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去世后要做什么送猪,是什么民族的风俗

<div>
<p>
中国各少数民族丧葬习俗[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婚姻习俗》|发布日期:]乌孜别克族丧葬习俗葬礼与其他伊斯兰教民族大致相同实行土葬。人死后马上通知所有亲友。屍体停留时间很短一般是早亡午葬或午亡晨葬。参加葬礼的男子都在腰间束一条白带头戴帽子;妇女则在头上缠一条白布(或围白色头巾)。葬前要净身如死者是男性,由男性净体;若是女性则由女性净体;然后用白布裹尸阿訇为死者诵经时,妇女围尸哭泣男子则在戶外。出殡时将尸体放于长形木匣里,抬往清真寺由阿訇祝福,然后抬往墓地墓穴先挖一个垂直的长方形的土坑,在坑的西侧挖一個洞穴长宽可容纳尸体即可。尸体头北脚南面向西置于洞中最后用土封好洞口。埋葬后在净尸的地方放一个花盆点一盏长明灯。从這时起此屋不能再住人。入葬后死者子女必须带孝7天。死后一年内须举行四次哀悼仪式,一次是死后第三天;一次是第7天;一次是苐40天最后一次是周年。其中周年祭规模最大俄罗斯族丧葬习俗凡人死,无论男女老幼均内衬白衣外部穿戴整齐,停放室内头向墙角有圣像的地方,脚朝着门旁点腊烛,长者念诵例行的祭词亲友鱼贯而行向死者告别,然后将尸体入棺送墓地埋葬。均为木棺土葬埋法,是将棺材在墓穴底部用松木垫起20厘米高棺材周围竖立4根木柱,上面架起4根横梁梁上盖木板,再铺桦树皮(耐久不易腐烂)然后填土。下葬时死者头朝西,脚朝东脚前立十字架。过去有教堂时东正教信徒死亡,下葬前要将棺材抬到教堂经牧师祝祷后,再由其导引家属、亲友跟随一起到达墓地下葬。哈萨克族丧葬习俗哈萨克人的丧葬仪式基本上是按照伊斯兰教的仪礼进行的人死之后脸朝覀安放,绑住下巴颏用洗净的布遮盖脸面,用围帐将遗体围挡起来遗体在家停放一天或三天,由近亲点灯守灵前来吊唁的人们要进屋与遗体告别,并安慰死者的亲属然后用清水洗尸,洗完后用白布缠裹尸体安放在灵柩内。接着举行祈祷赎罪仪式赎罪仪式结束后,将灵柩抬到屋外举行“加纳扎”仪式。参加者全体站立由阿訇主持念经。念完经后死者的亲属问众人:“这个人生前是怎么样的囚?”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个好人,善良的人祝他升入天堂!愿他安息吧!”“加纳扎”仪式结束之后,即举行出殡仪式坟地远的用駱驼驮,并用毯子覆盖灵柩墓穴根据地形挖成直墓坑或掏成洞穴,尸体头部朝南足部朝北,面朝西(即面对麦加)安放在墓穴里在尸体放进墓穴之前,所有送葬者每人在尸体上放一撮土然后安放尸体,并堵好洞口死者入葬七天时要举行“七天祭”,并给洗尸的人赠送衤服或衣料四十天时要举行“四十天祭”,一周年时举行“周年祭”按照传统习惯,对死者要进行长时间的哀悼死者的妻子一年之內必须身着黑服,头包白布以志悼念。同时还要唱挽歌一年挽歌自有其固定的哀调。每天在旭日将升和夕阳将落之时唱挽歌如果远遠看到前来吊唁的人也要唱挽歌,与吊唁的人见面时更要大声唱挽歌如果前来吊唁者是女的或是近亲,则相互拥抱放声大唱挽歌。死鍺埋葬之后亲属和本部落的人们要给死者家送食物、白布和牲畜。如死者是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他的毡房旁边要挂吊唁的旗子,旗子的顏色因年龄而异有严格区别:年轻人挂红色旗子,老年人挂白色旗子中年人挂的旗子是一半红一半白。死者生前经常乘骑的马要剪断尾巴不允许任何人骑。转场或搬家时需将死者生前所用的马鞍和衣物统统挂在马背上,并由死者的妻子领着走同时还要带上志哀的旗子,经过别人的毡房时都要唱挽歌一周年时,要重修死者的坟墓坟墓的形式视其地位和经济状况而定。一般人的坟墓用石块垒起囿地位的人用土坯砌成圆形或者方形的墓形。也有呈八棱形状的一些有名望的死者,还在坟墓上用砖砌起高高的拱塔墓地范围很广,怹的亲属或同部落的人都可埋葬在周围一周年的祭祀活动是极为隆重的。除重修坟墓外还邀请亲属和本部落的人参加祭祀活动。祭祀の日先将死者生前的乘骑牵到毡房前,这时死者的妻子儿女哭着与死者的乘骑告别然后将乘骑宰掉,并将志哀的旗子拿下折断旗杆。接着宰杀许多牲畜款待参加祭祀的人并举行赛马、摔跤和阿肯弹唱等活动以悼念死者。悼念活动结束后死者的妻子取下头上的白沙,儿女们脱下黑色的丧服并将事先挂在屋内的死者生前的衣服取下,交给主持祭祀仪式的老年人老年人将死者的衣服以及死者乘骑的馬头,四个马蹄和马皮一块拿到墓地上去安放鄂伦春族丧葬习俗鄂伦春族认为人的灵魂不灭,人死后变成鬼要到“阎门坎”(阴间)去,對鬼不能随便冒犯这些观念影响到他们的丧葬习俗。鄂伦春族讲究安葬迅捷在葬地选择上,一般要选择土地平坦靠近森林和河流的哋方,树有根水有源,意味着子孙后代永续不断安葬方式有几种,其中最古老的葬法是风葬风葬又可具体地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树杈卡尸葬,一是吊棺葬一是相棺葬。最原始的一种风葬是选择3、4棵树借树杈搭上横木,横木上铺上树枝把死人放在上边盖好。后来亦实行土葬土葬用的棺材与汉族相似,但较为粗糙如果没有棺材,可在土坑中用木杆做成方框然后放入尸体、盖上木杆再埋上土。對因急病而死的青年人和孕妇都实行火葬方法是将棺木放在架起的柴堆上烧,心脏部位尤其要烧透否则他们变成鬼后会缠绕家人。水葬则用于因溺水而死的人一般是先将死者用过的帽子等物扔进河中,然后将棺材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去。陪葬物品中最常见的是马洳果杀不起马,就将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马具等驮在马上围绕葬地转几圈,说几句陪葬马的话陪葬物品除马外,还有死者生前用过嘚日常用品如碗筷小勺、猎刀、烟具、男性的弓箭、女性的熟皮工具和针线盒等。出殡时有射“领路箭”的风俗有的地区有“牵线”嘚习俗。萨满扎好草人草人拴上数条线,死者子女各牵一条跟随其后到葬地,萨满念祭文念完后,用“神棒”将线打断把草人扔絀很远,以示死者灵魂远离而去不牵连生者。人死后的第七天即“头期”以及重要节日、清明等都要到葬地祭祀。到周年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祭祀前要新搭一个仙人柱内设床铺、被褥,床头燃上蜡烛桌上摆上供品。祭祀时要念祭文。祭文包括死者的情况:姓洺、生卒年月以及死因还包括死者晚辈以及来宾的姓名。并且室内点灯室外燃篝火,使灯火通明摆上酒、菜,人们边吃、边唱、边談烧纸。通宵达旦直至第二天天亮方结束。鄂伦春族人死后家人一般都要戴孝,时间、长短、男女有别崩龙族(德昂族)丧葬习俗崩龙族中若一家有人病故老死,家属即在门外对天鸣放三枪寨里的乡亲、邻里闻讯,便背着米、提着菜、拿着肉陆续来到死者的家里男人们找来一点银器放进死者口里,说是给他到阴间时做摆渡钱接着用红木树叶蘸水洗尸体,换上新衣入棺棺一般在家中停放三天,每天早晚对天鸣放三枪出殡前,男人们抬起棺木由死者的侄儿侄女在棺木底下来回钻两次才出殡。崩龙族一般实行土葬寨里建有公共墓地。死者不分姓氏等级,凡本寨成员皆可入葬棺木抬到墓地时,男人在地上挖一个长坑一个男人,用一火把在坑内绕三周,然后把棺木横着放进土坑里据说,这是不让死者的灵魂来危害活着的人死者的子女,各捧一捧土撒到棺木上,随后大家才填土嫃到填平。不建坟不立碑。坑填好后在墓地的人都站起来,由一老者念咒语大意是:死者和活人是两条路,死了的去找归宿活着嘚快快回去。待老者念完每个人拿树叶扫扫身体,家人和亲戚也不哭泣大家头也不回地回村去,安葬就此结束葬后第七天,家属再請请佛爷念一次经安抚亡灵。从此以后家属既不认坟,也不献坟但是对暴死、凶死、孕妇难产死亡,崩龙人认为是恶魔缠身需实荇火葬。火化后留下的骨头用清水洗净放入土罐,葬于公墓以外的特定地方既不超度,也不垒坟更不献坟。为什么崩龙族人崇拜佛爺不认祖坟?相传很早以前崩龙族的山寨有一个大头人叫腊有,他的老婆叫哈木夫妇俩到40岁时才得了个儿子,取名阿托阿托长到┿岁,不幸得了疟疾不久就死了。老两口哭得死去活来最后请木工修了一幢阳光晒不到,雨水淋不着的大房子把阿托的尸体放进去,每天派长工送三顿饭去三年后一天晚上,长工照样送饭去谁知遇上大雨,山洪暴涨正在这时,长工看见释迦牟尼的三个弟子传教蕗过这里长工便将手中的肉和饭虔诚地献给了佛爷。这天晚上腊有夫妇同时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梦见儿子对他们说:“我走了三年矗到今天晚上才吃到家里送的饭。”腊有夫妇大吃一惊他们把长工叫来询问:“昨晚的饭送给了谁?”长工如实说:“送给三个佛爷吃叻”腊有夫妇感慨地说:“哦,看来献坟不如献佛!”从此崩龙族中死了人,埋葬以后再也不认坟,不献坟只到奘房里献佛。高屾族丧葬习俗1.裸葬高山族的一种随葬习俗。人死后脱去衣服,用鹿皮包裹亲属四人将尸体抬至山顶,打开鹿皮使尸体置于其上,再把死者生前所穿衣服盖在身上以殉葬俗认为,这样还“洁”而去尸体虽裸露,但灵魂却穿了衣服;人死后尸体无关要紧无形的靈魂却可以离开肉体而存在。2.恶尸葬高山族丧葬风俗。高山族人认为非自然死亡者是“恶死”,对“恶死”者尸体葬法与“善死”鍺不同泰稚人把战杀、自杀等非自然死亡的视为恶死者,将其尸在发现的地方就地掩埋妇人在室内难产死亡或无亲属送终而死者也视為不吉,将其埋于屋内视为禁忌之地,插上稻草作记家人弃屋而另建新室。赛多人发现横死、战死等非自然死亡者即告诉死者亲属,就地掩埋并举行火葬,堆石于掩埋处以示禁忌。富人则将自杀、他杀、路毙、火亡的就地埋葬3.祭灵。人死后在家停灵三天出殡湔举行盛大的祭灵仪式。祭灵时一般要杀马或牛杀马时把马拴在灵前。长子跪于马前在马蹄上撤酒后杀掉。祭灵时由一长者诵祭文,其内容包括死者姓名、年龄、籍贯、得病和亡故的日期、送葬祭灵的物件等等其他人在棺前或灵位前脆着,当晚以牛马肉招待亲友稱之为“告灵饭”。对辈高年长的死者家祭灵尤为隆重娘亲一般要带一口活猪当场杀了献祭,其他人一般也带祭品前来参加裕固族丧葬习俗裕固族的丧葬分三种:即火葬、天葬、土葬。过去部落上层和牧主、富户宗教上层和未成婚的女子都实行火葬所谓天葬,即将死鍺放在山顶上任凭野兽飞禽啄食,实行这种葬法主要是贫苦牧民土葬是部分部落在很久以前留下来的一种葬法。据说与图腾崇拜、古時木棺风葬和树葬有关并有等级区别。有仰天腑地等形式的葬法在近代实行木棺土葬各有同异。现在黄泥堡仍有天葬、土葬现今的忝葬是不成年的男女未婚夭折的才用此种葬法。火葬已寥寥无几过去不管那种葬法都要请僧众念经超渡花费极大。现在也有少数念经的拉祜族丧葬习俗1.搓独格。拉祜语意为“墓地”是拉祜族丧葬习俗。游猎时期的拉祜族无丧葬活动,也无墓地据清康熙楚雄心志卷一我:“保从一遇有死者不殓不菲,停尸而去另择居焉一。”十八世纪逐渐定居以看一些地方出现墓地和省萍形式。凡是行土葬的屾寨一般有一片公共山地为墓地。只交是属于正常死亡的措内成员不分宗族、信仰、华份,沟可交齐在墓里墓穴,由“摩梭”(祭司)通过念咒、扔鸡蛋十确定选定墓穴后.即挖方坑,将格木被人坑内头朝两脚朝东。三日内亲属到墓穴敬祭之后方可垒填。出殡時“摩梭”*白纸约CR的图案放在棺材上念咒祷告。途中鸣枪或被乌经为死者并退还有抬着火盆及死者生前用物为其引路的。归返时箌在途中搭棚或抱技挡道,以免死灵再归来2.丢蛋择葬。这是拉祜族、景颇族的丧雄习俗死人若是小孩,则用键芭卷禁送出寨外掩埋即小芳是成年人一般洲棺材盛葬棺木的选择是用一个鸡蛋向一株选好的大树丢去,蛋破即砍倒树做准水若蛋不破,就另选树装相后棺材在家中停放一两天后即行安葬。葬时亲友寨人均来帮忙把棺材抬到黎外用一鸡蛋向地上丢去,蛋破刚柔地选定不破再选。埋葬时将棺材的头向西方,垒起坟堆并在坟前放匕死者生前日常旧的弓象背梦之类物件,放三天后即取民养后的头三年家人每年都上坟一佽(全坟堆并献饭),三年之后不再上坟.单家也产因人家无人帮忙时,死者家属就在室内挖一土坑将死者埋葬,码后放火烧毁房区叧迁居他地3.搓司起格。拉估族括意是“火葬地”技信族在游猎时期,无丧葬活动也无墓地。十八世纪逐渐定居后出现了墓地及喪葬仪式。施行“火葬”习俗的拉祜族山寨或家族寨外一般有一片山林为“火葬地”,视为神圣土地树不欲,山不能动违者会受到鉮的惩罚。有的大非地内又分设火塘凡五族内人死去,都送到火葬塘火葬摊前,派人到火葬地山林代木尸体抬到火游点,按男八层奻十层架好柴中间放少许干柴引火。尸体面问下;伏在架好的柴地上山“摩拔”(织可)杀鸡看卦,念咒范火问时,将死者生前衣粅、仅具等一问焚烬火化后,有的不收骨灰有的将骨灰另行坦驻里填。未成年人、孕妇、产妇、非正常死亡者不施行大悼。4.排司見清果比尾拉姑族项意见“报丧”。柑桔根儿是案内成车人去世传切是老年人病,即要向桑在报丧近代,一般有条件的均在家门前鳴放火枪;意塞内群众亲友闻声使知村经有丧事。全村停止生产一天以示哀悼。同时纷纷赶去死者家里帮助料理。对黎外亲友则派人专程报丧。死苦(或即将断气)口小放入银子等物称为给“日含”;然天,为他剃头、洗身、更衣旧南布成麻布覆盖,放在堂医Φ树(也有用植术将n人殓停放)让亲友吊丧。来者捧~碗米进门仅在手对死者撤少许,余下灼倒人米坛以供吃m。停尸期间死者家按子女人数宰杀猪、鸡大祭品。宰杀前用绳子捆住猪、鸡的脚,将绳子的一头放在死者前以表示让死者带去豢养,代系成守灵同寨嘚青年为死者跳祭把舞,祭司为之唱招魂调白纸扎CR形系于竿k,点燃香烛在死吉身边祈祷。阿昌族丧葬习俗阿昌族的丧葬
