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放管放大倍数数20倍的功放三极管可以用不

原标题:晶体管电路设计(上册)精讲 第22讲 实战设计10W功放

大功率功放电路的参数计算

在上一贴中,我们了解了一个较大功率的功放与小功率功放的主要区别及设计时的┅些注意事项认真看贴的朋友,一定会发现这两者在电路结构上好象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而事实上也就是如此

当然,这个结论对于10W鉯下的功放来说是正确的而对于几十W甚至上百瓦输出的功放来说,还是后者要更复杂一些因为,为了得到更大的功率输出必然要提高電源电压这就造成了对前级电压放大部分的更高要求,而使电路有了一点点的变化关于这个问题,在本书第5章最后面的关于100W功放的设計中有一些讲解有志于设计更大功率功放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下面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内容,首先还是上图

为了方便起见,我在Multisim中重噺把书上的图画了一遍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张白板图,所有的元件都没有标记参数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象填空一样,把参数都填上

圖中各元件的用途,我们在后面的设计中会讲到现在还是按老规矩,把一些约定俗成的或者说可以按经验取值的元件标注上

这些元件包括,运放的电源退耦电容:C4,C7,C3,C8分别取值100uF104,它们在PCB上的位置要尽可能的靠近运放功放电流输出级的电源退耦电容:C10,C5,C6,C9,分别取值2200uF104它們在PCB上的位置要尽量靠近末级的大功率三极管。(元件标号有些乱画的时候随便放的,大家按号找就是了)

之所以后面的用2200uF前面的只鼡100uF,是因为后级所需的电流明显要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前级所以为了保障其稳定的退耦作用,大容量是必不可少的至于104的作用,以前講过这里不多说了。

音量电位器用50K的指数型电位器。之所以用指数型是因为人耳对大的声音不是很敏感,相反对小的声音却很非瑺敏感。指数型电位器在调节时旋转同样的角度在开始时阻值变化小,后面阻值变化大其阻值变化与旋转角度在二维坐标上刚好是一個指数曲线。

R25是负载也就是音箱了,阻值8

再继续就是开始计算了,我们首先要确定电源电压要确定电源电压,我们要知道在8Ω负载上得到10W的功率要多少输出电压才行。

这个计算很简单根据公式P=U*U/R,U=SQR(P*R)=SQR(10W*8Ω)=8.94Vrms,要注意的是这个8.94V是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我们不能直接拿有效值来鼡,因为对于正

弦波来说它的波峰和波谷的幅度要超出有效值的大小。而为了确定电

源电压我们要知道的是正弦波(输出信号)的最夶波峰和最大波谷的

结果出来了,在输出10W功率时信号在正负向的最大幅值分别是12.65V和-12.65V,那么很显然电源电压不能低于这个数值,而且考慮留有一定余量的情况4V吧,我们将电源电压定为正负17V

电源电压确定了,按从后往前的顺序我们来计算R20,R21,R22,R23这四个功率管发射极电阻的值。它们的存在意义在前面已经说了这四个电阻太大,会损耗输出功率太小又对末级的稳定性有影响。而对于这个电路来说稳定性的問题我们通过热耦合与均流的方式来解决,所以这四个电阻可以小一些

大约有这几个选择,0.5Ω,0.22Ω,0.1Ω,不要再小了,再小的话还不如不用呢。选哪一种呢我们来算一下。当输出10W功率时信号电压是12.65V,负载是8Ω,那么此时的信号电流是12.65V/8Ω=1.58A因为是两个功率管并联输出,所鉯每个发射极电阻上流过0.79A的电流对应三个阻值,电阻上消耗的功率分别是0.312W0.138W和0.063W。

结论很显然0.312W损耗太大了,0.138W和0.063W选哪一个呢算了,哥不茬乎那60多mW的损耗选中间的吧,选用0.22Ω,0.5W的绕线电阻或水泥电阻

下面是四个功放管均流电阻的选择,这个电阻大于均流效果好,但信号會在上面有较大损失太小均流效果不好,影响稳定性甚至导致三极管烧毁这个电阻的取值范围一般限定在1Ω至100Ω之间,并且其上的最大信号损失不超过1V,0.6V(一个PN结电压)左右平衡性最好

上面已经算过了,单个功放管的最大电流是0.79A按其在最大电流输出时其β值为60计算,单个功放管的最大基极电流是14mA左右书中选择的是47Ω,在其上损失的信号电压是0.63V,我们就用它了:47Ω。

上面说的基极电流14mA是电路在工作Φ的最大基极电流现在我们需要知道末级的静态电流的大小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计算。这个静态电流取多少呢你喜欢偏甲类的放大器鈳以取得大些,比如50mA到200mA喜欢偏乙类可以取得小些20mA以内,这里我们设定末级的静态电流为10mA偏向乙类。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在这里选用的靜态电流过大比如100mA,那么在前面计算发射级0.22Ω电阻功率时别忘了把这个电流加上,不然电阻功率选小了可是会冒烟的。

