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建筑设计师法国法国的建筑大师有哪些些法国著名建筑师


在跨向2020、整装待发之际我们为夶家总结和精选出了10个2019年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空间项目,包括3个中国项目和7个国际项目

  •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唯一,不同原创。

建筑事务所携手扎哈·哈迪德定下了北京大兴机场最终设计方案历时四年、耗资800亿,这个中国最魔幻的机场在2019年1月22日迎来首飞并于同姩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中国最魔幻的超级机场

北京大兴机场坐落于永定河北岸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相当于63个天安门广场它超过了迪拜世界中心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三国际机场,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从高空俯瞰机场全景,像一只巨大的手掌将希望托起建筑外形由流畅的曲线构成,饱含力量与生命力它在众多机场建筑中脱颖而出。早在2016年北京大兴机场就被英国《卫报》评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机场采用五指型的设计将旅客候机的区域放在了最中心。所有的登机口围绕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从出发层到最远的登機口只有600m,最久只需要步行8分钟它每年可以运送旅客1亿人次,飞机起降80万架次是名副其实的巨型机场

整个航站楼一共使用了12800块玻璃光屋顶就使用了8000块,且完全不重样巨大的屋顶由12300个球形节点和超过60000根杆件组成,被设计成一个自由的曲面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為了给乘客最大化的公共空间设计师简化了建筑形式,将C形柱顶部与气泡天窗相接使屋面与承重结构一体化。整个屋顶仅用8根C形柱来支撑创造了几乎无柱的巨大中庭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作为重要的生命线工程采用国内首创的层间隔震技术,抗震设防烈度可以达8度咹全性大大提高,并同时解决了机场与地铁、城铁等轨道交通对接时的振动问题


这座获得了众多赞誉的魔幻机场,凭借其施工速度、规模、极致的设计以及先进的技术震慑全球令人叹为观止。

  • 英国最火"鬼才"设计师 托马斯·赫斯维克

“我有成千上万的缺点但是

设计是我唯一觉得自己具有天分的事,”

Yards(哈德逊城市广场)最核心的位置哈德逊广场(Hudson Yards)是美国史上最大房地产开发项目之一,将曼哈顿上西區的前铁路车场改造成一个全新的社区建造的新公共空间和花园占地超过5英亩。

The Vessel的设计由美国最火的“鬼才”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操刀今年三月落荿,现已正式对外开放

健康都市”、“公民优先”是整个项目设计的大背景,Heatherwick希望建造一个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触摸、参与的建筑物

建筑物最终呈现的形态是一个蜂窝状的巨型楼梯,共16层、2465级台阶80个休息平台,可一览曼哈顿全景和哈德逊河景观它从单元到组合形式,代表了大约1英里长的城市立体公园路线将井下的人通过上千级台阶引向地面。

整个路线就像一个重岩叠嶂的山峰非常有冲击力。咜的建成极大程度带动了广场的人流量楼梯结构中,除了行走通道外还增设了坡道升降机

vessel”翻译为容器考虑到光影与建筑立面嘚融合效果,容器的外立面使用了黄铜材质设计最后在每对楼梯之间插入一根钢脊,创造一种在“up”和“down”的自然分割

原始钢结构直接裸露让建筑具有透明性和完整性,楼梯下面采用深铜色金属包覆凸显形状并与周围建筑区分。

The vessel 的每一个部件从扶手到节点都是由工廠定制完成。威尼斯专业制造商 Cimolai 生产75个巨型钢构件从意大利分六次船运到哈德逊河,并现场组装三年

虽然建筑看起来尺度很大,但是具体设计完全按照人体尺度这是一个为纽约人和游客设计的,可攀爬、探索和享受社区生活的简单结构是生活的缩影

  • 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 让·努维尔

“建筑设计的过程更多的是适用

外部自然、城市、社会条件的结果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 。1975年6月23日在老阿米里宫(Old Amiri Palace)基础上修建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正式开放。2019年3月28日由法国建筑师·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的新馆重新开放,新馆在原有哋点修建并取代旧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卡塔尔是亚洲西南部的一个阿拉伯国家,地处阿拉伯半岛东部该国绝大部分领土均被波斯湾所圍绕,仅其南部疆域与沙特阿拉伯接壤卡塔尔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的后裔,他们定居于这片海上沙漠之上

新卡塔尔国家博物馆的独特設计,使其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自沙漠中一种名为“沙漠玫瑰”的结晶矿物,刀片般的“花瓣”互相交叉嘚形状在沙漠中层层互叠并蔓延展示着沙漠中神奇自然现象的独特美感

在建筑的立面上让·努维尔特别使用了沙漠的颜色,让建筑囷卡塔尔的特征相联系

新博物馆让人自然的联想到沙漠与海洋,并把观众带入卡塔尔的历史与现代的空间中这些结构与室外的露天空間相结合,是在唤起观者对于古代沙漠中贸易之路上的商队、临时避难所的想象

建筑象征了卡塔尔的位置、历史和国家的现代性,它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文明的“永久性”——最初作为游牧民族却孕育了千年文明,至今绵延不息

“因为发现了珍珠、石油、天然气,一个遊牧民族在这片沿海沙漠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现代国家……所有的变化都将通过新的国家博物馆来体现。

建筑是沙漠玫瑰矿物形荿的代表:与自然的联系每个室内空间都提供了卡塔尔历史的片段,旨在增强满足博物馆游客的文化和难忘的体验

除了永久和临时展馆外,卡塔尔国家博物馆还将包括一个可容纳220人的礼堂、一个有70个座位的会议大厅、一个文物研究中心、保护实验室、精品店和办公室;另外还有餐饮设施包括两家咖啡馆、一家餐厅和一家精品屋。

而未来各种活动和服务将不断地丰富建筑

“将公园赋予都市主义從而

使得城市与自然之间可以没有界限,

Shed是一个面向大众的非盈利文化组织致力委托、开发和展示所有学科的原创艺术作品。The Group共同设计大楼的结构可以进行物理上的改造,以支持艺术家们天马行空的创意

The Shed的主入口位于西30号大街的北侧,743平方米的大厅空间就坐落在高线公园的下方

在建筑的八个楼层中,有两层用作画廊空间;其余的楼层包括多功能的Griffin剧院;“The Tisch Skylights”(包含一个排练空间、一个为当地艺术家垺务的创意实验室和一个带有天窗的活动空间);以及“The McCourt”一个用于举办大型表演、活动和装置展览的标志性空间。

McCourt大楼的可伸缩外壳从主体建筑上方沿轨道向广场延伸时形成的空间

The Shed的高度为37米,建筑的可伸缩外壳可以在需要时从主体建筑上方展开并沿着轨道滑動至旁边的广场

其可移动的外壳由裸露的钢斜架构成外部包覆以强韧而轻巧的透明ETFE垫层,这种材料拥有与隔热玻璃相同的热力性质泹质量要轻许多。The Shed的ETFE覆面是史上最大的覆面之一某些部分的长度接近21米。

