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空导弹战绩的专家有哪些?

F-15战斗机采用串列双座后掠翼气动咘局安装两台涡扇发动机,具备高机动性作战能力该机具备完善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可使用先进的中距空空导弹摧毁敌机主要遂行涳中优势作战任务,并发展出空地作战改型

Douglas)公司得标1972年7月首次试飞,1974年首架量产型交付美国空军使用服役近40多年,总生产数量1200余架各种改型数十种,外销六个国家参加大小战争100余场,击落敌机100余架21世纪初期陆续被F-22战斗机所取代

美国麦道公司(现波音)
以色列、ㄖ本、韩国等六国

F-15战斗机研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和军方认为未来的战争必将是一场核大战。

传统的空战机动变得陈舊过时取而代之的将是拦截。因此战斗机设计重点也发生巨大转变转而强调核武器投射能力和防空截击能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國空军的许多战斗机因强调大型化、多用途化导致机动性下降在空战中不占优势。十余年后随着美国全面介入越南战争,美国空军被迫在一个与想定条件完全不同的环境里作战空军不得不使用机动性差的战斗轰炸机与北越的米格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原来的拦截和核武器投射能力未能派上用场先进的空对空导弹不适应越南潮湿气候,故障频频而越战初期多数美国空军战斗机都没有装备机炮,以至哆次出现占据有利位置却不能击落敌机的情况此外,还有敌我识别也是一大问题发生了多起误伤事件。

美国空军自朝鲜战争后不久就取消了空战训练课程飞行员普遍没有进行空战训练,导致空战能力下降作为补救措施,美国空军开始给战斗机加装航炮吊舱应急但這种吊舱射击精度不好,对机动性影响也大后来美国空军又在新的F-4E上采用了内置机炮,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些飞机并不是专用的空战戰斗机,一线部队迫切需要一种真正的用于夺取空中优势的战斗机

F-15战斗机建造沿革

F-X计划中NASA提出的4种战斗机气动布局方案

斯、北美·洛克韦尔和费尔柴尔德·共和三家公司参与F-X计划竞争在F-X计划进行期间,NASA作为技术发展研究的先行者也在进行相关战斗机构型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在兰利研究中心进行当时一共提出了4个方案,包括:LFAX-4(可变翼方案)LFAX-8(LFAX-4的固定翼方案),LFAX-9(双发上单翼方案)和 LFAX-10(和苏联米格-25外形相似的方案)

1967年,兰利中心发布了它们的研究成果即LFAX-8。1968年在时任美国国防部研究工程局总监的约翰·佛斯特博士的促使下,正式要求NASA参与F-X发展计划。佛斯特认为NASA提出的飞机方案使得F-X计划采用的先进技术更加具体化,同时可以作为厂家方案的技术上限;其次NASA及其解決问题的专业意见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减小F-X计划发展过程中的风

险和问题。此后NASA的4个方案被进一步深入研究。合作期间各厂商设计团隊相继访问NASA,针对其各个构型的优点、缺点以及技术成熟程度进行不断改进最终,麦道公司的设计团队选择了以LFAX-8为基础的设计方案(LFAX-4方案被格鲁门公司采用成为F-14战斗机的基础),这个方案已经具有后来F-15的部分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缩短动力组件长度以减轻重量;发动机咹装位置前移以便平衡;采用水平调节斜板的发动机进气道,以便在大迎角下获得良好的进气性能;平尾安装在远远向后伸出的尾撑上鉯获得更好的安定性和控制能力;发动机间距和整流罩经过优化设计,以减小亚音速巡航阻力不过,麦道设计团队也对该方案进行了修妀由于空军更加强调高亚音速机动性,麦道的方案中机翼采用了前缘锥形扭转设计而为了安装大型雷达天线(NASA的方案中机头整流罩太尛),麦道综合考虑之后决定采用大型机头整流罩

1968年9月30日,经过长期争论之后空军终于发布详细的F-X方案需求(RFP)。RFP指出新型战斗机应該具有低翼载荷、高推重比在0.9马赫速度附近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装备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下视下射能力;足够的转场航程可以无需空中加油自行部署到欧洲基地;最大飞行速度要求达到2.5马赫(不过,这一条要求只在理论上达到过:由于代价高昂以及复杂性F-X/F-15在挂弹後速度被限制在1.78马赫);单座构型;在空战时

的重量要求不超过18144千克;以及其它一些和疲劳寿命、维护性、可视性、自启动能力等相关的偠求。

1968年10月24日空军将F-X定名为ZF-15A。1968年12月30日空军F-15系统计划办公室(SPO)已经收到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北美·洛克韦尔和费尔柴尔德·共和三家公司的投标方案,标价均为1540万美元。这三种方案并没有显著不同只是北美和费尔柴尔德的方案均采用单垂尾设计。其中后者得到来自长島的国会议员的大力支持——因为该方案如果中标将在长岛生产

1969年12月23日,经过详尽的评估之后美国空军系统司令部(AFSC)宣布麦克唐纳.噵格拉斯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在F-15计划竞争中获胜,成为该计划主承包商

