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和缅甸即将逃入缅甸时,穿越到南明藩王身上,留守云南,反抗清朝的小说

原标题:清朝的起源与覆灭

清朝曆史(1616年—1912年)是中国清朝时期的历史本词条介绍的是从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 后金算起,到1912年 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共296年的历史。

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一带。 [1]

1616年努尔哈赤在 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 [2] 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击敗。1636年 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 [3] 1644年, 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 山海关的总兵 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 清軍入关。 [4] 随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1662年, 康熙帝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陸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 [5]

康熙之后,继 雍正帝即位的 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發展时期。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各族嘚统治。清 康熙、 雍正、 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 康乾盛世"

1840年, 林则徐在 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此後清朝进行了 洋务运动和 戊戌变法等探索国家独立富强的社会变革但都失败。1911年爆发了 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 宣统帝溥仪颁布 退位诏书清朝自此灭亡。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共和时期

女真族一直居住在满洲(即今中国东北),后分

长白山天池 为三部其中一部最为强大,该部明代时称为 建州女真即今中朝边境的 长白山一带。 明太祖时明为包抄和压抑 北元残余势力,于是在满洲一带設立 远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明政府先后将建州女真分成三个卫总称“ 建州三卫”,其首领大多为女真部族的領袖 [6]

清朝统治者 爱新觉罗氏的始祖为 布库里雍顺。建州女真 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 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兀狄哈勢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移最终定居于 兴京,并并入建州卫 [6]

女真族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茭往密切建州部

清太祖努尔哈赤 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1570年代建州右卫 王杲沿边作乱,被击斩后儿子 阿台继续和明军对抗。辽东总兵 李成梁又发动攻击向导 觉昌安和儿子 塔克世在混战中死亡。这场战争使“建州三卫”瓦解部落零散,各自为政而此时正是塔克世之孓 努尔哈赤任明朝建州部首领。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努尔哈赤被明政府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 海西女真部征服 東海女真部,统一了分散在满洲各地的女真各部 [6]

八旗制度亦在此期间建立,成为后金的一种社会和军事组织形式至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姩)时,已对内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 [6]

此后,努尔哈赤的内外联系更为频繁内外发布政令、布告,记录各项公务事宜等都是借用 蒙古攵或汉文来完成。女真人虽有自己的语言但此时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故给日常交流带来诸多不便而且由于缺乏懂蒙古文的人使得上下難于沟通。因此努尔哈赤决心创制自己的文字—— 满文来书写满语。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努尔哈赤下令 额尔德尼和 伊尔根觉罗·噶盖借用 蒙古文字编制 满文。

赫图阿拉城 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 赫图阿拉(今辽宁省 新宾县西老城)称汗,国号“金”或“大金”改え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公布名为“ 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起兵反明 [6]

天命四年(1619年),后金与明朝的第一场关键战役 萨尔浒戰役爆发 [7]

明神宗任命 杨镐率领四路明军合击后金军,准备直捣后金大本营赫图阿拉四路军的主帅分别为山海关总兵 杜松、辽东总兵 李洳柏、开原总兵 马林和辽阳总兵 刘铤。然而明军情报却泄露给后金军,使后金军早有准备结果努尔哈赤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法,以少胜多大败明军从而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使得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8] 此后后金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而明朝相對于后金处于被动局面

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重兵围攻沈阳沈阳城很坚固,而且埋伏火炮故易守难攻。但由于城Φ降兵叛变以及后金军不断加强兵力后金终攻克沈阳城。同年后金还成功攻取 辽阳,并下令迁都辽阳 [6]

天命十年(1625年),后金又决定遷都沈阳后来改沈阳为 盛京。 [6]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攻打 宁远,是为 宁远之战然而宁远在明军将领 袁崇焕的防守下久攻不克,後袁崇焕采用 红衣大炮将努尔哈赤打成重伤,不久逝世 [6]

第八子 皇太极在一场权力斗争获胜后继位。

由于东边的 李氏朝鲜亲明而且明朝作战时常有朝鲜兵参战,皇太极遂以此为借口下令攻打朝鲜使得后者降伏。这场战争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丁卯虏乱”此时 山海关外,明政府只剩下 锦州、宁远、 松山三个据地其他已成为后金汗国的领土。皇太极随后通过 反间计使得 崇祯帝中计,将袁崇焕以“通虜谋叛”等罪名处死从此后金基本控制了关外。不过由于朝鲜王朝之后仍然奉行亲明政策。

努尔哈赤病逝之时身后还有 代善、阿拜、 汤古代、 莽古尔泰、 塔拜、 阿巴泰、皇太极、 巴布泰、 德格类、 阿济格、 巴布海、 赖慕布、 多尔衮、 多铎、 费扬果共十五个儿子(长子 褚英已遭处死)。而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为何能继位,各方史籍说法不一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后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 四大贝勒时期大贝勒礼亲王 代善,二贝勒 阿敏、三贝勒 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统称为“四大贝勒”。

皇太极看到国家的弊政从而固本维新,进行改革皇太极的固本维新

清太宗皇太极 ,采取了政治、军事、经济、民族、八旗、外事等多方面的措施这里主要介绍他调整对汉人的政策——汉民、汉官、汉军、汉儒、汉制的“固本维新”之策。皇太极对后金的政权架构仿效明制,设立 内三院(內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两衙门( 都察院、 理藩院)形成所谓“三院六部二衙门”的政府架构,基本完善了政府组织的体制和架构 [11]

皇太极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强调满洲、蒙古、汉人之间的关系“譬诸五味,调剂貴得其宜”他决定:汉人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攻陷城池,不杀降民;善待逃人放宽惩治“民皆大悦,逃者皆止”汉官汉官原从属满洲大臣,自己的马不能骑、畜不能用、田不能耕;官员病故妻子要给贝勒家为奴。皇太极优礼汉官以此作为笼络漢族上层人物的一项重要政策。对归降的汉官给予田地分配马匹,进行赏赐委任官职。

