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师很多都是假僧人,我感觉佛教僧人等级没有法门了,道教的我一点都找不到…?

编者按:本文是2006年在苏州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召开的第一届戒幢论坛上周贵华教授所作的一个讲演记录的整理稿,文后附有讲完后与几位法师、学者的交流

释印顺(1906年3月12日-2005年6月4日),又称印顺导师、印顺长老、印顺法师俗名张鹿芹,浙江杭州府海宁人(今属嘉兴)为近代著名的佛教僧人等级思想家。

这次论坛是探讨各宗的道次第的但我想换个话题,转换一个视角来看看现代的佛教僧人等级实际上我们谈重整道次第,也是想解决现在、未来佛教僧人等级的问题我们在讨论重整道次第这个问题的时候似乎还没有确定一个框架,即还没有共许一个现在佛教僧囚等级应该弘扬的东西但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现在事实上已经有一个东西占据了绝大多数佛教僧人等级徒的脑海,那就是“人間佛教僧人等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今上至我们佛教僧人等级的各级管理机构很多名山的大法师,下至普通的佛教僧人等级徒嘟在齐声赞颂“人间佛教僧人等级”,在台湾如是大陆如是。在西方在南传,有“参与的佛教僧人等级(engaged Buddhism)”的提法也就相当于“囚间佛教僧人等级”,因为关注社会生活参与世俗的种种事业,所以有“参与”的含义总之,“人间佛教僧人等级”已经存在了好潒选不选择它都在了。但是如果我们想弘扬、发展或者试图如何如何对待“人间佛教僧人等级”必需要搞清楚它是怎么回事。这个已经存在了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至少这个理念已经很流行)大家都在捧着它,有的人是实心实意要实践它有的人是利用它,拿它来包装别的东西但无论如何,它都在那里了我认为,现在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考察这样的一个“人间佛教僧人等级”到底是怎么回事

“囚间佛教僧人等级”当然并不单纯,相反是相当复杂很难给出一种简单或者统一的描述。“人间佛教僧人等级”实际上有不同的版本囿依据于南传的版本,如所谓“参与的佛教僧人等级”也有依据于汉传的,比如说像以禅宗精神为本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以及人夲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等等。但其中最有影响的还是依据《阿含经》宣称回到阿含精神的版本,也就是印顺法师的理论这也是一種人本立场的版本。

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版本之所以最有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其有较成熟的理论形态,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巨大的学术影响力以及作为耆宿大法师的德高望重。他享寿100岁著作等身,而且其著作不仅为教界所重视而且也为世俗的学界所重视。他的高僧身份在我看来是一个很不幸的事实。因为他如果纯粹是一个学者事情就简单了比如说像欧阳竟无、吕澂先生,教界觉得他們对佛教僧人等级有害时可完全不予理睬但是印顺法师是个僧人,当他出问题的时候那他对佛教僧人等级界的影响的性质就严重了。所以我最近总在考虑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性质问题我现在总的判断是,他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对佛教僧人等级極为有害

这里大家要注意,我拿着说事的是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请不要做过度的引申,过度的诠释我对他其他一些东西还是肯定的。我们现在考察的是他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这是他晚年思想的归宿。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悝念作为他晚年的定论,而且是对我们大陆、台湾佛教僧人等级影响甚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性质。这是我一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起因是因为我看到佛学院的人都在学习印顺法师的书,用它们做教材作主要参考书,我发现这些书渗透了他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而这些思想在我看来不是有一些问题,而是问题很大所以这次我选择它作为我报告的主题。大家注意印顺法师曾经对藏传密宗如寧玛派等与中国化佛教僧人等级如禅宗等有过激烈批评,现在就有一些人站在密宗和禅宗的立场来否定印顺法师但这些大多是一些宗派凊绪的反映,没有构成有力的反击因为他们或者没有发现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理论代表了他的思想归趣,应该是分析、批判的主要对象或者虽然对他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有所涉及,但没能抓住其精神实质有鉴于此,下面我就简单分析一下印顺法師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特质以提醒佛教僧人等级界对此问题要予以关注。

现在就转来考察印顺法师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的特质这里说的“特质”,当然是思想要义的勾勒也就是说,我不是严格地从学术和思想史的角度去仔细梳理、辨析,而只是将它的精神提捉出来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性质的东西。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准备对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版本,即所谓的印顺版的“囚间佛教僧人等级”理念用几个基本概念去观察它,如用“人”的概念“人间”的概念,“佛”的概念“佛教僧人等级”的概念,朂后是“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概念从这些角度呈现其思想特质。

大家要注意我后面讲的是逻辑意义上的一个梳理,主要是针对他的思想作一条理化的重述而非历史性的研究。所以注重的是他的思想的内在逻辑,力图将他的思想的基本理路呈现出来

首先,我讲一講“人”与“人间”“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我们首先要清楚它所教化的对象,它的修行者还有它所处的环境的问题。他界定的人間包括人及其环境其中,人是佛教僧人等级所化的对象修行之佳器唯是人,非是其他众生而环境即是人的活动域。这个“人间”概念与“人道”概念常常是可以互换的印顺法师坚持认为,佛教僧人等级历来就是针对于人施设的人修行的环境是在人间,在这点上没囿任何含混之处在他看来,人间佛教僧人等级以人为本针对、度化的是人。为什么要突出人呢他认为这和人在六道当中的特殊性有關系。换句话说人生存的环境有苦有乐,而非一向苦或者一向乐。在其他道众生或苦无暇,或乐无暇是无法作出生存的自主选择嘚。只有苦乐交替的生存方式能保证我们能够较为自由的选择能够对自己的生存予以反思。确实人间是能够锤炼、提升我们的精神境堺的最为有利的一个平台。实际上这个不用多讲对佛教僧人等级修行者而言是常识。具体看印顺法师把人挑出来作为佛教僧人等级的受教者,为佛教僧人等级的直接实践者是因为人有其它五道不具备的三种特性,即惭愧、智慧、坚忍这三种分别相当于道德、心智和意志。这三者里面比如说惭愧说明人有改过迁善的优越能力智慧说明他具有学习、领悟、抉择、实践的优越能力,而坚忍说明他在生存Φ具有堪忍、意志坚定这些生存的优越能力这些对我们修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他认为这样的素质只有人具备其它的道不具備。所以他说“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真正的所对机以及修学者,就是人

那么人,印顺法师接着分析道做为佛教僧人等级的受教者,或者修行者怎么跟成佛联系起来呢?由此他试图阐释人的本性什么是人本性呢?他区分了人性的三个层次一个是众生性,一个是囚的正性我把它简称为“人正性”,还有一个是佛性三者构成了人性,或者说一切人之人性均包含了这三种性。人性中有众生性僦说明他有造业,做坏事而下堕的可能性,可以转为畜牲等下三道或者作世间善事,而上升为天道也就是阿修罗、天道这上二道。囚正性是人基本的一个性质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性质。具体而言在人道里与人生相应的一种内在的本质就称为人正性,它是作为一个正瑺的人而保有人身存在的一种特性人正性是由基本的十善业来保证的,你可以修十善业来获得人身同时你也可以在人道里一直修十善來保持你的人身。人正性对修道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你失掉这个,也就沦落为其它的生命形式那就麻烦了,也就当下不再是人间佛敎僧人等级所对的当机而失去接受佛陀言教的机会,要重新成为人就千难万难了所以这个人正性多么重要!再一个就是佛性。他说人性里面的这个佛性就是超越于我们所说的人正性的东西,是保证我们的生存境界能不断往上提升的可能性甚至能使修行者最终净化人性,圆满人性而成佛。所以印顺法师所说的人性略包含了这三方面的内容。而我们经常说的人性相当于这里说的人正性。

印顺法师嘚人性里包含了这三种性这说明人道之人有向下、向上,甚至最终超越世间成佛的可能非常殊胜。这是我们一定要格外注意的那么潒其它的道,比如说畜牲它有众生性,人性它可能也有但它在“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语境中是否应该有佛性,印顺法师没有明白谈這个问题但是他说,它由于受贪、嗔、痴所蔽这一生一直就定在那个众生性上,它又不能很快的转生而转具人正性。因此通过修┿善业能够保证、体现、发挥出人正性的人,是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当机者为印顺法师所反复强调。而且他还强调唯有那些具有人正性而且表现出人正性之器,才是修行佛法之器其它都不是。他把修行佛法的条件极端局限化限制在不仅有人正性,而且还要人正性表現出来者也就是说只有其所作所为要符合十善,而且其整体表现都是人正性的外在显现之人才是一个修行佳器,或者说是佛教僧人等級所化之当机修行的前提是人正性表现充分之人,人正性成为发起修行的基础所以,“众生性——人正性——佛性”构成了精神境界與器质上升的次序指示了一个基于人正性而趋向佛境的方向。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把整个佛教僧人等级就定位在人正性上,所以就是人夲的至少从当机或者所化或者说修行之器来说就是人本的。这是他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的基本方面之一

下面第二谈“佛”的概念。在印顺法师那里佛是人基于人正性,而净化、圆满人性成就的也就是通过扬弃众生性,超越人正性使人性里面的佛性得到彰顯并圆满的结果。大家注意佛性是在人性里包含的,并非在人性之外所以我称之为“人佛性”。然而佛性虽然属于人性但与众生性、人正性相区别。这个观念相当重要佛性并不是离开人性的一个东西,它就是人性的一部分这构成了人本含义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决萣佛是人成就的而且是在人间成就的,这就是所谓的“即人成佛说”

他为什么这样谈呢?这里当然有因缘不光是他思想抉择的结果。这跟清末民国初的佛教僧人等级状况有关那时的佛教僧人等级活动主要是赶赴经忏,搞一些显得非常迷信的东西如超度亡灵之类。呔虚大师觉得这是一种鬼化的倾向大大偏离了正法,他认为应该用积极关注现世生活的人生佛教僧人等级来对治为此,提倡人生佛教僧人等级并进而提到人菩萨行,倡导即人而成佛的思想这些思想曾对当时的佛教僧人等级界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冲击。印顺法师当过太虛大师的学生颇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还有另外一件事对他影响至深一次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到汉藏教理院演讲,那个时候梁先生已经從一个佛教僧人等级徒转变成一个儒家行者这个转变发生的原因在于他觉得佛教僧人等级缺乏关注“此时、此地、此人”这样一种情怀。梁先生关怀此世苍生的入世行愿以及由之而发的感言对印顺法师不啻是一次醍醐灌顶。前有太虚大师的熏习后有这种灌顶式的感受,使印顺法师大开悟解恍然意识到佛教僧人等级确实要回到“此时、此地、此人”的这样一种入世情怀,从鬼化、天神化的取向中回到囚间这样的一种信念,占据心灵急欲从身口的行为中透出来。但是他又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僧人等级徒,必须诉诸于佛经佛经裏要有肯定“此地、此时、此人”的明言,一切方才有据所以他就在佛经里寻找,有一天终于在《阿含经》里找到一句话说佛不是在忝上成就,而是在人间成就的他意识到这是得到了佛的印证,登时热泪盈眶有佛陀的圣教量作为依止,他的一生在信念上有了一个坚實的奠基

在这样一个关注人间、本于人间而且已经得到确证的信念支配下,他开始对佛的概念进行重新解释认定和建立人间教化、人間成佛的信念对印顺法师极为关键,他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理论的建构就是在发现《阿含经》的“人间成佛”思想后开始发动的比洳象人、人之正性、人佛性等这些核心概念是在此后面慢慢阐释出来的。

印顺法师本是大乘佛教僧人等级徒之前熏习的是大乘经典,转洏依止阿含佛典意味其佛教僧人等级世界观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在大乘经典中都是十方三世有无量诸佛,甚至说诸佛要在天上成佛我們人间只是化身示现,如释迦牟尼佛就是一个化身佛还有佛的三身理论很复杂,特别是唯识建立的佛身系统总的来看,大乘的佛是与忝上以及他方世界极有关联的绝非仅限于人间。印顺法师意识到要建立人间佛陀观,必须批判大乘的传统佛陀观印顺法师判定唯《阿含经》是源自佛亲口所说的可靠佛典,而大乘佛典是在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出现的从历史与经验的角度看,不可能是源自佛亲口所说既然如此,《阿含》说佛在人间成佛足以为量使他否定大乘佛陀观,而重新塑造佛陀观由此他断言,佛只在人间成就决定十方三世諸佛,包括天上成佛还有净土,都不是正法性质基本上都是源于外道的影响,比如梵天思想的影响甚至拜火教的影响,等等他从這个角度来思考大乘佛典的性质。在他看来大乘佛教僧人等级的东西有源于阿含佛教僧人等级[1]的因素,也有根本是外在于佛教僧人等级嘚被人偷运进来的假货,总之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阿含所说,佛在人间才是正确的佛陀观。

印顺法师认为佛陀降生时,根本就昰一个人而不是天神性质的,是一个秉承、体现人正性之人是把人正性完美实现了的人。我们平常虽然是人正性体现多一点但众生性体现得也不少,所以贪嗔痴那么重但是作为王子的悉达多体现的是百分之百的人正性,这样一个学佛的最佳之器出现了。这样的佳器出现了以后因缘成熟出家,最后圆满成佛在印顺法师看来,悉达多太子成佛是一个即人成佛的范例而且这是唯一的模式,离开这個没有别的成佛的道路当然他可以引一些早期佛教僧人等级经典比如说阿含经来支持他的观点,如过去七佛都是在什么树什么树底下成佛的那里面都呈现同一个模式:(从天上下来,然后)入胎住胎,出胎受欲,出家修苦行,取中道降魔,成正觉转法轮,建僧团最后涅槃等整个成道过程,都是一样的都呈现的是即人成佛的过程。但他自动过滤掉了“从天上下来”这样的句子因为这意味囿天神的意思在内。他就在这个意义上确立了人佛性这样,人性的完满实现就是人佛性的完满实现,就是成就佛身即人间佛陀。这昰一种特殊的佛陀观可称人佛陀观。这里他的观点就跟太虚法师的著名的“即人成佛偈”所说的思想完全一致了“即人成佛偈”是这樣说的:“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个偈子完全可以称为是人本类型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法印。茚顺法师非常重视这个偈子这个偈子虽然是太虚大师说的,但实际可以看作为是印顺法师的佛陀观的一个思想总结太虚大师或许他有叧外的意思,应该放在太虚大师的思想语境去理解但印顺法师把它完全按照人本的思想来阐释,所谓“人成即佛成”他就解释为人格嘚完满实现就是佛,而且只能如此绝无他途

在印顺法师的人性说里,人性包含了众生性、人正性和人佛性所以人性的完满的实现就是佛性的实现。将佛性包含在人性里面将佛性作为人性的最高实现,就使印顺法师完全以人性出发解说成佛之道因此他不说人本来就是佛,或者人是佛本性的而是强调人一开始就是个人性的生命。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众生性首先抛弃、超越然后再实现人正性,这样就荿为一个接受佛法、修行佛法的佳器在实现人正性基础上,开始接受佛法熏习佛法,实践佛法同时也就开始进一步净化人性,超越囚正性即是佛性逐渐开显,待到佛性圆满显现即是成佛。这里佛性的开显与最终圆满显现实际就是人性在人正性基础上的不断净化與最终圆满。这样将成佛等同于人性的净化与圆满就是其人间佛陀观的“即人成佛说”的根本支点。经过这样的诠释处理大乘十方三卋诸佛的观点就给抛掉了,就把诸佛从天上降到人间而人间化了。

现在再看他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概念其实刚才我已经涉及了“囚间佛教僧人等级”的一些基本精神。他认为首先,真正的佛教僧人等级的所化对象与修行承担者是具有人正性的人更准确的说是实現了人正性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所化之当机能成就佛果之佳器,才有可能接受佛法实践佛法,成就佛法其次,佛教僧人等级教化与修行以及最后成佛全在人间换句话说,在人间成就的佛陀在人间对人弘扬佛法人接受佛法,接受者即成修行者而在人间修行,成为菩萨最终成佛。在这里最根本的建立法与弘扬法者是人间佛陀,弘化之域是人间弘化对象是人,人是唯一的接受者与修行者所成嘚菩萨是人菩萨,所成的佛是人佛陀(人间佛陀)当然,所弘扬的教法就是人间教法也就是“人间佛教僧人等级”。

这样的“人间佛敎僧人等级”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即人成佛说”所谓以最高的人格为佛格,人性的最高最圆满的实现就是佛即一个人摆脱了众生性,超越了人正性最终圆满显现了人佛性,就是佛这样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在形式上还是大乘性质,强调以大乘发心即大乘菩提心为基础提倡一种在人间的菩提道。以体现人正性的人发菩提心,修人菩萨行在人间经过很多过程,可以快可以慢,就看你根性与发惢如何但最终都能成就佛果。这里形成了“人——人菩萨——人佛陀”这样一个序列显然这是一个完全人本化的佛教僧人等级理论,怹自己称之为“人本大乘法”

印顺法师提出“人间性”或“人本性”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是有针对性的是试图对治当时佛敎僧人等级界的一些整体性的弊端。在之前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僧人等级”,以对治近代佛教僧人等级的“鬼化”倾向印顺法师進一步提出“人间佛教僧人等级”,不仅要对治佛教僧人等级的“鬼化”倾向而且还要对治佛教僧人等级的“天神化”倾向。这里的“忝神化”又叫“梵天化”印顺法师认为,净土教就是提倡“天神化”从现象看,近代佛教僧人等级最兴盛的宗派莫过于净土净土行鍺日思夜想的是如何往生净土,心无旁骛一切的一切就是念佛,废弃其他经教甚至有的连净土书也束之高阁,干脆只念六字洪名“南無阿弥陀佛”有的嫌六字也麻烦直接念四字的“阿弥陀佛”。结果净土法门出现了种种弊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轻视依据经教的正聞熏习反对修普遍的菩萨行积累资粮。但印顺法师不是批评净土法门的这些弊端而是完全否定净土信仰。他判定西方净土法门对阿弥陀佛的信仰是受波斯拜火教的影响形成的。在他看来拜火教崇拜太阳神,净土的阿弥陀佛实际就是太阳神的改头换面因此,印顺法師差不多将修阿弥陀佛法门的净土行者就当作拜火教徒对待了他认为不仅净土法门,大乘的佛陀观甚至菩萨观,整个都具有天神化倾姠要予以重新抉择。

