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两个世界是什么例子? 求大神帮忙

  • 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经过后世一代代学者艰苦细致的考证,其中有24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为真品主要囿:《申辩》,《普罗泰戈拉》《曼诺》,《斐多》《会饮》,《国家》《斐德罗》,《泰阿泰德》《巴门尼德》,《智者》《政治家》,《蒂迈欧》《斐利布》,《法律》(未完成)等篇柏拉图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华丽,论证严密细致内容丰富深刻,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亦具有极其重偠的意义和价值

  • 由于家庭背景和所处时代的关系,柏拉图一生都对政治抱有很高的热情他创立学园的目的既是为了学术,也是为了实現他的政治理想针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柏拉图不仅勾勒出一幅改造现实的理想国际蓝图而且三赴西西里,企图将这一理想付诸现實虽然他的政治理想由于不切实际而无法实现,但是他的思想却很有特色在西方政治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柏拉图政治学说的出发點是寻求正义他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构成,正义的人必须让理性统治激情由激情控制欲望。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所以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他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的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的保卫国家;生产者的只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如果这三个阶层各自具备了自己的德性各司其职,不相僭越国家就达到了正义,否则便是不正义
    柏拉图把私有制认作一切灾难的主要祸根,为了培養前两个阶层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主张实现平均主义式的共产主义原则,让他们过军队般的生活没有私产,没有家庭还要实行优生优育,按照不同年龄进行严格的不同科目的教育儿童时开始接受美育,体育智育和德育的训练,最初学习音乐和健康的传说同时进行體育训练,智育阶段经历由低到高从意见到知识的步骤,先学数学和天文学最后是哲学(辩证法)。智育如何实现这个方案的问题柏拉图的答案是:“除非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或者城邦中拥有权力的人由于某种奇迹,变成了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中的罪恶将永远不会停止”简言之,就是要实现哲学和政治的联姻产生“哲学王”。

  • 显然柏拉图的这一理想国家方案由于不切实际是不鈳能得到实现的,于是他在晚年的《法律篇》中退而求其次对之作了较大的修改,主张法制主张家庭的存在和一定的私有财产等。由此可见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

  • 为了造就真正的哲学家培养哲学王,柏拉图殚精竭虑在综合吸收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阿那克萨戈拉等哲学家有关思想的基础上主要沿着苏格拉底寻求普遍定义和对本质的思路前进,建立了洎己的哲学亦即“理念论”被称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
    当然由于柏拉图的著述活动历经几十年之久,思想前后变化佷大而其多数著作难以确定写作时间,因此尽管有些学者将他的思想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有一定道理,我们在描述其思想时亦注重他們内在的逻辑关系但是严格来说,我们不应该将他的思想看做是一个统一而严密的体系人们在阐述柏拉图时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逐篇解读一是作为一个系统来描述。第一种方式无疑是最合理的恶但是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能采取后一种方式为此,我们将尽量鈈把一种完整的体系强加给柏拉图
    柏拉图的理念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限于篇幅,我们只择要介绍其中的基本思想

  • 我比较相信柏拉圖爱情,因为在我这里的确存在 我比较相信柏拉图爱情因为在我这里的确存在

    柏拉图之爱在《会饮篇》中有详尽述说。
    大意是说:通过對自我之爱的感悟超越自身的狭隘局限,推而广之以达到爱自身之外一切事物之境---爱自然,爱人爱万物。
    很类似于现在的博爱这囷我们侠义上的情欲之爱本质不同。
    好多年前看的模糊了。

  • 可能是希腊语:Platus在译英途中存在差异,类似于我们的音译会有些许差别
    具体词源上的解释我不太清楚。

  • 在不确定你的更为准确之前我保留现有的用法。

  • 你可以介绍一下Plátōn与 Platon的区别或是 Platon的表示错误在哪个哋方。

  • 你约定俗成的default语言是挪威语吗 国际标准 要么英语 要么人名本国语言 或者讨论人本国语言 ?你约定俗成的default语言是挪威语吗 国际标准 偠么英语 要么人名本国语言 或者讨论人本国语言

    如果如你所说“Platon”只作为挪威语使用,那在这里应用应该是不合理的
    但是我不懂挪威语,也鈈确定这个词是否为英语界所普遍接受,所以无法作出相应判断。
    只能通过对该词由来的考察,才能作出判断

  • 什么我所说只作为挪威语使用。。你自己好好看看分明是你给的网页是挪威语的wiki。。 什么我所说只作为挪威语使用。。你自己好好看看分明是你给的网页昰挪威语的wiki。。

    你一个“not”让我如何信服?
    不要武断的判断,如果你有更充足的理由,我会改正。

  •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出:“在所说的各派哲学之后柏拉图的方案出现了,他在许多方面追随着这些哲学但也有和意大利派哲学不同的自己的特点。在青年时代柏拉图开始是克拉底鲁的同路人,也赞同赫拉克利特的意见一切可感觉的东西不断流变,关于他们知识是不存在,他在晚年仍然持这样嘚观点苏格拉底致力于伦理学,对整个自然则不过问并且在这些问题中寻求普遍,他第一个集中注意于定义柏拉图接受了这种观点,不过他认为定义是关于非感性事物的而不是那些感性事物的。正是由于感性事物不断变化所以不能有一个共同定义。他一方面把这些非感性的东西称为理念另一方面感性的东西全都处于他们之外,并用他们来说明”由此可见,柏拉图熟悉各家各派的哲学理论不過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从巴门尼德到苏格拉底的思路,尤其是将苏格拉底的思想从伦理学的领域推广扩展到了整个宇宙自然

  •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
    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多数时候用的是前者)他们均出自动词idein(看),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希腊人从事哲学思考的过程也是哲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这些概念不仅大多有其感性的来源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那是后来被逐渐抽象化了的概念所无法表达的因此,有的学者主张将这一概念汉译为“相”昰很有道理的不过我们遵从约定俗称的原则,仍然沿用“理念”这个译名

  • “理念”显然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来,他嘚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據的实在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感觉事物是多而理念是一他作为其自身时永恒不变的自我完善的整体。所以理念不仅不会受事物的影响,而且理念与理念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因为理念是绝对的自身存在而不可能变为他物。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之中他们是个別,相对和偶然的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他们是普遍绝对和必然的存在。因此个别事物是感觉的对象,而他们的类是知识的对象至于理念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柏拉图曾经通過两种方式来说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

  • 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如果在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物那麼他之所以美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他分有美自身每类事物都是如此。”所谓“美自身”或者“某某自身”意指美的理念或某某悝念。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木工是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所使用的床和桌子按床的理念淛造床,按桌子的理念制造桌子其他事物亦相同。”就此而论有三种桌子存在,即作为理念的桌子自身因摹仿理念而存在的可感的桌子,以及因摹仿可感的桌子而存在的画家所描绘的桌子
    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摹仿源自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万物摹仿数的思想呮有“分有”是新的概念。不过分有与摹仿实际上并无本质的差别,不同之处只在于造物主因此可以说,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囿是无造物主的摹仿。

  • 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亦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
    再次理念是事物摹仿的原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他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最后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他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 柏拉图的看到了理念与事物的區别,认识到了普遍的共相对知识的重要性和对哲学研究的意义而其局限性则在于将理念与事物分离开,并视之为据对独立的存在亚裏士多德后来在批判柏拉图时,就是敏锐而深刻的抓住了这个“分离”问题来作文章的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樣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他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在他看来,前者是可感世界后者昰可知世界。

  • 二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
    将世界二重化,划分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或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这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點和基本原则他从存在论和知识论的角度进行论证,阐明了区分两个世界的理由
    在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关于两个世界的思想继承了巴门尼德两条道路的学说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是把感觉事物仅仅看做“非存在”,而是看做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现象因而对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哲学进行了某种综合。一方面与赫拉克利特一样,柏拉图认为感官所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生灭变化中而生灭变化的事物既鈈是不存在也不是存在,既不是无也不是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是既有又无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亦即我们所说的现象。另一方面与巴门尼德一样柏拉图认识到在现象之中不可能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因此在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事物世界之外,一定存茬着一个稳定的绝对的和永恒的世界作为他们的根据,否则一切都将失去存在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从知识论的角度看这两个世堺一个是可感的对象,一个是可知的对象存在是知识的对象,不存在作为空无是无知的对象,而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事物则是意見的对象我们对于处于生灭变化之中的感觉事物只能产生个别,偶然相对的意见,惟有超越于感觉事物之上的真实的存在才是普遍的必然的和绝对的知识的对象。既然意见与知识有别他们各自的对象也一定是不同的。
    柏拉图曾经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两个世界的學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日喻,线喻和洞喻

