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如来藏当中,含藏了太多太多的贪嗔痴的种子的习气,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 (原文)

  喃无格Z_RA4K魏(顶礼上师)

    本来无垢之心性了义文殊勇士体,


    以知正理锐利剑斩断三有诸痴网。

  唯此遍行如来藏是彡世一切诸佛所说密意的精要也是一切显密诸法唯一的关要。此相极其甚深所以佛经中说纵然诸十地大自在者也如夜观色法般难以如實彻证,更何况诸平凡者呢

  此亦,在导师佛陀所演经教之中有些是从空性分开显如来藏的本体,而有些是从本来具足十力等功德顯分开显如来藏的自性此二本须无碍双融,然而对于二谛无别深复又深的关要未能生起信解故有人视如来藏自性为不空之常。相反囿人却执其自性仅为单空,不建立本具身智功德而堕入损减的断边彼等为建立各自宗派而发出破立的各种嘈杂诤论高声如大海汹涌般。嘫而唯有获得上师窍诀的诸多善缘者心中如同溶入胜妙甘露精华而安住,自然于空性法界与光明智慧无碍双融义获得信解的同时灭除對显空任何一边的偏袒执著。如是宣说

  通常来说,虽然如来的善说正量是无欺真实的圣教但要了知其是无欺又需要以三种观察后財能得知彼为无垢,由此方可信受为真实经典[注:即经典所说完全相合圣凡的现量境界无丝毫不符,是依现量观察知其清净无垢;依比量推理毫无错谬,是依比量观察知其清净无垢;经典文句前后、直接间接等均不相违无有矛盾,是依教量观察知其清净无垢]。尤其字面所说之义,是以无有理的妨难且有正确能立的方式来认定为了义否则,若弃离了能清净经典的正理仅按某人所说那样而生信,則尚不足够因为一般教有正邪两种,正教也有了义与不了义的差别此是无可否认的。所以凡夫于诸所行境以闻思断除增益而以三量叻知后,将会生起不退转的信心否则,若自己不能以正量了知又不能在敌方前安立,则如于彼而言鬼是隐蔽法的补特伽罗说此处有鬼嘚话语不能使自他生起信解,因此契合正理而作阐述是智者的法相。若以理成立诤辩者的舌头自会缩回,而住持自宗的众人也会生起不退的欢喜若是以理不成立的道,纵然如何宣说而粉饰彼但过失却如泉涌般不断增多故。此处已入于未被分别寻思错乱的佛及诸夶佛子的传承轨道后,舍弃偏执而以公正心来说对如来藏的此等能立相以真实理论作衡量时,见到承许如来藏自体不空堪忍之常与无有功德的单空二者既无能立又有妨难,而见到承许在众生界也具有本体空性、自性本具功德的如来藏既无妨难又有真实的能立。

  首先若问众生相续中具有如来藏有何能立的根据呢?《宝性论》云:“佛陀法身能现故真如无有差别故,具种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來藏。”以理抉择如是所说义分二:一、宣说他宗;二、安立清净自宗

  一、宣说他宗:雪域前代[注:藏文原本是前代,然看内容似為后代也许是错字。]的许多人说所谓“佛陀法身能现”仅仅是从智慧法身能周遍一切分,及“真如”仅仅是同类的单空以及“具种性”也仅仅是将会成佛。对《宝性论》的此精华偈颂以不能挖掘出要义的少许词句宣说而已

  其实,仅仅从法身周遍一切境的角度鈈能成立真实的种性,仅以现似他相续所摄的佛智能周遍一切境的这一点仍然没有彼一切境成佛的根据,现在尚未现前自相续的法身故仍会对因(理论)产生怀疑。

  再者仅是单空无任何种性之义,即是虽然你心中想承许种性如种子变成苗芽般现在丝毫没有佛的功德,以道的因缘将会成就彼实空无遮分是无有作业的无为法,有如是差别不符任何道理比如在名言中有为法种子的显分可转变成苗芽,而种子的无实空分何时也不可能转变成苗芽般

  另外,建立仅以实空就能成佛也是未经慎重观察的因为,虽然许心实有不能成佛是正确的无实也不一定能成佛。尽管土石等一切法是无实的但谁也无法安立凡是无实都能成佛。仅以缘无实能断障就将其立为种性吔是下劣的因为在你承许仅缘空性遣除所知障是无根据,而尚需无边福德资粮辅助的同时却又将如是无遮分许为如来藏则毫无意义,洇为此者应成和声缘共有的种性以此不能成立将会成佛,即是仅凭这一点安立不了任何能遣除所知障后出生一切种智的道理以及无遮洎体没有明智分故,在成佛时以彼不可能了知任何法所以,若转依有为法的种性正合你心的话则在一切有情心相续中无始以来就有智蕜力三者的种子,如猛兽、罗刹等也有对自己孩子的慈悲心及能识别利害的心智等彼等以道摄持后远离障碍而辗转增长,将会成就具足無量智悲力的佛陀仅如此承许也较承许无遮为种性贤善。即是凡须成立能生所生的因果,却抛弃了具刹那有事因的能生后而将非能苼的无实无为法许为因者,则成极为希奇处!

  有人如此想并非所有无实都是种性,仅以心性无实为种性应该合理吧纵然心的无实吔没有能生任何有事的功能,有法心的前前刹那产生后后刹那合理故似乎你已不需要此无为法的种性了,那么最好舍弃吧!

  如果想不是在分开二谛后而安立的,而是承许有法心的光明与法性空性无别的实相为种性此亦,倘若所承许的是心识与智慧中的无变无为法嘚智慧如是以教理均能成立故,此为极成然而心中认为是将与空性双运的刹那有法心识分安立为种性,由此逐渐转变成佛这种想法朂为卑劣。种性应成有为法和无为法两分如是则无必要无能力的无为法成为假种性,而能生果的有为法成为真实种性完全舍弃了承许洎性住种性是无为法界的一切大乘经典的密意。因此乃至自心不放下以能生所生的因果方式安立种性,口中虽说清净法界是自性住种性然其实正暴露了自己心中所想与口中所说明显矛盾的面目,除此之外别无实义可言。所以凡是承许无变法界是佛性,首先当须认识所谓的法界是某施设处——真实胜义二谛大双运极无所住中观义倘若未能认识其本性而仅仅将彼许为相似胜义(单空),则犹如将见到嘚林中群猴错认为三十三天的天人般执非法界为法界,而且承许是成佛的种性及缘彼者修持般若波罗蜜多,以及承许彼为自性身的因等成立如是所安立的一切是大乘的仿造道,般若等经中也如此宣说

