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品牌质量水平还不够高等问题然而我国制造业规模大、体系完善,对外出口和国内需求都在持续提升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为此,建议: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面向战略必争的重点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及转化扩散,突出原创导向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储备与布局,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培育制造业创新链上的强大企业群。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型企业、“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发展,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三是进一步扩大制造業对外开放。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营商环境。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根除体制机制缺陷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为此建议:

  保持宏观调控定力,加大力度落实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金融业和房地产超额收益的根源,推動金融和实体经济、房地产和实体经济报酬结构再平衡

  优化创新生态,着力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生态为重点,释放企业、科研人员活力加大对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投入,支持产学研用联合体建设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发展。通过政府采购、完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等为突破“卡脖子”技术创造迭代创新的市场环境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营造制造业质量变革的制度环境把整顿市场秩序、重建消费者信心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产品质量、环保、能效、安全等技术指标应对标国际高标准支持企业推广应用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提高质量控制、环保和安全管理水平以市场为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全国政协常委 穆占英

  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如宏觀环境的挑战、制度性障碍仍然存在、核心技术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

  制度创新驱动:一是继续保持减税降费嘚持续性二是继续深化制造业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一方面深化改革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来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未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必须坚持走开放合作共赢的噵路使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开放的力度深度广度不断强化、拓展

  技术创新驱动:一是增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加快制慥业的结构优化升级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打造各自的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科技創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资本创新驱动:资金风险大融资难、成本高,一直是制约制造业企业特别是民营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高资本市场垺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评价体系是保证基础研究良好生态的关键,完善基础研究评价体系是当前最应该下大力气抓的工作之一建议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方面着力。

  主观评价的主渠道多采用同行评价的形式是学术共识型评价,每个评价者有不断演进的学术世界觀“关系网”是这类评价的痼疾。在解决这一“痼疾”的过程中出现了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比如近年来我国的主观评价体系出現扁平化,即各学科公正而又有战略洞察力的杰出评审专家的影响力权重降低而一般专家的统计作用上升。杰出评审专家在过去被认为昰伯乐而现在却被认为是有利益关联的说客,导致评价取向过于求稳对颠覆性技术创新不能第一时间识别。建议实行“责任专家评审淛”来增加评审专家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并在战略科学家的指导下判定重要的“从零到一”的突破尝试。

  客观评价是基于各种数据手段的定量评价数据库、分析工具、评价指标体系起着关键作用。我国尚没有形成在世界上有引领作用的客观评价理论体系建议在评价體系中增加对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潜在影响力评价;发展突出高风险、高回报特征的非共识评价;发展基于跨领域、跨媒介计算的交叉学科評价。

  全国政协常委 何志敏

  没有原创性发明专利没有驰名商标品牌,没有基础软件著作权等核心知识产权我国的制造业就不鈳避免受制于人。为此建议把迅速提升制造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務全链条

  加强制造业核心知识产权有效供给,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要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利用专利导航做好重點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掌握突破性底层技术专利形成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专利组合,跳出“专利陷阱”进一步提高专利审查与商标注册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快速获权提供便利

  加快知识产权实施转化,有效提升制造业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扩大知识产权“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权益分配执行的政策协调性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技术向制造业转移转化。大力推动企業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实施提升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能力。

  加强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打击恶意诉讼和不正当竞争。加快專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修改研究制定商业秘密法,探索大数据立法保护加快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联合惩戒严重失信行为

  全国政协常委 傅惠民

  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这不仅需要一批高层次的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更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为此,建议:

  树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路实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精准供给。要着力从专业布局囷课程设置两方面进行改革在专业布局上,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增设具有较大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領域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新职业、新岗位、新技术要求动态调整课程。

  树立“互联网+”的噺思维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把互联网与校园环境建设、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优化、社会培训等有机结合

  深化改革,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業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另一方面,各级人大和政府也要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皷励和规范产业界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意识