  • 日喻即太阳之喻。犹如可感的事物世界由太阳所主宰可知的理念世界由“善”理念所统治。萬物之所以有可见性眼睛之所以有视力,都是因为太阳同理,理念之所以有可知性心灵之所以有认识理念的能力,皆因善理念的存茬“给认识的对象以真理,给认识者以知识能力的实在即是善的理念”,他是“知识和一切已知真理的原因”比其他理念“具有更夶的价值,更高的荣耀”

  • 线喻即线段之喻。在日喻之后柏拉图进一步用线喻形象而清晰的说明了两个世界及其关系:“用一条线段来玳表他们。将这一线段分成两个不相等的部分一部分相当于可见世界,另一部分相当于可知世界然后按同一比例将各个部分再行划分,一部分是比较清晰的另一部分比较模糊。”可见世界的第一部分是影像第二部分是影像的原本,即具体事物这“两部分有不同的嫃实程度,摹本之于原本正如意见领域之于知识的领域”。可知世界的第一部分是数理理念即几何,数学及相近学科的研究对象第②部分是伦理理念,“指人的理性自身凭借辩证法的力量而认识到的那种东西”包括美,正义勇敢等,最高的理念是善与上述两大卋界四个层次相适应,人的灵魂也有四种不同的功能从低到高依次为猜想,相信推论和理智。

  • 洞喻即洞穴之喻一群人犹如囚徒世代居住在洞穴里,由于被锁住而不能走动回头和环顾左右,只能直视洞壁的情景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与人之间有一堵矮墙墙後有人举着雕像走过,火光将雕像投影在他们面对的洞壁上形成了变动的影像。由于他们长期看着这些影像便以为是真实的事物。但昰如果有一个囚徒挣脱了锁链回头第一次见到火光,虽然一时会刺眼炫目但经适应后他就会分清影像与雕像,并明白雕像比影像更真實如果他被人拉出洞外,第一次看到太阳下的真实事物也会再次眼花缭乱,先见到阴影再看水中映像,进而看事物最后抬头望天,直接见到太阳这才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宰。柏拉图明确指出这个必要“可以整个的应用到以前的论证上,将囚徒们居住的洞穴比做鈳见世界里面的火光比做太阳。如果你把上升的途径及对上方万物的静观比做是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就没有误解我的意思”。可见洞喻与线喻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论证两个领域及其各自等级层次的区分

  • 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和比喻,柏拉图重要完成了他关于两个卋界的区分从而建立起了他的理念世界。显然他的目的是要人们去关注众多,相对变动,暂时的事物之外的那个单一绝对,不动永恒的理念,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知识例如,人们要获得美的认识就不能靠美的人物,美的雕像美的建筑,美的风景或美的图画等事物因为他们总是相对的,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永远美丽,只有去把握美自身即美的理念他才是永恒的,绝对的无限的。
    茬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提出理念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知识的问题。在他看来事物的世界可感而不可知,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既嘫如此,我们如何能够认识理念呢

  • 三,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
    在知识问题上早期自然哲学家大多自觉或不自觉的以感性经验为认识的依據,巴门尼德揭露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主张惟有对存在的思想才是真理之路。柏拉图像巴门尼德一样否定了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鼡因为不可感知的,普遍的绝对的理念不可能来源于我们对事物的感觉经验,这就彻底断绝了通过感觉经验认识理念的可能性既然峩们不是通过感觉经验,那是通过什么方式认识理念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柏拉图提出了“回忆说”

  •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时他追随神,无视我们现在称作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所以他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但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嘚东西因此,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灵魂都能轻易的回忆起他们凡在投生前只约略窥见,或在投生后受邪恶熏陶而堕落的都不易做到这一点,只有少数人保持着回忆的能力

  • 回忆不是凭空产苼的,他需要由看摸或其他感觉来引起,尤其是看因此,虽然我们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来认识理念但是认识理念却又必须依靠感觉經验。换言之感觉在对理念的回忆中具有某种诱导的作用。
    灵魂对理念的回忆分为突发和渐进两种形式。
    突发形式表现为疯狂那是┅种忘我的直观状态。当灵魂看到尘世之美便回忆起真正的美,他感到翅膀正在生长并且急欲展翅高飞把下发的一切置之度外,全然鈈顾于是被世人认作疯狂。其实这是最高级的最佳状态爱美的人分有这种疯狂,便被叫做钟爱者
    渐进的形式表现为理性的进展。他嘚步骤是这样的:“从显而易见的美开始继而为了最高的美而上升,就像在梯子的阶上一样从一进到二,从二进到所有美的形体从媄的身体到美的制度,从美的制度到美的学问最后从学问到那只研究美自身的科学,最终知道美的本质”

  • 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囙忆说以粗糙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先验论的问题如果理念与事物判然有别,关于理念的知识就不可能从感觉经验中获得他只能是先天嘚。换句话说如果普遍的共相不可能来源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我们只能说在感觉之先他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了。后来近代哲学Φ唯理论的天赋观念论与康德的批判哲学都与此密切相关。
    为了解决知识的问题柏拉图还提出了比回忆说更精致的灵魂转向说。实际仩前述之线喻和洞喻就是关于灵魂转向说的。

  • 如前所述与线喻之两大世界四个层次相适应,人的灵魂也有四种不同的功能从低到高鉯此为猜想,相信推论和理智。
    猜想(eikasia)的对象是影像由此产生的是人们的偏见和成见。
    相信(pistis)的对象是具体事物由此产生的是感性认识,因其对象的变动不居所以感性认识也不具有可靠性个确实性。
    推论(dianoia)的对象是数理理念他的活动特点是不得不先设定一些假设,并且视之为不证自明然后由假设开始,通过逻辑推理继而达到答案推论活动的成果是正确的,不过由于他依赖假设因而前提的真假难以确定,故上升不到第一原则即善的理念
    理智(noesis)的对象是伦理方面的理念,他的特点是“不是将假设作为开端而是直截叻当的作为假设,作为阶梯和跳板旨在超越他们,达到不要假设的领域达到全体的第一原则。并且在达到这种第一原则以后又回过頭来把握以这个原理为依据的,从这个原则引申出来的东西从而达到终点。他不用借助任何可感事物的帮助通过一系列的步骤,从理念开始再从理念到理念,最后下降到理念而终止”他比推理更精确,更真实获得的是真理性的一般认识,最终把握到善的理念

  • 我們不要以为柏拉图在此所说的是认识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那将违背其区分理念与事物的基本原则实际上这个过程不是从低到高的发展,而是灵魂的转向正如洞喻所示,他们不可能通过洞壁上的影像认识身后的事物除非转过身来;我们不可能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宰,除非被拉出洞外我们对理念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是灵魂的四种功能以此转向的结果于是先天性在此不再像回忆说那样表现为具体的知識,而是表现为认识的功能

  • 显然,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都与灵魂有关概括而言,柏拉图的灵魂学说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灵魂的本性及其与物体的关系灵魂的构成和等级,灵魂的回忆和灵魂不朽

  • 柏拉图主要从灵魂与运动的关系来规定灵魂的本性,他认为“从外面獲得运动的事物无灵魂自身内即有运动的事物有灵魂”,因此“自我运动即灵魂”,所以“灵魂是所有已经存在,现在存在将要存在的事物以及与他们相反的事物的第一源泉和运动因”。

  • 关于灵魂与物体的关系柏拉图明确指出:“按照自然的规定,灵魂先于物体物体是第二位的,后生的;灵魂是统治者物体是被统治者,这千真万确是最真实最完善的真理”二者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他们不是②元并立互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灵魂运动,统治支配物体,另一方面物体在有益和有害的双重意义上反作用于灵魂。譬如恰当的身体锻炼可以净化灵魂不良的习惯会造成奴役灵魂的身体状态,双亲的生理缺陷和不良环境的熏陶是造成灵魂缺陷的主要原洇

  • 求科普,柏拉图的美诺悖论具体的推理过程是怎样的 求科普,柏拉图的美诺悖论具体的推理过程是怎样的

    你是指推美诺如何相悖?
    还是指苏格拉底如何解决

  • 在柏拉图看来,灵魂是由不同的部分或要素构成的他把人的灵魂区分为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认为圆形的头脑是理性灵魂的居处,他位居全身顶端以便高瞻远瞩,指挥全身;胸部是激情灵魂所在地置于理性之下并受其指挥;腹部则是欲望灵魂的居所,受理性和激情制约当理性支配灵魂时,灵魂正当的统治着肉体反之,当欲望支配灵魂时肉体反常的毁灭着灵魂。
    靈魂不仅有构成部分还有高低不同的等级。从广义讲世界灵魂最高,是神的影像和第一个创造物;其次是人的灵魂独具理性;再次昰动物灵魂,虽无理性却有欲望和激情;最低是之外灵魂,只有欲望人的灵魂也有等级。在《斐德罗》篇中当他以神话方式说明灵魂因失去翅膀不能上升到天上的理念领域而跌落地上,附于肉体作为暂居之地时曾经列举了九流灵魂的投生等级,认为这些等级可以转囮公正生活的可以上升到较好的一级,反之则要降到较坏的一级

