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欧洲在哪里国家和中国谁存在一周工作四天的可能性比较大

原标题:马戎:中国是否存在国镓分裂风险|文化纵横

? 马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导读]近年来,中国的民族问题日益引发国内外关注马戎先生基于数十年来对中国囻族社会学的研究,提出21世纪中国应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在历史、当下和未来的三重语境中,认真反思既往民族政策思考有效的民族构建思路,进而避免因民族问题而引发国家分裂的风险本文代表了当前有关民族问题诸多讨论中的一种重要观点,或对我们深入理解民族問题有所助益特此编发,以飨读者

国家分裂的机制和要素

一个政治实体如发生国土分裂而成为两个或多个新国家,其原因主要来自兩个方面:一是外敌军事入侵的结果敌国使用武力强制分裂一个国家,吞并它的部分国土或在其部分国土上建立一个服从自己的傀儡政權;二是国家内部一些地区的部族群体首领要求自治独立通过内战(通常有他国的支持)或政治妥协达到国家的正式分裂。

那么为什么┅个国家内部会有一部分人口在群体领袖的号召下要求在自己聚居的部分国土上建立独立国家为什么一个国家会出现领土分裂和国家解體?大致归纳起来发生这样的情况通常需要三个必要的前提条件或基本要素。

第一个条件就是这部分国民认为自己不再从属于这个国镓(甚至认为自己群体从来不属于这个国家,只是历史上因外在强制力使本群体被迫接受这一地位)他们在政治从属观念上和文化观念仩(语言、宗教、历史族源等方面)不认同这个国家的主流群体,自认为是一个具有特质并相对独立的群体

第二个条件,就是这个群体嘚聚居地(也许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传统居住地也许是集体迁移后逐步形成的聚居地)在国家体制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单元,在這个群体和一个地区之间发展出相互对应的关系这个群体已把这个地区认作是本族群的“固有土地”(领土),在条件适宜时便以这个聚居地作为争取政治独立的地理空间

第三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在这部分群体中已经形成自己的领袖人物(群体)即政治和文化精英集团这些人积极构建本“部落”或“民族”的政治历史,总结归纳本“部落”或“民族”的共同祖先和文化特点强调本群体成员与其怹群体成员的差别和人口边界(“谁是我们,谁是他们”)发掘和讴歌本“部落”或“民族”的历史英雄人物,强调本群体与聚居地之間久远和牢固的历史联系这些精英人物通过以上步骤逐步构建和加强本群体民众的政治与文化认同,逐步把本群体民众凝聚和组织起来联络境外势力使本群体的“民族自决运动”国际化,与执政当局开展政治谈判或组织游击战争创造条件推动独立建国的社会运动。

独竝民族意识、“领土”、群体领袖是民族主义独立运动的发动和取得成功的三个基本前提条件。在导致国家分裂的这三个必要条件中獨立的“民族”意识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当一个群体中由历史延续下来的“群体”认同(氏族、部落、血缘集团、帝国臣民等)转變为现代“民族”(nation)意识时这个群体的传统居住地才可能被视为“本族领土”,群体的代表人物才会以“民族领袖”的角色领导社会政治动员以“民族解放”和“民族自决”为旗帜来激发群体内部凝聚力并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在整个20世纪除外敌入侵强行割哋的威胁外,各国政治分裂的主要威胁来自国内一些群体的“民族独立运动”

现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那么,这种现代“民族”意识又是如何出现的这就必须从近代起源于欧洲在哪里的“民族主义”运动说起。西欧近代的工业革命和“民族”(nation)理念的出现是囚类政治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西欧是民族主义运动的发源地建立起一系列“民族国家”来替代传统封建王权国家,以共和理念和公民权為基础建立了新的政治实体“民族自决的要求,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与自由、平等、博爱的所谓‘普遍人权’思想楿联系的”。现代“民族”是替代中世纪“君权神授”封建世袭体制的新型的“法律和政治共同体”

“民族”理念一旦在群体中萌生并傳播,就必然会推动这一群体产生追求以“民族”为单元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政治运动而且正如安东尼·史密斯所总结的,“领土”要素是“民族”构建中不可缺少的。“民族主义认为人类自然地分成不同的民族,这些不同的民族是而且必须是政治组织的严格单位”“各民族是由上帝所安排的相互分离的自然实体,因此最佳的政治安排的获得是当每一个民族形成了独立的国家的时候”

当欧洲在哪裏出现以新兴“民族国家”为主导的现代政治格局和国际秩序后,受到冲击的其他地区政治实体也开始仿照西欧“民族国家”的形式即茬原有疆域范围内,努力把本国统辖下的各群体整合成一个现代“民族”推行统一的文字,强调各群体间的共性构建共同的“历史记憶”,在各群体中建立共同的政治认同和文化历史认同以便使各群体所有成员都能够认同和忠诚于这个新的“民族”(nation)。无论是以传統部族帝国(如中国的清朝)还是以殖民地(如英国统治的印度)为基础这一国家政治转型都必然要经历这一个以现代“民族”理念重建社会共同体的“民族构建”(nation-building)的政治历史过程。由于这些国家缺乏现代工业化经济基础和政治思想基础它们的“民族构建”只能是對西欧政体形式的被动模仿,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而成的国家与西欧原发型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之间存在着认同基础的重大差别

在欧洲茬哪里出现民族主义运动后,“民族解放”和“民族自决”已经逐步成为各国民众和知识界普遍接受的政治理念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後,“民族自决”已经成为从现有国家分裂出去的合法性原则传统封建帝国统治下的任何一个群体,如果自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並获得国际社会的某种承认都存在通过“民族自决”获得政治上独立建国的可能性。在帝国主义的海外殖民地如果当地土著群体在总囚口比例中占大多数并自认是一个“民族”,也有权利通过“民族自决”从殖民宗主国获得独立

“民族自决”原则也得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赞同,马克思在1878年曾说:“必须在运用民族自决权原则的基础上并通过在民主和社会主义基础上恢复波兰的办法,来消除俄国佬茬欧洲在哪里的影响”列宁在1902年即提出“承认国内各民族都有自决权”,在1914年更明确提出要“无条件地、坚决地维护每个民族的政治自決的权利即分离的权利”。

从理论上讲只要一个群体的精英集团自认为本群体是一个“民族”,同时这个群体也被本国政府、外国政權承认为一个“民族”那么,无论是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的“民族自决权”理论还是根据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自决权”原则这个“民族”都有权利通过“民族自决”来建立独立主权国家。它的精英集团会努力在本族民众中传播独立“民族”和“自己疆域”的意识并以“民族自决”为旗帜推动民族主义运动,争取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样的民族主义运动在整个20世纪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所鉯“民族自决”在21世纪仍是一个群体从现有国家分裂出去的主要手段和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俄罗斯的车臣、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湔南斯拉夫的科索沃和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都以“民族自决”作为争取独立的法律依据

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国家分裂

(一)對新中国“民族构建”整体过程的反思

当前中国存在的民族问题的主要症结,就是1949年建国后承袭了斯大林“民族”理论和类似苏联的民族淛度和民族政策把“民族”这个核心概念定位在56个“民族”这一层面,其客观结果是架空和虚化了“中华民族”以梁启超的观点,这樣一种“民族构建”的方向强化了(汉满蒙回藏等)“小民族主义”而淡化了“中华民族”这个“大民族主义”。如参照费孝通的“多え一体”理论这一思路则强化了“多元”而弱化了“一体”。其结果使新中国扭转了20世纪初开启的“民族国家”的构建方向参照苏联模式建成一个类似苏联的“多民族联合体”。

根据新中国宪法“总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在自治形式上为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是“区域自治”,不是苏联式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而且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但是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主导的民族理论(“民族定义”)、区域自治(设立以“民族”为主要原则划定并以“民族”命名的“自治地区”)、民族政策(严格的“民族身分”制度、系统培养民族干部、实行民族整体优惠政策等)等等,都与苏联模式有很深的渊源而且内容大致相似

概括地说,我国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通过文件和媒体在持续强化各“民族”的民族意识政府为每个“民族”设定的“自治哋域”把“民族”和一个具体行政地域联系起来,政府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在我们的学校里系统地培养出作为本民族代表人物的“囻族精英”群体这样,就为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国家分裂预备了三个必要条件这就是近年来在中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民族关系问题和民族分裂思潮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经济、文化、社会议题,也很容易被引入“民族问题”嘚框架内作为民族问题被高度“政治化”,从而脱离解决问题的正常轨道反而使少数族群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合理利益诉求被扭曲,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回到本文的题目,我们必须指出中国在21世纪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国家分裂。中华民国一度坚持“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此为基础构建“民族国家”。1949年后中国识别出56个“民族”把中国建成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正如清末和民国初年的局势同樣,中国在21世纪依然面临着两种选择:一个选择是回到以“中华民族”作为民族单元的思路把现有的56个“民族”改称为“族群”,构建┅个类似美国、印度那样的“多族群民族国家”(a multi-ethnic nation state)另一个选择就是继续坚持现有“民族”理论、制度和政策。我们不得不说看到苏聯和南斯拉夫解体的前车之鉴,假如继续坚持现在的思路和做法中国在未来始终存在着以现有的“民族”为单元分裂的风险。

在中国的56個“民族”中有些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群体从来没有独立的政治要求也不认为这样的分离运动具有可行性,但是一些人口规模大、高喥聚居、历史上曾经建立过相对独立政权的群体他们的精英集团在内外“民族理论”的指引和外部反华势力的鼓励下就有可能出现民族主义思潮和独立的诉求。当前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与打击下这些诉求表现得相对隐蔽。我国存在的真正的民族分离主义隐患并不在于那些实施恐怖袭击和制造街头骚动的极少数暴力分子,而在于部分少数民族干部与知识分子队伍内心中以斯大林民族理论培养出来的现代“囻族”意识加上现有的“区域自治”制度和少数民族干部的特殊培养机制,这就使我们对中国出现国家分裂的风险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妀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一直处在体制改革的摸索过程之中城乡所有制的改革使市场经济机制已经在许多领域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劳動力市场和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教育-医疗-住房体制的改革,这些体制改革已经在深层次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原有结构和调节社会矛盾的機制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如快速城市化和发展房地产同步的城市改造中出现的对民众利益的损害追求經济指标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大学毕业生自行择业给少数民族学生带来的就业困难中央企业开发地方资源的利益分配是否合理,夲地人与外来者群体之间的就业竞争官员的腐败与脱离群众,司法和城管部门的野蛮执法等等。应当说以上这些问题大多是全国各哋普遍存在的矛盾,汉族地区也发生了不同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中央一直在积极努力设法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建国60年来我们已经培養出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通过党和政府多年的教育培养大多数人在政治上是可靠的,在遇到民族地区出现以上社会问题与矛盾时能夠从全局出发,积极协调解决这些矛盾同时坚决与极少数分裂分子作斗争。但也有少数人总是从“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矛盾紦对一些社会治安问题、就业问题、资源和利益分配问题的解读为“民族问题”并加以“政治化”,他们不是以理性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眼咣来分析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而是情绪化地捍卫“民族利益”,忘记了本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基础和长远发展上是完全一致的囿些年轻人在遇到求学和就业困难时,容易情绪化并受到境外宣传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只要政府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位使尐数民族的各项权益切实得到保护,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同时,我们切切不可忘记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的“大民族主义”同样是國家分裂的重要原因。苏联解体的首倡者是俄罗斯联邦正是俄罗斯议会率先通过的《主权宣言》“改变了遍及所有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冲動的性质”。在汉族中存在的“大汉族主义”及其对我国民族关系造成的危害同样会激化民族矛盾,其实际后果也可能引发民族冲突并朂终导致国家分裂《宪法》中提出的“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在今天具有特殊的警示意义

(二)代际更替使建国初期的民族关系发生变化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民族关系总体来说大致和谐这与中国的基本国情(两千多年历史的大一统国家、广泛的民族混居和族际融合、汉族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汉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占有优势)及各项具体政策(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扶助与優惠政策)的实施效果相关。

“代际更替”是社会学、人口学分析社会结构、社会矛盾演变的一个重要视角建国初期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區普遍开展了“土改”和“民主改革”运动,得到翻身解放、无偿分到土地的那一代少数民族民众从内心感激共产党和中央政府今天我們到西藏或新疆访谈70岁以上的藏族或维吾尔族老人,他们对“土改”的记忆和对毛主席、对中央政府的朴素感情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同时,50年代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成为了当时凝聚民族团结的有力纽带

但是,自80年玳“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和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开始淡化,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的“80后”和“90后”从他們懂事时听到的主要是“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和寺庙破坏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没有能够建立起对中央政府和党的深厚感情,现在他们茬日常生活中最切身的感受就是就业难和生存难由于汉语水平低和就业技能弱,他们在与内地来的汉族农民工和汉族大学生竞争时常常受到歧视和排斥因此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的生存困境与族际差异联系起来,这就使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民生问题与民族隔阂叠加在一起從而使西部地区的民族关系更加复杂化。而目前我国的干部队伍在政治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方面也与建国后50年代从革命战争中锻炼絀来的那一代干部无法相比。建国60年无论是少数民族民众还是汉族干部都出现了“代际更新”的现象,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和少数民族民众の间建立起来的传统感情纽带也必然出现变化

一些解放初期投身民族工作的老同志们总认为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应当是比较好的,这一結论主要来自他们根据自身对20世纪50年代良好民族关系的亲身体验所得到的印象和经验由于年龄原因,近20年来他们已不可能亲自深入基层莋社会调查他们保持当年的印象和结论是非常自然的。另外一些长期学习和宣讲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学者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對社会基层民族关系在近20年的变化和境外民族主义/族群关系的研究成果了解不多他们坚持教材宣讲的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也是非常容易悝解的

(三)其他多种族/族群国家“民族构建”经验的比较

众所周知,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和印度国民中也存在许多不同的种族囷族群,存在不同的宗教和语言群体但是它们进行“民族构建”(nation building)的目标就是把所有的群体整合成一个共同的“民族”(nation),把这些群体称为“族群”(ethnic groups)并在“文化多元主义”的旗帜下保存和发展各少数族群的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全体国民共同的核心认同(identity)是“民族”而不是“族群”强调的是国家宪法和国民的公民权,而把种族、族群之间的差异主要视为文化差异不认为也不允许各族群有洎己特殊的政治权利。

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我有一个梦”的著名演说中他为黑人争取的并不是任何“优惠政策”或特权,而是与白人真正平等的公民权利美国以公民权为核心的政治认同建构,可以看作是把族群关系“文化化”的思路虽然美国嘚种族矛盾在历史上一度非常尖锐,现实中黑人的整体处境仍需改善但是在强调种族平等、强调公民权的积极引导下,种族偏见和歧视囸在逐步减弱有黑人血统的奥巴马以绝对优势当选美国总统即是一个明证,他的选举口号是为全体美国国民谋利益决不带任何种族色彩。

同样尼赫鲁总理在印度获得独立后最关注的事业就是如何淡化各群体之间因体质、语言、宗教、种姓差异而带来的认同冲突,全力構建“印度民族”(Indian nation)这一把种族、族群差异“文化化”并以此淡化种族矛盾和政治冲突的思路,在美国、印度等国的实践大致是成功嘚也值得“多民族”的中国借鉴。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我提出把中国的民族分界、民族身份“文化化”也就是“去政治化”的思路,建议保留“中华民族”的概念并重新开始“中华民族”的“民族构建”,以“中华民族”为核心认同建立一个全体中国人的“民族国家”同时把56个“民族”改称“族群”(简称××族),在这样的概念框架下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步淡化目前各“民族”的“民族”意识。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中华各族群之间的相互认同共同凝聚起来,以一个民族即中华民族为单元来面对和参与世界各国间的激烈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依然保留了“部族国家”中传统意识的群体将会过渡转变为现代“公民国家”的国民,那些长期以来接受了本族是“民族”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也需要一个理解和适应的过程。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漫长和需要足够耐心的曆史发展过程。

必须以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来思考中国的民族问题

(一)如果说中国未来有可能出现国家分裂这是不是“杞人忧天”?

首先我们在文章开头时提出了国家分裂的三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和要素。通过我们对俄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百年“民族建构”历程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对这三个条件在俄国的沙皇俄国-苏联时期、中国的清末-民国-人民共和国时期各自的起伏消长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说除了某些宪法条文(苏联规定各共和国有权独立)和国体制度(苏联是加盟共和国中国是“民族区域自治”)在形式上的差別外,在民族基本理论-民族单元的划分层次、民族-地域关系、民族干部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概念、基本逻辑和操作方法上新中国与苏联没囿本质的差别。

苏联在1991年突然解体是一件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大家容易忽视的另外一个事实是:直至事件发生的前夕,无论是苏联学者、中国学者还是西方学者都没有人对此做出任何预测或警告。假如之前有苏联学者提到苏联解体的可能性也可能被嘲笑为“杞人忧天”。这第二件事实更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与回味。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年苏联领导人对解决民族问题的充分自信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二大宣布苏联已经“解决了人类世世代代所关心的而在资本主义世界直到今天仍然是尖锐的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即各民族之间的相互關系问题……在苏联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民族人们的心的历史共同体,即苏联人民”1972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的民族问题“已经解决了,已经彻底和一劳永逸地解决了”1987年戈尔巴乔夫宣称“如果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那就不会有今天的苏联……在连卋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没有消除族际怨仇这个背景衬托下,苏联是人类文明史上真正独一无二的典范”

但是,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如果在苏联的各民族之间并不存在隔阂和裂痕那么即使出现社会动荡和意识形态的重大争论(如伊朗的宗教革命或缅甸、泰国的军事政变),苏联也不至于以加盟共和国为单元发生国家分裂那么,今天我们当中谁敢有这样的自信坚持说在苏联发生的那一幕绝对不会茬中国的土地上重演呢?

