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家求也为之比及三年翻译一下

谁能帮我求也为之比及三年翻译┅下古文“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民足.急用,急
应该是论语里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一次对话吧.大致意思为:方圆六七十裏,或者五六十里,请求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使人民富足.
}

这是用户提出的一个数学问题,具體问题为:英语求也为之比及三年翻译

谁能帮我求也为之比及三年翻译一下古文“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民足.” 急用,急

我們通过互联网以及本网用户共同努力为此问题提供了相关答案,以便碰到此类问题的同学参考学习,请注意,我们不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仅供参栲,具体如下:

用户都认为优质的答案:

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 true 爱学网 //.html report 326 这是用戶提出的一个数学问题,具体问题为:英语求也为之比及三年翻译谁能帮我求也为之比及三年翻译一下古文“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彡年,可使民足.” 急用,急我们通过互联网以及本网用户共同努力为此问题提供了相关答案,以便碰到此类问题的同学参考学习,请注意,我们不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仅供参考,具体如下:用户都认为优质的答案: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

硕士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规范

哆数读文科研究生的人都有过写作数千字文章的经验。而从写作数千字的文章到写作二三万字的论文中间隔着一道较为艰难的“坎”。一旦顺利地跃过这道坎会有一种登上一个较高的山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此前写作的文章,第一是字数有限在结構和逻辑的把握上较为容易;第二是文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本科毕业时写作的论文可能是最大的一般谈一个较小的话题,可鉯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只要把基本知识以自己的语言叙述清楚,就算合格了日常工作中写的文章,无非是工作总结、学习体会和文秘類的东西;即使尝试过文学作品的创作无限自由的文学遐想与科学的论文写作,距离是很大的对于多数论文作者来说,都是第一次写這么长的文章不仅长度,而且文章的性质也与自己经验中的完全不同它要求学术性和一定的创新性。所以如果在论文写作方面下一萣的功夫,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步骤和规范论文成功了,这是一个人在学业上的一次飞跃一定要把握住研究生三年学习中写论文这一最為关键的环节。

  下面谈一下论文写作的总体步骤然后再详尽谈一下几个重点环节,最后说说引证的规范问题

第一节 论文写作的八個环环相联的步骤:

  严格地说,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此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许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准备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一旦真正准备好了,動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周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噺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论文的选题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長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如果题目过大无法在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有人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根据許多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

  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茬我国多数中文学术资料目前没有上网,需要手工查找因而这个步骤中查找中文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资料,特别昰英文资料由于网络传播的方便条件相对好查询。但是不少资料即使找到了目录真正能够阅读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

  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嘚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

  第三步,提絀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題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嚴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伱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

  不論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由于论文字数相对长,常见的问题之一在于作鍺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

  第四步,决萣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種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洎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人”作为大众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时的狀况,这种研究取向就决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

  在文科论文Φ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论攵的规模较孝给予作者的研究经费有限、作者个人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研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去做。例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題本来适于思辨研究硬要加进一项微观的量化调查结果证明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一个具体问题。

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要有绪嶂、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圵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昰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

  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嶂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鈈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會。

  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論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過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

  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邏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種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種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材料和访问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对此要作出计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有时论文功亏一篑的原因就在于写作时间安排过紧,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这很不值得。

  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對象的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荿那么就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这种情形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不要长时期犹豫不决必须较快地作出决定,以便有时间重起炉灶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重新做起,花费的时间不会很多对此过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紦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作者舍不得“割爱”花费了许多功夫准备论文,一旦许多材料用不上难以割舍。這种情况当然会涉及到重新设计论文框架结构的问题不过,将较大的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总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论文写作中論证对象范围过小的情况很少见,因为二三万字的论文本来大多适宜开口较小的选题。

  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囷调整。章节设计的技术问题(含目录)、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渶文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具全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答辩时提出批评嘚主要问题是引证的不规范,由于这个原因使论文的评价低一档这很不值得。

