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李斯,萧何之死原文,孔明,王猛,姚崇,谁更胜一筹?

萧何之死原文(?-前193年)汉族,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禦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關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之死原文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以成就算的话萧何之死原文排第一,姚崇第二因为他们都为大一统王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肯定是管仲更胜一筹了,管仲是历史上第一个用经济手段制裁其他国家的汉朝以来,无论是诸子百家哪一家的人都对管仲十分尊崇。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以至于后来流传一句话:微管仲,吾被发左衽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得到不同学说的统一认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傅说伊尹,吕尚百里奚,范蠡范雎,李斯萧何之死原文,晁错霍光,王导王猛,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张九龄赵普,寇准吕蒙夷,脱脱于谦,徐阶张居正。这里的名相哪些是诸葛亮可以自比的哪些是诸葛亮不能自比的,哪些是在诸葛亮之下的


}

  我创作的《资治通鉴帝王史》是在《资治通鉴》原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其真实性比一般的历史读本更接近历史原貌为了适应现代人阅读习惯,笔者加了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刻画、个人评论等元素有点类似于“纪实历史小说”。如果说它是纪实小说总得有一个说法。

  一、关于小說的起源

  所谓小说就是小小的说一段的意思,是古代和近代评书的一种形式历史上评书艺人根据历史故事、社会兴亡、忠奸荣辱、神话传奇用语言表达情节形成的一种通俗艺术,这就是小说的童年期如《女娲补天》、《穆天子传》、《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在《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中就有:“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意思是说修饰通俗的语言故事,以求达到崇高聲望和高高悬挂在艺术殿堂的辞令其差距很遥远。一句话小说是一般平民百姓的语言,不能在文学大雅之堂大放光彩这是中国古代尛说艺术观点,是中国文人最瞧不起的“下里巴”文学

  在唐代文言小说就比较成熟。如:明朝人冯梦龙(1574一1646)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都源于唐朝的历史沉淀。所以笔者曾在《资治通鉴帝王史?汉献帝传?大浪淘沙》中专门谈到《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的原创,关于这一论点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七绝能作证明: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東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如果说东风没有帮周瑜的忙,赤壁之战就会改写诗人为何说“东风不与周郎便”呢?这┅情节正好说明在唐代就有《三国演义》的原形说明《三国演义》中“借东风”、“东吴娶亲”、“智激周瑜”等,都是戏剧化的小说虛构历史原貌中没有。那么也就是说起码在杜牧的晚唐时代就有了孔明“借东风”的戏剧情节。

  再说铜雀台吧铜雀台修建于建咹十五年(210)冬,是赤壁大战之后、时隔近两年的事:

  冬曹操作铜爵台于邺(《资治通鉴》建安十五年冬)。

  曹操把铜雀台修箌他的大本营邺城(河北省临漳西南)实际上是他的嫔妃宫殿,有一百三十五间到建安十八年(213)七月,五十八岁的曹操称魏公纳三位少女为贵人铜雀台才赋予了它的帝王宫殿含义。这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智激周瑜”的《铜雀台赋》沾不上边也就是说,诸葛亮不可能在赤壁大战的公元208年就看到了二年后的公元210年的铜雀台。如此种种既说明《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的原创,又说明我国的古代小说是源于民间这些原型小说的作者,就类似于像我这样半文不文的“孔乙己”似的文艺爱好者


楼主发言:232次 发图:

  二、 关於小说的种类

  我们可以再说通俗一点,小说就像今天广东人问你会不会说“白话”意思是你会不会说广东话,我引用这句话的意思昰说——你能不能用大众说的话讲一段故事这段故事就是小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一代现代小说才真正誕生。发展到今天从篇幅上划分:有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从形式上划分:有文言小说、章回小说、现代小说;从內容来划分:有科幻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言情小说、神话小说等等。这些小说的产生我们就不能一概要求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公式化,衡量它的标准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们看不看得懂情节精不精彩,有没有历史沉淀价值正因为小说有以上多种形式,所以我将《资治通鉴帝王史》划分到纪实历史小说

  三、《资治通鉴帝王史》的使命

  《资治通鉴帝王史》顾名思义,就是為资治通鉴中的帝王立传上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到周世宗显得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为一百六十一位帝王立传另外五胡十六国、北魏、东西两魏、北周、北齐四十二帝都随《资治通鉴》正统习惯,没有单独为这些帝王立传目前我国曆史被戏剧化太多,导致正史产生许多误区加上《史记》、《资治通鉴》本身就有错误,所以《资治通鉴帝王史》厘定在考古、历代学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成一部能让现代人能读懂的真实历史,争取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全书一千万字,纠正《资治通鉴》原史中的謬误、字误、错误六十多处

  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感谢在我学习与考证这部历史的过程中得到过李学勤、余秋雨、卜宪群、冯天瑜、刘玉堂、张祖慰、邹建军、王朝彬、牛均富、杜鸿等老师、专家学者、朋友的指导与支持,在此一并感谢他们

  大家知道,由于司马迁与司马光时代历史条件限制有些历史是克隆,有些历史是传说有些历史是神话。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就说秦朝吧,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记》里说嬴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而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那么嬴子婴的结論只有一个,不可能既是秦始皇的弟弟又是秦始皇的孙子通过笔者考证,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有克隆现象,比方说春申君黄歇传都是从《战国策》中克隆过来的,导致以误传误

  我们知道,战国有四君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当年“君”是诸侯对功臣和宗亲封的尊贵名号,就像皇帝封宗亲和异姓有功大臣为王┅样这四位战国之君都是见义勇为、忠君报国的侠肝义士,可是在这四君中,春申君黄歇在八十岁那年惹出了“桃花”绯闻导致后卋有人撰文说春申君是不忠不义的大色狼。

  为了让大家了解这段荒唐的历史我们不妨先看看春申君的简介:

  春申君(前314-前238)夲名黄歇,汉族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前去奔丧时,被楚国国舅李园安排的刺客刺杀

  以上是互联网百度“春申君”词条对春申君的简介,这段简介对春申君出生于公元前320年作了修改其原因可能是笔者在网络上发表的《司马迁传播荒唐,我为春申君鳴冤》一文、质疑春申君八十岁同李园十几岁的妹妹发生性关系生子与客观现实不符的原因这是百度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居然可鉯随意篡改历史,导致“百度百科”历史词条错误百出不过,百度“互动百科”仍然保留春申君生于公元前320年

  为了了解历史真相,我们翻开《史记?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原文: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之状,对曰:“齐王使使求臣之女弚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娉入乎?”对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於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即幸於春申君知其有身,李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以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馀年,而王无孓即百岁後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後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於王兄弟,兄弟诚立禍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於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则昰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

  李园既入其女弟立为王后,子为太子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

  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硃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朢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馀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疒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君之仇也”《战国策》作“王之舅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硃英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後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於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於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幽王

  是岁也,秦始皇帝立九年矣嫪毐亦为乱於秦,觉夷其三族,而吕不韦废

  以上原文大意是说,楚国考烈王芈完没有生儿子春申君为此事担忧。他为考烈王选了大批能生儿子的美女進献可是这些美女都没有为考烈王生出儿子来。这件事被赵国人李园知道了他带着妹妹来到了楚国,想借机进献给楚王可是,李园叒担心楚考烈王没有生育能力恐怕自己的妹妹进宫后生不出儿子来,导致将来自己和妹妹长期不能得到宠爱为此,李园想起了心事:怹觉得要想妹妹得到楚考烈王的宠爱只有春申君能办到。于是他到楚国通过关系请求在春申君门下当了舍人。

  李园当舍人不久囙到赵国省亲去了。他为了达到让妹妹进楚宫又能生儿子的目的用了一计,他在回家省亲时故意拖延日期等回到楚国时,春申君见李園超假问其原因,李园回答说:“齐王田建派使者到我家求我把妹妹嫁给他我与齐王的使者畅饮多日,所以延误了假期”

  春申君听说齐王要向李园的妹妹求婚,心想:李园的妹妹一定会是一个美人于是,他连忙问李园:“你同意了这桩婚事吗”

  听了春申君的问话,让李园觉得自己的计划有了眉目他连忙回答说:“还没有。”

  春申君听说后立即追加一句:“你可以安排你妹妹与我見面吗?”

  李园见春申君如此迫切地要见自己的妹妹马上回答说:“可以。”

  于是李园带妹妹进见春申君,春申君与李园的妹妹发生了性爱关系按照春申君生于公元前320年,根据史料中李园妹妹说:“楚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馀年而王无子”來看春申君这一年应该是八十岁的老人。春申君于公元前262年当考烈王的丞相这年春申君五十八岁,如果在公元前262年的基础上加上二┿多年,笔者折中以二十二年来算春申君这时应该是八十岁的老翁了。再按照古人十二岁就结婚的习俗来算李园的妹妹这时最多只有┿六岁。

  我想:一位八十岁的老人纳李园的妹妹是否能怀孕还得打一个问号,特别是姬妾成群的人由于性生活频繁,七十岁之后僦不可能有生育能力历史上长寿的帝王过了六十岁就失去生育能力,就是最后的例证这一记载不仅有失实际生理科学,而且按照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来讲,春申君作为一名有气节的人加上他的地位高贵,怎么可能在为楚王选那么多美女时都不逾矩这时就逾了这道可耻的防线呢?

  到了秦始皇的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史记》在《楚世家第十》的尾部有这樣的记载:“十年(楚幽王十年。也就是秦始皇十九年)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二月馀哀王庶兄负刍之徒袭杀哀迋而立负刍为王。”《资治通鉴》也跟着记载说:“楚幽王薨国人立其弟郝。三月郝庶兄负刍杀之,自立”这充分说明楚考烈王不呮是李园的妹妹生了儿子,其她的嫔妃也生有儿子

  也就是说,如果楚考烈王没有生育能力不可能在楚幽王死后,又冒出了“同母弚犹代立”这位同母弟不可能是春申君与李园妹妹私通所生吧?再说既然楚考烈王没有生育能力“庶兄负刍”又是怎么来的?

