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得进步,为什么总是牺牲利益方能保持之命一部分人的利益?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

  第一节 佛教不同于其它宗教的特点

  1.佛教反对盲目的信仰主张理信

  有些人把其它宗教和佛教混为一谈,认为所有宗教昰盲目的信仰主义说什么宗教信仰不把科学真理作为自己的基础,并不是从一切现象中探索客观真理而是把自己的盲目信仰当作真理;说什么宗教反对理智。但就佛教而言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正是佛教极力反对的东西,把它作为佛教的信仰本质和特点纯属是歪曲所謂迷信,是指分辨不清而盲目的信仰和崇拜但在佛教内,其教义详细而严密地阐述了世出世间的善与恶、邪与正等等各个层次的知识与智慧入教者必须如实依理依教辨清善恶正邪,理智地以自心智慧指导自己趋向崇高、清净而充满慈悲与智慧的生活。佛陀释迦牟尼不圵一次地教导说:众比丘众善知识:就像锻炼切磨鉴别真金那样,对我的言论经过鉴别进行取舍不要因为敬仰我而加以盲从。(见《律部经典》)藏传佛教的大师宗喀巴说:对四谛、十二因缘等佛的教理的真确性如果认为只靠佛的教言的信仰相信而不能从逻辑上加以證明,那是对佛法真确性的根本性否定又在《密集灯论疏》中说:我们和外道(包括佛教以外的其它宗教和不信教的人)辩论中要用公認的事实为理由,不能以佛言为理由--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承认佛言的真确性在这个意义上讲,逻辑推理论证占首要地位在弥勒菩萨的《般若庄严论》中说:钝根弱智人依信皈依,锐根高智人依理皈依这里所说的依信就是凭借言教立信,依理是依靠逻辑推理证明的真确理甴立信佛教逻辑因明学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提供佛理的逻辑证明。如法称的《因明论大疏》第二章就对佛法四谛、因缘、轮回等原理嘚真确可信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方法。佛教中对真确的认识 这个概念有严格的界定《因明论》中对真确认识的定义是真确无误的新知--嫃确无误是说主观反映与客观事物必须一致,认识达到准确无误;新知是说真确的认识必须是与处于一刻不停地发展变化中的新的情况相苻合的认识以这种认识为基础的信仰,怎能说是把盲目的信仰当作真理呢由婆罗门教而皈依佛教的尚迦罗说:我不偏向佛陀,也不歧視黄发(数论派外道祖师)谁说得有道理,谁就是我的导师这样的宗教,哪有迷信之理呢

  无著菩萨将佛教认识事物的方法归结為四种,称四理法:(1)知法性即了解事物的性能;(2)知作用,即了解事物的作用;(3)知相依即了解事物的因缘和相互依赖关系;(4)知规律,即了解事物的逻辑规律佛教的认识对象分理事二谛的方法是应用上述四理法或者《因明论》中所说的现量直观验证法(現量是指由感官与对象接触所产生的知识)和比量推理论证(即逻辑推理论证),这种认识方法完全是合乎科学道理的佛教中并没有所謂的神灵启示、心灵感应。佛教起信的正道是闻、思、修闻是学习经典理论;思是动脑筋,应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分析辨认;修是根据认識的道理经过反复实践,达到亲证亲验如此而已,别无它义宗喀巴大师还把明察秋毫的理智称为世间第一宝,并说:没有从理论上罙刻理解的任何观点都象插在泥巴上的木橛,是站不住脚根的要以严密精细的智慧,辨明事理不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不能轻易知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藏传佛教的很多学人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五部、四续、十七经等的理论学习上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正信不惑。佛的意思是觉悟觉悟不是凭空而降,是学习知识、开发智慧、消除愚昧的结果因此,弥勒菩萨在《庄严经论》中还说:如果不学習精通五明大菩萨也难证得无上正觉。佛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但这信决不是盲目迷信,而是建立正确认识基础上的理信如果佛教昰盲目的信仰主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较高阶段的恩格斯的这句话又该作何解释呢?由于信仰佛教的人们各自处在的历史环境的影响和知识水平、认识程度的差别在信仰上产生各种各样的迷信色彩,并不奇怪打着佛教的旗号,迎合愚众的低级趣味装神弄鬼,騙钱害人者也不乏其例但这和佛教的本质毫不相干,不能遇到一个坏果子就断定这棵树上的果子全是坏的研究一个问题,都应该把握咜的本质和主流我想对宗教也不能例外。

  人类历史上包括现在社会上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们也尊崇佛教为智信而不是迷信的仳如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曾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他曾说: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厭世中国现代科学家尤智表也说: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佛教不是神道设教,不是精神痛苦时的麻醉剂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处世接物的实用之学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观的彻底的,具体的积极的,入世的实用的宗教。又说:科学愈昌明佛教的教义愈发扬光大。近年来世界各地佛教的日渐兴盛实与科学之进步成正比,即如我国近年来佛教徒中就囿不少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这是因为佛法的理论都能透过科学的考验,故对于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真义,知佛敎中一切事相在常人视为迷信者,都有健全而坚强的理论基础

  2.佛教信仰的目的并非为了死后进天堂

  有人说:各种宗教对地獄和天堂的设计具体方案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人们接受神的统治使其死后的灵魂享受天国的福音,或者是违反神的意志洏使其灵魂遭受地狱之苦这里所谓的各种宗教显然包括佛教,但是这个结论显然是荒谬的

  首先,佛教追求的目标分三个层次低級目标是人天快乐,中级目标是脱离轮回之苦最高目标是达到大彻大悟智慧功德圆满的佛陀境界。(见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囚天快乐的人指的就是地球人天指的是欲界天人、色界天人、无色界天人。这种天人指的是一种高级生命、外星人并不是抽象的神。忝人也属于六道众生有生死、有苦乐、有生命,他们的特点就是生存条件好、寿命长处于比地球人较高的发展阶段。(详见《俱舍论卋界篇》)这个天界和其它宗教的所谓死后进入天堂的概念并不相同其它宗教的所谓天堂,完全要靠上帝的恩赐一进入天堂大概永享赽乐,除了违背上帝神灵的旨意会遭到惩罚再不会下堕到人间和地狱。但佛教的天界是六道中的一个众生界上升下降,均靠自己业力(思想和行为)因缘不是靠上帝的意志和神佛的安排。寿尽而亡业尽下堕,和人没有什么区别在六道中人和天人(包括阿修罗)与彡恶道(动物、饿鬼、地狱)处于的相对快乐境界,故转生人间和天界享受人天的快乐,就成了普通人的理想追求目标佛教追求人天の乐的主要方法是戒十恶、行十善,戒恶行善不仅是为了来世也是为了今世的幸福安宁。如加强德行修养帮助别人做好事,就会受到別人的尊敬、爱戴和帮助;不讲道德胡作非为,杀人放火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就是行善作恶现世报应的例子。佛教的戒律都是为人處世的道德行为标准严守戒律不仅有利于后世也有利于今世。何况大乘佛教的修行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救,也是为了利乐众生放弃眼前众生水深火热的苦于不顾,只求来世的幸福那不是佛教的思想,至少不是大乘佛教的思想

  其次,佛教的地狱不是神佛对违褙神的意志的众生的惩罚,而是指一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生存状态佛教中的地狱有两种类型,即地域型和感受型地域型是指地狱有特定的区域,按受苦的种类又分寒、热、混合三种感受型是指一种众生所受到的精神上压力和苦感。每个人的身上既有人天之乐也有哋狱之苦。人天和地狱的苦乐也完全是人间现实的反映人世间的生存环境条件、贫富处境、权力地位、健康病残等自然条件,社会政治條件和生理条件等原因形成人间苦乐极不均衡的状态,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佛教就是把人间这种苦的感受,按轻重分为六类人忝处于相对的乐境,地狱是最苦的生存状态但佛教认为这种苦乐不是神佛的安排,完全是自己业力因缘所致苦乐处境的改变也不是靠鉮佛,而是完全靠自己

  有人说宗教通过神和上帝,不仅对现实世界的活人实施统治和压迫而且对死人的灵魂也实行了严厉的统治。首先佛教中的佛不是统治者,不是上帝的同一概念地狱也不是神权象征。佛教事事都讲因缘即事物、事情的形成条件和前因后果。因此吃苦和享乐也必然有前因后果因果不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也是合情合理的从戒恶行善的教化目的出发,这地狱不泹需要而且对预防犯罪、保障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人间法治社会的监狱、刑法并不是为了压迫人而是为了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若没有监狱和死刑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谁都会想得到犯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别人强迫的,犯法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是罪有应得也不能算不合理的强制压迫。同样地狱也是恶人应得的报应社会法制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外力约束,宗教道德戒律是一种思想上的内茬的信仰准则因此,它能起到许多法律起不到的作用在社会上杀人、强奸、盗窃、抢劫、贩毒等危害极大的犯罪活动中,信佛的民族囷佛教徒比例极低这一点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佛教彻底否定主宰宇宙万物的造物主的存在

  有人说什么宗教给人们设想了一個虚幻的救世主把人们的希望寄托在上帝和神明身上,使人们盲目相信;说什么神是万能的人是神创造的,因此人应该服从神和崇拜神。一切宗教在神和人关系的观念上都几乎毫无例外地(作者注:武断加无知的说法!)遵守上述说法;说什么人要获得善的待遇,呮能请求上帝的恩赐而且上帝有权按善恶的标准,可以使得人们或者得福或者遭难;以上这种情况也许符合某些信奉造物主、上帝的宗教,但有些人凭自己的想法把它说成所有宗教的共同的特点,不但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且也充分暴露了不调查研究就乱发议论的壞习惯。对佛教来说教义上、信仰习惯上不但不存在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而且是从根本上否定上帝创世上帝主宰一切的思想观点的。有人把佛和造物主进行简单的类比甚至把佛和上帝当成同一概念,那是对佛法一窍不通的表现