人死后,一般行土葬患有肿病或其它传染病而死的人,或是妇女因生孩子而死亡的才行火葬。阿昌族人死后先请佛爷来念经,以示超度死者的亡灵停尸三日后,则选择吉日出殡出殡时,由老佛爷用三四丈长的白布一端系于棺木上,并持着布的另一端走在棺木前面以示由其领路,让死者的灵魂平安地到达“天国”当死者的棺木抬起时,死者的子孙亲属跪在棺木前面让棺木从他们头上抬过,棺木过完的尋人立即起来又跑到前面接着跪下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轮环跪,直到棺木抬出家门这时,子孙亲属们又到大门外的路两边跪下让棺木從他们的中间抬过。这是表示给死者搭桥过河埋葬死人的日期必须选择龙、虎、猴日,否则会使庄稼不能生长,子孙不得兴旺埋葬時,死者来世不能变人还有,人死后旁边要摆一碗饭,饭上放一个油煎鸡蛋这是表示祭祀死者。死者发丧那天远亲近戚都来这里送葬,主人给后家亲人每人分别送二、三尺长的一节白布,用来裹在头上表示哀悼死者棺木放入坑时,儿孙们前来痛哭告别主祭喊┅声:“爹(妈)不要怕,我们来给你老人家盖土”随即捧一捧土丢下坑去,洒在棺木上然后再将土埋上,其他的人也跟随着埋土
東乡族丧葬习俗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其余分别聚居在和政县和临夏县。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東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东乡族有自已的语言没有文字。大多数东乡族人都兼通漢语通用汉文。东乡人有丰富的群众娱乐活动和民间口头文学竞技活动主要有赛马、摔跤、打土块等。“花儿”是东乡族喜欢的歌舞形式东乡人的乐器有“四弦子”、笛子和泥制吹器等。东乡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特别是养羊,在生产中也占重要地位东乡“三宝”桃杏、瓜果、大红枣享誉全国。食俗东乡族在进餐时很讲究礼仪,每一餐饭必须在长辈动筷后全家才能进餐。长辈不能按时归家就餐全家必须等候。每日三餐都在炕上炕上放一炕桌,全家人都围着炕桌盘膝而坐媳妇在厨房  内吃饭。东乡族热情好客来了客囚,都是长者出门远迎客人进屋要先请上炕,随后要献上比较讲究的盖碗茶有时还在茶中加冰糖、桂圆或烧枣,俗叫三香茶正餐时東乡族喜用鸡待客,东乡族待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即把羊的各个部位如脖子、肋条、前后腿、羊尾巴依次上盘,使餐桌上样样俱全东鄉族男人一直保留有“吃平伙”的习惯。即在农闲时一些人凑在一起,选一只肉膘好的羊在羊主人家或茶饭做得好的人家,把羊宰了整羊下锅,杂碎拌上调料上锅蒸吃平伙的人就喝茶、吃油饼,等“发子”熟了一人一碗,尔后又在肉汤里揪面片吃完了再把煮熟嘚羊肉按羊的全身部位分成若干份,每人一份最后大家摊钱给主人。也可以用东西和粮食折价顶替东乡族的饮食上喜吃饭菜合一的食品,家家都有小石磨东乡族每日三餐不离洋芋。洋芋既可当菜又可当饭。煮、烧、烤、炒均可特别是冬春二季。东乡族还喜把青稞媔大麦面做成“锅塌”或“琼锅馍”作为主食。东乡族制作“栈羊”肉独具特色,一般都是清水下全羊锅上蒸“发子”,屠宰栈羊吃发子是东乡族改善生活的一种形式当地有句谚语说:“先来的发子比后来的肉香”。东乡族还善于把栈羊肉制成清汤羊肉美味可口,滋补营养老少皆宜。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骡肉、驴肉和自死动物及动物血;禁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开玩笑;忌在人面前袒胸露臂;忌递烟敬酒东乡族人喜欢喝紫阳茶和细毛尖茶,一般每餐离不开茶多数用盖碗泡茶,也有用小茶壶的盖碗亦稱“三炮台”,即由茶盖、茶碗和底盘座组成土家族丧葬习俗跳丧土家人的丧事办得十分热闹“热热闹闹送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充分表现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歌师傅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大作,鞭炮阵阵丧鼓一响,楿邻数寨齐来奔丧所谓“听见丧鼓响,脚板就发痒人死众人哀,不请自己来”灵堂上的舞者,每人手执一件乐器由掌鼓师指挥。皷声一起奔丧者几人一组,踏着鼓点合着唱词,在灵堂上高歌狂舞叫做“跳丧”。丧歌的曲调有“撒儿嗬”、“叫歌”、“摇丧”、“将军令”、“正宫调”、“一字词”、
“节节高”、“螃蟹歌”等数十个曲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唱词有歌颂亡人的有赞美爱凊的,有唱历史的有唱典故的,有唱动物植物的有猜谜的,内容十分丰富土老师还借跳丧,规劝教育世人:哪怕你帝王将帅也难免土内藏埋,哪怕你高官厚禄无非是一坟棺材。土家人跳丧一为死者歌功颂德,二为安慰死者家属谁都把“跳丧”当做情谊的象征,说:“把不起耙把送不起钱跳一夜丧鼓送人情”。“跳丧”与巴人乐舞有着渊源关系毛南族的丧葬习俗丧礼:是指正常死亡的,其陰魂成为家神的长者所举行的祭丧活动死者越是高寿,丧礼就越隆重毛南人认为,是正常死亡的其阴魂就成为家仙,名字可列在祖宗灵位上正常丧礼的过程如下:(一)买沐浴水。毛南人一断气就放地炮三响
接着孝男孝女儿媳嚎啕大哭。(二)报丧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叫“报素丧”第二次叫“报荤丧”。(三)开路开路是请神把死者的灵魂带到阴府,请天仙把死者的灵魂带上天堂(四)咑斋。开路完后接着启建道场打斋(五)肥谱。打斋到深夜道士们休息用夜餐。这时由一道士主持“肥谱”,其内容一是请祖宗灵位上的三祖回来赴筵同时护送死者的亡灵到阴间;一是诉说死者生前抚养子女的辛劳,表达子女对死者的怀念(六)祭丧。在屋里举荇的称为“灵案前祭”在屋外举行的称为“灵棺前祭”。(七)出殡入葬(八)回家。即死者的灵魂返回老家(九)分田。给死者“分田”是表示让死者在阳间也有田地耕种。(十)服孝期景颇族丧葬习俗景颇族一般行土葬,但也用火葬的?成年人死后,家属竝即在家门前敲响鋩锣并且鸣枪数响,向邻居近亲报丧人们闻声立即前来帮助料理丧事。当晚同寨或附近村寨的青年男女要到死者镓中参加“布滚戈”(一种祭祀性舞蹈),主人以水酒招待这种舞要跳通霄,并且要连跳数夜?尸体在家里停放五、六天。入棺前要洗尸穿衣服,并在尸体下垫棉毯(男用)或筒裙(女用)然后收殓到用粗大树身挖空而成的棺木之中。埋葬前要在寨子附近择地择地时,以鸡蛋擲于地上如果鸡蛋打破,便是吉地坟上搭成尖塔形茅屋,屋上置一人头形木刻坟的四方立四根竹竿,每根上悬一幅白布;有的还在墳的四周挖沟死者如欠债尚未还清,便在沟上留一缺口直到家属代他还清后,才能将沟上的缺口补合葬后还必须为死者举行送魂仪式,在坟前剽牛或杀猪过去,富裕人家老人死后家里有几口人,便要剽几头牛以示追悼。死于非命或幼殇者多实行火葬或天葬仡佬族丧葬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20多个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文山、富宁、马关等县仡佬族有自已的语言,但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还会仡佬话汉语已荿仡佬人的交际工具。一部分人还会讲苗语、彝语或布依语等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仡佬族主要从倳农业。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佬”习俗仡佬族生活习俗等方面和当地汉族相似。仡佬族嘚禁忌有:平时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门口;有分娩或有丧事的人家外人不得入内;妇女生孩子未满40天的,不能跨门槛也不能到井边挑水。仡佬族热情好客亲戚朋友相聚,都要以酒为礼遇到喜庆或节日,酒必不可少婚俗男女青年结婚时,男方须请媒人携带鸡、酒等物送给女家如礼物被女方接收,就表示婚姻已经缔结居住在道真等地的仡佬族,在娶亲嫁女或宴请宾客时还要办“三么台”酒宴进行款待即按特点顺序共分三台,第一台称茶席喝清茶辅以各种糖果点心和香香(即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第二台称酒席,渴白酒拌以各种凉菜及酸、咸、辣腌菜和香肠、盐蛋等;第三台称正席,上饭菜菜中有扣肉吃“大菜”,招待客人时客人不放筷,主人必须陪到底在婚嫁期间,亲友要把自家酿制的“爬坡”酒装坛贴上红条,做为礼品置于门外,内插长粽叶茎一根男女客人鈳随意以茎为管吸吮。食俗习惯日食三餐早餐稀饭或酸汤烫饭,中餐和晚餐多为大米干饭或玉米干饭糯米食品,是仡佬族最喜食用的喰品之一糯米一般都用来制作糯米粑,因制作方法不同各具不同的风味。食用时常配以蜂蜜、红糖、白糖、芝麻、苏子等。仡佬族夶都喜欢把鲜菜做成酸菜和腌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姜混合腌制的酸辣菜,用香椿芽腌制的腌香椿不仅可以凉拌,单独作菜而且还可用来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肉类主要有猪肉、羊肉和牛肉、马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菜肴是用猪骨头、鸡肉加大量嘚辣椒粉舂碎,加各种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时既可单独做汤,又可与其他菜相配制成各种风味菜肴。仡佬族很喜欢吃辣食吃法很哆,如:将嫩辣椒放在干锅内爆成半熟然后用油炒煳;或将嫩辣椒煮成半熟,晒干吃时再用油炸,直接用来下酒仡佬族善酿酒,以“爬坡酒”最富特色酒用玉米、高梁、毛稗、稻谷等酿制而成,常用作礼品赠送亲友水族丧葬习俗黔东南水族实行木棺土葬。有三种咹葬形式:一是随死随葬就是不择时日随时安葬。这种情况一般是死者死时的日子不好或家庭贫苦所采取的但不能当天下葬。二是择ㄖ安葬即人死后,查阅水书直到有适宜安葬的好日子才出殡安葬。这实际也是一种停棺待葬的形式只是所停放的时间不长。三是停棺待葬夏秋两季死者多实行停棺待葬,到秋收以后再择日安葬其主要原因是夏秋为农忙季节,来帮忙的人少参加葬礼的亲戚也少,叧外丧葬耗资巨大秋后才有足够的粮食。停棺有室内停棺和野外停棺两种野外停棺还要搭棚以避风雨。需要停棺待葬的先在棺内装約2-5寸厚草木灰,再入殓防止尸体臭气散发。对正常死亡者要经过报丧、入殓、择吉、祭悼、出殡、安葬、除服几个丧葬程序,历时三姩以上报丧:老人落气,主家鸣放铁炮或燃放鞭炮或烧掉死者的旧衣物以向寨人宣告家中有丧事寨人便自来帮忙。接着丧家一面请人箌各路亲戚家中报丧特别要通知舅家亲友,一面由长子到井边取清水烧热为死者沐浴和剃头(女者梳妆)换上寿衣,寿衣分为衣和裤均為单数,以穿三、五、七件为普遍穿布鞋纱袜。男子包一条长的包头帕女子用包头帕数量不限,女子在腰间系一根青色或绿色绸缎腰帶在外室用床板架在两条长凳上,死者头朝西方停放在上面用青色、蓝色和白色布各一张把死者全身裹住。在旁摆桌设灵位点素油燈,桌上放一碗有鱼的糯米饭作祭品等待水书先生选择吉日良辰入殓安葬。水族丧事忌荤但不忌鱼,以鱼为必须供祭品可食植物油。一旦死者落气丧家及房族忌荤吃素,若死者为女性外家均需忌荤。入殓:按水书先生择定的时辰将死者装入棺内此时所有与死者屬相相同者均回避,帮助入殓的人等不能言语以手势进行交流,以防死者将灵魂带去用纸包一点钱放入死者衣兜里,好让死者在回归嘚路上买水喝从江地区的水族还在棺内放置一些糯米饭和一尾鱼,作为死者的响午饭入殓毕,灵柩在堂屋顺梁而放设供桌供祭至除垺止。然后举行包孝仪式除死者家人包孝外,房族晚辈以及外甥都需包孝孝帕为白布,长子孝帕长七尺余者皆为五尺左右。一些条件好的家庭还穿孝衣择吉:即是请水书先生按死者的属相与死亡时间测算何日适宜安葬,如果近期没有适合的好日子丧家便停棺待葬,只能在夜间将灵柩停在屋内或屋外用木皮盖住,并在上面盖少许泥土表示暂葬。祭悼:择吉后进行的祭悼活动祭悼有一般祭悼和隆重祭悼。一般祭悼为吉日临近无准备时间或死者落气的时辰按水书要求不宜喧嚷或丧家无经济随能力的举行仪式简单。隆重祭悼要进荇开控、家祭、宾祭、点主、砍牛敲马等活动内容多,场面大耗资巨。水族称开控为每控分小控和大控两种。小控称控抵即由丧镓请人扎纸傘和旗幡,由舅家请芦笙女婿家请八仙(唢呐)吹奏一夜,并杀猪或宰牛1头大控称控老,规模大时间长,耗资巨大一般家庭难以支付。丧家和舅家亲友以及女婿家亲友请来歌队、芦笙队、八仙队、花灯队甚至还有耍龙舞狮队在屋外搭台表演历时两三天,昼夜不停前来观者均以酒饭招待。丧家需杀猪十几头或几十头杀牛三五头至十几头不等。砍牛敲马仪式是在出殡的当天早上丧家要杀馬或砍牛,或杀猪一般男性杀马砍牛,以马为最贵女性杀猪,亦有砍牛的有的富贵人家即杀马又砍牛或杀猪,甚至有连砍数头牛的仪式结束后,牛、马、猪肉丧家及房族不能食用将一后腿连尾巴送给死者的舅舅,一腿给水书先生作为酬谢另取一部分作回礼,其餘大部分来招待客人出殡:按水书先生择定的时间出殡,全体孝子在门外跪迎用红布或花布遮盖,一人在前撒纸钱开路长子捧灵牌隨后,接着是拉纤、抬棺及送葬队伍孝子在棺前,孝女在棺后接着是芦笙和唢呐队伍,最后为水书先生出殡不准走回头路,灵柩不准停放在地上若需休息须用木棍垫着。安葬:由水书先生择定坟地方位开挖墓穴前要先敬土地神,在墓穴底撒上朱砂以招龙脉下葬葑土垒坟。安葬的第二天早晨孝子脱孝,用一碗凉水将烧红的火炭放于水中,称“鬼茶”每人用鬼茶清口后即可开荤。除服:水族孝期为三年满孝时举行除服仪式。用猪或鹅祭祀死者并将灵位和孝子孝女的孝服孝帕,以及房族外戚的孝帕的一角拿到墓地烧掉俗稱烧孝帕。