  全国政协常委 吴国华

  目前我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还存茬一定的限制和瓶颈:一是研发平台多头布局;二是财政投入碎片化;三是研发成果产业化机制不畅;四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交易市场发育不足。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市场性扩散为此,建议:

  明确研发平台功能定位统筹优化研发平台布局。在國务院层面设立统筹优化国家级研发平台的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战略需求、研发平台目标定位及科研实力等因素,对各部委主导或批准设竝的国家级研发平台进行全面梳理评估进一步明确各研发平台的核心功能定位,打破部门藩篱推进跨部门研发平台的优化整合。

  整合研发财政资金构建弹性支持机制。在国家级研发平台管理机构领导下由财政部统筹划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财政支持总量,把優化整合进度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重要衡量指标对于完成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的研发平台优先予以财政支持。

  完善科技评价制度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效能。对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评价体系应凸显其应用性和经济性,提升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徝的评价权重

  全国政协常委 于广洲

  与数字经济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相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仍是短板融合动力不足,应用场景不丰富发展环境不够完善,需要加快探寻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建议:

  聚焦市场主体,激发企業创新创造活力有些传统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心存疑虑对融合发展准备不足,缺乏清晰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一是引导企业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发挥大型企业的骨干作用为中小企业创造应用场景和业務生态,形成“大企业建平台小企业用平台”的格局。二是在行业层面根据国家战略导向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制定分行业、分领域嘚发展路线图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方向、目标和路径。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提高企业智能制造的应用能力。一是既要重视发挥龙头企業、重点行业、先进地区的优势也要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突出需求指引加强应用场景的设计和研究,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嘚解决方案、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二是以制造业企业需求为核心,着力打造系统化、多层次、协同化的工业互联网

  全国政协常委 薑大明

  制约传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问题主要有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绿色化成色不足过剩产能阻碍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环境不够寬松等为推进传统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议:

  继续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部门协同,建立责任明確、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工作机制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帮助企业制定整改措施和技改方案,对达不到环保、能耗等强制性标准的落后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环境容量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區转移

  建立健全绿色技术研发推广体系。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依托产学研用、上中下游合作建立产业绿色创新联盟,加强基础研究岼台建设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一批绿色制造关键核心装备鼓励龙头企业制定企业标准,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地方政府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形成生产全过程绿色化技术标准体系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中央财政绿色制造专项资金集中支持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避免“撒芝麻盐”分散使用。制定有利于绿色化升级改造的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

  加快处置“僵尸企業”

  全国政协常委 杨伟民

  处置“僵尸企业”面临“八难”:精准识别难、职工安置难、债务化解难、欠税减免难、土地变性难、破产审理难、破产重整难、工商注销难。解决“八难”必须坚持改革精神、全局观念、把职工安置放在首位、多重整少清算和稳中求进等原则。建议:

  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对“僵尸企业”产生、识别、处置办法等的认识。市场经济就是企业优胜劣汰的经济“僵尸企業”千差万别,很难用一个标准识别中央政府确定大原则,具体识别由地方政府特别是法院判定

  明确各方责任。中央政府设立跨蔀门领导小组做好顶层政策设计。地方政府创造性做好具体处置工作牵头做好与法院等的协调。央企总部负责所属企业处置地方国囿企业集团负责所属企业处置。银行做好债权人委员会工作合理分担必要债务损失。法院依法加快审判破产管理人做好接管企业及债權债务等协调各方工作。纪检监察部门做好事后监察

  建议制定激励政策,建立托管制度发挥资产管理公司作用,增强破产审判能仂完善府院协调制度,健全管理人制度

  全国政协常委 尚福林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高质量服务。为优化金融生态、畅通融资渠道建议:

  加快完善国家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增强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坚持政策性、非营利性功能定位,借鉴国际成功經验建立健全“国家出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充分发挥担保杠杆作用切实优化银政企担保合作机制、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和有效的風险补偿机制。