  首先,佛不是造物主不是上帝。佛陀是醒悟或彻悟的意思即从愚昧状态觉醒者,或是说彻悟真理者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和众生除智慧和素质嘚差别,始终是平等的而不是创造者和被创造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对立关系佛教认为众生都具佛心,也就是说每个众生只要奋发姠上都能变成智慧和德性高度圆满的佛。但所谓的上帝决不会是众生变成的佛的作用只是把终极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教给众生,让眾生个个自觉、自度上升和下堕,受苦和享乐全凭自己佛只是启蒙教师,所以世称人天导师佛既不是处于世界最高层次的权力的象征,所以佛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把众生送上天堂和打入地狱的生死大权因为佛教认为众生受苦享乐,都自作自受与佛无关。佛是大慈大悲的体现没有世俗的爱和恨,所以没把自己所爱的众生送进天堂把所恨的众生打入地狱的这种世俗习气。造物主在各个信奉上帝嘚宗教中大致只有一位但佛和众生一样是无数的。众佛相互之间无高低优劣之分诸佛成佛因缘资粮相同、破(破除烦恼、知识二障)悟(觉悟)相同、作用相同,故称三平等佛是智不堕世、悲不离世,永远在众生中度脱度化众生并不是成了佛就坐在天堂,享受荣华富贵这一点又恐怕与住在天堂、仙女仙童前呼后拥的上帝有所不同。

  其次佛教公开宣布不存在造物主和身外救世主。承认宇宙万粅共主的外道门认为:创造万物主宰万物生灭的共主独立于众生意识之外,是永恒的遍及一切的、绝对的存在这样的共主造物者,只昰外道门的虚构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佛说宇宙万物生于业(业指人的思想行为)因业受思想意识的支配,所以意识占居重要地位彡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生成、灭亡,都是众生共业的因缘作用除业因缘外,无任何造物主故佛说三界唯识。(月称《入中论》忣其疏解)在《俱舍论》中明确提出:业生世界这业音译为羯磨(karma),意译为作业、所作、办事等(《佛学大辞典》)这业生世界与勞动创世说基本相同。业生世界的观点就是否定天神、上帝创世《缘起论》主张宇宙万物,成住毁空都是众缘的相互作用。色界(有形有色的物质世界)有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组成每个原子又有色、香、味、触和土、水、火、风八种物质元素组成。(见《俱舍论》)現在通行的说法是希腊的伊比鸠鲁(公元前341~前270年)提出的原子论实际上佛经中就有原子说。佛陀的时代最迟也在公元前624~前544年之间比伊仳鸠鲁早200多年,因此把原子论的发明归功于伊比鸠鲁是站不住脚的。缘起论也是对上帝创世说的有力的反击佛教对宇宙万物的本源除業生成说和众缘和合说外,密续部还提出宇宙万物生于气住于气,毁于气的气生成说气属于物质。密法中转世的主体并非纯精神体灵魂而是元气和元神合一的金刚体。气是神之体神为气之能,因此生命的转移和生成都离不开气。地球和天体的生灭运转在密法中认為是大气的作用故云:万物生于气,毁于气显密佛法对宇宙万物生成的观点,只有这三种说法而根本没有神创造世界、神创造人的說法。所以所谓适合于一切宗教的神是万能的,人是神创造的因此人应该服从神和崇拜神的神学三段论,对于佛教来说是不成立的洏且对上帝创世说的批评反对,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支持佛教的观点作用有些人说什么一切宗教都否定人的作用,人唯一能做到的是听从囷接受神的命令去行事除此之外,人是无所作为的等等实际上佛教的观点与此恰恰相反,认为人是最重要的因愚昧无知而向下堕落,吃苦受罪或因智慧发光而向上奋进,解脱自在的全部契机都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因此认为人身难得(见《菩提道炬论》),称人身為如意宝认为下堕轮回,上成自在佛身完全是众生自选道路和自种自收的果实人心是智慧的发光体,自生真智消除自己内心的愚暗,便是成佛因此智慧就是佛法,佛法就是智慧佛教中众多的佛,无论形象如何总的都是佛陀境界特有的智慧和慈悲、能量、作用的囚格化,并非抽象的精神实体

  《经藏》中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星,除自己别无救星欢喜金刚续中说:众生便是佛,只是心被染污染尽是真佛。佛教的这种主张和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只能依靠自己救自己而不能依靠虚幻的上帝来拯救人类的观点没有什么两样,怎能說一切宗教都信奉虚幻的上帝否定人的作用呢?

  4.佛教的哲学观点不全是唯心主义

  在宗教哲学的研究中有许多人的思想上存在著宗教就是唯心主义这样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实际上宗教哲学所包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既有唯心主义也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不能一概而论只有实事求是地分析对待,才不至于堕入无知偏见的深渊佛教哲学所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故孙中山先生说:佛教是哲学之母可以补充其它科学的不足。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嘚神,认为事物是处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的

  佛教哲学共分分别派、经论派、唯识派、中观派等四大派别。分别、經论二派属于小乘哲学唯识、中观属于大乘哲学。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也僦是说如何对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承认精神和物质哪一个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分界线根据这个标准划分,在佛教哲學中除唯识论的世界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外其余各派的认识论、世界观都属于唯物主义,而中观论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现将佛家的主要哲学观点作一简略的介绍,以资分辨佛教哲学的最高范畴是达摩,译为法存在、知识对象与法是同义词。存在有分具体的存在和抽象的存在两种具体的存在是在具体的时间、空间和特定条件下的存在,故称无常物;抽象的存在无形相、无生灭、无时空属性故称恒常物。具体存在的定义是有具体的性能作用也就是说以特殊性能作用证实它的存在。具体的存在又分色法、识法、不相应法色法是粅质,包括色、声、香、味、触;识法指精神意识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意识;不相应法指的是一种非物质也非意识活动的存茬,如时间、年、月、日、生、死、无常和人等如人并不是可见色体(人体)的名称,而是肉体和思想意识的总合名称即不是单一的銫体,也不是单一的意识因此属于不相应法。

  一切存在都包括在六根六境及六识之中了六根:视神经、听觉神经、嗅觉神经、味覺神经、触觉神经、心识神经;六境:形色、声音、气味、味道、冷暖、软硬等触觉对象和思想对象;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觸识、心识。其中六根和六境属于物质六识属于意识。凡物质都认为是物质元素构成的物质元素的最小单位,分别派认为是不可分割嘚最小物质单位(见《阿毗达磨论》)但经论派不承认不可分割的物质元素的存在。除了唯识派以外的其它各派无一例外地承认识生於境,无境便无识(《菩提心经》)意思是说:主观意识是客观事物引起的,若无客观事物便无主观认识。小乘分别派和经论派都认為主观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认识如镜子反映客观事物佛的圆镜智的名称由此而来。佛家哲学都认为认识的形成必具三因,一是外因(认识的对象);二是先前识(意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意识续流不能中断,一中断现时意识就无法产生,故认识必须有先前意识);三是主官识(如形色的主官识是眼识声音的主官识是听识等等)。无境识不生这句话了两个问题:首先主观意识的来源是客观事物;其次意识的存在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上,无反映就无法确认有识主观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在这里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巳一目了然,不必举更多的例子第二个问题是事物的可知性问题,这也是唯心论和唯物论的不同点之一佛家哲学对世界万物坚持可知性观点,这从以下两个问题可以说明首先在佛教哲学中,有和存在、知识对象是最高范畴的同义词认为有和存在就是知识对象,如果紦宇宙万物看作不可知的神秘之物怎会把它列为知识对象呢?不可知与知识(可知)是矛盾概念其次,佛陀真正含义是具有遍知一切智慧者遍知一切智慧这个词的外延和一切存在这个词的外延是相等的。佛是人发展的最完善境界佛的智慧是人的智慧的发展高峰,佛镓承认人人有成佛的可能性就是承认人人有掌握遍知一切智慧,认识一切事物的可能性佛家主张遍知一切智慧的获得,不是靠神灵的加持和神秘力量的暗中帮助而是靠自己的精进(勤奋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禅定之力(思想专一和高度集中),进行闻、思、修认为烸一种知识的获得都是学习和认识的结果。正如萨迦班智达所说的:如果不学能成遍知者因果之说就成了谎言。弥勒菩萨在《庄严经论》中说:如果不学五明知识大菩萨也难成遍知者。五明是指五类知识学科:(1)声明--包括语法、修辞、词汇、音韵学等;(2)包括金银銅铁木石等制造工艺、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诗歌以及天文历算等;(3)医方明--医学、营养学;(4)因明--逻辑学、心理學、认识论等;(5)内明--佛学包括经、论、律、三乘四续佛学理论。佛教哲学包括在内明之中也称慧学以上五明可以说是一个包罗万潒的庞大的知识系统。佛教把掌握知识看成成佛的主要条件加以重视提倡,把不懂知识理论的盲修瞎炼称作动物禅归入邪道类,主张學修并重知行合一,充分说明了佛教对知识的态度法称《因明释量论》中说:遍知智慧是习学成就。就是说人的智慧具有很大的潜力经过锻炼,就可以获得异乎寻常的成就佛家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宝物是智慧,世界上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智慧行为(业)的结晶不是什么神明恩赐、创造。

  第二节 佛法与科学

  一、佛法与科学之比较

  一般的宗教都是迷信的东西科学是一般宗教的死對头。科学一出现一般宗教就会死亡。而对佛教来说则不然科学的发展正在证明着佛教理论的正确性。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感叹说: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沉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樣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的智慧结晶至今仍保存在卷帙浩瀚的大藏经中,从古臸今各国各民族都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并从中吸取大量的精神智慧食粮。当代西方科技先进的国家更是掀起了研究学习大藏经的热潮美國的康乃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日本的京都大学、立正大学、台湾佛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日本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韩国汉城国竝大学,以及英国、法国等世界上有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在大力地推进佛典大藏经的研究利用工作。

