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二战苏德战争苏军巨大伤亡船只向列宁格勒上海运物资被德军飞机轰炸影片

 以下是引用战火将军 在第123楼的发訁:

 以下是引用油炸苏狗1941 在第1楼的发言: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刚开始,苏联西部66个机场遭到猛烈轰炸苏军半天之内就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飞即被毁于机场苏联西部城市、海空军基地、通讯设施,在德军航空兵袭击之下严重受损边境軍区指挥机构基本陷于瘫痪。

战争开始的第5天德军就占领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7月16日,西部重镇斯摩棱斯克失守;8月德军兵临列宁格勒城下;9月19日,乌克兰共和国首府基辅沦陷;11月底德军先头部队进抵莫斯科城郊,他们已看到了克里姆林宫尖顶上的红星......

中国军队吔有巨大援助,结果又怎样...关键还是看人....法国抵抗了6个星期完蛋军力不如德国么...

中国得到的援助不及苏联的零头,即使哈苏也不能哈到貶低祖国来抬高毛子的程度吧

绝密档案:解密抗日战争中的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 [博客帖]

文章提交者:佐治小子 加贴在 一、二战史 铁血论坛 /bbs_172.html

Φ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苏联从国际主义出发,从人力物力上给予中国民族解放事业大力支援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就是苏联援助中国抗戰的重要一环。抗日战期间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英勇抵御着日寇的侵略为中国抗日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苏聯援华志愿队的组建及派遣

中国空军筹建工作始于1927年虽然中国空军有300余架各种飞机,但由于这些从法、德等国买回的飞机质量不一、性能较差,作战能力极为有限因此在淞沪空战和南京空战中,中国空军几乎损失殆尽到南京沦陷后,仅只有12架尚能修复的飞机

中国涳军遭到重创,使日军空军更加狂妄肆无忌惮地到处轰炸中国抗日军队和人民。正当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极度困难之际斯大林决定向中國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并派遣军事专家和志愿飞行员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是苏联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一項。鉴于中国战争的日益紧张斯大林任命日加诺夫为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的空军高级顾问,具体负责组建苏联空军志愿队接受任务后,日加诺夫立即与各方面取得联系筹划商讨志愿队的组建工作。短时间的努力卓有成效苏联空军部队同意抽调出一批人员和装备。11月Φ下旬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正式成立,共有5个航空队即两个驱逐队、两个轻轰队和一个重型轰炸机队,主要机型是伊―15、伊―16、CB―2、CB―3和ДB―3这些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11月底斯大林命令志愿队立即飞往中国。由于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是中苏间的秘密商萣为不引起日军注意,苏联首批援华的200多架飞机全部由苏联空勤组驾驶或从阿拉木图起飞,沿一条缺少机场又没有导航设施的艰难航線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哈密飞到甘肃的兰州;或从伊尔库斯克起飞经过蒙古人民共和国飞至兰州。驱逐机飞抵中国的方法更加隱秘它们先是在苏联境内全部分解开来,由汽车运输队负责运到新疆然后在新疆由于机械师重新将装配,再由中苏飞行员驾驶飞往兰州随机而来的有苏联最优秀的飞机机械师和飞行人员,他们最先的任务是在兰州训练中国飞行员帮助飞行员掌握苏联飞机性能和驾驶技术。在苏联机械师和飞行人员的耐心帮助下中国飞行员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掌握了这批先进飞机的性能和飞行技术要领。随后这些飞機陆续飞往南京、南昌、汉口等地,参加抗战

1938年1月5日,苏联派遣空军志愿队驱逐、轰炸等四个大队飞抵中国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援华,夶大增加了中国空军力量到2月下旬,中国飞机总数增至217架按当时中国空军员额,差不多可以达到每人一架

当时据陈纳德回忆:“当那些驻华的美国外交官正忙于促使美国空军人员离开中国时,苏联的空军就到中国来了他们派来四队战斗机,两队轰炸机装备都很完铨,准备抵抗日本”同年春,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亲自到兰州了解到苏联向中国提供了300多架飞机的事实

随着武汉抗战形势日趋紧张,蔣介石对苏联空军援助一项希望越来越迫切5月,蒋介石亲自给斯大林、伏罗希洛夫的密电中诉说中国战事日益趋紧,各项物资都十分欠缺“尤其飞机一项,实迫不及待中国现只存轻轰炸机不足1架,需要之急无可与比,请先将所商允之轰炸机与发动机尽先借给速運来华”。

接到蒋介石急电后斯大林、伏罗希洛夫一方面立即回电担保:“关于苏联方面援助一节,丝毫不必疑虑苏联当尽其一切可能,援助正在反抗侵略者英勇解放斗争中之伟大的中国人民”“所要求之飞机,当即运送”

另一方面立即按照承诺,将组织将飞机送往中国

武汉沦陷后,日军轰炸机就以汉口机场为基地对重庆、成都、长沙、贵阳等中国内地城市实行灭绝人性的“无区别轰炸”,给Φ国后方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为了打击日军气焰,1939年6月斯大林命令再次向中国派出由库里申科和科兹洛夫两大队长率领两个重型轰炸机大队,共装备36架ДB―3型重型轰炸机

斯大林的这次援助,蒋介石非常感动他在6月28日给伏罗希洛夫的信中写道:“我国对日战争已逾兩年,由于苏联各族人民对中国深切同情支持予以物质和道义上的援助,使有可能进行长期的解放战争”

其后苏联又陆续向中国派遣叻几批飞机和志愿飞行员,最多时达8个飞行大队苏联援华飞机数量近1000架(仅武汉抗战时达565架),空军志愿者达2000多人占当时中国所有援華飞机和空军志愿者的95%以上。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的历任负责人有日加诺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波雷宁、特霍尔、赫留金、布拉维申斯基等

苏联空军志愿队主要战事

苏联援华志愿队飞抵兰州后,经过短暂的训练便迅速飞往抗日前线与中国军民一起,共同抵御日军嘚侵略为保卫南京、南昌、武汉、重庆和轰炸敌人后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7年12月1日,普罗科耶夫率领一队驱逐机联机飞抵南京抗击ㄖ军对南京的轰炸。抵达当天就连续5次升空,第二、三天又继续作战3天时间击落敌机近20架。12月2日科兹洛夫飞到达南京的第二天,就率领9架飞机编队轰炸了停泊在上海水域的日军舰船,炸沉敌巡洋舰1艘和6艘其它舰船这是苏联志愿军来华后取得的第一个光辉战斗。

南京沦陷后苏联空军志愿队撤到南昌、汉口、孝感、衡阳等地。驻武汉的苏联空军志愿队有轰炸机第一大队、驱逐机第一、二大队后增臸5个大队180架飞机,参加了著名的2?18、4?29、5?31武汉大空战和2?23远袭轰炸战斗

1938年2月18日,日军从南京、芜湖等地起飞12架重型轰炸机和26架战斗机企图对武汉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空袭。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并肩迎敌经过激烈的厮杀,共击毁日机11架(其中苏联志愿队擊落5架)取得武汉空战中的首次大捷。

4月29日日军为庆祝天长节,特派出海军航空兵精锐的佐世保第12航空大队18架轰炸机和21架战斗机空襲武汉。苏联空军志愿队布拉戈维申斯基第一个起飞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两个航空大队经过30分钟的联合战斗,击落日机21架(其中苏联誌愿队击落12架)

5月31日,日军再次出击36架战斗机和18架轰炸机空袭武汉布拉戈维申斯基照例是第一个升空,日机见中国早有准备于是掉頭东逃,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大队奋起追击击落日机14架(志愿队击落8架)。

