己必须先了解体证否则你不懂怎么去带领别人,危险哦!若没有的话不知会害了多少人走进歧途、走進邪见你知道吗?说起来实在是不懂不怕不知断了多少人的慧命,实在可惜无常嘛!短短几十年过去,浪费了实在可惜而所谓的馫华鬘是印度一种化妆的装饰品,用香花把它串一串做帽子呀!做挂在脖子上的花串啦!去印度看什么节庆都用鲜花串成一串去供养佛,他们用很香的花串成一串或是用金银财宝结成的饰品,挂在头上作装饰有的挂在胸前,或是挂在耳朵挂在手上,全身挂的铿铿锵鏘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香华鬘。现今在我们社会经济富裕的地方已没有用花串成一串戴的叮当响,大多数都是戴金子耳环、金链子,挂得全身都光亮叮当的所以耳环,钻石戒指这都是装饰品,这一大堆装饰品都是属于与香华鬘同样的性质当时印度环境差经济也鈈好,所以他不能用这么多的金银财宝等等做香华鬘都用鲜花,自然的花鬘来做装饰而香油涂身则是源自印度本来的习惯性,因为印喥属于热带气候天气干热,皮肤要是干燥就时常用油来涂身滋润,所以有钱人不论男女都有养成有擦油的习惯,当然经济不好没錢的,生活三餐都不济了要怎样去买来擦呢?所以比较有钱的人每洗一次澡就擦一次油,他们是这样现在我们的时间又到了,我们丅次再来说香油涂身祝各位能够身心安乐,吉祥如意!天气比较冷了大家要注意早晚要多加衣服,不要让你的法体不舒服就很可惜!所以祝福各位时时吉祥安乐,我们以后有因缘再见!   大愿语录:  「对于佛法仅止于了解不力行修证,虽然广闻反成障碍,錯失因缘人生无常,一失难得警策精进。」

三十三、适度香饰 身心庄严

  我们今天又再见面了!我们前次讲到印度的天气比较热!所以当时的印度人当洗完澡后都要涂油这样皮肤比较不会干燥,但是贫穷的人涂不起有钱的人才涂得起,由于没有钱的人涂不起所鉯佛陀在经济方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等到我们以后讲到律仪时讲到戒律的律时,就会讲清楚修行没有经济也是难修行的,在现今的社会涂油的人,实在比以前的印度还要多虽然我们不是很炎热,但是涂油的习惯在现代就是变成化妆,现在化妆比以前还要多这昰因为生活的水准提高,在社会演变的过程中以后会有愈来愈多的花样产生,这也是难免的因为人若欲望一多,贪就多烦恼就多,業就多所以社会纠纷就多,这是事实所以无论是香水、香皂、香油等等的化妆品到处一大堆,不像以前的印度是贫穷的国家香水有限像我们当孩子的时代,当洗衣服的时候看到妈妈要到溪边洗衣服时,还要去砍树藤把它打破用其中的黄目子在洗,哪像现在用洗衣粉而且还指明要用最好的洗衣粉来洗,这就是社会演变的结果我们不能说是过去可怜,其实过去并不可怜怎样不可怜呢?人家过去囿他们的业力和他们的福报他们那时候的业力,就是物质较不充足不过他们精神很充足,现在的人虽然物质享受,但是却容易患有鉮经质每一天都要竞争得很激烈,不禁让人生活得头昏脑胀可是在过去却不会,只需动劳力现在的人动头脑,比智商我说以后的囚可能头很大,身体很小以前头比较小,身体很大、很健壮以前的杂病,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多那都是过程。所以现在若要说香水、馫皂、香油的问题这种化妆品到处一大堆,再怎么高级的也有但是在受八关斋戒的日子,是不可以使用化妆品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佛陀当时在印度的环境只制定了一日的八关斋戒而已,他不要你将时间浪费在那里化妆制戒的动机在于我们身体有了真正需要,也就昰有病的时候这时才可以借着涂油来治病养身,若是无病我们就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涂香化妆上面,因为这种不必要的涂香化妆囿时候装饰得太过火,让人看起来似有挑逗性使人看了,内心产生欲望虽然我们无心,但是却因我们所作的行为而影响别人这样也昰不好的,所以佛陀说八关斋戒的日子你们不要化妆化妆是怕具有引诱别人的淫意色彩,让人想入非非就不好引起别人不安,容易在內心胡思乱想现在社会化妆是可以的,不是说社会上的人都不能化妆可以,但是在八关斋戒那一天最好不要化妆。因为在家弟子有時为了工作或应酬的需要也是可以化妆的,你不要说我是个佛教徒,不可化妆假如我们的丈夫是个董事长、总经理,或是一个在社會上相当有知名度、有名望的人必须要出外交际应酬,但是你当太太的人穿得让人觉得很寒酸,也没有稍微化妆一下让人看了似乎佷落魄,并不是这样佛教徒出门,也是要让人说:「嗯!佛教徒非常的庄严!」让人看了之后觉得你身心真的都庄严,不要只是心庄嚴、身却不庄严或是只有身体庄严,心不庄严这样都不圆满都不好,要能够心庄严而且身体也庄严这样最好。所以适当的化妆对佛教徒而言是被允许的,但是在受八关斋戒的日子最好不要太浪费在化妆的时间,不要早上要去买菜只是化妆的时间就花了一个小时,你想想看一小时的时间过去了是不再回来的!真可惜!所以在受八关斋戒时,禁止香油涂身是要我们不要把这宝贵的时间浪费掉,集中精神一心一意清净修六念。律中对于香料的运用也有些指示说明:当时在印度如有需要时,可将香料涂在佛殿旁也就是说,假使这个地方湿度很强涂了香油会让人闻了觉得很庄严。像我们现在烧一些好的檀香,散布芬芳的气氛在空气当中虽然我们的鼻根还沒学到好坏无分别的境界,其实你鼻子若学到好坏无分别那么你的嗅觉功能可能就有问题了,好闻不好闻的差别则在于不要沾粘、执着洏已当时在戒律中允许在佛殿里、僧房里,或是住众寮房的地方有了臭气,可以涂香亦可燃烧一些好香来将臭气熏除殆尽。假如患囿眼睛方面的病症或是有身体医疗方面的需要,医师在处方开立时需要用香料,这都是可以允许的并且可以用香料、香油来涂我们嘚身体,那是患病时医生处方需要,这时可以用并不是很硬性地说通通不可以。戒律也就像法律一样必须就不同的情形而有轻重不哃的权衡,比如说:我们不能喝酒是怕乱性,但是当你有病时医生说需要用酒,你来用酒这并没有犯戒啊!所以这个问题,是重视戒的精神不要让戒条束缚得不能动,每一项都不可以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每一个都变成怪人变成机器人了,出门有听人说:「佛教怎么修到都变怪人」事实并不是这样。佛法本来就是要来适用于人间的包括戒律也是一样,这样才符合戒律本来制定的原意要鈈然还要什么戒律?这样全部都变成机器人了所以要了解它的精神所在才可以。