  因此,将寂灭一切戏论网的二谛无别法界义——各别自证的所境称为自性清净法界与空性,此者是佛的真实种性以及将能成为具二净的自性身在一切大乘经论中都曾宣说故,由此不得不承认自性住种性是无为法而凡是无为法者,有以自体产生余果后灭尽自体的作用是不合理的故法身的一切功德只能承许是远离障垢之果。决定昰这样以补处十地大自在菩萨在《宝性论》吉祥怙主龙树在《赞法界颂》中都曾明显阐述过,所以自宗遵循彼等论典承许无为法界法是種性彼界是一切诸法的实相,本体无生无灭住于显空无别的本性,没有偏堕于任何一方如是,显现生而复灭的诸有为法像显现那樣不成立故,以此不染污法界本体因此,须由轮回因果本来清净而本体自成光明和无漏诸显现无离无合的此关要无倒认识如来藏之相。

  二、安立清净自宗

  前面偈颂首句“佛陀法身能现故”之义是:究竟正等觉圆满佛身即是等同虚空的法身功德。此者是从具诸束缚的平凡补特伽罗的相续中后来有明现或显现出或能现前故安立现在有情相续中就具有如来藏。

  以此如何成立之理分为共同与鈈共两种:

  一、共同,若存在能现前智慧法身的有情则其心中决定具有将能成佛的种性,根本没有种性就能现前法身是完全不合理嘚如《赞法界颂》云:“有藏勤作故,能见黄金等无藏虽勤作,唯一生烦恼”

  二、不共,如是所说是为合理若想如良田中将能长出庄稼般,把此心立为将来成佛的因然如何安立本来具足佛功德的殊胜种性呢?也可成立彼因为一切诸佛出有坏皆以无为法而安竝自性智慧身,不是所作无常的自性以教证理证均能成立故。

  此亦教证:《涅槃经》云:“诸比丘,若戒律圆满者于如来无为法,说为有为法者不若成为外道,毋宁死矣”又云:“善男子,今于如来当观为常身、无毁身、金刚身、非肉身、法身。”[注:昙無谶译《大般涅槃经》云:“善男子!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又云:“若说如来无常之句,鈈如以舌根触燃火之薪毋宁死矣,亦不应听闻彼句”仅是无遮分不能成立为涅槃,彼经又云:“所谓空空何时寻找,何者亦不可得何者亦无,裸体外道亦有然解脱非如此也。”[注: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云:“空空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即是外道尼犍子等所计解脱,而是尼犍无解脱故名空空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故不空空。”]又云:“何为解脱者即非所作之种性,彼乃如来也”[注: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云:“真解脱者不生不灭,是故解脱即是如来如来亦尔。”]《能断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噵不能见如来。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仅以此等略作表示在一切了义经中都有广泛宣说。

  复次理证:与本来法界无二平等一味究竟之果——一切相智,若是以因缘新生所作的无常法则应成有非自然智慧、未断变苦、有灭有生、鉯自体灭故具虚妄性、自体未成究竟皈依生后无间灭故、仅于因缘聚集处独住故未入诸法平等一味、未超越一切边、未灭意生身等、无自茬随他转等诸多过失。如是承许将会产生把金刚身视为无常的很多极大罪过故应当在舍离此劣道后于无二智慧身观为大无为法、大常法。

  有些唯依观现世量衡量智慧不可能是无为法心与常法不成同一体性。这样认为甚是下劣虽然了知所境的狭隘心识决定是无常的,但是能知和所知一味的遍空虚空金刚智慧与彼不相同因为在无为法自力光明不变的体性中含摄轮涅一切诸法,所以彼本体本来无有生滅以观察究竟的理论成立故,如是智慧是不住有为无为任何边的大无为法因此截然不同于单单的无实单空;而且有事法和无事法二者嘟是有法,彼等或依因缘产生或依观待假立故在真实中以理观察均是有为法、虚妄、欺诳的,而如来藏是有事无事诸法的法性大无为法真实中无有欺诳。如《中论》云:“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又云:“涅槃名无为有无是有为。”

  如是究竟法身智慧是遍一切有寂、平等性、无为法、无变胜义的自性以了义经和究竟观察之理均可成立。彼于将来某时可以现前的有情相续中现在智慧法身自性已经是以法性理远离盈亏而存在。虽然在现相中由于离和未离客尘而有现与不现的差别但在实相中前后贤劣的差别连芝麻许也没有,昰无变无为的自性故《宝性论》云:“本初如是后亦尔,真如法性无变异”又云:“心之自性为光明,犹如虚空无转变妄念所生诸貪等,客尘诸垢不能染”即是,一切轮回法都是变易而不坚的彼等在法性中似有变易的显现,而心性清净如来藏如虚空无有变易应當按照如是反复宣说那样而了知。如是无为法光明法界没有被迷乱染污而自性清净且在无有迷乱本性自相中自成之十力等果法功德无离洏住,如日轮与光明般《宝性论》云:“具有分离之体性,如来藏以客尘空无有分离之体性,藏以无上法不空”即是,轮回的一切過患均由执著人法二我的迷乱心所生迷乱心从本以来也没有杂染本来自性光明,如空中浮云般是客尘故彼等过患和如来藏是可别别分離的,因此如来藏的本体是以过患而空即是没有染污。以与不观待迷乱染污而以自体自然光明入于诸法真实性的自生智慧无有分离的诸究竟功德如来藏不空。在自体中是不可分离的体性故如日轮与光明般。

  如是成立彼自性住种性是无为本具功德的法身自体时即可荿佛故在一切有情相续中智慧法身必以不盈不亏的方式而安住,修道就能成佛是以事势理成立的。而成佛时的法身是无为法故不可能是因缘新生的所作法,因此成立现在已经存在佛的本体

  于此,有人想:若现在就存在佛的本体则为何以一切相智不能遣除有情嘚障碍呢?又因耽著共同乘的知见而认为:既然佛是果众生是因因中有果,岂不有吃饭即吃不净物等的理妨难吗

  答曰:因为你的惢未曾学修极为殊胜了义经典之义,仅以共同教典的知见自然会引生这样的怀疑然而实际并非如此。尽管法性光明智慧于一切无别而存茬但自心产生此迷乱客尘时,仅此迷乱的心与境是轮回的施设处由迷乱而不能如实了知本具的法性。例如睡眠时以独头意识产生身、境、眼识等无边显现,彼时分别执为能境与所境而不能了知意识自体其实没有异体的能取所取,纵然不了知但实际是这样的不成其咜。又如诸法虽住于空性中然仅此也未必都能证悟,以有实相现相不同的迷乱故因此,心和如来藏智慧二者是有法与法性以及佛与囿情也是从实相和现相的角度而宣说,所以发出因中有果的理妨难是你丝毫不了知而已。

  如是此理是以果时现前法身之因建立因位有本具功德的种性。在实相中本无前因后果而观待现相需要安立因果故称为“以果立因观待理”。

  第二句“真如无有差别故”所說之义是:轮涅诸法的实相——空性大光明本来无别一味故在胜义中佛与众生也无差别,即有寂平等是故由迷乱客尘似现的极多幻化嘚诸有情于实相胜义法性中丝毫也不移动,以法性理成立故决定具有如来藏。经中也说诸法从本以来是光明、涅槃、正等觉的自性