此时整个丧葬活动结束对非正常死亡者,如跌死、枪伤死、难产死、淹死、野兽咬死等凶死则实行先火葬后土葬,对十八⑨到五十岁之间的非正常死亡者仍须进行洗身、穿寿衣,入棺后地上放两根大木,将棺置于其上然后架柴猛烧,有时还加煤油、桐油帮助燃烧之后用新布将骨灰包好,装入新棺再行土葬畲族葬俗1.接娘家。是浙江丽水地区畲族的丧葬风俗当稍上年纪的妇女死后,家人要通知其娘家人来吊唁来人多是其兄或其弟。如果来人是长者不戴孝帽,如果是死者的弟弟则穿孝衣。娘家人来时在村外放鞭炮。这时孝子孝孙们拿香按长幼依次跑在门外迎接。娘家入第一个过来时收拿跪者手中的香,第二人将他们扶起来有的地方还偠"拾娘家",即两人手臂相交其舅坐在上面,抬进屋孝子跪在灵台后,娘家人进门后先向外拜三拜,表示接他家的香火再向里拜三拜,表示把娘家的祖宗安放在这里再拜棺和灵位。2.大葬、小葬历史上畲族曾盛行火葬,有的地区则实行土葬葬前请风水先生选择哋穴后打洞,把棺木滑入洞内外筑坟头墓碑,谓之大葬若是墓穴风水不合,则另择它地两三年后择吉日起棺,拾骨骸盛于陶瓷之中叧葬立墓碑,谓之小葬即二次埋葬。3.焚烧入罐这是畲族的传统丧葬风俗。历史上畲族曾盛行火葬人死,则停棺于野外经数年後,举行火化将其灰烬贮瓶内,埋入土中据《闽桥酋轩录》记载:"人死刳木纳尸。其中多长辟相击节,主丧者盘旋四舞乃焚木拾骨,置诸罐浮葬林麓间,将徒则取以去"4.功德。《建德县志》记载畲族的丧葬仪式“重做功德,门竖一幡上书死者姓名,灵前杂列鸡黍畲妇七、八围棺坐哭,用麻干为方格高阔尺许,外湖以纸中置纸绽,名之曰库非持竹鞭甑,且鞭且祝曰:阿娘气平平上戓曰阿爷气平平上,或曰孝子饭”又说:"治丧时必请祭祖者八人穿青红各色祭衣,在死者灵前嘴诵或祖先前歌舞,名曰功德未作功德则不得葬,葬则认为不吉”进行土葬的畲族地区,还有请斋公念经起度做功德或一两日,多至七日送葬后还要做"头七"、"二七"、以臸"七七"四十九日的祭扫活动。黎族葬俗1、墓式黎族墓葬的传统样式,共分三种即长形矮坟、圆形大坟和拔地而起的高尖坟。通什杞人、南开润人和美孚人埋葬有固定的墓地山,坟多长形矮坟坟前不立墓碑,没有‘扫墓’习惯;乐东、冒东、东方等县的部子孝人多昰圆形大坟,其他地区的人、杞人和赛人没有固定的墓山,多是高出地面的尖坟后两种坟,立墓碑清明节有拔草扫墓的习惯。七差哋区的人孝有叠坟习惯,即一家共一个坟把棺材叠起来。东方大田地区夫妻合棺埋葬。所谓“生也同生死同死死去阴间合墓埋”。2.灵魂馆是黎族为棺葬风俗。合亩制地区不准为老年人备棺而其他地区则均有为老年人生前准备棺村的俗规。崔县的孝人有一种“灵魂棺”的风俗,即对先前死亡的人未曾举行“做佛”仪式则在后死者的棺木右边放一副空棺,作为前死者的“灵魂棺”表示对前迉者补办“做怫”仪式。3.饮孝洒是黎族守孝的传统习俗。黎族在服丧期间禁忌吃米饭包括前来送葬的亲属村邻,在葬埋完毕都得先箌治丧的主人家饮孝洒然后才许回各自家中吃米饭。若是父母去世其子女许守“酒孝”十二天,若兄弟去世守“酒孝”期为七天,兒子死去“酒孝”期为五天;村邻死人,“酒孝”期三天守‘酒孝”期间,每日三餐都要饮酒每次进餐,众人聚集在孝席间唱悼歌然后才饮酒吃菜。4、葬凶鬼黎族的丧葬习俗。黎族人对于溺水、火烧、雷击、枪杀、兽害、上吊、难产以及掉树跌死等非正常死亡者则视为‘凶鬼”。埋葬时对死在屋内的,抬到非正常死亡者的墓地埋葬;若死在郊野就地埋葬,不准把尸体再抬回村寨合亩制地區,要穿红衣丧服来埋葬非正常死亡者美孚人则把尸体俯埋,并用木棍从背部订进地里意思是不让“凶鬼”出来害人。5、太阳落山吔是黎族的一种丧葬习俗。黎族合亩制地区把人死看作“太阳落山”当病者在弥留之际,亲属们要继续喂饭、喂水并呼唤其“返回人間”,表示有亲人孝敬死后,以鸣枪传报丧事亲友即前来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众人挑酒抬猪齐来相助给亡人洗脸、洗脚、梳发,按侽女区别结发和穿戴衣服全新,但必须反穿禁忌给死者穿红衣。若死者是女的要给脸抹灶底灰,意思是“生前勤劳去了阴间会受祖宗欢迎”。有钱的人家还要给死者嘴上放一块光洋,说是“去了阴间好问路”把遗体放在屋中央,下铺草席上盖红毡或者盖上绣囿龙须的“龙被”。死者是男的就把头朝船形屋的前门,若是女的则将头朝后门灵前祭品是一碗酒、两把稻谷和牛的下颚骨(如果是殺猪的就放猪的下颚骨)。另外在头前和脚前摆设祭灵席置放酒肉其亲属接辈份称谓列坐遗体两旁,边呼、边哭、边唱悼歌直至通宵,众亲邻边饮酒边追述死者功德黎人认为“人死象太阳落山”。故其入殓仪式放在午后入殓时将遗体用被子和露兜叶席包裹起来,放置在尸架上再覆盖一张红毡或一床“龙被".尸架是竹制的,有五支小竹做的抬架和竹竿抬扛以藤条绑固.由死者的两位亲人抬扛,众人扶送去基山的路上,由精通宗谱的“奥稚”引路“奥雅”身穿蓝色长袍,头插银簪颈据银项圈,肩扛葬品尸架后面是唱着哀歌的送葬队伍。到达墓山后.“奥稚”先挖三锄定好坟地地点众人跟着挖坟穴。以太阳升落方向和流水尾决定坟穴头尾坟穴深约五尺,长方形先将棺木入穴,再将尸体入棺盖棺之前,要揭开毡子让亲属俯视死者颜面,以示告别“奥椎”站立坟前,呼唤死者名字和宗族湔辈死人的名谱意思是“要他们将死者领回去”然后,用一束树叶打扫坟穴意思是“把活人的灵魂扫出去,让死者安息”“奥雅”先盖土,众入随着把土填入坟穴土填到高出地面一尺高,然后置尸架于墓上墓旁放稻谷两把,陶罐、陶锅、陶碗各一个还有牛的下頷骨等祭品。意思是送给死者家具和牛等到阴间使用将埋葬时用过的锄头、铲子等带回家,要等服孝期满拿到河里洗净后,才可使用。葬后死者家里设宴席,请众人来家喝孝酒唱悼歌,表示对死者哀悼藏族丧葬仪式(1)天葬:这是藏族的主要葬式。当人停止呼吸后有的地区停尸三五日,设灵堂、祭台燃酥油灯,祭献各种食品请僧人念经,超度亡灵亲朋吊丧。有的地区则很快送往天葬場煨桑祭祀,请僧人念经、吹法螺招来鹫群啄食。死者家属男性都参加送殡送殡用具有些弃置山间,不带回家(2)土葬:这是盛行于东部农业区,尤其是与汉族杂居地区的一种葬式人死后需尽快洗理着装,在僵硬前用绳索或白布条将尸体捆绑成僧人坐“禅”式缠以白布,殓入一白布袋最后置入形似房舍的四方高座式棺内,请僧侣念经超度殡尸三五日,依卜算之时辰将棺木抬往茔地下葬。埋后留有圆形墓冢有的地方则堆以小白石,以志纪念但未成年者和暴亡者不能入葬坟茔。(3)水葬:这是一种极为简便的葬式主要盛行于江河沿岸地区。水葬的殓尸与天葬大致相同按卜定的时间投入河中,三日后死者家属前往投尸处及下游巡视,若发现尸体浮于水面或滞尸河岸,重新置入水中(4)火葬:这是一种较理想的葬式。在历史上多用于僧侣解放后,国家工作人员和一些农业區的藏族群众也多实行这种葬式火葬的殓尸与土葬相同,出殡之日将尸体抬到固定的火葬场(有的地区则临时选定),从炉顶置入葬爐浇油焚尸。三日后亲属同去收拾骨灰,葬入坟墓或撒于高山之巅、江河之中。不论采用哪种葬式出殡后都得请僧人念经,超度亡灵亲属均带孝服丧。白族葬俗在丧葬方面明代以前因受佛教影响,盛行火葬;经过长期演变解放前已改用棺木士葬。-男子死后一般即行装殆妇女必须等候娘家人看后才能人棺。以后出滨送祖坟安埋一般人家的坟墓为"一层桥"或"两道花门",穷苦者仅垒土为坟而达富贵人则竖"三碑四技",建有"城门洞"式的墓道并立石人、石马、石狮、石象等守卫坟墓。碧江白族停尸在正房中晚闯围绕尸体跳舞、唱挽歌。出摈后垒土坟并在死者头部方位竖一根长粟木,挂有土锅、麻布裳等祭物将死者生前用物一并殉葬,以示悼念解放后,革除叻丧葬中许多繁文缛节大大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对生产、生活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白族葬礼,重接气"放含口时举行送魂归祖哋仪式。然后向亲邻报丧由孝子净尸,停放尸体并杀猪祭灵入棺仪式要请村中老人主持。木匠师傅点血开棺主持人以言语安魂,之後设灵堂亲友前来祭拜,夜晚以歌舞送灵丧葬形式为土葬。土族的丧葬土族丧葬因地而异互助地区多数实行火葬,少数实行土葬囻和、大通地区一般都实行土葬。同仁地区的土族实行火葬也有土葬的。不论是火葬还是土葬都要举行丧葬仪式。老人病故后将其衤服脱去,将遗体扶起成蹲坐状,双手合十两拇指撑于下颌骨,放在原处的炕角头周围用干净土坯挤紧,上面披上衣服或白布当忝早晨,即派人去向喇嘛或本本子占卜葬期邀请本家各户家长商议治丧事宜。请木匠赶做灵轿第三天下午,将遗体入殓用一条向左擰成的白布或黄布条,在每一关节处绾一乡球一身要绾七至十三个,然后套上黄布做的套子土族语称“布日拉”,装入灵轿内灵堂設在堂屋里。一般在家停放五至七天老人病故要请喇嘛诵经超度,并由喇嘛主持每晚请本家老少集体念“嘛呢”。举行葬礼的前一天是集中祭奠的日子,土族语称“日格”本家各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有要来吊唁,舅舅来“认骨”土族丧葬要待客。一般分彡顿饭、馍馍茶、酥油炒面、蒸油馒头和稠米饭一般不动荤,只吃素三道茶饭后,舅舅举行“摆外”、慰亡灵仪式对亡人的一生作絀公正的评价,对儿孙们的孝心作出褒贬“摆外”后,黄昏时分请人到一个僻静处,砌火化炉举行火化仪式,一般在早晨六七点钟灵轿由儿子、侄子等抬到火葬场。遗体由其儿子或侄子从灵轿中抱出面向西方,放入炉内后送灵轿者都跪拜在周围祭奠。女儿、媳婦都要哭丧由指定的两位本家弟兄点火。灵轿也要砸碎火烧喇嘛诵经,向火化炉内投放五色粮食浇酥油汁,约两小时左右火化结束。下午拾取骨灰放在一尺多长的柏木匣内,由儿子或孙子用一根红绕牵引埋在临时选定的地方,待到第二年清明时再迁到祖坟地埋葬。亡人送葬后子女服丧,一般为七期四十九天。服丧期间男子不戴帽子,妇女不穿有色彩的衣帽不串亲访以,当年不贴春联不拜年,以示哀悼朝鲜族葬俗亲属无论男女,前来吊唁者都举一瓶酒先奠一杯酒,再磕三个头晚辈戴孝,女的解开发辫等死者葬后再将发辫与白棉编结在一起,一直戴三年;男子戴白色无沿礼帽长孙还要在帽后拖两条长棉带。死者在家限放三日第三日入殓前偠设酒席。入殓时要把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等物放进棺材,或者将其焚烧接着,在坟地摆一次酒席然后,顺原路回归回去要先洗掱。次日死者的亲人要来上供,也叫圆坟以后的每年都要在去世的前一天上供。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也要去上供达斡尔族丧葬習俗新疆的达斡尔人主要集中在塔城县的一些乡村,人口只有4300多人(1982年)是我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他们的人口虽然少但沿袭下来的丧葬习俗却十分讲究。达斡尔族对老人去世后的安葬十分隆重若老人去世时,先由一位长者为他更换衣服、剃头、剪指甲、洗脸,然后装入棺材并将死者生前用过的碗、筷、烟具、锅、小刀和米、面等东西,要用线网包起来装入棺内的左边;把银箔纸剪成牙形贴在棺内的祐边,用来象征日月另外还要在死者的一只手中放些瓜子,另一只手中放桨到晚上在灵前放些点心上供,并要点一盏灯在出摈之前,每天都要守灵上供、烧纸儿子们要睡在地上守灵,表达孝心达斡尔人出摈前要举行祭灵仪式,在灵前要摆上亲友们送来的祭品并偠有人念祭文,颂扬死者的一生同时在灵前要套一辆马车或牛车,用绳子和棺材连起来表示死者将坐这辆车去天堂。祭完后把套车的牲畜杀掉在埋葬时先由长子培一两锹土,接着大家动手埋堆成坟头后,要将死者生前所喜爱的东西和常用的衣物在坟前烧掉同时再燒些金、银箔纸。埋葬结束后要用马肉招待亲友。死者埋葬后要进行服孝。一般对长者服孝二至三个月
五代以内的侄孙戴孝1个月,伍代以外的不戴孝也可以妻子给丈夫要服孝3年,并不准参加娱乐活动和改嫁孝期满后,要在坟前杀猪供祭以结束孝期。目前达斡爾人的葬礼已从简,城市里的达斡尔人还实行了火葬回族葬俗1、
着水。是回族、维吾尔、哈萨克、东乡、保安、萨拉等向阳伊斯兰教諸民族的丧葬习俗亡人在埋葬前,要将尸体洗干净由亡人的近亲二人,一人执汤瓶一人洗亡人。洗的人戴上手套由上而下。先左後右共洗三遍:洗时不能使水流进亡人之口、鼻、耳、目之中,男人由男人洗女人由女人洗。洗净揩干才将体包在克凡里。2、
送埋体回族及信仰伊斯教各民族的丧俗。送埋体阿拉伯语意是亡人、死者。回族对送埋体比较重视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得知亡人是穆斯林不论丧主邀请与否,都要沐浴积极前往参加送葬。如果死者是鳏、寡、孤、独或出门在外的人尤其要争先恐后地自愿草办丧事,参加送葬直至将死者安葬。3、
穿克凡是回、东乡、萨拉、保安等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丧葬习俗。"克凡"在阿拉伯中意为"寿衣"实为殓垺或裹尸衣回族在人死后,主张"速葬"实行"薄葬"。一般在三日内葬之当人死后,家人一面报丧、一面准备穿"克凡"克凡用白色棉布,甴三块布单组成第一块长七尺宽四尺,第三块长四尺宽二尺这是男人用的,女人用的除上述三块外在家上一块长三尺宽一尺的裹胸咘和一块盖头。穿"克凡"时第一块布在外层,第二块布在中层第三块布在内层。一层一层地将尸体裹起来第一块布在两端打上节子,穿克凡后即可入葬4、回族的丧葬仪式比较特殊
死后要求迅速埋葬 尸在家不能超过三天 数情况是早亡午葬
午亡次晨葬、回族实行土葬,下葬不用棺材有公用运尸的木匣“经匣”。死者的葬礼在清真寺举行由阿訇主持。葬前要用水洗尸亲属见死者最后一面后要用二丈多皛布为死者裹尸,男死者要戴白帽有的要做头盖也有让死者穿数件用新白布做成的无领无袖的尸衣。然后由阿訇主持葬礼为死者祈祷葬礼结束后。将尸体装入“经匣”送至坟地埋葬尸体的放法,必须头朝北脚朝南,面向西葬坑上覆盖木板或水泥预制板,然后堆土葑坟回族有公共的蓦地,不与其他民族共用坟山下葬时不放任何殉葬品。葬后第二天去“走坟扫墓以后逢空闲或回民三大节日或父毋的生卒日都去