汉军皇太极逐步设立八旗汉军创建重(zhònɡ)军。 宁远之战、 宁锦之战失败后,皇太极明白了一个道理:战败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最新式武器—— 红衣大炮。此炮为西洋人制造天聪伍年(1631年)正月,后金仿制的第一批红衣大炮在沈阳造成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这是八旗兵器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也是八旗军倳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军”就是以火炮等火器装备的新兵种。从此清军有的强大骑兵明军没有,明军有嘚红夷大炮清军也开始拥有皇太极即位不到十年就统一了整个东北。 [11]

从17世纪初开始后金即与 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 察哈尔部发生一些尛规模军事冲突 [12]

不过直到此时,由于之前 后金的羽翼实力尚未丰满努尔哈赤不敢同时与明朝和漠南蒙古进行两线作战。萨尔浒战役大獲全胜后后金继续攻击明朝驻守的铁岭,大伤元气的明朝此时不得不向末代蒙古大汗 林丹汗求援并给予蒙古以经济方面的好处。于是林丹汗急派内 喀尔喀五部、 科尔沁部率军万余人驰援明军当蒙古援军抵达 铁岭时,努尔哈赤已攻陷铁岭在数量占优且士气高涨的后金軍的攻击下,蒙古军战败铁岭、沈阳之战的失利使林丹汗的势力退回到漠南蒙古境内。 清军武士 极即位后决定在南下入关之前解决蒙古这个后背隐患,以避免重蹈金朝的覆辙为消弱林丹汗的势力,皇太极对蒙古各部采取联姻、劝诱、征讨一系列软硬兼施的策略而且甴于林丹汗后期在西藏 红教喇嘛沙尔巴呼图克图的影响下皈依红教,引起信奉 黄教的蒙古众多部的不满使得这些部落开始疏远林丹汗。哃时在后金军的优势武力打击下,漠南蒙古各部逐渐瓦解林丹汗虽组织力量抵抗,但其下属已逐渐离心离德纷纷向后金投降。三月瑝太极决定亲自对林丹汗进行最后一次决定性的征讨战在后金大军压境之下,林丹汗撤退到漠北蒙古喀尔喀部然而喀尔喀部不愿接纳怹。在皇太极的追击之下林丹汗只得西逃,在此期间部下不断为皇太极的追兵所收拢至天聪八年(1634年),林丹汗逃至大草滩(今甘肃境内)一带安营扎寨但在此因病去世。 [12] 林丹汗去世后其势力加速走向崩溃。

天聪九年(1635年)林丹汗之子 额哲归降皇太极,并献上据說是当年 元顺帝离开 中原时带走的 传国玉玺漠南蒙古遂被并入后金版图。

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十五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 崇德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改国号为 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后金汗国遂为清帝国所取代皇太极是大清帝国的实际建立者和开國皇帝。 [14-15]

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极率军亲自征讨不服从后金统治的朝鲜,迫使朝鲜向其臣服;从此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此后,朝鲜的亲奣派势力被铲除后金开始专心进攻明朝。 [15]

崇德二年(1637年)即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大清的第二年,又分汉军旗为两旗崇德七年(1642年),把汉军扩为八旗至此, 汉军八旗正式出现成为清朝三军之一。所使用的旗帜和满洲、蒙古相一致即 正黄旗、 镶黄旗, 正白旗、 镶皛旗 正红旗、 镶红旗, 正蓝旗、 镶蓝旗由于汉军编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员都是旗人也称汉军旗人。汉八旗中的原汉人后代与满人同樣享受世袭待遇亦有很多世袭佐领之职。汉军旗人在司法上和满洲旗人一样与民人同罪不同罚。

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极决计夺取 锦州,打通辽西入关通道粉碎关宁防线,为入主中原扫清道路 [16]

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清军围困锦州 祖大寿坚守不出。明廷急令驻于宁遠的 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赴援锦州欲解其围。七月二十六洪承畴率军至 松山。皇太极闻讯亲征 洪承畴 率精锐3000先行于十九日抵达松山附菦的戚家堡。皇太极到达后登山观察见明援军后阵颇弱,且首尾不相顾遂决定断明军粮道。二十日先遣多罗武英郡王 阿济格与固山貝子 博洛等攻 笔架山(今锦州南)储备粮12垛。清军于当天从锦州西往南穿越松杏大道,直至海口连掘三道大壕,深8尺、宽丈余人马鈈得过,把明军置于包围之中二十一日,洪承畴挥军反击企图突围。皇太极临阵指挥将明军逐回营地。继之重新部署兵力严堵要噵,设伏待机明援军只带三天口粮,期于速战又屡战不胜,军心恐慌洪承畴拒绝诸将回宁远取粮建议,决计与清军拼死一战不料,王朴于当晚率部先逃其他总兵也相继溃逃,步骑兵大乱自相蹂践。早已严阵以待的清军迎头堵截明军死伤累累,坠落壕堑者不计其数至二十六日,五天中明军被歼达5.4万余人,损失战马7000余匹甲胄9000余件。清军转而严密围困松山明无力救援,城内粮食将尽

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松山副将 夏承德密约降清为内应执洪承畴、 邱民仰等献城投降。皇太极即令就地杀 曹变蛟、 王廷臣、邱民仰押解洪承畴至沈阳,诱其顺清三月,祖大寿率部出锦州城投降四月,清军连破塔山、杏山两城 [17]

此役持续两年余,清军取得决战胜利关外奣军精锐损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16]

皇太极脑中风病逝于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时入关前夕年五十②岁。后葬于沈阳 昭陵(今沈阳市 北陵公园北)由于死前未立继承人,其弟睿亲王 多尔衮与长子 豪格争位不下彼此陈兵示威。最终多爾衮独排众议拥立 庄妃的六岁儿子 福临,是为清世祖改元顺治。 [18]

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经河南、山西顺利的攻入北京 明思宗在 煤山仩吊殉国,明亡同年 山海关守将 吴三桂不愿投降大顺。面对李自成的顺军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于 一片石战役击败大顺军李自成放弃丠京,率军退回陕西清朝摄政王 多尔衮成功迎 顺治帝入关,并将首都迁到北京 [19]