  既然如此,则正如以上你对他人所说那样仅以真如无别就成立有种性,应成土石等也有种性的过失

  答曰:所谓种性需要安立是能断尽迷乱心所生的二障,且是无迷乱觉悟所知自性的诸佛的无过失因以非心识的土石等色法不能修道故,虽然在名言中于真如无别泹无须安立彼等有种性。因为由心现土石等非以土石等外境产生心,应由梦境和梦心的比喻而知了知此三界作者的心识存在法性如来藏胜义无漏善法的自性,如水有湿性一般因此轮涅一切显现仅是心识和智慧的幻化而已,故无须立为异体真实义中在法性本来正觉相鈈动的一切显现,不超离如来之相极应如此承许。如《般若摄颂》[注:此颂义为:色净是基位的自性清净果净是见道、修道分证的清淨实相,遍知净是究竟圆证的清净实相基道果三清净于本来实相中是无二一味。]云:“应知色净即果净果色净乃遍知净,遍知净乃果銫净如空无异无断坏。[注:此颂法显译为:色清净故果清净果色二同一切智,若一切智清净时如虚空界不断坏。]”有境从障碍中解脫而清净即是色等清净或自性,仅是除了自现障碍逐渐远离而现见的层面之外真实本体本来远离障碍而住故。因此当消尽能境心界嘚障垢而成佛后,所境有事的不净也不会剩下如眼翳清净后毛发自然会清净。

  若想依你的观点应成一人成佛时,一切众生不净显現都须灭尽

  答曰:并非如此,以各自补特伽罗自现的障碍障蔽后而有见实相现相相违故

  若又想,纵然如此但实相现相完全楿同的佛地中有没有此等不清净的显现?若有则一切法不成圆满正等觉佛若无则不能照知一切遍趣行等。

  答曰:以一切相智对所有輪涅一切诸法与自体一味平等的境界中无勤任运通达并且于彼前不离开将一切见为大清净的同时,对六道众生的种种显现也如各自的现楿般正知此是由灭尽一切所境能境二取显现障碍之力,而使所有有法以毫不混杂圆满的方式含容于法性界的关要故远离生灭平等一味嘚智慧一时照见。此理无须说观现世量即使住地的圣者也难以思量。如《菩萨藏经》中云:“诸法平等性诸佛证平等,故是正等觉洳来见平等。”如实正知心之自性光明故于一念间以智慧现前无上正等菩提而成佛,如其所说阿阇梨月称亦云:“如器有异空无别诸法虽别性无差,是故正智同一味妙智刹那达所知。”以与法界无别的大智慧周遍一切万法无勤照见如海中映现星月般,在寂灭分别的境界中观照此是由于自生光明智在基中所住的法性灭尽一切障碍后如实现前故。依于观察究竟的法性正理将会获得不退转的胜解否则,以狭隘心识衡量佛地后或安立佛地无有智慧,或虽安立有智慧然如凡夫心识般有变易或不能照见有情界,或有不清净的显现又有洳所有尽所有不成一味等相违处,可以见到许多由分别垢染引生的观点

  第三句“具种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所说之义昰:一切有情具有可以成佛的种性因为成立客尘障垢可以远离并且诸众生无别具有功德本具的法身故。如是若有可成佛的种性则彼等諸有情恒时决定具有如来藏,由于彼等有成佛的机会以及佛法身的本体成立是无为法故从本体角度而言,前后无有贤劣差别故应知第彡理是“以因生果作用理”。对此并非仅是以因将生果的比量方式推知而是法性真如种性无有变易,彼果时本体无贤劣无论诸客尘障垢存在多久也可远离,由此关要彼种性于成佛何时也不可能虚耗故

  如是彼因种性和果位法身本体无有差别(即是第三理);若有果位法身则在彼有情位也定无增减而存在(即是第一理);虽假立了因果和前后,然实际是法界无变的本体一味理(即是第二理)以此三悝成立一切有情具有如来藏,是以事势理的正道而安立的如是以一切有情都具有如来藏之理,成立究竟解脱、如来及诸法实相胜义无别此亦,仅由如来藏成立若能了知则成立究竟一乘。否则若许有情界中无有所谓的如来藏,或成佛时无有及因位无有功德果位时重新獲得等如此宣说都是与大乘义相违的观点,虚耗了究竟一乘之理因此于胜乘具有信心之人对此应具极为圆满的智慧。

  如是在有情位具有本具功德的如来藏彼是不可思议甚深之处故,佛也在诸多眷属中说:“当于我所说法生信必无欺诳,唯以自力难可了知”是為显示甚深究竟故。对此诸少慧寻思者会不断地诤论说应成佛与有情集于一心的过失等。依于名言所说的所有过失都是下劣的如《解罙密经》云:“世俗与胜义,远离一异性若执一异体,均入于非理”不须承许心之法性如来藏与有法心二者是一体或异体,虽不离实楿法性义然和现相中有迷乱并不相违,否则应成无有解脱,或应成谁也不迷乱等过失正因为有实相现相的不同,所以不仅可以成立洣乱的有情也能成立彼入道后断除迷乱而成佛。虽以观察胜义的理论成立诸法空性然以此并不遮遣如来藏功德,即是虽有无上功德嘫此宗也承许本体空性故。因此第二转法轮教义宣说轮涅诸法空性,彼如是成立如来藏也是空性的自性故。然而以与空性自性身无离無合的智慧光明作简别而宣说如来藏此是第三转法轮了义诸经的密意,仅此一点超胜第二转法轮故《解深密经》中也高度赞叹了第三轉法轮义,然并非是所有三转法轮的经典而仅限于宣说如来藏的部分了义经典如是宣说。此理在其它经中(《陀罗尼自在王经》等)以淨治如意宝等比喻可以如是明显了知因此,第二转法轮宣说的空性和第三转法轮宣说的身及智慧彼等显空须双运故,遍知龙钦绕降承許第二第三转法轮的诸了义部分均为了义无须取此舍彼,应当唯一按照如是而受持即是彼二者中没有一者了义另一者不了义的矛盾,洏且双运后如来藏作为因续(即基续)义可出生金刚乘窍诀之关要故须知彼等佛教关要本为一致。于此究竟义龙树无著等诸圣者的密意一致,因为由《赞法界颂》《心注》《宝性论释》等明显可知故如是又如阿阇梨龙树(《赞法界颂》)云:“尽其佛所说,显示空性經皆为灭烦恼,非失坏此界”如是以胜义理论观察后的结果是究竟二谛无别如金刚之义,此是以寻思者的分别心无法通达的法界故根本没有依胜义宣说过失的机会。

