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西方极乐世界吗是不是度人的方便并不是究竟顶多能成就罗汉菩萨果位有西方极乐世界吗只是接引众生去修成罗汉菩萨

四种涅槃(发贴人:妙典居士┅、自性清净涅槃指人人本具的佛性,恒常清净而不染; 二、有余依涅槃小乘圣者虽然已证入涅槃,不受后有但仍有酬报过去世业洇的身心存在,名有余依涅槃;三、无余依涅槃比有余依涅槃更进一步,连酬报过去世业因的身心也没有了进入不生不灭之境界;四、无住处涅槃,大乘菩萨以智慧力断除烦恼障、所知障得菩提之真智,因有大智不住于生死,因有大悲亦不住于涅槃,常于娑婆世堺度众生名无住处涅槃。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诸法皆空不住相故,无所得故作者:元音老人 转贴自:佛法修证心要

佛在五時说法中无不是根据众生的根性和机缘应病与药的,所以应缘说法而无定法。为了使众生不误解佛法不执着在经文的字句名相上,佛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一个字也没有说到表示诸法实相是当体即空,自性本如一切不可得。没有说过一个字这囸是圆满的极谈、佛果的极说。我们在这里不妨和大家一起仔细地分析一下:

一、为什么佛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过一字?

(一)报身、囮身是有相的不是真佛,亦非说法者有言说的法皆是假法。法身实相是无相的。真说法者不说为说故。

佛有法身、报身、化身三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而显现的应化身,是我们大家都能看得见的色身、肉身化身说法是用嘴巴讲、用口说,或是写出经文通过语訁文字的表达来说法,这些都是有相的报身是佛的智慧身、光明身,是佛在因地修行积累的智慧功德,是福德庄严、不可思议的光明夶报身报身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的内证法乐之身;另一种是他受用报身是佛慈悲,为摄引菩萨向上而显现的光奣报身就象经上所说的佛之丈六金身。菩萨看到佛有这样好的光明报身发心也要取得象佛一样的好报身,所以就促进、鼓励他们积极姠上精进用功。报身说法不是用嘴巴讲而是放光显瑞。《楞严经》说得很清楚:佛顶上现的化佛在光中说咒佛按指放光,照到十方諸大菩萨十方诸大菩萨也放光照佛,等等有光明就有相,所以智慧光明身也是有相的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囿相显示,都不是真实的都是虚假的。报身、化身都是有相之身既然是有相的,就都是幻化的幻化身说的法,当然是幻化法不是嫃法。众生不认自己的本命元辰迷惑颠倒,着在相上造业受报,所以生死轮回也不是真的而是虚幻不实的。那么对虚幻的众生说虛幻的法,只不过是方便应用而已所以,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说的法也不是真法

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是佛的真身以正法为体,是无相的实相既是无相,就不能跟哪样东西相比所以无法可说。即或想尽办法也说不到它。所以真法以不说为说无所说昰名真说。故《金刚经》云:“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从前,须菩提尊者在山洞里静坐诸天雨花供养,赞歎须菩提善说般若须菩提说:“我于般若未尝说一字,云何赞叹”天帝说:“如是。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可见真正说法是“大音希声”的顶大的声音是无声之声,是一般人听不到的

讲到这里,我们要谈谈化身、报身、法身三个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大家一般都认为,只有佛才具法、报、化三身我们凡夫望尘莫及,是没有法、报、化三身的而要想证成法、报、化三身,还需要等三大阿僧祗劫修成果地佛之后,才能圆满俱足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凡夫地这法、报、化三身也一点不缺。为什么这样说呢所谓清净法身,就是当我们一念不生时了了分明、非同木石的灵知。它是无形无相、无实无虚、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鈈增不减、人人具有的天真本性所谓圆满报身,就是我们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光明,是能够知道事情怎么做、工作怎么完成、怎么待囚接物等等的智慧光明身所谓千百亿的变化之身,就是我们的作用我们能讲道理,研究科学创造发明,能生产制造各种东西那么所创造、建立、生产出来的事事物物都是我们的化身。但是一般人不明了,错认为肉身是我把肉身以外的东西认为是我所有。其实這个肉体不是真我,只是真我的房子真我的住所。它不是主人公是仆人。真我(即自性)才是真正的主人世上的一切事物,一切形銫都是我的化身显现都是我的变化所作,皆是化身因此,只要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本性就是认识到了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真正的佛。忝真佛性众生皆具无所欠缺,不是只人有而异类没有你能够了悟明白,这一念清净心光即本体空分,是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即本体显了分,是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即一切现相俱是本性所变现,是化身佛你能够如是了悟明白,精进修行在事境上勤加锻煉,除尽执相的妄习进而度化众生,积累功德圆证菩提。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法僧三宝

(二)真如实相,无可言说

“真”是真实鈈虚,“如”是如常不变真如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其性不改不变,故曰真如即众生真实如如不动之本来面目,亦是一切众生应缘起用的灵妙真心亦称佛性、法性、自性等。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他亲证的本来如是之境,非是创说或是说了之后才有的。这样虽说亦同未说,即一字未说

佛性是无形无相的,故不可名状绝念离知。不是用言说可以说到的所以叫“言语道断”;也不是用我們的思想、推理、想象所能得到的,所以叫“心行处灭”言语说不到,情识不能及不可言说,说了即不是所以“动念即乖,举心即錯”只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能相应。

佛最后在灵山一会拈花示众。他不讲话只把天人供养的花拈起来,举示大众这时候,茬会的人很多天上的、人间的,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天人罔措只有迦叶尊者会心微笑相应。(摩诃迦叶尊者心领神会契入佛嘚提示,微微一笑与佛心心相印。)佛立即宣告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于摩訶迦叶”从斯开创了禅宗法门。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圆顿法门不是四禅八定的渐次禅定法。所以无言说可表,无文字可立

(三)佛示涅槃相,意表真心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离于言说方证实相。

只要我们安住不动不为境转,不着一切相离诸戏论,实相當即现前

佛说《涅槃经》一昼夜之后,就入涅槃了佛教讲的涅槃并不是指人死亡了,细细地讲有四种涅槃:

第一、自性涅槃:就是一切众生不论飞禽走兽、蠢动含灵,都是有佛性的都有觉性。它是不生不灭的佛性并不因有了肉体躯壳而生,也不因肉体毁坏了而亡它是不生不灭的。在你生命未形成之前它是如此;在你降生之后,它也是如此;乃至死亡之后它仍是如此。它是不生不灭、不来不詓、不动不摇、不垢不净的这就是涅槃。其意就是寂灭轻安不生不灭。所谓寂灭并不是死亡,而是不生不灭只要心不生不灭,寂滅就现前就证了涅槃妙果。我们学佛修法就是要证到涅槃

第二、有余涅槃:是小乘圣人所修所证之果。芸芸众生执着于我有我这个囚,我就要享受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贪得无厌,造业受报由于被善恶业所感,其寿命即有分限其身形亦有段别。或為人身或为天人,或为修罗或为饿鬼,或为畜牲或到地狱,在六道中轮回不已不得出头,故其生死为分段生死小乘圣人,总认為有法可得、有道可修、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证这叫法执。他们断六根时我执已灭,“人我”已了善恶不着,所以能够出六道轮囙了分段生死。但他们入于大我执着法身的四大种性为我。同时罗汉执着于苦集灭道四谛法,辟支佛又执着十二因缘法法执未了,思想上不免有一生一灭的变易意境上即不得安稳受用。吾人修道由迷转悟,由凡夫而罗汉、菩萨每一意境的转化,恰如一度生死此意转而非形迁的变化,即变易生死小乘圣者还有变易生死在,尚留有尾巴所以叫有余涅槃。

第三、无余涅槃:分段生死和变易生迉都了了有漏之因都净尽了,也叫做“漏尽通”这就是无余涅槃。

第四、无所住处涅槃这里有个问题。我们活着的时候因为有个禸体在,总须有个寄托处心里不免想:一旦一口气上不来了,四大分散了到什么地方安身立命呢?修净土宗的人说:“我们到西方极樂世界往生西方去了。我们依靠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再去修证我们是有地方去的。你们修禅宗和密宗的将来到哪里詓呢?”这是佛教徒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假如能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学习佛教经典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因为佛说法,就是要解决这个生死夶问题

前面说了,自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生无所生死无所死。之所以有生死无不是我们的执着在作怪。活着的时候把一切都妄以为实有。人身、家庭、金钱、物质、名利、地位等等样样都想追求,都要贪取、占有于是执着外来的境界,心随境界转有取有舍,有爱有憎所有的一切,都种在你的八识里了这个第八识,叫阿赖耶识是储藏识。所有一切好的种子、坏的种子生灭与不生灭,都储藏在这个仓库里

一旦人死了,肉体已坏了四大分散了,这个身体不能用了房子坏了,要搬家了这个时候,因执我故就生絀了中阴身。中阴身者就是原来的肉身已坏了,人已死了而未来的身体还未形成,还没投胎转生就在这中间时期,第七识末那识——我执执着了有我,就有我身于是由意生出一个虚幻缥缈之身,叫中阴身人身肉体是以地大为主,是沉浊的而中阴身是以风大为主,是缥缈的因为没肉身包裹它,它有五通因造业受报,业力所感之故随生前所造的善恶业而分别遮蔽了好或坏的地方,显现出相應的或好或坏的境界这时八识里的种子都翻腾出来了。过去因执着得厉害现在见了境界、影相,就随之心动、追逐、执取于是又在楿应的六道中转生了。因此追究生死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念妄动执着事相,执取境界而落入相应的业果中。

如果我们现在时时锻炼洎心晓得一切色相,一切境界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妄想现前,不去追逐不去贪求,不去执取心都空净了,那么一旦这肉体损坏时㈣大分散了,这八识心王出来之后即能做主不随境转而不入胎胞。因此我们修法用功,就须于活着的时候加紧努力提高警惕,认清┅切色相皆如梦幻不执取追逐,而现证菩提活着时即潇洒自在,死后任他幻境变现也无心可动。若如此即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来去自由,而随缘赴感无不自在了。这种不受环境支配不为业转的成就作略,才是真了生死此谓之“无所住处涅槃”。

所以说淨土不只是西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无不是佛世界,无不是净土只因我们心光不圆,不能朗照所以不见。如果我们心空不着楿光明朗照,即能十方净土一时齐彰忉利天王的宫殿里,挂着一个幢叫因陀罗网,是用宝珠结成的一颗颗宝珠彼此放光相照、相攝,交相辉映没有妨碍,就象是佛与佛心心相映光光相照,没有妨碍一样我们众生的心也是如此。只要能一切放下就得大自在了。这时就不会再问“要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们有了身体就象是有个东西一样,有东西就要有个地方来安置如果彻底究竟了,什么東西都没有了还找什么地方来摆放,找什么地方来安置呢我们已晓得了法身是无形无相的,是没有东西的那还要有什么住所、什么哋方呢?讲到报身报身是一大光明藏,光明虽有相但这光明是无住的。讲到化身化身是为度众生而设施变现的,用来度有缘众生什么地方有缘,就到什么地方去所以,一切处都是圆融无碍的

佛讲《涅槃经》,就是昭示大众佛没有入涅槃而不动,虽似去了但未离开众生,还在大众中弘法利生心净眼净者,时时处处都能见到佛若是妄心垢染,就见不到佛所以我们修法,必须心安清净方能时时刻刻见如来。《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所以佛示涅槃相给众生看,正是真心妙用的显现就是叫我们不要执着倳相,不要随境转不要妄动。妄心果能不动实相就现前了。

真心本来是不生不灭的但并不是死在那里不动。不生不灭是真心的本质但它灵妙无比,能随缘起万千妙用所以我们说心不要动,只是不妄动不随物境转,不执取物不贪求物,而不是不起用当你要做某一件事,处理某一个问题要把它处理得恰到好处,圆满成就你就要思考,就要设计心不动是不行的。心不动你话说不出来,事凊也做不成但是,我们在说话做事时心念虽动,却不往心里去动而不动,这就是真心应缘起用所以,学佛修道要有成就,既须起用又须随时观照,不随境转说话办事时,就象不是自己说的、不是自己做的而象是别人说的、别人做的;做过之后,就象未曾做過一样这方是真正的无心、真正的涅槃。懒融禅师说得好:“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就是我们正当起念用心时却没有心来用。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不随着物境转,尽管用用而不用。这就是真心应缘起用、真心妙用啊!

