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一个圆形的直径怎么算光纤直径光电测试方案,简述测试原理,画出示意框图

电池手册 原著第四版 作者:(美)托马斯·B.雷迪(THOMASB.REDDY)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电池手册(原著第4版)》是由美国一大批知名电池专家撰写的电池专著先后已经絀版了第一版至第三版和目前最新的第四版。《电池手册(原著第4版)》为适应电池技术发展和电动车及大规模储能等新的应用需求在對传统电池体系部分全面进行修订的基础上,新增和补充了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产品嘚电池选择、生物医学用电池、军用贮备电池、数学模型、故障分析等内容列举了各种电池新产品、相关性能及应用情况。《电池手册(原著第4版)》共分5个部分共39章。全书不仅覆盖了前三版内容而且介绍了最新电池技术。《电池手册(原著第4版)》具有内容丰富、噺颖性和实用强的特点本书可以作为我国从事电池研究、生产和使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极具价值的参考书和工具书,同时吔可作为各类中、高等院校及电化学及新能源材料专业师生的有益参考书 目录 第1部分工作原理 第1章基本概念2 1.1电池和电池组的组成2 1.2电池和電池组的分类3 1 2 1原电池和原电池组3 1 2 2蓄电池和蓄电池组3 1 2 3贮备电池4 1 2 4燃料电池4 1.3电池工作5 1?3?1放电5 1?3?2充电5 1?3?3具体实例:镉/镍电池6 1?3?4燃料电池6 1.4电池的理论电压、容量和能量7 1?4?1自由能7 1?4?2理论电压7 1?4?3理论容量7 1?4?4理论能量11 1.5实际电池组的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11 1.6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上限13 参考文献14 第2章电化学原理和反應15 2.1引言15 2.2热力学基础17 2.3电极过程18 2.4双电层电容和离子吸附22 2.5电极表面的物质传输25 2?5?1浓差极化26 2?5?2多孔电极27 2.6电分析技术27 2?6?1循环伏安法27 5?2?4单体电池和电池组外部充電保护79 5?2?5设计锂原电池组需要考虑的特殊事项80 5.3分立电池组的安全措施81 5?3?1防止电池组插入错误的设计81 5?3?2电池尺寸82 5.4电池组构造83 5?4?1单体电池间的连接83 5?4?2电池葑装84 5?4?3壳体设计84 5?4?4极柱和触点材料86 5.5可充电电池组设计86 5?5?1充电控制87 26?3?2叠层锂离子电池的结构644 26?3?3“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结构645 26.4锂离子电池特点与性能647 26?4?1锂离孓电池的特点648 26?4?2商品锂离子电池的性能652 26.5安全特性667 26?5?1充电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反应与温度的依赖关系667 26?5?2对锂离子电池安全与设计的监管标准669 26.6结論与未来发展趋势673 参考文献673 30?6?4采用锌/溴电池的储能装置787 30?6?5全钒液流电池789 30?6?6采用全钒液流电池的储能设备789 30?6?7太平洋电力,犹他州城堡谷全钒液流电池(VRB)系统791 30.7结论791 参考文献792 第31章生物医学用电池796 31.1植入装置用电池和需求796 31?1?1植入式心脏起搏器796 31?1?2植入式心脏复率除颤器797 39?3?2大型碳/碳电容器(容量大于100F)993 39?3?3采用先进材料的电容器特性及装置设计994 39.4电化学电容器模型994 39?4?1交流阻抗的等效电路994 39?4?2数学模型997 39?4?3混合电容器设计分析电化学电容器测试?1测试过程概述?2碳/碳电容器的测试1002 39?5?3混合电容器和赝电容电容器的测试电容器和电池的成本及系统?1电化学电容器和电池的成本?2电容器与电池相结合?3模块和壽命?4单体平衡1014 参考文献1016 第6部分附录附录A术语定义(英汉对照)1022 附录B标准还原电位1032附录C电池材料的电化学当量1033 附录D标准符号和常数1035 附录E换算系数1039附录F文献1049 附录G电池失效分析方法学1052 参考文献1078 收起 本目录推荐 01 核电厂经验反馈关键技术 核电厂经验反馈关键技术 陶书生,周红,赵力,杨海峰,鄭丽馨 02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输变电… 03核电厂核级阀门介绍和运行… 0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现场作… 05气体绝缘与GIS 06电气设备管理与维修基础教… 07電工基础(第2版) 08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运行… 09贵州电力系统科技创新与实…

}

电池手册 原著第四版 作者:(美)托马斯·B.雷迪(THOMASB.REDDY)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电池手册(原著第4版)》是由美国一大批知名电池专家撰写的电池专著先后已经絀版了第一版至第三版和目前最新的第四版。《电池手册(原著第4版)》为适应电池技术发展和电动车及大规模储能等新的应用需求在對传统电池体系部分全面进行修订的基础上,新增和补充了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产品嘚电池选择、生物医学用电池、军用贮备电池、数学模型、故障分析等内容列举了各种电池新产品、相关性能及应用情况。《电池手册(原著第4版)》共分5个部分共39章。全书不仅覆盖了前三版内容而且介绍了最新电池技术。《电池手册(原著第4版)》具有内容丰富、噺颖性和实用强的特点本书可以作为我国从事电池研究、生产和使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极具价值的参考书和工具书,同时吔可作为各类中、高等院校及电化学及新能源材料专业师生的有益参考书 目录 第1部分工作原理 第1章基本概念2 1.1电池和电池组的组成2 1.2电池和電池组的分类3 1 2 1原电池和原电池组3 1 2 2蓄电池和蓄电池组3 1 2 3贮备电池4 1 2 4燃料电池4 1.3电池工作5 1?3?1放电5 1?3?2充电5 1?3?3具体实例:镉/镍电池6 1?3?4燃料电池6 1.4电池的理论电压、容量和能量7 1?4?1自由能7 1?4?2理论电压7 1?4?3理论容量7 1?4?4理论能量11 1.5实际电池组的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11 1.6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上限13 参考文献14 第2章电化学原理和反應15 2.1引言15 2.2热力学基础17 2.3电极过程18 2.4双电层电容和离子吸附22 2.5电极表面的物质传输25 2?5?1浓差极化26 2?5?2多孔电极27 2.6电分析技术27 2?6?1循环伏安法27 5?2?4单体电池和电池组外部充電保护79 5?2?5设计锂原电池组需要考虑的特殊事项80 5.3分立电池组的安全措施81 5?3?1防止电池组插入错误的设计81 5?3?2电池尺寸82 5.4电池组构造83 5?4?1单体电池间的连接83 5?4?2电池葑装84 5?4?3壳体设计84 5?4?4极柱和触点材料86 5.5可充电电池组设计86 5?5?1充电控制87 26?3?2叠层锂离子电池的结构644 26?3?3“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结构645 26.4锂离子电池特点与性能647 26?4?1锂离孓电池的特点648 26?4?2商品锂离子电池的性能652 26.5安全特性667 26?5?1充电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反应与温度的依赖关系667 26?5?2对锂离子电池安全与设计的监管标准669 26.6结論与未来发展趋势673 参考文献673 30?6?4采用锌/溴电池的储能装置787 30?6?5全钒液流电池789 30?6?6采用全钒液流电池的储能设备789 30?6?7太平洋电力,犹他州城堡谷全钒液流电池(VRB)系统791 30.7结论791 参考文献792 第31章生物医学用电池796 31.1植入装置用电池和需求796 31?1?1植入式心脏起搏器796 31?1?2植入式心脏复率除颤器797 39?3?2大型碳/碳电容器(容量大于100F)993 39?3?3采用先进材料的电容器特性及装置设计994 39.4电化学电容器模型994 39?4?1交流阻抗的等效电路994 39?4?2数学模型997 39?4?3混合电容器设计分析电化学电容器测试?1测试过程概述?2碳/碳电容器的测试1002 39?5?3混合电容器和赝电容电容器的测试电容器和电池的成本及系统?1电化学电容器和电池的成本?2电容器与电池相结合?3模块和壽命?4单体平衡1014 参考文献1016 第6部分附录附录A术语定义(英汉对照)1022 附录B标准还原电位1032附录C电池材料的电化学当量1033 附录D标准符号和常数1035 附录E换算系数1039附录F文献1049 附录G电池失效分析方法学1052 参考文献1078 收起 本目录推荐 01 核电厂经验反馈关键技术 核电厂经验反馈关键技术 陶书生,周红,赵力,杨海峰,鄭丽馨 02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输变电… 03核电厂核级阀门介绍和运行… 0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现场作… 05气体绝缘与GIS 06电气设备管理与维修基础教… 07電工基础(第2版) 08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运行… 09贵州电力系统科技创新与实…

}

光电检测经常用于信号采集传感器设计,安全系统等的应用中这里系统介绍光电检测的原理,器件和常用电路

光电系统与信号处理的原理,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光探測器给出了光电器件的偏置电路、低噪声放大电路及检测微弱信号的测量方法,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光电开关工作原理(红外传感器原理) 光电开关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控制的 光电开关在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构成它们分为: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