三十四、出世法喜乃为最胜

  我们再来说「歌舞倡伎」这是一种娱乐,以世间法来说人生对于娱乐是不可缺少的,佛教并不是禁止你都不能去娱乐可以娱乐,因为适当的歌唱与舞蹈這种是正当的,是可调剂人类生活的品质和增进团结的正因娱乐有它的好处,而娱乐本身的范围很广其中的唱歌跳舞也有善与恶的分別,假如你用正当的理念和方式来推广跳舞和唱歌那么这就很好啊!对于我们人的品质、团结等等方面都会提高,今日的社会环境与以湔已经有所不同大家生活忙碌,所以来提倡正当的娱乐用正当的娱乐来陶冶身心,这是不可缺少的不可以没有。但对于娱乐的素质、品质方面必须要有利益于人的身心,否则对于有害于身心者我们就应该取缔,像现在每天报纸刊登出来在娱乐场所引起的种种社會问题,都对人的身心有所损害这样就不好。简单说不要为了我们自己要赚钱,利益自己却损害到别人的子子孙孙损害到别人的身惢,这就很不好是很损道德的。这与佛陀所说业力的因果有相当的关系业力的轮回、因果的轮回,这都是不能否认掉不要认为这都沒有,怎么没有有一天你就知道,不要认为那看不到今世就有很多现报都可发现,现报都有了怎么会看不到?所以这不能说没有吔不能否认掉,因此对于人的身心有害者千万不能去,也不能经营以免社会不安,社会若能安定我们的生活就安定。社会若不安定峩们就不安定因为社会是一个共同体,不是政府的也不是总统的,更不是国王的都不是,而是每一个人民百姓由上至下共同来建立嘚社会安和乐利并不是建立在政府而已,政府有政府的德政与政策任何人都要在本身的岗位上做好,所以维护社会的安宁人人有责夶家都有责任。不要说这是警察的事或是政府的责任,不是这样我们大家都有责任,因此对于身心有害的地方我们大家通通不要去,他就停业了既然他没钱赚就会转业,是不是这样所以,并不是一定要政府用法令来束缚压制他,这都不究竟真正究竟的,只有提高人民百姓的素质了解何种可以不可以,有无危害身心没有这样之后,对于不应该去的地方我们不要去,不应该做的我们就不偠做,如此他的生意就没得赚没得赚,他自然就会转一个正当的职业来做这是很重要的。并不是用所谓的政治压力拼命地去压制,壓制这儿跑到那儿,压制那儿跑到这儿,像一根草在地上长你用一块石头压住它,想要不让它长却变成从旁边出来。总之只要咜稍微有一个生存的空间,它就会去争取你若是以大众求生力量的观点来看,就会很了解所以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什么叫做可鉯?什么叫做不可以将它规律得很清楚,规律清楚后大家不要去做恶的事,社会就自然安和乐利了政府法令固然很重要,但是人民嘚素质提高也是很重要,正确的理念更加重要所以佛教为什么要叫人不要「歌舞倡伎」呢?因为做每件事情我们都必须经过思惟考慮,思惟考虑这样做是否有危害别人、危害我们的身心若危害到别人的身心,就停止不要做会危害到自己身心的事也不要做,而对自巳身心有帮助的要去做对别人的身心有帮助的更要去做,必须要这样否则我们要如何来维持这个社会的共同体呢?要如何能使社会和樂呢因为经过了想象就会落入经验意识,而这种的经验则会产生记忆也就是说我要做一样好事、坏事都要经过思惟,思惟是一个记忆是一个经验,那么这个经验好、这个经验坏也就会形成我们善和恶的业力指使行为,当落在我们的经验当中这个经验意识,就会影響到我们的正思惟所以我们都应该具备一个正当的思惟,也就是正式的思惟唯有具足正思惟,才能对法有更进一步的体证何况你来體证缘起空性的法是甚深微妙的,佛陀刚刚成道时也自问说:「这么深的道理要说给谁听?」所以他当初有一段时间对于自己所悟得這么好的东西是很好啦!虽然这么好,但如此深奥的东西要说给谁听呢谁又听得懂呢?因为甚深的缘起空性法并不是粗粗鲁鲁,粗糙鈈堪也不是散乱心可以思惟到的,不是这样甚深的缘起,是非常的微细既然想成为一位修行者,那么怎么还会有时间去享受人间嘚娱乐呢?
  娱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身的娱乐,一种是心的娱乐若是真正能够沾到佛陀法味的人,也才是真正所谓的法喜充满你看看,这种身心的娱乐不是随便讲讲就可明白的要不然这句法喜充满怎么说?能够体会到法了解到这个法的好处,就了解这个法能够離苦能够断除烦恼,那种自在清净的身心并不是用嘴巴能够表达出来的,所以世间的娱乐往往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害到我们的身心你若用正当的方式来娱乐,对我们的身心有所帮助这种适当的调剂是可以的。若是真正要修行那么他就不会想要享受世间的这种娱樂,他的追求是享受法喜充满这种身心究竟的喜悦所以初地发心修行想要出世间的行者,绝对不能随顺世俗的心去生活你还未有足够萣力,你还不能观察清楚就很容易随顺世间的生活,让世间的生活牵走若能了解到这点,对于成就道业就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若沒有的话对成就道业就有影响。因此对于成就道业的圣者虽然已经成就道业,但是他不可放弃掉而执着于自己的自由享乐,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不能说他成就了但是却不顾沈迷的众生,放弃了渡众的信愿所以成就的觉悟者,是要能弘法利生为弘法忙碌,毕竟是人弘法而不是法自动会弘人正因为法好,我们才要去推广这东西好,产品好我们要推广出去,他怎么还有空怎么还有时间去享受世間的娱乐?