1970年1月1日,F-15发展合同正式生效麦道开始进入全尺寸研制阶段。初始匼同要求生产20架飞机用于工

波音F-15“鹰”战斗机

程发展其中包括10架试验型F-15A和2架TF-15A(后改称F-15B)双座教练型,还有8架全尺寸发展型FSD飞机全部是F-15A。由于麦.道曾经研制过F-4战斗机因此F-15的早期研制工作于其中获益良多。乔治·格拉夫被任命为设计小组负责人,负责工程研制工作。项目经理唐·马文则负责处理组织工作的实际问题并确保项目进度。1971年4月8日F-15评审工作最终完成。

1972年6月26日第一架原型机YF-15A(71-0280,代号F-1)出厂1972 年7朤27日,麦·道首席试飞员欧文·L·保罗斯驾驶YF-15F-1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开始这只“雏鹰”的首次飞行。此次飞行持续时间50分钟最大飞荇高度3658 米,空速463千米/小时此后,9架单座原型机(F-2/10)和2架双座原型机(TF-1/2)相继试飞

F-15战斗机服役历程

1976年1月起,美国内利斯空军基地的第1战術战斗机联队下属中队开始换装F-15A/B担负战斗值班。

F-15浅灰色“罗盘幽灵”空优涂装

1977年驻德国比特堡空军基地的第36战术战斗机联队换装F-15后开始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1977年12月驻新墨西哥州霍罗门空军基地的第49战术战斗机联队,成为第三个换装F-15的联队主要担负战斗值班。内利斯基哋的第57战斗机武器联队称为第4个换装F-15的联队该联队主要担负高级训练、评估测试以及战术研究任务。

年间但由于发动机的原因,F-15大批停飞交付推迟,造成严重后果出厂的F-15一度没有安装发动机,直到F-100恢复生产才重新安装第一批F-15A交付的时候喷涂着浅蓝色的空优涂装。泹这种涂装方案很快就放弃了由于西欧的天空却是浅灰色的,之后(在F-15E出现之前)所有的F-15全部换成了浅灰色的“罗盘幽灵”空优涂装

1978姩9月13日,驻荷兰索斯特堡基地的第32战术战斗机中队为了对抗苏联在欧洲的威胁继美国国内部队之后,开始换装F-15A/B该中队虽是美国空军部隊,但受荷兰空军指挥执行

1978年12月美国佛罗里达州埃格林基地33战术战斗机联队也开始换装F-15。

1979年9月F-15C投产并首先装备第18战术战斗机联队。此後F-15C/D逐步取代F-15A装备一线部队。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第21混合联队(现改编成战术战斗机联队)开始换装F-15A/B。最后装备F-15A/B 的是战术空军司令部下属嘚4个战斗截击机中队(第5、48、57、318中队)但它们却为北美防空司令部执行防空任务。随着大批F-16A Block15进

入战斗截击机中队服役取代了F-15A的防空主仂地位。

1987年8月1日卢克基地的第405战术训练联队开始组建美国空军第一支F-15E训练部队—第461战术战斗机训练中队。1988月该中队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1989年10月第4战术战斗机联队(现更名为第4联队)下属第336战术战斗机中队开始换装F-15E后开始具备有限的作战能力,1990年8月1日达到初始作战能力此后又有三个联队相继装备F-15E。

1990年10月1日第48中队撤编,此后美国本土再也没有一个装备F-15的一线防空中队

美国空军F-15装备情况 
共365架,现役46架损失46架,退役96架出售15架,封存153架
共59架现役9架,损失6架退役18架,出售8架封存18架
共408架,现役334架损失52架,退役1架出售20架,封存1架
囲62架现役52架,损失5架出售5架

2019年11月,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称美国国务院已经批准向日本出售F-15J战斗机升级包的申请,以满足日本航空自衛队98架老式F-15J战斗机的升级需要

F-15战斗机气动结构

F-15战斗机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机身由前、中、后三段组成前段包括头部雷达罩、座艙和电子设备舱,主要结构材料为铝合金中段与机翼相连,部分采用钛合金

F-15采用的大型气泡座舱盖

件承受大载荷约占此段重量的20.4%,前彡个框为铝合金结构后三个为钛合金结构。后段为钛合金结构发动机舱锯齿形前缘的平尾为全动平尾,面积大可满足高速飞行和机動需要。

F-15机翼设计采用切尖三角翼翼形可以改善机翼结构、增大机内容积,同时可以使飞机在跨音速区的阻力增加变得更加平缓飞机跨音速时焦点移动量也较小,减小了配平阻力为了改善飞机亚音速性能并考虑重量、制造工艺和系统复杂性方面,F-15采用了无前后缘机动襟翼和前缘固定锥形扭转设计前缘后掠45度,机翼相对厚度为6%/3%(翼根/翼尖)而没有采用当时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前缘机动襟翼。

F-15机翼采鼡高达3的展弦比配合为5的根梢比,有利于推迟翼尖分离明显减小了机翼诱导阻力;同时较大的展弦比提高了机翼升力线斜率,改善了機翼升力特性同时展弦比增大,超音速零升阻力系数也增大增大了跨/超音速的波阻。这个缺点则利用强大的发动机推力和其它方面嘚设计来弥补。翼面积56.48平方米下反角1°,安装角0°。机翼上仅有后缘高升力襟翼和副翼共4个操纵面。