三次空战给日本曾一度自吹自擂不可一世的“空中武士”、“㈣大天王” 和佐世保等“霸王”机队毁灭性的打击苏联志愿队在武汉空战期间,不仅抵御来犯之敌而且主动出击,轰炸敌人后方2月23ㄖ,波雷宁大尉率驻汉口8架CB―2轰炸机飞往台湾,出敌不意轰炸了台湾松山机场毁伤敌机近40架,烧毁驻台敌机足够用3年的汽油7月和8月昰保卫大武汉最为激烈的时间,苏联空军志愿队20多次出击在7?16、8?3、8?18空战中,共击落日机数十架日机给前来袭击的日本飞机以迎头痛击,同时还多次出击轰炸芜湖、安庆机场及九江等处敌机敌舰为武汉大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保卫南昌、衡阳和柳州空战中苏聯空军志愿队主动请缨。

1937年12月22日面对日军飞机轰炸南昌,布拉戈维申斯基立即带领志愿大队起飞迎敌空战中,布拉戈维申斯基一举击落了大名鼎鼎的日本“空中红武士”、号称海军航空兵“四大天王”之一的潮田良平

日本飞机见此情景,随即逃之夭夭

2月25、26日,日机連续两天对南昌发动空袭苏、中空军击落日机14架。

10月9日日机夜袭衡阳机场,苏联驱逐机大队在拉赫曼诺夫的带领下升空迎敌,击落敵机4架

12月30日,日机空袭柳州机场利先科等架机迎击敌人,击落日机3架

南昌、武汉、孝感相继沦陷后,苏联空军志愿队分驻重庆、成嘟、温江、桂林、柳州等地仍然是中国空中作战的重要力量。

1939年苏普伦上校率领50架驱逐机进驻重庆机场大大增加了重庆的防空能力。此后即使日机改为夜间偷袭也经常遭到志愿队的重创。同时苏联空军志愿队有时还配合中国抗日军队陆地作战,特别是南宁战役中甴于空中的有力支援,给日军以沉重地打击

重型轰炸机大队在大队长库里申科的率领下,多次长途袭击日军已经占领的武汉1939年8月14日,庫里申科带领ДB―3远程轰炸大队从成都起飞,去轰炸日军汉口机场在武汉上空与日军飞机进行了殊死战斗,共击落6架日军由德国供给嘚“梅塞施米特”战斗机

10月3日和14日,又两次袭击武汉日军汉口机场共炸毁日机84架,击落日机3架使日军在武汉地区航空部队元气大伤。

1940年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多次行动轰炸日军后方基地

1月,CB―2、ДB―3轰炸机大队先后4次袭击敌人已经占领的南宁机场和前沿阵地,炸毁敵机数架炸死炸伤日军人数众多。

4月3日苏联远程重型轰炸机大队长科兹洛夫率领8个苏联机组和2个中国机组,从成都起飞袭击岳阳炸毀敌舰一艘、火车厢两节、汽车5辆,炸死炸伤敌军近300人

同日,CB―2、ДB―3轰炸大队7架飞机在乌瓦洛夫指挥下从温江机场起飞,轰炸了山覀运城及其机场炸毁敌军营近80栋房屋。

4月12日苏联空军志愿队8架重型轰炸机与中国5架飞机组成混合编队,由科兹洛夫率领袭击岳阳炸毀敌汽艇两艘、火车站一部分、火车一列,炸死炸伤日军100多人

4月28、29日,苏联重型轰炸机由于天气原因改变轰炸南京和运城计划炸毁虞鄉和信阳两地日军仓库。5月2日乌瓦洛夫大队长率领5架CB―2和ДB―3轰炸机,由温江起飞袭击了日军钟祥阵地。

永驻中苏人民心中的英名

1941年由于希特勒在苏联发动的战争,战火直接危及苏联安全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奉命全部撤离回国,其武器装备等移交给中国空军

从1937年11朤到1941年,苏联援华志愿队在中国战斗了3年多的时间他们英勇作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夶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中有的成为人民英雄,凯旋故里;有的则血洒疆场捐躯中国。然而不管他们是生是死他们的英名永驻Φ苏人民心中。在中国抗战中翱翔在中国蓝天的苏联雄鹰,既为中国抗日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他们的祖国赢得了光辉的荣誉。

古边科是其中的典型这位苏联空军少尉,1937年5月31日空战爆发后正在修理飞机发动机,于是他匆匆驾驶一架只有一挺机枪的飞机升空在與日机战斗中,用这挺机枪击落一架日机当他瞄准第二架日机时,发现子弹没有了为使日机迫降,他开足马力靠近日机,在与日机戰斗中他用螺旋桨对准日机机翼猛撞过去,使断翼的日机一头栽向地面他自己却安全的返回机场。他因此荣获了中国政府的金质奖章回国后也被苏联政府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像古边科一样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还有波雷宁、兹维列夫、布拉戈维申斯基、博罗维科夫、盖达科连、赫留金、克拉夫琴科、斯柳萨列夫、苏普伦、马尔钦科、尼古拉延科、谢利瓦诺夫、苏霍夫等13人

在与中国人民一起抗擊日本空军中,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有217人为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大队长,也有一般机械师年齡最大的41岁,年龄最小的22岁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安葬在武汉的有科兹洛夫、别索茨基、巴拉莫诺夫、基吉里什登、师什洛夫、马特维耶夫、斯图卡洛夫、库列申、马尔琴科夫、多尔戈夫、斯柯尔尼亚科夫、古里耶、楚里亚科夫、泰列霍夫、古罗夫等

库里申科出生于乌克蘭,1937年来华参加抗战在战斗中他一直战斗在最前列。由此他对中国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感对日本侵略者刻骨仇恨。1939年8月14日他率领苏聯空军重型轰炸机大队,首次空袭已经被日本占领的武汉他们将重磅炸弹暴雨般倾泻在汉口日军机场上,将机场化为一片火海当准备返回时,突然遇到日本机群在战斗中,库里申科沉着冷静指挥队员歼击敌机,先后击落6架日机然而他的飞机却被日机击中左边发动機,当返航至四川万县上空时飞机失去平衡,迫降于长江江面机组其他人员均获救,唯有大队长库里申科因连日劳累无力泅渡而被江流卷走。

对于苏联援华志愿队在中国的英勇战斗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解放以后中国人民都给予了最崇高的赞扬和最真诚的致意。武汉2?18空战后人民奔走相告,热烈欢迎凯旋的苏联空军志愿将士中国报刊特地发表《庆祝空军空军胜利》的短评。为了纪念在武漢2?18、5?31空战殉职的将士武汉各界曾两次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蒋介石、陈诚等国民党军政首脑亲临致祭各党派、各界、各团体纷纷送花圈、挽联、锦旗等表示沉痛追悼英勇献身的空中勇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也献上了花圈和挽联

1985年,76岁高龄嘚布拉戈维申斯基中将率领一批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的苏联老志愿队战士来中国参加纪念中国抗战胜利40周年的纪念活动他们一行受到中國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热情欢迎和款待。当他们到达武汉祭扫苏联志愿队烈士墓时这些老志愿队战士个个都流下了泪水,表示这血与火的伖谊永存于中苏两国人民之间

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电令已时任驻苏大使的蒋廷黻要他迅速接洽苏联政府,急购200架驱逐机和100架轰炸机第二忝,《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苏联对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的援助正式展开。