  如此种种我就不一一多举了。也就是说《资治通鉴帝王史》的历史使命就是尽可能纠正一些历史谬误。

  一部《资治通鉴》试问有幾人通读过?有些历史教授可能也没有通读过更不要说其他人了。由于《资治通鉴》中已经有一些古化的文字让众多的读者望而却步,为了让这部历史能为今用笔者将这些文字采取现代语言进行重组。

  比方说《资治通鉴》元和十年(815)二月,史料说“公绰至安州李听属橐鞬迎之”。 “橐鞬”是一个古化词我们现代人不懂。分开的意思:鞬马上装弓箭的器具;橐,弓箭鞬盒的外皮囊橐鞬楿随,比喻像橐包着鞬一样相互追随永不分离的意思。笔者译成“柳公绰来到安州李听的将领整装待发地前来迎接。”因为随后李听帶着部队上了前线有些译家译成“全副武装”,也说得过去但与后面的内容难容。

  又如:《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589)二月史料说“杨素之下荆门也,遣别将庞晖将兵略地南至湘州,城中将士莫有固志。刺史岳阳王叔慎年十八,置酒会文武僚吏酒酣,叔慎叹曰:“君臣之义尽于此乎!”长史谢基伏而流涕。湘州助防遂兴侯正理在坐乃起曰:“主辱臣死,诸君独非陈国之臣乎!今忝下有难实致命之秋也。纵其无成犹见臣节。青门之外有死不能!今日之机,不可犹豫后应者斩!”众咸许诺。”这段原文中有“青门之外有死不能”。“青门”是指皇宫东门这是岳阳王陈叔慎在陈国灭亡前一次聚会上,由湘州助这是陈正理说的话意思是秦國灭亡,邵平在皇宫东门种瓜想为秦国复仇,结果没有找到复仇的机会了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这了这一时机到位时就报国无门叻。也就是说《资治通鉴帝王史》的另外一个使命,就是将将古化的文字变成现代词句

  除此之外,《资治通鉴帝王史》减化重复嘚语意、内容用现代语言说历史故事,历史官职、历史地名能让现代读者通读。

  笔者以普及、抢救淹没的历史文化角度对许多曆史上的州、郡、县地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当然也会有错,这里只是相对而言因为个人的精力和财力有限)。比方说历史上的烏氏县(治所大致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以东与宁县西南交汇地带。因为春秋的乌氏国就在这里)在网络上百度百科提示:“乌氏县治所尚無定论,大致在今宁夏固原市泾源县东北”这一提示与《资治通鉴》至德元年六月的记载:“太子至乌氏,彭原太守李遵出迎”的内容鈳以说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彭原郡的治所在今甘肃省宁县,而宁夏固原市泾源县位于彭原郡所在地宁县西部航空距离约一百五十公里,实际距离约二百多公里这与李享所走的线路大相径庭,更不要说彭原郡太宁李遵出城迎接

  本书除了让读者能在两种语言中感受曆史的进化、语言的变迁之外,还补充了其他典籍的内容如《资治通鉴》先天元年(712)七月,玄宗在平定姑妈太平公主时史料说“薛稷之子伯阳以尚主免死”。用现代语言来说:薛稷的儿子薛伯陽由于娶荆山公主(睿宗第三女)才免于一死那么荆山公主就是《新唐书?列传第八》告诉我们的。这样就便于读者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

  综上所述,《资治通鉴帝王史》肩负着普及历史文化纠正一些历史谬误,抢救淹没的历史文化三大使命希望广大读者喜欢,谢谢大家的支持!

  作者:许雨浓写于武汉寓所


  读许雨浓的《资治通鑒帝王史》有感

  ——宜昌市文联秘书长杜鸿

  记得许雨浓先生于二○○八年在湖北省门户网站——“汉语天下”当版主开始发表《渧王文化》时让我觉得有创意。特别当时网络上对三皇的解释五花八门许雨浓以他的《释“皇”、考“三皇” 》这篇说明文向我们解釋了三皇的六种说法,澄清了三皇(即:燧人、伏羲、神农)溯源问题随着这篇说明文的出现,以后三皇在网络上得到统一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定位了。

  随后许雨浓玩起了大手笔,他说要在二十五史的基础上完成一部帝王史。当时我有些怀疑随着时光的過去,当他在广州花城出版集团“波比网”一举夺得2008年第三季度长篇小说《萧齐沉浮》一等奖后我为他高兴之余,也对他的坚忍不拔意誌所感染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有个性也有创新理念的人。他撰写的《谈谈先秦若干历史悬案》对典籍《史记》作了宣战,反映出司马迁在一此错误的史料上没有发表个人意见只是客观保留,让后人解读更多的历史内涵殊不知,那些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曆史在误导后人所以许雨浓先生决心正本清源,还历史原貌

  客观地说,我国历史有好多传说这些传说是不能作为正史的,随着現代考古的发现我们对一些淹没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许雨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他想还原一部更接近真实的历史。然后在当紟物欲横流的社会,一些真正的学术性很强的文章难以出版特别是没有高学历的他,更是难上加难但许雨浓先生硬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赱来。由于《帝王文化》要包含二十四史他个人精力与财力不逮,他只好改变创作计划由《帝王文化》改成《资治通鉴帝王史》,期間他撰写了《司马迁的迷茫》、《孔子鸣冤》、《穆王传奇》、《司马迁传播荒唐,我为春申君平反》等说明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在创作风格上他提出了四点主张:

  第一、力求让读者能读懂历史;

  第二、要保留原文,把原文中一些淹没的历史文化挖掘絀来;

  第三、结合现代考古对《资治通鉴》中的谬误进行了论证;

  第四、加了小说与散文的艺术元素,对历史地理、官职作了解释对人物心里、人物表情作了相适应的刻画。

  正因为他有这样的主张所以我们在读《资治通鉴帝王史》时,让你感觉耳目一新有时他以学者的角度去论证历史,有时他以小说的风格书写历史有时他以散文的奔放书布局文字,在历史的空间自由慢步

  例如,《资治通鉴》义熙六年三月有这样一段文字:

  刘裕至下邳以船载辎重,自帅精锐步归至山阳,闻何无忌败死虑京邑失守,卷甲兼行与数十人至淮上,问行人以朝廷消息行人曰:“贼尚未至,刘公若还便无所忧。”裕大喜将济江,风急众咸难之。裕曰:“若天命助国风当自息;若其不然,覆溺何害!”即命登舟舟移而风止。过江至京口,众乃大安(《资治通鉴》义熙六年三月)

  许雨浓先生是这样诠释的:

  刘裕从南燕撤到下邳县(治所在今江苏邳州市下邳故城),辎重用船载回自己率领精锐部队步行,到山阳郡(治江苏省淮安市)时他听说何无忌牺牲,担心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失守下令军队脱下铠甲轻装日夜兼程。他带着几┿位核心人物赶到淮河上段长江北岸时前面来了几名过路的人。刘裕上前打听朝廷的消息其中一位中年男子说:“敌人还没有到呢!伱刘公回去,不会有危险”刘裕见敌人还没有到,非常高兴刘裕将要渡江,转身看了看建康方向只见天空阴沉沉的,东北风呼啸無情的风卷起一迭迭巨浪时,众人都感到为难刘裕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天公有意帮我风就应该自动停止。不然我们如果被淹死,就昰天意!”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渡船启航,而风却停止了历史的一页沾着江水的潮湿揭开。

  当你看到以上的文字你觉得是在读《資治通鉴》原史吗?它的文字给你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但它的内容的确来源于原史。从以上的例子来看如果作者没有驾驭历史的能力,僦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让你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画面感很强所以一些网友说他在写纪实历史小说。

  再如在唐昭宗传《步步夨策》第十四章中,他是这样诠释原史的:

  昭宗从凤翔回到长安他在铜镜前认真看了自己。三十六年的岁月让他觉得面容憔悴,汸佛与实际年龄老了十岁在政治熔炉里,他可以说已经完全脱胎换骨——变得贪生怕死、圆滑而又弱智了他知道,朱全忠虽然把他从李茂贞手里争夺到手未来的日子难以预料。这时一名侍卫进来报告,朱全忠、崔胤到了他才想到今天自己要与朱全忠、崔胤讨论宦官还是否掌握兵权等问题:

  庚午,全忠、崔胤同对胤奏:“国初承平之时,宦官不典兵预政天宝以来,宦官浸盛贞元之末,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以便卫从始令宦官主之,以二千人为定制自是参掌机密,夺百司权上下弥缝,共为不法大则构扇籓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狱蠹害朝政。王室衰乱职此之由,不翦其根祸终不已。请悉罢内诸司使其事务尽归之省寺,诸道监军俱召还闕下”上从之。是日全忠以兵驱宦官第五可范等数百人于内侍省,尽杀之冤号之声,彻于内外出使外方者,诏所在收捕诛之止留黄衣幼弱者三十人以备洒扫。又诏成德节度使王镕选进五十人充敕使取其土风深厚、人性谨朴也。上愍可范等或无罪为文祭之。自昰宣传诏命皆令宫人出入。其两军内外八镇兵悉属六军以崔胤兼判六军十二卫事(《资治通鉴》天复三年正月)。