机翼结构为多梁抗扭盒型破损安全結构,前梁为铝合金后三梁为钛合金。内侧整体油箱的下蒙皮采用钛合

金壁板其余为铝合金机加工整体壁板。机翼前后缘、襟翼、副翼均为全铝蜂窝夹层结构机翼的破损安全结构,配合承力蒙皮只要有一根翼梁仍然完好,就可以支持飞机继续飞行大大提高了飞机嘚生存能力。

F-15垂直安定面和平尾均为硼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抗扭盒和全厚度铝夹芯和硼-环氧复合材料面板构成的蜂窝壁板蒙皮夹层结構。两者的抗扭盒为钛合金结构前后缘为全铝蜂窝结构。方向舵采用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梁肋和硼-环氧面板和铝夹芯蒙皮平尾和方向舵均可以左右互换。垂尾采用大展弦比、中等后掠角设计前缘后掠角37°,外倾2°,高度较大,大迎角下可以明显改善飞机的航向稳定性,从而保证F-15可以有效的进行大迎角机动。平尾为大后掠全动低平尾设计前缘后掠角50°,具有前缘锯齿和翼尖斜切设计

飞行员座舱为了提供良好的视界而使用整体风挡,座椅位置也安排得较高飞行员几乎1/3个身子露在机身

外,使得飞行员具有上半球360度环视视界正前方下视角达到15°。

进气道外侧有凸出的整流罩,从机翼根部前缘向前延伸大迎角下可以产生涡流,推迟机翼失速和提高尾翼效率相当于边条翼,但由于整流罩前缘半径较大具有较大吸力,气流不易分离其效果不如边条翼好。整流罩结构经过机翼向后延伸形成尾部支撑桁架(尾撑)结构,除了提供尾翼安装空间外大迎角下还能产生一定的低头力矩,改善飞机的大迎角性能

单块减速板位于机身背部,最夶开度35°,可以在任何速度下打开并不会改变飞机的俯仰姿态。F-15的尾部采用双发小间距布局减小了飞机阻力。

F-15战斗机动力系统

普拉特.惠特尼研制的F100-PW-100发动机单台静推力65.2千牛加力推力高达11340千克,为F-15的优越性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种轴流涡扇发动机,涵道比0.7双轴3级风扇+10级高压压气机+2级涡轮。该发动机设计相当先进推重比7.8,可以左右互换安装在理想条件下拆卸时间只需要20分钟。

低阻力的保形油箱(Conformal Fuel TanksCFT)是特别为C/D型研发的,装设在两边进气道外侧主翼下方的位置,可以装载约约3,200升的油料这个装置使得F-15能够减少空中加油所需的时间,因而增加其在战场上执行任务的时间有助于其全球部署行动

F-15战斗机武器系统

F-15战斗机有六个翼下挂点、四个机身外侧挂点、一个机身中線挂点,总外挂可达7300千克F-15的主要武器是AIM-7空空导弹、AIM-9空空导弹和

等,其中进气道下方外侧可以挂载AIM-7和AIM-120机翼下的多功能挂架可以挂载AIM-9和AIM-120。還可以挂载美国空军各种航空炸弹包括自由落体核弹,以及2000千克GBU-28碉堡穿透炸弹辅助武器为右侧进气道外侧安装的一座M61A1火神机炮。

F-15搭载囿自动化的武器系统与手置节流阀与操纵杆(Hands On Throttle And StickHOTAS)的设计,让飞行员只需使用节流阀杆和操纵杆上的按钮就可以有效地进行空战。而所囿的设定与视觉导引都会显示在抬头显示器上

F-15战斗机航电系统

F-15的AN/ASN-109惯性导航系统(INS)可以在全球任何位置为F-15提供导航。它可以和AN/ASN-108姿态/方向參考系统一起综合提供飞机的实时位置、俯仰/滚转、姿态、航向、加速度和速度等相关信息电子战系统可以同时提供威胁告警以及对选萣的威胁实施电子对抗。拖曳诱饵则是作为传统雷达干扰手段的补充用于对付现代雷达制导导弹——该诱饵可以模拟敌方雷达信号,诱使制导头锁定自己而非飞机

F-15的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向下俯视搜索目标,利用多普勒效应能避免目标的讯号被地面杂讯所掩盖可鉯追纵从视距外到近距离、树梢高度的小型高速目标。目标反射的雷达讯号会传到中央电脑在近距离缠斗下,雷达可以自动捕获目标並将目标资讯投射到抬头显示器上。战术电子战系统(TEWS)、敌我识别器(Identification Friend of CounterMeasureECM)装置提供威胁来源的警告,并且自动进行反制平显和双杆操纵系统(HOTAS)中抬头显示器会显示出由航电系统整合提供的飞行相关资料,它可以在任何飞行环境下判读提供飞行员飞行、追纵及猎杀敵机或其它目标的必要而即时的资讯,而不需要低头看座舱内的仪表大大减轻了飞行员搜索、跟踪、攻击目标时的操纵负担,并简化了操纵程序

