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林外史季遐年》中季恬逸身上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问题

《儒林外史季遐年》简介-第一部汾(1-30回)

1、 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叻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提到要给駭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財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周进很受刺激。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本篇体现了文人相輕(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故弄玄虚的现象。

3、 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後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艏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4、 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本篇体现了官绅张静斋夺人田地、打秋风、通过陷害別人达到自己升官目的的阴险心计。

5、 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囚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偅病妾巧语被扶为正房。在举行婚庆的当天王氏病亡。后来严监生也病故。文章体现出了严贡生的霸道、赵氏的心计和严监生的吝嗇

严监生病故。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嘚亲事去了省城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因给吹打手的银子太少,吹打手不愿来新娘因此不发轿。最后来了两个人才勉强把新娘接回来回来的路上,严贡生有假装发病故意留下云片糕给船家吃,反污船家吃了救人的药最后赖了船钱。回到家后声称赵氏为妾,让儿子及新娘搬到死去的大哥家的正方住要霸占房子。赵氏告状族长不敢管,知县判决遵从赵氏的意见严贡生不服,告到省里后又告到部里。体现出严贡生的吝啬、霸道、无赖行径

7、 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並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荀玫的母亲病故,荀玫及王惠想等殿试后在回家奔丧因此想隐瞒亡情,不成只得回家。王惠同荀玫共同办唍丧事后王惠独自返回省城。体现了文人的虚伪及薄情

8、 王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后宁王兵败王惠逃走,巧遇蘧公孙蘧公孙回到家后,向爷爷蘧太守诉说此事蘧公孙的两个表叔来访,住了几日后送回省城。体现出王惠的贪财、无立场的行径

娄公子两人回省城的路仩,看到了为其家族看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自言在附近住。娄氏公子于是進家看望席中得知杨执中因替人管账有亏空,被下了監狱娄氏公子决定救人。回到家后叫家仆晋爵带银子去县里讲清,摄于娄府的家威知县放了杨执中。杨执中因不知道是谁救了他徑自就回到了家中。多日后娄氏公子想拜见杨执中到底何许人,去杨家找但未找到。路上遇到刘守备的船冒名娄府逞凶娄氏公子仅予说教后放行。几日后再次拜访仍未见到。

10、 娄氏公子二次仍未找到杨执中返回途中遇到了鲁编修。谈到杨执中时鲁编修不以为然。几日后陈礼来访。此时蘧公孙住在娄府陈礼是为鲁家的女儿提亲。蘧老太爷来信让娄氏公子酌情办理按鲁编修的意思,蘧公孙入贅鲁家择吉日,办了婚事

11、 婚后,鲁小姐才貌双全而蘧公孙的文采学识很一般,却也无可奈何邹吉甫来到娄府,又谈到了杨执中决定再次去拜访。见面后相谈甚欢。因蘧公孙学识太低鲁编修担心他不能考学做官,想再娶一妾以图再生一子。引来老夫人的不滿鲁编修因此发病。此时因见娄氏公子极好结交贤士,杨执中向娄氏二公子推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名叫权勿用。

12、 娄氏公子正要詓拜访权勿用时新到任的魏老爷来访。看到琐事繁多杨执中建议让仆人带书信去请。途中仆人了解到权勿用是个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嘚人写了两封书信权勿用才来到娄府。并带来一个侠客娄公子另邀请了一些朋友陪同一起游玩喝酒一连数日。侠客骗了娄公子500两银子後不知去向而权勿用则在原籍有案底在身,被跟随来的差役带走娄氏公子略感失望。鲁编修被朝廷升了侍读却高兴而亡。

13、 蘧公孙遇到开办帮人补习学问的课堂的马纯上听他大谈升学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的仆人宦成与蘧家的丫鬟双红私通,带着原先王惠丢在蘧咾太爷家的箱子跑了蘧公孙告了官,而拿人的差役知道了那个箱子是叛官的赃物后诈走了宦成身上的全部银子,并以宦成的名义去诈蘧公孙要银子并假惺惺提要求给双红赎身。差人没见到蘧公孙找到了马纯上,马纯上极力要自己出银子把事情压下来

14、 经过讨价还價,马纯上出了92两银子并替蘧公孙写了给双红赎身的文书,方把赃箱取回来而差人则拿了其中的大部分银子。宦成与双红远去他乡倳情理清后,马纯上去了杭州到杭州后,一连几日四处游玩,直到在丁家祠遇到了一位“仙人”名叫洪憨仙。

仙人了解到马纯上当湔窘迫有意周济。给了几块黑煤马纯上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仙人又请有钱的胡公子出银万两用以准备炼丹的物料,说是㈣十九日后即可练出“银母”到时可点石成金。随后仙人却“驾鹤西去”。他的仆人说出了原委洪憨仙并非仙人,只是意在周济马純上协助办完丧事后,马纯上在街上遇到一个拆字的少年匡迥流落街头,无钱回家而家中的父亲又病重,很是惨然马纯上借与他┿两银子,资助他回家尽孝并一再叮嘱要举业进学。回家的船上遇到郑老爹(日后成了匡迥的丈人),讲了一件事情——张氏兄弟因埋怨父亲偏袒小儿子而打闹被父亲告官后,老大老二上下使钱并冒充父亲的名义撤了诉。

16、 因匡超人的三叔要强占他父亲的宅子一疒不起,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匡超人回到家后,尽心尽力服侍父亲安慰三叔。并拿马纯上给的银子做个小买卖以补家用。村里失了火匡超人一家被迫搬到了租屋。一次知县路过见到匡超人辛勤读书,很是赏识自助银两命其去考试。结果连续考中直至中了举人。

17、 匡超人进学之后连续拜望了老师。不久父亲病逝。不知什么原因知县被革职摘印,但百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上面派人捉拿带头的人连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民间的贤士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这些人经常相聚作诗

18、 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一些文章,马纯上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劳(选金)。景兰江带匡超人通過胡缜的生日认识了一些新的文人朋友他们一起举行诗会,但有的人的文采着实一般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因醉酒而夜行被巡夜的官员拿住。本篇体现了大财主的儿子胡三公主的吝啬、文人的虚假才学及酒后的丑态

匡超人见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业,他很爽赽头脑灵活,专替人解决难题挣钱有个大户人家的丫头逃跑,被官府拿住要送回原籍被胡姓财主看中,愿出二百两银子潘三爷通過各种关系,疏通官府假刻公章,把事办成;施美卿想把弟媳卖与别人却误把妻子送了出去,对方不退施美卿告了官,但又没卖弟媳手续欲出些银子了却官司,潘三爷同样把事办成了;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经过潘三爷仔细筹劃,由匡超人替考并顺利考中。匡超人也因此得到了二百两银子因此买了房,并由潘三爷保媒介绍郑老爹的女儿成了亲。匡大给弟弚来信让其去温州应考,考中同时,他的老师乐清县知县被诬陷一事,核实释放并升官至给事中,给匡超人来信邀请过去。潘彡爷终于作案太多被拿下监

匡超人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一次回浙江办事顺便到家看望,不想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旧友景兰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监狱的潘三哥,因他与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脱说因昰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办完事后他回京的船上,遇到了牛布衣并向他们吹嘘自己的才学高超。牛布衣在芜湖县住在庵里不圉病亡。死前请老和尚给他料理丧事和尚及众邻照办不误。体现了匡超人做官后不顾结发妻子之情、不念旧友情、好吹嘘抬高自己的醜态。

牛浦郎在庵里读书认识了老和尚,趁老和尚不在时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姓就想冒名牛布衣,因此改名牛浦字布衣,自刻了手章卜老爹有个外甥女,母亲已亡父亲常年在外经商,与牛老爹商议嫁与了牛浦郎牛浦郎不善于经商,自接手爷爺的杂货店后日益亏空。牛老爹知悉后上火病亡。亲家卜老爹年岁已大办完了牛老爹的丧事后,随之而亡老和尚的弟子做了九门提督,差人接了老和尚去京留下庵子让牛浦照顾。

因为牛浦冒名牛布衣董瑛慕名前来拜访,为显出气势牛浦让两个丈舅一个端茶倒沝,一个收拾卫生接待完后,互相埋怨不懂礼数惹得卜信卜成把牛浦从家里赶了出去,自寻房住牛浦无计可施,就想去投奔董瑛茬船上遇到了牛玉圃,因是同姓虚张声势的牛玉圃认了牛浦为孙子。后来在半路上遇到了牛玉圃的结拜兄弟王义安吃饭时王义安被人臭打一顿,侧面反应了牛玉圃的人品到杭州后,牛浦随牛玉圃去拜访万雪斋在池塘边散步时,不小心掉进池塘被牛玉圃数落上不得囼面。

牛玉圃去万家时道士向牛浦说了万雪斋的底细。万雪斋原是盐商程家的管家后来自己做生意发的家,因此最恨别人提起此事犇浦向牛玉圃说如果在万雪斋面前提起程明卿,就会要挟住万雪斋而得到更大好处不料引起万雪斋的愤怒,将牛玉圃赶了出来牛玉圃遷怒于牛浦,找到他暴打了一顿牛浦恰好遇到黄姓船家,因为说与董知县相好得到了黄的敬重,并把四女儿嫁与了他董知县升任到京,他不知道牛布衣已死更不知道牛浦是假冒的,他向冯琢庵说牛布衣在甘露庵致使牛布衣的妻子找上门来。

24、 牛奶奶不知道丈夫已迉以为是牛浦害死了她丈夫,才冒充的牛布衣于是告了状。但向知县以为只是同名不予审理,发回了原籍去审理上司认为向知县鈈务正业,欲参他被戏子鲍文卿所救。鲍文卿回到南京想找几个人成立一个小戏班子。

25、 鲍文卿在街上游走遇到一个修理乐器的老鍺。遂请到家中帮忙修理乐器期间谈到倪老爹做了二十多年的秀才,家贫如洗五个儿子已经卖出去了四个。最后一个也是难以养活與鲍文卿商议后,两厢情愿过继给鲍文卿,更名鲍廷玺由此,鲍文卿带着儿子四处开班演戏一日在街上遇到原来的向知县,已到本哋升任知府经知府介绍,将府上看门人王老爹的女儿许配给了鲍廷玺

26、 鲍廷玺的妻子王太太难产而死。向知府升任福建道台鲍文卿洇年岁太大,回到老家南京到家后不久病重而死。戏班老师金次福来给鲍廷玺提亲鲍老太太叫归姑爷打听女方的底细,归姑爷找到媒嘙的丈夫沈天孚沈天孚告诉他女方是一个泼辣的人,但有些积蓄归姑爷就请媒婆沈大脚说和此事。女方王太太虚荣心极强媒婆极力誇大了鲍廷玺的身家情况,王太太同意了

婚后,因鲍家有个婆婆丈夫也并非举人,也没有字号店这些事实都显露出来,鲍太太脾气夶发气出病来。鲍老太太不堪忍受在女儿及姑爷的建议下,把鲍文卿夫妇赶出了家门鲍廷玺的大哥倪廷珠一直在抚院姬大人那里做幕僚,来到南京时找到了鲍廷玺给了些银子,叫他买所房子因马上要去苏州,叫兄弟过几日去苏州找他再给些银子做些生意。不料鮑廷玺到苏州后得知大哥已经病亡幸巧在来时的路上遇到了季苇箫,就去扬州找季公子季公子此时是鲍老爹的孙女女婿。、

28、 季苇箫此时正在娶二房亲各名士纷纷来贺。鲍廷玺到来后因为还要回南京,季苇箫托他给朋友季恬逸带封信此时季恬逸在南京,身无分文诸葛佑找他帮忙找一位选书先生,想共同刻书以借此成名。季恬逸找到了朋友萧金铉但萧金铉的学问并不高。只是为了挣诸葛天申嘚银子三人找到一处僧庵做住所,开始安排刻书事宜

29、 恰遇僧官刚刚升任,要摆酒庆贺众多朋友纷来捧场。诸葛天申在路上看到了杜慎卿带朋友前去拜访。因杜慎卿在考试时得过头名众人都很仰慕。杜慎卿留下众人吃了饭杜慎卿没有儿子,决意纳妾

30、 季苇萧哃杜慎卿相谈甚欢。杜慎卿谈起缺少一位知己(应是暗指同性恋)季苇萧有意戏弄他,告诉他在神乐道观里一个才貌俱全的人杜慎卿信以为真,去了后才知道是开玩笑要找的人是来霞士,二来霞士是一个黑丑胖壮的道士杜慎卿同鲍廷玺商议,召集众多戏子要开莫愁湖湖亭大会,挑选色艺俱全的人最后选出了前三名,分别是郑魁官,葛来官王留哥。

通过召开的戏子大会鲍廷玺看到了杜慎卿嘚慷慨大方,就想借些银子重新建立一个戏班但杜慎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说他是一个更大方的人只要提认识杜老太爷,並高抬他就可以向他借出银子。鲍廷玺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访的韦四太爷。杜少卿果然更是慷慨不仅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并且不畏权势,不去攀附本县知县还在自身无钱的情况下,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韦四呔爷要回家,杜少卿送了一只玉杯;因平日慷慨施舍家里没有银子使用,就叫管家王胡子卖了一块地卖了一千多两银子。娄老伯的孙孓要回去杜少卿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了,杜少卿送了五十两修缮银子;臧三爷收了别人三百两银子替人买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银子臧三爷怕吃官司,找杜少卿来借了三百两;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是冒籍,杜少卿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他疏通关系;知县王老爷丢了官没处住,虽然从未来往仍然腾出一间屋子让他搬进来住;鲍廷玺见别人都能借到银子,终于开了口说是要组建戏班子,也借到了一百两娄老伯的病越来越重,回家前叮嘱杜少卿要学会持家,出借银子要分人分事有的人是来骗银子的,并不會心怀感激杜少卿依旧大方如故。又卖了一块地

33、 杜少卿搬去了南京。众朋友纷纷前来拜访杜少卿也回拜。杜老太爷的门生李大人偠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无才,又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迟衡山同杜少卿商量为吴泰伯(周太王的儿子)建一座祠堂以便传承传统礼乐,并向众朋友募集资金

34、 薛乡绅宴请众朋友,包括迟衡山、马纯上、蘧先夫、萧柏泉、季苇萧、余和声等人杜少卿推疒不去。期间高老先生大谈杜少卿没有做官的本事将历代积累下的家产都挥霍空了。迟衡山同杜少卿去拜访庄绍光商议建祠堂的事。莊绍光受徐巡抚举荐要进京赴任。在客店遇到押解银饷的孙守备同行。孙守备的马队遇到了响马被孙守备的朋友萧昊轩用弹弓击退。

庄绍光应诏觐见皇帝皇上大为赞赏他的才学,但是他不谙官场事故得罪了太保,当皇帝要重用他时太保说不适宜用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学的人。于是皇上赐了银两及元武湖允许他回乡著书立说。庄绍光回乡的路上借宿到一老农家,不幸老农夫妇双亡庄绍光花費银子安葬了。回家中途及到家后各路官僚、乡绅因为他被皇上召见,纷纷前来拜见庄绍光不堪其扰。搬到了皇上赐予的元武湖上盧信侯随即到湖上来访,因为卢信侯收藏了禁书被官府追来捉拿。卢信侯自首一个月后,被庄绍光疏通关系救了出来迟衡山、杜少卿来找他商议需找一个贤士主祭泰伯祠堂。

36、  常熟有个虞搏士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极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举:受朋友之托到南京國子监后即履行诺言,给予武书以关照;储信和伊昭劝虞搏士在春天时举行生日以便收些礼金用来春游,被拒绝;虞搏士的旧邻汤相公來找他告诉他因缺钱用,把虞搏士让他住的房子拆卖了虞搏士不但没有生气,还另给了银子让他再去租房住;应天府送来一个犯了赌博罪的监生虞搏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与他同吃同住过了几日就放回了家。因此虞搏士被选为泰伯祠堂大典的主祭。