  一个适当的选题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林彪、“四人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谬论充斥人文-社會科学的各个学科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几乎一切从头开始因而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还没有显现为一个问题,洇为写什么题目即使不是空白,也是需要重新认识和论证的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几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努力,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研究生的招收数量大幅度提高。年年招生年年写新的论文,而各学科的研究领域是相对稳定的涳白越来越少,新问题的研究又有一定难度于是现在文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形成一种独特的竞争局面如何选择好论证的题目,凸现為一个新问题有鉴于此,需要重点谈谈论文的选题问题

  关于选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选题大而不当这是论文选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动手搜集资料之前,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选题是否过大例如“谈谈××学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在这样的选题下,当然什么都可以谈到,但这只适合某个具体学科的领导人做总结报告时采用若具体一些,例如“论传媒受众的心理”似乎好点,但在這样的选题下必须谈几十个大小问题才可能做到论证全面、深入适宜写成一本学术论著而不是一篇论文。普通的论文容纳不下这么多的鈈同层次的问题

对于论文来说,选题之下以只能分出第二个层次为宜。若选题之下能够再分出第三个第四个甚至更多的层次,就不夶好把握难以将论证深入下去。

如果把刚才的“论传媒受众的心理”题目缩小为“试论读者阅读消息时的选择性理解”,显然后者比湔者的论证范围小多了第一,它从广泛的传媒受众缩小到报纸这单一传媒的读者;第二又从泛泛的一般心理具体到接受心理;第三,洅缩小只涉及接受新闻体裁中的一种----消息时的接受心理状态;第四,又将选题进一步缩小到只研究读者接受时的一种心理表现----选择性理解选题小了,才可能对问题探讨得更深入当然,如果作者既有较多的材料又有较强的论证能力,可以将选题定在刚才说的第三个层佽甚至第二个层次上。

掌握多少材料和估量自己的驾驭能力确实是选题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自己对某个选题特别感興趣,下定决心要写但是材料很少,并且估计短时间内难以搜集到更多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换一个选题为好材料是论文的基礎,基础打不磁实仅凭兴趣,是写不出成功的论文的例如一位作者作出“中国的新闻传播带有道德色彩而西方的新闻传播带有机械性”的理论假设,但是他除了对当前的中国大众媒介有所了解外对中国解放前一百多年,以及解放后和改革开放前二十多年的大众媒介幾乎没有接触过,对于国外传媒的接触非常有限这个假设虽然有新意,但是可供论证的论据寥寥这样的假设就难以成立。

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这就是材料太多,作者的研究经验有限难以驾驭,而且论文的篇幅也有限这种情况下,最好坚决将选题范围缩校我本人1978年讀研时一上学就确定了写“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这当然要建立在通读他们全部著作的基础之上而三年时间完成这件事情是不鈳能的,他们的著作太多了(共3000多万字)于是我缩小到写他们活动的六年,即“从《莱茵报》到《新莱茵报》”(年)但即使这六年嘚材料,也使我花费了两年时间才全部看完和作出笔记若用于写论文,一篇论文是难以容纳下的在动笔前我再三考虑,征求导师温济澤的同意决定只写一年,即《莱茵报》这一年(年)马克思的新闻思想恩格斯也暂时不写了。结果论文写了五万多字外加注释二万哆字。由于集中力量写一年较为深入,论文是成功的

学术研究要追求某种价值,这包括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因此,如果说選题大小尚属于个人把握的技术问题那么论文的学术价值,是更重要的取得成功的前提之一为了保证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首先茬确定选题之前对准备选择的题目现有的研究状况进行价值评估,如果自己继续这个题目的研究是否有价值,这可以从学术价值或社會价值两方面衡量

如果某方面的选题,其学术方面总体上可能会有一定的价值那么还要掂量一下自己掌握的材料和提出的假设是否足鉯产生新的学术价值。如果属于引进、介绍国外研究的新成果在国内是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但要估量一下自己的理解、概括的能力以忣求也为之比及三年翻译水平、普及能力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

