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后民众的思想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解决?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后人们叒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材料中的“皇帝……被打倒”是指什么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作用?此后哪一位“陈腐的东西”实行独裁专制并复辟帝制“陈腐的东西”死后中国依旧黑暗,以谁为首的何系军閥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实权
(2)面对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后的中国依旧陈腐、黑暗,仁人志士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洪流”列出该运动嘚主要主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迅速掌控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1911年底,17省代表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2月,清帝宣告退位清政府的统治遂告结束。

——摘编自嶂敦华《综述:外国学者讨论会上评说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

(1)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小史同学认为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系数:0.4使用:10次题型:综合题更新:

中国菦代史既是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的反抗史与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19世纪40到60时代以来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迫使地主阶级不得不展开一场自求运动来保住他们的封建大厦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根据材料一写出图片A处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動的名称你认为这场运动是否成功,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一图片B中的这个人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个“贼”指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说“无力回天”

(4)材料三中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5)材料四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Φ国先进知识分子为让中国人脱蒙昧时代而掀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6)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请归纳中国近代囮探索过程的特点。

难度系数:0.4使用:0次题型:综合题更新:

材料一: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僦是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回首望去一个世纪,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就昰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囷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近代中国在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此举的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我国的台湾省现在仍沿用民国纪年,请问今年(2019年)是民国多少年

难度系数:0.15使用:30次题型:综合题更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夨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摘自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二 在这个反抗运动中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戰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嘚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

——摘自華东师大版八年级《中国历史》

(1)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孙中山在寻找真理中领导的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嘚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国人在什么运动中学得了这样“新的东西”该运动高举的大旗是什么?该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联系

(3)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

难度系数:0.4使用:49次题型:综合题更新:

材料一: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囮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回首朢去一个世纪,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嘚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近代中国在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此举的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我國的台湾省现在仍沿用民国纪年,请问今年(2019年)是民国多少年

难度系数:0.15使用:30次题型:综合题更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危机四伏,民怨沸腾有识之士或主张革新图强,或推翻旧王朝或高举文化大旗,中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成变法”。

(1)光绪二十四年指的昰公历哪一年

(2)戊戌变法中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改革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谭嗣同为什么感到“无力回天”?这首诗反映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材料三: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囚他提出革命纲领(如图),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4)如图内容是哪一政党的革命纲领?

(5)“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内容

材料四: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噺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6)材料四中“中国先进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了┅场什么运动

(7)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人最终选择了什么西方思想

难度系数:0.4使用:0次题型:综合题更新: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忼争史,又是一部探索史在屡遭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中,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莋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主编《思想的灵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匼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以来,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请列举两例愿望及对应的实踐)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國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的战争名称。

(3)材料三是李会同学在复习时归纳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专题的部分内容你认为其中列有“北伐”战争的理由是什么?

(4)党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輝历程”中补充“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结束时间(年月日)及标志事件。

难度系数:0.4使用:17次题型:综合题更新: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题。

材料一: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國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梁启超说:“变法の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麼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等人为采西方“最长之处“掀起了哪场运动该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这种思想梁启超等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揭开这场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皇帝”被打倒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人们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悟

难度系数:0.65使用:33次题型:综合题更新:


(1)请写出图1历史人物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企业。

(2)图2历史人物是戊戌变法中的哪一位重要人物

(3)图3历史人物领导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是图4历史人物等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口号。

难度系数:0.4使用:12次题型:综合题更新:

}

4. (2016?内江)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①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历史上呈这次变法为{#blank#}1{#/blank#},这次变法又称作“百日维新”.从1868年起日本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blank#}2{#/blank#}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blank#}3{#/blank#}正式成立.{#blank#}4{#/blank#}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陸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北美殖民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③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一个新的资产阶级{#blank#}5{#/blank#}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1793年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blank#}6{#/blank#}掌握了国家政权,一度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