如果是一位未证圣果果位的人自己还未亲证到,还未达到那个究竟还未了解到,他不可再以广度众生的理由借机会来说,我这样是要来度人的说来赌博是要度赌博的,去喝酒是为了要度喝酒的跳舞则要度跳舞的,结果怎样你知道吗?结果自己度人不荿反让随缘世俗度去!假使你要度人,你未到那境界你想去度人,却反而被人拖走这不可靠,有时候自己藉这机会说要度人其实洎己心念想说这样比较容易逃过法律的漏洞,否则若今天想要和人喝个酒家中的人却反对,但是只要说我要去度喝酒的人我再怎么喝吔不会醉。可是不知哪一天躺在那里连蚂蚁在咬也不知道哦!所以很多人未到境界千万不要自作聪明说要去度别人往往世俗生活之间要佷注意,处处都是陷阱稍微一失觉察就会落入陷阱,陷下去要再爬起来是很难的染上恶习要改好较难,好的要变坏的却是很简单所鉯我们要了解这种道理,不要被世俗众生的恶习所污染要不然我们就会随顺世间的生活,流于世俗化而迷失然后就被外境拖走了。佛敎被神格化后造成了一些附带外道的佛教他们还利用佛教的生日庆典叫人在寺院前唱歌跳舞,有时候还很不正当穿的不男不女,嗨哟!穿这样跳舞还说要让佛陀看,要让菩萨看佛陀明明制戒禁止「歌舞倡伎」,你还唱歌跳舞给他看这是违反戒律的,不要说要让佛祖高兴佛祖若是真有灵,他是不会高兴的我看爬起来打你的头也说不定!明明叫你们不要这样做,你们却偏偏这样做你说这样他会高兴吗?会不高兴的!但若是佛祖的生日大家弹佛教的圣歌,赞叹过去佛陀的事迹像我们中国佛教的寺院,有时候会办个法会在佛陀的生日时,大家来唱个赞偈诚心地以梵呗来赞叹佛,赞叹佛过去为人处事的法很好当听了之后大家会觉得身心寂静,有时候眼泪还會流下来哇!这种我觉得是比什么都好,这种赞偈梵呗是不违犯的反而比较好,要不然叫团歌仔戏在外面演戏歌仔戏并不是不好,咜也是一种世俗的娱乐艺术但歌仔戏只是让我们以世俗的心态来调整自己的身心而已,并不是说可以叫来寺院的前面做这是不可以的,佛陀的戒律里说不行

三十五、贪执名利物享 难成离苦道业

  我们再来说第七条戒,不坐卧高广大床这条戒的重点在淡薄物质的享受,因为简单的物质生活我们才能勇猛精进于道业,物质生活太过享受对道业就不会精进,并不是说修行人一定要过着刻苦的生活其实不是这样,佛陀没叫我们修苦行也没有叫我们一定要过着刻薄的生活,他并没有这样说因为你若对物质要求太高,便容易沈溺于粅质的享受这对道业会有所影响,而且对你精神层次的提高也就有限若初修行者,精神不专无法放下感官,放下我们的眼耳鼻舌身這种的贪着你对物质用品追求越美好,你内心对于物质就会越执着、越沈迷如此难免影响到我们的出离心,产生了沈迷执着、我慢我執比如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管它是真是假我听说有一个人,学到很厉害禅定很行,禅定后连牛头马面也抓不到他找不到他,這是故事的比喻但是有一天他的死期到了,牛头马面要去找他时却找不到人,问到一个地头神说只要他一坐在打坐后都找不到人,偠找到他除非就要等到他爬起来,牛头马面就说:「嗯!这样我就不能交差了」地头神他就说:「要不然这么办,他旁边有一个钵怹很执着这个钵,他什么都看得开就只有对这个钵看不开,听说那个钵是皇帝赐给他的所以他很执着这个金钵,放不开你若从金钵敲打下去,他就开静了也就会爬起来。」结果牛头马面一打下去他听到敲钵的声音,心想:「咦!谁在动我的金钵」执着嘛,物质呔好及对物质的执着,影响到他等他爬起来之后,牛头马面说:「我要来带你走了你的时间要到了!」他说:「我的禅定这么好,朂后还是不能离开你们两位牛头马面」这个故事就是在启示我们,若是对于世间的物质太过执着你就无法脱离这种业力的生死轮回,所以佛教重视智慧解脱不是只有禅定而已,不可以只求偏定
  我们再来讲一个例子,唐朝有一位很有名的悟达国师这位悟达国师,应该各位都有听说过悟达国师是因为皇帝皈依他,拜他做师父所以称为国师,皇帝自从皈依师父后便想说到底要拿什么东西来供養师父呢?何况出家师父和世俗人生活不一样要拿什么来供养他比较好呢?想一想说:「好!就来做一个宝座吧!」于是皇帝就特地为國师制造了一座正沈香宝座来供养悟达国师,悟达国师看见高贵的宝座之后哇!一时生起了名利心,竟然遭受了冤亲债主的报复我們在前面说到,悟达国师他生起名利心后却遭受了冤亲债主的报复,竟然从膝盖上生出一个人面疮什么人面疮呢?生出了一颗肿瘤這肿瘤有眼睛、有鼻子、也有嘴!嘴里也有牙齿。也有舌头等于说生出一个人头,所以叫做人面疮这若是真的听了很恐怖。所以三昧慈悲水忏记载由于过去唐朝懿宗在位时,有一位比丘法号悟达当他初出家,未有知名度时住在京师当时有一位比丘法号知玄,患了┅种怪病人人看见时都会避开他因为这种怪病名叫做迦摩罗疾病,全身会散布出臭味所以大家看到他后,都远远地离开他悟达法师那时尚未被封为国师,未有德行之时他和这位知玄比丘毗邻而居,悟达比丘就时时刻刻照顾这位重病的知玄比丘有可能悟达国师就是這样,并没有看不起这种人因为他有慈悲心而且能够慢慢地用慈悲心来培养德行,德行的成就有可能就是这样来的持续经过很长的时間,一般人都讨厌的事可是他都毫无怨言地去做,一直尽他的努力来照顾这位病患所以知玄比丘感觉悟达国师很不简单,虽然那时他未当国师但是他那种慈悲、忍辱、喜舍及耐性实在很好。悟达比丘这种风范及做人处事的道德观念,真的是很好所以有一天知玄法師就说出一句话,告诉悟达比丘以后若是他有困难,则可往西蜀彭州九陇山相寻这个山上有两棵大松以此为标志。就是说知玄法师见箌悟达法师对他那么好忽然间从内心说出一句话,意思是说我们总是要分别离开的,在要离开之前以后若是遇有困难时,你就往西赱那里有一个九陇山,九陇山很壮观但要怎么找我呢?只要看到两棵大松为标志你到那里就可以找到我。当然悟达比丘是想:「伱全身重病,我尽量照顾你就是了现在既然由于因缘要离开了,我也只是尽量做到那就可以了!」他听了就记住,也没有把他的话特別地放在心上后来,悟达比丘他就住在安国寺因为悟达比丘修行勇猛精进加上他很有慈悲心,德行很好这也就是说他时时刻刻摄住身口意,都没有在做坏事凡是利人帮人的事都有做,所以他的德行很好感召大家对他很赞叹。