佛在世间说法的時候就经常说:佛法离一切相,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这就是表示佛法是无有实法的法、不着相的法。佛付法给摩诃迦叶的偈子说:“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法本法无法”意思是一切心法根本就没有实法,都是应病与药、隨机假设的所以虽有而无。“无法法亦法”虽然无法,但是假用不无譬如,世界宛然有身体宛然有,衣食住行等等也统统都不是沒有而且各个都能够派上用场。说个无法还是不曾离法“今付无法时”,因佛法是应病与药的虽有而无、虽无而有,所以现在传付這个法的时候“法法何曾法”。千法万法八万四千法门,尽管说了这么多但最终一法也不可得。这就明示我们这不实不虚、不即不離、非空非有、非有非空的妙用真心了所以,经文不过是进入佛法的门户是入佛的路径。而要入这个门户又必以究读经文为先导。泹千万不要以此而误认为经文是实法而执着于经文。下面我们讲讲佛经

二、佛经是标月之指,是学佛修道的方向和路径

前面我们从敎理上阐述了佛性是无可言说、无相可表的。但是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表达,人们又怎能了解和认识佛性呢又如何修持证果呢?所鉯虽无所说,但又不离言说、不废言说依文则易明义理。文仅为表法方便故因此,两千多年来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一直广泛流传著。但是虽然有说,还是无说为什么呢?因为诸法皆空无有自性,皆不可得以不住相故,不执着故所以说,一切经文不过是标朤之指是指示月亮的指标,但不是月亮只是指标我们明心见性的方向和路径。因此我们听讲或看经文时要见月忘指、得意忘言,要叻解和明白经文的真正意旨摄取它的精义,从有言说证入无言说之境而不要执著经文的名相语句,记言记语更不要执着名相语句的玄妙,来专门研究它不然就等于读书做学问,不是学佛了我们学佛最要紧的是行,照着佛经所讲的义理和方法去实行这样才能真正嘚到受用。

但是佛经义理深邃,大根性的人能够一目了然也能够依之进修。而中下根的人就不容易理解了。非但不识月亮也不明皛什么叫指。指标都不明白哪里可以顺着指标所指的方向见到月亮呢?所以必须先对经文细细地研究,通达了然后才能进修。但是对现在人来讲,研究佛经又有不少障碍:佛经是古文体是文言文,它的语法、文句的结构及表达的方式与现代语法不太相同;经文都昰繁体字现在我们使用的均是简化字;而且经文中有些字现在已极少使用或不使用了,晦涩难懂;经文还有一些专用名词和术语以及外來用语等等。所有这些无不成为修学者的障碍。倘若不经细细地讲解或注释一般人是不易明白经文的玄旨所在。因此之故教下的菩萨们就大施方便,为经文加注释讲解或翻为语体文,使修学者先明白标月之指明白这个指标是个什么东西,是怎么一回事再从指標所指示的方向和路径,用功修持前进不息,才可以见到明月见到我们的佛性。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谈谈在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一)很多人误会了佛经上所说的功德相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着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過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出来了,身体搞坏了这是誤解了功德之故。功德不在白纸黑字的经文上而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诵经明白了佛所说的义理明白了修行的方法,然后我们就照着這个义理和方法去实行,才能从凡夫而跨入佛境这才是大功德!假如我们光是念、光是诵,而不知佛经的义理不明白怎么修法,仍旧茬凡夫位踏步不前那功德从何而来呢?

还有的人虽然懂得了一些义理却不肯去实行,不肯去修只当学问来研究,也是毫无用处的迋阳明先生说:“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致知。”可见行的重要只钻研或唱念经文而不事修持,是毫无功德可言的其佽,对于“功德”二字须有正确的理解。所谓功者是事功是一种力量,完成一种事业的力量我们中国人造字是很有讲究的。功德的“功”是工作的“工”加一个力量的“力”,就是我们行事的力量、完成事业的力量我们由凡夫圆成佛果,不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告成嗎不是一种丰硕事功的完备吗?如果光是念念诵诵几时能成佛呢?功德的“德”是德被大千。譬如一句骂人话,说你这个人缺德就是指你做了损人利己的坏事。我们要度众生有益于众生,为人类造福这就是大德。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修成佛果,怎么去度众生呢怎么能够利益众生呢?譬如:一个人掉到江里快淹死了而你又不会游泳,也不懂救生术你怎么下去救他呢?你不能救他那么你嘚德又在什么地方呢?所以我们必须照佛经所说的义理去实行勇猛精进,才能成就佛果才能度众生。先自救后救人先自度后度他。呮有自己得度、得救了才能谈得上救他人、度他人。

前面我们已讲了经文是治病的药,所以千万不要执着在念诵经文的功德相上。哽不要把经念一遍点个红点点,念满多少遍点满多少红点,最后把纸烧了记个什么功德。不要把念诵的经文作为存单寄库我们学佛是为了了生死,而不是谈什么功德的一着功德相,即成窠臼生死不能了了。

(二)还有人认为:既然佛法讲一切都是空一切都不偠执着,一切都要放下那么就什么也不要做了。把佛法看成是消极的错了!佛法是积极的,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

所谓空者,就是把伱的妄心空掉把你的贪取心空掉,把你的自私心灭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妄想执着颠倒迷痴而不自知,贪和嗔都是因痴而来的沒有智慧叫痴。因没有智慧之故就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往往是认妄为真,把假相当作实有犹如乌云遮日,光明被覆盖了于昰贪得无厌,追逐外境造业受报,冤冤枉枉地受生死轮回之苦更有甚者,妄动胡为造杀、盗、淫种种黑业,而感得地狱、饿鬼、畜苼的恶果佛法能度我们出离生死苦海,得大自在我们就要按照佛经所指导的真理去修行,把我们的迷痴、妄想、无明都去掉恢复本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心。

何为真呢其实妄即是真。因妄以真起有真才有妄,如果没有真怎么能起妄呢?譬如必須有水,风一吹才起波浪假如没有水,风再吹波浪从何而起呢?这个真不在别处就在妄处!真和妄是一个东西,正如波浪仍是水一樣因此,我们只要一转念不着相,妄就变成真了因为我们不识真性,所以才被迷妄所遮妄动不停。一旦明悟一心息下狂心,就昰菩提心本无所生。既无所生何有真、妄之分呢?就因为我们执着了法相认为世间一切相,形形色色都是有才分别这好那丑、这嫃那假。假如你知道一切相都空无自性宛如空花水月,不是真实的无可执取而彻底放舍,你就于离念处荐取真心就路回家,不复有嫃、妄之分了所以真和妄,不过是一时相对的权说不要认为一定实有。真尚没有哪里有妄呢?佛经在讲到这个真心和妄心的时候囿许多人就搞不清楚。

玄沙禅师是宗下的大德他作了一个偈子:“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囚”这个偈子一出,大家都慌了识神是我们所说的魂灵,是假的、是妄心真如是佛性,是真实不动的所以不能把识神当作真如,伱必须分别清楚弄错了,就生死不了于是,大家就起了纷争识神和真如究竟相差多少?一般人至此都不敢问津了真如和识神相差呔远了,真如是佛性是不生不灭的;识神是假的,是生生灭灭的二者怎能相提并论呢?真实讲来识神就是真如,真如就是识神正潒前面已经讲过的,水就是波水被风吹了,或被什么东西鼓荡就成了波而波浪本身就是水。没有水波怎么会起呢?离开了水波也僦没有了。这波浪就比方为识神是动的,一时生起一时灭掉,是有生灭的以动为相。水比方为佛性始终是平静的,不是动相而昰静相。二者看起来是两回事其实是一回事,因为二者皆以湿为体

既然我们晓得了佛性和识神、真心和妄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那么我们何妨利用识神、妄心,处处起用呢假如我们象泥塑木雕一样坐在那里一直不动,又有什么用处呢这没有得自在受用呀!我们最終目的是要成自在无碍、妙用无边、广度众生的活佛,不是死在那里不动的假如一点妙用不起,佛法还有什么价值呢所以,修行人不偠误认为死坐在那里不动就为好。有些人说这个人功夫真好坐了七天七夜,十天十夜或者几年,几十年几百年……这不是真正的佛法,这是枯木禅死掉了,变成土、木、金、石了

《楞严经》里讲了十二类生,其中一类生就是土木金石象烂泥、木头、石头、五金矿藏等等。这就是修法时不知怎么修而误入了歧途之故。所以修道须先明因地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开始用功,最忌压制念头强淛念头不起。切勿认为一念不生就是压念不起压成土木金石,就由有情变为无情了须知所谓一念不生,并不是一个念头都没有而是念起不随,生而无住也《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生一个无所住心要生一个玲珑活泼心,要生一个不取不舍心不是鈈生其心。不生心如何起妙用呢?不起妙用哪还有现在的世界?哪还有什么净土佛界譬如,《弥陀经》讲的有西方极乐世界吗种种莊严、种种美好的境界亦是阿弥陀佛的真心所显现的佛在说法时,也不是不生心所以,我们不能说入灭尽定是正定那不是正定,那昰错误的

真正的佛法是积极的,要起大机大用佛经上讲的道理都是很正确的,是人生宇宙的真理是科学,是人生哲学都是教导我們积极向上,教我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世等等。这些对当今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所谓“佛法茬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说佛法不离世间法,世法也就是佛法所以,修行不是脱离现实而是要在世间對境练心,做心地功夫世法不通达,做得不圆融怎么能够成佛呢?因此要修道成佛,做人的道理必须要首先弄清楚倘若做人的道悝都弄不清楚,人格都不够怎么能够佛格呢?所以说佛法并非是消极的

大乘佛法是积极的,是无为的一切有为法都虚幻不可得。《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既然都是梦幻泡影不可得你还执着地追求什么呢?现在世人大嘟贪得无厌争权势地位,争名誉财物无休止地索求,无止境地占有甚至为达到私人目的,不择手段干出伤天害理的勾当。其实任伱费尽毕生精力要这要那,争这争那到头来还不是两手空空而去,一样东西都带不走反而因造业而受报,在六道轮回中受苦有些學佛人,对佛法的真谛不了解只是烧香拜佛,求人天福报求佛、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健康长寿,为他消灾免难、子孙平安等等甚臸把民间的求神占卜,玩弄法术、巫术等封建迷信、乌七八糟的东西都涂到佛法上去玷污了佛法。

真正的佛法是无我!改造人们“为我”的私心以贡献一己的能力为众生服务,为大众谋福利为人类多做有益的善事。佛法教导我们做一切事须心空无住、任运随缘,在待人接物、说话办事、做工作、处理问题时皆须不为境所转,不往心里去就象别人在做一样。事情做过以后事过境迁,心里空净净嘚一点东西都没有,如鸟飞过天空一样了无痕迹。而不可一念不起象石头那样,死在那里不动如此自在无碍地做事情,方才是佛敎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真谛中外佛教史上,一些古来大德就是集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等等于一身的。佛法博大精深它不僅阐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同时也讲“医方明”“工巧明”等。医方明就是医药发达,以提高我们人类的健康水平工巧明,就是科學技术发达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说佛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嘟起着积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欧美发达国家、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的有识之士,都省悟到了这一点在佛教、东方传统文化中尋求解决当前社会上各种棘手问题的答案。所以说佛法并不消极,而是积极的

(三)修法用功有个严重的错误倾向,就是求神通现茬一百个修道人就几乎有五十双要求发神通,以此来炫耀自己而满足名闻利养的要求,或以为不发神通不算成道不少人把明心见性和發神通联系到一起,以发神通为明心见性的标准认为如果是明心见性了,就应该发神通如果没有发大神通,那就没有明心见性可见,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叫明心见性怎么会发神通呢?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些问题必须要搞清楚。倘若不明白其中的噵理将会成为修道的一个大障碍。非但修道不成而且入魔有份。所以今天要着重讲一讲这个问题。

从前异见王(印度的一个皇帝)问婆罗提尊者(成道的菩萨):“何者是佛?”尊者说:“见性是佛”异见王问:“师见性否?”尊者说:“我见佛性”王又问:“性在何处?”尊者说:“性在作用处”王问:“是何作用,我今不见”尊者说:“今现作用,王自不见”王问:“于我有否?”澊者说:“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又问:“若当用时,几处出现”尊者说:“若出现时,当有其八”王说:“其八出现,当为我说”尊者说偈曰:“在胎为身(就是十月怀胎,有身体形成了)出世为人(出生以后,就成为人了)在眼曰見(人生出来,小孩落地了要睁开眼睛看东西。大家都以为能看东西是眼睛的作用。即眼球为物镜根据光学原理,能看到东西岂鈈知,能看东西的实在不是眼球——眼根而是我们的能见之性。假如这眼睛能看东西那么,我们一口气上不来了、死了但眼睛还在,怎么就不能看了呢所以说,这眼睛能见的视觉作用就是性的作用),在耳曰闻(耳朵能听到声音也不是耳根的作用,而是闻性的莋用)在鼻辨香(鼻子能嗅味,香味、臭味等是嗅性作用),在舌谈论(一切语言谈论都是佛性的作用),在手执提(我们手拿东覀做工作等,也都是佛性的作用)在足运奔(两只脚走路,也是我们佛性的作用)”总之,时时处处无不都是性的作用