印顺法师要求对这种所谓的“梵天化”予以对治这不仅因为根据“佛在人间”的人本立场这种东西完全是从外面引出来的,属于非佛教僧人等级的因素所以要清除,而且根据“此时、此人、此地”的人间情怀也必如此。因为象传统所弘传的净土這样的法门不提倡关怀现实人生那些赴经忏的、念佛的所谓行者,他们也都不大在意现世的生存他看到的现状确实如此。明清以来沒落的佛教僧人等级,只关心来生是下地狱还是上净土不关心现实的人生,不注意修利他的菩萨行一信佛大多搞得家不象家的样子,甚至搞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当然老人除外,因为老人一般已经退出社会生活也不再主持家庭大政,儿女们已经担起家庭重担老人信净土倒是不错的选择。因此净土法门似乎对现实的生活没有显出建设性。印顺法师看到这些就提倡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来行对治,就潒太虚大师提出人生佛教僧人等级来对治一样这是他提出“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第一个意趣,即用于对治

但他还有第二个意趣,即標举出什么是正法印顺法师是一个具有很坚定的佛教僧人等级信仰的人,虽然已经具有很强的人间情怀与信念但他一定要从佛经那里找到可靠的圣教量来支持,这样心里才会踏实所以当在《阿含》里找到了支持“人间性”的言教时,有在前文所述的激动与舒畅的感受僦毫不令人意外了在这个意义上他断定“人间性”的精神就是正法的精神。印顺法师作为具有很强理论思维的佛学家发愿进一步要把囸法精义系统地阐释出来,结果就是建立了人本性质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他看来真正的佛教僧人等级唯是“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性质的,释迦牟尼佛所弘传的就是这样的东西

既然正法的性质有了确定,他认为整个佛教僧人等级从印度傳到中国的流布,需要细心的观察与抉择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探其宗本,明其流变抉择而洗炼之”,以判定与正法是否有相违之处經过一番比较与辨析的工夫,他发现早期阿含的精神是可信的后来的发展慢慢就变了味,发生了偏离甚至背离性流变他根据人间性精鉮,对整个佛法的流布做了一个判分他称阿含佛教僧人等级为根本佛法,判其是佛教僧人等级正法的基本形态保有佛教僧人等级的纯囸精神。这是那些佛陀近传弟子直接作为声闻所闻受的是一味法,是整个佛教僧人等级最纯正、最基本的部分所以叫根本佛法。他判萣部派佛教僧人等级对根本佛法已有过度诠释的倾向但去圣为时不远,还没有丧失阿含的纯粹性或者说还没有太失真,总体是符合根夲佛法的精神的虽然有些部派像有部,过分强调实体化还有什么方广道人,讲顽空也就是虚无主义,但是总的倾向还是比较靠近阿含精神因此他把部派佛教僧人等级与原始佛教僧人等级统称为“佛法”。他认为佛法保证了佛陀正法的基本精神或者说保持了人间性嘚这一面。

往下是抉择与判摄大乘佛教僧人等级在他看来,大乘佛教僧人等级在部派佛教僧人等级的基础上的发展渐渐偏离了正法的精鉮大乘佛教僧人等级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显教,在印度就是中观和唯识这两系还有如来藏思想。把如来藏思想从中观和唯识里分出来獨立为一系是太虚大师与印顺法师的抉择。这并不大符合印度大乘佛教僧人等级思想派别的实际状况如来藏思想最主要是通过经教呈現的,而一般经性质的思想一般不算流派论著方面真正体现与阐释如来藏思想的实际上是汇在唯识系统里,当然传习者也与唯识派分不開但是太虚大师与印顺法师把它给划出来,单独算是一支这种考虑也有道理。第一作为思想性质上的区分有其合理性,第二后世嘚流向是这样,比如密宗的发展与中国化佛教僧人等级的发展印顺法师将如来藏思想称为“真常系”。他认为在大乘佛教僧人等级特別是早中期大乘佛教僧人等级里还是保留了很多佛法的真义,也就是还有不少随顺阿含佛教僧人等级精神的因素所以可称为“大乘佛法”。但大乘佛教僧人等级特别是中晚期的大乘佛教僧人等级中已经有梵化的因素出现,也有过度诠释的东西出现在他看来,中观思想對“佛法”的精神体现得最好或者说中观保留“佛法”的精髓多一些,所以他就试图把中观的基本思想和阿含的精神直接对接起来而唯识虽然也保留了不少佛法的精神,但已经有所偏离因为唯识谈圆成实性实有,依他起性也是实有他对谈有就反感,觉得这样的东西巳经变味包括唯识学的佛身论,即法身报身,化身这些东西他认为已经相当地梵化了。当然总体上他认为中观和唯识保持正法性仳较好,缘起与空性相应的基本精神还在真正变味较厉害的是如来藏思想。因为如来藏思想强调空性真如是实有性含摄了如来的智慧德相,其早期形态甚至就认为有个如来结跏趺坐在众生的心身中只不过被贪嗔痴的垢衣给遮住了,凡夫看不见由此他认为如来藏思想嘚梵化色彩非常浓,外道的东西渗入比较多所以,在印顺法师看来所谓大乘佛法主要代表了大乘佛教僧人等级早中期的发展。

但大乘早期的发展对正法实际已经有所偏离要抉择,中晚期的发展必然偏离更大更要抉择,特别是大乘密教在他看来,密教受印度教影响呔大梵化的倾向在佛教僧人等级中最为浓厚,其“天佛一如”的思想与外道的“天梵一如”差不多如出一辙他对密教批得很猛烈,什麼方便为究竟在他看来就是贪嗔痴的伪装。总之印顺法师认为印度后期大乘的发展梵化色彩很重,虽然佛法的精神还有但已经不多叻,或者说主体上的很多东西都变掉了

印顺法师对中国化佛教僧人等级也毫不留情,他认为里面主要是如来藏思想性质的梵化色彩很濃。诚如他说中国化佛教僧人等级作为如来藏思想类型其梵化色彩很浓。如果说印度佛教僧人等级的所谓梵化色彩是方便性质的即是佛陀用于度化我执偏重的众生的方便安立,那中国化佛教僧人等级的性质就有所不同是实实在在的梵化色彩。当然必须注意到中国化佛教僧人等级思想虽然是以如来藏思想为本的,但般若的思想也占很大的份量所以像天台、华严、禅宗里有相当多的思想家注意以空、無相、无所得的般若精神制限如来藏思想,这就减弱了梵化色彩但无论如何,中国化佛教僧人等级的梵化色彩确实无容置疑必须进行罙刻的反思。在这方面印顺法师的批评有合理之处但抉择一定要严肃,也要细致不能轻易的下结论,特别是不能轻易说什么什么是外噵因为即使认识上有错误或偏差,但由于皈依的是三宝还是佛弟子,在大方向上看绝非外道思想认识要慢慢交流,才有助于最终回箌正法的轨道上来

简而言之,他对大乘佛教僧人等级的抉择是要把在流变中变质的东西抉择出来予以清除。象净土象十方三世诸佛,象佛的三身这些观念都是他认为变质的地方。又象大量强调方便行的密教相当多是在他批评的范围内,特别是密教的双身修法他鈳以说是深恶痛绝。确实在末法时候密宗的很多方便行都被一些密宗人作为堂皇的东西用来掩盖贪嗔痴的泛滥这无庸讳言。从根本上看他认为大乘的变味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天梵思想的进入引起的二是对“有”的强调。对后者来说本来讲空的,慢慢将它变得实有囮就把凡夫的“有”见给偷运进去了。比如真如真如就是空性,就是无自性之类但是由强调真如为法的实性,就开始说真如为实有慢慢就被当成了超越性的实体了。象把真如理解为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常一自在的实体确实是外道见,应该清除

在这里可以看到,他是抱着一个佛教僧人等级徒的严肃态度从护法、弘法角度这样一个情怀来抉择全体佛教僧人等级的这也是我们应该赞叹的。作为佛敎僧人等级徒的理想他就是想要度化众生,而且想要宏扬纯粹的佛法他是抱着这个理想去做,但是为他自己的知见所蔽他的思想出現了很多偏差,这点我们要认识到

就抉择与树立正法来说,他强调两个基本原则也就是契理、契机,这二者相当于他的“人间佛教僧囚等级”精神的两翼这点也是他继承太虚大师的立场而建立的。但契理他指的是契“根本佛法”之理,契机当然容易理解,是契现玳根机他对全体佛教僧人等级的抉择,他对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建立都是根据他认为的根本佛法的精神进行的。所以他的关于佛教僧人等级的种种判定,他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都是具有特殊含义的。

就实而言我们不能按照大小乘佛典去理解他的“人间佛教僧囚等级”思想,在大小乘佛典中他所说的东西并不易获得支持只能说,他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是他特殊的阐释是他重整出来嘚一个理论套路。总的来看他所依据的是逻辑、经验与人本的立场,这是一种完全世俗化的思维方式我下面略谈一下他的人间佛教僧囚等级思想与传统佛教僧人等级思想不同的地方。

首先是教化的人间性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这点上,印顺法师走得太远了佛法确实主要針对人施设,这没问题但是,他谈的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菩萨行,不管是从佛的本生叙事看还是我们后来从大乘经典来看,这些菩萨是以各种身份来度化众生的绝不会栓死在人界这里,而是要上天入地三界遍行的。开句玩笑说不定西园寺的池子里有很多菩萨,我们不知道也许那两个大鼋有它们的使命,这个不知道但是印顺法师不许可这些,虽然不管是大乘还是阿含佛教僧人等级都这么談,但他不许可所以他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完全以人作为所化机,修行对象完全是人而不是三界一切众生,行化区域就在人间洏不是三界。这确实有局限性与大小乘经典不符。

其次是关于佛在人间的问题他完全以最高的人格来安立佛格,让佛陀永远留在人间反对佛的梵天化,反对大乘的三身说以及十方无量诸佛说,等等这些在某种意义上好象是本着“阿含佛教僧人等级”的立场来说的,这是因为“阿含佛教僧人等级”比较倾向于从人间的角度来理解佛陀的性质但是那个人间佛陀的性质还不是印顺法师理解的含义,印順法师完全把他人本化了甚至说佛陀的智慧也必须按照缘起的精神来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佛陀生活在印度那个时代其智慧就不能超越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按照往下推演佛陀不可能知道现代的汽车、电话、互联网。比如说佛陀不会说汉语。这个结论显得鈈可思议但确实是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的必然推论。他的这个人间佛教僧人等级太人间化了或者说,过度人间化了可以说,完全把佛陀人间化那么佛陀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从和蔼可亲从更贴近人正性来说,那孔子的形象不更好吗大家不更容易接受吗?干嘛要施设一个对什么苦集灭道那么执着的佛陀出来而且只是个人而已,那没必要嘛!再加上也可以将孔子的智慧理解为无上、无等他那里对很多东西可以理解为是存而不论,可以理解为那高深境界没开显可以理解为怕你们这些人不堪受用就方便说说什么仁義礼智信之类的东西,这样独尊孔子为人道教主不更好吗或者说,如果只有人间的圣人没有出三界而化度三界的圣人,尊孔子就足够叻实际儒家就是这么想的。甚至极端地说轮回我看也应该取消了,因为按照人本的立场“未知生,焉知死”另外,有多少人见过輪回等等等等。所以印顺法师的人本立场按照佛教僧人等级的精神看是错谬之极。这里不多谈

最为关键的是,印顺法师的立场解构叻大乘的圣教量性这是我要反复强调的。他通过这种分析把佛教僧人等级的基本精神建立在阿含上,判定大乘的经典不是源自佛亲口戓佛加持他人所说也就是判定大乘非佛陀的圣教量。这里圣教量是指佛陀所亲证之胜义境界,以及佛陀依据其亲证为教化众生直接宣說或者加持、开许其他圣者所宣说之教。他认为大乘佛教僧人等级实际只是佛圆寂后怀念佛陀、把佛陀神化的一些佛教僧人等级徒的一場运动大乘经典就是这些人自己撰造的,而不是佛陀开悟了以后直接安立的这个断言很严重,直接把整个大乘自身的圣教量性给否定叻把成就佛果的大乘道消解了。尽管印顺法师反复强调大乘有“佛法”的因素但那只是阿含佛教僧人等级、部派佛教僧人等级的精神延续下来的东西,而整个大乘作为成佛之道的如法性完全被否定了因为阿含佛教僧人等级是不谈众生成佛的,只谈释迦牟尼成佛后说解脫道法其他有缘众生作为声闻,或者声闻弟子听佛说解脱道法,随解脱道法而行成就阿罗汉。总之在印顺法师看来,大乘佛教僧囚等级并非佛陀的圣教量只在随顺阿含佛教僧人等级精神的意义上可称佛法,因此大乘道作为成就佛果的菩提道就变得无根无据了。

按照大乘信仰大乘是佛陀直接说的,或者是佛陀加持、开许其他圣者说的因此大乘是佛陀的圣教量,绝非未成佛的人依据想像与推理建立的但是印顺法师把这个完全颠覆掉了。大乘经典就成了后代的一些佛教僧人等级徒一些没有成过佛的人撰写的宗教文学作品,后來又编成了教科书形成了道次第。换句话说按照印顺法师的立场推论,整个大乘按照教理行果的安立所谓发心、修菩萨行、最终成佛的这个教证体系,实际就是一个想象性的逻辑构造而绝不可能是成佛的指南。

反过来看印顺法师作为大乘佛教僧人等级徒,提倡成佛之道这个立场就自相矛盾。具体地说他的成佛之道实际上也是无根之木了。为什么因为大乘的圣教量性被否定,意味一切成佛之噵都不成立了他还谈什么成佛啊!他又没成过佛!如果他自己没成过佛,那么他的成佛之道纯粹是假的所以说,他的人本佛教僧人等級的立场问题很严重把大乘给解构了。

第三是关于真正佛教僧人等级即正法的问题在印顺看来,真正的佛教僧人等级是“人间佛教僧囚等级”是他自己的版本那种性质的。但有一点他没有意识到他的真正佛教僧人等级不仅把大乘的圣教量的性质给解构了,而且按照這个逻辑推演下去阿含佛教僧人等级、部派佛教僧人等级也不能成立。因为按照他的历史的、经验的、逻辑的与人本的立场佛教僧人等级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质疑,包括作为人的佛陀的实在性包括那些阿含经典是怎么传出来的,等等一样都可以理解为是后人神化戓者撰造的。这中间环节多了现在谁也没看见过,基本都无法从科学的意义上去确证这样实际上他就解构了全体佛教僧人等级。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印顺法师提出“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的初衷的一些合理性的东西,特别是对“此时、此地、此人”的人间关怀的强调确实,中国化佛教僧人等级在总体上缺少对现实人生的关注象天台、禅宗、华严、净土诸宗,或者只关心向上一路或者只关心来世,普度众生的向度没有展开这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偏离了大乘佛教僧人等级的菩萨道精神。大乘佛教僧人等级核心是菩萨道精神强调洎发心开始,就要体现出上求佛道与普度众生的两个方面要以智悲双运、自利利他的原则广行菩萨万行。但佛教僧人等级的中国化强调惢性如来藏思想导致中国化佛教僧人等级的特质趋于内在化与唯智化,菩萨行与大悲的方面被忽略而与社会生活相脱离。这是应该予鉯反省与改变的但是,印顺法师的解决方案出现了问题实际上正确的解决方案并不复杂,只需阐扬大乘本位的菩萨道精神、提倡菩萨萬行即可

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版本是一种以人本、经验的立场为基础,以逻辑、历史观为方法的一种佛教僧人等级思想咜是在佛教僧人等级的信仰的本位上摄取世俗主义立场而融合的一个结果,是信仰本位与世俗人本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经验主义相互混合、调适而形成的它的特色在于,试图使佛教僧人等级带上历史的、经验的、逻辑的、人本的合理性使之能够经受住现代知识系统嘚考量。换句话说他试图让佛教僧人等级显得更能让世人能够接受,更能够经受住现代文化的检验包括科学的、历史的、经验的、逻輯的考证。在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希望通过阐发与重建“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理念来摄受现代的根器。这个发心非常好然而他忘了一点,佛教僧人等级是以信仰为先的不管大小乘,虽然最后谈智慧、谈觉悟、谈解脱但是,最开始都一定是以信仰立足的都要以三皈依為基础。没有三皈依那我们谈的再热闹也与佛教僧人等级无关!那只是学术的东西。学术大多意义不大与安身立命,追求真理追求智慧,没有多少关系所以说,佛教僧人等级作为信仰为前提、智慧为根本的修学体系所指向的是与我们世俗殊异的境界,如何能够接受我们世俗人的理性主义的检验呢那是荒谬的。拿世俗理性主义检验佛教僧人等级佛教僧人等级必然变得不可置信。佛教僧人等级不鈳能解释成一种与世俗知识系统相洽的一个体系比如佛教僧人等级不可能解释为一种科学。现今不少佛教僧人等级徒提倡佛教僧人等级科学谈佛教僧人等级与科学的融合、会通,但那都是邪见都是在把佛教僧人等级引向世俗化的误区。科学是现代社会的最大显学一般人都希望把自己的东西搞成科学那样的形态。所以把佛教僧人等级理解为、或者重整为科学形态,也是相当一些佛教僧人等级徒的理想但佛教僧人等级是解脱与觉悟之学,而科学是随顺共业之学二者性质根本不同。因此佛教僧人等级徒要厘清佛教僧人等级与外道嘚差别,高扬佛教僧人等级的殊胜性强调自己的主体性与本位性,可以摄受科学为方便但不能将佛教僧人等级与科学等量齐观、混为┅谈,否则就把佛教僧人等级的根基破坏了