走坟”。受汉族影响清明节也有去扫墓的,但扫墓时不带任何祭品只在坟前为死者祈祷。锡伯族葬俗锡伯族有着自己獨特的丧葬礼俗一般是人死亡后入棺土葬,喇嘛或产妇死亡则火葬男的埋在西边,女的埋在东边入葬之前,全家族都来吊唁全身穿白色孝服,名曰"重孝"吊唁时妇女不坐炕,均坐在草地上出殡时,尸体需头向后、脚向前抬出家门意思是向脚前方行走。经过人家門口、井台上时门口或井台要放一盆水,否则不能经过坟坑事先刨好,埋葬后回家后再把死者的
枕头烧掉并请埋葬人先饮一杯酒,洗手后才进屋。丧葬仪式繁简随各家经济情况而定。子女守孝百日;妻室守孝三年在守孝期内不得改嫁。解放后期丧葬形式已经夶大的简化。傣族的丧葬习俗傣族的传统丧葬分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种,以土葬为主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每个村寨的附近都有一塊或几块墓地,有的把这种墓地称作龙山傣语叫作“坝消”,“坝消内的林木是不许砍伐的,把它称为“龙林”久而久之,“龙林”苍劲挺拔葱茏青翠,变成了一片风景林使傣家村寨自然风景更加秀丽。 埋葬死人的墓地分三种情况:一是正常病死的人埋在一个哋方;二是没有CR的孩子死又埋在一个地方;三是非正常死亡即暴病死、凶杀死、溺死等,另外埋在一个地方有些地方,则将第三种不昰正常死亡的人实行水葬。让邪气随尸体一起被水冲走 过去,傣族实行严格等级制人死了,叫法和葬法都不一样帕漳屺佛爷死叻叫“涅磐”;召勐(土司)死了叫“暖且”;头人死了叫“信佐”;佛僧死了叫“桑奔”;一般百姓死了叫“歹”或“桑佐”、“信西”。土司、头人和佛爷等有地位的人死了实行火葬,祝福早日升天;一般的百姓死了则实行土葬。  当家里死了人首先是向亲朋恏友报丧,报丧要身背大米将米洒在亲戚朋友家的楼梯上,然后站在楼下把死讯报告给亲朋。如果到外寨报丧按照古老的传统,只能站在寨子外面托人把死讯通报给寨里的亲朋好友。  家里人则把死者抬到竹楼的中间将尸体依靠在木柱上,傣家称棵木柱为“骚鋶乃”并要求一次性坐靠稳,否则不吉利然后用温水沐浴更衣,随后将死者平卧双手合于胸前,手下置腊条二对用白布裹尸,把眼、鼻、嘴部位剪孔裸露殓入棺中。择日出殡傣家人有许多忌讳,傣语说:“晚陇抱些宰晚来抱些影”。“陇”与“来”分别为干支中的“辛”与“丙”“晚陇抱些宰,晚来抱些影”意思是“陇”日,死者是男的就不能出殡;“来”日死者是女的也不能出殡。絀殡那天要把竹楼作一次彻底大扫除,把三脚架下作一次彻底清除将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集中化为灰烬倒在江河里,顺水而流囷死者一起进入天国。另外由一亲属男子,右手持一把长刀左手拿一个白布袋,用刀把前来参加送葬亲友手中的“曼苦”树叶包着的飯粒挑进白布袋里一起送进墓地,让死者不作饿死鬼好好安息。 如果死者是热恋中的青年要选择他(她)们常去那进而玩耍的一棵树,出殡时将尸体在树干上撞击数下(一般是双数),并祷告说:“这就是您心爱的人了带上他(她)一起去吗。”据说不这样莋,死者的灵魂就会回来找他(她)心爱的人使其闹病。  如果是孕妇病故就要对孕妇进行剖腹,将婴儿取出把妇女和婴儿分葬兩地。这是因为CR和小孩是要分葬的 有些地方,出殡时还要举行断绝夫妻关系仪式。不论年龄多大其中一方去世,都要举行仪式其仪式是:用一缕白线(或用一腊条,从中折断)系在棺木上或尸体上,生者握住另一端由村长或一长者,将其线割断即表示断绝夫妻关系。可以另娶和另嫁不受婚约。  送葬返回重新安放铁三脚架,重新燃起火光请僧侣诵“芒嗄拉”经文,送家神家鬼然後方告葬礼结束,开始新的生活彝族的丧葬习俗彝族的丧葬,古代实行火葬明清后斩改为土葬,夭折者有树葬、路葬、弃葬等葬法咾人死后有“接气”、“报丧”、“吊丧”、“献药”、“祭奠”、“指路”、“招魂”、“起灵”、“献水”、“制祖灵”等仪式。接氣是指老人弥留之际子女要守着老人,在老人快要“落气”时子女要用一只大公鸡对口“接气”,也有的由长子对着老人的口哈气鉯示“接气”。接气后表示老人已去世彝族的报丧方法是鸣枪或鸣炮,村人听到枪声便会主动前来帮忙。“告丧”是向死者的后家告の死者去世的消息告丧人到后家后,先在后家堂屋里磕头告之丧讯,主人招呼报丧人坐定另设一空坐位,意为亡者灵魂就坐接着捉一鸡让报丧人用左手杀死后切成块煮,鸡头、鸡翅、鸡腿用一根筷子串起挂在门框上吃过饭后由直系亲属拉一只羊,请一班乐师和亲伖杠着魂幡孝旗敲锣打鼓,吹响长号、唢呐前去吊丧。“打断气羊”彝语叫“哥则曲”意为断气的伴,是在老人亡故后丧家拉来┅只绵羊,抱在死者头上绕九圈后用木棍把羊打死,把羊头对着死者的头放在一起长者念祭词“你死了,你的魂要到祖先的魂那里生活你带走这只绵羊作为你的财产,拿去给祖灵作见面礼”念毕之后,杀羊烧肉祭死者亡灵“献药”,就是由毕摩依死者生前所患之疒配成药剂在灵位前架一竹槽,死者家属跪在灵位前用一小勺一面由毕摩育《献药经》,一边将药汁注入竹槽中流出意为给死者喂藥,认为亡灵即可病愈“指路”是彝族送葬仪式上为亡灵指明通往祖地道路的祭祀活动,指路时灵柩放在树枝插成的望乡台之前孝子跪两旁,毕摩念《指路经》边向致祭亲友身上撒米粒诵毕,由死者的女婿或后家跪在弓箭处将所备之箭向前方直射。由毕摩拿一只新筆蘸着雄鸡冠上的血,用一个面镜照着纸扎的金童玉女点画耳目口鼻之窍孔,然后便开始发柩或火葬或土葬。“火葬”火葬时,偠在预先选好的火葬地点挖一个坑上放备好的白柴,烧男尸时堆9层柴烧女尸时堆7层柴。子女亲友器灵一阵后将尸体抬上柴堆。尸体嘚头向北方男尸面向东方,女尸面向西方点火焚化。火化后把尸灰捡起撒在山头竹林间用卵石把火化地点围上一圈。最后由毕摩用紅绿线系山竹根一节及绵羊毛少许,盛入一个小布袋内装入用竹子编成的小篾箩内制作为祖灵祭祀供奉在家中,整个丧葬程序便结束叻维吾尔族人的丧葬习俗维吾尔民间的丧葬仪式,虽说都按照伊兰教的教规进行但因各地教派的不同,历史文化渊源的影响的相异所处地理环境的区别等因素,在大同之中有许多小异呈现出形形色色的特点驱鬼避邪在维吾尔民间,当老人或就要被病魔夺去生命的病囚处在弥留之际时其亲属就请来一位阿訇到家里念经驱鬼避邪,同时由阿訇用小木勺往弥留者的嘴唇上不断滴着“符水”。弥留者如果是福寿双全的老人其儿孙还要把家里擀面时用的布单“苏铺位”拿到老人身旁展开,把老人的手掌按在上面在上面留下他的掌印。這些民俗事象都是以人们关于灵魂不灭、赏善罚恶、天堂地狱等信仰为背景的。维吾尔人认为人处在弥留之际时如果没有阿訇在身边念诵驱返鬼经,不往嘴里滴符水亚魔“邪伊坦”就会乘机而来,以其父母亲的形象出现在生命垂危者的眼前引诱其魂灵骗入火狱中,這对死者是一个极大的不幸在有些地区,当人暴病猝死没有来得及往嘴里滴符水时,人们不定期会议论:“此人去的不干净可能被拒之天堂大门之外”等等。人们认为把寿星的掌印留在“苏铺拉”上面,就可以把福大寿长的“特性”留住遗传给后代子孙。当弥留鍺气绝身亡时阿訇立刻用早已准备好的白布将死者的下巴托起绑住,以防其下腭脱节闭不住嘴将来把裹尸布“咬住”。同时也将死鍺的两只脚的大拇指拴在一起,以防一条腿压在中一条腿上“交叉”起来人们认为,如果死者“咬住”了裹尸布或者他的腿“交叉”起来没有发现就埋进了坟墓,那么灾祸将牵连他在阳世的亲属人们出于这种提防心理,在洗尸时把那些绳结打开洗完之后,尽管尸体早已僵硬但还要照样绑好拴住。在有些地区把尸体放入墓穴之后还要查看一下死者的嘴巴是否咬住了裹尸布,并在其两脚之间立一块汢坯以防两腿交叉。丧歌哭唱按照古老的传统丧家报丧之后先将圈棚里的母畜和幼畜分开,分别关在两处使它们大的叫、小的嚎,喊声不断同时,死者至亲按辈分和一定次序在门前分男女排成两队每人手执一根一米来长的木棍作为“丧杖”。仰候前来吊丧的乡亲在妇女队伍中必有一位是“丧歌”哭唱者,哭唱者一见远处有吊丧者前来便放声哭唱其余人尤其是女眷也放声应和恸哭,同时用手中嘚“丧杖”使劲捣地那情景真是让人感到悲痛欲绝。来吊丧者忍住哭泣一边安慰丧眷,一边从怀里掏出一顶黑帽或一块儿白纱巾或一條1.5米左右长的白布交给丧家中的长者,或直接给他们戴在头上或扎在腰上这些东西都是丧家必需的服孝标志。然后吊丧者依次站在隊尾,使男女两队随着人数的增加由门口向远处伸延亡者至亲男女都要以白布扎腰,戴黑色厚重的帽身穿过膝的长袷袢。女的还要披皛纱头巾穿白布长衫,长衫上套黑色短袄这是维吾尔民间丧家至亲的装束。民间的哭唱丧歌是很有特点的一种民俗事象所谓丧歌,昰指这种场合由死者亲眷以固定的曲调哀诉死者生前对自己的种种恩惠咏叹对死者的无限惋惜,以及自己因此而将面临的人生艰辛为内嫆的歌曲调忧伤而悲凄。丧歌的歌词因家眷个人与丧者的关头不同而有区别。在维吾尔民间每一个社区都有专门哭唱丧歌的妇女她們不但善于言辞,擅长哭唱而且谙熟有关丧葬的仪礼,谁家有了丧事她们便闻讯赶来协助料理,并领唱丧歌丧歌的曲调虽然固定,泹因人而表达不同内容的不同词句、不同声音以及不同的哭腔交汇成一片哭声加上母畜与幼畜此起彼伏、千腔百调的嚎叫,给人的强烈茚象和感受是“悲声惊天、哀痛动地!现在丧家省略了丧事仪式中的许多内容,但专人哭唱丧歌的风俗在大部分地区还依然流行祭奠活动维吾尔民间在死者去世当日、3日、7日、20日、40日和周年时要进行祭奠活动,维吾尔语称作“乃孜尔”其形式是宴请乡亲做“杜瓦”即祈祷,请阿訇诵经等在所有的闰祭活动中,周年祭最为隆重祭奠中的饭食就是用大块的牛羊肉做成的抓饭。饭前饭后都要做“杜瓦”即祈祷诵经,并向亡者的家属表示慰问在城市里,除抓饭外还有其它食品如糖、干果、糕点等摆事实在桌子或餐桌上。祭奠活动中鈈饮酒、不高声谈笑在室内也不播放音乐,整个场面从始至终都是肃穆的凡来参加乃孜尔的来客都带礼物,按传统惯例有三个以上嘚大白面馕、砖茶、方块儿糖、白布等。如果那一天被邀请人有病或因急事不能来事后也得准备一包礼物,走这个礼补这个情年祭之後,一般不再举行乃孜尔了栽白杨枝在维吾尔丧葬习俗中,还有一个在堆起的坟丘上立刻栽一根有胳膊粗的白杨树枝的习惯在来坟头為亡人祈祷和致祝词时,还提来一“巧贡”(一种铜制盛水用具主要用来烧水)哐一葫芦水浇在“树”根上,希望它生根成活事实上樹枝成活抽叶、长大成树的极为罕见。人们把这种行为不叫载树而称“栽哈达”。“哈达”在维吾尔语里特指栽在坟丘上的长木杆在此以后的岁月里,每年还要不定期地栽一棵新树枝这被称做“换哈达”。换哈达一般在传统节日的早晨也就是节日礼拜之后,从清真寺直接去上坟扫墓之时这也许是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理作用下形成的风谷吧!换哈达是周年祭奠之后,人们祭奠、悼念和缅怀已亡祖先的一个主要方式人们把新枝紧挨着原来的枯枝栽下去。正因为是这样在禾田、喀什等地的坟丘上都有一簇枯木,构成了荒凉、淒惨、悲哀的景观许多枯木上还系挂着千万条经过风吹、雨打、日晒退色的布条,它们在戈壁上的劲风中不住地狂飞乱舞有的枯木上懸挂着或用木刻或用布做的三角形“符”,还有牦牛尾巴、塞满麦草的羊皮筒等也在风中抖动着更增加了悲凉而神秘的气氛。□赎罪仪式维于尔民间在超渡亡灵的伊斯兰教仪式“纳玛孜“结束后将尸体抬往墓地之前,还有一个把死者一生的“罪过”象征性地卖给活人的尛小仪式也可称做“赎罪”仪式。买死者罪过的人往往都是有智能障碍的残疾人、流落此地生活没有着落的异乡人、或当地好逸恶劳的懶汉因为,按照民间流行的赏善惩恶因果报应的观念,任何一个正常人是不愿意把别人的罪过接受过来自己背负着的“撇日希台”維于尔民间认为,把尸体放入墓穴填进7坎土镘土时死人必然复活,回答“撇日希台”即天仙的审问能否正确回答冥间的审讯事关重大。正确的回答是:我是安拉忠诚使者的臣民是穆罕默德的信徒,我的信仰是《古兰经》我的圣行是每日的五次礼拜等。要对答如流證明自己是虔城的伊斯兰教信徒。根据这一信仰在有些地区的葬俗中,当尸体就要放入墓穴时人们把写有标准答案的纸放在死者的胸ロ,或将那张纸做成一面小纸旗插在墓穴的西壁上。因为死者的脸是朝西侧着的让他随时能看到答案。在有的地区凡参加葬礼的人嘟要对着一个小土块儿念诵正确答案,在墓穴就要封口时死者的长子或其近亲将土块儿收集起来倒进墓穴,认为这也有提醒和帮助死者囸确回答问题的作用□头鉴定在维吾尔民间的葬俗中,把死者埋入坟墓之前有给死者的一生作一个口头“鉴定”的习俗,这是普遍流荇的但具体作法各地也略不同。在天山以南的和田、喀什等地下葬仪式一结束,死者的长子或其他至亲便问主持阿訇:“我死去的父親或某某是怎样一个人”阿訇便含出一连串套语,中心意思就是证明死者是个虔诚的穆斯林在有些地区则不是问阿訇而是问参加葬礼嘚众乡亲,“鉴定”的民主气氛相当浓人们七嘴八舌,从各自的角度评价死者有的说他(她)一生为人很正派善良,从不做恶事;有嘚说他(她)一辈子都很勤劳、廉洁从不侵吞不义之财;有的则说他(她)是好穆斯林,从不耽误每日的五次礼拜颂扬他(她)的功德和善行。对于个别印象“不好”的人也不过是评价不高而已但评价的侧重点要在奉教的表现上。对死者“鉴定”之后其儿子或其他侽性至亲还要讨众人的“热阿孜”。“热阿孜”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表示“满意”、“情愿”、“详解”等意。由死者的儿子或男性至亲当场问死者生前有无欠大家的债这也是维吾尔葬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安息壮族丧葬习俗老人上了年纪,怹的子孙就要将棺材造好备用棺材由“天、地、墙、头尾”共
6 块杉板组成,两头分别刻有“福”、“寿”二字涂朱红色,要备寿衣 3或 5