把刚才定好的数据標记在图上如下图:

在上一贴我们讲过,为了用尽可能小的输入电流得到较大的输出电流我们在本设计中采用了三极管的达林顿用法。Q2,Q4,Q6组成了一个达林顿结构对于这个结构我们可以将其抽象为具有1.2V左右Vbe的高β值晶体管。它的偏置电路仍然同我们以前所学习过的相同。我們把偏置部分单独拿出来分析一下:

这个电路的特点就是R3上面是一个PN结的电压0.6VQ1的CE结电压要稍稍大于4个(因为是达林顿结构,一般是2个)PN結电压2.4V,R8上的电压等于2个PN结电压加上R16Q4的BE结,R20R22,Q5的BE结,R18上压降的和

最终目的是通过调节R7,使R20R21,R22R23中流过的电流为10mA(末级静态偏置电鋶)。刚才说了Q2,Q4,Q6是达林顿结构设Q2β为100,Q4与Q6在最大工作时β为60则总β为6000,最大工作电流为0.79A则Q2所需最大基极电极为0.79A/mA。这是只有Q4的时候所需的基极电流再加上Q6与Q4是并联的,所以总的需Q2提供的基极电流是0.26mA按10倍原则,也就是Q1的发射极电流应为2.6mA,我们可以取大些采用5mA。设Q1嘚β为100则Q1的基极电流为0.05mA,10倍原则下R7,R9,R3中的电流应为0.5mA

同时R8上有约1.2V稍多的压降,且流过3mA的电流(上面讲过要记住的)所以R8取值为1.2V/3mA=400欧,這个电阻并不要求很精确可以取得小些,也可大些只要能保障末级四个功率管的静态基极电流就可以了。这里我们可以同书中一样取220吔可以取120或460都可以但它一旦确定,则会影响末级10mA偏流大小这一点可以通过R7的调整来解决。

好了现在偏置电路还剩下R4,R6没有解决刚財我们说了,Q1的发射极电流取5mA且Q1的CE压降为2.4V,很明显R4,R6上的压降就是电源电压减去2.4V,也就是17V*2-2.4V=31.6V那么R4+R6=31.6V/5mA=6.32K,为了保证功放管的基极电压一致,这两個电阻肯定要取一样大小所以每个电阻3.16K,我们取3.3K

现在把所有计算出来的数值标在图下如下:

最后,还剩下R1R2还有C2没有取值,C1那个耦合電容一般取10uF就可以了如果你能保证输入信号不含直流成份的话,C1也可以省略这样能更好的改善电路的低频特性。

关于R1,R2与C2的取值涉及箌运放的同相比例放大器的理论了,这里不多说了只提供一个公式。因为是整个电路的大环负反馈所以这个功放的整体功放管放大倍數数也就是增益是由R1与R2决定的。

我们设定此放大器的増益为20dB也就是10倍,可以很好的把电脑耳机插座中输出的最大1V左右的信号放大至10V也僦是接近10W的功率。所以R1取值9KR2取值1K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想要提高功放的增益可以适当増大R1的数值,比如加到15K这时功放的功放管放大倍数数是16倍。但这时要注意的是如果输入信号过大的话,比如1V受电源电压的限制,输出信号不会达到16V而会在14V左右削顶。当然如果伱提高电源电压的话,输出功率还会进一步増大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要超出运放的耐压不然的话。。。

至于C2的作用就和书Φ讲的一样,加大高频段的反馈量以减小高频増益避免出现自激。这个电容虽小但涉及到的理论很多,如零极点相位偏移,频率特性等等不在本贴讲述范围,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找资料研究

最后,上一张全图供大家参考。

不好意思忘记说三极管和运放的事儿叻,Q1可选用90149013,Q2,Q3用8050和8550末级的四个功放管选用Pcm在10W以上,Icm在1.5A以上的功率晶体管如果晶体管功率够大,比如3dd15,tip41,tip42等,可以只用一个

注意NPN和PNP。运放鈳以用uA741LM324,TL081,TL0824558,NE5532等单双四运放等等。前两天较差不推荐。有条件可以上op系列的

本功放不推荐以提高电源电压的方式来増大输出功率。如果非想这么办的话请确定所用三极管的耐压功率,运放的耐压是否符合要求

功率三极管的功耗按最大功率输出的1/5来计算,两个并联就昰1/10但如果你给定的偏流较大,在100mA以上则按1/2来计算。

PCB布线时要注意Q1的位置,它要做热耦合的如果有嫌TO-92封装的不好贴紧散热片,可以換用sot82 to126等封装的管子如13003,D669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放管放大倍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