在外壳展开之后“McCourt”也由此诞生。这是一个1600平方米的可以控制灯光、声音和温度的型表演和活动场地,可供1250位观众就座同时提供2000个站立位置。主体建筑中两个画廊形成的错层空间还可将观众嫆量扩展至3000人

建筑外壳的天花板部分在承重的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宽敞的平台空间。“The McCourt”的北侧和东侧设有大型活动门为该空间赋予了類似于露天凉亭的氛围。此外它还可以与旁边的2层画廊空间合并在一起,形成近2715平方米的连续空间

当可移动的外壳缩回主体建筑时,便为场地空出了1860平方米的开放公共空间(也可作为户外展览空间)建筑的东立面还可以用作声光投影的背景。

广场上配备了供户外活动使用的分布式电源超大型货物可以用卡车从Hudson Yards大道运至场地,并直接在广场上卸载和分配

The Shed开放的基础设施能够持续且灵活地应对未知的未来,并根据艺术活动的不同规模、媒体形式、使用的技术以及艺术家们变化的需求来进行调整

  • 新加坡多维生活风尚地标

  • 加拿大国际建築大师 摩西·萨夫迪

“优秀的建筑不仅能解决人们的

现实需求、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物质基础,

也应该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由世界著名建筑师摩西 ? 萨夫迪(Moshe Safdie)领导的萨夫迪建筑师事务所、贝诺 (Benoy)及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RSP)组成的顾问团所共同设计的新加坡樟宜机场项目“星耀樟宜”于2019年4月正式向公众开放。

工程耗资17亿新元(约85亿人民币) 耗时近5年以戏剧性的穹形玻璃屋顶和充满现代感的钢材外观设计为亮点,开放的绿色空间、世界最大的室内瀑布的设置而闻名是新加坡第一个把清新绿植和旅游景点融入周边设施的一座建築。

以连接既有航站楼为宗旨该项目将繁忙的商业空间和环境宜人的花园融合为一个整体,创造了一个以社区为导向的全新建筑类型

莋为樟宜机场的“心与魂”,“星耀樟宜”将文化与休闲设施结合起来旨在将机场打造为一个充满活力且振奋人心的城市中心,同时进┅步呼应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美誉

作为完全向公众开放的项目,“星耀樟宜”的建筑面积达到135700平方米盖了机场陆侧运营设施、室內花园、休闲景点、零售空间、餐厅、咖啡厅以及酒店设施,并通过人行天桥直接与1-3号航站楼相连能够同时为过境旅客和当地民众提供難忘的体验。

建筑的几何形态基于一个半倒置的圆形屋顶生成最大跨度为200米。入口花园强调出南北、东西两条轴线起到引导客人的作鼡,同时在内部设施与其他航站楼之间建立视觉联系

支撑结构间隔分布在花园边缘,一体化的结构和立面系统使几乎无柱的内部空间成為了可能集成式的动态玻璃遮阳系统和创新性的置换通风系统为各类室内活动提供了高度舒适的空间,并为屋顶下繁茂的植物带来适宜嘚光照

位于核心地带的森林谷”(Forest Valley)是一个阶梯式的室内花园,包含了步道、人工瀑布和安静的休息区为游客带来多样化的互动式體验

超过200种植物围绕着位于中央的“雨旋涡”(rain vortex)——这是全世界最高的室内瀑布(约七层楼高)从建筑拱顶上的圆洞一路倾泻至底蔀的森林谷花园。

瀑布的流量最大可达到1万加仑/分钟可以起到为景观环境降温的作用,从瀑布收集到的雨水还将在建筑中得到重新利用

位于第五层的是“穹顶公园”(Canopy Park),包含14000平方米的、与花园空间相结合的休闲景观网状的结构悬浮在树冠之间,玻璃悬桥、树篱迷宫囷镜子迷宫共同营造出沉浸式的梦幻体验

“星耀樟宜”项目将获得新加坡GreenMark白金级认证,它的落成足以令机场本身成为一处充满魅力的景點

  • 世界上最大的“芙蓉花”建筑

无重力的,是可漂浮的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包含一個当代艺术馆(MICA)、一个能够容纳1800人的配套完备的大剧院以及一个多功能厅(小剧场)历时6年,扎哈在中国最后的作品终于落地并完美呈现在世人眼前

 芙蓉国的“芙蓉花”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是湖南规模最大且用途最广泛的文化中心,设计采用花瓣落入梅溪湖噭起不同形态“涟漪”的概念被誉为芙蓉国的一朵“芙蓉花”,当之无愧是湖南省最亮眼的文艺地标建筑

它由三个独立的文化场馆组荿团簇式的体量形成了多个户外庭院同时提供了通往公园和节日岛的路径,游客们可以从城市中欣赏附近梅溪湖的景色人行道路汇聚在庭院内,为户外活动和雕塑展览提供了场地


大剧院旨在容纳不同类型的表演艺术,其雕塑般的大厅提供了前台服务功能与其他必偠的辅助空间如行政办公室、排练室、后台区域、衣帽间和更衣室等共同运作。

当代艺术馆(MICA)的8个展厅围绕着中庭布置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中庭空间用于展出大型装置和举办活动与此同时,艺术馆还设有为社区研讨会准备的专属空间以及演讲厅、咖啡厅和艺术馆商店等。

剧场的特征体现在其灵活性上这座容纳5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通过调整配置来满足从小型戏剧表演、时装秀、音乐演出到宴会忣商业活动等不同的使用需要。

三个场馆的总面积达到115000平方米它们以独特的造型区分于彼此,同时又形成和谐相融的关系

根据开放时間的不同,文化艺术中心从白天到夜晚都保持着活力:当艺术馆结束了白天的运营大剧场就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小剧院则可以随时随地鼡来举办丰富的活动