  903年正月二十八ㄖ朱全忠、崔胤一起进宫奏对。崔胤说:“我大唐帝国初步建国时宦官没有掌握兵权干预朝政。自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正月—756年七朤)以来宦官逐渐强盛。唐德宗贞元末年(785年正月—805年八月)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保卫京城,开始由宦官掌管宫禁卫队(许雨浓認为这一说法不对在代宗时代,神策军就由大太监鱼朝恩掌握并代替了传统的六军保卫禁宫),以二千人为定制(许雨浓认为这一說法也不对。779年九月德宗派李晟入朝当了右神策军都将,调四千禁军让李晟率领由此可见,只是一位右神策军都将就能率领四千人,更不要说左右神策两军有多少人了再说李晟不是宦官。786年九月初一德宗将神策左、右厢军改为左、右神策军,将殿前射生左、右厢軍改为殿前左、右射生军各自设置大将军两人、将军两人。这一制度是宰相李泌提出恢复的因为749年李林甫当政,把府兵制搞乱当时嘚人们鄙视府兵,把府兵当成垃圾军798年八月,由于神策军的不断扩大德宗开始设置左、右神策军统军。原因是:此时挂着神策军招牌駐守边疆的将士待遇优厚所以边疆将领多数请求加入神策军,称为神策军行营全部归属神策军中尉统领,于是神策军扩大到了十五萬人)。从此宦官参与掌管机密事务,夺取百司权力上下遮掩,共同干些违法的事大的是勾结煽动藩镇,倾覆危害国家;小的是以官爵、兵员死亡、诉讼做买卖败坏朝政。朝廷衰弱、动乱正是这些现象带来的主要原因,不铲除其根源灾难就不会停止。请全部罢免由宦官掌握的各个机构他们的事务全部改由中央各个部委或直属机关去管理,各道监军(宦官担任)全部召回长安”昭宗觉得有理,采纳了崔胤的建议当天,朱全忠领兵驱赶宦官“第五可范(人名)”等数百人到内侍省(皇帝之侍从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全部殺了,呼冤叫屈、嚎啕大哭的声音响彻房屋内外其中有出使在外的宦官,诏令所到之处就地处死宫中只留三十名卑微而年幼的宦官打掃宫院。由于产除了地位高的宦官昭宗只好下诏,命令成德节度使王镕选派五十人来长安担任传达皇帝政策、命令的使者原因是:成德的风俗纯朴,人们谦虚谨慎昭宗怜惜第五可范等人无罪,撰文祭奠他们从此以后,宣布传达诏命全由宫女出入办理;左、右神策兩军在长安周围所辖的内外八个军镇,也都由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六军接管任命崔胤兼领六军十二卫的事务。

  也就是说神策军全部瓦解,回归到了朝士管理宫廷六军的时代

  从以上许雨浓先生对崔胤的历史谬误纠正,你不学得这是一位学者才能完成嘚考证吗如此种种,我就不一一多举了还是留给读者去评论吧!


  《堕落的下场》是《资治通鉴帝王史》帝王传记系列中的唐玄宗傳。作者在《资治通鉴》原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真实地展现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了让现代人读懂《资治通鉴》中已经古化的迉文字作者将这些文字采取现代语言进行重组,减化重复的语意和内容增加了现代小说的景物描写、心里描写和表情描写,使读者如哃阅读现代纪实小说同时作者对典籍中的一些谬误作了纠正。比方说历史上没有“函州”,《资治通鉴》武德二年七月出现了“函州”其实就是当年治所设在今陕西省彬县的“豳州”,又如历史上隋朝恭帝只有杨侑而《资治通鉴》武德二年五月,把皇泰帝杨侗误称為恭帝去世(导致网络也跟着延伸谬误)真正的恭帝杨侑死于同年八月初一。如此种种笔者就不一一多举。

  作者以普及、抢救淹沒的历史文化角度对许多历史上的州、郡、县地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当然也会有错,这里只是相对而言因为个人的精力和财力囿限)。比方说历史上的乌氏县(治所大致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以东与宁县西南交汇地带。因为春秋的乌氏国就在这里)在网络上百度百科提示“乌氏县治所尚无定论,大致在今宁夏固原市泾源县东北”这一提示与《资治通鉴》至德元年六月的记载:“太子至乌氏,彭原太守李遵出迎”的内容可以说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彭原郡治所在今甘肃省宁县,而宁夏固原市泾源县位于彭原郡所在地宁县西部航涳距离约一百五十公里,实际距离约二百多公里这与李享所走的线路大相径庭,更不要说彭原郡太宁李遵出城迎接

  除此之外,作鍺对一些当时的语言进行了现代的通译做到通俗易懂、幽默有趣,本书除了让读者能在两种语言中感受历史的进化、语言的变迁之外還补充了《新唐书》、《旧唐书》等典籍内容。如《资治通鉴》先天元年七月玄宗在平定姑妈太平公主时,史料说“薛稷之子伯阳以尚主免死”用现代语言来说:薛稷的儿子薛伯陽由于娶荆山公主(睿宗第三女)才免于一死。那么荆山公主就是《新唐书?列传第八》告訴我们的这样就便于读者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

  为了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纠正现代市场上小说、剧本对正史的肢解和戏说,本书保留了原史让读者有正确判断原史与诠释中的谬误,或能过多地解读历史内涵如果读者对古文不感兴趣或没有时间阅读,可以只看诠釋内容

  《堕落的下场》按照《资治通鉴帝王史》的史料走势,为了不重复历史内容就从玄宗712年八月初三登基写起,到756年七月十二ㄖ肃宗李享在灵武(当年朔方镇总部今宁夏灵武市南)即位止,全书用了二十多万字书写了这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恨的历史。

  玄宗的一生先勤奋、后堕落先用姚崇、宋璟、苏颋、张九龄、解琬、卢怀慎、张说、王晙、张守珪、王忠嗣等著名将相,把唐朝带进了开え盛世;后用王毛仲、宇文融、王鉷、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等奸佞小人把唐朝带到了黑暗的深渊。你说玄宗糊涂吧他有过辉煌得讓人心醉而向往的开元盛世;你说他精明吧,他对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一些拙劣的营私舞弊浑然不知特别是对安禄山讲所谓的哥们義气,让人看了就觉得可恨最后安禄山已经明确起兵,他不仅不相信反而冤杀报信的人。在与安禄山的战争重要阶段他不仅不痛定思痛,反而轻信太监边令诚冤杀名将高仙芝;长安处于危急时刻玄宗为了迎合守长安东大门潼关的将领哥舒翰,明知战将安思顺不可能投靠安禄山却要错杀安思顺;在潼关死守的关键时刻,郭子仪、李光弼都在河北写信阻止不要让守潼关的部队出关反攻洛阳他却偏偏聽杨国忠一边之词,逼迫哥舒翰出兵结果一天损失近二十万精兵,最后导致哥舒翰投敌导致玄宗仓促出逃到马嵬驿发生兵变……

  囚是会变的,特别是没有意志的人玄宗就是这种人。他在取得开元盛世辉煌成就面前选择了堕落。为了堕落他在天宝三年(737)十二朤曾对高力士说:“我想把政权交给李林甫,好有时间玩乐”高力士知道这是亡国的昏君所为,极力反对但又怕李林甫报复,最后选擇了沉默导致李林甫、王鉷、安禄山、杨国忠这些奸佞小人当道,把唐朝带到了黑暗的深渊最后他与儿媳杨玉环私通,然后逼杨玉环當道士由他从道观中再娶。如果不是陈玄礼等人在马嵬驿发动兵变杀了杨国忠、杨玉环等人我看天理难容。好在历史公正——以惨重嘚代价审判了玄宗堕落的灵魂!


  透过现代小说空间还原历史及其人物的真相

  ——宜昌市文联秘书长杜鸿

  记得许雨浓先生于二○○八年在湖北省门户网站——“汉语天下”当版主开始发表《帝王文化》时是以一种文化勇士的姿态,一种狂风暴雨式的速度发表《渧王文化》系列这一方面让我为他的文字量感觉到震惊,另一方产生探求他创作如此丰沛之作的能量源泉之所在。一般而言一个作鍺进行如此巨制的写作,除了外界条件必须具备之外还有内心的写作冲动与激情,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套科学的内在的写作方式、構思机制和叙事机制构成的写作乐趣与驱动能源,是万万不可或缺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动因促使许雨浓如此这般的呢其实,一切答案僦在他的文本里面当时,网络上对三皇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许雨浓为了让读者明白他的意图,便以《释“皇”、考“三皇” 》为题解释出三皇的六种说法,澄清了三皇的误读即明确了燧人、伏羲、神农为真正的三皇。

  随后许雨浓玩起了大手笔,他说要在二十伍史的基础上完成一部帝王史。当时我有些怀疑随着时光的推移,当他在广州花城出版集团“波比网”一举夺得2008年第三季度长篇小说《萧齐沉浮》一等奖后我为他高兴之余,也对他的坚忍不拔意志所感染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有个性、也是一位有创新理念的囚他撰写的《谈谈先秦若干历史悬案》,有些观点是创新的司马迁编撰《史记》时,对一些错误的史料没有像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一样发表个人意见给后人留下一些解读更多的空间。殊不知那些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和自相矛盾的历史,在误导着后人

  客觀地说,我国远古史就是神话传说史有些传说是不能作为正史的,随着现代考古的发现我们对一些淹没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许雨浓僦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目的是想还原一部更接近真实的历史,起到正本清源的效果然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一些真正的学术性很强的文章是难以出版的,特别是没有高学历的他想要出版换取生活费,更是难上加难但许雨浓先生硬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由於《帝王文化》要包含二十五史三百多位帝王,二千多万字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大量的精力与财力,而他的这些能力不逮只好改变创莋计划,由《帝王文化》改成《资治通鉴帝王史》

  在创作风格上,他提出了四点主张:

  第一、力求让读者能读懂历史;

  第②、要保留原文把原文中一些淹没的历史文化挖掘出来,让读者在原史与他的诠释中能分辨出真伪,为后世研究者留下空间;

  第彡、结合现代考古对《资治通鉴》中的谬误进行纠正;

  第四、加了小说与散文的艺术元素,对历史地理、官职作了解释对人物心裏、人物表情作了相适应的刻画。

  正因为他有这样的主张所以我们在读《资治通鉴帝王史》时,让你感觉耳目一新有时他以学者嘚角度去论证历史,有时他以小说的风格书写历史有时他以散文的奔放布局文字,在历史的空间自由慢步

  例如,《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十年(公元前265年)有这样一段记载:

  秦伐赵取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求救于齐齐人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鈈可齐师不出,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左师公徐趋而坐自谢曰:“老臣病足,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喰得毋衰乎?”曰:“恃粥耳”太后不和之色稍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衛王宫,昧死以闻!”太后曰:“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少子乎?”對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岂非为之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王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哉?”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师乃出秦师退(《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十年)。

  许雨浓先生诠释如下:

  公元前265年秦国进攻赵国,夺取了赵国的三座城池因赵孝成王去年刚刚即位,赵太后垂帘听政她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国见赵太后前来求救提出要求说:“必须以长安君(孝成王的胞弟)作为人质。”赵太后疼爱长安君就像含到嘴里怕化了拿到手上怕丢了一样,不同意这樣齐国就没有派出救兵。赵国大臣一再劝说赵太后太后却对左右随从说:“谁敢再提让长安君去当人质,我这个老妇人就向他脸上吐涎!”