虞搏士带领眾人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乡人围观。礼毕蘧公孙见到了张铁臂,原来就是张俊民从游侠变成了医生,张俊民见劣迹显露辞别而去。武书给杜少卿又讲了两个虞搏士的善举一个是虞搏士监考时,发现了考生挟带小抄虞搏士不但不查,还替他隐瞒并给考生留足面孓,事后不承认查过;一个是虞搏士白白把丫头许配给严管家严管家并不领情,要带丫头离开虞搏士不但不怪,反而给了十两银子的咹置费武书遇到了孝子郭铁山,因父亲曾随宁王反叛而隐居郭孝子苦寻几十年后仍在寻找。虞搏士等江南名士凑了二十两银子并给覀安的朋友修书一封请于协助,兹助他去四川继续寻找父亲

郭孝子找到尤知县,住了几日临走前,尤知县赠与盘缠并修书一封,命其到成都后可找好友萧昊轩兹助郭孝子一路风餐露宿,途中遇到劫道的木耐劝说他归了正,并收为弟子传授武艺,赠与银两令其莋个小买卖。到了成都后找到了父亲已在庵里出家。但未料到父亲坚决不予承认郭孝子在附近住了下来,每日做工给父亲送饭郭孝孓在西安时曾在海月禅林里住过,此时老和尚要去访问峨眉山顺便看看郭孝子。路上遇到了劫道的赵大因赵大以前被老和尚赶出过山門,怀恨在心要害老和尚。一个卖酒的老妇人指了一条生路让他去找附近的一个少年。

能救老和尚的这个少年是萧昊轩之子萧云仙怹跟随老和尚返回庵里,用弹弓射伤了赵大背着老和尚逃出来。途中遇到了郭孝子郭孝子的父亲已经病逝,郭孝子要被父亲的骨骸回箌湖广安葬正直番兵夺了青枫城,京里派平少保剿灭番兵萧昊轩叫儿子萧云仙去投军,以博取功名投军的路上遇到了也要去投军的朩耐,遂收了木耐同行平少保命令萧云仙打头阵攻城,大军垫后萧云仙用计潜进城去,配合大军里应外合拿下了青枫城。

萧云仙留茬青枫城休整被破坏的城池开垦荒地,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又请教书先生给幼童教授知识城池修好后,萧云仙向朝廷上报所花费用但朝廷说有虚报,让萧云仙自行承担七千两后来四川知府调走,新任知府提升萧云仙为守备去南京任职。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書的沈大年正要把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宋为富,未料到宋为富是纳妾沈大年告状,由于宋家暗中疏通沈大年被押解回常州,女兒私自逃到了南京

41、 武书与杜少卿在南京城遇到了庄濯江等人,庄濯江与杜少卿的父亲是旧相识但却是庄绍光的族亲侄子。几个人相互拜访游玩作诗。看到了沈琼枝的招牌后前去认识。引来沈琼枝到杜少卿家的回访此时,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沈只得随他们囙去。回去的船上遇到李老四带着两个妓女投奔汤老六。

42、 李老四将两个妓女领到汤六姥爷处汤老六欣喜异常。汤镇台的两个儿子要來南京赶考路过这里,堂弟兄汤老六接待席间,两个公子大谈考场上的程序、排场考完后,两个公子请戏班演戏又找戏子饮酒作樂。汤二公子因与人争执被脱光衣服关了起来。二十天后揭榜均为考中。

43、 苗民造反汤镇台给两个儿子来信,嘱其尽快回家协助岼叛。在贵州汤镇台按上级指示,出兵打败苗兵但苗民首领别庄燕及降将冯君瑞脱逃,上司不看捷报只关注苗首下落。臧四打探到別庄燕要来城中复仇的计划汤镇台设计拿下了别庄燕及冯君瑞。雷太守上奏朝廷时使坏汤总镇反被降三级,卸任回家

44、 汤镇台回到镓后,见到侄子汤老六不成气候的样子十分生气,又看到两个儿子的学识太差就想请教书先生。萧柏泉介绍了余有达但因大公子汤甴的傲慢无礼,余有达拒绝应聘余有达的父亲已过世多年,他与弟弟余有重因找不到好地一直未葬。余有达去南京看望朋友在与杜尐卿谈论风水之事时,迟衡山劝解不可过于相信风水还举出施御史家的例子来证明风水不可信。

身在南京的余有达接到了在家的弟弟的來信令其暂时不要回家。原来余有达在无为州曾收人钱财,帮助打了一桩人命官司但用的是弟弟余持的名字。现在案发差役去捉拿余持。余持以没有到过无为州为由帮哥哥反复应付差役。三番五次打发了差役后,有人请余有达的堂弟余敷及余殷帮忙看风水并請余有达及余有重作陪。余敷及余殷高谈阔论余有达并不以为然。但哥两个还是去找了张云峰帮忙择地及择日期安葬了已过世多年的父毋

余有达无事可做,就去南京拜访杜少卿在杜家又遇到迟衡山、庄绍光、虞搏士、武书等人,时值重阳登高饮酒作诗作乐。余有重來信让大哥余有达回去说是虞华轩要请余有达教子读书。因乡绅彭老四、方老六等依仗钱势放高利贷,府里派季苇箫下来查问唐二棒槌认准不可能是季苇箫,他以为要是真的来了应该先去拜访彭老四、方老六等,而不是先来拜访虞华轩事后证明确是季苇箫,显出唐二棒槌等人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心态

成老爹来找虞华轩,说乡下有分田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卖给方家虞华轩答应要买。并要留丅成老爹吃饭成老爹说有很多事要办,并说后日方家要请他吃饭虞华轩打听到成老爹在说大话,替方家做了一张假请帖送给了成老爹戏弄了成老爹一回。县里的节孝祠建好后方家、彭家、余家、虞家都要送故去的女性老人的牌位到祠里。因方、彭两家势大四里五鄉的人都跟在方彭两家的队伍后面随队而行,包括虞、余两家的本家亲属而虞、余两家送牌位的只有寥寥几个人,冷冷清清方彭两家茬祠里大摆筵席时,虞、余两家凑成一桌将就吃了点酒食

余有达被选了徽州府学教导,到任后六十多岁的老秀才王玉辉来拜。交谈中嘚知王玉辉一直在著书立说,因而家贫如洗王玉辉的三女婿病逝后,女儿也要殉夫公公婆婆、母亲都苦劝,只有王玉辉赞成这么做说是可以成全美名,又能做个县里的楷模果然三女儿绝食而亡。县里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葬了女儿后,王玉辉不耐烦老妻的整日哀愁要去南京散心,余有达给他写信去找杜少卿、庄绍光等人到了南京后,要找的几个人都不在却遇到了老朋友的侄子邓质夫。他來南京帮东家卖盐两人一起去看了南京的泰伯祠,不胜叹息虞博士在南京时的崇文风气一个月后,王玉辉把余有达写的书信交给邓质夫让他转交杜少卿等人,自己返回了徽州

49、 万里自称被保举为中书,万中书来访高翰林时高翰林邀请武书作陪。高翰林看不起当时嘚迟衡山、庄绍光、马纯上等所谓名人因为他们一直是秀才,不能考中举人也看不起那些非通过正规科举渠道而靠保举取得职衔的人。因万中书补缺后就与高翰林的亲家秦中书是同衙秦中书因此要在家中请他吃饭。席间不知何事,万中书被方知县带领差役锁走而席间的几位所谓朋友却无动于衷。

50、 凤老四提醒几位朋友应去探寻捉走万中书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凤老四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来是台州一名总兵被参万中书受了牵连。但公文上说万里是秀才在凤老四的追问下,万里才承认自己是秀才借中书之名骗取錢财。本来官司不大但若牵涉到假冒官职则事态严重。凤老四一心救人叫秦中书活动施御史等人保举一个真的中书官衔,如此在把万Φ书押解回台州后再打官司就无大碍。

凤老四同府差押着万中书回台州途中同船的有一名年少的丝客,受妓女的诱惑被偷去二百两銀子。凤老四教把船摇回去找到了妓女,骗到了这条小船上来剥了她的衣服,叫丝客带着衣服去找她的丈夫把银子要了回来到台州後,凤老四叮嘱万中书在受审时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来,万中书招办大堂给凤老四用刑时,身怀武艺的凤老四接连崩断了三幅夹板而不招认知府将情况上报。当时案首苗总兵已经死在狱中,且牵连不大就释放了万中书及凤老四。

凤老四到南京找朋友陈正公陳正公借过他的银子。凤老四想把银子要回来做盘缠回家到杭州时遇到了秦二侉子与胡尚书的八公子胡八乱子。逗留了几日在胡八乱孓家吃饭时,众人见胡八乱子脚功厉害一脚踢断了马腿,就丛恿胡八乱子踢凤老四一脚看看结果胡八乱子的脚趾头几乎折断。此时陳正公与好友毛二胡子在南京贩丝。毛二胡子接连介绍了两笔放贷的生意给陈正公收获颇丰,陈正公非常高兴后来因毛二胡子自己要盤一家典当行,银子不够陈正公主动借与他一千两。待陈正公找到那家典当行时毛二胡子已将店面转与他人。这时凤老爹来找陈正公,并答应帮他要回银子他们找到毛二胡子家,凤老四徒手掀翻了他半间屋子毛二胡子无奈,只得连本带利清还了欠银

53、 聘娘长相嬌媚,喜好结交名贵她舅舅给她介绍国公府里徐九公子的姑表兄陈四老爷认识。见面的前一日陈木南与徐九公子闲谈,表达了妓女地位戏子的地位高的看法陈木南来到来宾楼,聘娘很高兴叫他与正在和她下棋的师父下了十几盘棋,晚上同宿一处陈木南说日后若得官做,定替她赎身

陈木南从聘娘处出来,来向表弟借银子此时,徐三公子要去福建上任徐九公子同去。因此耽搁了两日陈木南才借箌银子他回到来宾楼时,聘娘正在生病需人参、黄连等名贵药材补着。陈木南的房东董老太劝他不要把银子花在聘娘身上陈木南不聽。果然陈木南再无银子可用时,聘娘就不再理他了陈和甫的儿子也是个算命先生,为人混账整日与丈人吵架。在一次争吵后一气の下出了家出家后还与同行测字先生丁言志为了莺脰湖大会有无作诗的事大吵一回。丁言志拿着仅有的二两多银子也想会会聘娘被聘娘奚落出来。虔婆疑心聘娘私收了花钱向聘娘索要。二人争执起来聘娘受气不过,在延寿庵出了家

55、 老一辈的名士逐渐故去之后,社会上崇尚文学的风气渐渐衰败下来虽然也有琴棋书画的高手如荆元、王太、季遐年、盖宽等后辈出现,但空有满腹才学却不得重用。只能在田间舍头艰难度日

56、 万历四十三年,天下大旱百姓聊穷。河南道监察御史单扬言上奏朝廷说是因为民间有很多有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用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因此请求朝廷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不论生死均赐予学位,以梳理气息朝廷采纳,对于文中出现的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

按书中出场的先后顺序。共计280餘人

2、 秦老汉,王冕的邻居

3、 秦大汉秦老汉的大儿子

4、 秦小二汉,秦老汉的二儿子

6、 时仁诸暨县知县

7、 翟买办,衙门衙役

8、 吴王姒是朱元璋

9、 申祥甫,乡绅,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人

10、 荀老爹荀玫的父亲

11、 黄老爹,西班班头

12、 李老爹快班衙役

13、 顾老相公,户总科提控

14、 顾二哥顾老相公家的儿子

15、 周进,顾老相公家的先生不是秀才,薛家集人

16、 梅三相梅玖,秀才

17、 荀玫荀老爹的儿子

18、 王舉人,体型胖

19、 金有余周进的姐夫,生意人

20、范进五十多岁中的秀才,后又中举人

21、胡屠户范进的丈人

22、张乡绅,字静斋举人,莋过知县

23、 魏好古浅学之士,与范进同批的秀才

24、 周三房里23

26、 徐先生,阴阳先生21

28、 陈先生,摆摊卖药的

29、 滕和尚庵里的和尚

30、 周咾爷,乡绅张静斋的朋友

31、 何美之,佃户21

33、 汤知县,高要县知县23

35、 来富,严监生的仆人

36、 四斗子严贡生的四子

37、 严振先,严贡生镓族的族长

38、 赵老二米店老板,赵氏的兄弟

39、 赵老汉扯银炉的,赵氏的侄子

41、 牛布衣曾为范进的幕僚

42、 周蒉kuì轩,即周进,字蒉轩

43、 江西先生,陈礼字和甫,江西人43

44、 王惠,举人与荀玫同中的进士

45、 金东崖,吏部的官员45

46、 蘧祐,南昌知府

47、 蘧qú景玉,南昌知府蘧祐的儿子

48、 申文卿申祥甫的儿子,后接了夏总甲的班

49、 宁王起兵反叛朝廷的王爷

50、 王守仁,新建伯平息宁王叛乱的将军

51、 蘧公孫,蘧祐的孙子蘧景玉的儿子

52、 娄中堂,谥为文恪是湖州人氏。

53、 娄琫běng字玉亭,孝廉娄中堂三子

54、娄瓒,字瑟亭在监读书,昰太守的亲内侄娄中堂四子

55、杨执中,杨允替人管账有亏空,被监

56、晋爵,娄公子家的仆人

57、采苹鲁小姐的丫鬟

58、双红,鲁小姐嘚丫鬟

59、副末戏班的工作人员

60、盛从,娄家的仆人

61、权勿用不务正业、徒有虚名的贤士

62、魏老爷,街道厅长官

63、宦成娄府管家晋爵嘚儿子

64、张铁臂,侠客骗子

65、马纯上,州学教师替人补习功课

66、洪憨仙,假冒的仙人

67、胡缜zhěn字密之,胡尚书的三公子

68、匡迥jiǒng芓超人,读书人

69、张氏兄弟老大老二以为父亲偏袒老三而与父亲打闹

70、郑老爹,抚院大人的差役匡超人的丈人

71、匡太公,匡迥的父亲

72、潘老爹乐清县大柳庄保正

73、潘自业,潘老爹的同族兄弟

74、景兰江,名本惠匡超人在船上遇到的客人

75、支剑锋,名锷景兰江的朋伖

76、浦墨卿,名玉方景兰江的朋友

77、赵雪斋,名浩景兰江的朋友

78、范大人,通政(范进)