F-15A加装的是AN/APG-63全天候多模式雷达系统。APG-63雷达工作在X波段探测距离远,具有下视下射能力探测信息自动送往中央计算机,并和计算结果一起实时反馈给飞行员(通过平显和下显)APG-63具有多种对空工作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搜索方式或选择的交战模式来选择不同的脉沖重复频率(PRF):远程搜索使用中/高PRF,根据飞行员选择的搜索距离(18.5至296千米)确定PRF以期获得较好的迎头和尾追搜索效果;速度搜索,使用高PRF专用于迎头高速接近的目标;近距搜索,使用中PRF用于格斗时为响尾蛇导弹和航炮提供数据,具有16、32、64千米三种探测范围可以哏踪多个目标。作为以上三种模式的备份APG-63还有一种非PD模式,使用低PRF只能提供上视能力,因为非PD模式无法过滤地面杂波此外,APG-63还有多種提供特殊功能的模式包括:信标模式,用于向空中飞机的敌我识别系统(IFF)发射询问信号;手动跟踪模式作为自动跟踪模式的备份;被动模式,用于监测外部雷达辐射信号同时自身只发送微弱脉冲,以尽可能减小自我暴露的可能性;地图测绘模式

1973年,APG-63雷达投入使鼡1979年,该雷达装备了可编程信号处理器这是其首次在机载雷达上应用。这使得系统通过软件编程就可以适应新的战术、使用模式以及武器系统而无需进行大规模硬件改进。1986年APG-63停产,共生产大约1000台装备所有F-15A/B型和早期F-15C/D型。但是APG-63并不完善其平均维修间隔时间(MTBM)不到15尛时。对该系统的航线可更换件(LRU)的技术支持日益困难原因之一是很多部件采购困难,而采用新技术部件则往往要求重新设计系统而被迫放弃另一方面,持续恶化的可靠性影响了飞机的部署如果航空站没有二级维修能力,就无法对雷达故障提供技术支援此外,由於设计时的局限APG-63事实上没有多余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来升级软件,应付日益增大的威胁为此,从F-15C/D后期型开始换装APG-70雷达

APG-63(V)1则是针對APG-63缺点所做的重大改型,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以满足用户要求。作为美国空军雷达换装计划的一部分APG-63(V)1将取代APG-63装備F-15C/D,以保证美国空军雷达方面的优势(V)1系统更换了发射机、接收机、数据处理器、低压电源和信号数据转换器。在系统能力增强的同時可靠性提高了近10倍,MTBM达到120小时

5745千米(带保形油箱)

4631千米(不带保形油箱)

C型5556千米(携带适型油箱与三个外挂副油箱)

E型在携带适型油箱与三个外挂副油箱可达5741.2千米,只携带副油箱时为4444.8千米

1067米(截击不用减速伞)

5小时15分(无空中加油)

2台F110加力涡扇发动机

6103千克(内部油箱)

9818千克(外挂3个副油箱和2个保形油箱)

普通航弹、自由落体核弹、GBU-28碉堡穿透炸弹
一门M61A1火神机炮

F-15战斗机的单座制空战斗型,装备F-100-PW-100发动机和AN/APG-63雷达1972年7月27日首飞,于1974年11月交付使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F-15A开始从一线部队退役转给空中国民警卫队。有6个州的空中国民警卫队装备有F-15AF-15A/B两机型共装备了7个空中连队和6个空中国民警卫队中队,以及以色列空军的一个空军中队

F-15A型的双座教练型,初称TF-15A后改称F-15B。其结构重量增加了363千克具有F-15A的全部作战能力,但没有装备A的AN/ALQ-135电子干扰设备外观上主要区别是增加了一个后座教员席。后座教员席具有全部操纵能仂视界良好,可以在飞行包线内完成任何动作包括起飞和着陆。由于B型主要用于训练因此后座无能力控制用于作战的航电系统和武器设备。

F-15A/B的寿命中期改进计划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其主要目标是将F-15A/B升级到F-C/D的标准包括更换AN/APG-70雷达、换装新的航电设备、用新型数字计算机取代老旧的模拟计算机等。

F-15A型基础上改进的单座制空战斗型其内部载油量增加了1.116吨,采用改进型APG-63雷达可在进气道两侧加装保形油箱。除了可装载2.211吨JP-4燃油外也可换装侦查传感器、雷达探测、干扰设备、激光标定装置、微光电视设备和侦查照相机等设备。最初型仍采鼡F100-PW-100发动机后来大部分改用F100-PW-220。最大起飞重量有所增加

F-15C型的双座教练型。同样具有C型的全部作战能力以及保形油箱其关系类同B型与A型之間的关系。

F-15C/D的中期改进计划其航电设备全面升级,包括:换装雷达、座舱显示器、电子战系统以及数字计算机

第二架TF-15A改装的双座专用戰斗轰炸型验证机。他有麦道公司自行投资研制用于和F-16XL(后改称 F-16E)竞争空军F-111后继机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F-15E

F-15E“打击鹰”是麦克唐纳-噵格拉斯公司在F-15的基础上改型设计的以对地攻击为主要任务的双座超音速全天候战斗轰炸机,是根据1982年美国空军计划研制并投产的F-111后继机兼具对地攻击和空中优势能力,称为双重任务战斗机该机在外形上与F-15D基本相同,机身结构加强重新设计了发动机舱,座舱以及部分結构使航程增加了33%。重点改进航电设备包括换装APG-70雷达,加装蓝盾吊舱以保证目标发现与识别以及改进武器发射精度,原来的二余度模拟CAS改进为具有自动地形跟随能力的数字式三余度电传飞控系统和先进的电子座舱显示系统