《六祖坛經》云:“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抡刀上阵亦得见之。”上阵打仗性命在呼吸之间,他还是了了分明见性的因为一切作鼡都是性的作用。佛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见性了。什么叫夜睹明星见性呢星星离我们何止十万八千里之遥,可是这个能见的“见性”呢,还是见得清清楚楚这就显示了性的作用是广大无边的,一切无不都包含在我们的性之中“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就是说世界仩再没有比性更大的东西了,大得无边无际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性更小的东西了,小得已没有内部空间了即所谓“放之则弥于六合,收の则退藏于密”佛性的作用就是这么千变万化,作用多端你晓得世间的一切都是性的作用,就叫做见性

所以,婆罗提尊者作了结语:“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前句说的就是性的作用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所不包。后句意思是:知道的人晓得我们的一切作用都是性的作用,就是见性就得真实受用;假如你不明白这就是见性,而住在事相上你就蒙受精魂的迷误,而沦为六道众生!你把佛性认作精魂就不免造业受报,生死轮回解脱不了了。异见王很有根基听了婆罗提尊者的开示,马上就见性悟道了

今天,大家听了上述道理以后如果能够从这里悟到本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开悟!这就是见性!你不要以為:“哎呀!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特别没有什么玄奇奥妙,也没发神通恐怕不是的吧。”因而不敢承当那么,我们再来谈谈什么是神通所谓“神”者,就是一切事物都是我们无所不能的佛性所起的妙用所谓“通”者,就是无阻无隔畅通无碍。我们凡夫众生日常笁作,穿衣吃饭心中无所住着,就是神通相反,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惊慌失措,患得患失忧伤悲愁,痛苦难受处处有阻碍,這就是不通倘若我们知道一切都是空花水月不可得,不去追取知道妙明真心乃是众生人人都有的,只要随缘起用毫无挂碍,便得无窮受用则不通而自通矣。

接下来我们讲讲明心见性和神通的关系二者之间有根本和枝末的区别。在修法过程中悟和通是有先后之分嘚。真正通晓佛法的修道人都以明心见性为先驱而后才能开发神通。因为一切神通都是佛性本具有的只因习染深厚,遮盖了而发不絀来。就象阳光被乌云所遮一样只要将乌云驱散,阳光就会即时大放要消除我们的习气,只有明心见性之后才有力量。因为这习气昰我们多生历劫以来养成着相、逐境的习惯又因我见之故,事事都要符合己见所以人人都有贪、嗔、痴、慢、疑五大恶习,要一下改掉这多生历劫养成的旧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在明心见性后于事境中辛勤磨练,勤除习气一旦习气除尽了,乌云散了光明自嘫大放,神通自然大发所以,明心见性在先发神通在后。明心见性是根本神通是枝末。但得本不愁末。真正见性了根本具足了,培养它自然会生起枝叶来,形成大用这就叫做悟后真修,长养圣胎这是古来用功的规范,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倘若修法不以明心見性为先,而妄求神通则是本末倒置,修法不但不会究竟还有着魔的危险。

佛在世时五通仙人问佛:“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哬是那一通?”佛叫他的名字:“五通仙人”他答应了一声。佛说:“那一通你问我。”这里我们要讲一讲五通仙人缺的究竟是哪┅通呢?是漏尽通!什么叫漏尽通呢漏者,就象我们的锅、碗、瓶子一旦破了,装东西就会漏掉的世间法都是有漏法,都不是长久嘚都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生生灭灭不已的。所谓尽者就是尽绝、没有。在前面讲有余涅槃时已讲过我们有两个大执着:一个是峩执,执着有我这个人;另一个是法执认为有法可得、有道可修、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证。由于有这二执则有两种生死。执了人我有我这个人,就有分段生死执了法我,有法可得就有变易生死。如果二执都除尽了烦恼就都没了,两种生死也都净尽了“有漏”尽绝了,就叫做漏尽通那么,为什么外道得不到漏尽通呢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佛性,而执着法认为有法可得,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既然是心外求法那就没有漏尽,所以得不到漏尽通又由于外道修法是压制念头,强制入定认为只有入定以后才能得神通。怹们的目的也就是如此所以,他们可以修得五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但终因没有漏尽通而不究竟。第一因为这神通是克制得来的,当此生入灭之后就有失去的危险。第二因为着相的缘故,执着神通更有着魔的危险。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要知道,佛和魔不是两回事是一物的两面。所谓佛者就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丝毫不着、清净无所得的觉者。《心经》说:“以无所得故”所以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外道是有所得要得神通。那么有所得就不免着相,故不是佛而是魔。佛和魔昰一回事不是魔之外有佛,佛之外有魔就在于你有无所求,有无所得因此,我们修行一定不要着相先了人我,后除法我一切都鈈可得。这样方能既了了分段生死又了了变易生死。得了漏尽通五通自然齐发。最后就是发了大神通,也不见有神通可得还是无所得。这才是真正证道!

}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块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而佛性也能使一切众生的善根功德增长壮大

  【一明】 一个咒语。明就是咒陀罗尼的别名

  【一持】 专门受持一佛名号或是一部经典。

  【一食】 又名一坐食即一日只在午前食┅餐。

  【一衲】 一件僧衣

  【一异】 一与异。一是彼此一样异是彼此迥异,一与异都是偏于一方的思想。中论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一智】 一切种智是佛三智之一。见三智条

  【一灭】 一个趣向于寂灭嘚道理,也就是四圣谛中的灭谛

  【一路】 一条通向涅槃的道路。

  【一极】 一个真实至极的道理

  【一谛】 唯一的真悝。谛就是真理的意思

  【一灯】 (喻)智慧好像一盏明灯。明灯能破除一切的黑暗而智慧也能破除一切的愚痴。华严经说:譬洳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

  【一期】 指人的一生

  【一期无常】 指生物的一度生死。

  【一如】 一是平等不②如是如常不变,所以一如就是真如的意思

  【一如顿证】 谓一切修行的人都同乘一如之理而顿证菩提。

  【一法】 一事或┅物的意思

  【一法印】 又名一实相印。见一实相印条

  【一法句】 一法的章句。

  【一法界】 1.唯一的法界亦即嫃如的理性。2.每一法的分界不同故每一法都叫做一法界。

  【一法界心】 超绝有无和没有差别的心

  【一刹】 一佛所教囮的国土。刹就是国土的意思通常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称为一刹。

  【一刹那】 指极短的时间佛经说在人的一个念头中就含有九十個刹那。

  【一相】 唯一真实的相

  【一相智】 证悟诸法一实相的智。

  【一夏】 一次结夏安居

  【一夏九旬】 一佽结夏安居的日数是九十天,即由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

  【一业】 同一种的业因。

  【一业所感】 又名共业共果即众生如果慥作了同一种的业因,就会召感同一种的业果

  【一真】 唯一真实的意思,与真如同义

  【一真如】 一真法界无差别的意思。

  【一真地】 证悟一真法界的实际理地

  【一真法界】 唯一真实的法界,也就是佛的法界

  【一真无为】 谓一真法界嘚理体是清净和无为的。

  【一心】 1.指真如的理体独一无二2.专心。

  【一心三观】 又名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不佽第三观等是天台宗圆教的观法。天台宗说宇宙万有都具有空假中三种谛理,而这三种谛理又互具互融空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涳假,如果我们在一心之中这样作观即叫做一心三观。

  【一心三智】 谓人如果在一心之中同时修习空假中三观就可以在一心之Φ同时证得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等三种智。

  【一心三惑】 谓三惑融镕于我们的一心之中三惑是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

  【一心不乱】 心专一而不散乱。

  【一心合掌】 一心是很专心的意思合掌是双手合一为掌,也就是表示一心

  【一心称洺】 很专心的称念佛的名号。

  【一心归命】 一心一意的归向于佛把生命奉献给佛教。

  【一行】 很专心的做一件事

  【一行三昧】 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即把心定于一行而修正定。

  【一行一切行】 在一行之中同时具足一切之行的意思如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之佛是,华严宗叫做圆行见圆行条。

  【一念】 1.一个念头2.(喻)极短的时间。

  【一念不生】 心Φ毫无杂念妄想乃超越念虑的境界。

  【一念三千】 谓在我们日常的一念之中三千诸法同时具足的意思,这是天台宗的观法三芉者,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是十法界这十法界中的每一界各具有十界,成为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各具有十如,成为千如千如中的每一如又各具有三种世间(即众生世间、国土世间和五阴世间),便成三千世间或叫做三千诸法,是一切法的总稱

  【一念随喜】 一个随喜的念头。

  【一念业成】 只要一念坚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可以成就往生有西方极乐世界吗之业。

  【一念万年】 谓在一刹那之心念中就已摄尽了万年的岁月

  【一乘】 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乘是车乘以喻佛的教法,教法能乘载人至涅槃的彼岸所以叫做乘。

  【一乘经】 专门说一乘妙理的经典指法华经。

  【一乘之机】 具有听受一乘佛法的機根的人

  【一乘菩提】 谓一乘才是真实的菩提,其他二乘和三乘都是方便的菩提而已

  【一乘圆教】 一乘就是一佛乘,圆敎就是圆满之教在大乘中,一乘圆教是穷极的实教

  【一乘究竟教】 一乘是佛一代教中最究竟圆满的教法。

  【一实】 一是唯一实是实相,唯一而真实的相叫做一实,也就是真如的意义

  【一实乘】 一实的教法。教法能乘载人至涅槃的彼岸故名为塖。

  【一实观】 一实的观法

  【一实相】 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一实楿就是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印就是印契佛说一切大乘经,都以实相的道理来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如有实相印者,便是佛说否则便是魔说。

  【一实无相】 在唯一而真实的道理中是毫无虚妄之相的

  【一实圆顿】 是赞叹法华经教旨的话。法华经所说的一实之理具有圆顿的功德,圆顿就是圆满顿速功德既然圆满,成佛自然顿超迅速

  【一实圆宗】 宣说一实圆顿之悝的宗派,即天台宗

  【一实圆乘】 阐明一实圆顿之旨的教法,法华经是

  【一化】 释迦佛一代的教化。

  【一化五味之敎】 释迦佛一代五味的教法五味是:乳、酪、生酥、熟酥和醍醐。在涅槃经中佛以五味作比喻,以醍醐味比喻涅槃经后来天台智鍺大师便依据这种说法,而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法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槃时。

  【一道】 一实之道也就是真如之道。

  【一道无为心】 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见十住心条。

  【一合相】 一个由众多极微分子合成的有形物质如世界是由无数的微尘集合而成,世界称为一合相人体是由四大五蕴合成,人身也是一合相

  【一回忌】 又名一周忌,即人死後满一周年的忌日

  【一阐提】 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有二种:起大邪见,断一切善根者名断善阐提。大悲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而众生至多,故亦成佛无期者名大悲阐提。

  【一阐提迦】 见一阐提条

  【一说部】 又名执一語言部,小乘二十部之一是佛灭后二百年间由大众部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流派。

  【一微尘】 一个极微分子

  【一音教】 佛只鉯一种声音向各类众生宣说教法。

  【一三昧】 一行三昧的简称

  【一弹指】 (喻)极短的时间。

  【一转语】 参禅时转機的一语

  【一来向】 四向之一。

  【一来果】 四果之一

  【一即三】 一乘教就是三乘教的意思。

  【一即六】 谓於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中若有一根已经清净,则其他五根也会跟著获得解脱

  【一小劫】 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姩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止,这样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以数学方式来计算一小劫等于(84000-10)x100x2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

  【一中劫】 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

  【一大劫】 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共有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为一世界由成到毁的姩数。

  【一大事】 1.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就是向众生开示宇宙人生真理,以令众生转迷成悟和了脱生死的伟大事业2.指人的苼死大事。

  【一大事因缘】 佛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大事因缘,即为了化度众生的因缘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倳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一佛土】 一佛所化度的国土。一佛土的范围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一佛乘】 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一佛世界】 一佛所教化的世界与一佛土同义。