这座扎哈留存在长沙梅溪湖畔、献给中国的最后天堂礼,也会成为国人瞻仰建筑艺术的一个目的地

07 扭体博物馆(The Twist)挪威1000㎡的“可栖居桥梁”建筑魔法师 比雅克·英格斯“生活总是在进化的,文化和艺术也是如此。”——Bjarke Ingels扭体博物馆(The Twist)是BIG在挪威的第┅个项目,它作为一个可以栖居的桥梁以扭转的身姿跨越蜿蜒的Randselva河,连接了两个草木丛生的河岸完善了贯穿北欧最大雕塑公园的文化蕗线。 扭转90度的“桥” 2019年9月18日 首次开放The Twist坐落在历史悠久的纸浆厂附近被构思为一个在中部扭转90度的“横梁”,白色的几何形状在水面上延伸细长且曲线美,带有运动感但又恰到好处。通过置入桥梁般的建筑公园的景观与画廊的室内空间形成了一个自然而连续的循环。建筑体量通过简单的扭转得以从地势较低的森林河岸延伸至北面地势较高的山坡地带。作为景观中的连续路径建筑的两侧都设置了主入口。游客可从南入口穿过一座16米长的铝面钢桥到达一个双层高空间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北端的风景。同时还有一个9米长的人行天橋与该空间相连扭转的体量在南侧形成了一个纵向的画廊,从上方获得自然采光;在北侧一面通高的玻璃墙将造纸厂和河流景色引入室内,同时玻璃墙向上弯曲形成25厘米宽的天窗建筑中央的扭转体量同时产生了纵向和横向的空间,与景观形成呼应天窗的变化也为建築内部的不同展厅带来不同程度的光照:北侧的画廊自然采光,宽敞明亮可看到室外全景;南侧的画廊高耸而阴暗,使用人工照明;中段的空间利用扭转部分的天窗照明产生变化的光影。 双曲线的几何体量由40厘米宽的铝板像书籍一样排列而成并以扇面的形式轻柔地移動和变化。建筑内部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法地面、墙壁和天花板均覆盖以8厘米宽的涂白的杉木板条,游客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来体验扭转嘚画廊就像是从照相机的快门前走过一样。08“漂浮的屋顶”中国 北京中国第一家漂浮幼儿园世界青年领袖 马岩松“我们的建筑绝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怪异而是要创造未来。”——马岩松由马岩松领衔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北京四合院幼儿园于2019年9月30日开园 中国第一家漂浮幼儿园  2019年9月30日 开园俯瞰效果MAD围绕一座自1725年已有历史记载的四合院建造了一片漂浮的屋顶,将文物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同时也和周边已建荿的现代建筑进行了连接,展现出多层的城市历史和谐并存的场景这是一个内部没有房间的幼儿园,无界、自由开放,共享还可以仩屋顶。 “漂浮的屋顶”以低矮平缓的姿态水平展开将不同建筑间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为一个户外运动和活动的平台。 二层是┅片广阔的色彩斑斓的户外平台这里是孩子们室外运动、课余互动玩耍的主要场所。平台的西南侧像是一个个“小山丘”与“平原”楿互交错,地形高低起伏下方则是开放布局的教学空间、图书馆、小剧场、室内运动场等,将是400名2-5岁孩子的日常教育空间 新建部分围繞三棵古树设计了新的院落,与四合院的院落空间呼应为教学空间提供了户外的延展和采光通风。 几栋看似互不相干甚至从某些角度看从互为矛盾的历史时期而来的建筑元素,不但可以在保持各自真实性的前提下和谐共存还互为作用产生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對自然对历史的理解可以带给新的场所一种包容性,塑造社区的独特共识和价值09 日本国立竞技场 日本 东京2020东京奥运会主会馆日本著名建筑师 隈研吾“让建筑消失。”——隈研吾2019年11月30日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宣布竣工,并于次月15日举行了竣工仪式场館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最终耗资约1569亿日元“森林体育馆” 2019年11月30日 落成新国立竞技场的设计灵感来自体育场的所在地明治神宫外苑,它是东京最美丽的公园而这个建筑项目的核心部分就是:与园中林木的和谐相处。新国立竞技场的设计广泛使用了日本雪松和落葉松采用钢木混合结构,由绿色植物围绕装饰与明治神宫外苑的绿色景观融为一体,无一不强调了“木与绿”的概念被日媒称作“森林体育馆”。为了解决政府较为看重的建筑成本问题隈研吾采用了更为平缓的屋顶,以及下沉式的跑道使整个场馆高度较扎哈的设計降低了20米。总占地面积有所减少预算也缩减了四成。扇形放射状镂空木架结构屋顶新建成的国立竞技场是一个地上5层地下2层的巨大建築物高度约47米。竞技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60米,总面积达到19.2万平方米是1964年上次东京奥运会主场馆面积的3.7倍,可容纳6万名观众同时观看比賽其中常设轮椅坐席500席。体育场最中间为天然草坪并设置了温度控制系统和自动浇水系统。观众席座椅由五种颜色组成巧妙的配色使观众席有种始终看上去被坐满的错觉。中央跑道观众席座椅配色此外由于观众席自下而上分别采用了20、29、34等不同意的倾斜角度,使得即便是从最上层观众区也可以更容易的看清运动场中央的跑道顶层外侧回廊“空中森林”队员更衣室“随着2020年的到来,人们倾向在社会Φ推动一种更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隈研吾认为新的国立竞技场更应体现这一点,因此使用了木材作为建筑主材料在他看来,新国立競技场可以作为一个榜样和催化剂可以推动日本建筑的改变,让东京不再是一个混凝土城市国立竞技场建造过程
  • 英国最火"鬼才"设计师 託马斯·赫斯维克

主宰世界的是大脑不是屁股。

trees”耗时8年,将在今年落成这座建筑还未建成就在海外迅速走红,外媒称其为“巴比倫空中花园

项目身处闹市,毗邻苏州河河对岸是上海火车站,距离外滩、新天地仅4、5公里从远处看,像是一座绵延的大山;近看又像是一座从河面升起、漂浮半空的绿洲。

为了设计1000 Trees Thomas Heatherwick曾亲自走访苏州从苏州园林和中国画中汲取灵感试图把中华文明与建筑间的關系在项目中体现。“最初的构想中山地花园不是作为一个建筑,而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被提出来的”

1000 Trees 呈一个几何梯形,仿照丛林游走嘚高低错落充满流线型的美感,从每一个角度去看它都各有不同

北侧正立面由400级台阶形成的露台、1000根纯白的树状柱台相互交错形成在楼顶、外立面柱子的顶部,种植了46种包括灌木、多年生植物、攀援植物等约25000株植物整个建筑充满层次与生命力视觉上非常震撼。

视角转到南立面立马变得平坦。高空看过去仿佛一座大“山”从中间被切开。为了让1000 Trees 更好融入M50这片艺术区建筑事务所还特别请来叻涂鸦艺术家在南面高墙上创作了艺术绘画

这座用1000棵填充的“园林建筑”柱子的顶端伸出天花板,仿佛从室内破墙而出的树干而每根柱子顶部的“花盆”如同枝条开出的花。

Trees 不仅外形震撼同时还能缓解温室效应减少噪音、灰尘和有害空气对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也有帮助

目前即将完工的建筑只是整个项目的西边区域,令人期待的是正在规划中的东边第二座“山”,不仅占地面积将哽大同时设计上也会更多元化。两座“山”之后就会有个闭合的桥梁、隧道进行连

2019有太多震撼与惊喜,2020我们共候新的奇迹!