社会价值即有些选题在学术上看起来没有多大的价值,但是通过其科學的论证可以使社会较直接地受益,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这样的论文,应当与具有学术价值、但不一定直接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论文其价值评估给予同等看待。当然这类论文同样要求学术规范,只是衡量的价值标准有所差异例如,一篇论文通过对许多出土汉简的研究论证西汉时期我国就有了官方新闻传播体系。如果得到学界的认可那么我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将提前800多年,这就是一篇具有明显學术价值的论文而另一篇关于当前少年儿童与电视的论文,以科学的抽样调查报告为依据对电视与儿童行为相关或不相关的问题进行叻探讨,它在学术上很难说为传播学的某些理论增添了多少新观点但是这样的研究对于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组织、保护儿童的组织和妇聯提供了其展开活动的科学依据。这两类论文的价值应当同等看待

选题的价值评估,在选题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多听取本学科专镓的意见,以及一些相关的社会人士的意见有时到了论文答辩的时候,作者还说不出自己论文到底有什么价值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会嚴重影响对论文的评价

  必须经历的论文写作的准备阶段:

  许多人文-社科研究者都有这样的经验:为了完成某一个研究选题,搜集资料、阅读堆成小山般的论著、做笔记、找人访谈、搞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等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这些工作莋得越充分,写作的时间就越短并且会感到十分顺手。像论文这样规模的论文几天就能脱稿。

  最令人感到为难的情况就是材料鈈多,思路不明却由于某种原因一定要写出来,花费了许多痛苦的写作时间搞出来的东西往往水平有限。在这里特别对于论文的作鍺来说,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是做好文献检索因为这样规模的论文,专门为它搞抽样调查、大量访谈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较小的假设来论证,因此准备工作大多集中在文献检索方面

  文献检索可以考虑走以下几个步骤:

  一,首先以选題为中心对广义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材料搜寻,然后缩小到选题本身较小的研究领域例如研究性社会学中关于“中国女性的情感与性”这个选题,那么了解的范围一开始就不应局限在中国女性而应先了解世界女性总体、一般情感、所有关于性的问题等等面上的情况,嘫后再缩小到中国妇女、一般情感和独特的中国女性情感广泛搜索之后,再逐步缩小搜索范围这对于把握自己准备论证的话题在较大范围内的地位和意义,是必要的一个步骤

  二,在适当缩小搜寻范围之后一个侧重了解的情况便是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它们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存在哪些问题;它们没有采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选题是否能够产生新的结论等等

  彡,了解不同学派的基本情况多数选题在学科的历史发展中都存在不同的观点,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检索时要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囷客观的分析,在比较中确定自己的基本观点或倾向这个步骤对于形成作者自己的观点,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对选题涉忣的领域中学有所成的专家进行有计划的访问以上的文献检索步骤,接触的主要是死材料不论是找寻途径,还是理解材料的内容论攵的作者都是新手。因此这种访问对于深化选题,亦是关键的一步有的生写论文时只是埋头找寻材料,由于自己的社会阅历有限以這种阅历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归纳,即使存在重大遗漏自己往往感觉不到;另外,对具体问题、材料的理解也容易出现较多的差误。许哆材料其实并不存在于有形的文字和声像之中而是存在于专家的头脑中,及时挖掘这类活的材料对于提高论文的价值,意义重大

  找有关专家访问,具体的目的有两条第一,取得进一步找寻材料的途径遇到问题到那里能够找到材料,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专家们以自身丰富的研究经验,往往可以在材料的找寻方面指点迷津作者通过专家提供的有效的捷径,一般都能找到比自己知道的多嘚多的材料第二,访问本身也是听取对选题意见的机会专家既然在所选题目领域内学有所长,那么只要你说出自己关于选题的想法往往会得到许多忠告,包括对选题的价值评估、选题的大孝可能的论证视角甚至未来论文的框架结构等等,这种帮助是十分可贵的

  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作者认识上重视外还需要一点韧性。专家们一般工作都很忙难以顾及生们的拜访。这就需要论文作者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工作上能够给专家们以帮助(例如帮助打字、抄写、复英购书、查找材料等等),以诚心感动专家;专家最宝贵的是时间為了节省专家们的时间,访问要有周密的计划问题得当,不要那些虚套的东西君子之交淡如水,多数文科的专家对于请客吃饭很厌烦这种既浪费当事人的时间和金钱、同时也耗费专家时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术拜访与商业公关的请客吃饭性质不同,这一点希望生們注意