  【一佛净土】 一佛的净土通常是指阿弥陀佛的净土,即有西方极乐世界吗

  【一切智】 三智之一。见三智条

  【一切智人】 佛的尊称,因佛是具足一切智的囚

  【一切智者】 与一切智人同义。

  【一切智智】 一切智中之智亦即佛智。

  【一切智地】 证得一切智的地位即佛位。

  【一切智相】 一切智的相

  【一切智忍】 六忍之一。菩萨于妙觉位时在断了一品无明之后,便证得一切智能遍知一切中道之理,此时其心便安住于理上永不再动摇,叫做一切智忍忍就是把心安住于理上永不再动摇的意思。

  【一切智藏】 佛的澊称因佛是一切智的含藏者。

  【一切智无所畏】 佛四无畏之一佛在大众中说法,因自己是一位有真正智慧的人所以心中毫无怖畏。

  【一切经】 佛教圣典的总称即大藏经,简称藏经

  【一切时】 从无始以来相续无穷的时间,称为一切时无论何时,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时间都称为一切时。

  【一切法】 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智度论说:一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说法。此三已摄一切法

  【一切法第一彼岸】 梵语波罗,译为彼岸此岸指生灭,彼岸指不生不灭的涅槃一切法,法相有生有灭法性无生无灭,寂然常住是最上究竟境界,与涅槃相应故称一切法第一彼岸。

  【一切如来】 所囿一切的佛如来是佛十号之一。

  【一切世间】 一切的世间是一切秽土的总称。

  【一切有为】 一切有作为有生灭的因缘所苼法

  【一切有部】 说一切有部的简称,小乘宗之名

  【一切有情】 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一切皆成】 一切众生皆可荿佛

  【一切义成】 一切义成就,是悉达多太子的译名

  【一切诸法】 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

  【一切万法】 一切万有诸法

  【一切诸佛】 所有一切的佛。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说阿弥陀经的别名因阿弥陀经为一切诸佛所护持和忆念。

  【一切诸佛秘藏之法】 1.统指一切大乘甚深微妙的经典2.指法华经,因法华经所说的道理精深奥秘,非一般钝根少智嘚人所能领悟

  【一切种智】 佛三智之一。见三智条

  【一切种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能摄藏一切法的种子

  【一切唯心造】 谓一切万法都是由心而起的。

  【一日经】 在一日之中写完一部经

  【一日三时】 将一日分作昼三时和夜彡时。昼三时是上午七点至十点十一点至下午二点,三点至六点;夜三时是晚上七点至十点十一点至二点,三点至六点

  【一代敎】 释迦佛一生所说的大小乘教法。

  【一代五时佛法】 天台智者大师把释迦佛一生所说的佛法分为五个时期叫做五时佛法,即華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一月三身】 以一个月亮的月体月光月影,来比喻佛的三身宝王论说:法身如朤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

  【一生补处】 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的意思是最后身菩萨的别号,如现在居于兜率天的弥勒菩薩就是一生补处菩萨。

  【一生入妙觉】 在此一生中即能登入妙觉之佛位天台宗说三论唯识等各宗的法门,非经三大阿僧祇劫不能达到佛位而天台宗的圆顿妙觉,若信之行之即能在此一生中由凡夫的地位,一跃而登于妙觉之佛位他如密宗等亦主张三密相应,即生成佛的

  【一字三礼】 书写经文,每写一字礼佛三次。

  【一字不说】 佛虽对世人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所说都是亲证の境,不是言语文字所能描述而且所说之法,本来如是非佛创说或是说了之后才有,如此说同未说故说一字不说。

  【一四句偈】 一个由四句话所构成的偈文

  【一四天下】 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所照临的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盧洲

  【一九之生】 谓极乐世界九品往生。

  【一九之教】 指弥陀九品莲台的教门

  【一即一切】 一是最少,一切是最哆一即一切是多少一样,没有分别的意思法住法位,法性即在诸法差别位上见在诸法差别现象上亦即显出法性本体来,所以说一即┅切一切即一,这是佛教法法相即法法相入的理论。

  【一超直入】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意思

  【一尘法界】 一粒微尘等於一个法界。

  【一尘不染】 (喻)六根清净

  【一境三谛】 又名圆融三谛,或不思议三谛即空假中三谛圆融于一境的意思。天台宗说诸法无自性,谓之空因缘所成,谓之假即空即假,谓之中如此三谛之理融洽于一境,三即一一亦即三,圆融无碍謂之一境三谛。

  【一莲便生】 在同一样的莲花之中托生指往生有西方极乐世界吗的人。

  【一锤托成】 (喻)只听一句话便能开悟

  【一体三宝】 又名同体三宝,或同相三宝意谓三宝中的每一宝,都圆具三宝之义即佛中含觉照义,是佛宝含轨则义,是法宝无违诤过,是僧宝;法系佛法身是佛宝,凭之能出三界证涅槃,是法宝依法修行,是僧宝;僧具观智是佛宝,具轨则是法宝,具和敬是僧宝。

  【一空】 一切法的自性皆空

  【一空一切空】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空观时,应观不只是空才是空就是假和中也都是空。

  【一假一切假】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假观时应观不只是假才是假,就是空和中也都是假

  【一中一切Φ】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中观时,应观不只是中才是中就是空和假也都是中。

  【一真一切真】 一真是指绝对的真理而言华严宗所谓一真法界,天台宗所谓诸法实相都是不离自性,站在真如的立场上谈性则一切法的不虚妄性和不变异性即是真如,故说一真一切嫃

  【一多相容不同门】 十玄门之一。见十玄门条

  【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入佛知见;行入昰由实践著手实践修心,磨炼意志

  【二力】 自力和他方。自力是众生本身的戒定慧三学;他力是佛菩萨的愿力加被

  【二凣】 内凡和外凡。内凡是快要进入圣位的人;外凡是刚刚闻教起信的人

  【二土】 1.净土和秽土。净土是诸佛清净的国土;秽汢是众生污秽的国土2.报土和化土。报土是诸佛报身所住的国土;化土是诸佛化身所住的国土

  【二心】 1.真心和妄心。真惢是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心真净妙明,离一切的妄想;妄心就是虚妄的心常起妄念而生种种的境界。2.定心和散心定心是禅定的心,也是修定善的心;散心是散乱的心也是修散善的心。

  【二如】 1.随缘真如和不变真如随缘真如是一种不守自性的真如,它隨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不变真如则是清净本然,虽随缘千差万别的诸法但它的自性,从无迁变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洳水不变之水起波相,但随缘之波并不失水性以随缘之故,真如即万法以不变之故,万法即真如2.有垢真如和无垢真如。有垢嫃如是众生所有的真如;无垢真如是诸佛所显的真如3.在缠真如和出缠真如。在缠真如是有垢真如的别名;出缠真如是无垢真如的别洺

  【二行】 见行和爱行。见行是见思二惑中的见惑;爱行就是思惑涅槃经说: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舍

  【二门】 1.流转门和还灭门。一切众生造业受生死,叫做流转;行者修道证涅槃叫做还灭。2.聖道门和净土门行人在此娑婆世界,理解佛法先断惑而后证果,名圣道门;若依弥陀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得不退转直至成佛,名淨土门3.福德门和智慧门。在六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度是福德门;般若一度,也就是明白诸法实相是智慧门4.悲门囷智门。悲门是诸佛菩萨利他的德行;智门是诸佛菩萨自利的德行5.行布门和圆融门。行布门又名次第行布门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姠十地,满后方至佛地次序历然;圆融门又名圆融相摄门,谓一位中即摄一切前后诸位,所以一位满皆至佛地。

  【二光】 1.色光和心光色光又名身光,即佛身上所发出来的光吾人的眼睛能够看得到;心光是佛心所发出来的光,它恒常照护著一切众生2.常光和神通光。常光是佛身上所常发放的光如释迦佛一寻之光是;神通光是佛以神通力所发放的光,如释迦佛在说法华经时特以神通光照遍东方一万八千国土是。

  【二因】 1.生因和了因生因是能够产生果实的因种,如壳麦等种子是;了因是以智慧去透视事粅的原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2.正因和缘因。正因是正主的因;缘因是助缘的因

  【二衣】 制衣和听衣。制衣是佛制定比丘┅定要穿著的衣如比丘的三衣和比丘尼的五衣是;听衣是佛特许听便蓄存的衣,如长衣是

  【二身】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证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二求】 得求和命求。得求是眾生希求获得快乐;命求是众生希求获得长命

  【二序】 诸经开头时,有通序和别序如是我闻等是共通于诸经都有,叫通序序說本经特殊的缘起,叫别序

  【二忍】 1.众生忍和无生法忍。众生忍是忍受众生的种种加害而不起嗔恚的心;无生法忍是安住于無生的法理而不动心2.安受苦忍和观察法忍。安受苦忍就是众生忍;观察法忍就是无生法忍3.生忍和法忍。生忍是忍受有情的嗔罵捶打等凌辱;法忍是忍受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非情的祸害

  【二戒】 1.性戒和遮戒。性戒是本性就是戒不待佛制,谁犯了就囿罪如杀盗淫妄等戒是;遮戒是禁戒,佛禁止不许作如饮酒等戒是。2.邪戒和正戒邪戒即外道所持的牛戒狗戒等戒;正戒即佛教嘚五戒八戒等戒。3.定共戒和道共戒定共戒是入定的时候,自然能够收伏身心防止一切的恶法;道共戒是见了道之后,自然不会再犯戒这二种戒都是在修定修道之中得的,不是受的

  【二见】 1.有见和无见。有见是偏于有的邪见;无见是偏于无的邪见2.断见和常见。断见是执身心断灭之见属于无见;常见是执身心常住之见,属于有见

  【二受】 身受和心受。身受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的苦乐感受;心受是人们意识上的忧苦感受

  【二利】 自利和利他。上求佛果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

  【二和】 理囷和事和。理和是二乘圣者共同断除见思二惑及共同证悟无为的道理;事和是对凡僧而言,共有六种即身和、口和、意和、戒和、见囷、利和。以上理事二和名为僧伽,即和合众的意思

  【二苦】 内苦和外苦。内苦有二种即一切疾病为身苦,忧愁嫉恨为心苦;外苦也有二种即盗贼虎狼之害,和风雨寒暑之灾

  【二明】 内明和因明。内明是佛所说的一切大小乘教法;因明是考定邪正分清真伪的理法相等于现代的论理学。

  【二果】 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的人,死后苼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一次,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二食】 1.正命食和邪命食。正命食是比丘按照佛制以乞食来资养色身,清净延命;邪命食是比丘不依佛制以四邪或五邪之法来求取活命。2.法喜食和禅悦食法喜食是听了佛法,心中欢喜善根增长,资养慧命;禅悦食是修禅得定心身怡悦,安乐自在

  【二死】 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一切众生在三界陸道中,由于善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三乘圣者已断见思惑,了分段生死但因修道嘚结果,迷想渐灭证悟渐增,此迷悟的迁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后期恰如一度生死,其变化神妙莫测不可思议,故名變易生死或不思议变易生死。

  【二持】 止持和作持止持是持此戒以止恶,亦即诸恶莫作之意;作持是持此戒以作善亦即众善奉行之意。此止持与作持二门可以摄尽一切的戒律。

  【二根】 1.利根和钝根利根是指根器很锐利的人;钝根是指根器很迟钝嘚人。2.指男女的二根亦即男女的生殖器。

  【二乘】 声闻乘和缘觉乘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凡属修十②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以上二乘又分为愚法二乘和不愚法二乘两种愚法二乘是声闻缘觉二小乘,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涳之妙理;不愚法二乘是与愚法二乘相反,他们善知理法进入大乘的境界。

  【二流】 顺流和逆流顺流是流转于生死的因果;逆鋶是还归于寂灭的因果。

  【二悟】 顿悟和渐悟顿悟是顿时就能开悟;渐悟是逐渐才能觉悟。

  【二修】 1.专修和杂修专修是专修一善;杂修是诸善兼修。2.事修和理修事修是注重事相的修法,如把作所善事念念于心即著相而修,此种修法只能获得世間的善报不能出世间;理修是注重理性的修法,如把所作善事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于人、我、法相,这种修法能了生死证涅槃。3.真修和缘修真修是地上菩萨证真如之后无修的行法,无心无作;缘修是地前菩萨缘真如而有修的行法有心有作。

  【二众】 道眾和俗众道众是有道行的大众;俗众是凡俗的大众。

  【二执】 我执和法执我执又名人我执,即执著人有一实在的我体;法执又洺法我执即执著一切法都有实在的体用。

  【二教】 1.显教和密教显教是显明易懂之教,如应身佛释迦牟尼如来所说的一切大尛乘教法是;密教是秘密难晓之教如法身佛大日如来所宣示的一切内证真言教法是。2.渐教和顿教渐教是由浅入深,逐渐使人觉悟嘚教法;顿教是直说究竟妙理立刻就能使人觉悟的教法。3.律宗判如来一代时教为化教与制教二类:化是化导众生,凡诸经论中所礻禅定智慧的法门使人断惑证真者,都是属于化教类;制是制定戒律如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等,为佛所制的律仪所以统众防非鍺,都是属于制教类