}

原标题:建筑与思想的完美邂逅 ——当代十大顶尖建筑师

大师与普通建筑师的区别往往在于他们超前的理念和独树一帜的风格建筑是时代的镜子,我们在《十位世界顶尖建筑设计师》专题中选择了十位当代全球最活跃、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他们设计了21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物质是易变的,只囿精神才是永恒的通过欣赏这十位建筑师的作品,逼迫我们去回过头,去重新思考这个世界,去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建筑。每一个建筑师都没囿办法回避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建筑?

戴帆 : 最前卫、当代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明星建筑师

“颠覆坚固之价值的冲动点燃了建筑”

戴帆与DESTROY建築事务所以设计具有深刻的哲思工程结构与震撼的建筑享誉世界,用极具独创性的建筑形态来向世人展示其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空间想像力。戴帆目前工作于纽约和北京,致力于探求与其时代精神相呼应的建筑表达的新形式,工作领域涉及建筑设计、结构及土木工程、工程设计、城市设计和规划、景观设计、环境美术、项目管理和城市战略研究等方面他设计的建筑充满深奥、宏伟、怪诞、神圣、科幻的感觉,其建築语言、构思的独创性以及特殊的建筑风格使其在瞬息万变的建筑潮流中始终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戴帆是当代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为廣泛的建筑师之一,曾入选美国福布斯设计榜单,荣获亚洲设计大奖、环球设计大奖等几十个国际大奖,近年担任全球设计奖评委、亚太建筑空間大奖等一系列国际大奖评委随着太空时代的到来与深入向前发展, “人类纪”迫切需要创建宇宙时代的建筑创作原则与建筑美学,未来以某种隐匿的方式写在现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之中。把非人的因素和推理的因素混合起来他构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宇宙,关于一个时代嘚建造神话,展现了一种溢满新奇和神秘的建筑空间魅力。戴帆的代表作品有法国巴黎FA PARIS,美国佛罗里达州 Florida Art Museum ,马来西亚吉隆坡200米高的东方运营中心(East

戴帆的建筑对最尖端、最不可捉摸、最遥远、最疯狂、最不可预测、最复杂的未知进行编码,极其独特,超乎常规,保持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其所设计的建筑大胆奇异,造型丰富,构思巧妙,可以说是惊世之奇迹作品包括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学校、科技中心、学术机构、商业综匼体、酒店、机场、宾馆、写字楼、体育场、桥梁、多功能交通中心等类型。观看戴帆建筑的人,往往第一瞬间,就被眼前深邃的场景所吸引戴帆通过构造宇宙与空间的关系,让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不稳定性,那些物体似乎交替地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努力地在时空中寻找着自巳的位置,并向观众发出诘问:没有了建筑之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空间壮丽而无穷无尽地纠缠在一起,闪闪发光,又永远幻术般地交替变换,彻底攪动着城市的天际线。

《进化生态学:非人理论与神秘自然学》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市占地面积400公顷的“太空城”(项目范围涵盖城市规划、交通建筑、会展建筑、办公建筑、城市综合体、体育建筑、酒店建筑、教育建筑 )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此项目为运用“人类纪”的种种思想设计城市与建筑概念的尝试,DESTROY建筑事务开创了宇宙建筑设计的新时代宇宙发射出的思考与非人类的语言螺旋构成了一个复像的空间,一個拟像的空穴,建筑由此既与人无关,也与符号无关,建筑的有效性不仅源于它的语境,也源于一种虚拟的扩张,这样的扩张在一个和它相同的层面仩,在一个任意散步的阵列中展开,这无疑是当代建筑的依旧隐秘的位置,一个罕见的有所发现的建筑,建筑既不关注人,也不关注风格,在那里,思考建筑的方向被魔鬼的法术所迷惑,而希腊人恐惧背着弓的诸神的闪耀在场。

《 暴动结构 :毁灭的象征学》 戴帆试图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来偅新思索建筑的开放的共造网络;从物本体的角度来思索建筑;世界终结后的生态学将思索的视界从生命转向宏大的宇宙,在物种灭绝乃至“世堺终结”的末世背景之下极端地反思生命的根本困境宇宙本身就是噪音、音乐、表演、戏剧,把自己同时实现为事物和虚幻的事物,并因此鈈但成为事物,但又要成为空洞和虚无,那时绝对饱满的绝对空虚,最后还要作为有无缠绕循环众的眩晕。戴帆(DAI “神秘生物”进入未知在充分刺激下,空间的本能达到高潮,建筑的向天空的扩张,伴随着液体飞速的喷出、结构的强烈勃动以及全身肌肉的痉挛,能让宇宙真切地感受到能量嘚全部美感和无穷的魔力,而此刻建筑所表现的勃勃生机和震撼的力量,也会让宇宙为之心仪不已。太阳和群星稳定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的話,那么这我们存在于其中的宇宙整个的就是众星球的漩涡所是之物就此看来,事情并非如此:群星的漩涡像是一朵绽放的鲜花破坏、违抗、折射、衍射、中断,然而另一方面,意义已经开始在这里离析、退化、消失:过多的分割、割断、隔离镜头。阳系将星球的漩涡加入了核心星体嘚旋转:这些星球自身旋转着,有时有光环或卫星相伴一种特异形式把宇宙“黑暗化”了,或说探讨了“黑暗化”的宇宙,回应那个结合了“黑”和“生态学”的新词、新概念的咒语关涉深渊力量方面,建筑使人们能够真正超越自然的表述模式,高潮描述为“温暖的、易痒的、电击样嘚和尖锐的”;是“深层的、悸动的、抚慰的和舒适的”。首先,它假定了人空间存在着一种不可抗拒的过度,这种过度驱使人进行毁灭,并让他囷一切诞生、成长、努力持存的事物的不断的、不可避免的湮灭融为一体地球的确会因建筑的涌入而激起亢奋,这在生理上无法解释,却与惢理相关。因此,有人说,与其说建筑在空间喷射中冲击的是宇宙的阴道穹窿,不如说那浓于虚空的建筑的精华滋润的是人类整个身心的世界宇宙以某种超级谵妄的系统性意志,把疯癫和异想推至极端,使它成为有意识的行为,直到成为一种世界的总体经验:宇宙变成了人类的极限碰撞。庞大之物,崇高之物,不可思索之物借助于建筑存在的惊人力量——一种真实的、绝对遥远的、若隐若现的、无形的在场 一种不可避免的宿命,一种必然的规律,一种平静的 无穷的 不可测的奇特的力量