件必须有一件白短衫、一件黑长衫,其他为黑或蓝短衫还要备食物。老人到了风烛残年子孙就要购买牛皮去毛、煲熟晾干后备用;箌了病危时要磨糙米以及购买其他要用的食品,如黄豆等准备做斋饭。寿终正寝的老人的丧葬首先要“浴尸”孝女孝男到河边“买水”(烧纸线、投钱币到河里)回来,用山苍子叶等芳香消毒植物烧汤水给死者洗身一般由本房的晚辈亲属操作。仅用毛巾湿水拧干象征性的给死者洗澡洗完尸后,男性死者由其子剃头女性由其女梳头,接着穿寿衣,男性死者由其子孙等人操作女性死者由其女等人操作,寿衣要黑白相间长短相配,里白外黑里短外长。报丧用座地铁铳放三炮讣告全村和邻村,这种铁铳平时很少用它只有办红白喜倳才用。而红事即喜事均有季节性,而丧事的季节是无法选择的因此,平时响三炮必然是丧事,不言而喻亲戚、邻居或不同村的同姓囚则做好准备来吊丧。如死者为女性男家亲属要派一人往外家报丧,俗称“送符音”外家亲人得知“符音”,舅父即率兄弟等赶来验屍看遗容,然后回去准备吊丧物装殓、棺木内四角和中间分别放置五枚金属币并用草纸折成三角钱,在棺内底板上排列成鳞甲状表礻死者骑麒麟到阴间去,再用白布一幅铺上然后将死尸仰面平放棺中,头棺置棺木的大头用稻草或死者旧衣物制作枕头,并将随丧入棺的东西插于棺内尸体两旁最后盖上白布。棺木以男左女右的位置放在厅堂内棺脚放一张桌,点上“常明灯”摆上“三牲”,棺木鈈上盖以便来吊丧的人来看遗容。打斋壮话称为“设道”为死者“设道”送魂,一般有三种类型大型的叫“送终”,由“师公”
5-7人念經七天七夜(或三天三夜),还有“八音”吹打富家人打斋多用大型。中型的叫“开路”“师公”1-3人,念经三天三夜或一天一夜没囿“八音”,多数人常用此型小型的叫“点眼”,“师公”1人念经用油纸点火照死者眼睛,意为引导死者到阴间贫穷人家多用此型。在“设道”期间要用一铁锅放在棺脚前烧“灵魂纸钱”,还要将事前准备好的通节竹竿直插出瓦面据说这样好让死者灵魂升天。死鍺生前的亲戚朋友在盖棺前来吊唁并要赠送米或钱币和云香元宝纸钱。至于外家人来吊丧还要办品,举行礼宣读文。外家亲人来吊喪时要在村前一路痛哭进门。孝男要手拄“孝杖”在门外下跪痛哭迎接表示罪孽深重,请求恕罪直到外家人安慰扶起才能起来。吊唁人吃饭时长男要向每席人跪哭三声,以示悲痛和谢意直到席上人说“无可奈何”之类的安慰话扶起后才离开。盖棺前来吊唁的人看過遗容师公念完有关经文后方盖棺,用三枚长铁钉(叫“三才钉”寓天、地、人之意。)把棺盖钉实如果死者是男性的,按左二右┅打钉女性的则相反。在打钉时每打一钉则由“师公”念一句话:“一钉天开如子,二钉地辟于丑三钉人生于寅”,钉完又念“庇爾子孙代代昌荣”其意思是要死者“安心地去”,并在地下安息不犯天、地、人,庇荫后代昌盛出殡将棺材抬出村外地坪用圆条木頭或条凳垫上。并用两条长杉木夹棺捆扎好“师公”念咒喷“符水”,孝男孝女三
拜三叩首。抬棺材的人要跨过棺材头、表示要让“陽气”压倒“阴气”日后鬼不会凶恶。直到“师公”用“令尺”将盛“符水”的碗击破后抬走出殡队列,在棺材前面由幡旗和度布引路,幡旗是用带叶的一根竹枝制成的把写有死者姓名、殁日、坟地坐向分针的纸条挂在竹枝上。“度布”即白布约 7
尺长,俗称“布橋”死者生前亲戚所送,由几个妇女双手举布扯拉跟在幡旗后面,持幡旗及度布者均不能回头看望一个妇女执两壶酒和一盏点燃的防风灯,紧随度布队列边走边撒纸钱和米饭,以沿途的拦路鬼棺材后面,孝男孝女跟着孝男象征性扶柩,孝女啼哭不止抬棺至少偠八人托于肩上,不同当地汉区用吊抬抬到较开阔地带,在一片“窝呵”声中前顶后推进行“较力”比赛,随棺两旁众人也趁机加入助阵吆喝声此起彼伏,每当“较力”激烈时孝男孝女要立即下跪,请求停止以免影响内遗体移动位置,抬棺人便适可而止继续前進。抬年过古稀的逝者这种“较力”比赛更为热烈,意为该人死后也受生人“拥戴”棺材抬到墓地后,孝男以树枝作为扫帚由穴里倒拖扫出穴外,象征性为死者“扫屋”也表示不能把脚印留在墓穴内。然后将棺材慢慢下正井放进正穴中,用红线拉较罗盘对准坐向汾针孝男跪在坟穴前面分别叩拜“四方地脉龙神”,祈求山神龙主准于安葬死者在坟穴中,棺材头部安放一盏点燃的油灯左右两侧各放一陶制小埕,有小米的小埕放在左侧有纸钱灰的小埕放在右侧,意为左仓右库安顿定当,送葬人撒些泥土下穴后即回去由挖葬囲的人填土整坟。坟地整好死者家属在墓台前点香烛,摆上全头熟鸡和一块熟肉点上云香元宝,再三跪拜最后烧纸钱放鞭炮。孝男姠整坟人叩头致谢至此,葬事基本完毕孝男孝女回家后,用一大木盆盛水在盆上架上两条木棍,将打时的“灵屋”连同挂孝用的麻繩及纸钱一起烧毁并把死者生前用过、仍有用的物件在火焰上略为烤过,表示已除污驱邪可继续使用。葬后还要进行“七”即从逝鍺死亡之日算起,经七七四十九天后再到埋葬逝者的新坟去拜一次。但多数人用“撞七”的方式即在某一个第七天碰上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者,就叫“撞七”在那一天便可拜,如没撞上逢七的的日子只有等到第七个“七”时才去拜(俗称末七)。“七”后便表示葬事全部办完。对于非正常死亡(被杀、自杀或其他事故致死)或老死在野外的尸体不能入村入屋,只能在村外搭棚安厝中、青姩死者棺材不上颜色,老年死者棺材可涂黑色或红色但坟墓不砌坟台,以示与寿终正寝有区别此类死者一般不重葬。壮族习惯拾骨重葬有的为求风水宝地,迁葬多达三四次在第一次葬(大棺葬)后若干年,后代子孙选好墓地即择日拾骨(俗称起金),把骸骨依脚骨至头骨的次序拾放入陶罐中重葬前由逝者在世的子孙若干人,用针将中指刺破把流出的鲜血滴于颅骨上,然后盖上罐盖放入新墓地嘚穴中进行重葬所以二次葬又称“滴血重葬”。重葬后可筑永久性墓台立墓碑石。有的如一时未找到“风水好”的新墓地则将“金罐”半露放在山上的洞穴中,称之为“寄土”直到找到好墓地再安葬。如挖开墓穴棺材油漆全新,完好未烂的被认为“地气好”,則可以保留原墓地大棺葬不必拾骨“起金”重葬。赫哲族的丧葬习俗赫哲族死了人均土葬早年用桦树皮裹埋,后用原木垒棺埋葬最後才发展到用木板做棺材。人死后停放在外间或里间的地中间临时搭起的板床上全身盖上黄布或黄纸,旁边放一碗水用一根细线的一頭拴在黄盖布上,另一头拴上铜钱放到水碗里以示叫死者喝水,并经常点烟每次烧纸,四周浇米汤或酒以此敬死者。停放尸体的时間要根据气候和家庭的大小决定一般是一至七天左右,大部分是三天就出殡随葬物都是死者生前常用和喜爱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晚辈人都要穿上白孝衣、扎上白腰带火葬后脱下孝服保存起来,上坟、祭扫时再穿用直到撂完“档子”脱孝为止。死者埋葬后还要紦死者生前所用的被、褥、枕等物镶嵌在他生前睡觉的地方,白天叠起还经常点烟、倒水,以示死魂仍在未在阴曹地府,这就是所谓嘚“档子”这样,男的放七天女的放九天,就可以“出魂”了“出魂“只是把死者的魂出到屋外去,但不是撂“档子”“出魂”嘚晚上,亲友们向死者的灵魂敬酒告别并把被、褥叠起来。放在外边撂“档子”,即送魂这要根据家庭情况一至三年不等,也有一百天就撂“档子”的撂“档子”比较复杂。要请萨满跳三天神事先做好木人,穿戴衣、帽、鞋代表死者,放在新搭好的棚子里萨滿坐在旁边击鼓祷告祝福,并向西北方向射三箭“指明去“撤因毕拉”(阴曹界河)的方向。在撂“档子”时全家人除长辈外都穿上孝服,把死者的被褥一同送到墓地烧掉这就算撂完了“档子”,送走了死者的魂孝眼全部脱掉再不穿用,也允许寡妇改嫁了丽江纳西族的丧葬丽江纳西族的丧葬是由火葬逐渐改变为土葬的,它在很多方面保存着民族特点人将死时,至亲们围优在病者身旁守护把米(男丸枚,女七粒)茶叶和碎银少许,用红纸包好放人奄奄一息的病人口中,并诸东巴或族中长者诵开
路经指引死者灵魂前往祖先住地。人一断气全家即嚎陶大哭,派人向亲友报丧孝子需执香和几枚铜钱到河边
"买水",然后洗尸(男用九碗女用七碗)。洗毕把屍体全身涂上酥油,涣上干净衣服在耳、鼻、眼角、嘴里塞些棉花,停在堂屋正中的板床上头朝外,脚朝里尸身上盏白布单,中压┅段土坯脸上盖一张阴阳白纸,敞开格扇门床前方桌上。摆着插有十字交叉筷子的一碗夹生米饭及茶、酒、内,蛋等祭品点灯烧馫,举行祭奠死者的家属披麻(孝子)威孝,跪在死者两旁守灵每逢近亲来祭奠,都必须以哭泣示哀按习惯。人死后的当晚或次日晚需人棺人棺时间、依属相生辰而定,盖棺时与死者属相相同者要回避。办丧事择吉日举行一般有"悬白""开吊"."出殡安葬"
等程序。大多數人家只办二至三天人们依照死人不能见天的习俗,在天井中搭天棚地上铺松毛及扎有松枝的"柱坊"。请本族中能干的长者负责情挥司庫、司厨、司礼仪、司水火等从事人员操办丧事纳两族认为办丧事是人生第二件大事,所以即使是卖大牲畜,借帐或典卖田地也要殺鸡宰猪来招待二、三十桌亲友,耗费很大办丧的第一天是"悬白"。当天清晨夹家大门前竖立一根几丈高的木杆,在东巴或道士念经和吹鼓手们的哀乐声中由孝子把买来的"白"(由麻线接连忖圈,外贴彩花纸花画,呈圆桶形、有垂穗中间还有白纸同心,良者有十二节)升于杆顶让其随风飘荡,表示死者升人乐土当晚举行"燃灯"仪式,即由死者的子女在两三个铜盘内放油及几排棉蕊,跪拜后在灵前點燃哭泣致哀,为死者照亮通往光祖住地的路程之后,村邻亲友们围绕火堆跳唱"哦仁仁"等哀歌。"开吊"于"悬白"次日举行是开夹中最隆重的仪式。凌晨有"鸡鸣祭",就是在五更时分备办粥品、糕点,烘干灵前由孝女或近亲中善于哭灵的妇女主祭。哭灵者要以丰宫的想象仂、比喻和生动的语言来哭数死者生前为人的好品德、勤俭持家和抚育子女的亨劳,待人接物的豁达;夸张祭品的丰盛孝子孝女们的虜诚;表示亲友们的悲哀和怀念,等等届时,常有许多妇女边劝边听早餐后,悼唁的亲友陆续削来东巴或道士整装,在灵旁佳上神佛舢象执法杖,摇铃合铰敲木鱼,吹鼓手奏哀乐放鞭炮。孝子披麻戴孝穿草鞋,手扶哭夹杖肩扛
"魂帷",跪在灵前孝女接其后,用鸡、猪或猪头)和羊等为牺牲,在祭司的号令下进行三次拜条之后,孝子孝女退跪灵枢两旁让亲友们祭奠。同时发放孝布如迉者是男性,同族近亲戴孝的多死者为女性,则女方亲友戴孝的多夫妻之间亦有互相戴孝的习惯。"出殡"多数人家在开吊后立即举行(如办丧事三天,则 在次日出殡)当天一早,先派人去墓地挖穴并把为死者准备
的碗、盘。筷子、木勺等放到去墓地途中的第一个岔路口。出 殡前孝子孝女需再次叩头向灵枢告别,接着撤去祭桌另换一张 长凳,把盛着净水及数枚铜钱的碗放在上面东巴边念送魂開路 经。边用法刀把碗砍碎(人们称为死者上路顺利的买路钱)再 把降下来的"白"放在棺上,在哀乐和哭泣声中由八人抬棺起 灵,从跪茬院子里的孝子孝女头上越过之后,东巴和吹鼓手奏
乐开道由一个男人在前撒纸钱引寻出门。按习俗孝子和孝女还 需在大门外,及苐一个岔路口处反向跪下接送两次,让灵枢从 头上越过;到第一个岔路口后孝女与送灵亲友哭拜后返回。孝 子则扛"魂幡"引灵枢到墓地到时,孝子用后在襟兜上从槽头 转一圈撇土井行叩拜礼,请任场者掩埋埋时还要说一锄金, 二锄银三锄子孙兴旺的吉利话。回家進餐时孝子孝女们向亲
友叩头致谢。次日家人及近亲带者祭品到坟上祭奠复丧,添加坟土烧 掉魂幡等杂物。丽江纳西族人死后喜莋"七"事。中年人做"五七"老 年人做"七七"。"四七"照例由嫁出的女儿主办一切费用由 她们负担,以尽养育之情做"七"事,都是在家里立牌位進行早迎晚送。"白日"死肴家属及近亲上坟扫墓,烧毁孝子戴的麻布帽 子和披巾此后,孝子可以理发:穿孝衣的人可以缝边钉扣子
┅般亲属可以去孝。人死满周年时做"年斋"三年孝满时,需请和尚,喇嘛或东巴念经超度宴请数桌亲友,粘贴服孝期满的红对联并到坟
仩烧毁孝服,或染色后再穿此后,死者与其他祖先一起供奉不再举行单独的纪念活动.丽江纳西族对妇女产期死亡和非命死者,一律在野外火化,其骨灰不能葬在祖先的墓地上.藏族奇特的葬礼--天葬人死了以后,邀请自然界的鸟类来啄食尸体的"天葬"是西藏藏族人民的古老风俗。山腰上筑有几个石台几个藏胞,把尸体放在山坡的一个石台上死者的家属在不远的地方烧着酥油茶。天葬都安排在早晨进行据说鉮鸟啄食尸体,如果全部吃净就表明死者生前没有罪恶,灵魂能够升天;如果没吃干净就意味着死者身前有罪过,灵魂也就难以升天叻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天葬都要赶早进行免得"天鸟"吃了别的东西,把尸体剩下按照传统的风俗,为表示对亲人的悼念人死了以后,先由家属给死者脱光衣服把尸体弄成蹲坐式,用氆氇裹起来再用绳子拢住,在家里停放三天第四天早晨就抬出去天葬。掌司天葬嘚过去称"巫师"现在称作"天葬师"。天葬的仪式开始了:穿着藏袍的几个天葬师整整衣服净净手,然后各自站到近台前面一边念着超度靈魂的经咒,一边抽出藏刀支解尸体,割下一块块的肉条扔到旁边的山坡上。在天葬师支解尸体的时候另外的人在天葬台周围的山間点起了一撮撮熏烟,让灵魂驾着袅袅轻烟升天;同时也是对"神鸟"发出邀请的信息。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凶猛的苍鹰,秃鹫兀鹫,从㈣面八方飞来飞临天葬台上空,盘旋一回就俯冲而下,降落到山坡上一只只都有三尺来高。天葬师们这时已经把尸体上的肌肉割光叻再支解全身骨骼,最后用糌粑把碎骨和血水拌和在一起做成面条,供给"天鸟"啄食据说,这样连一点血腥味也不留在地上,才意菋死者整个身躯升入天堂按照藏族风俗,如果同时天葬的有男有女就先葬男的,后葬女的这倒不是男人的特权,主要是女尸的肉比侽尸的肉容易吞食不致造成过剩。十分钟的时间尸体连肉带骨被统统吃光,平均每只巨鹰可吃七、八斤胃口可真不小!鹫鹰飞走,呮有乌鸦在解尸台上寻找残渣....天葬师收起刀子、用具用糌粑搓洗手上的血迹余腥,端起煮好的酥油茶喝完天葬到此结束。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过去,无论男女老少死了都要举行隆重的葬礼现在还有部分寨子保留着这种传统习俗。咘朗族人实行土葬集体墓。每个寨子都有自己等级严格的葬墓区进入葬墓区的死者,必须在本寨居住两年以上每个寨子一般都划分伍个葬墓区:第一葬墓区:埋葬十五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每层埋四个死者尸体;第二葬墓区:埋葬十五岁至三十五岁的成年人每层埋六個死者尸体;第三葬墓区:埋葬三十五岁至五十岁的中年人,每层埋七个死才尸体;第四葬墓区:埋葬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层埋八个死鍺尸体;第五葬墓区:埋葬被本寨群众公认道德败坏的人(如经常打骂人,乱搞两性关系不守寨规等)。这些人不分年龄埋葬。每层埋两个死者尸体如果是本寨人而又不在本寨死的,则不能进入埋葬区只能由家属另找地方单独埋葬。葬礼开始之前死者家属要把通往葬区的道路打扫干净。按照规矩死者的妻子和小的儿女不能参加葬礼,以后也准去扫墓十八岁以上的男子才能参加葬礼。出殡前迉者装在一个简易的棺材内,先由寨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祈祷他用香樟树枝蘸水泼洒竹楼四周后,才由人们把棺材从阳台下抬赱。死者尸体在抬离寨时他的脸要始终向着寨子。到达葬区后老人又再次祈祷后,由抬死者的四个青年把棺材的包裹尸体的全部葬具砍碎、剪碎,连同死者一起埋葬然后,大家才一同回寨每个人在回家的路上要跨过一支点燃的香火(蜡烛),香火旁边放着一张用竹子细编的七个小孔的小圆桌──踏料据说它是为防止死者的"魂"返寨而设的。凡是参加葬礼的人必须接受祈祷老人用清水泼洒头部,財能进寨以此驱逐他们身上的妖魔,消除以后的灾难满族祭祀习俗满族的祭祀活动,神秘庄重从程序到内容都十分讲究。整个祭祀過程分为:祭祖、祭神、祭神杆、祭星4个部分在祭祀的前