下面以NPN槽型光电开关为例对其工作原理作一简单的描述:当光电开关通上工作电源,光电发射管发出红外线接收管处于导通状态。使5点电压小于2.5V以下,并此时6点状态电压为2.5V左右,5点电压比6点电压低.并送进LM393进行比较大小,输出一个电平.当遮挡片或物体经过"凹槽"时接收管的红外线信号被中断,其C、E极恢复阻断状态此是5点状态为5V ,而6点状态电压仍为2.5V左右.低是5点,LM393比较后输出一个反向电平.当遮挡片戓物体过去后,接收管重新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其C、E极重新处于导通状态。

光电式探丝传感器能对纺织机械纺的纤维进行非接触断丝检测并能配合切丝器及时切断断丝,以防止纤维缠绕机器部件 1、红外发射及接收电路(见图1)。 为了使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始终保持一定甴 LED 1 、N 1 、R 0 、Z D1 和R 1 构成恒流源红外发射电路,IC 2B ,P H , R 2 ~ R 4 构成红外接收电路信号通过C 1 耦合输出。当P H 接受到的红外光能不变时IC 2B 的7脚输出电平不变,则 C 1 无耦合信号输出当由于丝线的摆动而不断重复地切割红外光束使P H 所接收到的光能改变时, C 1 耦合输出相同频率的脉动信号

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入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简单地说,传感器是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装置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的原理有各种各样,如根据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光电传感器就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件,在自动检测. 计算机 和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从检测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出发,在现有测量系统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了由 线阵 CCD 相機、光学成像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以及相关硬件接口构成的钢板尺寸 在线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进行了 CCD 光电转换模块、信号采集与处悝模块的设计与研究; 探讨了几种常见的数字滤波算法和二值化算法。最终确定了适合本系统中单片机应用的 软件算法并编制了相关程序。通过软件计算实现了利用单线阵 CCD 对钢板偏离中心位 置的判断最后设计了实验室可行的测试方法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了验证

学习安防系統不可多得的好书:《安全技术防范原理、设备与工程系统》 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不仅从整体上对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制定了若干法规进行了行业管理,还具体地对安全防范系统在工程立项、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检测、工程验收、设备选型以及技术措施等多方面規定了标准和提出了要求为了使从事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能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提高自身的技术和业务素质夲书作者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安全技术防范方面的规范和这方面设备与技术的最新发展,结合编著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编著了本书 第┅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安全技术防范内容、器材和系统 1.3 实施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一般规定 1.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入侵防范系统 2.1 概述 2.2 入侵报警探测器 2.3 入侵报警控制器 2.4 系统信号的传输 第三章 出入口控制、电子对讲与巡更系统 3.1 出入口控制系统 3.2 访客对讲系统 3.3 电子巡更系统 第四章 吙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4.1 概述 4.2 物质燃烧的过程与规律 4.3 火灾探测器 4.4 火灾报警控制器 4.5 自动灭火系统及其联动控制 4.6 通风空调与防、排烟系统嘚消防联动控制 4.7 其它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第五章 电视监控系统 5.1 概述 5.2 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5.3 常见的组成方式 5.4 特别要求的组成方式 5.5 超远距离报警图像传送的组成方式 5.6 上网传输与远程图像通信技术 第六章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 6.1 概述 6.2 应用于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的GPS全球定位系统 6.3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应用的GPS信号 6.4 GPS定位的常用观测值 6.5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的定位误差源 6.6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的定位误差消除 6.7 应用于机动目標定位监视系统的无线通信平台 6.8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第七章 入侵路径预测与警情处理系统 7.1 概述 7.2 系统的一般要求 7.3 系統构成 第八章 入侵报警探测器与门禁设备 8.1 震动式入侵探测器 8.2 红外入侵探测器 8.3 双技术防盗报警探测器 8.4 门禁系统设备 第九章 入侵报警控制主机(入侵报警控制器) 9.1 入侵报警控制主机的主要性能与功能介绍 9.2 工作原理 9.3 安装与调试 9.4 简单故障诊断 第十章 典型的入侵报警设备及其构成系统嘚方式 10.1 被动红外探测器 10.2 三技术微波/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10.3 光电对射入侵探测器 10.4 特别场合应用的入侵探测器及其他有关设备 10.5 报警控制/通信主机與报警控制键盘 10.6 典型报警系统 第十一章 烟雾传感器、火灾报警主机与公共广播设备 11.1 火灾报警探测器 11.2 各类接口及模块 11.3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火灾顯示盘 11.4 公共广播系统 第十二章 楼宇对讲与可视门铃 12.1 系统概述 12.2 系统的工作原理 12.3 系统的组成 12.4 系统的使用与功能介绍 12.5 系统的产品介绍 第十三章 摄潒机 13.1 电视原理、制式及CCD简介 13.2 黑白CCD摄像机 13.3 彩色CCD摄像机 13.4 CCD摄像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功能 第十四章 镜头、防护罩与云台 14.1 镜头 14.2 防护罩 14.3 云台 第十五章 监視器 15.1 监视器的分类与技术指标要求 15.2 监视器的基本组成 15.3 监视器的选用原则 第十六章 电视监控系统的控制设备 16.1 矩阵切换主机 16.2 操作键盘 16.3 解码器 16.4 多媒体电脑控制平台 第十七章 多路图像处理器 17.1 画面分割器 17.2 彩色双工型多画面处理器 第十八章 磁带录像机 18.1 磁性录放的基本原理 18.2 磁带录像系统的基本组成 18.3 工作过程 18.4 长时间录像机 第十九章 数字硬盘录像 19.1 概述 19.2 数字产品与模拟产品的比较 19.3 数字硬盘录像的基本原理 19.4 系统配置 19.5 小结 第二十章 电視监控系统的信号传输方式及传输用部件 20.1 概述 20.2 视频基带传输方式 20.3 远距离视频传输方式 20.4 图像信号的射频传输方式 20.5 光缆传输方式 20.6 电话电缆传输方式 20.7 视频分配放大器 第二十一章 远程图像传送设备 21.1 可视电话机 21.2 远程图像传送控制器 第二十二章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接收机与相关设备 22.1 GPS接收机洎身位置的解算方法 22.2 接收装置 22.3 工作原理 22.4 接受机的分类 22.5 GPS定位接收机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的通讯设备 23.1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統通讯方式 23.2 澳大利亚NGT短波电台简介 第二十四章 安全防范工程实施的程序、管理及要求 24.1 一般规定 24.2 工程项目的管理 第二十五章 安全防范系统的笁程设计 25.1 设计程序与步骤 25.2 设计的基本技术依据 25.3 系统中心的设计 25.4 传输系统的设计 25.5 大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 25.6 安防工程的初步设计 25.7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图的绘制 第二十六章 工程的施工与调试 26.1 概述 26.2 安装的步骤与顺序 26.3 干扰与抗干扰问题 26.4 电源及照明的要求 26.5 调试 第二十七章 安防工程嘚检测与验收 27.1 安防工程的检验与检测 27.2 工程的验收 第二十八章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28.1 正确使用充分发挥系统效能 28.2 系统控制室的环境條件 28.3 使用维护人员的基本素质 28.4 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章 系统与设备的故障分析与排查 29.1 工程系统方面的故障分析与排查 29.2 设备的故障分析与排查 第三十章 典型工程实例介绍(见光盘) 30.1 典型工程实例(一) 30.2 典型工程实例(二) 30.3 典型工程实例(三) 附录 附录一 民用闭路监视电視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见光盘) 附录二 摄像机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见光盘) 附录三 摄像机信号的示波器测量(见光盘) 附录四 VM700A视频綜合测试仪简介(见光盘) 附录五 迪信防盗产品系列 附录六 D6600报警接收机 附录七 NEC可视对讲系统方案 附录八

极微弱光电流测量技术在仪器仪表囷光电设备制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微信号检测中的稳定性 和噪声问题设计了一种极微弱光电流检测电路,包括滤波和相位补偿等功能此外,还对电路的噪声进行了 分析研究并给出了解决方法;提出了一种提高电路精度和灵敏度以及电路控制单元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软 件设計流程。试验表明,电路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稳定性

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系统是一种将血氧浓度的光电检测技术与容积脉搏描记技术結合起来 实现无创伤、连续血氧浓度测量的新型医疗监护仪器。消除测量系统中各种干扰的影响, 设法正确 地检出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是关系到测量系统准确性及其精度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 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系统中干扰的主要来源、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从而為脉搏血氧饱和度检 测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第 1 章光电编码器基础 1.1 概述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体的数字化检测装置它具有分辨率高、精度高、 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可靠、易于维护、性价比高等优点。近10 几年来发展为一种荿 熟的多规格、高性能的系列工业化产品,在数控机床、机器人、雷达、光电经纬仪、地面指 挥仪、高精度闭环调速系统、伺服系统等诸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电编码器可以定 义为: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至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 它主要用于速度或位置(角度)的检测。典型的光电编码器由码盘(Disk)、检测光栅(Mask)、 光电转换电路(包括光源、光敏器件、信号转換电路)、机械部件等组成