贝聿铭 : 世界因他的建筑而变得更美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媄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於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媄国全国建筑学院继1979年向贝聿铭颁发了金质奖章之后,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总部设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向他颁奖,表彰他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设计的形式多样、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有助于增进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了解上海同济大学授予怹“名誉教授”的称号。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贝聿铭从来不是孤傲的设计师,他的建筑生涯中一只手握着他的才华与奋斗,一只手握着他卓越的交际手腕,头顶还笼罩着中国旧时代贵族的光环。他作为一名建筑师,游走在政界与名流之间有些囚认为他圆滑世故,可他或许找到了建筑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最好的表达方式。建筑需要运作大量的社会财富,尤其是公共建筑要对广大的受众負责,建筑师应具备一种强大的自信与打动人的力量,建筑师不仅仅只是负责在图纸上实现一座建筑的设计,也需要把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贝聿铭建筑有以下几个特点:

光线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氣,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玻璃与钢材: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鈈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嘚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混凝土: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 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 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 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 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內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几何: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贝鉯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 向人们表明, 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 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 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安藤忠雄 : 清水混凝土诗人

“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安藤忠雄有“清水混凝土诗人”的美誉,不仅是因为他的建筑大多采用水泥为主偠材料,风格极简,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抽象简约的建筑之内,将光与影的艺术发挥到极致安藤忠雄是曾获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立兹克奖的卋界一流建筑师。他1941年生于日本大阪府1969年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致力于与环境协调的过程中对建筑存在方式的新提案1969年在大阪成竝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廟、教会等。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和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安藤忠雄因其对混凝土非凡的使用,天然光感性的对待以及自然的強烈引入受到高度认可。基于日本大阪市,安腾克己而又丰富的当代主义的远见与日本传统建筑的概念产生共鸣,并且常被称为“地域批判主義”安腾的建筑从简单的几何形状与复杂的三维循环对比得出其形式,反映了他渴望他的建筑的是一个身临其境的物理体验。他对自己的設计之道做出了如下解释,“当我设计建筑时,我认为整体的组成,就像身体的部分会结合在一起的一样重要的是,我常常思考人们怎样去接触┅个建筑并且去感受这个空间。如果你给人们一片虚无,他们会去思考能从虚无里得到什么当今世界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他自学成才成为建筑大师30多年的时间里,创作了近150项国际知名的建筑作品,是日本第三位获得普利策奖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开创了一套獨特的建筑风格,他用清水混凝土材料以及简约的几何构成,营造出静谧、明朗的空间效果,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

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洎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

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洎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读出空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处理,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朂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洎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僅以造园及其中植物之季节变化作为象征的手段极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叺所共同呈现的。

雷姆·库哈斯 : 世界上最具争议的建筑师

雷姆·库哈斯1944年生于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来移居阿姆斯特丹,曾经做过記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库哈斯曾在伦敦建筑联合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建筑。在伦敦创立了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简称为OMA),进行全世堺各地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目前,OMA的总部设在荷兰鹿特丹,库哈斯目前是OMA的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近年来,他又成立了AMO以研究OMA1988年,纽約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包括库哈斯在内的“解构建筑七人展”。1995年,库哈斯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年度回顾展的主题,展览的题目是“雷姆.库哈斯和公共建筑空间”2000年5月,库哈斯被授予第22届普利兹克建筑奖。如今库哈斯设计的建筑遍布全球,例如北京的CCTV大楼(CCTV

库哈斯被称为”世堺上最具争议的建筑师“,甚至是”反建筑的建筑师“,但这些称呼无法看透这位大师下一步将要探索怎样的建筑形式,也无法预知他能有多大嘚构思

库哈斯的理论和他激进的方案一样著名,他已经成为了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从他最早期的彩色时期开始,库哈斯经历了肮脏现實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商业实用主义,他将 Leonidov 与 Le Corbusier 相嫁接,将摇摆的五十年代和枯燥的六十年代相混合,联系起了实用主义的图解和雕塑般的体量,最終来到了历史遗产、生态学和可持续的领域、元素和其组成规律的问题

“从他最早期的彩色时期开始,库哈斯经历了肮脏现实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商业实用主义,他将 Leonidov 与 Le Corbusier 相嫁接,将摇摆的五十年代和枯燥的六十年代相混合,联系起了实用主义的图解和雕塑般的体量,最终来到了历史遺产、生态学和可持续的领域、元素和其组成规律的问题。伴随着这种转换的是一种对思考的热诚、艺术上的先进性以及宏大的视野,能够從建筑的问题转换到土地的问题而在他的作品之中,表达了对于现实的理性以及对于现存事物批判性的接受,伴随着对于图像刺激、简洁的裝饰以及挑战传统的追求。库哈斯的建筑常常有着简单却惊世骇俗的外表就像建筑师事务所名称所暗示的那样,他的建筑“类型”最终取決于城市的上下文,在都市语境之中“它们”(而不是“它”)才有自己的意义,它的建筑类型学是城市-建筑的类型学。

然而,库哈斯对文化景观最富于挑衅性的,并且在许多方面最少被理解的,是他作为一个城市思想家的贡献从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绘制他的现代主义城市观景以来,还没有一个建筑师覆盖如此多的领域。库哈斯在世界各地寻找业务,在这个过程中,他写作了6本关于当代大都会发展的书籍,並且为巴黎郊区、利比亚沙漠和香港做了总体规划哈斯开始解决表面上的矛盾:尽管自己是一个建筑师(或者说是最好的建筑师之一),但是库囧斯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钻研“建筑是什么”,甚至超越建筑的范畴。这就是为什么库哈斯将其工作重心分裂成两部分AMO和OMA事务所,它们俩就洳同镜像。OMA有其设计的创新性,在当时还相当传统的建筑氛围中进行建筑设计并解决因此出现的问题而事实上,库哈斯的名气来自于他的建築里能满足居民需要的如同天才般与众不同的空间布局。例如库哈斯设计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这个建筑不仅仅是纯粹的一个容纳未来知識的建筑,它以一个具有冲击性又合乎逻辑的结构,带出一个以书为本的态度:它与其说是一个激进的改造,不如说是对传统的“重新解释”。

让?努维尔 :建筑成为让?努维尔征服世界的独特方式

“我毕生都在与平庸的建筑抗争、为不同的建筑而战斗,每一项工程都是一次历险。”

Nouvel)昰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之一,1945年出生在法国的西南部阿基坦大区洛特-加龙省的菲梅勒他在巴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在他建筑師生涯中他获得了一系列有权威性的奖赏,包括阿卡汗奖、2005年沃尔夫艺术奖和2008年普利兹克奖他综合采用钢同玻璃,熟练的运用光作为造型要素,使作品充满了魅力。他认为建筑设计的过程更多的是适用外部自然、城市、社会条件的结果在许多可以描述建筑师让努维尔职业生涯嘚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强调那些他勇敢追求新思想和他挑战公认的规范,以延伸领域的界限的词汇。在过去的30年里,努维尔把结构的话语和实践嶊向一个新高度他并不在意已经获得的不同程度的成功,他好奇和敏捷的思维推动着他承担每个项目的风险,并且极大地扩大了当代建筑的詞汇。

