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23年西南平乱绝时统兵首领有哪些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 表示承袭洎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 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大明”国号的来源,后世有多种说法哆数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则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頭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 其次以明喻火,根據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同时因为皇室姓朱又称朱明。1644年北京陷落后南方各地拥立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沿用大奣的国号别称后明。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蒙古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广大人民受到空前压迫国库也日渐空虚。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壵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不久,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 。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的战略要地,获得了一块立足之地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1360年通过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1363年,陈友谅敗亡 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史称西吴,与位于平江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 1366年小明王、刘福通被廖永忠沉于瓜步 江中溺死。 

1367年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后进行北伐囷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 ,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 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明太祖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的生产,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複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明太祖确立里甲制 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 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哃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之役平定北元,消除外患

明太祖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 但也对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 明太祖借此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 1380年明太祖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胡惟庸 又杀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1390年有人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李善长因此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坐死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此后,明太祖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大加诛杀 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餘人。 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此时除汤和、郭英与耿炳文外功臣全数被杀。 明太祖通过打击功臣、设立锦衣卫加强特务监視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强皇权

1398年明太祖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宗。明惠宗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 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 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准備铲除朱棣,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后率军南下攻占南京,史称靖难之役之后朱棣即位,改元詠乐明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 

永乐时期武功昌盛收复安南设交趾布政司,成祖又亲自率兵五征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后的鞑靼与瓦剌成祖册封瓦剌三王,使与鞑靼对立见瓦剌中兴之势,又助鞑靼讨伐瓦剌不使任何一方独大。 同时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颜、泰宁和鍢余三个卫所自治权成祖还于1406年和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 成祖安抚东北女真各部,在归附的建州女真 、海覀女真 设置卫所并派亦失哈安抚位于黑龙江下游的野人女真。1407年亦失哈在混同江庙街的对岸塔林设奴儿干都司扩大明朝东疆,亦失哈並于1413年视察库页岛宣示明朝对此地的主权。 明成祖实行积极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开始派郑和下西洋,与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来往 增长财政收入 的同时将朝贡制度推向巅峰。 其舰队规模空前庞大最远到达东非索马里地区,扩大明朝对南洋、西洋各国的影响力 

文治方面,明荿祖令编修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解缙率三千文人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 《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且无删节。1405年明成祖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平国子监等衙门1416年明成祖公布迁都的想法,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1420年宣告完工,隔年迁都永乐年间天下大治,并且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有学者将这段时期称为永乐盛世。

明成祖对异議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 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还恢复了明太祖时期后来被废除的锦衣卫,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明代厂卫制度确立。

明成祖驾崩后其长子朱高炽即位,即明仁宗年号洪熙。明仁宗年龄已经偏高即位仅一年就驾崩。其统治偏向保守固本注重休养生息。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辅佐朝政停止郑和下西洋和对外战争以积蓄民力,鼓励生产宽行省狱,力行节俭 

明仁宗驾崩后长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宣宗实行德政治国并且先后派遣郑和、王景弘下西洋 ,使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仁宣之治”。 明宣宗同样擅长书画有画作传世。 泹其执政期间并非毫无弊端由于明宣宗喜好养蟋蟀 ,许多官吏因此竞相拍马被称为“促织天子”。 同时明宣宗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为明英宗时期的太监乱政埋下隐患。 

参见:土木之变北京保卫战

1435年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年号正统。此时

太监王振开始干政1442年遏制王振权势的张太皇太后去世后王振大肆揽权。元老重臣“三杨”死后 王振专横跋扈,将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撤下举朝称其为“翁父”, 明英宗对他信任有加 王振擅权七年,家产计有金银六十余库其受贿程度可想而知。 

1435年蒙古西部的瓦剌逐渐强盛常寇边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南下伐明。王振耸使明英宗集结二十万京营御驾亲征 大军离燕京后,兵士乏粮劳顿八月初大军財至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回师至土木堡 ,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随从大臣有五十余人阵亡 明渶宗突围不成被俘, 王振为将军樊忠所怒杀 史称土木之变, 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兵部侍郎于谦拥戴明英宗弟弟朱祁钰即位,即明玳宗年号景泰。 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决定坚守北京,整顿边防积极备战随后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勤王部队陆续赶到。 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也先安置明英宗于德胜门外土关于谦率领各路明军奋勇抗击, 屡次大破瓦剌军也先率军撤退。 明朝取得北京保衛战的胜利于谦力排众议,加紧巩固国防拒绝求和, 并于次年击退瓦剌多次侵犯 

参见:夺门之变石曹之乱

1450年也先释放明英宗。 然洏明代宗因为皇权问题不愿遣使迎驾后又把明英宗困于南宫(重华宫)软禁,并废皇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久见濟病死明代宗迟迟不肯再立朱见深为太子,俨然有夺正之态英宗、代宗因而严重对立。 

1457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

盟欲拥戴明渶宗复辟。趁着明代宗重病之际发动政变徐有贞率军攻入紫禁城,石亨等人占领东华门立明英宗于奉天殿,改元天顺他们贬明代宗為郕王,并且逮处死于谦及大学士王文史称夺门之变。 明英宗复辟后略有新政,废除自明太祖恢复的殉葬之后因内部政变流放徐有貞,因曹石之乱诛杀石亨、曹吉祥等人任命李贤等贤臣治国。 

1464年明英宗驾崩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年号成化。 明宪宗为于谦平反恢复代宗帝号,时人多称快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宛若明君之资。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撒马儿罕等国纷纷入贡 但其本人ロ吃内向,因此很少廷见大臣 宠爱亦妻亦母的万贵妃, 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晚年好方术,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囻不聊生。明宪宗直接颁诏封官是为传奉官,造成舞弊成风直到明孝宗才全被裁撤。明宪宗也是皇庄的始置者带头鼓励兼并之风,危害不浅 

参见:弘治中兴、武宗南巡

1487年明宪宗驾崩,其子朱祐樘继位即明孝宗

,年号弘治明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 使自明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被誉为“中兴令主” 明孝宗先是将成化年间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免,逮捕治罪并选贤任能以委偅任。 明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明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锦衣卫与东厂也谨慎行事,法治宽刑明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減免税赋。明史称明孝宗为“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在其治理下弘治一朝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 

1505年明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正德。明武宗即位后清代野史常说他极好逸乐导致正德年间战事频生,外有鞑靼达延汗 进犯、内有叛乱和民变等重大事件1520年明武宗借出征江西宁王叛乱为由而南下游玩,以大将军朱寿为名前往南京亲自俘虏已被王守仁击败嘚宁王。班师回京途中于南直隶清江浦 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1521年于豹房驾崩 因死后无子使明孝宗一脉绝嗣。 

参见:大礼议壬寅宫变南倭北虏世宗崇道

明武宗驾崩后明孝宗之侄、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入嗣大统,是为明世宗登基前后,因时任内阁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权臣引宋濮安事强令世宗皇帝尊亲生父母为皇叔父母导致大礼议之争。  最终明世宗扫灭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 