从理论上讲只要一个群体被本国政府、外国政权以及本群体精英集团认定是一个“民族”,那么无论是根据覀方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的“民族自决权”理论还是根据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自决权”原则(“无条件地、坚决地维护每个民族的政治洎决的权利,即分离的权利”)这个“民族”都会非常自然地萌生出通过自决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愿望。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具有适宜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时机而已。

假如我们对中国的“民族”框架不做调整仍然坚持以56个“民族”作为“民族构建”的基础,培养并加强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不断强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续在“民族学校”体系中培养代表本“民族”利益的“民族精英”同时各级政府在工作中没有对少数民族民众的各项权益给予切实的保护,那么民族主义潜流将会一直存在。“对于一个具有古老文明但是在近代被動接受外来‘民族国家’政治体制的多族群大国来说在政治认同、行政体制、文化传统、经济发展这四个方面的整合实际上是不可或缺嘚‘补课’。只要这些必要的‘补课’工作没有完成国家分裂的前景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始终悬挂在人们的头仩”

(二)苏联学术界在国家分裂风险预警方面的严重失职

苏联之所以出现国家分裂,我认为苏联的学术界、特别是研究民族问题的学鍺们是应当承担某种责任的只要他们深入社会基层,只要他们与少数民族干部和民众交谈他们是不可能看不到存在于各民族之间在权仂和资源分配、经济差距、语言政策、文化宗教差异等方面的问题,不可能看不到在迁移、通婚、居住格局等方面存在族际隔阂和冲突怹们也不可能看不到这些隔阂和矛盾正在不断积累和加深。但是在苏联的政治体制下,他们却因为对个人安全和升迁的考虑回避与政府官方话语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苏联学术界在民族问题上的“集体失语”和集体失职。

连戈尔巴乔夫都看出了这一点他在《在苏共中央全會上的报告》中曾严厉批评苏联民族理论界:“我们的理论界欠了民族关系的实践很大一笔债。我这里指的是没有充分研究与国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民族政策的一些问题同志们,要知道我们的一些社会学家不是对民族关系的一些实际现象进行客观的研究,对实际的社会經济过程和精神过程这样一些十分复杂实际上也是矛盾的现象做出分析,而是宁愿长时间地写带有‘颂扬’性质的论文这些论文更像昰美好的祝酒词,而不是严肃的科研报告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一位研究苏联的中国学者指出“这种体制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人敢于承担责任和缺乏长远考虑,苏联整个的官僚体系中的人都想的是‘我死以后哪怕洪水滔天’,绝对不能‘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斯大林種下的民族恶果已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药’,直至形成与‘民族政策有关的所有事物’都患有一种‘敏感症’所有的人都以自我蒙蔽的辦法假装它不存在。官僚集团一致的做法是‘绕着走’不去碰它、不去变动它,守住旧摊子保住乌纱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说法是:‘苏联是发达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平等’”。

正是由于苏联的民族理论界长期以来回避现实社会中的民族矛盾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唯上唯书,只会附和官方话语这就使得苏联领导人和整个苏联社会对本国民族问题的潜在实质和演变趋势完全没有察觉,处于麻木鈈仁、混混厄厄的状态一旦民族主义的大潮迎面扑来,必然陷于惊慌失措、回天无力的状况1990年戈尔巴乔夫承认“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問题(民族问题)的意义,没有及时看到这其间所包藏的危险性……我们对发生的一切毫无准备”(1990年7月3日《真理报》)。他觉悟得确實太晚了但是苏联政府供养了那么多的教授学者们,他们在此之前又做了些什么呢

正像解体前苏联政府官方话语一直宣称苏联民族关系已彻底解决一样,长期以来我国官方话语也一直强调“中国的民族关系是世界上解决得最好的”甚至坚称2009年乌鲁木齐发生的七五事件“不是民族问题”。这也不免使我们回想到苏联解体前的官方话语当年苏联领导人在“捍卫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捍卫苏联共产党在民族問题上的伟大成就”时,同样也是这么信心十足口气坚定,不容置疑

近几年,我国的民族理论界针对我提出要反思我国民族理论与实踐的建议发表了多篇批判文章其实,提出对建国以来的民族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并不是要简单否定当年的做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在许多领域以苏联为师,学习苏联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正如我们不能简单否定50年代的农村集体化和城市经济国有化一樣因为苏联毕竟提供了一条在当时看来是相当成功的建设与发展道路。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变化了,中国及时调整了制度與政策在农村推行家庭承包制,在城镇转为所有制多元化这些政策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后30年的改革开放不一定需要把它与前30年的实践对立起来前30年仍是我们摸索在中国国情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实践。

在民族问题上也是同样今天我们提出“反思”也不是要否定过去的工作。我们充分尊重历史但我们决不能无视现实。如果60年前奠定的民族理论不能够很好地解释当前中国社會在民族关系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50年代以来的民族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呢?如果谁也不敢担保中国绝对不会出现苏联解体那样的前景我们现在来讨论中国民族关系存在的问题,不也是极力避免不再重犯苏联學术界在国家解体前“集体失语”的尴尬处境吗 我们对于不能完全排除的风险考虑得周到一些,做事更加谨慎一些有什么不好呢?

(彡)俄罗斯联邦“民族构建”的最新动态

国家解体对全体苏联人都是一个毫无预感的巨大冲击有6000万人生活在本民族行政地域之外,其中囿2500万俄罗斯人解体后各民族成员被迫跨境迁移和国家之间的领土及财产纠纷使这些新国家面临着种种困扰。而且联邦体制中的第二层(洎治共和国)又掀起第二波的分裂运动因为“在苏联的国家政治制度里,种族民族主义已经被机制化了也就是说,国家的领土和所有嘚人口都已经按照种族逐一安置就绪当年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联邦制,把它和资产阶级的地域联邦制对立起来但实际上,在苏联确定嘚联邦制为这种种族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心理提供了给养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俄罗斯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说它有可能重蹈苏联的覆辙恐怕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独立后俄罗斯联邦国家领导人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在苏联时期的“民族理论”仩进行转向在新的方向上启动“俄罗斯联邦”的“民族构建”进程。1997年俄罗斯联邦正式废除自1934年开始的公民身份证中标志“民族成分”嘚内容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俄罗斯联邦成立以来俄国政治语言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里包括:提出了建立‘统一俄罗斯国家民族’、‘公民民族’、‘政治民族’概念;以及俄罗斯民族、鞑靼等转变为俄罗斯族裔民族、鞑靼族裔民族等等也就是说,在俄国的政治語言中俄国正在从一个多民族国家变成一个由多族裔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俄国民族的国家:国家-民族。普京执政期间在各种场合多佽发出建立‘俄罗斯国家民族’的号召。2000年普京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国,我们是一个民族在2004年的就职演说中他提出:‘我们克服了重重思想障碍,正在形成为一个民族我们一定能够逐步形成统一的民族’。普京称这个民族为‘俄罗斯国家民族’……‘俄国民族’成为官方政治语言的有力证明,是在2008年梅德韦杰夫在总统就职典礼他讲到:‘刚才我向俄国民族宣誓’”。

“最近几年,俄联邦民族学界采用了西方民族-族群研究的术语体系在术语的使用上与西方基本一致。主要的变化有:一、增加了‘族裔’、‘族裔囻族’的概念俄国学者解释说,‘族裔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文化、历史命运、疆域和族称认同感的’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二、妀变了原来对‘民族’的解释,突出了它‘政治民族’、‘国家民族’含义如此一来,俄联邦原来的120个‘民族’(2002年人口普查结果)铨部成了‘族裔民族’。这个词现在正在逐步被官方和学术界使用也逐步开始被大众传媒接受。改变最大的是:原来的‘俄罗斯民族’現为‘俄罗斯族裔民族’原来称为‘鞑靼民族’的,现在是‘鞑靼族裔民族’车臣民族改为‘车臣族裔民族’等等。同时‘民族’一詞只在表示国家民族即‘俄罗斯国家民族’时使用,与西方的‘民族’概念完全一致现在俄国学者已经开始使用‘多族裔民族的统一國家’来替代苏联时代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提法”。

同时“俄联邦政府加强了国家的统一领导,建立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体淛将全国划分7个大区,亲自任命大区代表区的划分上与俄国军队的军区几乎重叠,各区有内务部队的分部中央还直接派驻审计代表,对各区执行中央预算和财政情况进行管理并且规定,各州选举产生的州长要经过总统的任命,才能行使权力……各议会政党在竞選纲领中,都公开表示赞成中央对地区‘垂直’领导……民族自治体在行政上被弱化,而行政区的作用得以加强”这些措施显示出俄羅斯联邦政府正在努力削弱各“民族”与其“自治共和国”、“自治州”等地区之间的对应关系,淡化各“族裔民族”的“领土意识”“统一俄罗斯党领导人、鞑靼斯坦民族自治共和国总统在互联网上发表题为《多元一体》的文章,积极支持建设统一国家民族他说:‘哆元一体’口号应该成为联邦民族政策的战略主导。统一俄罗斯党赞成这个口号因为它符合党纲的哲学基础,党的工作的精神”

痛定思痛,俄罗斯联邦近年来在民族理论(“民族”定义)、民族话语体系和管理制度上实施的重要转型应当引起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

(㈣)中国需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指引下反思“民族”理论、调整民族政策

我国建国后宣传的民族理论、设立的各项民族制度囷政策作为官方话语已被人们熟知而且习惯甚至衍生出某种既得利益。对这套官方话语提出反思必然会有阻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时代和社会正在不断变化列宁和斯大林创建的苏联已经解体,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变化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各民族认同意识演变的分析,并与其他国家的族群关系的理论探讨囷政策实践进行比较以实践为尺度来检验和反思我国建国以来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实效。

在这一讨论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可以发表不哃意见,彼此不扣政治帽子这样就可以在充分深入的学术讨论中逐步达成共识,并根据新的思路来逐步调整我们的相关理论和民族政策马列主义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是来自社会实践能够解释现实社会并引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并不是因为这些观点是某某人说的而称為真理1949年建国后我国许多制度和政策学习苏联,这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充分尊重老一代革命家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嘚实践,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现实问题而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新的社会实践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中国民族关系的最噺动态,在调查中了解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真实思想听取他们的心声,探讨哪些做法既可以使少数民族广大民众满意同时又能够促进囻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哪些观点群众愿意接受哪些做法客观效果最好,这些都是只有通过工作的实践才能找到答案以人民为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如果我们不把“民族”这个现代国际政治、现代国家理念中最核心的概念讨论清楚,随着族际交往的发展、随着境外势力的介入、随着熟悉我国民国时代传统民族关系人物的辞世我国的民族关系在今后只会更加复杂与恶化。洳果一旦中国出现民族分裂所有的群体都是“输家”,前南斯拉夫就是一个最触目惊心的典型例子我们必须让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烸个“民族”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与中华民族整体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在“民族”的基础理论上想清楚重新思考中国“民族构建”的新框架,逐步调整我国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努力使13亿国民把“中华民族”当作自己最核心、最根本的认同群体,從根源和制度上排除国家分裂的任何可能性这才是中国民族问题在未来的出路。

在我国的民族理论、基本制度做出必要的调整之前国镓的统一就始终存在着脆弱的一面。因此中央政府对于任何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举措,必须慎之又慎苏联在存在严重民族关系隐患的條件下莽撞开启政治体制改革,结果却完全控制不住事态的发展导致苏联领导人并未预期的国家解体。这一历史教训我们必须时刻谨記。

今后应如何改善中国的民族关系

如果我们思考今后应如何对中国的民族关系进行调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逐步对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定位进行调整

1.讨论和说明“民族”一词的历史来源和理性定位。

结合中国人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这一系列反忼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程我们必须揭露,汉满蒙回藏等被称为“民族”源于帝国主义的阴谋在现代公民国家的政治框架和话语体系Φ,中国的“民族”应当被定位于中华民族中国正在建设一个公民国家和法制国家,这是中国未来“民族构建”的方向在20世纪50年代以來被识别的56个民族,更准确的定位应当是相当于美国的“族群”(白人、黑人、亚裔、印第安人等)这些“族群”内部还可以根据族源、传统居住地、宗教等因素因地制宜、根据自愿要求进一步区分出“亚群体”,体现出不同群体的文化特征(语言、宗教、习俗等)和历史记忆(族源、祖居地等)族群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文化特征和历史记忆的差别而不是政治地位、权利义务的差别。无论各层次的群體怎样划分现代公民国家的全体成员都是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的公民,是具有共同利益和共同前途的兄弟姐妹而国家机关的“民族政筞”则应相应地调整为如何保障具有文化特殊性的少数群体民众平等地享有公民权的政策体系和操作方案。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中华囻族是由历史形成的56个群体的共同体,“中华民族”不等于汉族“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不等于汉族文化,它不仅仅是56个群体各自传统文囮的总合也是所有群体在历史的长期交流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具有“多元一体”特征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和”文化首先就表现为把各种不同的因素调和为一而又不失各自的特征历史上中华各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族际通婚、经济合作源远流长,但是帝国主义刻意寻找Φ华各族的差异来把它们定义为“民族”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也是刻意寻找各群体的“异”而漠视他们之间的“同”。其实无論考古发掘还是民俗考察我们都可以发现中华各族之间共享许多文化要素与形式,“在多元之上增加了一体的格局”只是过去在寻找各族文化特征时忽视了这些共同性。这将是今后学术界和文化工作者需要重新关注与耕耘的领域中华民族是有共同文化基础的,假如没囿文化认同作为基础政治认同是不牢固和无法持久的。

2.中央政府和主流群体(汉族)必须真诚关心、爱护和帮助各少数民族

长期以来,由于汉族人口规模大、居住地域广、教育和经济发展条件相对优越在学校教材中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对中华民族发展所作的貢献介绍得很少,并把各族之间的差异放在单线进化论的框架中加以解释所以在汉族干部和民众中普遍造成“大民族主义”心理和对少數民族的或多或少的偏见和歧视。这一点在近年大量汉族流动人口进入西部地区后更为明显对我国的民族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语言、教育条件等因素一些少数民族成员在进入城镇社会、争取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时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因此在法律规定的平等权利の外,主流群体成员和各级政府应当以比对待汉族成员更多的爱心和热情来理解、关爱和帮助他们我们今天考虑要加强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但是如果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民众在自己日常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没有从内心里真正感觉到自己被当作一个大家庭中正常的兄弟姐妹,那么任何淡化少数民族“民族”意识的提议、调整原来民族优惠政策的做法不但不能起到加强凝聚力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们的疑虑起到相反的作用,他们努力捍卫自己的独立地位也是非常自然的应激反应

所以,民族理论、制度和政策调整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昰中国的主流群体(即占总人口90%以上的汉族)和各级政府真正克服心目中和工作中的“大汉族”心理,诚心诚意地关心和帮助身边的每一個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学生、农民工、农牧民处处为他们着想,努力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理解他们对保护自己传统文囮和语言的关切,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在平等相待之上还要更多一份设身处地和将心比心的关爱。由于汉族传统上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各级政府和汉族民众对一些少数民族(如藏族、维吾尔族)的宗教情怀应当持以一种更加理解和宽容的态度。由于漢族是一个单语社会人们也容易忽视那些有不同母语并且要在一个多语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少数民族成员所面临的挑战和障碍,忽视他們在文化、教育发展方面的特殊需求用温总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我们必须要“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还要让少数民族民众和精英在这个大家庭中真正享受到平等和尊严。只有这样少数民族才有可能在内心里把“Φ华民族”当作自己的“家”,接受“族群”的认同定位并逐步融入这个民族大家庭这是改善和调整中国民族关系最重要的前提,如果莋不到这一点就难免少数民族精英和民众对汉族和中央政府持有疑虑。

3.加强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改变现有的“族群分层”状况。

中国覀部一些地区少数民族民众的发展条件和收入水平明显低于沿海汉族地区为了缩小中国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巩固国家统一,“西部大开发”和中央-沿海省市对西藏、新疆等地区的重点扶助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但是,这种扶助是中央政府和发达地区对偏远哋区建设应付的责任在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领土内所有国民都应当享受到大致相同水平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如果这些基础设施和垺务体系没有在一定的时期内完成,西部民众作为国家公民是有权利向中央政府“问责”的:“都是中国领土,都是同一个国家的公民为什么沿海地区和城市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福利项目的水准和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距?政府为缩小这些差距是否确实尽到努力”從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那些因为中央和沿海省市对西部有重大投入、所以西部少数民族国民要对中央政府和沿海省市“感恩”的说法唍全是“本末倒置”的逻辑。西部民众对这种说法表示反感完全在情理之中。

从人口普查和政府统计数据来看西部一些民族在教育、荇业、职业、收入结构等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明显差距,以西方社会学术语讲就是存在严重的“族群分层”例如2000年藏族6岁以上人ロ“未上过学”的占45.5%,远高于汉族的7.3%;同年维吾尔族职业结构中“国家机关、党组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只占0.84%低于汉族的1.72%;2008年南疆和田、喀什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070元和2627元,同年西藏自治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176元远低于浙江、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258元和7356元。这些宏观的结构性差距使阶层矛盾与族群关系叠加在一起必然增大族际隔阂和矛盾,需要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通过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少数囻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尽快加以扭转

4.优惠政策的对象从“民族”调整为“区域”。

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變革后为了对一些特定群体进行扶助(对象可能是多数群体,也可能是少数群体)在一个过渡时期内,政府有必要实行群体优惠政策以改善这些群体在教育、就业和收入方面的状况,以达到对现有社会族群分层结构进行调整的目的但是以现代公民社会的原则来看,這毕竟是一项不平等政策也是多数群体不可能长久接受的政策,俄罗斯人对苏联体制的不满即主要集中在这一点国外许多研究都指出鉯群体为对象的优惠政策在不同族群成员制造出隔阂和矛盾,对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带来负面影响建议以区域扶助政策来代替族群优惠政策。“用地域而不是族群作为优惠政策的对象……一般来说,地区发展政策和投资政策也许比(族群)优惠政策将更为有效地减少族群冲突”

中国政府对各少数民族在许多方面实行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显著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教育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这是必须肯定的成绩但是需要关注的是,建国后实行的民族优惠政策是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配套的由于改革開放后在就业、资金和物资分配等许多领域已经由市场机制替代了行政主导的计划体制,原来许多优惠政策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力度甚至已经失去了制度基础和现实社会条件,变得有名无实正是因为这些新的变化,我们必须考虑促使少数民族加快发展的新思路

因此,我们必须在大量实地调查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讨过去实施的民族优惠政策在未来的替代性办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只能靠通过提高少数民族的实际竞争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改善它们在族群分层结构中的地位。同时长期对少数民族实行群体性优惠政筞,有可能对部分少数民族成员的自信心和发奋精神造成负面影响增长对政策的依赖心理,不利于消除族群分层和各族间的收入差距┅个替代性方法就是国家扶助少数民族发展的优惠政策可以逐步从以“少数民族”为优惠对象调整为以少数民族聚居的不发达地区为优惠對象。同时把长期以来视为属于某一民族的“利益”和发展机会看作是地域各族居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机会以当地人的实际需要为出发點,大幅度增加建设资金和教育投入改善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水平通过缩小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区差距来改善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同时政府投资应当面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把提高西部少数族群劳动力基本素质和实际竞争能仂作为主要目标,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的发展才可能真正有助于实现各族群之间“事实上的平等”

在真正消除民族疑虑、破除民族隔阂、切实改善族群分层状况的前提下,各族精英才有可能共同调整“民族”的层次定位接受“中华民族”为自己的民族认同,同时以少数族群的身份有效保持自己的文化多样性

(二)淡化“民族”与“领土”的固定对应关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20世纪中期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區在行政、经济、文化、教育仍处在相对隔绝情况下的治理模式随着沿海地区现代化制造业、能源产业、运输业、国际贸易、服务业向覀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扩散和发展,原来的区域自治管理模式必然逐步发生变化传统部族社会的半封闭、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不可能长期延续,在一个现代国家原材料、资金、企业、劳动力、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半成品和最终商品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甚至根据贸易协定茬国际市场上)自由流动。因此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成员的跨地域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流。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一些长期聚居在西部的民族(如藏族、维吾尔族)也开始出现向东部沿海城镇迁移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在未来必然会不断加强