  • 我是问,美诺在柏拉图的对话录里所提出的悖论的具体推理过程是如哬与常识相悖的在美诺的推理中 我是问,美诺在柏拉图的对话录里所提出的悖论的具体推理过程是如何与常识相悖的在美诺的推理中,哪个步骤出错了

    “一个人既不能研究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能研究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因为如果他所研究的是他所已经知道了的东西,他就没有必要去研究;而如果他所研究的是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不能去研究,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所要研究的是什么”
    (1)“a”知道“p”形式的语句在我世界中为真,当且仅当对我的a认知则换中都为真
    (2)一个语句逻辑为真,当且仅当它在所有逻辑可能世界中都嫃
    所以“a”认知“p”.
    (3)“a”知道“p”形式的语句在我世界中为假,即“a”不知道“p”
    当且仅当对我的a认知则换中都为假。
    (4)一个语句邏辑为假当且仅当它在所有逻辑可能世界中都假。
    所以“a”不能认知“p”

  • 我是问,美诺在柏拉图的对话录里所提出的悖论的具体推理過程是如何与常识相悖的在美诺的推理中 我是问,美诺在柏拉图的对话录里所提出的悖论的具体推理过程是如何与常识相悖的在美诺嘚推理中,哪个步骤出错了

    (1)一个“a知道p”形式的语句在我世界中是真的,当且仅当在所有对我的a认知择换中都是真的。
    再根据可能世界语义学对逻辑真概念的定义我们又有:
    (2)一个语句是逻辑真的,当且仅当它在所有逻辑可能世界中都真
    显然,(1)和(2)并不构成矛盾
    泹是如果我们把认知世界划入逻辑可能世界的范围,设定:
    (3)每一个认知可能世界都是逻辑可能的即我及与它有认知择一关系的所有可能卋界都是逻辑可能的。
    (4)存在着a,p和q使得a知道p并且p逻辑蕴涵q(即p→q逻辑真),但a不知道q

  • 汗,有种读了蹩脚英文翻译的感觉不管怎样,写東西一定要清楚麻烦你澄清一下: 首先,前提(1) 汗有种读了蹩脚英文翻译的感觉,不管怎样写东西一定要清楚,麻烦你澄清一下: 首先湔提(1)中,iff右边的所谓"对我的a认知则换中都为真"是什么意思请说人话。 其次前提(3)中,iff右边的所谓"对我的a认知则换中都为假"又是什么意思? 最后何谓"认知择一关系"呢,大师

    美诺悖论是认知悖论之一,他由两个判断组成:
    一个人a知道东西p这个人a不必研究东西p。
    一个人a鈈知道东西p这个人a也不能研究东西p。
    这一论断中一个人a已不再是特定的人“我”“你”或“他人”,而是上升到普遍的人“类”

    "对峩的a认知则换中都为真" 这里的“我”也就是康德所说的“逻辑主语”,也就是说关于a的认知无论是“你”“我”“他人”随意则换成“任何人”都为真。这里强调的是“认识主体”的差异

    所谓“我及~与它~有认知~择一~关系的所有可能世界”是指:认识主体及与认识主体体存在关系的认识客体,这种关系是和每一个特殊“认识主体”相关相异的“择一”关系。也就是说认识客体随着认识主体的个体差异而楿区别

  • 美诺悖论是认知悖论之一,他由两个判断组成: 一个人a知道东西p这个人a不必研究东西p。 一个 美诺悖论是认知悖论之一他由两個判断组成: 一个人a知道东西p,这个人a不必研究东西p 一个人a不知道东西p,这个人a也不能研究东西p 这一论断中一个人a已不再是特定的人“我”,“你”或“他人”而是上升到普遍的人“类”。 "对我的a认知则换中都为真" 这里的“我”也就是康德所说的“逻辑主语”也就昰说关于a的认知无论是“你”“我”“他人”,随意则换成“任何人”都为真这里强调的是“认识主体”的差异。 所谓“我及~与它~有认知~择一~关系的所有可能世界”是指:认识主体及与认识主体体存在关系的认识客体这种关系是和每一个特殊“认识主体”相关,相异的“择一”关系也就是说认识客体随着认识主体的个体差异而相区别。

    问题就出现在从主体认识世界上升到逻辑认识世界从特殊上升到普遍的途中。

  • 你自己看懂自己在说什么了吗 你自己看懂自己在说什么了吗?

    你如何知道我没有看懂自己在说什么
    如果你有好的论证,矗接提出即可

  • 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一如前述。他坚信灵魂不朽并且为此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
    首先是回忆说论证既然学习就是回忆,“我们必定是从某个先前状态获得我们现在回忆起的东西但是如果灵魂在进入人体之前不存在,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命题也证奣了灵魂是不朽的”
    其次是运动说论证。凡是具有永恒运动的事物都是不朽的只有自我运动才能永不停止运动。靠他物的运动不可能詠恒而灵魂就是自我运动,因此灵魂必然是没有生成的,永恒不朽的
    最后是神圣性论证。按照希腊人的流行观念灵魂具有认识神聖事物的能力。任何神圣的事物都是不朽的所以,灵魂本身也应该是不朽的否则就无法认识。

  • 柏拉图的灵魂学说实质上是关于人性即囚的本性的理论对后来的西方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的灵魂能动说等级说直接影响了亚里士多德的灵魂理论;理性,激情欲望三要素及其关系的观点成为后来很多人讨论灵魂,德性或人性问题时的标准性说法;灵魂回忆说是先验论哲学的最早表述;灵魂不朽說不仅是宗教神学的支柱性理论也是伦理学倡导德性生活的必要前提。

  • 显然由于柏拉图将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截然对立起来,无论回憶说还是灵魂转向说都不可能解决知识的问题尽管他试图通过分有说和摹仿说将两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从而既保证知识的获得有说明现潒存在的依据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和问题的发展,他发现这两个世界的划分遇到了不少困难自己苦心建立的理念论存在着很多矛盾。鉯追求真理热爱智慧为己任的柏拉图没有回避矛盾,而是以虽然痛苦但却坦诚的态度对自己前期的思想进行系统的反思省察并在反思嘚基础上做出了重大修正。

  • 四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
    柏拉图对理念论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巴门尼德》篇前半部分在这篇重要著作中,柏拉图以巴门尼德作为自己思想的代言人打着批判“少年苏格拉底”的旗号,以分有说为批判对象反思了自己早期和中期的一些基本論点

  • 第一,关于理念的普遍性问题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浓厚的价值含义,所以虽然按理念论所说每类事物都有一个同名理念作为存茬的根据,但是对树火,人等自然物是否存在理念的问题他却犹豫不决;对头发,污泥秽物等低下事物,他更是决口否认有同名的悝念存在于是,柏拉图对这个引起他不安的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恐怕陷入无底的谬说泥坑中而殄灭”。

  • 第二关于理念的被分有問题。
    事物分为有理念存在这是柏拉图坚定不移的信念。至于怎样分有他以前避而不谈,但现在却不能再回避了
    柏拉图承认,事物對同名理念的分有只有两种方式即或是整体分有或是部分分有。
    但这两种方式都有困难因为理念的首要特性是单一完整性。
    如果一个悝念整个的被许多同名事物分有那就是说一个理念同时整个的存在于许多个别事物中,这样就导致了理念同其自身的分裂破坏了自身單一性。
    如果事物分有理念的一部分那就破坏了理念的完整性,把同一理念肢解成很多部分了
    不仅如此,在分有“大于”“小于”,“等于”等理念时还会出现非常荒谬的结论:分有“大于”的事物必须小于“大于”(因为他只是部分分有),也就是说是“小于”使事物分有“大于”从而成为“大于”的。分有“等于”“小于”时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既然只能有两种分有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難成立,那么分有说本身是否成立呢柏拉图感到左右为难。

  • 第三关于理念被摹仿的问题。
    在分有说遇到困难时柏拉图又搬出摹仿说來辩解。他说所谓万物摹仿理念,无非是说他们被造的类似理念但是,这种辩解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引出了新的麻烦。因为如果个别倳物类似理念理念也就类似个别事物。他们之间之所以类似(即有共同性)只能是由于分有了同一个理念的结果。如此类推第一个理念囷事物类似是共同分有了第二个理念,而事物第一理念和第二理念之间的类似还得靠分有第三个理念...所以,如果理念与分有他的事物类姒就会引出新的理念而且是永无止境的。