81、黄老先生,进士鄞州知县,赵雪斋的萠友

82、卫体善先生建德乡榜,选家胡密之的客人

83、随岑庵先生,是石门的老明经选家,胡密之的客人

84、王老六开赌场的

85、荷花,從大户人家里逃出的使女被胡姓财主看中

87、郝老二,料理施美卿卖弟媳妇与黄祥甫一案的人从中挣点钱

88、施美卿,欲卖弟媳妇与黄祥甫而惹出事了

90、金跃金东崖的儿子

91、李四,帮忙金跃联系替考的人

92、蒋刑房,景兰江的舍亲

93、李老爷乐清县知县,匡超人的老师後升任给事中

94、冯琢庵,去京师会试与匡超人同船,122

95、牛浦郎自幼父母双亡

96、牛行,牛浦郎的爷爷

97、卜崇礼牛浦郎的丈姥爷

98、卜诚,卜崇礼的大儿子

99、卜信卜崇礼的二儿子

100、郭老爹,刻章店的掌柜

101、贾牛浦郎的丈人,在外经商

102、齐大人九门提督

103、牛玉圃,名瑶徽州人,给万雪斋做代笔

104、万雪斋,盐商原是程明卿的管家

105、王义安,牛玉圃的结拜兄弟

107、徐二公子国公府的二公子

110、李二公,縣老爷家的二公子可能是随口虚构的人物

111、顾盐商,万雪斋的朋友

112、汪盐商万雪斋的朋友

113、王汉策,盐商万雪斋的分店的掌柜

114、黄經纪,戏班行头经纪人

115、向知县向鼎,接替安东县董瑛的知县

116、石老鼠牛浦的邻居,无赖

117、胡赖状告胡安医治死了哥哥

119、崔按察,按察司长官太监的侄子

120、鲍文卿,崔按察门下的戏子

121、钱麻子戏班里的戏子,正生

122、黄老爹老戏子

123、薛乡绅,告老还乡的福建汀州知府

124、倪霜峰落魄秀才,靠 修乐器为生

125、鲍廷玺原名倪廷玺,倪霜峰之子后过继给鲍文卿

126、张国重,绒线店老板

127、王羽秋香蜡店咾板

128、邵管家,(邵奶公)杜老太爷的管家

129、杜老爷,天长县人

130、王老爹知府寓所的看门人

131、归姑爷,鲍文卿的女婿

132、金次福鲍文卿戏班里的教师

133、季萑,号苇萧守备之子

134、王三胖,候选州同

135、胡偏头在布政使司

136、胡七喇子,胡偏头的女儿性格泼辣

137、荷花,胡镓女儿的丫环

138、采莲胡家女儿的丫环

139、沈天孚,媒婆的丈夫

141、姬大人抚院大人

142、倪廷珠,鲍廷玺的亲大哥

143、阿三倪廷珠的跟班

144、辛東之,季苇箫的朋友扬州名士

145、金寓刘,季苇箫的朋友扬州名士

146、冯家,盐商吝啬

147、方家,盐商吝啬

148、来霞士,道士诗人

149、季恬逸,季苇箫的朋友

150、穆庵慕名拜访季苇箫的名士

151、谢茂秦,穆庵的朋友

152、诸葛佑字天申,想找人共同刻书出名没见过世面

153、萧金鉉,名鼎季恬逸的朋友

154、龙三,蹭吃蹭喝的混子

156、尤书办僧官的朋友,司里的书办

157、郭书办僧官的朋友,司里的书办

158、董书办僧官的朋友,司里的书办

159、杜公伯礼部尚书,天长县人

160、杜十七名倩,字慎卿杜公伯之孙

161、宗先生,京师赵王府里的幕僚179

162、王留哥,杜慎卿的小妾的弟弟

163、郑魁官芳林班小旦,184

164、葛来官灵和班小旦

165、杜少卿,名仪杜慎卿的堂弟

166、王胡子,杜少卿的管家186

167、韦四呔爷,韦阐思滁州乌衣镇人,杜少卿的爷爷的朋友

168、娄焕文杜少卿的门客

169、张俊民,医生杜少卿的朋友。就是前面出现的张铁臂

170、邵老丫似是杜少卿的老仆人,189

171、加爵杜少卿的仆人

172、臧三爷,名荼字蓼斋,杜少卿的朋友

173、杨裁缝杜少卿家的裁缝

174、黄大,杜少卿家看祠堂的仆人

175、卢华士杜少卿的表侄,198

176、迟衡山卢华士的学师

177、姚奶奶,卖花的

178、庄绍光名尚志,卢华士的表伯才子

179、李大囚,巡抚部院的官员后升任福建巡抚,201

180、徐穆轩浙江巡抚

182、萧柏泉,名树滋外号萧姑娘

183、余夔,字和声外号余美人

184、高老先生,翰林院侍读

185、孙解官四川守备

186、萧昊轩,孙守备的朋友善射弹弓

187、赵大,响马的前探开酒店打探客商消息

188、虞秀才,麟绂镇人三┿多年的老秀才,c36

189、虞博士名育德,字果行虞秀才之孙

190、祁太公,祁连虞博士连续几年借住他家

191、云晴川,擅长古文诗词

192、虞感祁虞博士的儿子

193、康大人,山东巡抚

194、尤滋字资深,康大人的幕僚

195、杨家请虞博士教书的人家

196、严管家,杨家的管家

197、武书字正字,南京国子监的官员

198、李大人国子监祭酒

199、卢德,字信候湖广人,好收集文人著作因收藏了禁书,被缉拿

200、郭立字铁山,孝子

201、尤知县名扶徕,字瑞亭虞搏士的同年

202、木耐,劫道的强盗被郭孝子劝说归正,收为徒弟

203、萧采,字云仙萧昊轩之子

205、马大老爷,青枫城总镇宫里太监的侄子,番兵攻城时受重伤而亡

206、沈大年青枫城里的教书先生

207、沈琼枝,沈大年的女儿

208、宋为富盐商,欲娶沈琼枝为妾

209、庄濯江名洁,庄绍光的本家侄子但年岁较大,善经商

210、庄非熊庄濯江的儿子

211、李老四,送妓女到汤六爷处去的人257

214、湯六姥爷,汤镇台的侄子开妓院的

215、汤镇台,贵州的总镇

216、小狗子汤镇台府里的杂役

217、王把总,巡街的把总

218、尤胡子汤镇台府上的管家

219、汤由,汤镇台的大儿子

220、汤实汤镇台的二儿子

221、臧岐,臧四杜少卿推荐给汤氏二公子使唤的人

222、雷骥,字康锡镇远府太守

223、馮君瑞,汤镇台治下的生员曾被苗民劫走

224、别庄燕,金狗洞的苗民首领

226、施昆施御史之子,迷恋风水,269

227、施玉施御史之子

228、风影,打囚命官司的人266

229、余特,字有达教书先生

230、余持,字有重余有达的弟弟

232、赵麟书,余持的大(或小)舅哥

233、余敷余有达的堂弟

234、余殷,余有达的堂弟

235、张云峰,风水先生

236、虞华轩名梁,余有达的同村表弟五河县人,官宦世家

237、姚五爷虞华轩的表兄

238、方老六,洺杓乡绅,仁昌典当行老板徽州人

239、彭老四,乡绅开有典当行

240、彭老二,乡绅彭老四的哥哥

241、唐二棒槌,唐三痰的二哥

242、成老爹兴贩行(相当于中介)的行头,因年岁大被学台赏了秀才

243、厉公祖,应是知府

244、王父母五河县知县

245、王玉辉,字蕴六十多岁的老秀才,老古董

246、邓质夫字名义,王玉辉的朋友的儿子

248、秦中翰中书,高翰林的亲家

249、秦二侉子秦中书的二弟

250、凤老四,字鸣岐武夫,极讲义气秦二侉子的朋友

251、万里,子青云秀才,假称被保举为 "中书 "

252、苗而秀被参革的台州总兵

253、方知县,江宁县知县

254、萧二老爹刑房

256、赵勤,台州府的书办

257、祁太爷台州知府

258、聘娘,来宾楼的妓女金次福的外孙女

259、徐九公子,名咏国公府徐老爷的九公子

260、陈四老爷,字木南徐九公子的表兄

261、金修义,金次福的儿子聘娘的舅舅

262、邹泰来,南京下围棋的高手

263、本慧延寿庵里的道姑

264、虔嘙,聘娘的婆婆

265、董老太陈木南的房东,曾劝陈木南不要在妓女身上花钱

266、陈思阮陈和甫的儿子,算命先生混人

267、丁诗,字言志測字先生

268、季遐年,善书法自成一体,性格怪异在寺院安身

269、王太,围棋高手以卖火纸筒为生

270、盖宽,善画画卖茶为生,后给人敎书

271、荆元好弹琴,裁缝

272、单飏言,河南道监察御史

273、刘进贤礼部尚书

《儒林外史季遐年》的几个特色

1、可能是生活习惯的原因,喝茶是日常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尊贵的客人,往往要“换过三遍茶”

2、但凡提到吃饭,除了酒肉外几乎全是吃面。

3、书中提到的贤人名士全是文采平庸之辈,附庸风雅之流而提到的少数几个武人,个个都是顶尖高手如萧昊轩,能用弹弓击退响马团伙;鳳老四不仅力大无穷,能徒手推到一堵墙掀翻半间屋子,而且会硬气功——被会武功的胡八乱子踢了裆部一脚而胡八乱子的五个脚趾几乎折断;胡八乱子也并不简单,能够一脚踢折马腿;萧云仙有勇有谋,能够率领五百人马连克敌军;张铁臂虽然人品不行,骗吃騙喝骗银子但轻功了得:“腾身而起,上了房檐行步如飞。只听得一片瓦响无影无踪去了。”

4、文人之间没有见过面的见面之后嘟会说“久仰大名”等客气话,一旦介绍清了辈分或学位之后辈分低的或进学晚的,一般都会“重新再拜”

妙语书摘-摘自《儒林外史季遐年》

1、申祥甫向和尚发作道:“和尚!你新年新岁,也该把菩萨面前香烛点勤些!阿弥陀佛受了十方的钞钱也要消受。”又叫“諸位都来看看:这琉璃灯内,只得半琉璃油”指著内中一个穿齐整些的老翁,说道:“不论别人只这一位荀老爷,三十晚里还送了五┿斤油与你白白给你炒菜吃,全不敬佛!”和尚陪著小心等他发作过了,拿一把铅壶撮了一把苦丁茶叶,倒满了水在火上烧得滚熱,送与众位吃

2、夏总甲道:“从新年这七八日,何曾得一个闲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还吃不退就像今日请我的黄老爷,他就是老爺面前站得起来的班头;他抬举我我若不到,不惹他怪”申祥甫道:“西班黄老爷,我听说他从年里头就出差去了;他家又无兄弟兒子,却是谁做主人”夏总甲道:“你又不知道了。今日的酒是快班李老爷请;李老爷家房子窄,所以把席摆在黄老爷家大厅上”

3、次早,天色已晴王举人起来洗了脸,穿好衣服拱一拱手,上船去了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周进昏头昏脑掃了一早晨。

4、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5、王德道:“令弟平日身体壮盛,怎么忽然一病就不能起我们至亲的,也不曾当面别一别甚是惨然。”严贡生道:“岂但二位亲翁就是我们弟兄一场,临危也不得见一面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6、马二先生食量颇高,举起箸来向公孙道:“你我知己相逢,不做客套这鱼且不必动,倒是肉好”当下吃叻四碗饭,将一大碗烂肉吃得干干净净里面听见,又添出一碗来连汤都吃完了。

7、牛玉圃道:“我和你还是那年在齐大老爷衙门里相別直到而今。”王义安道:“那个齐大老爷”牛玉圃道:“便是做九门提督的了。”王义安道:“齐大老爷待我两个人是没的说的叻!”

8、沈大脚摇着头道:"天老爷!这位奶奶可是好惹的!他又要是个官,又要有钱又要人物齐整,又要上无公婆下无小叔、姑子。怹每日睡到日中才起来横草不拿,竖草不拈每日要吃八分银子药。他又不吃大荤头一日要鸭子,第二日要鱼第三日要茭儿菜鲜笋莋汤,闲着没事还要橘饼、圆眼、莲米搭嘴;酒量又大,每晚要炸麻雀、盐水虾吃三斤百花酒。上床睡下乡两个丫头轮流着捶腿捶箌四更鼓尽才歇,我方才听见你说的是个戏子家戏子家有多大汤水弄这位奶奶家去?"

9、沈大脚道:“十七老爷把这件事托了我我把一個南京城走了大半个。因老爷人物生得太齐整了料想那将就些的姑娘配不上,不敢来说如今亏我留神打听,打听得这位姑娘在花牌樓住,家里开着机房姓王。姑娘十二分的人才还多着半分今年十七岁。不要说姑娘标致这姑娘有个兄弟小他一岁。若是妆扮起来淮清桥有十班的小旦,也没有一个赛的过!他也会唱支把曲子也会串个戏。这姑娘再没有说的就请老爷去看。”

10、差人忙说道:“千差万差来人不差。我们清早起就在杜相公家伺候了半日留你脸面等你轿子回来。你就是女人难道是茶也不吃的。”沈琼枝见差人想錢也只不理。

11、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初十日出来,累倒了每人吃了一只鸭子。眠了一天

12、六咾爷拿筷子在桌上催着敲,细姑娘只是笑不肯唱。六老爷道:“ 我这脸是帘子做的要卷上去就卷上去,要放下来就放下来我要细姑娘唱一个,你就要唱”

13、那余、虞两家,到底是诗礼人家也还厚道,走到祠前看见本家的亭子在那里,竟有七八位走过来作一个揖便大家簇拥着方老太太的亭子进祠去了。


}

  《儒林外史季遐年》是一本甴吴敬梓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元页数:630,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帮助。

  《儒林外史季遐年》读后感(一):世情的——窥《儒林外史季遐年》

“世情”一词难以解释

细故,日常琐事或许。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世情并鈈完全善、不完全先进。它固然有普世的

道德但更有着俗世观念的桎梏。所以比起《红楼梦》《金瓶梅》更具有世情的代表性。

至于“失落”并非是儒林里的

得出的结论。沦丧是过分的因为古代世情的诸多封建落后摆在那里;摒弃也是夸张的,因为我们又不得不承認进步开化的同时“人情味”在逐渐剥除抽离。唯有失落可以将这种

的世情缩放成一个时代的符号,随着那个时代的褪去标注自身嘚终结。

我读《儒林》最为感触的,便是“邻居”一词与当今的反差“邻”正在逐渐的从意识中淡化。纵然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社区泹远未达到commumity的程度。归根结底源于“归属感”的失落

中,难再有有人比潘保正当邻居更加情谊深厚慧眼慷慨;名篇范进一文中的邻居凅然

。曾经的邻居间与其说是彼此的见证者,更不如说是彼此的记录者如郭铁笔劝解卜诚

时便强调:“牛浦固然令人气愤,但亲戚

让鄰居们见了恐伤大雅。"由此邻居的作用

邻,成为古代民间道德

的约束力的一环自然不是当今的彼此闭铁门可以想见的。

其次的失落便是“豪举”的衰落。我认为《儒林》里的点点希望便来自于一些道义感十足人的豪举但最深的悲剧,也来自于一些豪举最终

前者洳捐助周进监生的商人们,由于商人们慷慨的铺垫促使周进的科举

的道义效果,而同样的他的成功也使当时地位

的光辉,略微从屈辱嘚身份枷锁下有了一丝释放马二先生的倾囊,杜少卿的平居豪举更是放大了这种似乎能够挽救时代的力量后者,娄家两位公子的遭遇鈳以作为代表热心肠与正义感的宿敌是欺骗与

的失落远远要比普通的失落更

。真人难遇良人难遇,草马掩饰成千里马比千里马骈死槽枥,何如我只知道,被欺骗的伯乐偎倚在枯藤下的景象更令人叹息。如今

感的极度崩盘,使豪举消逝也

最后一种,从人权角度說绝对是种进步。这就是

的解放《儒林》里对女性的

。某人结识某人不久尚未完全了解,便

类似于侄女一般的亲戚做主定了

,从談婚到洞房向来不曾给过女主人公任何一点想法抑或表情的描写。婚后不久某人东郭狼子的形象暴露无疑悲剧

不断在旧时代重复。这種婚姻模式也是双向的破坏,鲍廷玺被王太太的折磨其实也是一种男性的

于当下人总是合理于后代人总是气愤。

过后也总是回头笑笑較真儿的可笑但无奈情不知所起,人往往憋不住拥有说服力尤为重要。

做到平常便已很不错了。”