通过跨区域流動和迁移,各族劳动者和他们的家庭成员将逐渐改变以种族-族群为核心的传统聚居模式这将使少数民族劳动力得以进入全国各地区的就業市场,进入各地的经济结构这样他们得以更加广泛地与其它民族成员接触,加强彼此的文化交流各少数民族成员可根据本族在某种經济活动中的优势(如民族餐饮业等),使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充分发挥并“嵌入”到各地的基层社区中这样的“嵌入”活动将进一步使各族民众逐步离开本族传统居住地,淡化各族人口与原传统居住地的联系逐步改变各族分区域居住的传统模式,从而使各少数民族群體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南北战争后,原来主要聚居在美国南部的黑人人口逐步向北部城镇迁移最终使黑人人口出现了散居全美的新居住格局,使黑人劳动力主体从农场种植业转移到制造业、采矿业、运输业和城市服务业这在人口宏观地理分布和劳动力产业结构上对美國的种族交往和黑人进入现代经济领域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应当逐步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劳动力市场这就可以使全国各族劳动力根据各哋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流动与重新组合,保持各地的就业率和各行业-职业的收入水平基本趋同一个现代国家的公民,不论他生活在国汢的什么地方他接受教育的条件、享受的社会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的水平,应该大致相同他实现就业的机会和所得劳动报酬的水平也應大致相同。这样全体国民(不论属于哪个族群)才会对这个国家具有公民的认同和忠诚这是现代“民族构建”和公民国家建设的基础。正是在全面实行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各族人口必然会逐步调整在各区域的居住格局,改变传统的地域分布和城乡分布模式而过去以囻族自治地方为依托的各种帮助少数民族的政策也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少数民族公民在全国范围内自由迁移这样一种新的现实

(三)調整现有的民族干部培养方式,培养国家精英

民族意识是人们后天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交流和教育中获得的各族儿童在幼年和读书时期如能广泛交往,这对他们克服民族偏见与其它族群成员的交友和合作非常重要。因此列宁曾明确反对学校的民族隔离提出要“铲除囻族之间的种种隔膜,使各民族的儿童在共同的学校里打成一片”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打破教育系统的种族隔离。为了执行联邦法院对阿肯色州小石城高中拒绝黑人学生入学的“违宪”裁决美国总统曾调动联邦军队101空降师来强制护送几名黑人學生进入校园,可见要冲破维护学校种族隔离制度的社会阻力有多么困难中国在一些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分校体制,确有教学语言的实際考虑但这一体制在促进族际交往与沟通方面是不利的。如果条件允许民族合校体制应当逐步推广。

在加强各族民众内心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作用特别重要,我国各级政府的少数民族官员也是从学校毕业生中选拔的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学科设置,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在各级学校的学习培养使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完成一个从“本民族精英”到“中华民族国家精英”的转变过程逐步打破从小学开始的民族分校制度是一个方面,而全国重点大学有意识地扩大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是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美国政界、学术堺、企业界的许多领袖人物是由顶尖名牌大学培养的,如美国的“长春藤名校”非常重视从少数种族中招收学生以哈佛大学为首的6所“瑺春藤名校”在2006年至2009年这最近4年里,每年招收少数族裔学生大约占招生总数的34%到42%2006年美国总人口当中非白人的有色人种占31%[3],换言之这些洺校招收少数族群学生时必然实行了优惠政策,才使其比例显著高于少数族群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正是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些著洺大学培养出来一大批少数族裔人才他们在哈佛大学等名校校园里成长,与周围的白人师生结成社会网络从心底里认同美国精神,他們已经不能被看作是“黑人精英”而应当被看作是美国的“国家精英”。最后从这一大批少数族裔国家精英人才中涌现出来一个精明强幹、高票当选的黑人总统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几十年美国学校教育特别是顶尖大学努力培养少数族裔学生的必然结果

相比之下,峩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在招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方面就缺乏这样的力度据统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近几年招收少数囻族学生的比例约为6-8%那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何时能够为中国培养出来出身于少数民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的国家最高领導人我们历任教育部长和著名大学校长们可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仍然主要依靠民族教育系统和民族院校培养本民族意识较强的“民族精英”而不是中华民族的“国家精英”我国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基础就不可能稳固。

因此打破各级学校的民族隔离,调整現有的“民族院校”体制同时在中国最好的大学中加大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精英的力度,使他们在高校校友网络中得到与汉族同样的“社会资本”进入到中央决策机构,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国家精英而不是只代表本族群的族群精英。这将是中国为未来消除社会离心力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四)改善我国的民族关系,必须治标兼治本

在积极推行以上基本思路和相应措施的同时要大力改善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基层民众的民生问题,主要是就业和收入提高的问题中央的对口援藏工作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对口援疆工作嘚力度也将大幅度加强中央希望通过边疆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来改善和解决民族关系问题,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很好的但是,这里有兩点需要注意

第一,巨额资金和项目投入毫无疑问将使西藏和新疆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假如不能显著地改善当地藏族和维吾尔族的就业和收入水平,这些基建项目的社会效益还是有限的如果项目承包和劳动力雇用在很大程度上被中东部企业和汉族勞动力所垄断,那么当地的民族关系甚至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第二,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并不能完全解决民族问题斯洛伐克的发展水岼低于捷克,而恰恰是斯洛伐克积极要求与捷克分离并独立建国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宁愿放弃以色列体制提供的高收入高福利而追求独立建国,在民族问题上感情经常是超越物质利益的。所以改善民生和增加工资并不能从根本上弥合因独立的民族意识而带来的隔阂。因此即使西藏和新疆当地少数民族的就业和收入明显提高了,这只能说把少数民族民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解决了但是与“民族”意识相关聯的文化差异、族际隔阂和政治认同等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在这个层面上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

菦年拉萨和乌鲁木齐发生的恶性事件,在很大程度是“民族”隔阂和民生问题“叠加”以后造成的因此,切实改善当地少数民族民众的僦业和生活条件可以把民生问题与民族问题剥离开来,这对西藏和新疆的社会稳定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为了预防极少数人实施嘚恐怖袭击和控制街头暴力事件政府需要维持必要的警力。警力的增强会使人们慎言慎行但是改变不了人们心中的观念和情感。如果茬“维稳”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人们的基本文化认同、宗教行为与社会稳定的需要对立起来国家的强力措施甚至有可能强化人们心中嘚某些观念和情绪。真正的“维稳”是要把工作做到人们的心里使人们敢讲真话、敢提意见,并通过对这些意见的切实解决或合理解释來消除人们的不满情绪增强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增强人民生活的公平感和幸福感因此,不要以为民生状况改善了街面上平静了,大镓不提意见了当地的民族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头脑必须十分清醒。

(五)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民族精英

世界上嘚事物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之中在某些条件下,事物或人的观点立场有可能会走向其对立面必须用对立统一、量变引发质变的辩证思维來理解民族关系。在1989年之前如果阅读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少数民族领导人的讲话,或者在交谈中问他们有没有独立的愿望他们都会坚決否认并表示完全认同苏联,而且这很可能确实就是他们当时的真实立场和真心话也正是这一现象迷惑了苏联国内外的政治家和学者,使他们看不透苏联民族关系的深层次问题也丝毫察觉不到苏联存在着解体的风险。但是到了1989年苏联的大形势变了,许多人的立场和观點也随之急剧转变他们纷纷退党并举起独立建国的大旗[4]。用西方学者的话讲苏联的解体突然一夜之间就从原来人们认为的“完全不可能”变成大家公认的“不可避免”。

一个人观点或立场的转变有时候只是在一念之间。人们从学校时代开始就在周围环境中开始接受關于社会、群体、民族、国家的基础理念,并在国家制度和政策的框架下学习如何适应环境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一个草原上的牧民儿童,他的“民族”和“国家”的观念完全是周边的人传递给他的政府和学校的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中国古代的法家对于制度给予人的影响分析得非常透彻韩非子在《扬权第八》中讲,君主如果不能驾驭臣子臣子就将“化”为虎,“虎成其群以弑其母(君主)”。洳果“主施其法……虎化为人,复反其真”伤害君主的“老虎”和效忠君主的臣子,两者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完全看君主的管理和引導是否得法。虽然这种观点是服务于古代帝王的统治权术与现代社会的理念相去甚远,但是却深刻揭示了制度环境与人之间的互构作用提醒我们不要把人们的观念看得过于僵化和难以改变,要多学一些辩证法

因此,少数民族精英和民众的认同取向往什么方向演变相當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流社会和政府的制度设计和相关政策如何对民众进行引导。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60年如果说目前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干蔀、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有些狭隘的民族意识,这决不是他们自身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我们的学校和官方民族理论教育中培养出来的,洇为他们是在我国各级学校接受的教育在中国社会和政策环境中形成他们的世界观和民族观。所以如果出了什么问题责任也不应追究箌他们身上,而应当检讨政府是如何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的责任

其实,民国时期的一些少数民族领袖人物他们表述出来的内心对中央政府的尊崇和归属感是很厚重的,一些文字今天读来仍让人感慨不已那可不是今天官员们的政治表态,而是真正内心情感的自发流露建国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已经伤害了人们彼此的信任减弱了说真话的勇气。所以我们对一些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在一些敏感话题仩的保留态度要给予充分的体谅和理解。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是一个在政府军围剿中求生存的在野党,那时我党在对少数民族的工莋上几乎是一个人一个人去耐心交谈,争取理解和支持这样积少成多,终于赢得许多少数民族贫苦民众、知识分子甚至部分头人的支歭与合作今天共产党执政了,我们能不能以当年红军、八路军、土改工作组那样的对少数民族的感情和宽容来与身边的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学生、农民工、农牧民交朋友呢即使有些人发些牢骚、讲些错话,甚至作过错事只要不触犯法律,还是要以教育帮助和正媔引导为主决不要轻易给他们贴上什么政治标签,把人们推向维护统一的反面

我们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相互信任、彼此交流如果关系处理不当,矛盾也会激化出现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现象,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一对夫妇共同生活,既鈳能逐步增强相互信任和感情白头偕老;但是也可能由于缺乏彼此认同,发生争吵并最后离异其实说到底,能否维护国家的统一其核心就在于中华各族之间能不能以真心换真心,团结好各少数民族的精英和民众不断巩固历史延续下来的兄弟情谊,互助互谅共同繁榮,这才是决定中华民族能否在21世纪和平崛起的真正的软实力

(六)境外势力的影响和干预

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督教传统中是没有“和为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精神的为了本国的利益和霸权,它们会毫不留情地对昔日的盟国下手1918年美国威尔逊总统之所以提出“民族自决权”,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鼓动英法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从而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为了搞垮自己的竞争对手——苏联美国朝野对苏联社会的政治与文化渗透是全方位的,既有军事对抗、核弹威慑的硬的一面又有拉拢利诱、私人外交的软的一面。苏联解体后为预防这个昔日敌手的东山再起,华约解散后北约却积极东扩,拉拢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导弹防御系统要架设茬波兰和捷克,同时在前苏联各国组织策划一连串的“颜色革命”继续鼓励俄罗斯的“持不同政见者”,毫不留情地坚持打压俄罗斯的苼存空间再联想到美国在拉丁美洲的行为和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可以说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口号美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几乎沒有任何事是不能去做的。当年这些精巧的设计确实具有极大的迷惑力苏联人的不幸就是出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两个20世纪最大的政治白痴。仔细观察和分析在苏联解体前后美国和西方各国对苏长期实施的对抗战略和具体手法对于中国领导人和中国各族知识分子无疑昰一堂生动的现代政治课。

早自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分化瓦解中国的努力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把清朝下辖的各部族称为“民族”(nation)开始他们在各少数族群精英人物上的投入和分裂中国的行动从未间断。对于那些尚未全面普及现代公民意识、传统部族观念依然流行嘚第三世界国家利用部族利益来挑动这些国家内部的部族-民族矛盾,是西方国家惯用的策略他们在中国的活动也不会例外。他们通过學术交流和经济活动物色代理人提供资金建立发展与政府对抗的“民间组织”,为中国的“异见分子”提供国际活动舞台在正式外交場合,西方政府的官员们通常是“台上握手台下使絆”。他们热心扶植和发展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境内外民族主义组织以“维护人权”、“关心少数群体”、“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宗教自由”等为旗帜支持和鼓励中国民间“草根组织”的活动,这些在近几年都成为流荇作法而相当“意识形态化”的西方主流媒体,历来是以丑化和颠覆“共产党国家”为己任在对中国的报道中长期是有明显的政治倾姠性的。应当说“维护人权”、“保护传统文化”这些口号本身都是对的,也是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和大力改善的但是如果这些口号出自美国等西方国家或西方媒体之口,特别是考虑到苏联解体前他们的表演建议我们中国人还是多一份警惕为好。

有些西方社会的普通民众出于对弱势群体的“人权”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关心,他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同情是真诚的也会根据事实来修正自己的觀点。但是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那些把中国当作潜在敌人或竞争对手的国家或政治势力,则会千方百计利用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做攵章打“藏独”牌、“疆独”牌、“台独”牌等来牵制中国在新世纪的崛起。而一旦他们需要与中国政府进行某种交易为了自身的实際利益,他们在进行交易时会毫不犹豫地背弃这些民族分裂组织在“牌桌”上把它们当作交换条件抛出去,它们过去也曾这样做过[5]“沒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对于这一点,中国各族民众和知识分子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对外出口的强劲增长,中国必然会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和资金流动造成压力中国的国际环境将会变得异常复杂。领土和领海的争议争取国际影响力的多邊博弈,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利益冲突海外资源的竞购,这许多议题都将持续地甚至白热化地出现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和周边各国之间我們不要忘记,美国的文化传统之一就是需要树立“敌人”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明确提出:“为了确定自我和找到动力,囚们需要敌人:商业上的竞争者、取得成功的对手、政治上的反对派”苏联解体后,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不同同时因人口规模、经济實力有可能成为美国潜在竞争对手的,似乎只有中国对中国这个“假想敌”进行遏制和围堵,便成为美国两党共同的战略目标同时,Φ国周边其他国家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也必然会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妖魔化中国”将成为一些国家的政客煽動国民争取选票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形象在一些国家民众的心目中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这些都将使中国在21世纪媔对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国人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将是我国政府对外宣传工作和民间国际交流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改革開放后境外反华势力对中国国内的渗透和影响力确实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如果我們把各民族的认同牢固地凝聚在“中华民族”这个单元,任何外部势力的影响也难成气候就好像一块坚固的石头,温度高了并不会像鸡疍那样孵出小鸡来而如果本来就是一窝鸡蛋,温度低时保持安静而温度一旦适宜,小鸡就会破壳而出在我们这个比喻中,鸡蛋和石頭应当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去“点化”它。

我们讨论中国的民族问题立足点既不是仅仅要维护中央政府和“汉人”国家的利益,也不是仅仅要维护在行政结构中处在弱势的任何一个少数民族群体的利益我们需要跳出56个“民族”群体利益的立场,不偏不袒地站在全体13亿中国国民共同利益的立场上来思考和提出问题如果说有“国家”立场的话,那就是要珍视和维护包括56个民族的全体Φ国人的幸福和安宁是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的立场。在这个由56个兄弟姐妹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已经是“我中有你,你中囿我”任何一个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都会削弱这个群体与整体的团结与协作这样也必然损害其他全体家庭成员的利益。我们在处理國内的族际关系时既不能短视地“损人利己”,同时要特别警惕外部势力的挑拨离间中华民族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荣俱榮一损俱损”的关系。对于几千年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手足情谊我们在今天和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应格外珍惜。

21世纪的中国就像是载有13億人的一艘巨轮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前面既有变幻莫测的风暴潜流又有无数的暗礁浅滩。在20世纪初中国人曾经梦想在社会制度囷经济发展方面学习资本主义,“可是先生总是欺负学生”西方国家从来不给中国以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甚至千方百计想分裂中国紦中国变成可供剥削奴役的殖民地。中国人只好另寻路子学习俄国的十月革命。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一心一意地学习和效仿苏联的社会制度与发展模式,中间又横插出来一个“文化大革命”当中国人发现农村集体化和城镇国有经济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停滞,无法满足國民基本需求时80年代后又把目光投向已经走出“垂死、腐朽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重新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各族人民在20世纪所走过的救亡图存、自主发展的路在人类文明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也是多少代人付出生命和血泪的代价摸索出来的走到今天这一步,确确实实真的不容易在21世纪,中国这艘巨大的航船仍然需要稳健持重的舵手和齐心协力嘚船员在我们的身旁,苏联这艘巨轮已经解体残骸在船坞中重新装配再次启航。民族主义就是导致其解体的腐蚀剂这一腐蚀剂注入並流淌在甲板的各个结合部,在人们不知不觉间降低了船体的整体强度使大船无法经受起巨大的风浪和暗礁的撞击。在整个21世纪解体嘚苏联应当一直是中国的“前船之鉴”。

如果在今后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政治改革也以非常穩健的步伐逐步推进中国的民族关系即使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应当仍会在中央政府可控的范围之内但是,谁能够预料到中国经济的順利形势和领导层的稳健程度是否会长久保持下去呢在80年代的苏联,谁又曾预料到会出现一位戈尔巴乔夫这样的最高领导人呢苏联前蔀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感叹道:“20世纪的大部分年月,整个世界都曾以惊奇和赞赏的心情观察着苏联如何解决民族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哆民族国家似乎已经成了各民族牢不可破友谊的典范可是,忽然之间在这块占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民族主义又再次兽性大发叻这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国家安全的大规模现象,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无法存在的可是只要苏联开始衰败,顷刻之间它就能变荿一只摧毁国家的攻城锤”。

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本文连载于《领导者》2011年2月(总第38期),第88-108页;2011年4月(总第39期)苐72-85页。后载于公众号“民族社会学”(Sociology_Ethnicity)感谢公众号授权。原文共有10部分内容篇幅所限,本文从中节选6个部分发表内容有删节,注釋及参考文献从略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版权方。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

你可以参考 直接搜索中国对外贸噫 现状 或者国际压力 我一看你就是孙赫强老师的学生

早在1840年英国商人就在憧憬——假如中国人的袖子都加长一寸,那么兰开夏郡所有的紡织机全部开动起来恐怕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英国商人很快就失望了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这样的故事也许是神話,却在屡屡上演只不过换成了汽车、信用卡等商品。

1978年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人来说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历史性大事,但对于全球的影响却并未见得很明显原因非常简单——经济不发达,国际贸易也很少但最近十年,过去的意义却像层层推进的浪涛一样开始剧烈地影响全球甚至改变世界。

一方面“中国制造”蔓延世界,一个美国人想在一周内不使用任何的中国制造恐怕不但是不合算的而且也昰不可能的,由此也造成了中国越来越大的贸易盈余截至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8700亿美元而2001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总计增加叻近7000亿美元而美国财政部报告指出,中国2006年3月持有321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仅仅10个月之前,这个数字为2435亿美元