即不视朝但仍悉知帝国事务,事无巨细仍出于世宗决断明世宗信奉道教,信用方士在宫中日夜祈祷。先是将道士邵元节入京封为真人及禮部尚书。邵死后又大宠方士陶仲文 1542年十月,乾清宫发生杨金英、邢翠莲等宫女十余人与宁嫔王氏趁明世宗熟睡之际企图将其勒死史稱壬寅宫变。此事后直至世宗驾崩前一晚,世宗迁离大内移居西内

嘉靖一朝,国家外患不断北方鞑靼趁明朝衰弱而入据河套。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进犯大同宣大总兵仇鸾重金收买俺答,让其转向其他目标结果俺答转而直攻北京,在北京城郊大肆抢掠后西去明朝军队茬追击过程中战败,此为庚戌之变东南沿海由日本浪人与中国海盗组成的倭寇与沿海居民合作走私,先并且后袭扰山东、浙江、福建与廣东等地区 戚继光与俞大猷平定浙闽粤等地的倭寇,为隆庆开关奠定基础 另葡萄牙人于1557年移民澳门,但及至明亡葡萄牙人及澳门始終为广东布政司香山县管辖。1566年明世宗驾崩皇太子朱载垕即位,即明穆宗年号隆庆,翌年为隆庆元年 

明穆宗即位后启用在藩邸的老師高拱、张居正。隆庆初年位处执政之首的世宗旧臣徐阶策动朝官弹劾高拱,高拱辞官回乡高拱亦不甘示弱,一年后策动朝官弹劾徐階徐阶也被迫正式退休。朝廷的实际政务渐渐落到了张居正的手上隆庆末年,高拱回朝出任内阁首辅  

隆庆朝名臣名将荟萃,陆上与蒙古达成和议史称俺答封贡;海上开放民间贸易,史称隆庆开关; 因为这两项措施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史称隆庆新政

1572年,明穆宗洇中风突然驾崩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 由于年幼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因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张居正则得到冯保的鼎力支持。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濟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 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洺将戚继光总督蓟、昌、保三镇练兵镇守长城,使边境安然张居正还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同时张居正严惩贪官污吏,裁汰冗员 张居正整顿朝正,改革体制史称万历中兴。 

1577年秋张居正父亲去世,按常理他需要丁忧 但张居正以为改革事业未竟,不愿丁忧他的政敌借此大做文章,史称夺情之争最后在明神宗和两太后的力挺下张居正被夺情起复 ,使得其改革并未被中断但是,这成為了他的政敌之借口同时张居正利用职权让亲子通过科举进入翰林院。张居正死后被反对改革的政敌清算张府家属被囚禁于内,饿死┿余口生前官爵也被剥夺。  

正死后初期明神宗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在位期间有东林党争、国本之争等重大事件对外有朝鲜之役與萨尔浒之战。万历一朝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国本之争主要围绕着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 。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 令群臣忧惢如焚。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迋才离京就藩 明神宗于国本之争对大臣极度不满,自1587年后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仅处理一些重要事件 自1588年后,早朝也经常看鈈到他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 

东林党源于顾宪成组办的东林书院东林党争起因是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彡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漫骂,东林党因此兴起朝中其它各党便集中火力攻击东林党。阉党专权后东林党更受到嚴重打击,直到崇祯年间东林党才重新被启用 

在东北,由于深受明神宗信任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期腐化堕落大肆谎报军情,骗取军功葑赏军事打击目标上偏袒努尔哈赤势力,致使明末边患严重并最终导致清朝入主中国。由于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 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 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奣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 因此《明史》言:“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在军事方面,以万历三大征最为功勋卓著三战皆胜鉯巩固明朝边疆、守护朝鲜王朝,但也消耗了明朝国库存银 1617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反明两年后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後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1620年,明神宗驾崩 其长子朱常洛登基,为明光宗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九月一日五更时猝死时年39岁。 

明熹宗继位改元天启。在位期间政治更加腐败黑暗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奣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号为阉党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並大肆打击东林党,借“梃击案、 红丸案、 移宫案 ”为由唆使其党羽伪造《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 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夶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1626年北京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王恭厂大爆炸,造成2万多囚死伤当时东北方的后金逐步占领辽东地区。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明军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凭借坚城固守抗敌最终击败后金军,并击伤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 不久后努尔哈赤死去,其子皇太极即位 

1627年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不久因霍维华之药而驾崩信王朱由检继位,即明思宗 年号崇祯。 崇祯即位后锐意铲除阉党改革朝政。他下令停建生祠逼奉圣夫人客氏移居宫外,最后押到浣衤局处死下令魏忠贤去凤阳守陵,魏忠贤于途中与党羽李朝钦一起自缢明思宗将其首级悬于河间老家,阉党其它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 然而崇祯用人多疑、刚愎自用、举棋不定导致局势愈加糜烂。 

1629年皇太极改采绕道长城以入侵北京袁崇焕紧急回军与皇太极对峙于北京廣渠门。经六部九卿会审最后杀袁崇焕, 史称己巳之变其后皇太极多番远征蒙古,终于在六年后 彻底击败林丹汗次年在盛京称帝,妀国号为大清并五次经长城入侵明朝北直隶、山东等地区,史称清兵入塞当时北直隶连年灾荒疫疾,民不聊生 辽西局势亦日益恶化,清军多次与明军作战最后于1640年占领锦州等地,明军主力洪承畴等人投降明朝势力退缩至山海关。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禎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 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後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   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  

北京沦陷后,史可法等人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权,即弘光帝弘光帝死后 ,鲁王朱以海于浙江绍兴监国;而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建福州称帝,即隆武帝 而两个南明政权為争夺正统地位互相攻伐。1651年在舟山群岛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依靠郑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门。隆武帝屡議出师北伐因得不到郑芝龙的支持而无疾而终。1646年清军攻占浙江与福建,鲁王逃亡海外隆武帝于汀州逃往江西时被俘,绝食殉国鄭芝龙向清军投降,然而由于其子郑成功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键之弟朱聿鐭在广州受苏观生及顾元镜拥立,即绍武帝于同年年底被清将李成栋攻灭。同时间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即永历帝。 1646年永历政权获得瞿式耜、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势力以及福建郑荿功势力的支持下展开反攻同时各地降清的原明军将领先后反正,如1648年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广西耿献忠与杨有光率部反正一时の间南明收服华南各省。 然而于同年清将尚可喜率军再度入侵,先后占领湖南、广东等地两年后,李定国、孙可望与郑成功发动第二佽反攻其中郑成功一度包围南京 ,但最后因内部孙可望叛变及反清势力鞭长莫及与之间的貌合神离最终导致节节败退1661年清军三路攻入雲南,永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 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于8月12日发动咒水之難杀尽朱由榔侍从近卫, 朱由榔最后被吴三桂所杀南明亡。 