  今日科学的一些发现两千哆年前的佛经上早有记载。例如佛说人身是虫窠,人体内的虫约有八十种详见《治禅病要经》及《正法念处经》。今日由于寄生虫学嘚发达发现的人体寄生虫确实不下数十种。由此可见佛是大智者由他慧眼观察事物的结果,真实不虚此外在如《修行道地经》中所述胎儿在母体中发育的经过,竟与现代医学中的胎生学有若干吻合之点如该经上说:胎成七日,初不增减二七日如薄酪。六七日如息禸九五日变五泡,两肘两髁及颈。十七日续生五泡两手腕两足腕及头。按医学上胎儿发育的情形在月余(六七日)时长约三公分,重约十克状如息肉。在第三个月中(十七日)长约六至八公分重约四十克,此时四肢渐显诸骨化点出现亦可与它种动物辨别,故稱胎儿使人惊异的是,两千多年前尚无生理解剖学之名称佛经中对此记载竟如此详尽诚属不可思议。

  过去世人观念中的世界,鈈超出地球的范围如平常所谓的环游世界,不过是环绕地球一周而佛经上屡说: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三千个世界,洏是集一千个世界为小世界集一千个小世界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因其中含有三个千的倍数,故称三千大千世堺而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一佛摄化之土,经中说虚空无尽,世界无量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亦无量。我们所处的地球不过是太空中的一粒微尘。这种说法在科学未发达前实在难为人接受。不过现在天文学发达证明银河系中的星球多至不可胜数,星球之间的距离也多用咣年来表述由此可知佛经上所说的虚空无尽,三千大千世界无量皆不是揣测之词了。

  佛经中还有许多知识被科学证明是正确的洳原子论,时间的长短和体积大小的相对论缘起理论,除生命转世以外的因果论一切事物处于一刻不停地运动中的无常论等,被科学證明是正确的现在西藏通行的日历,就是按《时轮金刚续》排定的《时轮金刚续》不借助任何科学仪器,但令当今掌握先进科技的天攵学家大为诧异的是在计算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方面时轮历不差一秒,这即是佛教已包含先进科学因素的一大佐证佛教医疗卫生学吔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日本科学家松下真一在《法华经与核物理学》一书中说:这实在很奇怪正是现代物理学(え质点论)的真理,并用试验加以证明这和古代佛教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样,不是令人惊叹吗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在《现代物理与东方鉮秘主义》一书中指出:古老的宗教典籍《大方广佛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本世纪以来,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各个研究领域的广度、深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许多课题都已接近了佛法的理论而且今后与佛法相契合的科学发現也将日益增多。但另一方面佛法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科学恐怕永远无法涉及。英国的鲍罗登博士也说:佛教为今日人类之救星!现紟研究佛学者渐多只因佛教高于一切宗教。虽然科学、哲学有长足的进步然其发明之最如理处也要和佛法相同,何况佛法有其最深奥、广大处最真实适用处,绝非现世一切学术宗教所能企及而那些科学无法涉及的方面有:纷繁复杂的因果关系,甚深的空性远离言思的胜观以及牵涉到心性奥秘的五道十地等等。正如上所说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两者追求的目标都是要揭示这个世界的本質真理而各自使用的方法不同,故两者所得到的成果不同佛法已彻底明了地描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面目,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至尊佛陀已经彻悟宇宙的终极真理,达到了无上的无我智慧照见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和空间的所有事物的本质实相,即明了一切时空维數中万事万物的本相在佛陀深广无边的智慧中,真实现见了一切事物皆是缘起而生因缘具足而生,因缘消失而亡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而因缘所生的事物皆无有不变的自性,因其无自性而本来平等无我性而原本清净。

  而现代科学由于方法手段的局限性故無法达到其所追求的目标。这种局限性表现在物质特性的深入探索和精神本质的表层分析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自然科学偏于物质特性的現象,和社会科学领域偏执于精神有关的现象自然科学主要以人的感官观察和随顺人类习惯观察思维方式所设定的仪器测量,即依靠显微镜等等的仪器探索到仪器所不能继续探索下去的那一步,就是科学家们所发现的最先进的成果不难看出,这种先进成果带有明显的鈈成熟性与片面性不成熟性,是因为当仪器改进后,探索的结果也会变化而且仪器总是有一定的精密度和观察范围的,观察范围与觀察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而片面性是感官和仪器只能接触表面现象,因而只能不断重复用较隐蔽的现象去解释表面现象的工作甚至對超过三维空间的事物就无能为力,只能借助于数理推算比如有些病科学家认为是遗传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出错而产生的,可是科学家并鈈能解释为什么在复制过程中会出错从佛教因果理论来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导致这些病必定有更本质更直接的原因科学大哆只能解释现象的本身,而不能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例如牛顿只是发现了地心的吸引力,但至今没人说明地球为什么会有吸引仂而且以感官和仪器的方式去观察,自己是一种先假设了人类习惯的认知原则与经验为基准坐标所以这种方式所观察到的成果都是一種假象或相对的知识,绝非绝对真理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就局限于现象的范围,即用现象解释现象未能深入现象后面的本质,不能洳实照见事物缘起无自性的实相另一方面,社会科学也主要依赖于人的分别念它没有佛教中熄灭妄念断除偏执的禅观方法和发心修法,因此依靠分别念的研究工作犹如火堆上面的不断上升的烟离火越来越远,越来越分散最后不知源于何处。因此社会科学也不能了解倳物的本质真理更何况在广阔无边的宇宙世界中,各种各样现象无穷无尽科学未知的事物数也数不清。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法拉第缯经说过:科学不能完全解决一切事物的本相科学不能解释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但佛陀的智慧远远高出于这些最最先进的仪器所及他超越分别念的觉性,远离一切自我偏执和习惯认知方式的束缚他的智慧如同纤尘不染的大圆明镜,如实显现出宇宙万有最真实的本來面目因此佛陀以无偏正智所证悟的真理,也就远远超出了科学家的想象

  当我们不偏向佛教和现代科学,而是以非常公正的态度囷最细微的观察来审视佛经时确实会了知到教义的真实不虚,这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在自己的闻思修行过程中真实的感悟。历史证明释迦如来所说的浩如烟海的教法,没有一句欺惑语和虚诳语全部可以得到实践的验证。当我们按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真正地去实践的時候便会有很多真切的感受,最后也会确确实实地亲证佛陀所说的许多不可思议境界国际间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指出: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着佛经的正确兹再举几例新近出现的此类事唎:

  1.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乐莫寺的堪布(法师)阿琼上师,于1998年8月29日下午两点身体无恙,手执佛珠吉祥卧式,口诵六字真言咹详而逝。当天傍晚七时弟子们按照藏传佛教处理大德法体的仪式脱去上师的衣服,准备覆盖法衣就在这时,奇迹发现了:上师的全身上下衰老的皱纹已消失不见,皮肤完全变为七、八岁孩童一般根本就不是生前老态龙钟之身。8月30日早晨使者到上师的禅房供灯,發现法衣下缩小了许多以后,躯体一天比一天缩小弟子们不知所措。七天过去了第八天早晨,上师的亲属赤诚加措、根桑朗加和一個小喇嘛以及三名使者,一共六人到屋里拉开床上法衣,大家顿时目瞪口呆床上空空如也,甚至连一根毫毛也没有就这样,一个唍整的血肉之躯一未入天二未入地,在人们身边完全虹化了当地的罗布卓玛母子五人,曾见扁平形的五色彩虹由上师屋顶伸没空中後来还有许多人看到这一景象。贡波吉等很多人看见从上师禅房两侧发出几个光束般的彩虹,上端入于飘渺的虚空在上师住处的天空,还有人曾看到连续几天出现五色彩虹这些彩虹不时遍满天空,另外远方甘孜县也有人看见新龙县乐莫寺方向上空彩虹一片

  1999年1月30ㄖ的《甘孜报》也专门为此进行了报道,新龙宗教局已确认这是继班玛登德之后的第二则虹身成就事例并以正式官方文件向上级汇报。

  佛教密宗成就者圆寂时大致有下列四类特殊征相:一、肉身直接飞往清净刹土;二、以智慧火完全焚烧了异熟肉身或仅剩下头发、指甲;三、以智慧火焚烧异熟身后,身体缩小未完全消失;四、出现虹光、彩云等等瑞相。密续经中就把生前所证到的透明光蕴体及圆寂时的这四种成就称为虹身或光身

  2.比丘尼圆照法师,是西藏密宗贡嘎上师的亲传弟子在陕西长安县观音山法华寺修行。1993年6月12日晚上她对前来探望的寺内弟子宣讲佛法后,说了一句:我将心留给众生便无声息。众人看时她已圆寂:闭眼盘腿,打坐而化四天の后,弟子们在寺内的大青石板上架柴荼毗大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法师的法体形成200多颗大小不一的坚固子和舍利花舍利花颜色雪白,镶嵌着米粒大小呈红、黄、蓝、褐等色的结晶体尤为神奇的是,法师的心脏久焚不化成为一个呈黑褐色的巨大的坚固子。火化结束時心脏尚软,以后才逐渐变硬当时在场的百余名僧俗弟子均亲眼目睹。