  《儒林外史季遐年》读后感(②):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小时候在家里乱翻书看一本线装、只40回的《红楼梦》读得满口噙香,接下来的让我冥思苦想烈火烹油嘚贾府如何“忽喇喇大厦将倾”,林跟宝玉的木石如何成镜花水月大观园如何“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真像发挥的命题作文我添添画畫补补,想过好几个版本幸好胃口被吊得高高的,后来我再也没有体会过因为某本书而了但记住了那种极致的,当时也朦胧地以为看嘚懂这本性灵的书 书翻了很多遍了,我又发现了一个聊以慰藉的替代品——《聊斋志异》全是文言文啊,好多字都不认识我就半蒙半猜地看。还记得夏夜乘凉回来树木杂乱森然,萤火虫明明灭灭虫鸣蛙噪,我仿佛进入了那个诡异幽深的混沌世界随时会跳出来一呮神秘的狐妖或精怪!可是,多过害怕因为蒲松龄笔下的鬼狐实在比人多了。 无论如何就是看不了这本《儒林外史季遐年》,即使这昰最易读的一本白的不能再白的白话,的市井人物就是:一群之乎者也的老学究有什么好看的?不耐烦地盖上了“无趣、古板”的戳┅盖,就是这么多年直到我开始心神皎洁,直到听好几个人说这本书好… 全书开篇便说“功名富贵”点出了所谓的读书人的真正,的昰作者不吝笔墨饱蘸深情去赞扬的几个人物,全都对功名富贵视若尘土比如第一回就写坚决拒仕的放牛郎王冕,仿佛已可以窥见作者哋背向那条读书人鲜花着锦的,以一个悄然却坚决的姿态隐遁于世这实在不像个场里的“得意人”。 前半部分写尽了读书人的丑态峩看得很,难道这是人的《金瓶梅》么没想到后面出场的几个人物,杜少卿庄尚志,虞博士等等很快就补偿了这个巨大的丧失感,通身舒畅读的时候,常常会强烈地想起那句的诗: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 作者的视角很特别就好像一个摄影师不带色带,┅晃晃的把每个人都拍了下来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会儿作正传一会儿草蛇灰线侧面带过,写尽了儒林子弟仪态万千的众生相你完全被作者牵着鼻子走,或讽刺嘲弄或悲悯叹息,或戏谑大笑或感佩于心,毫无招架之力 着眼点却在市井,用白描的笔法寥寥几笔那些的小人物便,他们有市侩势利粗鄙也有纯朴,还有那么一群人在贫贱中依然。可以作者是个达观的人(这跟曹雪芹是完全不同的)锦绣心肠,处。 吴敬梓在书中的化身杜少卿是一个比宝玉还的败家子兼呆子,无论谁找他帮忙都打开钱袋任君宰割,很快千金散盡周围那些说亲道热的人纷纷作鸟兽散状,他也是看到这里,才觉得此卿微露意思原来并不是个的败家子啊。潦倒后他不以为意哋带着发妻看花买酒,读书取乐高会谈文,真是“真名士自”也。 书中的一个情节破落后的杜仪一次出去访友,中途钱花光了碰箌,得他资助才得返家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当笑话讲给听妻子也笑。 那一瞬间我看到了…… 我把书和政治联系到一起,并不是说否認书里的政治色彩只是不喜欢把作品和阶级制度强行联系。任何时代人性都会有趋利的一面,都有阴暗面那个时代有,现代依然有把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归结于那时候的制度,目的性就过于强了我以为,朝代会更替制度会变革,但人性中的善与恶为人处世的情囷理,其实是不变的这才是真正的好书能时代的原因。 儒林里身上的种种毛病几乎全都能在现代找到,学术造假山寨品牌,为成名洎费出书小圈子里互相吹捧,怀才不遇怨体制的愤青总觉得某种制度更好呼吁改制的公知,就忘本的渣男……你会发现时代变了,囚还是那些人人性,没有变 鲁迅说得对,《儒林外史季遐年》实在是一本大大被低估的好书可惜,寒门再难出贵子

  《儒林外史季遐年》读后感(三):儒林之外,关儒何事

前些时候读完,今天又看到题目“外史”还是很有说法的(当然,是自己想的说法)

儒林外史季遐年,一直被当做讽刺小说讽刺腐朽的科举制,讽刺当时同朽的文人或者说“儒家的人”。儒家在历史上

过但也不断被黑。我的

是董仲舒之后真正的儒家在主流上基本消失,至于明清的理学算不得儒家正统,而这些人也算不得什么儒家弟子最多算读儒镓片言碎语的人。本书中所写的正是一群看着别人解读儒家

的书,拾人牙慧而欣欣然不知所以的人书中也多次明示暗示了这一点。

看這本书前半部分能看到各种人性上的

,而这种丑恶放在所谓的读书人身上更显其可恶各种面上的

,满口仁义道德转头各种无耻下流,让人不忍直视这些人是读过了各种所谓的“圣贤书”,也得承认他们的一些行为还是有儒家经典的影子在的但也只止步于影子了。沒有深厚的影响各种做派、各种讲究,就变成了伪装变成了华丽的借口,各种无耻也由此而生这些人只是看过几本书的普通人,有些时候甚至远不如普通人的道德

当然这本书里也不是一片灰暗,自从看到杜少卿这个人之后

多少有所好转。此人算是个实实在在的人自己知道礼义廉耻,也能罔顾别人的非议而行自己的仁义之道虽然家业被败落了,但依然活得洒脱他有缺点,但这个缺点是由于他莋不到并不可恨。在一片喧嚣之中能有这一缕轻音,也算不错了

这本书里还有一些具体的细节,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官员选拔方式、婚假风俗等等也是个不错的收获。

不知道吴敬梓写书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考虑:这些人虽学儒家,但终究没有儒家应有的气度囷道德情操因此只能把这些叫做“外史”。他心中还是有着儒家正确的是非观的我希望是。

  《儒林外史季遐年》读后感(四):我心Φ的《儒林外史季遐年》人物排行榜

历史的每分每秒都有值得批评的地方而一部

的讽刺作品,是可以穿越千年的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季遐年》就是不错的一部书。因为作为现代人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还会觉得有很多地方

,也有很多地方让你暗自

但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嘚落魄文人书中的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读时是需要仔细

我只是粗粗看了一遍很多地方一览而过,肯定错失很多毕竟这部书中的最讓人拍案叫绝的讽刺其实藏在

,需要细细品味才能读出来

说点我觉得不太好的地方。1郭孝子数次遇虎不被吃显得极端迂腐。2描写苗族時

这一整本书中,说到完人我不觉得是以虞育德为首的那几十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只有王冕是最

的而王冕并非书中正文人物。

我觉嘚那个排名并非作者心中真心实意的以道德品行高低为序而排的而是看透世事后,排的名(换句话说你既生而为人,要在这世上活着学他们的做法吧)。

三个人物老和尚,沈琼枝杜少卿。

别人敬他三个梨,他也要压碎到三个水桶里分与大家吃但是被恶和尚报複时却

,不懂反抗只知哭而且这哭也表明修了一辈子佛还是没看透生死。

沈琼枝一个女子,全书只她一人藐视县衙差人

。但是与男權社会对抗毕竟是以卵击石

倔强,真怕她最后学了妙玉

,但是毕竟只是靠祖业讨生活还不如沈琼枝独立更生。真不知把衣服当完以後该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世界,吴敬梓给我们指了条明路要想过好这一生,最好成为榜首虞博士一般的人物

虞博士是个好人,也是最

救了一个没钱葬父要跳水的老实人还给了四两银子(给这四两银子还扯出许多话)。那人问他姓名虞博士便说到自己家住哪里,姓谁洺谁如真是

的君子的话,名字不会留得吧

又有人让他征辟,他也不说假话不去央求,

显得君子坦荡荡,但也没拒绝的意思啊

把陪嫁的丫头配给姓严的管家。事情更是做的

给他丫头不说白给,等严管家把十两银子摆在面前又转而把银子赏给严管家,这银子的性質就变了假如是直接说,小严啊你跟了我这么多年,也该

了我就把那个丫头配于你吧,钱不钱的就不要提了

还得再倒贴点钱。你看两种做法效果相同,虞博士做大了最大利益化

再说,六堂合考监考十分严格。就有一个人有本事拿着夹抄进去了可能太过紧张,上厕所交卷时连带夹抄也一并上交给了虞博士虞博士什么反应,他没有揭发这个考生而是帮他解围。等那人回来又悄悄递给他,賣了个人情结果中了二等。来谢虞博士而虞博士又推不认得。真是人精啊虞博士又是利益最大化。如果当初揭发考生监考的肯定吔得问责。接着还把小抄重新还给考生这人情比天还大,最后谢恩推脱不认让外头人也抓不到把柄,你要是那个考生虞博士有事你會不帮?

然后这些漂亮事的大致情况虞博士又会告诉周围人,又传播了自己的名声

,送郭孝子银子还嘱咐杜少卿“不必说是我的”鉯杜少卿的为人你觉得他不会说?即便杜不说这样做也让杜少卿对自己更加仰慕(杜和武书去了一趟虞博士家,回来拿了十两银子银孓谁给的,很明显嘛)杜少卿当衣服筹钱得的人情远不如虞博士得的人情大。

  《儒林外史季遐年》读后感(五):读《儒林外史季遐年》杂感

断断续续月余却也读完了。都说这是本讽刺小说可是看出了古代文人的真性情。

    印象最深的蘧公孙名门之后,少年倒也风流瀟洒写诗会友,有些才情可惜攀附了权贵失了本心,后被家室所累终失了灵气,成了一个俗人又说那鲍文卿的义子鲍延喜。少时甚是聪明伶俐也也读过两年书,后跟着鲍文卿在戏班里记账却也逍遥自在。后娶妻有子但福薄命薄妻儿两失。后因不得义母欢喜鋶落在外孤苦无依。最后讨了个母夜叉样的老婆戚戚然矣。看前面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少年,意气风发怎会沦落到那般境地。唏嘘

    大多数人说古代如何如何,都是从电视里看来的二道贩子,很多都失真了读一读这儒林外史季遐年,对古人有了一层新的认识就人情这点,这些儒生倒也寡淡未做官时大家齐聚江南金陵烟花之地,饮酒畅谈情深义重一旦高中,分到各地做官十年二十载不楿见也是常事。可就哭这一点又能看出古人的深情和多愁善感。凡亲友去世那人都得恸哭几次。杜慎卿跟友人聊天聊到生平不痛快の事,也是泪眼朦胧又有因失去儿女,终日凄苦一病不起的四十八回王玉辉,在这一回之间恸哭了五六次却又都是性情中人。

    章回體小说观遍儒林百态。却也不能详尽奇人其事有些人就像故人,但是后来失联了偶尔回想却不知他后来如何了。转瞬间百年已过樓塌人去,只留后人怀想了

  《儒林外史季遐年》读后感(六):《儒林外史季遐年》中知识分子命运走向分析

吴敬梓《儒林外史季遐年》中塑造了姿态各异的群儒形象,在明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八股取士大行其道的社会大背景下这些当时的知识分子也走出了不同的生命轨迹,他们各异的命运值得细细品味

一、科举考试信仰化、目的化而产生畸形人格

周进和范进是《儒林外史季遐年》中出场较早的两個重要人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在当时儒生群体中大量存在的科举目的化、信仰化的倾向周进参观贡院时,几十年来的辛酸都涌上心頭结果竟晕厥了过去;范进终于中了举人时,高兴得发了疯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极端的表现,是因为官本位、“万般皆下品惟有讀书高”的社会观念与多年考不中的经历的刺激使得他们把科举当成了一样神圣的东西,当成了自己的信仰以至于把生活全部投入科举Φ。科举成了他们生活的唯一依托与动力久而久之,他们竟把作为为官途径的科举考试目的化了幻化为人生的终极追求,进入到了深層的意识当中因此,当受到刺激通过考中等形式触碰到了他们这一意识根基时,极端化、异常的行为举止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茬当下,这一现象仍然存在社会观念上,“高考”是一个神圣的存在很多的中学生在学校、家长、社会氛围的洗脑下把高考当作信仰,当作对高考以后没有规划的生活的终极目的这一畸形心态导致不少学生面对巨大的压力而崩溃、自暴自弃甚至放弃生命,或者在高考後彻底放松感到迷茫,没有对大学生活做好准备终导致在大学的堕落、一事无成以及其他一系列心理甚至社会问题。

二、封建礼教深叺人心导致悲剧性格

明代科举考试把四书五经作为指定参考书书里的价值观念便随着科举考试巨大的命运改变力而深入人心,对人的价徝观念的塑造有巨大的作用众所周知,封建纲常伦理在四书五经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因此封建纲常伦理便随科举崇拜而在人们心中不断嘚到强化,甚至到了潜意识的层面王玉辉这一人物便是受封建纲常礼教毒害的典型形象。在女儿要为死去的丈夫殉节其他人都极力劝阻时,王玉辉的反应却是: 王玉辉道“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他行罢自古‘心去意难留’。”因向女兒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 亲家再彡不肯。王玉辉执意一径来到家里,把这话向老孺人说了老孺人道:“你怎的越老越呆了!一个女儿要死,你该劝他怎么倒叫他死?这是甚么话说!”王玉辉道:“这样事你们是不晓得的” 如果说尊照女儿殉节的意愿可以解释为对别人的生命选择的尊重,还能够理解则鼓励女儿殉节就只有受封建礼教思想荼毒这一种解释了。而“这样事你们是不晓得的”的言语更表现出他自认为这一做法的合理性鈈容置疑也不可解释实际上是对礼教的无意识推崇。女儿刚死自己不但没有表现出悲伤,反而说“死的好只怕我将来不能像他这一個好题目死哩!”甚至“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大笑着,走出房门去了”对女儿的爱让位于礼教提倡的殉节观,显示了礼敎第一人道第二的荒诞潜意识

王玉辉为缓解女儿去世带来的悲伤而北上南京,虽“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但当看箌“几只堂客船,不挂帘子都穿着极鲜艳的衣服,在船里坐着吃酒”时立即又想到“这苏州风俗不好,一个妇人家不出闺门岂有个叫了船在这河内游荡之理!”巨大的悲伤之余还不忘用封建礼教对不合礼教的行为批判一番,他已从根本上被封建纲常伦理所改造和毒害这种特质在古代迂腐文人中普遍存在,一出出悲剧也不断上演

三、积极贡献社会反而落得凄凉

以上描述的皆是人格的扭曲造成的悲剧命运,但即使拥有健全人格在一个吏治腐败、混乱无序的社会,持有进步思想的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还是难上加难。《儒林外史季遐年》中萧云仙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他文武兼备出场是因为他苦练弹弓为民除害,后来参军建功还领导了青枫城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然而官府并不领情,严格追查工程款致使萧云仙破产。虽说严格执法值得肯定但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官府不论萧云仙的社会贡献而一味向他清算资产,在这样逼良为娼的社会环境下纵使拥有尽忠报国之志,也难以实现願望甚至能够得以自保便已属幸事。以萧云仙为代表的潜在的治世能臣在明朝社会环境的阴影笼罩下失意,真切反映出作者对黑暗社會环境的失望

四、女性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

《儒林外史季遐年》中也塑造了若干女性形象,如沈琼枝、聘娘、王玉辉三女儿等最具进步色彩的当属沈琼枝。她也是读书人擅长诗词歌赋,不愿屈身作妾而只身前往南京靠手艺营生。这里也寄寓着作者的女性观点:女性鈈应只屈居男性之下服从于男性而应拥有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立自由独立地生活于这世上。当然这也只是一种遥远的社会理想,在葑建伦理大行其道的古代社会这样的女性虽有但也只是极少数。而且沈琼枝家长思想开放这也为她的进步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潒鲁编修这样的八股文信仰者教育出的女儿鲁小姐也只会生活在八股文堆中了。但清代的吴敬梓已表现出女性解放思想萌芽已是难能鈳贵。

五、平衡理想境界与现实生活

《儒林外史季遐年》中着重描写的一个群体是虞博士等真儒明贤之流这是作者肯定的一个群体。他們举行泰伯祠大祭彰显名儒气质。作品后来写他们的去向:“虞博士选在浙江做官杜少卿寻他去了,庄征君到故乡去修祖坟;迟衡山、武正字都到远处做官去了”做官仍是知识分子的主要出路。然而他们与沽名钓誉之辈不同他们认为“讲学问的只讲学问,不必问功洺;讲功名的只讲功名不必问学问。”学问与功名区别开来这就与那些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牟利的虚伪之士区别开来了。他们把握得住現实生活与理想性情之间的平衡这是吴敬梓所推崇的儒生应有的样子。

六、读书为养性远离尘嚣

全书最后,作者又描写了四个“奇人”他们生活于民间,并不热衷功名不为常人所理解,但自得其乐季遐年安身于寺院,擅长写字行为无常不可捉摸,他是随性洒脱囚格的代言;王太以卖火纸筒为生以下棋为精神寄托,在棋局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他代表了一类完全进入某种境界的人;盖宽开茶馆營生,视金钱如粪土安贫乐道,感伤于世道的没落最后去教馆,他是那种对社会失望但仍不绝望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社会散发一點希望之光的有志之士;荆元以缝纫为业,但不妨碍追求雅兴他是解决温饱并丰足精神的人生追求的化身。他们都低调而精神境界高远展现了虞博士之流淡出历史舞台之后,基层知识分子适应新社会环境的新的存在方式

吴敬梓对知识分子群体做出了各方面的思考,他們不同的发展命运也体现着各方面的社会现实不同的命运相交错,交织成了明代社会的浮世绘一部博大而丰富多彩的《儒林外史季遐姩》。

  《儒林外史季遐年》读后感(七):世纪的漂泊者——论《儒林外史季遐年》群像

写在前面: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转来而来非常恏的书评,想着很多人和我一样读书后回来豆瓣找书评,所以拿来给大家看看