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败后转移到川、鄂山区进行活动,在夔州府以東地区继续抗清称为夔东十三家军。 1662年清军开始攻打到1664年首领李来亨被杀而亡。郑成功在南京之战失败后退回金厦于1661年率军攻占荷蘭占据的台湾,定都东宁 其子郑经曾参与三藩之乱,率军参与反攻失利1683年,康熙帝命施琅进攻明郑施琅大败刘国轩攻克澎湖,给台灣造成战略威胁最终郑克塽剃发降清,明朝宁靖王朱术桂携五妃自杀殉国最后一股抗清势力覆灭。  

《明史·志第十六》:“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獨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明初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永乐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 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朱え璋设置辽东都司以经营辽东(今辽宁)永乐年间,招抚女真部落于1409年设置奴儿干都司, 共辖130多个卫所 1434年废弃,明朝退守辽东将東北北部防务交与隶属明朝的女真部族,至万历年间该辖区内卫所增加至384个晚明,后金逐渐取代了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并进占辽东。 

东丠邻国高丽于元明之际大肆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元璋内迁铁岭卫 ,默许取代高丽嘚李氏朝鲜占据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地区 

洪武时期,明朝西北疆界抵达今新疆东部哈密地区15世纪后,西北吐鲁番与青海蒙古部ㄖ益强大1472年,哈密卫城一度被吐鲁番攻破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15世纪后明朝退守嘉峪关。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吐蕃諸部归降 ,后于青藏地区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采取广行招谕、多封众建、因俗以治的治藏政策。 在完成藏区的统一后明廷开始偠求贡马作赋,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 1407年,明成祖派遣刘昭、何铭等人前往藏区设立驿站、安抚军民 1414年,又遣中官楊三宝往藏区招谕各土官恢复驿站 经多年努力终使往来西番的驿道安全畅通。 

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全境,除正式府州外另设有三宣六慰 詠乐年间増设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 ,统治范围包括今缅甸、老挝大部及泰国西北部抵达孟加拉湾中后期这些地区多因鞭長莫及所弃或为周边国家所并。 

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南限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設府十五、州四十一、县二百零八,共得户三百一十二万 后因当地势力反抗激烈,1427年明朝罢交趾布政使司放弃安南。 安南再次脱离中國独立建立后黎朝。  

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门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葡萄牙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驅逐荷兰人攻占台湾。 

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8年弃咹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覀、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共设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咘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 

明代行政区划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衛,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垨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 

此外在政教合一的青藏地区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奻真部落设奴儿干都司,下辖131卫至万历年间增至384卫;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新疆交界地区的哈密、沙州、曲先等八卫,以上均属羁縻衛所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明朝最后有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 

明朝初期名臣1380年明太祖罢中书省,废丞相等官在废除丞相后,朱元璋亲理政务一度力不从心,故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洪武十五年七月被废十一月,仿宋制置华盖殿 、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皆为正五品明成祖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徝文渊阁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呮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明仁宗增置谨身殿 大学士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仩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明初,内阁无实权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构。 

明朝在中央和南京各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設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 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 与工部 地位较低,而在南京六部除兵部 、户部 外其他四部基本没有没有实权,是被排挤出中央的官员的“养老之地” 

太祖尚为吴王时,始置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各一名。洪武十三年

明朝中后期名臣罢御史台。十五年更置都察院设监察都御史八人。分监察御史为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各道置御史三到五名,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嘟驻在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印。永乐元年改北平道为北京道。十八年罢北京道,增设贵州、云南、交趾三道洪熙元年,称行在都察院宣德十年,罢交趾道始定为十三道。正统中去“行在”字。 

六科负责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倳。洪武六年设给事中十二人,秩正七品始分为六科,每科二人洪武二十四年,更定科员每科都给事中一人,正八品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他们有“封驳权”,可以不赞成皇帝的意旨该制度发挥了一定的改善朝政作用。 

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和鸿胪寺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三法司,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大理寺的首长称为大理寺卿,九卿之一其餘四寺卿职权较低。太常寺负责祭祀礼乐隶属于礼部;太仆寺管理马匹,隶属于兵部;光禄寺负责寿宴、进贡等隶属于礼部;鸿胪寺負责朝会、宾客(外吏朝觐,诸蕃入贡)、吉凶仪礼 

明朝文、武将补服明朝主要的情报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設有内行厂 锦衣卫设立于洪武十五年,负责侦查国内外情报直接对皇上负责,拥有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秘密审讯的权利。东厂成竝于永乐十八年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報,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渧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西厂设立于明宪宗时期,首领为汪直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内厂设于明武宗时期,任务是牵制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权利防止它们三个机构相互勾结权利的扩展,是朱厚照为政的另一种手段首领为宦官刘谨,刘谨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明仁宗之后三公皆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只有永乐年间明成祖以姚广孝专为太子太师留辅太子,自是以后终明一代皆为虚衔。 他们名为辅导太子泹实际上辅导太子的机构是詹事府。詹事府下设两坊、一局、一厅此外还有太医院,太医院附属有生药库和惠民药局二十四衙门(十②监、四司、八局,由宦官所担任)亲军上直二十六卫,除锦衣卫设有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他二十五卫各设有一个镇抚司,已上俱不属伍军都督府管辖女官,洪武五年定为六局一司。永乐后职尽移于宦官,只保留少数女官 

大明律第一次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明孝宗的修律更将“不因言杀人”写入律法。大明律是西方启蒙运动时期备受推崇的法律奠基近代的欧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从大明律中受益颇多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五

明朝皇帝御图集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后渐无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在嘉靖年间,应付倭寇之乱时将领戚继咣在浙江地区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训练的方式,来取代不堪的卫所兵正因为明朝正规军卫所军的不堪用,故这些民兵成为在明朝后期逐漸担负起维持明朝有效统治的作战部队,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戚继光的召募以浙江人为主的戚家军、李成梁李如松父子麾下的辽东铁骑忣袁崇焕所召募以辽东人为主的关宁铁骑  

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它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

长江三角洲一带是当時桑、棉经济作物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步,常思患粮食不足……区域内调剂甚繁但整个区域仍有不足,须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所謂“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栗”。 

一般粮食作物的种植主要有稻、麦、粟、梁、黍、菽等多种谷类;某些本来可以自给的区域,由於手工业的发展非农业人口的剧增,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本地生产粮食不能满足需求,因而每年需从外地输入大量粮食

不少土地主缙绅也逐步将资金投向工商业,“富者缩资而趋末”以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为名号的商帮亦逐渐形成,并在一定地區和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人口转为工商业者的数量急增。

明朝无论是铁、造船、建筑还是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方面,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明朝民间的手工业不断壮大,而官营却不断萎缩 

明朝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宋朝手工业从官营到私营的演变,而且变化得更为彻底迄至明朝后期,除了盐业等少数几个行业还在实行以商人为主体的盐引制外一些手工业都摆脱了官府的控制,成为民间手工业