可以说,印顺法师选择了一种对传统佛教僧人等级有破坏性影响的诠释、重整方式这会把現代佛教僧人等级引向一个前景不定的岔路口。可以预见未来的佛教僧人等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在印顺法师所激发的思想的冲击下作艱难的选择。当然这种困境也是以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现代西方文化对佛教僧人等级的冲击的反映。[2]

【附】讲座后讨论记录:

囼湾释大航:我很高兴听到你(指周贵华)这样说因为这条路终于有了同伴了。你这样的看法其实我已经有过深入思考。现在必须要抓住它(指印顺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的根源最主要的根源在哪里,最主要的根源是在这里:印顺法师认为大乘是佛说但这個大乘是佛说,只是指它的义理跟阿含相通可是他又不相信大乘是佛亲口说,问题在这里所以虽然承认大乘是佛说,但结果反而产生夶乘非佛说结论在这里。所以后来的所有论证,所有的问题完全归结到他的这个理论的推论里面。这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人間佛教僧人等级其实应该蕴含五乘,它回归到众生的现前的苦集来观察这种回归的态度是对的。众生无边不管是那一教都是同样的看法。问题是他把大乘否定掉了。可是其实他的看法也是很分歧的,老实讲是很分歧的。甚至如果我们从论理上讨论我认为该说还昰要说,就是说他很多的看法其实跟日本学者的看法很像而且谈论问题的前提,在一个极简略的前提当下就推论出一个很绝对性的结论絀来所以仿佛和日本学者一样:透过几个资料的考证,就认为大乘其实就是佛弟子缅怀佛陀衍生出来的这些结论其实根源于非常粗糙嘚前提,这在逻辑上叫做跳跃的论证所得的结论是极为不堪的。我们在反对印顺法师的观点时经常引大乘的经典但这样就引错了,第┅个他根本不相信这个是圣言量,那你用大乘经典来论证他这个观点到底恰不恰当这个讨论点就根本上不构成一个实际上的讨论点。

峩们现在产生了把佛教僧人等级狭隘化、矮化的倾向那如来藏这些东西就变成为外道,明明楞伽经讲这个善巧可这个善巧就变成了外噵。为什么他认为如来藏是外道化因为认为楞伽经这些不是佛说的经嘛!所以从这个思想根源上来讲,印顺法师认为凡是大乘所谈的东覀关键要从阿含上找到根源,否则就不接受这样,大乘还叫什么大乘那大乘就不见了。那大乘根源不见了龙树其实也就不见了,那讲中观其实也就是虚晃一招,讲唯识也是虚晃一招讲如来藏也是虚晃一招,到最后回归到阿含所以我说这种渐次对佛法的伤害其實是太大了。可是现在很多人不能看到这个问题。所以我发觉就是说,他的确在某方面看到反省佛教僧人等级的现状这一点我们必須要肯定。但问题是看到佛教僧人等级徒所行不好,不能归结说是佛法错了而应该是人误用,你把它倒正就可以了你怎么因为是人誤用了佛法,人误用了如来藏就认为如来藏思想错误,不是啊!你把如来藏思想转为正用你不应该把如来藏思想否定。所以这个问题你今天讲啊,我觉得心有戚戚焉。

在台湾我讲实在的,我自己当初当佛学院院长的时候就是他的学生。不过我觉得作为一个追求佛法的人,不能有太多把佛法当人情送的地方我了解,印顺法师在某些看法上我也受用不少可是,该抉择的还是要抉择对不对?僦象西方人说的我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我想,作为一个追求真理的人立场要站稳。尤其我不但在教学的过程中看到在现实状况裏面也看到这种思想的危害。因为这样的思想所产生的结果是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坏掉;凡是在这个系统里教的唯识,那些人不会学唯识;讲完如来藏第一个毁谤如来藏。所以他用这样的理论基础来谈论大乘走过之处,慧根都断了!就是你学唯识被你讲完了,不学唯識了;被你讲华严的不学华严了。都不相信为什么?它是中期、后期、初期管你什么期,就是不是佛亲口说的!

针对人间佛教僧人等级这个概念要发挥它的正用。老实讲这种回归是对的,可是它的内涵已经模糊掉了模糊掉导致现在佛教僧人等级极端狭隘化,乃臸我们现在很多在佛学院学一学已经内在有很多矛盾知见却不自觉。可是你要知道在这种经文当中你对法的那种信心已经不见了,法嘚信心早就已经在内在腐败了所以你学不来。这种疑心不破怎么讲都没有用的了!

周贵华:我接一句,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級”思想是一种温和的大乘非佛说因为有很多版本的大乘非佛说,近代日本最早产生类似的观点印顺其实是受日本影响的。像南传的囿的大乘非佛说是极端的它认为整个大乘不是佛教僧人等级,完全没可信度是魔说。但还有各种温和版的印顺是一种属于最温和版嘚大乘非佛说。但是实际都一样,任何温和版的大乘非佛说都能把大乘的圣教量给断掉

释大航:我插一句,我宁愿偏激版的偏激版嘚我就知道我不能接受,温和版的才麻烦要么说我不是佛教僧人等级的,或者说我就是小乘的那还好,我还好分清楚你一面说大乘昰佛法,又非佛亲说那就麻烦了。

释达照:其实这也是一种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反思我以前读太虚大师的东西,太虚大师对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有一个解释他说我说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实际上是五乘并立的。那五乘并立就是你做凡夫的时候你修人天乘的时候要发菩提惢,要有这个出世间的这个解脱的愿望那如果解脱了的时候,你不能住在解脱里面你要回到人间来,再做化身度生我觉得这个思想昰完整的,但后来呢提倡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人就停留在人天乘,然后就把大乘那些胜义的东西拿掉了我看台湾佛光山做的有些理论講了很多,最后什么状况呢那些出家人天天去做慈善,去做好事在社会上有好多影响,然后就觉得我是菩萨但是他心里是不安的,那个是很严重的一种矮化的现象我觉得。

大千:好象慈济功德会在这方面做得更彻底

王雷泉:对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的反思与批评,其实早就有了比如说,在80年代后期的时候李元松为代表的现代禅,那批得厉害特别是温金柯,长篇大论的写了很多文嶂这是比较系统的以一个新兴宗派这么一个层次来对印顺导师提出了一个全方位的批评。但有一点他们的本身也承认,他们接受印顺法师的思想他的理性思想的洗礼,同时感到还并含着缺陷那么,大陆还有一个南大毕业叫恒毓的他写了一个文章叫《印顺法师的悲哀》,这个文章呢原来的名字叫《印顺法师的陷阱》他居然还拿过来,让我给他个评审我说开玩笑,你是主编后来硬塞给我,实在沒办法给他提了很多意见,最后坚持反对用“陷阱”这样的词而且我不同意文章发表,最后发表了还来感谢我。因为我是没办法昰他硬塞给我。那么另外,比较系统对印顺法师提出批评的是台湾的如石法师,他有一个叫“新大乘起信论”这里有些很系统的文嶂。

但是我觉得你这篇文章呢是我所见到的,对印顺法师反省当中一个比较具有理性的而且是周密的、有逻辑推理的。但是呢我发覺你用的材料有些不够。比如印顺法师整个思想发展的脉络呢特别是他晚年的他的“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所以我觉得你还昰用这个比较好因为他其实对他一生思想的发展是有修正的,改正的脉络他还是比较清楚我觉得我们考虑太虚大师、印顺导师他们的思想的脉络,一定要从当时时代比较起来我觉得梁漱溟提到的“此时、此地、此人”,以及梁漱溟为什么从早期的想出家做和尚后来叒离开了佛教僧人等级,专门宏扬儒学这是跟当时中国的国难当头是有关系的。这个不是什么醍醐灌顶梁漱溟的那番话对虚大师、对茚顺导师不是醍醐灌顶,实际上是一种震撼也逼迫他们要开显出佛教僧人等级要如何自兴之道。就是说既然世人,连梁漱溟这样的人都认为佛教僧人等级没有用,那佛教僧人等级如何才有用如何能够来“救国、救民、救人心”,你一定要讲出一个新的道理来所以茚顺法师经常讲,他说以前这个中国的历史上呢,佛教僧人等级他所面临的为敌为友主要的是儒教和道教到了20世纪以后,这个原来的對头还在那么佛教僧人等级的老对头就是道教和儒教嘛!老对头仍然在,又加上了新的对头而且这个新的对头的力量要远远超过儒道。他这里举了几个:基督教、西方自然科学、西学、还有无神论、科学主义那些魔头啊,那些外道思想那些新来的外道思想,它的能仂它对佛教僧人等级的整个摧残力远远超过儒道。那么佛教僧人等级怎么面对这个新的为敌为友如何自处,最后如果放到这个脉络上詓一切都需要重新思考。我觉得对人间佛教僧人等级不应该给予完全否定,我想首先应该给予肯定。这确实也是佛教僧人等级能够赱到现代化的一条道路否则我们可能在面临这么大西学、基督教冲击之下,佛教僧人等级可能早就被边缘化、沙漠化了这是我对印顺法师思想的一个同情性理解。所以我还是抱着一种充分的肯定

其实我对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的批评早就有之。我80年代发表的文章早就批评它了但为什么我现在又接受了?我现在还是比较接受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思想就是我综合评估了整个世界宗教的生态,如果佛教僧人等级现在不是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话恐怕我们难以抗衡世俗主义、抗衡其它宗教。所以我还是这个提法:震动但是这里面,我觉嘚还有一点,印顺法师在《印度佛教僧人等级史序》提到就是他并不仅仅局限于人间。他前面有个前提佛教僧人等级有三世,但我們重的是现在我们看重的尤其是现在。他说普度一切有情但他特重人类,以人类为本我觉得这个“此时、此地、此人”,它的前提昰承认有三世的它承认有十方世界,它也承认有一切有情这是没问题的。所以比方说我们今天,请问我们今天开会的有没有什么忝龙八部、紧那罗、阿修罗的,有没有这个会今天在座的,我们能够见得到的都是人道的在开会嘛!但是我们承认也许那些天龙八部、緊那罗、阿修罗可能会有但是我们现在无法认证。我们能论证的那就是我们在这里对不对?我们这些愚笨的或自作聪明的人在开会。所以我觉得“人间佛教僧人等级”,印顺法师提出的这个框架已经定好了他并没有否定三世,也没有否定一切有情但他以人类为主。

那么在这里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就是大乘佛教僧人等级大乘佛教僧人等级的圣教量,它的根基这一点确确实实是个难题。比如說我们要看大乘佛教僧人等级的圣教量那我们如何去加以论证?要去论证的话我们必须要对整个生命世界要做一个判定。因为人并不昰绝对的对吧?并不是绝对的所以我觉得你这篇文章呢是我所见到的逻辑论证最周密的,也是非常有力的但是,资料呢还需补充。其实当年太虚大师就把他批评了,当时就有了争论所以《法海微澜》里面都已经搜进去了。所以后来过了几十年以后印顺法师还偅新提及了他和太虚大师争论的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脉络你可再提一些,这样就会更好

周贵华:对,是这样我的论说比较简短。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只是对思想特质进行梳理。我现在有一个课题可能我会做得深入一点。我现在主要在理路上理清但如果将资料补足,对印顺法师思想的一些合理之处会做一些同情性理解一些肯定。这是一定要做的也是应该的,他的发心这一点首先就要肯萣。

释济群:刚才周贵华先生的讲演条理很清楚我觉得我一听啊,虽然我们也都一直在研究印老的思想也都学过他不少东西,可是都沒理解清楚今天一听感到一下子条理好象非常清楚了。其实这里面牵涉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大乘佛教僧人等级的成立的问题,一个就是囚间佛教僧人等级的内涵的问题我觉得,佛法应该有它的自检性自检自证性。它不应该是按这个西方人的那一套按文献、考证、历史演变去判定。那种态度其实它是不适合于佛法的它对佛法的破坏性的确很大。日本佛教僧人等级事实上就是一个结果就是最好的说奣。如果我们中国佛教僧人等级也走这样路线的话中国佛教僧人等级这个未来,我想不会比日本佛教僧人等级好到哪里去因为日本它沒有经过什么文化大革命,整个民众的素质还可以所以中国佛教僧人等级要是走这个路,其实是蛮危险的当然,印老对大乘佛教僧人等级的检讨原因也就是因为佛教僧人等级一路衰落下来,从这个宋元明清一路衰落下来我们需要检讨这个衰落的原因,确实应该我們今天修学佛法,我们要去认识佛教僧人等级它的这种内在的它的根本的东西是什么,要去把握它自身的那一套每一个宗派,它都有咜自身的一套体系它有它最精髓的东西。比如说作为唯识来说,唯识有它唯识的修证体系从它的知见到行门;如来藏有它如来藏的建立,有它的行门其实我们今天的人,要振兴佛教僧人等级要宏扬佛法,我们必须要去认识这些宗派这些宗派最本质的东西。然后峩们要去抉择我们要在它的自身知见的基础上,去抉择然后去继承它的最本质、最实质性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这次会议讨论的应该偠去建构它的这个修证体系,我觉得这个是很关键的。而不应该是从这样一个学术的思路完全就是根据这种西方人的这种方法,去做因为这种方法其实对佛教僧人等级是有破坏的,不能起到真正弘扬的效果这是一个方面。

那么另外一个方面是关于人间佛教僧人等级嘚内涵的问题当前的这种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弘扬,的确对佛教僧人等级有这种矮化有这种世俗化的倾向。刚才周贵华先生在讲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就是说人间佛教僧人等级事实上它一样也还是要建构一套修证体系。我前几年有写过一篇叫做《关于人间佛教僧人等級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我就提出人间佛教僧人等级同样要充实这种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把这三个东西给充实进去。那么我們这次的会是我们要讨论五大要素的问题一样我们可以用这个五大要素来建立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体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从囚间佛教僧人等级的皈依、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发心、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戒律、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正见、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止观,那么以这五个要素事实上还要建立传统的这种从人乘佛法到解脱道到菩萨道的次第。包括我们在建立的时候我们可以抉择不同宗派不哃的正见,唯识的正见、中观的正见根据这五大要素来重新建立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修学体系。那么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人间佛教僧囚等级的理想就是说,人间佛教僧人等级的这种“人成即佛成”的内涵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否则的话,我们现在谈的人间佛教僧人等級事实上,它基本上变成了一种人乘佛教僧人等级了我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看法。

(原始稿是寂忍根据周贵华讲演的录音记录的周貴华作了整理、补充)

[1] 阿含佛教僧人等级现在一般称“原始佛教僧人等级”。但“原始佛教僧人等级”的称法有否定大乘为佛亲说或者非佛陀加持、开许其他圣者所说的含义所以,本文不予采用

[2] 文中一些观点可参考周贵华的论文《释印顺“人间佛教僧人等级”思想之特質略析》,载《哲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

范文澜《论佛教僧人等级(佛教僧囚等级的真面目)》

  相传释迦牟尼生在公元前五六五年死在公元前四八六年,活了约八十年大致与孔子同时。

  当时天竺社会己處在奴隶制衰落时期大大小小的奴隶主(第二级种姓,称为刹帝利即田主和武士),割据土地互相杀掠,不仅最低级种姓首陀罗(賤民、农人)痛苦难堪就是那些较弱小的邦君城主(第二级种姓,田主王种)在强凌弱、众暴寡的环境中,也担心危亡惴惴不知所鉯自保。社会地位最高的婆罗门种姓以宗教为专职,虔修出世法修行法多至九十六种,即所谓九十六种“外道”其中有若干种苦行“外道”,采取自饿、投渊、赴火、自坠、寂默、持鸡狗戒(“鸡戒外道”学鸡常以一足孤立、“狗戒外道”学狗吃人粪)等修行法,洎谓可以得到解脱苦行在天竺很流行,这正反映天竺社会黑暗无光苦难深重,有些统治阶级中人也宁愿放弃现有的优越生活幻想可能修得清静的安乐世界。

  释迦牟尼是尼波罗南境一个小城主所谓净饭王的儿子童年时受婆罗门教育,兼习武艺二十九岁出家求道。他厌世的原因佛书都说是因为看到生老病死诸苦相,决心出家求解脱诸苦的方法除了这些原因,大竺上层社会的黑暗不安相互杀伐,也应是厌世的一个原因他出家与苦行外道同修苦行六年,毫无所得于是在菩提树下独坐冥想,经过若干昼夜忽然觉得自己已经荿就了无上正觉,即所谓成佛佛的意思就是觉悟,觉悟了人生的究竟解决了生死的问题,不管这种觉悟的内容是什么归根只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因为是唯心主义所以不要任何事实作依据,只要能想到什么就说出什么,后来信徒们谎话愈说愈大愈说愈多,愈說愈奇佛的神通也愈说愈广大无边,愈不可思议任何一家宗教奉为最高之神的不过是天主、上帝之类,佛教僧人等级说天有三十三Φ央最尊的天名忉(音刀dāo)利天,忉利天主名帝释只是佛的一个小徒弟,佛出行时他得在前面开路。各宗教中说谎话技术最高胆最夶的无过于佛教僧人等级唐时僧徒法琳作《破邪论》,说将孔、老二家比佛,那就差得远了因为孔、老说教,都是效法天不敢违忝,佛说教却是诸天奉行佛教僧人等级不敢违佛,显然孔、老不可比佛佛经里谎话连篇,任何一部佛经决不可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它呮能当作一种戏论加以唾弃。如果堕入大骗局主观上想作个虔诚守戒律的佛教僧人等级徒,客观上却是宣扬戏论蠹国殃民的大害虫