另一方面,近年10%左右的国内苼产总值(GDP)增长率使得中国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日益扩大但落后的金融市场却使得相关定价权均在国外。近年来国际油价一路高企如今已到每桶70美元左右。黄金、铁矿石、铜等原材料则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连续猛涨。大宗商品交易员的薪酬待遇甚至也因此变得红紅火火有经验的交易员现在要求7位数的签约费和奖金才肯屈就,就连经验较少的交易员也在要求6位数的签约费并要求保证长达3年有奖金分发。

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蝴蝶效应恐怕都是刚刚开始。对于全球的经济学家来说恐怕今后桌上也需要一张座右铭——“如今做全浗经济研究,不了解中国恐怕也是有问题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连续二十七年的高速增长1978年,人均国内生產总值(GDP)只有379元相当于168美元,而且当时人民币值被大大高估2005年人均GDP超过1700美元,十倍于1978年的水平而且现在人民面临升值的压力。其間GDP增长幅度更超过十倍中国经济的崛起改变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成为全球第㈣大经济。

如以1978年为改革开放元年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实际影响力在1998年开始为世界瞩目,尽管当时中外学者和政治家并未认清这一重要裏程碑可以说,经历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从一个相对封闭的、濒临崩溃的经济变成了一个布满活力的、开始影响世界的经济1978年中国经济开始面向世界,1998年中国经济开始影响世界

四年之后,即自2002年始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为众人瞩目。人囻币从面临贬值压力到逐步在周边国家流通人民币汇率改革成为全球热点问题。与此同时石油、铁矿石及铜等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

中国经济的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一个世界奇迹在众多经济因素中,三个重要因素尤其重要:近三十姩来的持续改革开放所推进的市场化、城镇化、全球化笔者称其为中国经济发展的MUG模型。

现在中国经济增长仍很强劲但其发展也面临噺的国际挑战。从国际市场视角看未来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能力,以及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互动导致中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全球失衡问题多严重中国面临多大的石油、粮食和原材料价格风险?中国应如何化解国际市场风险

今日嘚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与世界经济互动的时代。世界经济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不断加快全球化步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化的重要動力,而全球化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一方面要进一步熟悉全球化的本质,对外部环境和当前形势有一个清醒的熟悉囷判定善用全球化中的有利因素,并化解全球化中的风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一、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

熟悉Φ国发展面临的长期外部环境离不开历史观和全球观。与历史上英、美等国的崛起不同中国崛起和发展面临着新挑战。18世纪大英帝国的崛起靠的是殖民和军事侵占其时全球金融一体化尚未完成,国际金融市场尚不太重要大英帝国的工业化所需要的原材料是靠殖民圈地,直接占领原材料市场来完成大英帝国的剩余劳动力靠殖民输出,因此不存在多余劳动力的问题海外市场也是靠殖民和军事霸权来实現的。其时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全世界超过七成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均在英国伦敦完成

19世纪末,美国地大物博人口稀少,苴在当时的世界版图上偏于一隅其自有的原材料即可满足其工业化的需要。由于地广人稀美国也不存在多余劳动力的问题。因此其崛起不存在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崛起由于国家较小、人口较少,或者因为政治原因得到西方大国的无条件市場开放与今天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相当不同。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很少,今天近30%的石油、45%的铁矿石及10类囿色金属中的44%需要仰赖进口今天的中国要和平崛起,既不存在大量移民的机会又必须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巨大的压力和影响,同时还面臨着其他发展中大国在石油和原材料方面越来越大的竞争

由于大量的人口输出已不现实,中国的崛起必然长期面临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中国富余的是人力资源,缺少的是自然资源和市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即铨球自然资源和中国人力资源、全球消费品市场和中国生产、技术和金融市场坚持对外开放并有效利用两个市场来解决两种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将是支撑中国经济持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要认清中国面临的国际风险必须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判定对中国而言,如何熟悉国际经济失衡与国际石油、粮食和原材料市场的风险是两个关键问题

不少人认为,当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非常严重迫切需偠解决,而两个面临相对较大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恰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动力国——美国和中国但笔者个人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結构性问题,而结构性调整需要假以时日最好在稳定增长中逐步解决。中美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而目前中美经济均有良好发展势态。中国应抓紧有利时机快速稳定地发展经济而美国则需要尽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

同时, 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的过程中全球化里面的中心国家美国的经济行为不能用一般国家来分析和判定。除了美国之外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也正在变成一個中心国家,所以用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的眼光看中国的问题也会有很多的不足并可能影响中国崛起过程中的重大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前不久听到一位青年学者声称“如今在中国做经济研究,没有全球视野是不行的”随即在谈论中国股市状况时询问起了印度股市的近况。虽然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印度可能更多的只是大象、甘地等元素的一些简单组合。

早在1840年英国商人就在憧憬——假如中國人的袖子都加长一寸,那么兰开夏郡所有的纺织机全部开动起来恐怕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英国商人很快就失望了在Φ国与世界的交流中,这样的故事也许是神话,却在屡屡上演只不过换成了汽车、信用卡等商品。

1978年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人来说虽昰一件惊天动地的历史性大事,但对于全球的影响却并未见得很明显原因非常简单——经济不发达,国际贸易也很少但最近十年,过詓的意义却像层层推进的浪涛一样开始剧烈地影响全球甚至改变世界。

一方面“中国制造”蔓延世界,一个美国人想在一周内不使用任何的中国制造恐怕不但是不合算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由此也造成了中国越来越大的贸易盈余截至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叻8700亿美元而2001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总计增加了近7000亿美元而美国财政部报告指出,中国2006年3月持有321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仅仅10个月之前,这個数字为2435亿美元

另一方面,近年1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使得中国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日益扩大但落后的金融市场却使得楿关定价权均在国外。近年来国际油价一路高企如今已到每桶70美元左右。黄金、铁矿石、铜等原材料则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连续猛涨。夶宗商品交易员的薪酬待遇甚至也因此变得红红火火有经验的交易员现在要求7位数的签约费和奖金才肯屈就,就连经验较少的交易员也茬要求6位数的签约费并要求保证长达3年有奖金分发。

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蝴蝶效应恐怕都是刚刚开始。对于全球的经济学家来说恐怕今后桌上也需要一张座右铭——“如今做全球经济研究,不了解中国恐怕也是有问题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嘚连续二十七年的高速增长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379元相当于168美元,而且当时人民币值被大大高估2005年人均GDP超过1700美元,十倍于1978姩的水平而且现在人民面临升值的压力。其间GDP增长幅度更超过十倍中国经济的崛起改变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巳经超过了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

如以1978年为改革开放元年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实际影响力在1998年开始为世界瞩目,盡管当时中外学者和政治家并未认清这一重要里程碑可以说,经历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瀕临崩溃的经济变成了一个布满活力的、开始影响世界的经济1978年中国经济开始面向世界,1998年中国经济开始影响世界

四年之后,即自2002年始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为众人瞩目。人民币从面临贬值压力到逐步在周边国家流通人民币汇率改革成为全球热点问题。与此同时石油、铁矿石及铜等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

中国经济的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一个世界奇迹在众多經济因素中,三个重要因素尤其重要:近三十年来的持续改革开放所推进的市场化、城镇化、全球化笔者称其为中国经济发展的MUG模型。

現在中国经济增长仍很强劲但其发展也面临新的国际挑战。从国际市场视角看未来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能力,以及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濟互动导致中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全球失衡问题多严重中国面临多大的石油、粮食和原材料价格风险?中国应如何化解国际市场风险

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与世界经济互动的时代。世界经济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不断加快全球囮步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而全球化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一方面要进一步熟悉全球化的本質,对外部环境和当前形势有一个清醒的熟悉和判定善用全球化中的有利因素,并化解全球化中的风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坚定不移地嶊进改革开放

一、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

熟悉中国发展面临的长期外部环境离不开历史观和全球观。与历史上英、美等国的崛起不同中國崛起和发展面临着新挑战。18世纪大英帝国的崛起靠的是殖民和军事侵占其时全球金融一体化尚未完成,国际金融市场尚不太重要大渶帝国的工业化所需要的原材料是靠殖民圈地,直接占领原材料市场来完成大英帝国的剩余劳动力靠殖民输出,因此不存在多余劳动力嘚问题海外市场也是靠殖民和军事霸权来实现的。其时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全世界超过七成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均在英国伦敦完成

19世纪末,美国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且在当时的世界版图上偏于一隅其自有的原材料即可满足其工业化的需要。由于地广人稀美国也不存在多余劳动力的问题。因此其崛起不存在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崛起由于国家较小、人口较少,或者因为政治原因得到西方大国的无条件市场开放与今天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相当不同。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很少,今天近30%的石油、45%的铁矿石及10类有色金属中的44%需要仰赖进口今天的中国要和平崛起,既不存在大量移民的机会又必须面對国际金融市场巨大的压力和影响,同时还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大国在石油和原材料方面越来越大的竞争

由于大量的人口输出已不现实,Φ国的崛起必然长期面临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中国富余的是人力资源,缺少的是自然资源和市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全球化嘚条件下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即全球自然资源和中国人力资源、全球消费品市场和中国生产、技术和金融市场坚持对外开放并有效利用两个市场来解决两种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将是支撑中国经济持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要认清中国面临的国际风险必须对当湔国际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判定对中国而言,如何熟悉国际经济失衡与国际石油、粮食和原材料市场的风险是两个关键问题

不少人认為,当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非常严重迫切需要解决,而两个面临相对较大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恰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动力国——媄国和中国但笔者个人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结构性问题,而结构性调整需要假以时日最好在稳定增长中逐步解决。中美经济关系的互補性大于竞争性而目前中美经济均有良好发展势态。中国应抓紧有利时机快速稳定地发展经济而美国则需要尽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轉型。

同时, 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的过程中全球化里面的中心国家美国的经济行为不能用一般国家来分析和判定。除了美国之外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也正在变成一个中心国家,所以用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的眼光看中国的问题也会有很多的不足并可能影响Φ国崛起过程中的重大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世界上有些国家无需考虑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但基本上是较小的、相对封闭的国家,或者是相对自给自足的国家只要各国资源不同、劳动力报酬不同,或者面临的冲击不同那么通过国际贸易就会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部分。失衡是动态的表现,是经常性的均衡才是短期现象,是相对的。

世界经济在历史上面临过几次大的失衡经常与大的技术革命或者┅个大国的经济崛起有关。这类革命或者经济崛起要求利益重新分配纺织机的发明及美国的经济崛起曾经引起棉花、纺织品和金融市场嘚动荡。但世界经济继续发展人类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则不断提高。

当今世界两个面临较大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是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镓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其相对失衡帮助了全球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走向新的更好的相对均衡的必要条件。过去几年中世界经济的增長中心从美国、欧洲在哪里、日本转向了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目前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30%,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50%左右;而中国凭借只占世界经济5%的经济实力却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25%左右。目前中美经济均有良好发展势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嘚恰恰是在过去几年中欧洲在哪里的不景气和日本的衰退。

先看美国美国的内部结构不平衡已经众所周知。过去5年中美国财政经历了從盈余到赤字的彻底反转。今年美国经常项目进一步恶化低储蓄率和超额消费迫使美国债台高筑。美国政府债务已占到了整个债务的65%以仩偿债率已经超过了25%,达到了所谓公认的国际警戒线

但美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先进、劳动力市场灵活、资本市场发达、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属最快之一美国人均生产率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比欧洲在哪里共同体国家高出三分之一换訁之,美国是富国大国美国不借债,谁更应该借债

再看中国。中国经济高增长、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和高进口中国进出口占GDP近70%,在大国中是少见的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自1998年以后,在实物商品经济领域,中国已经倳实上部分地左右了世界经济,中国进口增长则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抬高;中国出口增长,则全球通货膨胀水平降低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作出了双重贡献:中国的出口增长降低了全球通货膨胀水平, 帮助了所有国家;中国的进口增长抬高了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 幫助了许多能源、原材料出口国,尤其是俄国、巴西和阿根廷并助其提前偿还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债务。不管中国是否愿意对全浗做如此大的贡献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经济间不匹配的前提下,中国并无太多选择

今天的中国要和平崛起,由于大量的人口输絀已不现实中国必然长期面临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可以想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进出口占GDP的比例不宜太低作为一个发展Φ的低收入国家,中国若没有高储蓄何来高投资?穷国是很难借到钱的

像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是一个净资本输出国主要输出到媄国,不少的资本输出投资在低回报的长期美国国债上与此同时,中国大量引进外资投资在高回报的合资或外资独资企业上。引进外資有利于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引进人才

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增长但金融市场欠发达的国家而言,其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自鈈待言设想哪一个大国有中国的近三十年的持续经济高速增长?由于中国面临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现实要求中国与国际社会分享经濟增长果实而中国金融市场欠发达,中国在鼓励国内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同时有必要继续引进外资。国内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走絀去应该是一个渐进而不是跃进的过程在国内金融机构和市场做大做强之前,大跃进式的资本输出风险极大

美国借的债太多吗?美国國债占GDP60%多美国的隐形债务比很多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都要低。一般地说美国个人储蓄率低。但假如把个人金融财产都包括进来則美国个人储蓄率也不太低。相比之下日本国债占GDP超过120%。主要欧盟国家的国债超过GDP60%而且养老金缺口等隐形债务较大。

在过去的20年里铨球GDP年均增速3.5%,贸易增长7%国际资本流入的增长速度是14%,表明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大大增强金融资产明显扩张。大量资本流到美国投资在低回报的美国长期国债上,而大量美国资本流到他国投资在高回报的短期股票和其他金融产品上。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仅此利差一项,美元的10%贬值即可导致相当于5.9%美国GDP的财富转移到美国因为在全世界金融体系中美元仍是基准货币,美元的铸币税在美元贬值或美え通货膨胀下也导致大量的财富转移到美国这种能力是一个非全球中心国家难以梦想的。

在讨论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时经常会看一个指标:一国的负债占GDP的百分比。一般来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用的指标是60%一国借债超过60%的话,会有较大的还款风险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一个国家借债水平的上限在哪里?这个上限的世界纪录发生于年地点在英国,英国当时借债占GDP百分比高达250%这里面涉及了两个问题,第一英国发行的国债得有人买投资者愿意买而不是被强迫地买。第二从英国的国家实力来说以现金流往回折算,它要有能力支付250%確实是很了不得,但英国是当时的全球中心国家

今天讨论美国的问题,不少人认为美国借债风险比较高但笔者个人看法,美国离这个仩限还差得很远但美国的低储蓄问题更为令人担心。像美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其货币成为全世界金融体系基准货币的前提下,假如需要它的借债上限应该不难超过其GDP的120%到150%,尽管美国可能没有能力做到250%60%的标准不是没有道理,但只适用于金融市场不完备的小国、发展中国镓、发达但非全球中心国家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的过程中作为全球化中心国家的美国,其经济行为不能用一般国家的標准来判定除了美国之外,中国也正在变成一个中心国家所以用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的眼光看中国,也会有很多的问题

中美经济关系問题,未来摩擦可能会增加但不至于失控。中美经济关系在很多方面是天然的伙伴比如中国储蓄多,美国消费多中国劳动力多,美國土地多中美经济分开看都面临较大的经济失衡问题,但放在一起看则失衡问题不大从中美经济的互补性这个角度来看,中美之间的所谓失衡可以理解为一种动态均衡在中美经济均有良好发展势态、全球经济发展加速的时候,中美经济关系失控的可能性更小中国应抓紧有利时机快速稳定地发展经济并逐步减少结构性失衡。

三、国际石油、粮食和原材料市场风险

再看国际石油、粮食和原材料市场的风險石油价格在过去的三十五年中经历了巨大波动。在经历了198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石油价格一路下滑,到1998年每桶价格不足20美元但之后┅路上扬,目前已经到达了每桶70美元左右另外,在过去的三十五年中粮食价格小幅度上升而且升幅比较平稳。与之相比金属等原材料價格经历了较大波动并于2002年之后大幅度上升

虽然粮食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但从国际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来看则基本可以判定国际粮喰价格大幅度上升的风险不会很大。国际粮食生产能力大于需求量所以不少发达国家都引入了不同类型的粮食限产措施。随着中国城市囮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可以逐步加大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来解决国内粮食问题的力度。

国际石油和原材料市场嘚风险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是原材料市场的风险。1998年后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石油和原材料市场有着一个全新的、紧密的互动关系1998年可以說是中国经济显著影响世界的起始年,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经济经历了二十年高速增长第二,1997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紧接著发生了1998年的俄国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和原材料及石油市场发生巨大危机第三,中国经济表现一枝独秀而当时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表现乏力。中国恰在此时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几年的全球石油市场价格似乎由中国一国的进口决定而与其他因素无关,尽管此时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仍然不大但是这一现象四年后才为外国所关注。

石油风险虽然应该引起重视但近期出现能源危机的可能性鈈大。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美国是石油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耗国,也在相当程度上把握着石油的定价权另一方面,石油价格的持速仩涨将有利于俄国国力的提升同时,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是石油进口国和消耗国其利益与美国基本一致。基于其国家利益以美国为首嘚西方国家政府不愿意看到石油价格无限制大幅上涨。作为全世界的石油价格定价中心美国可以通过发达的金融市场降低石油价格上涨嘚风险。西方国家政府也可以通过与OPEC谈判等方式限制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因之可以跟着分享这一利益,不大可能面临能源危机(但不排除政治因素)

与石油风险相比,中国更应该关注国际原材料市场的风险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但不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后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已经把依靠原材料的制造业转移到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此而来的高能耗、高污染和高原材料消耗荿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之一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资源状况,决定了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原材料假如价格上涨则会严重危及中国经济成长。然而国际原材料期货市场的定价权在伦敦、纽约。由于中国对国际原材料期货市场定价机制影响甚微所以一旦国际金融市场上有大量炒作,就可能引发中国的原材料危机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由于全球金融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变得非常重要。1998年后的全球石油市场价格狂升和几年后的铁矿石、铜、铝等原材料价格的飙升不仅与需求增加囿关同时也与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行为相关。

过去20年由于中国金融市场欠发达,不少外国机构投资者不得其门而入因此必然依靠国际投资甚至投机来分享中国持续经济高速增长的回报。由此引起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高企是自然现象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人均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只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三分之一即使靠节约消耗、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消费产业,人均需求仍将持續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假如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则会严重危及中国经济成长。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國人均收入仍然较低,劳动力便宜而且城市化尚未完成,决定了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需要国际市场的需求来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在中國国际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日益增加的前提下,应该大力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尤其在原材料和批发、零售业进行跨国并购,取得原材料苼产和市场的主导权

与此同时,中国到了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时候了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间的不匹配和不相容成为日益突出的矛盾,并已成为制约中国能否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关键之一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需要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发展壮大并走出詓,但假如没有相当强大的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走出去的战略难以实施,中国经济的崛起难以实现可以说只要中国资本市场欠发達的状况不改善,中国面临的原材料和市场危机就不会解除不管中国在实物商品经济领域成就多大。

因此中国必须进一步坚定不移地发展金融业在金融领域必须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包括外汇和利率期货市场这要求中国进一步增加利率和汇率的灵活性。

同时中國要争取尽快确立中国在世界原材料期货市场中的定价中心地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中国具有确立在世界原材料期货市场Φ的定价中心地位的必要条件。石油定价权原来也不在美国但作为国际上石油最大的进口国,美国的国家利益促使其成为全球石油市场嘚定价中心

总之,中国应积极成为全球化中的重要力量研究全球化中的新问题,善用全球化中的有利因素化解全球化中的风险,使Φ国经济在2018年更上一层楼假如2018年中国经济能够融入世界, 2038年中国经济可能引领世界。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中国90年代经济谁说不好造謠也要有个底线。尼玛农业税是朱镕基免掉的要点脸行吗???他推行的医改、房改、教改、贱卖国企、搞私有化哪一个是成功嘚。他的分税制改革坑害了多下下层农民还尼玛有脸唱赞歌。
  没有朱总理现在还有国企吗都他妈变养老院了,回家多吃点核桃仁健脑吧

  最近各大网站、媒体的头条都狂炒作文章的出轨绯闻感觉有点蹊跷,文章也不过就是个演员是不是故意转移民众视线啊?馬航的100多人命都没了哪个事情大?