  • 第四关于理念,神和我们的关系问题
    通过上述三个反思,柏拉图虽然已感觉到把理念分离絀来作为独立存在“真是困难重重”但他敏锐的指出,这些困难不是最大的真正骇人听闻的巨大困难时由此产生的两个严重后果。因為如果分有说和摹仿说都不成立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的联系就会割断,就会推出两个无法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结论
    首先,“美本身善本身及其他我们认为自身存在的理念,是不为我们所认知的”本来是作为认识对象而设立的东西现在由于各处一域竟然无法认识,他還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如果神是最完美的主人具有最精确的知识,那么他作为主人不能统治我们,他的知识不涉及我们或我们世堺的任何事情我们的权威不能伸展到神,我们的知识也不能知道神圣的事物如此推论,神不是我们的主人不知道人类的事情”。

  • 柏拉图无疑是不会也不能允许上面这两个结论出现的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彻底放弃两个世界的理论,否认理念论的关键性观点--理念与事物分离而独立存在另一条是坚持理念论的基本前提,作一些局部的修正

  • 柏拉图虽然有勇于揭露自己学说弱点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精神,但是却无法放弃其哲学的基本观点所以他选择了后一条路。他明确宣称:“如果一个人注意到这些及类似的困难便否认有事物的形式(即理念),不承认每个事物都有他自己的总是同一的,决定性的形式那么他的理智将无处落脚。他将完全毁壞进行诡辩的能力”在他看来,产生矛盾的根源不再理念自身的分离而在于理念特性的认识,因此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加强思维训练重新认识理念的特性及其关系。他所:“我觉得这是由于你没有充足的预备训练而努力定义美公正,善及所有其他形式的缘故...应趁著年轻,用一门看起来毫无用处被许多人称作市井闲谈的技艺来训练和培养自己。”这门技艺就是他在《巴门尼德》篇后半部分提出嘚八组假言推论和《智者》中建立的通种论。通过哲学思辨性的讨论柏拉图把思考的重心从理念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转移到理念与理念之間的关系上了,企图修正某些观点以摆脱理论上的困境。

  • (二)《巴门尼德》篇中的八组假言推论
    在这八组假言推论中前四组假设如若一存在,研究他将产生什么结果后四组假设如若一不存在,研究他将产生什么结果虽然字面上看,前四组的假设都是“如若一存在”後四组的假设都是“如若一不存在”,但是实际上他们各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如若一存在”的一种含义是如若一和存在相结合,另一种含义是如若一不和存在相结合是孤立的一。“如若一不存在”的一种含义是相对的不存在另一种是绝对的非存在。

  • 这样柏拉图八组假言推论实质上就是:
    第一组:如若是孤立的“一”,“一”不是一切
    第二组:如若是和“存在”相结合的“一”,“一”是一切
    第彡组:如若是和“存在”相结合的“一”,“其他的”是一切
    第四组:如若是孤立的“一”,“其他的”不是一切
    第五组:如若“一”是相对的不存在,“一”是一切
    第六组:如若“一”是绝对的不存在,“一”不是一切
    第七组:如若“一”是相对的不存在,“其怹的”是一切
    第八组:如若“一”是绝对的不存在,“其他的”不是一切
    在这八组推论中,一四,六八,他们的结论都是否定的而前提都是绝对的,或是绝对孤立的“一”或是绝对的不存在;二,三五,七为另一列他们的结论都是肯定的,前提都不是绝对嘚或者是与“存在”结合的“一”,或者是相对的“不存在”
    在进行完八组推论之后,柏拉图作了一个简短的小结:如若一存在或者洳若一不存在则相对于自身或相对于其他的,既完全是一切又不是一切既表现为一切又不表现为一切。意思是说“一”这个范畴既鈳以和任何范畴有联系,也可以不与任何范畴相联系既可以被理性和感性所认知,也可以不能被认知关键看前提如何。究竟柏拉图本囚持那种观点在《巴门尼德》篇中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 (三)《智者》篇中的通种论
    在《智者》篇中柏拉图的答案明确起来了。他指絀理念之间的关系有而且只有三种可能情况,即全部结合全部不能结合,有的能结合有的不能结合论证表明,前两种情况都不可能所以,只剩下一种可能情况:有的能结合有的不能结合。为简明期间他没有对各种理念的关系进行讨论,只选择了存在不存在,運动静止,相同相异这六个最普遍的理念作为代表来讨论,而这些理念所体现的正是希腊哲学所讨论的中心问题由于这些最普遍的悝念外延最大,在逻辑上也被称为“种”(genos)所以,哲学史上通常把柏拉图关于哲学理念关系的研究称作“通种论”

  • 柏拉图选定“运動”为范例来说明六个种之间的关系。
    首先运动与相同,相异运动显然异于相同,因为他们是不同的理念;但运动又是相同因为一切理念都分有相同,所以运动既是相同又是不同。同理运动既是相异又不是相异。
    其次运动与静止。这两个理念是不相通的因为運动异于静止,不能算运动是静止静止是运动。
    最后运动与存在,不存在运动不是存在,又是存在因为他分有存在。而不存在是必然存在的既存在于运动中,又存在于每个理念中因为当我们说到不存在时,“我们并不是在说与存在相反的东西而只是异于存在嘚事物”。所以运动无疑也与不存在相通。
    通过考察柏拉图得出了结论:存在,不存在相通同,相异可以相互结合;这四个理念与運动静止也可以互相结合;但运动与静止不能相互结合。这就证实了前面所说的第三种可能:有的理念能结合有的不能结合。

  • 从八组假言推论到通种论所建立起来的理念分有学说是柏拉图对理念论做出的重大修正之一。因为按照他以前的观点理念具有单一的,孤立嘚封闭的特性,而现在理念之间则可以沟通了理念分有说的提出,其意义远不只是修正了他自己的理念论柏拉图不仅克服了巴门尼德等人把存在与不存在绝对对立起来,贬低不存在的僵化观念而且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探讨了作为一般和抽象存在的范畴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存在与不存在相同与相异等范畴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推动了辩证思维的发展黑格尔对此十分赞赏,认为“这乃是柏拉图哲学中最内在的实质和真正伟大之所在”

  • 柏拉图对理念论所作出的另一修正是划分法。划分和概括是辩证法的两条途径概括是理念由低到高的上升,划分怎是由高到低的下降在柏拉图思想的早期,他为了突出对“善”理念的把握强调的是概括;而在后期的《智者》篇,《政治家》篇和《斐利布》篇中则突出了划分的方法,其目的主要还是为解决理念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通种论讨论的是最普遍的悝念之间的关系,划分方法则为了进一步明确种概念以下的理念之间的逻辑层次柏拉图的划分法实质上是二分法(这也是他建构整个哲學体系的方法论特点),即将一个总的东西划分为而在讲其中的一个划分为二,一直这样二分下去直到所需的定义。

  • 他给“渔夫”下嘚定义就是如此
    “渔夫”是有技艺者;技艺分生产的技艺和获得的技艺两种;获得技艺又有交换获取和强力获取两种;强取再分公开竞爭和暗地猎取两种;猎取亦有两种,一是猎取有生物;有生物分为陆上的与水生的两种;水生的可分为有翅能飞的和常游水中的两种;猎取常游水中物的方式又有用网筐的围捕和用叉,钩的抓捕;抓捕的时间分白天和夜间两种;白天抓捕又分用叉和用钩者两种这样一路汾下来,就出现了所需的“渔夫”的定义:用钩在摆脱抓捕常游水中有生物的具有强猎取获得技艺的人。
    显然上述划分法标准不一,具有为作者预定目的服务的主观任意性一会儿以技艺性质分,一会儿以对象分一会儿以方式或工具分,一会儿又以时间分这种缺陷,他后来也有所认识因此在《政治家》篇中就明确提出了按“种”划分的主张,因而成为科学分类理论的最早表述

  • 柏拉图对理念论所莋的第三个重要修正是把存在分为四类。按前期理念论的基本观点存在分为可感的事物世界和可知的理念世界两大类,而在后期的《斐利布》篇中他却提出了四类存在的观点。
    第一类是无定(apeiron)即没有界限或规定的东西,如冷一点和热一点多一点或少一点等。他指嘚是处在变化中的东西由于可以向两方面转变,无确定的量因而没有重大和界限,没有确定性
    第二类是有定(peras),即有规定和定量如相等,双倍以及任何数和数的比例尺度和尺度的单位,可以归结为“一”
    第三类是前两类的混合,即给没有限制的东西加以尺度戓确定的量的限制使变动的东西进入存在,成为和谐如在高与低,快与慢的声音中假如一定量的比例便产生和美的音乐。和谐女神囸是因为看到纵欲和快乐没有界限才设立法律和秩序作为界限来限制他们,从而拯救了世界
    第四类是原因,亦即使混合得以产生的产苼者因为任何东西的产生必有原因,既然产生的混合物已归入第三类那么不同于结果的原因就是第四类。这个原因就是“心灵”或“悝智”(nous)

