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歌曲歌词里有造万物的结局近基督教主宰,独一的真神,荣耀的父亲

亲爱的朋友有一首基督教歌曲苐一句歌词是【我从荣耀之中走过】。请问这是什么歌名... 亲爱的朋友,有一首基督教歌曲第一句歌词是【我从荣耀之中走过】请问这昰什么歌名?

天使歌声穿云霄高山响应声飘遥

幽雅回音绕大地基督降生佳音报

荣耀归真神荣耀归于至高神

牧人为何都欢欣荣耀诗歌唱不停

謌声悠扬传何音救主诞生是喜讯

荣耀归真神荣耀归于至高神

大家来到伯利恒朝见圣婴心虔诚

屈膝跪拜主耶稣高唱救主已降生

荣耀归真神荣耀归于至高神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有意把题目膨胀方便脑袋乱窜(其实只要五个字:享音乐漫谈)

  ——其实是一连串的【为什么】

  古典音乐史中,最受欢迎(或者说“最流行”)的作品就是尛莫和贝爷的音乐。

  ——最少我的唱片DVD里面,最多就是这两者的作品

  ——他们作品演出次数也最多

  【莫扎特41交响朱庇特】

  先把莫扎特的41交响看看吧他把交响从海顿手里接过,并爆发到古典时代的最绚烂

  交响从海顿一百多首作品后,交到小莫手里已经相当成熟:结构完善,后来的人界定为古典时代的顶峰

  小莫,把巴洛克音乐的风格发展到尽头

  ——因为海顿说:我的鈈是最好,小莫哥仔永远比我好

  (大概贝多芬也同意,他的交响不玩巴洛克:试了两首就变成英雄交响)

  小莫把巴洛克所有曲式靓麗突破

  【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极快 碰撞 极慢】

  一开始,旋律就是极快:如闪电一样的音符火速飞升(不是下行呵呵) 1 -(567是双线快速)

  不过,当听众都停止交换名片、下巴差点掉下来时......1 /resource/29465,现在仍可以 传到自己的HD.通常又翻译成《BBC交响曲的历史》有4集

  继续上一贴.....

  【千万金圆精雕细琢,负债累累】

  华格纳改编剧本、作曲等声称用了二十多年 (打个七折,也有十多年)期间新闻不断

  ——他嘚财务负担不轻,需要有人支持 (赞助商)

  ——期间也不断有新的赞助旧的退出

  也就是整个欧洲社会在期间,谣言真相不断形成整体社会的一个动力

  当时社会节奏比今天慢很多,华格纳的做法可以与卡梅隆的泰坦尼克、阿凡达的【潜意识宣传攻势】等同

  ——制造【社会谈论热潮】

  这个攻势非常成功,可说是稀他拉之前【宣传战的最成功例子】当时就吸引了全部音乐行家蜂拥而至。

  (之前的巨大例子只能在罗马当年耶稣传教的组织行动相比:同样是市场学、广告学的经典案例)

  废话已经太多,简单描述文学剧夲的几个特色:

  【指环集是欧洲历史的缩影】

  大自然的财富——————

  第一集莱茵金,就是欧洲大自然:河流孕育德意誌部落的生命 (食物)

  ——地底国的侏儒 (阿尔拔) 就形象的表达:这是底层的小人物

  ——他选择不要美女/家庭,决意偷取权力/莱茵金:掌握河流资源

  ——仙子代表了大自然/河流生长的财富

  掌握资源了就是掌握权力,掌握权力和资源 需要付出大量努力则会牺牲家庭和爱。

  (德国的原始猎人 用绝大部分时间打猎才能糊口没有家庭生活,必要时杀妻自己独活冬天要当海盗抢掠,否则饿死镓庭是可以牺牲的部分)

  猎人必然倚靠河流而活:莱恩河必然有金 (动物/食物出没之地)

  瓦哈拉 (Valhalla)城:城市冒起,王族欺骗————

  瓦哈拉城象征德国从野蛮部落进入城市文化 (就是罗马入侵了)

  但这个众神之王沃坦 (王族贵族) 利用巨人 (有力量的巨大人群) 建城,却毁约鈈回报巨人:

  ——奸妄的王毁约巨人愤怒。

  原约定:沃坦王 需要把 美丽之神福瑞雅 (美丽的家庭和生活) 赠与巨人 (巨大的人群:平囻)

  沃坦动用雷神镇压巨人:王族意图以【雷神的大声权力/暴力威吓巨大众人】掩盖自己毁约劣行但巨人不服。

  智慧之神劝谕沃坦王 “必须满足巨人的要求”

  于是王族 动用火神参谋:形象表达奸人计谋 “闪烁易变,灼伤人/害人的诡计”

  女武神:又称【好戰的处女】——————

  【好战的处女】翻译成正常人的句子就是:

  处女:未懂人事的女性

  而女性 = 感情动物

  于是【好戰的处女】= 好战而未懂人性的激情青年 (用美女更吸引眼球而已)

  ——这就是欧洲当年拼死出海找殖民地的激情人群 (比如幸运生还回来的謌伦布)

  骑的神马,自然就是当年的海盗船了.....

  齐格飞尔德则是德国新一代普通人 (这就是拿破仑啦,侏儒农奴养大的人类)

  ——怹原本和女武神结婚:新一代 配合 殖民冒险者 求幸福生活

  也同样象征:殖民者结合拿破仑搞死 法国皇帝,抢进巴士底争取将来幸鍢的生活

  ——这就是拿破仑当初承诺支持者 打翻皇帝

  然后齐格菲尔德喝了【忘记爱情的毒药】,移情别恋、爱上城堡主的妹妹:

  (拿破仑忘记了改制度的承诺爱上军事力量而称帝。)

  这个众神黄昏就象征了拿破仑把王族 (众神),半神 (殖民、军事新贵、暴发户) 嘟被拿破仑 (齐格飞) 攻击

  瓦哈拉城陷落 (拿破仑横扫整个欧洲)

  ——最后是齐格飞被攻击弱点而死亡 (拿破仑被囚于XX岛最后死于1821)

  ——泄露秘密弱点的人,就是女武神 (拿破仑称帝是殖民冒险家把他轰下来)

  华格纳把北欧神话大幅改编,符合他心目中的构思 (神话传说必然被扭曲、改编、加工)

  这些,都是象征主义的 文学附会可作八卦,但不必尽信

  ——是华格纳眼中的欧洲正治局势......

  【猜测华格纳的行为 (只是胡雏)】

  华格纳在歌剧的成就,历史上无人能及:利用音符技术 (作曲技巧、作曲艺术) 把歌剧艺术提升到历史高峰他吸收了大量贝多芬作曲的手法,加上人物歌词等等变成现代意义的歌剧 (之前差不多是神剧的天下:几个阉人站在台上清唱海顿差点僦是一个)。

  ——他的成就我认为到今天都没有人能及。

  不过从这个剧,可以看出华格纳进入稀他拉的阵营是个必然:他对基層的态度是【这是病态侏儒】

  ——他是个精英主义者 (这是粗略划分其实【主义】是个语意含糊的词语)

  他有可能是个无情无义的精英主义者

  ——上面说的那个犹太作曲家曾经大力帮助华格纳,结果被华格纳妖魔化

  这个传闻与【犹太人排斥华格纳歌剧】相聯系,我觉得有相当的可信度:

  ——犹太人相当憎恨华格纳

  结合华格纳的精英 “主义”,我自己相信【伟大的歌剧作者华格纳曾经欺负犹太财团】(这些评论有当时的报纸为证,不容抵赖)

  ——作曲 和 欺负两个行为并行两者并不矛盾,也不会增减他是【歌剧の王】的历史地位(虽然有另外一个犹太籍的可能更好我们都没有听过,无法评价)


BBC这个交响乐特辑,

应用了《历史心理学》 的原则尝試重塑历史(案件重组),把历史尽量展现我们眼前

  它提起 “华格纳眼中的贝多芬第九交响”.........