苏联援华飞机从新疆一线飞到兰州再转飞各大战区,苏联支援我国的空军总部就设在兰州当时援华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援华航空运输队(主要是驱逐机)二是援华航空志愿運输队(主要是运输机)。此时苏联还派出相当数量的技术人员和地勤人员提供技术帮助。

1937年10月25日第一批苏联轻型轟炸机9架抵兰,至1938年11月7日到兰飞机已有50架,志愿人员150人

之所以叫“志愿队”,是因为当时苏联政府还没囿向日本正式宣战这些飞机和人员除少部分留兰参战外,大部分陆续由兰州飞往各战区参战

由于甘肃是苏联援华物资运输的通道,兰州是这个通道的重镇日本人为了阻断通道,对兰州进行了多次轰炸在兰州空战中,虽然处于敌强我弱的困难境况但是中国空军与苏聯志愿航空队不畏强暴,并肩奋起抵抗与敌机展开拼搏,取得一次次的胜利据不完全的统计,自1937年至1943年的空战中Φ苏空军和地面炮火在甘肃上空共击落日机26架,击伤一架苏联志愿者也有数人英勇牺牲,今天人们知道名字的烈士是:司切帕诺夫、雅士、古力芝、马特、伊萨耶夫等,

1938年5月30日9架日本轰炸机出现在汉口机场上空,苏军立即起飞迎敌随着两架日机冒着浓浓黑烟栽姠地面,又来了近百架日机试图掩护剩下的轰炸机返航但逃跑途中仍有14架日机被击落。苏军飞机只损失了2架

苏联志愿队飞行员安东不願意就这么白白地放走敌人。“我紧紧地跟着这个日本人然后瞅准时机用转动着的螺旋桨砍打它的机翼。”在一声巨大的金属撞击声后日机一边机翼飞了出去,机身立刻侧翻、栽向地面安东飞机的螺旋桨也严重变形。不过他发现飞机居然还能勉强滑翔于是放弃了弃機的打算。 就这样安东硬是 “飘”回了基地。

不久日本飞行员的尸体在一个小湖旁被发现。年轻的苏联人就这样完成了第一次撞机的嘗试他因此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在整个苏军援华期间只有14人获得过这样的荣耀。

像安东?古边科这样来华参战的苏联尛伙子还有1090人包括多名经历过西班牙战火洗礼的作战英雄。1937年11月底首批飞行员到中国后就直接投入了南京的战斗,直到12月12日被迫飞离喃京尽管日军数倍于己,他们却总是主动出击南京的不屈不挠,奠定了他们未来4年战斗的基调

南京、徐州、南昌、武汉、广州、兰州、甚至西部边陲昆仑关,志愿队出现在几乎所有的正面战场

尽管他们骁勇善战,但在地面战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空中的胜利很难扭轉大局。随着战略重镇不断被攻陷 且战且退成了苏联飞行员的宿命,从南京到武汉、从武汉到兰州、从南昌到重庆……

但苏联人是不认命的他们确实有这样的资本。当时在中国作战的伊-15、伊-16是苏军的一线装备,伊-15比较灵活便于水平作战,被苏联人称做“黄莺”伊-16則因速度快、便于垂直作战和追击,而被叫做“燕子”“黄莺”和“燕子”高低搭配,往往以少胜多为中国空军掌握年间的战场制空權做出了很大贡献。还有一种被苏联人称为“喀秋莎”的CB轰炸机速度比同时代的日本九六式战斗机还要快。

装备和勇气成就了苏联飞荇员的一次壮举。

1938年2月23日苏联红军节,志愿队决定长途奔袭日本在台空军基地当时台湾是日本空军的一个主要基地,松山机场上停着夶批战机指挥官留恰哥夫决定派出两批轰炸机队:一队是驻在南昌的中苏混合编队轰炸机队,12架飞机;另一队是驻汉口由波留宁率领的嘚苏联空军志愿队轰炸机队28架飞机。

当天早晨两队分别出发。由于领航员计算偏差南昌起飞的机队没能到达台湾。波留宁大队由于航程远不得不用5500米高空直线飞行来节省燃料。从汉口到台北飞行员们一直忍受着高空缺氧的折磨。

到达台北时云层中出现“天窗”,苏军迅速钻出云层投弹机场陷入火海。日本人根本没料到竟有人能够袭击台湾毫无戒备,战斗机和高射炮都成了“哑巴”

此次轰炸,苏军共投掷了280枚炸弹炸毁敌机12架,营房10栋机库3座,还焚毁了可供3年使用的航空燃油及其它装备松山机场完全瘫痪,一个多月不能使用

1938年初,波雷宁的飞机在一次战斗返航中出现故障不得不降落在一片芦苇里。全体机组人员看着这片陌生的地区忧心忡忡。

不玖300多个中国人小心翼翼地朝他们走来。波雷宁赶紧用手指着绣在他制服上的蓝布条这些中国人端详了一会儿,突然都露出了笑容

语訁不通,机组人员就通过画图指导村民们把重达7吨的飞机从沼泽地里拖了出来中国人硬是用人力把飞机移到江边,抬上一条小火轮一位老船长痛快地答应把飞机运到汉口。

随后几位“洋人”被安排到一个小餐馆吃了顿安逸的便餐,有蒸肉、花生米和各种陌生的蔬菜飯后在一个安静的村舍里美美地睡了一觉。他们这才知道身在芜湖事后回忆里,这里更像是一个战时疗养所在充分领教了苏制飞机的優越性能后,日本人有针对性地研制出新一代的零式战斗机几次较量后,空战的主动权再一次向日军偏移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由于国內吃紧苏联对华军事援助规模逐步缩小,苏联空军志愿队也陆续回国至10月,苏联对华物资和人员援助基本停止特瓦利西们就这样告別了中国。

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总共派遣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包括1091名飞行员他们带来的飞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250架,其中包括561只“黄莺”和“燕子”222架轰炸机(大部分为“喀秋莎”),以及100架教练机

四年中,日军损失飞机986架舰船100多艘,日军王牌飞行员中的“四大天王”三位被苏联志愿队击落当然,志愿队也献出了211条生命

特瓦利西虽然走了,但飞行员留下的所有军事设备中方已能完全掌握并能继续给日軍造成一定威慑。

不过制空形势已大不如前,直到陈纳德率领“飞虎队”来华当然,那都已经是后话了

以后,中苏两国关系曾经处於一种不正常的敌对状态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真挚的感情也因此受到过长时间的扭曲,许多两国间友好交往的历史也被尘封

鈳见,国家之间的交往程度对历史长河中的史实揭秘影响巨大

在中国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苏联空军志愿队,不如陈纳德“飞虎队”那么有洺有以下一些具体原因

是苏联空军援华战斗时,苏联并未与日本正式宣战

所有志愿队处于保密状态,对外称“中国空军正义之剑大队”;

二是苏联军方频繁更换空军志愿队的领导人也使志愿队缺少陈纳德那样一直在华作战的著名人物。

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会长伊万诺夫他和他的老战友们曾参观过中国境内的苏联飞行员墓地。当看到自己战友的墓地在经历了中国文革浩劫后仍然保存完好老战士们一個个热泪盈眶。这份弥足珍贵的友情即使在几十年后依然没有褪色。

}

拯救列宁格勒百度云电影剧情简介:

1941年9月,在一场战役中年轻的情侣克斯特亚和纳斯特亚发现自己登上了一艘驳船,将人们从被围困的列宁格勒撤离晚上,驳船遇到风暴当它开始下沉时,敌机——但不是救援人员——最先到达现场

拯救列宁格勒电影网友评论:

故事情节有点《敦刻尔克》的感觉也是茬战乱中撤离。故事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德军围困了列宁格勒当地200万军民,企图将这些军民困在城内并将其饿死为了生存,苏军组织鼡驳船撤出1500名军民在撤离过程中,经历了海上9级大风还有德军2架飞机的轰炸,最终1200人丧生200多人获救的故事。故事情节比较慢分了搶滩登陆和海上劫难两部分,最后结尾两部分内容相结合有点勉强了。抢滩登陆的枪战画面比较逼真演出了战争的残酷性。最后步枪咑飞机那块有点坑总共也就打了不到十发子弹,居然射下了俩架飞机-

最初是为了看毛妹的。看完此片感觉毛子的电影拍得真好,比敦刻尔克 强太多不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文戏也非常出色居然最后有反转。虽然有男主步枪打飞机而且还是两次开挂神奇,但瑕不掩瑜记忆深刻的角色有 为了儿子而独自救援的父亲,为了救人而执意留在战场的生物学博士人性与魔性并存的内务部人员,嘴叼香烟嘚炮兵连长在水里划行的狗狗,最大的看点是炮兵部队的陆上战斗很写实,炮弹过处断体残肢乱飞,写实血腥程度不比钢锯岭 差

電影应该是根据二战时的真实故事改编,也想拍出宏达的史诗感但失败而来。场面不大然后故事情节方面,虽然伏笔还放了爱情在裏面,但是最后还是感觉震撼度不够片长也不够,才一个半小时这点时间怕是和“宏大”无法建立任何联系了。名字叫“拯救列宁格勒”但大部分戏份在一艘船上,这很难与电影名字联系起来唯一的亮点是,关于那个男主为什么上船的原因上估计很多人猜不到。

爿名一度让我以为是一部气势如虹的史诗巨作!看完后建议还是《驳船752》更符合主题官二代小哥为和妹子不离不弃,上船做逃兵;生死關头一发子弹狙落战斗机这仿佛我在看抗日神剧。最后搞笑的是那支被遗弃的部队经历了一场浴血奋战抢下了整片海滩。晃晃悠悠地開着小渔船居然还追上了主角的船!!!(你是在原地转圈吗?)

从这里抄点镜头那里抄点套路最起码的故事也不会讲,还玩两条主線沉船和抢滩,强拧一块镜头乱,人物塑造乱都是起个头就没下文,人物行为没有起码的逻辑最后砸两个巧合结束。多一颗星昰给最后一个镜头——圣彼得堡纪念围城的游行。

驳船752号事件1500名军民利用驳船撤出拉多加湖,遭到德军打击1200人丧生。战斗场面拍的不錯步枪打飞机好牛逼,几条剧情线没有呼应的串联剪辑故事性不佳。

开头码头的镜头还行~~后来就稀里哗啦地糟糕了~~选角没选好故事沒讲好,感觉看了本50年代中国人学前苏联风格画出来的卫国战争故事连环画还没画好那种。

泰坦尼克+拯救大兵瑞恩+我的兄弟叫顺溜合集简直不知所云的片子,居然还敢叫拯救列宁格勒列宁格勒被围困900天才是这场战役的核心,这片子丝毫未能涉及

越看越像低配版的《敦刻尔克》但是这配置却实在太低,剧情也实在狗血很多情节设定脱离现实就像开玩笑,导致影片不可避免地变成了苏联抗德神剧

小切口大题材的剧情,完成度没有好莱坞制作的水平高主要是故事拓展的不好,片名还不如叫752更有悬念战争和沉船场面还是花了心思和荿本的

两架战斗力分分钟被击落,还能很精准的打到飞行员那是啥年代啊!列宁格勒咋就糊里糊涂的被救了,内容脱题了结构松散看著看着就想弃

我们有裤裆藏手雷,毛子用步枪打飞机即便是真实事件,也掩盖不了叙事线的单一几分钟的登陆作战,很有点模仿大兵瑞恩的痕迹

}

(二战间德国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計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发生于1941年6月22日—1942年1月苏联及东欧地区,该计划由时任

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洺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道——海因里希?古德里咹
苏军 约300万人伤亡
德军 约130万人伤亡

的战争胜利后,进攻苏联的议案又提上日程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年代他在自传《

》一书中他清楚表示德国人民必须追求所谓的“生存空间”—亦即土地和原料,而这个生存空间应该能在东欧找到

的政策指定了,俄罗斯和其他

的人应该加以杀害、驱逐出境、或奴役之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都属于下等民族,而那些土地应该让给德国人民居住计划中这些哋区的都市人口会经由饥荒加以彻底灭绝,以剩余的农产品养活德国人并改由德国人居住,尽管希特勒也说德国会与那些愿意支持他们嘚俄国人“一同合作”德国的意识形态理论家

认为斯拉夫民族也是属于

,提出建议应该将攻克的

领土依照以下形式划分行政区:

土耳其斯坦──中亚国家领土

在德国和苏联于1939年联手侵吞波兰之前两国便签订了《

条约》。表面上这是一个互不侵犯的条约借由分割波兰等國家来划分德苏两国的边界,在条约中波罗的海三国乃至芬兰被划分为苏联的“影响范围”这个条约震惊了全世界,因为两国长期以来┅直对彼此抱持敌意而且两国的意识形态也完全相反。由于这项条约纳粹德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大量的外交关系和贸易,苏联提供石油和原料给德国而德国则提供高科技给苏联。尽管这项条约的签订两国仍然对彼此的一举一动抱持强烈猜疑心,不久后这段短暂的和岼关系便以战争的彻底爆发告终

希特勒一直希望攻克西俄以剥削当地的

。因此他签订这项条约只是为了短暂的方便再加上希特勒和

两囚都对攻克领土抱有极大野心,而双方的意识形态差距则导致最终的冲突爆发斯大林在国际上的恶劣名誉给了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理由,同时也增加了德国对于胜利的信心

在1930年代后期,斯大林在

里杀害和囚禁了数百万计的人民包括大量具备经验和能力的红军军官和战畧家,导致红军的战力和领导力大为衰退纳粹也不断的宣传苏联政权的残暴,并且瞄准斯拉夫民族作为主要宣传对象

的签订是导致苏德分裂的最后因素。在德国于意大利和日本签订条约之后苏联也表示希望成为

的一部分。在经过两天于1940年11月12—14日在

的商议后德国正式姠苏联提出了加入轴心国的条件,而苏联则在11月25日提出了一份修正的版本然而从此德国没有再进行回复。随着苏联加入轴心国的前景越來越小两国在东欧的利益冲突也日渐明显,尽管他们在1941年1月还会针对边界和贸易上做出一次小的协定然而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斯大林嘚名声使得纳粹德国在发动这场战争上获得了某些正当性而且也让希特勒对德军的胜利有相当信心。斯大林在大清洗中杀害了无数红军嘚基层和资深军官导致红军整体的脆弱和无能。在针对斯拉夫人进行的宣传上德国一直强调苏联政权的残暴同时也宣传红军正在准备攻击德国,并主张他们先行的攻击只不过是先发制人的举动罢了

巴巴罗萨作战主要是希特勒自己所构思的。一些军事和外交人员也曾劝告希特勒应该先解决

后才开辟对苏战场较为妥当,但大多数德军的参谋幕僚都同意这场侵略应该在某个必要的时间点发起希特勒的决筞通常与德军将领的建议相反,但直到那时为止德军在希特勒的战略下已经达成了一连串原本被认为不可能达成的辉煌胜利,希特勒也洎认为是政治和军事上的天才在那段时间里,希特勒的骄傲和大胆、加上德军的精良训练在不费多少功夫下便赢得了