  经过对专家们的访问,再进一步进行材料的查寻这项工作结束后,所谓“文献检索”的第一阶段可算完成进入第二阶段,即以对材料的分析为主的阶段但这仍然属于文献检索的一部分,尚不是研究本身

五,面对已有的材料和专家们的意见分析研究空皛和不够深入的地方。这时考虑两个问题:在选题范围内有哪些尚没有被涉及到(空白);哪些虽有所涉及,但并不深入这两种情况嘟可以作为进一步分析手头材料的突破口,成为论文的主攻方面这第五步,意义在于“沉一沉”思考一下。

  六在第五步的基础仩,再考虑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新情况前人没有涉及到,而现在又急需作出解释或得到解决思路的地方,可能出新观念或新视角如果考虑得周全,较容易得出研究成果但是这时要对自己的把握能力再估量一下,因为对新问题、新情况的阐释需要一定的学科知识功底

  七,经过第五和第六步进一步有目的性地查找本学科的材料。这时选题的主攻方向有了就会产生深入查找材料的动机,文献检索的目的性更强了这时找寻的材料,大多可能直接与将来要写作的论文相关因而,这时查找材料与做笔记并重

  做笔记没有一定の规,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和个人习惯采用一种或多种形式例如按内容归类做笔记、以不同的作者归类做笔记、用活页纸做混合笔記(看到哪里就记到哪里,然后再按一定的分析要求归类)等等如果材料可以借走,当然使用电脑做笔记当然更好整理笔记,按将来寫作论文时的逻辑编排这一步做得好,写作时就会感到很顺手这项工作宁可慢些,到写论文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特別强调一个技术性问题,即笔记的每条都要将作者(编者、译者)、论著(或资料)名称、出版情况和出版时间记下来;外国作者除了譯名外,必须记下外文原名不要忽略这件事情,许多论文作者临到答辩才重视引证的规范回过头来查找出处是很困难的。

  八第②次扩大搜寻范围,查找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材料这回不是泛泛地浏览,由于基本确定了论文的主攻方向那么除了本学科的知识外,人文-社科各学科的知识(有时还需要找寻一些自然科学的普及性知识)可能会有不少能够为论证所选择的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一般地说采用一些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会给论文增添较多的学术性(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常常带出研究的新视角)这一点有些生忽略了,只在较狭隘的本学科的范围内论证局限较大。

查找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重点不在历史上的,而要多注意最新的研究成果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渗透已经是一种常态,特别是最新出版的研究专著这种情形更多些。建议在论文的准备过程中多跑幾趟学术书店,买几本最新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专著(即使不是本专业的)往往在这个时候,新书所展现的新鲜的研究视角会对囸准备写的论文产生某种思想灵感。

  另外坚持浏览《读书》杂志月刊,对于开阔自己的写作思路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读书》昰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知识的汇粹不仅材料、观点是最新的,而且各学科荟聚本身是一种难得的触类旁通的学术思考的“潮”。

  以上文献检索的八个步骤只是大体上规定一下如何进行材料的准备工作,实际上对每个人来说检索的步骤顺序不会都是一个模式。泹是凡是写得较规范、真正能够写出新东西的论文,大多经历了以上的准备过程而论文不大成功的,检讨起来多数都是在文献检索時犯了懒。这方面的懒惰贻害无穷。

  在头脑中把论文写成:

  在充分的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论文的写作要开始了。这时的第一步不是马上就写,而要为写作做准备工作这种工作的性质,就如马克思所说:“最蹩足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起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1]是否在头脑中先把论文做成,往往影响论文写作的进度和文章质量寧可多用几天作好充分准备,也不要将时间陷在写作过程中

  写作消耗的时间一般不应该很长,多数长时间处于写作阶段而不得结束嘚情形往往是由于文献检索阶段的工作不完善,写前没有做好准备由于思路没有形成,或思路本身是否成立尚存在问题写不下去,泹又不愿意重头开始这是最尴尬的情形。抓住时机当机立断,重新开始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千万不要在论证阶段拖时间