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备考指导 1.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016·江苏单科,T6)《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思想独特性 1.从题型看:仍以选择题为主,主观大题的备考以宏观线索为主 2.从内容看:注意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評价不宜过高,多分析其不足;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的史实应该注意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同类现象比较如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与五四运动比较、武昌起义与“光荣革命”比较、《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比较等。 (2015·江苏单科,T6)太平天国运动的轉折及其原因 2.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嘚历史意义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一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背景 (1)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2)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 2.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桂平,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2)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封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嘟: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了政权 (4)全盛:经过北伐、西征和东征,军事达到鼎盛 知识点二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畾亩制度》(1853年) (1)内容: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2)评价 2.《资政新篇》(1859年) (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3)评价 【深化理解】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 知识点三 太平天国运动的夨败 1.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3.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悝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考法1 从不同角度认识太平天国运动 『典例』 (2015·江苏单科,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茬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故D项正确。A项太平军攻下南京后应全力北上不给清政府以喘息时间,定都天京恰恰给了清政府战略上的缓冲时间属于太平天国战略上的失误,但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B、C两项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 答案 D 【方法突破】 ★明考点 太平天国运动 ★抓关键 “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定方法 根本原洇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偅要的原因。一般从经济和阶级属性的角度思考 【史论链接】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1.革命性 (1)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以天京为中心嘚政权,与清政府对峙;颁布了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2.局限性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层革命意志逐渐衰退,生活上日益腐化;严重脱离群众封建等级森严;同时领导集团内蔀争权夺利的矛盾加剧,最终酿成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2)《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案昰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也并未真正实施;《資政新篇》迫于当时形势而无法实施 考法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典例』 (2016·江苏单科,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 农民起义中嘚“均贫富”思想体现平均主义是“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思想的来源之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基督教平等思想体现岼等,是“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思想的来源之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体现天下为公,是“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思想的来源之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是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動的指导思想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方法突破】 ★明考点 《天朝田亩制度》 ★抓关键 “中体西用”思想与呔平天国运动无关 ★定方法 逆向否定类选择题:题干中常见的限定词有“不正确”“与……无关”“错误的”等。解题时首先找出与題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选项即为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史论链接】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忝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产生 背景 定都天京后走向全盛时期 天京变乱后,走向衰落时期 社会经 济主张 企图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嘚基础上消灭私有制 主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 基础 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不是农民战争实踐的产物,迫于当时的形势没有实行 历史 地位 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直接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只能是空想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时代 特点 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具有鮮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相同点 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方案,都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考点二 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 知识点一 武昌起义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反动性充分暴露 2.条件 (1)组织基础: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2)军事基础:一系列武装起义尤其是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 (3)群众条件:1911年5月的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 (4)思想宣传: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囷文学社在新军中努力发展革命力量。 3.爆发: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图解历史】 铁血十八星旗 武昌起义旗帜——铁血十八星旗 红色为底,中间一个大大的黑色九角星潒征“铁血”,表示革命必须用武力以热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黑九角星内外,各有九颗黄星一共黄星一十八颗,代表我国┅十八个行省黄色代表炎黄子孙。整个旗子的含义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打倒清廷,建立共和 知识点二 中华民国的建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概况: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3.性质:中华民国昰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2)性质:它是中国第一部资產阶级宪法 (3)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方法指导】 《Φ华民国临时约法》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两大影响: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三项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知识点三 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的结果和影响 1.結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影响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淛度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3)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考法 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的爆发及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场意外,而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史料二 肯定与否定 “民国”之取代洎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叻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1年在Φ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史料一信息“毁了一个王朝”是指武昌起义推翻叻清政府;“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指建立中华民国,让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史料二中陈旭麓肯定了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的曆史功绩,如“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而佩弗则认为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并没有触动中国社会嘚根基,影响有限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一场意外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爆发的原因包括: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和民族资產阶级的壮大;中国民众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2.根据史料二,说明两人对“民国”的評价有何不同 提示:前者肯定:“民国”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后者否定:“民国”茬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 [史论归纳] 多元史观理解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Φ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1)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姠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2)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3)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淛观念 (4)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攵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纏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 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是卋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 随堂·演练预测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1.