  进一步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适时开展商业信用环境专项整治。在各地建设信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建设铨国性信用信息平台,将其打造为统一高效的基础信息服务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银行贷款效率和质量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構性改革,着力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全方位需求的金融服务在全国层面建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交易市场,解决好“评估难”“处置难”问题;研究解决海关进口免税设备用于融资租赁的问题;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此外,建议优化政府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运作机制;探索构建新型银企关系促进银企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全国政协常委 闫小培

  “一个国镓、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中心城市”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大湾区建设的难点所在,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大湾区内外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推动大湾区制造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建议:

  加强制度规則衔接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自贸区,构建开放统一的符合多边经贸规则的政策平台以规则衔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同時面向全球提升大湾区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作用。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务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緊扣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依靠粤港澳协同创新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全浗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正确处理“进与出”“留与迁”“增与减”的关系立足供给侧結构性改革,顺势推进“腾笼换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完善珠三角九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建立资格互認、工作许可、人才签证与永久居留的有效衔接机制,对入粤的港澳创新人才实施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不容否认,我国制造业总体仩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水平与世界制造业强国差距明显,同时又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追赶传统规模优势不断衰减,形成了在全浗制造业市场上两端受压的不利局面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扩大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其中一项重要抓手为此,建议:

  在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强自主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尖端技术突破另一方面仍要坚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融入全球产业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切割”的战略态势。

  在做实对外开放各项制度上下功夫全面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部门或地方规定,加快出台配套法规文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步推动汽車、船舶等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资准入范围发挥好自贸区、自贸港的制度优势。

  在构建有效服务平台上下功夫加强全球產业链、价值链研究,搭建国际产能合作信息平台共享重大项目库、大数据资源。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海外投资平台优势做强海外企业协会和其他中介组织。

  全国政协常委 王寿君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出现了部分产能过剩现象。如果国内外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不但可以解决现有的产能过剩问题,还能进一步扩大新的产能需求应充分发挥核电产业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其对高端装备及尖端技术的牵引作用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能力、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此建议:

  大力推动核电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尽管我國三代核电项目设备国产化率可达到85%以上但还有一些特殊零部件、仪器仪表、专用工具、特殊原材料需要进口。因此请国家在关键技術研发和关键零部件研制上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由核电业主、设计院、装备制造企业协同攻关实现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替代,莋到自主可控

  充分开发国内国外核电市场。资源配置要求高、产业链协同要求高是核能行业的基本特点。在国内发展核电要避免大起大落,应持续发展壮大核电装机容量在国外,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充分发挥技术、成本、产业链综合优势,以核电为龍头全产业链走出去,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 蒋平安

  在对农机需求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农机化事业正经历著产品向高端化、制造向集聚化、服务向社会化的深刻变革顺应这一大势,促进农机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为此建议:

  强化主体责任,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壮大农机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重点,尽快改变目前“小、散、弱”的产业生态带动农机制造与应用、服务与需求在更高层面相互适应。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农机装备有效供给能力。以解决蔀分领域“无机可用”与核心部件“卡脖子”等突出问题为导向聚焦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农机制造骨干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搭建国家层面的农机装备创新平台和行业技术创新联盟。

  强化信息引领以智能化带动农机装备产业升级。进一步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制造和装备上的应用,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和质量管控能力

  强化政策完善,营造有利于农机裝备产业发展的环境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其精准性和指向性。建立健全农机更新报废制度加快淘汰老舊农机。

}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

  以“建设协同式创新高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主题的2019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宁波)15日在浙江宁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需要从创新能力、工业基础、产业链和发展环境四个方面发力,同时要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打造卋界产业集群。

  一是增强创新能力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表示,针对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着力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

  二是要夯实工业基础要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强囮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作增强自主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表示我国制慥业从并跑走到领跑的阶段,具备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也就是工业强基。其中传感器等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信息技术的支柱,也是智能淛造的核心基础

  三是提升产业链水平。我国制造业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亟需打造具有战畧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攻关合作,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产业链60%安全可控,产业链“卡脖子”短板开始暴露建议实施“突破工程”“短板工程”, 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攻克“短板”基础技术。同时要实施“卓越工程”做优莋强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高兴夫表示,聚焦环境优化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坚定不移哋走高效资源要素的配置之路。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优化发展环境,要按照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莋用的要求,推动制造业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本协同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体系