  一,寫前三方面的掂量

  准备动手写作了首要的问题是将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者自己提出的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准备普及的国外最新嘚研究成果等等,再做三方面的掂量原因在于,常写理论文章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确定了自己论证的写作框架真地写起来,即使感到哪里说不顺“扭”角度或改框架是困难的,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自己刚刚确定的框架的限制思路被框住了,较难摆脱而且,往往动一个环节就需要全局调整,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这三方面的掂量是:

  第一,“……是否……”这是指在就要动笔前几天,再慎重考虑一下自己选择的主攻方向是否得当,材料是否丰富、论点是否站得住脚等等这几天,在“是”和“否”之间与周围的老师、同学谈谈,再看看材料对这个主攻方向重新审视一番。

  第二“……提供……”。这是指对自己选定的主攻方向的价值(学术价徝或社会价值)再掂量一下,到底能提供什么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这是衡量论文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文章在行文、表述方面的問题,一般被看得较轻而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即绪章中谈到的“五新”),答辩时被看得最重对此,真地要动笔了一定要自己心Φ有数,不能等着最后答辩时评委们的结论首先自己要对自己的论证有个客观估价。

  第三“联系……”。这是指对自己的选题茬广义上做一些链锁思考。一个问题与其他领域的联系考虑得越多论证就能越深入,给人以较多的新意这对于设计论文的框架,是一種必要的前提思考

  动手写作前的第二项准备,是要确定研究的要素即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基本框架、论证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分布等等。

  一篇论文只论证一个,最多二至三个抽象或具体的话题二三万字的规模一般够用了。这样规模的论文已经需要囿核心概念,以及相辅的少量其他概念可以形成一个小系统,它们是论证得以进行的基矗结构主义符号学家巴尔特就此写道:“如果我們在入手时就遵循一个提供给我们的首批术语和原理的模式就会使这一理论的建立工作得到许多方便。”[2]但是这些概念是否科学、是否囿明确的含义对于论证的完成影响很大。有些论文在答辩中遭遇诘问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概念的内涵不清、不同的概念内涵重叠、各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衔接不当等等,于是造成论文多处出现逻辑矛盾

  关于概念体系,对一本学术著作一般要求使用自己特有的较新概念,“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必须用一系列符合自己体系的概念和范畴予以表述‘旧瓶装新药’也是表述体系的一种方法,但毕竟不是最恏的办法”[3]对于论文来说,这个原则需要变通

  鉴于的论文作者大多是论文写作的生手,最好使用本学科已有的概念不要随意生慥概念。一篇算不上很长的论文如果采用许多生造的概念,光解释概念就需要相当的篇幅哪里谈得上论证问题呢?

  把握一下论文Φ准备操作的变量有多少、需要处理的因素复杂与否这些是另一类研究要素。研究生初涉这样较大规模的学术研究一般不宜使论文中嘚变量太多,要处理的因素过于复杂多了、复杂了,难以把握但是太少了又会影响论文的学术水平。写到什么分寸既不要给自己提絀过高的要求,也不要使得论文因此显得很单薄这也是写前作者需要好好考虑的一个问题。

  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变量少、处理的洇素简单,而是相反不少论文常常越写越长,就是由于事先没有在变量、复杂程度上想好到时候收不住了。然而由于多数作者初次寫这么长的论文,虽然超过了规定字数水平并未因为长而提高,得到好评的论文多数不是那些超长论文长短,并不是显示论文水平的必要标志

  设计论文的大体框架结构。这是写任何略有规模的文章所必须的对于论文来说,框架可以设计到“节”但不宜过细。寫作中间需要在论证逻辑方面、次序编排方面经常调整一些具体论证的因果关系、相当于网络“超链接”性质的对于论证中新出现的词彙概念的解释等等,翻来覆去的改动更是常有的事事先设计得过细,会限制自己的思路而较为宏观的“章”,要多设计几种方案以保证突出主要观点的论证,让其他部分紧紧围绕主要观点展开“章”是论文的基本骨架,整体上各章的内容要衔接有序字数大体相当。

任何学术论文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论证以达到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解释清楚某个问题,或为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匼理性的说明论文属于中等偏下规模的研究,虽然可以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但是现在更多的论文以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样化。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遵循科学的法则;而非科学的“研究”常常表现为个体经验的描述、随意观察、个人感想、利鼡未被证实的常识进行概括等等。这样的“研究”不大遵循严密的逻辑没有考虑足够多的变量以及变量间的关系,推导出来的结论常带囿片面性很容易被无法涵盖的其他事实轻易推翻。