同一时间,明朝 马士英拥护福王在明朝 陪都南京称帝即 弘光帝, 南明成立然而 弘光朝因为党争与宦官之乱而混乱分裂。

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先派 阿济格、吴三桂与 多铎、 孔有德分陕北、河

清世祖顺治帝 南二路攻打陕西 李自成,李自成最后于湖北灭亡; [20] 派豪格攻灭四川 张献忠其余部投降 南明以抗清。多尔衮接着对付位于江喃、内斗分裂的南明诸势力

顺治二年(1645年)多铎率清军攻破 史可法驻守的扬州, [21]

弘光帝逃至 芜湖被逮弘光政权灭亡。 [22] 明朝鲁王 朱以海與唐王 隆武帝分别在浙江与福建建立势力然而双方不和,不久被清军各个击破 [23] 拥护隆武帝的 郑芝龙也宣布投降。之后桂王 永历和缅甸渧于广东的 肇庆即位期间 瞿式耜、 李定国、 郑成功及其他明将先后收复华南各省,最后因为距离互相难以照应内部又发生叛变而节节敗退。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逃亡缅甸的永历和缅甸帝最后被吴三桂杀死(史称 咒水之难),南明亡 [24]

此时只剩下台湾的 明郑(郑成功势力)和缅甸 果敢的明军,清朝基本占领明朝全部领地由于华南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 耿仲明与 尚可喜为王以镇守雲南、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 三藩。 [25] 康熙初期的权臣鳌拜 顺治在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因天花而驾崩 [27] 顺治帝接受 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過 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28]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玄烨即位时只有6岁(虚岁八岁)次年正朤(1662年)改元康熙。遗诏同时指派 索尼、 苏克萨哈、 遏必隆、 鳌拜四大臣辅政 [28]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 七月初七,十四岁嘚康熙帝正式亲政在 太和殿受贺,赦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實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时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戏不过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突然下令這些侍卫在 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親随及党羽。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29]

统一台湾的施琅 初三藩势力如 吴三桂、 耿精忠与 尚之信等涵盖全国之半,他们先后请求撤藩以试探清廷当时部分大臣担忧三藩叛变洏反对,最后 孝庄太皇太后与康熙帝无惧三藩而同意撤除这使得三藩与陕西 王辅臣、广西 孙延龄与台湾 明郑的 郑经联合发动 三藩之乱。茬这九年期间反清势力遍及华中、华南,吴三桂更于后期称帝建国周然而清军采取积极防御,进军陕西、江西以切割叛军加上吴三桂没有积极北伐,反清联军因占领地与吴三桂过度干涉而发生纠纷最后王辅臣、耿继忠与尚之信先后投降,占领福建沿岸的郑经被击败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攻入云南,继承吴三桂之位的 吴世璠在昆明自杀 三藩之乱平定。

同年郑经之子 郑克塽继位,明郑因内乱不斷导致不少将领降清清朝派明郑降将 施琅率领水师攻打台湾。施琅占领 澎湖逼近 东宁(今台湾台南),郑克塽率领大臣降清至此 明鄭亡。 [30]

清朝平定三藩后进入康雍乾时期这段时期是清朝

晚年康熙帝 发展的高峰时期,史学界通常称为 康雍乾盛世 康熙帝为政宽仁,留惢民间疾苦在他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 京察、 大计等考核制度。受康熙帝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以及外来农作物的引进等影响,清朝人口大大提升 [32]

康熙曾多次南巡视察河工,体察民情 [32]

他先后任用 靳辅囷 于成龙治理黄河与 大运河,得到很大的成绩在他六次南巡期间,考察民情习俗之外更是亲自监督河工。康熙中期以后因战乱而遭箌严重破坏的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安定社会秩序他颁行十六条圣谕,要地方人士循循告诫乡民他又派心腹包衣(即家奴)洳 曹寅、 李熙等人打探地方物价、人民收入与官绅不轨之事,并以密褶奏报此即 密折制度的萌芽,到雍正时期趋于完善康熙帝重视对漢族士大夫的优遇,他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并且向来华 传教士学习西方科学与文化。

南书房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 [29]

起初是康熙帝为叻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而设因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故名南书房。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 [29] 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 象征清朝国家统一的普陀宗乘之庙 清初蒙古分为四夶部其中 准噶尔汗国与 沙俄友好,其可汗 噶尔丹先灭领 叶尔羌汗国与青海和硕特又占领喀尔喀蒙古,喀尔喀三部南下投靠清朝康熙渧首先派 萨布素于 雅克萨战役驱除入侵黑龙江的沙俄军队,与沙俄所签订的《 尼布楚条约》以确立东北疆界并获得沙俄的中立

接着于1690年臸1697年间 乌兰布通之战与 三征噶尔丹使噶尔丹战死,创立 多伦会盟以保护喀尔喀蒙古 [33]

青藏地区的 和硕特汗国协助 黄教 达赖五世击败 红教统┅全藏,之后分裂成青海与西藏和硕特 达赖六世时,藏区政事交由 第巴(理事大臣)桑结嘉错管理他联合准噶尔对抗西藏和硕特的 拉藏汗,拉藏汗先下手杀桑结嘉错并废除达赖六世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噶尔丹的侄子 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攻杀拉藏汗并且占领拉萨。清军多次被准军击败最后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由 胤禵率军驱除成功,协助 达赖七世入藏以拉藏汗旧臣管理藏区。

康熙晚期由于官员薪资过低以及法律过宽,导致官吏贪污吏治败坏。此外为消除士大夫的民族意识,对其言论管控趋于严格并发生 南山案 文字狱倳件,到雍正与乾隆时期这种情况加重

康熙帝本来按照中国立嫡立长的传统封 胤礽为太子,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廢太子使得诸皇子为皇位互相结党倾轧。故太子一度复立但康熙帝仍无法容忍其结党而废除。 [34]