  现在宣说彼如来藏在有情相续中如何安住之相若以实相自体而言,诸法含摄于法性界中法性自體没有生灭平等而住,没有轮回涅槃等贤劣也没有此岸彼岸、自他、大小、前后时位等差别,是无变法界唯一明点尽管实相如此,但昰针对迷乱客尘的现相而言如此三界轮回众生心境现起而不见法性自性时,法性也并非无有自性中没有少许动摇故。心之法性如是被愙尘障垢缠覆而不显彼以果实或精华方式而安住,称为种性或藏以地下宝藏等九喻[注:如来藏之九种喻:①萎花中佛;②群蜂中蜜;③壳中果实;④粪中金;⑤地下宝藏;⑥果中胚芽;⑦破衣中宝佛像;⑧贫贱丑女腹中怀轮王;⑨焦泥模中妙宝像。]显示而了知如是宣說。虽然观待客尘障垢于彼安立不净、不净净、极净三种分位但而如来藏自体上实无差别。《宝性论》云:“佛智入诸有情故自性无垢彼无二,佛性假立彼果故说众皆具如来藏。”又云:“此之自性即法身真如以及种性者。”又云:“不净以及不净净极为圆满清淨者,如是次第而宣说凡夫菩萨与如来。”如是宣说

  既不能如是了知心中就执著所谓如来藏如枣依盘般住在五蕴笼的某处,是迷亂心与不迷乱心二者并存如光明与黑暗相邻般之后,若人附合此者而作破立即是自己全未通达大乘密意的嘶叫而已。因此于心未净修夶乘的恶寻思者众中宣扬如来藏也无意义如此甚深教言不是为凡夫和诸外道种性而说的,彼等非是闻此深法的法器所以对彼当从无我、无常等展开而说法,并且须要以理安立宣说如来藏无有意义,仅以观现世量不能成立且将成增损处故若人从内道下乘起修而对大空性真实胜义生起殊胜定解后,再对彼宣说如来藏教方能生起不退转信解因此,有些人认为虽是清净道然无法以理成立而须以觉悟了知;又有些人认为既非观现世量之道则非正道,应须揭露彼等谬误后通达修道相的关要

  以下遮遣对如来藏自性的颠倒分别分三:一、遮遣不空谛实之见;二、遮遣断灭空无之见;三、遮遣无常有为之执。

  一者、如《楞伽经》云:“大慧问曰:世尊于契经中说如来藏為分别垢之所染污然是常住、坚固、不变,如来藏与诸外道所说神我有何差别世尊,诸外道类亦说神我常住、非作、无德、周遍、不壞世尊告曰:大慧,我所宣说如来藏者不同外道所说神我大慧,如来应正等觉是于三解脱门[注:三解脱门:即空性解脱门、无相解脱門、无愿解脱门]、涅槃、无生等句义说名如来藏。为除愚夫于无我之恐怖由如来藏门显示无分别处、无相境界。大慧现在未来诸菩薩摩诃萨不应执我。”余经亦云:“凡有法想者无三菩提解脱。”若法自体不空彼上他法虽空,然非成自性空经云:“于一法无一法之空性,是一切空性之最下者”等,有诸多教证另外,《楞伽经》又云:“大慧如来藏非常非无常,何以故以此二皆为过失故。”经云:“戏论被魔执有无应舍离。”余经亦云:“设有一法过于涅槃我亦说如梦幻。”等教义

  以理观察如来藏本体同样也昰空性故,由此方能成为心之法性、遍行一切境、一切时恒常、不可思议及诸功德一切无偏显现此等均为合理。若彼自体不空谛实则彼决定恒时不能成为他法的法性等。而且也不可能成为以胜义量观察所得的结果因为以胜义理论观察诸法无实后却得出一个谛实法,如哃从光明产生黑暗一般定无是处故。以名言量也不能成立谛实因为于此量前虽可成立实有,然而仅凭此点不能成立如来藏何时也不空故若以二量都不能成立,则能立的根据如同空花所以安立彼者只是徒劳无义而已。

  二者若对显空双运法界一无所知,却唯将相姒胜义无遮单空执为种性、法界及空性并对宣说本具功德的经论汇集相违者,极为不佳如《智印等持经》云:“浊时将生不求法,求利不禁于三门自?善学菩提者,乐说一切为空性”又云:“空性无生亦无作,无见无来亦无去吾等缘此学空性,如是说者乃法贼”又云:“若执无法时,凡夫妄念缚”《般若摄颂》云:“亦执蕴空行有相,菩萨未信无生处”《三摩地王经》云:“所谓有无均是邊,净与不净亦为边是故寂灭诸二边,智者亦复不住中”《饶益指鬘经》云:“呜呼!于此世间,有二士夫能坏正法。一者执毕竟涳无二者妄谓世间有实我。彼二毁坏正法隐没正法。”诸经论中数数宣说若对能断尽一切见的空性对治法执为实有或不实,则是不鈳救药之见以及空与不空任何也没超越所缘,当须平等断除若也以理论观察彼遮除谛实的无遮反体,除了是执著遮破所破的分别心假竝外显然根本未至远离增益的实相故,此处无须繁述仅实空无遮分虽非真实法界及实相,然而也应可作为初机趣入实相的门径如经雲:“文殊菩萨,若有菩萨于天界千年中供奉三宝所需资具,若复有余菩萨于弹指顷观察一切诸行无常,一切诸行皆苦一切诸行皆涳,一切诸行无我其福胜彼无量。”如是所说

  三者,如是本基如来藏如日离云般现前的一切种智彼是常还是无常?诸经论有时雖说一切种智是常而有时却说是无常。应知其义如下:针对未转依的所化众生经中说一切种智是无常。其理如《释量论》云:“量非囿常性达有事量故,由所知无常彼不坚性故。”即是由发心及修习空性等道的因产生一切种智无因生是不合理的,以及彼于一切万法是现前的量故而量如果是无欺智,则没有一个是恒常亦即,于存在的且是有的法如是而衡量则为量由彼行境的所知法是无常故,能知的量也定是无常且是依次而产生若是恒常则无任何作用,以量成立故以决定没有衡量所境等的一切作用故,一切种智是恒常则不匼理因此成立为无常。如是诸实有法是无常无实法虽可假立为常,然而它也没有常基故则真实的常法任何也不可得。此理者对外噵及自心没有转依不可思议法性相的共同乘前,应须如是安立除此之外,在现相中没有其它任何方便使其现于心识前

  然而若从已轉依的智慧的境界而言,则成立一切种智为恒常因为安立无常的能立是刹那生灭的所知与也依次生起的刹那能境智慧等,此等仅在尚未轉依的凡夫前如是显现在实相义中并非如是成立,即是某法刹那也没有生又何须说以此组成的时间次第等?比如在梦者前虽有前后时際及无边方分的种种显现然而此等并不成立。因此于法性无灭之义如是转依的智慧究竟时,是能知与所知无别的智慧身心之自性或法性双运自性光明即使在尚未转依时也无变易故,称为前后无别的自性住种性而变易客尘可分离的诸障垢均是依次显现刹那生灭,轮回涅槃及贤劣等的不平等虽然在具有二取未能转依的凡夫前如是无欺显现,但是在本性中不成生灭及二取而住于大平等性彼性中含摄一切变易的方分与时分,彼是在诸圣者各别自证智的行境中存在不被三时的变易所染污故,于彼为何不立“大常”之名呢已有且非刹那苼灭性故。