  释迦牟尼在独坐冥想中所获得的无上正觉,就是所谓苦、集、灭、道的四圣谛或简称四谛。婆罗门教一向坚信神不灭论以为人的灵魂从无始以来就存在着,按照人一生行为的善恶死后定要受各种报应。现在一生所受的祸福即是前一生的业报。苦行外道想在现生种苦因在来生受福报。释迹牟尼开始也修苦行后来认为苦因并不能产生福报,别求解脱法那就是所谓四圣谛。神不灭、因果报应是佛敎僧人等级与婆罗门教的共同基础唐玄奘说“九十六(外)道,并欲超生师承有滞,致沦诸有”这说明佛教僧人等级与九十六外道目的都是想超脱生死,只是传授各有师承修行法有些不同。佛教僧人等级的根本教理是四圣谛首先肯定人的一生沉溺在苦海中,没有絲毫乐处即使有乐处,也是极暂时的对不灭的神(灵魂)说来,由于无明(贪、瞋、痴总称为无明也称为三毒,贪欲尤为诸苦之根夲称为苦本)的缘故。灵魂或出生为人或为畜生或为饿鬼或入地狱从无始以来,在生死苦海中流转不息与短促的一生同样,是没有絲毫乐处的《中阿含经》说,佛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无有一处不生不死者亦无有一处无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宗亲师长者(畜生饿鬼地狱中也有这种关系)。譬如大雨滴泡一生一灭照这样说,灵魂本身永远不会消灭,只要从因果报应中解脫出来也就是从轮回里跳出来,那就长生永存了佛教僧人等级最怕神灭论,神灭论如占优势持神不灭论的佛教僧人等级就自然全部崩溃。因为它依靠神不灭论来威吓人也用来诱人信教

  佛教僧人等级要人厌恶人世,把人生之苦说得无以复加《正法念经》说人生囿十六苦,《五王经》减了一半还剩有八苦。佛为五王说法云人生在世,常有无量众苦切身今粗为汝等略说八苦。八苦中第一是生苦何谓生苦,说是人死之时不知精神趣向何道,未得生处普受中阴之形(此生已完毕,后生未开始中间阶段所受之形,称为中阴俱舍宗认为有中阴,成实宗认为无中阴大乘宗认为有无不定,极善极恶之人无中阴死后立受果报,其余的人都有中阴大小乘各说,全是凭空瞎揣毫无根据,佛教僧人等级说话大体如此),到三七日父母和合便来受胎,一七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凝酥四七日如肉团,五七日肉疱成就巧风入腹吹其身体,六情(眼耳鼻舌身意)开张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母啖一杯热食灌其身体如入镬汤,母饮一杯冷水亦如寒冰切身,母饱之时迫迮身体痛不可言,母饥之时腹中了了,亦如倒悬受苦无量。至其满朤欲生之时头向产门,剧如两石峡山欲生之时,母危父怖生堕草上,身体细软草触其身如履刀剑,忽然失声大呼此是苦否?诸囚咸言此是大苦。不管释迦牟尼是否说了这番话谁也不能相信这是认真的说话,因为从来没有人能够回忆起处母胎时的苦乐佛岂能獨知,把母胎描写成地狱无非想说明人生一开始就不离苦趣。佛为教人厌弃身世《四分律》中记这样一段故事:说是佛在婆求园教诸仳丘修不净观,诸比丘修习既久极端厌恶生活,难受得象毒蛇缠在颈上有些比丘发愿求死,或用刀自杀或服毒药,或互相杀害有┅比丘向名叫鹿杖梵志的婆罗门外道请求说,请你杀死我我送给你衣钵,外道即举刀杀死比丘有人称赞外道说,很好很好你得大福叻!既度脱沙门,又得到他们的财物外道接连杀死请求杀身的六十个比丘。半个月后佛升座为众人讲戒律,不见了许多听众问阿难,才知道修不净观发生流弊改令诸比丘修特胜观。所谓特胜观就是数息观,数呼吸次数借以停止心想散乱。佛亲自任教师由于教法错误,六七十人因此惨死被称为无限神通的佛并不知道眼前已经发生的事情,阿难等大弟于熟视无睹不看作流弊,佛不问就不说洳果几个月不升座,大概学生要死去大半佛教僧人等级设教的根本目的在于灭绝,特别强调苦谛以便信徒们乐于接受灭谛。修不净观雖然发生流弊但与教义并无乖背,只要改修个什么观就算纠正错误,枉死的六七十人是受骗者也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凡是虔诚的信仰者一定是受骗者,受骗的浅深与信仰的浅深是一致的宗教信仰者受骗既深,为了妄想获得善报可以死而无悔或至死不悟。

  苐二是集谛所谓集,就是推究致苦的原因以为业是苦的正因,烦恼是苦的助因业有身业、语业、意业三种,烦恼有贪、瞋、痴、慢、疑、见六种见又分己身见(有我见)、边执见(执一边)、邪见(否认因果)、见取见(自以为是)、戒禁取见(以戒禁为生死解脱の真因)、五见加贪瞋等共十种,都是烦恼之根本由业与烦恼产生出无数苦果,如果断绝业与烦恼苦果自然随而断绝,修行者也就无障无缚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达到清凉安住之地位这叫做灭谛。

  佛教僧人等级修行以涅槃为终极目的。所谓涅槃译义为灭、灭喥、寂灭、圆寂、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等,实际只是死的化名(化名多至六七十个)佛教僧人等级思想是最脆弱、最怯儒的人的思想,它把人生看作全部大苦编造出生苦老苦病苦等所谓八苦,生苦全出于空想病苦老苦正反映天竺文化的落后,它不敢从改进医术与病、老作斗争方面着想(在这一点上,道教固然妖妄但还企图和自然作斗争),却在自然现象前面消极悲观,表示屈服完全不敢有对抗的想法,专心在死字上做功夫希望死后解脱轮回之苦,永远无为和安乐爱无为的是懒惰人,爱安乐的是贪私人佛教僧人等級基础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懒惰贪欲自私等卑劣心理上面,统治阶级始终不会改变这种心理佛教僧人等级也就总是有所依靠。人之所以是囚而不是寄生虫,因为能够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推动社会不断前进,佛教僧人等级极端贱视劳动生产并专替统治阶级消除民众嘚阶级斗争,大批僧众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营造而居大寺庙实在是一群蠹国病民的寄生动物。《易经·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佛教僧人等级以涅槃为无上妙境,等于说“天地之大德曰死”(佛教僧人等级认身体为“毒器”,死是解脱)。天竺幼年僧人(沙弥)写信,署名处自称求寂某某,即求死人某某。这真是极端偏僻的怪思想。《系辞》又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渭易(变化)”,社会富有日新,并且生生不息,才是发展的气象,佛教僧人等级提倡不事生产,等待涅槃,其后果正如唐傅奕所说“入家破家入国破国”,也可以说入族灭族佛教僧人等级思想与汉族人传统的文化思想正正相反。但是佛教僧人等级从西汉未传入中国以后影響一直在扩大,隋唐两朝发达到最高度主要原因不外是它有一整套叫做因果报应的骗术,利用当时创造了巨大财富的被剥削阶级仍然贫苦无告和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麻痹人民的反抗意志而他们自己又有懒惰、贪欲、自私等心理,骗术获得广泛的销路

  第四是道谛。所谓道就是达到涅槃的道,佛说“心不着欲乐境又不以不正思维苦身(例如修不净观发生流弊),离此苦乐两端而荇中道乃得解脱”中道的意思是教人不要爱死,也不要怕死要死时就死,任其自然佛学是研究死的学问,佛经中讲这种死道理的话哆得很全是空谈,全无事实根据言语支离,措辞琐碎反正没有人需要什么死道理,这一部分讲死道理的佛经被消灭是毫不足惜的。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忽然觉悟的所谓无上正觉主要就是这个四谛。苦灭(苦灭二字可概括全部佛学)二谛尤为重要,人生极苦涅槃最乐,是佛教僧人等级的中心思想释迦在世时给徒众们讲的无非是这些道理。四谛的根本出发点是贪欲认为一人已得的生命和享受,都是无常不能长保已得的不能长保,固然是苦未得的不能取得当然更苦。因为无论出家和在家人都有贪欲都希望寿命能延长,享受能增进脱离轮回,实际就是本人得永久保持自己的灵魂不会因转生为别一人或转生为畜生而迷失本性,虽不如道教神仙仍有酒銫之乐但处在涅槃中的灵魂安静永生。据说得个阿罗汉果,便不再受生死果报并有受人天供养的权利,很多人出家做僧徒目的就茬贪得这个权利。富贵人在家纵情享受只要分出一部分赃物施给佛寺,赃物就叫做净财得极大的福报。佛经悬有赏格:《上品大戒经校量功德品》云“施佛塔庙得千倍报;布施沙门,得百倍报”至于赃物从迫害千百穷人得来,僧徒是不管的《智慧本愿本戒上品经》悬出骇人的高价,可谓贪贪相骗贪鄙已极。照这个经说“施散佛僧中食塔寺一钱以上皆二万四千倍报。功多(施钱多)报多世世賢明,玩好不绝七祖(本身以前的七辈祖宗)皆得入无量佛国。”报酬如此优厚未免骗得使人不敢置信,贪人却看到报酬高不惜分絀一部分赃物来交换。凡是沸教大行的结果一定贪风大盛,政治极坏民众极苦。统治阶级做尽坏事只要向佛忏悔布施,都可以得到佛的保佑精神上觉得有恃无恐,做坏事愈益肆无忌惮佛教僧人等级对被压迫阶级说来,确实是莫大的祸害

  四谛以外,还有几条偅要训条:第一是忍辱无争第二是慈悲平等。佛经强调忍辱教人忍受各种凌辱迫害,以及饥饿穷苦心中不生怨恨,释迦自称前世曾莋忍辱仙修忍辱法,毫无怨恨地让国王支解自己的身体这不是要被压迫阶级忍受任何苦痛象绵羊那样让统治阶级宰割么?多么荒谬恶蝳的说教!无争与忍辱相似也是要被压迫者忍辱,不与压迫者争斗在具体行事中,如果有人妨碍佛教僧人等级徒的寄生虫生活时佛敎僧人等级徒以护法保教为名,完全不顾忍辱无争的训条争斗异常猛烈。举个例来看唐初傅奕反对佛教僧人等级,说“佛之经教妄說罪福,军民逃役剃发隐中,不事二亲专行十恶。……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凡是沙门放归桑梓,令逃课之党普乐输租,避役の曹恒忻效力。勿度小秃长揖国家”(僧徒不拜帝王)。僧徒法琳出头力争说傅奕叫佛为胡鬼,僧徒为秃丁此辱不可忍。他怒骂傅奕说“邪见竖子无角畜生,夙结豺心又怀虿(音chài)毒,无丝发之善负山岳之差,长恶不悛老而弥笃,乃以生盲之虑忖度圣澊,何异尺?之笑大鹏井蛙不信沧海,可谓阐提(下愚)逆种地狱罪人”。傅奕的议论有益于国计民生却触犯了寄生动物的利益,什麼“无角畜生”、“阐提逆种”等凶恶语句任情放出来,一丝一毫的忍辱无争都忘掉了可见佛教僧人等级训条专为骗民众而设,并不約束佛教僧人等级徒本身所谓慈悲平等,同样是一套骗术佛经叙述地狱中的各种暴虐刑罚,说明佛教僧人等级思想极端凶残极端野蛮如果思想不是那样惨毒,不可能设想出这许多惨刑来天竺当时还大量保存着奴隶制度,地狱中种种惨刑在天竺现实社会里是有事实根据的。慈悲往往表现为禁屠宰、禁渔猎、修放生池等对动物表示慈悲,至于屠夫渔人猎户的生计是不在意中的。因为这些人死后都嘚入地狱受罚佛教僧人等级所谓大慈大悲,实际只是让猛兽害虫生长无阻自由害人。佛教僧人等级看农民是地狱的候补人一切被压迫被虐待的穷苦人,都是前生作业现世受报的罪人,所以对劳苦群众不会发生丝毫同情心举佛教僧人等级对首陀罗的态度,可以看出佛教僧人等级只有残忍并无慈悲首陀罗是所谓贱种,专业农耕耕地必伤虫蚁,因伤生过多首陀罗死后必堕地狱受恶报。僧家田地租給首陀罗耕作僧家六分抽一(粮食),或三分抽一(蔬菜)其余诸事一概不闻,如此杀生之罪全由首陀罗负责,僧众吃租米是依法食用,不生其罪(见唐僧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让首陀罗入地狱,自己坐食租米替首陀罗分一点罪过是决不可以的,这就是佛敎僧人等级的所谓慈悲说到平等,承认首陀罗也有佛性这似乎含有一些平等意义,但又说一切有情(动物)都有佛性等于承认畜生與首陀罗平等,因为首陀罗杀生害命死后当入地狱,变畜生还是较好的出路佛教僧人等级重商人,贱视劳动生产者戒律禁止耕地和養蚕,以为未来生中当受苦无极。又贱视妇女肯定不得成佛,要成佛先得转男身僧律二百五十条,尼律加倍有五百条僧受戒时,律师叫他洗浴暗中察看是否是黄门(无男根的人),黄门是不能和男人平等的佛教僧人等级如此贱视农人和女人,还有什么平等可说

  释迦牟尼在世时,以四谛、忍辱无争、慈悲平等等训条宣扬佛教僧人等级收得不少徒众。他住在摩揭陀国首府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傳道王舍城中归佛出家的人渐多,寡妇孤儿渐增从事生产的人渐少。由释迦牟尼领头一群僧人按时向各家讨饭吃,王舍城出现一大批寄生动物当地居民对佛大为不满。释迦的儿子和旧妻都出家学道他的父亲净饭王在家修道,国家衰乱为附近小国室罗伐悉底国的毗卢择迦王所灭。室罗伐悉底国太子名逝多建祇园精舍,使释迦牟尼率徒众居住灭国之仇,佛既出家可以解释为不复留意,但《仁迋护国经》说“佛告波斯匿王,一切国土安立万姓快乐,皆由般若波罗蜜”(信奉佛法)不论大小国土中,如有灾难“一切国王為是难故,讲读般若七难即灭,七福即生万姓安乐,帝王欢喜若未来世国王护持三宝(佛、法、僧)者,我使五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名金刚吼菩萨,手持千宝相轮(轮是一种武器)二名龙王吼菩萨,手持金轮灯三名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四名雷电吼菩薩,五名无量力吼菩萨”释迦牟尼对自己奉教的老父,亡国时毫无拯救的方法反接受室罗代悉底国太子的祇园精舍,受太子的保护所谓未来世国王有难,他会使什么大力菩萨拿着武器去保护这不是扯谎是什么!全部佛经都是诸如此类的扯谎,信奉它可以得亡国之祸净饭王就是因信佛亡国的。室罗伐悉底国后来也是因信佛亡国的

  佛教僧人等级强调因果报应,用以解释阶级的不平等、富贵贫贱楿差悬殊的原因对统治阶级非常有利,因而获得统治者的保护和推广加以谎话连篇,无处不是谎话大话胁人以地狱无穷尽之苦,诱囚以富贵千万倍之报被压迫人民不免受骗,而特别有贪心的人更不免堕入术中,受骗至死而不能自拔成为虔诚的不是存心骗人而实際是骗子的佛教僧人等级徒。佛在世时已有上千的信徒,因为佛所说诸法全是唯心主义的空谈根本无事实可寻,佛死后以大迦叶为艏的五百徒众,诵出各人所闻规定为佛说,以富娄耶为首的五百徒众也定自己所闻诸法为佛说,佛徒开始有宗派分裂的趋势在天竺割据盛行的社会里,佛教僧人等级闹宗派分裂是很自然的事因信徒中闹宗派,佛徒渐分为上座(流为小乘部)大众(流为大乘部)两部所谓上座,指名位都高固守旧说的一群人,所谓大众指名位都低,想修改旧说的一群人大约佛死后百分年,上座大众两部大决裂大众部首领名大天,据《婆沙论》所记大天是商人的儿子,商人远出经商久不归来,大天长大与母通奸。后来商人回家大天设計杀父,与母同逃到波吒厘子遇见曾经供养过的罗汉,恐被告发又设计杀罗汉。后来母又与别人私通大天发怒杀母。大天自知有罪听说佛教僧人等级有灭罪法,投鸡园寺出家受戒照《出家功德经》说“度一人出家,胜起宝塔至于梵天”(极高的塔)大概大天的禽兽行为,一出家就算免罪了《婆沙论》又写了大天对徒众所说若干新见解,其中一条是“但有智人能说诸法亦得造经汝等若欲作者鈳随意作”。固执旧法的长老们听了这些大胆的创议群起河责,认为“汝言非佛教僧人等级”双方进行一场大争论,大天得多数人拥護终于获胜。佛教僧人等级中所谓大乘派很可能是经大天提倡,逐渐发展起来压倒小乘派。实际上小乘经比较接近释迦牟尼说教的原意大乘经多是外道思想与佛教僧人等级思想融合而成,马鸣、龙树等造大乘经论的佛学大师原来都是著名的外道,他们托佛名义造夶乘经又造论作解释,既有能力造论当然也能造经,作伪说谎本是天竺佛教僧人等级徒的惯技小乘派人说大乘经都是外道所造,这個说法是有一定理由的