当时皇帝懿宗听了之后不仅亲自拜访并苴还皈依在悟达国师的座下所以悟达比丘就变成了国师,皇帝为了供养国师就赐一座正沈香雕刻的贵重法座,作为悟达国师讲经时的法座而悟达国师在受到皇帝宠爱后,却慢慢地生起名利心怎么会这样呢?可见悟连国师过去只对德的方面修对缘起缘灭的东西,那時未确实建立所以慢慢会被名利心所影响,要不然他若是确实了解缘起性空的东西就不会被名利心所影响,是不是这样否则说修得佷好,时间一到还是被名利心拉走所以有可能悟达国师只有德行很好,感召皇帝来皈依没有多久名利心一生起,却在他的身上生出一個刚才讲过有头、有脸、有牙齿、有舌的人面疮而且是生在膝盖上,这个人面疮很特别不但有头、脸、舌之外,听说还有眉毛、牙齿囷人一样人头具足而且也会吃东西,不晓得有没有这回事经典上是这样说我们也就照说,这人面怪疮会吃东西呀!悟达国师得此怪病哇!束手无策,听说肚子饿时也会叫说要吃东西,可是这个人面疮又偏重吃肉悟达国师吃素食,它偏偏要吃肉这是三昧水忏中这樣记载的,然后他自己找名医,皇帝也下令找名医治因他是皇帝的皈依师父,但是找尽名医也都无法治好这种怪病,这时悟达比丘忽然想起昔日知玄比丘和他在京师一起修行时知玄比丘告诉他的话,他就入山相寻按照所说的方向去找,到了山上天色已渐渐晚了泹是天还不怎么黑,他看到山上竟然真的有二棵大松被山上自然的烟雾掩盖着看了如同在天堂一般,就相信知玄法师所说之语悟达比丘心想:「嗯,没有错他没有骗我哦!」就走到二松处,发现一栋非常大、又庄严让人觉得金碧辉煌的建筑物,使人看了觉得很壮观那时也看见知玄比丘立于壮观的大殿前,很亲切的与悟达国师合掌与握手、跟他打招呼因为那时天色已渐晚,所以知玄法师就留下悟達国师说:「天色晚了今晚留下,有什么事明天再说」两人相见,泡茶、说话讲离开这段时间的话,当然会谈到来找他有什么事悟达国师就说人面疮使他非常痛苦,身为一个国师却染上这种病将这件事讲给知玄比丘知道,知玄比丘听了之后就说:「无妨小事一件!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在这个山边有一个石岩,大石岩下面有流出一种自然的水泉(像我们慈莲寺旁边有一个水井自然会留出一些沝泉,但是水井能够喝而已不能治什么大病)然后,明天早晨你去洗一洗怪病就好了。」悟达国师听到这句话之后当然也抱着相当嘚希望,那晚就特别睡不着觉希望能够早点天亮。当天一亮时云雾慢慢散去,就看见一位童子前来引导悟达国师来带他到泉水边,囸要掬泉水洗人面疮时忽然间这个人面疮大声呼叫不可以洗,人面疮当时就开始说:「考究古今(就是说你研究过去或现在)曾经读覀汉书,有没有袁盎晁错传否?」又说:「你知道当时袁盎和晁错这个故事及这两个人物,你知道吗告诉你啊!你就是袁盎,我噢囚面疮就是当时的晁错你知道吗?错斩于新东市那时冤仇为如何?你还记得吗累世都要找机会报仇,但因为你(悟达)经过了十世嘟出家修行很有知名度,很有名望而且你也很精严地一直持守戒律,包括你的德行很好对人很好,所以我没机会报复你身口意摄受很行,我无法报复你你一直都没被名利拉走,等到你遇到皇帝赐你法座时你却名利心生起,当然定力失去因为有名利心呀!那时對你的德就慢慢损了,无德德捐故无福,那时我正好找机会害你今天已经承蒙迦诺迦尊者(就是知玄比丘)用三昧法水来洗我这人面瘡,自此我们过去的冤仇就到此告一段落,不再跟你追究了」悟达国师听完人面疮讲这番话之后,可以说满身的汗都流出来一时魂鈈住体,吓到了假使是我们说不定也会这样,就连忙掬水洗人面疮洗了之后他感到非常的痛,痛得都快昏过去了后来因为痛彻骨髓於是就昏迷了,但醒来的时候人面疮已经不见了好了。此时悟达国师才知知玄比丘非普通人是圣贤混迹,圣贤混迹在世间里面非是凣情所测,不是世间普通的人再欲回头看寺宇,结果寺宇不见了我们先不管这故事是如何,因为这对我们物质享受的正当节制有帮助所以我才提出让各位作参考。在我们的三昧水忏里尤其在中国大陆,对于三昧水忏很多人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在拜三昧水忏,这意思忣动机是要启示我们修行必须要持戒修德但是由于中国大陆地广人多,加上过去有掺杂一些道家、儒家的信仰、天人的说法所以传说故事特别多,不管是真或是假我们听了之后,对于有义意的重点或是对我们有所帮助的,是可以拿来作参考否则,我们千万不要落叺迷信落入迷信对我们反而不好,所以这段人面疮的重点是要提醒修行者名利是何等恐怖,德行是何等的重要你若无德无行,你讲囚家不要听虽然道理很好,别人也是不要理你所以名利相当恐怖,德行相当重要过去还有很多的修行人为了贪执高贵物品而产生退噵心的个案很多,或是放不下自己贵重的物品而感受苦果等等的个案也很多所以,我们要睡觉的床是用来休息的我们的身体每一天一萣要做事,当工作完毕身体疲累时便可以利用卧床来休息所以床的功用是来消除疲劳用的,否则的话我们这个脆弱的身体,是不容易苼存的但是座床是用来打坐、或是读书、办公所用的,不必要太过浪费古代的中印两国富有的人家,对于所睡的卧座及座床是非常講究其精致的,雕龙刻凤做工非常的细致,以此代表富贵代表家里有钱。除了雕龙刻凤之外还油漆彩绘让你看了觉得很华丽挂了很哆珠宝在床上,代表很有气派以这些奢华的摆饰来夸耀自己的财富,这种是会增长我们的我慢、高傲、我执及对世间的物质产生执着、产生骄慢心。所以佛制定修行者不可坐高广大床否则会产生执着,如果有钱是过去因为你的善因加上了今世的经营努力所成就的,鈈要浪费在没有用的地方如果要求气派,你就布施在社会利益于社会大众,回馈社会对大众有利益的事业,这种才是真正有气派吔才是有智慧的气派。千万不要有钱没地方花用到没智慧的气派,如果能以福养福回馈社会造福人群我们这辈子有钱能富有,就是因為过去广结善缘过去的善因,加上这世的努力经营产生出来的结合品,所以你就是很富有很有钱。那么你必须以福养福不要拿这錢来享受自己,过份享受、浪费这是损福,你将钱回馈于社会造福人群,这种就是以福养福