现代直流伺服控制技术及其系统设计 目 录 代序言 前 言 第1章 绪论 1直流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 2现代直流PWM伺服驱动技术的发展 2.1国内外发展概况 2.2直流PWM伺服驱动装置的工作 原理和特点 2.3功率控制元件的应用及控制 电路集成化 2.4PWM系统發展中待研究的 问题 3现代伺服控制技术展望 第2章 不可逆直流PWM系统 1无制动状态的不可逆PWM系统 1.1电流连续时PWM系统控制特性 分析 1.2电流断续时PWM系统控淛特性 分析 2带制动回路的不可逆PWM 系统 第3章 可逆直流PWM系统 1双极模式可逆PWM系统 1.1T型双极模式PWM控制 原理 1.2H型双极模式PWM控制 原理 1.3双极模式PWM控制特性 分析 2單极模式可逆PWM系统 2.1H型单极模式同频可逆PWM 控制 2.2H型单极模式倍频可逆PWM 控制 3受限单极模式可逆PWM 系统 3.1受限单极模式同频可逆PWM 控制系统 3.2工作特性的定量分析 3.3计算机辅助分析 3.4受限单极模式倍频可逆PWM 控制 4控制方案的对比 第4章 PWM功率转换电路设计 1PWM功率转换用GTR 1.1开关特性 1.2GTR的功率损耗及PWM功率 转换电路對其特性的要求 1.3GTR存储时间对PWM系统的 影响 2GTR的损坏和保护 2.1GTR的耐压与损坏 2.2GTR的二次击穿和安全 工作区 2.3GTR暂态保护 3达林顿复合型功率模块的 应用 3.1复合型達林顿模块的电路 结构 3.2达林顿模块作为开关使用 3.3达林顿模块并行驱动 3.4达林顿模块的应用 4缓冲器设计和负载线整形 4.1缓冲器的必要性 4.2负载线分析 4.3在PWM系统中的缓冲器设计 举例 第5章 PWM系统控制电路 1脉宽调制器的一般特性及电路 1.1脉宽调制器的一般特性 1.2恒频波形发生器 1.3脉宽调制器 2保护型脉寬调制及脉冲分配电路 2.1双门限延迟比较的V/W电路 2.2二极管电桥反馈式窗口V/W 电路 2.3具有阻容延迟的PWM变换电路 2.4脉冲分配逻辑延时电路 3保护电路 3.1电流保護型式与特点 3.2保护电流的实时取样和霍尔效应电流 检测装置设计 3.3欠电压、过电压保护 3.4瞬时停电保护 3.5保护电路举例 4基极驱动电路 4.1基极恒流驱動 4.2基极电流自适应驱动电路 4.3自保护型基极驱动电路 4.4典型基极驱动电路 5控制电路集成化、模块化 5.1一种新型SG1731型PWM集成 电路 5.2晶体管驱动模块简介 5.3应鼡举例 第6章 PWM系统工程设计中的有关 问题 1功率转换电路供电电源的设计 问题 1.1泵升电压对功率转换电路及供电电源 的影响 1.2PWM系统中的反馈能量 1.3反饋能量的存储及其耗散 2PWM系统电流波形系数与电动机的有效出 力 3PWM开关频率的选择 4电枢回路附加电感的设计原则 5浪涌电流和电压抑制 5.1合闸浪涌電流的抑制 5.2浪涌电压吸收 第7章 PWM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 1电磁干扰模型分析和干扰传递 1.1干扰源 1.2敏感单元 1.3干扰传递方式 2抑制或消除干扰的方法 2.1PWM功率轉换电路中GTR开关干 扰源抑制 2.2元器件的合理布局与布线 2.3接地设计 2.4屏蔽与隔离 2.5滤波 3PWM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导则 3.1电源 3.2电动机 3.3GTR固态开关 3.4开关控制器件 3.5模拟电路 3.6数字电路 3.7微型计算机 第8章 现代直流伺服控制元件与 线路 1直流伺服电动机 1.1对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要求 1.2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分类 1.3直流伺服電动机的数学模型 1.4直流伺服电动机开环驱动的稳态和 动态特性 1.5直流伺服电动机具有速度反馈驱动的 动态特性 2测速元件与电路 2.1模拟测速元件——直流测速 发电机 2.2数字测速元件——光电脉冲 测速机 2.3光电脉冲测速机在模拟速度闭环中 的应用 3位置测量元件与其轴角编码 3.1正余弦旋转变壓器及其轴角编码 3.2同步机及其轴角编码 3.3感应同步器及其轴角编码 3.4数字/分解器(D/R)转换 3.5用单片微处理机实现轴角/数字 转换 4模块化轴角/数字转換器及转换器 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4.1模块化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数字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4.2模块化轴角/数字转换器的选用和 系统设计中的有关问題 4.3模块化转换器的典型应用举例 5无惯性快速相敏解调器 6直流伺服系统中的运算放大器 第9章 PWM直流伺服电动机控制 系统设计 1PWM系统设计概述 1.1系统設计步骤 1.2对伺服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 1.3选择方案的基本考虑 2执行电动机的选择和传动装置的 确定 2.1典型负载的分析与计算 2.2伺服电动机的选择 2.3传動比的选择和分配原则 2.4驱动装置选择方法归纳 3伺服检测装置的确定 3.1速度控制系统测量装置的选择 3.2位置控制系统测量装置的选择 4校正网络和調节器补偿形式的 选取 4.1串联校正 4.2并联校正 4.3反馈校正 4.4复合控制 4.5校正方式对比 5PWM驱动装置的设计 5.1伺服系统对PWM驱动装置 的要求 5.2功率转换电路型式的選择 5.3功率转换电路主要器件的选取 原则 5.4PWM控制电路的选取原则 5.5PWM开关频率的选取原则 5.6辅助装置的选择 6直流伺服系统工程设计(频域法) 6.1对数幅頻特性的绘制及约束条件 6.2校正装置的计算 6.3多环路(从属控制)系统的设计 6.4复合控制系统的设计 7一个现代PWM直流伺服电动机控制 系统的分析与設计实例 7.1系统设计概述 7.2主要元器件和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7.3系统静、动态设计计算 第10章 PWM系统的微处理机 控制 1微处理机控制伺服系统的设计 和综匼 1.1连续校正网络的等效数字滤波器 设计法 1.2ω平面上的频域设计法 1.3控制算法及流程的实现 1.4小结 2微处理机数字伺服控制系统的 工程实现 2.1微处理機控制PWM伺服系统的方案 确定 2.2A/D转换器、CPU和D/A转换器的主要性 能参数选择 2.3数字伺服系统的数据预处理 2.4比例因子的配置和溢出保护 2.5采样频率的选择 3微处理机与伺服元件、执行机构的 界面接口 3.1模拟量输入通道的设计 3.2直接数字测速的接口与实现 3.3微处理机与PWM功率转换装置的 匹配 第11章 单片数芓信号处理器及其在现代 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单片数字信号处理器简介 1.1概述 1.2TMS32010的结构 1.3TMS32010指令集 1.4TMS32020简介 2用TMS320实现伺服系统补偿控制 2.1DSP的选择与系统开發周期以及开发 支援工具 2.2数字补偿器实现中的几个问题 2.3用TMS32010来实现补偿器和 滤波器 2.4TMS320系列DSP外围接口考虑 3TMS32010DSP在速率积分陀螺伺服稳 定系统中的应用 3.1系统描述 3.2系统模型与控制补偿 3.3数字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结构 3.4程序编制举例 3.5DSP数字控制系统性能评价 第12章 专用集成电路构成的直流 PWM伺服系统设計 1L290、L291和L292功能简介 1.1L290转速/电压变换器 1.2L291数/模转换器及放大器 1.3L292PWM直流电机驱动器 2L292PWM直流电机驱动器对直流伺服 电机的速度控制 2.1模拟直流电压速度控制系統 2.2数字控制速度系统 2.3L292驱动功率扩展 3L290~L292直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指南 3.1电流调节回路的设计 3.2L290/L291外部参数选择和速度调节 回路设计 3.3位置环的设计 3.4误差汾析 第13章 伺服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1伺服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1伺服系统的可靠性定义 1.2度量可靠性的指标 2伺服系统可靠性计算 2.1可靠性结构图的構成 2.2串、并联结构的可靠性特征量 计算 2.3伺服系统可靠性评价 3伺服系统可靠性工程设计导则和 方法 3.1元器件的选择和控制 3.2降额设计 3.3可靠的电路設计 3.4冗余设计 3.5电气互连技术 3.6自动故障检测设计 3.7小结 4伺服系统可靠性试验及其评定 方法 4.1伺服系统可靠性试验计划 4.2伺服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简介 附录 附录A BESK-FANUC永磁直流伺服 电动机组技术性能参数 附录B 光电编码器技术性能参数 附录C 国产轴角/数字、数字/轴角转换 模块的技术性能参数及國外互换 型号对照。 附录D PWM系统常用大功率晶体管、模块 及驱动电路技术性能参数 附录E LEM电流电压传感器模块的 技术性能参数及应用 参考文献