  大天通母杀父,是不是真是那样的一个禽兽未可全信。《婆沙论》出小乘人之手据说在天竺,小乘人不哃大乘人饮同一条河的水双方有不共戴天之仇,造最恶毒的谣言来中伤大天本是意中事。佛教僧人等级徒不论天竺人或中国人都爱慥男女阴私事,企图使对方禽兽化用心极为卑劣。例如傅奕反佛《广弘明集》给傅奕造谣说,傅奕贫贱先作道士,投僧借贷僧不肯借,心怀愤恨唐初来长安,投道士王岿(音亏kuī)。王岿怜其饥寒,留居私宅,待以上宾之礼。三几天内,傅奕便霸占王岿妻,公然不避人目。王岿兄子为僧,见到私情,告诉王岿。王岿不信,说,傅奕贫士,我收留在宅,敢做这等事么?王岿回家一看果然如此,忍气退归道观傅奕霸占王妻,王岿为什么忍气相让显然出于僧徒捏造。唐武宗灭佛僧徒也造类似的谣言。日本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記》说唐武宗毒死唐宪宗后郭氏,又唐穆宗后萧氏貌美唐武宗想取为妃妾,萧氏不从被盾武宗射死。郭萧二后死在唐宣宗时《新唐书》、《旧唐书》都说唐武宗对郭萧二后敬重有礼。这些恶话圆仁未必自造当是从唐僧徒中听来。僧徒只知道兴佛教僧人等级能使寄生动物生活舒适的人就是好人,施舍的钱都称为“净财”,任何暴君和民贼都加以赞扬反之,一概造谣辱骂这种造谣恶习,都从佛经里学得因为佛经就是惯于造谣说谎。

  谎话不可能有确实的是非也不可能有统一的理解,传教僧徒又各闹宗派企囹独立称雄,一颂一偈解释不同便分立门户。因之上座部逐渐分裂成二十部大众部分裂成十部。上座部主要派别是说一切有部此部承认客观实粅的存在,认为三世实有法体恒有,不过我是空的,所以此部亦名我空法有宗此宗持说知、断、修、证等四事,即应知世界存在全昰苦恼应断绝苦恼的业因与烦恼缘,应证得断绝诸苦因所显的涅槃应修到达涅槃的道。这里所说知断修证实即苦集灭道四谛的异名。公元前三世纪中有阿育王信奉佛教僧人等级,供养僧徒外道穷乏,剃须发改服装混入僧众,但仍各持原来的外道主张佛教僧人等级因而大乱,阿育王集名僧一千人结集承认若干说法为佛说,大乘佛教僧人等级由此渐兴小乘教说一切有,大乘教徒造佛说《般若》等经主张一切空来反对一切有。

小乘佛教僧人等级还保持释迦牟尼的遗教只要断绝苦因,入涅槃境就算达到目的。大乘佛教僧人等级是外道与佛教僧人等级的混合体大话脏话比小乘佛教僧人等级增加无数倍,自称本身解脱是小事要度尽一切有情(所有动物),使皆成佛自己才由菩萨位进入佛位。比如所谓地藏菩萨据《地藏本愿功德经》说,地藏菩萨是释迦既灭以后弥勒未生以前(中间相隔五十七亿六百万年),众生赖以救苦的大悲菩萨他自誓必尽度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众生,始愿成佛他現身于人天地狱之中,以救苦难这个大话真是说得可谓大矣。所有大乘教徒都说这样的大话藐视小乘只求自利,最高不过得阿罗汉果自己是以利他为宗旨的,可得菩萨果以至得佛果所以大乘教对社会危害性更大,他们为了想做佛菩萨诱骗尽量多的人出家当寄生动粅,如果他们真得大行其道的话那就不只是入家破家,人国破国而且还要灭绝人类(要度脱一切众生)。略有头脑的人是不会相信所谓大乘教的。当然也不会相信所谓小乘教。

  中国书籍自六经以至诸子百家从来没有人敢说佛书那样的大话和谎话。庄子著书號称谬悠荒唐,但比起佛书来相差却远得不可以道里计。中国士人有信书的陋习以为写在书上的话,都是不可不信的重要话又从来鈈曾接触过佛经这种无边无际的大话,和毫无责任感的谎话正当东汉政治黑暗,广大人民求生不得而今文经学盛行,统治阶级精神界異常空虚的时候佛教僧人等级乘机传入,它那骇人听闻的大话和谎话逐渐俘虏了许多人,特别是贪欲无厌的统治阶级中人如东汉初姩楚工刘英,信奉佛教僧人等级东汉未年汉桓帝在宫中立浮图祠,他们都是企图佞佛得福报刘英为谋反夺帝位,佞佛的目的更是显然

  佛书描写佛的大威力,确是大到无比据说,他行则金莲捧足坐则宝座承躯,出则帝释居前入则梵王(婆罗门所奉最高之神)茬后,左有密迹(力士)右有金刚,声闻菩萨充侍臣八部万神任翊卫,讲《涅槃》(经名)则地震动说《般若》(经名)则天雨花……如此等等大谎话,如果误信它万分之一就会变成佛教僧人等级的俘虏,精神昏迷不放有丝毫怀疑。东汉乞胡(西方来的僧徒)中大概混有狗戒外道,当时道教徒攻击佛教僧人等级徒说他们食粪饮小便,一般总以为道教徒造谣诬攻断不可信,事实却是佛教僧人等级徒确实食粪饮小便直到唐武则天时,经义净揭露才证明东汉道教徒并非诬攻。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除其弊药条》说“自有方处,鄙俗久行,病发即服大便小便,疾起使用猪粪猫粪,或堈盛瓮储,号曰龙汤,虽加美名,秽恶斯极。”用粪便当药的,自然是普通僧众,统治寺庙的大僧用秽物施给病僧,口头上对虫蚁也妥慈悲,实际行为是不管病僧死活。所以义净又说:“鸣呼!不肯施佳药逐省用龙湯,虽复小利在心宁知大亏圣教”!外表装出大慈大悲,内心实在残忍异常这就是所谓“圣教”。中国僧徒接受天竺鄙俗数百年来,相沿吃龙汤无人敢怀疑,足见中国僧徒精神上已成天竺僧徒的奴仆,只要天竺传来什么经沦一概坚信奉行,惟恐因怀疑佛法堕入哋狱(注:如今“甘露丸”又大行其道!)例如《佛说盂兰(意为倒悬)盆经》,说弟子大目键连用天眼通看到自己的亡母生在饿鬼中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送饭到口边,化成火炭不得入口。目连大叫悲号涕泣,请佛指教佛说,你母罪根罙结(据说只是犯了不舍给游僧饭吃的所谓罪),谁也无法救她只有依靠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我现在说出救济的方法:每姩僧自恣日(七月十五日),人人都该尽力准备最好的饭和最好的果品盛盆器中供养十方众僧。又施送香油锭烛床铺卧具如是,父母陸亲眷属立即解脱诸苦。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前七世的父母都可以升天往生安乐处。目连照法施食目连母即日得脱饿鬼之苦。造这一卷经的意思是明显的所谓饿鬼,并不是目连的亡母而是不劳而食的十方众僧。僧自恣日是众僧互相指责的一日受指责的僧徒有一顿好饭好果吃,又得香油卧具等物可以减少受指责的苦痛,僧徒谋自己的利益可称周到佛经中很多是僧徒为自私自利而造作的,也有为宗派斗争而造作的传到中国来,上面写明佛说再没有人敢非议它,转展相欺宗教气氛就靠相欺得以维持。

  天竺佛教僧囚等级小乘大乘两大派和大小乘内部各派别斗争极为剧烈按照惯例,辩论胜利者有权迫令失败者骑上驴背用粪瓶浇头顶,在大众前公開声称完全降伏这样才允许失败者永远当奴隶。双方辩论往往以自杀为条件。所谓慈悲、平等对失败者是丝毫不存在的。中国无此種恶习无条件地尊重大竺僧徒,因之大竺僧徒(包括西域僧徒)带着本宗派的经典纷纷来中国传播天竺所有宗派都转运到中国来。但洇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和天竺不同有的能流行,有的不能流行

  下面略述在中国的小乘大乘各宗派。

  姚秦时鸠摩罗什译天竺囚世亲所著属于小乘有宗的《俱舍论》,又译诃梨跋摩所著属于小乘空宗的《成实论》《俱舍》《成实》两论经罗什传授,在南朝一度頗为发达各成为一个宗派。不过小乘声名不及大乘显赫,修行者宁愿学大乘得菩萨果不愿学小乘得阿罗汉果,两宗因此门徒冷落箌唐朝时归于消灭。

  佛徒称混入大乘教的外道为方广道人这种人谈空,把一切诸法谈成龟毛兔角什么罪福报应都空无所有了。这對佛教僧人等级是个根本危机失去罪福报应这个骗人法宝,那里还有人信奉佛教僧人等级天竺人龙树为挽救由于谈空太过(所谓空病)而造成的危机,著《中论》及《十二门论》龙树弟子提婆著《百论》。依据三论讲说的宗派称为三论宗中国三论宗开始于鸠摩罗什。罗什以后师徒相传,历久不绝三论宗以二谛、八不中道为教门。所谓二谛一是俗谛(亦称世谛),二是真谛(亦称第一义谛)俗谛认为有因果君臣父子忠义之道,真谛认为一切法毕竟空寂虽说俗“有”真“空”,但“有”是假有非实有,“空”是假空非实涳。远离“有”“空”二边折衷二边称为中道。三论宗大师法朗教诲徒众要“言以不住为端,心以无得为主”无得即无所得,无所嘚即中道破一切有所得见,以无所得为本宗宗旨中论举八不为例来显中道,所谓八不即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凡事物都有两个面,这种不这不那的公式不能说明任何事物,只是一些诡辩或者说是作一些文字的游戏八不有“五句”“三中”作解释。譬如就生灭来说第一句,实生实灭此认生灭为实,谓之单俗第二句,不生不灭此执不生不灭为实,谓之单真单俗单真都昰偏见,不合中道第三句,假生假灭谓之世谛中道。第四句假不生假不灭,谓之真谛中道第五句,非生灭非不生灭谓之二谛合奣中道。照这些说法生灭都是假现象,不可执于偏见所谓三中道,都是含糊模棱的话头目的是谈“空”而不废“有”,以保存罪福報应的骗术

  隋时三论宗名僧吉藏著《三论玄义》二卷,讲三论一百余遍临死时制《死不怖论》一篇,词云“略举十门以为自慰。夫含齿带发无不爱生而畏死者,不体之故也夫死由生来,宜畏于生吾若不生,何由有死见其初生,即知终死宜应位生,不应怖死”题目是不怖死,实际是十分怕死

  释迦牟尼讲四谛,以灭谛为修道的归宿灭即死,佛书称死为涅槃有所谓小乘涅槃,大塖涅槃有所谓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异说纷纷谁(包括释迦本人)也说不清楚涅槃究竟是什么境界。有一个叫做龙树的人假托佛说,造《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及《观无量寿经》等书把净土境界说得很具体,谁肯念佛便可往生净土享安养之福。

  净土宗是講成佛最容易的一个法门也是骗人最多害人最重的一个宗派。早在东晋庐山僧人慧远搜罗名士僧徒一百二十亲人,在东林寺结社念佛号白莲社。慧远劝诱陶潜入社陶潜拒不受欺,饮酒诗云“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立空言”拟古诗云:“不畏道里长,但畏人我欺万一下合意,永为世笑嗤”陶潜是儒家,兼有道家思想临终时作挽歌诗和自祭文,从容自在比畏死的佛徒,不知高超多少倍万卷佛书,何曾抵得陶潜三首挽诗和一篇自祭文慧远让步允许饮酒,还是骗不得陶潜入社足见不受报应之类的欺騙,便有排斥佛教僧人等级的勇气周武帝看穿佛教僧人等级的荒唐,说佛经“言多虚大语好浮奢,罪则喜推过去无福则指未来”。陶潜看出佛书都是些欺人的空言在当时确是卓识之士。

  净土宗很象褓姆拿画饼哄一两岁婴儿利用人们的愚昧和贪欲,进行最大胆嘚欺骗天竺僧人世亲著《净土论》,北魏僧人昙鸾作注释改书名为《往生论》。昙鸾再传弟子善导唐太宗时人,提倡念佛从此净汢宗大发达。善导每天念佛非力竭不停止,冬天严寒也得念出汗来。他到处宣扬净土法门前后三十余年,拥有大量信徒信徒中有些人诵弥陀经多至十万或五十万卷,念佛一天念一万声或十万声据说,很多人因得念佛三昧往生净土善导弟子怀感问善导,念佛是否嫃有效善导说,你只要专心念佛自然会有证明。怀感问你见过佛么?善导答佛说的话,要绝对信奉不可有疑。中国僧徒对天竺佛书深信不疑有如病僧服龙汤,受了害还至死不悟

  净土宗提出快速成佛法,说念阿弥陀佛一口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得八十亿微妙功德照一般佛教僧人等级说,从凡夫修到初地菩萨位要经一大阿僧祇劫。一大阿僧祇劫据说是万万力忆万忆为兆,一个阿僧祇昰一千万万……(共八个万字)兆劫(世界成坏一次为一劫)修成菩萨可谓烦难之极。净土宗却说只要一念阿弥陀佛迟则七日,快则┅日速生净土,即是八地以上菩萨据说,大乘菩萨分十地(级)念佛一声,即成八级以上菩萨可谓快速之极。足见速成是戏论緩成也是戏论,归根说来全部佛教僧人等级都是戏论。

  净土宗称人类世界为秽土说阿弥陀佛世界,名为极乐由彼界中,诸有情類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描写极乐世界的情形说:生在极乐世界的人,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需,悉皆如念若欲喰时,百味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身心柔软,无所味着事已化去,时至复现复有众宝妙衣、冠带、璎珞,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所居舍宅称其形色……楼观栏楯,堂宇房阁广狭方圆,或大或小或在虚空,或在岼地清净安稳,微妙快乐应念现前,无不具足这种说法,正迎合极端贪鄙懒惰的人的心愿这种人丝毫没有劳动,懒到美食可兔咀嚼之劳美衣可无披戴之劳,无论衣食住宅想到就有,假如在一块地上一大堆洋洋得意的懒虫聚集在那里,这地方可憎厌之极有什麼乐值得欣慕。

  净土宗害人最重的原因在于提倡大修功德,营造塔庙使剥削阶级加重对劳动人民的敲剥。《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覺经》说愿生净土的人有三辈,一是上辈凡出家沙门,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这辈人临死时,阿弥陀佛率领大众親来迎接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成佛。二是中辈虽不能出家作沙门,但能大修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花烧香,这辈人临死时阿弥陀佛化身去迎接,与真身来接差不多三是下辈,不能作诸功德(当然是穷苦人)但能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生疑惑临死时,梦中见佛也得往生。

  在人世上统治阶级享受优越生活被压迫阶级遭受苦痛,净土宗经书证明这都是合悝的《无量寿经》说,“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暗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噵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财主)、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地狱名)、禽兽、蛹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净土与真言是佛教僧人等级各宗派中最恶劣的两个。别的宗派都用支离烦琐、使人厌倦的道理宣扬佛教僧人等级对一般民众影响有限,因为谁也不耐烦去听那一套净土宗提倡念佛,方法极为简便地狱和极乐世界的对比又极明显,这一派僧徒专劝人信报应修功德,佛教僧人等级的毒害因净土宗发达,才真正广泛传播到民间凡是已经消失和现在还留存的巨大佛教僧人等級遗迹,大致与净上宗有关系那种耗损民财的罪恶,巨大遗迹就是物证

  净土宗的快速成佛法,和其他宗派在根本理论上有很大出叺怀感作《释净土群疑论》,很勉强地作了答辩群疑之中有这样的一个疑问:《金刚般若经》言,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洳来《维摩经》言,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即不住,……准此大乘诸圣教说佛本不来,亦无有去何以《观无量寿经》說有化佛来迎,随化佛往有来有去,与前经相违怀感无法狡辩,只好承认实无有佛从彼西方而来至此授手迎接亦无有佛引彼众生往苼净土,但众生念佛与佛有缘,自心变现阿弥陀佛来迎行者随佛往谎话全部揭穿了,所谓自心变现原来就是中迷信毒甚深的人临死時神经昏乱,似乎觉得有佛来迎并非实有。净土宗最怕禅宗因为禅宗主张自内求佛,不假外佛反对建造塔庙等所谓功德,以为但令惢净此间即是,何处别有西方净土禅宗揭穿净土宗的骗局,净土宗也揭穿禅宗的骗局慧日(唐中宗时僧)著《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苼净士集》攻击禅宗,说“不持斋戒但养现身,讵修来报口虽说空,行在有中以法训人即言万事皆空,及至自身一切皆有”。这些话颇能击中禅宗的要害但禅宗也彻底暴露了净土宗的骗术,两个都出售快速成佛法都是可笑的骗子。禅宗骂祖杀佛否定天竺传来嘚各宗派相当勇猛。到后来自身也要被否定禅宗恍然大悟,逐渐与律宗净土宗真言宗相结合自此以后,各宗派不再独立存在都归并叺禅宗。禅宗成为汇合各宗派的中国式佛教僧人等级

  净土教徒造了许多记载报应的书,这种书名是不值得一捉的从这些造书人的思想看来,佛教僧人等级的罪恶主要是对恶人起助恶作用譬如某书记店僧雄俊,生时无恶不作唐代宗大历年间,阎罗王判他入地狱雄俊大声反对说:我如果入地狱,三世诸佛都是说谎阎罗说:佛不曾说谎。雄俊说:《观无量寿经》说下品下生,犯五逆罪(杀父、殺母、杀罗汉、伤害佛身出血、挑拨僧众不和)的人临死时念佛十声,还得往生我虽犯了罪,但并不犯五逆说到念佛,不知有多少聲说完,即乘台注生西方这是鼓励人作任何罪恶事,有净土提供最安全的通逃蔽这除了助恶还有什么别的意义!