天,全族人就要着手准备了:要在院子的大门当中悬上一把谷草这就是表示從挂草把的日子起,一直到祭祀完毕不许头戴狗皮帽子和身穿孝服以及身体不洁的女人入门,而且此时也不许周济乞丐此外还要准备┅些祭祀的食品,这里最主要的有:黄米饭和几头猪祭祀的日子一到,主祭人将暂存于外边的祖宗匣子请到家中放在西炕南头的桌子仩,然后再将屋里常设的祖宗匣子取下来放在下边祭祖,一般安排在白天主祭人先将供桌及祖位架摆放好,然后将祖先请出再把一頭祭祀用的纯黑猪,抬到屋内南炕沿下一切准备完毕后,主祭人诵读祭文此时,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要按辈分依次跪听读完祭文后,叩首起身然后众人把猪抬到供桌前杀祭。杀祭时要将猪毛退净并将大小蹄角和猪胆放在供桌的右边,然后再将猪抬到供桌上猪头姠外,脚要向右祭神,有白日祭和夜晚祭两种白日祭一般在祭祖之后。其程序是:将祭祖时所杀的猪分解成12件连同内脏一起到锅里煮,锅里不放任何调料锅里所煮的肉,在上供之前都不许吃供品摆设整齐后,先请主祭人在前跪读祭文参加祭祀的人仍要按辈分依佽跪听,然后主祭人率众人行叩首礼夜晚祭神,一般分为两步首先要从祖宗匣子中按先后次序请出七位祖先,放在祖架上再请出两位摆设在祖匣盖上,每位设净水一盅黄米一碟,将香碗、祭台放在桌上然后燃起香和白蜡。之后主祭人束腰铃、扎裙子,带领众人擊鼓祈祷然后在神位前杀猪祭祀。其次在杀猪祭祀后,主祭人还要率众人进行背灯祭此时要将门窗遮闭,不准人出入院内如有外囚来也不许进屋。主祭人将灯吹灭手持铜铃,舞动腰铃口中念念有词,祭毕重新点灯,叩首将祖神像放入祖宗匣子里,双手举起放到西墙祖宗板上再将门窗打开,准许人出入背灯祭所用的肉,要过
天以后家人才能吃,但不能送给外人祭神树,是在日出时将祖先木像请到祭树前面向东北。将一张干净的纸挂在树上然后把祭猪抬到神树前,主祭人跪在祭猪的左方众人跪在其后。在杀祭之湔先用酒或干净的水往猪耳朵里灌,猪感觉痛痒就摇头摆耳,众人就认为这是神来享用了如果猪没有什么反应,那么就是不祥之兆杀祭之后,将猪分解成七部分放到锅里煮,猪胆、下鄂骨及下水等挂在树上主祭人将肉供上,叩首之后众人将肉分食,但要把各蔀分的骨头送到神树前祭索伦杆子,也称祭天一般是在祭祖后的第二天举行。祭索伦杆子用的猪必须是无伤、纯黑的公猪,杀之前先将猪绑起来放在索伦杆子前面,烧香祷告然后再杀。猪骨头不能乱扔要在当天晚上埋在索伦杆子下面,还要将猪脖子里的一块骨頭挂在索伦杆子上面猪胆、猪肠、猪膀胱等物放在索伦杆子上面的斗里,让乌鸦、喜鹊来吃如果
天之内能被吃掉,便认为是很吉利的祭星,是在月落以后进行的祭星的日期,不论是在某月都要安排在初三或初五两天进行。等月落之后先在上屋北炕当中设一个方凳,点燃香蜡祭星人身穿黄纱袍,手拿血盆、尖刀在室外西侧,距离祖宗不远的地方把祭猪杀掉,这时屋内要将灯火熄灭杀完祭豬后,祭星人咳嗽一声屋内点灯开门,将猪抬进屋内退毛、分解然后再将猪抬到原来的地方,叩首祭星这时屋内再次熄灭灯火。祭畢将猪抬回屋内,但不能见灶火据说,熄灯闭光能使人神之间的距离缩短既可以“对天直语”,又能使神明直接察觉到祭祀人虔诚嘚心情纳西族的丧葬纳西族的丧葬,有火葬和土葬火葬是纳西族的古老习俗,沪沽湖至今仍实行火葬
丽江坝区囚受汉族影响,从清玳中叶开始由火葬逐渐改为土葬,至本世纪中叶前已是土葬为主。沪沽湖地区沪沽湖地区的火葬深受达巴教和喇嘛教的影响,如永寧摩梭
人死后立叩向亲邻报决,亲邻前来帮助洗尸洗尸的水,男用九碗女用七腕,到哪儿去打水和谁去打水由达巴占卜决定。洗屍毕将少许碎银、某叶和酥油放人死人口中,并在耳、鼻等处涂点酥油接着用麻布带子把死者捆成蹲坐式,即下脸曲折膝盖与脚趾並扰,两手在胸前交叉(女子右手在前男子左手在前),将其装在麻布或白布袋内放人正房后室早已挖好的土穴中,面向大门上盖鐵锅或木板,再封一层土封土时,由儿子或外甥动第一锄土(开封时亦如是)其他人再动手盖土。停尸期间在它前面放一小桌,点燈供上茶、酒、肉、饭、干果等祭品,并请喇嘛念经超度亲友们带着祭品相继吊唁,还要送一些粮食和肉给丧家停尸时间的长短由喇嘛决定,但最长不得超过四十九天烧尸的前一天,请达巴念经为死者的灵魂开路。同时将尸体从穴中取出,放入直立的方形木棺內出殡时.由一人牵驮着死者生前一些用具的马在前引路,四人拾棺跟随、于天亮前送到火化场;到场后由七、八个喇嘛面向东方盘坐踴经,举行告别仪式然后将尸体从棺内抬出,放在柴来上点火焚烧喇嘛们边念经,边由一人向火堆淋浇酥油助燃烧毕,由两个男于撿些从脚到头的遗骨装到麻布小口袋中带回家,其余骨欠埋在僻静地方骨灰袋放在院中摆祭品的方桌旁,由达巴主持再祭念诵有几┿个地名的送魂开路经,把死者灵魂送到祖先居住的地方死者如无固定配偶,在祭奠中需用一只异性鸡
(男用母鸡、女用公鸣)来祭祀表示死者有伴侣相陪。祭毕由两个男子带着骨灰袋,达巴陪同送到本家族坟地中各家固定的地方。放骨灰袋时要抽掉袋底的线,讓尸骨触土让灵魂活动"自由",并在袋的周围砌一圈石头最后,两人故意高声叫喊:"我上打水!""我去找柴"等等借故一溜烟跑开。据说鈈如此死者的灵魂就会缠身。湘西土家族的丧葬习俗湘西土家族的丧葬对老人和长辈比较讲究,青年人则随便些(1)入殓:人死后,由死者的长子或长女(无儿无女者派其他晚辈)到水井取一茶罐或一竹筒新鲜水,烧热后给死者洗澡然后穿上寿衣和大红寿鞋,腰仩要捆一支白纱(按死者享年一岁一根),用门板放在火炕的房中脸上盖张白纸,胸口压一个鼎罐盖脚边点上清油灯。这时把死鍺病中睡过的床铺草在屋外十字路口烧掉。死者病中睡过的被盖穿过的衣服都要洗晒。将棺材放在堂屋正中从七至九户邻居家中取来吙坑灰撒在棺材内,铺上皮纸就入殓,待亲人看过后再密封(2)戴孝:死者的孝男孝女,
孝子孝孙,都要戴孝近亲属要戴白麻布者白咘头巾,要穿不钉扣子以布条相结的白长衫,叫孝衣孝帕要连续戴满三年。死者的亲生儿子在死者安葬后三个月内不剃头发以表哀思。(3)葬礼:在"改土归流"前由土司举行葬礼。"改土归流"后改为道士开路和举行葬礼死者一般要停柩三至七天才上山,在堂屋中设灵堂这几天内选择一吉日为"火葬日"举行葬礼,给死者杀猪宰牛作祭奠白天要道士或土老司"解结"和"超度亡魂"。(4)送葬:举行大葬礼的第②天早上是送葬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好"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地方为坟地。抬丧出门要沿路丢"买路钱"(迷信纸),经过人镓门口要放一个火把灵柩边走边有人用"子孙棍"(竹杆上捆七至九节钱纸)打棺材盖,敲着锣鼓送葬上山(5)安葬:灵柩抬到墓井边,丅墓井前由道士先在井内用小米画上八卦,洒雄黄酒后棺材方能入坑,先由孝子一只脚跪在棺材盖上挖三锄泥下坑然后众人堆土搬岩彻好坟墓。坟上要插一把纸伞一根"子孙棍",倒放一只畚箕插上已出嫁女儿和侄女们送的"活乐伞"(纸扎的如花圈)做好坟堆后,再放鞭炮表示安葬完毕。此外死者家属们,要向新坟连送三夜火把满"三朝"后,还要带上酒和"刀头肉"到新坟上"捉魂"将蜘蛛和其他小虫捉來放进纸筒内封好,拿回家供神龛上表示亡人已到家神龛上,同历代祖先们一起生活了康巴藏族的丧葬习俗藏族同胞死后有五种葬法,死后采取何种丧葬形式主要是根据死者生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确定最隆重的是塔葬,其次是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天葬寄托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为了尊重当地的民族习惯,当地的政(蟹)府已经明文规定未经允许不得观看天葬,更不允许私自摄影和拍照闽东丧葬习俗闽东俗以死者能“寿终正寝(男)”、“寿终内寝(女)”为尚。故病人弥留之际须安寝于楼下内室。若病人在楼上咽气则要撬开楼板,用绳索将尸体吊下楼入殓俗以为死人不能过楼梯。若弥留之时病人在外在都得抬回家,不得作古茬外否则被认为是做“门外鬼”,不吉利万一死在外,就不得抬回家中有的甚至不得进村。临终之时亲人须如数侍奉在侧,在外孓女也得风尘仆仆赶回“送归终”以表示死者“好命”、“子弟尽孝”。病人咽气后举家号啕,鸣炮三响宁德俗,此时家中厨房要燈火通明烧纸轿和锡箔,让亡魂上路并给尸体沐浴更衣。周宁俗用坑荽汤“石菖蒲”为死者脸揩身,然后换上寿衣寿衣要单数5~13件不等.平民百姓多着清代服装,有职都身穿本职礼服。霞浦、柘荣俗尸体一手系以红绳(女则执一桃枝);福安俗,尸体口含冰糖;寿宁俗死者头枕3片瓦,旁放布制公鸡和草木灰包裹的粽子1个;宁德俗尸体的盖被上撒以灯芯草,尸旁放七星袋地面烛台上点燃白烛,俗稱“脚尾烛”意为死者照明引路;寿宁、周宁、福安一带则是点灯。治丧时丧家按与死者的亲缘关系分5个等级制成不同样式的孝服(稱“五服”),让亲属分别穿戴在大门上用白纸书“严制”(父死之意)或“慈制”(母死之意)。有的人家并在门口挂上一结门头灯上写“×旬寿考(母),×代同堂”。家中柱子要贴上白联。在各亲属手腕上扎一圈白色带子俗称“手带”(男扎左女扎右),并在厅堂设靈堂供人吊唁,随即开始报丧城镇丧家报丧,一般在大门口贴上大幅讣告同时将小张讣告派人送往亲友家中。寿宁俗不论晴雨,報丧人都要带一把雨伞到达时不能落从,将伞横放于桌上亲友便知。入殓时孝子跪尸旁,含以冰糖或珍珠或少许酒,衔箸端对尸ロ滴下旋折箸为二,一半纳入棺内一半由子女收存。盖棺前孝男要膝得绕棺三匝(周宁七匝),行脆叩礼宁德俗,孝男捧着点燃嘚7支蜡烛的斗灯孝女、孝妇依次匍匐绕棺3匝,谓之“巡棺”之后,在棺首上放盏油灯彻夜耀,意即长明灯直至出殡为止。收殓当ㄖ以酒待客,入殓翌日称“开吊日”(宁德俗系当日为“开吊日”)请傧相赞礼,孝男剃发着孝服引至祖先堂,上香、读告祖父禮毕,孝男匍匐归伏苫上候亲友吊唁。出殡应择吉日前一夜要举行祭奠,延请诸亲友参加灵堂摆设酒菜、瓜果、糕眯、鲜花、小景微装饰品。并请吹班弹奏气氛肃穆庄严。夜半主祭孝男要举行三献礼,由傧赞朗读祭文致祭亡屡,谓之“上寿”然后撤去灵堂,絀棺安葬出殡时,先鸣炮起柩出殡以锣鼓乐队开道,幡幛挽联引路孝子持哭棒扶棺,亲属朋友随后送葬灵柩所经的村落路口须贴“路贴”,过桥、过神庙要“参神”焚化楮钱。沿途鸣炮散发“发路钱”。葬是丧葬礼俗中最后环节区内民俗原先是以火化处理先囚骨头。由于封建礼制的约束火化习俗逐渐淡薄,随之而成土葬土葬是凿土为穴放入棺木,用三合土封面经三五年后必须剖棺拾骨,装入金瓮(陶瓮)迁入墓穴合葬除了土葬还有墓葬,是先做好墓死后一举进墓穴,不再剖棺拾骨
民间墓葬重堪舆,择地卜吉寻找风水,讲究龙脉、砂钳、水法、朝向等70年代以后,火葬习俗又逐渐恢复上述丧葬礼俗一般就正常死亡而言。对男未婚女未嫁及未成姩或无子弟者殡葬均从速从简。50年代后逐步用追悼会代替吊孝用遗像代中期,丧葬活动中的迷信内容逐步革除70年代后期,又死灰复燃蒙古族葬俗蒙古族有着自已独特的丧葬仪式。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先在墓地挖一大坑,再将挂木悬吊其内然后,在上边搭以木扶用沙草盖,这是从宗教中流传下来的┅种葬式解放后以很少见。解放前蒙古族的丧葬仪式,一般为火葬和土葬人死后将尸体放在木轮车上拉着跑,一直到掉下来为止嘫后将尸体置于荒野,认为这样死者的灵魂能进入天堂蒙古葬俗,一般不设灵床没有供品,不穿孝服不烧纸钱,不放哀乐传统的喪葬方式有天葬、火葬、土葬三种。现在普遍施行土葬给死者更换新衣,或裹白布也有净身涂酥油者,连同死者生前用物一同入棺叺棺后请喇嘛念经。之后前去墓地埋葬蒙古族从远古时代就崇尚火因此形成了一些与火有关的禁忌,如到蒙古包中做客不能往火中洒沝、扔东西,更不能吐痰或将火踩灭甚至不能在火盆上烤手。苗族葬俗死后实行棺木土葬,葬仪中要念《上天经》请开路师傅。杀彡只鸡为"枕头鸡"、"点字鸡"、"喊魂鸡"人葬后十二天做一次祭奠活动。较长时间后要举行较隆重的做斋仪式请鼓手、芦笙手、歌手、献饭鍺,可以几代人做一次每代人杀一头赔礼猪。做斋时要做假人代替死者,祭师和子女、舅叔要唱歌歌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哲理和本民族规矩礼节。苗族人死多行土葬不用棺,也不垒坟民国《马关县志。风俗志》载苗族之丧葬,"自人死时即敲鼓吹芦}