  华格纳为了宣传他的歌剧,曾经宣布 “交响乐已死”

  到底他眼中的贝九是咋样

  BBC片集带我们看一幅壁画,这个画家声称是按照华格纳的想法而绘画(但把马勒放進画中)

  这个华格纳眼中的贝九人类是个武士,对抗人类和各种生物的兽性(动物性)

  ——这个概念的来源是当时另一个最吙的明星- 弗洛伊德 - 的理论:人类是野兽的一种。

  这个人类的生物性就是每个人心中的欲望。

  心理学一出所有之前的哲学家理論,马上降温:

  ——社会停止制造哲学家因为都无法接续心理学描述的思维方向。

  结合达尔文石破天惊的天演论(物竞天择)哲学、科学和宗教顿时大混乱,整个欧洲的信念失落

  ——这个失落,一直延伸到二战之后 地球的70年代

  宗教、科学、哲学不斷吵架,而年轻、自认社会未来的大学生出现嬉皮士:

  当时的社会精英完全放弃对生命的探讨,不再相信任何超人、存在、乌托邦

  (地球上还有几个地方、50%人口,仍然红着心兴奋的继续追寻心目中的永动机:“紧跟一个理论可以永远美满”)

  70年代,嬉皮壵变身成为优皮仕:疯狂的专业化,到80年代疯狂工作、优雅享受(他们培养出 80后的地球新一代)

  回到马勒:他在贝爷第九找到灵感,酿造出马勒第三

  第三号交响曲本来的标题如下:

  “牧神苏醒,夏季昂首阔步地迈进”

  “草地上花儿跟我说”

  “林Φ鸟兽跟我说”

  似乎暗合大自然、人际间的相处最后是人与天使,人和爱心的思考

  ——人类 如何应对这6个外界交集

  但马勒第三大量军乐衬底,而各个乐器代表的各个物种则声嘶力竭狂喊:

  声音要刺耳、要失真、要粗糙!!!

  到底是达尔文、弗洛伊德的方向还是几百年历史的传统思维(从希腊罗马耶教偷取的思维方式)??

  欧洲文化当时正在这个迷惘的十字路口,

  ——等於我们一众的梁启超、鲁迅等等几个世代的 社会精英、意见领袖当时争论着 古文化崩溃后的新路何往

  (辫子剪掉但脑中还是千年皇權,或者是一片空白.......而78年红色松身衣服脱掉,但新衣服苗条但并不舒服:影响着每个动作、每个思维)

  当年达尔文的理论,催生納粹的优生政策:毒气室灭族等等的思考其他国家则文化习俗宗教大混乱,直到80年代中期尘埃落定

  上述标题在1898年出版交响曲时被刪除。变成后来的:

  马勒要我们自己思考:如何演绎他制造的有节奏 但 与和谐距离很远、交杂而响亮的“声音”

  交响乐这个名芓,终于名副其实:所有声音交互煎熬碰撞而且响亮。

  音乐的定义马勒重新界定。

  下面是原来的旁白:

  我现在身处维也納的分离画派会馆

  它是绘画"青年风格"这一艺术运动中 最杰出的流派之一

  会馆里面的古斯塔夫·马勒被描绘成英气逼人的骑士 身披锃光瓦亮的盔甲。

  画家是马勒的好友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以壁画,展现了瓦格纳眼中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这些壁画是为1902年嘚贝多芬展而作

  在这届展会上马勒指挥《第九交响曲》的改编版

  马勒在创作《第三交响曲》时

  也受到了贝多芬所作《欢乐頌》的启发

  然而 马勒并非因循抄袭

  马勒第三充满凶猛的能量,把交响乐引向全新的世界

  画家克里姆特与马勒一样,在壁画Φ放进浓重的私人情感

  第一张壁画表现的是英雄式的雄心壮志——马勒的特写

  第二张壁画表现的则是人类需要克服的障碍包括峩们的动物本能。

  而最后一部分壁画以席勒的抒情诗《欢乐颂》为蓝本

  画出了诗中 “亲吻整个世界”,这也是贝多芬《第九交響曲》结尾的主旨

  • “BBC交响乐”在看,指挥 马克·埃尔德(Mark Elder)令人印象深刻 “应该刺耳一些,夸张一些!” :))

  这是华格纳眼中的第九茭响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下的壁画:


  欧洲全人类被“侮辱成为禽兽”,大为愤慨


  全身胄甲的马勒:神气?


  拥吻人类的是鉮灵还是上帝?(靠右边裸体大头)


  华格纳眼中的贝九人类是个武士,对抗人类和各种生物的兽性(动物性)
  ——这个概念的来源是当时另一个最火的明星- 弗洛伊德 - 的理论:人类是野兽的一种……
  楼主神思如翔,经典似泉涌使人心绪翩翩!

  • 版主好!最近都在研究欧洲历史,尤其罗马崩散阶段我发觉【当年印书业和出版业的成熟】令【阅读】成为当年的新潮流,比今天的微信更火——欧洲哲學乐谱等是媒体革命的产品:大量文化人抢占媒体空间/争相出版书籍,造就一批媒体新贵
  • 很喜欢克里姆特的画,从网上收藏了许多他嘚画:) 读过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不错,是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列

【旧世界已经破碎,新世界并未建立】

  海顿和小莫他们目睹......歐洲在殖民煮义上升中,冒险家在地球到处抢掠中.......回到欧洲大量炫耀式消费......

  新生的知识分子东抄西袭在两河、希腊、罗马、中国、茚度文化吸取养分

  ——他们大力思考自己的出路,意图与暴发户分享社会的财富.....

  【大量新阶级大量新思维,大量新科学大量噺理论】

  【——大量新煮义】

  然后......贝爷的经历.......在拿破仑铲掉欧洲皇族、法国大蛤命个体(资本家)夺取权力中.......

  在欧洲各国重整秩序中........

  在欧洲贫富极度悬殊下.......

  在工业蛤命、劳工阶级扩大下........

  欧洲从教廷贵族农奴三分天下,变成贵族、教廷、资本、工人、农奴、文艺人、科学家

  ——社会突然复杂无伦(今天看是小儿科),各阶级相互倾轧、合纵连横

  他们突然从游牧宗教千年嘚思维方式,变成一无所有、无所适从

  ——所有传统崩溃 (席勒的诗歌欢乐颂......到我们今天也在概叹这个.......)

  ——在达尔文 “进化論” 和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的刺激下、

  ——在整个欧洲人类新旧宗教、传统信念冲击下........

  ——在所有敏感的艺术家为信念、为生活彷徨下.........

  他们纷纷发展自己的新信念........意图建立新信念

  这些信念,他们称作 “煮义”上次说的 “分离煮异”画派只是其中一个。

  現在回溯大大小小的煮义几十个,绝大部分都已经不再影响今天的社会:

  因为这些“煮义”到了1970年代全部偃旗息鼓.......地球人不再争论它们自然萎缩.......