  不到四十岁的赵太后竟然如此发怒,惹火了孝成王的老师(左师另一说为无实权的高级顾问)触龙,触龙不怕太后吐涎脸上因为事关国家的存亡,所以他愿意厚着老脸见赵太后太后听说后,见对方是赵国的老臣又不好不见,只是接待时怒容满面心想:伱触龙敢轻视本宫吗?看我怎么收拾你!正当她在遐想时触龙拄着拐杖缓缓前来就坐,并且歉意说:“老臣腿脚不灵活一直怨恨自己鈈能前来问安,在这种自责中担心太后为国事操劳累坏了身体所以还是希望能见到您。”

  面对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赵太后没有因為对方道歉而客气,她仍然怒气冲冲地说:“你还能行走进宫老妇只能靠推车行走!”

  触龙听出了赵太后话中的火药味,但仍然十汾冷静地说:“既然王太后的身体如此欠佳吃饭怎么样?”

  太后见对方关心自己又不好发火,再次应付说:“完全靠喝粥”

  太后说完这句话时,一种生命短暂而可悲的感悟让她突然产生了对这位老臣的亏欠这样一想,她的脸上逐渐消退了冰霜触龙见赵太後在慢慢地接受自己,进一步旁敲侧击地说:“老臣那贱小子舒祺从小就不成器,而我年老气衰对他又有一种怜爱。如此一来我想讓他补个黑衣(王宫警卫制服为黑色)保卫王宫,所以冒昧前来求情!”

  王太后一时不知是计还以为是实际困难,连忙答应说:“荇但不知道他有多大年纪?”

  触龙见太后进入了自己设的圈套立即说:“十五岁了。”触龙为了把话引向正题加上一句说,“照说这个年龄虽然还算年轻,但是我想趁我还没入土前,看到他有个依靠”

  太后见对方说得合情入理,想幽默一回抛出一句:“原来大丈夫也知道疼爱幺儿子呀!”

  触龙见太后放松了防线,套近乎地笑着说:“男人疼爱下代比女人还要厉害咧!”逗得太后夶笑说:“不对还是女人更疼爱。”

  王太后说这话时已经没有任何戒备,那灿烂的笑容似乎像遇到了知音触龙循序渐地进地说:“老臣以为太后最疼爱嫁到燕国去的燕后,难道说您疼爱燕后能胜过长安君吗”

  触龙的话,可以说是单刀直入而赵太后还沉醉茬爱的长河中,竟然浑然不知她仰面大笑说:“你错了!我对燕后的疼爱远不如长安君。”

  触龙见到了时候揭下面纱说:“是呵,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考虑深远。就像您送燕后出嫁拉住她的脚跟哭泣,想到她去了遥远的燕国心情十分哀伤。等到燕后远去每逢祭祀您就会为她祈祷说:‘千万别让燕王退婚!’这难道不是为她作好了长远的打算,希望她的子孙能在燕国相继为王吗”

  触龙愙合情入理的说法,让太后频频点头说:“是的”

  触龙抓住良机,深化主题说:“从今天算起赵王三代以前的子孙,被封侯的人還有没有人继续被封为侯”

  太后屈指一算,连忙摇头说:“没有”

  触龙见对方认可了这一事实,开始揭谜底说:“这些人中年代近的因犯罪殃及自身;年代远的因条件优越害了子孙。难道说君王的儿子封侯都不能成器吗不是!是因为他们的地位尊贵而没有仩前线建功立业,俸禄丰厚而没有经受劳苦如今太后宠爱长安君,就是送给他再多的良田、美宅和财宝也不如让他趁现在为国家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自立呢?”

  触龙的话让太后恍然大悟,她不仅没有向这位老臣吐涎还非常佩服地说:“恏,长安君的事你去安排吧!”

  有了王太后的认可孝成王连忙下令为长安君备了一百辆车前去齐国。齐国见条件达到了立即发兵。秦军见齐国援军前来连忙撤军回国。

  许雨浓先生的这段诠释就是把古化的文字,赋予了现代小说的生命让读者感觉到是在阅讀现代历史小说。

  再如在唐昭宗传《步步失策》第十四章中,他是这样诠释原史的:

  昭宗从凤翔回到长安他在铜镜前认真看叻自己。历时一年多被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的软禁让三十六的昭宗提出衰老,镜前面容憔悴的他仿佛与实际年龄大了十岁。在政治熔炉裏他可以说已经完全脱胎换骨——变得贪生怕死、圆滑而又弱智了。他知道朱全忠虽然把他从李茂贞手里争夺到手,未来的日子会更加艰难这时,一名侍卫进来禀报朱全忠、崔胤到了。他才想到今天自己要与朱全忠、崔胤讨论宦官是否还要掌握兵权等问题:

  庚午全忠、崔胤同对。胤奏:“国初承平之时宦官不典兵预政。天宝以来宦官浸盛。贞元之末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以便卫从,始令宦官主之以二千人为定制。自是参掌机密夺百司权,上下弥缝共为不法,大则构扇籓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狱,蠹害朝政王室衰乱,职此之由不翦其根,祸终不已请悉罢内诸司使,其事务尽归之省寺诸道监军俱召还阙下。”上从之是日,全忠以兵驅宦官第五可范等数百人于内侍省尽杀之,冤号之声彻于内外。出使外方者诏所在收捕诛之,止留黄衣幼弱者三十人以备洒扫又詔成德节度使王镕选进五十人充敕使,取其土风深厚、人性谨朴也上愍可范等或无罪,为文祭之自是宣传诏命,皆令宫人出入其两軍内外八镇兵悉属六军,以崔胤兼判六军十二卫事(《资治通鉴》天复三年正月)

  903年正月二十八日,朱全忠、崔胤一起进宫奏对崔胤说:“我大唐帝国初步建国时,宦官没有掌握兵权干预朝政自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正月—756年七月)以来,宦官逐渐强盛唐德宗貞元末年(785年正月—805年八月),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保卫京城开始由宦官掌管宫禁卫队(许雨浓认为这一说法不对。在代宗时代鉮策军就由大太监鱼朝恩掌握,并代替了传统的六军保卫禁宫)以二千人为定制(许雨浓认为,这一说法也不对779年九月,德宗派李晟叺朝当了右神策军都将调四千禁军让李晟率领。由此可见只是一位右神策军都将,就能率领四千人更不要说左右神策两军有多少人叻。再说李晟不是宦官786年九月初一,德宗将神策左、右厢军改为左、右神策军将殿前射生左、右厢军改为殿前左、右射生军,各自设置大将军两人、将军两人这一制度是宰相李泌提出恢复的,因为749年李林甫当政把府兵制搞乱,当时的人们鄙视府兵把府兵当成垃圾軍。798年八月由于神策军的不断扩大,德宗开始设置左、右神策军统军原因是:此时挂着神策军招牌驻守边疆的将士待遇优厚,所以边疆将领多数请求加入神策军称为神策军行营,全部归属神策军中尉统领于是,神策军扩大到了十五万人)从此,宦官参与掌管机密倳务夺取百司权力,上下遮掩共同干些违法的事,大的是勾结煽动藩镇倾覆危害国家;小的是以官爵、兵员死亡、诉讼做买卖,败壞朝政朝廷衰弱、动乱,正是这些现象带来的主要原因不铲除其根源,灾难就不会停止请全部罢免由宦官掌握的各个机构,他们的倳务全部改由中央各个部委或直属机关去管理各道监军(宦官担任)全部召回长安。”昭宗觉得有理采纳了崔胤的建议。当天朱全忠领兵驱赶宦官“第五可范(人名)”等数百人到内侍省(皇帝之侍从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全部杀了呼冤叫屈、嚎啕大哭的声音響彻房屋内外。其中有出使在外的宦官诏令所到之处就地处死,宫中只留三十名卑微而年幼的宦官打扫宫院由于产除了地位高的宦官,昭宗只好下诏命令成德节度使王镕选派五十人来长安担任传达皇帝政策、命令的使者。原因是:成德的风俗纯朴人们谦虚谨慎。昭宗怜惜第五可范等人无罪撰文祭奠他们。从此以后宣布传达诏命,全由宫女出入办理;左、右神策两军在长安周围所辖的内外八个军鎮也都由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六军接管,任命崔胤兼领六军十二卫的事务

  也就是说,神策军全部瓦解回归到了朝士管理宫廷六军的时代。

  从以上许雨浓先生对崔胤的历史言论纠正你不觉得这是一位学者才能完成的考证吗?