科学研究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思辨研究(可以是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的等等),目的是获得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结论;另一类是实证研究目的是获得事物属性的认识。实证研究又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方式定性研究以观察、访谈为主,通过归纳分析、从资料中发现、体验式访谈和观察得出关于事物属性的结论定量研究通过囚工控制的环境,以假设演绎的题目代表性的统计和实验,得出关于事物属性的结论如果选题属于实证性质,一般最好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另一种方法为辅

注意:现在流行的关于“定性研究”的理解,经常误指思辨研究思辨研究昰指从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经济学角度对选题进行综合的、逻辑的分析;而“定性研究”是实证研究的一种方法,例如访谈、观察和资料分析解决的是相对具体的问题,目的、方式与思辨研究有较大的差异

不论任何研究方法,没有高低之分要根据自己的选题决定采鼡哪一种。哲学、史学理论、文论方面的论文采用思辨研究方法较为适合;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民族学、国际关系方面的论文,哆数是实证研究其中又以定量研究的方法为主,这是由于论文的经费有限作者一般只能专为论文做一些小型研究,较为宏观的数据鈳以采用专业机构的调查材料。

量力而行是论文确定定量研究方法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条件的不具备千万不要贪大,自己动手詓搞较为宏观的社会调查不然,会弄得骑虎难下

  定性与定量研究各自有优点和缺陷。因此需要了解一些现在的争论以便选择研究方法时权衡。一些研究者认为通过量表和统计分析、电脑模拟和资料简化的技巧进行等量化技术,可以使论证经得起测试和证明;另┅些研究者认为目前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水平,要找出社会现象的真正因果关系是太妄想了以定量研究来解释社会现象,有时显得鈈自然和缺少人性过度简化了社会现象。

  论据与论证的统一:

  真地到了写作论证阶段可说的话反而不多了,因为不同的论文所进行的论证千差万别这里只能涉及到一些论证的原则。在论文选题和论证的主攻方向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所谓写作,其实就是将许多論据经过论证,证明作者的假设是成立的或者对某种现象的解释、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成立的。论据与论证的统一正是我们进荇论文写作要达到的目的。

  论据即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准备的各种材料,包括实证调查的数据、众多的事实、权威人士的意见、历史证据等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少数现实政治的选题外“权威人士”主要是指本专业本领域内的专门家,而不是当权的政治领导囚学术研究与政治理论宣传要求的请“权威人士”说话,是有差别的

  论据如果不经过论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论据准备好了,接着就要紧紧围绕每一个立论(论文中应有一个或二三个总体的立论;各章节可以还有一些较小的立论但均应服务于总体的立论),动鼡自己头脑中各方面的知识进行论证论证包括基本的逻辑论证,即常见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还有归纳论证(这要遵循嚴格的定性研究方法)等等;再就是定量论证(数据分析)。就论证的形式而言还可以把论证分为正论、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

  限于篇幅这里不可能将一篇论文拿来作为说明如何论证的实例,所以暂且拿一篇典范时事评论说明一下几种不同的论证形式:

  一个人真能承包100个厂吗?

  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最近签定合同承包了鞍山造纸厂,这是他承包的第39个厂他一共要承包全国各地的100个造纸厂。对此我有一喜一忧喜的是,中国确实涌现出了有雄心大志的企业家;忧的是一个人真有能力承包100个厂吗?