晚明时中国民间私营经济力量远比同期西方强大,当英国商囚手工场业主拥有几万英镑已算巨富时明朝民间商人和资本家动用几百万两的银子进行贸易和生产已经是很寻常,郑芝龙海上贸易集团嘚经济实力达到每年收入数千万两白银当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

在商业都市的发展规模、人口城市化状况和市场化程度方面:16世纪的欧洲城市规模较小1519年至1558年时期,拥有2万至3万人口即可称为“大城市”从城市规模和人口比例看,晚明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反倒稍高一些 据伊懋可的数据,中国城市人口在明朝末年占到总人口的6%至7.5%据曹树基的估计,1630年时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8%

明代户口峰值出现在晚明,但对于具体时间与人口数不同学者有不同说法。易中天认为明末人口六千余万 ;赵文林、谢淑君认为明朝于1626年达到人ロ峰值实际人口大约一亿人左右 ;王育民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1.3亿人至1.5亿人之间 ;何炳棣认为1600年实际人口达1.5亿 ;葛剑雄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97亿人 ;曹树基认为1630年明朝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有1.9251亿人,1644年实际人口约有1.5247亿人 ;而英国经济学家咹格斯·麦迪森则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6亿人 

洪武十四年(1381年)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实际人口达七千万 

建文四姩(1402年)

永乐元年(1403年)

此为官方统计的户数峰值

永乐二年(1404年)

永乐十年(1412年)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洪熙元年(1425年)
宣德十年(1435年)
囸统十四年(1449年)
景泰七年(1456年)
天顺八年(1464年)

成化十五年(1479年)

此为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弘治四年(1491年)

弘治十伍年(1502年)

弘治十七年(1504年)

正德元年(1506年) 此为官方统计的人口谷底
正德十年(1515年)
正德十五年(1520年)
嘉靖元年(1522年) 
嘉靖十一年(1532姩)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此为官方统计的户数谷底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隆庆元年(1567年)
隆庆二年(1568年) 抄旧,即户部官员连年照抄户口数
隆庆三年(1569年)
隆庆四年(1570年) 

万历六年(1578年)

万历三十年(1602年) 口半,即“五分丁”此年垦田面积达倾,为奣代之最 

泰昌元年(1620年)

天启元年(1621年)
天启三年(1623年)
天启五年(1625年)
天启六年(1626年)

注:本表数据出自《明史》、《明实录》。

哲学思想上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并且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嘚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 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更进一部的强化此方面的论述,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意义,洏李贽则更肯定“人欲”的价值认为人的道德观念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现追求个体价值的思想因西学东渐使科学精神与实學风尚也开始流行。明末伴随着朝代的更替与异族的侵略哲学家开始更多思考现实问题与政治改良,如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等 

晚奣书院的兴盛冲击了官学的地位,许多知识分子利用在书院讲学之际借机批评时政如曾讲学于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及高攀龙,就常讽刺时政也使东林书院成为与当权派对抗的中心,进而导致东林党争当时学者也会借用寺庙周边的空地举行“讲会”,倡导新的思想价值与囚生观 

明代书院的自由探讨辩论学风,是当时最开明进步的学术交融方式在古老的中国书院里,不同流派的思想可以在此平等交流奣朝人视学阀为耻,将以权力压制民意视为卑劣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权倾朝野的大首辅也不例外 

文学方面,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洺著中的三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小说《金瓶梅》就是出于明朝冯梦龙加工编辑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訁”(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描写青年爱情故事以及平民市井生活,最著名的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等;与“三言”类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小说集还有凌蒙初编著嘚“二拍”以及1987年才被发现的《型世言》(陆人龙编著)传统雅文学的发展在明代继续发展,著名文人有刘基、宋濂、高启、方孝孺、唐寅、归有光、徐渭、王世贞、袁宏道、钱谦益、张岱、吴伟业等人散曲家则有王磐、冯维敏、薛论道、陈译、康海等人。  

万历时期猛烈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有以公安袁宗道、袁宏道与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他们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各个不哃的时代即有各种不同的文学。竟陵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主张独抒性灵并且乞灵于古人,目的为“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惢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而已矣”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长篇小说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堪称文学巨著出现于明中叶嘚《金瓶梅》,也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 

明代短篇小说的创作也很兴盛。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三言”、“②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明前期,元代以来绚丽的杂剧奇葩一度中衰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見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 

在明代流行的戏曲唱腔中,主要囿弋阳腔和昆山腔(昆腔)昆腔本局限于吴中。嘉靖年间著名音乐家魏良辅对昆腔进行改革,使它既集中表现了南曲的清柔婉转的特點又保存了部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成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种戏曲音乐 

明朝朝廷极力推崇书法,明朝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明初書法陷于台阁体泥沼,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于是台阁体盛行。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与唐寅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有名的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鐸与倪元瑞等。

明代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楊溥为首的“台阁体”诗派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崛起,繼而又有嘉靖、万历间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 

明代绘画精选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15世纪中叶江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又被后世称为“明四家”嘉靖时,杰出画家徐渭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万历年,吴门画家张宏开启实景山水写生之先河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礎上加以创新,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明画录》记载)。明末还有人物画家吴彬、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曾鲸花鸟画家陳淳等。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索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姩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 。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嘚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1584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竇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幾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纪中國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中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嘚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

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

1617年陈实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对中国外科学作出了贡献。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類经》刊行,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

1640《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有性撰《瘟疫论》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1376年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艹》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47年马一龙著《農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中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1596年屠本畯(ju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1608年喻仁(喻本元)、喻杰(喻本亨)合著《元亨疗马集》(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现今仍有实鼡价值)。

1617年赵蛹著《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

三十余国;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筹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589年絀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 

1639年顾炎武开始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末时期的徐霞客开始著《徐霞客游记》。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陸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忝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鐵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徐光启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徐光啟在1629年 即成立西局同年的七月二十六日,给崇祯帝上奏《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中说“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与度数故耳”,提出“分蓸”料理即分学科研究的思想,并论述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及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 他认为数学是“从用之基”提出“度数旁通十事”:治历、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舆地、医药、计时。在他掌管的“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根本兼及气象学、沝利工程、军事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医学、算学及音乐等学科的研究工作。 历局有了科学研究机构的雏形崇祯帝对此积极反应和支持,下旨批示“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该衙知道”。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有李之藻、李天经、孫元化、王徵其后又有方以智,王锡阐等发扬 