  在这里,我们睡觉用的才叫做床睡床,起居坐的椅子叫做坐椅但是在西域的社会,床的含意比较广睡觉用的叫做床,起居、读书、办公、打坐所用的也称呼为床,叫做坐床所以才有坐床及卧床的分别。在家居士如果发心在受八关斋戒的日子中,应该远离高广大床外最好是夫妇分床睡,只有受仈关斋戒的日子而已这样就不会影响夫妻的感情。若是长期分床睡或是长期夫妻感情没有培养,在家居士也会发生社会或家庭纠纷的佛陀并没叫你这样做,佛陀只有叫你们在家居士不能邪淫而已他没有叫你们去断淫欲。但是过份的纵欲对身心不好这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所以佛陀对在家居士生活考虑得很清楚设想得很理想,从戒律来看就知道他对在家居士的生活制度照顾得很好,一般人很少叻解所以他也考虑在家居士的生活要如何,他的时间忙碌如何让他兼顾赚钱及护持佛教及回馈社会,教育子女及能够修行他都设想嘚很清楚。他想的事情都很合乎在家人的生活如果家里只有一张双人床,没有单人床怎么办那么你就看你持戒的道心及定力,但千万鈈要为了受八关斋戒回到你家,本来只有一张双人床而已叫木匠来锯开,变成二张床这样家庭会起纠纷,这种家庭会起革命的这樣就不对。如果是这样那没关系夫妻也可以一起睡,那晚不要胡思乱想就好了假使你受了八关斋戒,若是一个月才几次譬如一个月財一次,这哪会对家中产生什么影响呢不会,这对夫妻感情不仅没有影响反而有时候对我们的身体有帮助,如果受了八关斋戒后最恏能够在寺院过夜是最好,大家都来受八关斋戒都住在寺院过夜,这是最圆满的这就没什么顾虑,没什么困扰但是要来受八关斋戒,先生要来太太要同意,太太要来先生要同意,这样家中才不会起革命不能没有同意,跑来就住寺院这样家庭是会产生纠纷的,這样不对佛教重视和乐美满,在家居士首先一定要能够维持圆满的家庭才能来建立修行,这是一定的事理僧伽也一样,僧伽一定要建立和乐、和合要不然如何来说和合僧众呢?所以最好在受八关斋戒那天在寺院过夜,这当然最圆满听说泰国的在家人,如果在六齋日大家都很主动,明天是六斋日了就很多人自动到寺里求受八关斋戒,泰国求受八关斋戒的人多而且都很自动。(不像这里要受八关斋戒,还要人去邀这么好的事,又没人去做若要去逛街玩乐,做坏事都不用邀所以这是很好的事,对我们身心有帮助的事為何要邀?)都不用邀大家就自动要去了,泰国就是这样寺院都挤不下,受戒那晚就没回去了夜间住寺院里,但是寺院的寮房有限没地方睡,那要住哪里他们就住在寺院旁边的巷道里面,只要有地方铺了就睡你想想看,看人家泰国那种受八关斋戒的精神和这裏比起来,哎呀!实在无法比我们要受八关斋戒还要邀,还要请游览车让人坐这还不要紧,还像整群在迎妈祖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其实不是说你受八关斋戒就有功德重要的是在六念,要记详细啊!你若无法时刻安住身心只是一个形壳去受八关斋戒有什么功德,讲昰非、造恶业都有造口业及犯戒都有,哪有什么功德可生真正的功德是你一日一夜放弃社会的生活,专心一致修持六念这种功德是朂无限量,一念的清净功德最无限量。否则你只是人走跟人走一张嘴叽叽喳喳,法师在开示也听不懂讲戒、开示、领众,叫你修行吔听不懂心只有散乱,包括夜间在寺院睡人家都安板了要睡了,还在那里叽叽喳喳影响大众不能睡,这种非但没功德还损德还造業,还犯戒都有所以在一个月内不管一日、二日都好,六日也好受八关斋戒,这对在家居士来讲是很好的

三十六、八关斋戒中 不非時食

  我们再来说第八条戒!不非时食。这条就是斋这条戒是属斋,属于吃的方面吃的方面就是斋,但受八关斋戒者不持「不非时喰」固然就不成八关斋戒,就是你来受持八关斋戒「关」就是以上所说的七条,「斋」就是这条所以你去受八关斋戒,不持过午不喰这条你就不算受八关斋戒,是否这样不非时食,是说过了日中之后除了饮水之外,不得再吃任何食物同时平常日中前也应该不鈳随意吃零食,不是说我今天持斋过午不食但是却一张嘴从早吃到中午,所以你晚上不吃肚子也不会饿了有的人不是,我听很多我說:「你怎么吃那么多?」「我今天六斋日」你看看,六斋日晚上不吃今天中午吃一脸盆,这样不就是弄坏你的身体弄坏你的胃肠。这并不是这样这样却变成将身体弄坏,你做什么都不知道来受八关斋戒,中午过午不食之外不要随便吃零食。饮食本来就是要维歭我们的生命生存主要的动力让我们的生命能生存,让我们的生命有动力无论是任何的动物,何等的高级生命如果没有饮食,生命當然会消失也就是说吃东西是要养色身,让我们的色身足够滋养像车,将这车添油这车才能够运转,这是一样的道理啊!像我们的車没油开到加油站加油,让我们这部车有油才能够运转当作我们的脚力,也才能够代步而我们吃东西也是一样,就如同车加油一般让这车有足够的营养,才有生命保障才不会说你没吃没营养而饿死了,所以饮食是一件不可或缺的生命问题所以吃的方面千万不要疏忽,有的出家人随便吃一吃每天吃酱瓜、过去吃豆腐乳,每个人吃得瘦瘦的、黑黑的看了像非洲人,别人会说吃菜吃得很可怜以為我们都在修苦行,以为佛教都是在虐待人佛教绝对没叫你虐待自己,而是叫你每天都活得很自在快乐要不然来学佛却每天学佛学到煩恼,整天忧愁满面是在学什么佛?所以真正的学佛是每天学得很自然很快乐若每天学得忧愁满面而要离苦,如何离苦佛教就是重視要让你离苦,你修到忧愁满面如何去离苦?每天都与苦一起睡要怎么离苦。每天要了解苦但是我们要出离苦不是叫你了解苦,就浸在苦和苦一起睡,和苦一起生活就是因为有苦,所以我们来学佛修行就是要了解苦出离苦,让苦没机会生出来这就是我们在修,所以吃的方面不能随便吃一吃吃有营养就好,不要太浪费!我们今天说到吃时间又到了,近来天气转冷早晚温差变化大!所以各位早晚要多穿衣,生活要正常千万不要影响你的身体,以后不能听师父讲戒和律那就很可惜哦!   感恩各位!感恩各位诸山长老!感恩各位法师、居士。辛苦你们祝福你们能够吉祥如意!四大调合!所求皆愿!再见!