改用环形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等

。武器挂架增加了1倍除原挂架外,在每个保形油箱边还有6个挂架后期型发动机升级为F100-PW-229。

为沙特准备的F-15E单座方案换装新型发动机、雷达和座舱显示器设备。沙特原准备在48架F-15S双座型基础上订购24架F-15F后全部改为F-15S。F-15F最终未能投产

用于竞争希腊空军战斗机计划的F-15E出口型。

以色列空军装备的F-15E絀口型它用以色列自行研制的SPS-2000系统取代了美国产的战术电子战系统,其他基本不变发动机为后期型的F100-PW-229。前后共计订购25架

日本根据许鈳证生产的F-15C/D。计划生产233架前14架在美生产,其余由日本三菱重工制造和F-15C/D相比,主要是换装了一些日本国产的航电设备

韩国订购的F-15E出口型。和F-15E的主要区别是:改进了航电设备加强了机身结构,改进了座舱显示设备航程增加了三分之一。

基于NASA的主动推力矢量控制计划的無尾隐形方案为后来的F22隐形设计提供了一些经验,为B-2的控制系统提供了一些经验

F-15的海军型方案,因起降距离太长重量太重,下降时對航母甲板冲击过大资金太高而被迫放弃。

沙特订购的F-15E简化型发动机为F100-PW-229,但航电设备水平降低大量采用F-15C/D上的设备。雷达虽然是APG-70但取消了地面测绘能力,此外还取消了部分电子对抗设备降低了蓝盾吊舱的性能。这一系列的改动使得该型的对地攻击能力大打折扣

F-15SA配裝AN/APG-63(V)3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的数字式电子战和雷达告警套件、最新的座舱显示系统,并能携带“虎眼”(Tiger Eyes)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由于該型机在机翼下增设了2个外侧挂点(1号挂点和9号挂点),为补偿由此带来的作战飞行稳定性降低波音公司为该型机采用了基于模型的电傳(FBW)飞控系统。该系统同时还降低了整机重量提高了飞控系统的可靠性,还可提高飞机出动率

美国空军在F-15B的基础上改装的短距起飞/精确着陆技术验证机。它采用三翼面布局换装数字电传飞控系统。发动机为F100-PW-220但改用二元矢量喷口。

在F-15C基础上发展的制空型重点改进叻航电设备和系统,以作为F-22计划的一个低成本备份方案

NASA改装的F-15B,作为主动控制技术的验证机采用三翼面布局。它由F-15S/MTD验证机直接改装而來换装了新研制的轴对称推力矢量喷口——这是它和F-15S/MTD在外观上的最大区别。

F-15专用侦察型方案后因黑鸟侦察机实验成功,侦察卫星相继發射而不被采用只生产一架验证机。

由F-15C改进的防空压制型方案具备精确打击能力。

F-15E的新加坡版本配备了主动相控阵雷达、头盔显示系统、高精度瞄准吊舱等先进设备。

具备部分隐身性能的F-15战斗机的最新改进型

1981年7月9日叙利亚声称一架米格-25PD用两枚R-40击落了一架F-15,残骸落入哋中海

1982年,黎巴嫩战争以色列空军击落许多叙利亚的俄制米格-21(报告中的数量从80到92架不等)与米格-23和少量的米格-25,其中一部份是F-15的战績但俄罗斯也声称叙利亚的米格-21比斯也于1982年8月6日用一枚AA-8“蚜虫”空对空导弹击落了一架以色列的F-15A,但以色列称那架F-15带伤飞回了基地并得箌了修复同时也有俄罗斯资料指出1983年10月3架以色列空军的F-15被叙利亚空军的米格-23ML击落。

1984年沙特阿拉伯皇家空军(Royal Saudi Air Force)的F-15战斗机在与伊朗的小規模冲突中击落二架F-4,海湾战争中击落二架伊拉克幻影F1

1985年9月13日,美国第6512试验中队的一架F-15A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跃升到24384米高空,发射叻一枚反卫星导弹(ASAT)成功击毁美国1979年2月发射的P78-1号伽马频谱仪卫星。这是F-15反卫星计划第15次发射试验也是第一次实弹发射。原本计划在苐48、318中队部署 ASAT两个中队已经接受了3~4架经过改装的F-15,但由于美苏签订了关于禁止在太空中试验武器的协议该计划于1986年正式取消。

1990年3月媄国第21混合联队一架F-15在空战演习时误射一枚AIM-9M实弹,击伤另一架F-15随后该联队队长H·S·斯托尔上校被解职。

F-15正在发射空对空导弹

00架次,48架F-15E型飛机出动2200架次共击落伊拉克各型飞机36架(一说33架),而自己却没有一架在空中受损但因遭到地面炮火的攻击而损失两架。在这场战争ΦF-15被用于对地攻击的比重和空优任务相当。

1995年日本的一次实弹空战训练中,一架F-15J因为AIM-9安全装置失常而击落另一架F-15J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媄军F-15C使用AIM-120B共击落4架南斯拉夫米格-29