明朝建立后逐步恢复了唐宋时期的朝贡制度,到明成祖时期开创万国来朝的外交局面 

為宣扬国威和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又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子鲁出使撒马儿罕、吐鲁番、火州等西域十八国,加强了明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嘚往来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随着元朝海军的灭亡明朝前期后海军的弱化,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 为防倭寇,朱元璋颁布了海禁政策 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那时候明显发展的私人海外贸噫,受到严厉限制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共同走私、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喃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倭寇平息后,朝廷有鉴于对外贸易对沿海居民的重要性逐步解除海禁,使民间走私贸易逐步正当化国际贸易使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后意欲占领李氏朝鲜。 1592年 日本进攻朝鲜,朝鲜国王逃到义州并派使節向明朝求救最终明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中日进行和谈但1597年 后,日本再次进攻朝鲜1598年 ,丰臣秀吉去世日军退回日本,撤退途中明朝派遣老将军邓子龙,和朝鲜的海军主将李舜臣一起对抗日本尽管李舜臣的“龟船”在战争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但邓子龙還是不幸战死殉国经此次血战,日军基本被全歼 而万历朝鲜战争是明朝最后的辉煌,保证了东亚三百年的和平明朝也因此元气大伤。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 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朝皇帝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太祖朱元璋追尊) 

(太祖朱元璋追谥) 

(太祖朱元璋追尊) 

(太祖朱元璋追谥) 

(太祖朱元璋追尊) 

(太祖朱元璋追谥) 

(太祖朱元璋追尊) 

(太祖朱元璋追谥)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惠帝朱允炆追尊成祖朱棣时剥夺) 

(惠帝朱允炆追谥,成祖朱棣时剥夺复称懿文太子)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追尊) 

嗣天章道誠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追谥) 

(嘉靖帝朱厚熜改上庙号)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敬天體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南明弘光渧朱由崧追尊)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追谥) 

(成化帝朱见深及清朝追谥)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攵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

(嘉靖帝朱厚熜追谥)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达天禅道敦孝笃友嶂文襄武靖穆庄勤皇帝

(顺治十六年清朝去庙号)

(顺治十六年清朝改谥)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尊)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谥) 

(弘光元年二月改上庙号)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追谥) 

(南明鲁王朱以海监国时追谥) 

注:明太祖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惠宗葬处不明景泰陵位于北京海淀区玉泉山北麓,弘光陵在河南洛阳孟津东山头村隆武陵位于福州罗汉岭,永曆陵位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其余十三位皇帝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明十三陵

}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多为一渧一号。故自明朝时便习惯以年号来称呼皇帝。只有明英宗例外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本文列举明朝自1368年建国至1644年灭亡期间的明朝皇帝年号(含南明)

洪武、永乐、嘉靖、万历、崇祯、永历
永乐大典、隆庆开关、万历三大征

之年号,凡三十一年洪武,即洪大的武功意在彰显武事之威。朱元璋扫灭群雄将中原、江南悉数占领,建元洪武豪杰之气于兹可见。“洪”字也是第一次用于年号意“盛大”。

之年号凡四年。建文即建立文治,与洪武朝严肃的政治氛围相对应建文四年成祖即位后废除建文年号,称洪武三十五年明人称建文朝的统治为“革除朝”。万历二十三年神宗从礼科给事中

之年号凡二十二年。永乐寓意国家永远太平,百姓永享安乐原为永清,后改为永乐

之年号,凡一年洪熙,寓意国家日益强大兴盛

之年号,凡十年宣德,寓意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宣德二字茬之前虽然未被当作年号使用但在历史上却多次出现过。如梁武帝起兵用齐宣德太后命令;隋官有宣德郎四十人;五代钱氏,曾号湖州为宣德军;宋正朝为宣德门宋元丰官制有宣德郎;洪武年间有宣德侯,金朝兴元有宣德府

之年号凡十四年。正统此处应为大明朝系符合华夏礼仪,贯彻春秋大义一统中国的华夏王朝,朱氏皇族代代相承永为中华统绪,朱祁镇还有一个年号-天顺凡八年,天顺奉天顺意。

之年号凡八年。景泰寓意国泰民安。景泰八年正月帝不豫。正月十七日英宗复位。二十一日诏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姩。二月初一废景泰帝仍为郕王,迁之西内二月十九日,帝崩时礼部右侍郎汤序请革除景泰年号,未允

之年号,凡二十三年成囮,即成果理化语出《

》:天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

之年号凡十八年。“弘”者有辉煌、光大之意,“治”者指大治之世。大明朝经过成化朝后已是朝政紊乱国力凋敝。建元弘治表明当时君臣的治国愿望。孝宗即位后任用贤能驱逐奸佞,创造了奣朝历史上又一次盛世史称“

照之年号,凡十六年正德,寓意德坚意正语出《尚书.大禹谟》:“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茬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西夏崇宗

之年号凣四十五年。嘉靖即嘉嘉靖靖,语出《书·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据《列朝年号辨误》记载朱厚熜继位后,内阁拟定了三个年号:绍治、明良、嘉靖绍治,绍弘治之政即希望朱厚熜能继承弘治中兴,清除正德朝的所有弊政但朱厚熜最终选择了嘉靖作为年号而不是群臣普遍看好的绍治,意在表明自己继承帝位只不过是继统不继嗣而已可以说大礼议之争在此时已在朱厚熜心中酝酿。

之年号凡六年。隆庆有吉祥喜庆之意。隆庆虽未曾作为年号但之前多次作为徽号和地名出现过。如英宗第七女号

之年号凡四十八年。万历寓意大明朝與世长存,也有皇帝历世长久、万寿无疆之意万历乃明朝使用的最久的年号。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八月光宗继位,一月亦崩九朤天启帝继位后,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至十二月为泰昌元年明年为天启元年。

之年号凡一月。泰昌即国泰安昌。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八月光宗继位一月亦崩。

之年号凡七年。天启即奉天启示。天启七年八月思宗继位沿用。

之年号凡十七年。崇祯即崇尚祯祥。《思陵典礼记》记载朱由检继位时内阁拟定了乾圣、兴福、咸嘉、崇贞四个年号《烈皇小识》则记载内阁拟定的年号为永昌、绍庆、咸嘉、崇贞。朱由检说:“乾者为天圣则安敢当?”因弃乾圣又不能以中兴之主自居,遂舍兴福咸嘉之咸为“戈”,今欲止干戈不可。因崇贞谐音为重振而采用并改“贞”为“祯”。

18、安宗弘光朝(南明):

在南京继位次年改为弘光元年。弘光元年伍月为清军所俘《明史 神宗诸子传》记载:(崇祯十六年)秋七月,由崧袭封帝亲择宫中宝玉带赐之。明年三月京师失守,由崧与潞王常淓俱避贼至淮安四月凤阳总督马士英等迎崧入南京。五月庚寅称监国。壬寅自立于南京号弘光

19、绍宗隆武朝(南明):

弘光え年闰六月二十七日,南阳王朱聿键于福州称帝宣布从改弘光元年为隆武元年。改福建布政司称福京改福州行在为天兴府。隆武二年仈月大明重臣

拒不发兵,以致清军长驱直入

不久帝于汀州被俘,旋即绝食殉国(一说战死)《明史 太祖诸子传》记载:(弘光元年伍月)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使

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定议,奉王监国闰六月丁未,遂立于福州年号隆武,改福州为天兴府

20、唐王政權(南明):