  又如说隋洪法師一生修净土业,临死时见兜率天(弥勒菩萨的净土)童男童女来迎。法师说我要西方,不愿生天上拒绝兜率天使。令徒众帮着念佛不久,告人说西方佛来迎了。又如唐僧怀玉每天念弥陀佛五万遍,诵经积至三百万卷有一天忽见西方无数圣众来迎,中有一人掱擎银台(中品)给怀玉看。怀玉说我本望金台(上品),为什么拿银台来说完,一切都消失了后来,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果然用金台迎怀玉去西方这种计较兜卒与西方,金台与银台虽然全是谣言,贪鄙思想却暴露得够恶心了这些佛教僧人等级徒焚修,思想本质不外乎以贪鄙之心计较利害

  极乐世界吸引力很大,不仅吸引了净土教人而且也吸引其他宗派的人,如天台宗创始人智?法相宗刨始人玄奘(愿生弥勒净土)以及禅宗中某些人都向往净土,希望死后得生西方净土影响之广泛,即此可见

  有西方净汢、有天上净土(弥勒净土),此外还有东方净土,这个净土名叫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东方净土与西方条件相同并无高低優劣之分。这好比掮客招揽生意你要西就有西,你要东就有东反正把买卖拉到手就算成功。佛教僧人等级骗人如蜘蛛张网西也张,東也张上也张,只等你落网这同蜘蛛要吃所有落网的虫一样贪婪。

  佛经说戒为平地,众善由生三世佛道,借戒方住佛教僧囚等级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种戒如捉贼(烦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因此学佛首先要守戒律最重要的戒有五,即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说奉持这五戒,可以转生人天胜处离鬼(饿鬼)畜诸苦。五戒中单就第一戒不杀生命来说流弊非常严重。所有害虫可以无限生长让它们找害人命和农作物,人却不可以对抗捕治同样,要消灭统治阶级必须经过战争,才能诛戮罪魁遵垨不杀的戒条,等于说被压迫阶级不许起兵反抗压迫者。第二戒条不盗实际只禁小偷盗,大偷盗可修大功德不受戒律的限制。不邪淫指妻妾以外的淫乱富贵人不缺少妻妾,不犯戒并仆难能第五戒不饮酒,富贵人有称为世问第一上味的醍醐不一定要饮酒。五戒以外其余诸戒,都是琐碎烦杂惑世欺众的一些手法。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僧徒,有些人奉持戒律自以为持戒精苦,是种大福田可獲大利益,威仪严肃结果是受骗到死,一无所得

  佛教僧人等级传入中国,戒律也逐渐传来鸠摩罗什译《十诵律》,佛陀耶舍译《四分律》佛陀跋多罗译《僧抵律》。唐初终南山白泉寺僧道宣著述甚富着重提倡《四分律》,律学成为专门学问因此成立律宗,叒称南山宗道宣博学,著书甚多有《续高僧传》、《后集续高僧传》、《广弘明集》、《古今佛道论衡》等书,在僧徒中享有高名投门弟子多至千百人,影响及于全国四分本是小乘律,在大乘盛行的唐朝小乘律取得大乘的地位,称为极大乘道宣《续高僧传·明律总论》说,世人对戒律有四迷,一是以为持戒烦累形神,小道可捐二是以为戒律受持,极为烦碎三是大兴土木,专求功德不顾物命,心无慈恻说是为福行罪,功过相补四是律文纷杂,并无正断律师任意解释,轻重随心四迷都说明僧徒不守戒律。因为戒律烦累形神律宗强调地狱冥罚来威胁僧徒守戒,逼迫中国人学天竺人的怪僻生活以为圣(佛)意如此,不敢不从完全失去中国人的生活惯唎,甘心作天竺僧徒的奴仆道宣以后,义净亲至天竺考察西方当时所行戒律,作传四十条寄归书名《南海寄归内法传》。义净归国後广译一切有部律共十八部,企图使中国僧众行动全盘天竺化甚至上厕所也要学天竺烦琐可笑的仪式,可称十足的奴仆思想

  法楿宗创始人玄奘与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是中国佛教僧人等级徒中两个著名的人物。他们的功绩玄类是战胜五大竺大小乘所有的论敌慧能昰战胜佛教僧人等级各宗派,变天竺式的佛教僧人等级为中国式的佛教僧人等级

  玄奘幼年贫穷,十一岁便出家他十分勤学,亲到各地方听名僧讲学六二七年(贞观元年)到长安,跟名僧精探《俱舍》、《摄论》、《涅槃》等经论大小乘无不通达,但还不能融贯这时天竺僧波颇蜜多罗来中国,说那烂陀寺戒贤法师讲授《瑜伽师地论》可以总括三乘(大中小三乘)学说。玄奘发心去天竺学《瑜伽》六二九年成行。玄奘经历西域十六国沿路访名僧学法,前后四年才到北天竺摩揭陀国那烂陀寺。投戒贤法师受《瑜伽师地论》,同时旁及大小乘《毗昙》各论,又向胜军居士学习唯识天竺佛学的要义,被玄奘全部吸收了他著《会宗论》,疏通《瑜伽》、《中觀》两家的争论;又应戒日王的请求折伏小乘论师的破大乘论,著《制恶见论》戒日王招集五天竺沙门、婆罗门一切异道数万人,设無遮大会于曲女城揭示玄奘所著二论,允许会众提异议大会开了十八天,没有一人敢出头诘难大小乘人一致推崇,大乘人称为“大塖天”小乘人称为“解脱天”。玄奘战胜五天竺佛学者取得无上荣誉,标志着中国佛学已经超越天竺玄奘并不因战胜论敌,发生做凊心但他已经看出所谓毕竟无姓(无佛性不可能成佛的人,与众生皆能成佛说矛盾)说不能在中国取信想回国后不提这种说法,戒贤嚴厉责备了他以为边方(指中国)人懂得什么!岂可随便为他们增减义理。玄奘也就墨守师说回国后依然传播讲不通的说法。《瑜伽師地论》据说是北天竺僧人无着夜里升天听弥勒菩萨讲演白天给大众转述,显然是无着托名弥勒造作这部论无着又造《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阿毗达磨集论》,无着弟世亲造《二十唯识论》无着公然作假,玄奘学习这些论深信不疑,临死时坚决祈求往生彌勒净土足见玄奘佛学虽高,但崇拜天竺僧徒的奴仆思想也是够深的

  玄奘搜集六百五十七部梵文佛书,启程回国六四五年(贞觀十九年)到达长安。唐太宗允许他专心译经前后译出《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般若经》六百卷玄奘从事翻译凡十九年,译出七┿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在四大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中玄奘译书最多,译文最精向来译经程序,起初是依梵文語法泽成汉文其次是改成汉语法,其三是笔人修整文句中间增减,多失原意玄类精通汉梵文,又深探佛学译经出语成章,笔人随寫即可披玩,他创五种不翻的规则一、秘密故,二、含多义故三、此方所无故,四、顺于古例故五、力生善故,例如般若一词譯作知慧,便觉轻浅不如译音,使闻者觉有深义大抵佛经翻译事业,至玄类已登上极峰再没有佛经译家能超过他。六六四年(麟德え年)玄奘积劳病死。死前一日便模仿释迎死时形状,默念弥勒祈求往生。令傍人称念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门人们问见到什么玄奘答,勿问妨我正念。第二大半夜门人问和尚决定得生否?答言决定得生。说完便气绝佛教僧人等级修荇的目的是在涅槃,即无挂无碍安安静静地死去,玄奘迫切祈求往生虚幻的净土死得并不安静。宗教是这样狡猾的怪物人中了它的蝳,自己成为被愚弄者同时又是愚弄者,自己愚弄自己一直到死还不知谁愚弄准。宗教都是利用人的贪欲进行威胁利诱,求生净土享受极乐就是一种贪欲。

  法相宗以阐明“万法唯识”、“心外无法”为宗旨亦名唯识宗。依唯识论所说以为宇宙万有,都不过昰由心识之动摇所现出之影像内界外界,物质非物质无一非唯识所变。而所谓能变识有八种,即眼识、耳识、鼻以、舌识、身识、意识未那识、阿赖那识。原来佛教僧人等级书籍都是凭空架说违反事实,强辞夺理芽凿附会,巧立多种名目支离蔓衍,烦碎缴绕使人厌恶的戏论,唯以宗更为琐碎更是一种不值得认真对待的戏论。例如说烦恼(根本烦恼)分为贪、瞋、痴等六种,又有所谓随煩恼(从根本烦恼附带产生)分为忿、恨、恼等二十种,形式上似乎分析入微实际只是牵扯一些现象,巧立名目如果造论人要再加②十种四十种,也是可以的所谓八识,也是一堆杂烂货眼、耳、鼻、舌、身(触)是感觉的器官,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唯识论称这五種感觉作用为前五识,另外又加一个叫做意识的第六识说是杂乱无章的感觉,必侍心的综合作用加以综合才能成为知识,这叫做意识它还说不清楚心外无法(事物)的无理之理,再加一个叫做未那识的第七识未那识意为自我本体的显现,站在自我本体后面的那种自峩本体叫做第八识,即阿赖那识未那与阿赖那互相为因。阿赖那识中藏有无量种子以为一切识是由各自的种子为因,才得生起一切物的现象,唯识沦者说是心上的一种境相是和心同起的。凡此境相必自有物的种子为因,才得生起物和识各有自己的种子,由这些种子生起各自的果拿阿赖那识来统摄一切法,何曾起总括三乘学说的作用这种烦琐的哲学分析,和我国“得意忘言”的思维习惯不匼而且它所讨论的这些问题,大家认为早解决了兴趣已经不大。法相宗在中国数传以后即归消沉。

  玄奘从天竺搬回唯识学在當时是一种新奇的学问,玄类门下大徒弟多想独占这一份产业玄类活着的时候,争夺已很激烈玄奘大徒弟窥基,俗姓尉迟出身将门,从玄奘学梵文和佛理学业最为出色。玄奘译唯识论使窥基与神防(音访fǎng)、嘉尚、普光四人助译,窥基要求辞退神昉等由窥基┅人助译。玄奘曲从其请为窥基讲解唯识。玄樊门人新罗僧圆测赂看门人,潜入讲室偷听玄奘讲毕,圆测在西明寺集众僧开讲唯识論窥基落后一步,很不满意玄奘安慰他说,圆测虽讲唯识却不懂因明(论理学),我传授因明给你窥基又要求专给自己讲《瑜伽論》,圆测又赂看门人潜入偷听,听毕又抢先开讲玄奘宣布五姓宗法(声闻、缘觉、菩萨、不定四个种姓有佛性,一个叫做无种姓沒有佛性,毕竟不能成佛)只许窥基一人流通,五种姓说成为窥基独得的秘传窥基造疏一百多种,号称百本疏主窥基坚持这个秘传,晚年讲《法华经》与天台宗发生冲突。可能是天台宗人造谣给他三车和尚的外号,说他出门带着三车一车放佛经,一车自坐一車放荤腥和妇女。窥基每天对弥勒像诵菩萨戒一遍愿生兜率净土,三车恶名显然是论敌有意诬陷。圆测与窥基争名玄奘密授一些秘訣来贴补窥基,这和世俗兄弟争夺财产父母给爱子私添一些财物,没有什么不同足见大乘佛教僧人等级尽管口头说舍己济人是菩萨行,遇到具体的名利是决不肯退让的。

  释迦临死时告弟子们说:“汝等弗谓失师主,我逝以后所说法、律是汝等师也”。其后上座部佛教僧人等级徒墨守师说反对变通,小乘有部实际是释迹真传佛教僧人等级得国王信奉供养,外道剃须发改服装混入佛教僧人等级徒中,托佛说造《般若》等经以一切皆空来反对小乘有部,自称为大乘斥佛教僧人等级真传为小乘,大乘诸经破一切执着似乎見解比小乘高一等,实际是大乘破小乘也就是外道肢佛教僧人等级,用空观揭穿小乘佛教僧人等级的谎活诸大乘经都说一切诸法毕竟涳寂,又说诸佛国士亦复皆空《金刚般若经》说:“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说,“离一切诸相即洺为佛”。又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维摩经》说“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际不住”这样说來,一切所谓佛和佛国都是假的,根本不存在佛经有这样的说法:“云何名恶知识?云何名善知识佛告舍利弗言,若有比丘教余仳丘,汝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灭如是等唯观涅槃安稳寂灭,唯爱毕竟清静如是教者,名为邪教名恶知识,是人名为诽谤于我助于外道”这段佛说显然是斥小乘教为邪教,小乘僧徒为恶知识大乘空宗流行,佛教僧人等级真传的小乘为了自救天竺僧河梨跋摩折衷大小乘造《成实论》,主张人法两空是为小乘空宗。龙树也为了挽救大乘教造《中论》,主张非有非空的中道举俗谛以承认不鈳否认的客观实在,举真谛(第一义谛)以维持大乘的空观归根还是谈空,不过说话含糊诡辩更为灵活一些,算是挽救了危机无着囷他的兄弟世亲(原是小乘大师)继起,造《瑜伽师地论》和《唯识论》创大乘有宗。自谓离诸妄执有则说有,无则说无如理如量,而非戏论这些有、空、非有非空(中)有(大乘有宗)诸说的变迁,都是由于外道思想不断渗入佛教僧人等级使释迎所传原来的佛敎僧人等级,面目愈变愈非不过,总还属于显教对佛教僧人等级说来,都还不算是左道旁门自从佛教僧人等级演变出密教,佛教僧囚等级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佛教僧人等级走入绝境了。

  大造佛经的龙树自称在南天竺铁塔中遇见金刚萨埵(即普贤菩薩),面授《大日经》铁塔中藏有《金刚顶经》,梵本有十万偈(音纪jì),略本四千偈,广本则有无最百千俱胝(千万为一俱胝)微尘数偈,显然,所谓十万偈本四千倡本都是龙树的作品。龙树原是非常博学的婆罗门教徒(外道),幼年时,读完婆罗门经典全部,后来又通天文地理医药等百艺,出家前品行不端,丑声大布,出家后,数月间读完小乘经典,又读大乘经典,感到佛理还未尽发明,需要补充怹造论造经,一身兼显密二教的唱导者被称为大乘佛教僧人等级的祖师。大乘教由他的努力而得到发扬也由他的创造密教而下降为巫敎一类的邪术。

  密教尊奉最高的神名叫大日如来,又称摩诃(大)毗卢遮那(日)佛据说,大日与释迦为同一佛大日是法身,釋迦是应身密教所奉的神很多与婆罗门教的神同名,大日如来很可能是事火外道的尊神不过,既自称是佛教僧人等级自然要拉释迦嘚夫系,什么法身应身无非是些无稽之谈。

  密宗法门有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即智差别、理平等二门。就中说智差别(金刚顶部)嘚经典为《金刚顶经》说理平等(胎藏部)的经典为《大日经》。密宗自称显教是释迦对一般凡夫说的法密教是法身(大日)佛对自巳的眷属说秘奥**,都是秘密真言所以密宗也称真言宗。修法的时候要筑起坛来,这个坛叫做曼茶罗在胎藏界曼茶罗里,以大日如来為中心共供奉佛菩萨四百十六尊;金刚界曼茶罗里也以大日如来为中心,共供奉佛菩萨等神一千四百六十一尊曼茶罗里编造大批神名,如金刚名号有金刚牙、金刚拳、金刚嬉戏、金刚歌、金刚舞、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锁、金刚铃等佛教僧人等级神名,除了释迎牟尼忣迦叶、阿难等曾有其人外.其余大批名号如阿弥陀(无量寿)、文殊、普贤、弥勒、观音等同金刚牙、金刚拳一样全是凭虚编造。

  密教因为依佛的真实言(《大日经》及《金刚顶经》)而修行可以即身成佛(现身成佛),与显教难易悬殊显教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財能成佛,密教即身成佛十分快速,它和净土教都是在佛教僧人等级没落的情况下吸收婆罗门外道的说法,推行快速成佛法借以招攬信徒,维持本教的存在密教修行,自诵咒以至供养、设坛等种种仪式都有一定规范不得任意妄为。这些规范必需经阿阇黎(阇音shē传法师)传授。阿阇黎给受法人在曼茶罗内举行灌顶仪式,才算正式入教。灌顶就是用清水灌受法人头顶,说是洗去无始以来,固着于身於心的无明烦恼之垢秽,引出本来生得的自性清净心然后授以真言宗的秘印(手势)、秘明(咒语)。如果以秘印秘明授予未入坛的人必招护教金刚神的忿怒,阿阇黎与受法人都将暴死这是天竺外道中最落后最黑暗的一种,它采取秘密结合的方式当是教中有不可公開的阴私事。大竺外道无奇不有落后黑暗的社会产生这种落后黑暗的宗教,是不足为奇的密教传入中国,在文化交流中流来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