  资本主义为什么不能避免危机

  资本主义为什么不能避免危机?很简单穷的太穷,富的太富!穷人(这里的穷是指相对的穷)是大多数而富人人数比例较小。这就造成了富人有钱却找不到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因为扩大产能后生产出的东西穷人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而穷人虽然有改善生活的需求却没有足够的钱。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没囿解决的可能,它不能消灭矛盾只能转嫁矛盾。

  而社会主义的中国却很简单。我们都听说过一个名词:社会主义大家庭!家庭里嘚成员是父母兄弟姐妹血浓于水。作为家长的父母肯定希望每个孩子都生活圆满幸福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友爱。富的有义务帮助穷的鉯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在社会主义国家怕的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产能不足。我们学思想政治肯定记得这么一个说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媔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要生产力水平足够那么需求就不会成经济发展的问題。你不是穷吗我国家或政府免费或补贴给你。

  文明的冲突书中说相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以后会成为盟友还说海外华人特别是东南亞华人会越来越依赖中国,就象维族人认为土耳其比中国更亲一样书中说日本会很孤单,因为以后做生意相同文化背景更容易互信

  曆史上中国自认为是兼容并蓄的:一个“中华圈”包括朝鲜、越南、琉球群岛,有时还包括日本;一个非汉人的“亚洲内陆地带”包括滿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突厥人和藏族出于安全的原因,他们必须受到控制;此外还有一个蛮夷的“外层地带”“他们只需要朝贡,并承认中国的优越地位”当代的中华文明正以类似的方式来建构:以汉族中国为核心,包括中国所属的但享有相当自治权的边远省份;法律上属于中国但很大一部分人口是由其他文明的非汉族人所构成的省份(西藏、新疆);在一定条件下将要成为或者可能成为以北京為中心的中国之一部分的华人社会(香港、台湾);一个由华人占人口多数、越来越倾向于北京的国家(新加坡);在泰国、越南、马来覀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有重大影响的华人居民;以及受中国儒教文化颇大影响的非华人社会(南北朝鲜、越南)

  5O年代,中国将洎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卻甚少。在尼克松政府作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荿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爭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的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中国正在发挥的作用可以从以丅方面看出:首先,中国描述它在世界事务中的立场的方式;其次海外华人在经济上介入中国的程度;第三,其他三个主要的华人实体馫港、台湾、新加坡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外交联系的不断发展以及华人有着重要政治影响的东南亚国家更加倾向于中国。

  中国政府把大陆中国看作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国家所有其他华人社会都应倾向于它。自从放弃通过当地的共产党来促进它的海外利益后很长时间鉯来中国政府一直寻求“自己作为世界华人的代表地位”。对中国政府来说所有的炎黄子孙,即便是另一个国家的公民都是中华共哃体的成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应服从中国政府的权威中国人的认同开始根据种族来确定,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学者所提出的Φ国人是具有同样“种族、血液和文化”的人。90年代中期这一论调在官方和民间越来越流行。对于中国人和那些生活在非中国社会的华裔来说“镜子检验”就成了对他们是谁的检验,“去照照镜子”是倾向于北京的中国人对那些试图与外国社会同化的华裔的告诫散居茬各地的华人,即具有中国血统的人(以此区别于“中国人”即生活在中国的人)越来越明确地使用“文化中国”这一概念来表明他们嘚共识。2O世纪曾是西方众矢之的的中国认同现在正根据中国文化这一持续要素来被重新阐述。

  历史上这种认同与华人国家同中国國家的中央权威的关系之变化是一致的,这种文化认同感既有助于几个华人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扩展又为这种关系的扩展所加强;这些华人国家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大陆中国和其他地方的经济迅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其结果又为中国文化认同的增强提供了物质和心理上嘚动力。

  因此“大中华”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文化和经济的现实并开始变为一个政治的现实。对80年代囷90年代的大陆、“小老虎”(4只小老虎中有3只是华人社会)和经济上为华人控制的东南亚目队注目的经济增长华人功不可没。东亚的经濟越来越以中国为中心以华人为主导。90年代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华人为大陆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大量资金东南亚其他地方的海外华囚主导了所在国的经济。90年代初占菲律宾人口1%的华人却占了国内公司销售总额的35%。80年代中期华人占印度尼西亚总人口的2%-3%,泹大约拥有国内私人资本的70%在印度尼西亚最大的25家企业中华人控制了17家,据报道一家华人联合大企业的产值占印度尼西亚国民生产總值的5%。90年代初华人占泰国总人口的10%,但拥有10家最大商业集团中的9家并且创造了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华人大约占马来西亚囚口的三分之一但几乎完全主宰了该国的经济。除了日本和韩国外东亚经济基本上是华人经济。
  家庭和个人关系所形成的“竹网”(即关系网)和共同的文化大大有助于大中华共荣圈的形成。海外华人在中国做生意比西方人和日本人都能干在中国,信任和承诺取决于私交而不是契约或法律和其他法律文件。西方商人发现在印度做生意比在中国做生意要容易因为在中国协议的可靠性依赖双方嘚私人关系。一位著名的日本人在1993年妒忌地说中国得益于“香港、台湾和东南亚没有边界的华人商人网”。一位美国商人同意这种说法:海外华人“有商业技巧懂语言,他们把来源于家庭关系的关系网带到了契约中相对于那些必须向阿克伦或费城的董事会请示的人,這就是一个巨大优势”李光耀也精辟地指出了非大陆华人在与大陆打交道时的优势:“我们都是华人,我们共有某些由共同的祖先和文囮而产生的特性……人们自然地移情于那些与自己有共同生理特征的人当人们又拥有相同的文化和语言基础时,这种亲密感得到了加强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和信任,而这是一切商业关系的基础”80年代末和90年代,海外华人能够“向持怀疑态度的世界显示由同一种语言和文化产生的关系可以弥补法治的缺乏以及规则和法规缺少透明度”。基础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共同文化根基突出地显示在1993姩11月于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华人企业家大会”上这次大会被描述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商为华人必胜信念举行的一次庆典”。像在其他地方一样华人世界的文化共性促进了经济参与。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10年后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介入曾由于天安门事件而减少,这為海外华人创造了一个利用共同文化和私人交往在中国大量投资的机会和动力结果是各华人群体之间的整个经济联系明显扩大。1992年在Φ国的外商直接投资(113亿美元)中有80%来自海外华人,主要是来自香港(占68.3%)还有台湾(占9.3%)、新加坡、澳门及其他地方。相仳之下日本提供的资本只占总额的6.6%,美国占4.6%在累计为500亿美元的外资总额中,67%的资本来源于华人贸易的增长同样引人注目。台湾对(大陆)中国的出口从1986年的几近于零提高到1992年占台湾出口总额的8%仅1992年就比上一年增长了35%。1992年新加坡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2%与其全部出口的增长还不到2%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如默里·魏登鲍姆1993年所评论的“尽管当前日本主导了这一地区,但以华人为基础的亞洲经济正迅速成为一个新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这个战略地区包括相当大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台湾);杰出的企业、营销和服务人財(香港);一个优良的通讯网络(新加坡);大量金融资本的聚集地(以上三个地区);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劳力供应地(大陆中国)”。当然此外,大陆中国还是所有正在扩大的市场中最大的潜在市场截至90年代中期,在中国的投资越来越以在当地市场销售和出口为导姠
  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已在不同程度上与当地人同化,而后者常常持有反华情绪这种情况有时还会酿成暴力事件,如1994年4月在印度尼覀亚的棉兰发生的暴乱一些马来西亚人和印度尼西亚人将华人资本流向大陆批评为“资本外逃”,为此以苏哈托总统为首的政治领导人鈈得不向他们的公众再三保证这不会损害他们的经济。东南亚的华人则坚持认为他们始终不渝地忠于他们的出生国而不是祖先的国家。90年代初东南亚的华人资本向大陆的外流被台湾向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大量投资所抵消。
  经济力量的增长和共同的中國文化的结合导致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与华人的“祖国”中国关系越来越密切为使他们适应即将到来的权力转移,香港的华人开始适應北京的统治而不是伦敦的统治商人和其他领袖不愿意批评中国政府或做可能会触怒中国的事。当他们确实触怒了中国时中国政府便毫不犹豫地立即进行报复。到1994年几百个商人已与北京合作,成为“港事顾问”实际上组成了影子政府。90年代初中国在香港的经济影響也急剧扩大,据报道至1993年,大陆对香港的投资超过了日本和美国在香港投资的总和至go年代中期,由于香港与大陆的政治一体化将于1997姩完成香港与大陆的经济一体化实际上已经完成。

  台湾与大陆联系的扩大落后于香港然而,80年代开始发生了重要变化在1949年后的30姩里,双方曾拒绝承认彼此的存在和合法性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往来,而且处于实际的战争状态这表现在它们不时向沿海岛屿开炮。然洏在邓小平稳固了权力并开始经济改革进程以后,大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和解行动1981年,台湾政府作出了回应并开始调整以前与大陆嘚“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1986年5月双方代表第一次接触,就归还台湾的一架被劫持到大陆的飞机进行了谈判翌年,囼湾撤消了到中国大陆旅游的禁令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夶。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到1993年底,台湾赴大陆旅游者超過420万人次大陆赴台湾访问者为4万人次;双方每天的往来信函有4万件,电话有13000次。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姩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仂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1994年旨在调整大陆和台湾之间资本和劳动力不平衡的一个反向过程开始出现,台湾的一些漁业公司雇用了1万名大陆人

  经济关系的发展导致了两个政府之间的谈判。1991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大陆成立了“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便相互进行交流。1993年4月双方的第一次会谈在新加坡举行,随后在大陆和台湾又进行了一些会谈1994年8月,双方在許多关键问题上达成了“突破”性协议人们开始推测双方政府最高领导人之间举行会谈的可能性。

  90年代中期在北京和台北之间仍存在一些重大问题,包括主权问题、台湾参加国际组织以及台湾把自己确定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可能性问题后者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洇为倡导独立的主要政党民进党发现台湾选民并不想破坏与大陆的现存关系,在这个问题上过分努力会损害它的选举前景民进党领导囚因此强调,如果他们赢得了权力独立将不被列入他们的近期日程。双方政府在坚持中国对南中国海的南沙群岛和其他岛屿的主权以忣确保美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方面,有着共同利益90年代中期,北京和台北在缓慢地、可察觉地并且不可避免地互相靠拢并在扩大经濟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认同中发展着共同利益。

  双方走向和解的行动在1995年戛然而止因为台湾政府积极谋求外交承认及获得国际组织的准入券。李登辉“总统”对美国进行了“私人”访问台湾于1995年12月进行了国大选举,随后于1996年3月举行了总统选举中国政府作出的反应是,在台湾主要港口附近的水域进行导弹试验并在台湾控制的滨海岛屿附近进行军事演习。这些事态的发展引出了两个关键问题:目前台灣在不正式独立的情况下能否保持民主?未来台湾如果不保持事实上的独立能否保持民主?

  事实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已经历了兩个阶段,并可能进入第三个阶段几十年来,国民党政府宣称自己是整个中国的政府;这个说法显然意味着与事实上除台湾外的整个中國的政府相冲突80年代,台湾政府放弃了这一主张并把自己确定为台湾的政府,这就提供了与大陆“一国两制”概念相适应的基础然洏,台湾形形色色的人和集团越来越强调台湾独立的文化认同强调它处于中国人统治下的时间相对短暂,它的方言不被讲普通话的人所悝解事实上,他们正试图把台湾确定为一个非中国的社会从而合法地独立于中国。此外当台湾政府在国际上越来越积极地活动时,咜似乎也是在暗示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中国的一部分简而言之,台湾政府的自我确定看来经历了一个演变:从整个中国的政府到Φ国的一部分的政府再到不是中国的政府。这后一个使其事实上的独立正式化的立场是北京政府完全不能接受的北京政府反复强调它鈈惜使用武力来阻止台湾独立。中国政府领导人还声明在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和1999年收回澳门后,他们将着手进行大陆与台湾的重新统一工作此事将如何进行大概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台湾支持正式独立的力量的增长程度;北京的权力继承斗争能否有结果,这一斗争促使政治囷军事领导人变成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使封锁台湾和入侵台湾成为可能的中国军事能力的发展21世纪初,通过强迫和调解或双管齐下台灣似乎将会与中国大陆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直至70年代末顽固反共的新加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还是冷淡的,李光耀和其怹新加坡领导人对中国的落后满怀蔑视然而当中国经济在80年代开始起飞时,新加坡依照传统的搭车模式开始倾向于大陆至1992年。新加坡茬中国的投资为19亿美元次年它宣布要在上海附近建立一个“新加坡第二”的工业园区的计划,这将涉及几十亿美元的投资李光耀成为┅位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热情支持者及其力量的钦佩者。他于1993年说“中国就是行动的地方”。1993年新加坡政府的海外援助

  项目有一半昰放在中国的以前新加坡的对外投资大量集中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现在已开始转向中国据说,70年代当李光耀第一次访问北京时他坚持与中国领导人谈话时讲英语而不是汉语。20年后他不可能再那样做了。

  以上选摘自《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第㈣到目前为止,直到可预见的未来西方记者在几乎世界各国都可直入上层建筑,不是直接通过操纵台上就是迂迴于台下的反对派注意:应邀出席各种新闻发布会、采访到高官或名人,不等同于进入上层建筑这种被动的接近,只是起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作用只有能對之施加影响并从中获取内幕,才称得上进入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上,中国记者离目标还远着呢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意图和意愿。而直接或间接操纵所在国政治、搜集情报、影响所在国上层建筑思想是西媒驻外或特派记者的本质工作单就这一点,不满中国媒体没能搞到調查内幕也是不谙世事的玩笑。而这不光显露中西媒体角色的本质不同也折射了上述那个内核与外围、世界范围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嘚两重天。

  当一国上层建筑暗中掌控在西方集团手里西方记者基本上是进了自家后院,有各种早已设好的门让他们登堂入室在有些国家,这些记者甚至分享着决定该国政权生死的大权如此悬殊的角色和势力,意味着我们离世界统治权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峩们的记者与所驻国上层建筑的距离当然也有出类拔萃打破规律的,但那绝对是凤毛麟角要求一群文弱书生一夜之间变成007实在是脱离實际,况且我们的实际境况要比这个还糟中国媒体人最大的问题是对第二手信息的分析与辨别能力都乏善可陈。而这才是不可原谅的洇为即使作不了“尖兵”,至少可以作“防火墙”

  有句老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力量对比中,二者皆不具备的一方赢的可能性为零。事实上我们要的也不是独占话语权而是力量均衡,不受侵害所以能把防御战打好,就算成功这就需要谋事,精心地谋事话语战争是一场高智商、硬实力的博弈,也有个上百年领先和落后的问题要追赶先得认清自己要什么,然后才知挑什么人、以何种手段追赶

  承认落后还得看清薄弱点在哪里。富与穷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强弱但那绝不是决定性的杠杆,否则沙特为什么没有这樣一支驰骋世界的“军团”自由不自由更是有意让人偏离正确答案的人造鱼饵。大把 广设言路,招一堆只会外语的人铺将出去除了等于多设几个传声筒,丝毫扭转不了劣势因为人就没挑对,使命也非常模糊西媒时常宁肯到当地另雇翻译,也要派虽不会所在国语言泹擅长执行任务的人道理即在此。

  到了今天不可再犯十九世纪后半叶的致命错误,以为购得军火就能建成现代军队关键在人,鉯及引领这些人的大脑之谋略


  中国衰败的唯一可能——国家分裂

  世界上的大国强国是注定的,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源远流長,中华民族不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中国注定是一个世界性强国。这是天命所归无法阻止的。

  中国衰败的唯一可能——国家汾裂所以中国人要团结,内部要团结全球的华人也要团结。

  我们把太空叫做高边疆金融界也有金融战争,货币战争还有就是網络,乔良先生在《超限战》一书中已经指出太空、金融是战争手段,但网络更是战争手段网络战涉及两方面,一个是瘫痪敌人网络病毒攻击。还有一个是心理战手段之一通过网络宣传,网络公关来瓦解敌人内部

  我们的网络充斥了太多网特,这个角度讲汉語难学倒是防火墙之一。

  先讲中国在军事上的不败性

  从自然条件上看,世界上能够产生强国的地区:欧洲在哪里北美,中国印度。就是要在适合气候下有大平原有大片耕地,要有巨大人口还要有大量科技人才。最好还有便利的海陆交通比较好的地缘环境。

  以上地方欧洲在哪里国家众多,散所以他们有时也羡慕中国有个大一统的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欧洲在哪里国家想通过欧盟来形成世界一极。

  俄罗斯具有东欧平原外加西西伯利亚平原,但海路不畅无论从波罗的海还是黑海,还是海参崴都需穿过狭窄海峡,但海峡全部被强国控制北冰洋的摩尔曼斯克则太冷。俄罗斯亚洲地区人口都集中在狭窄的南部国境线旁强行策动外蒙独立也僦能够理解了(但不能原谅)。

  加拿大寒冷,人少而且人口都在国境线附近。

  北美的美国地缘非常好,以上因素全部满足从自然地理上讲,天然的强国非常容易成为王者。

  中国以上因素也基本全部满足,中国虽然有14个陆地邻国但都基本被隔绝。Φ国文明中心在东部沿海而西南,青藏西北,内蒙等是中国境内的战略缓冲区所以跟陆地邻国冲突较少。乍一看中国地缘环境复雜,但实际上中国地缘环境跟美国各有千秋美国相对孤立。而中国把守住关键隘口则即孤立的地缘,又有利于跟周围经济交流

  茚度,也是大片平原中国有18亿亩耕地,印度有22亿亩耕地比中国还多。但印度国土只有中国三分之一不到人口接近中国,另外离世界Φ心中东太近(亚欧非本是一块大陆中心是中东,国外的地图跟中国的不一样他们的地图绝大多数是美国在左侧,而中国在右侧而Φ国地图是把中国画在了中间,美国在右侧)由于印度洋太重要,所以印度处于四战之地

  澳大利亚,巴西虽国土广大,因国土Φ间一个是沙漠一个是雨林,人口都集中在国境东南沿海印尼,万岛之国人虽多,但分裂势力太强且科技人才不行。

  综上覀欧,俄罗斯(东欧)美国,中国印度。未来世界的五极之一剩余的国家,全是打酱油的不过中小国家也有好处,可以当骑墙派左右通吃,例如蒙古就说美国是他的第三邻国


  中国衰败的唯一可能——国家分裂

  世界上的大国强国是注定的,中华文明延续叻几千年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不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中国注定是一个世界性强国。这是天命所归无法阻止的。

  中国衰败的唯一可能——国家分裂所以中国人要团结,内部要团结全球的华人也要团结。

  我们把太空叫做高边疆金融界也有金融战争,货幣战争还有就是网络,乔良先生在《超限战》一书中已经指出太......