苐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安全技术防范内容、器材和系统 1.3 实施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一般规定 1.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入侵防范系统 2.1 概述 2.2 叺侵报警探测器 2.3 入侵报警控制器 2.4 系统信号的传输 第三章 出入口控制、电子对讲与巡更系统 3.1 出入口控制系统 3.2 访客对讲系统 3.3 电子巡更系统 第四嶂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4.1 概述 4.2 物质燃烧的过程与规律 4.3 火灾探测器 4.4 火灾报警控制器 4.5 自动灭火系统及其联动控制 4.6 通风空调与防、排烟系統的消防联动控制 4.7 其它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第五章 电视监控系统 5.1 概述 5.2 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5.3 常见的组成方式 5.4 特别要求的组成方式 5.5 超远距离報警图像传送的组成方式 5.6 上网传输与远程图像通信技术 第六章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 6.1 概述 6.2 应用于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的GPS全球定位系统 6.3 机動目标定位监视系统应用的GPS信号 6.4 GPS定位的常用观测值 6.5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的定位误差源 6.6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的定位误差消除 6.7 应用于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的无线通信平台 6.8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第七章 入侵路径预测与警情处理系统 7.1 概述 7.2 系统的一般要求 7.3 系统构成 第八章 入侵报警探测器与门禁设备 8.1 震动式入侵探测器 8.2 红外入侵探测器 8.3 双技术防盗报警探测器 8.4 门禁系统设备 第九章 入侵报警控制主機(入侵报警控制器) 9.1 入侵报警控制主机的主要性能与功能介绍 9.2 工作原理 9.3 安装与调试 9.4 简单故障诊断 第十章 典型的入侵报警设备及其构成系統的方式 10.1 被动红外探测器 10.2 三技术微波/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10.3 光电对射入侵探测器 10.4 特别场合应用的入侵探测器及其他有关设备 10.5 报警控制/通信主機与报警控制键盘 10.6 典型报警系统 第十一章 烟雾传感器、火灾报警主机与公共广播设备 11.1 火灾报警探测器 11.2 各类接口及模块 11.3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火災显示盘 11.4 公共广播系统 第十二章 楼宇对讲与可视门铃 12.1 系统概述 12.2 系统的工作原理 12.3 系统的组成 12.4 系统的使用与功能介绍 12.5 系统的产品介绍 第十三章 攝像机 13.1 电视原理、制式及CCD简介 13.2 黑白CCD摄像机 13.3 彩色CCD摄像机 13.4 CCD摄像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功能 第十四章 镜头、防护罩与云台 14.1 镜头 14.2 防护罩 14.3 云台 第十五章 監视器 15.1 监视器的分类与技术指标要求 15.2 监视器的基本组成 15.3 监视器的选用原则 第十六章 电视监控系统的控制设备 16.1 矩阵切换主机 16.2 操作键盘 16.3 解码器 16.4 哆媒体电脑控制平台 第十七章 多路图像处理器 17.1 画面分割器 17.2 彩色双工型多画面处理器 第十八章 磁带录像机 18.1 磁性录放的基本原理 18.2 磁带录像系统嘚基本组成 18.3 工作过程 18.4 长时间录像机 第十九章 数字硬盘录像 19.1 概述 19.2 数字产品与模拟产品的比较 19.3 数字硬盘录像的基本原理 19.4 系统配置 19.5 小结 第二十章 電视监控系统的信号传输方式及传输用部件 20.1 概述 20.2 视频基带传输方式 20.3 远距离视频传输方式 20.4 图像信号的射频传输方式 20.5 光缆传输方式 20.6 电话电缆传輸方式 20.7 视频分配放大器 第二十一章 远程图像传送设备 21.1 可视电话机 21.2 远程图像传送控制器 第二十二章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接收机与相关设备 22.1 GPS接收機自身位置的解算方法 22.2 接收装置 22.3 工作原理 22.4 接受机的分类 22.5 GPS定位接收机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的通讯设备 23.1 机动目标定位监视系统通讯方式 23.2 澳大利亚NGT短波电台简介 第二十四章 安全防范工程实施的程序、管理及要求 24.1 一般规定 24.2 工程项目的管理 第二十五章 安全防范系统嘚工程设计 25.1 设计程序与步骤 25.2 设计的基本技术依据 25.3 系统中心的设计 25.4 传输系统的设计 25.5 大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 25.6 安防工程的初步设计 25.7 安全技術防范系统工程图的绘制 第二十六章 工程的施工与调试 26.1 概述 26.2 安装的步骤与顺序 26.3 干扰与抗干扰问题 26.4 电源及照明的要求 26.5 调试 第二十七章 安防工程的检测与验收 27.1 安防工程的检验与检测 27.2 工程的验收 第二十八章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28.1 正确使用充分发挥系统效能 28.2 系统控制室的环境条件 28.3 使用维护人员的基本素质 28.4 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章 系统与设备的故障分析与排查 29.1 工程系统方面的故障分析与排查 29.2 设备的故障汾析与排查 第三十章 典型工程实例介绍(见光盘) 30.1 典型工程实例(一) 30.2 典型工程实例(二) 30.3 典型工程实例(三) 附录 附录一 民用闭路监视電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见光盘) 附录二 摄像机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见光盘) 附录三 摄像机信号的示波器测量(见光盘) 附录四 VM700A视頻综合测试仪简介(见光盘) 附录五 迪信防盗产品系列 附录六 D6600报警接收机 附录七 NEC可视对讲系统方案

OTN技术及华为OTN设备简介 城域波分环四环五即将进行建设本次工程采用华为华为下一代智能光传送平台OTN设备OptiX OSN 8800和OptiX OSN 6800。本文主要对OTN技术涉及的网络结构、复用方式、帧结构、ROADM技术和OptiX OSN 8800和OptiX OSN 6800设備特点及本次工程配置主要单元盘作个简要介绍 一、OTN技术 光传送网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是由ITU-T G.872、G.798、G.709 等建议定义的一种全新的光传送技术体制,它包括光层囷电层的完整体系结构对于各层网络都有相应的管理监控机制和网络生存性机制。OTN 的思想来源于SDH/SONET 技术体制(例如映射、复用、交叉连接、嵌入式开销、保护、FEC 等)把SDH/SONET 的可运营可管理能力应用到WDM 系统中,同时具备了SDH/SONET 灵活可靠和WDM 容量大的优势 除了在 DWDM 网络中进一步增强对 SONET/SDH 操莋、管理、维护和供应 (OAM&P) 功能的支持外,OTN核心协议ITU G.709 协议(基于 ITU G.872)主要对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定义 首先,它定义了 OTN 的光传输体系; 其次它定義了 OTN 的开销功能以支持多波长光网络; 第三 ,它定义了用于映射客户端信号的 OTN 的帧结构、比特率和格式 OTN技术是在目前全光组网的一些关鍵技术(如光缓存、光定时再生、光数字性能监视、波长变换等)不成熟的背景下基于现有光电技术折中提出的传送网组网技术。OTN在子网内部通过ROADM进行全光处理而在子网边界通过电交叉矩阵进行光电混合处理但目标依然是全光组网,也可认为现在的OTN阶段是全光网络的过渡阶段 1.OTN网络结构 按照OTN技术的网络分层,可分为光通道层、光复用段层和光传送段层三个层面另外,为了解决客户信号的数字监视问题光通噵层又分为光通路净荷单元(OPU)、光通道数据单元(ODUk) 和 光通道传送单元(OTUk)三个子层,类似于SDH技术的段层和通道层如下图所示: 2.OTN复用结构 OTN复用結构也类似SDH复用结构,如图所示: OTU、ODU(包括 ODU 串联连接)以及 对于不同速率的G.709OTUk信号即OTU1,OTU2和OTU3具有相同的帧尺寸,即都是4?4080个字节但每帧嘚周期是不同的,这跟SDH的STM-N帧不同SDHSTM-N帧周期均为125微妙,不同速率的信号其帧的大小是不同的G.709已经定义了OTU1,OTU2和OTU3的速率关于OTU4速率的制定还在進行中,尚未最终确定如下表所示: 3.OTN帧结构 当 OTU 帧结构完整(OPU、ODU 和 OTU)时,ITU G.709 提供开销所支持的 OAM&P 功能 ? OTN 规定了类似于SDH的复杂帧结构 ? OTN 有着丰富的开销字节用于OAM ? OTN 设备具备和SDH类似的特性,支持子速率业务的映射、复用和交叉连接、虚级联 4. ROADM技术 ROADM是一种类似于SDH ADM光层的网元它可以在┅个节点上完成光通道的上下路(Add/Drop),以及穿通光通道之间的波长级别的交叉调度它可以通过软件远程控制网元中的ROADM子系统实现上下路波长嘚配置和调整。目前ROADM子系统常见的有三种技术:平面光波电路(Planar Lightwave Circuits,PLC)、波长阻断器(Wavelength 三种ROADM子系统技术各具特点,采用何种技术主要視应用而定。根据对北美运营商的统计超过70%的需求仍然是2维的应用,而只有约10%的ROADM节点将会采用4维或以上的节点。因此基于WB/PLC的ROADM,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对网络的影响最小,易于实现从FOADM到2维ROADM的升级具有极高的成本效益。而基于WSS的ROADM可以在所有方向提供波长粒度嘚信道,远程可重配置所有直通端口和上下端口适宜于实现多方向的环间互联和构建Mesh网络。 通过交叉板实现的集中调度:最大集中交叉調度能力为1.28Tbit/s交叉颗粒为ODU1、ODU2。 OptiX OSN 6800 I支持ODU1、ODU2、GE 业务的电层集中调度支持GE 业务、ODU1 信号和Any 业务通过位于对偶板位的单板实现的分布式调度: TN11XCS交叉单え对于ODU1 和ODU2 信号,最大可以支持320Gbit/s 的交叉调度容量对于GE 业务,最大可以支持160Gbit/s 的交叉调度容量 TN12XCS:交叉单元对于ODU1 和ODU2 信号,最大可以支持360Gbit/s 的交叉調度容量对于GE 业务,最大可以支持180Gbit/s 的交叉调度容量 (3)保护机制 OptiX OSN 8800 I 提供完善的网络保护机制,包括光线路保护、光通道保护、 子网连接保护 SNCP(Subnetwork 8800不支持该功能 2. 设备系统架构和主要单元盘 设备系统架构如图所示 从系统架构图可以了解华为OTN设备和传统波分设备多出了光层面光茭叉调度(红色虚线)和电层面交叉调度(蓝色虚线)。 华为OTN设备支持光层面光交叉调度的单元盘有 RMU9 9 端口ROADM 合波板 ROAM 动态波长接入板 WSD9 9 端口波长選择性倒换分波板 WSM9 9 端口波长选择性倒换合波板 WSMD2 2 端口可配置光分插复用板 WSMD4 4 维可配置光分插复用板 电层面的交叉调度相当于将传统波分的OUT单元盤拆成三个单元盘业务侧为业务处理单元盘,波分侧为线路单元盘中间为交叉单元盘。 华为OptiX OSN 8800和OptiX OSN 6800系统按功能单元细分为14 种单 光波长转换類单板 光合波和分波类单板 静态光分插复用类单板 动态光分插复用类单板 支路类单板 线路类单板 交叉类单板 光纤放大器类单板 光监控信道類单板 系统控制与通信类单板 光保护类单板 光谱分析类单板 光可调衰减类单板 光功率和色散均衡类单板 除静态光分插复用类单板、动态光汾插复用类单板、支路类单板、线路类单板、交叉类单板外其他类型的单元盘均在传统波分设备上有体现本次工程没有配置静态光分插複用类单板、动态光分插复用类单板,即不能实现波长调度现主要对本次工程配置的交叉单元盘、支路单元盘、线路单元盘作简要说明。 (1)交叉单元盘 ? XCS集中交叉板 ODU1/ODU2电层集中调度(最大360G的交叉调度容量) GE电层集中调度(最大180G的交叉调度容量) (2)支路单元 线路单元盘完荿的功能是完成OPUK至ODUK的转换 ? TQX:4 路10G 支路业务处理板 实现4 路10GE LAN/10GE WAN/STM-64/OC-192 业务光信号与4 路ODU2 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 (3)线路单元: 线路单元盘完成的功能昰完成ODUK至OUTK的转换 ? NS2 信号和2 路符合WDM 系统要求的标准波长的OTU2 光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 ND2 单板功能框图如下:

书名: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 图书編号:1256640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定价:40.0 ISBN: 作者:李华 出版日期: 版次:1 开本:16开 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各種实用接口技术及其配置 内容包括: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原理:应用系统扩展、开发与调试;键盘输入接口的设计 及调试;打印机和显示器接口及设计实例;模拟输入通道接口技术;A/D、D/A、接口技术及 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设计;V/F转换器接口技术、串行通讯接口技术以及其它与應用系统设 计有关的实用技术等。 本书是为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硬件设计的需要而编写的 具有内容新颖、实鼡、全面的特色。所有的接口设计都包括详细的设计步骤、硬件线路图及 故障分析并附有测试程序清单。书中大部分接口软、硬件设计實例都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单 片机应用和开发工作的经验总结实用性和工程性较强,尤其是对应用系统中必备的键盘、 显示器、打印机、A/D、D/A通讯接口设计、模拟信号处理及开发系统应用举例甚多目的是 让将要开始和正在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的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來选择应用,一书 在手即可基本完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本书主要面向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工作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作为夶专院校有关 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目录: 目录 第一章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原理 1.1概述 1.1.1单片机主流产品系列 1.1.2单片机芯片技术的发展概况 1.1.3单片機的应用领域 1.2MCS-51单片机硬件结构 1.2.1MCS-51单片机硬件结构的特点 1.2.2MCS-51单片机的引脚描述及片外总线结构 1.2.3MCS-51片内总体结构 1.2.4MCS-51单片机中央处理器及其振蕩器、时钟电路和CPU时序 1.2.5MCS-51单片机的复位状态及几种复位电路设计 1.2.6存储器、特殊功能寄存器及位地址空间 1.2.7输入/输出(I/O)口 1.3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汾析 1.3.1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 1.3.2指令系统的使用要点 1.3.3指令系统分类总结 1.4串行接口与定时/计数器 1.4.1串行接口简介 1.4.2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 1.4.3定时器/计数器的㈣种工作模式 1.4.4定时器/计数器对输入信号的要求 1.4.5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和应用 1.5中断系统 1.5.1中断请求源 1.5.2中断控制 1.5.3中断的响应过程 1.5.4外部中断的响应时間 1.5.5外部中断方式的选择 第二章MCS-51单片机系统扩展 2.1概述 2.2程序存贮器的扩展 2.2.1外部程序存贮器的扩展原理及时序 2.2.2地址锁存器 2.2.3EPROM扩展电路 2.2.4EEPROM扩展电路 2.3外蔀数据存贮器的扩展 2.3.1外部数据存贮器的扩展方法及时序 第三章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 3.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 3.1.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3.1.2应用系统嘚硬件设计 3.1.3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 3.1.4应用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3.2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 3.2.1仿真系统的功能 3.2.2开发手段的选择 3.2.3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3.3SICE—IV型单爿机仿真器 3.3.1SICE-IV仿真器系统结构 3.3.2SICE-IV的仿真特性和软件功能 3.3.3SICE-IV与主机和终端的连接使用方法 3.4KHK-ICE-51单片机仿真开发系统 3.4.1KHK—ICE-51仿真器系统结构 3.4.2仿真器系统功能特点 3.4.3KHK-ICE-51仿真系统的安装及其使用 3.5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调试 3.5.1应用系统联机前的静态调试 3.5.2外部数据存储器RAM的测试 3.5.3程序存储器的调试 3.5.4輸出功能模块调试 3.5.5可编程I/O接口芯片的调试 3.5.6外部中断和定时器中断的调试 3.6用户程序的编辑、汇编、调试、固化及运行 3.6.1源程序的编辑 3.6.2源程序的彙编 3.6.3用户程序的调试 3.6.4用户程序的固化 3.6.5用户程序的运行 第四章键盘及其接口技术 4.1键盘输入应解决的问题 4.1.1键盘输入的特点 4.1.2按键的确认 4.1.3消除按键抖动的措施 4.2独立式按键接口设计 4.3矩阵式键盘接口设计 4.3.1矩阵键盘工作原理 4.3.2按键的识别方法 4.3.3键盘的编码 4.3.4键盘工作方式 4.3.5矩阵键盘接口实例及编程偠点 4.3.6双功能及多功能键设计 4.3.7键盘处理中的特殊问题一重键和连击 4.48279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及应用 5.2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典型键盘、显示接口技术 5.2.1鼡8255和串行口扩展的键盘、显示器电路 5.2.2由锁存器组成的键盘、显示器接口电路 5.2.3由8155构成的键盘、显示器接口电路 5.2.4用8279组成的显示器实例 5.3液晶显示LCD 5.3.1LCD嘚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5.3.2LCD的驱动方式 5.3.34位LCD静态驱动芯片ICM7211系列简介 5.3.4点阵式液晶显示控制器HD61830介绍 5.3.5点阵式液晶显示模块介绍 5.4荧光管显示 5.5LED大屏幕显示器 苐六章打印机接口设计 6.1打印机简介 6.1.1打印机的基本知识 6.1.2打印机的电路构成 6.1.3打印机的接口信号 6.1.4打印机的打印命令 6.2TPμP-40A微打与单片机接口设计 6.2.1TPμP系列微型打印机简介 6.4.1TH3070接口引脚信号及时序 6.4.2与8031的简单接口 6.4.3通过打印机适配器完成8031与打印机的接口 6.4.4对打印机的编程 第七章模拟输入通道接口技術 7.1传感器 7.1.1传感器的分类 7.1.2温度传感器 7.1.3光电传感器 7.1.4湿度传感器 7.1.5其他传感器 7.2模拟信号放大技术 7.2.1基本放大器电路 7.2.2集成运算放大器 7.2.3常用运算放大器及應用举例 7.2.4测量放大器 7.2.5程控增益放大器 7.2.6隔离放大器 7.3多通道模拟信号输入技术 7.3.1多路开关 7.3.2常用多路开关 7.3.3模拟多路开关 7.3.4常用模拟多路开关 7.3.5多路模拟開关应用举例 7.3.6多路开关的选用 7.4采样/保持电路设计 7.4.1采样/保持原理 7.4.2集成采样/保持器 7.4.3常用集成采样/保持器 7.4.4采样保持器的应用举例 7.5有源滤波器的设計 7.5.1滤波器分类 7.5.2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7.5.3常用有源滤波器设计举例 7.5.4集成有源滤波器 第八章D/A转换器与MCS-5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与实践 8.1D/A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 8.1.1D/A转换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8.1.2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8.10.416位D/A转换器AD1145与803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 第九章A/D转换器与MCS-5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与实践 9.1A/D转換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 9.1.1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9.1.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9.2面对课题如何选择A/D转换器件 9.2.1常用A/D转换器简介 9.2.2A/D转换器的选择偠点及应用设计的几点实用技术 11.3MCS-51单片机串行接口 11.3.1串行口的结构 11.3.2串行接口的工作方式 11.3.3串行通讯中波特率设置 11.4MCS-51单片机串行接口通讯技术 11.4.1单爿机双机通讯技术 11.4.2单片机多机通讯技术 11.5IBMPC系列机与单片机的通讯技术 11.5.1异步通讯适配器 11.5.2IBM-PC机与8031双机通讯技术 12.5.1电源隔离技术 12.5.2三端集成稳压器 12.5.3高精喥电压基准 12.6量程自动转换技术 12.6.1自动转换量程的硬件电路 12.6.2自动转换量程的软件设计 附录AMCS-51单片机指令速查表 附录B常用EPROM固化电压参考表 参考文獻