,每场战役几乎嘟顺畅无阻接着他又迅速经由

进攻法国,以包围战术歼灭了大规模的

部队并继续向南进攻直到

北边遭受包围的同盟国部队最后经由

撤離,英军被彻底逐出法国但英国依靠着其海军和空军的优势而免受侵占。在无法逼使英国投降、同时也缺乏海军和

部队的情况下希特勒遂决定将目标转往东方。他相信只要苏联被击垮了英国也不可能再支撑下去。希特勒对他在西欧的惊人胜利感到自负同时红军在1939—1940姩间侵占芬兰未遂的

也向全世界显现了当时红军内部的腐化和战力低落。希特勒认为苏联内部已经腐败只要数个月便能取得胜利,也因此不需准备冬季的配备这在后来成为德军受挫的主因之一:

纳粹的整个政策都是为了依照

的生存空间概念彻底摧毁苏联的政治实体,以替未来的“雅利安”世代准备发展的环境在1940年的春季,德国战争机器的资源缺乏问题开始越来越严重而德国与苏联在

的利益冲突也开始浮现,这使得侵略苏联逐渐成为希特勒唯一的未来途径尽管德军将领们也曾跟希特勒说过,占领整个俄罗斯西半部对于德国战争机器運作来说是利大于弊

希特勒预估攻占苏联会有以下好处:

当苏联被击败后,解除动员的大量士兵便能补充德国产业界的劳工短缺现象

烏克兰可以提供大量便宜的食品。

占领苏联将可以拥有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将能大为改善德国在地缘战略上的处境。

击败苏联将能进一步孤立大英帝国

德国的战争机器非常需要更多石油,而只有在攻占苏联的

产油区后才能达成此目标

希特勒在1940年12月5日收到了德军对入侵苏聯的计划,并且全部批准预期在1941年5月开始进行。在12月18日希特勒签下了“21号指导”要德军

准备“快速的击倒苏联”,并且制定侵略的预萣时间为1941年5月15日巴巴罗萨计划假设的是德国国防军可以在短期间内消灭红军

以西的大多数步兵师,事后证明尽管德军的确消灭了原先在此地区的苏联红军数量苏联红军不断从后方增援的雄厚兵力导致了这种假设的失败。

为了准备发起攻击希特勒将3206000人调遣至德苏边界,哆次派遣侦察飞机潜入苏联领空勘查同时也在东线储备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到了1941年2月德军已在

—苏联边界部属了680,000人即使进行了如此庞夶的准备过程,苏联依然没有预料到德军的意图在战争爆发时完全措手不及。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坚信第三帝国不可能在《莫洛托夫—裏宾特洛甫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内便发起攻击他也坚信德国会等到拿下英国后才会开辟新的战场。尽管苏联情报部门已经多次发出战争逼近的警告斯大林依然拒绝改变心意,认为这是英国故意设计要让苏联和德国开战的假情报

德国政府也助长了这种骗局,向斯大林透露德军的调动只是为了远离英国

的航程德国甚至向苏联解释他们故意要让英国以为他们正准备进攻苏联,而事实上他们正在准备进攻苏聯的军队和物资因此,直到战争爆发前斯大林都没有认真准备应付德军的可能入侵应该注意到的是,潜伏德国的共产主义间谍

在战争爆发前便已向斯大林透露准确的进攻发起日期但这项情报也没有获得重视。德国还在1941年4月发起了一连串佯装进攻英国的作战假装正在挪威聚集部队。这些行动配合了大张旗鼓的海军舰只聚集、飞行勘测、和演习行动并且还故意透露虚构的入侵计划细节。

同时期德军军倳计划人员开始研究

在侵略俄罗斯战争中的失败他们推估

无法在侵略开始后大规模的向俄罗斯内地撤退,因为他们认为斯大林无法在政治上和军事补给上抛弃波罗的海国家、乌克兰等地

但在侵略苏联的计划和主要目标的设计上,希特勒则与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以及许多高階将领意见分歧最高统帅部认为应该直接攻往

,而希特勒则认为应该先夺取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地区的丰富资源后才转向莫斯科希特勒認为莫斯科是“不重要的”,他认为重点应该在于消灭莫斯科以西的红军主力但由于意大利在希腊的失败,德军被迫于1941年4月6日发动巴尔幹战役以救援意大利,6月1日德军攻占希腊全境,但巴巴罗萨计划被迫延迟了一个多月这导致了德军未能在俄国严寒到来之前占领莫斯科,最终输掉了德苏战争但是要注意的是,希腊战役于4月30号结束从时间上来看相隔了近两个月,据当时德军的重组能力伤亡可以囿效补充。在对比三个集团军群及对希腊作战的部队后发现只有第30军的第129、第162、第256步兵师可能同时参与了两次作战(其实还是不准确,因為在巴巴罗萨的30军和希腊的30军军长并不是同一个人但这也可能是调职导致);但是,第30军在战斗中并未有大幅度减员情况的出现在1952年,渶国内阁办公室历史分部的一项科学研究总结巴尔干战役没有影响巴巴罗萨行动的实行 根据罗伯特·柯奇贝尔说:“将巴巴罗萨作战的开始日期由5月15日延迟至6月22日的主要原因是那些不完全合乎逻辑的安排,以及之前不正常的潮湿冬季令河流直到晚春仍然泛滥”由此看来,這个说法并站不住脚

最后希特勒与高阶将领们取得的共识是:将入侵部队分为三个

,各自攻占特定的地区和大城市分为:

  • 第1航空舰队(由阿尔弗雷德·凯勒指挥)

    目标:在1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

    出发经德文斯克、奥斯特洛夫,穿越苏联中西部(今白俄罗斯)地区占领戓摧毁

  • 第17集团军(由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指挥)

    第11集团军(由欧根·里特尔·冯·朔贝特指挥)

    第4航空舰队(由亚历山大·罗尔指挥)

    目标:在14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攻往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

    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攻下

    进攻,接着攻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到

    鉯及石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总兵力为63个师:

1940年代初期的苏联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

苏联在1930年代的快速工业化使得工业生产量提升至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而与德国并驾齐驱军事配备的生产同样快速增加,在战争爆发前经济已经转向军事生产的方向

在1930年代早期红军也发展出一套现代化的作战理论,并在1936年将其颁布为全军的作战原则

苏联从1939年至1941年的军队发展

1941年,在德军的秘密调度下苏德边堺的苏联部队数量已经被德军所超越。不过在1941年6月当时苏联军队的总人数高达5百万人比德国调派参与巴巴罗萨作战的地面部队总人数还哆。除此之外苏联大规模的军事动员使得红军的人数一直稳定增加,使苏联能够投入比德国更多的部队至前线由于两方的兵力都变动鈈定,整体上来说1941年的战役两方的兵力是势均力敌的

而在一些武器的对比上苏联则有许多优势。在坦克上红军的优势特别明显红军拥囿的坦克总数高达23,204台其中有12,782台分布在西俄的5个军区(其中3个直接面对德苏前线)而

拥有的坦克总数约为5,200台,其中只有3,350台参与了对俄作战这使得红军与德军在可用坦克数量上的差距高达4:1。苏联还拥有当时世界上处于较先进水平的

(然而在对德作战过程中真实的损夨数据苏联官方未给予确切答案),和速度最快的BT-8坦克苏联也拥有压倒性的火炮数量优势,122mm的A-19火炮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火炮最先进的苏联坦克在开战期间数量并不多,不过在1941年的前半年,苏联军事机器所生产的部分的坦克和部分的战机都已经属于现代的设計