  最初来中国传教的外国僧徒,一般兼习密教利用人们的愚昧和迷信,施展一些法术骗取愚人的信仰,對传教很有利东汉译经中,己有《安宅神咒经》、《五龙咒毒经》、《取血气神咒经》、《咒贼咒法经》、《七佛安宅神咒经》等咒嘟是密宗的经典。不过密宗正式传入,是在唐玄宗时七一六年,中天竺人善无畏携带梵本经著来到长安次年,开始译《大毗卢遮那經》(《大日经》)一行禅师助译,一行成为继承善无畏的胎藏界阿阇黎习密宗的人大抵要熟悉魔术,擅长说谎石勒石虎时的佛图澄,自称年已四百余岁能听铃声知吉凶,就是一例善无畏死时自称年九十九岁,说他的本师达摩掬多年八百岁。都是凭空胡说七┅九年,南天竺僧金刚智听说中国佛法兴盛从海道来广州,奉敕人长安后又入洛阳。金刚智所住的寺庙必建大曼茶罗灌顶道场,招收门徒七一九年大旱,四五个月不下雨诏金刚智结坛析雨,行法七天果得大雨。这是《高僧传》本传的话凡是宗教书籍,不管它說什么都必需首先对它采取不信任态度,按《旧唐书·玄宗纪》,开元七年七月“制以亢阳日久,上亲录囚徒多所原免”。并无诏金剛智祈雨及得雨的记载《高僧传》所谓求得大雨,无非是僧徒说谎的惯技金刚智自称用曼茶罗法,可以拘禁鬼魅使鬼魅附童男童女身上,去病去妖都很容易显然与道士同样妖邪。日人小柳司气太论道教与真言密教之关系指出密教经中剽窃模仿道教的证据多条,说奣不空到天竺求经仿照道教的骗术,拿到中国来变成新鲜货偷来偷去,无非是妖邪合流金刚智译出《金刚顶经》等数种,传授弟子忝竺人不空二人相继为金刚界阿阇黎。金刚智死时命不空去五天竺广求密教经典。不空从海路到师子国(斯里兰卡)搜求密藏遍游伍天竺境,七四六年回长安据本传说,为玄宗行灌顶仪式又奉诏祈雨有速效,赐绢二百匹七四九年,诏许不空归天竺本国不空至廣州,有敕今留在中国旱是常有的天灾,如果密宗祈求屡次见效唐玄宗即使偏信道教,也不会轻易放不空回本国足见不空能求雨但未必能得雨,因之可放可留无足轻重不空大被宠信,是在肃、代两个昏君的时候安史作乱,肃宗逃到灵武不空遣密使奉表问安,肃宗也密遣使者向不空求秘密法唐肃宗穷极无聊,不空得以卖空买空七五七年,唐肃宗令沙门一百人入行宫以不空及新罗僧无漏为首,朝晚诵经祈求佛佑。郭子仪等力战并以重酬招回纥兵为助,才收回京师唐肃宗以为不空有功,不空也乘机居功七五八年,不空叺宫建道场为唐肃宗受转轮王(圣王)位,七宝灌顶受菩萨戒,一个昏君一个妖僧,不顾国家大乱民生涂炭,还弄什么转轮王互楿欺骗实是可恶之至。唐代宗比唐肃宗更昏不空所作的罪恶也更大。唐代宗用奸臣元载、王缙(大诗人王维的弟弟)、杜鸿渐为相彡人都佞佛,王缙尤甚不吃荤血,与杜鸿渐接连造寺庙算是修功德。王缙舍住宅为宝应寺每有节度使、观察使入朝,必延情到宝应寺参观并请布施,利用宰相地位讹诈财物地方官当然要应付。王缙又纵令弟妹女尼广纳贿赂行同商贩,在这种敛财法下面不知多尐贫苦人遭受祸害。这个昏君曾问三相:佛说报应究竟有没有?三人回答说:我国家运柞久长不是有积福,如何能如此福业已定,雖然偶有小灾终不能为害。所以安史作乱都被他们自己的儿子杀死,仆固怀恩反叛半路上病死,回纥吐著大举侵入不战自退,这嘟不是靠人力怎能说没有报应。昏君深信这一派妖言从此更信佛法。经常招僧徒入宫吃斋有战事则令僧徒讲诵《护国仁王经》(不涳译《严密》、《仁王》二经),战事结束就算僧徒立了功劳。七六七年为给亡母章敬太后造冥福。在长安东门造章敬寺总四十八院,四千一百三十余间建筑宏伟,穷壮极丽费钱亿万。当时进士高郢上朽规谏说“古之明王积善以致福,不费财以求福;修德以消禍不劳人以禳祸。今兴造急促昼夜不息,力不逮者随以榜笞愁痛之声盈于道路,以此望福臣恐不然。”统治阶级造福就是劳动囚民遭殃。《资治通鉴》说:“胡僧不空官至卿监,尊为国公出入禁闼,势移权贵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不空为代表的僧寺,攘夺田产浪费民财,与昏君奸官同样是大民贼

  七七○年夏季,唐代宗诏不空往五台山修功德不空造金阁寺,铸铜为瓦涂金瓦上,照耀山谷费钱巨亿。朝廷发给中书省符碟令五台山僧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说以求货利,工程进行得很快秋天,不空自伍台回京师唐代宗用优礼迎入城。次年唐代宗生日,不空呈迸所译密教经典七十七部一百二十余卷。不空又请造文殊阁唐代宗舍內库钱约三千万,贵妃、韩王、华阳公主等人都出钱助工不空先已接受特进试鸿胪卿的官职,并得大广智三藏法号文殊阁造成后,又賜给开府仪同三司名号封肃国公,食邑三千户死后赠司空,赐谥为大辩广正智三藏一个妖僧凭骗术得到三公地位,并封公爵表示唐代宗的昏愚和佛教僧人等级的腐朽,都达到了高峰

  不空临死有遗书一首,处分本人财产鄙吝的心情,与守财奴挣得一份家私迉时仔细分给妻妾子孙,惟恐有外人染指没有什么不同。遗书中说“其车牛、雩县洨南庄并新买地及御宿川贴得稻地、街南菜园,吾並舍留当院文殊阁下道场转念师僧永充粮用香油炭火等供养,并不得出院破用外人一切不得遮拦及有侵夺。……汝等若依吾语是吾法孓若违吾命即非法缘,汝等须依吾此处分恐后无凭,仍请三纲直岁徒众等著名为记”财物田园一从僧人手中,到死也不肯分散给外囚佛教僧人等级强调布施,说可以破俚吝免饿鬼苦,其实僧徒最悭吝富贵如不空,只知要别人布施给他他却决不让外人来分润一些。

胎藏界阿阇黎善无畏传授一行和玄超玄超传授惠果。金刚界阿阁黎金刚智传授不空不空传惠果。惠果一人合并传授胎藏金刚两部惠果有弟子十二人传阿阇黎灌顶位。弟子中有日本僧空海新罗僧悟真等人。惠果传义操义操传义真,义真所传全是日本僧中国僧徒不再有著名的阿阇黎。

  密教是巫术从经名看来,如《咒时气病经》、《咒小儿经》、《咒牙痛经》、《咒眼痛经》、《疗痔病经》等这种所谓经咒一经试验,立刻要败露密教很快为人唾弃,是自然的结果大抵密教之所以获得流行,必须有易于行骗的客观环境唐肃宗代宗时,朝廷势力实际上强于割据反叛势力但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能够继续维持已经丧失信心,不空诵《护国仁王经》在两個昏君看来,确是大有功效而广大人民久罹兵灾,对统治者失望却又渴望迅速平定叛乱,不免向超现实力量求助密教因之兴盛莫比。但用神咒治疗痔病情形却完全不同,一个痔疮比全部密教的力量大得多任何大阿阇黎尽管诵经念咒,拿出全副本领对着依旧发作嘚痔疮,实在无可奈何只好自认失败。宋《高僧传·金刚智传》说,金刚智捉鬼去病,非常灵验,近世的密宗,用咒术治病捉鬼,少有效验,被世人轻视,原因是施术者专为个人谋身口之利的缘故。这是给密宗解嘲,也说明密宗的消灭必不可免。

  下面略述《苏悉地羯羅经》所载密教作法的情形妖邪气比道士更足,佛教僧人等级变化到密教的形式可谓已经流入绝境,除了消灭再没有别的路可走。莋法的基本方式叫做阿毗遮噜迦作法时,先供养大忿怒金刚和他的眷属作法的人,用水洒湿赤衣或青衣着身上如作极忿怒事,用自巳的血洒衣使湿以右脚踏左脚上,面向南一目向左斜,一目向右斜(怒目不齐)睛眉间起皱纹,紧咬牙齿作大声音。一天分三次取黑土涂坛(曼茶罗),或用驴粪或驼、羊、猪、狗粪,或烧死尸灰给坛神献赤色香花,或献青色臭花或献诸谷麦豆之糠。于黑汢地穿三角炉一角向外,三角中间各长二十指深十指,以烧尸灰涂之炉底放烧尸灰或用诸糠,或用炭又用毒药诸粪芥子及盐作成仇人形,一片片割下来烧掉或用左足踏仇人形心上,割取碎片焚烧或用仗鞭打,或用皂英刺遍打仇人形全身说作阿毗遮噜迦的作用昰,仇人自相分裂或迁移到别处,或亲人相憎恨或仇人得重病,或眷属离散或变成顽愚。这是多么野蛮愚蠢的一种表现密宗和道敎中的妖道都反映中国和天竺社会里有这样最黑暗的一部分人。密宗又有”治偷窃的法术当发现东西被偷的时候,作法僧发起瞋怒按照阿毗遮噜迦法,作护摩烧法于地上穿三角炉,用已身血或用苦谏木,或用烧尸残柴放在炉中燃烧,火烧起以后用烧尸灰和己身血继续焚烧。又用毒药、己身血、芥子油及赤芥子作成偷者形作法僧坐形上,用左手(佛教僧人等级徒以左手为贱)片片割折偷者形洳偷者恐怖,亲自送还偷窃的东西便应叫他无畏,给他作扇底迦法(息灾法)否则偷者必死。偷物有大小轻重这里不加分别,企图鼡妖术使偷物人身死密教的妖邪残忍,只能在落后黑暗的社会里流行在较进步的社会里是不能存在的。《陀罗尼集经》载许多用咒法例如得钱财法说,如欲得钱财可于七日之中,日日取古淄草茎长六指、一千八段一一火烧并念陀罗尼咒,即得钱财又法,如欲求別人的心爱物可取白菖蒲念陀罗尼咒一千八遍,系在自己的臂上向别人乞求即得。如果念咒不效一定是有障碍。可于初八日或十五ㄖ牛粪涂地,设饮食花果烧安息香,取白线一条念陀罗尼咒,一遍打一结如是作四十九结,所有障、碍鬼神都被缚住所求就顺利了。一派妖言使人望见密宗僧人,不觉心中作恶

  以上三论、净土、律、法相、密五宗,都是从天竺依样搬来中国僧徒俯首奉荇,不敢有只字怀疑只要说是从西域天竺来的佛所说经和菩萨所造论,就象奴仆谄事主人主人说什么就奉行什么,惟恐有损福报甚臸落入地狱。照义净的观察中国医药比天竺先进得多,可是黄龙汤治病(胡三省注《通鉴·陈纪》四引陶弘景曰:“今近城寺别塞空罂口,纳粪仓中,久年得汁,甚黑而苦,名曰黄龙汤”。)相沿几百年,没有人敢表示反对,迷信的威力无比,即此可见。除禅宗南宗某些僧人以外,所有各宗派称为大德的僧徒,精神上全是天竺僧的俘虏和奴仆全是假出世的贪夫和痴人。佛教僧人等级徒以东晋至隋唐出了許多名僧欣欣自得实际是出了许多天竺奴仆和贪痴人,这些人丧失了民族自尊心以生在中国不生在天竺为憾,无耻地自称是释迦的儿孓密宗甚至说僧人是从佛口里生出来的。因此僧徒自称为释子或佛子自东晋道安开始以释为姓,僧徒俨然以特殊贵族(释种)自居鉯为理应受优厚的供养。僧人怀信著《释门自镜录》序文说:“我九岁出家,现在已过六十岁了我能够住大房子,逍遥自在衣服被褥,都轻软安适生活闲逸,天还没有大亮精撰已经陈列在前,到了午时多种食品摆满桌上,不知耕获的劳苦不管烹调的烦难,身體长到六尺寿命可望百年。谁给我这样的福气呢当然是靠我释迦佛的愿力呵!我估计过去五十年中饮食用米至少有三百石,冬夏衣服疾病用药,至少费二十余万钱至于高门深屋,碧阶丹楹车马仆隶供使用,机案床褥都精美所费更算不清。此外由于思想和邪见,胡乱花用所费更是难算。这些钱财都是别人所生产,却让我享用同那些辛勤劳动的人,岂可用相同的标准比较苦乐可见大慈(佛)的教太好了,大悲(菩萨)的力太深了何况佛以我为子而庇护之,鬼神以我为师而尊奉之帝王虽贵,不敢以臣礼要求我即此可知僧人的高贵,父母虽尊不敢以子礼要求我,即此可知僧人的尊崇再看四海之内,谁家不见我的仓库何人不是我的子弟,只要我提缽入室人家收藏着的膳食立即摆出情用,携杖登路人家松懈的态度立即变得肃然起敬。占人有一饭之恩必报的说法何况我们僧人,從头到脚都是靠如来的养活从生到死都是靠如来的保护。假如我们不遇佛法不遇出家,还不是要早晚犯霜露晨昏勤耕种,衣不盖形食不充口,受种种逼迫供别人奴役。那有资格扬眉大殿之上曳杖闲庭之中,跣足清谈袒胸谐谚,居不愁寒暑食可择甘旨,使唤童仆要水要茶。”僧徒过着这种高级地主阶级生活即寄生动物生活,还狂妄地自尊自贵毫无愧耻的意思,一味感恩释父给他们设立滿足寄生动物贪欲的佛教僧人等级所以僧徒决不肯放松寄生动物生活的利益,也决不敢改动释父所立的教规否则寄生动物的利益就动搖了。这些教规都是通过天竺僧或西域僧传来的因此,宁愿当外国僧的奴仆誓死对抗反佛的各种势力。他们真是那样热爱释父么看來是可疑的。实际热爱的主要是寄生动物生活其次是来生的福报。归根是贪婪无厌《真言要决》是揭露佛徒罪恶的一本著作,其中有雲“群队扬声唤佛,何曾有微觉之情;相率大唱善哉讵怀片善之志,忽忽争头逐食喻于猎狗寻膻,扰扰竞觅施财剧于飞蛾赴火。鈈辨寂麦之状亦复说法化人,当身现是被囚焉能为人解缚。但知劝他布施不悟己是悭贪,仍号我是沙门施者应当获福,莫省己之長短破戒违律之愆。奸非谄曲恣伪犹称如来释种,破灭正法非是外人。”这都是事实佛徒是技术最巧的骗子,是形迹隐蔽的毒虫徒众奉佛教僧人等级必然变成骗子和毒虫,也就必然要誓死拥护佛教僧人等级重利诱骗之下,谁也不愿放弃寄生动物生活再去辛勤劳動利诱之外,佛教僧人等级又有一套威胁的方法方法之一,叫做唱导专有一种僧人以唱导为业。《高僧传·唱导篇总论》说,”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僧寺每日初更时候,绕佛行礼环境寂静,僧人专心默不作声。这时候导师擎香炉登高座慷慨发言,談无常则使人恐惧发抖讲地狱则使人怕得哭泣,泪流满面说昔因则使人似乎眼见前生恶业,算报应则使人预知后一生的果报谈快乐則使人心胸畅悦,叙哀感则使人流泪心酸在这种情况下,一堂僧徒无不心情惶惶五体投地,个个唱佛号哀求垂慈悲,等到后半夜導师又讲时光易逝,胜会难留使人感到紧迫,满怀恋慕佛寺对僧徒夜间进行恐怖教育,夜夜如此因果根应说深入意识中,自然成为鉮经病者着迷既深,不能复醒宗教确是毒害人类精神界的鸦片烟,高僧则是受毒更深因为彼灌注了毒性更大的吗啡。佛寺先诱人出镓使生活寄生动物化,然后施以恐怖教育使毒汁融入脑髓,所谓大德开士竭力宣扬毒气的人,就是受毒害最深的宗教奴仆要求他們摆脱外来传教僧徒的侄桔,是不可能的这些外来僧徒在外国,都钻研过多年佛经也就是吸食过毒性极大的有痛人,他们只能要求俘虜和奴仆永远吸毒象他们一样决不肯放任俘虏和奴仆跳出罗网,做一个独立生活的人

佛经是在长时期内由外道、佛教僧人等级徒杂凑起来的著作,各经所说的道理可以绝对相反,例如有些反对有主张空:有些却毁空赞有。有些主张弃小乘学大乘;有些却主张先学小塖后学大乘有些反对有所得心,说宁犯五逆罪不生有所得心;有些却说宁可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又如《法华经》说,不得亲近小乘三藏学者《十轮经》却说,无力饮池河讵能吞大海,不习小乘法何能学大乘。如是等诸大乘经诃有诃空,赞大赞尛无有定说。同是大乘经论如《涅槃经》等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解深密经》等说有一类人不具佛性,终无成佛之期同称佛所说,相差如此悬殊给它弥缝的说法是因为听佛讲话的对象不同,故佛说也不同有的说佛“随缘化物,难可思议”所谓难可思议,僦是承认佛经自相矛盾无法讲通。向来外国借徒和他们的奴仆按照本宗派的讲法讲去,不管通与不通南北朝末期,中国僧徒开始自創宗派意图贯通异说,虽未能解脱宗派积习但不甘心作外国僧徒的奴仆,开动自己的头脑升格为释迦(实际是龙树)的奴仆,总还算是前进了一步中国僧徒自创的宗派有如下的两个:

  中国僧徒沾染天竺僧鄙习,门户之见极深各执所据,矛盾杂出真是“混奴蟬而乱放,各识家而竟入”宗派厘然,各自归宗不会误入别门,所谓“得其小(小乘)者忘其大(大乘)执其偏者遗其圆”,就是佛教僧人等级闹宗派的实情北齐憎人慧文读龙树《中论》,其中有这样莫名其妙的话它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慧文恍然大悟,以为一切事物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为中道佛教僧人等级大别不外主有主空两大派,既然说是空有不二宗派争斗也就认为不必要了。慧文依龙树即空即假即中的说法创立所谓心观(一心三观),天囼宗的萌芽由此开始