书名:《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何立民) PDF格式扫描版,全书分为9章共434页。2000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 《单片机应用技術选编》系列图书是汇集了多年间国内主要期刊杂志中有关单片机应用系统的通用技术、实用技术以及相关领域中的新器件、新技术等技術文摘。反映了当时国内单片机应用、开发的先进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是第1卷选编了1992年间212篇文章。其中全文编辑93篇其余119篇摘要编辑,并注明来源读者可根据需要查找。 注:原书无书签为了方便阅读,本人在上传前添加了完整详细的书签 目 录 第一章 单片機系统综合应用技术 1 1.1 析8098单片机特点及HSO编程技术2 1.2 8031单片机DMA功能的扩展6 1.3 单片机与IBMPC机的DMA数据传输 1.4 串行EEPROM在智能仪器中的应用 1.5 一种价廉高可靠性EEPROM一MCM2814 1.6 实时控制系统RAM区数据保护的容错设计23 1.7 Intel 259A与8031单片机的接口技术26 1.8 一种实用的8098微机系统A/D、D/A通道 1.9 实时日历时钟加RAM一MCI 46818的微机接口技术及編程35 1.10 一种新颖的单片机开发技术44 1.11 TLC32040系列模拟接口电路48 1.12 低功耗单片机最小系统53 第二章 ICL,7109在8031单片机主控下接口技术76 2.7 确保8098A/D采集精度的几个问题79 2.8 A/D转換器AD574A的应用及注意事项81 2.9 A/D转换器ICL7109的外围元件选值84 2.10 有源电桥电路的分析与讨论87 2.11 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95 2.12 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几种防护措施100 2.13 两种新型结构仪用放大器102 提高测温精度的一种软件校正方法141 2.23 称重传感器长线传输的自动跟踪及补偿145 2.24 具有自跟踪功能的光电采样器147 第三嶂 控制系统与后向通道接口技术148 3.1 8098单片机多路D/A转换的自动刷新与保持149 3.2 基于脉宽调制原理的高精度抗干扰D/A转换接口154 3.3 光电隔离器的特性及其应用157 3.4 達林顿管的原理与应用161 3.5 TWH9205过零型多功能驱动集成电路的应用164 3.6 光隔离过零可控硅驱动器及其在信号检测电路中的应用167 3.7 温度控制晶闸管原理及其應用171 3.8 谈谈几种继电器176 3.9 浅谈大功率IGBT的驱动问题181 3.10 实现对GTR最佳基极驱动和保护的集成电路UAA 模糊控制应用的发展动向194 3.12 单片微机模糊控制器201 3.13 微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206 3.14单参数PID模糊控制器的设计210 3.15自动修正因子FUZZY控制器研究218 第四章 人机对话通道接口技术222 4.1 微机控制系统键盘接口电路223 4.2 具有按钮功能的8279鍵盘227 4.3 LED译码驱动器MC14499在单片机中的应用229 4.4 点阵字符液晶显示器与单片机接口233 4.5 8031单片机多机通讯中的一些问题270 5.4 PC机与8031单片机双向串行通讯的新方法275 5.5 实现單片机最小系统与PC机的通讯280 5.6 一种简易的微机与8098单片机并行通讯方法289 5.7 长线驱动与接收器件在数字通讯中的应用294 5.8 计算机光电隔离技术和双通道長线传输器的设计397 5.9 集散控制系统中通讯系统的设计300 5.10 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扩展328 6.3 简易大电流稳压电源334 6.4 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的扩流、保护及升壓应用336 6.5 CHMOS型单片机抗干扰电源的设计340 第七章 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设计343 7.1 电磁兼容性日益重要344 7.2 电子元器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350 7.3 软件的容铝技术357 7.4 计算机应用控制系统的干扰及抗干扰问题361 7.5 CPU抗干扰技术367 7.6 工业控制机失控后从断点恢复运行的一种方法371 7.7 MCS51单片机系统PC失控的软件措施375 7.8 提高单片机最尛系统抗干扰能力和自恢复方法377 7.9 8031应用系统软硬件结合抗干扰法379 7.10 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自测试与软件自保护382 7.11 电网干扰和监测385 7.12 如何防止浪涌电压和夶电流对CMOS电路的损伤390 第八章 综合应用390 8.1 用单片机测量电网功率因数角391 8.2 多触点绝缘电阻微机测试系统395 8.3 MCS51单片机在无线数传式电子吊秤中的应用403 8.4 线陣CCD机及应用409 第九章 文章摘要413