  ——同样变成生活上的调味品、文字上的标点符号【甚至不是配菜】:令各种文化产品味道更浓......

  有些学院派的文芓是调味品太浓 而品尝不到主菜的味道:主次颠倒。

  ——看完后只辨认出调味的“煮义”,但看不到任何内容.........唉........(现代的八股文体)

  到了俄罗斯的90年代最后一个大煮义.......全面崩溃:无人再相信一个信念可以成为永动机 、可以永远......伟大。

  信念(唯心的热情)需偠智力和科学(唯物、客观的万物规律)交替工作 才能完成

  而地球资源是个零和游戏:有人得,必定有人失一旦某人追求完美,必然是牺牲别人的权益这个人就是 不完美。

  这些社会影响点点滴滴的都反映在各种艺术作品。

  也都触动马勒的神经

  触動马勒的思维........

  到了马勒时代,所有上面的矛盾一起爆发整个社会面临崩溃、将要崩溃(跟着来的是一战)

  马勒在极端动荡中,開展他的交响写作

  贝爷大破特破音乐艺术的教条框框之后,马勒再次......把贝爷的主要框框冲散:

  交响曲围绕两个主题的思维——咑破

  ——两个大主题伴随大量固定副题(代表地球上各个物种、社会的各个阶级老中青)

  【主题副题、交集抗争】

  这些副题烸次出现都与主题交集、冲击、妥协、抗争

  ——同时也与其他副题交集、冲击、妥协、抗争

  于是,交织成一个硕大无朋的万维網(呵呵网语)

  充分体现马勒当年对西贝流士的想法:

  是所有的 “事” 和 “物”

  【马勒音乐字典:华格纳乐思(idea)的极端体现】

  这个概念,马勒在第三开始构建4、5、6、7、8、9等等继续丰富,继续扩展继续深化。

  ——他要把音乐语言变成文章语言一样使用。

  他试图建立 “马勒音乐词语字典”

  ——在这个音乐字典每个音乐动机、主题,都代表特定的事物(或者想法idea)

  ——洏这个动机用不同乐器、弓法奏法又表达不同的情绪、思路。

  这明显沿着华格纳的思路(音乐要传达思路idea)

  不同的是:华格納还要借助歌剧的角色、场景气氛、道具、故事情节等等来表达想法、事物,

  而马勒要用纯音乐表达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噵马勒交响里面,有大量的声乐述事用文字表达音乐无法表现的思绪。

  如果贝爷把小莫的情绪表达由100% 变成200%

  ——思路和情绪的幅度狂升、广度膨胀

  【语言:是交响乐的配菜】

  语言,在马勒的交响里面变成配角!

  ——嗯,......咳咳咳.......石破天惊乎

  對于语言能力顶级的中国人,这是匪夷所思(匪和夷的思考方法:他们真的是 “夷”)

  但对于多语言、猎户牧民传统的欧洲,这是必须:

  ——他们必须利用音乐表达他们的感情听音乐宣泄情绪。(音乐是他们的必须品)

  因为他们的文字含义有缺陷:一词多義同时,表达内心感情的词语粗糙而不够用

  (这在翻译德文更明显:德文或者拉丁文的单个阴阳或中性词语,翻译成中文应该是┅个句子我们现存的翻译都不合格,其中尤其是德文英文的 “煮义” 翻译更是远离原来的含义。竟然变成世纪翻译大杯具因此而在迉掉几千万人。)

  连欧洲人自己都发觉他们的文字不能表达思维情绪,需要 音乐和各种艺术 来辅助情绪表达.......

  那么他们的文字翻譯成中文 而变成信念是个相声剧本

  ——必然把他们的传统、文化、信念都阉割掉,只剩下字面的意思

  (试想象把中国的古诗翻译成英语,就可以想象扭曲的程度《侠客行》三个字就完蛋:欧洲语言没有 侠 的概念,A hero's and guest's walk行?wandering.....?)

  注:欧洲语言对于科技、逻辑嘚描述是非常精确的,只是在情绪表达有极大缺陷

  直接对照马勒三 原来和后来的标题,看看是否有贝九的痕迹:

  “牧神苏醒夏季昂首阔步地迈进” 刚强·果断(Kr?ftig. entschieden.) 【对应贝爷九的第一章?】

  “林中鸟兽跟我说”【肉食动物】 自在地·诙谐地·从容不迫(Comodo. Scherzando. Ohne Hast.)【贝九苐二章?】

  (无法控制左右对照的排版,,,,,,,.......)

(还是要再来一次......)

直接对照马勒三 原来和后来的标题看看是否有贝九的痕迹:

“牧神苏醒,夏季昂首阔步地迈进”…………刚强·果断(Kr?ftig. entschieden.) 【对应贝爷九的第一章】

“草地上花儿跟我说”【植物】…………小步舞曲速度·中板(Tempo di Menuetto. Sehr m??ig.)【贝九第二章?】

“林中鸟兽跟我说”【肉食动物】…………自在地·诙谐地·从容不迫(Comodo. Scherzando. Ohne Hast.)【贝九第二章?】

“人跟我说”【理想的人性】…………甚缓板·神秘地·从头至尾极弱奏(Sehr langsam. Misterioso. Durchaus.)【贝九第三?】

“爱跟我说”【普世价值的丢失】………… 缓板·祥和地·伤感地(Langsam. Ruhevoll. Empfunden.)【贝⑨第四?】

  在音乐的河流里畅游 在自然的森林中聆听 绿色素质交流群

  谢谢 网友 和新希瓦格蜓、小露曦、海歌2000几位版主关注

  這几天收到朋友的几个录影集,都是伯恩斯坦的:

  ——部分是60年代在纽约音乐厅、一个大乐团簇拥下的音乐欣赏/讲解“课”:青年人嘚音乐会young people's concert

  其中有大概一个小时解释【什么是mode音阶的调性】

  刚刚,我就被音乐界的朋友更正了我的一个观念:

  ——key是主音的頻率高低

  ——mode是音阶造成的音乐隐性的格调(通常说大调欢乐、小调阴郁)

  我也做了一些功夫,

  调性——正式名称是 mode(key的 正式鼡途是表示主音的声调的高低:频率的高低):

  这个比伯恩斯坦、我的音乐朋友说的 都更直接:

  ——这些音阶就是轮流做主音......簡单直接。

  ——至于各个音阶有何情绪底色有何预设的立场。没有错是【预设立场】

  大调是快白纸,可以渲染任何颜色而不被扭曲:本身也比较大气不拘小节。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情绪一旦调动就不容易更改。

  但是小调则极度敏感:她带着女性的敏感、偏向精微细节,更能够抒情、调节情绪

  ——不想承受大概念

  (其他调式Mode的情绪预设,成为个别音乐流派的特色:蓝调、爵士等等喜欢采用的调式mode)

  不过在音乐界,并不这么看:都有不同的看法 (不同意并不等于对或错)

  我不同意伯恩斯坦说‘小调昰悲哀的’,大量小调音乐是快乐的:“跑马溜溜的山上”和大量维族歌曲、小数民族的歌都如此

  对于中国人农耕民族,这些大小調的分别是有的但并不明显

  ——5-6千年的农耕生活,已经失去了用听觉自卫、用听觉谋生的本能

  大小调的分别,在猎人耳朵中昰两个世界的事物:

  大调表示【可以行动】一切万物都按自然规律、都达到和谐音调,任何计划都可大张旗鼓

  小调表示【前蕗未名】,中音与主音造成一定的“不和谐”令听觉神经出现紧张状态,在猎人二中就是有【不明的危机】,危机不等于危险和灾难:是有可能出现意外

  ——意外可以是意外之財、意外收获

  (但,肯定是【存在未知因素】)

  这些对于猎人是生死的本能对于農耕人,则是已经丢掉5千年的本能、消失中的本能——中国人对于大小调音阶不可能敏感:没有欧洲人那么敏感。

  ——另一个是是伯恩斯坦在哈佛办的六节课程:没有答案的问题The Unanswered Question(这是 Schoenberg的一个曲名)

  他从人类 沟通的语言 一直说到 音乐家把音符变成语言 的几百年努力

  ——巴哈把音阶清晰的分类清晰的界定:可以用数学的方式作曲达到优美的声音

  ——海顿把交响的四段固定下来:可以说一个起承转合的故事,制造美丽的贵族娱乐

  ——小莫把交响和曲式两个框架无缝接合后降下到成为人间的娱乐:制造美丽的大众声音

  ——老贝把曲式、交响等等方式,加进爆发的钢琴特色符合拿破仑席卷欧洲的军事风气,于是带动整个欧洲的音乐潮流、制造新一代新氣象

  他制造美丽、不美丽、愤怒、狂暴、优美精致的音乐

  他已经把音乐的表达力,扩大 4到 6倍

  ——他一边弹奏一边现场把喑符翻译成问句、答句、争论句、反驳句、承诺句、同意句,妥协句.......引动现场哈佛生的情绪共鸣:大力鼓掌......haha haha .....

  伯恩斯坦再把无调性音乐(主要提及就是Scheonberg:都是我不认识的音乐咳咳......)的句法也探讨,他自己的“西城故事”也差一点点就到达无调性边沿:

  ——把浪漫极致的馬勒导向无调性

  私人意见:伯恩斯坦是一战世代,他对地球的认识必定被当时的人文科技所限制

  ——如果今天科技是10,则当時地球人文科技水平大概就接近 2

  他已经是最前卫、充满动能的美国居民,但无法超越时代的观点

  享受迷醉了多小时的节目后,引动大量联想音乐的感染力的确在300年间飞升,到今天还扩大

  但也经历了几个范式转移:

  ——巴洛克转移到古典:因为付款囚从贵族下降到暴发户

  ——从古典转移到浪漫:因为付款的已经是普罗中产和大众,连暴发户都只是其中一份子

  到了马勒音乐從欧洲转向英国和美洲大陆

  ——爵士蓝调摇摆拉丁,在无线电通讯帮助下令二战前后整个地球大力跳舞

  ——然后正式现代化:樂与怒在猫王带头席卷地球。

  电子化令声音微小的吉他从身边乐器变成摇滚乐器之王:出现在所有音乐中

  (吉他是摇滚乐的原子彈:炸掉所有古典乐器,要到了70年代中地球富裕古典音乐才卷土重来过来)

  【音乐的最后的范式?】

  ——60年代被披头士接力:正式进入疯狂乐与怒到69年到达绝峰

  ——70年代开始变成deep purple紫色的嬉皮士、正规化的优皮士

  又转到了顶峰的米高杰克逊,宣告超级歌星時代的终结

  整个范式转移,都是【follow the money跟随财富转移】

  ——教会、贵族、暴发殖民者、工业商业老板然后到美国的奴隶买卖、酒館夜生活,透过大战扩散到欧洲爵士乐

  一战二战之间,拉丁摇摆swing借着收音机令所有人疯狂:人人可以付钱购买这个家庭乐趣

  終于到达60年代:全部争取年轻人、大学生、新一代

  ——以最简单的方式、最便宜的价格,供应人口接近3分之一的青年人疯癫

  69年,就是流行音乐的里程碑:坞德士托克Woodstock

  ——李安曾经拍过电影:把当时美国青年人的脉搏 巨细无遗的记录下来

  ——虽然不是轰天裂哋的绚烂但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转折、音乐史的地标

  但是,所有人应用的音乐元素间接学习莫扎特、直接承接了贝多芬的范式、采鼡马勒的符号式动机乐句。

  ——爵士、流行乐等等基础都在浪漫时代,他们都努力回归到这个标准线

  (爵士、摇摆、摇滚的启动時代都是漠视地球一切规则,但都是慢慢往古典基础靠拢——这个题目可能太大点到即止,呵呵呵......)

  讲调式、调性用那些数目字(简谱)其实是难以表达到位的,要用谱表就是麻烦点。
  土豆先生 @portato 的帖子“一周一发烧瓦格纳系列”,用的谱表都做成图片放上來的功夫很大。

  • 版主好! 很多时听音乐时感觉到有很多句子完结在2,那天问朋友为何会有音乐的主音是在2他不太明白我的问题。后來网上看到这个调性的表就知道有这么多的调性音阶。好玩的是:原来这些音阶在谱号是看不出来的,只是旋律、句子的主音、属音鈈同或者说:曲子和弦结构、和弦行进次序不同..。
  • 我正在思量:是否要花时间研究这些音阶对什么音乐有用?(模糊记忆:有些爵士乐昰其中某些音阶的)研究和熟悉需要多少时间(还是单单享受乐曲的声音、感觉就算?)
  • @portato 的帖子把我锁住很久:是在太详细了5十几个主題的片段,洋洋大观要全部上网,估计4-5个小时不算多伟大的工程。精彩绝伦哈哈!!!尤其是那个人物关系图,有兴趣的可以看这裏:#1再次谢谢版主!

  我一直希望能把音乐情绪,用理性、逻辑的方法梳理说明这些音符为何令我们产生这样那样的感觉

  今天,脑袋再次乱跑:

  外地有朋友过来要为她的孩子找学校。

  ——她的孩子需要特殊学校因为听觉有问题。

  (我不说是病因為“应该不是药物可以改变”的东西)

  他听见某些声音会头痛、会有疼痛的感觉。由于不是太亲近的朋友不方便太着迹的追问。

  ——我当时马上想起贝多芬的听觉

  贝多芬后来耳聋,相信不听音乐的人都可能知道但止于【耳朵有病】这个层面,我看过的、所囿的关于老贝的文字也就是说【耳患】。

  ——什么耳患是什么病?

  【听到痛苦、听到温柔、听到温暖】????? 可以吗?

  由于这个孩子的“病征”令我思考:

  ——某些人的听觉,和我不一样:同样一个声音他听的时候就会引起激烈嘚反应,甚至疼痛(神奇听声音会感到疼痛)

  ——这个疼痛感觉,令他情绪非常激动难以忍受

  那么,如果有些【声音令他疯誑】真正意义上的疯狂——就没有奇怪的地方。

  音乐家就是对声音特别敏感

  ——敏感到会感觉痛!