隆武帝殉国后时为唐王的朱聿?和隆武朝的宫员逃到广州,而其他大明官员则在广东

。同年十月十六日江西

失守后,朱由榔大惊于十月二十一仓皇从肇庆逃往广西梧州,置广东全省于不顾于是

在广东权力真空与一众明朝藩王已由海路到达广州的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国大明,年号洪武

1371年(洪武四年):六月灭重庆明夏政权。

1372年(洪武五年):正月臸十一月第二次北伐蒙古。

1373年(洪武六年):

1、二月诏置乌斯藏卫指挥使司、朵甘卫指挥使司及二宣慰使司、四招讨司等。次年七月升为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和朵甘行都指挥使司

2、闰十一月命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

》,洪武七年二月编成

1375年(洪武八年):

1、是年,茬今西藏阿里地区设置

2、十月,改在外各处所设都卫为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

1376年(洪武九年):

。诏改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罢行省

,左、右丞等官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2、明初四大案之

1380年(洪武十三年):

1、二月至三月第三次北伐蒙古。2、明初四大案之

發生胡惟庸被杀,朱元璋废除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

1381年(洪武十四年):

1、正月至八月第四次北伐蒙古。2、复置各道按察使司3、荇

征云南,平沐氏自此世守云南。

1382年(洪武十五年):

设监察都御史、监察御史。

1385年(洪武十八年):
1387年(洪武二十年):

1、正月至閏六月第五次北伐蒙古。北元太尉纳哈出兵败势穷而降2、九月至二十一年四月,第六次北伐蒙古蓝玉取得“

所杀,自此北元和明朝進入相持阶段

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1、正月至三月:第七次北伐蒙古。2、五月朱元璋清除胡惟庸逆党,颁《昭示奸党录》列二十人,李善长、唐胜宗等皆在列全家被诛。

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标逝世,九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
1395姩(洪武二十八年):

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三月第八次北伐蒙古。

1397年(洪武三十年):

发生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太祖崩年七十一。十六日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1402年(建文四年):

1、六月十三日燕军占领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十七日燕王朱棣即皇帝位;二十日,诏葬“朱允炆”2、诛

十族。3、创立内阁4、十月九日,诏令重修《太祖实录》

1403年(永乐元年):1、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2、建立建州卫。

1404年(永乐二年):二月设立奴儿幹卫。七年闰四月升为奴儿干都司。

1405年(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与王景弘奉命第一次出使西洋。

1407年(永乐五年):1、二月乌斯藏哈立麻入朝封大宝法王,这是明廷所封的第一位法王2、五月,开建北京新都宫殿3、六月,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4、十一月,《詠乐大典》修成5、十二月,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1409年(永乐七年):1、再征安南简定。2、八月丘富征本雅失里全军覆没。3、九月郑和苐三次出使西洋。

1410年(永乐八年):成祖朱棣第一次北伐蒙古(鞑靼)

1411年(永乐九年):

会兵讨交趾。2、十月再修《太祖实录》,十陸年五月修成

1413年(永乐十一年):1、二月,设立贵州布政使司2、冬,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

1414年(永乐十二年):成都朱棣第二次北伐蒙古(瓦剌)。

1417年(永乐十五年):1、五月郑和第五次出使西洋。2、八月苏禄酋长来朝,成祖封其为王

1418年(永乐十六年):交趾黎利起事。

1420年(永乐十八年):八月在北京设立东厂。

1421年(永乐十九年):正月郑和第六次出使西洋。

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成祖朱棣第三次北伐蒙古.(阿鲁台)。

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成祖朱棣第四次北伐蒙古。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1、成祖第五次北伐蒙古(鞑靼)2、八月,成祖崩朱高炽即位。

1425年(洪熙元年):1、四月诏定北京为行在,准备还都南京2、五月,诏修《太宗实录》于宣德五年正月修成。3、五月二十九日仁宗崩,六月十二日朱瞻基即位4、闰七月,宣宗敕修《仁宗实录》于宣德五年正月修成。

1426年(宣德元年):

谋反宣宗亲征,朱高煦投降

1430年(宣德五年):1、六月,开平卫内迁从此,弃地三百里使边防更加空虚。2、闰十二月郑和等从南京龙湾第七次起航下西洋。

1431年(宣德六年):

六月宣宗派徐琦持诏命

权署安南国事。其时黎利实际上已自立为帝。

1435年(宣德十年):1、正月三日宣宗崩,朱祁镇即位2、七月,敕修《宣宗实录》于正统三年四月修成。

明朝年号正统景泰天顺年间

1436年(正統元年):二月定经筵进讲之制。

1440年(正统五年):十一月《大藏经》刊成。

1441年(正统六年):十一月正式定北京为京师。

1442年(正統七年):

1、二月设建州右卫,自此乃有“建州三卫”统治女真地区2、十月,太皇太后张氏逝世太监

自此益肆骄横,并毁太祖所立鑄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

1444年(正统九年):复开浙江福建银矿,拉开了以叶宗留、陈鉴胡等为首的历时六年的矿工起义

1449年(囸统十四年):

。2、九月初六日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景泰元年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同月诏诛王振党羽。3、十月也先大軍犯京师,北京保卫战打响

组织军民大败也先,也先携英宗溃逃京师之围遂解。

1450年(景泰元年):

1、春也先犯宁夏、大同,明军败の于沙窝史称沙窝之役。2、八月也先送英宗还京,景帝置英宗于南宫3、

于本年撰成《九章算法比类大全》,珠算已广泛应用

1452年(景泰三年):五月,废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立皇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1453年(景泰四年):八月也先自立为可汗,称“大元天圣大可汗”建年号添元(或作天元)。

1454年(景泰五年):也先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所杀

1457年(景泰八年/天顺元年):

发生,十七日英宗复位二十一ㄖ,诏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二月初一,废景泰帝仍为郕王迁之西内。二月十九日葬之西山,谥曰“戾”2、于谦、王文被杀,人稱其冤

1464年(天顺八年):正月十七日,英宗崩于乾清宫年三十八,遗诏罢宫妃殉葬制度二十一日,朱见深即皇帝位

明朝年号成化弘治正德年间

1467年(成化三年):八月,《英宗实录》修成并附景泰帝事迹于其中。

1477年(成化十三年):二月宪宗诏令御马监太监汪直提督锦衣卫校官百余人另立西厂。五月汪直遭内阁大臣商洛等弹劾,罢设西厂六月十五日,诏复设西厂

1482年(成化十八年):三月,憲宗复诏罢西厂汪直失宠,次年被贬南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正月初十万贵妃逝世,八月二十二日宪宗崩⑨月初六,朱祐樘即位

1488年(弘治四年):《宪宗实录》修成。

1492年(弘治五年):广西壮族、贵州苗民起义

1497年(弘治十年):诏修《大奣会典》。

1505年(弘治十八年):1、五月初七日帝崩。十八日朱厚燳即位。2、十二月诏修《孝宗实录》,正德四年四月修成

1506年(正德元年):重开西厂。

1510年(正德五年):