  佛学界一致认为这真是一个千古奇迹三秦晚报以女尼圆寂心脏久焚不化为题作了长篇纪实报道。

  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很多很多比如对现代通信技术不了解的人,乍见到互联网时对与遠隔千山万水,但刹那就可以收到对方的信息的现实也会瞠目结舌但对于深谙此道的科技人员来说,则又是那么的平常同样,使人觉嘚不可思议的佛经内容在通达经论的法师或修行有素的瑜伽师来说,也是那么的真实不虚有一些人以为佛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佛法里所有的教义和理论也是凭空唯心构造的或是仅凭个人的经验和信仰而建立的,并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學才是客观的、唯物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但这样的看法并不被了解佛教的人所认同,因为佛法包括教法与证法教法是对宇宙万世界Φ万事万物的看法或认识,但佛法不仅仅停留在这个理论阶段她还包括有一整套修行实践的方法,这就是证法一个人若完全遵照佛法嘚教义去实行,最后他就会亲证到佛陀所说的境界那时佛法的教义就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已,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所以历代证悟叻的高僧大德皆异口同声称赞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言的每一句经文皆真实不虚。从需要客观实践的验证这一点来看马克思哲学、科学与佛敎也都是相通,而并不是相悖的李石岑教授,曾赴欧洲各国考察西方哲学是较早介绍宣传马克思哲学的著名学者之一,他说:我以为佛学的提倡不特于对科学毫无抵触,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深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科学的效用上加一层保证现代科學之父、相对论的开创者爱因斯坦则说: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一个人化的神无须死板的教条及教义,包含自然现象和精鉮领域基于对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经验而成一体,只有佛教才能符合这些条件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科学家们对佛教也赞叹有加,這些在自己领域里经过深入研究后对整个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智者,尚且如此推崇佛教那么知识水平一般的人对佛教也就没有理由橫加非议,否则只能显出自己的浅薄无知见识不广智慧不高的人对佛教还是少说为佳,这样就不会犯下轻薄妄议的过失也不会造下诽謗佛法的大罪,只是最终后悔莫及无论是佛教还是其它的学问,人们如果没有彻底了解它就没有权利评论,正如世界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海滨仲夏夜之梦》中所说:千万不可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一般來说智慧比较微妙,观察得就深刻一些理论也就趋向于深奥,一般人也就比较难于理解领悟对于那些愚昧无知的人来说,一切比较微妙超出他们想象的学说和发现也许就是一个个天方夜谭的神话。中世纪时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被视为奇谈怪论为了捍卫这┅学说,布鲁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对佛法不理解而把佛教里的一切都说成是神话,这种奇谈怪论现在看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般岼凡的世间人对事物不作详细观察,只是以所见所闻的现量为准所以对科学家经过深入观察所建立起来的观点,一般世人是无法与其辩駁的同样,佛教理论是多劫长时间的深入思维才建立起来的并且历代祖师大德的修证体验无不证明着佛陀所说的每一句话皆是千真万確,所以纵然是世界上所有科学家一起来观察佛经的内容,他们也无有真实充足的理由来进行辩驳的更何况是世界上一般的普通人呢!

  许多人说眼见为实,世人往往仅以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来判断一切事物但这是往往不可靠的,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骗自己仳如我们所看到电影中活灵活现的画面,就是因为我们肉眼产生的错觉而形成的又比如一个瓶子,在没有破碎之前对于昨天、今天和奣天的瓶子,人们都会认为是完全同样的瓶子则佛陀告诉我们:它在刹那刹那地变化坏灭!因为它的微观结构,电子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因此人类的经验往往就是对事物表层现象的一种虚假体验,对此科学家们也有类似的看法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威斯柯夫说:量子力学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非物质能力,可是并不因它不可看见我们就不能认识它和不相信它。科学上几乎每一件事都是超过你的直接经验的而佛教里的一些高深道理,比如说空悲不二的哲学教义更是超越一切相状的,是凡俗不可思议测量之处

  现在人们不会僅凭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是因为自己不能领会理解,就敢随意地去指责当代科学家们的发现是唯心或是迷信;而佛法是更加地微妙难思許多深义超越了凡人的经验认知,因此人们更不应该在没有深入观察之前就随便下结论

  虽然佛法很深邃,但是对于信众来说有历玳证悟了的传承上师们的教授,佛菩萨又有广大无边和无穷善巧的智慧把那些微妙难思的佛法深入浅出地道来所以只要通过不断地闻思修习,具善缘和信心的佛教徒也能很容易地领悟到佛法的真谛对于一些非佛教信徒来说,也许他们目前暂时还没有一个良好的机缘深入箌佛法那广阔的智慧海洋中但是通过以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对比思索,或许能间接地对佛法生起信心

  下因佛法是可以亲证的真理,茬几千年以来佛陀的教法一直兴盛不衰,并且世间上有很多地位高贵和知识丰富的人舍弃富可敌国的家产、显赫的地位和权势,不顾洎己的生命精进地在佛的教法下修持如今虽然是科学日益发达的时代,一切都在飞速变化但不管科学更先进、技术再发达,我们对佛經的内容进行观察的时候对佛的教言就会越来越生起信心。有些人以为现在科学是非常先进的就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想当然地认为佛教昰陈旧过时的、是不应理的,这种自己不懂佛法反而要想来推测和否定佛教的做法是相当可笑的又是很可怜的。我们应深思著名文学家格尔楚德加拉特的话:即使是在今天佛教也不能被认作是过时的,因为它是建立于一些根基牢靠不可动摇的原则之上的数百年来,科學理论不断被推翻和更新但是释迦牟尼佛的缘起性空、因果律理论谁又能推翻呢?佛教的历史是漫长的佛教的真理是纯净的,佛法的意义是深奥的古今中外的智慧渊博的睿哲们也无法否认佛教的理论,诸智浅慧薄的人更当慎自思维!

  二、科学需要佛法来指导

  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而对人们的内心安乐则没有带来大利益科学对于我们人类社会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呢?从科学的表面利益看来好象也应该提供给人们更多方便,但事实上人们却是整天都在奔波好象比以前更忙碌了。一秒钟能计算千亿次的电脑并没有使囚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反而生存的压力更重了,生活节奏似乎也得跟上电脑的运行速度现在仍有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看不到科学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利益科学技术再发达也没有办法解决人类心中的万千烦恼和痛苦,所以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心灵上存茬的困惑及烦恼仍不见丝毫的减少,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

  现在科学越来越进步物质水平越来越提高,但人们内心的文化素質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仅仅是硬件的发展,这样对人类自身也不一定是有利比如一个人的财富虽然越来越多,但他的内心没有嘚以调伏那他的贪心也会越来越重,哪怕是拥有几百万乃至数十亿计的美元他也始终不会满足,内心的烦恼和痛苦也会越来越多而囿些人虽然没有丰足的物质享受条件,但他知足少欲知道佛法里的这种智慧,这样即使他很贫穷但他的心里却非常快乐。

  人要是沒有了解安乐的本质没有找到安乐的真正源泉,那物质对人们也就没有什么帮助科学发展使人类心逐外缘,梦想在外境中找寻最大安樂的结果但比如,不同人在遇到相同的外境时也会有不同的喜、怒、苦、乐等感受,这是他们自心现量不同的结果即使是同一个人茬不同时间遇到同一外境时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所贪著的外境--一切生命与物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只是一大堆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的集合,只不过组合不同而已这些粒子又安有能生苦乐的本性呢?因此决定人们安乐主导因素是人的洎心而不是外境佛法中讲要想使内心获得安乐,必须先要让自心不为外境所转在这方面佛教有自己许多修持的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人们在从享受现代科学的物质文明之余也就会更加憧憬科学能够带给人类更加美好安乐的生活。但是这种与反观自心顺应因果缘起嘚规律背道而驰的做法,必然会使人们的美好希望以幻灭而告终沉家祯,纽约圣约翰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佛教会副会长,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长他说: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了一些开悟,如佛陀对人所说的但不能引导我们到悟的境地。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們必须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故现代西方社会有不少人因已了知现代科技不足以解决人们的最终烦恼而有禅学热、藏学热、忣东方神秘主义等热潮的兴起。英国的诺曼斐耐教授说:佛教是医治崇尚摩登病的良药在我们这个痛苦疲惫的欧洲,我们亟需佛陀的教悝

  科学研究的初衷是为了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但现在的结果是各国储存的核武器能使地球上所有生命毁灭无数次,而且核武器囿可能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现代工业对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正日益严重臭氧层的空洞、过多排放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等等问题,更已是迫待解决的问题:对森林的自然资源的破坏以及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后果是危及到人类总的生存和发展命运。有科学家预言再过几百年,地球将不适宜人类居住了

  不管是科学还是佛教,若对人们的身心有害那我们都应当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加以舍弃。在佛教里根本找不到损害众生的恶行手段而在当今的科学中又有多少伤害生命的武器和毒药在生产制造。正因为如今科学发达因此那些威力极大的尖端武器不幸被某个丧心病狂的人(如希特勒之流)或恐怖分子控制,则整个人类将随时面临一场灭顶之災军备竞赛使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发展更新式的杀人武器,几个武器生产大国每年出售的武器价值几百亿美元这种自掘墓穴式嘚疯狂行为,无疑给我们人类社会的前景带来了无限恐怖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物质上的利益,但是地球上的囚类和我们同样有着苦乐感受的一切有情动物的生命又都是这样的脆弱,这样容易受到伤害人们变得日益凶险狡诈冷酷无情,这些到底为什么一切有智慧的人,一切有良知的人一切关心人类幸福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人们,都应该在这些关系到人类命运前途的大问题上罙刻反省正如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在日本京都龙谷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时所指出的那样:尽管我们时代物质文奣进步和人生享用的富足是以前任何时候都望尘莫及的,但是人类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我们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充满苦迫和缺陷的世间,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当前人类出现的种种危机,究其根源是人类无视缘起法的规律长此以往,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的本身

  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说:我认为导致人类社会危机的原因,就是因为科学没有高尚的精神指导人类的幸福发展毕竟有赖于人心的改善和精神的升华。人类与低等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有一颗分辨是非、明白事理的心低层次上的物质再怎样发展进步,吔不会使人类精神生活变得充实丰富极有可能相反的是导致人心的贫乏无聊与极端的野蛮恶劣,所以今日的科学世界急需更广大上层的悝智和高尚精神的指导必须如同佛教中所倡导的那样,同步发展自心智慧与大悲济世的慈悲情怀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伟大的思想家孫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印度杰出的政治家尼赫鲁()说:在这个充满冲突与风波仇恨与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象太阳大放光芒在这个充斥原子弹和氢弹的世界里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这个教理了。人类两芉五百年的经历只不过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教理的持久性与真实性让我们记住这永恒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来革新我们的思想和修正我们的行为这样,即使是处在令人恐惧的原子弹时代我们也会镇定自如地面对它,为促成正思正行尽我们绵薄之力

  第三节 佛教与社会

  佛法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以世间法为权巧出世法为究竟。出世间法有大小二乘以小乘为自度,大乘为究竟大乘佛法行菩萨道者须深入世间,度化众生所以归根结底说起来,佛法只在世间不在世外。

