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址和故址的区别与老家的区别?

  中新社湖北荆门10月15日电(记者梁婷)记者15日从湖北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上获悉历时三年时间,中国考古文物专家通过对屈家岭遗址点进行针对性发掘首次发现了该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和周代遗存。

  上述两遗存的发现明确了整个屈家岭遗址的文化发展序列即由早及晚主要历经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周代四个发展阶段。

  屈家岭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岭村和京山县雁门口镇高墩村是屈家岭文化的命名地,以屈家岭遗址点为核心包括殷家岭、钟家岭、冢子坝、九亩堰、大禾场、土地山、杨湾等遗址点为一体嘚新石器时代大型环壕聚落遗址,面积达2.84平方公里主体遗存年代距今约5300—4500年。

  20世纪50年代中期屈家岭遗址开始第一阶段考古发掘。目前其考古工作主要历经了四个阶段,第四阶段考古主要为配合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而展开

  专家考古证实,屈家岭遗址文化序列完整、文化发展连续性强基本涵盖了江汉平原史前文明的主要发展阶段。陶系到典型器物的演变轨迹证实史前各阶段陶器的基本媔貌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存续性。

  石家河文化遗存出土陶器主要有厚胎红陶杯、厚胎灰陶壶形器、扁折腹彩陶壶形器、深腹豆、碗、夾砂红陶厚胎缸、泥质灰陶深折腹缸、器盖和镂孔器座等还有一定数量的纺轮和陶环;出土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以粗篮纹为主

  专家认为,一批重要遗物的获取使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客观真实地展示长江流域史前五千年辉煌文化和文明进程嘚物质载体。

  考古发现的环壕系统、附属聚落的分布情况揭示了屈家岭遗址的聚落结构及聚落规模,体现了遗址的聚落等级及其所處的区域中心地位考古工作及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在汉东地区屈家岭文化时期屈家岭聚落群的面积仅次于石家河聚落群。

  此外此次发掘出土的石家河文化铜矿石,检测显示其含铜量高达94%以上专家认为,大量铜矿石的发现为探索中国史前矿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旧址和故址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