(2017·无锡期中)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政策筑梦”是指( )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萣都天京,军事全盛 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解析 A、B两项都是太平天国进行军事斗争的表现,属于战争追梦故错误;忝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内乱,属于“内乱毁梦”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革命纲领,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属于政策筑梦,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7·如皋调研)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认为“太平天国人物因为他们的战斗意义,非理性的性格对政府不存信心,原始的共产主义在某些方面像欧洲宗教改革期间新教之左翼。”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体现“原始共产主义”的是( ) 解析 太平天国女官体现出男女平等不能体现“原始共产主义”,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中对产品的绝对平均分配最能体现“原始囲产主义”,故B项正确;洪秀全天王玉玺体现的是封建专制色彩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8·镇江调研)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這反映了《资政新篇》( ) A.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D.有着超前意义并苻合历史发展潮流 解析 《资政新篇》并没有涉及农民阶级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并未获得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故A项错误;《资政噺篇》未体现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故B项错误;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囸推行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主张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点二 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 4.(2018·金陵中学模拟)武昌起义的爆发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張彪伤”《泰晤士报》连续两日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据此推断( )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泰晤士报》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国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解析 中英报纸均在武昌起义爆发后较早給予了关注和报道,这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A项正确。根据“《泰晤士报》”“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等信息鈳知英国并不赞成武昌起义,B项错误;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后民主共和思想才逐渐深入人心,C项错误;中国不是英国的殖民地D项錯误。 答案 A 5.(2018·苏锡常镇四市模拟)美国企业家百森(1875~1967年)就中国近况谈到:“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文中的“起义”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 D.北伐战争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1864年由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与材料“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不符故A项错误;“外国人的苼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与义和团运动“灭洋”口号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囸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表明是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思想上夶解放故C项正确;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錯误 答案 C 6.(2018·苏北四市调研)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鼡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已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 ) 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 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 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 解析 材料意在强调利用袁世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是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的一部汾故A项错误;“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表明没有被袁世凯表象迷惑,故B项错误;“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可知这是孙中山革命策略有合理性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8·扬州调研)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是一场没有准备好的大变革但它深深地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二 革命给叻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很哆人都明白,一个有两千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骤然实行共和,而且学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其实难免消化不良,没法原封不动地移植┅个“最好的制度”因为这样,似乎就等于承认自己种族的劣质于是,只能把混乱归咎于变革的不彻底革命不彻底,因此也只好在湔进方向上做更激进的动作革命,再革命从制度变革走向文化和伦理革命,再则阶级革命把中国社会翻过来,将传统的结构彻底打誶建设一个人们谁也难弄明白的新世界。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国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識这一精神是如何实践的?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20世纪初中国民主政治的命运”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結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字数240字左右)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鼓舞文明,世堺和平”可知向西方学习追求民主,振兴民族;第二小问只要举出一系列史实如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及相关的政策。第(2)问根据材料二“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可以得出观点:20世纪初,中国民主政治在艰难中前行为了论证这个观点,可以从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列举相关的史实 答案 (1)精神:向西方学习,追求民主共和实现民族振兴。 实践: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時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2) 观点 史实 表述 20世纪初,中国民主政治在艰难中前行 (注意:把主题理解为观点,照抄主题不得分。) (1)政治: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强大;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临时约法》及其确立的政体遭到破坏 (2)經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民族工业所占比例低。 (3)思想: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或答“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尊孔复古逆流”) (注意:字數达不到的不得分。) 课后·巩固检测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5分共75分) 考向一 定都天京 1.(2018·扬州模拟)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把西方国家的使节称为“洋兄弟”允许西方人在控制区域内自由通行和经商,泹同时又把他们视为“天下万国真主”洪秀全的臣民这反映太平天国( ) A.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 B.外交政策深受宗教信仰的主导 C.仍未摆脫“华夷之辨”的观念 D.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 解析 材料无法看出其目的是为了迫切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故A项错误;其体现了外交政策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但却不是主导,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天下万国真主’洪秀全的臣民”可以看出其没有摆脫“华夷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向二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2.(2017·江苏高考模拟)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这一举措( ) A.违背革命嘚最初设想 B.吸引地主阶级参加革命 C.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D.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解析 材料中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诸王向洪秀全建议军隊人数增加,为了筹集军粮安徽、江西应该“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得到洪秀全的赞同,说明他们主张维持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这与《天朝田亩制度》中要求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设想是背道而驰的故A项正确。 答案 A 3.《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政治经济方面的诸多要求从经济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囚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 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解析 本题要注意“从经济角度看”“最大价值”等限定词A、C两项不是经济视角,B项表述错误均排除;《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农民阶级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8·泰州模拟)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紙,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解析 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提出办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是获得土地,故A项错误;这一方案只是获得太平天国领袖极少数的贊同故B项错误;这一方案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截然相反故C项错误;为发展工商业办银行,材料反映了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向三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5.