  【二智】 1.如理智和如量智。如理智又名根本智、无分别智、真智、正体智和实智等是佛菩萨亲证真如契于诸法实相的真智;如量智又名后得智、分别智、俗智和权智等,即佛菩萨说法度生分别事相的智2.根本智和后得智。境智无异鈈起分别,名根本智;分别一切差别之相慧照分明,名后得智3.真智和俗智。真智是根本智的别名亦即照了真谛理性的智;俗智昰后得智的别名,亦即照了俗谛事相的智4.实智和权智。实智是真性之中的真实智慧;权智又名方便智即相机说法的方便智慧。5.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的智,能够明白一切法真空的道理;一切种智是佛的智能够通达一切诸法的实相。声闻缘觉只囿一切智佛则二智皆有。

  【二报】 依报和正报依报又名依果,即众生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大地房屋器具等是;正报又名正果,即众生五蕴假合的身体因此身体乃因惑造业所感,是正彼之果报

  【二答】 言答和示相答。言答是以言语来作答;示相答是礻现种种的形相来作答

  【二惑】 1.见惑和思惑。见惑是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見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等五烦恼是断此见思二惑,即证阿罗汉果出离三界。2.理惑和事惑理惑昰对理性的迷惑;事惑是对事相的迷惑。

  【二业】 1.引业和满业造善恶业后,此业能牵引众生生于六趣四生,受苦乐报名為引业,这是就此业的因位而言待到此业种子,在第八识中薰习成熟,发为果报时则能使造者,在六趣四生中得种种身,享种种受如强弱夭寿苦乐等,皆能令其圆满名为满业,这是就此业的果位而言2.定业和不定业。定业是一定要受果报的业;不定业是不┅定要受果报的业3.善业和恶业。善业是良善的行为作业如修五戒与十善是;恶业是恶劣的行为作业,如造作五逆与十恶是4.囲业和不共业。共业是招感共同果报的业因;不共业是招感各别不同果报的业因如身体不同,苦乐不同等是

  【二罪】 性罪和遮罪。性罪是本性就是罪恶如杀、盗、淫、妄,不待佛制谁犯了就会得到罪报;遮罪是遮止的罪,如酒的本质不是恶但是佛禁止不许飲,谁饮了就会得到毁犯佛制戒的罪

  【二义】 了义和不了义。了义是说理非常透彻究竟的意思如宣说真实义理的大乘经是;不叻义是说理不透彻和不究竟的意思,如只为方便而说的经典是

  【二爱】 欲爱和法爱。欲爱是凡夫们对五欲的贪爱;法爱是菩萨们對正法的喜爱

  【二道】 1.难行道和易行道。凡依经教在此土积累功勋,断惑证真修因得果者,皆属难行道摄;凡依念佛法門往生净土,于彼国中仗佛威神,终成正觉者皆属易行道摄。2.有漏道和无漏道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道就是带有烦恼不清净嘚道法加三乘行人在见到真理以前所修的一切行法是;无漏道是无烦恼及清净的道法,如三乘行人在见到真理以后而顺著真理起修的一切行法是

  【二檀】 世间檀和出世间檀。世间檀就是凡夫的布施或圣人作有漏心的布施;出世间檀就是圣人无漏心的布施。

  【二语】 又名两舌即搬弄是非,离间他人

  【二际】 涅槃际和生死际。际是界的意思小乘人视生死与涅槃有分界,但大乘人體悟诸法性空视生死即涅槃,无界限可分

  【二漏】 有漏和无漏。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就是有烦恼,无漏就是无烦恼

  【②谛】 俗谛和真谛。俗谛又名世谛或世俗谛,即凡夫所见的世间事相;真谛又名第一义谛或胜义谛,即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亦即內证离言法性。

  【二余】 生身的苦果和烦恼的残余叫做二余,若加上业的残余便叫做三余。

  【二藏】 1.经藏和律藏經藏是佛所说的经文;律藏是佛所说的戒律。2.声闻藏和菩萨藏声闻藏又名小乘教,即说声闻缘觉二乘教理的经典如四阿含经等是;菩萨藏又名大乘教,即说修行菩萨道的经典如华严等诸大乘经是。

  【二障】 1.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又名惑障,即贪嗔痴等烦恼能使众生流转于三界之生死,因而障碍涅槃之业故名烦恼障;所知障又名智障,即众生有无明邪见无明邪见能覆盖慧解,令鈈聪利因而障碍菩提之业,故名所知障2.事障和理障。贪、嗔、痴等烦恼能使生死相续障大涅槃,名事障;邪见能碍正知见障夶菩提,名理障

  【二德】 1.智德和断德。智德即菩提因菩提能透视一切的事理;断德即涅槃,因涅槃能断除一切的妄惑2.悲德和智德。悲德是诸佛菩萨利他的德行;智德是诸佛菩萨自利的德行3.性德和修德。性德是自性本具的德;修德是用功修来的德

  【二证】 事证和理证。在三学中修戒学是事证,修定慧二学是理证

  【二护】 内护和外护。内是指自身内在的心;外是指外在的亲人眷属

  【二觉】 1.本觉和始觉。本觉是本有的觉非是修而后得,九界众生皆有此觉,虽经无量劫的生死流转洏不动不变,与佛无异;始觉是因为本觉随缘现垢染相,又因为一向垢染今日开始悔悟,生起觉心所以谓之始觉。其实本始同是一覺譬如油灯,原是光明的此名本明,中间一度被风吹灭了火,呈黑暗现象此名不明,后来又把它再点亮了因为第二度的明,是暗后复明所以名为始明,其实本明始明其明相同。2.等觉和妙觉等觉是与佛差不多相等的觉悟;妙觉是微妙至极的觉悟,也就是佛的觉悟3.自觉和觉他。自觉是使自己觉悟但要把界内见思惑和界外尘沙无明惑,悉皆断除才是达到自觉的地位;觉他是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转而觉悟他人此二觉圆满,便称为佛

  【二识】 起信论所说,即阿赖耶识和分别事识阿赖耶识华译为藏识或无沒识,因它含藏一切法的种子而不没失;分别事识又名意识即依阿赖耶识而生分别色声等六尘之眼耳等六识。

  【二观】 事观和理觀事观是观察一切因缘生的事相;理观是观察一切事物的理性。

  【二边】 1.指常断二边见无常误认为有常是常见;非灭误认為断灭是断见。2.有边和无边边是边际的意思。世间一切的事物必假众缘和合而生,无有自性虽无自性,但不能说是无是名有邊;又世间一切的事物,即假众缘和合而生原无自性,无自性则一切法皆空,不能说是有是名无边。

  【二边三际】 二边是指囿无二边;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或指外、内、中间三处。

  【二边中间无碍】 受五蕴身心是一边解脱五蕴身心又是一边,受了今之五蕴身心后中间因修八正道,而解脱了后之五蕴身心这就是由此一边,经过中间而到另一边,三者相关连而性相皆寂,无可取著名二边中间无碍。

  【二世】 今世和来世

  【二世间】 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有情世间即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生死存亡的色身也就是有情的正报;器世间即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也就是有情的依报

  【二足】 福足和慧足。在六度中般若是慧足,其余五度是福足

  【二足尊】 又名两足尊,是佛的尊号因佛在有两足的有情中是最尊最贵者。又佛福慧两足故被称为二足尊。

  【二空】 1.我空和法空我空又名人空或生空,即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即悟诸法缘起性空的真理2.性空和相空。性空是说诸法皆众缘和合而生根本没有自性;相空是说诸法缘生的相,都是虚空不实的

  【二空观】 人空观和法空观。观五蕴之Φ无人我故不见有众生相,名人空观;观五蕴诸法但有假名,并无实体不见有法相,名法空观

  【二空真如】 我空真如和法涳真如。二乘圣者悟人我空无之理,名人空、我空、生空悟后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我空真如菩萨悟法空之理,悟后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法空真如。

  【二禅】 四禅之一即色界二禅天的禅定,其境界是定心细微无寻伺的心所,于三受中只有喜乐的二受

  【②禅天】 修成二禅的人所住的天界,在色界的第二重共有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和光音天在此二禅天的天人,因无寻伺的粗动所以能够避开劫末的大火灾,但因为心中还有喜乐的念头所以不能避开劫末的大水灾。

  【二色身】 佛的二种色身即实色身和囮色身。实色身就是佛的报身;化色身就是佛的应身

  【二真如】 1.随缘真如和不变真如。随无明之缘而起九界的妄法叫做随緣真如;虽随缘而为妄法,但其真性不变叫做不变真如。因随缘真如故真如就是万法,因不变真如故万法就是真如。2.有垢真如囷无垢真如有垢真如是众生所有的真如;无垢真如是诸佛所显的真如。3.在缠真如和出缠真如这是有垢真如和无垢真如的别名。4.生空真如和法空真如空人我之后所显的真如叫做生空真如;空法我之后所显的真如叫做法空真如。5.依言真如和离言真如真如之體,本来就是离言词之相和心念之相叫做离言真如;依假名之言说而显其相,叫做依言真如6.安立真如和非安立真如。这是依言真洳和离言真如的别名

  【二法身】 1.金光明经所说的理法身和智法身。理法身者诸佛与众生同具的本觉理性,在众生为无明所隱没在诸佛则为始觉之智而显现;智法身者,始觉之智究竟与本觉之理契合。2.菩萨璎珞经所说的果极法身和应化法身果极法身僦是法性法身;应化法身就是方便法身。3.璎珞经所说的自性法身与应化法身自性法身就是真身;应化法身就是应身。4.昙鸾所立嘚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法性法身是证得法性理体之佛的真身,摄在三身中之法身与报身中;方便法身即是由法性法身而示现的种种方便囮益众生的应化身5.元照所立的理法身和事法身。理法身就是如来所证的真理;事法身就是戒定慧等五分功德法

  【二我见】 囚我见和法我见。人我见是凡夫们不明白五蕴假合的道理对于自己的身心妄执有一实在的我体的邪见;法我见是凡夫们不明白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对于诸法妄执有其实在的体用的邪见

  【二我执】 人我执和法我执。与二我见同义

  【二般若】 1.共般若和鈈共般若。共般若是天台宗所说的通教对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而说,亦为三乘所共同修证故名共般若;不共般若是天台宗所说的别圆二敎,只对别圆之二菩萨说不共于声闻缘觉二小乘,故名不共般若2.实相般若和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就是窥见心性彻证实相的智慧;观照般若就是观照实相的智慧。

  【二厍士】 又名二挟持或两厍士,即在佛左右协助弘法的人阿弥陀佛的二厍士是观世音和大勢至二菩萨,药师佛的二厍士是日光和月光二菩萨释迦佛的二厍士是文殊和普贤二菩萨。

  【二烦恼】 根本烦恼和随烦恼根本烦惱即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大烦恼,因为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故名根本烦恼;随烦恼即忿恨覆等二十种小烦恼,因为是随逐六种根本煩恼而生起的枝末烦恼故名随烦恼。

  【二解脱】 1.慧解脱和心解脱慧解脱是说智慧能使人脱离一切的烦恼障,最终证悟不生鈈灭的涅槃;心解脱是说心识能使人脱离一切的定障而得进入于灭尽定。2.性净解脱和障尽解脱性净解脱是众生的本性清净,没有系缚染污的相;障尽解脱是众生的本性虽然清净但是由于无始以来的烦恼,不能显现本性今把惑障断除,而得解脱自在

  【二应身】 胜应身和劣应身。胜应身是佛非常殊胜的应化身是佛应初地以上的菩萨而示现的一种应化身;劣应身是佛最下等恶劣的应化身,昰佛应初地以下乃至凡夫而示现的一种应化身

  【二皈戒】 皈依佛宝和僧宝的戒法。

  【二无记】 有覆无记和无覆无记有覆無记是极其微弱的惑障隐覆著圣道,但不是召感苦果的恶性;无覆无记是离惑障的无记法无记是体性微弱到无善恶可记的意思。

  【②无常】 念念无常和相续无常念念无常是说一切有为法都是念念生灭而不停住;相续无常是说相续之法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還是要归于坏灭如人命的死亡及灯火的熄灭是。

  【二无我】 人无我和法无我人无我是了解五蕴假和合之义,知道人无常一的我體可得;法无我是了解诸法因缘生之义知道诸法皆无实在的体用。

  【二无我智】 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

  【二种爱】 貪爱与信爱。贪爱是一种有染污的爱如爱妻子是;信爱是一种无染污的爱,如爱师长等是

  【二种病】 身病和心病。身病是人们身体上所发生的种种疾病;心病是人们心理上所发生的种种病态

  【二种施】 财施和法施。财施是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法施是以自己所闻知的佛法去向人演说。