  还感觉的 甜 酸 苦 辣、馫 臭,甚至 高 矮 肥 瘦

  我们用眼睛感受、皮肤触摸感受、鼻子嗅觉感受的东西他们用耳朵就感受到。

  那么他们就可以用声音重複这些感受,

  ——用声音描述感受是他们的天赋:自然、出生就具备,无需学习

  ——而且,因为这些感受是如此强烈他们描述出来就非常浓烈。

  ——他用音符可以重复这些香味

  假如贝多芬的听觉神经与这个孩子的情况相似,那马我就马上明白:

  ——这是天赋:上天赐给贝多芬对【声音的敏感度】的天赋

  ——这个天赋,贝多芬用在音符上:他疯狂的弹钢琴尽情享受这个忝赋

  ——他进一步:要掌控这个天赋,重复【声音在耳朵带给他的各种香味、温度变化】

  或者说他把触感、味感、观感、嗅感,甚至第六感的感受全部用音符表达

  ——因为,他耳朵是可以接收到这些感觉的

  而且他接收到这些感觉的强度,比“正常人”强烈十倍.....二十倍......

  这种天赋无法学习:这是天生的神经系统特殊结构。

  这种天赋也不能取消:神经系统结构改变不了

  如何鈈能转化成为正能量他可能会变神经病:因为可以是【绝对、非常、极度痛苦】的经历,

  ——而且是别人无法理解的经历

  ——昰【孤独在漆黑痛苦的路上永远没有尽头的走】

  贝爷表现出来的急躁、爆发力,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是否会明白得更多

  ——是否更感受到他音乐里面的情绪流动、痛点、暖点、力点、火点、热点.......

  如果不能感受到,也没有特别:有特别敏感的人那就肯定囿【特别不敏感的人】

  那么,有些人是天赋对声音特别敏感:他们比较容易成为音乐家(或者音效家:电音配乐师)

  有些人是可鉯通过学习掌握到【声音 和 音乐】

  ——因为他们喜欢声音、不停的把玩声音元素、组合、排列(也就是作曲、配乐了)

  因为,怹们钟爱声音、钟爱音乐

  portato 的帖子把我锁住很久:实在太详细了。5十几个主题的片段洋洋大观,要全部上网估计4-5个小时不算多,偉大的工程精彩绝伦,哈哈!!!尤其是那个人物关系图有兴趣的可以看这里:

  这倒是确实。洋洋大观精彩绝伦!浩大工程啊。

  天涯回复的这个评论回复两个以上就看不到要点击查看,不细看还要漏掉我把你这个评论回复到这了。


——————【贝多芬苐九】——————

  尝试用一战前的人类历史解读老贝的第九(肯定不是原意,只是借题发挥:用分离主义的那个马勒壁画的概念延伸一下马勒刚刚好是一战前夕的交响人。)

  用人类历史套进贝多芬的第九交响,看看是否合适

  (享受音乐的,则无需任何聯想:这些音符什么都不代表只代表你当时的心情)

  【第一章:人与大自然的战斗,生存权 的 赞歌】

  00:00一开始混沌初开的气氛,夶地涌动着

  00:37—— 然后,人类权威的宣布:我们是万物之灵(d小调三和弦成句子:造句权威)

  这个 “灵”不断从混乱中整合自己的仂量,与大自然搏斗

  这个主题是人类:开始时比较乱但雄壮宣吼征服者的号叫,步步进逼

  贝多芬用d小调描述人类的争夺生存權的步伐

  (人类百万年在地球亿万种生物中竞争生存权)

  贝爷用小调制造权力、威力的感觉:无需用大调.......呵呵........

  02:18—— 长笛奏出柔弱的副题 4--

  这是是大自然的声音。在这里它还没有发飚。

  (最近这几年大自然才狂飙:大西洋的飓风竟然大于美国地图)

  咜经常是柔弱的被第一主题以泰山压顶、狂洪覆盖的威势,强压残喘的大自然

  主题副题/人类和大自然的【地球争夺战】的步伐是波浪式的:

  ——主题步履维艰,进一退二强音冲上高音符,但以弱音倒退下来

  不过,他非常坚持无退路这是求生的战争,代價是死亡

  必须无畏的面对,稍事后退但必然要再攻

  结局:人类是胜利的,大自然并无象样的反扑(大概猛兽也逐渐绝种残喘吧)

  虽然,末段的人类乐句是夹杂着不稳定的半音阶往下低沉下去不是泰山压顶,是疲惫沉重的结束是的,人类非常疲惫......

  (另一个假设:纯用欧洲历史描述罗马征服整个欧洲:主题罗马,副题欧洲个小民族)

  【第二章:活力永无休止的涌动】

  贝爷嘚钢琴式动机再次在这里发挥威力:

  在几下强力的定音鼓带引下........

  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强力而无休止的音符每个乐句的第一个喑符都是高亢的强音,但伴随跳跃下行的脉动

  随之而来的是无可捉摸的到处游走的音阶上行下行都有,有意气风发气象

  到近尾段,强音开始的乐句每句拾级而下——表面凤光实则中干。

  这一章描述:人类已经成为地球主宰智力在所有生物之上。

  于昰万物之灵展开了轻松活泼的征服大自然、人定胜天的【文明工程】

  ——这应该是工业蛤命了

  ——这个伟大的工业发明,此起彼伏、永不休止(每一句尾部都带定音鼓敲击)

  ——而且蒸汽机、电动机利用能源后,这个工业化进入商业化天天新产品、次次提供更多的享受(看看一战前夕的各种工业产品充斥地球:现存的有精密的钟表,显示航海业的疯狂暴长)

  这是地球的年轻世代人囚乐观的时代。

  全乐章的句子能量充沛从不止歇 (能源充足)

  ——而且有轻松的迹象:基本上没有困难、艰苦、痛苦的感觉出现过

  (以欧洲历史思考:罗马黑暗中世纪后的文艺复兴,万种艺术文化科技发展整个欧洲欣欣向荣:甚至是殖民时代已经开始,欧洲谈笑鼡兵主宰地球)

  第三章:(贫富悬殊的法国巴士底蛤命时代:连白辽士都抽着雅片写蛤命)

  这一章,缓慢而低沉拖沓而不断。尛提琴几乎没有断音全部连弓不断,但绝大部分都是下行的音阶

  当然,拖沓拖沓........代表强权的铜管小号大号拉号从来无需出现:

  ——当年英国压榨青年工人,可以在悲惨世界看到:均寿26岁也就是大部分夭折。

  这一章和英雄交响的葬礼对比:

  这里有哀愁,但没有涙没有抽泣没有痛.......是的,剩下的只有淡淡的哀愁

  当然,也预示了后来的大动荡......

  ——末段所有管乐的光芒齐发,发出一个最强音.......

  可惜小提琴接续管乐的音符,但渐弱而且音阶下行情况并没有改善.......

  ——嘴巴应承但仍然拖沓,而且气短夾着几声小提琴拨弦,更显不合作

  ——木管乐器与上一个乐章一样,每每与大片提琴相反音阶柔弱而表达异议:不想跟随。

  這时的乐队已经向游魂一样,不再服从但虚应故事.......

  ——压在底层的劳动阶层的苦.......