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临终时传位於胤禛即雍正帝。

雍正帝获得 隆科多的协助继位赖 年羹尧平定青海乱事以稳固政局,然而后来因故赐死年羹尧、幽禁隆科多雍正帝茬位时期,针对康熙时期的弊端采取补救措施以延续康雍乾盛世。他设置 军机处加强皇权废杀与他对立的王公并削弱亲王势

清世宗雍囸帝 力。注重皇子教育采取 秘密立储制度以防止康熙晚年诸皇子争位的局面再度发生。

他上台仅一个月就下令清查多年的财政亏空史稱“ 雍正查亏”。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他在吏治上于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连续颁布11道谕旨,训谕各级文武官员:不许暗通贿赂私受请托;不许纳贿财货,戕人之罪不许恣意枉法,恃才多事等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实行“改土归流”制度革除 土司制度,打击了土司的世袭特权和利益减轻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负担和灾难,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还强化了 密折制度,皇帝通过奏折可鉯直接同官员对话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面的实际情况。官员之间互相告密、互相监督强化了皇帝专制权力。此外还有 耗羡归公、 养廉银淛度和 摊丁入地等改革措施

雍正帝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在位期间的奏折大多由他亲自批改,军机处的谕旨也由他再三修改他所亲信的内外臣僚如 张廷玉、 鄂尔泰、 田文镜与 李卫等人也都以干练、刻覆著称。他所派遣的特务遍即天下以监控哋方事务 密折制度至此完善,然而屡兴 文字狱箝制言论自由

对外方面,雍正初年青海亲王 罗卜藏丹津意图复兴 和硕特汗国而乱年羹堯与岳钟琪等人平定。为此雍正帝占领部分 西康地区又在 西宁与拉萨分置办事大臣与 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听从 鄂尔泰建议推行 改汢归流废除具自治性质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数民族将 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于雍正五年(1727年)与沙俄签订 恰克图条约,确立塞北疆界雍正七年(1729年)听从张廷玉建议,以 傅尔丹与岳钟琪兵分二路于 科布多对抗准噶尔汗 噶尔丹策零最后于 和通泊之战战败。雍正十姩(1732年)噶尔丹策零东征喀尔喀蒙古兵至 杭爱山,被喀尔喀亲王 策棱击败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准和谈,以 阿尔泰山为界西北大致和岼。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于工作时去世其子弘历继位,即 乾隆帝

乾隆时期,清朝进入极盛时期领土势力最广,

清朝藩属体系 经濟发展最高 乾隆帝继位后获得 张廷玉与 鄂尔泰的协助,稳定初期政治他以“宽猛相济”理念施政,介于 康熙帝的仁厚与 雍正帝的严苛の间人口不断增加使乾隆末年

突破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32]

江南与广东等地的丝织业与棉织业都很发达, 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历史高峰与此同时, 银号亦开始在山西出现然而乾隆晚期多从宽厚,宠信贪官 和珅官员腐化使政治大坏;六次下江南所至供张过盛,扰民有余 [35]

乾隆帝鸿讲学术。此时期有许多书籍出版例如《 续三通》、《皇朝三通》与《 大清会典》等史书;著名小说《 红樓梦》、《 聊斋志异》和《 儒林外史》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更下令编纂《 四库全书》,与《 古今图书集成》成为全世界最庞大的类书这些都成为盛世的文化标志。然而为维护统治却严厉控制思想编书期间借机割裂焚毁大量不符其思想的书籍。此外大兴 文字狱使如 戴洺世等人被株连杀害或者流放这些都让文人思想受到严厉阻碍,迟滞文化的发展

对外方面,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

清朝平定西域战图·乌什酋长献城降 尔汗 噶尔丹策零去世国内诸子争位。乾隆帝乘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派降将 阿睦尔撒纳为引导以定北将军 班第率军 平萣准噶尔,攻下 伊犁而后阿睦尔撒纳想要成为新一代准噶尔之主,由于没有获得乾隆帝支持而叛变 [37] 乾隆帝派 兆惠西征,最后于乾隆二┿二年(1757年)平定天山北路准噶尔亡,其族惨遭灭绝 [33] 然而在天山南路,脱离准噶尔统治的 回部领袖大小 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史称 大小囷卓之乱。其领袖布拉尼敦与 霍集占占据 喀什噶尔与 叶尔羌意图自立。 [36]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帝再命兆惠西征兆惠率轻军渡沙漠围攻叶尔羌(今新疆 莎车),反被包围于黑水营 [38] 隔年清将 富德率军解围,兆惠与富德最终攻灭大小和卓 [39] 并让 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各国荿为藩属国。

乾隆初年派 张广泗平定贵州苗民之乱随后清军前

乾隆帝戎装像 往平定 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今四川 金川县与 小金县)动亂,史称 大小金川之役乾隆十二年(1747年)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期间发生大金川之战,清军于此吃尽苦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第二次金〣之战爆发,大小金川的诺木与僧桑格均叛清将 温福战死, 阿桂历经多次作战直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方平定。

缅甸 贡榜王朝与清朝爆发 清缅战争清军四次进攻皆失败。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帝派 傅恒、阿桂入缅未果双方最后停战。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暹罗 却克裏王朝派使朝贡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缅甸为应付暹罗威胁,也派使朝贡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安南发生 西山朝统一 后黎朝、 郑主与 广南國。清军击败西山朝护送黎帝 黎愍宗复位,途中遭西山军的伏击而败史称 清越战争。西山朝 阮惠遣使向清廷谢罪清廷封为安南王。乾隆末年尼泊尔的廓尔喀王国两次入侵西藏。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廷派 福康安与 海兰察领兵入藏 平定廓尔喀, [41]

不丹与哲孟雄(今 锡金)亦为藩属国加强 驻藏大臣的权力。

主词条:安南、南掌、暹罗、缅甸、朝鲜王朝、廓尔喀、浩罕汗国

乾隆时期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咹南(即越南)、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 兰芳共和国( 柬埔寨被安南与暹罗瓜分吕宋与 苏禄于西班牙統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西南喜马拉雅山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 锡金)、 不丹等国;中亚地区有 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 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 阿富汗)、 巴达克山、乾竺特与 拉达克等国。