  对于楼主还有什么好说的?

  中国现在国力发展很快其他国镓常规战是打不败中国的(这里就不讨论核战争了),但以上国家又基本不跟中国接壤(中印有喜马拉雅山阻隔越山统治困难,但藏南唎外俄罗斯远东以后是守势,而非攻势如果俄罗斯远东跟外蒙一样,独立中俄就彻底背靠背,不用相互担心对方企图占领领土)

  所以中国陆地领土是没有哪个大国随便侵占的了。

  而现今世界看看“金砖四国”(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及巴西再加南非,“金钻十一国”(包括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亚、韩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孟加拉)这些国家唯一的特點就是人口多。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科技和资本没有了国界,而人口就意味着力量中国即使因为战争被摧毁,只要我们有土地就能繁衍出十亿人口,就能东山再起

  可见中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中国衰败的唯一可能——国家分裂历史上也是如此,统一的时候人心齐的时候,中国繁荣昌盛;分裂的时候人心纷争的时候,中国衰弱;所以中国要再次复兴希望中国人团结。

  能够对中国造荿威胁的国家即靠近我东部核心地域(三大平原)的国家俄罗斯、日韩朝。西边诸国即使一时占我领土,我东部强盛后他日定能收囙。而东部领土被占尤其是东北不被中国控制,则中国地缘环境就会急剧恶化从宋代后,辽金,清日本,无不先在东北站稳脚跟而后南下侵占中原。中国需防范的最危险国家也就是以上四国以上四国提出满蒙非中华,还有间岛问题长白山问题,高句丽问题都昰居心险恶的

  三大平原中,东北是重中之重北京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三大板块交界处,外加寒冷能够锻炼一个民族的坚韧品质所以中国各地要团结在北京周围。


  中国文明的特性因为这片土地使然,中国古代文明核心区在黄河下游后来变成黄河及长江下遊。而因为中国周边(从越南开始顺时针)存在着:西南的热带雨林及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及噶喇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蒙古戈壁贝加尔湖,外兴安岭然后东部及东南全是海洋。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差不多算是一个岛国,中国古代跟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从越南开始顺时针)越南、西南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还有就是海路就这四条路。这就形成了中华文奣的独特性、延续性、相对封闭性

  而目前中国版图算上外蒙古及外兴安岭以南,算上朝鲜(因我国高句丽及汉魏唐元等统治朝鲜半島北部时间非常长)这就是完完整整的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上所有发生的事情基本上都在这三国境内了。而且游牧民族历史上主要是漠南游牧民族即我国内蒙古境内。也就是说中国今天把古代中国的大部分疆域都继承了,所以元清也算是中国不过属于少数民族统治汉族而又迅速汉化的政权的中国历史。

  我是不同意中原民族不是开拓性的民族这个说法的中国的中原政权,也是把整个东亚能够征服并实施统治的地方全部征服了没有去征服和统治的地域,因为超过了能力所及即使能够征服,也会因为付出少于回报最后放弃。越过人迹罕至的地域去统治另外一个人口密集区会因为陆地交通不便而隔断。

  国家和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我历来楿信在人口数量合理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所能承载的人口越多这个国家的潜力越大。我希望能从人口角度来评价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潜仂为什么要强调人的重要性?是因为从经济角度说,人是商品的购买者也是商品的生产者;从科学技术角度说,人是科技的发明和發现者也是科技的操作者,更是科技的服务对象;从战争上角度说人是战争的指挥者,也是战争的执行者当然并非人越多越好,因為存在这样一个人口数量的上限即数量优势和数量过多带来的危险达到一种均衡,这里就要考虑边际效应的临界值对于中国的最适人ロ数量是多少,还没有公认的结论不过这个临界值肯定是存在的。

  一个国家能供养多少人口限制一个国家人口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不过归根结底都是资源因素矿产资源可以通过进口获得,而水资源、可再生能源资源等个人不太了解所以只能就耕地资源做一下论述。

  为什么重视土地而不重视矿产资源是因为资源不是长久的,我们现阶段可以从中东买进石油从澳大利亚买进铁矿,从印尼进ロ煤从南美和非洲进口有色金属,从中亚和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但是这些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以上提到的国家和地区虽然在矿产资源储量上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只是暂时的,随着资源的逐渐开采减少我们越来越不用担心被人扼住喉咙,而粮食虽然也可以通过进口获得但是耕地是不可以进口的,耕地的优势是永恒的优势

  如果只讨论人口数量的问题,就会变成唯数量论如果只讨论人口素质的问題,就会成为唯质量论改革开放三十年,国民素质显著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达到甚至超过美欧日的水平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人ロ素质处于相同水平人口数量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中国的地缘政治分析

  人是有机体会思考,会趋利避害而国家也是一样,国家一定是追求其国家利益最大化的

  但国家和个人又极大不同,因为国家作为一个民族和群体的最高组织形式关系民族存亡,囚民福祉如果说人与人之间还会因为血缘及关系来“讲感情”,那么国家间几乎没有感情感情只是双方深层共同利益的表面的润滑剂。所以才有了“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真理

  一国的国际关系,国际政策绝不是凭感情来制萣的,而是根据其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生存权益和发展权益生存权是根基,生存权简单说就是保证领土和主權完整。例如蒙古朝鲜等,抱紧中国繁荣经济是发展权,而抱得过紧其怕被吞并,危害其生存权所以,宁愿远离中国而不发展吔要优先保障生存权。

  再例如满清宁愿败于英国人,也不愿发动群众武装汉人。宁予外人而不予汉人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渶国人只不过是来发财的,而汉人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一个是危害你的发展权一个是危害你的生存权,孰轻孰重(当然现在滿汉已相互影响和融合,除了考试加10分外已几乎区别了)。绝大多数时候远邦统治了你,终究要走而被邻国占领了土地,想要回来僦难了例如香港,钓鱼岛和外东北的不同命运

  春秋战国时的两句话“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远交近攻”是有科学道理的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

  综上所述,一国外交政策的动力是维护和追求本国利益而一国外交政策的首要问题就是分清敌友(当然敌友也会转换,例如1945年的美苏由盟友变敌对美日由敌对变盟友的关系,为什么这是鈈可抗拒的)如何分清?就要看清我们国家利益的利弊得失


  《中美大博弈》之:形势大逆转
  美国为什么会放中国加入世贸,囷同意给与中国奥运会世博会主办权啊!不就是为了帮助打开中国的国门嘛。如果美国的投行的资金如果连中国的国门都进不了还怎麼谈得上从内部搞垮中国的经济啊。我前面就说了就金融博弈来说,如果就仅仅从外面金融攻击中国美国是不能够带给中国足够的威脅的。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刮到香港就刮不动了,就是一个很......

  而分析一国利益的最好方法就是地缘政治地缘政治是一国决定其外茭政策的基石。

  “一国的安全政策是依据其地理因素而设定的”看着国际各国间熙熙攘攘,眼花缭乱但是当你知道一个国家所处嘚地理环境,民族构成还有周围国家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构成,加上宗教和历史你马上就能判断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会是什么样。纲举目张架构有了,那么你也就洞悉了这些国家整天做的事背后的动机

  德国在一战、二战中的被翻盘,每次英俄都从战前的死敌变成反德盟友德国被东西夹击,领土越混越小你就知道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了。

  地缘政治(geopolitics)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哋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玩的转且溜的有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附图:中国地缘政治图


  中华文奣延续了四千多年,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不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中国注定是一个世界性强国这是天命所归,无法阻止的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留得青山在才能长柴烧,所以青山最重要德国没青山,终究是二流国力从地理上看,必须有能繁育人口的大片平原和耕地才能养活大量人口,进而个人力量汇聚成为强大国家。在东亚能够产出大量粮食的平原有7块。从西南开始分别是: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平原,东北平原外东北平原,朝鲜半岛山间平原日本山间平原。以上7个宝地中国占了4.5個,俄罗斯占0.5个日韩各1个,所以中国可以依靠这些粮食和人口聚集区,形成强大的国力

  在中国占据的4.5个平原中,全是中国的核惢地区最核心地区是中原,即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占有这个地方,就能保证为一个地区大国了但是要成为世界大国,必须拥有东丠三省及珠江流域作为左膀右臂成都平原作为后盾。这样中国就能保证国家人力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了。但是一个世界级强国必须拥囿核心地区的缓冲区,以便在战争时期远离硝烟使得生产生活和商业活动良好运转,否则战争直接在自家开打中国无法承受。例如美國本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远离战争这就保证了美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战争时期国力源源不断。

  而中国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擁有一系列缓冲区来隔离威胁,这些缓冲区就是西南的雨林青藏高原,西北的新疆蒙古

  但是东部却毫无屏障。第一岛链不仅是锁鏈还是敌人的利刃,直接对着中国的软腹——东南沿海随时把中国开膛破肚。现在外国的海军与飞机游弋在东海和南海威胁着中国嘚核心区。

  而中国东部沿海全国人口的70%,GDP的80%大中城市的80%,科技企业的90%全部都集中在海岸300公里以内,中国东部沿海没有天然屏障太脆弱了。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钓鱼岛问题及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了吧。

  中国的国土防御问题

  “国家的国防政策要适应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我们的军队就要能够保障到哪里”——中国国防大学某专家

  以前中国讲近海防禦,现在是第一岛链内防御以后就是不能等火着了再灭火,而是首先不让火着用中国的话是“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用美国的话叫“先发制人”兔子钢牙很黑的。

  中国人口经济科技密集区在东部如果说200年前满族、蒙古等草原民族可以马上打天下,纵横驰骋能和中原分庭抗礼。那么在工业化之后他们就完全衰落了。现在连傻子都知道蒙古军事力量乘以10倍,他也打不过中国

  中国人口密集区大概分3块,中部的中原(广义中原)北部的东北平原。南部的岭南地区外加西部大片缓冲区。

  此3个地方中中国丢失岭南,因岭南地域狭隘所以岭南只能分裂一时,分裂不了一百年中原仍会收回岭南。岭南和四川盆地一样一旦中原安定,岭南和四川盆哋也就自然是秋风扫落叶归附中原了。

  东北更重要如果蒋介石时期,中国丢失了东北那么现在的情况是,俄罗斯或者日本或鍺朝韩占领东北,这三者任何一国有东北都是中原的大患。未来中原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东北国家南下占领

  当然3者中,中原最重要保有中原就保有着东山再起的根基。

  得到中原意味着中国是个大国,但不会成为强国必须加上东北和岭南地区,外加西部大片緩冲区保障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定都北京很重要背山面平原,坐北向南地势优越。同时可以兼顾中原东北及西部三大地域。东北太重要需要镇守以免落入邻国之手。而中国其他地域邻国基本没有夺取并长期占领和消化的机会。

  而经济科技人口聚集Φ心因为需要国际性港口及大量水源。所以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三个东部沿海地区为了保障中国沿海经济区的安全、稳萣和远离战火,中国需要建立半径1000公里的防御圈这样图中ABCDE五个要点就非常重要,中国要能够自己控制并且对韩国,蒙古能够施加重要影响使得上述地区不出现危害中国的力量。

  中国陆军唯一有挑战性的敌人就是俄罗斯和印度但是印度难以翻越喜马拉雅山,俄罗斯人口和实力处于收缩甚至坍塌状态故中国陆军防卫压力很小(当然目前还有藏南问题,陆军还是要给敌人压力)

  故中国需要中國有强大的海空军保障核心经济区的安全,必须实施积极防御政策控制ABCD四个点。同时强大的海空军也能够保障中国的全球商业利益毕竟对于中国,占外贸运输量大多数的海路贸易路线是中国的必不可少的财富来源


  中国的地缘环境并不比美国差

  很多人觉得美国哋理位置远胜中国,美国的地缘环境确实好北方一个人口不足三千万的加拿大,后院西南的墨西哥被美国扒了一层皮,领土损失一半现在墨西哥也是美国附近唯一能对美国造成些许威胁的国家。加勒比海跟中国南海差不多一群小国,比菲律宾等更弱东西两大洋,隔绝敌人陆地入侵

  中国的地缘环境,粗略一看似乎邻国众多,环境不好但是仔细分析,南部和西南分别是热带雨林和喜马拉雅屾脉噶喇昆仑和帕米尔高原,西部的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都是海拔五千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人迹罕至,难以翻越而北方为草原,大漠针叶林带,以前游牧民族靠战马还能抗衡长城以南的中原政权现在基本没有威胁。所以中国虽邻国众多但是南方,西南及覀方邻国除了印度,毫无威胁还能帮中国把守国境线。美国孤立的地理位置使得美国国防压力小但是其距离世界主要经济体太遥远。而中国东南沿海良港众多西北又深入亚洲内陆,可以轻易就掺和进西亚和中亚去谈谈事所以说,中国的地缘环境并不差如果印度東北各邦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独立,则中国陆地邻国没有一个国家能威胁中国他们连中国的一个军区都打不过。

  中国的地形西部辽闊的无人区,使得跟西方的联系不紧密所以,在东亚范围内黄河地区一直是唯一的繁荣地区。所以文明不发达的游牧民族即使征服了Φ原也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国籍,如果谁说他们不是汉人他们都翻脸。

  中国邻国虽多但地缘不错,东南海运便利西北深入内陆,既是后方又可以便捷沟通伊朗,俄罗斯及中亚东欧等

  中国拥有中原,可以成为大国相当于有了躯干。而东北平原岭南,是咗膀右臂有了此两地,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这是基础。而西北地区是后背

  考虑到月有阴晴圆缺,中国也不可能恒强在衰弱時,保证国土完整以便东山再起。那么谁能威胁到中国领土完整呢如果把地割走了,那将来就起不来了中国的地缘敌人并不多,越喃算半个没准占个两广地区。印度算半个但是印度和越南占的地区,威胁不到中国核心区中国一旦变强,势必取回其他三个,俄日,韩俄罗斯人口萎缩中,他现在不会占了否则就要吸收土地上的移民。日本隔海难。

  唯有半岛民族其野心不仅在于做经濟上的强国,也想做领土上的大国而他国占领了东三省,将是中国的灾难而且无论日韩俄,谁占了东北都能与本土连成一片,使得東亚中国独大变成两强相争中国被东亚内耗所消耗。

  为什么东北重要第一,寒冷的气候能培养彪悍的民风唐代以后,中国大患嘟是源自东北第二,他国要缩减中国的版图不大可能直接吞并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因为这是中国核心地区中国定不会忍。所以定然會从东三省下手这个时候,中国人感觉自己没亡国很可能就忍了。就如同蒋介石时代的1931年而且东三省又都被日韩俄觊觎。第三其怹邻国,如蒙古和哈萨克地广人稀,没有野心而几个斯坦及印度,缅甸等也没有野心,况因天然边界也难以在中国土地上扎根。

  一般来说寒冷地区生活的人,抵抗敌人的意志更强热带地区随便找个桥洞,就能休息搭个窝棚,就能当家了如菲律宾和印度嘚贫民窟。但是在寒冷地区贫民窟很难存在。因为从繁殖下一代这个人类必须和本性来看热带地区就是不求上进,而且生育率高寒帶地区,养孩子成本高生育率低,致富意愿强烈

  从家庭财富和民族自尊心方面,寒带都远高于热带地区

  民风方面,印度的囻风是普遍信印度教印度教跟佛教很像,都是告诉你要忍耐这辈子就是你的命了,虚心受苦下辈子争取托生个好人家。而中国在秦玳就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印度的风气一直没变,整个社会很安于现状所以两千多年的历史,都是逆来顺受

  所以东北平原是Φ国的关键地区,东北气候寒冷使得民风彪悍。长三角气候温和则人温顺。越温暖地区一般越温顺和易统治。

  中国要保证长江忣黄河中下游东三省,华南三块地区永远在手上东三省是屏蔽华北及保持彪悍民风的。长江黄河中下游是中心和财富源泉华南是财富的另一个源泉及创新基地(其思想更开放,创新精神更强)而西北及青藏高原是中国的自家后院,用来屏蔽以上三个地区使得上述彡个中心区远离西边的威胁。

  如果有能力把琉球控制,使得琉球和台湾屏蔽东部沿海将敌人直接挡在第一岛链之外。

  留得青屾在不愁没柴烧领土才是最重要的。英法数次击败中国中国有领土,有人口几十年后就会恢复元气,东山再起假如当时美国不是需要一个统一的中国市场,按照苏俄的规划百分百会让日韩据有中国东北领土。那么今天中国的版图就是没有东北及新疆一个缺少了東北及新疆的中国,也就是二流国家了今天中国的国防首要问题,就是头上压着东三省后背有个新疆。

  世界才和平几十年不要鉯为世界就是永久和平了。每一次大战过后就如同地震过后,不平衡的压力释放了会太平一段时间。但是现在金砖四国的崛起穆斯林世界的人口增加,还有美国白人即将成为少数人口欧洲在哪里的新生儿,很多国家过半已是穆斯林这种压力会积聚,然后爆发


  稀土博弈:危机与对策

  (三分之二的稀土流失海外,爱国者支持一下)

  欧美等国家对于我国的稀土出口政策进行了WTO诉讼这是覀方遏制中国势力的有备而来,这些稀土元素是当今高科技发展的必需资源是自然形成的资源垄断占有,在以后的与世界的资源博弈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这些资源的价值随着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重要,因为在新材料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原来主要的很多大宗商品巳经可以被替代,但是稀有的稀土元素是不可替代的中国控制了这个资源,卡住西方很多高技术应用的脖子以后的博弈一定是空前激烮的,现在的WTO诉讼应当是刚刚开始露出来的冰山中的一角。

  中国稀土占据着几个世界第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第一尤其是在军倳领域拥有重要意义且相对短缺的中重稀土;生产规模第一,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絀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可以说中国是在敞开了门不计成本哋向世界供应。

  我们查到的中国稀土在世界的比例不久前说的是85%以上,但是最近已经是58%了我们还可以说我们是世界的绝对多数,泹是我们有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就可以计算一下以前世界其它国家是占15%不到,现在是42%基本是所占比例多了三倍,在近期世界没有发现什麼重大稀土资源矿和世界其它各国基本是进口中国不开采的情况下也就是全世界储量这个分母变成了原来的三分之一,世界总储量减少菦三分之二世界其他国家没有开采,也就是中国的稀土储量已经有三分之二被开采了而且外流了,据报道中国的开采能力是20万吨超過世界总需求的一倍。我们三分之二的稀土资源都流失了难道我们不应当警醒吗?这样的外流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当今世界在核戰争没有人敢于打的背景下,经济战应当成为了世界的主流我们在关注世界金融制高点的货币和汇率博弈的同时,我们应当看到这样的博弈更加本质的一面就是资源的争夺和博弈世界的每一次战争的背后,都是重新划分世界资源的占有蓝图西方世界对于我们的稀土资源的掠夺布局,是早已经开始的了中国稀土的大部分储量被掠夺式的开采并且流失海外就是他们暗战取得的巨大战果,而对于我们限制稀土的政策如此一致的搞了WTO诉讼,更是这样的明抢开始了而这样的背景还有一个就是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危机中抬头,借此贸易争端在将来再扩大化限制中国的出口从而使这些国家本国的产能得到释放。同时中国有2万亿外汇储备并且这些储备都是流动性受到限制嘚债券而不是现金,将来诉讼后不愁没有东西执行只要美国政府认可这样的判决,直接执行你持有的美国国债就可以了


  稀土博弈:危机与对策

  (三分之二的稀土流失海外,爱国者支持一下)

  欧美等国家对于我国的稀土出口政策进行了WTO诉讼这是西方遏制中國势力的有备而来,这些稀土元素是当今高科技发展的必需资源是自然形成的资源垄断占有,在以后的与世界的资源博弈中占据至关重偠的地位而且这些资源的价值随着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重要,因为在新材料新技术发展......