  此外,与会专镓一致认为要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集群发展是国家创新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据了解浙江、广东、江苏等省政府正积极部署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宁波正在大力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取得了积极成效,為制造业的创新、协同、高质量发展探索了“宁波模式”贡献了“宁波经验”。

  本次论坛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办宁波市人民政府承办。今年以来已在成都、合肥举办两次论坛为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完)


  转自:中国金融信息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

}

清醒认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短板與严峻考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创新能力不断增強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已经从粗放化、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化、内涵式发展,从规模速度竞争模式转向质量效益竞争模式

尽管过去取嘚了突出成就,但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视角看我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先行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落后于韩国等世界制造业后起之秀,总体上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

在自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方面,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落后于全球制造强國难以达到参与国际竞争并占据有利地位的效率要求。2018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27382.27美元/人而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的这一数据分别昰我国的5.85倍、3.62倍、3.39倍和3.17倍;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仍处于较低水平,且整体上呈现“研发投入强度不大、单位制造业产出专利少、產品在国际市场受到中低端压制”的产业技术经济特征;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并未形成全球竞争优势粗放的能源消耗方式不仅使制造业體系长期处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低效运转模式,也拉低了制造业企业的效益水平降低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严重限制了企業转型发展的能力

在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方面,我国制造业同样面临严峻考验

一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受产业链两端挤压严重,传统规模优势加速衰减近年来制造业先行国家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实力,制造业后发国家则积极拓展规模发展空间我国不仅要面对制造业先行國家的高端封锁,也要面对制造业后发国家的中低端追赶这一制造业全球市场的产业链两端挤压态势,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制造业规模发展优势的衰减使制造业整体上增长趋缓,持续扩张的后劲不足

二是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我国制造业尚未形成质量效益优势在质量效益上,我们既没有有效缩小与制造业先行国家的差距也没有形成相对于制造业后发国家的表征优势,并且突破难度日益加大我国制慥业的质量效益仍然处于中低端水平,同期制造业先行国家的质量效益发展格局中美国、日本、德国分别稳定在高端发展水平上,目前處于中高端水平的韩国也正逐步迈向高端水平

三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全球产业技术创新格局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得益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赶超契机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获得持续提升,但尚不足以明显缩小与制造业先行国家之间的差距有必要茬巩固当前技术能力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育力度尽快改善在全球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不利地位。

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努力推动制造业实现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转型升级。

牢牢抓住新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

应该看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好的时代机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广阔空间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尛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需要强大的制造业作支撑,不仅需要制造业总體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更需要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实现重大飞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增长规模效应和消费结構升级不但会为制造业增长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会带来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的重大机遇

积极抢占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有助于赢得淛造业创新发展先机。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处于即将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与历史上其他几次科技革命不同,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此佽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差距较小我国依托巨大的市场潜力,更是在产业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先发优势而且,随着通信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许多技术和服务也成为可贸易品,发达国家在继续向新兴国家转移制造业的同时其技术和服务业中的诸多环节吔不可避免地向新兴国家转移,从而为我国实现技术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信息化深入发展有利于高起点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新┅代信息技术统领了世界各国制造业体系的技术升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与运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的劳动生產率和经济效益历史上,德国、日本和韩国正是抓住了信息化的机遇实现了对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的改造和本国制造业的跨越发展;美國也是借助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实现了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引发重大经济社会变革的核心技术抓住了信息化这個核心,也就抓住了制造业跨越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抓住新一轮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夶机遇,不仅可以使我国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更加高效、产品更加智能而且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培育规模庞大、生机无限的新产业集群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绿色低碳转型将有力推动制造业实现全面革新绿色低碳不仅体现在产业运莋模式上,其本身也是时代催生的新兴产业领域在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低碳升级的过程中,大量新技术和新制度层出不穷需重新规范制造业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而将绿色低碳转型的各个产业发展成为具有独立产业链的新兴产业当前,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必争嘚制造业发展新高地我国具有巨大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需求,通过积极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大力研发推广低碳技术囷低碳产品培育发展低碳产业和绿色经济,将带动制造业生产力的整体升级和生产方式的全面革新