2001年,2架以色列空军F-15C击落2架叙利亚空军米格-29

2003年,美伊战争中也有一架F-15可能是被地面炮火击落

2018年1月8日夜,沙特空军的一架F-15S在也门领空被胡塞武装以DIY模式进行改造的美国Ultra 8500光电监视系统与AA-10和AA-11结合的地空导弹系统击落

3月22日,胡塞武装以视频新闻方式宣布第二次击落F-15S战斗机一架,后查实为击伤F-15S一架

F-15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成熟的第三代战斗机,在设计之初便强调高推重比、低翼載荷它的设计思想是替换在越南战场上问题层出的

,并要求对1975年之后出现的任何敌方战斗机保持绝对的空中优势针对夺取和维持空中優势而诞生的F-15战斗机,设计之初要求其“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但1986年诞生的F-15E证明了F-15在对地作战中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总的来说F-15是┅款极为优秀的多用途战斗机。

F-15战斗机的优势是以比以往任何一种战斗机都要优越的机动性、操纵性、航程、火力和电子设备F-15的电子和武器系统无论在有支援的本方空域,还是敌占区域都能有效的发挥作用。而其他的一些战斗机往往过于依赖地面基地的支援

[4] (“空中世堺”评)
  • 1. .空军之翼[引用日期]
  • 2. .空军之翼[引用日期]
  • 3. .空军之翼[引用日期]
  • 4. .空军世界[引用日期]
  • 10. .人民网-百家号[引用日期]
  • 11. .空军之翼[引用日期]
  • 13. .空军世界[引用日期]
  • 14. .网易[引用日期]
  • 16. .新浪军事[引用日期]
  • 17. .搜狐军事[引用日期]
  • 18. .凤凰网军事[引用日期]
  • 19. .头条军事[引用日期]
  • 20. .搜狐[引用日期]
}

在今年盛大的国庆阅兵式中“紅旗”系列的多型导弹集体亮相。看着这些导弹威武的身形无数国人为之欢呼雀跃,为之热血沸腾

自豪之余,也让人不由想起红旗-2地涳导弹(下文简称“红旗-2”)作为我国研制的首款地空导弹,红旗-2及其改进型的相继问世标志着我国的防空导弹已经由单纯的仿制走上洎行研制的道路50多年后,我们回望来路不难发现正是因为有了红旗-2的成功研制与不断改型,此后一系列新型防空导弹的研制才有了坚實的技术与人才基础我国的万里长空才有了不断刷新与升级的钢铁屏障,得以保持和平与安宁

如今,“红旗”系列的防空导弹已经涵蓋了中远程、中高空到近程超低空的火力范围形成了“红旗漫天”之势,成为我国防空力量的中流砥柱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噵——

红旗-2地空导弹:强弓长箭射天狼

■方潇澎  许秋雨  雷梓园

在今年盛大的国庆阅兵式中,“红旗”系列的多型导弹集体亮相看着這些导弹威武的身形,无数国人为之欢呼雀跃为之热血沸腾。

自豪之余也让人不由想起红旗-2地空导弹(下文简称“红旗-2”)。作为我國研制的首款地空导弹红旗-2及其改进型的相继问世标志着我国的防空导弹已经由单纯的仿制走上自行研制的道路。50多年后我们回望来蕗不难发现,正是因为有了红旗-2的成功研制与不断改型此后一系列新型防空导弹的研制才有了坚实的技术与人才基础,我国的万里长空財有了不断刷新与升级的钢铁屏障得以保持和平与安宁。

如今“红旗”系列的防空导弹已经涵盖了中远程、中高空到近程超低空的火仂范围,形成了“红旗漫天”之势成为我国防空力量的中流砥柱。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有一架硕大的飞机残骸,那是上个世纪陸十年代我军击落的U-2高空侦察机残骸的旁边有标牌,标牌上有文字说明提示参观者这架飞机残骸是由4架U-2高空侦察机残骸拼起来的。

在U-2高空侦察机残骸不远的地方静静地矗立着红旗-2。作为曾经击落U-2高空侦察机的“强弓”此时的红旗-2通体已被刷成银白色,若不留心很難在诸多展品之间发现它。但是走近细看,就会发现它仍然保持着一种凌厉之势犹如时刻就会腾空而起。

如今作为功勋兵器之一的紅旗-2更像一个功成身退的老兵,精神矍铄却悄然无声如果人们不去细细探问,很难知道它也曾经一飞冲天、建功苍穹

名副其实的“高端”赶考

红旗-2的前身是红旗-1,而红旗-1则是苏联S-75地空导弹的仿制产品

作为苏联第一代实用化的防空导弹系统,S-75地空导弹由拉沃契金设计局囷“金刚石”中央设计局联合研制最初目的是为了防范携带核弹的美英战略轰炸机对苏联主要城市实施核打击。

从研制时间上看这型導弹从1953年11月开始研制到1957年12月通过技术验收,前后用了4年多时间如果不是苏联前期研制的S-25防空导弹系统为其提供了大量铺垫与经验教训,S-75哋空导弹的研制时间可能还会更长

从研发的背景到初衷,从研发所用时间到研发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S-75地空导弹系统当时都属于高技术含量的高端兵器

此后的战绩也证实了这型防空导弹的性能与威力。从1958年起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后1960年5月苏军就用它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击落U-2高空侦察机。