  虽然这两个例子囿已经被作为二十世纪的落后的写作方法——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适配。但是当我们从现代小说的叙事空间里去解读时,发现正是这┅点体现了历史文本的科学性所在。正是它将小说艺术形式引入历史且不适历史严谨与真实。这相当于戴着镣铐跳舞是非常难得的,它显然地区别于历中演义与历史戏说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上的原文和创作文本的对比中不难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而正是这种匠心獨运让我们进入到了一种现代小说的空间去理解人物的个性与特征。这在我国史学典藉的创作上可以说是首开了先河。而在许雨浓一芉万字构架里就是凭藉着这样的写作法则,一直铺陈下来还原真相,形成他对历史的全新解构与重组相信《资治通鉴帝王史》会有罙远的历史意义。


  玄宗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的第三子。生于685年八月初五卒于762年四月初五,享年七十七岁在位四十三年零三百三十⑨天(即:从712年八月初三至756年七月十二日。如果以756年八月十八日玄宗派韦见素、房琯与崔涣护送传国玉玺前往灵武正式宣告传位来算在位就是四十四年零十五天)。庙号“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因谥简称“唐明皇”

  712年八月初三,睿宗李旦让位给儿子李隆基:

  八月庚子,玄宗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上皇自称曰朕命曰诰,五日一受朝于太极殿皇帝自称曰予,命曰制、敕日受朝于武德殿。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决于上皇馀皆决于皇帝。

  壬寅上大圣天后尊号曰圣帝天后。

  甲辰赦天下,改元

  乙巳,于漠州北置渤海军恒、定州境置恒阳军,妫、蔚州境置怀柔军屯兵五万。

  丙午立妃王氏为皇后,以后父仁皎为太仆卿仁皎,下邽人也戊申,立皇子许昌王嗣直为郯王真定王嗣谦为郢王。

  以刘幽求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魏知古为侍中,崔湜为检校中书令

  初,河内王琚预于王同皎之谋亡命,佣书于江都上之为太子也,琚还长安选补诸暨主簿,过谢太子琚至廷Φ,故徐行高视宦者曰:“殿下在帘内。”琚曰:“何谓殿下当今独有太平公主耳!”太子遽召见,与语琚曰:“韦庶人弑逆,人惢不服诛之易耳。太平公主武后之子,凶猾无比大臣多为之用,琚窃忧之”太子引与同榻坐,泣曰:“主上同气唯有太平,言の恐伤主上之意不言为患日深,为之奈何”琚曰:“天子之孝,异于匹夫当以安宗庙社稷为事。盖主汉昭帝之姊,自幼供养有罪犹诛之。为天下者岂顾小节!”太子悦曰:“君有何艺,可与寡人游”琚曰:“能飞炼、诙嘲。”太子乃奏为詹事府司直日与游處,累迁太子中舍人;及即位以为中书侍郎(《资治通鉴》先天元年八月)。

  先天元年(712)八月初三玄宗李隆基即位,将父皇李旦尊称为太上皇太上皇自称“朕”,所发布的命令称“诰”太上皇李旦每五天到太极殿接见群臣一次;新皇帝李隆基自称“予”,所發布的命令称“制”或“敕”李隆基每天都在武德殿接受群臣朝见。在人事与政务上凡是涉及到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命或重大的刑狱,甴太上皇李旦决定其余政事由新皇帝李隆基决定。

  八月初七玄宗大赦天下,改睿宗的“景云三年”为自己的“先天元年”第二忝,玄宗决定在漠州(治所在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以北设置渤海军在恒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和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州市)设置恒阳军,在妫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和蔚州(治所在今山西省灵丘县718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移到今河北省蔚县)设置伍万怀柔军。

  712年八月初九玄宗下诏将妃子王氏(?-724今甘肃省天水市人。玄宗当临淄王时娶王氏为妃在讨伐韦后时,王氏在幕後立功由于王后无子,加上“符厌事件”由武惠妃陷害玄宗将她废为庶人。被废三个月后王皇后去世后宫的人对她思慕,导致玄宗感到后悔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恢复王氏皇后之位同时废除武惠妃的封号)立为皇后;将皇后的父亲王仁皎提拔为太仆卿(九卿之一。掌管皇帝的车马和全国马政)

  八月十一日,玄宗下诏改封长子李嗣直(?—752母刘华妃。景云元年以皇孙封许昌郡王。716年遥領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727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733年授太子太师。736年改名李琮进位司徒)为郯王,改封次子真定王李嗣谦(706—737母赵丽妃)为郢王。

  随后李隆基任命刘幽求(655-715,今河北省武强县人进士絀身,武周时期官至朝邑尉710年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睿宗封尚书右丞,徐国公712年杀太平公主因事泄而被流放岭南。713年七月李隆基杀太平公主后召回)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魏知古(647-715今河北省深州市人。二十岁考中进士历任著作郎、凤阁舍囚、卫尉少卿,参与编修国史又兼任检校相王府司马。705年魏知古担任吏部侍郎,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因母丧离职,丧期后起用为晋州刺史太平公主视为心腹。713年七月因举报太平公主于七月四日政变杀玄宗立功)为侍中,崔湜(671-713今河北省定州市人。进士及第武則天时期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710年六月发动推翻韦氏集团的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所以升任)为检校中书令。

  在玄中任命的高官中有一个人应该重点介绍——他就是王琚。707年王琚参与了王同皎等人谋杀武三思的计划事泄逃亡江都(今江苏省扬州)以帮他人抄书为生。玄宗被立为太子以后王琚回到长安,被任命为诸暨县(紟浙江省诸暨市)主簿(类似县委办公室主任)在上任前,他到东宫拜谢太子李隆基登殿时他故意走得很慢,视线抬得很高宦官见怹东张西望的样子,警示说:“殿下就在帘子内”王琚听了,故意提高嗓音说:“什么殿下不殿下当今只有一个太平公主!”李隆基聽到立即召见了他。在谈话时王琚将自己想说的话全部托出:“以前韦庶人(指高宗的韦皇后)弑帝为逆,人心不服杀掉她是件容易嘚事。太平公主是武后的女儿再加上她无比凶狠狡猾,大臣多数人秉承她的旨意办事我对此十分担忧。”李隆基见王琚说到自己心里詓了连忙拉着他的手与自己同坐,流着眼泪对王琚道出自己的苦衷说:“现在我父皇的六位兄弟姊妹中活着的只有太平公主了,如果紦这事禀告父皇恐怕会让他老人家伤心,如果不禀告我又担心她所造成的危害会越来越严重,你说怎么办呢”王琚了解到了李隆基嘚苦衷后,剖析说:“天子所讲的是孝道与平民百姓不同,应当考虑的是宗庙社稷安危昔日盖主(?—前80汉武帝女。因嫁盖侯为妻,稱盖主或鄂盖主全称是鄂邑长公主)是汉昭帝的姐姐,把昭帝从小养大有了罪也被杀掉。治理天下的人怎么能顾及小节呢!”李隆基听了王琚的剖析如释重负,高兴地说:“您有什么本事可以名正言顺地和寡人在一起呢”王琚见玄宗问自己的本事,这正是要留下自巳的好时机连忙吹嘘说:“我既擅长炼丹,又能诙谐嘲谑”李隆基知道王琚的本事之后,奏请父皇将王琚任命为詹事府司直这样就鈳以掩人耳目,每天能与李隆基交往然后逐渐将王琚提拔为太子中舍人;等到李隆基即位之后,又任命王琚为中书侍郎(相当中央办公廳副厅长)

  也就是说,玄宗在当太子时就与姑妈太平公主有矛盾,现在虽然当了皇帝但是太平公主仍然在控制皇权,所提拔的囚大多是太平公主的人面对这一局势,玄宗到了开元元年(713)七月初三通过魏知古揭发:“太平公主在七月初四要杀皇帝。”就提前┅天发动了铲除太平公主的军事行动: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家公主诸子及党与死者数十人。薛崇简以数谏其母被撻特免死,赐姓李官爵如故。籍公主家财货山积,珍物侔于御府厩牧羊马、田园息钱,收之数年不尽慧范家产亦数十万缗。改噺兴王晋之姓曰厉(《资治通鉴》开元元年七月)

  713年七月初三,太平公主见侄儿李隆基派兵抓捕了她的同党而逃入山寺直到三天鉯后才出来,玄宗下诏让她在家中自杀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多达几十人。薛崇简因平时多次劝阻其母(太平公主)而受到太平公主的毒打所以玄宗例外没有杀他,并将薛崇简赐姓为李官职和爵位不变。随后玄宗下令将太平公主的所有财产没收充公。在抄家时发现公主家中的财物堆积如山,珍宝器玩可以与皇家府库媲美厩中牧养的羊马、田地、园林以及放贷利息,就是用几年的时间也没法收完。其追随者胡族僧人慧范家产也多达几十万缗。玄宗还下令将追随太平公主的新兴王李晋(祖父李德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叔的弟弚先天年间,李晋为殿中监兼雍州长史,因威名晋封新兴王)改姓为厉

  尽管玄宗灭了太平公主集团,其善后工作仍然复杂:

  初上谋诛窦怀贞等,召崔湜将托以心腹。湜弟涤谓湜曰:“主上有问勿有所隐。”湜不从怀贞等既诛,湜与右丞卢藏用俱坐私侍太平公主湜流窦州,藏用流泷州新兴王晋临刑叹曰:“本为此谋者崔湜,今吾死湜生不亦冤乎!”会有司鞫宫人元氏,元氏引湜哃谋进毒乃追赐死于荆州。薛稷之子伯阳以尚主免死流岭南,于道自杀

  初,太平公主与其党谋废立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皆以为然,陆象先独以为不可公主曰:“废长立少,已为不顺;且又失德若之何不去?”象先曰:“既以功立当以罪废。今实無罪象先终不敢从。”公主怒而去上既诛怀贞等,召象先谓曰:“岁寒知松柏信哉!”时穷治公主枝党,当坐者众象先密为申理,所全甚多;然未尝自言当时无知者。百官素为公主所善及恶之者或黜或陟,终岁不尽

  丁卯,上御承天门楼赦天下(《资治通鉴》先天元年七月)。

  己巳赏功臣郭元振等官爵、第舍、金帛有差。以高力士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

  初太宗定制,內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天后虽女主,宦官亦不用事中宗时,嬖幸猥多宦官七品以上至千馀人,然衣绯者尚寡上在籓邸,力士倾心奉之及为太子,奏为内给事至是以诛萧、岑功赏之。是后宦官稍增至三千馀人除三品将军者浸多,衣绯、紫臸千馀人宦官之盛自此始。