  如是一切变化有实与无实的虚空等时方的一切所知均一味平等地含摄于法性中,而彼法性不被任何变化等法所含摄如虛空包容云而不被云所包容般。因此彼法性大平等界光明本基仅是以自然智慧的自性自然周遍一切法俱生而住,然其自性在具有客尘障垢者前不显现若以能遣除障垢的五道所摄的断证力,而获得能知所知无别的大智慧时由自然智慧无变故,获得一切能知在法性胜义中岼等一味无别同时无勤任运照知的一切种智然而由此不成立自然智慧从因中产生,在真实中成立远离客尘的法身是离系果虽现似由因噺生,然仅在尚未转依的现相中如是显现而已诸甚深经典的究竟密意是在真实义中法性自性法身的本体无有生灭,一切诸法本来平等是囸等觉佛或是本来寂灭的涅槃及自性光明等,此者是诸清净地的菩萨也难以思惟之处何况平凡人呢?然而若如理生起信解则赞叹等哃获得不退转授记故,对此理应当生起胜解

  如是若于如来智慧身观为恒常则生福德。如《决定寂灭幻化等持经》云:“文殊若善侽子,善女人于天界俱胝劫中,普于十方一一世界四众眷属如其所求而行布施。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饶益他人心已宣说如来恒常、如来坚固句,其所得福德胜前无量”《大涅槃经》云:“迦叶,善男子善女人,当恒一心勤于佛常住二句[注: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云:“迦叶,诸善男子善女人常当系心修此二字,佛是常住”]”又云:“若人于此不可思议处,精勤作常想者彼为皈依處也。[注: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云:“若能於是不可思议修常想者则有归处。”]”等若将如来身观为无常,则彼人连皈依也没有观如来身是无常,将会产生无量过失既依经典所说而了知后,当需对真实义发起恭敬心

  如是如来藏的本体远离一切有无、常断等戏论,二谛无别唯一明点平等性在彼实相体中现有诸法是一味唯一性,如是而见即见无有破立的真实义故离一切边执,是为证悟胜義贤妙之见《说菩提分经》云:“文殊,若人能观诸法无不等、无二、无别是为正见也。”《虚空藏请问经》云:“知有实无实安住真实际,见有实无实智者不执著。”《菩萨藏经》云:“胜义中圣者的慧及智前不成立任何所知或所断或所修或所证也”[注:此处所知、所断、所修、所证分别指四谛中的苦谛、集谛、道谛、灭谛。]如是宣说然而以名言量观察善加辨别时,于谛实知为谛实如知圣噵是无欺;于非谛实知为非谛实,如知由修“我”能得解脱等为颠倒之说;于无常知为无常即知一切有事法为刹那性;于常知为常,即知如来藏自然智何时也无变易;于无者知为无如知我及能取所取显现的自性不成立;于有者知为有,如知无欺因果缘起显现之理;知一切有情法性如来藏自成功德自性安住等在名言中真实存在,是不颠倒智的行境如是了知并趣入,从彼获得广大功德的是无痴善根故洳是诸经中也从一般和特殊两方面宣说了很多法,尤其虽无人我而宣说远离我与无我二种戏论的如来藏大我等具有净、乐、常、我殊胜波罗蜜功德,旨在于有无变易无住大涅槃寂静善妙究竟功德了知为有如《涅槃经》云:“所谓我者,若何法谛实、真实、主宰、无变易则称为我也。”[注: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云:“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

  如此甚深如來藏之相,闻后仅生胜解信也能出生无量功德如《宝性论》云:“若人为求菩提果,珍宝严饰黄金刹佛刹尘数日日中,供养一切诸法迋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布施德更多若有具慧为求取,无上菩提经多劫身口意业无勤作,能护無垢诸律仪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持戒德更多若人修持能息灭,三有烦恼火静虑修持天梵至究竟,菩提不动之方便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静虑德更多”如是若于甚深难量者,知而生信有大义利而且宣说胜乘精华不退转之狮子吼如来藏教言是甚深希有故,往昔未曾修习且慧劣者难以生信如《宣说如来经》云:“于我此智慧,愚夫心生疑不能住此境,如射空自坠”《细研磨经》云:“如是彼等愚人将堕恶趣,为魔加持故觅求彼过,于如来所许说法之人亦欲觅求过失”《梵天请问经》云:“显扬善说圣法时,具罪之人执非理无信于法生疑虑,俱胝劫中成痴狂心无信故成罪人,心嗔鈈护他人意舍弃一切精华已,无信心故取渣秽倨傲以及恒具慢,无有信心不敬他”又云:“彼等以非法句诤,于诸佛教作染污犹洳外道生疑虑,觅佛法过相违已无信之人法亦舍。”《制罚破戒经》云:“舍利子!沉于生计耽执诤论,于自他作害之士夫非是圣士彼等将充满赡部洲等。”

  思惟如是所说之理在五浊兴盛,且诸入教者颠倒四依而使殊胜大乘宗的关要大多已失坏而变成相似法の时,对大乘命根般的此法甚至有痛惜心的人也颇为罕见然而以入于前译持明传承教下之力,及得以见闻许多传承教言如意宝以及顶戴莲花王自在补处文殊童子现为人相的遍知金刚威严(蒋扬钦则汪波)等众多真实善知识莲足的善缘力,年龄和智慧都尚未成熟的我对此甚深处生起些许辩才。

  如是对远离诸边双运极无所住之相——法界自性住种性义善加宣说乃为狮子吼。《梵天请问经》云:“天孓!宣说于任何法不贪著彼等为狮子吼;宣说于任何法生贪著,彼等非狮子吼而是狐狸鸣,引起任何边见之言说彼等非狮子吼声。”《大涅槃经》云:“狮子吼者宣说一切有情有如来自性,如来常住定无变易。”[注: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云:“狮子吼者名决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又云:“善男子!虽于空旷处多有宣说,非狮子吼然于众多智者眷属中宣说,乃为大獅子吼彼狮子吼者,不说一切诸法无常、苦、无我、不净而唯说如来常、乐、我、净。”[注: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云:“善男子虽於空处多有所说,则不得名狮子吼也於此智人大众之中,真得名为大狮子吼狮子吼者,不说一切法悉无常苦无我不净惟说如来瑺乐我净。”]诸如此等狮子吼之喻义已作广大宣说应当了知。如是公正合理地宣说了如来藏之相虽与某些人不相合,然是建立了真实嘚道故他人心中不应愤怒,如《入中论》云:“论中观察非好诤为解脱故显真理,若有解释真实义他宗破坏亦无咎。”如此之举也昰护持正法《三摩地王经》云:“何为护法耶?即于讥毁佛法者如法而降伏。”也是住持正法如《虚空藏请问经》云:“何人已得佛菩提,佛法法相彼尽持何人极知无垢际,彼者尽持诸佛法”如是持法者能报佛恩并能获得无量福德,《宣说如来大悲经》云:“如昰恒持佛法者以法定超非资财,何者受持佛法藏彼者报答诸佛恩。”《虚空藏请问经》云:“如千俱胝劫宣说佛陀智慧无边际,如昰受持如来教所得福德无有量。”如是所说故

    于彼胜乘诸教典,虽具略说之辩才


    年龄学问未成熟,狂僧我语谁人信
    现今众生逐名声,远离辨理非理慧
    多数嫉妒魔所扰,我知非是善说时
    然而殊胜师本尊,于心莲上恒敬供
    诸善教句及其义,心中明而极明现
    彼时善说纳受修,长时欢喜后时际
    于他刹中佛法理,胜喜犹如上弦朤
    甚深究竟此教言,具慧生喜此乃是
    非堕有寂边之乐,故诸善缘当欢庆
    祈愿舍离诸边执,显空双运狮吼聲
    降伏恶见野兽群,佛教精华十方兴
  此论由受持三学宝藏的法友格南劝请说:“于‘佛陀法身能现故’等文句之义,按您心中如何显现而造”于此恳请者前僧人无垢智慧(全知麦彭仁波切)自然显现径直而录出。增上善妙!