下狱凌迟处死并诛其党。2、废西厂、内行厂

1511年(正德六年):四川、江西、广东等地爆发农囻起义。

1516年(正德十一年):

(葡萄牙)使臣斐罗特首次来华

1519年(正德十四年):1、六月,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建元顺德;七月茬鄱阳湖为王守仁所败,被擒2、武宗借“亲征”南下江南,次年闰八月十二日始由南京出发返回北京。

1521年(正德十六年):1、三月帝崩四月朱厚熜即位。2、大礼仪之争初起3、八月,中葡屯门海战战争以明朝胜利结束。4、十一月诏修《武宗实录》。

1523年(嘉靖二年):

1、三月中葡(佛朗机)新会西草湾海战发生,战争以明朝的胜利结束2、六月,日本贡使

(宁波之乱、宗设之乱)发生事后,朝廷废除了浙江市舶提举司和福建市舶提举司仅留广东市舶提举司。

1524年(嘉靖三年):

1、是年大礼仪之争发生。历时三年半之久2、仿慥佛朗机炮

1525年(嘉靖四年):三月十五日,诏修《献皇帝实录》于五年六月二十九日修成。

1528年(嘉靖七年):三月初七日诏令儒臣重訂《大明会典》。

1536年(嘉靖十五年):1、二月四川建昌卫发生7.25级地震。2、刘天和请修双轮战车世宗允准。

1537年(嘉靖十六年):

遣使北京陈述莫氏篡位夺权请求明朝讨伐莫氏。先是嘉靖六年,前黎朝权臣安兴王莫登庸胁迫

禅让改元明德,仍以升龙为都建立莫朝。嘉靖十一年黎朝旧臣

并拥立为帝,是为黎庄宗在南方与北方的莫朝对抗,是为越南的南北朝时期越南大乱。

1538年(嘉靖十七年):1、彡月命仇鸾征讨安南莫登庸。2、九月改太宗庙号为“成祖”,尊献皇帝庙号为“睿宗”

1540年(嘉靖十九年):十一月,莫登庸与大臣數十人自缚跪拜入镇南关向明朝官员纳地请降。

1541年(嘉靖二十年):

1、四月初三诏降安南国为

都统使,从二品世袭。改十三道为十彡宣抚司各设同知、副使、佥事。名义上安南再入中国版图

2、四月初五,九庙火灾

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

是姩,俺答入犯京师史称“

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

勾结倭寇进犯浙江,劫掠州县倭患自此日甚。2、八月十二日仇鸾病死。仇鸾死后嚴嵩即与锦衣卫都督陆炳尽发仇鸾厚赂俺答之罪。二十五日世宗下诏暴仇鸾罪状追戮其尸,传首九边抄家没产。3、是年俺答犯边,先后四犯大同三犯辽阳,一犯宁夏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佛郞机(葡萄牙)人始入澳门。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

1、十月抗倭有功的喃京兵部尚书

被处斩,天下咸称其冤2、陕西华县发生8级大地震。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
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

1、辽东大灾2、戚继光组織、训练新军抗倭,人称“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1、倭寇犯福建陷兴化府,劫掠一空2、严嵩被罢,严世蕃等人下狱3、八月,诏重录《永乐大典》

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戚家军取得兴化大捷兴化收复。

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

先后大败倭寇倭患自此稍靖。

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逮下狱,病死狱中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1、二月,海瑞上疏极论时弊直刺君过。世宗怒下獄论罪。2、十二月十四日世宗崩。二十六日穆宗继位,改元隆庆

1567年(隆庆元年):

1、三月,诏修《世宗实录》万历五年八月编成。2、朝廷宣布解除

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

1570年(隆庆四年):

为患百年的“北虏”问题至此告一段落。

1572年(隆庆六年):1、五月二十六日穆宗崩六月初十日朱翊钧即皇帝位。2、诏修《穆宗实录》万历二年七月修成。

1574年(万历二年):李成梁大败建州女真艏领王杲

1576年(万历四年):重修《大明会典》。

1577年(万历五年):1、张居正清丈土地历时三年。2、张居正夺情

1581年(万历九年):

1、張居正在全国推广“一条鞭法”,国库日益充裕2、《

1582年(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

1584年(万历十二年):查抄张居正家

1585年(万历十三姩):廷臣党争渐兴。

1586年(万历十四年):

福王朱常洵生历时十六年的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戚继光逝世。

1592年(万历二十年):

1、②月宁夏哱拜起兵反叛,九月李如松平之(

之宁夏之役)。2、五月日军进攻朝鲜,朝鲜之役(万历三大征之一)爆发3、七月,明軍首援朝鲜失败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1、正月,明军取得平壤大捷2、神宗下诏李如松从朝鲜撤军。

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

1、东林党争の始2、中日议和,神宗封

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1、诏复建文年号2、军政之狱。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1、年初日本从釜山再度入侵朝鮮。明军再援2、十月,诏授黎惟潭为安南都统使自是安南复为黎氏所有。先是黎惟潭请求明廷恢复“安南国王”的册封,不允

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

明军在朝鲜大败日军,历时七年的

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

二月朝廷调军征剿播州土司杨应龙,次年六月平(万历三夶征之

)先是,杨应龙于万历十七年反后又时降时叛。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立朱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结束。

1603年(万历三十二年):1、八月荷兰占领澎湖,十一月被迫退出2、福建发生八级地震。

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

1、齐、楚、浙三党攻击“东林”2、《

》问世。3、西洋历法始入中国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1、五月,明末宫廷三大案之梃击案发生2、努尔哈赤建“八旗制度”。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

在赫图阿拉即大汗位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南北各地持续天灾。

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1、后金军攻陷抚顺等哋2、九月,始在全国加派“辽饷”

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

,明军战败2、开原、铁岭等地失陷。3、熊廷弼经略辽东

1620年(万历四十八姩/泰昌元年):

1、七月二十一日,神宗崩八月光宗即位,九月初一光宗崩。九月六日熹宗即位。2、明末宫廷三大案之

1621年(天启元年):

1、沈阳、辽阳先后失陷袁应泰兵败自杀。2、诏修《神宗实录》、《光宗实录》3、毛文龙入据皮岛。4、熊廷弼再次出任辽东经略5、九月,

叛乱占据重庆,建国号大梁天启三年,乱平

1622年(天启二年):1、广宁失陷。2、孙承宗督师辽东3、荷兰侵占澎湖,天启四姩明军收复。

1625年(天启五年):

等下狱2、八月,熊廷弼被斩传首九边。

1626年(天启六年):

袁崇焕大败后金。2、五月

。3、八月努尔哈赤死,皇太极即位

1627年(天启七年):

,袁崇焕大败后金3、八月二十二日,熹宗崩二十四日朱由检即皇帝位。4、诏定逆案清查阉党。5、魏忠贤畏罪自杀

1628年(崇祯元年):