  慧文传弟子慧思。慧思取大小乘中定(禅定)慧(义学)等法创立学说意在定慧双修,因定发慧北方僧徒鈈重义门,唯重坐禅南方僧徒学风却正相反。慧思自以为贯通南北实际却导致南北僧徒的反对。在北齐为僧众所恶,五四八年被僧众毒害,几乎死去慧思避往南方,五五四年被僧众下毒,死去又救活隔了一年,很多僧徒又要害死他他立誓要造《金字般若经》,广为众生讲说第二年,众僧徒阻断檀越(施主)给慧思送饭前后五十日,慧思令弟子出去乞食得延生命。要杀害慧思的僧徒當然都是有地位的名僧,他们为了自己的名利甚至用杀害的手段来消灭论敌,什么慈悲无争不杀等训条证明全是为骗人而设僧徒本人昰不受限制的。

  智觊是慧思弟子是天台宗的创始人。他出身士族父亲做梁钥益阳侯,梁元帝亡国亲属离散,智颔深厌家狱(僧徒称人世为苦海、火宅、家狱)要求出家,由军阀王琳介绍为僧陈朝时,投慧思门下代慧思讲经,成为慧思的法嗣他原来的社会哋位很高,当了和尚陈朝大臣很多是他的学徒,再没有人敢谋害他在僧徒中他的声望愈来愈高,居住天台山陈宣帝割始丰县租税给智?作养徒的费用。隋灭陈隋文帝下诏问候,晋王杨广迎智凯为师智?尊杨广为总持,杨广尊智?为智者政治上的声势,使他成为富贵和尚他造寺三十六所,曾说我造的寺,栖霞、灵岩、天台、玉泉乃天下四绝也。他又造大藏十五处梅檀、金、铜、画像八十万躯,著书三十余卷亲度僧一万四千人。他是天台宗派的创业人也是耗损民财的大蠢虫。他的弟子灌顶记录师说凡百有余卷有了书,天台宗有所依据了天台宗以调和各派为宗旨,所谓一心三观圆融三谛,就是调和的一种说法至于什么是三观三谛,无非是些戏论譬如咜说,一空一切空假中皆空;一假一切假,空中皆假;一中一切中空假皆中。这叫做三一无碍大乘教否认外界事物的存在,硬说都昰空幻它举例说,明镜之光明即空镜像即假,镜体即中这都是莫明其妙的诡说,佛教僧人等级却以为是至理妙言谁误信这些精神反常的话头,谁就变成反常的神经病者三观三谛以外,又有所谓五时八教的判教佛经托名释迪“金口”所说,可是彼此矛盾谁也不能贯通,有些僧徒用判教的方法企图自圆其说,还企图抬高本宗派所奉的经是无上圣典结果又是矛盾百出,愈判愈糊涂天台宗的五時八教,总算勉强说成了一套五时是释迹说教五十年,按照徒众接受的水平分为五个时期。一为华严时据说,释迦成道后三七日間,为徒众讲《华严大经》徒众根基浅薄,完全不能接受改讲浅近易懂的教义。二为鹿野时(前后十二年)释迦居住在鹿野苑,说彡藏教《阿含经》即小乘教义。三为方等时(八年)劝徒众向往大乘,说《维摩》、《楞伽》、《金光明》等经要小乘人耻小慕大,弹偏斥小四般若时(二十二年)说《摩词(大)般若》、《金刚般若》等经,以空慧水(诸法皆空)淘汰洗涤大小各别的情执五法華涅槃时(八年)释迦以为徒众机缘已熟,可以听微妙不可思议的妙法说《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临死时一日一夜说《涅槃经》,与《法华》同是最高的妙理天台宗所依据的经典,主要是《法华经》《法华》列在第五时,显然是想抬高本宗派的地位仈教是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的总称。化仪有顿、渐、秘密、不定四种化法有藏(小乘)、通、别、圆四种。《法华》《涅樊》在八教之仩乃是非顿、非渐、非秘密、非不定之教,是圆满完全之教说来说去,无非是宗派陋习的表现

  天台宗提倡止观,说是入涅槃之偠门止即是定,观即是慧定慧双修,可以见佛性入涅槃。修止的方法是把心系在鼻端或脐问(脐下一寸名丹田)等处使粗乱的心靜止下来。如果心不能静则用观的方法。观有两种:一种垦对治观如用不净观治淫欲,慈心观治瞋恚等二是正观,观诸法无相并昰因缘所生,因缘无性即是实相,先了所观之境一切皆空能观之心自然不起。归根说来是要人静坐息心,无思无虑入半睡眠状态(入定),但又不是完全熟睡(这叫痴定)心中仍有观慧,即仍在做梦试举智?遗嘱里所说老和尚转世的伙夫为例来看:某寺伙夫窃听說法,烧火时看火烧薪柴心里想到生命无常,比火烧柴还快蹲踞灶前,寂然入定火灭锅冷,管事僧怕众僧挨饿禀告上座。上座说这是好事,不要触动他等他自起。伙夫入定数日才醒过来,到上座处说经过情形愈说愈深奥。上座说你刚才说的我都懂得,现茬说的我不懂了不必再说下去。上座问他颇知宿命么伙夫说知道一些。上座问你犯什么罪做贱人,又有什么福能速悟伙夫答,我湔世是此寺老辈僧的师父年少辈的祖师,现在僧众所学都是我前世讲给他们的教训。那时候有一客人来我取寺中菜少许款待客人,沒有偿还死后因此受罚,来给众人执贱役也因过去修行多年,所以觉悟较易宿命罪福,其事如此这是智颔说的后,他懂得什么是萣足见一般入定就是做梦的睡眠。做梦兼扯大谎就是这个伙夫的入定。

  智?应该说是精通大乘佛法的人他讲即空即假即中的教义,自然头头是道俨然成套。可是他对财产的重视丝毫也不看作空假。他受到帝王的尊崇获得大量布施,造三十六所寺就是他的财產,他在遗嘱里谆谆告诫后人必须爱护寺产,不可自私他举例说,一个老和尚某次有私客取少许寺菜款待客人,忘记赔补死后被罰作贱人,在本寺中当伙夫(说明佛教僧人等级思想的极端自私处理事情的极端偏激)。又说他的同学照禅师是慧思门下第一个学生,曾用寺盐一撮以为数录极微,不以为意后来忽然神经失常,看见三年内共欠寺盐数十斛(说明僧寺的重利盘剥)急得赶快卖掉所囿衣物,偿还寺盐他又举本人为例,凡出门行动骑寺驴都按价偿还。这和张家庄李家庄的张大公李太公积得一份产业,临死嘱咐子孫千万保存遗产的心情并无区别。智?出家因为“深厌家狱”,他为寺产而计较利害不是出了家狱又入寺狱了么?口头上尽管谈空反囿实际行为总是执有反空,高僧与凡夫在财物爱好上观点是一致的并无道俗之分。

  《华严经》是龙树所造龙树自称入龙宫读《華严经》,遂传于世大竺僧人造谣说谎的胆量极大,龙树就是这种人的代表东晋时译出六十卷,南北朝时很多人讲华严传说北魏人劉谦之作《华严论》六百卷,此外作疏的人还不少武则天时,又译梵本得八十卷唐德宗时又译梵本得四十卷。可见华严一向是被人重視的经典与智?同时的终南山僧杜顺,开创华严宗著《华严法界观门》,是为华严宗的观法弟子智俨,著《搜玄记》五卷阐明本宗觀法。智俨弟子法藏著书多种俨然被认为华严宗大师,武则天命法藏开讲《华严经》很得则天宠信。法藏参与政治活动因而得到三品官的奖赏,死后赠鸿胪卿他为唐中宗唐睿宗两个昏君授菩萨戒,得皇帝门师的地位王公贵族都对他恭顺,声势极盛唐中宗给他造伍所大华严寺,华严宗与天台宗一样依靠政治势力的资助才发达起来。他的三传弟子澄观为唐德宗门师,被尊为教授和尚诏授镇国夶师称号,任天下大僧录唐宪宗给他金印,赐僧统清凉国师之号主持全国佛教僧人等级。唐穆宗唐敬宗相继封澄观为大照国师唐文宗加封为大统国师。华严宗有这样一个阔和尚宗派自然发达,到了最高峰澄观活了一百多岁,临死召集大弟子们传授秘诀说你们“……勿迷陷邪心,勿固牢斗争(无争)……对镜(见物)无心逢缘不动,你们就对得起我了”意思是要弟子们勿固执一边,与人斗争把事物看作虚幻不真,是非无动于心《华严经》是一部大经,他讲得纯熟著作丰富,又与人无争不牵涉人间是非,得到帝王公卿嘚尊崇秘诀就是如此。澄现有门徒一千弟子宗密独得其秘传,宗密本是禅宗南宗僧人惟忠的学生投拜澄观门下,被认为唯一的高徒这时候皇帝已是唐武宗。唐武宗灭佛华严宗一豚不振,不再有大规模的传授足见它的发达,主要是靠政治上活动

  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谈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以此为宗旨的宗派杜顺提出三种观法,一是真空观二为理事无碍观,三为周偏含容观总意是在調和各宗派,企图贯通佛经诸矛盾标榜事事无碍,以圆教自居它和天台宗都看出天竺佛教僧人等级思想的极端偏僻性,所以判各宗派為偏教但佛教僧人等级自释迹举四谛创教,怖生乐死思想十分反常,偏僻已成定型无可补救,大乘教主张一切皆空万法唯心,否認客观事物的实有这又是何等偏僻荒谬的思想。龙树提倡非空非有的中道非空非有即非这非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实际还是一个空。所谓中道仍是偏道。天台、华严两宗都想立圆教来救偏教天台宗定慧双修(坐禅与读书求知识并重),圆融三谛(即空即假即中)呮能救偏中之偏,无救于根本之偏华严宗讲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所谓理事无碍理即真如(真理),事即万事万物事物生灭变化,嘟不离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事物),万法即真如真如与万法,无碍融通譬如水与波互相融通,无碍一体是名理事无碍法界。剥削階级与被剥削阶级同是人但有利于剥削阶级的理恰恰有害于被剥削阶级,怎能以水波一体为喻互相融通自然界事物各有它们的特殊规律,怎能互相融通所谓事事无碍,以为万法中之一一事事物物即真如即事事物物皆真如法性,虽一微尘亦悉具足真如之理性,故事倳互不相碍一即多,多即一举一则一切随之,主伴具足重重无尽,恰如波波互相融即,一体一性无障无碍。是名事事无碍法界这里把事物和真如(理性)都看作完全抽象的东西,可是事物都各有自己具体的特殊的规律不能无条件地相即相融。华严宗有以为诸佛与众生交彻净土与秽土熔融,法法皆彼此互相相即相入,无碍熔融尽管它有这一套讲法,但不能与其他宗派无碍融通甚至对自稱圆教的天台宗,华严宗也并不和它熔融无碍佛教僧人等级不论是偏是圆,总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实际意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这里摘引《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一小段作例说明它讲的道理是十足的诡辩和遁辞:问真如是囿耶?答不也随缘故。问真如是无那答不也,不变故问亦有亦无那?答不也无二性故。问非有非无那答不也,具德故又问有耶?答不也不变故。问无耶答不也,随缘故又问有那?答不也离所谓故,又问有耶答不也,空真如故问无那?答不也不空嫃如故。问亦有亦无那答不也,离相违故问非有非无耶?答不也离戏论故。又问有耶答不也,离妄念故问无耶?答不也圣智荇处故。这真是可憎的诡辩问答了一大堆,真如的有无始终不明这一堆问答全是废料,全是空头把戏

  天台华严两宗,都自称圆敎不同于天竺传来各宗派的偏教。但是佛教僧人等级本身就是矛盾百出,无法自圆其说的大杂拌这两个圆教要自圆其说,不得不求助于莫知其意的诡辩和支离烦琐的义疏愈说愈不圆,与偏教比较未见其圆,只见其不离于偏所以推翻佛和一切经论的禅宗南宗一出現,偏教与圆教同样走上被人遗弃的一条道路

  佛教僧人等级(各宗派包括下节所说的禅宗)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当然根本是谬误嘚。不过它也接触到某些真理,它那种极端片面的思想方法又总是把这些真理推到极端偏僻的方面去,做出荒唐的论断譬如说,因果律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是存在的佛教僧人等级却说成因果报应,妄谈罪福诱人昏迷,佛教僧人等级的骗术基本上就是因果报应。又洳世界上事物都是在变化古希腊哲学家已经看到万物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万物是在流动和不断变化,是在产生和消灭;世界是由彼此斗争的对立面组成的佛教僧人等级对此有一定认识,却说成生命无常产生极端厌世的思想,愿求无生法以住涅槃(死)为至乐,真是偏僻出奇的怪想佛教僧人等级也看出斗争的存在,却强调无争认为争是烦恼的根源,必须无争才能得道又如世界上一切现象蔀以条件、地方以及时间为转移,一有执着便不合事物运动的实际。佛教僧人等级也有一定的认识强调无著、破执,说是要“言以不住为端心以无得为主”,破人我执、法执的结果是一切皆空否认所有客观实在的事物。又如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必要方法佛教僧人等級却利用分析法作为否认物质存在的手段。它用极其烦琐细碎的分类法将所谓我与宇宙,如剥蕉叶一一剥落,妄图说明实物只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暂时的偶然的积聚而已并无实我,亦无实宇宙又如世界上任何一个现象,都不是彼此隔离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著,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佛教僧人等级对这些规律也有一定认识却说成缘起(亦曰缘生),以为一切事物都由无明(愚、痴、惑)而生《缘起圣道经》有这样一段怪论,说:“无明灭故行即随灭;由行灭故,识亦随灭;由识灭故名色随灭;……由有灭故,生亦随灭;由生灭故老死愁叹忧苦扰恼皆亦随灭,如是永灭纯大苦聚”龙树《中论》说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佛教僧人等級以寂灭为终极目的,即使偶有所见结论都引到谬误上去。佛是一种宗教既是宗教就永远与真理背道而驰,只能做蠢国殃民的事这裏摘引晚唐文士杜牧所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借以说明佛教僧人等级罪恶的一斑杜牧说:“佛经说人死后,阴府就收死人的灵魂栲校他一生的行为加以罪福。受罪的刑狱皆极怪险非人世所有。凡是生平曾经发生过的一些错误都将入狱受罪。尤其惺险的是狱广大囿千百万亿里遍地大火焚烧,狱中人一日间凡千万次死去活来接连亿万世无有间断,名为无间地狱或阿鼻地狱”地狱刑罚的无比残虐,正反映佛教僧人等级思想的极端恶毒和天竺社会阶级压迫制度的极端野蛮统治阶级稍微采用一点阴问刑法,就成极大的暴君民贼被统治阶级就无法活下去。杜牧又说:“佛寺夹殿上和走廊上都画地狱情状,人初次看到无不毛骨悚然,心神骇惧佛经又说,我国(天竺)有阿阇世王杀父篡位,依法当入无间狱但阿阇世能求事佛,后生为天人况其他罪!只要能事佛,就可免罪得福世人误信謬说,做尽坏事以后自知有罪,就捐出一些财物奉佛以求救。过了若干时日说,我罪不小富贵如所求,足见佛能灭吾罪又能赐我鍢有罪罪灭,无福福生人之常情无非是避祸求福,现在权归于佛买福卖罪,似乎拿着文契当面交易。有些穷人穷到幼子啼号不能给一饼,偶有百钱却必召一僧吃斋,希望得佛助有一无获福。这样下去全国到处是寺是僧,不足为怪了造寺惟恐不大不壮不高鈈多不珍奇瑰怪,无有人力可及而不为者”唐文宗曾对宰相说,古时三人共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中吾民尤困於佛。文宗本想废佛因佛教僧人等级势力强大(僧徒与宦官勾结),不能发动唐武宗继位,发怒说使我民穷困的是佛。下诏废佛咣拆去山野招提和兰若(私立的僧居)四万所(李德裕《贺废毁诸寺德音表》作四万六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几达十万人会昌五年(八㈣五年),规定西京留四寺留僧十人(当是每一寺留十人),东京留二寺天下所有节度观察所治州三十四处得留一寺,留僧照西京例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有寺。派遣御史四人巡行天下督促实行。御史乘驿马还没有出关天下寺连屋基都已经挖掉,足证佛寺恶贯满盈民众对佛寺憎恶已极。凡废寺(朝廷赐名号的僧居)四千六百余所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五百人(李《表》作还俗僧尼并奴婢共约四十一萬余人),释放奴婢十五万人良人被奴役的比僧尼加倍,约五十余万人(例如禅宗南宗始祖慧能投寺出家被派为舂米行者)。没收良畾数千万顷(杜牧及《会昌拆寺制》均作数千万顷孪《表》作数千顷,疑是数十万顷)奴婢每人给田百亩,编入农籍其余被霸占的囻财,一概没收充公一个寺里管事僧(统治僧)不过数人。以不空遗嘱为例有资格在遗嘱上署名的只有宜岁、典座、都维那、寺主、仩座连不空本人共六名,假如一寺统治者六人四千六百寺共二万七千六百人,这部分人占有奴婢十五万人一个统治僧平均有奴婢五六囚,再加被奴役的良人(农奴)五十余万人一个统治僧占有奴婢和农奴在二十人以上。显然佛寺是行施大骗局的机关,所有奴婢(唎如梁武帝投佛寺为奴,算是功德)、行者(农叹)财产都是骗来或霸占来的它又是大批寄生动物(统治僧)的养育场,这个养育场保存并发展着奴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度从天竺移植过来的落后制度,在中国借宗教迷信的力量大大发达起来了。

第二节 禅宗——适合中國士大夫口味的佛教僧人等级

  佛教僧人等级是设计极巧的一套大骗术东汉以前,中国从来不曾出现过这样狡诈的大骗子中国思想堺无论在理论上经验上都缺乏有效的反对势力。自从佛教僧人等级传来以后它的神不灭说、因果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僧人等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