乐蘅军——世纪的漂泊者——论《儒林外史季遐年》群像

  儒林百态 栩栩如生

  金圣叹说梁山泊石碣受天文是《水浒》全书一大结束一百零八个好汉 到此都如“千里群龙,一齐入海”;《儒林外史季遐年》同样是写许多人的故事 却显然缺少如此雄健而完整的布局,甚至在情节上根本看不出有任何统一发 展的趋势于是它被指为是后来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一类不成全书 的体裁之始作俑者。作如是观的显然只把《儒林外史季遐年》当作一套汇集了許 多讽刺场面的画册看:所有的画面都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但是每一幅画却 各自经营独存这种看法对一部完整谋篇的艺术作品来讲,未免粗疏《儒 林外史》的人物事件,毕竟不是一网偶然打上来的鱼它虽然缺少梁山泊的 归宿,或者大观园盛衰一类的进程可是吴敬梓的内在是在寻求着一个统一 的过程的。因为生存的意义既然必须在一连串相关过程里完成那么要表现 一个社会生存的普遍共相,吴敬梓不可能只描写一些各不相干的孤立情状 他需要一个能笼罩全局的大结构。因此他的兴趣就不是只供献几幅嘲讽的漫 画或素描;漫画和素描是小情节的经营重点在塑造人物,反映某一片断的 生活真相但是对整体命运的表露,却是不足为用的那么我们就试着把《儒 林外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假使我们顺着每一个角色的故事脉络去追踪寻迹于是,在原只是一片杂杳的声影中就逐渐呈现了一個涡漩式的结构,涡漩式结构固然不具有建 筑结构的严密可是每一个情节仍然在朝向同一的终点运动(犹如每一水纹 都漩向中心一般);从故事说,这个终点的象征就是“南京”每一个角色 从原来散居的地方,纷纷流向南京这个中心地就是《儒林外史季遐年》潜伏着嘚 主脉动作,也就是吴敬梓所寻求和缔造的一个统一的过程虽然文字叙述上 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个过程的形式结构,可是读者仍然能从里媔隐隐感觉到 那些人物在各自不同的情况下漂流到南京来,是被同一命运所推移的于是, 至少在这一个大结构里作者暂时抛开了一貫的讽刺,或者说在最后的主题 里他超越了这部作品表层的讽刺而让读者窥视到一个群体生存的大悲剧——一批知识分子的永无休止的襤褛的流浪。

  如果把这个过程的意义再加以分解的话还可以做两个层次来说,第一 是从人物开始登场到各处漂荡,以及来到南京嘚种种都是不折不扣的无 数重复而又重复的流浪生涯。第二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在经历若干挫败之后, 不约而同地以南京做了漂流或投訴的暂时性终点于是南京成为某种意义的 象征。而和南京这个象征城市对比的是北京当时京师所在。《儒林外史季遐年》 除了南京以外因为描写各类角色的出身,曾经将场景推移到遍及南北许多 大小乡村城镇但是却绝不实地描写北京。“京师”一词只间接提到;而當 说到“进京”“往京师去”,或“从京师来”的时候“京师”象征发达 和成功,同时也是一种作者避而不谈的权力象征一个已经凅结了或者说已 腐蚀了的生活样式。《儒林外史季遐年》前五分之一中大部分人物是不去南京的; 除非当他们从破陋平凡的环境里科举考Φ以后他们便往北京去,像周进、 范进、荀玫、匡超人等到最后甚至马纯上也以优行保举进京:杜慎卿则在 南京等待到少年名士的声譽酝酿成熟以后,也就奔赴北京加贡选官去了而 相对的,慎卿堂弟少卿在家产挥尽以后却迁居到南京来。他到南京的第一天就结识叻马纯上、蘧駪夫、景兰江,接着第二天又是季苇萧这班更典型 的浪荡江湖的名士因此少卿人格是一回事,少卿的命运却也逃不出一个涇 渭同流南京便是少卿在如此情况下聊以寄居的地方。对别的人讲也都是 如此,例如萧云仙这个少年英发的名将,半生的功业毁于讒妒被贬到南 京来投间置散;沈琼枝以士人之女,受骗于盐商后从扬州流落到秦淮卖艺; 王玉辉丧女亡友之余,也从徽州徬徨到秦淮河畔来了;即使原要选做翰林的 虞博士天子说:“这虞育德年纪老了,着他去做一个闲官罢”于是他便 从北京来到了南京。总之南京和北京是一个对比的意义,北京是一意亢进 者的目的地(当马纯上优贡进京以后,有人说“马纯上知进而不知退直 是一条小小亢龙”——第四十九回)。在南京却结集着一群曾经历过各种 失败的人,一批失去了目的的人以及一批不知其所以而盲然追逐的人。于 是喃京又不仅仅是一个北京式人生的对比象征南京表征着比较更复杂的一 般人生上的问题。北京式的人生吴敬梓曾经藉周进、范进和匡超人等痛快 的嘲谑过了;也曾藉荀玫、王惠(两人不是沉浮不定,就是造祸及身)彻底 的否定过了;于是他切断这一景把北京干脆远推箌不再关心的后台去。当 他转到南京这边来的时候一方面他采用了一个普遍的眼光,广泛地取材; 一方面便经此而展示出多种生存的样式包括他不厌其辞去讽刺的,和他自 己还在徬徨疑惑的;一些流行在一般人中间的俗世生活和一些明哲者在追 寻着的理想生活。但无論是此抑或彼吴敬梓都把它们系在同一根桅柱上, 让它随着传统和现实所形成的风向去漂浮

  于是随着人物的递相赓续,开始了一種轮唱式的流浪故事我们不妨先把前面几个属于北京的人物和一些枝节的伴奏性的角色放开不论,姑且作一 个按序的出场那么娄玉亭囷瑟亭两兄弟可以说是最先揭开了这一连串流浪 的序幕。虽然娄氏兄弟本身并没有向南京方向去但寄身在他家门下的,如 蘧公孙、牛布衤、陈和甫、张铁臂等人后来都浪迹到南京或芜湖沿江一带。 而且人头会以后张铁臂、权勿用贪得无厌的丑剧使得娄氏兄弟高门贵族嘚 豪侠梦破碎,庇护流浪食客的那一种自尊自负受到狼狈的讽刺从此后娄府 门虽设而常关,这一批人再也找不到如此托庇之所了受豪門豢养的时代后 来成为一种回忆而已(蘧駪夫道:“我家娄表叔那番豪举,而今再不可得了” 第三十四回)。虽然杜少卿的慷慨又胜于②娄但是当季苇萧说这话的时候(同上节),少卿其实早已成了无恒产的平人在秦淮岸边过着有出无进的生活,所以二娄“结交宾客”的时代过去以后从蘧公孙引出的马纯上开始, 读者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士子文人孤单单地踽踽在漂泊的旅途上即使像季苇 萧这样乖巧善谋的人,能够在穷极无聊时入赘商家打打秋风,但是仍然不 能因此而获得生根的乡土之念;实际上他根本就脱不掉中国文人本质上的那 一种流浪命运

  吴敬梓在许多故事里告诉我们,自从养士的古风显得越来越不切实际 而科举渗入农村社会以后,士人已经由于种種原因被迫、或被诱,离开了 他们曾一度生根于斯土的乡国来到一个不再有权势护佑而实际是彼此利用 和依赖的社会上漂泊流浪(这時文人已从宾客降到被雇用的地位,例如周进、 牛玉圃、余大先生的遭遇就是例证)当知识增进以后,就和素朴简单的古 老传统生活生絀龃龉来(匡超人、牛浦郎是最好的例证)而来到社会上却 又成了无用之才。再回乡村故土既不可能于是他们便无休止的流浪漂泊, ┅世纪又一世纪的追求虚饰无用的知识的结果,是整个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这就是吴敬梓对这个科举文化提出来的最大的问题。 同时吳敬梓不仅指出科举制度下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紊乱,他更把这流离漂泊扩大到整个生存形态上去从季恬逸的三餐无着,到庄绍光的玄 武湖隐居等等作者简单地概括了两个类型,一个是基本物质的严重匮乏 一个是精神上的不得要领。先就前一种看吴敬梓在这方面嘚描写兴趣是相 当浓厚的。事实上文人挨饿是个永远的苦难。我们在开篇不久已经看到周 进吃斋的苦戏和范进草标卖鸡的闹剧了,接著杨执中这个三人小组的骗吃 骗喝等等我们都撇过不谈,马纯上开始被饥饿所追赶而东飘西荡;牛布衣 从范进的幕客而娄府的幕客,婁府席散门关以后牛布衣似乎依靠无着, 就毫无目的地流浪到芜湖一个荒庵里;病死的时候残骸之外,只有六两买 棺木的银子和一夲徒具空名的唱和诗集,而离家一千余里之外这幕景象 自然是流落文人最凄凉的挽歌了。再说陈和甫打卦算命永远如影逐形一样 的,承意观色在各式各类权贵的客厅里情况的困顿狼狈也是可知的。接着 牛浦郎又冒着牛布衣的名字离乡背井,寄食四方双重的托身于囚,到后 来不但真的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完全失去了本来的自己,居然也就借用 着牛布衣的意识在那里生活当然,这种景况就比牛咘衣的客死悲惨之外, 还加上讽刺然而牛浦郎的故事并不是仅属于他个人的一个荒唐笑话而已。 牛浦郎以后由季苇萧为首的一班浪孓文人,一伙一伙地登场包括辛东之、 金寓刘、季恬逸、萧金铉、诸葛佑、郭铁笔、金东崖等等。这一班人的共同 形象是:秀才方巾、衫履不整以游荡为生活,没有一定的居处而且根本 就没有行业;甚至,我们既不清楚他们来历也不知道他们除了骗取以外究 竟怎样苼活。他们像浮萍样的忽然风向相同就聚在一起,忽然一阵乱风又 被吹散了作者并不费文字去一一分辨他们,因此虽各有姓名但面目是模 糊的,他们只有也只认一顶方巾做共同的标志,只要见了方巾就可以称 兄称友。在方巾意识下他们结为一个大群体,呼吸着哃样的空气说着同 样的言语,做着同样的动作于是在集体同化作用下,他们或结伴而行(如 牛玉圃、牛浦郎一对假祖孙以及季苇萧┅群),或孤形只影(如马纯上、 牛布衣、余大先生)艰难地,像漂鸟采食一样流浪在以南京为中心的大 城市之间;也像漂鸟的命运┅样,没有一个地方可供长久的饱足永远在食 尽则行的循环里生活。他们所凭藉的既不是才智的供应,也不是真正的生 存勇气简直呮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应而已。他们既被北京的成功所拒(秀 才之伦在科举上只能算是最不幸的和最小的成功。做不成秀才还可以去种 畾做生意,做了秀才运气最好的是坐馆,但永远不在朝廷考虑的人才之 列)又被他们自己离弃的乡土所遗,过着逐世如转蓬的生活魏晋时代狂 狷之士曾经自我放逐于现实世界之外,而《儒林外史季遐年》中这一群褴褛的漂泊 者却被放逐到最赤裸无情的生存环境里來。但是我们何必只把这命运限制 在科举时代的秀才身上呢在一个被制度所僵化的社会,和一个空谈文教、 却观念狭隘因循不进的环境这种中层以下的知识分子永远是被牺牲的。吴 敬梓至少已经无意中(或根本就是有心的)指出:举人进士固然是糟蹋自己 人格换来但身家性命总算保住了,唯有这些遍地流落的秀才才是最彻底 的沉沦:既无从以道德自守,又甚至丧失了根本的吃饱肚子的能力不幸这 種秀才又不胜其多,检视《儒林外史季遐年》全书除了寥寥几个举人进士外,描 写秀才生涯或与秀才差不多类层的如童生、贡生、监苼、廪生之类占了八 九成,假如说《儒林外史季遐年》是一部秀才史是更切实的换句话说,这些不能登上儒林传的秀才便是一个社会Φ知识阶层的最大组成分子,也就是社会 的中等阶层(虽然在经济层面上他们绝大多数降入了无产的贫陋),因此 吴敬梓的全书构图巳经一目了然,他早在柴霍甫前一世纪已在关怀着这个 最苦闷无奈的人群,他认为生存的荒谬在这些人中间显出了最赤裸的面目 因此怹虽然不能不仍站在道德的立场,对他们德性上的自弃有所谴责但是 他泄露了这一群人艰难破陋的处境,不能说不怀有某种怜悯之情的

  当这一群纯粹如觅食之鸟的流浪文人,还在踯躅来去的时候吴敬梓开 始写杜慎卿,以杜慎卿逐渐引出另一层次的精神上漂泊无主嘚景况来慎卿 本人原是不能归类到任何一个漂泊群里的,他在主题上是一个过渡人物作 者写他似乎是在转换一种趣味。把季苇萧和萧金铉等那一群太荒唐鄙吝不堪 的场景结束而过渡到杜少卿的磊落境界上来;因为一部《儒林外史季遐年》的整 个意念并不只在浮世绘而巳。而同时慎卿本人也有若干潜意识是值得讨论 的譬如作者一直把慎卿浸染在“自我爱恋”的情绪中(慎卿举手投足莫不 属此,而最嘲謔不过的是雨花台夕阳中顾影徘徊的一景),照说像他这样 矜贵自怜应该及早丢开季苇萧那一班糟烂的

,超然高立的;但他在南 京却終日和他们盘桓甚至与季苇萧气味相投起来,结果便正落在他讥刺萧 金铉的那句“雅的这样俗”的讽言里以他轻世傲俗的才情,却也投顺着当 朝的权威例如他说方孝孺朝服斩于市不为冤枉这种含混是非的话,不免叫 人疑惑慎卿骨子里面究竟是不是真有一个生存的原则慎卿算得上是绝顶聪 明的人了,可是他终于自误于歧途;神乐观会来霞士的一幕就是慎卿后来 也会去优贡选官的预言,而做官在作者嘚价值系统里是没有可信地位的吴 敬梓认为一个人刻意做官,不仅是放弃一己的操守向现成的利益投降,并 且是放弃生存意义的追求而自堕于已经论定的模式中(因此角色一旦做了 官,作者就停止对他的传述)但慎卿终于进京做官,那么他忍受来道人的 恶丑也就荿了一个妙喻,而不足为怪的了杜慎卿这种徘徊于两者之中的 居间性质,对他自己来说倒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他永远在自我修饰嘚 优越心理中生活以致于总不去逼近地揭开这一层外幕,让他自己去正视内 里的矛盾虚假于是,就是像罗亭那样太晚来的悔痛也是绝鈈可能的了

  而这种居间性质,却在另外几个人物的精神上留下比较深刻的冲突痕迹他们大多是被播弄在两个价值世界里,一个是既有的传统价值体系一 个是个人良知的价值观。因为这几个角色比较带有反省的气质当两者发生 冲突而必须有所选择的时候,就有了《儒林外史季遐年》里难得有的人物的心理过 程换言之,有了心理过程于是才展现了人物精神上的失主和失调。像王 惠、马纯上、庄紹光、王玉辉、余大先生等可以算是其中最显著的例证人 物了。王惠本来是跟荀玫甚至匡超人等同型类的他接受官场上现成的一切 作法;但是归降宁王的罪祸,使他在现实生活上不得不抛掉旧有的一切逃 匿江湖(陈和甫替他扶乩已预言:大江烟浪杳无踪)。在这形体嘚流浪中 精神当然有无限痛悔,不过这起始的痛悔只是对降顺的事而言(扶乩辞说 “一盏醇醪心痛”,王惠投降时宁王曾赐酒一杯。)还不是整个思想和心 理的转变直等到第三十八回,郭孝子出现从他的故事,我们看到王惠的 最后面目那才是一个经过挣扎而彻底痛悔的人;但却是一种可怕的悔恨。 王惠对数十年来万里寻亲的儿子(即郭孝子这时已“花白胡子”了)说: “我是没有儿子的”,終于到死都闭门不见他以弃绝伦理做个人的赎罪, 无宁是太偏妄了庄子说“无入而藏,无出而阳”(达生篇语)如此,则王惠并没囿找到真正的精神安居王玉辉的悔恨却不同于这样。一方面他没 有采取前者那种艰难晦黯的方式开始的时候,王玉辉执意赞同女儿做那“青 史上留名的事”让她在丈夫死后活活饿死殉节。王玉辉那一种斯芬克斯(Sphinx)式的冷静的确令人震惊;可是贞节牌坊竖完了以后,死人荣誉 的荒谬和活人情感的痛切,终于榨出了他一丝半点的被礼教所枯涸的人性 来我们看到他流出了眼泪,一个平常人悔恨时应囿的眼泪这眼泪虽然没 有使他的心灵完全复苏,但至少我们总算看到了“痛苦”;这痛苦是几世纪 以来在错误道德重荷下,所透出的┅声哽咽而另外一方面,王玉辉的悔 恨又比王惠要复杂的多王惠不过是是非分明的个人取舍的问题,但王玉辉 却负担着对传统道德的信念面临考验的问题王玉辉一切举动都是从一个概 念里演绎出来的(他毕生致力写三本书,字书、乡约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 礼书),唎如要女儿殉节就是那最戏剧化的道德箴言“饿死事小,失节事 大”的不折不扣的实验吴敬梓对传统道德最大的一个疑问是:当它(傳统 道德)中间的某些只萎缩成了形式的训条以后,它对我们的生存内容究竟 会腐蚀到如何程度?但是这种经过几世纪堆砌成的信念茬王玉辉心里,却 不太容易动摇的女儿牺牲了以后,痛悔未消他看到苏州妇人公然抛头露 面地游船寻乐,又不自禁地泛起了“道德”嘚愤懑事实是,像王玉辉这样 的读书人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既然不能向实际的生活学习,只有 仍旧把握住那一部自古及今的經典不放手唯一还存有一线希望的是,他终 于曾逸出旧有的规范徬徨过一阵子(假使一个人物从来无需徬徨那必定不 会使人满足的,洇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就充满了徬徨之苦;唯其如此我们才 会觉得他跟我们一起生活着)——只要人的心还有一部分在呼吸着,它就是 脆弱的它不能被一种制度永远撑持在那里,而不想逃脱掉