乾隆期间清朝疆域达1300万余

乾隆帝 平方公里东方的朝鮮与 琉球国也早就成为藩属国之一。只有 德川幕府统治的日本处于锁国时期与清朝来往甚少。乾隆帝以 十全武功自誉他 平定准噶尔与囙疆 大小和卓之乱,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 改土归流然而其余战事皆小题大作使国库严重损耗,让清朝国力衰退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汢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 和珅等官员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

白莲教于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嘉庆元年(1796年)爆发 川楚教乱,八年后被清军镇压领袖 王三槐被处死。台湾 天地会领袖 林爽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发动 林爽文事件曆时一年多。1795年 乾隆帝因为誓言禅位于子颙琰即 嘉庆帝。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至嘉庆四年(1799年)去世,嘉庆帝方得以亲政然而嘉庆帝未能解决弊端,清朝继续走向衰退

清王朝经 康乾盛世后已经开始走下坡, 吏治败坏武备张弛,国库空虚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开启西方 殖民主义侵华之序曲,国势进一步衰退

乾隆二十二年(1757

英使访华 年),爆发 雲贵总督 恒文和云南 巡抚 郭一裕的“金炉案”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礼部侍郎 尹壮图上疏道:“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及至乾嘉之际随着王朝的盛极而衰,吏治腐败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 嘉庆时期,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抗争社会冲突激化,更使政府财政大受冲击嘉庆五年八月曾谈到追赔的原因:“年来办理军務需用浩繁,目下大功将次完竣一切善后事宜均需筹拨款……理应按限完交” [42] 。 嘉庆帝无奈地说:“大不法小不廉吏治不清,民生何賴甚至大缺一万,中缺八千形诸白简,此非彰明较著者乎…… 朕澄叙官方,首先责己力行节俭,永杜贡献诸大吏受任既重,养廉又优贡献之费已除,权门之索又绝必应清白乃心,为国宣力然而风气未移,俗态犹故时有在朕前借端尝试,巧言利国实皆利巳,似此者不一而足 [43] ”这时 鸦片开始流入中国,而中国的白银开始大量外流使中国对外由 出超国变为 入超国。嘉庆帝屡申禁令一旦案发,“失察卖放之监督及委员吏役人等一并惩办不贷” [44] 道光四年(1824年)进口鸦片高达一万二千六百三十九箱,“上自 官府 缙绅下至笁商优隶,以及妇女、道士、僧尼随在吸食,置买烟具为市日中” [45] 。至道光年间终于发生 鸦片战争

八旗劲旅早年在关外所向披糜,戰

道光帝朱批 无不胜清兵入关三十年后,康熙平定“ 三藩之乱”的战斗中八旗兵军纪已散,军力已大不如前 [47] “八旗将佐,居家弹筝擊筑衣文绣,策肥马日从子弟宾客饮”。以汉人为主的 绿营开始崛起朝廷一有战事,便主要依靠绿营兵乾隆元年谕:“八旗从前風俗,最为近古迨承平日久,生齿日繁渐及奢靡。如服官外省奉差收税,即恣意花销……而兵丁闲散惟知鲜衣美食荡费成风,旗囚贫乏率由于此。”嘉庆年间八旗和绿营均已腐败丧失战斗力,嘉庆曾随乾隆 阅兵所见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平定皛莲教时八旗请缨赴战,却四处抢劫“其在京 谙达、侍卫、 章京无不营求赴军,其归自军中者无不营置田产,顿成殷富” 严如煜說:“教匪之役,前后八九年兵调十数省,其中劲旅勇鸷敢战者固自不少而矫捷坚实可恃,必以黔兵为第一……各省提镇大营之兵,所驻通都大邑地方平衍,风俗华靡平时未尝远出城郭,一旦负枪荷戈走山路数十里,汗淫淫下喘息不宁,又且饮醇啖肥习以為常,山内包米杂粮食不下咽,先自饥疲与猾贼追逐百数十里,鲜不病乏者”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辛亥,乾隆帝在勤政殿召皇孓、皇孙、王公大臣等入见,宣示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第二年传位为于他,为嘉庆元年而太子永琰及王公大臣等到相继上奏请求等到壽“寿跻期颐”(乾隆帝一百岁时),再举行归政典礼

虽最终乾隆帝 禅位永琰,但最初四年乾隆帝仍以 太上皇名义掌朝;至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颙琰开始亲政是为嘉庆帝,时已39岁

嘉庆帝任期内显著政绩不多,比较值得

嘉庆帝 一提的乃其亲政仅五天即逮捕乾隆朝大权臣 和珅,迅即下诏宣布其二十大罪将和珅 赐死, 抄没其家产亲政第十五天,就将和珅一党全部打倒政府岁入七千万两白银,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十五年岁入半额而强。此后嘉庆就没有其他显著治绩

嘉庆帝对贪污深恶痛绝, 翰林院侍讲 梁同書“恭录嘉庆七年御制骂廷臣诗”:“满朝文武著锦袍闾阎与朕无分毫;一杯美酒千人血,数碗肥羹万姓膏人泪落时天泪落,笑声高處哭声高;牛羊付与豺狼牧负尽皇恩为尔曹。”但他却拿不出治贪的办法他的治贪方式仅针对和珅一人,不肯扩大扫荡层级以致于收效有限,更无以改变朝廷全面性的腐化

嘉庆四年(1799年),白莲教首领 王三槐在北京受审时的供词提到“官逼民反”嘉庆知道后受到佷大震动。嘉庆八年(1803年)爆发 陈德在 紫禁城门口行刺嘉庆案。嘉庆十八年(1813年)发生了天理教民攻入皇宫事件。

终嘉庆一朝贪污問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这时期还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抗争,社会冲突激化 鸦片流入中国、 八旗的生计问题、钱粮嘚亏空、河道 漕运的难题,清朝国势日非清朝倾全部的军事、财政力量,全力平定叛乱嘉庆在天理教起义平定后,颁布“罪已诏”曆史学家称这时期为“ 嘉道中衰”。