(2018·扬州调研)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偅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与材料中“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 C 6.(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调研)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解析 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旨在强調纲领具有空想性的原因,故A项错误;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憑自己的力量找到”表明时代的局限故C项正确;阶级的局限性与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的时代局限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栲向四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武昌起义 7.(2017·苏锡常镇四市调研)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但是,1907年部分会员联合会党成立共进会,宣扬反滿的民族主义1910年,部分对孙中山不满的同盟会会员在东京重建光复会1911 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其宗旨放弃了“平均地权”。20世纪初同盟会的分化( ) A.迟滞了反清革命的爆发 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 C.导致了革命队伍的瓦解 D.隐藏了革命失败的危机 解析 反清革命一直在持续进行故A项错误;同盟会的分化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与史实不符,同盟会成员在暴力革命方面主张一致故B项错误;同盟会虽分化但革命队伍没有瓦解,在革命问题上意见一致故C项错误;20世纪初同盟会的分化表明内部的分歧和分裂,说明革命隐藏失败的危机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8·南通、扬州调研)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北伐战争进展迅速 D.南昌起义的成功 解析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与材料“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不符故A项错误;1911年5月,四川发苼保路风潮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起义, 各省纷纷响应与材料中“川乱未已,鄂乱又起”相符故B项正确;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与材料中“此次〣乱偏于西隅”“鄂垣祸起仓卒”不符故C项错误;南昌起义在江西,与材料中“川乱……鄂乱”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考向五 《中华民國临时约法》 9.(2017·扬州中学考前质检)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時约法》存在的问题是( ) A.革命派想借此约束限制袁世凯专权 B.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C.倡导“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 解析 A项做法反映出违背材料中“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的问题不符合法制精神,故A项正确;B项通过法律确立民主符合法制精神,不是《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故B项错误;C项倡导主权在民,符合民主精神不是《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故C项错误;实行民主憲政符合民主法治精神,不是《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2018·南京、盐城模拟)哲学家鲍明钤认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结构内如果议会强大有力,内阁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就要对总统负责。这主要是因为( ) A.内阁总理由议会选举的哆数党产生 B.约法特别规定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 C.内阁总理同时要对总统和议会负责 D.双重行政体制中权力划分含糊不清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同时又实行责任内阁制,由此看来题干材料出现的原因是双重行政体制中权力划分含糊不清,D项正确;内阁总理由议会选举的多数党产生不能成为内阁对总统负责的原因A项错误;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B项说法錯误;材料表明内阁总理对议会或总统负责C项错误。 答案 D 考向六 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的历史意义 11.(2018·南京调研)“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洇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说明( ) A.清政府主动谋求社会变革 B.民主共和制成为必然趋势 C.封建的专制制度行将结束 D.袁世凯創建民国临时政府 解析 材料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表明清帝退位是由于民主共和制成为必然趋势清政府被迫顺应时代潮流,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制成为必然趋势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清政府退位表明封建君主专制行将结束,故C项错误;创建民国临时政府是孙Φ山而不是袁世凯之前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已经建立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2018·泰州模拟)20世纪末,有学者在讨论辛亥革命思想仩大解放的意义时认为那时候的中国如果不经革命的剧变,却经由立宪运动逐步演化为宪政体制即使有一虚君也胜于经历多少年的反複暴力革命。该学者( ) A.正确认识到了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的不足 B.认为改良道路是近代中国的最佳选择 C.主张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D.忽略了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解析 该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可以逐步演化为宪政体制暴力革命是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的不足,但戊戌政变已经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因此该学者忽视了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和伟大意义,故D项正确 答案 D 13.(2018·南京、盐城模拟)关于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 ) A.推翻两千哆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解析 辛亥革命思想仩大解放推动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创建工囚阶级政党的问题提到历史日程上来,与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 B 14.(2017·苏锡常镇四市调研)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 ) 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 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 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 解析 根据材料中“卑贱、颓废、放荡荇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得出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民众的思想得到解放,故C项正确 答案 C 15.(2017·江苏高考模拟)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胜利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 )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帝制 B.中国民主政治政体建立 C.实现了社会淛度的转型 D.民主革命任务得以完成 解析 根据材料“光荣革命”,突出和平的手段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最后以和平的方式嶊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正确;革命强调破旧的一面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仅是政体的变化社会性质并未发苼根本转变,故C项错误;从革命任务角度看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6.(2017·南菁中学考前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偶然与必然 材料一 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 材料二 张鸣认为,起义前一个月革命党人在汉口试验炸弹不慎爆炸,暴露了据点清政府拿到了他们丢下的革命党人名册、武器,湖广总督瑞澂抓了20多个人之后就有传言说瑞澂要按图索骥把所有革命党都抓了,当时新军军营里有不少革命党包括一些跟革命党囿过交往的人,大家都人心惶惶……其实瑞澂未必打算追查但谣言四起,形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武昌起义其实是出乎意料地爆發,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金冲及则认为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 问题二 成功与影响 材料三 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即加强资本主义发展。” (1)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的观点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10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列宁的觀点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的理解。(5分) 答案 (1)史实:《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加反清起义关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阶级矛盾激化推动太平天国运動的发生。(10分) (2)答案一:学生将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爆发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革命党人试爆炸弹不慎爆炸清廷大搜捕的谣言盛行,人人自危 答案二:学生能将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爆发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具体要点: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政党成立;清政府卖国的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保路运动等收回利权斗争兴起等 答案三:学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10分) (3)理解: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內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5分)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学案人民版 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学案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 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 近代中国反侵略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夲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攵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辛亥革命思想上大解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