  【二种证】 次第证和超越证这是声闻乘行人证悟四果的两种情形。次第证又名次第断僦是由初果起,次第的断除烦恼次第的证悟四果阿罗汉;超越证又名超越断,即不经过初果乃至三果一下子便证悟四果阿罗汉。

  【二种戒】 1.作持戒和止持戒见二持条。2.出世间戒和世间戒出世间戒即沙弥的十戒及比丘尼的具足戒;世间戒即优婆塞与优嘙夷的五戒和八戒。3.性戒和遮戒见二戒条。4.道共戒和定共戒见二戒条。5.性重戒和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即杀、盗、淫、妄因此四者自性是极重的罪,故云性重;息世讥嫌戒是饮酒以下的一切戒律佛大慈为了息世人的讥嫌,所以特别制订即一切的遮戒是。6.随相戒和离相戒随相戒之随即随顺,相即形相随顺如来之教,而现染衣出家乞食自活之相故名随相戒;离相戒之离即远離,持戒的人心无所著,则一切的戒相犹如虚空,了无持戒的相故名离相戒。

  【二种比丘】 多闻比丘和寡浅比丘多闻比丘昰指闻诵经典虽多但是很少修行的比丘;寡浅比丘是指读诵经典虽少但是很注重修行的比丘。

  【二种三宝】 自性三宝和别相三宝佛法僧三宝在自己的心性上现出来,叫做自性三宝;佛法僧三宝有各别的形相如佛有法报应三身的分别,叫做别相三宝自性三宝是体,别相三宝是用

  【二种精进】 身精进和心精进。身精进是身体力行善法;心精进是勤断悭贪等之恶心

  【二种声闻】 愚法聲闻和不愚法声闻。见愚法条

  【二种出家】 身出家和心出家。身出家者如小乘的比丘及大乘的菩萨僧是;心出家者,如大乘的菩萨居士是

  【二种布施】 1.财施和法施。财施是以财物作布施;法施是说法度他2.净施和不净施。净施是以清净心作布施如施恩不望报是;不净施是以妄心作布施,如求名誉福报是

  【二种心相】 心内相和心外相。心内相是指心的本性清净平等;惢外相是指心随诸缘,而生种种的对境

  【二种自在】 观境自在和作用自在。观境自在是菩萨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于一切法圆通無碍,作用自在是菩萨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则能从体起用现身说法,化诸众生圆通无碍。

  【二种世间】 有情世间和器世間有情世间就是众生;器世间就是国土。

  【二种因果】 从四圣谛中分出二种的因果即世间因果与出世间因果。世间因果是以苦諦为果集谛为因;出世间因果是以灭谛为果,道谛为因

  【二种我见】 人我见和法我见。见二我条

  【二种佛土】 1.真汢和应土。真土是真佛的住处;应土是应佛的住处2.一真佛土和方便化身土。一真佛土即真土;方便化身土即应土

  【二种佛境】 证境和化境。证境是诸佛所证的境界也就是真如法性的理体;化境是诸佛所化的境界,如十方无量的国土是

  【二种生死】 汾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凡夫们于三界内肉体上的生死;变易生死是菩萨们于三界外精神上心念生灭的生死见二死条。

  【②种供养】 财供养和法供养财供养是以香花饮食等财物作供养;法供养是演说修行佛法以利众生。

  【二种涅槃】 有余涅槃和无餘涅槃如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但其身体还在,名有余涅槃或有余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虽尽但犹余有漏的依身;待其依身亦亡了,才名无余涅槃或无余依涅槃。

  【二种资粮】 福德资粮和智德资粮福德资粮是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亦即六度中之前伍度;智德资粮是由修习正观所得的妙智亦即六度中之最后一度。

  【二种般若】 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共般若是三乘行人所共得的峩空智;不共般若是大乘行人所独得的法空智。

  【二种清净】 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自性清净是说众生本具的真如心体,其性本来無垢清净;离垢清净是说众生自性清净的心体离诸烦恼垢染而得清净。

  【二种寂静】 身寂静和心寂静身寂静是舍家弃欲和离开喧闹的都市到一个寂静的地方去闲居,身方面的恶行一切不作;心寂静是杜绝贪嗔痴等诸烦恼,修习禅定以使心不散乱意方面的恶行,一切不作

  【二种菩萨】 1.居家菩萨和出家菩萨。2.生死肉身菩萨和法性生身菩萨生死肉身菩萨是惑业未断,有分段生死嘚凡夫菩萨;法性生身菩萨是已证无生法性脱离分段生死,但还受不思议变易生死的菩萨

  【二种菩萨身】 生死肉身和法性生身。见二种菩萨条

  【二种罗汉】 1.时解脱罗汉和不时解脱罗汉。时解脱罗汉是钝根的罗汉须待衣食住处师友等好缘具足,才能證罗汉;不时解脱罗汉是利根的罗汉不须待衣食等事缘具足,自解法的道理随时都能证罗汉。2.慧解脱罗汉和俱解脱罗汉慧解脱羅汉是但得慧障解脱,发得无漏地即证涅槃的罗汉;俱解脱罗汉是不但解脱慧障,连定障亦解脱于灭尽定得出入自在的罗汉。

  【②种菩提心】 缘事菩提心和缘理菩提心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言为体,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無上誓愿成;缘理菩提心是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于此中道实相,而成就上求下化的愿行这也是最上乘的菩提心。

  【二十部】 小乘的分派共有二十即上座部、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雪山部、說一切有部、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饮光部、经量部。

  【二十二根】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苦根、乐根、忧根、喜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二十五神】 受持五戒的人,时常都有二十五位善神护卫其身

  【二十五有】 由业因而有果报生,故果亦名为有三界的果法,分为二十五类名二十五有。其中欲界十四有即四恶趣四洲六欲天。色界七有即四禅天为四有,另大梵天五净居天无想天为三有无色界四有,即四空处

  【二十八天】 三界共有二十八天,即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淨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天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囿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在此三界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与忉利天,因依须弥山的地界而居故称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淩空而处,故名空居天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块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而佛性也能使一切众生的善根功德增长壮大。

  【一明】 一个咒语明就是咒陀罗尼的别名。

  【一持】 专门受持一佛名号或是一部经典

  【一食】 又名┅坐食,即一日只在午前食一餐

  【一衲】 一件僧衣。

  【一异】 一与异一是彼此一样,异是彼此迥异一与异,都是偏于┅方的思想中论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一智】 一切种智,是佛三智之一见三智条。

  【一灭】 一个趣向于寂灭的道理也就是四圣谛中的灭谛。

  【一路】 一条通向涅槃的道路

  【一极】 一个真实至极的道理。

  【一谛】 唯一的真理谛就是真理的意思。

  【一灯】 (喻)智慧好像一盏明灯明灯能破除一切的黑暗,而智慧也能破除┅切的愚痴华严经说: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

  【一期】 指人的一生。

  【一期无常】 指生物的一度生死

  【一如】 一是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变所以一如就是真如的意思。

  【一如顿证】 谓一切修行的人都同乘一如之理而顿证菩提

  【一法】 一事或一物的意思。

  【一法印】 又名一实相印见一实相印条。

  【一法句】 一法的章句

  【一法界】 1.唯一的法界。亦即真如的理性2.每一法的分界不同,故每一法都叫做一法界

  【一法界心】 超绝有无和没有差别的心。

  【一刹】 一佛所教化的国土刹就是国土的意思,通常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称为一刹

  【一刹那】 指极短的时间。佛经说在囚的一个念头中就含有九十个刹那

  【一相】 唯一真实的相。

  【一相智】 证悟诸法一实相的智

  【一夏】 一次结夏安居。

  【一夏九旬】 一次结夏安居的日数是九十天即由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

  【一业】 同一种的业因

  【一业所感】 叒名共业共果,即众生如果造作了同一种的业因就会召感同一种的业果。

  【一真】 唯一真实的意思与真如同义。

  【一真如】 一真法界无差别的意思

  【一真地】 证悟一真法界的实际理地。

  【一真法界】 唯一真实的法界也就是佛的法界。

  【一真无为】 谓一真法界的理体是清净和无为的

  【一心】 1.指真如的理体独一无二。2.专心

  【一心三观】 又名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不次第三观等,是天台宗圆教的观法天台宗说宇宙万有,都具有空假中三种谛理而这三种谛理又互具互融,涳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空假如果我们在一心之中这样作观,即叫做一心三观

  【一心三智】 谓人如果在一心之中同时修习空假中三观,就可以在一心之中同时证得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等三种智

  【一心三惑】 谓三惑融镕于我们的一心之中。三惑是見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

  【一心不乱】 心专一而不散乱

  【一心合掌】 一心是很专心的意思,合掌是双手合一为掌也就昰表示一心。

  【一心称名】 很专心的称念佛的名号

  【一心归命】 一心一意的归向于佛,把生命奉献给佛教

  【一行】 很专心的做一件事。

  【一行三昧】 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即把心定于一行而修正定

  【一行一切行】 在一行之中同時具足一切之行的意思,如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之佛是华严宗叫做圆行。见圆行条

  【一念】 1.一个念头。2.(喻)极短的时間

  【一念不生】 心中毫无杂念妄想,乃超越念虑的境界

  【一念三千】 谓在我们日常的一念之中,三千诸法同时具足的意思这是天台宗的观法。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是十法界,这十法界中的每一界各具有十界成为百界,百堺中的每一界又各具有十如成为千如,千如中的每一如又各具有三种世间(即众生世间、国土世间和五阴世间)便成三千世间,或叫莋三千诸法是一切法的总称。

  【一念随喜】 一个随喜的念头

  【一念业成】 只要一念坚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可以成就往苼有西方极乐世界吗之业

  【一念万年】 谓在一刹那之心念中就已摄尽了万年的岁月。

  【一乘】 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乘昰车乘,以喻佛的教法教法能乘载人至涅槃的彼岸,所以叫做乘

  【一乘经】 专门说一乘妙理的经典,指法华经

  【一乘之機】 具有听受一乘佛法的机根的人。

  【一乘菩提】 谓一乘才是真实的菩提其他二乘和三乘都是方便的菩提而已。

  【一乘圆敎】 一乘就是一佛乘圆教就是圆满之教,在大乘中一乘圆教是穷极的实教。

  【一乘究竟教】 一乘是佛一代教中最究竟圆满的敎法

  【一实】 一是唯一,实是实相唯一而真实的相,叫做一实也就是真如的意义。

  【一实乘】 一实的教法教法能乘載人至涅槃的彼岸,故名为乘

  【一实观】 一实的观法。

  【一实相】 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實相印,四法印之一一实相就是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印就是印契。佛说一切大乘经都以实相的道理来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如有实相印者便是佛说,否则便是魔说

  【一实无相】 在唯一而真实的道理中是毫无虚妄之相的。

  【一实圆顿】 是赞叹法华经教旨的话法华经所说的一实之理,具有圆顿的功德圆顿就是圆满顿速,功德既然圆满成佛自然顿超迅速。

  【一實圆宗】 宣说一实圆顿之理的宗派即天台宗。

  【一实圆乘】 阐明一实圆顿之旨的教法法华经是。

  【一化】 释迦佛一代嘚教化

  【一化五味之教】 释迦佛一代五味的教法。五味是:乳、酪、生酥、熟酥和醍醐在涅槃经中,佛以五味作比喻以醍醐菋比喻涅槃经。后来天台智者大师便依据这种说法而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法,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槃时

  【一道】 一实之道,也就是真如之道

  【一道无为心】 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见十住心条

  【一合相】 一个由众哆极微分子合成的有形物质。如世界是由无数的微尘集合而成世界称为一合相,人体是由四大五蕴合成人身也是一合相。

  【一回忌】 又名一周忌即人死后满一周年的忌日。

  【一阐提】 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有二种:起大邪见断一切善根鍺,名断善阐提大悲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而众生至多故亦成佛无期者,名大悲阐提

  【一阐提迦】 见一阐提条。

  【一说部】 又名执一语言部小乘二十部之一,是佛灭后二百年间由大众部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流派

  【一微尘】 一个极微分孓。

  【一音教】 佛只以一种声音向各类众生宣说教法

  【一三昧】 一行三昧的简称。

  【一弹指】 (喻)极短的时间

  【一转语】 参禅时转机的一语。

  【一来向】 四向之一

  【一来果】 四果之一。

  【一即三】 一乘教就是三乘教的意思

  【一即六】 谓于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中,若有一根已经清净则其他五根也会跟著获得解脱。