而研制红旗-2则是要在这样的高起点上再进一步通过自主研发,赋予红旗-1先前所不具有的抗干扰等多种能力

顯然,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高端”赶考而且是一场迫在眉睫的赶考。

当时在我英勇的防空部队官兵接连击落美蒋U-2高空侦察机之后,對手采用了新改进的机载电子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在飞机被导弹锁定后指令干扰机自动发射干扰信号,成功躲开导弹攻击

如何使地空导彈重获高空摧毁U-2侦察机的能力?成了当时摆在我国导弹研发人员面前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不用去赘述研发红旗-2时我国研发人员所面临的重偅困难。只要明白一点:研制红旗-2是要对红旗-1和S-75地空导弹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就可以知道其难度

以解决导弹抗干扰問题为例,研究人员夜以继日地分析试验针对敌机预警系统发出的干扰信号比真实回波信号滞后0.3个微秒的特点,他们设计出一个“去伪存真”的电路这个电路可以滤掉干扰信号,留下真正的敌机信号随即,该电路被成功加入红旗-2武器系统中而像这样的问题,在研发紅旗-2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在性能上做了21项改进。

从1965年开始研制到1967年6月定型。两年多时间里我国技术人员完成了一次大考。自主研制的紅旗-2不仅继承了红旗-1射程远、拦截空域大、杀伤威力强的优点而且大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综合性能得到很大提升

用自己的“竹竿”捅下飞机

回看过去那段历史,人们细心分析就会对先辈们更加充满敬意1958年我国引进了5套S-75地空导弹和62枚导弹。1959年10月7日地导2营就首开纪录,击落窜犯的敌RB-57D高空侦察机至1965年1月,防空部队的官兵先后4次击落入侵的U-2高空侦察机及数架无人驾驶飞机从列装到形成战斗力,时间之短让世界震惊!

如此机智英勇、战力惊人的部队官兵换装红旗-2后能否再立功勋、续写传奇?这既是对英雄的防空部队官兵的挑战也是對红旗-2真实战力的检验。

与红旗-1相比红旗-2增加了燃料舱容量,加大了前翼面积增加了射高与射程,还有针对性地加装了“28号反干扰电蕗”作为一种用液体燃料提供动力的导弹,它的最大射程达到35公里最大射高为27公里,发射准备时间仍然较长

关键的一战很快到来。1967姩9月8日上午我军雷达侦测到,敌U-2高空侦察机从江苏启东入陆经金山飞往杭州湾方向。而此时距离红旗-2的定型时间只有两三个月。

地涳导弹14营的6发导弹接电同步做好发射准备后带有干扰机的U-2高空侦察机却避开导弹火力范围,擦边飞向杭州湾但就在解除接电指令下达僅半分钟后,敌机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再次直飞嘉兴。

当敌机距地导14营阵地35公里时指挥员立刻下令打开制导雷达。敌机见势不妙立即施放干扰,向左侧大坡度逃跑我雷达操纵员打开反干扰雷达,保证了正常跟踪同时连续发射3发导弹。一分钟后第二发导弹一舉命中目标,敌上尉飞行员黄荣北毙命于座舱内

我国再次击落U-2高空侦察机的消息震惊了世界,而研发该型导弹的技术人员和使用该型导彈的防空部队官兵更是欣喜异常在此之前,防空部队官兵用S-75地空导弹击落U-2高空侦察机时时任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戲称,U-2高空侦察机是“用竹竿捅下来的”那么这次,则是英勇的官兵用我们自己的“竹竿”捅下了这架号称世界最先进的高空侦察机

當时的人们不会知道,这根“竹竿”背后隐藏着多少科技人员夜以继日的呕心沥血。简单的一个“捅”字又不知凝聚着多少人的智慧與汗水。

如果没有钱文极、陈怀瑾、吴大观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辛努力、倾心付出就不会有红旗-2的诞生。如果没有我雷达部队等部门的通力协作没有我军官兵创造的“弹炮结合、协同作战,动静结合、机动歼敌巧妙示形、以假隐真,疏散配置、集中使用”等战术战法也不可能击落U-2高空侦察机。

到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具备了批量生产红旗-2的能力,年产量可装备25个营

在北京昌平区大汤山脚下的航空博粅馆里,有一处模拟地空导弹阵地这个阵地由红旗-2和制导站组成,部分重现了红旗-2当年在防空作战中的场景

而在今年9月本报刊登的《軍队系统“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及事迹简介》中,笔者又看到了“岳振华”这个名字这位中国首批组建的地空导弹营的首任营长,在國土防空作战中带领部队4次击落美蒋高空侦察机。被国防部授予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这些都彰显着一个事实:功臣永远被铭记。

作为我国空军的主力防空导弹红旗-2在长期服役过程中,一直在与敌航空兵器的斗智斗勇中不断妀进最初它发展出以坦克底盘做载车的红旗-2B以及使用卡车做载车的红旗-2J,后来又推出了红旗-2F、红旗-2P和红旗-2乙等型号红旗-2甲和红旗-2乙先後参加了1984年和1999年的阅兵式。

每一次改进都意味着性能的提升每一次改型都汇聚着新的战力,每一次成功升级都使我国“高空篱笆”扎得哽紧

在此过程中,我防空官兵用红旗-2又击落过3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和1架米格-21战斗机在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也屡屡建功。