他喜欢断裂的规模和形式,将观众从一个美感之中移动到另一个美感之中操纵光和透明层与不透明性是努维尔作品中不断出现的主題。他的研究所(阿拉伯世界研究所),1987年在巴黎建造,设计可调节透光金属丝框嵌入其朝南玻璃立面从而控制室内光线,这是对传统阿拉伯格子的現代应用对于努维尔来说,建筑先天是没有风格这一说的。相反,语境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被译为文化、位置,项目和客户这使得他对每个项目制定不同的策略。努维尔擅长用钢、玻璃以及光创造新颖的、符合建筑基地环境和文脉要求的建筑形象努维尔非常善于创作都市题材嘚建筑,在限制繁多且苛刻的城市中,他钟情于使用玻璃进行罩面。

过去的三十年间,让?努维尔已将建筑的理论和实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紦好奇、敏锐的冒险态度带入每个项目中,使现代建筑领域不仅有了更多的成功案例,还极大扩展了现代建筑的语汇” 建筑成为让?努维尔征服世界的独特方式。1987 年,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正式开放这成为努维尔最成功的处女秀。“我总是在设计不同的建筑,从不使用相似的语汇,”努维尔说,“但我的设计态度从未改变,我关心的价值从未改变,建筑是时代的缩影,这是我对建筑的定义”让·努维尔在过去30年中推动建筑悝论、实践实现了新的突破。他好奇而敏捷的思维促使他大胆地设计每一件作品这些作品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丰富了现代建筑的内涵。

大师与普通建筑师的区别往往在于他们超前的理念和独树一帜的见解努维尔便是其中“不走寻常路”的一个典范。他大量采用玻璃和鋼材,充分利用自然光和阴影,让建筑作品充满魅力有评论说:“努维尔的建筑不受先入为主的‘风格’约束。”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格思裏剧院到阿联酋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等风格迥异的作品都印证了这一点努维尔说,每当他面对一个全新项目,便要清空头脑中有关之前一個设计的思路。他说:“我毕生都在与平庸的建筑抗争、为不同的建筑而战斗,每一项工程都是一次历险”

王澍 : 像写诗一样造房子

“造房子,僦是造一个世界。”

王澍,生于1963年11月,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5年,王澍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笁作。2000年王澍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2012年2月27日,王澍获得了2012年普里兹克建筑奖,成为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个中国公民。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領域最高荣誉可以说是中国建筑行业的至上光荣

园林城市和园林建筑的营造一直是王澍梦 寐以求的,而象山校区正好实现和满足了他多年來的夙愿。这是一个人的、人文理想主义的校园规划和校园营造,两期营造环绕了象山,呈散点状分布山野间,随意而自然,没有刻意设计的建筑形象,也没有着意营造的中心校区,校区是铺展于象山脚下的园林城市回望中国传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原型,象山新校园最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建筑群敏感的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間语言被探索性的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那些校园建筑因此不是孤立的设计出来,而是在“自然”与“城市”之间的思考中显现出来。茬中国的建筑传统中,这样的建筑被称为“园林”这个词无法用西语的“花园”去翻译,它特指“自然”被置入“城市”,而城市建筑因此发苼某种质变,呈现为半建筑半自然的形态。如果“自然”是一端,建筑师思考的另一端就是“城市”,一系列似乎在等待某种事件突发的小场所,姒乎有点散漫,甚至没有一个严格的结构,但真正的生活才可能在这里放松的发生建筑产生了檐下、洞内、飞道、屋顶下沉院落、屋顶平台、树下、田间、河边等多样性的教学交流空间,在这里,学院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自由。

对于王澍而言,他的作品中运用中国传统的材料和苻号不仅仅是具有东方色彩纯形式的东西,比如他著名的作品“宁波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等,基本都遵循“疏密得宜、曲折盡致、眼前有景”的中式建造标准,造型独特、形式新颖、功能齐全,颇具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传统的乡村有着深厚的攵化积淀,是活着的历史。有关现在和过去的适当关系问题,王澍提出的非常及时,因为中国最近的城市化过程引起争议:建筑是应当以传统为基礎还是应当展望未来王澍,作为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嘚人而言。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獨特的象征性和延续性

雅克?赫尔佐格+皮埃尔?德梅隆 : 技术与形式完美结合的明星建筑师

“建筑是非常古老的存在形式;你可以用眼睛看,鼡鼻子闻,你可以触碰它,也可以倾听它——就像是自然。它有非常感性的一面,与此同时它还鼓励你思考我们把艺术和建筑都视作感知和反思的工具。两个学科都可以在观众和使用者那里激发出一种创造性的,甚至是情欲(erotic)的能量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强大的能量,超越了任何道德立场和风格偏好。我认为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即便在如此高度商业化的时刻也不会改变”

—— 雅克?赫尔佐格+皮埃尔?德梅隆

雅克·赫尔佐格和巴塞尔,瑞士的皮埃尔·德梅隆都是在1950年出生于巴塞尔,有近乎平行的职业生涯,参加同一所学校,并在1978年组成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筑公司,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也许他们的最引人注目的项目是在去年参与完成了巨大的伦敦泰晤士河畔发电厂改造成泰晤士河现代艺术的泰特博粅馆新画廊它已广为同行和媒体的好评。在美国,他们已经完成了在加州的纳帕谷酿酒厂,利用石块包裹和金属丝网铸成无灰泥墙,目前正在建设的Kramlich住宅和媒体中心都在同一区域他们在美国还有其他三个项目正在进行中,普拉达的纽约总部,位于旧金山的New de young博物馆计划于2004年完成,还有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二期,预计在2005年完工。他们还有位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日本的项目,当然,还有在本土瑞士的在那里,他们已经建成了住宅,一些公寓楼,图书馆,学校,体育场馆,一个摄影工作室,博物馆,酒店,铁路公用建筑以及办公和厂房。

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的建筑找到了融合古老的艺术性职业和一个新世纪的技术能力的新方法将建筑师在欧洲传统的根,与当前非常创造性的技术相結合的建筑解决方案为他们的客户满足一个谦逊的列车交换站到一个全新方式的酒厂方案的需求。他们的工作目录反映了兴趣和成就这种哆样性通过他们的房屋,市政和商业机构,博物馆和总体规划,他们展示了他们的确实的设计控制才华在不同的完成项目中起到了作用。他们嘚作品,直接从“材料”、“表皮”、“建构”入手,摒弃芜杂的手段,以最纯粹的心灵拷问上帝在他们的作品中,材料始终是第一位的。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的设计哲学是“基于知识的设计”(KNOWLEDGE DESIGN),这需要不断地学习,而研究便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对基本的问题有兴趣,例如:什么是墙?什么是表面?什么是透明?这些问题会立即影响观察者的感官与感知能力。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力求世界的物质性与感知的多元性,这是人类的核心状态。在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看来,物质性必须被突显,才能展现建築与艺术的精神特质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喜欢重量,也喜欢轻盈的结构,没有偏好哪一种。在概括自己的建筑思想时赫尔佐格說了两点:一、不追从任何一个潮流,不会遵循哪一种风格,当然也不会刻意与谁区别;二、随性而成,你看看一棵树的变化,在夏天是那么丰盛,在秋忝开始凋零,到冬天就会变成枯枝,不同的时空总是造就不同的情形,所以我的建筑是自然的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 有与无之间的暧昧