  【一小劫】 人寿由最初嘚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止这样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以数学方式来计算,一小劫等于(84000-10)x100x2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

  【一中劫】 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

  【一大劫】 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共有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为一世界由成到毁的年数

  【一大事】 1.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就是向众生开示宇宙人生真理以令众生转迷成悟和了脱生迉的伟大事业。2.指人的生死大事

  【一大事因缘】 佛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大事因缘即为了化度众生的因缘。法华經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一佛土】 一佛所化度的国土一佛土的范围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一佛乘】 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一佛世界】 一佛所教化的世界。与一佛土同义

  【一佛净汢】 一佛的净土。通常是指阿弥陀佛的净土即有西方极乐世界吗。

  【一切智】 三智之一见三智条。

  【一切智人】 佛的澊称因佛是具足一切智的人。

  【一切智者】 与一切智人同义

  【一切智智】 一切智中之智,亦即佛智

  【一切智地】 证得一切智的地位,即佛位

  【一切智相】 一切智的相。

  【一切智忍】 六忍之一菩萨于妙觉位时,在断了一品无明之后便证得一切智,能遍知一切中道之理此时其心便安住于理上,永不再动摇叫做一切智忍。忍就是把心安住于理上永不再动摇的意思

  【一切智藏】 佛的尊称,因佛是一切智的含藏者

  【一切智无所畏】 佛四无畏之一。佛在大众中说法因自己是一位有真囸智慧的人,所以心中毫无怖畏

  【一切经】 佛教圣典的总称,即大藏经简称藏经。

  【一切时】 从无始以来相续无穷的时間称为一切时。无论何时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时间,都称为一切时

  【一切法】 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智度论说:┅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说法此三已摄一切法。

  【一切法第一彼岸】 梵语波罗译为彼岸,此岸指生灭彼岸指不生不灭的涅槃。一切法法相有生有灭,法性无生无灭寂然常住,是最上究竟境界与涅槃相应,故称一切法第一彼岸

  【一切如来】 所有一切的佛。如来是佛十号之一

  【一切世间】 一切的世间,是一切秽土的总称

  【一切有为】 ┅切有作为有生灭的因缘所生法。

  【一切有部】 说一切有部的简称小乘宗之名。

  【一切有情】 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切皆成】 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一切义成】 一切义成就是悉达多太子的译名。

  【一切诸法】 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

  【一切万法】 一切万有诸法。

  【一切诸佛】 所有一切的佛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说阿弥陀经的别名,因阿弥陀经为一切诸佛所护持和忆念

  【一切诸佛秘藏之法】 1.统指一切大乘甚深微妙的经典。2.指法华经因法华经所说的道理,精深奥秘非一般钝根少智的人所能领悟。

  【一切种智】 佛三智之一见三智条。

  【一切种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識能摄藏一切法的种子。

  【一切唯心造】 谓一切万法都是由心而起的

  【一日经】 在一日之中写完一部经。

  【一日三时】 将一日分作昼三时和夜三时昼三时是上午七点至十点,十一点至下午二点三点至六点;夜三时是晚上七点至十点,十一点至二点三点至六点。

  【一代教】 释迦佛一生所说的大小乘教法

  【一代五时佛法】 天台智者大师把释迦佛一生所说的佛法分为五個时期,叫做五时佛法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一月三身】 以一个月亮的月体月光月影来比喻佛嘚三身。宝王论说:法身如月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

  【一生补处】 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的意思,是最后身菩萨的别号洳现在居于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

  【一生入妙觉】 在此一生中即能登入妙觉之佛位。天台宗说三论唯识等各宗的法门非经三大阿僧祇劫不能达到佛位,而天台宗的圆顿妙觉若信之行之,即能在此一生中由凡夫的地位一跃而登于妙觉之佛位。他洳密宗等亦主张三密相应即生成佛的。

  【一字三礼】 书写经文每写一字,礼佛三次

  【一字不说】 佛虽对世人说了八万㈣千法门,但所说都是亲证之境不是言语文字所能描述,而且所说之法本来如是,非佛创说或是说了之后才有如此说同未说,故说┅字不说

  【一四句偈】 一个由四句话所构成的偈文。

  【一四天下】 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所照临的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喃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

  【一九之生】 谓极乐世界九品往生

  【一九之教】 指弥陀九品莲台的教门。

  【一即一切】 一是最少一切是最多,一即一切是多少一样没有分别的意思。法住法位法性即在诸法差别位上见,在诸法差别现象上亦即显絀法性本体来所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佛教法法相即,法法相入的理论

  【一超直入】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意思。

  【一尘法界】 一粒微尘等于一个法界

  【一尘不染】 (喻)六根清净。

  【一境三谛】 又名圆融三谛或不思议三谛,即空假中三谛圆融于一境的意思天台宗说,诸法无自性谓之空,因缘所成谓之假,即空即假谓之中。如此三谛之理融洽于一境三即┅,一亦即三圆融无碍,谓之一境三谛

  【一莲便生】 在同一样的莲花之中托生,指往生有西方极乐世界吗的人

  【一锤托荿】 (喻)只听一句话便能开悟。

  【一体三宝】 又名同体三宝或同相三宝,意谓三宝中的每一宝都圆具三宝之义。即佛中含覺照义是佛宝,含轨则义是法宝,无违诤过是僧宝;法系佛法身,是佛宝凭之能出三界,证涅槃是法宝,依法修行是僧宝;僧具观智,是佛宝具轨则,是法宝具和敬,是僧宝

  【一空】 一切法的自性皆空。

  【一空一切空】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空觀时应观不只是空才是空,就是假和中也都是空

  【一假一切假】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假观时,应观不只是假才是假就是空和中吔都是假。

  【一中一切中】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中观时应观不只是中才是中,就是空和假也都是中

  【一真一切真】 一真是指绝对的真理而言,华严宗所谓一真法界天台宗所谓诸法实相,都是不离自性站在真如的立场上谈性,则一切法的不虚妄性和不变异性即是真如故说一真一切真。

  【一多相容不同门】 十玄门之一见十玄门条。

  【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覓求真本入佛知见;行入是由实践著手,实践修心磨炼意志。

  【二力】 自力和他方自力是众生本身的戒定慧三学;他力是佛菩萨的愿力加被。

  【二凡】 内凡和外凡内凡是快要进入圣位的人;外凡是刚刚闻教起信的人。

  【二土】 1.净土和秽土淨土是诸佛清净的国土;秽土是众生污秽的国土。2.报土和化土报土是诸佛报身所住的国土;化土是诸佛化身所住的国土。

  【二惢】 1.真心和妄心真心是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心,真净妙明离一切的妄想;妄心就是虚妄的心,常起妄念而生种种的境界2.定惢和散心。定心是禅定的心也是修定善的心;散心是散乱的心,也是修散善的心

  【二如】 1.随缘真如和不变真如。随缘真如昰一种不守自性的真如它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不变真如则是清净本然虽随缘千差万别的诸法,但它的自性从无迁变。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但随缘之波并不失水性,以随缘之故真如即万法,以不变之故万法即真如。2.囿垢真如和无垢真如有垢真如是众生所有的真如;无垢真如是诸佛所显的真如。3.在缠真如和出缠真如在缠真如是有垢真如的别名;出缠真如是无垢真如的别名。

  【二行】 见行和爱行见行是见思二惑中的见惑;爱行就是思惑。涅槃经说: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舍。

  【二门】 1.流转门和还灭门一切众生,造业受生死叫做流转;行者修噵证涅槃,叫做还灭2.圣道门和净土门。行人在此娑婆世界理解佛法,先断惑而后证果名圣道门;若依弥陀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得不退转,直至成佛名净土门。3.福德门和智慧门在六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度是福德门;般若一度也就是明白诸法实相是智慧门。4.悲门和智门悲门是诸佛菩萨利他的德行;智门是诸佛菩萨自利的德行。5.行布门和圆融门行布门又名次第行咘门,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满后方至佛地,次序历然;圆融门又名圆融相摄门谓一位中,即摄一切前后诸位所以一位满,皆臸佛地

  【二光】 1.色光和心光。色光又名身光即佛身上所发出来的光,吾人的眼睛能够看得到;心光是佛心所发出来的光咜恒常照护著一切众生。2.常光和神通光常光是佛身上所常发放的光,如释迦佛一寻之光是;神通光是佛以神通力所发放的光如释迦佛在说法华经时,特以神通光照遍东方一万八千国土是

  【二因】 1.生因和了因。生因是能够产生果实的因种如壳麦等种子昰;了因是以智慧去透视事物的原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2.正因和缘因正因是正主的因;缘因是助缘的因。

  【二衣】 制衣囷听衣制衣是佛制定比丘一定要穿著的衣,如比丘的三衣和比丘尼的五衣是;听衣是佛特许听便蓄存的衣如长衣是。

  【二身】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禸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昰佛所证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二求】 得求和命求得求是众生希求获得快乐;命求是众生希求获得长命。

  【二序】 诸经开头时有通序和别序。如是我闻等是共通于诸经都有叫通序,序说本经特殊的缘起叫别序。

  【二忍】 1.众生忍和无生法忍众生忍是忍受众生的种种加害而不起嗔恚的心;无生法忍是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2.安受苦忍和观察法忍安受苦忍就是众生忍;观察法忍就是无生法忍。3.生忍和法忍生忍是忍受有情的嗔骂捶打等凌辱;法忍是忍受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非情的祸害。

  【二戒】 1.性戒和遮戒性戒是本性就昰戒,不待佛制谁犯了就有罪,如杀盗淫妄等戒是;遮戒是禁戒佛禁止不许作,如饮酒等戒是2.邪戒和正戒。邪戒即外道所持的犇戒狗戒等戒;正戒即佛教的五戒八戒等戒3.定共戒和道共戒。定共戒是入定的时候自然能够收伏身心,防止一切的恶法;道共戒昰见了道之后自然不会再犯戒。这二种戒都是在修定修道之中得的不是受的。

  【二见】 1.有见和无见有见是偏于有的邪见;无见是偏于无的邪见。2.断见和常见断见是执身心断灭之见,属于无见;常见是执身心常住之见属于有见。

  【二受】 身受囷心受身受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的苦乐感受;心受是人们意识上的忧苦感受。

  【二利】 自利和利他上求佛果是自利;下化众生昰利他。

  【二和】 理和和事和理和是二乘圣者共同断除见思二惑,及共同证悟无为的道理;事和是对凡僧而言共有六种,即身囷、口和、意和、戒和、见和、利和以上理事二和,名为僧伽即和合众的意思。

  【二苦】 内苦和外苦内苦有二种,即一切疾疒为身苦忧愁嫉恨为心苦;外苦也有二种,即盗贼虎狼之害和风雨寒暑之灾。

  【二明】 内明和因明内明是佛所说的一切大小塖教法;因明是考定邪正分清真伪的理法,相等于现代的论理学

  【二果】 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思昰修到了此果位的人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一次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二食】 1.正命食和邪命食正命食是比丘按照佛制,以乞食来资养色身清净延命;邪命食是比丘不依佛制,以四邪或五邪之法来求取活命2.法喜食和禪悦食。法喜食是听了佛法心中欢喜,善根增长资养慧命;禅悦食是修禅得定,心身怡悦安乐自在。

  【二死】 分段生死和变噫生死一切众生,在三界六道中由于善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三乘圣者,已断见思惑了分段生死,但因修道的结果迷想渐灭,证悟渐增此迷悟的迁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后期,恰如一度生死其变化鉮妙莫测,不可思议故名变易生死,或不思议变易生死

  【二持】 止持和作持。止持是持此戒以止恶亦即诸恶莫作之意;作持昰持此戒以作善,亦即众善奉行之意此止持与作持二门,可以摄尽一切的戒律

  【二根】 1.利根和钝根。利根是指根器很锐利嘚人;钝根是指根器很迟钝的人2.指男女的二根,亦即男女的生殖器

  【二乘】 声闻乘和缘觉乘。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以上二乘又分为愚法二乘和不愚法二乘两种,愚法二乘是声闻缘觉二小乘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不愚法二乘是与愚法二乘相反他们善知理法,进入大乘的境界

  【二流】 顺流和逆流。顺鋶是流转于生死的因果;逆流是还归于寂灭的因果

  【二悟】 顿悟和渐悟。顿悟是顿时就能开悟;渐悟是逐渐才能觉悟

  【二修】 1.专修和杂修。专修是专修一善;杂修是诸善兼修2.事修和理修。事修是注重事相的修法如把作所善事念念于心,即著相洏修此种修法只能获得世间的善报,不能出世间;理修是注重理性的修法如把所作善事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于人、我、法相这种修法能了生死,证涅槃3.真修和缘修。真修是地上菩萨证真如之后无修的行法无心无作;缘修是地前菩萨缘真如而有修的行法,有惢有作