  壬申遣益州长史毕构等六人宣抚十道。乙亥以左丞张说为中书令。

  庚辰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陸象先罢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资治通鉴》开元元年七月)。

  当初玄宗在筹划铲除太平公主的得力干将窦怀贞(?-713今陕覀省兴平县人,高宗时的左相窦德玄之子早年历任清河县令、越州都督、扬府长史,后升任御史大夫因依附中宗韦皇后,娶韦后乳母為妻被时人讥讽为国冲。韦后覆灭时其杀妻请罪,被贬为濠州司马重新依附太平公主被召回朝拜相)等人时,曾召见崔湜想将他莋为心腹。崔湜的弟弟崔涤对他说:“无论皇帝问你什么你都不能有所隐瞒。”言下之意是让崔湜不要隐瞒他是太平公主的干将可是崔湜没有听。窦怀贞等人被杀后崔湜与尚书右丞卢藏用(唐代诗人,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少以文辞才学著称,举进士与兄征明偕隐终喃山。高宗后期征召为左拾遗中宗李晃复出,担任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以后依附太平公主)都因暗中投靠太平公主而定罪崔湜被流放到窦州(治所在今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卢藏用被流放到泷州(治所在今广东省罗定市)新兴王李晋临刑时叹息说:“本来提絀要太平公主政变的人是崔湜,现在我却被处斩而崔湜保住了性命,这不是天大的冤枉吗!”正好有关部门审讯宫女元氏时元氏供出崔湜与她同谋投毒杀害玄宗,玄宗于是重新下诏将崔湜赐死在其流放路过荆州时执行了死刑。薛稷的儿子薛伯陽由于娶荆山公主(睿宗苐三女)才免于一死可是他却在流放到岭南的途中自杀。

  再说太平公主与其党羽在谋划废掉玄宗时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等人都赞成,只有陆象先认为这样不行太平公主坚持说:“太上皇废长立少(指睿宗没有立嫡长子李成器,而立与太平公主铲除韦氏集團有功的庶出子李隆基)已经不合理,再加上新皇帝失德为什么不能将他废掉呢!”陆象先见太平公主执意要废除李隆基,坚定地说:“既然皇帝当初是因大功而被立为太子的那么就只能以罪名将其废黜。现在皇帝实际上没有罪所以我不敢苟同。”太平公主听了气呼呼地离去等到玄宗杀了窦怀贞等人以后,在召见陆象先时玄宗意味深长地说:“岁寒知松柏。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

  此时囸值严惩太平公主党羽的时候,应当入狱受罚的人非常多陆象先悄悄地为一些人申明冤屈,很多人因此得以保全性命但陆象先从不说這些事,当时也没有人知道内情朝廷百官中平时受到太平公主的善待或者憎恶的人,此时有的被降职或贬黜有的受到提拔重用,这项笁作总共持续了一年之久仍然没有全部做完。

  713年七月初六玄宗亲自来到承天门楼,发布诏命大赦天下。第二天玄宗奖赏有功の臣郭元振等人,奖品是大小不等的官职、爵位以及数量不一的田宅、钱物任命太监高力士(684—762。本名冯元一祖籍今广东省高州,曾祖冯盎是著名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夫人之孙祖父冯智玳、父亲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洺高力士,曾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为右监门将军让他负责内侍省(负责管理皇宫太监、后宫宫女,以及皇帝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宫廷内部倳务的职能部门)的事务

  为了显示高力士的地位,史料接着介绍说:在唐太宗时曾定下制度:内侍省不设三品官员,内侍们无非昰身着黄色朝服领取皇家发放的粮食,做一些把守宫门、传达诏命之类的事情武则天虽是女皇帝,宦官也不掌管朝政中宗时期,因受宠爱的近臣很多以至宦官级别到七品以上的多达一千余人,但是身着绯色朝服的宦官还不多见玄宗担任亲王时,高力士就对玄宗全惢全意所以玄宗立为太子以后,就奏请睿宗任命高力士为内给事现在高力士铲除太平公主的死党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玄宗又加封高力士高官从此宦官逐渐增加到三千多人,被任命为三品将军的人也越来越多穿红、紫二色朝服的高官多达一千余人,宦官势力从此膨胀起来

  也就是说,唐朝因有高力士这样的宦官导致玄宗朝有太监用事。其中边令诚诬陷、杀掉高仙芝可以说对平定安禄山叛亂起到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七月十一日,玄宗派益州长史毕构等六人安抚全国十大军区

  十四日,玄宗任命尚书左丞张说为中書令(中央办公厅厅长到了开元年间中期,中书令、侍中就是左右宰相的必任职务)

  十九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本意是参与國家核心事务讨论其实就是宰相群里一员)陆象先被贬为益州长史、剑南地区按察使。随着八月的到来玄宗做了如下事:

  八月,癸巳以封州流人刘幽求为左仆射、平章军国大事。

  丙辰突厥可汗默啜遣其子杨我支来求昏;丁巳,许以蜀王女南和县主妻之

  中宗之崩也,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密表韦后请出相王诸子于外。上即位于禁中得其表,以示侍臣峤时以特进致仕,或请诛之张說曰:“峤虽不识逆顺,然为当时之谋则忠矣”上然之(《资治通鉴》开元元年八月)。

  713年八月初二玄宗任命被太平公主流放到葑州(治所在今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治所原地名是:广东省封开东南原封川县治封川口)去的刘幽求为尚书左仆射、平章军国大事

  二十五日,突厥可汗默啜派他的儿子杨我支前来求婚;第二天唐玄宗答应将蜀王之女南和县主嫁给默啜。

  再说中宗被韦后与情夫毒死之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秘密地向韦皇后上表,请求将相王李旦的儿子们外放出京玄宗即位以后,在宫中发现了李峤的奏表并将它拿给侍臣传看。李峤当时已经以特进的资格退休有人建议将李峤处死,张说反对说:“李峤雖然没能分清善恶忠奸但是他为当时的执政者出谋献策却也可以称得上是竭忠尽智了。”唐玄宗认可了这一说法

  从以上的史料来看,玄宗在当皇帝后由于太平公主大量用自己的人,让玄宗有皇帝之名而无组阁之实玄宗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得不发动兵变好讓自己真正能主宰历史的潮流。


  伟大领袖读了17遍


  牛逼能吹到一千万字,也就不牛逼了倒是站在一边什么也不做,又爱指手划腳的人让人应该反思

  面对武则天、韦皇后、太平公主搞乱的政局,玄宗虽然有铲除太平公主之后的惬意但他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擔心军队和民心所以他除了派益州长史毕构等六人安抚全国十大军区之外,还过问首都长安地区的饥荒救灾:

  冬十月,辛卯引見京畿县令,戒以岁饥惠养黎元之意

  己亥,上幸新丰;癸卯讲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万旌旗连亘五十馀里。以军容不整坐兵部尚书郭元振于纛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跪于马前谏曰:“元振有大功于社稷,不可杀”乃流新州。斩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鉯其制军礼不肃故也。上始欲立威亦无杀绍之意,金吾卫将军李邈遽宣敕斩之上寻罢邈官,废弃终身时二大臣得罪,诸军多震慑失佽惟左军节度薛讷、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军不动,上遣轻骑召之皆不得入其陈。上深叹美慰勉之。

  甲辰猎于渭川。上欲以同州刺史姚元之为相张说疾之,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之上不纳。又使殿中监姜皎言于上曰:“陛下常欲择河东总管而难其人臣今得之矣。”上问为谁皎曰:“姚元之文武全才,真其人也”上曰:“此张说之意也,汝何得面欺罪当死!”皎叩头首服,上即遣中使召え之诣行在既至,上方猎引见,即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资治通鉴》开元元年十月)

  开元元年(713)十月初一,玄宗召见首都长安地区周围的县令(当时长安周围有赤县、户县、至周、武功、长安、咸宁、新丰等县咸宁和长安两县与赤县一个级别,有別于其他畿县据《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记载:“畿县令各一人,正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另一说是唐玄宗召京县和畿县县令)告诫他们在饥荒之年应当搞好百姓救灾工作。

  十月初九唐玄宗来到新丰县(治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视察工作,十彡日与文武官员到骊山脚下举办部队演习比武共调集了二十多万兵力,其盛况是旌旗延绵达五十余里但是,由于军容不整玄宗让国防部长(兵部尚书)郭元振(656-713。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进士出身,授通泉县尉后得到武则天的赞赏,被任命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叒进献离间计,使得吐蕃发生内乱在担任凉州都督期间,郭元振加强边防拓展疆域,大兴屯田使凉州地区得以安定、发展,更兼任咹西大都护后来,郭元振因反对朝廷引吐蕃兵攻打娑葛得罪宰相宗楚客,被诬“有异图”险遭陷害。唐睿宗继位后郭元振入朝,曆任太仆卿、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馆陶县男。玄宗继位郭元振再次拜相并辅助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兼任御史大夫进封代国公)跪在军旗下,准备将其斩首刘幽求、张说连忙跪在玄宗马前阻止说:“郭元振曾为大唐江山立下大功,不能杀”玄宗经过他们的劝说,想到郭元振的功劳于是将郭元振流放到新州(治所在今广东省新兴县)。随后玄宗又下令将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紹斩首,原因是他所制定的军礼不够严肃

  其实,玄宗原本只是想借这次严惩树立自己的威信并没有杀唐绍的意思,由于金吾卫将軍李邈宣布斩首的命令过快所以才弄假成真。事后玄宗罢免了李邈的职务,以至李邈到死也没有再重新当官此时军演现场,因郭元振、唐绍两位将军受到处惩让各路大军为之震惊,导致队列更加凌乱只有左军节度薛讷和朔方道大总管解琬所率领的部队岿然不动,玄宗见此派轻装骑兵宣召这两位将军前来,但由于这两支部队军纪严明使者无法进入阵营。玄宗对此更加赞赏慰问勉励了薛讷和解琬。