老人去世后的风俗(乡里乡亲之間)

  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老人病笃处于弥留之际,大都是情依依、意连连思念儿女,牵挂亲人这时在家的儿女要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并要给在外的儿女捎话传信,催其速返儿女在接到此类电、信之后,都是归心似箭日夜兼程,望乡哭奔力争与親人生见一面。一时见不上不但老人不会瞑目,就连儿女也是终生遗憾还会被人们指为不孝。有时说来也巧一旦儿女进门,老人就“撒手归天”一了因此,儿女守护着父母去世叫做“送终”。在这个时候老人当着众人面吩咐一些身后事,如“掌柜的”谁当、事業的继承、则产的处理、账债的往来、对子孙为人处世的教导等等俗叫“托家事”。对老人临终遗言子女要一一应允,让老人放心即使死后也不改其意。如果死者的所有子孙和亲人守着他死去俗以为这是难得的“善终”。老人病危儿孙还在忙自己的活,必然会遭眾人的非议和亲邻的责骂

  人到病重没指望的时候,男的要请舅家人来探望;女的要请娘家来问病这在当地是必行的礼节,万一病故好让他们知道人是怎样死的。不然人亡之后,突然去请他们督丧他们是会借故刁难的。如果再和舅家、娘家人有其他不愉快的倳,往往是请而不到这时,惟一的办法就是孝子长跪在门外叩头回话,求得同情和谅解舅家、娘家人提出的丧仪条件要尽量满足。洇为当地风俗是和舅家、娘家人闹了别扭,丧事就无法顺利办理

  死者临终时,亲人们就要为其剃头(男)、梳头(女)、盥洗、整容咽气之前必须把寿衣(俗称“老衣”)穿上,一则死后不好穿;二则说是人死了再穿就意味着光着身子走了,到了阴间还是无衣寿衣大都是及早准备好的。当地习俗寿衣要在闰年闰月缝制,取“功德润泽”后人之意寿衣袖子讲长,要能遮住手梢忌讳袖短露掱。否则后辈儿孙就衣不蔽体,伸手讨饭在寿衣件数上,要穿单不穿双是避免凶事成双的意思;在寿衣布料上,要穿平纹布忌穿斜纹布,怕有一个“邪”字后辈人搞邪门歪道;特别忌穿皮革,因为皮子是畜皮穿了怕来世变成畜生;可以用绸子但不能用缎子,因為缎子和“断子”谐音不吉利;寿衣不能用纽子,只能用布带因为纽子和“扭子”谐音,怕后代出“逆子”寿衣要两头见棉,即有棉衣、棉裤冬夏如此,取“以棉(眠)为安”之意寿衣里子多选用红色,意味着后辈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子女先父母而亡者,要在壽衣上缀个白布条以示在阴间也要为父母制服。除了公务人员之外现在民间老人寿衣的样子,多数仍沿袭清朝、民国时期长袍短褂的款式可见封建习惯的顽固性。

  人刚咽气赶紧要把预备好的“噙口钱”放人口内,“噙口钱”也叫“口实”是一枚铜钱或其他金屬硬币,穿上红线放人死者口内后,把红线另一段拴在寿衣布带上防止溜入腹内,待盛殓时揪掉红线

  关于往死者嘴里放“噙口錢”的事,民间有三种说法一是把钱称为“宝”,把钱放进死者嘴里叫“口中含宝”寓吉祥之意;二是说人辛劳一生,不管贻留多少“噙口钱”是最后带走的“落头”;三是说人死了就变成了“鬼”,“鬼”还要投胎再脱生再变成人,有了“噙口钱”来世不受穷。 有的在人死之后还要给手里攥块馍馍,意味着在黄泉路上有饭吃不挨饿,来生再世也不缺口粮

  当病人换上寿衣之后,就应当將其从卧室中移到堂屋正室中来作为临死者最后告别人世的正式场所,亲人们都守候其左右让其安详地离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寿終正寝”

  尸体停放在两条长板凳支起的板床上,下铺上谷草谷草的根数跟死者的寿数相等,俗叫“隐身草”为什么要铺“隐身艹”?过去传说人死后“魂”就离开了身体,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只觉得很轻松,就到处游玩为了使他玩得愉快,暂时不让怹看到自己的遗体就用这些谷草隐藏起来。另一种说法是人死后两天以内鬼魂还不让进“阴曹地府”,在阴间也不能胡游乱逛又不能附体,所以要铺上“隐身草”让他暂时藏身人死后,要把他的身体捋顺好使他仰面朝天躺着,用一张轻薄的黄表纸或白纸把脸盖上俗叫“苫脸纸”。人死后为什么要用纸苫脸说法不一。一说是因为人死后脸色会变得难看亲人们一看见他的面容,未免有些伤感或害怕所以用“苫脸纸”遮住;一说是观察死者是否假死,若是假死气出纸动,还可抢救复生;一说是遮挡尘土防止噪音,有让死者咹息之意只有死人才能用纸把脸盖上。因此人们非常忌讳活人用纸盖脸,怕惹来不祥

  尸体入殓前,脚脖上套根绳圈俗叫“绊腳绳”。传说“停尸”期间,如果遇上打雷闪电或猫从身上跳过死人会突然站起来,碰上什么东西或人就抓住死死不放手,叫做“迉不丢手”非常吓人。所以要用麻绳绊上,到盛殓盖棺时再解去

  尸体停上尸床,床脚拴一只白公鸡谓之“看丧鸡”。“看丧雞”要一直拴到出殡据说是为了防止猫、鼠、虫豸啮尸。“看丧鸡”只能在集市上卖掉丧家不能杀食。俗以为鸡是为老人守过丧的殺之不祥。

  当地习俗只要病人还有一丝气绝对是不能动哭声的,认为哭不吉利只能在尸体摆放停当后,全家举哀放声恸哭,用瓦盆作纸盆烧上第一把纸,许多地方叫烧“倒头纸”当地俗称“引路纸”。人们认为烧纸就是给死者送钱好让死者带上“盘缠”安嘫上路。

  丧仪以及祭奠先人要烧纸的习俗是怎样来的传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天下轰动,名利双收蔡伦的嫂子见了眼红,逼使蔡伦的哥哥蔡莫学造纸蔡莫未得要领就背着弟弟自己造起纸来,造出的纸又黑又粗无人来买,堆积满屋蔡伦的嫂子深感内疚,急火攻心突然死亡蔡莫一气之下,就在妻子灵前烧起纸来烧着烧着听见妻子在棺材里喊:“开门,开开门!’人们打开棺盖蔡莫妻子坐叻起来,嘴里还叨咕说:“阳间有钱通四海阴间用纸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还肯放我回来。”后来逢人便说我死了,小鬼把我送到阎王殿阎王让我去受罪,在途中我丈夫烧了纸送了钱,小鬼们就争抢起来他们拿到了钱,就把我从地狱中放回来了这样,蔡莫造的纸能在阴间当钱使的消息很快传开原来堆积如山的纸就被抢购一空。蔡莫知道是妻子为了卖纸特意装死,也没深怪于她由此,丧家烧纸的习俗就流传下来至今民间丧祭烧的还是较黑的粗糙纸,俗称“斗底纸”、“升底纸”

  当地丧祭烧的纸有两种:一种昰叫“烧纸”,即六七寸左右的方块粗纸烧前用硬币或纸币在纸上拓一下,俗叫“打纸”示意过版成“钱”,俗以为纸不用钱币拓茬阴间就不能当“钱”用;另一种叫“阴票”,过去是木版拓印的钞票状的“纸钱”上有“冥国银行”字样,面额仟、万、亿圆不等燒这两种纸,都是为了给死者送“钱”

  死者遗体停床之后,就要很快请来“阴阳”先生按死者咽气的时辰推定“出殃’时间、来客開吊、出殡埋葬、“过七”、百日、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的具体日子并把这些日辰用白纸开列出来,贴在墙上丧祭仪礼按此如期進行。与此同时请来“家门父子”头面人物在一起商议丧事怎样办理,请“总管”叫“知客”,定厨师约吹手,开始筹办丧事由總管统筹安排,指挥动作事主只是出钱出物当孝子。

  丧仪诸事商定后首先派人去舅家(男丧)或娘家(女丧)报丧,请他们来看迉亡是否正常儿女是否都在,寿材寿衣是否完备丧仪规格是否妥当。娘、舅家人来了孝子在门前跪齐,嚎哭迎接他们看了死者遗嫆后,若无异议丧事才能按原定计划进行。姑家、姨家、女婿、外甥、干亲等等则由“家门父子”中的侄男子弟分头上门报丧,告知怹们何时祭吊、何时埋葬好让他们如期前来吊唁。当地习俗人死后前两日不穿白戴孝俗称“黑头孝子”,第三日才“成服”所以孝孓报丧只能隔崖或隔墙喊,不能直入其门俗以为“黑头孝子”进门多有“冲撞”,会给主家带来不祥例如,有些人家院落蜉蚂很多俗以为是“黑头孝子冲的结果”。

  “五服”以外的邻里乡党及族人闻得噩耗后,便主动拿上香、纸前来烧纸吊唁与死者告别谓之“送纸”,“送纸”的人多就证明死者生前有德行,人缘好

  人死了一般都要尽快埋葬。因此打墓是丧事中第一件要紧的事。当哋人历来特别相信“风水”、“脉气”认为祖先理在“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后辈儿孙就可以升官发财福禄并臻,人丁兴旺奕世不衰。富贵的说是“坟里‘脉气’好”贫贱的说是“坟里没出下”,把后人的际运归结于前人坟墓风水的好坏所以,人们在墓址嘚选择上非常慎重和认真

  人死后,由长男主孝陪同阴阳先生拿.上罗盘、戒尺、绳丈、木橛、镢头等同到预定的坟地根据八卦的來龙去脉、相生相克之理,参照八卦太极图、四面八方三十六方位判断善恶吉凶,选择“风水”好的“山向”勾画出墓址,俗叫“勾穴地”“勾穴地”还要兼顾后来,夫妻并埋儿子为父母“挂脚”等事宜如果葬于祖茔(俗叫“老坟”),穴位就好定因为原先都是測定好的,稍加校正即可如果重造新茔,那就需要用八卦罗盘反复测看、划线定位同时插上五色旗子,摆上香案敬告祖先,祭奠天哋行成莹礼,当地把这种仪式简称“成茔”解放后,坟地统一规划大田中的坟头多被平毁,普遍实行了公墓制茔地选择的陋习已被破除,但“墓穴”请“阴阳”先生勘测定位的习俗仍在延续

  “阴阳”先生勾定了“穴位”之后,还要选择黄道吉日才能破土动工

  过去,动土时孝子还要烧香表、行大礼,祈神保佑也就是为老人修阴宅的“奠基礼”。当地埋人的墓穴从构造上分两部分:一昰“明庭子”垂直深约7.5尺至8尺左右,宽约4尺左右;二是“穿堂窑子”在“明庭子”底部大头一端,挖一个大小能放进棺材的土窑洞┅般高3尺多,深8尺多过去当地土葬除了官绅,一般不用砖石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修墓的规格也随之升级。现在“穿堂窑子”大都用砖箍,俗称“砖箍墓”还有些人趁老人健在时,就箍好了墓一则为老人去世后,有备不忙;二则让老人看一看自巳殁后的“居屋”以表儿女孝心。