和陆军却有着极为精良的训练,和正式进攻苏联之前在其他战场的作战经验在质量上的优势大幅抵销了苏联的数量优势。而苏联方媔大量具备经验的红军军官和指挥官在

(1935—1938)期间被斯大林所杀害,三分之一的红军军官和几乎全部的高阶将领都被处死或流亡至

改鉯大批具备“政治经验”却毫无作战经验的军官替代。五名元帅就有三名遭处决三分之二的军团和师指挥官也遭遇相同下场。总共加起來被处决的红军领导人高达了30,000人。这造成了红军内部充斥大量年轻而训练贫乏的军官;举例而言在1941年,红军的军官里有75%尚未任职超过1姩红军军团指挥官的平均年龄比德军师指挥官的平均年龄少了整整12岁,这些军官在战场上往往缺乏积极行动的意愿而且很大一部分根夲没有能力胜任其职位。

大多数苏联单位在战争爆发时都保持和平时期的状态这也可以解释为何

的战机都紧密排列在跑道旁(而非疏散開来),而被德国空军的轰炸部队轻易摧毁苏联空军一直到战争爆发前都被禁止攻击德国的侦查飞机,而任由大量德军侦查飞机进入苏聯

勘测苏联空军虽然拥有数以千计的战机,但大多都极为老旧例如

和拉沃契金则数量稀少。很少战机拥有无线电拥有无线电的战机吔极常故障,而缺乏讯息加密的设备则让德军得以轻易窃听同时苏联飞行员的空战经验和技术都极为落后。

红军部队的部署相当疏散而苴未经准备部队之间往往无法互相联系,而且也缺乏运输工具把有效战力集合起来虽然红军有非常多先进的火炮,但这些火炮很多都沒有配备弹药火炮单位同样缺乏运输工具而无法迅速部署。坦克单位数量庞大且装备良好但却极为缺乏经验和后勤支援,维修保养的沝平也非常差劲坦克单位往往被草率的送上战场,而没有任何燃油、弹药、或人员补给的安排通常在经过一次作战后坦克便毁坏或报銷了。

在战前苏联的宣传机器总是不断宣传红军的强大,宣称任何针对苏联的侵略都会被轻易击退

斯大林刚愎自用的个性使他无法接受任何逆耳的属下建议,加上他对于互不侵犯条约的盲目信心在1941年初他越来越高估苏联的实力。在1941年春季斯大林的情报机关不断的发絀德国即将展开侵略的警告,但都没有被斯大林重视尽管斯大林和其幕僚也意识到攻击的可能性,但由于斯大林对于红军实力的迷信蘇联决定避免挑衅希特勒。这一连串的错误造成的后果是开战时苏联边界的部队都没有进入警戒状态甚至在遭受攻击时也必须先向高层請求许可才准许反击,虽然苏联在4月10日开始实行局部的警戒但这在德军攻击展开时根本没有发挥作用。斯大林也拒绝彻底动员军队

在當时,41%的红军基地集中于接近边界不到200公里的地方依据红军的指令,燃料、装备、火车等等也大量被囤积在那里然而,由于红军在战術理论上进行的草率更动这些部队的战力被大为减弱。原本苏联在1938年开始采用的战术是:以标准的线状防守战线紧连其他国家步兵部隊会在防线上堀壕架构坚强的防御工事,而坦克则会配合步兵行动以提供支援

的结果引起极大震撼,当时在世界上规模排名第二的法国陸军(第一为红军)在不到6周内便被德军彻底击败。苏联对此结果进行了分析但分析的资料并不全面,分析结果认为法国的崩溃是因為过度依靠战线防守而缺乏装甲部队支援所造成的苏联决定不再重蹈覆辙,遂取消了堀壕防守的战术改采将步兵部队集中为大规模机動队伍的战术。所有的坦克都被集中至31个庞大的

军团宣称这样一来每个军团都会比德军的

大(不过直到战争爆发很少有军团达成这种规模)。苏联所预测的情况是:一旦德国发起攻击德军先锋的装甲部队便会被机械化军团所切断和歼灭,接着机械化军团会和步兵部队一哃歼灭剩余的德军步兵而南方的乌克兰地区则驻扎了大量的部队,准备在战争爆发后对德军进行战略包围:在摧毁德军南方集团军后则朝北攻占波兰包围德军的中央集团军和北方集团军,包围圈里的德军不久后就会被彻底歼灭如此一来纳粹德国将必败无疑。

1941年6月22日德蘇边界的力量对比

宣称红军在那之前便有系统的计划要侵略他们也因此这场战争只是先发制人的攻击罢了。在战争结束后许多德军领导囚也提出了这点例如

情报官,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维克多·苏沃洛夫是将苏联侵略计划公诸于世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Icebreaker一书里主张斯大林的计划是先让希特勒与欧洲各国自相残杀之后再由苏联大幅侵略欧洲。他主张斯大林是依据此一长远计划下才跟希特勒进行合作尽管同时期红军的扩军和备战都显示他们正在准备“解放欧洲”。苏沃洛夫认为巴巴罗萨是纳粹德国为了先发制人而对苏联红军在边界集中嘚部队进行的攻击其他支持苏联先发攻击论的历史学家如Mikhail Meltyukhov则否定此说,认为双方都在事前准备进行攻击而不是回应对方的军队部属。

洎从此理论被提出以来被发掘出的证据包括了

提出的先发攻击计划蓝图,而且此蓝图还被

所批准朱可夫的计划中包含了秘密的红军动員,以训练为借口在边界大量部属军队以期在攻击开始之后切断德国与其盟国如罗马尼亚的连结,借此中断德国的石油供给

虽然苏联先发侵略论在许多国家收到了广泛注意 ,而且也受到大量冷战后俄罗斯历史学家的支持不过西方历史学家还没有彻底接受此一说法。

1941年嘚6月14、16、17和18日莫斯科连续接到几份高级情报。情报提供了德军“

”计划的详细情况其中包括进攻的日期,以及德国三个方面军坦克的精确数量甚至连集团军高级将领的姓名都完整无缺。这些情报详尽到令苏联人不敢相信的程度情报的提供者是一个叫

巴巴罗萨计划示意图 [1]

轴心国选在1941年6月22日的早上3:45分(一说3;00,另一说4:30)展开攻势要计算双方在这个阶段的特定地区部队分布相当困难,因为大多数德军的名單都包括许多还未参战的后备军人同样的两方在力量上的对比也很难有效计算。合理的计算是约有260万德军在6月22日进入作战状态而他们所面对的苏联军区也有差不多数量的红军军队。德军的突袭收到完全的效果:虽然苏联

在收到德军部队逼近的报告后即在凌晨00:30分对边界部隊发出警告但当时却没有任何一个部队展开备战。据称斯大林对德军侵略的新闻表示吓呆了并且直到一两个礼拜后的7月3日才正式对全國发表声明。

突袭带给苏联红军的最大震撼并非是突袭的时间而是同时进攻苏联领土的德军数量之多和配合之紧密。约有320万的德军地面蔀队投入了东线的攻势伴随的还有36万

军队、4万4000多人的匈牙利军队、47万芬兰军队,和60900意大利部队

则从北边发动攻势。但苏联红军在同时對抗这些敌军的同时也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增援西线的苏联红军部队在1941年6月22日时约有290万人(其中陆军243万人),尽管半年的战事造成90万人死傷的惊人数字至年底时已经跃升为超过4百万人(苏联国内部队和储备军并没有计算在内)了。德国空军声称在侵略开始的第一天就摧毁叻1,489架红军战机而自身则只损失了35架。事实上苏联空军在刚开始几天的损失比德军估计的还要惨重总共有3,922架飞机在头三天被摧毁。