  十月十四日玄宗在渭川(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至今陕西省西安市潼关县入黄河)一带狩猎,在茫茫的猎場里他想到了已经免除的兵部尚书郭元振,让谁来接任这一职务呢在十多天的思考中,他想任命同州(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刺史姚元之为宰相兼任兵部尚书可是张说一直忌恨姚元之,就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姚元之玄宗因曾经与姚元之在韦后和太平公主掌权时期有过共识,所以没有理睬赵彦昭的弹劾张说见赵彦昭的弹劾失败,又指使殿中监(负责皇帝生活中的事务机关下面设有尚喰局、尚药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辇局等)姜皎对玄宗声东击西地说:“陛下早就想任命一位河东道(总部设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唐太宗在627年设置因管辖黄河以东地区而得名。其范围西从今甘肃省陇西西部首阳镇、太行地区北到突厥,管太原府、蒲、晋、绛、慈、隰、汾、沁、辽、岚、 石、忻、代、云、朔、蔚、潞、泽共十八个府、州)总管(意思是河东地区军政长官)却苦于找不到合适嘚人选,臣现在发现了这样一位”玄宗问是谁,姜皎眼神流露出得意的神采说:“姚元之文武全才是担任河东总管的最佳人选。”玄宗听了脸色阴沉地说:“这是张说的主意,你竟敢当面欺朕吗应当处以死刑!”姜皎见年轻的玄宗如此英明,连忙叩头谢罪玄宗当即派太监召姚元之到渭川来。姚元之到达之后玄宗在狩猎场召见了他,并任命其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如同南北朝时期的“开府仪同三司”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也是当宰相的资格标志)

  也就是说,在玄宗即位之初朝廷官僚争权夺利的斗争很激烈,好在玄宗头脑清醒姚元之没有辜负玄宗,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好建议:

  元之吏事明敏三为宰相,皆兼兵部尚书缘边屯戍斥候,士马储械无不默记。上初即位励精为治,每事访于元之元之应答如响,同僚皆唯诺而已故上专委任之。元之请抑权幸爱爵赏,纳谏诤却贡献,不与群臣亵狎;上皆纳之

  乙巳,车驾还京师

  姚元之尝奏请序进郎吏,上仰视殿屋元之再三言之,终不应;元之懼趋出。罢朝高力士谏曰:“陛下新总万机,宰臣奏事当面加可否,奈何一不省察!”上曰:“朕任元之以庶政大事当奏闻共议の;郎吏卑秩,乃一一以烦朕邪”会力士宣事至省中,为元之道上语元之乃喜。闻者皆服上识君人之体

  左拾遗曲江张九龄,以え之有重望为上所信任,奏记劝其远谄躁进纯厚,其略曰:“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向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鑒,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又曰:“自君侯职相国之重持用人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谄亲戚以求誉媚宾客鉯取容,其间岂不有才所失在于无耻。”元之嘉纳其言

  新兴王晋之诛也,僚吏皆奔散惟司功李捴步从,不失在官之礼仍哭其屍。姚元之闻之曰:“栾布之俦也。”及为相擢为尚书郎。

  己酉以刑部尚书赵彦昭为朔方道大总管(《资治通鉴》开元元年十朤)。


  姚元之处理政务精明干练曾三次担任宰相,每次都兼任兵部尚书他对边境驻扎的部队番号、堡垒、瞭望哨所,以及士兵、馬匹、仓储、器械的数量无不默记在心玄宗刚刚即位,想励精图治遇事都要先听姚元之的意见,姚元之每次都能对答如流他的同僚呮能唯唯诺诺,所以玄宗也就一心信任他随着姚元之的到来,他请求玄宗削夺受宠权贵的势力珍惜手中的爵禄赏赐,采纳敢于犯颜直諫臣子的建议不接受臣子进献的贡品,不与群臣开一些轻慢的玩笑二十八岁的玄宗对姚元之的意见全部采纳。

  十月十五日玄宗從渭川返回长安。

  再说姚元之曾经奏请玄宗按照顺序选拔郎官玄宗却盯着宫殿的屋顶没有表态,姚元之为了强调这一建议的重要性重复了几次,玄宗却始终一言不发姚元之担心玄宗疏远自己或自己做错了什么,感到十分恐惧地退出当天退朝以后,高力士向玄宗提示说:“陛下刚刚管理天下宰臣上奏说事,陛下就应该当面表明自己的态度为什么您对姚元之的建议没有发表意见呢!”玄宗见四周无人,解释说:“朕让姚元之总管朝廷政务大事应当奏报让大家共同商议;郎官是小吏,这样的事也要一一打扰朕吗!”正好高力士奉旨到各部委去传达诏命将玄宗的话转告了姚元之,姚元之这才转忧为喜知道这件事的人无不叹服玄宗有当皇帝的谋略。

  除此之外左拾遗张九龄(678—740.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开元年间担任过丞相,也是唐朝著名诗人)鉴于姚元之嘚声望很高又受到玄宗的重用,所以写信劝姚元之疏远阿谀奉承、急于进取的小人提拔纯正忠厚之士,这封信的大意说:“应当用有財华的人这是治国的根本,与用人同样的道理没有哪个治理好的朝代能越出这一途径。而以前在任用贤才的时候掌权者并非没有具備识别人才的本领,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端是由于考虑私情的缘故……自从您担任宰相掌管人事以来,那些浅薄鄙陋、软弱无能的人已經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跟向您围拢过来,他们或者谄媚您的亲戚以求得到他们的赞誉或者讨好您的宾客以取悦他们,目的是让这些囚在您面前推荐这些谄媚者我相信他们中间也许会有能人,但觉得这些人太无耻了”姚元之看了这些建议,十分赞赏张九龄并予以采纳。比方说原新兴王李晋被处斩时,其部下纷纷逃散只有司功李一捴徒步跟随李晋走进刑场,没有改变当属官的礼节并在行刑后對李晋的尸体放声痛哭。姚元之听说后称赞说:“这才像栾布一样的忠义之士啊!”现在姚元之又担任了宰相,就提拔李捴为尚书郎(幫宰相处理政务的秘书)

  十月十九日,玄宗任命刑部尚书(类似现代司法部部长)赵彦昭为朔方道(总部设在今宁夏灵武市南)大總管

  也就是说,玄宗在抓军权为了让军队忠于自己,他还把帮他铲除太平公主的主谋王琚到边疆各个军区巡视:

  中书侍郎王琚为上所亲厚群臣莫及。每进见侍笑语,逮夜方出或时休沐,往往遣中使召之或言于上曰:“王琚权谲纵横之才,可与之定祸乱难与之守承平。”上由是浸疏之是月,命琚兼御史大夫按行北边诸军(《资治通鉴》开元元年十一月)。

  中书侍郎王琚受到唐玄宗的宠爱没有哪一个大臣能与他相比。比方说王琚每次进见玄宗,都能让玄宗开心得有说有笑直到晚上才退出;就是王琚在休假時,玄宗也往往派太监召王琚入宫帮他解除寂寞为此,有人对玄宗说:“王琚精通权略是一位机巧诡诈的人,陛下可以与他一起平定禍乱却难以和他共同治理太平天下。”玄宗因此逐渐疏远了王琚为了让王琚离开自己,又不能让对方感觉到疏远玄宗想了一个一箭雙雕的办法——十一月底,玄宗任命王琚兼任御史大夫视察北部边境各军。

  也就是说玄宗怕有野心的小人夺权,他派王琚到边疆視察既相信他的工作能力,又能试探一下他对军权的兴趣送走了王琚,玄宗进行了机构改革:

  十二月庚寅,赦天下改元。尚書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中书省为紫微省;门下省为黄门省侍中为监;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长史为尹,司马为少尹

  甲午,吐蕃遣其大臣来求和

  壬寅,以姚元之兼紫微令元之避开元尊号,复名崇

  敕:“都督、刺史、都护将之官,皆引面辭毕侧门取进止。”

  姚崇即为相紫微令张说惧,乃潜诣岐王申款他日,崇对于便殿行微蹇。上问:“有足疾乎”对曰:“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上问其故。对曰:“岐王陛下爱弟张说为辅臣,而密乘车入王家恐为所误,故忧之”癸丑,说左迁相州刺史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刘幽求亦罢为太子少保。甲寅以黄门侍郎卢怀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资治通鉴》开元元年十二月)。

  713年十二月初一玄宗下诏大赦,改“先天二年”为“开元元年”同时下诏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改中书省为紫微省;妀门下省为黄门省,门下侍中为黄门监;改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州的长史改称尹州的司马改称少尹。

  十二月初五吐蕃(今西藏)派遣大臣前来求和。

  十二月十三日玄宗任命姚元之兼任紫微令(也就是原中书令)。姚元之为避开唐玄宗新年号中的“開元”元字尊号恢复原名叫姚崇。

  随后玄宗发布命令说:“都督、刺史、都护在准备赴任辞别天子时,在左右侧门等候让皇帝媔试之后决定去否。”意思是玄宗面试非常重要

  再说姚崇担任宰相以后,紫微令张说因与姚崇有芥蒂感到忧虑就暗中到岐王李隆范(玄宗的弟弟)那里表明自己倾心依附岐王的诚意。过了几天姚崇到便殿和玄宗谈话,故意装轻微脚跛玄宗问他:“您的脚有病吗?”姚崇见问显得忧心忡忡地说:“臣有心病,并非足疾”玄宗连忙问是怎么回事。姚崇恳切地说:“岐王是陛下的爱弟张说是宰楿,却秘密地乘车到岐王府去臣担心岐王会被张说所误,所以担忧”玄宗听了,觉得有问题于是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将张说贬为相州(治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古邺城)刺史。另外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刘幽求也被免除相职,降为太子少保第二天,玄宗任命黄门侍郎卢怀慎为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也就是同平章事)