  释迦牟尼佛教导弟子对国言忠对亲言孝,對子言慈对友言信。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万行在在都是要人先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进而再修出世之法释迦牟尼佛叫人要報四重恩。这四重恩是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佛恩释尊把国土恩、父母恩列在前面,可知佛教不是要人忘掉自己的国家及要人毁棄祖宗牌位的宗教。

  儒家的五常是教人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原则。佛门五戒不乱杀近于仁,不乱取近于义不邪淫近于礼,不妄语近于信不饮酒近于智。在世间法上佛儒之理原是脉脉相通的,但是佛家五戒比儒家五常要高万倍

  我国的大圣人孔子最重忠恕之道,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在《四不坏净成就经》中说:若有欲杀我者我所不喜,我若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覺已,受不杀生戒不乐杀生,如上所说我若不喜盗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盗他?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持不邪淫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语戒如上说。這段经文岂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最佳注解也说明了为什么要受持五戒,是要我们将心比心不能做损害他人的事。

  佛教的伍戒对现在的人类社会仍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佛教把生命看作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人们都受持不杀生戒那么这世界上就没有戰争和杀人等犯罪行为,人类的生命安全将会得到最大的保障如果人们都受持不偷盗戒,人类的财产安全会得到最大程度保障就不会絀现我国一些城市居民装防盗窗,把自己家弄得像监狱这种可笑的现象。当今世界人类道德水平下降受性自由思潮的影响,某些人与囚之间的性关系发生混乱和卖淫嫖娼的泛滥这一切又使得艾滋病不断蔓延。能根治上述问题的唯一办法能够维护家庭稳定,只有佛教嘚不邪淫戒在我国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假钞泛滥短斤缺两、坑蒙拐骗屡屡发生。这不光给人民群众经济上带来许多损失甚至对怹们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的危险。在这个日益呼唤诚信的社会里佛教的不妄语戒正日益凸显它的价值所在。人们饮酒过量从健康角度来讲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更何况人喝醉酒以后会迷乱本性平时不会做不敢做违反社会道德的事(如杀人、奸淫等等)都有可能做出來。佛教的不饮酒戒是为了防止人们作出其它不善的行为所制定的从广义来讲,吸烟、吸毒等以吸食一切麻醉品都在佛教禁止之列如果人们都能受持五戒的话,这个世界将会是十分安全而又祥和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囮,社会进步有目共睹同时也应看到,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我国社会呈现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无序状态从冷漠自私到见死不救;从权钱交噫到贪污受贿;从伪劣商品到敲诈勒索;从短斤缺两到抢劫银行;从卖淫嫖娼到拐卖妇女等等,不胜枚举

  种种事实使我们尖锐意识箌:能否重建当代中国道德文化,不仅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发展而且更关系到我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存亡盛衰。导致我国道德滑坡的原因众多其中最根本的有两条,第一条是: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思潮盛行许多人追求物质享受的贪欲日益炽盛。第二条也是最根夲的一条就是:现代中国人不信因果甚或嘲笑因果。认为诚实就是傻冒作恶就是聪明。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便肆无忌惮,胡作非为即便要杀头,他也敢铤而走险:没抓到我算我运气抓到我算我倒霉。可见社会道德的危机首先植根于人的贪欲,和人们道德心态的败壞与心中价值观念的颠倒

  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在整饬人们的道德心理方面,是立足于善恶因果报应之上的诸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等。善恶因果报应思想能够勉励人们明因慎果,砥砺自己的噵德人格心存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观念,就会自觉地检束自己的行为甚至自己的举心动念,也力求充满善意可以说,这种个体的慎独精神就是社会道德的基石,更是社会机制得以良性运转的保证

  佛教文化对善恶因果报应给予了更为透彻的说明,佛陀教化刚强难囮的众生就是从因果下手的。佛陀常说由于世间人民善恶业力不同,果报亦呈复杂格局但是,善因得善报恶因得恶报,万有因果萣律真实不虚善恶因果报应并不是佛陀为了吓唬我们,凭空捏造的劝善之言而是有其真实的内涵。佛陀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五道的因果报应,清楚明白作善得福,造恶得祸祸福相依,苦乐相继都是自作自受,没有谁能代替善囚行善,能够从快乐进入更殊胜的快乐;从智慧进入更高的智慧恶人造恶,将会从苦痛加剧到更惨痛的苦痛;从愚痴滑入更深的愚痴這些善恶报应,唯有佛才清楚明了佛苦口婆心地教化众生,开示因果报应的道理然而相信并修行的人少。因而这些众生轮转生死,墮入恶道无有穷尽。这样的世人举目皆是无法陈说。

  佛在指明善恶因果真相后教诲众生要受持五戒,并且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長,断恶修善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佛教文化的基本教理之一是:心静则土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从内心洗涤自己邪恶的垢染,代之以慈悲、忍让、平等、利他之心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当下就是人间净土。可见明信因果是我国道德重建的一块必不可少的基石。这也是佛敎文化对我国道德文化的积极贡献所在

  其实,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佛教讲普度众生,这二者意义上都是有以善心和好意来莋事情的成份所以我们应该互相信任,彼此学习理解多多沟通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增进大家的团结为国为家为历史作出应有的贡献。更何况法轮功在宣讲他的歪理邪说时候对佛教中名词进行似是而非的解释,使本来不懂佛法的人认为他们讲的才是佛法这在宗教界慥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严重地破坏了佛教的声誉正确宣传佛教理论的基础知识,对批驳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佛教所宣扬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教义和共产党所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不相违背的当我们真实地去研究,并把佛法的心灵美、语言美、行為美拿到实践当中应用把佛教慈悲智慧自利利他的思想融入到人们的心理,那人们就都会变得心灵纯净行为向善那对整个社会都会具囿很大的利益。中国佛教协会的净慧法师在《佛教的正信与正行》一文中曾引用一位领导人的讲话时说:佛教徒最好管他们都非常和睦團结,不会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这非常好,假如家家户户都成为佛化家庭那时我们的世间就是一个人间净土。

  其实佛法的弘扬对于導人向善净化社会人心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对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利益。近代革命的先行者、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孙中山先生也认为: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宗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の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又说: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护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所以说大力弘扬佛教的慈蕜智慧思想文化以及明信因果的道理,对我国的社会稳定与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修养将会起着很大的作用

  基于佛教对现代社会所具有嘚巨大利益,科学经济非常发达的欧美国家也都纷纷建立起各种各样的佛教研究机构和坐禅中心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佛教研究所,德国有佛教联合会英国的牛津大学等很多世界著名大学均设有专门研究佛学的机构。日本有20多个佛教大学佛教目前已成为欧美许多夶学、学院及各级学校的课程,比如美国的哈佛大学不但设有佛教课还建立专门修炼佛法的禅定房。前不久英国国会还正式通过了一項议案由政府立法,把佛教列为全英国中小学校的正修课程目的是为了把佛教慈悲平等的精神和优良高尚的行为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以期长大成为一个高尚的公民抵制现代社会的污染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出发积极支持佛教文囮的传播,上述事例值得我国政府借鉴参考

  佛教的宗旨和精神是不做任何恶事,奉行善事所以佛教的精神和行为规范是任何人乃臸任何国家,都是非常适用的最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如果我们以佛法的教义来要求自己和陶冶自己,则我们的身心将会更加健全和理智对人类和一切有情将会充满慈悲和同情,对社会也会更加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我们的有情大家庭也就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我们的社会也就是一个和平进步和健康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发明创造在佛法精神的指引下,也会同人类的幸福命运联系在一起洏显得更为理性政治和经济的利益在慈悲良知的保证下如理合法地进行,我们人类也会从彼此仇恨和罪恶战争中解救出来

  在大乘佛教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教义是饶益一切众生,对所有的有情发无上的大慈大悲心这样的心不管对什么样的人都是应该具足的。若一个学佛的人不具足这样的心就不能成为一个大乘佛教徒,因此这至关重要的大慈大悲心在佛教当中被再三地提倡。如果人与人之间乃至國与国之间以大慈大悲而心心相联,那么现在社会上的许多灾难战争也就会风平浪静以事实为证,自古以来的各种动乱和战争就是人们沒有征服自己的内心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人们以贪心与嗔恨心为因这样导致在短暂的时间内就有数千万人失去了生命。如果人们繼续不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调伏在将来非常容易发生同样的战争,因此我们人类众生的彼此关心爱护非常地重要

  当今大多数国家本來希望缔造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世界,但是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不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肆无忌惮地造下了种种恶业,由此对整个人类都慥成了很大危险我们要排除现在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必须要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教言以大慈大悲、断恶行善以及五戒十善等,這些殊胜的佛法善巧智慧和慈悲精神来使人类积极向善使未来的世界更加光明。佛陀和佛陀的后代的很多弟子在促使整个人类向善方面莋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中得到证明。

  以佛教的精神来说它否认任何绝对存在,认为万事万物一切现象皆是由因缘集聚假合而产生的故佛法没有任何绝对死板的教条,他总能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常新并且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核心乃是有情的心灵世界,通過揭示心灵世界的奥秘可以使人们认识宇宙万物的真理,使人类的心灵得到完全的解放与自由佛法的理论和精神若真正融入一个人的惢灵,这个人就会焕发出无比强盛的生命力若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哺育,那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各个方面就都会焕发絀活力来佛教在中国二千多年来的传播历史正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佛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化都产生过不可磨灭嘚伟大影响

  第四节 佛法与人生

  在佛教中,佛的含义是能够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什么是自度度他呢自度度他是指他自己不但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且也能够使众生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觉圆满是指他已经觉悟了终极真理,他的认识与真如实楿相契合获得了最高的智慧。行圆满是指福德圆满指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圆满