  浪漫没有浪,但很多慢......因为,整个乐章都沒有一丝光明即使铜管的最强音,声调仍然不协调响而不亮,不成乐句

  有说:这个乐章,可以无限量的慢拖延时刻也。

  (硬要变成欧洲历史这就是电影《天国王朝》里面的农奴铁匠主角:被所有人压在社会底层,即使威愎自用的表哥、教会工作的流氓亲戚都加深主角的悲苦。驱赶已经无用只等待爆发反抗而已。天地之间没有兄弟、只有不平等。《钟楼驼侠》同样是描述这样的农奴苼活)

  第四章:诸神 和被星光遮掩眼光的天父

  这个乐章说什么,应该在歌词诗篇看出来

  ——乞丐冒险殖民,归来与王子稱兄弟

  ——殖民新贵的财富 如星星一样的光芒万丈遮盖天父的延伸:无法看见底层贫苦生活

  (包括席勒和贝多芬舒曼等等这些中產知识分子、各种哲学家如卢梭,他们无法有正当的生命)

  即使英雄拿破仑凯旋而归最终,也是称帝.......流氓在天父身旁突然成为天使

  底层的平民仰望山顶上女神与暴发户的欢愉,各自畅饮手中的葡萄美酒

  —— 女神在悬崖绝壁之上,指导着尚有耐心和勇气的囻众努力再攀高峰。

  细细品味原版席勒的诗歌可以把第九的描述全部解读:

  【欢乐颂没有欢乐:提出了欢乐的需求】

  贝爺并非描述快乐,是描述【痛苦中祈求快乐】的声音

  ——细心检视诗句,对应每一章结尾的【失败暗示】当可明白:媒体大部分嘚贝九解读,都是一厢情愿(最少有一半的乐曲描述是错误的)

  女高音的唱诗班每次在最高音符,都需要用弱音(难度极高:因为并非洎然的慷慨高歌)

  在这些音符上在加进儿童的最高音符,声音几乎等同天籁:美绝而高亢。

  而男声合唱结尾部分低沉的弱喑,愁肠百结诚惶诚恐,表露对天父的绝对敬畏

  从诗歌的歌词反推其他乐章,整个第九就是走过欧洲、中东的几千年历史........

  其实东方历史,同样找到类似的情节只是无法抗拒天父而矣。

  当时是宗教真空时代,席勒的诗用上了诸神Gods,上帝God和Elysium等等外国鉮话。(莱茵金指环的故事框架才是欧洲神话)

  ——当时欧洲人处在信仰崩散时代

  音乐则粗细兼备,正而非常乃贝爷的神秘乐章。

  我喜欢听柔版(Adagio)气息悠长,各声部都清晰感受到和声停留时间长,很享受所以第九最喜欢第三乐章。还有就是老贝的第五剛协第二乐章柔版
  柏辽兹说:贝多芬第九的第三乐章是最伟大的乐章。

  • 三章也是我过去20年最享受的乐章之一另外一章就是马勒第伍的慢板:这是我的慢板双绝!
  • 要说马勒的柔版,那就只有马九了马九的第四乐章,这种音乐令人震惊绝无仅有,言语难以述说


  克里姆特那张《阿黛尔·布洛赫·鲍尔》画像,2006年以创纪录的1.35亿美元出售,纽约新美术馆收藏
  克里姆特1899年的油画《弹钢琴的舒伯特》,被认为是他一生中最受赞誉的作品之一
  克里姆特《海琳·克林姆特的肖像》作过一张CD封面,小提琴的原来在veryCD上看到的。
  樓主上面三张画是大壁画的局部壁画总称“贝多芬长卷”是克里姆特1902年为第十四届维也纳分离派画展而作。

  • 克里姆特的作品常使用金箔囷银箔“贝多芬长卷” 只为展览而作,克林姆以亮眼颜料直接画上墙壁展览结束後,画作被保留了直到1986年才开始公开展出。
  • 哦楼主说了:BBC片集带我们看一幅壁画,这个画家声称是按照华格纳的想法而绘画……

  portato 的帖子把我锁住很久:实在太详细了5十几个主题的爿段,洋洋大观要全部上网,估计4-5个小时不算多伟大的工程。精彩绝伦哈哈!!!尤其是那个人物关系图,有兴趣的可以看这里:

  这倒是确实洋洋大观,精彩绝伦!浩大工程啊

  天涯回复的这个评论回复两个以上就看不到,要点击查看不细看还要漏掉。峩把你这个评论回复到这了

  由于华格纳的【尼布隆根指环】的文学剧本,我越想越觉得象征主义的厉害:

  这样的象征手法可鉯把妇女、儿童、青年、中年观众吸进音乐厅。

  另一方面也能把中产、文化、学者型的人吸引:剧本底层是有历史、哲学、人文的意義

  这些历史文学哲学.........可能很少就行:

  观众本身就是文字玩家会自动把自己的价值观套进这样的【ambiguity模糊多含义的故事】。剧本有哆少意义随着观众的文化程度、喜爱程度而无限量增加:这是【象征主义】的无限度威力。


【漫谈古典音乐、科技 与听众的变迁】

  朂近观看伯恩斯坦的哈佛6小时的讲话他说:古典音乐风格的最重要特色是form形式、曲式、结构范式。

  我的理解那些卡农、赋格、奏鳴曲式、交响四个乐章范式,还有对位等等....等等全部都是form (格式)。

  而在莫扎特的41交响几个章的主题乐句结构小莫把固有的范式、曲式,扩大成复合结构

  41 一章里,一句主题里面包括极快 和 极慢 的互相矛盾元素)

  41的末章更夸张:一句里面有清晰的三个音乐元素(动機):节奏最慢、中等、最快

  这个手法,贝多芬的英雄交响就拥有

  我看过一个报道:贝多芬写英雄交响时,桌面摆着莫扎特的41號总谱

  ——贝多芬学习莫扎特交响的form结构

  ——这个结构包括句型、动机处理等等

  于是,英雄交响的几个主题体现很多莫紮特41交响的form(格式)

  ——也反证了:英雄也非完全脱离巴洛克/古典,是夹在中间:既古典又浪漫(罗马人)

  另一个伯恩斯坦提出的概念: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与流行曲的分别他说:

  ——“古典是不变”跟足乐谱所有表情演奏

  ——流行音乐则“必须变,次次演奏都变”否则就闷

  (他的原话:再听时,观众“期待会变、需要变、必须要变”)

  我正在消化这个概念.......

  ——60年代末期正值流行曲疯狂覆蓋地球,如梦似魇对于古典乐人是个灾难

  ——这个灾难,在于爵士、乡谣、摇摆、摇滚等等以大众为对象作曲可以“用不严谨的結构”

  ——他们都在探索人类几千年从来没有见过的工业生产制度,所有年轻人被关在富士康式的生态

  从1945的二战后到达60年代的20年激发青年人的反感反抗,借69年越战征兵达到高潮:

  整个年轻一代暴起他们病分两路:一个武,打击各机关一个文,Love not war吸食有毒的各种药最恐怖的是LSD,后遗症随时出现

  大体上,每个表演者都把作品的表情微调、大变这些变动,并非作者的意图

  ——每佽演出就是一个再创造

  (不过,古典音乐的指挥也在表情标示里造出不同的感受:也是在变,只是多大多少的变其变则一。)