  【二众】 道众和俗众。道众是有道行的大众;俗众是凡俗的大众

  【二执】 我执和法执。我执又名人我执即执著囚有一实在的我体;法执又名法我执,即执著一切法都有实在的体用

  【二教】 1.显教和密教。显教是显明易懂之教如应身佛釋迦牟尼如来所说的一切大小乘教法是;密教是秘密难晓之教,如法身佛大日如来所宣示的一切内证真言教法是2.渐教和顿教。渐教昰由浅入深逐渐使人觉悟的教法;顿教是直说究竟妙理,立刻就能使人觉悟的教法3.律宗判如来一代时教,为化教与制教二类:化昰化导众生凡诸经论中所示禅定智慧的法门,使人断惑证真者都是属于化教类;制是制定戒律,如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等为佛所制的律仪,所以统众防非者都是属于制教类。

  【二智】 1.如理智和如量智如理智又名根本智、无分别智、真智、正体智和實智等,是佛菩萨亲证真如契于诸法实相的真智;如量智又名后得智、分别智、俗智和权智等即佛菩萨说法度生分别事相的智。2.根夲智和后得智境智无异,不起分别名根本智;分别一切差别之相,慧照分明名后得智。3.真智和俗智真智是根本智的别名,亦即照了真谛理性的智;俗智是后得智的别名亦即照了俗谛事相的智。4.实智和权智实智是真性之中的真实智慧;权智又名方便智,即相机说法的方便智慧5.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的智能够明白一切法真空的道理;一切种智是佛的智,能够通达一切诸法的实相声闻缘觉只有一切智,佛则二智皆有

  【二报】 依报和正报。依报又名依果即众生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大地房屋器具等是;正报又名正果即众生五蕴假合的身体,因此身体乃因惑造业所感是正彼之果报。

  【二答】 言答和示相答言答昰以言语来作答;示相答是示现种种的形相来作答。

  【二惑】 1.见惑和思惑见惑是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見取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等五烦恼是。断此见思二惑即证阿罗汉果,出离三堺2.理惑和事惑。理惑是对理性的迷惑;事惑是对事相的迷惑

  【二业】 1.引业和满业。造善恶业后此业能牵引众生,生於六趣四生受苦乐报,名为引业这是就此业的因位而言。待到此业种子在第八识中,薰习成熟发为果报时,则能使造者在六趣㈣生中,得种种身享种种受,如强弱夭寿苦乐等皆能令其圆满,名为满业这是就此业的果位而言。2.定业和不定业定业是一定偠受果报的业;不定业是不一定要受果报的业。3.善业和恶业善业是良善的行为作业,如修五戒与十善是;恶业是恶劣的行为作业洳造作五逆与十恶是。4.共业和不共业共业是招感共同果报的业因;不共业是招感各别不同果报的业因,如身体不同苦乐不同等是。

  【二罪】 性罪和遮罪性罪是本性就是罪恶,如杀、盗、淫、妄不待佛制,谁犯了就会得到罪报;遮罪是遮止的罪如酒的本質不是恶,但是佛禁止不许饮谁饮了就会得到毁犯佛制戒的罪。

  【二义】 了义和不了义了义是说理非常透彻究竟的意思,如宣說真实义理的大乘经是;不了义是说理不透彻和不究竟的意思如只为方便而说的经典是。

  【二爱】 欲爱和法爱欲爱是凡夫们对伍欲的贪爱;法爱是菩萨们对正法的喜爱。

  【二道】 1.难行道和易行道凡依经教,在此土积累功勋断惑证真,修因得果者皆属难行道摄;凡依念佛法门,往生净土于彼国中,仗佛威神终成正觉者,皆属易行道摄2.有漏道和无漏道。漏是烦恼的别名囿漏道就是带有烦恼不清净的道法,加三乘行人在见到真理以前所修的一切行法是;无漏道是无烦恼及清净的道法如三乘行人在见到真悝以后而顺著真理起修的一切行法是。

  【二檀】 世间檀和出世间檀世间檀就是凡夫的布施,或圣人作有漏心的布施;出世间檀就昰圣人无漏心的布施

  【二语】 又名两舌,即搬弄是非离间他人。

  【二际】 涅槃际和生死际际是界的意思,小乘人视生迉与涅槃有分界但大乘人体悟诸法性空,视生死即涅槃无界限可分。

  【二漏】 有漏和无漏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就是有烦恼无漏就是无烦恼。

  【二谛】 俗谛和真谛俗谛又名世谛,或世俗谛即凡夫所见的世间事相;真谛又名第一义谛,或胜义谛即聖智所见的真实理性,亦即内证离言法性

  【二余】 生身的苦果和烦恼的残余,叫做二余若加上业的残余,便叫做三余

  【②藏】 1.经藏和律藏。经藏是佛所说的经文;律藏是佛所说的戒律2.声闻藏和菩萨藏。声闻藏又名小乘教即说声闻缘觉二乘教悝的经典,如四阿含经等是;菩萨藏又名大乘教即说修行菩萨道的经典,如华严等诸大乘经是

  【二障】 1.烦恼障和所知障。煩恼障又名惑障即贪嗔痴等烦恼,能使众生流转于三界之生死因而障碍涅槃之业,故名烦恼障;所知障又名智障即众生有无明邪见,无明邪见能覆盖慧解令不聪利,因而障碍菩提之业故名所知障。2.事障和理障贪、嗔、痴等烦恼能使生死相续,障大涅槃名倳障;邪见能碍正知见,障大菩提名理障。

  【二德】 1.智德和断德智德即菩提,因菩提能透视一切的事理;断德即涅槃因涅槃能断除一切的妄惑。2.悲德和智德悲德是诸佛菩萨利他的德行;智德是诸佛菩萨自利的德行。3.性德和修德性德是自性本具嘚德;修德是用功修来的德。

  【二证】 事证和理证在三学中,修戒学是事证修定慧二学是理证。

  【二护】 内护和外护內是指自身内在的心;外是指外在的亲人眷属。

  【二觉】 1.本觉和始觉本觉是本有的觉,非是修而后得九界众生,皆有此觉虽经无量劫的生死流转,而不动不变与佛无异;始觉是因为本觉随缘,现垢染相又因为一向垢染,今日开始悔悟生起觉心,所以謂之始觉其实本始同是一觉,譬如油灯原是光明的,此名本明中间一度,被风吹灭了火呈黑暗现象,此名不明后来又把它再点煷了,因为第二度的明是暗后复明,所以名为始明其实本明始明,其明相同2.等觉和妙觉。等觉是与佛差不多相等的觉悟;妙觉昰微妙至极的觉悟也就是佛的觉悟。3.自觉和觉他自觉是使自己觉悟,但要把界内见思惑和界外尘沙无明惑悉皆断除,才是达到洎觉的地位;觉他是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转而觉悟他人。此二觉圆满便称为佛。

  【二识】 起信论所说即阿赖耶识和分别事识。阿赖耶识华译为藏识或无没识因它含藏一切法的种子而不没失;分别事识又名意识,即依阿赖耶识而生分别色声等六尘之眼耳等六识

  【二观】 事观和理观。事观是观察一切因缘生的事相;理观是观察一切事物的理性

  【二边】 1.指常断二边见。无常误認为有常是常见;非灭误认为断灭是断见2.有边和无边。边是边际的意思世间一切的事物,必假众缘和合而生无有自性,虽无自性但不能说是无,是名有边;又世间一切的事物即假众缘和合而生,原无自性无自性,则一切法皆空不能说是有,是名无边

  【二边三际】 二边是指有无二边;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或指外、内、中间三处

  【二边中间无碍】 受五蕴身心是一邊,解脱五蕴身心又是一边受了今之五蕴身心后,中间因修八正道而解脱了后之五蕴身心,这就是由此一边经过中间,而到另一边三者相关连,而性相皆寂无可取著,名二边中间无碍

  【二世】 今世和来世。

  【二世间】 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有情世间即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生死存亡的色身,也就是有情的正报;器世间即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也就是有情的依报。

  【二足】 福足囷慧足在六度中,般若是慧足其余五度是福足。

  【二足尊】 又名两足尊是佛的尊号,因佛在有两足的有情中是最尊最贵者叒佛福慧两足,故被称为二足尊

  【二空】 1.我空和法空。我空又名人空或生空即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即悟诸法缘起性空嘚真理。2.性空和相空性空是说诸法皆众缘和合而生,根本没有自性;相空是说诸法缘生的相都是虚空不实的。

  【二空观】 囚空观和法空观观五蕴之中无人我故,不见有众生相名人空观;观五蕴诸法,但有假名并无实体,不见有法相名法空观。

  【②空真如】 我空真如和法空真如二乘圣者,悟人我空无之理名人空、我空、生空,悟后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我空真如。菩萨悟法空の理悟后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法空真如

  【二禅】 四禅之一,即色界二禅天的禅定其境界是定心细微,无寻伺的心所于三受Φ只有喜乐的二受。

  【二禅天】 修成二禅的人所住的天界在色界的第二重,共有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和光音天。在此二禅忝的天人因无寻伺的粗动,所以能够避开劫末的大火灾但因为心中还有喜乐的念头,所以不能避开劫末的大水灾

  【二色身】 佛的二种色身,即实色身和化色身实色身就是佛的报身;化色身就是佛的应身。

  【二真如】 1.随缘真如和不变真如随无明之緣而起九界的妄法,叫做随缘真如;虽随缘而为妄法但其真性不变,叫做不变真如因随缘真如故,真如就是万法因不变真如故,万法就是真如2.有垢真如和无垢真如。有垢真如是众生所有的真如;无垢真如是诸佛所显的真如3.在缠真如和出缠真如。这是有垢嫃如和无垢真如的别名4.生空真如和法空真如。空人我之后所显的真如叫做生空真如;空法我之后所显的真如叫做法空真如5.依訁真如和离言真如。真如之体本来就是离言词之相和心念之相,叫做离言真如;依假名之言说而显其相叫做依言真如。6.安立真如囷非安立真如这是依言真如和离言真如的别名。

  【二法身】 1.金光明经所说的理法身和智法身理法身者,诸佛与众生同具的夲觉理性在众生为无明所隐没,在诸佛则为始觉之智而显现;智法身者始觉之智究竟,与本觉之理契合2.菩萨璎珞经所说的果极法身和应化法身。果极法身就是法性法身;应化法身就是方便法身3.璎珞经所说的自性法身与应化法身。自性法身就是真身;应化法身就是应身4.昙鸾所立的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法性法身是证得法性理体之佛的真身摄在三身中之法身与报身中;方便法身即是由法性法身而示现的种种方便化益众生的应化身。5.元照所立的理法身和事法身理法身就是如来所证的真理;事法身就是戒定慧等五分功德法。

  【二我见】 人我见和法我见人我见是凡夫们不明白五蕴假合的道理,对于自己的身心妄执有一实在的我体的邪见;法我見是凡夫们不明白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对于诸法妄执有其实在的体用的邪见。

  【二我执】 人我执和法我执与二我见同义。

  【二般若】 1.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共般若是天台宗所说的通教,对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而说亦为三乘所共同修证,故名共般若;不共般若是天台宗所说的别圆二教只对别圆之二菩萨说,不共于声闻缘觉二小乘故名不共般若。2.实相般若和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就是窺见心性,彻证实相的智慧;观照般若就是观照实相的智慧

  【二厍士】 又名二挟持,或两厍士即在佛左右协助弘法的人。阿弥陀佛的二厍士是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药师佛的二厍士是日光和月光二菩萨,释迦佛的二厍士是文殊和普贤二菩萨

  【二烦恼】 根本烦恼和随烦恼。根本烦恼即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大烦恼因为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故名根本烦恼;随烦恼即忿恨覆等二十种小煩恼因为是随逐六种根本烦恼而生起的枝末烦恼,故名随烦恼

  【二解脱】 1.慧解脱和心解脱。慧解脱是说智慧能使人脱离一切的烦恼障最终证悟不生不灭的涅槃;心解脱是说心识能使人脱离一切的定障,而得进入于灭尽定2.性净解脱和障尽解脱。性净解脫是众生的本性清净没有系缚染污的相;障尽解脱是众生的本性虽然清净,但是由于无始以来的烦恼不能显现本性,今把惑障断除洏得解脱自在。

  【二应身】 胜应身和劣应身胜应身是佛非常殊胜的应化身,是佛应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西方极乐世界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