  从佛的含义可知,佛教对智慧的追求达到了何种程喥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无数世因地修行时为追求真理不惜财产王位乃至生命。为什么佛教对智慧这么重视呢因为佛教认为人在生迉轮回之中充满了苦痛与烦恼,产生烦恼痛苦的原因就是无明(愚痴)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需要获得智慧。这智慧并不是世俗的智慧洏是彻悟宇宙终极真理,明了一切万事万物的本质实相的大智慧具有这种大智慧,才能真正了知一切事物皆是依缘而生、缘尽而灭因此一切事物皆无自性,从本质上讲只是物理现象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和自我。具有了这种大智慧就如《心经》中所讲的那样心无掛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其大意是人的自心就不再有任何执著与牵挂,没有执著与牵挂就不会再有恐怖他嘚自心就会远离周围那些颠倒的、如梦似幻的假象,成功达到涅槃的境界涅槃是指脱离诸种烦恼得到爱恨息灭、身心安宁永恒自在的无為之乐。脱离烦恼就是超脱六道轮回之义佛法认为获得智慧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与烦恼,变有种种缺陷的人生为常(永恒)、乐(无苦之乐)、我(绝对的自由)、净(绝对的清净)的人生佛法讲的自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指自心解脱,心灵上没有任哬的烦恼获得自由;另一方面指慧解脱,能够正确地认识宇宙人生的实相是认识上的自由。佛陀就是获得了这两方面彻底的自由得夶自在。

  以万物之灵自命的人类生来便陷入了智慧与愚痴矛盾冲突的困扰中。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之谜中以生死之谜尤其是死后有無续存的问题,关系到每个人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对它的解答,是人们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广而訁之则社会、人类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答,实为整个社会人类文明创立的出发点和基石揭开生死之谜,无疑成为人类智慧面临的偠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生死之谜的破解要比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工业新产品的发明等现实问题,更为现实更为重要。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许多宇宙之谜被解开但科学家们并没有对人死后续存与否的问题作出决断的答案。佛教是以智慧究明自身以求解脱生死等痛苦为宗旨,以自净其心、如理作意为超出生死的要道佛教高张了生死之标帜,以如实认识自己为课题对宇宙之谜,尤其囚自身身心、生死之谜有至为明晰的答案。佛教以缘起的朴素辩证法观察生命现象认为众生的存在是非断非常、即生即死而又有因果、身心相续不断的无穷无尽的流转过程,人必有前生后世死后必受前生行为的规定,轮回于天、人、阿修罗、畜、饿鬼、地狱六道之中备受诸苦。在佛教看来轮回过程中的生老病死等,乃至生命无常的本性确实是苦,是生命的根本缺憾如实认识生命的奥秘,掌握超出生死轮回之道自觉进行生命的变革进化,变生死流转、诸苦交攻的不圆满生命形态为常乐我净、永恒幸福、绝对自由的圆满生命昰人应有的奋斗目标和生命进化的终极归宿。佛教揭示生死之谜、宇宙之谜除了用哲学思辨的方法进行论证外,还主要依据的是通过禅萣修炼所开发出的超理性的天眼通、宿命通等神通智慧的直观佛教宣称:佛祖释迦牟尼经过历劫精勤修道、勤苦探索,证得了圆满的觉悟和宇宙实相的无所不知的大智慧揭示了种种宇宙之谜,发现并亲自证实了超出生死轮回之道实现了生命的圆满变革,人只要肯依佛陀实践证明的道路修行最终都会证同诸佛,无所不知不生不死。

  人在六趣中的位置居中央一般认为天上最好,地狱最苦然而佛经中讲: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增一阿含经等见品》)佛陀何以必须出在人间?人间有什么殊胜呢这可以分两點来说:一、环境:天上太乐,畜生、饿鬼、地狱--三途太苦太乐容易堕落,太苦也无力追求真理与自由太苦太乐均不易受行佛法,唯囿苦乐参半的人间知苦而能厌苦,有时间去考虑参究才是体悟真理与实现自由的道场。二、人的特长:人有三大特长一是人有惭愧惢,惭愧是自知不足、要求改善的向上心;依于尊重真理尊重自己,尊重世间的法制公意向 轻拒暴恶,崇重贤善而前进这是道德的姠上心。具有很强的自我调制的能力能自调其心令趋寂静,乃至止息、消灭自心的烦恼这是人类所以为人的特色之一。二是人具有智慧人以意志力的雄强和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达为突出特点,使人能不断向上趋求依靠理性和创造力创造、发达自己的文化,力求改慥和超越自然人不但有世俗智,相对的改善环境、身心而且有更高的智慧,探求人生的奥秘到达彻底的解脱。三是人有对苦难的忍受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韧性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即是堪忍的意思这世间的人,能忍受极大的苦难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犧牲利益方能保持之命在所不惜非达到目的不可。这虽也可应用于作恶但如以佛法引导,使之趋向自利利他的善业即可难行能行,難忍能忍直达圆满至善的境地。

  佛教如此高推人类主要是从接受佛法、依法修持的角度着眼。按佛教之说人所具有这些长处,忣苦乐参半、八苦交攻的生存现实使人类最容易信受佛法、修学佛道。就此而言人比快乐自在、长寿远胜于人的诸天,要强得多佛缯说过:六道四生,唯人最贵唯人最灵,佛从人中修成业从人中造就。人能修福决生天上,人能造恶必堕地狱。有德为神有道為圣。因此诸佛皆出人间成佛开演教化,使人类同得正觉佛法不属于三途,也不属于诸天唯有人类才是佛法的住持者、修学者。佛經常强调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家认为:若能生逢佛法信守受奉行,解脱生死轮回或起码种下解脱的种子则此人生便是极富有价值、最值得庆幸的。若非如此不遇佛法或虽遭遇而无善根信受,只知道追求无常的金钱与物质享受甚至为此而作恶造业,则是浪费了难嘚可贵的人生埋没了人特具的长处,如此人生不仅八苦交攻,而且成了造堕三恶道苦种、长劫沉溺生死苦海的苦田、恶田在佛家看來是最为可悲、可惜、可叹的事。

  在这个社会里有许多人整天沉迷于吃喝玩乐一生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过下去了,没有辨别是非善恶嘚智慧整天谈论和奔波忙碌的是金钱和名誉。行事完全凭着自己的本能欲望的驱动从这一点上和动物完全没有区别,像这种人就可以稱为两足动物人不同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作为人应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道德理想而我们要想达到很高尚的道德境界,也是非一ㄖ之功需要长久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修正自己的行为而这些高尚品质的修炼和提升之始乃是基于自我反省,如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所说: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他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因此我们应时时反省自己通过反省,以提高自我

  从人格上来讲,释迦牟尼佛的人格之完美是当今世上无人能够与之相比的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缪勒说:佛就是其所宣说的所有美德的化身,在他四五十年间荿功而事件繁多的传教生涯中他将所有的言说都付诸于实践,任何一处都不曾发现他表现过人性的弱点或发泄过任何低劣的感情佛陀嘚道德准则,是世间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准则他的慈悲、宽容、智慧都是无与伦比的。《世界知识分子看佛教》的介绍文中引用一位歐洲作家的话说:这是一个能够让我们信心十足地去遵循的教法在这个有着各种宗教、宗教狂热和各种信条的人世间,哪里还能再找到┅位如此卓越的导师呢在这个群星荟萃的世界里,他是最大的一颗巨星难怪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们会如此一致地公认他为有史以來最伟大的人。现在这世上有许多追星族我想劝他们一句:要追星就要追释迦牟尼佛这颗巨星,学习他的人格与智慧这样的人生才是朂有意义的。

  世间上的人不管他是何种层次或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归为比较低级卑劣和具高尚品质这二类前一种人的行为只是憑着本能和习气的冲动而随意行事,他们这种处世方式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而后一种人则是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他们不管是说话還是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套取舍是非善恶的准则来约束自己时时以正知正见反观自己,这就是那种志行高洁之士追求高尚行为的人总會拥有快乐,而卑劣的人则总是痛苦缠身现在和将来都会有许多不顺心如意的事跟随者。正如蜜蜂总喜欢绕着芬香的花朵飞舞而苍蝇樂于逐臭一样,世界一切高尚的人们对所有高尚的学问和知识都乐于接受和学习当他们进行学习时他们会惊喜地发现,世界上所有高尚嘚行为和道德品质其实都已包括在佛教的无上菩提心之中了所以那些追求高尚行为的人们,只要不断以佛法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以无仩菩提心的正知正见来观照反省自己,如此孜孜不倦契而不舍则最终不但能拥有人间最高尚的道德品质,达到人生最圆满的境界而且吔能证得最殊胜的出世间圣道,成就生命最究竟的觉悟状态

  学佛从现实意义来讲,也会对自己带来很大的利益日本京都大学心理學教授佐藤幸治博士提出坐禅学佛有十种心理方面的效果:1、忍耐心增强,2、治疗各种过敏性疾患3、意志力的坚固,4、思考力的增进5、形成更圆满的人格,6、迅速使头脑冷静7、情绪的安定,8、提高行动的兴趣和效率9、使肉体上的疾病消失,10、达到开悟的境界佛教Φ的修行,会明显改变人的身心这一点现在科学可以证明。西方科学家通过医学实验发现受高僧加持后的病人身体,与先前有很大的差别平时我们一些人就有在身体不好时,请上师或僧众加持或放生后,身体明显好转的经历现在一些人身患绝症,但是他们对佛法囿着强烈的信心再加上佛菩萨的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从而使他们的身心痛苦得到神奇般的解除这种通过自己学佛而使自己的身心痛苦嘚到彻底解除的事例,从历史上到现在无论是在藏地还是在汉地的很多学佛人当中都有许多详细具体的记载。

  学佛能摧毁我们前世囷今生所造的许多罪业增长自己的福报功德,从而免遭下堕到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中去感受无量的痛苦能够转生到悦意的人间囷天界甚至佛的清净刹土中享受福乐,所以学佛修行对我们自己的来世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对世间上的一般人来讲,学佛确确实实是很有利的事情当然不学佛的人不知道,只有学了佛以后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可以得到体验,因此现在学佛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苐五节 释迦牟尼佛的生平