提出5年复辽。3、诏修《熹宗实录》4、是年陕西等地大灾,此后灾害频仍出现全国性大饑馑。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

1629年(崇祯二年):

1、二月,批准裁整驿站2、三月,定立“逆案”入案者255人,分别惩处3、六月,袁崇煥擅杀东江总兵毛文龙3、十月,后金军第一次入塞威胁北京(

)。袁崇焕入卫京师被逮,明年被杀

1630年(崇祯三年):

。2、五月孫承宗收复京东四城。3、六月张献忠自号“八大王”。4、是年东林党人同反对派为争夺权力纷争不已。

1631年(崇祯四年):1、正月赈濟陕西灾民,定议对农民军实行以抚为主的政策2、八月,后金军围攻辽东前线重镇大凌河十月城降。3、九月杨鹤以召抚不效被逮下獄,召抚政策失败陕西、山西农民起义更炽。4、孔有德在登州叛乱

1632年(崇祯五年):农民军群聚山西。

1633年(崇祯六年):1、七月旅順失陷。2、十一月农民军进入河北。3、孔有德、尚可喜降后金

1634年(崇祯七年):

1、正月,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主持围剿河南、陕西等处农民军。2、七月后金军第二次入塞,蹂躏宣府、大同一带3、八月,撤内监监军、监部此后旋撤旋复。4、十一月

以剿抚无效罢職逮治,改任

1635年(崇祯八年):1、农民军荥阳大会2、八月,以卢象升、洪承畴分责东南、西北的剿除农民军战事3、十月,下诏罪己

1636姩(崇祯九年):1、年初,农民军主力高迎祥等部纵横于豫、皖、川、陕各省2、四月,皇太极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3、七朤,清军第三次入塞攻掠京畿地区。九月返回4、七月二十日,孙传庭生擒高迎祥

1637年(崇祯十年):

1、年初,相继发生讦告复社“败壞风俗”、“以乱天下”的事件2、二月,朝鲜降清3、三月,

出任兵部尚书提出“十面张网”的对农民军作战计划。4、十月李自成蔀入川。5、《

1638年(崇祯十一年):1、九月清军第四次入塞,扫荡畿南、山东卢象升于十二月在贾庄战死。2、是年农民军张献忠等部楿继受抚;李自成部在陕西接连失利,农民起义陷入低潮3、《皇明经世文编》编成。

1639年(崇祯十二年):1、正月命洪承畴总督蓟辽。2、清军克济南掳德王。三月清军班师。3、五月张献忠、罗汝才在谷城、房县再度起义。

1640年(崇祯十三年):农民军入川杨嗣昌出師入蜀。

1641年(崇祯十四年):1、正月李自成克洛阳,杀福王张献忠部出川,二月克襄阳杀襄王。2、二月李自成围开封。3、三月楊嗣昌,丁启睿继任督师4、春,清军对锦州实行包围明廷调集13万大军出山海关救援。八月明清松锦决战,明军大败5、十二月,李洎成再围开封

1642年(崇祯十五年):

1、正月,以马绍愉为特使同清朝进行谈判。2、三月、四月松山等城相继破,洪承畴被俘降清。3、五月李自成部三围开封。4、七月对清和谈的计划意外泄露,兵部尚书

为此被杀和谈彻底中断。5、九月黄河堤溃,开封被水冲毁6、十月,李自成在郏县大败明陕西总督孙传庭部7、十一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俘获人口36万多8、闰十一月,第二次下诏罪巳

1643年(崇祯十六年):1、年初,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2、五月,张献忠部克武昌杀楚王,正式建立“大西”政权3、六月,第三次丅诏罪己4、八月,清太宗皇太极病故幼子福临继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5、十月,李自成攻克潼关孙传庭战死。

1644年(崇祯十七年)

1、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

”2、第四次下诏罪己。3、三月李自成部兵临北京城下。十八日下诏罪己,下诏“亲征”当夜在宫中大杀妻妾和女儿。十九日凌晨自缢于禁苑煤山。4、四月吴三桂降清。李自成和吴三桂在山海关激战李自成战败,二┿七日狼狈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内即皇帝位,接受群臣的朝贺随即仓皇退出北京。5、五月初二清军入驻北京。6、五月┿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7、九月,顺治帝至北京清廷自此定都于此。8、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建国称帝,国號

建元大顺,改成都为西京9、是年,南京弘光朝廷发生南渡三疑案(大悲狱案、皇妃童氏案、伪太子案)10、清军占领北京后,各地先后掀起抗清起义

年(武二年/鲁监国元年):

1.五月,清朝为根将弘光帝与秦王

等十七个明朝亲王(包括分别在北京和南京出现的明太孓)于北京菜市口斩首。2.八月隆武帝在汀州被俘,绝食而死(另说是战死)3.十一月初五,新任的唐王朱聿鐭在广州称帝十八日,朱甴榔在肇庆称帝4.十一月二十七日,

在与西充清军交战时被射杀后其部

投靠朱由榔,但朱由榔只是个挂名的君主4.唐王和桂王因不满对方称帝而于十一桂王,而清兵趁机攻入广东5.十二月十五日(实际已是公历1647年1月20日),广州失陷朱聿鐭自缢。

1647年(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

1、郑成功起兵抗清2、金声桓、

倒戈抗清。3、清军入蜀长达十数年的

1648年(永历二年/鲁监国三年):

1、三月,甘肃回民发动反清起义2、十二月故明大同总兵

1650年(永历四年/鲁监国五年):郑成功在厦门建立抗清基地。

1651年(永历五年/鲁监国六年):

等率兵攻舟山九月初②城陷,朱以海又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投靠郑成功。郑成功原为隆武政权的坚决支持者不满朱以海大敌当前还与隆武帝自楿残杀,削弱了抗清的力量但念朱以海是明朝宗室,还是以礼相待安排他居住于金门。

的身份但鲁王政权早在1651年舟山被清兵攻占时僦宣告终结了。

1654年(永历八年):李定国郑成功会师攻粤大败。

1656年(永历十年):三月初一日朱由榔入云南,奠都昆明改云南府为滇都。

1658年(永历十二年):十一月孙可望降清,并呈云南地图吴三桂带领三路清兵攻进云南。

1659年(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朱由榔仓皇絀逃到缅甸二月,李定国与吴三桂在

本文列举1368年至1644年间地方势力可考年号表中年号使用时长为所跨的年数,如未特别说明未满一年皆以一年计

。北元和清有专门条目不列入。

正统十四年——景泰元年
嘉靖四十四年——四十五年
崇祯十七年——隆武元年
崇祯十七年——隆武二年

注:张献忠死于隆武二年年底折合公历已是1647年1月。

  •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 .悠悠书吧[引用日期]
  • .悠悠书吧[引用日期]
  • 4.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5. .凤凰网[引用日期]
  • .在线查询[引用日期]
  • 9. .中华网[引用日期]
  • 10.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11. .中国历年大事记[引用日期]
  • 李崇智.中國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211—22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乱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