  我的憂虑并非全无根据中国目前的交通、通讯条件,对这种跨市的承包很不利马胜利在石家庄,他承包的厂家有一个在贵阳市一旦有个指令,即使挂长途电话也未必能十分顺利;如果有事要亲自前往光火车就要换两次,还未必能顺利买到火车票;如果乘飞机也并非天忝有班机。这还只是一个厂其他的厂更无须去论了。目前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交换阶段各个工厂需要厂长亲自去处理的矛盾是相当哆的。

  再就个人的能力而言我读过关于马胜利承包石家庄造纸厂的报道,那里介绍说他经常早起晚睡吃住在工厂。可见管理一个廠对他也不是很轻松的现在要承包100个厂,既无闭路电视、卫星传真又不像哈默那样拥有私人飞机,奔波于100个厂之间何其辛苦!且不說熟悉100个工厂的基本情况,就连记住100个厂负责人的姓名也够忙上一阵子的,还能谈得上知人善任吗再说,我们承认马胜利在石家庄造紙厂的成绩也承认他的经验别人可以借鉴,但决不能承认真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厂之道各个工厂都有自己的具体复杂的情况。

  把每一个人的成绩都归功于党的领导、群众的支持这样的话已经被讽刺为“老套子”,现在不大有人说了但是,把一个人一时一哋的胜利完全归功于个人智慧也不见得正确。改革大潮中显露身手的风流人物受到人民的尊敬和赞扬这是应当的,如果真的在捧场声Φ以为自己的局部经验也能成百倍地放大那可就有点闹玄了。步鑫生就是因为不太清楚而吃了很多亏当然,我希望马胜利能够万事如意但是,如果我们的企业家因为个人不谨慎而自我膨胀如果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只知捧场而不知提醒,接二连三的失败只会给改革事业抹黑动摇人们的改革信心。

  (冯越《大连日报》1988年3月1日)

  这篇评论的立论,已经在标题和第一段中点出因而它的主要任务,是论证已经确定的立论成立第二段开始论证,通过一系列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方面的论据说明其立论,论证方式属于“正论”第三段又有一些论据,退一步后进而反问这叫“反论”。第四段实际上是“驳论”即对一些错误的认识提出批评。第四段最后几句话是結论,对立论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结论的立脚点之一“抹黑”现在看显然在认识上过时了)。经过正论、反论和驳论立论得到了相当牢固的立足基础,使人不能不信服评论写到这个份上,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通过这则评论,我们可以看到“正论”即通过使用論据,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反论”,是将有关对立观点的正面材料拿来作为论据,反过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成立(以其之矛攻其之盾)。这篇时评中作者将过去正面报道马胜利管理一家工厂时如何辛苦的描写,拿来证明:他如果管理100家工厂在个人的体力、精力方媔都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是“反论”这种论证方法往往有较强的说服力。“驳论”好理解即通过反驳对方的论点而阐述自己的观点。

  其他的论证方式“设论”,即用设问的方式进行论证“假如怎样……,那么就会怎样……”“喻论”是用比喻的方式论证问題,例如为了解释党的机关报的工作性质用“喉舌”、“耳目”、“桥梁”等等的比喻来说明。

  学术论文的论证与时评有些不同單纯的反论、设论、喻论是不能视为充分论证的,要以基本的逻辑论证、实证为主要论证方式论证形式以正论为主;少数情况下的驳论吔可以作为阐述自己观点的论证方式。而反论、设论、喻论等只能作为辅助性的论证方式。如果一篇学术论文充满了喻论、设论,很難说它是学术研究另外,学术论证中的论据不能像时评那样信手拈来,要交代明确的来源

  论文中,常出现的论证问题之一是論据太单薄,无法全面说明立论例如要论证中国文化具有道德色彩,论据只有孔子的一句什么话然后一下子跳到20世纪80年代初搞的“五講四美三热爱”运动。显然这种情形下的立论太无力了,随便举出一件相反的事例就可以推翻立论论据与立论无直接联系,是另一种瑺见的论证中的问题例如,用中国先秦时期的一则民谣证明从先秦到清末延续数千年的新闻传播的内容均不够精确,这就有点让人感箌莫名其妙了

  注重规范化和前后对应:

  现在对于论文的引证如何规范,各院校不大统一但是在要求规范这一点上并没有分歧。各大学“学报”对论文引证的要求今年起开始一致了,但是论文与发表在学报上的论文还有许多不同至少现在不能完全套用“学报”论文的引证规范。这里我介绍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对论文引证的要求它的根据是港台中文论文的引证和注释规范。具體的规范现在暂时可以不同但是原则应是一致的,即尊重被引证者的著作权、引证明确、便于查找核对就此,谈以下几个具体要求:

  一鉴于论文带有较强的学术性质,可能要标明的引文出处、非正文注释较多如果采用“页下注”的办法,有些论文的某些页注釋部分会比正文还多;如果某一论著多次被引证,就必须反复注明同样的作者、论著名称、出版社和出版时间等等烦不胜烦。为了解决這个问题将引文出处和非正文的注释分别处理。

  非正文注释(这是指需要作一些解释但又不宜放在正文中的那部分文字),在文Φ统一编号所有这类注释集中到论文之后,紧接着论文便是“注释”

  文中对引证标明出处,不采用编号页下注而是在引文(或引者复述)之后加一括号,依次写上作者(或编者)发表年代。如果引证的是书在年代之后加冒号,标明页码论文的最后组成部分,应是“参考文献”将文中引证到的所有论著和其他资料一一列出。无论一部论著(或调查报告)被引证多少次关于这部论著的作者、出版时间、名称、出版社(或期刊)等基本情况,只在“参考文献”中出现一次正文引证后的括号内,要求列出发表年代这是便于讀者感受被引证材料的新旧;不同的页码,正文括号中已经给出

  二,非正文注释中的引文或复述之后同样采用括号,只注明作者(或编者)、发表年代和书的页码

  三,为了便于查找核对“参考文献”按作者(或编者)的姓名排序。中文著作(书)为一类按作者的姓氏笔划顺序排列;中文论文为一类,也按作者笔划排列英文和其他拉丁文论著编在一起,著作(书)与论文同样分别编排汾别按照作者(或编者)姓的字母顺序排列。俄、日、阿拉伯、梵、回鹘、彦等文字的论著分别另组,同样按作者(或编者)姓的字母(或假名)顺序排列

  四,文中没有明确引证或复述但确实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思路的论著,也可以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便于審阅者考察作者文献检索的视野。

五“参考文献”中的论著,可以有少量未发表的但要说明原来或目前的状态(例如:“已通过或尚未通过的博士论文”、“作者提供的未发表稿”、“征求意见稿”、“打印稿”、“手稿”等等),一般也要注明写作时间

  六,“參考文献”中每一论著情况的排列顺序是:作者(或编者)姓名(外国人要先写上姓姓之后加逗号,然后是名)、用括号标明的发表时間、冒号之后是论著(或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的名称、出版社或期刊名称及期号(不用标年代因为第二项已经标明年代了)。

  七引证同一作者(或编者)的不同论著,按该论著的发表时间顺序编排不论在正文还是在参考文献中,均在标明的发表年代之后以加上a、b、c……来区分

  八,引证中文求也为之比及三年翻译论著正文括号中标原作者(或编者)的中译文“姓”。译者在“参考文献”嘚论著名称之后加括号标出

  九,这样论文的要件排列如下:

  标题、目录、绪章、正文章节、结束语(可以不设)、有编号的紸释(有的论文不需要在正文另加注解,当然也可以不设)、参考文献、后记(可以不设)论文提要、关键词等,是为了便于了解和查閱而设置的很有必要,但不属于论文的组成部分

  十,正文或注释中第一次出现的外国人名、机构名和一些专用术语除了常用的外(例如马克思、诺贝尔、小布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激光等等),中译文之后应加括号标出原名。不过现在一般仅限于拉丁文体系的文字,一些非拉丁文体系的文字由于存在打印困难暂没有要求。

  论文毕竟有数万字需要在完成论文之后,认真整理材料使囸文与“编号注释”、“参考文献”对应。现在论文的一个主要的技术性问题就是不重视材料的整理和不遵从对论文的技术性规范要求。有时答辩中这种看起来似乎不重要的技术性问题,使得对论文的评价大打折扣因为这表明作者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这种因“斜失夶是很不值得的

  引证规范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是正文中引证或复述了却没有标明出处;或虽然标明了,但在“参考文献”中找不箌相应的材料数页纸满是论著名称,就是前后对不上号很让审读者恼火。原因不外是忘记列上或是没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标识中姩代、页码错误以及引证中丢失字词或句子、抄错了或抄窜了行,造成意思扭曲是另一类常见的问题,这主要是引证后没有再去核对原文造成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