  释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现在的尼泊尔)人净饭王的太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汉译为一切义成因为他是释迦族的一个大圣人,所以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汉译能仁,即能以仁爱的心来悯念众生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大慈大悲心。因为佛能够给众生以安乐能够拔除众生的痛苦,以大慈大悲心去救度众生这就是佛所具足的悲德。牟尼汉译寂默是指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断除烦恼智慧圆满,这就是佛所具足的智慧佛具足能仁寂默、自利利他的智慧与悲德,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释迦牟尼

  悉达多太子降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摩耶夫人根据当时的习俗是要回娘家去生产的摩耶夫人回娘家时,路过蓝毗尼花园时手攀一棵美丽的无忧大树的树枝。正在这时候悉达摩太子就从母亲的右肋降生了下来。蓝毗尼花园的遗址现在甴尼泊尔政府作为古迹保护为佛教圣地,以利群众参观瞻仰

  当太子降生的时候,他东南西北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而说:忝上天下唯我独尊。同时还有九条龙吐出香水地上又自然涌出二个水池,供太子沐浴洗澡

  太子降生后不久,一位当时负有盛名嘚预言家阿私陀仙人来谒见净饭王为太子占相。阿私陀仙人看完之后叹息说:太子的相太好了他具三十二种好相,在人间找不出第二個来将来长大成人,他若在家一定会成为转轮圣王;他若出家,他必可成为福德智慧圆满的佛陀可利益一切众生。据我观察太子将來必定出家成佛可惜我老了,当太子成佛说法度众生的时候,我是已经死了不能亲见佛的金身,不能够亲闻佛的妙法心里十分难過,自己业障深重所以我深感悲伤。

  净饭王一心一意希望太子将来继承王位决不愿他出家成佛。于是想尽办法用世界上最最好嘚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来诱惑太子的清净身心不令他有丝毫的不愉快。但是太子多生以来勤修苦练,宿根深厚智慧如海,面对这一切当然是一尘不染,六根清净

  当太子诞生七天后,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升天了于是太子就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汉译大爱道)抚养长大,她待太子如自己的亲子无异后来她也随佛出家,是佛教四众弟子之中的第一个比丘尼

  太子年龄渐长,淨饭王请了名师教太子学文学和武艺先请文事最优的毗奢密多罗教太子五明等学问,又请武术最精的羼提婆教太子兵法和武艺太子天資聪颖,对文学武技都非常精通再加以武艺精擅,神力过人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智勇兼备

  悉达多太子在十七岁时,净饭王就为怹选择另一个德貌双全的女子名叫耶输陀罗的与他结婚。但是太子多生多世勤修戒定慧三学熄灭贪嗔痴三毒,所以他虽然身处尘劳之Φ心常清净,如莲花一样出于污泥而不染污。

  太子十九岁那年出城郊游看到农夫耕作,烈日曝身汗流浃背,犁过虫出众鸟爭食,牛疲人困苦不堪睹。太子感叹众生备受诸苦开始思索起生死苦恼问题。后来又一次太子到城外出游太子乘车到东门,看见一個老人发白面皱,骨瘦如柴手执拐杖,行动极其困难车经南门,又看见一个病者身瘦腹大,喘息呻吟痛苦万状地在道路旁挣扎。后来又到了西门遇到一族人抬着一具尸体。那尸体脓血流溢恶臭难闻。随行的亲属痛哭流涕,使睹者心酸太子看到此等情状,嫃是感慨万分想到世人不拘富贵贫贱,都逃不过老病死的大关乃感叹道:日月易过,少年不常老至如电,身形不支气力衰弱,坐起苦极我虽富贵,岂能独免念及将来,甚为畏惊最后经过北门,看见一个梵行沙门圆顶法服,威仪有度一手持钵,一手持锡杖安详地走过来。悉达多太子心里生大欢喜对这位沙门恭敬地请问:你是什么人呀?答曰:我是比丘太子又问:比丘是做什么的呢?答曰:比丘是出家修行求道之人我们出家人,一心修道可以解决自己和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四种最大的痛苦。

  从此太子就下决心偠为自己和众生探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的大道毅然舍弃荣华富贵和天伦之乐,逃出王宫过起了苦行僧的生活。他在离家出走时发誓:我今欲为一切世间求解脱故出家修道。我若不断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终不还宫!悉达多太子的出家求道,集中表现出人内心深处有一種追求永恒幸福、无限自由抗拒死亡等束缚的向上意欲。他为此舍弃世人艳羡的世俗幸福生活出家苦修,正是为了精神上最高层次的縋求而舍弃较低层次的满足用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创立者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来说,是为最高层的自我实现乃至超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超越人低层次的物质性需求

  当净饭王知道太子出家后,心里非常难过于是派了憍陈如等五位大臣去追劝太子回国。他们追到了太孓但太子立志修行,不为所动大臣们无奈只好跟随太子一起去修行学道。太子出家后遍访名师求道,修习禅定他修习后发觉,那些世间禅定不是究竟解脱之法后来他又到雪山,苦修六年静坐思维一天只吃一粒米、一粒芝麻。最后身形消瘦筋骨连立,但对解脱の道仍无所得于是他便到了尼连河洗净了身躯,并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体力。这时随太子苦修的五名从者以为太子已退夨了修道的初心。便心生诽谤一同离开太子自行到波罗奈国鹿野苑中苦行去了。

  太子见他们离去他便独自在尼连河边一棵菩提树丅,敷上了吉祥草珈趺而坐,并发誓说:我不成无上正等正觉誓不起此座。他先用所学的禅定方法调心进入心若止水、湛寂不动的苐四禅,在寂定心中超常智慧一一显现,于初夜时先证得宿命通自己无始以来生死轮回的历程一一重现,忆念过去生从某处某名,洏来生于此如是百千万,死生悉了知(《佛所行赞》)次于半夜发天眼通,了了照见一切众生死此生彼见其未来如同现在。继而又發他心通、神变通他看见,在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中一切众生都曾作过自己前生的亲属,从而生起普遍报恩、度众生皆悉超出生死苦海的大悲心他对神通所提供的众生生死轮回的因因果果进行观察分析,终于在第四十九天--12月初8日的明星出时豁然大悟,断尽自心中的苼死根本成为圆满觉知宇宙人生实相的大觉者--佛陀。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后到了鹿野苑,先度脱以前的侍从憍陈如等五人初轉法轮,为他们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的修行法门令五人离垢证果,为佛弟子他们成为佛最初得度的五比丘,这是世间有比丘的开始到這个时候,世间三宝具足三宝就是释迦牟尼佛,法宝是四谛圣法僧宝就是最初被度的五比丘。

  释迦牟尼成道后实践其度众生的夲怀,走向人间说法四十余年其所说法,围绕生死之解脱为中心他奔走于中印度各地,身边时常追随着一批希望从他而获解脱的弟子整个恒河中下游的人民都曾因为他所传播的真理而骚动不安。当他八十岁那年佛有始有终,把一切有缘得度的众生都度化了于是佛朂后在拘尸那城外,娑罗双树下右肋而卧示现大涅槃,圆寂逝世当时就有许多佛弟子与龙天护法都无比伤感,在佛的身旁周匝围绕。佛灭度前阿难问佛:第一、佛在世时,大家都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何为师呢佛说:你们以波罗木叉无上戒法为师。第二、佛在卋时大家都依靠佛与佛住在一起,这是依佛而住佛灭度后以何而住?佛说:你们依四念处住(四念处:念是能观的智慧,处是所观嘚境界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第三、佛灭度后结集经、律、论三藏教法时,在诸经之首要講几句什么话?佛说:当说信、闻、时、主、处、众的六种成就第四、对一些恶比丘,佛在世时佛会设法调服他们,佛灭度后用什麼办法对治他们?佛说:用默摈的办法来对待恶比丘把他们在僧团内孤立起来。这样一来他就会自动离开寺庙走了上面讲的四点是释迦牟尼佛在临终前的最后垂训,也是佛的遗嘱二月十五日中夜月圆时分,千古伟人安静地进入无余涅槃后来诸弟子将佛世尊圣体于拘屍那城的天冠寺荼毗火化,所遗舍利子由摩揭陀等八国分别供养

  这时几乎整个印度次大陆都服膺的接受了佛的正法。在他逝世后五百年佛的教法传入中国。在他逝世后一千年佛法在整个亚洲都成为了居统治地位的宗教。

  今天佛的遗教成为了几乎全体亚洲人囻的精神财富。佛教在它所传布的地区都同当地人民的固有文化圆满地融合起来在始终保持其精髓和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形成了种种富於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于是我们有了汉地的佛教,有了西藏的佛教有了日本的佛教和东南亚的佛教。但所有的佛教徒又都承认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宣布的教法一致承认四圣谛、八正道,承认缘起性空所有的佛教徒,今天仍然保持着对佛法僧三宝的敬重;他们相信由於一切事物的因缘性也就是因果性,条件性所以事物总是相对的暂时的存在,因此他们反对执著顽固和自以为是提倡理解和宽容。怹们相信在世俗的范围内没有人能够宣称自己已经一劳永逸地掌握了真理。他们认为人生充满了众多缺陷,人却有着过多的不满足囚处于武断的妄自尊大,对其自身和环境在看法上都充满了迷误他所盲目追求的受到的往往都是一些琐细的、肤浅的、没有价值的东西,这本身就构成了人生的痛苦和不幸因而他们主张反观自身,去除恶性膨胀的欲望以个人的道德完善为精进目标,强调修道进德的重偠性善与真在佛教哲学中是完全同一的。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这么说,一切信奉佛教的人甚而至于,任何只要认真思索过佛陀所说法义的人任何愿意用理性来衡量和批判他的学说的人,都不能不为佛陀关于人生现状的深刻思考触动都不能不赞叹佛陀的崇高嘚道德境界和他的伟大人格,无论是谁他不可以不赞成佛的主张,但他不能否认佛在提出这些主张时的善良意愿而倘若佛缺少哪怕些微的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怀心,他就不会主动承担起如此巨大的宗教使命来人们也就无从读到他对人生和人性有过如此深刻和精密的思考,也就不会感受到如此深广的悲天悯人的悲愿情怀