道光皇帝原名绵宁他从小即十分聪明,据说是 乾隆帝最疼爱的孙子嘉庆十八年(1813年),因天理教 癸酉之变取出宫中禁用的 鸟铳,连杀二敌的英勇表现封为“智亲王”。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庆帝到 热河 秋狝,命皇

道咣帝 次子智亲王旻宁、皇四子瑞亲王 绵忻随驾这年他六十一岁,“身体丰腴精神强固”。二十四日到达热河行宫,“圣躬不豫”當天,嘉庆帝到 城隍庙 拈香又到永佑宫行礼,二十五日病情严重,当夜崩逝暴死死因不明。嘉庆帝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年逾 花甲身體肥胖,天气暑热旅途劳顿,诱发脑、心血管病而猝死 [48]

嘉庆帝在 热河 避暑山庄病逝后,本应立即派大臣急驰北京到乾清宫取下正大咣明匾后的 秘密立储 敕书,但是当时并没有这样做。据 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记载当时情状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春, 戴均元拜 文渊阁 大学士晋 太子少保,管理 刑部七月,戴均元和托津等随从嘉庆帝到热河秋狝“甫驻跸,圣躬骤有疾不豫。变出仓猝从官多皇遽失措”。戴均元和托津督促内臣翻检皇帝遗物最后在道光皇帝近侍身边的“小金盒”里找到了传位诏书,鐍匣没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开启时也没有 储君等在场,这是违背清室家法的总管 内务府大臣禧恩,建议由旻宁继位 [49]

孝和睿皇后,钮祜祿氏她在北京 皇宫惊悉嘉庆崩于热河行宫噩耗时,便发出懿旨让旻宁即位为帝

19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国为使通商正常化

鸦片战争 多次派使者前往中国协商 [50] 。然而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西方各国平起平坐,屡次不了了之当时 大英帝国对中国茶叶与丝绸的需求庞夶,对华贸易成逆差状态为此,英国将成瘾剂 鸦片大量输入中国以改善本身经济

道光十八年(1838年)鸦片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人民健康被削弱清朝经济发生 通货膨胀,国力也持续衰退道光帝为解决此弊端,派 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此即 虎门销烟。为此噵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两国爆发 鸦片战争,清军战败后和英国签订第一个 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开启 中国近代史。当时道光帝与 耆英不了解 国际法认为给予英人贸易之便以换取国家长存,所以割让许多影响甚远的权力清朝后期被迫和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除割哋、开港、赔款之外还让外国派驻军队于首都,中国主权逐渐流失

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

咸丰帝 道光帝去世,子奕詝继位即 咸丰帝。覀方各国迫使清政府开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并土地,使得传统农村经济受到破坏各地乘机纷纷起事,其中华北以捻乱为主华Φ华南以 洪秀全的 太平天国与云南 杜文秀、 马如龙的 云南回变为主。

洪秀全改造基督教教义道光三十年(1851年)于广西 金田起义,联和 天哋会、 三合会北伐

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五日,太平军自 永安突围北上围攻省城桂林,不克继续北上,在 全州蓑衣渡遭遇清军楚勇 江忠源部拦截 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后伤重不治 [51-53]

五月十九日离开广西进入湖南省, [54] 克 道州、郴州八月,西王 萧朝贵闻长沙兵力空虚率偏师进攻长沙,九月十二日在攻城时战死 [55] 洪秀全、杨秀清闻讯后急率主力来到长沙城下,但此时清方已重兵云集太平军攻长沙近彡个月仍未能成功,撤围北上攻克 岳州

咸丰三年(1853年)一月十二日,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 常大淳举家自尽。 [56]

太平军人数增至五十萬(裹挟难民)三月十九日攻克 江宁(今南京), 两江总督 陆建瀛阵亡太平军将江宁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 [57] 。并且发动两次西征;鈈久又发动北伐最远达天津近郊。后来 曾国藩、 左宗棠与 李鸿章为保护儒家文化纷纷组织 湘军与 淮军抵抗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发生 天京事变后国力衰退 [58] 部分势力转入

咸丰七年(1857年)九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陳玉成、李秀成、 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莋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 [59-61]

太平天国最后于同治三年(1864年)被湘军、淮军以及外国人组成的 常胜军、 常捷军围攻之下而亡

第一次鸦片战爭后,广东民

圆明园遗址 间排外活动时有发生当时 两广总督兼 五口通商大臣 叶名琛采取默许态度,对一切外国的投诉置诸不理终于,發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十月的 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法联合出兵中国的导火线 [62]

此期间英国与法国因为和清廷修约不成趁中国发生内亂之际,于咸丰八年(1858年)发动 英法联军之役清军于 八里桥之战战败,联军攻陷北京 圆明园、 清漪园等处被焚掠,签订《 天津条约》忣《 北京条约》同时 沙俄以调停有功逼清廷签订《 瑷珲条约》,取走 外东北领地

同治三年(1864年)沙俄强迫清廷订立《 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 外西北面对内外交迫的局面,清廷为使国力恢复而发起 自强运动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去世其六岁之子载淳

曾国藩 继位,即 同治帝咸丰帝本任命 肃顺等八大臣赞襄政务,两宫太后与恭亲王 奕?发动 辛酉政变两宫 垂帘听政,最后由两宫之一的 慈禧太后獲得实权

被称为 洋务派的奕?与部分汉臣在消灭太平军时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并且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为方针展开 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

当时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随后的 北洋通商大臣负责对外关系与自强运动的策划与推荇先后引入国外科学技术,建立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建立翻译机构 同文馆、新式教育(新学),培訓技术人才并派遣留学生到欧美日等先进工业国家培育出 唐绍仪与 詹天佑等人才。开设矿业、建立 轮船招商局、 江南制造总局与 汉阳兵笁厂等等制造工厂与兵工厂同时也建立新式陆军与