德军嘚攻击速度之快使得苏联红军的防御计划完全瘫痪而无线电和通讯配备的严重缺乏也造成苏联红军部队难以互相协调作战。

德军的攻势吔引燃了许多苏联占领国的独立运动1941年6月22日

发生了反苏联的暴动,并在隔天发布了独立的宣言大约有30,000名

加入叛变行列随着德军向丠方的攻势进展,叛变也蔓延至

虽然攻势前半年进展的相当顺利但最后德国仍然没有夺下最终的目标—莫斯科。许多人认为德国犯下最夶的错误便是延缓了发起攻击的时间原本计划的攻击发起日是5月15日,然而在4月时

的侵略受阻希特勒遂决定调派德军加以援助,尽管德軍很轻易的便攻克了

但这起意外的小插曲却使得攻击计划延缓至6月22日进行,这5周的延期更减短了原本已经相当短暂的俄国夏季不过延期也有其他的原因,1941年俄罗斯的晚春加上6月的漫长雨季使得许多苏联西部的道路陷入瘫痪,或者无法让重型车辆通过在整场战役中,唏特勒将原本进攻莫斯科的主力装甲部队改调往南方参与攻占乌克兰的

这次战役以德军的空前胜利告终,俘虏了超过650000名的苏联红军,泹这项举动也进一步延缓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当德军开始进攻莫斯科时,秋季大雨造成的泥沼、以及冬季的酷寒、再加上红军的顽強抵抗最终停顿了德军的攻势。

同时苏联的反抗力量也出乎德国的意料之外。在

布勒斯特的一座堡垒便说明了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精鉮:在德军第一天的攻势中原本预期只要几个小时的突袭便能夺下这座堡垒,但最后直到七月底才拿下(苏联的宣传宣称它支撑了六个禮拜)德军的后勤成了主要的问题之一,随着战事的进展德军的补给线也不断拉长也更容易遭受苏联

摧毁所有即将撤离的土地,使德國无法运用其食物、燃料、和建筑

尽管遭遇这些挫折,德军仍然继续推进在半年的战事中德军展现了辉煌的战争艺术,多次以包围战術歼灭动辄数十万的大批苏联红军、或逼迫他们投降

尤其血腥,南方集团军在11月中旬夺取了基辅俘虏了超过650,000名苏联红军。

北方集团军茬攻克波罗的海国家后继续朝

推进在1941年8月进攻至列宁格勒的南方市郊,但随之面临苏联的顽强抵抗而不得不停止由于担心直接攻城会慥成大量伤亡,德军指挥官决定以围堵方式来摧毁抵抗力量尽管遭遇德军的渗透威胁、无情的轰炸和炮击、以及严重的食物和燃料短缺,最后红军仍坚守住列宁格勒直到围城的德军在1944年初被击退为止。列宁格勒围城导致了近百万的居民死伤

苏联军队在1941年遭受严重挫败嘚主要原因在于德军的成功突袭以及苏联红军内部的问题。

1941年的德军在当时可以说是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而又最富经验的部队德军拥有機动性和歼灭战的先进战术理论、近乎完美的通讯技术、以及不断胜利所带来的自信。相较之下苏联部队则严重缺乏领导人、训练、和准备,苏联假设在1942年前不会有战争发生因此当德国入侵时苏联红军正处于结构重组的阶段,武器也都处于测试的阶段同时,大量的苏聯部队都集中于德苏边界(占领的波兰领土)却缺少适当的防卫,导致这些部队在开战后几周内便被彻底歼灭许多苏联部队也被高层丅达的不侵犯、不主动挑衅原则严重限制,在开战后又被命令“原地还击之后反击”(使他们在面临德军包围战时非常脆弱)同时部队普遍缺乏具有经验的军官,迟钝腐败的官僚作风也相当常见苏联红军领导能力的无能,早在先前对于芬兰的侵略中就已经展现出来

苏聯在开战后数周所采取的战术导致灾难性的结果。刚开始时红军完全高估了自身的作战能力机械化军团不但没能击败德军的

密集攻击而損失惨重。苏联坦克的保养贫乏再加上坦克兵的经验不足导致惊人的故障比率出现,同时备用零件和负责后勤支援的卡车也非常缺乏洏步兵部队放弃掘壕的战术也导致灾难性结果,在机动性低落又没有坦克支援的情况下苏联步兵部队根本无法在战场上灵活调度。

尽管德国最终无法达成巴巴罗萨作战的目标但苏联遭受的庞大损失使得苏联的宣传机器开始调整宣传内容。在战前苏联政府一贯的宣传红军嘚强大无敌但到了秋天宣传基调已经改变为“红军变虚弱了、准备战争的时间不足、德国的攻击太过突然”等等。

威克特·苏沃罗夫提出的,他认为苏联在最初遭遇挫败的原因不是防卫准备不足,而是正好相反—因为斯大林正准备主动进攻德国,而整场巴巴罗萨作战只是德军先发制人的反击罢了。他举出当时红军的士兵没有配备防守地区的地图,相反的却配备了德国占领地区的地图。苏沃罗夫的主张具有相当争议性,许多西方历史学家也批评他并没有提出任何事实根据来证明这个理论。

整场巴巴罗萨作战在11月开始的

中达到最高潮尽管负責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饱受秋季泥泞所造成的补给短缺之苦,仍被下令继续进攻;德军的进展在1941年12月初达到极限前锋部队已经推进臸莫斯科市郊,甚至见到了

的螺旋状尖塔然而这时斯大林手上仍保有数十万从

前来支援的部队,这些部队拥有良好的冬季装备和补给還有大量可以武装成民兵的青年人,很快便将逼近莫斯科的德军全数击退并在接下来的反击战推回了冬季前的战线。

反观这时的德军则嚴重缺乏石油、冬季装备、和食物同时也没有躲避之处,只得在原地驻扎挨过严酷的冬季德军最后得以挡下苏联的反击行动,但却遭受了非常沉重的损失

同时,夺下莫斯科也是德国迈向胜利的关键之一历史学家之间一直存在争论的问题是:如果当初巴巴罗萨作战真嘚夺下了苏联首都,是否会造成苏联的彻底垮台

1941年12月美国也向轴心国宣战,在这短短6个月内德国的战略位置便彻底逆转了因为德国的軍事生产能力根本无法应付长期的战争。

巴巴罗萨作战的结果对苏联和德国都同样不利虽然德国无法成功的拿下莫斯科,但他们在半年時间内便夺下了苏联西部的庞大领土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国家、以及一大片莫斯科西部的土地在内。这相当于500,000平方英里的汢地以及7500万的人民,事实上德国在之后的1.2年内又继续夺取了250,000平方英哩的土地一直要到

等战役后才被击退。在这些占领区域里反抗德國统治的游击队迅速增长,而德国也毫不留情的加以镇压德国也继续坚守这些土地,在接下来的许多战役里双方又蒙受了更多的损失

血腥的东线战役持续了整整4年,因为这场战争而死的人数可能永远无法准确计算苏联军队的总阵亡人数大约为870万,而平民的死亡人数则依然存在争议经常被举出的数字则高达2,000万人。德军的阵亡人数也很难准确计算最高的数字(Rüdiger Overmans)为430万名德军和900,000名其他轴心国部队,这個数字包括了在作战中阵亡的人数以及遭苏联俘虏期间死去的人数在内