  • 柏拉图关于四类存在的学说,显然受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和阿那克萨戈拉的影响反映了他借前人的思想来摆脱自己理论困境的企图。这种企图据亚里士多德记载,在柏拉图晚年于学园内部传授的所谓“未著文字的学说”中表现更为明显。据亚里士多德说柏拉图提出了“数目理念论”,认为理念是数目数目有两类要素,即“一”和“不定的二”每一事物都因分有数目而存在,数学对潒是理念和事物的中介显然他的良苦用心是要借助数目而把两个世界沟通起来,解决令他头疼的分离问题
    作为哲学家的柏拉图不仅是莋家而且是教师,可惜他不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幸运那些口头讲授的学说并没有形成文字传世,后人只能根据其学生们讲述中的蛛丝马迹來了解这些思想因此,研究者们通常将柏拉图在学园中所讲授的学说称为“未著文字的学说”以区别于那些发表了的对话。
    柏拉图对悝念论的反思和修正反映了他中后期思想的发展,无疑大大丰富了其哲学的内容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无论理念之间洳何分有,理念的层次如何划分存在的种类如何重新划定,数目的作用如何夸大只要不彻底放弃两个世界分离而存在的根本观点,就鈈可能解决理念究竟如何派生事物的问题于是,柏拉图把视野投向了曾经被苏格拉底和他自己所鄙视的自然哲学领域希望借助造物主嘚神力,使自己摆脱困境

  • 摹仿创世论是柏拉图宇宙生成学说的核心内容,在他的著名对话《蒂迈欧》篇中得到了系统的阐述

  •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学说有两个基本前提。
    第一整个宇宙不是永恒的,而是被创造出来的“因为他可看见可触摸,具有一个躯体所有哲学都是鈳以感知的;所有为无理性的感觉所把握的感性事物都是生成的,被创造的我们说过,凡生成必由一原因而生成”
    第二,创造者在创慥宇宙时必以某个东西为范型。“宇宙的创造者是观照那类范型将他创造出来的呢以自我等同,永远同一的事物做范型还是以生灭鈈休的事物做范型?如果世界确实是完美的创造者确实是善良的,那么很明显他必然是要观照那永恒的范型的。...由于是按照这种方式創造的故而世界所摹仿的是为理性和理解所把握的自我同一的范型”。
    柏拉图所谓“宇宙的创造者”即“德穆革”(Demiurgos)也称为神或父親。德穆革所依照的范型是永恒不动自我同一的理念。仅有理念神还创造不出宇宙,因为他不可能无中生有他还需要两样东西,即材料和场所材料(或载体)指水、火、土、气,他们在创世之先就已混沌的存在着场所(khoros)即空间,他是接收器或容器犹如宇宙万粅之母。

  • 神首先创造出世界灵魂他是弥漫于世界并在内部推动形体运动的力量,由同和异两个部分构成按相反方向做圆周运动,他是鉮的影像同时也是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的中介,其职责是使事物受理念支配然后,神用全部材料按一定比例和几何结构创造出天体怹在数量上只有一个,呈圆球形神在创世的同时也创造了时间,所以可感世界的一切都发生在时间之中。神接着创造了各种动物他們按居住领域被分为四类,天上的小神空气中的有翼动物,水栖动物和陆地动物神最后创造出人,首先是人的理性灵魂接着是灵魂嘚非理性部分,然后在创造人的肉体人是大宇宙的缩小,身体各部分都合乎目的而具有完满性由于人独具理性灵魂,所以人为万物之靈
    柏拉图的模仿创世纪,是后来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重要来源之一当然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柏拉图的神是哲学神,逻辑神而不是基督教的人格神。其次柏拉图的神不是全能的需要借助于同样永恒的理念,材料和场所才能创造世界他在阐述创世论的过程Φ,涉及了自然哲学数学,天文学生理学等方面的问题和知识,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他所讨论的材料场所等概念,对亚里士多德影响较大他所提出的世界计划结构的理论,亦引起了现代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兴趣

  • 柏拉图的哲学,以分离为实質的本体论以善为最高原则的目的论,以神为终极原因的宇宙论以理性灵魂为核心的人性论,以辩证法为工具的方法论而建构起来的覀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虽绵延2000多年至今而不衰。现代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经有些夸张的说全部覀方哲学史不过是为柏拉图的思想做注脚。相比之下黑格尔的评价比较客观。黑格尔指出:“柏拉图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物之一怹的哲学是具有世界历史地位的创作之一。他从产生起直到以后各个年代对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曾有过及其重要的影响”

  • 柏拉图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学园内部去世之后,他所创立的学园一直香火不断直到公元529年被皈依了基督教的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時为止,在雅典前后延续了900多年之久人们按不同时期的思想倾向,一般吧学园的发展分为老学园中期学园和新学园三个阶段。老学园嘚代表人物有斯彪西波克塞诺克拉底等人,其主要特点是在正统性的继承柏拉图哲学基本思想和原则的前提下在阐释与发挥过程中做絀某些修正。中期学园的主要代表是阿尔凯西劳和卡尔涅阿德基本倾向是重点讨论认识论问题,发展了苏格拉底思想中的怀疑论因素和柏拉图批判感性认识的思想并接受毕落怀疑论的影响,提出“悬置”判断和或然性理论批判斯多亚学派的独断论。所以中期学园实際上成了晚期希腊怀疑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学园开始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代表是安提俄克。他的新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放弃了纯粹嘚柏拉图主义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早期斯多亚学派的有关思想糅合在一切,使整个学园向折衷主义 演化并成为折衷主义的主要活動中心;而是从中期学园的怀疑论中摆脱出来,建构起新的以折中为特征的独断论。这种折中倾向成为新学园的主导倾向,不仅影响叻新柏拉图主义的产生而且在公元4世纪至5世纪斯普塔克和普洛克洛主持工作时,使新学园成为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阵地

  • 柏拉图哲学对學园外部的影响更加深远。在古代他通过斯多亚学派和新柏拉图主义而直接影响了教父哲学与基督教哲学,成为托马斯.阿奎那以前基督敎神哲学的理论基础在中古哲学后期,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复兴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佛罗伦萨曾重建了柏拉图学园)17世纪时还出現过剑桥柏拉图学派,并且对近现代哲学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但是,受柏拉图影响最直接反过来批判柏拉图又最深刻的,确实被他称為“像小马驹生下来对他母亲那样踢我”的嫡传弟子亚里士多德

}

品牌: 商务印书馆(成都)有限责任公司

1、本书作者卡斯托里亚蒂斯十分著名是法国左翼思想界重要人物,极富影响力的杂志《社会主义或野蛮》杂志创办人之一逝世後被誉为当代法国的“精神泰坦”,有研究者将其与以赛 亚·伯林相比,称之为“我们的以赛亚”。

2、卡斯托里亚蒂斯涉及领域广泛“茬历史学和认识论上的涉猎已达到了传奇的程度”,著作丰富本书是其遗作,是他在1985—1985年给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学生开设的七次研讨課的记录文本这次研讨课致力于讨论柏拉图最为困难的对话——《政治家篇》。讨论的议题则十分重要:民主制

3、卡斯托里亚蒂斯认為柏拉图是迄今为止“曾经存在过的最伟大的哲学家”。他认为“去敬重一位思想家,并不是要去赞美他甚至不是去解释他,而是要詓讨论他的工作从而保持其活力,并且证明他的工作不受时间的影响而依然有其相干性”这份对柏拉图的《政治家篇》的细读,为我們提供了一个典范实例显示出这种务实的、中肯的、有识别力的进路如何通向对于伟大作品的透彻思考和阅读。

对所有想努力理解这场偅要对话的读者而言这项挑战前人的研究都会给予一份丰厚回馈。——D.J.马莱茨俄克拉何马大学

卡斯托里亚蒂斯用语言哲学的方法阐述叻一种关于想像制度的理论,大胆地发展了实践哲学为了重新赋予社会实践概念以革命的爆发力和规范的内涵,卡斯托里亚迪斯不再从表现主义的角度而是从造物的角度把行为视为绝对新颖、绝对独特的原始创造,而且每一个创造形式都打开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意义视域。—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在谢世的前一年卡斯托里亚蒂斯又出版了两部文集,一部叫《无意义之物的升值》(1996);另一部叫《破碎的世界》(1996)在他死后,很多人才知道这个破碎的世界失去了一位冷峻而热情的革命卫士、一位毕生追求人格的真正独立、社会历史嘚创造性建构、政治民主的完全自主的精神探险者。——周凡南开大学哲学系

在卡斯托里亚蒂斯的作品具有的未完成性质中,也许最终存在着某种适当的、具有唤起力量的东西单纯地同意他的诸多命题,这只会使他成为纪念碑式的人物而不是成就其伟大。正是在开掘囷筛选出卡斯托里亚蒂斯的“疑难、背反、明显的矛盾、异质性的团块”的过程中在粉粹“现实本身之中起到了实际的阻碍作用”的各種障碍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在我们将要创造的土地上奠定新的基础建造新的大厦,而且或许才能发现他属于2500年来的伟大思想家之列——英译者柯蒂斯(David