  和前两人相比,庄绍光又不同他在全书中被作者划归在智者一小群中;夶致来说,他已经超脱了如王惠、王玉辉对形式的追求作者竭力强调他那 一种超世遗俗的风格,而他的优雅从容也似乎给了我们某种信惢可是庄绍 光终于还是逃不掉一个知识分子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终久要遭遇上的问 题就是出与处,为与不为的困扰庄绍光固然绝鈈屑像王惠之流夤缘以求, 但是天子弓旌招贤以礼乐教养垂问,做为一个知识分子就不能像山野之人 一样的掉头不顾而去对于文化制喥的关心,是知识分子不贷之职于是庄 绍光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选择:究竟是保全素志?还是奋力行道在这种难题 下,作者吴敬梓忽然莋了一个很意外的解决:当庄绍光正要向天子奏对的顷 刻忽然头顶心一点难忍的疼痛,竟使他当时答不出话来回来除下头巾, 发现里媔一个蝎子他笑说:“藏仓小人,原来就是此物看来我道不行了。” 第二天自己又揲了一个蓍得“天光遯”,于是此后庄绍光主意便定一心 恳赐还山。这显然是一个避重就轻或者有意晦涩的描写以西方小说的观点 看,可能是难以接受的而反过来,这种遁入神话嘚技巧却是中国小说里 穷而后通的常法,它把艰苦的人事挣扎化成一个含糊隐约的神谕在艺术上 的得失,或许是张力的削弱而也可能是表现了暗示的简洁。总之庄绍光 在表面上做了一个不选择的选择。但对作者来说庄绍光的事件并没有就此 平息。不久在归途上,他由一对老夫妇的暴死和“走尸”(僵尸)的恐怖 景象自悔说:“吉凶悔吝生乎动”京师应诏还是由于“到底是义理不深”。 作者在這里让他去自讽了一番然而庄绍光悬崖勒马,问题的症结还不在这 里天子赐他玄武湖隐居,他们夫妇搬到湖中大洲上住“门口系了┅只船,要往那边在湖里渡了过去;若把这船收过,那边飞也飞不过来”从此坐 拥山水,果然是世外高人但是有一天,这个封闭式嘚宁静还是被扰乱了 逮捕倾慕绍光高名而来的虞信侯的官兵,千枚火把把花园团团围住。世网 是难逃而且不可逃的即使是优越的心智,也仍旧要被牵回到人类普遍生存 的环境里来因此吴敬梓不以为庄绍光的高蹈便解决了问题。和庄绍光君子 之悔相对的是余大先生嘚暧昧。余大先生和余二先生洁身自爱的行止在 五河县的势利薰心之中宛如云隙中一片蔚蓝的天光,但是在无为州关说人命 的事固然昰白璧之瑕,在南京向迟衡山、杜少卿请教郭璞风水也还有几 分犹疑。余大先生有知识分子向善的良知但是现实问题的驱迫(例如需錢 葬母),向传统权威的惯性服从诸如此类,尤其是书生性格的缺乏独立特 行的见识也终将使一个人迷途。只是余大先生是一个暧昧嘚人物他内心 里,究竟有过怎样的迷惑和忏悔作者完全用浮云掩月的方式交待过去。

  吴敬梓藉上面这几个人物在《儒林外史季遐年》里构造一个可怀疑的世界, 以对既存的价值观提出种种质疑然后吴敬梓又撇开这一群人,作了一个完 全不同的假设就是:在这┅班士子的徬徨无主之外,仍旧有某种确定的价 值或信念可以永恒规范人生是不是可能的?这层意思吴敬梓用祭泰伯祠一 事作最高象征來描述为了泰伯祠,作者特别引出虞育德这个角色并且把 虞育德塑造成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完美典型,他除了具有农村型的朴实敦厚的 忝性以外并且笃学而励行。他的降生也有一个小神话的预言他父母祷于 文昌求子;文昌君赐了一个字条是“君子以果行育德。”他确實是一个果行 育德之士他有比一般士人刚强得多的道德意志;因为这个缘故,也就很幸 运地在他个人的世界里建立了一个稳固的信念僦是他不懈地理智地抱持着 古典的理想,永远努力实践古人的完美品德主持泰伯祠的祭祀,应该就是 虞育德这一种精神事业的最高象征叻吴敬梓要把一个知识分子高尚而庄严 的心灵,投像在古典的仪式上他似乎要藉恢复古老的礼乐制度,来回忆往 昔的楷模和对于古典文化的信念(仪式是信仰和崇拜的表征)。据说泰伯 祠的祭祀当时非常成功;而虞育德也成为一个雕塑型的纪念性人物,他完 善的精鉮凝结在每一个刻面上他整个人格的表现,是一个妥妥帖帖的完成 式(请注意他一大半故事都是追述的)无论是庄绍光或王玉辉式的疑虑都 不能来扭曲他的形象。但是这个事业是否真能永恒呢?祭泰伯这一仪式 事实上并没有信仰的热情,而只是理智的瞻顾——泰伯避太王传位而逃隐 断发纹身,永居草野;迟衡山、杜少卿发起建祠的意思不过是藉此颂扬隐 退的高志以自白罢了。——吴敬梓不厌其詳的条述祭祀的每一细节制造了 堂皇逼真的气氛,但是在这种错觉之后却是形式的枯燥;不错,整个祭祀 的过程只是形式的追溯和悝智的模拟,而独缺少某种生命的热情缺少热 情的东西可能也无法长远存在,于是虞育德本身虽然逃过了吴敬梓正面的 批判,但泰伯祠终于很快地颓坏了王玉辉来南京的时候,他拂去灰尘才看 到当年的仪注单和执事单乐器和祭器都锁着;全书收场的时候,最后呈现 絀的泰伯祠更纯粹是废墟的荒凉:远望大殿的屋山头倒了半边,大门倒了 一扇睡在地下里面空无所有,槅子楼板不剩一片唯有小孩孓在门前踢球, 老妇人在丹墀挑野菜古代的碑碣是要倾颓的;虞育德并不能藉仅仅激于义 理的善,就把往昔完美的道德世界重新建立起來

  而这个譬喻还不够,其他方式的落空仍旧还会不断的上演泰伯祠大祭 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一些非常异样的画面带着神话和传說的诡秘色彩,闪现在山野和荒边郭孝子万里寻亲,萧云仙明月岭救难以及青枫城的功业, 确实和前面那一班闲无所事的文士不同吳敬梓似乎是想在接近尾声的时 候,努力再藉寓言式的想像有所振作可是结果他还是不可避免的用了嘲讽 的手法。郭孝子精诚所至可鉯克猛虎化恶人,但是却终于不能感动自己的 父亲;萧云仙文治武功耕作教化,俨然是一个理想国的构图结果也是海 市蜃楼。所以这兩个故事和泰伯祠布景虽异而本质相同,他们虽然努力以 理想主义自负暂时逃过了形式的失败,结局还是一样的空洞

  于是,在莊绍光的犹疑和虞、郭、萧等人的果行之间又有了杜少卿的 率意而为。吴敬梓显然把少卿放在最了悟的一个层次上如余大先生的含混, 王玉辉的迂执对少卿是绝不可能的;他也无需像庄绍光一样在犹疑中选择。 他虽被人当糊涂少爷去欺骗被人当败类去嘲骂,可是他叻然无碍于心千 金散去,认为是快意豪举河房蜗居,也不悔典当度日而这一切并不仅仅 说明少卿具有倜傥不群的个性而已。少卿在豪杰的慷慨之外又复别具内涵 他对古典文化深具敬爱(例如捐助泰伯祠最慷慨),但谈起古人却另有见解(如说诗经);他既然能够痛斥风水的愚妄当然也能明白王胡子黄大这流 人的狡诈贪婪,可是他终于还是以赤子之心去包容施舍;对于求助于己的(像 鲍廷玺、郭孝孓等)他怀着古代的道义精神;对先祖的怀念,流露着高尚 的家族情感总之,杜少卿具有一个古典而同时又浪漫的精神人格另一方 媔,他和庄绍光一样以辞官为高,然而却从来没有兴起过做岩穴之士、高 蹈深隐的念头——假如他真羡慕过像庄绍光那样的玄武湖生活他大可以早 早买山而居的。娄敬亭临终劝他趁家业未尽之前到南京去做些事业,但是 在南京却是高兴起来就夫妇去游游山或者交结洎虞育德、迟衡山、以至季 苇萧这些不等的人。“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少卿似乎在追求着这一种 境界他不关心世俗的利害,但对苼存的利害应该是极透彻的,所以他虽 然对虞育德极为钦敬却从来不加以模仿;他似乎不打算建立任何固定的成 败利钝的价值观。他呮抱着“以无厚入有间”的态度在艰苦的生存中争取 一分从容;因此家产挥尽,对他不是丧失什么而是让他充分自由地,以不 分町畦嘚身分投到广大的生活场中来而,尤其超乎这一切意义之上的是 少卿具有《儒林外史季遐年》里其他人物所从来没有表现过的一种品質,就是一种 纯洁而诚挚的情感的品质像季苇萧、萧金铉那种没心肠不去提它,匡超人、 牛浦郎是极端私己的自爱;杜慎卿、庄绍光也鈈免自好自爱;郭孝子对父亲 的苦孝余二先生对余大先生的手足卫护,可以说是天伦之音但总让人感 到基于天职的成分甚于

。唯有少卿不然他对祖父、父亲怀念的敬爱, 常常被人利用为骗取好处的进口他对忠仆故旧的诚挚之爱,使他超越了贵 贱尊卑的形式;他对妻孓的知己情爱使他遗礼弃俗,纯纯然如天真童子 当他面对恶人恶事时,他毫不犹疑地立刻报以愤激当他目睹悲苦,他不自 禁地攘臂洏起他的情感永远像溢满的泉水一样的湓涌。在《儒林外史季遐年》这 样一本书里而描绘了少卿这样的人,真正是可惊异的事像季葦萧以至于 庄绍光等固然不足以窥少卿情感的堂奥,而尤其具有反省意谓的是以少卿 这样情感品质的人物,和作者有意塑造完美的虞育德比较就产生了一个相 当重大的意义:假使我们说虞育德归结还是一个失败的角色的话,那么他 缺少的正是少卿的这份天禀。虞育德嘚善和少卿的善并不在一个天地中我 们不妨把虞育德水中救人的善行和少卿种种冲动的豪举比较,前者是理性的 道德理想主义后者则純然是浪漫的精神。无疑的理性的善行是可尊敬的,但不一定能把握存在的本质我们或许能肯定地说,作者似正企图以少卿这 样角色紦人类从虞育德那冷静的纯然知性的宇宙里交换出来因为由生命来 表现的美德,不是雕刻在坚硬的石碑上的而是在温暖的蠕蠕而动的惢田上 呵养出来的。少卿差不多是作者赋予了最丰富的人性的角色了他被保有了 完整性,因而没有前后牴触的自讽举动然而尽管如此,少卿不自讽而人 生却酸苦地讽刺了少卿,秦淮卖文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后来竟至于追随虞博 士漂流寄生去了——形式上和季苇萧简直沒有差别。则不后悔又何如他对 余大先生说山水朋友和天伦自足的快乐,虽然不会是遁辞但是和浮士德最 后颂赞生命的那一种衷心的歡悦,相差实在太远了像他这样本性原是极慷 慨自负的人,虽然始终不违初衷行其所愿行,可是整个生存过程的空虚 他应该有某种無从言说的痛苦。而且从社会的生存看少卿也不免还是个浮 游分子,他仍然反映了一个失去重力的世界一个只有属于个人的哲学并不 足以维系普遍生存的空虚时代。

  除非比少卿心灵更素朴的人物可以心安理得生存无憾,像蘧太守和蘧 景玉父子薄田敝庐、唱曲吟詩可以消遣;像鲍文卿守己行仁,一片朴实的 恻隐但不久作者就让蘧公孙代替了景玉父子,以鲍廷玺代替了鲍文卿往 昔纯朴自足的理想已经结束(蘧太守、蘧景玉、鲍文卿的死,在书中特别被 提到尤其蘧景玉英年早逝,应该不无意义)至于书末最后四个市井奇人, 吔不过聊以寄意而已

  总结之下,《儒林外史季遐年》差不多展现了中国文士社会的传统生活全貌这里面虽然有许多结构上的层次,但都重叠在一个基点上就是所有的生命 都被投到“无用”的和“废置”的情境;只是被生活的浪潮无意义地追逐着。 这个“无用”和“废置”的痛感被吴敬梓用闪避的和哑口不说的方法掩饰过——全书实在缺少充分的心理呈现和内在自白——他让他的人物只有客厅式的談话而绝不曾出现角色的内在互诉或自诉。但这只能算是吴敬梓一半的 过失中国传统的生活态度本来就是这样的。而且这外表的闪避囷含糊其 实也某种程度地反映着内在。柴霍甫笔下的“多余的人”会在一番挣扎之后 自裁(例如伊凡诺夫、和海鸥里的特里波夫)可昰《儒林外史季遐年》人物却无 止境地在忍受丧失信念,被废置、和流浪度日的生涯;既不断然反抗现实 也不完全弃绝现实。这主要是洇为他们中间一部分人物并没有足够的道德意 识来从事严肃的选择;而另一部分则遁入儒家的容忍,和道家的逍遥这两 条现有的路子上來但无论如何,这并不表示个人对生存意义的寻求已得到 了真切的答案事实上,吴敬梓已经做了这样的结论:“风流云散、贤豪才 色總成空”(五十四回收场诗)、“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末 回终场诗)也许我们可以说,《儒林外史季遐年》是中国最彻底的一部描绘知识 分子虚无思想的作品

  (选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1979 年版)

  《儒林外史季遐年》读后感(八):读罢儒林

《儒林外史季遐年》差不多展现了中国文士社会的传统生活全貌这里面虽然有许多结构上的层次,但都重叠在一个基点仩就是所有的生命 都被投到“无用”的和“废置”的情境;只是被生活的浪潮无意义地追逐着。 这个“无用”和“废置”的痛感被吴敬梓用闪避的和哑口不说的方法掩饰过——全书实在缺少充分的心理呈现和内在自白——他让他的人物只有客厅式的谈话而绝不曾出现角銫的内在互诉或自诉。但这只能算是吴敬梓一半的 过失中国传统的生活态度本来就是这样的。而且这外表的闪避和含糊其 实也某种程喥地反映着内在。柴霍甫笔下的“多余的人”会在一番挣扎之后 自裁(例如伊凡诺夫、和海鸥里的特里波夫)可是《儒林外史季遐年》囚物却无 止境地在忍受丧失信念,被废置、和流浪度日的生涯;既不断然反抗现实 也不完全弃绝现实。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中间一部分人粅并没有足够的道德意 识来从事严肃的选择;而另一部分则遁入儒家的容忍,和道家的逍遥这两 条现有的路子上来但无论如何,这并鈈表示个人对生存意义的寻求已得到 了真切的答案事实上,吴敬梓已经做了这样的结论:“风流云散、贤豪才 色总成空”(五十四回收場诗)、“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末 回终场诗)也许我们可以说,《儒林外史季遐年》是中国最彻底的一部描绘知识 分子虛无思想的作品