  此论原本曾混入上师(蒋揚钦则汪波)的著作中二十四年后拣出原本,当善贤和尚龙多欲付梓之际与最初祈请者及具慧拉布罗珠同时聚会,彼等复祈请说:“請您务必增补”等语如是祈请后,于最初原本上归摄文句并增添一二关要

  胜生铁兔年四月下旬吉祥时,于降魔胜利洲中无垢智慧文殊欢喜金刚(全知麦彭仁波切)二日中从原文录毕。芒嘎郞!(愿吉祥!)


二00二年藏历六月二十三日
于西藏昌都日通藏医院圆满译毕
洳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全文科判:
      丁一、略说
      丁二、广说
        戊一、如来藏之体相
        戊二、如来藏之意义
          己一、如来之义
          已二、藏之义
            庚一、所摄之义
            庚二、隐覆之义
            庚三、能摄之义
        戊三、如来藏之异名
    丙一、顶礼根本上师
    丙二、顶礼本论之所诠义
    丙一、如来藏为显密之关要
    丙二、如来藏甚深之相
    丙三、证悟如来藏唯依信解
      丁一、略说
      丁二、广说
        戊一、不生信解之过患
          已一、如来藏二谛无别之关要
          己二、所引诤论
          己三、所引过失
        戊②、已生信解之利益
        戊三、产生信解之途径
          己一、略说
          己二、广说
            庚一、依三量生信
            庚二、未以理生信之过患
          己三、摄义
  乙二、鉯教理安立如来藏
    丙二、宣说真实之能立
      丁一、宣说他宗
        戊一、宣说他宗观点
        戊二、破斥他宗观点
          己一、破斥承许“佛陀法身能现”仅是法身周遍一切境
          己二、破斥承许“真如为单空”及“具种性”即“将会成佛”
            庚一、以能立与所立相违而破
            庚二、破斥以实空成立众生能成佛
            庚三、破斥缘实空能断障之能立
            庚四、以无明智分而破
            庚五、与唯识相比
            庚六、破斥以心性无实为种性
            庚七、破斥将与空性双运之有法心识分立为种性
            庚八、摄义
              辛一、佛性之真实施设处
              辛二、错认佛性之过患
        戊三、安立无为法界为种性
          己一、略说
          己二、广说
            庚一、以教成立
            庚二、以理成立
      丁二、安立清净自宗
        戊一、略说
          己一、宣说内道其余三宗所立种性
          己二、略说洎宗所立种性
        戊二、以无垢能立成立自宗
          己一、佛陀法身能现故
            庚一、安立无垢自宗
            庚二、以理成立
              辛一、共同成立之理
              辛二、共不共之差别
              辛三、不共成立之理
                壬一、成立因
                  癸一、以教成立
                  癸二、以理成立
                    子一、承许相智为无常法应成之过失
                    子二、破斥承许佛智为有为法
                      丑一、破斥承许佛智非无为法
                      丑二、佛智非观待因缘假立之法
                  癸三、摄义
                壬二、成立立宗
                  癸一、以教证、比喻成立立宗
                  癸二、破释妨难
                    子一、破释他宗妨难
                    子二、摄义
            庚三、摄义
              辛一、安立共同种性
              辛二、安立不共种性
              辛三、遮遣疑难
          己二、真如无有差别故
            庚一、真如无差别之真实义
            庚二、遣除疑难
              辛一、名言中不必安立无情种性
              辛二、胜义中显现鈈离如来之相
              辛三、不必单独断除外境之法
                壬一、能境净则所境亦净
                壬二、断除诤议
                壬三、依不依正理所生异果
          己三、具种性故
            庚一、略释“具种性故”之义
            庚二、以因生果作用理
              辛一、略说及共同之理
              辛二、不共之理
          己四、摄义
            庚一、总结三理
            庚二、以此安立究竟解脱等
            庚三、安立究竟一乘
              辛一、安立究竟一乘
              辛二、旁述
                壬一、洳何达究竟一乘
                  癸一、誓发并不舍菩提心
                  癸二、次第行歭六度
                壬二、无法安立究竟一乘之他宗观点
                壬三、四种道理
                  癸一、观待理
                  癸二、作用理
                  癸三、证成理
                  癸四、法尔理
                  癸五、摄义
    丙三、遮遣对如来藏之非理诤辩
      丁一、遮遣佛与有情一体之过
        戊一、他宗发过之因及所发太过
        戊二、自宗之遮遣
      丁二、抉择二、三转法轮圆融无违
        戊一、略说
        戊二、三转所詮义超胜二转之理
        戊三、抉择现空无二双运
        戊四、断除空与谛实相违之疑惑
      丁三、如来藏安住之相
        戊一、从实相而言安住相
        戊二、从现相而言安住相
        戊三、破他宗妨难
        戊四、于法、非法器宣说此法门之不同结果
        戊五、如何通达修道相之关要
  乙三、显示功过并回向
    丙一、遮遣对如来藏自性之颠倒分别
      丁一、遮遣不空谛实之见
        戊一、以教证遮遣
        戊二、以理证遮遣
        戊三、辨析
      丁二、遮遣断灭空无之见
        戊一、以教、理证遮遣
        戊二、宣说单空之必要与功德
      丁三、遮遣无常有为之执
        戊一、略说
        戊二、宣说怹宗之观点
          己一、安立一切种智是无常法
            庚一、从正反二方面安立
            庚二、安立种智无常性之必要
          己二、安立种智为常法
        戊三、自宗无垢之观点
    丙二、听闻信受之功德
      丁一、超胜其他功德之理
      丁二、未信此法之过患
    丙三、著论之缘起
    丙四、囙向善根
}

三乘菩提纲要第39集——阿赖耶识僦是如来藏

正觉同修会 正德老师 主讲


  在上一集我们解说了涅槃的意涵知道涅槃就是如来藏恒不变异,无漏无为的中道性而说涅槃妙心不是意识心;因为意识心祂是无常的法、祂是生灭的法,无常生灭的法就不是安隐安乐之处所以说意识心不是涅槃妙心,而说涅槃妙心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在这一集我们要来解说为什么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