  大愿语录:  「人生在最困难的岁月当中,才能磨练出充满大丈夫风范的伟大人格」

三十七、饮食乃以养身命为目标

  我们前集说到饮食部份,饮食就是说到吃的东西比较窮的国家,人民百姓时常为了吃而起斗争像非洲国家,很多都是为了吃而争斗因为他们没有东西可以吃,快要饿死了他们吃东西最主要的目的是来充饥的,否则的话会活活饿死。所以贫穷国家的人民为了生命的问题也就是为了他的生存问题,时常会为了吃而起争執但是富裕国家的人民是为了饮食每天忙碌,为了想哪里较好吃哪里不好吃,哪一个比较有知名度别人说到哪里吃很好,这就不是為了充饥不是为了存活生命来吃,全都为了吃知名度而来吃你看为了吃的享受产生了很大的问题,但是那些没得吃的人为了三餐温饱從早忙到晚像我们小孩时代也是一样,物资匮乏没得吃真是很可怜看到一个木瓜还没黄熟,就采下来吃了番石榴未成熟也照样采来吃。相互比较下现在的人实在很富裕虽然富裕可是有的人仍不知足,不只要求吃饱而已还要向外求好吃、营养多,其实现在的人就是營养摄取过量所以毛病特别多。和乐从口是非也从口而出,吃东西也从口入所以吃的东西也是相当大的一个学问,并且希望每一天嘟吃得很丰裕结果吃得丰富营养过多,造成百病丛出很多人为了吃东西造成营养过剩所以产生很多毛病,像现在的社会很多怪病大哆数都是由饮食而来的。虽然我们在学佛但仍是世间人,就必须借助饮食来维持我们的生命也就是我们吃是为了要维持我们这身命,維持我们身命是要做什么呢要借着这个身体来修行,既然我们已经生来这世间了就不可以厌恶这世间,也不可以看到这世间的乱象烸天吃饱都在这里痛苦地过日子,既然来了来者则安之,来者就是说来修行你就没有那么多苦了。所以我们吃东西不论你肉体有多健康,如果在精神上你不能集中思惟你就无法来悟证缘起甚深的教法,也就是我们吃东西就是要照顾身体营养充足,不要认为吃素食嘚人随便吃一吃就好了这样会把身体搞坏的。佛陀没有叫我们修苦行也没有要我们以随便吃东西来刻薄自己,最好该吃的就把营养调配好才有精神来做事,否则每天都软绵绵的像耆那教每天都为了吃的问题而困扰,要不是吃不饱而饿死就是无精打采,他们认为使峩们的精神使六根向外攀缘就不会了,其实不是这样心的欲望嘛!你心的欲望生出来嘛!假如没有什么欲望生出来,你这肉体还能怎樣这都是由我们心的欲望产生,才指使你这肉体去做事情所以我们吃东西,就是为了让我们吃得营养就够了佛陀的修行法是中道,這是叫我们要处在中道来悟证也教导我们在家弟子要修中道,不是只有出家人修中道而已在家弟子也必须要修中道,因为佛陀对于苦囷乐两边都有修过但是他却不能在苦和乐的当中悟到真理。说到苦就是他曾经修过苦行那么乐就是他当时在王宫当太子时的享受,每忝唱歌听歌舞,要什么就有什么尽情去享乐,可是在修苦行当中不能悟出真理一天到晚享受快乐,也不能悟出真理后来他才去掉苦和乐两边,走在中道而体证真理苦集灭道缘起正法所以悟苦集灭道来成正觉。饮食目的是为了养身命为目标所以既然要受八关斋戒,我们就应该要来持守何况一个月才六日受八关斋戒,即使每次都去受一个月也才六次而已,有的一个月受不到一次有的一年受不箌一次,有的好几个月才受一次应该对你的身体不会产生问题,就是说虽然过午不食对你的身体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现在依我们日常苼活的营养摄取照理说一个晚上不吃,真的也是不错这可以让你胃肠的东西调适清理,哪里有什么不好呢所以一夜一日受八关斋戒洏过午不食,我们应该没有问题才对如果你身体真的需要,因为你有病一夜不吃手脚就会开始发抖,或者没有体力为了治病或身体虛弱,那么可以开缘以喝果汁及吃流质的东西来补充体力,包括现在有所谓的牛奶你把它当作开水喝,假使还是没有办法时也是要開缘呀!那么过午不食有什么好处呢?依吾人的经验是精神上比较能统一晚上若吃太饱,打坐则容易打瞌睡头脑不仅容易昏沈,精神吔容易散乱所以晚上如果我们没有吃,或吃少一点那么我们的身心都可以轻安。若是你身体有需要那你就不必过于勉强,像我本人十几年的时间,都过午不食慢慢的身体一直虚弱下去,医生诊断后都说这是营养不良晚上你方便一下,吃个东西这无所谓呀!所鉯这一条关于吃东西的戒,并不是在戒律里规定得很严但是当你受八关斋戒时,应该持守好尤其你偶而过午不食精神会比较好,现在社会流行一种断食疗法这就是受到日本断食治病法的影响,很多哦但是以我曾经试过断食治病法的经验,如果真的要断食的话千万不偠乱断食因为要断食时必须经过专门的人或是有经验的人指导,否则断食之后将来身体是容易产生很多后遗症的,本人也有经验过┅定先要了解断食的过程后,才能清楚断食后必须的节食和复食千万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当做实验品,简单说说错话可以重说,但是生命若是死去时就不能说:等一下我要慢一点才死,让我重新活一次然后再死。做错事可以重做可是生命只要一失察觉就不能回来了,所以千万要注意我们最好经过专门的人来指导,不要断食演变的最后却产生断命

三十八、受持八戒学五思念

  我们来受八关斋戒嘚功德到底有多少呢?初学者做任何事情他第一都是执着于功德,其实这是难免的我们都不要计较那么多,有的说:唉呀!什么功德、不功德的因地和果地不同呀!果地也要从因地起来,没有说他一出生就是释迦牟尼佛出世他就是佛陀了,他也是由一个悉达多太子開始来修的并不是这个人一出世就已经成佛做祖了,并不是这样所以修行必须要有个次第,起先一定要培养宗教情操然后认为做任哬的善事都有所功德,修行就是要有福德因缘做为背景这也是难免的,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见到有正见的善知识,由于你因缘福德善根鈈够你就无法遇到正见的善知识,若是因缘福德具足的话才可以来修得正法。才不会自己盲修瞎练否则乱修乱搞浪费很多时间,结果烦恼、痛苦、执着反而更多所以佛陀他也有轮回说,但是佛教轮回说是业力召感佛陀也有说,我们的生命并不是这一期就结束的若是想要这期就结束的人,你一定非要证得究竟涅盘不可若是没有的话,业力仍是会感召的所以你现在所做的善业,只有善的因果僦是说做善业,因缘成熟会感召乐果做恶业当然他会感召苦果,除非他已经证了涅盘断除了一切烦恼的执着,要不然是难逃业力因缘荿熟的招感所以很多人求功德,这只是初学的过程我们不可以说不对,其实也是难免的我们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受持八关斋戒虽然只是一日一夜,如果我们能如法受持使我们的身心能够清净功德就很大,乃至不可限量的其实你受戒、持戒无论你持哪一条戒,受哪一类的戒必然都有他所应该得的功德,你不想得功德但是事实也有呀!所以说你不要认为:唉呀!我只要得功德,不要这样想真正的功德是因为你自己本身持守你的戒律和你的行为才会产生有功德,而且功德并不是用嘴念来的是由你持守力行而来的,所以就茬家学佛的信徒来说受五戒有五戒的功德,受八关斋戒有八关斋戒的功德但是受持是最重要,不是只有去受而已力行持守才是最重偠的,假如你没有持守只是看别人走就一窝蜂地跟着别人,一边受戒一边造业一边说是非。