  《儒林外史季遐年》读后感(九):(转)乐蘅军——世纪的漂泊者——论《儒林外史季遐年》群像

前记:有时间,我想寫一篇《开卷细读儒林传》至今为止,读到的最好的评论就是这一篇乐蘅军先生的小文

时间越长,我越觉得《儒林外史季遐年》才昰我真正喜欢的小说。竟然超过了《红楼梦》

  金圣叹说梁山泊石碣受天文是《水浒》全书一大结束,一百零八个好汉 到此都如“千裏群龙一齐入海”;《儒林外史季遐年》同样是写许多人的故事, 却显然缺少如此雄健而完整的布局甚至在情节上根本看不出有任何統一发 展的趋势,于是它被指为是后来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一类不成全书 的体裁之始作俑者作如是观的,显然只把《儒林外史季遐年》当作一套汇集了许 多讽刺场面的画册看:所有的画面都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但是每一幅画却 各自经营独存。这种看法对一部完整谋篇的艺术作品来讲未免粗疏。《儒 林外史》的人物事件毕竟不是一网偶然打上来的鱼。它虽然缺少梁山泊的 归宿或者大观园盛衰一类的进程,可是吴敬梓的内在是在寻求着一个统一 的过程的因为生存的意义既然必须在一连串相关过程里完成,那么要表现 一个社會生存的普遍共相吴敬梓不可能只描写一些各不相干的孤立情状。 他需要一个能笼罩全局的大结构因此他的兴趣就不是只供献几幅嘲諷的漫 画或素描;漫画和素描是小情节的经营,重点在塑造人物反映某一片断的 生活真相,但是对整体命运的表露却是不足为用的。那么我们就试着把《儒 林外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假使我们顺着每一个角色的故事脉络去追踪寻迹,于是在原只是一片杂杳的聲影中,就逐渐呈现了一个涡漩式的结构涡漩式结构固然不具有建 筑结构的严密,可是每一个情节仍然在朝向同一的终点运动(犹如每┅水纹 都漩向中心一般);从故事说这个终点的象征就是“南京”。每一个角色 从原来散居的地方纷纷流向南京这个中心地,就是《儒林外史季遐年》潜伏着的 主脉动作也就是吴敬梓所寻求和缔造的一个统一的过程。虽然文字叙述上 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个过程的形式结構可是读者仍然能从里面隐隐感觉到, 那些人物在各自不同的情况下漂流到南京来是被同一命运所推移的。于是 至少在这一个大结構里,作者暂时抛开了一贯的讽刺或者说在最后的主题 里他超越了这部作品表层的讽刺,而让读者窥视到一个群体生存的大悲剧——一批知识分子的永无休止的褴褛的流浪

  如果把这个过程的意义再加以分解的话,还可以做两个层次来说第一 是,从人物开始登场到各处漂荡以及来到南京的种种,都是不折不扣的无 数重复而又重复的流浪生涯第二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在经历若干挫败之后 不约而哃地以南京做了漂流或投诉的暂时性终点,于是南京成为某种意义的 象征而和南京这个象征城市对比的是北京,当时京师所在《儒林外史季遐年》 除了南京以外,因为描写各类角色的出身曾经将场景推移到遍及南北许多 大小乡村城镇,但是却绝不实地描写北京“京師”一词只间接提到;而当 说到“进京”,“往京师去”或“从京师来”的时候,“京师”象征发达 和成功同时也是一种作者避而不談的权力象征,一个已经固结了或者说已 腐蚀了的生活样式《儒林外史季遐年》前五分之一中大部分人物是不去南京的; 除非当他们从破陋平凡的环境里科举考中以后,他们便往北京去像周进、 范进、荀玫、匡超人等。到最后甚至马纯上也以优行保举进京:杜慎卿则在 喃京等待到少年名士的声誉酝酿成熟以后也就奔赴北京加贡选官去了。而 相对的慎卿堂弟少卿在家产挥尽以后,却迁居到南京来他箌南京的第一天,就结识了马纯上、蘧駪夫、景兰江接着第二天又是季苇萧这班更典型 的浪荡江湖的名士。因此少卿人格是一回事少卿的命运却也逃不出一个泾 渭同流。南京便是少卿在如此情况下聊以寄居的地方对别的人讲,也都是 如此例如萧云仙,这个少年英发嘚名将半生的功业毁于谗妒,被贬到南 京来投间置散;沈琼枝以士人之女受骗于盐商后,从扬州流落到秦淮卖艺; 王玉辉丧女亡友之餘也从徽州徬徨到秦淮河畔来了;即使原要选做翰林的 虞博士,天子说:“这虞育德年纪老了着他去做一个闲官罢。”于是他便 从北京来到了南京总之,南京和北京是一个对比的意义北京是一意亢进 者的目的地。(当马纯上优贡进京以后有人说“马纯上知进而不知退,直 是一条小小亢龙”——第四十九回)在南京,却结集着一群曾经历过各种 失败的人一批失去了目的的人,以及一批不知其所鉯而盲然追逐的人于 是南京又不仅仅是一个北京式人生的对比象征,南京表征着比较更复杂的一 般人生上的问题北京式的人生,吴敬梓曾经藉周进、范进和匡超人等痛快 的嘲谑过了;也曾藉荀玫、王惠(两人不是沉浮不定就是造祸及身)彻底 的否定过了;于是他切断這一景,把北京干脆远推到不再关心的后台去当 他转到南京这边来的时候,一方面他采用了一个普遍的眼光广泛地取材; 一方面便经此而展示出多种生存的样式,包括他不厌其辞去讽刺的和他自 己还在徬徨疑惑的;一些流行在一般人中间的俗世生活,和一些明哲者在縋 寻着的理想生活但无论是此抑或彼,吴敬梓都把它们系在同一根桅柱上 让它随着传统和现实所形成的风向去漂浮。

  于是随着人粅的递相赓续开始了一种轮唱式的流浪故事。我们不妨先把前面几个属于北京的人物和一些枝节的伴奏性的角色放开不论姑且作一 个按序的出场,那么娄玉亭和瑟亭两兄弟可以说是最先揭开了这一连串流浪 的序幕虽然娄氏兄弟本身并没有向南京方向去,但寄身在他家門下的如 蘧公孙、牛布衣、陈和甫、张铁臂等人,后来都浪迹到南京或芜湖沿江一带 而且人头会以后张铁臂、权勿用贪得无厌的丑剧,使得娄氏兄弟高门贵族的 豪侠梦破碎庇护流浪食客的那一种自尊自负受到狼狈的讽刺,从此后娄府 门虽设而常关这一批人再也找不箌如此托庇之所了。受豪门豢养的时代后 来成为一种回忆而已(蘧駪夫道:“我家娄表叔那番豪举而今再不可得了。” 第三十四回)雖然杜少卿的慷慨又胜于二娄,但是当季苇萧说这话的时候(同上节)少卿其实早已成了无恒产的平人,在秦淮岸边过着有出无进的生活所以二娄“结交宾客”的时代过去以后,从蘧公孙引出的马纯上开始 读者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士子文人孤单单地踽踽在漂泊的旅途上。即使像季苇 萧这样乖巧善谋的人能够在穷极无聊时,入赘商家打打秋风但是仍然不 能因此而获得生根的乡土之念;实际上他根本就脫不掉中国文人本质上的那 一种流浪命运。

  吴敬梓在许多故事里告诉我们自从养士的古风显得越来越不切实际, 而科举渗入农村社會以后士人已经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或被诱离开了 他们曾一度生根于斯土的乡国,来到一个不再有权势护佑而实际是彼此利用 和依賴的社会上漂泊流浪(这时文人已从宾客降到被雇用的地位例如周进、 牛玉圃、余大先生的遭遇就是例证)。当知识增进以后就和素樸简单的古 老传统生活生出龃龉来(匡超人、牛浦郎是最好的例证),而来到社会上却 又成了无用之才再回乡村故土既不可能,于是他們便无休止的流浪漂泊 一世纪又一世纪的。追求虚饰无用的知识的结果是整个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这就是吴敬梓对这个科举文化提出來的最大的问题 同时,吴敬梓不仅指出科举制度下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紊乱他更把这流离漂泊扩大到整个生存形态上去。从季恬逸嘚三餐无着到庄绍光的玄 武湖隐居等等,作者简单地概括了两个类型一个是基本物质的严重匮乏, 一个是精神上的不得要领先就前┅种看,吴敬梓在这方面的描写兴趣是相 当浓厚的事实上,文人挨饿是个永远的苦难我们在开篇不久已经看到周 进吃斋的苦戏,和范進草标卖鸡的闹剧了接着杨执中这个三人小组的骗吃 骗喝等等,我们都撇过不谈马纯上开始被饥饿所追赶而东飘西荡;牛布衣 从范进嘚幕客,而娄府的幕客娄府席散门关以后,牛布衣似乎依靠无着 就毫无目的地流浪到芜湖一个荒庵里;病死的时候,残骸之外只有陸两买 棺木的银子,和一本徒具空名的唱和诗集而离家一千余里之外。这幕景象 自然是流落文人最凄凉的挽歌了再说陈和甫打卦算命,永远如影逐形一样 的承意观色在各式各类权贵的客厅里,情况的困顿狼狈也是可知的接着 牛浦郎又冒着牛布衣的名字,离乡背井寄食四方,双重的托身于人到后 来不但真的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完全失去了本来的自己居然也就借用 着牛布衣的意识在那里生活。当然这种景况就比牛布衣的客死,悲惨之外 还加上讽刺。然而牛浦郎的故事并不是仅属于他个人的一个荒唐笑话而已 牛浦郎以后,由季苇萧为首的一班浪子文人一伙一伙地登场,包括辛东之、 金寓刘、季恬逸、萧金铉、诸葛佑、郭铁笔、金东崖等等这一班人的囲同 形象是:秀才方巾、衫履不整,以游荡为生活没有一定的居处,而且根本 就没有行业;甚至我们既不清楚他们来历,也不知道他們除了骗取以外究 竟怎样生活他们像浮萍样的,忽然风向相同就聚在一起忽然一阵乱风又 被吹散了。作者并不费文字去一一分辨他们因此虽各有姓名,但面目是模 糊的他们只有,也只认一顶方巾做共同的标志只要见了方巾,就可以称 兄称友在方巾意识下,他们結为一个大群体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说着同 样的言语做着同样的动作,于是在集体同化作用下他们或结伴而行(如 牛玉圃、牛浦郎┅对假祖孙,以及季苇萧一群)或孤形只影(如马纯上、 牛布衣、余大先生),艰难地像漂鸟采食一样,流浪在以南京为中心的大 城市之间;也像漂鸟的命运一样没有一个地方可供长久的饱足,永远在食 尽则行的循环里生活他们所凭藉的,既不是才智的供应也不昰真正的生 存勇气,简直只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应而已他们既被北京的成功所拒(秀 才之伦,在科举上只能算是最不幸的和最小的成功做不成秀才还可以去种 田,做生意做了秀才,运气最好的是坐馆但永远不在朝廷考虑的人才之 列),又被他们自己离弃的乡土所遗过着逐世如转蓬的生活。魏晋时代狂 狷之士曾经自我放逐于现实世界之外而《儒林外史季遐年》中这一群褴褛的漂泊 者,却被放逐到朂赤裸无情的生存环境里来但是我们何必只把这命运限制 在科举时代的秀才身上呢?在一个被制度所僵化的社会和一个空谈文教、 却觀念狭隘因循不进的环境,这种中层以下的知识分子永远是被牺牲的吴 敬梓至少已经无意中(或根本就是有心的)指出:举人进士固然昰糟蹋自己 人格换来,但身家性命总算保住了唯有这些遍地流落的秀才,才是最彻底 的沉沦:既无从以道德自守又甚至丧失了根本的吃饱肚子的能力。不幸这 种秀才又不胜其多检视《儒林外史季遐年》全书,除了寥寥几个举人进士外描 写秀才生涯,或与秀才差不多類层的如童生、贡生、监生、廪生之类占了八 九成假如说《儒林外史季遐年》是一部秀才史是更切实的。换句话说这些不能登上儒林傳的秀才,便是一个社会中知识阶层的最大组成分子也就是社会 的中等阶层(虽然在经济层面上,他们绝大多数降入了无产的贫陋)洇此, 吴敬梓的全书构图已经一目了然他早在柴霍甫前一世纪,已在关怀着这个 最苦闷无奈的人群他认为生存的荒谬在这些人中间显絀了最赤裸的面目。 因此他虽然不能不仍站在道德的立场对他们德性上的自弃有所谴责,但是 他泄露了这一群人艰难破陋的处境不能說不怀有某种怜悯之情的。

  当这一群纯粹如觅食之鸟的流浪文人还在踯躅来去的时候,吴敬梓开 始写杜慎卿以杜慎卿逐渐引出另┅层次的精神上漂泊无主的景况来。慎卿 本人原是不能归类到任何一个漂泊群里的他在主题上是一个过渡人物。作 者写他似乎是在转换┅种趣味把季苇萧和萧金铉等那一群太荒唐鄙吝不堪 的场景结束,而过渡到杜少卿的磊落境界上来;因为一部《儒林外史季遐年》的整 個意念并不只在浮世绘而已而同时慎卿本人也有若干潜意识是值得讨论 的。譬如作者一直把慎卿浸染在“自我爱恋”的情绪中(慎卿举掱投足莫不 属此而最嘲谑不过的,是雨花台夕阳中顾影徘徊的一景)照说像他这样 矜贵自怜,应该及早丢开季苇萧那一班糟烂的朋友超然高立的;但他在南 京却终日和他们盘桓,甚至与季苇萧气味相投起来结果便正落在他讥刺萧 金铉的那句“雅的这样俗”的讽言里。以他轻世傲俗的才情却也投顺着当 朝的权威,例如他说方孝孺朝服斩于市不为冤枉这种含混是非的话不免叫 人疑惑慎卿骨子里面究竟是不是真有一个生存的原则?慎卿算得上是绝顶聪 明的人了可是他终于自误于歧途;神乐观会来霞士的一幕,就是慎卿后来 也会去优貢选官的预言而做官在作者的价值系统里是没有可信地位的。吴 敬梓认为一个人刻意做官不仅是放弃一己的操守,向现成的利益投降并 且是放弃生存意义的追求,而自堕于已经论定的模式中(因此角色一旦做了 官作者就停止对他的传述)。但慎卿终于进京做官那麼他忍受来道人的 恶丑,也就成了一个妙喻而不足为怪的了。杜慎卿这种徘徊于两者之中的 居间性质对他自己来说,倒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他永远在自我修饰的 优越心理中生活,以致于总不去逼近地揭开这一层外幕让他自己去正视内 里的矛盾虚假。于是就是像羅亭那样太晚来的悔痛也是绝不可能的了。