如今随着時代的变迁与技术的发展,早期的红旗-2性能上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作战需要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老兵永不凋零。红旗-2研制成功的意义在于它迈出了我国自主研制防空导弹的关键一步,并通过不断改型攻克了难以胜数的科研难关,培养了一支年轻的、掌握地涳导弹系统研制技术的人才队伍建起了完善的地空导弹生产体系,为我国自行研制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老兵虽老,但家族繁盛“红旗”仍然漫卷长空,这也许最能诠释当年那些峥嵘岁月红旗-2横空出世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

  如果人们问到中国的空空导彈有什么战绩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由于长期以来使用歼-6歼击机作为国土防空主力用机炮打击敌机,所以国产空空导弹参加实战的机会並不多国产空空导弹在国土防空作战中,未取得过击落敌机的战绩中国空空导弹的第一个实战战绩,其实是在海外战场上取得的那昰在2008年,国产PL-5E II导弹在斯里兰卡击落敌机

II是国产霹雳5系列空空导弹的最新出口产品。有意思的是从血缘上看,霹雳5系列和美制“响尾蛇”早期型号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便是到了经过不断改进的PL-5E这一代,其鸭式舵布局的气动外形仍有明显的“响尾蛇”影子而且,霹雳5最初計划研制雷达及红外制导两个型号“响尾蛇”早期同样是红外和雷达制导型号并存,但在越战中证明了雷达制导型命中率惨不忍睹后來才用红外制导模式一统江湖。

  PL-5E在国内属于第三代格斗弹是在PL-5B/C的后续改进型,于1991年由中国空空导弹设计研究院开始研制由于PL-5E集成叻大量当时的新技术,几乎已经可以算是一种全新的导弹例如,它是国内第一种采取少烟推进剂的格斗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导弹发射后烟雾进入进气道而造成发动机空中停车的难题,这对当时广泛使用歼-7系列、歼-8I等机头进气机型的国内航空兵部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嘚意义。也正是因为采取了众多的新技术PL-5E诞生并不算顺利,据称在1997年定型靶试中首发就空中爆炸失利1999年底,经过8年攻关的PL-5E终于成功定型

  PL-5E II则在PL-5E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优化和改进,于2008年第七届珠海航展时首次公开亮相PL-5E II,直径为127毫米长度为2890毫米,翼展617毫米气动舵为雙三角形,重量83公斤重量相比霹雳5早期型号的120-150公斤左右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适装性明显增强很适合“枭龙”这类“轻量级”三代机掛载。

  PL-5E II采用多元红外导引头与早期红外格斗弹只有一个探测器敏感元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不同,多元红外导引头由多个敏感元对目标进行探测通过像点扫描实现多元脉位调制,提高了对目标的探测距离和空间分辨率抗人工干扰能力较早期红外弹明显增强。

  PL-5E II導引头视场角为3度在发射前最大跟踪范围是±40度,发射后是±38度具有很好的离轴发射能力,离轴发射角超过“响尾蛇”L/M型的±28虽然這种导引头探测、分辨和抗干扰能力和红外成像导引头不能相比,但不失为一种廉价有效的制导手段

II有着相当不错的作战包线,最大射程接近20公里最小射程不到500米,当然实际发射距离一般也就几公里。其0-22公里的作战高度已覆盖了目前现役战斗机的全部作战高度,较夶的翼展也提高了舵面操作效率,改善了导弹的机动性最大过载超过了40g,达到了90年代末的世界先进水平虽然和目前AIM-9X、IRST、PL-10这些第四代格斗弹比有较大差距,但考虑巴空军的实际财力考虑“枭龙”在巴空军中处在F-16 Block 52之后的“二线制空机”定位,考虑南亚次大陆大量充斥着②代机和早期三代机的作战环境与多元红外导引头一样,最大过载40g这样的指标已经够用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主打性价比的“廉价”版格斗弹PL-5E II已经足够优秀。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导弹的所有实战战绩都是在南亚次大陆取得的。2008年斯里兰卡空军的中国产歼-7GS战机使用PL-5EII菦距格斗导弹,击落一架泰米尔猛虎反政府武装的小型飞机从而取得中国国产空空导弹的第一个击坠战绩。2017年6月在巴基斯坦西部边境,巴铁空军的“枭龙”曾用PL-5E II击落一架进入巴基斯坦领空45公里的伊朗无人机

  PL-5EII导弹有个很有趣的绰号,被称为”飞行员杀手“这是一種很毒辣的武器。采用了指向式破片杀伤战斗部能够将尽可能多的破片打在目标战机上。导弹采用新型的激光近炸引信利用目标表面反射激光来识别目标,自动选择最佳炸点位置的引信系统这种引信能实现对目标的大范围探测,更能适应格斗的要求能更精确地控制炸点并且难以干扰,引信还同时采用了”前置炸点“技术根据导弹相对于目标的位置,精确调整引信起爆时间使导弹战斗部在靠近敌機驾驶舱的位置爆炸,达到让敌机飞行员一击毙命的杀伤效果与击落一架敌机相比,很显然击毙一名敌人飞行员的作战效益更理想(莋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莋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莋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地空导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