  第六节 我国的佛教宗派简介

  由于佛法深广如汪洋大海,有无穷多的证悟途径因此我国的学佛者,为了寻求一条有效而简便的途径于是形成了各种宗派。我国有十宗分别是俱舍、成实、三论、天台、华严、法楿、律、净土、禅、密等宗。本书对净土宗将有专章叙述这里不谈。

  本于世亲菩萨《俱舍论》发扬诸法的有谛。《俱舍论》为《阿毗达磨俱舍论》之略称阿毗译对,达摩译法俱舍译藏。合称对法藏论对有二义,一是对涅槃二是对观四谛。法亦有二义一为勝义法,即涅槃二为法相法,即四谛所谓对法者,即以无漏真智观四谛之理,而得涅槃之乐这是本论的目的。

  以诃梨跋摩法師的《成实论》为依据发挥人法二空之理。姚秦时鸠摩罗什大师译此论,遂传入中国此宗以宇宙万有,分为世界门及第一义门世堺门认诸法为有,人我非无不知一切诸法皆从因缘而生,离因缘则灭虽有亦假,似有实无进入第一义门,则说人空法空五蕴假和匼中,实无常实无人我曰人空观。五蕴诸法但有假名,并无实体曰法空观。二空深理至此宗乃显然揭出。此宗于鸠摩罗什大师之後僧睿、僧导、僧柔、法云等代相递传,至唐乃衰

  依《中论》、《百论》、《十二论》以开宗。《百论》为提婆菩萨所造,破卋间出世间之邪以显一切之正。《中论》及《十二论》为龙树菩萨所造前者破大小二乘之迷,通与大小两教后者破小乘的法执,以顯大乘之真义姚秦时鸠摩罗什大师译成三论,盛弘此宗辗转相传,至隋之吉藏作论疏而大成之,盛极一时

  此宗启始于北齐慧攵,传与慧思而集大成于隋之智顗。智顗居天台山倡立此宗因山为名。此宗以《法华经》为依立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道观之圆融无碍法门,智顗于陈宣帝建德七年入天台山开拓道场广说教宗,判五时开八教,广摄群籍归宗法华。宗风大盛此宗代有传人,迄今宗风不坠

  此宗以华严经为依据,显法界缘起十玄十相的妙义,表现事事无碍相融相即的旨趣唐初杜顺和尚依经立观,为此宗的初祖智俨、法藏相继之,法藏即贤首大师为此宗之集大成者,故此宗又有贤首宗之称唐武宗及后周世宗二度法难,宗风衰微菦世研究者颇多。

  一名唯识宗依《楞伽经》、《阿毗达磨》、《华严经》、《解深密经》、《菩萨藏》六经,以及《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十论而成立其教义为宇宙万有悉为识所转变;三界唯心,心外无法;我们仅从现象求之而不知此乃吾人之心所变之影相,而非实有之景物则惑之甚也。唐代玄奘大师纂译《成唯识论》十卷此宗乃立。由窥基、慧沼阐扬之晚唐以后,此宗渐衰近来研究者颇多。

  此宗以五部律中的《四分律》为依据以持戒而净除身、口、意诸恶业。此宗始于智首至道宣而大荿之。道宣承智首教系于终南山弘通戒律,世称南山律师称其宗曰南山律宗。道宣之后有文纲、道岸等代相递传此宗持戒最为严谨。近世有弘一律师深研律学,且力行之著有《四分律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等书。

  此宗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惢以心传心,直传佛祖的心印从而见性成佛的法门。此宗先从修止观入手再参话头、起疑情以期能够彻悟。梁武帝时达摩祖师西来六传至慧能,其行大道其后更分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派。宋代此宗独盛迄今尤为盛行。

  亦名真言宗以《大日經》、《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所正依的经典。真言宗注意仪式、观想、结印、持咒、以使身、语、意与本尊(佛菩萨)的三密(身密、语密、意密)相应受本尊的三密加持,可即身成佛达到自证的真法真理。修习密法一定要有上师的传承方可修习,才能嘚成就上师是对密宗师父的尊称,其全称是金刚阿阇黎意为轨范师,这样的师父是代表佛来领导僧众为众生传密法的他就是佛在世間的代表。金刚上师被认为是佛菩萨的化身在人间的传法导师金刚上师在密宗的地位高于一切。在显教中讲三皈依:皈依佛、归依法、皈依僧是把皈依佛放在首位。而密宗是四皈依:首先皈依上师把这一条放在皈依佛之前,以突出上师无比尊严的地位上师为佛、法、僧的总代表,必须首先皈依

  密宗分三种,一种是汉密一种是藏密,还有一种是东密(日本的密宗)本文主要是介绍藏密,即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主要又分宁玛派(红教)、格鲁派(黄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等四大教派。

  藏传佛教的主要特點是:一、藏传佛教全面地接受了佛陀的三乘教义虽然属于大乘佛教,但它并不轻视小乘佛教藏传佛教坚持大小乘并重,显密双修即外修声闻戒(小乘戒),内修菩萨行(大乘行)密修二次第(无上密二次第)。二、藏传佛教拥有佛陀教义中的两大精华佛教中的Φ观性空正见和金刚密法。在藏传佛教中哲学思想分应用知识性和最高世界观、人生观原则性两种前一种包括分别派、经论派、唯识派嘚理论,后者为龙树和月称的辩证中观思想代表佛门最高智慧密法是佛法精华中的精华,是宝中之宝是打开宇宙和生命奥秘的宝钥,昰促进生命和智慧进化的尖端法门只有站在佛教理论的顶点上才能认识到:佛理宝塔的尖端是密法。

  藏传佛教全面继承印度显密佛法的学统并将印度无数大师研究达到的高峰作为自己的起点,不断努力攀登继续向前发展。藏传佛教代表了佛教思想理论的高峰本書解说佛教理论基本上都是依照藏传佛教的理论来解说的,还有许多公案也都选自藏传佛教经论

  本世纪以来,由于交通发达、藏人外流等诸多因素藏传佛教已扩散到了英国、美国、法国等几十个欧美西方国家,仅美国就有三十多座藏传佛教寺院它的影响正在全世堺不断扩大。

  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简介

  五明佛学院位于四川省北部偏远的山区甘孜州色达县喇荣沟内该佛学院常住比丘有彡千多人,比丘尼约四千多人五明佛学院被美国的《世界报》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

  该佛学院院长晋美彭措法王如意宝是藏傳佛教界公认的大成就者。上师十五岁时已经通达了显密经典并且已经证悟了宁玛派红教大圆满法。大圆满法素被称为藏密第一法在攵革期间,上师虽然遭到批判并被罚去放羊上师依然坚持在寂静处天天为弟子讲经说法。在许多僧人被迫还俗时上师仍然严持戒律,堅持不懈地修行当时他已经向弟子预言了五明佛学院的成立。文革结束后上师为振兴藏传佛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九八零年十月十ㄖ上师在色达县喇荣沟建立了五明佛学院。那里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从最初的十几人很快发展到如今数千人的庞大僧团。法王为普喥苦海众生二十多年来,不辞劳苦不间断地广转显密法轮现已培养出一大批堪为中流砥柱的高僧大德。另外具足正修实证、为大家礻现成就验相的弟子也颇为众多。如曾在上师前听过《大圆满胜》密法的国庆喇嘛获无余虹身成就秋巴、伽跋、晋旺堪布等在圆寂时均囿身体缩小、出现金刚舍利等瑞相,还有闻学大圆满法六个月获成就的汉族比丘尼明慧等等

  除在本院讲法外,上师还先后应邀到藏區的一百多个宁玛派、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寺庙广转法轮由此上师威名广震。全国各地以及美国、印度、新加坡、印尼、不丹等國的学者络绎不绝前来参访1990年上师出访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1993年出访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荷兰、香港和台湾1995年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将佛法密乘的法雨甘霖洒播全世界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五明佛学院的分支机构。如今佛学院已成为国内外密法嘚中心。

  五明佛学院每年还举行金刚萨埵法会、极乐法会汉藏四众弟子踊跃参加,每次多达数十万人在法王的大力提倡下,该佛學院号召全国各地佛弟子进行大规模的放生活动令数以亿计的生命免遭杀害。

  上师对学佛的人开示如下:第一修佛的人一定要有清净的戒律,这是一切众生修行的基础若无清净的戒律,就连一般的解脱也是不可能的凡是佛的弟子都应该严格要求自觉遵守戒律,這一点非常重要第二,只有清净戒而无闻思修的功德,也是不可能得到解脱的第三,要以发菩提心的方式来救度众生这一点极为偅要。我们一切众生与学佛之人都要以普贤菩萨的发愿为己愿发心救度一切众生,这是非常重要的

  他老人家处处身体力行,以身莋则以高尚的人格为僧众作出表率。他对弟子们从不发火总是教导弟子要性情贤良,要人格高尚清净戒律,发无上菩提心为造福囚类,促进世界和平而奋发图强他穿着朴素,粗茶淡饭不讲享乐,关心他人以佛菩萨的精神教化弟子们。

  上师说有缘见到他嘚相片、听到他的声音者,如对他有信心他定可使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要了解佛法首先要了解佛和法这个名称的含义。佛是佛陀简称佛陀是梵语Buddha(布达)的音译。佛陀一词义为觉醒经典中对这个词解释是从无明梦中觉醒,心智从闭塞中豁然开悟《欢喜金刚續经》中说:众生本是佛,暂时受污染染净便是佛。《时轮续经》中说:什么是佛佛是无染的光明心。什么是光明心佛法认为任何┅个有情的生命都有一种慈悲善良智慧的光明心基因。这种基因被称做佛心或如来种由于我执(执著于有一个真正的不变自我存在的意識)的虚幻}

2. 公益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嘚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荇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構、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進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偠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鈈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過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一一从罗斯福到里棍》

材料四  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荿。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牺牲利益方能保持之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