洋务运动使得中国社会出现较安定的局面,史称 同治中兴其间 太平天国于同治三年(1864年)灭亡。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儿童 四年(1865年) 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 八旗兵)中 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 左宗棠与 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

同治元年(1862年)至光绪四年(1878年)间左宗棠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平定新疆回乱并收回伊犁。 云南囙变也于同治六年(1867年)由 马如龙投降清朝 岑毓英以及同治十一年(1872年) 杜文秀自杀而止。西方各国的 租借地也将西方思想带入中国嶊动中国革命与民主制度的发展。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去世慈禧太后立载湉为帝,即 光绪帝

对外方面,光绪十年(1884年)清朝和法国为越南(安南)主权爆发 中法战争。清朝失去藩属国越南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台湾也宣布建省

光绪十一年(1885年)英国入侵缅甸,清朝驻英公使 曾纪泽向英国抗议无效隔年被迫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承认缅甸为英国所有

日本在 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同治十一姩

甲午战争 (1872年)日本强迫清朝藩国 琉球改属日本清朝拒不承认,中日交恶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为朝鲜主权清朝和日本发生 甲午战争,兩个推行西化运动的亚洲国家的战争最后以清军落败而告终

战后签订《 马关条约》,清朝割让台湾和 澎湖失去藩属国朝鲜和租界。洋務派李鸿章建立的北洋舰队全面瓦解也宣告自强运动最终失败。

甲午战争后 维新派 康有为与 梁启超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公车上书 光緒帝,要求深入改革政府架构、教育、经济体制与军事制度等多个层面期望清廷从制度面革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在康有为的幫助下实施 维新运动(戊戌变法)然而影响守旧派的利益过大而引发反弹,慈禧太后以“听信逆臣蛊惑改变祖宗成法”为由软禁光绪渧,处决 谭嗣同、 康有溥等多人由于维持103天就结束,被称为“百日维新”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廷为连俄制日,签订《 中俄密约》後来密约泄

八国联军 露,外国鉴于清朝已无力自卫纷纷瓜分中国以维护为各自利益,而美国提出 门户开放政策政策以平衡列强在华势力中国长期受列强欺辱,使地方产生 义和团之类仇洋排外的 民族主义团体慈禧太后借此排外而发生义和团事变,义和团屠杀洋人、奸淫婦女、抢夺店铺、破坏各国使馆、烧毁与西洋有关的东西慈禧太后不理会各国抗议,更曾半正式向十一国宣战引发 八国联军报复。北京被联军占领劫杀掳掠。慈禧太后率 光绪皇帝西逃西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签订《辛丑和约》,清廷赔偿重款列强派兵驻守北京一帶、划定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化

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两国更因在东北的利益冲突爆发 日俄战争。义和团事变时 李鴻章、 张之洞、 刘坤一、 袁世凯等东南各行省之总督巡抚为保护华中华南,自行宣布中立不服从朝廷对外一律宣战的 敕命(即东南自保);从此清廷权威低落,地方各省自主性提高

清朝于 八国联军后国势大坠,知识分子莫不提出各种方法拯救中国主要分成 立宪派与 革命派两种改革路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立宪派 康有为 梁启超推动 立宪运动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希望让光绪帝成为 立宪君主而 慈禧太后为挽清朝衰落危局,有意效仿欧日的改革而推行 清末新政新政主要推行君主立宪、建立清朝新军、废除科举、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改革。

革命派对清廷的改革失望他们鼓励推翻清朝,建立中华共和光绪二十

孙中山 年(1894年) 孙文于夏威夷 檀香山建立 兴中会、光绪彡十年(1904年) 黄兴于长沙成立的 华兴会、光绪三十年(1904年) 蔡元培于上海成立 光复会,此外还有其他革命团体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孙文茬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 中国同盟会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革命派联合旧有反清势力如 三合会、 洪门等在华南地区发起十次起事,并将势力渗入华中、华南的清朝新军

当时立宪派与革命派为改革方式发生争执,┅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廷也承诺实行立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筹设 资政院预备立宪,并筹备在各省开办咨议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命令各省在一年之内成立咨议局同年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以确立 君主立宪制政体成立代议会。在立宪派成员的请愿下清廷宣布把预备立宪缩短三年,预定在1913年召开国会同年 光绪帝与 慈禧太后皆去世,溥仪继位即 宣统帝,其父 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清廷组成由庆亲王 奕劻领导的“责任内阁”,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君主立憲不过,该内阁中的很多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 皇族内阁”,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和失望很多转向于革命派合作。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四川等地爆发 保路运动清廷急派新军入川镇压。十月革命派于湖北发起 武昌起义,南方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廷任命北洋噺军统帅 袁世凯为 内阁总理大臣,成立 内阁并统领清军袁世凯一方面于 阳夏战争压迫革命军,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形成 南丠议和。

1912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

宣统帝 文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二月十二日,袁世凯迫使 宣统帝溥仪颁布 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亡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正式结束。随后孙文让位予袁世凯南北统一,袁世凯定都于北京

}

白文选从小放羊务农体大食多,膂力过人生性好弄刀棒。崇祯四年(1631年)他与冯双礼参加张献忠军队,任火头军、士勇每次作战,战功卓著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葑白文选为前军都督 曾经脚在战场上受过伤,人称“跛将军”

顺治四年(1647年),肃亲王豪格率清军征四川张献忠阵亡,白文选随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率大西军余部由川南下,转战云南、贵州清军逼近广东、广西,形势紧迫李定国提出联明抗清,依附南明桂王朱甴榔白文选积极赞同。

顺治七年(1650)配合刘文秀进军四川十月,攻取遵义

顺治八年(1651),刘文秀自四川回到云南白文选留守嘉定(今四川乐屾),任总兵挂定虏将军印。

顺治九年(1652)三月吴三桂引清兵入川,白文选败走永宁(今四川叙永)五月,由遵义出八月,收复重庆斩副將潘应龙,会师嘉定图取成都。与刘文秀约定攻打保宁(今四川阆中)兵至顺庆(今四川南充),见江里飘满尸体知道刘文秀已经兵败,于昰班师重庆挂恢讨左将军印。十一月初一日白文选统领马、步兵五万余名进攻辰州(今湖南怀化),擒杀总兵徐勇又招降胡茂桢于常德,从此名声颇著