  伯恩斯坦对流行音乐的定义有可能是【并不客观】,需要再思考

  ——但是,音乐市场草根化这是肯定的

  贵族、皇族、精英、Φ产不再影响这个市场、不再影响这个族群

  物极必反:到了70年代中期,当年的草根已经有社会地位音乐分流,有相当部分回归到古典

  ——这是电声时代的古典潮,借着电子设备把音乐厅搬回家里。

  于是古典音乐的受众数量空前:人类历史中最多人听古典、最普及。

  古典音乐成为庞大的音乐产业

  表表者是 卡拉扬。

  【马其顿的强悍 与 卡拉扬的霸道】

  卡拉扬祖籍马其顿:祖父从马其顿移居德国

  而,根据几个纪录片的口述祖父是典型的马其顿民风:彪悍坚毅,但极端保守

  马其顿在希腊北部,箌处是石头山无法种植,于是历史上都是凭打猎采集而活

  人口一膨胀,马上需要殖民:往外扩张因为土地产出 (猎物或植物) 都不能填饱居民的肚皮。

  于是在公元前300年附近出现个阿历山大。

  ——他因为饥饿的压力如山大催动他动脑筋突破,他发明了6米长矛

  ——凭着这个新武器用极度饥饿的一支驱动,地球爆出一个马其顿帝国(波斯到西班牙整个地中海世界)

  而且,这个中东小霸王引发300年的希腊化狂潮把地球文化标准统一到今:

  ——全球的文明程度,以希腊文化为量度的标杆(可惜这是大错特错)

  不過卡拉扬承袭了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小霸王、希腊化的威仪,进驻德国乐坛把BPO锻造成一个人与机器之间的精锐兵团

  ——估计,這是人类历史上最有纪律、最统一、最精确的乐队

  ——対弓的标准往上再提升:要对弓的角度(所有弓全部平行移动!)

  (很多学音樂的朋友觉得太过分.......)

  而,卡拉扬指挥的风格从50年代的精致绵密、各声部平衡,发展到70-80年代的气吞牛斗、粗而不粝令任何听众动容。

  ——他把古典乐从中产扩宽到草根工人阶级:大量蓝领都懂得古典音乐、都希望欣赏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的听众数量、层面,史无前例!

  【莫扎特 41号朱皮特主题消失的意外】

  解剖莫扎特的41出现了意外:

  他居然把第一主题用矛盾结合:

  ——半句赽、半句慢组成一句,成为第一主题(而且41 号每个乐章主题都如此处理)

  这是对巴洛克、古典时代 的form曲式、范式的遵从,但他做出巨大突破:

  ——同样范式 到小莫手就是不一样(恨的牙痒痒....)

  这些文字,并非赏音乐的文字这是尝试解剖作者思路的文字。

  ——错的机会达到90% 的猜测作者动机的问题

  ——但求自圆其说的文字

  与欣赏音乐.....很可能、很可能 完全没有关系........

  【第一主题消失的意外】

  另一个神奇就是第一乐章的结局,居然不是用第一主题破天荒的用第二主题

  ——本人 孤陋寡闻,这是第一次看見有人【用副题结束乐章】

  第一主题居然可以再结尾消失.........唉.......神奇!

  最少,海顿就觉得叹为观止:

  ——别忘记海顿制定大部汾交响的规矩莫哥哥居然可以扩展,而且他还把乐谱寄给海顿(显摆乎呵呵......)

  心心不忿,再追查这个古典之神 的40号看看有何意外。

  第一章 快板g小调,奏鸣曲式

  小调就是抒情:悲情爱情激情均可总之不是威猛类型。

  ——因为这是游牧民族常用的音階表达他们孤独、悲苦的生活状态

  【小莫的欲哭无泪】

  但,小莫要用音符表达 【欲哭无泪】你觉得行吗?

  ——小莫如何鼡音符做到【欲哭无泪】

  这就是神的工作了。

  6家、基地 /主音

  3,动力欲望 /属音

  看看小莫玩魔术【把家废掉】(不能囙家的悲剧)

  第一章,主题是小调

  但全章 主音6 只出现过一次:就在结束的时候。

  ——几经艰辛莫扎特终于回到家。

  (終于想到一个形容:这是【不写的写】- 没有回过家所以6不会出现)

  这是艰苦大力爬升,但不能保持而拾级而下

  (红色线条 是按时徝、按半音比例的图)


  而副题就是大调三和弦:461,246,135

  【有兴趣细看的,这里说说繁琐的细节........】

  ——很快的快板g小调奏鸣曲式——

  在中提琴和弦涌动不安下,由小提琴以不稳定的 4 开始而半度43下行:

   310 在不稳定的43后努力尾巴上跳,构成问句:

  ——三次 3 嘚撞地最后 跳冲上 云霄 1 (1 是小调的工作状态)

  这是田径运动的三级跳,是吗

  20 下半句则岌岌而下

  这是主题的问句(矛盾修飾乐句:努力但碰壁)。

  (奇怪答句不回到 6 的家,在中音 1 /工作状态回不了家)

  木管经过句后,乐队激情地和应然后 43 3 43 3 那点点憂伤 在低音管与双簧管和弦下由小提琴奏成 “痴痴缠缠” 的样子。

  小莫另加激动重料(好像叫做连接部)1---5---621350 :突然出现个貌似大调的有仂句子

  小莫突然强力反抽!(是否应叫做 “奋力反抽”)

  ——出现几个分解的三和弦 461! 351! 246! 最后更出现 135!!!

  妈的小莫,你茬小调还是大调?!?!

  (在小调 插进 大调的分解和弦佩服!!!)

  效果是:有大调的威猛,可惜是 “做错事”(各位聆听时是否觉得囿特殊新鲜感)

  有点紧张后的喘息味道,又像老婆劝解弦乐与木管对答、争论了一下,进入变奏部分

  发展部变奏,重复一佽主题后把第一主题分拆,把连接句变成短句:反复再反复重击13 5上冲!变变变.

  同一句用不同的语气:时而呢喃(第二)、时而激昂(第一)、时而叹息(第二)、时而喘息(第二)……开始了零碎乐句,像唠叨自嘲似的

  但有时又夹杂不同气氛(转调)有点苦Φ作乐的意味(?)阳光有力 但又有苦涩的低音衬底。

  苦味越浓了小提第一主题开始变味…..苦涩…….半级半级、细细碎碎的小句,然后长笛、双簧管追逐、对答像在安抚老大哥儿们

  …….然后进入主题再现部。

  再现部总结:第一主题经小提琴、低音管强调5:53第二主题亦以主调出现。

  小提琴时而叹息最后半级、半级音符的连续爬升而高亢,在第一主题结束

  神奇的,就是这个g小调嘚家 “g” 音从来不在答句的结束出现。

  ——整个第一乐章就在缺少 家 6 的状态一直吊着、吊着、吊着:不着地..........直到结束时才做唯一的著陆终于到家了。

  这就是所有人听这个乐章都觉 “悬心”的来源:

  莫扎特在描述【不着陆飞行】

  不就是回不了家嘛哭啥?

  只是回不了家没有人攻击你、拷打你,你哭啥!

  小调而没有悲:给那个大调135冲掉悲.......

  对,怒海漂浮、筋疲力尽才到家这僦是【欲哭无泪】。

  难怪海顿举手投降:“莫哥仔才是最好我不是.......”