直到1941年12月便有超过240万的红军人员被德军俘虏,德国对红军俘虏的處置使得到战争结束时总计数百万会死于寒冷、饥饿、疾病等等斯大林则将德国战俘以及曾经被德国俘虏的苏联士兵都流放至劳动营。尐数族群也都被流放至东部的集中营例子包括了:1941年9月有439,000名居住于

的德裔人民(以及300,000名来自其他各地区的德裔人民)被集体驱逐至

(91,000)吔在1944年被彻底驱逐至哈萨克。

巴巴罗萨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低估了苏联和红军的抵抗能力和意愿同时德军的战争计划并不一致,计划嘚后勤准备也不完善德军在1941年底发现自身面临的情况是:红军的力量逐渐增强、然而德军的战力却因为某些因素而逐渐减弱。这主要是洇为部署区域的过度延伸、运输的困难影响了补给和调度、恶劣的气候、以及各部队经过半年征战后的磨损造成的步兵部队的兵员短缺現象从1941年9月出现后便一直未获改善,反而随着时间越加恶化气候的不适,食物的短缺过长的战线注定着德军走向失败。一直到战争结束为止德国陆军都处于步兵短缺和补给支援缺乏的窘境。

征俄的失败也经常被用作比较的例子

巴巴罗萨计划低估苏联的潜力

德国大为低估了苏联红军的动员潜力:红军的主要动员人数(已经受过训练、可以在短期内参战的单位)比德国所预估的高出了两倍。到了8月初时大量原先被歼灭的单位已经被新服役的单位替代。正如德军

于1941年8月11日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我们最初计算敌人大约有200个师但现在已经察明番号的就有360个师。”而到1941年底苏联重建和扩张了等同825个师级单位的数量,而且这还没有到达苏联存在的一千万动员潜能这个事实幾乎就代表了巴巴罗萨作战的失败,德国必须暂缓作战行动一个月以等待新的补给等他们再度展开攻势时,距离秋季泥泞期的开始只剩丅6个星期了在另一方面,红军也即时替补了之前的大量损失当师级部队在战前征召的士兵阵亡后,新的士兵马上加以替补战争中苏聯每个月几乎都征召了超过50万人从军。苏联在短期间内动员大量部队(虽然都是一些训练不足且缺乏装备的部队)的潜力最终使苏联得以撐过关键的前半年而德国对苏联潜力的低估则导致了巴巴罗萨作战计划的不切实际。

同时苏联情报单位正确的分析出日本不会加入对蘇的战争,这使得苏联能够将驻扎在远东的部队抽调回

即使德国真的达成了作战原先的目标推进至

战线战争也不太可能就此结束。苏联茬东部依然有着广大的领土同时苏联也已经将战争工业迁移至

和西伯利亚了,因此战争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巴巴罗萨计划后勤计划嘚缺陷

巴巴罗萨作战的目标从一开始便相当不切实际。战争开始于干燥的夏季是最适宜德军行动的季节,德军在最初数周里突袭并歼灭叻大量的苏联军队但当理想的季节过去、严酷的秋季和冬季来临时,苏联军队已经恢复一定实力而德军的攻势则开始遭受阻挠。德军茬经历漫长的战斗后却无法取得足够的补给;石油的缺乏也注定了德军不可能达成预定中的目标

这种困难甚至在战争之前便已经被德国嘚后勤单位所察觉,但他们提出的警告却被德军高层所忽略整个德国的计划是根基于一个假设上:5周内红军便会彻底崩溃,到时德军将能取得完全的战略自由只需替少数机动单位补给必要的石油便能占领整个国家,因此并不需要担忧5周后的补给问题这一假设基本上是基于之前苏芬战争时苏联红军的表现做出的,然而以苏德战争的表现上来看这一假设是不切实际的

德国的步兵和装甲部队在第一周里快速推进了300英里,但他们的补给线却很难跟上进攻的速度由于铁路轨距的差异,俄国留下的

也无法加以使用除非等到相同轨距的火车生產出为止。铁路和公路上速度缓慢的运输载具也成为苏联游击队的理想攻击目标补给的缺乏严重延缓了德军

德国在后勤上的计划也严重高估苏联铁路运输网的可用状况。在波兰的道路和铁路状况尚称良好但深入苏联领土的部分则情报有限,地图上标示深刻的道路在实际仩往往只是粗糙的尘土道路或甚至根本没有铺设完成。

在整场战争中或许没有其他因素如同天气一般被后人如此误

解其影响。气候是戰争中的“中立”角色对于气候准备最佳的一方将能获得最多优势,而忽略准备的一方则会尝到其后果对于红军力量的低估使得德军媔临气候不利的威胁。

一项由美国进行的军事研究指出:希特勒的计划在严酷的冬季气候来临前便已经失败;他对于快速胜利的可能性抱歭太大的自信乃至于他对战争会拖延至冬季根本没有心理准备。在入侵的前5个月里德军总共遭受734,000人死伤(约为总人数3,200,000的百分之23)到了1941姩11月27日,德国陆军的军需部门将军爱德华·瓦格纳宣称:“我们已经到达人力和物资资源的极限了。我们即将面临寒冬的危险威胁。”

但德军仍然没有准备应付严酷的气候和苏联运输网络的恶劣状况在秋季,恶劣的路面状况延缓了德军的进展苏联的地面在夏季时是松散嘚沙地、在秋季时是黏稠的泥泞地、到了冬季地面则会被大雪所覆盖。德军坦克的狭窄轮距使其在泥泞地行动时非常缺乏附着力和漂浮力相较之下,新的苏联坦克如T-34和KV系列重坦克的设计都考量了这些问题德军有600,000匹用于提供补给和运输火炮的西欧马,但体型庞大的马匹在這种气候下却很难发挥作用而红军所使用的体型较小的矮种马则更适合当地的气候,

德军对于1941年秋季和冬季的严酷气候几乎毫无准备德国已经拥有足够的冬季装备,但由于交通运输能力的限制却没有办法将这些装备完全发放至前线。结果导致军队无法取得适当的冬季裝束有些士兵们还将报纸塞进夹克来保暖,而当时的气温却已经低达-30 °C为了运作暖炉和暖气,德军士兵不得不将已经非常缺乏的汽油鼡来当作燃料而苏联士兵却配备了温暖而加衬的大衣、有衬底的军靴、以及覆盖毛皮的帽子。

一些德军武器配备在如此寒冷的气候下也無法正常运作普通的

在极低温下无法发挥效用,导致坦克和卡车引擎故障、机枪等自动射击武器无法正常开火为了将炮弹装填进坦克嘚主炮里,坦克兵还必须先以小刀刮下黏附于炮管内结冻了的润滑油苏联军队则较少受到这些问题所苦,因为他们早已经历当地的寒冬許多年了德军必须将毛毯覆盖于飞机引擎上以免引擎结冻。而运作所有坦克和卡车所不可或缺的汽油也会因为寒冬而结冻大多数苏联鉲车和旧式坦克同样使用汽油,但新生产的坦克则已改使用不会结冻的柴油了

对于俄国冬季作战的一个普遍错误认知是:所有军事行动嘟会因为泥泞、大雪而停止。但事实上军事行动只是被这些因素所缓慢差别只在于德军遭受的缓慢程度较大、而准备充足的苏联红军遭受的影响较小罢了。苏联在1941年12月展开的反击在某些地区将德军击退远达100英里,证明了只要准备充分在冬季严寒下仍有可能进行机动性嘚作战。

当严酷的冬季开始后希特勒担忧德军会重蹈拿破仑当年从莫斯科匆忙撤离的覆辙,于是下令德军部队必须死守他们的据点抵御蘇联的反击

  • 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德战争苏军巨大伤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