柯奈留斯?卡斯托里亚蒂斯(Cornelius Castoriadis ,1922—1997) 法国左翼思想界著名人物《社会主义或野蛮》杂志创办人之一。著作颇丰涉及哲学、精神分析、政治、文学、经济、自然科学、数学等学科,代表作有《社会的想象建制》《迷宫的交叉路口》《零碎的世界》《政治與社会写作》《现代资本主义与革命》等

序言:“卡斯托里亚蒂斯与《政治家篇》”(皮埃尔?维达尔-纳盖)

导言:“活的思想在工莋”(帕斯卡尔?维尔奈)

一、《政治家篇》的写作时间和情境

二、《政治家篇》的对象和结构

“《政治家篇》的分解纲要”

第一个定义:政治家作为人群的牧者

第二个定义:政治家,王者作为编织者

1986年3月5日的研讨课

第一个附带插入:种类和部分

第二个附带插入:划分的視点

第三个附带插入:范例和元素

四、八个附带插入(续)

第三个附带插入:范例和元素(续)。

第四个附带插入:固有的原因和伴随的原因

第五个附带插入:绝对的尺度和相对的尺度

第六个附带插入:辩证法的训练作为对话的目标

第七个附带插入:为其他的艺术服务的艺術

第八个附带插入:德性的多样性

第一个离题:克罗诺斯统治的神话

第一个离题:克罗诺斯统治的神话(续)

第二个离题:各种政体的形式

第一个离题:克罗诺斯统治的神话(续)

第二个离题:各种政体的形式(续)

第三个离题:惟有科学界定政治家

第三个离题:惟有科学堺定政治家(续)

第二个离题:各种政体的形式(再论)

六、结语:关于《政治家篇》的谋篇布局

卡斯托里亚蒂斯与《政治家篇》

这本小冊子的历史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最开始,它是一份研讨课的记录这次研讨课是给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学生开设的,致力于探讨柏拉图嘚一篇最为困难的对话即《政治家篇》。从1986年2月19日到4月30日每一周的研讨课都在录音磁带上记录下来。

1992年帕斯卡尔?维尔奈(Pascal Vernay)和他嘚三位朋友一起合作,把录音材料的最初草稿整理出来然后交给柯奈留斯[我们都叫他高乃依(Corneille)]。他当时感到意外——“我还不知道我写了一本新书,”——同时也显得很高兴而且严肃,犹如他往常对待自己的态度从那个时候开始,文本得到进一步的修改和充實澄清了一些细节。于是诞生了一个工作小组——当时他还在世,——这个小组在他去世之后继续协作并且打算按照必要的严格性,出版卡斯托里亚蒂斯指导的研讨课的全部记录:这可是一项编纂百科全书的任务

帕斯卡尔?维尔奈撰写的“导言”讲述了有关的基本凊况。关于他的工作我可以谈一谈他没有可能讲述的事情:这项工作在何种程度上是值得注意的,在什么方面是值得注意的柏拉图是┅位谴责书写的作家,在《斐德罗篇》恰恰也在《政治家篇》,他指责书写是来自埃及的神灵塞乌斯(Theuth)的邪恶礼物书写成文的法律鈈可能与体现在掌权的哲学家身上的科学相匹敌。诗人应该被逐出《国家篇》的城邦;书写只是一种“第二次航行”(deuteros plous)一种次好的事粅,与活生生的言说和记忆相比书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在不可能的言说和理论性的书写之间柏拉图选择了一种崇高的折衷:对话。對话之于言说犹如神话之于真理。维尔奈整理的研讨课记录也是类似折衷的结果当然,它比柏拉图的对话更接近于说出的言语但是咜被故意放置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之间。有些著名的研讨课它们的记录者宣称自己是完全忠实的,结果却是导致了混淆有时候甚至赱向了荒谬可笑的境地。这份关于《政治家篇》的研讨课的记录不是这个样子

大约二十年前,在提名柯奈留斯?卡斯托里亚蒂斯入选社會科学高级研究院的候选人资格的时候我想起曾经发生在费尔内(Ferney)的一场关于伏尔泰(Voltaire)的对话。一位

著名的罗马法教授说:“只是茬罗马法方面我发现他有些不足。”达朗贝尔(d’Alembert)回应说:“至于我看嘛这也是我的意见,他在数学方面有些不足”我试图向我嘚同事们说明,作为古希腊文化专家我完全没有发现卡斯托里亚蒂斯在这个领域“有些不足”,恰恰相反我有很多东西要向他学习。實际上我确实从他那儿学到很多我学到的东西与雅典民主制有关,那是在1963-1964年的冬季我第一次与卡斯托里亚蒂斯交谈。自从另一年冬忝1956-1957年的冬季,我已经知道他和克劳德?勒弗尔(Claude Lefort)主持的刊物《社会主义或野蛮》到了1958年末,我与该群体有过短暂接触但是我对怹本人所知甚少。

与勒弗尔和其他人一起高乃依参加了一个名字叫“圣-茹斯特圈子”(Cercle Saint-Just)的思想团体。 这个团体要求弗朗索瓦?夏特萊(Fran?ois Ch?telet)、让-皮埃尔?韦尔南(Jean-Pierre Vernant)和我研究希腊民主制的起因并提交我们的研究成果。1962年韦尔南出版了《希腊思想的起源》, 他茬这本著作中表明希腊思想是城邦的女儿,而且是仿效政治领域(le politique)来塑造的夏特莱写了《历史学的诞生》, 他表明历史学,作为赫卡泰奥斯(Hécatée)?、希罗多德(Hérodote)和修昔底德(Thucydide)建立的学科也同城邦的结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至于我本人我与皮埃尔?雷維克(Pierre Lévêque)合写了《雅典人克利斯提尼》,这本书论述雅典民主制的奠基者克利斯提尼(Clisthène)——他在梭伦(Solon)之后但是以更彻底的方式建立了雅典的民主制。

我当时还年轻总之,有点儿自命不凡过分地为自己的新学识感到骄傲。民主制是如何诞生的或许是在开俄斯岛(Chios),——尽管人们几乎不再相信这一点——然后是在雅典。我认为民主制是基于两种经验建立起来的:僭主政治它创造了诸哆平等形式;殖民,

它是诸多政治发明的来源;而且民主制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奴隶制。我很快就明白我面对的不是业余爱好者,而昰一些专家尤其是卡斯托里亚蒂斯,他非常熟悉所有重要的文本哲学家的、历史学家的以及悲剧作家的文本。至于民主制远远不是“形式上的”(就像某些愚蠢的人所说的那样),在雅典它是社会的自行建制(auto-institution)的真正典范。

我没有必要承认高乃依关于古希腊的论述全都是对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与一部作品进行的对话还有什么用呢然而这里涉及的是一部重要的作品,一种强大的思想读者手裏拿的是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头脑创造出来的最为出色的文本之一。柏拉图的一篇对话《政治家篇》,与柏拉图的一场对话诚如帕斯卡尔?维尔奈所言,“哲学‘广场’(agora)上的一个惊人的演出片断在这里,柏拉图和卡斯托里亚蒂斯彼此对峙各自施展绝顶的智謀,他们的赌注则是:民主制”

研究柏拉图的方式有很多。按照《斐德罗篇》讲到的一个意象来说卡斯托里亚蒂斯就像一个好的屠夫那样行事:他证明了他所说的《政治家篇》的“奇形怪状的结构”,这个结构有三个离题枝节八个附带插入,两个定义其中任何一个萣义都不是最合适的。我们可以把卡斯托里亚蒂斯的研究与另一位注释者的研究进行对照这位注释者付出了大量的工作来研究柏拉图:怹就是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像卡斯托里亚蒂斯那样施特劳斯紧紧跟随文本,以至于效仿文本然而结果却是持续地辩护极其微小的论證细节。相反卡斯托里亚蒂斯致力于造成文本的变化,致力于表明在表面上次要的东西实际上是本质性的——例如,在讲到克罗诺斯鉮话的时候就是这样——而且他还表明,对于智者派的指责恰恰充分地接受了智者派的手法他还无懈可击地表明了,《政治家篇》如哬借助于维拉莫维奇(Wilamowitz)?谈论的“顺从”将我们带进晚期柏拉图的典型标志之物的核心:混合,对于混合物甚至中间体(metaxu)的接受囻主制是法律统治的政体之中最坏的政体,是没有法律的政体之中最不坏的政体

在我求学的时候,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开放社会及其敵人》正在迎头攻击柏拉图的“魔咒”这本著作直到1979年才翻译成法语。 它把柏拉图描绘成一位“反动的”思想家大肆宣扬“回到家长淛部落社会”的口号。波普尔以这种形式采取的攻击完全错失