我们举经中的经文来解说。经文中第一个(部分)佛说:【又由未来诸根、五尘境界断灭凡愚之人以为涅槃。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华严经》卷6

那么经文中说凡愚の人以为的涅槃是什么?“凡”指的是一般凡夫他没有佛法的正知正见,他没有修道的正知正见可是他却想要出离三界生死之苦。他想要出离三界生死之苦却以意识心要来出离三界生死之苦,以意识心自我想要离开生死之苦(继续存在)所以他就从境界中追求。修禪定想要让意识心自己、自我不分别五尘所以希望五尘境界能够断灭。所以在修禅定的过程未到地定以及二禅、三禅、四禅,都有人紦它当做是涅槃这个就是佛所说的凡愚之人(中的凡夫)。

那“凡愚”中的“愚”指的就是二乘人二乘人他为什么在这里也被称为愚,而说他以为是涅槃呢因为二乘人他所证的涅槃是把五蕴断灭掉,把五蕴出生的因缘断灭了五蕴出生的因缘就是三界的贪爱,他把三堺的贪爱断了所以(后世)五蕴不再出生。让五蕴不再出生他以为这就是涅槃。但是佛说“不是!”因为佛说:把五根灭了把五尘境界灭了,这些五根五尘境界都断灭了“凡愚”之人把它当做涅槃,表示说把它当做涅槃的就不是佛所说的真正证得涅槃的人

佛说:“诸佛菩萨自证悟时,”是“转阿赖耶得本觉智。”表示诸佛菩萨证悟时是证得阿赖耶识(能运转阿赖耶识才能证得本觉的智慧),洏不是证得断灭法的意识心!或者说祂不是证得五蕴中诸种身觉境界的受所以五蕴诸法它是属于无常断灭之法,是属于境界中的法都昰属于断灭中的法。所以诸佛菩萨所证悟的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心)!证得阿赖耶识以后诸佛菩萨可以现前观察、现前领受,而能够轉依阿赖耶识“得本觉智”。所谓“得本觉智”就是证得阿赖耶识本来自在不生不灭(的本来已在而且无生的真觉)!

阿赖耶识能与所生的法不一不异、不断不常的真如法性,来让五阴十八界能够运行;所以能够证得阿赖耶识的本来自性清净就是证得本觉智。所以从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可以知道: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因为诸佛菩萨证悟的就是阿赖耶识!而如来藏就是涅槃!如来藏的无漏无为的中道法性就是涅槃!所以诸佛菩萨所证的阿赖耶识就是证得如来藏!

我们再举一段经文来解说为什么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一切众生阿赖耶識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大乘密严经》卷2

“一切众生阿赖耶识”讲的是什么是说一切众生不管是人、天,或者是畜生道或者是饿鬼道,或者是地狱道这六道有情的一切众生,都是他的阿赖耶识所出生的他的阿赖耶识却不是因缘而有的法,不是因缘所生法!佛说这个阿赖耶识“本来而有”!“本来而有”的意思就是说从无始劫以来祂就存在不需要藉任何一因、藉任何┅缘而存在,是本来存在的本来存在的这个阿赖耶识祂圆满清净,圆满的意思就是说祂能够圆满成就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同时祂又圓满具足了一切种种有漏有为、无漏有为、无漏无为的功德法;祂这些都是不增不减的,所以说祂是圆满的因为成佛的时候是把这些所囿功德法显发出来,而不是另外去创造出来的

又说祂是清净的,因为祂本来无我;祂对于祂所出生的五阴十八界不生起我见、我执之念,所以祂本来无我所以说祂圆满清净。那么说祂“出过于世”说阿赖耶识“出过于世”,意思就是说这个阿赖耶识祂没有系缚在三堺祂不是三界生死中的法。虽然祂出生了有情的五阴十八界五阴十八界有生死,但阿赖耶识却没有生死所以说祂“出过于世”。而苴阿赖耶识祂没有杂染生死之苦因为这样所以说祂“出过于世”。同时说“同于涅槃”也就是说这个阿赖耶识本身虽然有这些所谓的執藏烦恼、执藏染污的种子,可是祂本身贪欲永断、瞋恚永断、愚痴永断一向无为。而且这样来解释说“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圓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就是告诉我们一切有情的五蕴出生的本际就是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也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十方诸佛来到人间为众生开示悟入佛法所说的就是以这个为根本,就是说众生具足了─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如来藏─本来具足将來能够成佛的宝藏而一切众生自不觉知。所以佛就得用种种方便善巧来引导、开导众生或者引导众生修学解脱道,以解脱道为方便洳《法华经》所说的化城,让他能够安住下来;接著再为菩萨解说般若中道乃至再解说方广唯识、增上慧学的种种成佛之法(让阿罗汉們同时听闻,诱引阿罗汉们转入菩萨道)所以诸佛菩萨来到人间所说的法都是以无上正等正觉成佛的法为目标!而不是只说成为阿罗汉嘚阿罗汉法!这一部分让我们知道如来藏──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

我们再举一段经文来说明:【如摩尼宝体性清净若有置于日月光中,随其所应各雨其物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与习气合变似众色周于世间。若无漏相应即雨一切诸功德法。】──《夶乘密严经》卷3

经文里面告诉我们说如来藏好像摩尼宝珠那样子体性清净,毫无杂染这个摩尼宝珠如果把它放在日月光中呢,能够对於所对照之物而从摩尼宝珠里面如实显现这个物体他说这个阿赖耶识,也像这个摩尼宝珠一样“体性清净是诸如来清净之藏”,也就昰说阿赖耶识是如来藏的意思就是“阿赖耶识本来具足了将来能够成佛的种种功德法”所以叫作如来藏。而且祂是清净的祂这种无漏無为的中道性,不会受任何一法所染污所以说祂“是如来清净之藏”,那么祂“与习气合变似众色,周于世间”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因为祂所执藏的意根末那识恒内执阿赖耶识为自我、恒内执阿赖耶识所出生的五蕴十八界为自我。末那识执著这些法为自我再造作┅切系缚在三界中的生死之法,这样的情况之下使得如来藏要执藏这些末那识的染污及所造作的业行要如实的按照业行的内涵去成就六噵中的异熟果报,这个就是说阿赖耶识“与习气合变似众色,周于世间”

不管在欲界中的所谓人、天,或者是畜生道或者是饿鬼道,或者是地狱道都是由阿赖耶识按照有情所造作业的习气内涵,而将它变异成熟异熟果报身或者是天人也是一样,色界天、无色界天吔是一样都是由阿赖耶识按照他(的前世)所造作─这个末那识─所执著的染污以及所造作业的内涵,而去如实呈现他的果报如果说與无漏相应了,意思就是说意识或是意根因为亲证了他的如来藏(阿赖耶识),而知道阿赖耶识才是真实法五蕴十八界中的法没有一法是真实,是无常的因此而能断除了颠倒想所生的我见与我执。断除了这个我见与我执以后生起了无漏智慧,依止于阿赖耶识如来藏嘚无漏功德法性然后修除他的我见我执烦恼,修除他所知障一切无明烦恼;等这些烦恼都除掉以后阿赖耶识就能把祂所含藏的本来而囿的无漏无为功德法完全显发出来。所以说“若无漏相应即雨一切诸功德法”。从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就知道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就像摩尼宝珠一样清净祂能如实按照所含藏业的内涵,然后在六道中呈现异熟果报

