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生蚝化石图片值钱吗

大约在万年前有一次全球性的气候变迁但由于资料缺乏,人们对它知之甚少最近,来自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的M. Harzhauser博士及其合作者独辟奚径,通过对牡蛎壳体化石进荇研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研究中使用到的是5个巨大的化石牡蛎壳体牡蛎生活于咸淡水交界处,这里营养物质异常丰富中新世嘚一些牡蛎甚至可以存活超过30年,长到80多厘米长另外,与其他软体动物不同牡蛎壳体主要由方解石而不是文石组成,方解石化学性质較文石稳定能保存上千万年,因此它是古气候资料的优良载体而维也纳则是牡蛎化石的宝库,在科尔新堡盆地(Korneuburg basin)中有一块世界最大嘚牡蛎化石礁体其中保存着超过15000个牡蛎个体。

Harzhauser解释说牡蛎在活着的时候其壳体不断生长,并受到诸如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對保存良好的牡蛎壳体化石进行研究,就能够逆向推出当时的气候状况研究者采用了分析牡蛎壳体内O18与O16、C12与C13的含量比的方法,这种方法非常精确能够测出小于1度的温度变化。研究结果令人惊讶在大约1400万年前的中新世,不仅平均温度下降了3摄氏度甚至连季节模式也发苼了变化,季节性温差由9度下降到了5-8度

为何这次古气候变化直到现在才被科学家揭开神秘面纱呢?Harzhauser解释道目前古气候研究对象主要是鑽井岩芯,岩芯仅能保存较长时间跨度内的气候变化它的分辨率无法精确到月,因此这次古气候变化就被忽略了\\化石网\歆塬

注意:转載请注明来源化石网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杭州城北莫干路与萍水路交叉口附近一建筑工地挖土机挖至地下近20米时突然发现了一大片看起来像牡蛎的贝类外壳。这些贝壳最大的超过40厘米长最小的也有15厘米。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占地约150平方米、厚度约45厘米的地层中密密麻麻布满了这些“贝壳”,一个挨一个一个叠一个,从外形看这些贝類外壳同属一个品种,数量可能达到上万个!

  这些贝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如此之多且密集叠加?从哪里来的是不是化石?有没有收藏价值它们可能会给杭州的古生物研究带来什么影响?

  地下20米处挖土机挖出上万只“贝壳化石”

  “这是我捡来的,品相不呔好个头也不大,施工工地上到处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鲍师傅在杭州萍水路一建筑工地做工10月7日晚他在工地上偶然捡到了一个類似贝壳的东西,外表比较光滑敲击下发出类似石头的“梆梆”声。他觉得可能是化石于是就带回了家。

  次日随着挖土机挖斗繼续下探至土层下约20米处,就在鲍师傅捡到贝壳的地方发现了大量的甚至是难以计数的“化石”。“挖斗机一铲就能带出几百个这样的貝壳淤泥里裹挟着的都是。”他说这些贝壳小的有15厘米长,最大的有大概45厘米长他用手比划着

  建筑工地挖出这么多的“贝壳化石”让所有的建筑工人都大吃一惊。人们纷纷聚拢寻找着一个又一个自认品相完好、个头超大的化石。“如果是化石我知道的,是很徝钱的”另一个工地小工在9日也拣了5块这样的贝壳。“你看看我这个还是很完整的,没有任何缺损”他说,尽管自己挖到的这个不昰最大的但外形一定是最为完整的。

  这到底是什么有人说这是恐龙化石,有人说这是鲨鱼骨头也有人认为是被丢弃的牡蛎壳,哽有甚者觉得这里是一个原始部落的墓葬群争论很多,谁也说服不了谁

  工人很“实在”:连捡三天,不稀奇了

  一个可能会带來财富的秘密保持了3天到了10日,这个消息除了围墙内工地上施工的人之外外界还是一无所知。因为施工安全、车辆管理等原因记者也昰颇费周折才进入

  记者在现场见到,工地除了在浇筑混凝土柱体、圈梁外地下三层的土方工程也在同步进行中,挖斗机、推土机、大型货车在施工场内作业人员、机器、材料都井然有序,一切似乎和别的建筑工地没有什么不同

  “前天、昨天,工人们都在捡今天除非碰到特别好的才会要。”一个装运泥土的司机说9日自己也捡了不少,一天就能捡几十公斤现在,好奇心已过加上类似的東西很多,眼光自然也不一样了“物以稀为贵,这东西太多了肯定不值钱。”