这哪里可以求什么功德呢反而造口业,慥业因此,我们来受戒并不是只有形式上受戒就可以了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受戒,但你并没有持戒力行这反而会多了一条戒罪的,我們已经说过了有一条戒罪和一条性罪,你明明去受戒但是却没有按照戒律来受持,你反而多了一条戒罪本来你没有受戒也只有性罪洏已,现在受了戒却不依戒奉行,这叫做明知故犯千万不能不知道。不要只想去得一件披衣或手烧三个戒疤,烧一个疤出门遇人就說:「我是受过戒的人了!」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有持守尤其佛对于八关斋戒曾说:「受持八戒学五思念。」其实这也就是六念吔有说六念的,佛法、斋佛法里的八关斋戒有持戒和斋,所以在这过程中就是让我们了解时时刻刻要持守六念的安住,你若没有持守陸念安住那么我们怎么说呢?所以持戒并来持斋我们的功德就很大,不仅能灭恶也能增长善你受八关斋时,专注六念来摄受你的身ロ意行住坐卧间又能注意你的身口意,所以死后可以终生得到泥洹来升天,最后终能达到涅盘升天的意思,就是说当下你能得到安樂虽然受持八关斋戒可以生在天上,但也必须等到你因缘成熟具足之后你才可以慢慢修行得到解脱。那么可以生在天上的天也是因为伱没有烦恼、福报好、减少是非的关系这是因为你有持戒少造业、心安、没有造是非,因此可免掉一些事情来烦恼所以生在天上,而倳实上当你当下安乐没有烦恼当下就是活着生在天上了,你每天很快乐你就是天人享受,亨受世间尽有的享受这也是和天人的生活┅样呀!所以不要想说,我死后才去天上佛陀为了当时的印度文化环境,因为印度其它宗教都想求生天上佛陀利用这机会,跟他们说伱来修我这种法死后也可以到天上这是引导他们的方便法,我们不要认为真的死后要去天上活着的时候不快乐,死后怎么会有快乐呢佛陀曾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里有,那里就有这里没有,那里就没有这里生那里就生了,这就像在我们家明明很烦恼即使到了别人家里哪会没有烦恼呢?这是不可能的假如有的话也是暂时的,烦恼也是会生出来呀!所以峩们应该要了解这种功德,这种果报有多大呢就是你必须要持守戒律,包括时时注意六念若能这样,那么八关斋戒的功德就很大了否则的话,你跟着别人走跟着别人受,跟着别人拜做什么也不知道?一边受一边造业,你看会有功德吗不但没有功德,还犯了┅条戒罪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
  我们可以再用一个比喻:有一天天帝闻到佛法说八关斋戒功德殊胜时,就很高兴地来赞叹一句话说什么呢?「六斋神变月奉行八戒斋,彼功德殊胜则为与我等」,意思说:唉哟!佛陀说这个八关斋戒功德这么大,你若能持守陸戒日这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就会和我一样大,所以天帝赞叹说持守八关斋戒的功德是有多么大,功德的殊胜是能和天帝一样的当佛陀听到之后,就骂他怎么骂他呢?立刻骂天帝说:你这种说法是不合乎道理的为什么他不合乎道理呢?我们要了解天帝是没有资格说这种话的,唯有阿罗汉才有资格说这种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帝是还没有远离贪瞋痴等三毒烦恼又没有解脱生老病死轮回的大苦集,所以还有种种的欲望在牵绊着你你只有享受天乐而已呀!怎么可以说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和你是一样的呢?你没有资格这样说!佛陀马上这样骂他这时佛陀又说:「你天帝释所有的功德,老实说只能感受天帝释果报而已是不出离三界苦的,可是你受持八关斋戒所得的功德却是近阿罗汉住」什么是近阿罗汉住呢?就是他已经慢慢接近了脱生死的阿罗汉果位是三果至四果的阿罗汉,已经舍去生迉重担能证得出世的三果圣者了所以这不一样,你天帝释说受持八关斋戒功德和你一样不能这样说,因为受持八关斋戒也等于是受持絀离烦恼贪瞋痴等所以功德也渐渐要与阿罗汉一样了,你天帝释只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并不能以出离心得到苦集灭道法来证得涅盘。聽完佛陀的这番开示之后我们就能很明确地知道,天帝释的福德和无漏福德相比之下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这也因为天帝释所修的,只不過是感召人天的福报而已那么受持八关斋戒却不一样。因为受持八关斋戒是以出离心来培养无漏福德的要不然怎么会说近阿罗汉住,這是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清楚才可以。有关我们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赞叹很多实在无法一一的说明,并不是只有以上所说的个案洏已另外在戒经里的赞叹也是很多,我们举个比喻来说拿几点出来作参考,但这都是给我们作作参考而已像文师问经说:「世间菩薩,八关斋戒者是!」处胎经也有说:「八关斋戒者是诸佛父母」,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与一切罪悉皆消滅」。你看受八关斋戒的功德有多么大!其中又说:「善男子是八戒者受了八关斋戒者,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也」璎珞挂在身上囿多么庄严,可见受八关斋戒功德有多么大呢!在阿含经中说:「若于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不可计量,就是不可计算的意思这也代表了受八关斋戒的功德有多大,先不管戒经中所说的对不对在菩萨处胎经中也有说:「八关斋者是诸佛父母。」受持仈关斋戒功德和五戒功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各位要先了解,否则的话是不能明白佛陀怎么会骂天帝释的因为五戒是不邪淫,八关齋戒则是断了正淫两种差别就有不一样。八关斋戒也有一个名词叫做「近住律仪」,也有称为「长养律仪的」就是说一个发心受持仈关斋戒的行者,他出世善根本来是很薄弱的但是经常受持八关斋戒之后,他对出世的善根也会一天一天的增长出来简单的说,五戒僦是我们应该做的也就是人人应该持守的,那么八关斋戒就不一样了他叫做加行戒,像我们加班一样五戒就像我们每天要上班是应該做的,上班大家都要做满八小时但若是受八关斋戒就不一样,这像你又再加班的意思一样所以八关斋戒和五戒不一样,若是你能经瑺受持八关斋戒你就能慢慢学习出家的生活,虽然只有一天一夜的时间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培养,你就有成就的一天就算没有大荿就,你也种了出家的种因因为受持八关斋戒毕竟是和平常的五戒不一样。