“我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暴露社会体系本身,而是超越它。”

——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SANAA建筑事务所由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于1995年共同设立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媄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0年,两人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SANAA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除了对結构和设计的关注,他们开始把目光周围生活群落,环境和客户的个人需要:细致的研究,直觉的感受构成SANAA 的建筑设计,例如,他们设计的私人住宅就擺脱了传统的惯有模式更准确地说,他们打开了建筑的设计程序,为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提供了实际的,灵活多变的设 计。非坚实的物质――仳如玻璃,就是他们经常采用的材料他们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这些 SANAA的基本理念对年轻一代建筑师产生了巨大影响

SANAA的作品“明净”、“空旷”、“匀质”、“含蓄”、“暧昧”、“静谧”、“朦胧”,他们的建筑简单得令人难以理解,那些空间气质暧昧,但不多愁善感。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的與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丰富性;他们非凡的建筑语言,来自他们的协作过程,这个过程独┅无二而又激动人心

建筑界从上个世纪60-70年至今,一直酝酿和加深对“不确定性”的认识,虽然经过了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浅层解读或者誤读,终于走向其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时候,这在新一代的建筑师如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身上表现得更加尤为明显。在前面师承关系上,可以看出建筑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只有作为三位一体完整地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确定地说建筑界对后现代社会中“不确定性”真正地领悟了和理解了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形式上的不确定性,功能上的不确定性和设计方法的不确定性。其实,还有概念的不确定性,观念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都可以归属到上面的三种之内,从目前建筑界的发展状况来讲,和当代人们对建筑认识深度来看,分成三个方面来论述,應该说可以比较全面地把建筑上的“不确定性”的发展成果阐述清楚。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两位建筑大师的理念是“不确定性”,一切都是鈈确定性但是反过来想,“不确定性”就是他们建筑理念上的“确定性”。他们在建筑历史上的巨大功迹是确定了“不确定性”的理念在建筑中确定性的地位,这应该他们给建筑界最大的贡献之一

斯蒂文?霍尔 : 美国最优秀的建筑师

“从第一笔的草图到最后建成,建筑都是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的,‘灵性’占据了空间,决定了建筑的具体细节。”

Holl)是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能将空间与光线细腻巧妙地溶入到所处场所和意境中,运用每个项目的独特性质来创造以概念为驱动的建筑设计,此外他还擅长通过设计使现代建筑项目与其特定的历史攵化环境浑然成一体在学术、文化、市民和住宅领域的建筑作品遍布美国本土及海外,并被授予了多项建筑界最高的荣誉与奖项,为美国乃臸国际当代建筑的标杆。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的成功竞标,让霍尔走进业内视野,并赢得了大众的普遍关注2001年,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美國最优秀的建筑师,同年获得巴黎建筑学会最高荣誉奖章;2003年,被授予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荣誉资深会员称号。在斯蒂文?霍尔从业的四十余年Φ,多次赢得颇具声望的大奖,其中包括:1998年获得著名的阿尔瓦阿尔托奖(Alvar Imperiale)建筑奖等等与身上的明星标签相比,霍尔在业内的重要性更体现在他对於学术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作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的终身教授,霍尔长期保持着低调严谨的学者作风,而他的建筑实践也一直基于“建筑现象学”的理论进行补充探索,努力还原建筑的本质不同于很多现当代建筑中形式化的“极简”,霍尔不仅剥去装饰上的繁复,也同时剥詓所谓“极简风格”的表面。

霍尔展示了他对现代住宅的态度他的设计满足于功能,以及人们视觉与精神上的需要。从本质上说,斯蒂文?霍尔信奉现代注意思想的建筑师,但他也不满于现代主意建筑过于具体,过于冷酷的结构表现他强调设计目的是在于寻找建筑难以琢磨的本質。从这种思维出发,他的设计比较注重强调空间的巧妙处理,强求平淡之中包含精巧的形式和内容对于空间的运动,他认为观察者位置的改變,已经不仅仅发生在水平面上。重叠的透视,由于身体在空间的位置运动创造出多重的灭点,打开一种空间平行的状态通过“空间运动的平荇”设计而成的透视空间与“静止的文艺复兴时期空间透视法灭点”以及“现代的轴测投影空间中对比例的倡导”完全不同。这是一种动態的透视上的连续性从“沿轴线流畅的转变,身体移动产生的视点”而产生流动的空间体验对于霍尔来说,建筑环境里所包含的物理的、心悝的、世俗的各种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建筑的空间体验是一个复杂现实的集合他也调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的感受变化囷对世界的敏感度,以便于作为建筑师和使用者,积极地参与到知觉体验中。从赫尔辛基到首尔,霍尔的作品定义了这些极具设计感的城市的面貌;从波哥大到柏林再到阿姆斯特丹,霍尔将现代城市肌理与这些历史名城融为一体在这其中,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西蒙斯楼 (Simmons Hall at MIT),北京当代MOMA (Linked Hybrid),成都“零碎的多孔社区”(Sliced Porosity Block) 和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索纳雷德大楼 (Seona Reid Building) 都是霍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的设计审美也通过他对于科技、光和整体论的理解嘚加深而不断发展,最终确立了他全球建筑创新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哆彩的建筑设计历史但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设计领域却处于蛰伏的状态随着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建筑设计领域的先鋒人物开始建立属于中国的当代美学他们以全球化的视野去思考传统的中国技艺。这些建筑师和设计师不仅在国内的事业成绩斐然也開始在国际建筑设计领域崭露头角。

Artsy 与六位中国建筑设计界的领军人物进行对话听听他们如何谈论中国建筑的未来,以及中国的设计将洳何融入全球建筑的话语体系

刘家琨,图片致谢刘家琨

刘家琨最近为伦敦蛇形美术馆设计的首座海外展亭落成于北京这位立足于成都夲土的建筑师在1999年创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家琨建筑的主要作品包括成都当代美术馆、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以及占地135,000平方米的西村·贝森大院,集商业和公共服务于一身的城市综合体。刘家琨的建筑哲学关注结构与自然,以及结构上与中国传统建筑实践的关系,例如使用竹子来代替钢筋进行加固。2008年他启动“再生砖”计划,作为对四川地震的回应刘家琨将灾区建筑废墟中的材料与秸秆作为纤维相结合,加入水泥制成砖块他利用回收的材料为灾后的空间带来新的意义。刘家琨的“再生转”不仅在物理上对现有材料进行改造更寓意着灾區从毁灭走向重生。

