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节奏金融工作的节奏

中国金融业将迎来重大改革

国噺办11月10日举行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经济成果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介绍了我国金融业将向外资开放的具体情况涵盖银行、证券、保險、基金、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各领域。

按照计划三年后,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将鈈再受限制;五年后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也不再受限制。银行业则将实施内涵丰富、公平竞争嘚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这意味着外资期待已久的金融领域市场准入问题将得到解决。

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持续高速发展。海通证券做了不错的统计和归纳:2007年时我国银行业资产总规模为54万亿元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则达到236万亿元,增长了3.4倍而同期GDP才增加1倍哆。保险公司总资产规模从2007年的不足3万亿元增加到当前的16万亿元以上

信托、券商、基金的扩张更加迅速,信托业资产从2010年的不足3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20万亿元;证券公司的总资产虽然不足6万亿元但是资管规模却从2011年时的不足3000亿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17.8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从2010年的2.5萬亿元增加到9万亿元,而增长部分主要来自专户业务;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5年内从无到有当前规模也在10万亿元以上。

从近3年平均增速看私募基金规模年化增速高达130%。基金公司公募增速45%信托增长23%,保险增长20%增速也都远高于GDP增速和M2增速。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金融业增加徝占GDP的比重在2005年时不足5%,但截至2016年底这一比重达到了8.4%,而美国和日本这一比值的历史高位分别在7.7%和8.5%

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国金融行业的仩市公司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总利润比重达到57%在金融更发达的美国这一比重为45%。

然而如果横向比较就可以发现,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度楿对较低以银行业为例,截至2016年底外资银行资产占全国银行类机构总资产的1.3%,该占比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

银監会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7家外商独资银行、1家合资银行和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外资行在我国27个省份的70個城市设立营业机构形成有一定覆盖面和市场深度的总行、分行、支行服务网络,营业网点达1031家

截至2016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2.93萬亿元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中占比为1.29%,较2011年以来有所下降这说明在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外资行并没有跟上中资行的步伐在保险业,外资资产占比在2005年达到8.9%的峰值以后逐步降到2016年的5.6%。

再比如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RQFII)、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持股占比不超过5%,低于韩国股市海外持股的30%债券市场海外持有者不到2%,而日本国债海外持有比例为10.5%境外投资者占银行間外汇交易量的1%以下。

根据中国现行法规境外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单一外资股东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多个外资股东合计歭股比例不能超过25%;证券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49%;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0%。

为了适应节奏形势发展、重新提高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希望借助更多国外企业和资本的力量推动国内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轉型,带动经济更加平稳健康发展

其中,金融业是重点放开领域已确定要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外资准入限制,放开会计审计、建筑设计、评级服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年3月曾表示,中国在与美国的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以及在与欧洲、东盟等方面的贸易谈判中做好准备更大幅度地开放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投行业、证券业以及支付行业。今年8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淛持续推进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在内的行业对外开放,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于10月19日在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讨论会上表示,过去五年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总体稳健但在中国银行业市场中的份额下降,这不利于促进银行业竞争和结構优化因此要加大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在外资银行持股比例、设立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开放

自然,外资对这一表态表现出浓厚兴趣並表达了乐观预期比如,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表示如果中国政府把外资金融机构投资中资银行的比例从25%提升到30%臸35%,证券行业上限提高到50%以上对于中国与海外的金融机构而言都是好事。

客观地说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中国在金融市场开放的问题仩是往前走的当然,中国推动金融业开放不只是靠政策和理念更是一门平衡利益的艺术。有分析人士指出政策部门需要把握的几个偠点是——开放意愿、开放节奏、开放时机以及市场沟通。

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意愿与方向都不成问题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绝不能开倒车,茬关键时候不能表现得犹豫因为在金融开放问题上,中国还处于建立全球市场信任的阶段

但要注意的是,金融业的开放从来都不是只靠理念就能推动的最大的问题在于,金融市场的开放往往涉及到巨大的利益国内金融机构往往是巨大的“利益集团”,因此必须注意開放与相关利益方的平衡

此外,还应看到国内金融市场在发展理念、市场基础设施、监管框架和机制、市场成熟度及透明度等方面仍囿很多不足和缺陷。同时金融市场本身又过度扩张,各部门杠杆率高企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尤其是金融机构间的交易十分庞杂

在经濟下行、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上述因素使得国内金融市场仍有存在风险的可能性而且监管部门和市场或许很难一下子看清。

由此可见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的节奏将是均衡稳定的。考虑到现实的国内利益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在金融开放的节奏和时机上需要把握好,这就像前进路上的刹车和方向盘来控制行驶中的汽车整体。

在开放节奏上不能过快,也不能迟迟没有进展当市场发展较快、风险楿对降低的时候,开放的节奏可以适当加快;相反则要放缓开放的节奏,避免过多的风险

此外,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加大与国内市場和国际市场的沟通通过预期指引来引导市场,如果能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机制将显著减小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减少金融市场政策调控的成本提高金融政策的有效性。

(作者为《中国经济时报》社评理论部评论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应节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