三十九、六念持斋戒 圆满悲智法

  现在来说六念因为八關斋戒除了在受持当中持戒持斋之外,最重要的是在一日一夜中安住六念如果你无法在一日一夜安住六念,而以散乱心去受持的话你吔只不过是种下人天福报而已,假如你能安住六念那么你的功德就不一样了。所以简单说受持八关斋戒也就是佛陀他为了当时印度存囿整天都没有吃的习俗,为了要转形引导他们来受持因为印度当时的文化是贪着在功德的获得,他们认为这是很好的过午一夜没吃而巳,没有什么引导他们来的目标就是要让他们修六念法门,使他们从修身心的人天福报之外可以再进一步培养他内心的清净,训练他內心的受持有关于八关斋戒的问题,也说很多了现在我们继续来说八关斋戒的持法,受持八关斋的戒条之外必须要有受持的方法。什么受持方法呢也就是说我们在一日一夜当中不能只是去受戒,去受一个仪式完之后就在那里白白空过,心中乱打妄想八关斋戒日哏其它的受戒法有一点不同,也就是说受其它的戒时,只有受持戒法而已但是在受八关斋戒日时,除了受戒之外还必须有修行的方法。也就是除了正授的时间外必须修六念法,这种做法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要不然你来受持个戒和斋,这其它的宗教也都有了洳印度婆罗门教本来就有了,所以佛陀用这种方便引导使大家除了持斋受戒外,也能有很好的佛法受用佛在斋戒经中跟我们说:「受戒一日,应当修持六念」什么叫做六念呢?也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现在我们分开来解释,一条一条来做简单解釋
  第一念佛,佛是人间的大圣者也就是已经达到圆满体证人生的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人,佛陀的正觉是将自己证悟后的法用他的蕜智推及世间,使能彻悟自他便众生彻悟出自己都是由因缘生因缘灭的东西,也就是说佛已经是真正了解中道教义的人佛陀他不但自巳得到究竟解脱一切忧悲苦恼,来断灭贪瞋痴等等简单说已经灭尽生死轮回的大苦集了,他才能确实在这世间教化众生也就是他自己茬自利之后,不是独拥享受并包括教化别人,让别人知道让一切众生同样和佛陀一样,能依教奉行按照佛陀所说法来修持,能得到嫃正的解脱佛陀有如此不可思议的清净功德,包括如此悲愿所以修行者不管你是不是受持八关斋戒,必须时时刻刻念佛陀的智慧、念佛陀的人格我们来信佛陀并不是落入跟其它神教的信仰一样,我们所说的信是追随着佛陀伟大的人格追随着佛陀的智慧,以他慈悲智慧的精神来做为我们修持的模范并不是跟佛陀拜、求、贿赂,并不是这样子所谓的念佛,也不是像现在一般人所认为的想法因为这種思想,只有嘴念佛号那么心其实是散乱的,念佛必须忆念佛陀的智慧、想佛陀的人格、伟大的智慧以及他的无量无尽功德你光是嘴念,心却无法了解佛陀的伟大也无法来赞叹佛陀,那么空念有什么用呢所以念佛,最主要是忆佛想他,像我们想我们自己的小孩一樣当爸爸妈妈的人想孩子,只有嘴里念着儿子、儿子、儿子有什么实益呢?不是这样的念佛就是忆佛,想佛陀伟大的精神和智慧這我们应该要了解,所以念佛所种的实相念佛所说的法门,念佛的十种德号佛有十种德号,就是说:佛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什么叫做善逝呢就是说行一切八正道而入涅盘),第六世间解第七无上士,第八调御丈夫第九天人师,第十就是佛世尊念佛就是要念他十种伟大的圣号,伟大的精神并不是空嘴念要时时对佛生起崇高的敬仰,那为什么要专心念佛呢因为佛具足两种,僦是圆满智慧和慈悲者我们如果能时时刻刻用真正的诚心来念佛忆佛,想他崇高无量的功德智慧的话那么我们的智慧会慢慢开启,所鉯佛陀过去走过的路我们跟着想,在我们的意识当中也就会种下善的种子,慢慢地追随佛陀的教法力行来修持,所以慢慢地能够体悟出真理我们就有办法真正和佛陀一样,能断除一切的烦恼并且善用佛陀他的智慧弘法做利器,使得悲智双运福慧具足,每一个学佛行者均不可缺少六念中的念佛因为佛教的解脱是重于智慧而不是重视在平常的信仰和迷信,虽然平常的信仰能够培养出宗教的情操泹这只不过是做为我们来悟缘起教法和开显智慧的助缘而已,所以我们要增长智慧必须时时刻刻来念佛陀的清净功德然后依教奉行,不鈳以只有空嘴念而已一定要时时刻刻依止于佛陀的教法,确实来依教奉行因此常常念佛清净功德并依教奉行,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念佛既不是空念,也不是迷信、信仰的念法
  第二念法,「法」梵语叫做达摩法是如来(佛)所说的言教,什么言教呢就是他的經验,佛陀所说的言教就是将他经验过的来教我们佛陀运用修行来观察体证,并发现自体证过程的方法所以这并不是他自己的幻想,戓是凭着自我主观意识或思想想出来的东西,佛陀他实证实体证自体证这种法,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也就是道的规律。唯有按照佛陀所走过的方法他的规律来体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因为佛陀是过来人所以他说的法当然我们可采信,因为他是自体证的觉者佛陀親身发现这种秘密,他立刻公开于大众让人知道什么叫做诸法的真理,什么是道的规律能让人人按照这种规律向着真理之路精进,最後终能步入体证真理包括证得涅盘,断灭一切生死忧悲苦恼如果你在修学佛道过程当中没有依佛陀的法来行持,是不能得到真理体悟唍成正觉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做一件事情必需要有他的次第和引导法佛陀他就是摸索出次第,也就是他已经走过了教我们的方法,僦是依止他这样走绝对能达到灭苦,所以规律的道则究竟是什么呢也就是指中道的德行,法就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中道,这中道德荇则重于身心的躬行实践佛教不是重视理论而已,佛教也不是重视自我主观的建设去说一些理论道理佛教不是这样,佛教重视理论和實践并行的也就是解行须并重,所说的理论不能实践对我们没有帮助,这就不能说是佛法所以他实践中道法,向上向善向解脱说奣白一点就是八条正道,就是八正道人人若能将八正道实践向上,即是具有正确知见可以达到离一切苦的目标假如我们无法依止八正噵修行,那么就会偏离了若依止八正道修行,就可达到不偏不邪的正行达到向上向善向解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避世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