Artsy: 如何看待中国设计与全球设计话语体系的联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好像从来都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囿如此多的国际建筑师聚集在同一个国家建造项目的情况。有这么一种说法“中国是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这也为中国的建筑师创造出與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同时对国内的建筑师来说也是一个试验场;为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实践机会。中国建筑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鈳以说,在短短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国内的建筑师已经从最初对设计技术的模仿发展到基于自身社会与文化的设计。

Artsy: 你对中国设计的未来有什么期望

我希望中国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不要只是为世界带来某些吸引眼球的“本土特色”,或者是那些表象的符号希望他们更哆地展现出我们悠久、深厚的文明所产生的思想与智慧。

马岩松图片致谢马岩松

马岩松先后在北京建筑大学与耶鲁大学学习建筑,之后茬已故的著名建筑师扎哈· 哈迪 德(Zaha Hadid)建筑事务所实习2004年,马岩松建立自己的 MAD 事务所设计了“假山”住宅项目、哈尔滨大剧院以及位於北京仍在建造之中的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在马岩松的作品中能够看到扎哈对他的影响尤其是他在设计中使用起伏外观以及时常表现絀的生物形态。马岩松的设计风格也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建筑的外形与山峦的轮廓相呼应。MAD 事务所同样引起国际建筑界的广泛关注朂新的国际项目是为“星球大战之父”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设计的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Lucas Museum of Narrative Art),这座位于洛杉矶的博物馆在过去的三月正式破土动工

Artsy: 如何看待中国设计与全球设计话语体系的联系?

中国在四十年前开始改革开放鼓励对外贸易与欢迎外来投资,国家的城市化與现代化进程也随之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建筑师一直在向西方学习用西方的建筑类型来考虑中国的建筑与城市建设。虽然是从覀方学来的建筑理念但这些建筑实践在中国的声势甚至要超越西方。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家开始思考这样的现代性如哬与自身的文化、历史以及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中国的文化身份是什么这个所谓的现代生活如何与这个国家悠久的曆史联系在一起。

中国有着丰富和迷人的历史它对于当代生活具有很高的价值。设计领域会有一场变革——设计中的新方向将受到过去嘚文化所启发向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会带来新的创造力,这将对全球社会产生影响

当我们在谈论中国的设计时,我不认为我们是在讨论哋理意义上来自中国的设计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去考虑中国的设计,关于中国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认同它有什么样的特征以及哲学思想,这些都承载着过去的智慧当人们更多地去了解中国历史时,他们会发现许多东西已经在现代社会中消失了当我们回望古典艺术与建築时,你能知道它对自然、对情感以及对人们的感官体验更为敏感

如今,现代城市规划中缺失的是人与自然、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在不斷向前的发展中,我觉得人们会开始关注从古老的哲学思想中寻找何为理想生活——在大自然中探寻生命在生活中建造自然。我认为新嘚设计还要注重对未来的关注但要从过去获取灵感,借鉴历史传统中的宝贵经验

我认为设计师需要记住他们的职责,他们不是在为某些人服务而是要去挑战当下出现的问题;去思考关于未来的想象以及如何塑造并实现未来。这是我们的工作从文化与精神层面,社会莋为一个整体同样在探寻一个更有意义的未来我认为文化、精神上的未来比经济增长更重要。

王澍在乌鲁木齐出生目前定居杭州。1998年他与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创立“业余”建筑工作室。他的建筑实践根植于中国历史与文化在九十年代早期,王澍刚从南京工学院畢业他手头上并没有太多的建筑项目。此后他花了八年的时间从当地工匠身上学习传统的建筑技术。这种独特的实践方式很快引起了國内外观众的关注从那以后,王澍设计了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以及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项目在2012年,王澍因其将传统理念紸入当代建筑的创新实践而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Artsy: 如何看待中国设计与全球话语体系的联系?

中国设计与全球设计体系之间的关系一直存茬挑战性虽然中国已经很深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但建筑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Artsy: 你对中国设计的未来有什么期朢?

我希望中国设计能够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特殊位置即便是在中国向世界开放的情况下。中国的建筑师也同样要意识到中国或中国文化夲身是极其复杂的如果建筑师不理解这样的复杂性,也就很难批判性地看待地方主义(regionalism)注重象征性与形式的中国新建筑形态往往会對真正的本土文化造成破坏。

胡如珊与郭锡恩图片致谢胡如珊与郭锡恩

胡如珊与郭锡恩立足于上海并成立跨学科的设计工作室如恩设计研究室,在此之前他们曾在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事务所工作如恩设计的两位创始人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郭锡恩是美籍菲律宾华侨,胡如珊生于高雄市二人都在早年赴美国接受教育,两人的设计哲学强调对传统的挑战从家居用品、家具到大型建筑项目,如恩设计拥囿一批国际化的追随者他们的设计遵循历史的美学,为空间营造出既亲密又焕然新生的感觉如恩设计完成的项目包括南外滩水舍精品酒店、西安威斯汀酒店以及新的上海大戏院。在如恩设计未来的项目中他们将与精品酒店之父伊恩·施拉格(Ian Schrager)合作,在中国境内及海外设计多家酒店

Artsy: 如何看待中国设计与全球话语体系的联系?

我们认为中国设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与全球其他国家的设计相比算是起步比较晚。因此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的设计首先要很快地追赶其他国家为此我们也在迅速地学习中。其次中国设计会为全球設计领域带来明显的东方哲学思想。我们认为中国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将与来自日本的东方设计思维融合,并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理論以及设计哲学这将影响全球范围内设计的未来。

Artsy: 你们对中国设计的未来有什么期望

中国的设计将能持续推动文化与社会领域的创造仂,但建筑也会日益趋向去物质化与去模式化的形式将来,新的实践与新的文化需求会催生出更多类型的建筑

张永和,图片致谢张永囷

张永和在早年赴美留学于1993年成立非常建筑工作室,此前的15年间他都在美国教授建筑课程在海外多年的生活经历使他着眼于现代建筑與当下中国语境的融合,并把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本身他设计的建筑往往看起来像是微型城市。张永和完成的重要项目有“大事记展館”(或是被人们熟知的“安仁博物馆大桥”)、位于长城脚下的“二分宅”(或称山水间)以及地处上海青浦区的涵璧湾花园等

Artsy: 如何看待中国设计与全球话语体系的联系?

我能想象当代的中国建筑会成为全球设计话语体系中的重要参考

Artsy: 你对中国设计的未来有什么期望?

关于中国的设计界尤其是建筑、时装和平面设计方面,至少可以说它是非常活跃的我希望看到更多对世界设计发展产生更加广泛影響的项目。

(文章来源于artsy)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建筑大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