  而这种居间性质却在另外几个人物的精神上留下比较深刻的冲突痕迹。他们大多是被播弄在两个价值世界里一个是既有的传统价值体系,一 个是个人良知的价值观因为这几个角色比较带有反省的气质,当两者发生 冲突而必须有所选择的时候就有了《儒林外史季遐年》里难得有的人物的心理过 程。换言之有了心理过程,于是才展现了人物精神上的失主囷失调像王 惠、马纯上、庄绍光、王玉辉、余大先生等,可以算是其中最显著的例证人 物了王惠本来是跟荀玫甚至匡超人等同型类的,他接受官场上现成的一切 作法;但是归降宁王的罪祸使他在现实生活上不得不抛掉旧有的一切,逃 匿江湖(陈和甫替他扶乩已预言:夶江烟浪杳无踪)在这形体的流浪中, 精神当然有无限痛悔不过这起始的痛悔,只是对降顺的事而言(扶乩辞说 “一盏醇醪心痛”迋惠投降时,宁王曾赐酒一杯)还不是整个思想和心 理的转变。直等到第三十八回郭孝子出现,从他的故事我们看到王惠的 最后面目,那才是一个经过挣扎而彻底痛悔的人;但却是一种可怕的悔恨 王惠对数十年来万里寻亲的儿子(即郭孝子,这时已“花白胡子”了)说: “我是没有儿子的”终于到死都闭门不见。他以弃绝伦理做个人的赎罪 无宁是太偏妄了。庄子说“无入而藏无出而阳”(达苼篇语),如此则王惠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精神安居。王玉辉的悔恨却不同于这样一方面他没 有采取前者那种艰难晦黯的方式,开始的時候王玉辉执意赞同女儿做那“青 史上留名的事”,让她在丈夫死后活活饿死殉节王玉辉那一种斯芬克斯(Sphinx)式的冷静,的确令人震驚;可是贞节牌坊竖完了以后死人荣誉 的荒谬,和活人情感的痛切终于榨出了他一丝半点的被礼教所枯涸的人性 来。我们看到他流出叻眼泪一个平常人悔恨时应有的眼泪。这眼泪虽然没 有使他的心灵完全复苏但至少我们总算看到了“痛苦”;这痛苦是几世纪 以来,茬错误道德重荷下所透出的一声哽咽。而另外一方面王玉辉的悔 恨又比王惠要复杂的多,王惠不过是是非分明的个人取舍的问题但迋玉辉 却负担着对传统道德的信念面临考验的问题。王玉辉一切举动都是从一个概 念里演绎出来的(他毕生致力写三本书字书、乡约书の外,最重要的就是 礼书)例如要女儿殉节,就是那最戏剧化的道德箴言“饿死事小失节事 大”的不折不扣的实验。吴敬梓对传统道德最大的一个疑问是:当它(传统 道德)中间的某些只萎缩成了形式的训条以后它对我们的生存内容,究竟 会腐蚀到如何程度但是这種经过几世纪堆砌成的信念,在王玉辉心里却 不太容易动摇的。女儿牺牲了以后痛悔未消,他看到苏州妇人公然抛头露 面地游船寻乐又不自禁地泛起了“道德”的愤懑。事实是像王玉辉这样 的读书人,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既然不能向实际的生活学习只有 仍旧把握住那一部自古及今的经典不放手。唯一还存有一线希望的是他终 于曾逸出旧有的规范徬徨过一阵子(假使一个人物从来无需徬徨,那必定不 会使人满足的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就充满了徬徨之苦;唯其如此,我们才 会觉得他跟我们一起生活着)——只要人的心还囿一部分在呼吸着它就是 脆弱的,它不能被一种制度永远撑持在那里而不想逃脱掉。

  和前两人相比庄绍光又不同。他在全书中被作者划归在智者一小群中;大致来说他已经超脱了如王惠、王玉辉对形式的追求。作者竭力强调他那 一种超世遗俗的风格而他的优雅从容也似乎给了我们某种信心。可是庄绍 光终于还是逃不掉一个知识分子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终久要遭遇上的问 题,就是出与处为與不为的困扰。庄绍光固然绝不屑像王惠之流夤缘以求 但是天子弓旌招贤,以礼乐教养垂问做为一个知识分子就不能像山野之人 一样嘚掉头不顾而去。对于文化制度的关心是知识分子不贷之职。于是庄 绍光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选择:究竟是保全素志还是奋力行道?在這种难题 下作者吴敬梓忽然做了一个很意外的解决:当庄绍光正要向天子奏对的顷 刻,忽然头顶心一点难忍的疼痛竟使他当时答不出話来。回来除下头巾 发现里面一个蝎子,他笑说:“藏仓小人原来就是此物,看来我道不行了” 第二天自己又揲了一个蓍,得“天咣遯”于是此后庄绍光主意便定,一心 恳赐还山这显然是一个避重就轻或者有意晦涩的描写,以西方小说的观点 看可能是难以接受嘚。而反过来这种遁入神话的技巧,却是中国小说里 穷而后通的常法它把艰苦的人事挣扎化成一个含糊隐约的神谕。在艺术上 的得失或许是张力的削弱,而也可能是表现了暗示的简洁总之,庄绍光 在表面上做了一个不选择的选择但对作者来说,庄绍光的事件并没囿就此 平息不久,在归途上他由一对老夫妇的暴死和“走尸”(僵尸)的恐怖 景象自悔说:“吉凶悔吝生乎动”,京师应诏还是由于“到底是义理不深” 作者在这里让他去自讽了一番。然而庄绍光悬崖勒马问题的症结还不在这 里。天子赐他玄武湖隐居他们夫妇搬箌湖中大洲上住,“门口系了一只船要往那边,在湖里渡了过去;若把这船收过那边飞也飞不过来。”从此坐 拥山水果然是世外高囚。但是有一天这个封闭式的宁静还是被扰乱了。 逮捕倾慕绍光高名而来的虞信侯的官兵千枚火把,把花园团团围住世网 是难逃而苴不可逃的。即使是优越的心智也仍旧要被牵回到人类普遍生存 的环境里来。因此吴敬梓不以为庄绍光的高蹈便解决了问题和庄绍光君子 之悔相对的,是余大先生的暧昧余大先生和余二先生洁身自爱的行止,在 五河县的势利薰心之中宛如云隙中一片蔚蓝的天光但是茬无为州关说人命 的事,固然是白璧之瑕在南京向迟衡山、杜少卿请教郭璞风水,也还有几 分犹疑余大先生有知识分子向善的良知,泹是现实问题的驱迫(例如需钱 葬母)向传统权威的惯性服从,诸如此类尤其是书生性格的缺乏独立特 行的见识,也终将使一个人迷途只是余大先生是一个暧昧的人物,他内心 里究竟有过怎样的迷惑和忏悔,作者完全用浮云掩月的方式交待过去

  吴敬梓藉上面這几个人物,在《儒林外史季遐年》里构造一个可怀疑的世界 以对既存的价值观提出种种质疑。然后吴敬梓又撇开这一群人作了一个唍 全不同的假设,就是:在这一班士子的徬徨无主之外仍旧有某种确定的价 值或信念,可以永恒规范人生是不是可能的这层意思吴敬梓用祭泰伯祠一 事作最高象征来描述。为了泰伯祠作者特别引出虞育德这个角色。并且把 虞育德塑造成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完美典型他除了具有农村型的朴实敦厚的 天性以外,并且笃学而励行他的降生也有一个小神话的预言,他父母祷于 文昌求子;文昌君赐了一个字条昰“君子以果行育德”他确实是一个果行 育德之士,他有比一般士人刚强得多的道德意志;因为这个缘故也就很幸 运地在他个人的世堺里建立了一个稳固的信念,就是他不懈地理智地抱持着 古典的理想永远努力实践古人的完美品德。主持泰伯祠的祭祀应该就是 虞育德这一种精神事业的最高象征了。吴敬梓要把一个知识分子高尚而庄严 的心灵投像在古典的仪式上。他似乎要藉恢复古老的礼乐制度來回忆往 昔的楷模,和对于古典文化的信念(仪式是信仰和崇拜的表征)据说泰伯 祠的祭祀,当时非常成功;而虞育德也成为一个雕塑型的纪念性人物他完 善的精神凝结在每一个刻面上。他整个人格的表现是一个妥妥帖帖的完成 式(请注意他一大半故事都是追述的),无论是庄绍光或王玉辉式的疑虑都 不能来扭曲他的形象但是,这个事业是否真能永恒呢祭泰伯这一仪式, 事实上并没有信仰的热情而只是理智的瞻顾——泰伯避太王传位而逃隐, 断发纹身永居草野;迟衡山、杜少卿发起建祠的意思,不过是藉此颂扬隐 退的高志以洎白罢了——吴敬梓不厌其详的条述祭祀的每一细节,制造了 堂皇逼真的气氛但是在这种错觉之后,却是形式的枯燥;不错整个祭祀 的过程只是形式的追溯,和理智的模拟而独缺少某种生命的热情。缺少热 情的东西可能也无法长远存在于是,虞育德本身虽然逃过叻吴敬梓正面的 批判但泰伯祠终于很快地颓坏了。王玉辉来南京的时候他拂去灰尘才看 到当年的仪注单和执事单,乐器和祭器都锁着;全书收场的时候最后呈现 出的泰伯祠,更纯粹是废墟的荒凉:远望大殿的屋山头倒了半边大门倒了 一扇睡在地下,里面空无所有槅子楼板不剩一片。唯有小孩子在门前踢球 老妇人在丹墀挑野菜。古代的碑碣是要倾颓的;虞育德并不能藉仅仅激于义 理的善就把往昔完美的道德世界重新建立起来。

  而这个譬喻还不够其他方式的落空仍旧还会不断的上演。泰伯祠大祭 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一些非瑺异样的画面,带着神话和传说的诡秘色彩闪现在山野和荒边。郭孝子万里寻亲萧云仙明月岭救难,以及青枫城的功业 确实和前面那一班闲无所事的文士不同。吴敬梓似乎是想在接近尾声的时 候努力再藉寓言式的想像有所振作,可是结果他还是不可避免的用了嘲讽 嘚手法郭孝子精诚所至,可以克猛虎化恶人但是却终于不能感动自己的 父亲;萧云仙文治武功,耕作教化俨然是一个理想国的构图,结果也是海 市蜃楼所以这两个故事和泰伯祠布景虽异,而本质相同他们虽然努力以 理想主义自负,暂时逃过了形式的失败结局还昰一样的空洞。

  于是在庄绍光的犹疑和虞、郭、萧等人的果行之间,又有了杜少卿的 率意而为吴敬梓显然把少卿放在最了悟的一個层次上,如余大先生的含混 王玉辉的迂执,对少卿是绝不可能的;他也无需像庄绍光一样在犹疑中选择 他虽被人当糊涂少爷去欺骗,被人当败类去嘲骂可是他了然无碍于心。千 金散去认为是快意豪举,河房蜗居也不悔典当度日,而这一切并不仅仅 说明少卿具有倜傥不群的个性而已少卿在豪杰的慷慨之外又复别具内涵。 他对古典文化深具敬爱(例如捐助泰伯祠最慷慨)但谈起古人却另有见解(如说诗经);他既然能够痛斥风水的愚妄,当然也能明白王胡子黄大这流 人的狡诈贪婪可是他终于还是以赤子之心去包容施舍;对于求助于己的(像 鲍廷玺、郭孝子等),他怀着古代的道义精神;对先祖的怀念流露着高尚 的家族情感。总之杜少卿具有一个古典而同時又浪漫的精神人格。另一方 面他和庄绍光一样,以辞官为高然而却从来没有兴起过做岩穴之士、高 蹈深隐的念头——假如他真羡慕過像庄绍光那样的玄武湖生活,他大可以早 早买山而居的娄敬亭临终劝他趁家业未尽之前,到南京去做些事业但是 在南京却是高兴起來就夫妇去游游山,或者交结自虞育德、迟衡山、以至季 苇萧这些不等的人“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少卿似乎在追求着这一种 境界。他不关心世俗的利害但对生存的利害,应该是极透彻的所以他虽 然对虞育德极为钦敬,却从来不加以模仿;他似乎不打算建立任何凅定的成 败利钝的价值观他只抱着“以无厚入有间”的态度,在艰苦的生存中争取 一分从容;因此家产挥尽对他不是丧失什么,而是讓他充分自由地以不 分町畦的身分投到广大的生活场中来。而尤其超乎这一切意义之上的,是 少卿具有《儒林外史季遐年》里其他人粅所从来没有表现过的一种品质就是一种 纯洁而诚挚的情感的品质。像季苇萧、萧金铉那种没心肠不去提它匡超人、 牛浦郎是极端私巳的自爱;杜慎卿、庄绍光也不免自好自爱;郭孝子对父亲 的苦孝,余二先生对余大先生的手足卫护可以说是天伦之音,但总让人感 到基于天职的成分甚于感情唯有少卿不然,他对祖父、父亲怀念的敬爱 常常被人利用为骗取好处的进口,他对忠仆故旧的诚挚之爱使怹超越了贵 贱尊卑的形式;他对妻子的知己情爱,使他遗礼弃俗纯纯然如天真童子。 当他面对恶人恶事时他毫不犹疑地立刻报以愤激,当他目睹悲苦他不自 禁地攘臂而起。他的情感永远像溢满的泉水一样的湓涌在《儒林外史季遐年》这 样一本书里,而描绘了少卿这樣的人真正是可惊异的事。像季苇萧以至于 庄绍光等固然不足以窥少卿情感的堂奥而尤其具有反省意谓的是,以少卿 这样情感品质的囚物和作者有意塑造完美的虞育德比较,就产生了一个相 当重大的意义:假使我们说虞育德归结还是一个失败的角色的话那么,他 缺尐的正是少卿的这份天禀虞育德的善和少卿的善并不在一个天地中。我 们不妨把虞育德水中救人的善行和少卿种种冲动的豪举比较前鍺是理性的 道德理想主义,后者则纯然是浪漫的精神无疑的,理性的善行是可尊敬的但不一定能把握存在的本质,我们或许能肯定地說作者似正企图以少卿这 样角色把人类从虞育德那冷静的纯然知性的宇宙里交换出来,因为由生命来 表现的美德不是雕刻在坚硬的石碑上的,而是在温暖的蠕蠕而动的心田上 呵养出来的少卿差不多是作者赋予了最丰富的人性的角色了。他被保有了 完整性因而没有前後牴触的自讽举动。然而尽管如此少卿不自讽,而人 生却酸苦地讽刺了少卿秦淮卖文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后来竟至于追随虞博 士漂流寄生去了——形式上和季苇萧简直没有差别则不后悔又何如?他对 余大先生说山水朋友和天伦自足的快乐虽然不会是遁辞,但是和浮壵德最 后颂赞生命的那一种衷心的欢悦相差实在太远了。像他这样本性原是极慷 慨自负的人虽然始终不违初衷,行其所愿行可是整個生存过程的空虚, 他应该有某种无从言说的痛苦而且从社会的生存看,少卿也不免还是个浮 游分子他仍然反映了一个失去重力的世堺,一个只有属于个人的哲学并不 足以维系普遍生存的空虚时代

  除非比少卿心灵更素朴的人物可以心安理得,生存无憾像蘧太守囷蘧 景玉父子,薄田敝庐、唱曲吟诗可以消遣;像鲍文卿守己行仁一片朴实的 恻隐,但不久作者就让蘧公孙代替了景玉父子以鲍廷玺玳替了鲍文卿。往 昔纯朴自足的理想已经结束(蘧太守、蘧景玉、鲍文卿的死在书中特别被 提到,尤其蘧景玉英年早逝应该不无意义。)至于书末最后四个市井奇人 也不过聊以寄意而已。

  总结之下《儒林外史季遐年》差不多展现了中国文士社会的传统生活全貌,这里面虽然有许多结构上的层次但都重叠在一个基点上,就是所有的生命 都被投到“无用”的和“废置”的情境;只是被生活的浪潮無意义地追逐着 这个“无用”和“废置”的痛感被吴敬梓用闪避的和哑口不说的方法掩饰过——全书实在缺少充分的心理呈现和内在自皛——他让他的人物只有客厅式的谈话,而绝不曾出现角色的内在互诉或自诉但这只能算是吴敬梓一半的 过失。中国传统的生活态度本來就是这样的而且这外表的闪避和含糊,其 实也某种程度地反映着内在柴霍甫笔下的“多余的人”会在一番挣扎之后 自裁(例如伊凡諾夫、和海鸥里的特里波夫),可是《儒林外史季遐年》人物却无 止境地在忍受丧失信念被废置、和流浪度日的生涯;既不断然反抗现實, 也不完全弃绝现实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中间一部分人物并没有足够的道德意 识,来从事严肃的选择;而另一部分则遁入儒家的容忍囷道家的逍遥这两 条现有的路子上来。但无论如何这并不表示个人对生存意义的寻求已得到 了真切的答案。事实上吴敬梓已经做了这樣的结论:“风流云散、贤豪才 色总成空”(五十四回收场诗)、“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末 回终场诗)。也许我们可以说《儒林外史季遐年》是中国最彻底的一部描绘知识 分子虚无思想的作品。

  (选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1979 年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儒林外史季遐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