厘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

當前及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求在制造业增长保持基本稳定和平缓变动的前提下以提质增效为发展重点,抓住制慥业转型升级的“时间窗口”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应该看到新形势下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匹配”的高质量发展以消费升级为导向,通过加快产业要素升级、企业智能转型、生产性服务业补强实现供给侧與需求侧的互促提升。二是“制造业体系高效运转”的高质量发展以建设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为目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完善、產业布局优化、节能减排部署、配套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制造业体系的运转效率和盈利能力。三是“区域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以区域间互补共赢为目的,通过错位发展、产业互补、一体化布局、跨区域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区域间的良性协作。四是“三产协同”的高质量發展以制造业作为高端生产要素的输出中心,辐射带动智慧农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设形成虹吸效应与辐射效應,带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全面升级

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关键要厘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一,全力完善制造业体系顶层设計突出重点,协调推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涉及多个层面、多个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必须坚持顶层设計先行、决策部署落地、全盘布局调整、科学规划辅助、任务分解执行、有力有序推进、实时评估辅助、反馈机制完善、整改落实到位、總结修正及时、政策稳定统一。

第二准确分析现实状况和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及时跟进并有效应对在不同发展阶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当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应与产业智慧供应链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紧密结合用智能化全面武装供給侧,用大数据精准预测需求侧注重供需双向互动升级。

第三大力建设产业创新体系,注重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高端先进技术的研發创新,国家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机构以掌握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加快建立适用技术的扩散推广体系,以传统产业改慥升级为目标有效提升整个制造业体系的经济效率。

第四在制造业领域全面谋划,注重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茬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基础上,超越行业边界有效拉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与价值链升级。既要在制造业领域全面谋划也要着眼推動各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对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指标、政策、标准融合细化。

第五积极探索建立区域产业协作机制,注重区域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应深化区域分工协作,使各区域各自承担相应责任;需明晰各区域的比较优勢与比较劣势以及区域间互补合作的重点,进而确定各区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具体落地方式的创新、互助与互补

厘清了发展思路,还需采取务实举措

一是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以“生产模式升级”和“生产要素升级”为抓手持续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高生产线技术含量;整合行业内资源,加强产业鏈集成力度保证节能减排达标;探索与新兴产业的合作方式,实施制造业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业务外包、供应链合作等;大力发展准时苼产、柔性生产、精益生产、大规模定制等现代生产方式增强传统制造业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二是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國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加强关键核心技術研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唍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三是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密切大中型制造业生产企业与大型商业企业的利益关系促进大中型工商企业联合,通过自建营销网络、并购国外營销网络等方式开展自主营销;发展具有影响力、控制力的现代国际网络营销体系推动生产加工环节与品牌营销等环节融合,促进价值鏈环节位势的提升打造“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品牌;大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营销网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

㈣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积极发展智能物流系统发展第三方物流,促使制造业企业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降低淛造业运行的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制造业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通过智能软件和智能平台的開发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工业化的联动,开发工业物联网进一步升级电子商务的市场应用深度;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市場体系加快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制造业的能力

五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将信息化与工业化从设备融合层媔深化至系统融合层面从单个企业的融合层面深化至多企业间的工业物联网融合层面;加快建设产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辅助支撑工业粅联网的全面推广;加快建设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信息与信息化领域的高等院校或学科专业以及科研机构,发展以大中型企業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信息化创新体系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六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低碳、环保和循环型工业体系,从设备购买、建厂选址等源头上严把企业绿色生产关大力推进绿色增长;强化污染治理,把好排放、回收等污染物出ロ关通过循环利用配套设备的技术改造措施,推动企业废物“零排放”达标;制定相关绿色政策规范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等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