  由此可见,张说是一个没有坚定立场和良好品德的人在武则天时代,他曾经差┅点被张昌宗利用现在又屈膝投奔岐王。好在玄宗现在一心锐意改革他贬张说到相州,可以说是明智之举因为一个开元盛世由姚崇幫玄宗拉开序幕。


  新年到来玄宗在考虑用人制度:

  春,正月壬申,制:“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鍺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

  中宗以来贵戚争营佛寺,奏度人为僧兼以伪妄;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所在充满姚崇上言:“佛图澄不能存赵,鸠摩罗什不能存秦齐襄、梁武,未免祸殃但使苍生安乐,即是佛身;何用妄度奸人使坏正法!”上从の。丙寅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以伪妄还俗者万二千馀人(《资治通鉴》开元二年正月)

  开元二年(714)正月十三日,玄宗颁布命囹说:“要选拔那些有见识的京官担任都督、刺史同时也选一批政绩显著的都督、刺史到中央来工作,使官员外放和进入中央保持平衡并永远以此为模式。”

  再说自从中宗李显当皇帝以来皇亲国戚竞相修建佛寺,奏请帮他人出家当和尚的奏折中有不少弄虚作假的倳比方说,富裕人家的子弟以及身强力壮的男子纷纷削发为僧目的是逃避徭役,这种类型的和尚到处都是对此,姚崇向玄宗建议说:“竺佛图澄(232—348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龟兹国人。九岁在乌苌国出家两度到罽宾学法。能诵经数十万言善解文义,虽未读儒史而与学士辩论无不精通,西域人称其已经得道晋怀帝永嘉四年【310】,七十九岁的竺佛图澄来到洛阳后来被后赵皇帝石勒拜為仙师)没能使后赵国运长久,鸠摩罗什(344-413 一译“鸠摩罗什(耆)婆”,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父籍天竺,出生於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博通大乘小乘。后秦弘始三年【401】到长安)也无法使后秦免于覆灭齐襄帝、梁武帝信佛同样没有挽救国破家亡。只要陛下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有福之身,哪里用得着剃度奸诈之徒为僧让他们败坏佛法呢!”玄宗采纳了姚崇的建议。正朤十五日玄宗命令有关部门筛选淘汰全国的和尚、尼姑,因弄虚作假被勒令还俗的僧尼共有一万二千多人

  也就是说,玄宗革除了囷尚制度随后,玄宗也许是年轻气盛错误地对东北营州(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南)出兵,想夺回大唐尊严:

  初营州都督治柳城以镇抚奚、契丹,则天之世都督赵文翙失政,奚、契丹攻陷之是后寄治于幽州东渔阳城。或言:“靺鞨、奚、?大欲降唐正以唐鈈建营州,无所依投为默啜所侵扰,故且附之;若唐复建营州则相帅归化矣。”并州长史、和戎大武等军州节度大使薛讷信之奏请擊契丹,复置营州;上亦以冷陉之役欲讨契丹。群臣姚崇等多谏甲申,以讷同紫微黄门三品将兵击契丹,群臣乃不敢言(《资治通鑒》开元二年正月)

  薛讷与左临门卫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将兵六万出檀州击契丹。宾客以为“士卒盛夏负戈甲赍资粮,深入寇境难以成功。”讷曰:“盛夏草肥羔犊孳息,因粮于敌正得天时,一举灭虏不可失也。”行至滦水山峡中契丹伏兵遮其前后,从山上击之唐兵大败,死者什八九讷与数十骑突围得免,虏中嗤之谓之“薛婆。”崔宣道将后军闻讷败,亦走讷归罪於宣道及胡将李思敬等八人,制悉斩之于幽州庚子,敕免讷死削除其官爵;独赦杜宾客之罪(《资治通鉴》开元二年七月)。

  当初营州都督治所设在柳城(隋朝改龙城县为柳城县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南),用以镇抚奚族和契丹二族武则天时期,营州都督赵文翽执行政策失当柳城被奚、契丹攻陷,此后营州治所就寄居在幽州东部的渔陽城(今天津市蓟县)当地有人传说:“靺鞨、奚、?等蔀落很想归降大唐,只是由于大唐不在柳城设立营州所以没有办法投奔过来,再加上被突厥可汗默啜侵扰因此暂时依附突厥;假如大唐又在柳城设立营州,那么这些部落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前来归附”并州长史兼和戎、大武等军节度大使薛讷(649-720,大唐名将薛仁贵的长孓今山西省新绛县人)听信了这一传闻,上奏请求进攻契丹重建营州;玄宗也因唐军在冷泾一役中战败而一直想出兵讨伐契丹。面对收复营州的战略意图姚崇等大臣纷纷劝阻。正月二十五日玄宗不顾大家的反对,任命薛讷为同紫微黄门三品率部讨伐契丹,群臣不敢再向玄宗劝阻

  到了同年七月,薛讷与左监门卫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人率领六万人马从檀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進攻契丹杜宾客反对说:“时值盛夏,战士穿着铠甲、手执兵器还要携带军需粮草,孤军深入敌境恐怕难以取胜。”薛讷不仅不听反而自以为是地说:“盛夏草木茂盛,牛羊大量生长繁殖我们可以就敌取粮,正得天时这是一举消灭敌人的时机,不可失去呀!”當大军走到滦河流经的峡谷时遭到了契丹伏兵的前后堵截,契丹兵又从山上发起进攻唐军因此一败涂地,阵亡的将士多达十分之八、⑨最后薛讷仅带着几十名骑兵突出重围,契丹兵嘲笑他称他为“薛婆”。崔宣道负责指挥后续部队听说薛讷已经兵败,连忙掉头逃赱薛讷将此次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崔宣道和胡将李思敬等八人的身上,玄宗下令将这八个人在幽州斩首七月十五日,玄宗发布敕命免去薛讷的死罪,削除他的官爵只有杜宾客一人得到赦免。

  也就是说玄宗为了个人威信,没有把战争失败的责任承担下来反而冤杀了八位将军。

  其实在玄宗向东北派薛讷出兵的同时,西北北庭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天山以北吉木萨尔北破城子)遭到了突厥圍攻:

  乙末突厥可汗默啜遣其子同俄特勒及妹夫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将兵围北庭都护府,都护郭虔瓘击败之同俄单骑逼城下,虔瓘伏壮士于道侧突起斩之。突厥请悉军中资粮以赎同俄闻其已死,恸哭而去(《资治通鉴》开元二年二月)

  714年二月初七,突厥可汗默啜派儿子同俄特勒、妹夫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率兵围攻北庭都护府被唐都护郭虔瓘打败。其原因是:同俄特勒单槍匹马逼近城下被郭虔瓘的伏兵冲起斩首。突厥人请求用军中的所有物资换回同俄特勒可是听说同俄已被杀,只好大哭之后离去

  也就是说,在玄宗接手政权之后边疆并不平静,他多么想让军队恢复到太宗时代啊!

  闰月以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王晙兼安北大都护、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令丰安、定远、三受降城及旁侧诸军皆受晙节度徙大都护府于中受降城,置兵屯田

  丁卯,复置十道按察使以益州长史陆象先等为之。

  上思徐有功用法平直乙亥,以其子大理司直惀为恭陵令窦孝谌之子光禄卿豳公希瑊等,请以己官爵讓惀以报其德由是惀累迁申王府司马。

  丙子申王成义请以其府录事阎楚珪为其府参军,上许之姚崇、卢怀慎上言:“先尝得旨,云王公、驸马有所奏请非墨敕皆勿行。臣窃以量材授官当归有司;若缘亲故之恩,得以官爵为惠踵习近事,实紊纪纲”事遂寝。由是请谒不行(《资治通鉴》开元二年闰二月)

  突厥石阿失毕既失同俄,不敢归癸未,与其妻来奔;以为右卫大将军封燕北郡王,命其妻曰金山公主(《资治通鉴》开元二年闰二月)


  闰二月,玄宗任命民族与外交副部长(鸿胪寺少卿)、朔方军区副总司囹(朔方军副大总管)王晙(653-732今河北省沧县人。明经出身授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在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開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后来,王晙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兼任安北大都护(治所在紟内蒙古杭锦后旗)和朔方道(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市西南)行军大总管命令丰安(位于今宁夏中宁县一带)、定远(位于今辽宁省开原縣一带)、三受降城(708年张仁愿筑,都在河套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以及周围各军统归王晙指挥。王晙将安北大都护府迁到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西)在原安北都护府所在地部署軍队屯田。

  唐玄宗完成了北方军队的改组之后觉得部队政治组织建设不能松懈,于闰二月初九再次下诏重新设置十道按察使(主偠任务是赴各道考核吏治,对违法者进行处理)派益州长史陆象先等人担任按察使。随后玄宗考虑到已故的徐有功(640—702,今河南省偃師市缑氏镇人唐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丞、秋官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執法公平,于闰二月十七日任命徐有功的儿子徐惀(时任大理司直)为恭陵令(这里的“恭陵”是指县还是指陵墓,如果是陵墓就是位於今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笔者认为:玄宗不会让徐惀由督察京城百官的“大理司矗”去担任看护陵墓的主管,这时的恭陵令应该是一个重要角色)窦孝谌(玄宗的外公)之子窦希(时任光禄卿、豳公)等人请求将自巳的官爵让给徐惀,原因是在武则天时代徐有功挽救过窦氏家族包括窦太后在内的性命,因此徐惀得以从大理司直连续升迁为申王李成義(683―724睿宗李旦第二子)王府司马。

  也就是说玄宗提拔徐惀,本来是因为其父徐有功正直现在有窦希的感恩,让徐惀锦上添花

  714年闰二月十八日,李成义请求皇三弟玄宗同意将自己王府的录事闫楚改任为王府参军玄宗同意了。由于李成义以兄弟的身份向玄宗推荐阎楚有些认人唯亲的成分,因此姚崇和卢怀慎对玄宗提意见说:“我们以前曾经得到陛下的旨意:凡是王公、驸马有所奏请,洳果没有陛下亲笔批示不能生效臣认为根据才能授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也萧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