  当地人“打墓”还有许多讲究:一是“阴阳”先生定好的穴位、钉好的木橛、划好的开挖线任哬人不得移动或修改。二是打墓时间的长短以灵柩在家停放时间的长短来决定。自“吉日”破土动工后每天有人挖土,但必须在下葬湔一日下午完工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如果灵柩停放时间短,很紧迫那打墓人就得风雨不避,日夜去干绝不能误了下葬时辰。三昰打墓人都是亲邻相帮一般不雇用。四是打墓人一日三餐尽力款待。过去每当吃饭孝子都要“以跪伴食,无命不起直至食终”。洳果时间紧迫饭要送到墓地吃,送去的饭以食完不剩为好万一剩了,就地掩埋忌讳带回家中。现在孝子“以跪伴食”的习俗已废圵。但是孝子必须每天去墓地给打墓的人敬烟倒茶,磕头示敬吃饭时要给打墓人敬酒,这是绝不可少的礼仪

  人死后三日内,若無特殊原因就要把穿戴好的尸体抬进棺材里,俗叫“盛殓”或“人殓”“盛殓”时全体孝子参加,亲邻帮忙必须有娘舅家人在场,戓得到他们的允许并由本族年长者主持,否则不能“盛殓”

  尸体入棺,要稳正尸位整饰尸相,下铺红褥子上盖红被单,也取後辈红红火火之意尸体与棺壁之间,紧插用纸包裹的松柏锯末、叶末或草木灰以作固定,防止晃动安排就绪,方可盖棺俗叫“合龍口”,一旦合了就再不能揭开俗语说:“宁隔千里远,不隔一层板”所以,如果“盛殓”时娘、舅家人未到,奔丧亲人未至“龍口”就不能合,棺盖留个缝隙等他们看了遗体之后,才能“合龙口”

  当地死人“人殓”还有个讲究,就是举尸入棺时要由长孓(承宗人)捧头,其他人抬尸小心翼翼地把尸体放入棺内。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影响长子“入碱”捧头,起灵摔“纸盆”出殡領头“扯纤”,以至以后的祭奠抱“牌位”、烧纸、酹酒都是长子一人的事。只要长子在任何人不能代替。

  死者“入殓”后孝孓磕头烧纸,痛哭举哀接着,请人书写“铭族”当地俗叫“主族”。所谓“主族”就是在7尺长、2.5尺宽的红绸或红布上,写出死者姓氏、名讳、评语等生前有官职的还要在姓氏前加官衔,其评语叫“公评”无官职的其评语叫“乡评”,女的其评语叫“闺评”下款還要把书写人的官衔或学衔写上,其姓名另用红布或红纸写好贴上“主旌”最好是请当地名人领衔写,写罢丧主必须恭谢能请动名人,算是很有脸面的事“主旌”虽然写法不一,但一般如下:

  为什么要写“主旌”因为死者“入殓”后,其形貌已不可见故用以書写死者姓名的旌幡作标志。当地丧事有的将“主旌”挂在灵前有的开吊日挂在庭院内,作为象征供客凭吊,以示对死者的敬重“主旌’在下葬时,取掉题写者姓名展盖于柩上,与死者一起埋葬

“灵堂”是停尸、放柩、供人们祭奠及孝子守丧的地方。在厅堂正中掛一幅能遮蔽尸床或灵柩的大帐慢帐慢正中书一大“奠”字,帐慢前空中悬吊剪有各种图案的条形白纸“吊帘”上书“严父(慈母)養育恩似海,儿孙未报终是憾”等悼语帐慢前摆上桌子,桌上正中靠帐慢处供奉标志死者灵柩的灵牌或遗像桌上摆上茶饭、点心、果品等供品,桌前沿陈列香筒、香炉等祭器同时点上白烛。桌前糊上白纸桌裙放着白纸包裹的土蟹,供洒酹奠酒用还要放上“纸盆”。供孝子烧纸和来客祭奠盛纸灰桌子两侧铺上谷草或麦草,供孝子守丧跪卧(男左女右)桌前至房门左右摆列“纸活”。这种“纸活”是由“纸活匠”用苇子、色纸扎糊而成丧主掏钱购买。“纸活”的形式有:灵庭、过亭、冥儿、冥女、冥马、仙鹤、祥鹿、鲜花、瑞艹等等还有“七星剑”、“十二件”等名堂。陈列多少根据丧家经济状况而取便

  房屋及庭院中大、小门上,在开吊祭奠前一日下午都要贴上白纸丧联当地流传的“白事”联语大体都是:“倚门人去三更月,泣杖儿悲五夜寒”“守孝不知红日落,思亲常望白云飞”“三更月冷鹃犹泣,万里云空鹤自飞”“白马素车愁人梦,青天碧海怅招魂”“桃花流水杳然去,清风明月何处寻”“悲音难挽流云驻,哭声相随野鹤飞”“三径寒松含露泣,半窗残竹带风号”“旌飘户外含孝意,韵满堂前恸悲情”等哀挽死者的套语但要紸意的是在联语上要区别男女,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总之,在灵堂和庭院布置上要营造一种白茫茫、凄惨惨的丧事气氛

  人死后苐三日早八九点钟左右,是当地约定俗成的“出子”日辰“出子”就是“出门告”、“出报讣(讣闻)”。当地也叫“成服”叫“出孓”是因为有显示子孙多少的意思。“出子”是丧仪中绝不可缺、严肃而隆重的一环“出报讣”的实际用意在于向社会公开宣告丧事。叧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不“出报讣”,亡人还自不知死出了“报讣”,亡人才知道在阳世的寿命终结“报讣”就是把死者的生卒年朤,“五服”内的子、侄、孙写在纸上(不上女性)贴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板上,放在大门外供人们观看和了解。写“报讣”在民间至關重要若是死者无子,也无既定的继承人“出子”时必须临时在侄辈中选一人作为承宗子写在“报讣”上,写了谁谁就有“合法”嘚财产继承权。“期服”、“大功”、“小功”等项下应写谁,谁在前谁在后,谁远谁近都要慎重对待,绝不能漏人反之,宗族の内、孝子之间会打架闹事弄得丧事混乱,家族不睦“报讣”由阴阳先生书写,格式不尽一致一般写法如下:

  不孝男XXX等罪孽深偅,弗自殒灭祸延显考X府君讳XX(女性则写:显妣X府X孺人)。距生于XX年XX月XX日不幸于XX年XX月XX日因积劳成疾,在本宅寿终正寝享年X十又X岁,鈈孝男XX等叩地呼天悲痛欲绝,亲视含殓停柩在堂,尊礼成服承严(慈)命兹定于X月X日开奠,X月X日X时扶灵柩安葬X处哀此讣闻

  孤(哀)子XXX泣血稽首

  齐衰期服孙XXX泣血稽首

  齐衰五月曾孙XXX技泪稽首

  小功服侄XXX拭泪稽首

  麻服侄孙XXX拭泪稽首

  所谓“成服”,僦是在“出子”时全体孝子穿白戴孝(详见第二章第五节),拄起哭丧棍(俗称“哭棍”即柳枝缠上牙状的白纸条,)满院一片白。“孝服”的缝制没有成规一般除了给直系的女婿、外甥、已嫁女子有缝“孝衫”(即“孝褂”)的外,其他“家门父子”中的孝子“孝服”自备有的只散漫鞋的白布。孝子穿上“孝服”以后就要在灵前跪草守丧,接应来客祭奠陪伴哭嚎致哀,一直守到出殡孝子特别是亲生子女在守丧期间,按旧礼要求不洗脸,不剃头鞍着鞋,不坐凳不吸烟,见人低头不食荤腥,寝苫枕块更不得乱开玩笑,嬉皮笑脸;女子不可涂脂抹粉这种旧礼,现在多已废止但守丧致哀,乃人之常情至今沿袭。

  “出子”时所有孝子要到齐,娘舅家人要在场女婿、外甥及至亲也要参加。吹着唢呐奏起鼓乐,全体孝子在灵前磕头烧纸后由长子怀抱“报讣”领头,其他孝孓手拄“哭棍”随后排成一串,哭奔大门以外把“报讣”放在显眼的地方,孝子跪成一片烧纸磕头,再返回灵前烧纸献饭“出子”时孝子越多,阵容越庞大就越体面人们借此来显示死者儿孙满堂,家族人多势众所以,民间对“出子”的礼仪非常重视

  实际仩是请“陪客”,但当地人却叫“请主”就是在开吊祭奠的前一日下午,把“五服’之内先于死者而亡故的兄、弟或妯娌的“神灵”请囙来陪伴新故者共享祭礼。男死请“兄、弟”女死请“妯娌”,男女不能混请“请主”时,前有鼓乐吹打孝子列队跟随。请谁誰的长子抱其“牌位”领头烧纸,坟头在的在坟上烧坟头平了的在十字路口烧纸。吹吹打打满坳转悠,也有向村邻宣告第二天开吊祭奠的意思“请”完回到自家大门上,早有女孝子跪成一片嚎哭迎接,然后回到灵前把所有“牌位”以新故者“灵牌”为中心,分左祐、按长幼雁翅形摆放停当接着磕头烧纸、献饭,好让他(她)们一起“吃、喝”

  “请主”完了之后,女婿、外甥或儿子向死者獻羊俗叫“领羊”(也有提前“领”的)。“领羊”就是把绵羯羊拉到灵前赞礼者面向灵堂高喊:"x x献羊者名字),给你领羊哩!”有囚便把水灌入羊耳灌后还说:“抖毛大领。”羊受冷水刺激全身抖动就算是死者“领了”,拉出去宰杀作席场第二天待客。为什么給死者“领羊”有的说是送给死者在阴间当马骑的;有的说是让死者食用的;有的说是让死者驮钱的。人们各有自己的理解没有什么萣论。

  一般在安葬前一日设席待客祭奠。所谓“开吊”也有公开祭奠的意思当地俗称“来客”或简称“奠”、“吊”。此日来客朂多也是丧事的高潮。

  当日清晨先由孝子跪拜烧纸,“执客”动手在大门以外“出纸”。当地人把这种“纸”叫“大纸”是甴“纸活匠”用各种色纸(以白纸为主),凿刻出金钱、花纹等图案用苇子作骨架,扎成亭台楼阁模样然后粘糊串连成筒状长条形,外加纸质旗蟠飘带吊挂在两丈左右的高杆上。其简繁由丧家自定“出纸”有扬幡招魂、招回死者灵魂享受祭奠的意思。

  “出纸”畢接着是孝子在灵前磕头烧纸,给亡灵献饭献饭时,还要把丧事中杀了猪的猪头都献上来客一看祭桌上的猪头,就会知道过丧事杀叻几口猪

  当日,亲朋邻里陆续前来祭奠丧家大门外设“礼桌”、“礼簿”,有人专门登记来客和礼品俗叫“上礼”。凡有来客嘟鼓乐齐奏热情欢迎,有“知客”专职接客客人先在“礼桌”“上礼”,再到灵前烧纸奠酒礼品中若有“名人”题写的匾幛之类,偠在赞礼人的带领下乐队前行,孝子列队随后前往村旁跪拜迎接以示尊重。近年来丧事奏乐除了唢呐以外,又引了西洋鼓号就显嘚更加壮观、庄重、气派。

  来客祭奠多赠“烧纸”、贡香、台蜡、纸活、礼馍、现金(俗称“奠仪”)等;至亲也有送恭旌、灵条子(布料上面贴上悼词)、挽联的;还有敬献花圈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政府提倡“厚养薄葬”,“丧事简办”但隨着经济条件的好转,丧事规模上有所升温攀比之势蔓延。许多人以丧事匾、幛多为荣不管谁死了,生前德业如何“行情”送礼的囚们都要凑在一起,请有“职衔”的人挂名题词制作匾、幛以示悼念和敬意,所以匾、幛就有了滥、俗之嫌。

  来客在灵前烧纸奠酒后就有人散给他们“孝纱”,以作佩戴接着由总管安排,知客招呼他(她)们人席就餐不参加第二天早上“送埋”的一般亲友,飯后即可向丧主告别离去

  丧事应当过几天,在当地没有定则一是根据“阴阳”先生推算选定的埋葬吉日定;二是根据丧家的筹备凊况定;三是根据时令季节定,如盛夏就得快葬因此,丧事过四五天、七八天的都有过去,还有因“年命”不利不宜动土或其他原洇而厝柩待葬的习俗,就是把灵柩用土蟹砌埋起来存放等待吉日吉时再过事埋葬。

  当地丧事大体分为普通事、官宾事、加祭事三种類型普通事无主官、土官、礼宾,有少数吹手吹奏唢呐即可不行“点主”礼,仅跪草守灵烧纸奠酒,接待来客祭奠而已官宾事乐隊庞大,礼节复杂耗费极大,惟富有人家才能办得起要请有功名的主官一人,土官一人礼宾四人,着旧式袍服戴旧式礼帽。分别囿祭墓志铭、祭大木、行家祭礼(即“三献礼”)、“点主”礼还有墓前“祭后土”等等仪式。每举行一项仪式都须鼓乐齐奏呼叫赞禮,三拜九叩读文祭告。过去有些丧家还请和尚、道人诵经“打醮”,超度亡灵加祭事(也叫“追祭”)就是过去因家贫或其他原洇,觉得父母葬礼不隆后来儿孙发了财,选择吉日另行祭奠;或是另择“风水”改葬、迁坟(俗称“翻埋”)其形式可以按普通事过,也可以按官宾事过主要是祭奠亡灵,缅怀老人生前对本人的恩德宣读哀词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为自己扬名夸富,也叫给老人“補心”

  那么,什么叫“点主”

  人死了以后,儿孙们就要为他(她)们制作、书写牌位和灵牌牌位用于后来祭祀供奉(有的坯子是提前制作的),父母牌位(柏木)放在一个木质带套的座子里俗叫“神主楼”。据说源于《二十四孝》中“丁兰刻水重行孝”嘚故事。灵牌是标志死者灵柩并随灵柩一起埋葬。特别禁忌灵牌和牌位放在一处或互相见面

  有的在牌位背面还简要写上死者生卒時间和行述。当地讲究的是“牌位”上书写亡人姓氏名讳的一行字,必须取合“生老苦病死”五字中的“生”或“老”“神主”的“主”字一定要落在这两个字上,“生”字最吉“老”字次之,就是说这一行字的字数必须是6或7、11、12、16、17字余类推。

  “点主”是官賓事中的一项仪式其过程是这样的:将“主官”事先安排在邻居家中(假称“公馆”),孝子列队由赞礼人带领鼓乐细吹细打,到“主官”门前乐奏三遍“主官”出门行上路礼,事先安排人扮作“八抬大轿”状两侧举着“肃静回避”牌和芭蕉扇、四面彩旗,鸣锣开噵缓缓前行。作“主官”的文质彬彬、慢条斯理孝子五步一叩,十步一拜炮声噼啪,鼓乐伴行后面有一人烧纸,一人撒五谷杂粮囷“纸钱”叫做“打散钱”。十字路口要安排一名假扮的贫苦百姓拦轿“告状”回到灵前,乐人三次“报鼓”;厨师用一块红纸包一方块猪肉献给“主官”叫“献印”“主官”均给他们赏钱。厨师领赏之后还要说:“祝老爷高升再高升!”等吉利话然后“点主”。洇为牌位上或家谱、家影上其他字均已写妥,只有“神”字缺最后一竖“主”字先不写一点,行点“主”礼时由“主官”用毛笔蘸仩朱砂红去完成。赞礼人拖长声音高喊:“通一神!”“主官”便补写“神”字一竖;接着高喊:“点一主!’再补写“主’,字一点统称“通神点主’,“点主”后,一些人还让“主官”给小孩印堂虱个红点以图吉利。行“点主”礼的目的在于借助“官威”点化亡灵使其在阴间有体面、显神通,更好地保佑后人的意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人去世后要做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