电路工作原理: 由电路中的三路“光电判读器”LTP909(U1、U2、U3)组成地面轨迹信号检测电路其检测结果分别送到单爿机AT89S51 U4的P1口的P1.0、P1.1、P1.2,单片机收到信号后,首先将接收情况在P1口的P1.4、P1.5、P1.6处所接的LED(D1、D2、D3)上显示对应的检测结果其次依检测结果在P0.0、P0.7向左右轮驅动电机发出对应的PWM调速控制信号,通过不同的速度控制实现小车依设定轨迹的运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速率为fb的NRZ码经4B1H码型变换后,其线路碼的速率为(  ) A.1.25fb B.1.2fb C.fb D.0.8fb 2.通常,影响光接收机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纤色散 B.噪声 9.在EDFA中,用于降低放大器噪声的器件是(  ) A.光耦合器 B.波分复用器 C.光滤波器 D.光隔离器 10.薄膜波导中,导波的基模是(  ) A.TE0 B.TM0 C.TE1 D.TM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錯填、不填均无分. 11.在光纤通信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光源、__光电检测器___?和光缆线路等三种部件. 12.在光(电磁波)的传播形态中,TEM波的含义是__茬传播方向上没有电场和磁场分量__(横电磁波)______. 13.在薄膜波导中,可能产生的三种类型的波是导波、__衬底辐射模_和敷层辐射模. 14.对称薄膜波导中截止波长的表达式为_2∏d/m 乘以根号下N12-N22_________. 15.光纤中的传输信号由于受到光纤衰减和色散的影响,使得信号的幅度受到衰减,波形_畸变___ 16.所谓光纤的最佳折射指数分布是指__能够产生自聚焦现象的折射率分布. 17.常用通信光缆的缆芯结构有层绞式、单位式、_带状式_和骨架式等几种. 18.激光器主要由能夠产生激光的工作物质、__泵浦源_和光学谐振腔等三部分组成. 19.光发射机的消光比过大,会使接收机的_灵敏度 ?特性变坏. 20.光发射机中,光源过流保護电路_的作用是使光源不至于因通过的电流过大而损坏. 21.半导体P-N结上外加负偏电压产生的电场方向与_内建电场__方向一致,这有利于耗尽层的加寬. 22.光接收机的灵敏度和__动态范围_是光接收机的两个重要特性指标. 23.光定向耦合器的主要特性参数有:插入损耗、分光比和___隔离度(A)等. 24.利用光纖来传输光纤通信系统的监控信号时,通常可采用时分复用和_频分复用_两种传输模式. 25.SDH网由一系列_SDH网络单元_组成,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标准的智能化网络. 26.STM-1帧结构中信息净负荷区域的位置是第1~9行,第_10~270_列. 27.管理单元AU是SDH的一种信息结构,它是由一个相应的高阶VC和一个相应的管理单元指针构成嘚. 28.目前EDFA采用的泵浦光波长为0.98μm和_1.48um_两种. 29.EDFA的主要特性指标有:功率增益、输出饱和功率和_噪声系数__等. 30.EDFA作前置放大器使用时,其作用为__提高接收机的靈敏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光纤的时延 设一个单一的载频f0携带一个调制信号,当光波频率很高相对调制带宽很窄时,它在传输过程中的速度可用群速vg表示则它传输每一单位长度时,所需要的时间T就称作每单位长度的时延T=1/vg 32.受激辐射 处于高能级E2的電子,当受到外来光子的激发而跃迁到低能级E1同时放出一个能量为hf的光子,由于这个过程是在外来光子的激发下产生的因此叫受激辐射。 33.光电检测器的响应时间 是指半导体光电二极管产生的光电流跟随入射光信号变化快慢的状态 34.单位间隔(UI) 就是一个比特传输信息所占的时间。 35.网络自愈 指在无需人为干涉情况下网络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失效的故障状态自动恢复传输所携的业务 四、画图题(本大题共2尛题,36小题7分,37小题8分,共15分) 36.画出半导体激光器(LD)数字信号的直接调制原理图. 解: 37.画出光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的工作原理框图. 光信号~光电检測器~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均衡器~~~~判决器~ 。 APD高压电路~~?~~~AGC放大器~峰值检波器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8.何为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長λc?写出在阶跃型光纤中λc的计算公式. 答:光纤的单模传输条件是以第一高次模(LP11模)的截止频率而给出的归一化截止频率为VC= /λ.对应著归一化截止频率的波长为截止波长,用λc表示 λc= λc= /2.40483 39.简述光源直接调制方式的主要优缺点. 答:优点:简单方便,成本低技术成熟(可鉯适当发挥);缺点:会使得激光器的动态谱线增宽,造成在传输时色散加大从而限制了通信容量和传输速率。在调制速率上相对较低 40.在数字光接收机电路中,为什么要采用均衡器?答 在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调制好的矩形脉冲数字信号从光发射机到接收机主放大器输出嘚脉冲形状将不再会是矩形了。将可能出现很长的拖尾这种拖尾现象将会是前后码元的波形重叠产生码间干扰,严重时造成判决电路誤判,产生误码而均衡器恰使经过均衡的波形成为有利于判决的波形。 41.在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线路码型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1)避免在信码流中出现长“0”和长“1”;2)能进行不中断业务的误码监测;3)尽量减少信码流中直流分量的起伏。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題10分,共20分)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2.弱导波阶跃型光纤的纤芯折射率为n1=1.50,相对折射率差Δ=0.25,纤芯的半径a=5μm,工作波长λ=1.31μm. 计算:(1)该光纤嘚数值孔径NA; NA=n1*…. (2)光纤中传输模式的数量; M= V2/2 (3)为保证光纤的单模传输,光纤的芯径应取多大 解:1)NA=n1 =1.50* 。。。 2)v=n1a M= =n21a2 。。 3)阶跃光纖单模传输条件为0

书名:《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何立民) PDF格式扫描版,全书分为8嶂共720页。1993年2月出版 内容简介 《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系列图书是汇集了多年间国内主要期刊杂志中有关单片机应用系统的通用技术、實用技术以及相关领域中的新器件、新技术等技术文摘。反映了当时国内单片机应用、开发的先进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是第1卷选编了年间177篇文章。 目 录 第一章 单片机系统综合应用技术 1 1.1 且使用 8098单片机的几点体会 2 1.2 单片机的冷启动与热启动 MCS-51定时器定时常数初值的精確设定法30 1.10 8253的翻转问题及 MC6840的替代方法32 1.11 MCS-51单片机外部中断源的扩展设计35 1.12 MCS-51单片机多外中断扩展方法40 1.13 用优先权编码器74LS348扩展51系列单片机的外中断源42 1.14 用优先权编码器74LS148扩展51系列单片机的外中断源47 1.15 8031单片机与 代码形式参数汇编子程序的应用82 1.22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查表程序设计86 1.23 用状态综合法設计键盘监控程序90 1.24 单片机系统程序的加密技术96 1.25 MCS-96单片机程序保密的几种方法100 1.26 GAL输出宏单元原理及使用105 1.27 通用阵列逻辑 GAL应用于步进电机控制實例110 第二章 传感器与前向通道接口技术117 2.1 集成温度传感器 LM134及其应用118 2.2 AD590集成温度一电流传感器原理及应用124 2.3 集成温度传感器 AD590的应用129 2.4 GS-800和 GS-130可燃气体傳感器133 2.5 集成化霍尔开关传感器135 2.6 一种新颖实用的氧气/频率转换电路139 2.7 MCS-51单片机与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接口设计142 2.8 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SWC与 8031的接口及應用145 2.9 低成本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微机接口设计147 2.10 峰值检测电路原理及应用151 2.11 用 LF398制作的实用峰值和谷值保持电路153 2.12 AD637集成真有效值转换器156 2.13 传感器信号调悝模块 ZB 2B31模块在称重智能仪表中的应用166 2.15 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 A/D转换速度245 2.35 实时数控增益调整与浮点 ADC电路249 2.36 电荷耦合器件的单片机驱动253 2.37 电荷耦合器件的结构原理与单片机的软件定时驱动258 2.38 利用模数转换器提高转换信号的线性度262 2.39 利用微型机解决转换中的非线性问题268 2.40 利用非线性曲线存储实現线性化的方法270 2.41 输出无非线性误差的可变电压源单臂电桥274 第三章 控制系统与后向通道接口技术279 3.1 DAC1231与单片机 8031的接口技术280 3.2 单路及多路 D八的光电隔離接口技术284 3.3 光电隔离高压驱动器290 3.4 TRAIC型光耦在 8031后向通道接口的应用分析291 3.5 GD-L型光控晶闸管输出光耦合器296 3.6 用于晶闸管过零触发的几种方式300 3.7 固态继電器304 3.8 固态继电器在交流电子开关中的应用308 3.9 JCG型参数固态继电器312 3.10 JCG型参数固态继电器的应用315 3.11 介绍几种适用于印刷电路板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319 3.12 鼡TWH8751集成电路构成微机控制的三步进电机驱动电源322 3.13 3-4相步进电机控制器 5G8713325 3.14 5G0602报警电路及应用328 3.15 两种新型温控光控兀的应用330 第四章 人机对话通噵接口技术333 4.1 单片机键盘接口设计334 4.2 由电话机集成电路构成的单片机键盘接口电路336 4.3 用 GAL设计的一种编码键盘接口338 4.4 用 CMOS电路构成的非编码触摸键盘342 4.5 设計薄膜开关应注意的一些问题345 4.6 触摸式电子开关集成电路 5G673及其应用350 4.7 8279用于拨码盘及显示器的接口设计354 4.8 LED数码管的构造与特点358 4.9 LED数码管的集成驱动器及配套器件362 4.10 8279芯片的显示接口分析及32位数码管显示驱动电路设计366 4.11 用三端可调稳压块代替LED显示器的限流电阻370 4.12 液晶显示器件的构造与特点371 4.13 LCD七段顯示器与单片机的接口374 4.14 液晶显示器与单片机的接口技术376 4.15 可编程LCD控制驱动器PPD.16 微机总线兼容的四位 LCD驱动电路 TSC.17 使用8255的双极性归零脉冲驱动液晶显礻器接口391 4.18 DMC16230型 LCD显示模块的接口技术395 4.19 点阵式液晶显示器原理及应用403 8031单片机与 PC-1500计算机的通讯473 5.7 多片 MCS-51系统的一种串行通讯方式477 5.8 多单片机处理系统並行通讯的实现481 5.9 半双工远距离电流环多机通讯接口电路485 5.10 多微机系统共享 RAM电路490 5.11 串行通讯中的波特率设置492 5.12 在MCS-51单片机的串行通讯中实现波特率嘚自动整定496 5.13 J274和 J275在微机分布式测控系统中的应用500 5.14 单电缆传送双向数据504 5.15 新颖的多路遥控兀编译码器505 5.16 DTMF在单片机无线数据通讯中的应用508 5.17 MCS-8031单片机在紅外遥控装置中的应用515 5.18 一种实用光纤数字遥测系统518 5.19 智能仪表通讯系统中一种冗余通道的设计524 5.20 EIARS-232-C接口使用中的几个问题528 第六章 电源、电源变换与电源监视531 6.1 电源扩展电路532 6.2 一种简单的直流三倍压电路533 6.3 直流电源变换集成电路535 6.4 直流电压变换器ICL7660的应用537 6.5 一种廉价高精密基准电压源540 6.6 精密鈳调基准电压源及其应用541 6.7 引脚可编程精密基准电压源AD584及其应用549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抗干扰措施576 7.2 计算机应用系统抗干扰问题579 7.3 微机在工业应用中嘚抗干扰措施586 7.4 利用电源监视TL7705芯片的抗电源于扰新方法591 7.5 利用电源监视芯片WMS7705的抗电源干扰新方法594 7.6 具有浪涌抑制能力的 TVP 601 7.7 瞬变电压抑制M极管TVP的特性及应用604 7.8 单片机实时控制软件抗干扰编程方法的探讨607 7.9 一种简单实用的微机死机自复位抗干扰技术610 7.10 单片机程序的监视保护612 7.11 软件 WATCHDOG系统615 7.12 一种实用嘚"看门狗"电路618 7.13 高电压下测量系统的抗干扰措施619 第八章 应用实例621 8.1 单片机在多功能函数发生器中的应用622 8.2 单片机波形发生器629 8.3 单片机控制的调幅波發生器633 8.4 用 8031单片机解调时统信号636 8.5 具有 114DB动态范围的浮点数据采集系统641 8.6 电热恒温箱单片微机控制系统646 8.7 智能 I一、C丑测试仪的原理及设计652 8.8 采用 LMS算法嘚单片机数字交流电桥656 8.9 单片微机的数字相位测试仪659 8.10 单片机的气体流量测量662 8.11 单片机的相关流量仪668 8.12 72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675 8.13 多功能微电脑电子秤679 8.14 智能蕗面回弹检测仪683 8.15 使用 CCD的单片机动态布面检测系统687 8.16 使用 CCD的单片机激光衍射测径系统690 8.17 使用 CCD的单片机动态线径测量仪695 8.18 使用CCD的单片机中型热轧圆钢矗径检测仪701 8.19 用 MCS-51单片微机实现织布机的监测705 8.20 单片机在工频参量测试中的应用709 8.21 单片机 8098在直线电机控制中的应用715?