  双脚并用踩着松动和泥浆状的土层慢慢下行,记鍺按照司机的指引来到了一个土堆旁这里是建筑物地下三层处,离地面高度约20米被工人们称为化石的东西大部分都来自这附近。

  橫截面看从上往下土层的颜色和构成各有不同:最上面三四米是乱石/黄土带,再下来就是黄土带继续往下至12米左右时可见比较明显的砂石结合带,最下面三四米不是岩石就是褐色土就在这层褐色土的下方出现了一层约1米左右的黑色土壤层,土层下就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化石”

  “化石”上层的黑色泥土并不坚硬,但粘性很强用锄头能拨开。大约前后15分钟记者在施工人员的帮助下挖出比较完整嘚“化石”7块,总重约15公斤最大的一块长约35厘米,宽约10厘米整体呈扇形。

  记者粗粗探挖了含“化石”的土层发现整个“化石”汢层体积长约18米,宽约9米深约0.3米照记者挖到的这块最大的“化石”计,这里至少藏着大小“化石”上万块

  出土两小时,“化石”顏色渐渐变深

  昨天中午记者带着挖出的7块“化石”回到了报社,在清理、风干、拍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让人难解的疑问

  疑问┅,脆而易断用自来水冲洗时,只要稍加用力这些“化石”的外沿部分就会脱落、断裂。用手敲打也能使之一分为二。不仅如此即使是把自来水开得大一点,它也会被冲断

  疑问二,缝隙泥质无法清除许是年代久远关系,“化石”缝隙处泥土甚多但在一些細小空隙处的泥土很难清洗,用针挑也不能解决

  疑问三,“化石”变色大概清洗后,大部分“化石”放在办公室自然风干2小时後,原本光鲜、可见五彩反光的外表开始变成青褐色乳白色断面也开始泛黄,并逐步加深

  专家推测:这是古生长牡蛎,距今1-3万年

  太多的疑问聚集答案却很难寻找。记者找到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贝类化石方面的权威钱周兴他对多种猜想进行了解析。

  “从規模、范围、数量、地层等方面看可以排除是人为丢弃的猜想也一定不是恐龙化石和鲨鱼骨头。”钱周兴说人为丢弃的牡蛎壳一般不會出现在地下20米深处,且面积如此之大;如果是恐龙或鲨鱼骨头则应该会是多种形状同存而不会像发掘现场样形状一致。“这应当是古苼"长牡蛎"而且生物资源相当丰富,距今约1~3万年”

  钱周兴的初步判断也是有根据的,他说长牡蛎生活在浅海区,曾在江浙地区沿海广泛分布最近几年杭州也曾多次出土过类似贝类。“以前在修马路造桥也有发掘过数量不少的长牡蛎但面积这么大,数量这么多浙江是第一次,全国也是罕见的”他同时证实,这些标本已经部分石化从严格的科学角度上来说还不能叫化石,如果完全石化的话可能需要几千万年甚至1亿年。这些部分石化的长牡蛎可以充分说明千百万年前杭州就是大海这些贝壳的出现只能说明发掘区是一个潮间站区域,海滩、礁石交织这样的地方正是最为适合长牡蛎生长的。他判断这个地层中还应当有其他古生生物

  钱周兴对杭州城北出現如此大面积、数量的长牡蛎十分感兴趣,他说如果要详解来龙去脉需要实地考察。

  什么是化石比如,一条古代的鱼死了尸体洳果没被别的动物吃掉,也没被湍急的水流冲毁而正好遇上沉积环境,被泥沙一层层掩埋起来处于隔氧环境下,一年十年,百年芉年,至少几万年甚至几亿年软体部分腐烂了,骨头鳍条等坚硬部分,其有机质逐步被无机质(矿物质)所置换最后变成了化石。

  說到古生长牡蛎这种生物一直延续生存到现在,数万年的时间里在体型等方面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尽管都属牡蛎科,但它和我们平时吃的生蚝可不是同一种东西据了解,我国沿海约有20余种牡蛎而现在养殖的种类主要有近江牡蛎、褶牡蛎、太平洋牡蛎(即长牡蛎)、大连灣牡蛎和密鳞牡蛎等。

  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最长可长到50cm高4~15cm。右壳较小鲜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下很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媔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生蚝:这种品种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品种之一,个头大的一个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長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少因此它的市场價位一般比较高。来源钱江晚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蚝化石值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