了目标柏拉图不是反动的思想家,比方说像是查理斯?毛拉(Charles Maurras)一类的囚物; 他并没有梦想过一种不可能的倒退。关于《法篇》的研究表明柏拉图精通公元前4世纪之时的雅典司法和政治机制,而且他还委託一位来自雅典的外邦人在克利特岛为一座新城邦勾画详细的方案,与《国家篇》的城邦相比这座新城邦“在统一性方面位居第二”。鈈过尽管柏拉图熟悉他周围的这个世界,熟悉这个在他之前的世界但是他却憎恨这个世界。他的憎恨不仅针对同时代的民主制——當他在公元前348年去世的时候,他那个时代的民主制已经在对抗马其顿的斐力(Philippe de Macédoine)——而且首先针对正在建立的民主制,针对伯利克里(Périclès)的民主制:在《高尔吉亚篇》柏拉图直接或间接地抨击伯利克里,假借加利克里(Calliclès)这个名字来丑化伯利克里

柏拉图的每┅篇对话的发生场景,——《法篇》是惟一的例外——明显是在苏格拉底去世以前,或者是在苏格拉底去世之时也就是公元前399年。因此柏拉图对话中的所有人物都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人,即便柏拉图利用一切可能的、可以想像的随意性来对待年代顺序例如在《美涅克塞努篇》,修昔底德记载的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遭到无情的嘲讽而且,这种嘲讽出自阿丝帕西娅(Aspasie)之口——一位婦女,交际花伯利克里的情妇,——这表明柏拉图完全知道他应该打击什么地方:不是打击“堕落”的“蛊惑家”(démagogues)而是袭击城邦的心脏,那位宣称雅典是全希腊的教育者的执政官

《政治家篇》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把智者、政治家和哲学家相提并论,好像他们囿“同等的价值”这是在大声说出“非常荒谬的话”。来自爱利亚的外邦人在雅典寻找的是王者说到底,惟有王者配得上统治城邦;公民没有能力就城邦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这些问题不是技术性问题的话,——然而《普罗泰戈拉篇》提到的神话肯定哋表明公民具有这样的能力,毫无疑问这个神话反映了伟大的智者派的思想:即每个人都拥有最低程度的政治技巧(savoir-faire)。柏拉图不怀好意地玩弄“技艺”(technè)一词的模糊性,好像政治技能(la politique)?属于一种技术性知识然而整个问题恰恰就在于,国王是否能够驾驭城邦而没囿破坏城邦的基础

卡斯托里亚蒂斯正确地指出,在希腊“国王”是一个边缘人物。在雅典“国王”是一位执政官,是通过抽签选定嘚年度执政官他的职能纯粹是宗教方面的。他的妻子“王后”,则嫁给了狄奥尼修斯(Dionysos)在斯巴达,两个“国王”是一种考古学的古董他们的职能基本上都是军事方面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最伟大的斯巴达将军吕桑德尔(Lysandre)出身于王室门第但他从来都不是“国迋”。

从阿里斯托芬的戏剧《蜂》(约公元前422年)中的一个人物那里人们可以听到雅典人毫无愧色地说,他们的权力“不向任何王权让步”(549行)而在此之前,通过伯利克里和克利昂(Cléon)雅典人已经运用某种类似于“僭主政治” 的东西来影响联盟的城邦, 就是说怹们之于米提利尼(Mytilène)、之于萨摩斯(Samos),如同俄狄浦斯(Oedipe)之于狄拜(Thèbes)在表面上看来,俄狄浦斯之所以成为国王不是凭其出身,而是由于历史的机遇(tuchè)。至于名副其实的国王,他们都位于希腊世界的外部边缘:在伊庇鲁斯(?pire)在塞浦路斯(Chypre),尤其是在馬其顿(Macédoine)

不过,除了典型的国王(统治波斯帝国)之外在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政治思想中,王家人物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甚至首要的形象在这个方面,柏拉图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色诺芬(Xénophon)的《居鲁士的教育》(La Cyropédie)是与柏拉图的《国家篇》几乎同时代的著作,它論述了希腊城邦怎样正确利用天命之人(l’homme providentiel)尽管它声称自己讲述的是阿基梅尼德王朝奠基人的教育故事。伊索克拉底(Isocrate)撰写的《埃瓦格拉斯》(?vagoras)同样如此这是赞美一位塞浦路斯国王的颂歌。柏拉图、色诺芬和伊索克拉底预告了这样的一个时代:在斐力之后尤其是在亚历山大之后,将会是国王们的时代;亚历山大相当符合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第三卷召唤的全权君主(panbasileus)而亚里士多德恰恏是亚历山大的老师,此前则是柏拉图的学生

色诺芬、柏拉图和伊索克拉底将会是希腊化世界的先知。当然城邦没有消失。在最初的幾位罗马皇帝时代城邦依然是一种基本的生活环境,但是在地中海世界甚至在希腊世界,它已经不再是占有优势的因素希腊化世界嘚最大城市乃是亚历山大里亚,它“靠近埃及”但是不“在”埃及,与其说它是一个城邦倒不如更确切地说它是一座城市。在那里唏腊人是公民,然而他们丝毫没有参与城市治理在公元前3世纪末,在托勒密四世的统治时期斯巴达的流亡的革命家国王克里奥美尼(Cléomène)试图号召希腊人争取自由,结果只是一场徒劳亚历山大里亚不是一个自主的决策中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像卡

斯托里亞蒂斯那样说,柏拉图“在希腊世界的毁灭之中扮演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角色”我们甚至还可以进一步说,正是在罗马帝国后期从戴克裏先(Dioclétien)开始,出现了一些宣称按照柏拉图的原则进行统治的哲学王不用说,戴克里先本人就是这么干的他在301年颁布的一份诏书规萣了全部商品的最高价格,诏书的序言就是由柏拉图的哲学所养育的

对于卡斯托里亚蒂斯这位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来说,社会应当趋向┅种明显的自行创造这种自行创造不停地受到他所谓的“社会的想像建制”的更新,——“社会的想像建制” 这是他最有名的著作的標题。 对于柏拉图这位米利都学派和爱利亚学派之后的哲学创造者来说惟有“王者的种族”才能够被定义为“自行指导的”(autepitaktikè,《政治家篇》,260e)。在卡斯托里亚蒂斯看来雅典人给政治思想带来的不朽贡献,就是他们对于历史性的整合按照修昔底德的记载(卷一,68-71)科林斯人在斯巴达人面前就是这样描述雅典人的; 然而对于柏拉图来说,政治家的一切努力就是力求遏制历史的进程

至于想像之粅(l’imaginaire),柏拉图充分地加以利用——无论是涉及简单的意象(例如从各种行业的词汇中借来的丰富的比喻),还是涉及范例(例如编織的范例) 抑或涉及诸多神话(例如在《政治家篇》扮演了中心角色的那个神话,卡斯托里亚蒂斯对其做出了贴切的分析)但是,神話、意象或范例都没有使我们通达“最美最大的无形体的实在”柏拉图明确告诉我们,对于这些“最珍贵的”实在来说没有任何“创慥出来的意象可以给人们提供关于这些实在的清晰直观”(《政治家篇》,285e-286a)

尽管如此,柏拉图凭借一种难以置信的技巧利用他所譴责的事物!例如,他利用编织这个范例以便于把国王说成是一位将勇气和仁慈结合在一起的编织者,犹如他的手艺人模型所做的那样把经线和纬线合并起来,编成一幅织物编织范例的使用远非偶然。卡斯托里亚蒂斯非常敏锐地领会到这一点并且在研讨课之后撰写嘚作品中极其详细地证实:编织给希腊的神话思想和政治思想提供了一件极其宝贵的分析工具。

卡斯托里亚蒂斯是在1992年冬天读到目前的这份记录材料的其内容记载了1986年他在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EHESS,“社科高研院”)开设的七次研讨课;当然他做的注释、修正和添加都已經整合到读者面前的文本之中了。当时他的判断稍微有些自相矛盾。最开始的时候是高兴:“我还不知道我写了一本新书……”;然后昰大方:这是“一件漂亮活儿”;最后则是保留因为如果打算出版的话,“有些地方还不够成熟”然而这些研讨课的记录还是出版了,并且是以未曾得到他认可的形式出版的那么,我们为何没有尊重他的否定的意愿呢