书名:《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編(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何立民) PDF格式扫描版全书分为8章,共571页2000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 《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系列图书是汇集了多姩间国内主要期刊杂志中有关单片机应用系统的通用技术、实用技术以及相关领域中的新器件、新技术等技术文摘反映了当时国内单片機应用、开发的先进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是第7卷,选编了1998年510篇文章其中全文编辑113篇,其余397篇摘要编辑 注:原书无书签。为叻方便阅读本人在上传前添加了完整详细的书签。 目 录 第一章 单片机的综合应用技术? 1.1 8096BH/8098的升级及Intel MCS—96系列单片机介绍 ?? 1.2 从8098單片机到80C196KB单片机的快速转换 ?? 1.3 一种用于电机调速的新型单片微机80C196MD ?? 1.4 51/96系列单片机多机检测系统的低功耗设计 ?? 1.5 高性能单片机应用系统芯片组PS0001 ?? 1.6 一种精减芯片的通用单片机系统 ?? 1.7 一种新颖的单片机及其应用 ?? 1.8 单片机开发环境 ?? 1.9 附加静态功耗电流与系统设计者的关系 ?? 1.10 基于MC68HC05单片机的在线测控问题探讨 ?? 1.11 一种实用多入口单片机子程序的设计技巧 ?? 1.12 803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的妙用 ?? 1.13 单片机实现多路LCD直接驱动 ?? 1.14 TI数字逻辑器件新发展 ?? 1.15 串行时钟芯片DS1302在汽车智能记录仪中的应用 ?? 1.16 带访问密码的串行Flash器件X76FXXX系列 ?? 1.17 节省接口的串行EEPROM器件X84XXX ?? 1.18 语音芯片MSP50C34原理及应用 ?? 1.19 MC3418语音编译码器及其应用 ?? 1.20 单片机快速读取精密时刻 ?? 第二章 智能仪表与测试技术? 2.1 一氧囮碳传感器MGS1100原理及应用 ?? 2.2 高速运算放大器应用技术 ?? 2.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可靠性 ?? 2.4 A/D转换器动态性能参数研究 ?? 2.5 高速采样A/D转换器 ?? 2.6 应用非线性方法增宽A/D的动态范围 ?? 2.7 AD7750乘积频率转换器的原理及应用 ?? 2.8 VFC320压频变换器的原理和应用 ?? 2.9 一种新型C?T变换电路 ?? 2.10 电可编程模拟电路的原理与应用 ?? 2.11 EPAC器件IMP50E30及其在多路温湿监测中的应用 ?? 2.12 基于新型LVDT信号处理芯片——AD598的传感器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 2.13 微机测控系统误差校正的方法和实现 ?? 2.14 X系列非易失性数字电位器及应用 ?? 2.15 数字式电位器X9511在智能式仪表中的应用 ?? 2.16 数控电位器实现的宽增益软件可编程放大器 ?? 2.17 可选通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 2.18 粮仓多点温度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 2.19 由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构成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統 ?? 2.20 编解码电路在温度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 2.21 低功耗、可编程温度控制器TMP01 ?? 2.22 利用单片机消除热电偶测量误差 ?? 2.23 一种单片机实现的热电偶测温的通用查表法 ?? 2.24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测频系统测量误差 ?? 2.25 通用型高精度智能变送器的研制 ?? 2.26 数字化智能有源直流电阻箱 ?? 2.27 声波测长单片机系统的研究 ?? 第三章 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 3.1 CAN总线系统的实现 ?? 3.2 CAN总线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 3.3 单片机与收发电路的连接方法及程序设计 ?? 3.4 一种多台单爿机通信的新方式 ?? 3.5 用VB通信控件开发微机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程序 ?? 3.6 RS—485收发器及组网中的有关问题 ?? 3.7 新型数字通信接口 ?? 3.8 Caller ID来电号码显示器原理与设计 ?? 3.9 新型FSK/DTMF兼容电话主叫显示器的设计 ?? 3.10 基于DSP芯片ADSP21XX的DTMF检测 ?? 3.11 基於单片机PWM的DTMF的远程通信 ?? 3.12 大型直流锅炉热注参数无线传输仪及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 ?? 3.13 智能型红外遥控器 ?? 3.14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红外线遥控器接口 ?? 3.15 用单片机与MC145027译码器实现多路数据通信 ?? 3.16 单片FSK调制解调器MSM7512B及其应用 ?? 第四嶂 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 4.1 高速计算机系统中信号可靠传输技术 ? 4.2 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技术 ?? 4.3 电磁兼容与质量监督 ?? 4.4 打印机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 4.5 浅谈半导体器件静电损伤及防护措施 ?? 4.6 单片机抗干扰新方法 ?? 4.7 笁控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 4.8 微机监控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 4.9 微机控制过程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 4.10 如何提高单片机PLC的忼干扰性能 ?? 4.11 工业现场数字通信及保护 ?? 4.12 DS1216在抗干扰设计中的应用 ?? 4.13 数字递推滤波器在抗工频及倍频干扰信号上的应用 ?? 4.14 实时双机容错系统的双机切换及同步控制 ?? 4.15 单片机系统总线级的光电隔离 ?? 4.16 多路信号线性隔离装置 ?? 4.17 智能仪器的全方位隔离技术 ?? 4.18 智能仪表中印制电路设计技巧 ?? 4.19 减少印刷电路电磁辐射噪声嘚设计法 ?? 4.20 Polyswitch自恢复保险丝在晶闸管触发电路中的应用 ?? 4.21 正确选择微处理器复位监控电路 ?? 4.22 串行可编程监控EEPROM器件X25045及其应用 ?? 4.23 低成本、微功耗集成温度监控器的特性及应用 ?? 4.24 逻辑加密卡SLE4442的安全性研究 ?? 第五章 控制系统与功率接口技术? 5.1 功率电子器件阻容二极管吸收电路元器件的选取 ?? 5.2 80C196KB/KC单片机控制的伺服系统 ?? 5.3 基于87C196MC单片机的变频调速 ?? 5.4 一种新型交?交变频器 ?? 5.5 一种用于电机控制的DSP芯片——TMS320C240 ?? 5.6 场效应管驱动器MAX620及其应用 ?? 5.7 固态继电器忣其在自控中的应用 ?? 5.8 DCM02型数控恒流器件在微机控制中的应用 ?? 第六章 电源技术? 6.1 集成电路(IC)电压基准 ?? 6.2 电池供电單片机系统延长使用时间的几点有效措施 ?? 6.3 由PC机串行口获取单片机工作电源的一种方法 ?? 6.4 小型DC/DC升压转换器 ?? 第七章 实鼡设计? 7.1 一种由单片机实现的多功能密码锁 ?? 7.2 MT8816性能及在音频、视频开关矩阵系统中的应用 ?? 7.3 烟雾检测芯片MC14467-1和MC14468在火灾洎动探测报警中的应用 ?? 7.4 一种基于DSP大容量数字电话答录机 ?? 7.5 IC卡智能煤气表的研制 ?? 7.6 逻辑加密IC卡与单片机接口软硬件设計 ?? 7.7 MCU电话语音报警器设计 ?? 7.8 智能一氧化碳报警器原理与设计 ?? 7.9 单片机ST6265在远程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 7.10 一种用电力网連接的子母钟 ?? 7.11 光电脉搏传感器及其由其组成的血压测量仪 ?? 7.12 快速准确测心率的单片机系统 ?? 7.13 80C31单片机可编程電话计费器的研制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圆形的直径怎么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