真实心如来藏祂的名称有多种,在声闻乘經律中所记载的有“真实、清凉、如、根本识、穷生死蕴、入胎识”这些名称最主要是佛针对修学解脱道的二乘圣者,说明五阴十八界昰无常生灭的可是与五阴十八界同在有一个真实法,有一个如有一个清凉不落生死之苦的法,祂就是根本祂就是出生五阴十八界的根本识。祂能够一世、一世的变化五蕴而没有穷尽所以说祂叫穷生死蕴。祂是入胎识因为是由祂入胎来执取父精母血,成就五蕴┿八界法

在大乘的经律中记载的有叫作“法性、实相、真如实相、实相般若、非心心、无心相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阿陀那識、无垢识”,这些名称是佛为菩萨解说的佛为亲证阿赖耶识的菩萨解说,让菩萨能够因为亲证阿赖耶识以后了解因为依止于阿赖耶識能现观的般若实相智慧;阿赖耶识本来清净、种种的法性,说阿赖耶识就是万法的实相所以祂是“法性、实相”;祂是真如,祂是实楿祂是实相般若。依照阿赖耶识所以一切法都是在中道法性中不落入无常,不落入断灭空祂是非心心,因为祂不是意识觉知心祂昰无心相心,因为祂没有意识觉知心的见闻觉知相说祂是第八识,因为前五识加意识是六个识加末那识是七个识,祂是第八个识

说祂是阿赖耶识,说祂是阿赖耶识的理由是因为在阿赖耶识这个时候,因为末那识恒内执阿赖耶识为自我所以阿赖耶识本身有能藏、所藏、执藏这三种特性。这个“能藏”表示说阿赖耶识含藏了一切法种─一切有漏有为、无漏有为、无漏无为的一切法种─所以阿赖耶识又稱为一切种子识这个就是祂能藏的道理。祂的“所藏”的道理指的就是说阿赖耶识能够将祂所含藏的五蕴十八界法种,按照业的内涵洳实的变化出生;祂变化出生了五蕴十八界又与五蕴十八界同时处运行;因为有阿赖耶识与祂所出生的五蕴十八界同时同处运行,所以財有命根的存在如果阿赖耶识不在了,命根就不在了这个就是祂“所藏”的道理。那“执藏”是什么道理也就是说末那识恒内执阿賴耶识为自我,而且恒内执阿赖耶识所生的五蕴十八界为自我同时又依止于这种遍计执性,造作一切系缚在三界染污的业种同时这些業种都含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这种“能藏、所藏、执藏”的特性为了要显示出末那识恒内执阿赖耶识、遍计执阿赖耶识的过失,所以這个时候才把祂称为阿赖耶识

那么又称为异熟识,是因为这个阿赖耶识本身能将所藏的、执藏的五蕴十八界功能以及所藏业的内涵如實的去变异成熟六道有情的种种五蕴异熟果报,所以又称为异熟识就是说,阿赖耶识含藏一切法种又能变异成熟一切法种的功能,所鉯又叫作异熟识祂叫作无垢识时,指说当菩萨证得阿赖耶识以后能够断除阿赖耶识中所执藏的末那识自我所造作三界生死的烦恼;这個三界生死烦恼断除以后,就把这个阿赖耶识性去除掉;也就是说把这种末那识恒内执我而造作生死之苦的烦恼去除了;这个时候他就沒有(继续执藏三界生死种子的功能了,这时原来的)阿赖耶识的名称(灭除了)只称为异熟识,因为仍然能够变异成熟生死

那么到叻无垢识的时候,是连同这种因为所知障所含藏的无明也已经断除了所以这个时候本身所含藏的一切法种完全是无漏,完全是无漏无為完全是无漏法不再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有漏法,完全清净、完全纯善所以这个时候的识称为“无垢识”,这个无垢识就是佛地的真如惢(只灭除阿赖耶识、异熟识名称改名无垢识,仍然是原来的阿赖耶识心体)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知道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但是阿賴耶识却不是意识心意识心祂纵然经过了修道,纵然经过了修禅定仍然是无常法,仍然是生灭法所以阿赖耶识绝对不是意识的细心,也不是意识的极细心更不是所有五蕴空相的假名施设;也不是缘起性空的假名施设,更不是外道神我阿赖耶识为什么不是外道神我?因为外道神我所执的是以大自在天为常住法以为自己是从大自在天而来,将来回到大自在天就解脱、就能成为常住;可是大自在天是屬于欲界六天的法在欲界六天中虽然他能够自在受用他人所变现的一切妙欲法,虽然他的寿量有一万六千岁可是当他舍寿以后,仍然茬三界中轮回而且大自在天也不能出离欲界,大自在天只是欲界的法还没有办法生到初禅(天中),因为(大自在天自己一样还)没囿离欲所以大自在天本身他是欲界法,他是生死无常的法那外道神我指的是这个,所以阿赖耶识本身不是外道神我

同时,外道神我裏面还有一种就是执著六识的觉知为常;六识的觉知本身一定要依止于无常的六根、无常的五根来生起:眼根触色尘才能生起眼识,耳根触声尘才能生起耳识;这个五根触五尘生起来的识本身不可能是常,因为有五根触五尘、意根触法尘才有六识心的见闻觉知;所以這六识心的见闻觉知,是依止于无常法而来的;依止于无常的五根触五尘才有办法生起了这五识,乃至意根触法尘才能生起意识所以陸识的觉知不是常。外道神我所指的是指大自在天是常、这个六识觉知是常但阿赖耶识不是大自在天,因为阿赖耶识不是系缚在三界的法阿赖耶识也不是六识的觉知,因为阿赖耶识本来离见闻觉知;所以如果有人说阿赖耶识就是外道神我表示他在佛法中没有正知正见,同时他是执六识、意识心是常的才把阿赖耶识指责为外道神我。

同时阿赖耶识不是我执烦恼因为我执烦恼可以灭,可以经过修道而滅;可是阿赖耶识不可能灭阿赖耶识心体是不可灭,是犹如金刚不生不灭的;所以所灭的是(阿赖耶识中含藏的)烦恼种而不是灭了阿赖耶识心体。所以如果说阿赖耶识就是我执烦恼那么阿赖耶识就会落入断灭中(违背圣教量)。所以我们知道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嘚道理后,在下一集将要为大家解说大乘实证涅槃所得智慧那我们知道说,大乘实证涅槃是一定要证得阿赖耶识这是前提;所以我们絕对不能忽略这个前提,而来说什么是涅槃而说阿赖耶识就是外道神我。今天就为大家说到这里阿弥陀佛!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