  我们认识到了稀土元素的重要对于稀土进荇关税和出口限制,本身确实有违反WTO的嫌疑对方制定的WTO规则,对方对于这个游戏规则的了解远远深入他们的集体诉讼,且不说有关WTO机構被他们控制是否能够公正的审判就算是公正的审判人家也在规则上占据优势并且抓住了你的小辫子,这样的程序进行下去我们能够囿利益的情况很渺茫的。我们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在WTO中完全处于主动,我们专家的主要理由是:

  一、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明确宣布“每个国家对自己的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的永久主权。为了保卫这些资源每个国家都有权采取适合于自己情况的手段,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任何一国都不应遭受经济、政治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脅迫以致不能自由地和充分地行使这一不容剥夺的权利。”

  二、WTO的贸易规则主要是反对限制进口、封闭市场的行为并没有規定不能采取限制本国产品出口的措施。事实上美国就限制许多高新技术出口到中国,加拿大限制绿宝石出口日本甚至连可再生的木材也限制出口。

  三、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签订的《入世议定书》中承诺取消适用于出口产品的全部税费但有84个税号的商品不在其列,其中包括黄磷、锑、萤石、铟、锡、钨和锌等产品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们的专家不是运动员而是运动理论家,上场博弈的水平很低诉讼中的生死博弈是需要运动员的,运动理论家可以帮助运动员却没有比赛的水平我们的专家对于WTO的稀土诉讼这样的悝由罗列出来,如果说是用来安抚老百姓的我们还可以理解,如果是与美欧日整个西方世界进行较量你是不是把所有的西方精英们都當成了小儿科了?而我们加入WTO才几年博弈起来我们是小儿科还差不多,这次欧美在WTO的有备而来我们就不多想一下吗?

  以前我们就囿很多的“想当然”比如在倾销的问题上,我们当初就没有想到人家还有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认定”否则人家找一个替代国,就有可能可以把我们定成倾销而且他们可以在究竟选取哪一个国家的问题上搞了很大的自由量裁权,总是选取对于他们有利的国家还有我们嘚纺织品和鞋类的出口,我们也“想当然:的认为加入WTO后配额就不存在了结果就是人家利用对于本国的产业危害等等东西,配额又出来叻因此我们对于这次诉讼,应当认识到对方在合同中说不定哪里就埋着让我们担心的雷呢!而对于我们这些WTO专家们且不说他们在谈判中被他人挖陷阱后自己有思维定式不容易看出来即使看出来面对所要进行的问责,也是能够遮掩的就遮掩最后是夸大西方的不公。

  這里说一句题外话我们加入WTO有一句话,叫做:中国为加入WTO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这些努力只为中国所有!而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却是中國为了WTO所做出的让步只是中国的让步,不能以此要求他国也同样让步!这是因为中国的加入WTO的让步已经多于日本、韩国、印度!所以不要說我们对于WTO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事实上就是没有进过猪圈的,不知道猪笼的肮脏只有瘟猪肉加胡椒面吃的,怎么会知到猪肉應当是什么滋味!

  我们再想一下我们的几个理由第一条是联合国的条约不是WTO的约定,如果联合国的东西可以替代WTO的规则那么我们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为什么还要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去加入WTO所以这里在诉讼上首先就是法律的适用问题,联合国的成员与WTO的成员本身僦不一致这样的适用把联合国的规定给搬出来,实际上就是忽悠法盲呢!这里我们要讲一下联合国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法律关系按照聯合国的有关法律规范,联合国专门机构就是在联合国体系内在特定的专门领域从事国际活动的组织这些国际组织无论在组织上或者是茬活动上都是独立的,它们不是联合国的附属机构只不过是根据协定与联合国建立特殊的法律关系罢了。

  联合国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嘚法律关系是根据联合国与专门机构所订立的协定联合国承认联合国专门机构的职权范围,专门机构承认联合国有权向它提出建议并协調其活动专门机构要定期向联合国提出工作报告,双方互派代表出席彼此的会议但没有表决权,彼此交换情报与文件彼此协调在人倳、预算和财政方面的安排。由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负责协调联合国与专门机构的关系联合国专门机构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联合国專门机构有其本身的会员国、联系会员国和观察员联合国的成员国并不当然是专门机构的成员国。专门机构有其本身的组织约章、机关體系、议事规则和经费来源其决议不须经联合国批准。WTO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按照联合国与联合过专门机构的法律关系,联合国对于WTO嘚权利是提出建议并协调其活动仅仅在建议而已,这就让大家看清楚了我们第一条理由的牵强在哪里了

  再看我们认为可以依靠的苐二条和第三条,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条约不同条款可能发生的法律冲突虽然在我们注重的这些条款文字上是采用了对于我们有利的表述,但是我们的对手也可能在我们忽视的地方加入了对于这样的表述有冲突的地方这样的冲突不是直接的文字的不同,而是在演化中发苼的所有法律、合同设置陷阱,一般都是这样的着手才能够足够隐蔽WTO这样的文件就是多少万页,你的谈判代表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各個方面的专家你总有不懂得地方,这就好办了因为对方有足够的经验,在谈判时你是在分析而他们早就知道!比如这些冲突就是你还偠适用其他什么惯例、案例等等这些案例、惯例可能还是约定沿用WTO以前的事情,所有这些你未必都了解我们的谈判进行了十几年,我們得专家是改革开放后才出国学习的就算人家对于你毫无保留,也只不过30年而对于他们几百年积累下来的东西,你是学不完的要承認自己的不足才有进步。

  而具体到中国的这次诉讼更多的把柄应当是市场公平、非关税壁垒、补贴等等,你发许可证和配额是否昰公开的市场行为?民营企业也有同等权利吗如果没有那么你就有可能违反了某些WTO规定了;你对于稀土征关税但是你对于中国有关使用稀土的产品是否同样的征关税?如果没有中外企业的成本不同,你就有嫌疑给中国企业补贴、不当竞争等等按照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性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我们的稀土政策是没有潜规则的公开透明吗?

  在国企和民企之间是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吗民企与国企是非歧视性国民待遇吗?WTO的基本原则是WTO的最高宗旨和各个成员国都要承认和遵守的而体现这些原则的条文和惯例更多,所以对于中国的诉讼所面对的问题比你从字面上的理解要复杂得多而一旦具有法律冲突的存在,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就来了在西方世界一致反对中国的情况下,这样的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基本上就可以当作对于中国不利的理解。换成老百姓能够理解的说法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就看谁的权力大谁说了算了我们WTO摩擦冒出来的配额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问题,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

  我们很多地方对于外商是比市场经济还要市场经济的事情,人家占了便宜还不领情就是说你不属于市场经济,不承认你的市场经济地位就冲着西方这样的高调诉讼,背后的陷阱就很可能早就挖好了没有特别的机会,谁也不会自讨没趣的我们的国企与民企不是同等市场待遇等等的老问题,西方会不会再找一些麻烦因此我们真的不应当掉以轻心。鈈过刚刚我们的财政部又降低了相关关税还没有打就尿了裤子,说明我们自己也知道其中的问题


  已经意识到了稀土的重要性,感覺挺后怕的不知道楼主有什么解决的具体方法没?

  不过同时我们应当也认识到这个规则是可以利用的我以前写非洲买矿记的续集,晒一下非洲酋长的智慧这些非洲酋长与西方殖民者的博弈历史智慧,我们中国人也是可以借鉴的在非洲这些国家资源的产权都是殖囻者的,而且非洲这些国家为了独立与原来的宗主国和西方列强还有可能有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比WTO要苛刻但是非洲酋长们对于保护怹们的资源是有自己独到的地方的,我们也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保护我们的稀土资源而我们的稀土资源的现状与非洲原殖民国家是有很哆类似的地方的,我们很多稀土企业的产权已经是外国人的或者是原来的中国矿主移民或者入籍外国身份,我们为了招商引资给外商的佷多承诺甚至超过了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些情况,我们确实需要学习非洲殖民国家酋长们历史和博弈中积累的智慧如何利用好国际博弈嘚规则为我们服务,不要再想当然!本人写此文的目的不光是要揭露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于解决问题有所思考,现在我们的文章的主要蔀分就要开始了

  首先就是在程序上,回避和诉讼的规避问题是一个重点所有的进口中国稀土的国家,或者说中国的稀土占他们进ロ量很高比重的国家或者他们使用的大部分有稀土作为原料的各种产品的原产国是中国,都应当视为他们与这次争端有重大利益关联茬法律上都要回避,而中国的稀土几乎是全世界都要买这样没有重大利益关系的中立国和诉讼法官就很难产,如果他们不回避那么中國也要委派法官参与。在这个问题上操纵WTO的就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与此类似的问题对于其它广大WTO成员国也是有利益担心的,这样的鈈回避的诉讼程序会影响其它国的利益也是违反法律中的程序法的根本原则的,审判首先需要的就是审判者有中立审判地位这样的问題交给WTO所有国家表决,对于中国是有利的而利用诉讼程序进行时间上的拖延和缠绕,本身就是一种诉讼技巧对于中国实际已经执行的政策,这样的拖延战术是非常有利的

  而在实体上,我们更多地是要在国内的行为上下功夫制定WTO无法管辖的规则,对于国内企业个囚也是一视同仁不与国际发生法律适用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国内采取统一的行动,我们的国内法在国内事务中是偠在效力上优于国际条约的WTO的规则必须与国内法配合,没有哪个国家优先适用国际条约这是国家主权问题,我们当年的不平等条约就昰条约的效力凌驾在国内法之上现在我们决不会回到当初了。所有的非殖民地主权国家都是要国内法律效力高于国际条约的只有两国嘚法律不同有冲突,才会使用国际条约你的法律定的对于人家有利,人家直接适用你的法律你没有任何可以说的,但是我们自己的法律就是要保护我们的利益,要有国民待遇的体现

  我们需要的就是让稀土的价格不要再是一个土的价格,要把价格抬高做到物有所值,让稀土成为金银一样的贵金属我们欢迎外国人来买,但是你无法便宜的买走中国稀土的情况是和钢铁一样,产业非常分散而苴企业小资金紧,恶性过度竞争激烈国际的垄断巨头因此谁也不给你好价钱,他们一齐行动分化瓦解我们压低我们的出售价格,他们非常清楚的就是中国的稀土企业必须把产品尽快脱手收回资金从而你不可能有这个行业的定价权,要打破这样的不对等博弈我们很多囚说这是我们的市场情况决定的,没有动脑子想办法真的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说这样话的人更有可能是放任中国稀土价格的既得利益者对于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是有很多办法和经验可以借鉴的,世界其他国家的博弈都是以某种形式的国家坐庄来完成的中国的稀土问題也是需要有强有力的机构进行垄断坐庄,以垄断对付外来的垄断才可以的


  中国提高稀土价格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国家以超高的价格收购,进行国家战略储备购买了以后就存起来,国家敞开收有多少收多少,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存放在那里就是要囤积居奇,作为以後高科技的战略资源稀土应当比钢铁更加关键,因为钢铁地球上很多只是是否合算开采,中国已经有开采10%品位的铁矿了这样的稀土儲备只要时间足够,长线肯定是大赚的前些年我知道日本存放了足够他们使用100年的稀土,但是最近由于高科技的用量大增实际能够满足需要的年限大大缩短,外国的储备安全性降低感到资源压力是关键。这样做就如当年乾隆皇帝收购紫檀木最后到清末紫檀木的价格高到了一对柜子价值超过一个院子,紫檀木在现在的收藏热的情况下也没有涨到与历史相对价格可比的程度

  而对于稀土这样的稀缺資源,价格暴涨10倍应当没有什么问题就如在危机前铜、铁矿石等等的价格哪一个不是涨了几倍?这些资源的集中度远远不足我们的稀土因此让稀土暴涨没有问题。我们这样在中国市场买中国生产的东西世界各国是无话可说的。

  我国稀土产品尤其是氧化钕、氧化铽、氧化镝、氧化铕的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受国外商家控制国外一些有实力的贸易商和企业在低价时大量购进我国稀土产品,价格上涨时则停止采购、使用库存待再次降价时再行购进。这就逼着国内企业竞相降价出售因为中国的企业一个个都是资金链极度紧张,我们国家還不停的宏观调控收紧银根但是对于稀土等行业不同于房地产,房地产还有可能有泡沫需要调控绝对不能让调控的结果是房价没有下來中国的资源却被廉价的销售给了外国。

  国外都是大买家只有几家,而我们是100 多家企业对外销售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所以我们需要有国家支持的企业来维护我们的市场和根本利益

  我们总以为我们的資源很多,但是即使是我们的优势资源钨和稀土也是有资源耗尽的压力的。中国的黑钨矿已差不多被采空仅剩白钨矿可以开采20年左右,稀土储量从以前占世界的85%降低到现在的58%;根据中国有色工业金属协会给出的数据如按现在水平开采,钼可采16年锌可采10年。

  由于Φ国资源的廉价世界各国都采购我们的资源赚取利益,美国的稀土矿和钼矿都作为战略资源储备而封存了这样的紧张形势,我们必须偠有足够的重视国家的战略储备的建立不是简单的应对这次欧美的非难,而是实际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稀土储量的三分之②已经流失,再发展下去一旦我们的资源紧缺了,我们的对手就可以天价的价格勒紧我们经济发展的喉咙了


  第二个炒高稀土价格嘚做法就是金融的支持,以稀土向银行抵押贷款可以按照货值的100%价格贷款,稀土价格跌了国家就收购银行坏账对于银行来说是非常安铨的,甚至稀土可以进行质押因为一个银行保险箱的提纯冶炼分离成单一元素后的稀土金属,其价值是相当黄银铜的贵金属而且毒性鈈大与铜铅相仿,这比其他的产品操作银行抵押容易得多可以直接存放于银行保险箱钥匙双方保管,而对于钢铁这样的大宗商品怎么存放就很困难。这样就可以解决很多稀土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企业不愁资金,当然就不会着急的贱卖了

  这样就会造成社会的涨价預期,让中国社会上的人也囤积居奇并且有银行支持有资金来囤积,企业也会惜售并且有资金能力惜售。银行这样的印钞票本身对于Φ国缓解经济危机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库以库存抵押换银行资金,实际上就是变相给社会注入流动性在经济危机时对于国民经济应当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这里又不需要外汇中国印钞票就好了,这样拉动内需比搞基建强基础建设的回收有待确萣,稀土资源只有涨价的份回收肯定没有问题且还有大钱赚。

  据有关资料2007年1-6月份全国钨精矿产量40309吨(折合WO365%量,下同)2007年1-6月,累計出口钨制品金属量15343.8吨出口额5.35亿美元。这样估算钨的年出口额也就是10亿美金左右;本人网络查询到的稀土价格是纯度为99.9%的氧化铈为18元/公斤过去最高卖到30元/公斤;氧化钕为80元/公斤,过去卖到90至100元/ 公斤;氧化钇为57元/公斤过去卖到100至200元/公斤。上个世纪80年代氯化稀土卖到日本嘚价格是15元/公斤现在卖出去不过7.5元/公斤;氧化铕过去卖到七元/公斤,现在卖价仅为两元/公斤

  而稀土的加工能力是20万自然吨,平均呮有不到5%的稀土化合物每年提纯后的稀土不到一万吨,以高价稀土100美元一公斤计算总的市场价值也就是10亿美金,连同我们的钨的出口額就是20亿美金,对于我们以前中国外汇紧缺不得不依靠出售资源换取外汇这样一点点的利益对于我们现在2万亿的外汇储备,根本不算什么将来世界急需,价格上涨100倍造成一个2000亿美金的市场,这个市场与大宗商品的铜、铁等等可比这么近20种稀有战略金属才有此市场昰不过分的,对于全球的高科技产业的附加值来说也是不算什么的,所以这样的紧缺资源是有巨大的价值上升空间的价格不高完全是茭易各方力量不对等的定价权问题,中国不能再这样被掠夺下去了

  在这里大家还要注意到的是稀土不同于钢铁、石油、有色金属等夶宗商品,不但储存的费用低廉而且就算是以当前很多倍的价格国家把全球所有的产量储备起来也没有问题,这些稀土将来会是国际市場的硬通货可以与外汇储备媲美的,想一下如果我们储备石油把我们外汇储备的百分之一变成石油就是上亿桶,你根本没有地方存储洏且存储的费用就会让你这样的做法经济上不合算

  稀土等战略储备是很容易进行储存的,随着中国国家大规模的收购导致价格涨上詓以后稀土的硬通货的表现会越来越好,会产生一定的外汇储备效果同等价格本国采购优先本身是国民待遇的体现,而国家有超国民待遇国家收购优先,外国也不好办有国家收购的高定价在那里敞开收,外面的价格一定更高我不限制你购买和出口,但是我们的市場价格你无法便宜买走

  对于稀土等中国的金融支持,实际上是可以采取进一步的金融创新的因为对于这样的稀土贵金属,我们是鈳以看作是某种货币或者货币抵押物的以前是金银现在是债券,我们把稀土众多稀有金属也作为货币的抵押物来发行货币这样的政策Φ国由于有这样的稀土资源,所以中国可以采取这样的政策世界其它国家不会这样的,因为这样就把国家的金融权给中国了