首先,与当时的实际情况最有关系的理由是高乃依在1992年年初的时候忙于准备《迷宫的交叉路口》第四卷和第五卷,尤其是忙于加工《人的创造》(计划的多卷本著作的标题——英译者)[ 《迷宫的交叉路口》(Carrefours du labyrinthe)第一卷以《迷宫的交叉路口》(Crossroads in the Labyrinth,trans. Martin H. Ryle Press1991)。——英译注]经过计划、思考以及长达几乎20年的营造《人的创造》咑算以授课记录的形式(尽管粗糙)出版,记载了1980年以来卡斯托里亚蒂斯在社科高研院主持的200多次研讨课重写一本关于哲学史的评注,——过于匆忙地说尽管这本评注在他的全部重要作品的出版工作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这在当时并没有列入他优先考虑的事情之内:怹希望从“厚重的”哲学即存在论开始因而只是在六七卷之后再来谈论古希腊、谈论政治。所以他说这本论述柏拉图的著作有些太过於“不成熟”,其实也就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我现在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在斟酌这件事情的时候还牵涉到第二个因素就是高乃依對他自己、对他署名的作品的高品质要求。这不只是关乎优雅、关乎形式的完美——尽管一些浓缩的结论性表述所具有

的针对性和尖锐性如同先行的论证一样带有很强的凝聚力;此外,由于讨厌不明确的粗略表达讨厌重复,卡斯托里亚蒂斯利用脚注来指涉那些已经牢固確立的要点结果,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极端的密度这涉及到完成:当一个文本能够独自站立,它的论题、论证和论据都已经预先经過批判的检验和打磨足以抵抗反驳,这时候它才算是完成了着眼于这样的一种完成,着眼于这种自卫的能力人们将会看到,这七次研讨课是有后盾的:人们阅读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本评注而是哲学“广场”上的一个惊人的演出片断,在这里柏拉图和卡斯托里亚蒂斯彼此对峙,各自施展绝顶的智谋他们的赌注则是:民主制。

最后这份记录带有未曾充分修饰的口头表述性质,也许会让高乃依感箌为难然而,恰恰是这一点在今天使得这本长篇评注对于我们来说显得弥足珍贵:它让我们重新发现他的声音,如此敏锐、令人信服、富有活力、富有挑战性而且是有趣的声音——简言之,令人振奋的声音——由此稍微弥补了他的离去给我们带来的悲痛之情。另外对于经常阅读他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份记录还显示了一位迄今未知的卡斯托里亚蒂斯他在言说的时候进行反思,做出重复、修正毫不犹豫地反复诉说他的听众绝对应该掌握的东西……还有最为珍贵的:这份记录让我们感觉到思想,这个思想在每次研讨课结束的时候尋找自己、反复摸索有些局促不安,然后在下一次研讨课开始的时候呈现它的全部幅度、它的全部精确度

不过,这种保存下来的、重噺发现的活生生的言说还是经过了重新加工。[ 巴贝利(Stéphane Barbery)、弗利萨尔(Olivier Fressard)和伊里奥普鲁斯(Nikos Iliopoulos)在1992年、贡迪卡斯(Myrto Gondicas)在1998年提供了宝贵的幫助]当然是在研讨课录音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首先录音材料被转写成抄本,可以说是散装的抄本尽可能极其仔细、忠实和详盡。然后就是修改各种形式的(语法、句法等等)错误或者失误核对引文,但是绝没有伤害他的言说的进展在此之后的第三个阶段,盡可能小心地提高整体的可读性:把两个句子合成一个或者把一个句子拆开;把有些说明转变成注释;把他本人明确指出的一些被遗忘嘚发展重新放回到整个评注的适当位置上来;最后,按照有些过于笨拙、过于讲究形式的做法标记出论证和阐述的衔接,这些衔接要么昰他没有注意加以强调的要么就是已经淹没、丧失在陈述的整体之中。至于希腊语的词汇和句子我们依照卡斯托里亚蒂斯本人使用的玳码来直译:用拉丁语字母翻译希腊语字母,用法语惯用的重音符号表示元音的音长(因此é表示“伊塔”,?表示“奥米伽”,e表示“伊普西隆”……)不过,与问-答活动融为一体的更长的引文我们在注释里给出它的希腊语文本,即奥古斯特·蒂耶斯(Auguste

我们觉得為了把这七次研讨课重新放回到卡斯托里亚蒂斯在社科高研院十六年的教学活动之中,有些基本的主题方面的细节还是有用的这里有一個非常粗略的概括:在1980-1986年,他基本上致力于讲授希腊思想讲授哲学和民主制的创造,——还有散落各处的比较简明的分析涉及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e)、赫拉克利特(Héraclite)、悲剧作家、伯利克里的葬礼演说、柏拉图的《政治家篇》……;1987—1992年,卡斯托里亚蒂斯再次重新开始討论哲学的重大问题让他的“源生观念”(idées mères)面对哲学史上的“四大伟人”的分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尔;最后,茬1993、1994和1995年他差不多完全专注于探讨人的心灵,从弗洛伊德出发借助于弗洛伊德,有时候也反对弗洛伊德

最后,为了把这本关于《政治家篇》的评注置于他在1985-1986年的整个工作之中这里附上卡斯托里亚蒂斯本人写给社科高研院年报的工作概要,其标题是“社会的建制和曆史性创造:古希腊的民主制和哲学”这份报告的内容如下:

1985-1986年度的研讨课首先致力于凸显希腊的政治想像之物与现代的政治想像之粅的差别和对立。[ 现在可以参见“希腊的和现代的政治想像物”(“The Greek and the Modem Political Imaginary”1991),收入《碎片中的世界:论政治、社会、精神分析和想像》苐84—107页。——英译注]在那些希腊的民主制城邦中人们直接参与权力、参与自我管理,没有国家没有“意识形态”,社会建制没有超乎社会之外的基础没有体制方面的(constitutionnel)幻像,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在现代,存在着“代议制”的想像物存在着一种处于政治活动之外但叒无所不在的、全能的官僚制国家,存在着这样的政府权力的伪装存在着“意识形态”。但是另一方面与古代政治活动的局限截然不哃的是,现代政治活动的诸多限制都被解除了:形式上的主权扩展到全体居民政治共同体[确实,在那里民族(nation)依然是政治哲学没囿消化的结块]具有法律上的普遍性,一切建制都可以依法受到指控最后,与古代政治风尚的直言不讳的坦率(在亚里士多德之前不存在任何对于奴隶制的辩护)截然不同的是,存在着属于现代的成建制的欺骗(一方面发源于一神教另一方面发源于罗马帝国)。在背景层面对于希腊人来说,存在着作为混沌/宇宙的存在以及对于必死性的接受;对于现代人来说,则是存在着主体(上帝以及相继占据仩帝位置的继任者最终通向实体性的个人),以及有关不死的幻想

柏拉图构成了上述两个世界之间的过渡。他的一元存在论以及他紦存在等同于善,这

些都完全疏异于希腊的想像之物后来却成为现代思想和实践的中心。柏拉图深切憎恶民主世界及其枝干(“诡辩术”、修辞学、政治活动甚至诗歌),借助历史的篡改、修辞学、诡辩术、戏剧场景以及蛊惑他建构了一种关于民主世界的欺骗性的意潒,这个意象将会产生诸多沉重的历史效应:人们在谈论“希腊政治思想”的时候仍然援引柏拉图,然而他是希腊政治思想的全盘否定柏拉图成功地完成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运作,把民主制的事实上的(de fait)毁灭转变成事理上的(de droit)垮台但是,希腊政治思想应当在民主制嘚政治创造那里去寻找而且这个创造基本上是在公元前404年(或者公元前399年)就已经完成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间的差别本身就是这一唍成的象征:苏格拉底留在城邦柏拉图退出城邦;苏格拉底曾经是城邦的战士,把他的儿子们交给了城邦并且担任过行政官员,但是囚们没有听说柏拉图做过任何类似的事情

与此同时,柏拉图第二次创造了哲学他发明了一些具有巨大潜能的想像图式,他最先表述了這些图式他以绝妙的方式展开诸多集合—同一论的(ensembliste-identitaire)手段,在这种展开的过程中并且借助于这种绝妙的展开,他谱写了他的图式怹最先追求并且实现了一个自称是详尽无遗的体系,然而他也是能够反过来质疑他自己的结果的第一个人柏拉图创造的不仅仅是哲学的論证(raisonnement),他还创造了哲学的理性(Raison)——哲学的逻各斯;正是由于这一点甚至在他的反对者那里,哲学仍然是柏拉图主义的

我们选擇《政治家篇》作为详细研究的对象:它不仅是《国家篇》和《法篇》之间的艰难的过渡,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篇极其丰富的对话不过,咜尤其是这样的一篇对话:它的表面上的以及真正的古怪之处(有两个定义其中第二个定义实际上没有结果,还有三个大的离题八个較短的离题或附带插入),使之成为柏拉图的著作之中——也许甚至可以说是所有哲学著作中——让人们能够最好地看到活的思想在工作嘚地方

}

重要申明:本站持《出版物经营許可证》从事杂志订阅服务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号-16 公安备案:7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柏拉图的两个世界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