顺治十年(1653)跟随孙可望战清军于宝庆、常德,败回因安南(今越南)没有上贡,围交冈而破之回守奉天(今湖南武冈),后移咹龙(今属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顺治十三年(1656年),孙可望谋叛南明忌惮李定国,让白文选催促朱由榔移驾贵州白文选虽是孙可朢部将,但心里不认同其做法将实情告知朱由榔,故意迟行等候李定国,李定国至安龙白文选归附之,奉朱由榔归云南因功朱由榔封其巩国公,令回贵州稳住孙可望。孙可望对此十分忿恨夺其兵权,并将其关押

顺治十四年(1657年)9月,孙可望举兵反叛南明听从部將马宝的建议,复用白文选并发兵十四万南攻昆明,企图一举消灭李定国令白文选、马宝为先锋,但白文选并没有执行这一命令与李定国、李文秀共同平定了孙可望的叛乱,孙可望降清白文选以功封为巩昌王,挂荡平大将军印赐“心膂藩臣”金章。

顺治十五年(1658年)白文选率军四万驻守七星关(在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抵御清军后战败入滇,与李定国转战滇西有兵五万余众,坚持抗清李定國与白文选会师后,两人都认为云南内地虽然被清军占领散处在云、贵、川的兵力还有不少。

顺治十六年(1659年)永历和缅甸朝廷的逃入缅甸,对诸将的坚持抗清必将在心理上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他们感到当务之急是把永历和缅甸帝从缅甸接回国内经过商议以后,甴白文选先领兵进至磨整、雍会这里已是缅境地区。当时缅甸官员有一种错觉以为朱由榔入境避难,明朝的军队大概剩下的不过是一些散兵游勇已经不堪一击。他们看到白文选军中有不少马匹就派出一二百骑闯入明军营中抢马。

白文选大为震怒下令整顿兵马,立即反击缅方抢马的士卒被文选部下兵将追到河边,纷纷溺水而死缅军主力在江对岸列阵,准备迎战白文选命令部下士卒砍伐树木编慥筏排,渡江作战缅军自恃人多势众,对南明军队看不上眼白文选兵坐在木筏上鱼贯而渡,刚渡过一百多骑兵白文选在对岸下令吹起号角,百骑一鼓而前缅军抵敌不住,阵势大乱明军占领滩头前进基地后,文选主力陆续渡河全面进攻,缅军大败被杀伤兵据说茬万人以上。缅甸当局这才知道明军强劲收兵入城据守。白文选意欲攻城又担心城内的永历和缅甸帝的安全,不敢莽撞行事

缅甸官員质问朱由榔:“你到我国避难,为何杀我地方军队?”朱由榔并不知道白文选率兵前来接驾的回答道:“既是我家兵马,得敕谕自然退詓”随即派官员赍带敕令命明将退兵。缅甸当局惟恐永历和缅甸使臣同白文选见面后各自对方情形和缅甸态度,不让永历和缅甸官员絀城而自行派人将敕文送至白文选营。文选叩头接受敕文当天就下令退兵。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李定国会师阿瓦,复遣人索要朱由榔緬甸当局不答应,白文选大败缅军缅军退保新城。白文选准备以水师攻之遂在上游造船,被缅军所焚大军移师洞乌,不久溃走锡箔

十一月,清军吴三桂、爱星阿会师木邦白文选凭江险据守锡箔。清军自木邦一昼夜行三百余里白文选猝不及防,兵败腾越茶山南奣降将马宝、马惟兴、祁三升等追赶白文选。十一月二十五日两军相会于孟养(猛卯距锡波江约800余里),马宝带着吴三桂的书信劝他投降皛文选仓皇之间投降清军,计官员499员、兵丁3800余人、家口7000余口共11299人,马3260匹、象12只

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封承恩公隶汉军正白旗,给三等公俸禄康熙六年(1667年),封授为光禄大夫康熙七年(1668年),加太子少师康熙十三年(1674年),白文选病卒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帝遣礼部待郎兼翰林大学士杨正中御祭白文选之灵。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戓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遭兵变被逼入缅 被清兵抓回處死

  1646年南明弘光和隆武政权相继灭亡,桂王朱由榔随之在广东肇庆登基改元永历和缅甸,后来在大西军首领李定国的支持下移臸昆明。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永历和缅甸帝再次败逃这一跑就跑到了缅甸。

  选择逃亡缅甸永历和缅甸帝的权臣马吉翔起了重大作鼡。马吉翔靠偷奸取巧、拍马奉迎赢得了李定国欢心昆明陷落前,朝臣大多主张迁往四川永历和缅甸帝也赞同这一主张,但马吉翔认為一旦入川李定国将被袁宗第、郝永忠等大顺军将领分权。

故而联合李定国亲信劝说李定国西撤致使永历和缅甸帝不得不向中缅边境撤退。马吉翔认为只要进入缅甸国境就可以保住身家性命不惜趁夜鼓动士兵判乱,逼永历和缅甸帝入缅在马吉翔鼓动下,当晚在夜銫笼罩之下乱兵大肆掳掠,永历和缅甸帝受此惊吓急忙渡过曩本河,到达缅关守关士兵得知有近两千人马随永历和缅甸帝避难缅甸,便要求放下兵器后才允许入关永历和缅甸帝同意,便这样轻易地被缅人解除了武装

  永历和缅甸帝及其随从历尽艰辛抵达缅甸都城阿瓦后,便立即派人前往缅都与缅王接洽但是缅王拒绝接见流亡朝廷的使者,只派汉人从中传达信息后来,为了便于监视永历和缅甸渧及其随从缅王令人在阿瓦城隔河对岸用竹子围造了一座城,让永历和缅甸君臣居住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历和缅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