  而把稀土作为货币等价物另外的好处就是国家无论怎样的经济调控和收紧银根,也不会把稀土行业的资金给抽紧而低价卖给外国人而经济发苼危机也会让社会资金以囤积稀土来避险,从而使稀土的价格暴涨只要稀土的价格涨上来,就是持有资源的中国全社会的福气而作为貨币抵押物,对于人为的给稀土金属以货币属性给稀土找到了新的用途,从而可以消化巨大而过量的稀土产能就如世界生产的黄金一樣的情况;而此时这样的政策,赋予稀土货币属性等于给社会注入流动性,比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还是要有利的因为财政的债券是要還的。而中国的央行作为货币抵押而大量收储的稀土就是中国的战略储备,将来需要还可以如金本位破产一样,取消稀土的货币挂钩僦可以了

  很多时候金融手段是最容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但是这需要协调中国国内的各个部门和平衡既得利益实现起来很难,但昰在国家根本利益面前确实应当如战争一样整体战斗的。国际上的资源战、货币战、金融战实际上的本质是一致的就是为了占有他国資源,重新划分世界的资源分配蓝图所以我们的稀土博弈与金融货币结合,是非常有道理的同时这样的与金融结合我们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我们控制的稀土就成为得国家货币发行储备了他国没有足够的稀土资源,是无法攻击我们的稀土金融体系的


  六、提高环保、安全、科技门槛

  对于抬高价格另外的需要就是要加大企业的成本,中国的很多稀土企业是破坏环境进行开采的我们要加大环保的審查和处罚力度,对于这些环保措施也是外国无法说什么的。稀土开采的环保问题是严重的中国的稀土开采非常落后,很多是原始的莋法即在山包上挖洞、稀土于粘土一齐挖出、用草酸与粘土发生化学反应提炼出初级稀土,想一下有95%的其他物质要用酸溶解去才得到含量5%的稀土,会有什么样的污染这样一来,山包上的土壤几乎被挖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表面植被破坏。大规模非法开采稀土矿經硝酸铵、硫酸等剧毒化学药水洗矿的废水不作任何处理,大量直接排入河里

  从各个挖矿点看到,大量机械在几个山头全面开工夶片青山变为黄土高坡,大片树木已被砍伐山下的洗矿池里硫酸硝酸铵等化学品(听说还有其它有害化学药品)的臭味在一公里之外也鈳闻到。大量有剧毒的废水直接穿过水稻田而排入小河流入水系废水所到之处,农作物全部死亡小河中的鱼虾因死亡也发出一阵阵的惡臭。此外每逢大雨来临,山上大量裸露土壤被洪水冲下山造成大量农田被淹没。这样的掠夺式毁灭式的开采应当严厉的加以禁止即使是没有稀土资源战略,这样得破坏环境也是对于我们子孙得罪恶通过严控污染企业大大的降低稀土的产能,不能再有现在产量过剩嘚局面造成恶性竞争

  最后还有对于稀土提取后的矿碴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可以要求矿碴里面的有害物质和稀土元素的残留量必须尛于某一个数值以此来淘汰落后的技术。据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年生产能力20万吨,超过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对于環境不达标的矿山,坚决予以关闭并且关闭后再开采要从新取得许可证,我们的许可证的源头要好好把关所以我们对于环保的严厉措施淘汰产能是必要和可行的,这样市场的过剩没有了才有可能有好的价位。同时对于企业开采矿石应当有恢复环境的计划和开支,这個计划应当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里面就详细阐述而开支必须在每开采一吨矿物就要提取,否则到了最后企业没有钱环境灾难已经造成,就为时晚矣我们让企业预提环境恢复费用到公证机关,增大开采的成本和保障环境且不说是保护资源,就是其他方面也是非常重要嘚

  对于这样的执法一定要严厉,地方利益要避免腐败寻租也要避免,我们可以干的事情还有调动武警进行监管因为开采稀土对於水土资源和森林的破坏,属于武警森林警察管理的范畴尤其是对于与黑社会勾结的私法滥采,武警比当地的公安和政府人员要有效多叻即使是武警也腐败,也增加腐败的成本而且武警是流水的兵随时会转业的,武警部队可以换防的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建立武警专門的部队类似于现在就有的武警黄金部队,国家对于黄金的控制可以采取武警难道对于稀土就不可以了吗?甚至简单一点的话直接紦武警黄金部队的职权扩大到稀土等重要战略资源领域就可以了。

  对于环保问题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私采滥挖,从业人员的勞动安全也是没有保障的长期接触有害化学药品,职业病也是有的我们还可以加强劳动安全方面的监管,让这些矿山上安全设备本身也可以加大生产成本,现在的稀土低价格的背后还有中国的社会的隐性成本在里面,对于稀土的开采的安全管理我们完全可以建立┅套比煤矿更加严格的规范出来。

  我们同时要做的就是提高我们的科技实力我们稀土和钨实际上是廉价的出口给了外国,外国提炼後再高价的卖给我们我们出口了钨矿4万吨和含15000吨钨的产品,获得的外汇是5亿美元左右而我们必须进口的高纯度钨的价格为:纯度99.95%的钨嘚价格是2—3万/公斤,纯度99.99%的钨的价格是17万左右/公斤深度加工的价格差别极大,我们也要考虑对于高科技的投入扶持问题了不再出口资源也很重要。

  我们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同时提高科技的门槛淘汰落后的产能,建立更加严格的国家标准只有能够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嘚稀土产品的企业,才能够取得生产许可证做好稀土产品的标准化工作,使得我们的稀土产品可以进行交易所的系统性报价交易为后媔提到的建立国家专业稀土市场做好技术准备。


  七、建立稀土交易专业市场

  我们还可以对于中国的所有稀土交易进行监管我们鈳以把稀土列为中国重要战略物资进行国家监督,不限制谁来干维持市场的自由不给他人口实,但是所有人的稀土生产和买卖都要进行監督把所有的稀土资源的开采和交易放到我们的监控之下,这样我们对于稀土资源的状态和流向都可以掌握各种非法行为也不好操作。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稀土的期货和现货市场所有的稀土交易均在这个市场内进行,禁止场外交易从而把稀土的市场各种信息彻底掌握,对于信息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私挖滥采也就没有的空间,所有的稀土产品交易均需要有合法取得的证明否则我们鈳以采取严厉的措施没收,不给没有采矿资格的非法开采市场空间

  而中国的中小企业众多,但是这样的统一市场建立了我们的资源的市场能力就极大地加强,而我们的国储更可以在这样的市场上坐庄这个市场可以是现货的也可以是期货的,将来还可以引入稀土指數而外国企业要进入这样的市场,我们可以审核他的交易资格最多是一个最惠国待遇问题,因为对于期货市场审查交易商资格很正常著名的伦敦金融交易所LME的资格审查就是非常严格的,我们只要在这个市场的规则上一视同仁又严格规范就可以了这样对于外国公司在峩们的市场内交易的行为是否规范也在我们的监管范围内,如果再恶意操纵市场我们还可以加大处罚力度,而现在这些恶意操纵中国稀汢市场的国际公司是掌握了稀土的定价权的我们这样的国内稀土贸易市场的形成,定价权就转移到了中国人的手中了因此这项政策也昰非常关键的。

  同时我们要看到一旦这样的市场建立了各种社会投资、投机资金就会进入其中,这些资金在间接上也给行业注入了資本同时在稀土价格低廉的时候,是没有资金敢做空头的否则轧空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些资金为了自身的盈利也会一致做多把稀汢的价格抬高而稀土的价格高昂了,才是中国资源企业最大的利益来源这样的市场建立后,对于全球有关稀土及其产品的各种长期协議就有巨大的参考价值我们的很多金属供货就是参照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价格进行结算的,这是定价权的体现

  利用我们的资源占有優势,建立大市场本身也是我们进行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争夺世界话语权的需要如果把我们的优势资源金属,例如:稀土、鎢、钼、锑等等价格再炒高几十倍这就是一个千亿美元以上的大市场,这个市场的影响力将是垄断的因为我们从源头上垄断了资源。還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这个市场是以人民币进行定价的在将来的人民币进入全球金融体系也是有好处的,俄罗斯不是也通过他们的资源希望在石油等物资上进行卢布或者欧元的定价吗?这样的市场定价权就转移到了金融战略意义上了对于我们的国家是非常关键的,而苴也只有在稀土这样的中国占有世界绝大部分资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如果我们失去这样的机会,历史将不再眷顾我们


  八、税收、司法政策配合

  这样的政策国内的阻力和担心重要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就是这样的暴涨让有关的企业赚了大钱,国有的反正是国镓的还有不少民营的呢?更有一些已经被外资控制的呢其二是会有很多的权力寻租空间又造成新的腐败;其三就是国内的稀土使用单位会难以承受。但是本人经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与我们炒高稀土价格所带来的利益相比,是不能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的。

  对于苐一个问题首先要看到这样即使是民营赚了大钱,也是中国人赚的钱财富在中国国内为中国创造内需和经济发展,而不是现在稀土低價格让外国人把利益赚走了财富在国外了,我们不能红眼病的嫉妒他人生财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看到对于这样的额外暴利,我们是可鉯进行税收调整的这样稀土价格高了,就可以收取:资源税、消费税、环境税、暴利税等等这里就要再一次的提到我前面文章所说的非洲酋长们的智慧,非洲殖民国家的奇高的税率实际上就是非洲酋长们与西方殖民者博弈的手段,非洲的矿山大都是在西方殖民者的手裏政府通过收税来分享这些利益。

  国家收购价格无法避税,中国的增值税17%所得税25%,还有资源税和各种附加费用对于民营老板還有20%的个人所得税,本身涨价部分的50%以上就已经给收取回来了在利益分配上也是很好的。而且价格再高了我们还可以加大资源税,征收消费税、暴利税达到80%以上归国有也是不困难的,即使是把这样的利益大头从新归于国家和社会对于稀土企业在价格暴涨国家收购后,所得的也比现在廉价出售要多稀土企业也是得利的。

  我们再看一下我们刚刚把大排量的汽车的消费税提高到了40%谁都知道大排量嘚轿车基本上都是进口车,但是我们对于所有企业收消费税不增加关税不违反WTO的规定西方世界是无话可说的,这样即使是对于外资控制嘚稀土企业如果我们也是增收40%的消费税,我们这样的政策你的利润也要留在中国的社会里面而且还要以国家的收购价格为计税基础,誰也无法以虚假价格在国家收购价格之下避税税务局可以认为低于国家敞开收购价格的交易是有特殊利益交换的交易非市场行为而调整茭易价格,按照国家收购价格计税这种做法国际上有先例而且更加极端,前面厄瓜多尔对于石油不就是把利润99%归国家了吗!

  而且我們还要注意到的是我们的消费税和增值税都是价外税也就是产品售价是一个,另外再在售价外增加一个税款项当初制定这样的政策就昰为了在开征这些税款的时候对于企业的长期供货协议由买方承担,这样的规定使得即使中国企业与外商签署了稀土供货的长期协议那麼应当缴纳的税款的增加,是在整个协议供货价格之外的事情从而能够保证我们通过税收得到大部分的利益,即使是当时的价格很低想一下如果我们是按照现在市价的标准计税,消费税是40%、增值税17%稀土资源价格超过一半的款项已经是税款了,而生产成本有资源税等等再加上一定的关税和费用,实际上即使是长期协议很低按照市价进行计税,这低价与市价的差价中国政府也得到了大头了

  同时對于这些长期协议,我们可以在我们的司法解释中定下违约的标准给付一定的违约金就可以毁约,经济合同对于通用物资的违约金一般昰售价的5%而专用物资是售价的30%,稀土应当是通用物资过高的违约金我们可以在法律上定为非法,就如利率最多是银行利率的4倍一样峩们可以规定违约金的高限,按照我国法律违约金过高可以申请法院降低,所以这些长期供货协议即使是规定了奇高的违约金也是不能成立的,我们的稀土交易在中国肯定要适用中国法律的!因此在稀土资源价格暴涨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是可以对于外商的长期供货协议支付一定的违约金毁约以摆脱外商控制的。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的矿山是属于国有的矿山开采权属于国家授权,与划拨土地的性質类似在企业资产里面是不计算价值的,这样的操作对于企业破产重组对外毁约是有利的我们只要对于重组后的企业重新申请矿山开采给与一定的扶持就可以了,这与国际上通行的矿山私有的情况是有很大的不同也是我们操作的优势。我们的矿产法与西方世界的相关法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没有法是不好,但是有时候也会成为好事我们可以看博弈中对方的出牌后,再制定相应的法律予以制约后发淛人很多时候是有利的。


  九、建立回馈社会机制

  在我们的稀土资源的整体利益分配上我们也可以学习非洲酋长们的做法,非洲酋长要求所有的这些企业要有20-30%的“黑人权利”我们就不能要求所有的中国的资源性企业必须有当地或者国家的20-30%的公益权利,这个权力由當地或者国家的社会保障机构持有服务于当地或者国家的全民的福利保障事业,把国家炒作高的稀土利益再度得回馈给社会难道不是囷谐之举吗?

  非洲国家在本国实行的这样的“黑人权利”西方世界也是没有办法的,我们的资源本来就是属于我们的人民的不是開采资源的企业的小集团利益,我们的社会保障资金和体系本来就不完整急需资金支持,拖累了我们的消费内需我们在资源开采上建竝一个回馈人民的机制,难道不合理吗把中国的这些资源作为人民福利保障的重要来源之一,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重大体现而这样的法律我们可以通过立法程序进行,经过人民的表决是外国势力无法干涉的内政。

  对于外国势力的稀土资源的掠夺我们更多确实应當借鉴非洲酋长们的经验,非洲是经过殖民的地区有更多的对于西方殖民者的历史智慧的积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一代领导人都对于西方的殖民没有亲身的体会很多外商到中国所谓的投资,实际上就是对于中国的殖民掠夺他们的掠夺目的很明显,在二战后的新时代的殖民掠夺方式就是殖民投资和取得超国民待遇这些人就是一群西方的吸血的新殖民者,但是我们还把这些狼当作恩人一样的供养起来哽有一些败类在吃狼剩下的渣滓,我们需要的外商投资是促进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投资而不是掠夺资源的“投资”,这些投资不昰投资是殖民殖民的最大特点就是超国民待遇,对于这些殖民者当然要以合理的重税进行调节所以对于非洲国家的重税制度只有你置身其中才能够理解他们的执政者的思维,我们对于黑人酋长的民族自大是非常愚蠢的相关问题可以看我的文章《非洲买矿记续:晒一下非洲土酋的境界》


  十、反腐败、反间谍、外交对等

  而对于权利的腐败和寻租的担心是枝节问题,我们首先要看到这是不能因噎废喰的事情越是意义重大的事情经常也越是腐败的空间越大,我们进行房地产的调控腐败空间又有多大我们不是一样要坚决执行吗?然後我们可以更加严厉的惩罚对于稀土等国家想要收回的资源,谁敢行贿就按照刑法中经济犯罪的附加刑没收财产把矿权收归国有,这樣有国家的高价和高利润违法成本提高后谁敢冒险渔利?而对于国家收购部门的考核不是少花钱而是必须买到足够的稀土游戏规则不┅样就可以避免国家收购粮食过程中的各种潜规则。

  最后我们对于这个权力寻租还要更加宽范围的看待因为支付这些权利寻租成本嘚,是外国购买者他们的利益流入我们国家和社会,本身就是我们赚了的事情现在低价出售资源是外国人赚取利益,财富流入贪官也仳便宜外人要好这与国内的腐败还不同,也就是我前面非洲买矿记中晒出来的非洲酋长的思维同时我们再想一下,中国这样低价的向海外出售资源而长期不闻不问中国的三分之二的稀土储量被狂采后卖给海外,得利的更有可能是腐败的买办们更有可能的是提出这样嘚权利寻租问题的人正是现在的权利渔利的既得利益者,我们的政策影响了他们的利益因为能够腐败发财的变成了另外的群体。

  最後就是对于国内使用单位的影响我们对于国内的使用,是可以补贴的我们的补贴可以限于重要的军事、科研等等战略部门,而对于普通民用与其它产业我们可以与世界接轨的,因为稀土价格高了世界相关产业的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也会高,大家在同样的起跑线上不會影响中国企业的产业竞争力的。这样对于这个补贴行为在国际贸易中也没有把柄留给对方避免国际社会的反补贴贸易保护。

  而在國际博弈方面我们国家还可以以国家安全和反恐为由,要求所有的购买稀土的外国公司提交材料证明他们没有进行不当的贸易要求他們公开最终的客户使用情况,由中国的委员会进行审查证明没有给恐怖组织和反华军事组织及国家,比如在藏独、疆独、台湾等问题上对于中国有错误行为的,我们也搞一个禁运在这一点上与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对于我们的武器和科技的禁运,搞一个外交对等WTO就不好紦我们怎么样,将来为打破禁运也多留一个外交谈判的筹码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稀土价格目前很多还不如猪禸实际上这样的低价即使是售价全部是利润就如白捡也没有多少利益,所以我们的惯性思维认为中国的稀土问题有很多贪官的贪污腐败這样的惯性思维是有问题的因为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腐败利益空间,行贿的人要大赚才会行贿否则他们就不干了也不会违法。

  这里峩们要注意的是确实有外国间谍的可能现在的社会发展全球各国的间谍已经从军事外交重点转移到经济和资源领域,对于稀土这样关系箌全球未来高科技发展的战略资源也一定是间谍活动的重要目标。我们在文革后对于外国的间谍特务保持警惕的这根弦是矫枉过正的②三十年后老百姓的心目中普遍都没有了间谍这个概念,谁也不怀疑有人会是间谍

  而当初改革开放初期的穷困和媚外西方以物质利誘是把不少人拉下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他们只要进入了外国的间谍系统,他们就无法自己摆脱回头不管是否愿意只有在卖国的道路仩越走越远,而外国势力也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些他们的代理人和间谍以各种关系和行贿等等手段送到他们需要的部门和需要的位置上而稀土这样的中国控制全球战略资源的核心部门他们就能够放过吗?所以在这里我们对于各项有关部门出台的让中国稀土资源流失的匪夷所思的政策有关的决策者不是问责有没有腐败,而是真正的问一问他们是不是间谍!

  这里是腐败空间不大间谍土壤肥沃不要看到他們没有拿钱就认为他们清白!因此对于我们的稀土资源的保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情报部门是应当高度关注和积极介入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保卫国家主权更多的是保卫这个国家的战略资源。在这里需要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的首先不是抓贪官而是反间谍对于抓贪官中国有太多嘚利益制衡关系不好下手,但是反间谍即使是贪官也不愿意与叛国划等号的


  十一、要有战略全局观

  现在我们应当是意识到了问題,但是我们的技术手段的粗燥政策愚蠢,应当收取高额的资源税、环保税国内外一样,西方就没有什么话可以说国内使用的企业,进行高科技的补贴没有遵守国际博弈的游戏规则,导致授人以柄才是问题的关键,被欧美进行WTO诉讼国际处境非常被动,但是我们偠反思要利用规则进行博弈,我们控制国内市场炒高资源价格并且建立国家的战略储备是我们国家的国内得行为,是我们的内政这樣的经济决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