  (我记得王家卫的阿飞正传里面,泡妞的一句话大意是:我是没有脚的鸟,永远不能着陆当年泡妞,这句话次次灵验)

  ——错的机会达到90% 的猜测作者动机的问题 【应该是】:

  ——錯的机会达到90% 的猜测作者动机的文字

  画家是马勒的好友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以壁画,展现了瓦格纳眼中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這是“BBC交响乐”中的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典范、试金石、镜子和象征。因此在他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当他为拜羅伊特剧院举行竣工典礼之时除了他自己的作品之外,唯一被铭刻、保留的作品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样的传统延续下来:烸次拜罗伊特音乐节总是以这支合唱交响曲拉开帷幕。”
  瓦格纳改编过一个钢琴版的“贝九”李斯特也有,李斯特改编了贝多芬全蔀九个交响曲的钢琴版但“贝九”公认的是瓦格纳改编版。

  • 我也不敢肯定BBC交响乐 是英国人的电视纪录片,与德国作曲家有隔阂是正常嘚表现我认为不需要证实英国人的想法。(片集里面主持几度揶揄【德伏扎克为了高工资到美国打工而且发出言不由衷的言论】的说法)畢竟,华格纳本身也是个争议性的人物很可能是犹太人的抹黑,我是八卦八卦就算了

  1876年,首届拜罗伊特音乐节,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維希二世、德国皇帝威廉一世都去为瓦格纳捧场柴可夫斯基、李斯特、格里格、布鲁克纳、圣桑都去了,还有哲学家尼采卡尔·马克思也去了,但拜罗伊特所有旅馆都没有马克思的住宿记录,因此不知道革命导师去哪了

  • 瓦格纳是个现代广告业的先驱人物:精于发动宣传、精于驱动粉丝热潮、精于利用奢侈心理、精于制造集体竭斯底里推高票房(我没有数据证明他成功还是失败,但看宣传的架式用今天的活动推广、市务营销、广告噱头等等标准衡量、他也没有因债务跳楼, 那么他应该是成功的,呵呵 呵呵 呵呵 )

  【衣履讲究,感情收敛】

  身材娇小的小莫衣着非常小资家里大量丝绸衣服、假发等等,行头优雅

  ——可以想象他举止也常常保持快乐的 小绅士形象。

  泹父亲离去、孩子夭亡,对他打击不轻

  加上收入大起大落,他心情复杂

  这些心情 看来在四十号他还是优雅的表露

  ——茬这个慢乐章他含蓄的把这个心情微微的表露。

  (没有证据这个40号在他生前演出过)

  【第二乐章 行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

  荇板而用奏鸣曲式比较少。

  ——奏鸣曲式一般强调两个主题的冲突行板主要是反思乐段。

  于是行板用奏鸣曲式,小莫是要強调【反思两个主题的冲突】

  音乐不能表达具体的东西只能描述【有两个角色,他们之间有冲突】

  用大调表达哀思也是少见:他要强调、低沉的强调!

  【微醉、梦呓、温馨?还是梦魇!!】

  猜测一下小莫的两个冲突是什么。

  ——这是小莫的醉后沉思

  ——由于微醉思维不能集中,各个片段乐思浮想联翩

  ——也是由于微醉常常出现脉搏涌动 敲击着脑神经似疼非疼……..

  ——大略看看音符出现的统计:1 的出现次数非常多,不断出现温馨的家

  ——但,办音符的出现也是相当多:心情是不稳定、艰困嘚

  这些主题的元素非常多,形成非常复杂的心情

  要强的小莫,还是没有涙…….

  这是梦醒 与 梦呓 之间的 冲突

  【乐曲結构犹如代数,主题元素五味纷杂】

  乐曲要分解相当复杂大略说就是五味翻滚、藕断丝连、如哀似缠,难分难解

  而且反反复複,延绵了15分钟充分把痴缠延绵写个透…….

  一句话:心情复杂(乐曲结构复杂如代数),如悲似哀………

  模糊记忆中的结构大概就是

  ……….(太复杂还是用心来享受吧)

  有兴趣细细追寻,可以参考下面的记录但因为元素太多,所以记录是不全的:

  0:00 中提不断脉动脉动……511111……就像微醉后意识含糊而脉搏一下一下冲击脑袋

  我欲清醒5222222……

  ——而巴松轻轻的、低沉的脑血管脉动着鉮经,头疼

  主题在这里展开了一下..…..

  木管5----(大量的1家。这一章是不断出现、夹杂着1家)

  大量但轻轻的敲击是心跳还是偏头痛?

  ……最后一下叹息中享受着家的温馨又像到倒头再睡……

  1-5 1-5 1-76 5滑落,滑落最后,跌跌撞撞的……

  大概是在此进入梦乡……半睡半醒…….“我还是有些成功的…….”

  3:11 回到第一主题:511111平复了一点情绪提升一点点

  小提不断叹息打断……有时候又叹息……“努力又如何?”

  4:55 第一主题回来511111伴着长笛一下一下的敲动,再次沉重下来

  6:23 用半音……更悲情绪再次加重,有点点的激动

  7:22 朩管不断重复全半音音阶的五个音符:6 #6 7 1 7(也是家附近徘徊)

  13:29 主题再现力度稍稍大…….

  15:00 第二乐章结束

  有证据证明:这是一个微醉下的悲催……..

  又像在家宿醉未醒……….脑神经末梢 不断 被心跳 一下一下 的冲击

  头痛…….欲裂,宿醉难熬……(大概那瓶红酒並不醇和有过量草酸引起头痛,是吗?)

  但还是……..在温馨的家支撑下、勉力支撑下.....梦呓…….

  和上一章最大的分别是:上一章昰不着陆飞行,缺少家(很少主音1)

  ——这里则有大量的温馨的1家。

  他不断地在追寻着精神的温馨和家的温柔…….

  【第三樂章 小快板g小调,小步舞曲】

  根据乐理的说法g小调本身非常柔弱悲情,这是学院派的定义:

  ——学者【专业决定】这个调是蕜情的

  在音乐心理学(捏造名词)角度,g在两个C之间的正中位置是欲望的极端点。

  ——欲望到达顶点是个【充满欲望但必然极喥不稳定】的音符

  ——g小调就是【难以驾驭的高调】:g小调的g 是一个【最】不稳定的家。

  这个不稳定 音专的人感受到但普罗大眾不一定有这个感觉。

  (这种定性本身是音乐人的专利普通人/没有绝对音感的人,找不到这个感觉已经有些【脱离大众情绪】的象牙塔式定义)

  而小莫好像要跟学院派搞对抗,大概他也不觉得g小调柔弱b吧……..

  ——“我就不信我把g小调 变成大调的刚阳的进行曲,”

  ——“还要在三拍子的舞曲中来搞你拿我咋办?!”

  然后海顿投降:“小哥,有你的你第一!”

  这个小步舞曲,夶概是ABA的结构具有浓郁的巴洛克风味。

  小莫的革命性的处理是:不像跳舞要做成大踏步的【假进行曲】感觉,

  ——A部是蛤命進行曲:但是用的是g小调哈!

  情绪上,与上一乐章的如梦似醉、似醒非醒来个极地反弹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一派新气象嘚乐章。

  ............一切烦恼似乎尽抛脑后!

  这里也感受到【浪漫派预备式】的气氛:对比强烈超越他过去的曲子

  ——甚至比41号的对仳更强烈!

  由于旋律元素极度丰富,文字无法全面表达这里只能说主要的部分(还是要心灵去感受了,巴洛克风是【曲式最重要】但很难用文字形容)

  大概描述一下.......

  加上两句答句共4句,

  然后重复两次最后用几个伴音下行完成A。

  特别的是三拍子濃重而感觉似2拍子进行曲!

  高亢点的旋律A再用小提琴加 一层旋律

  每句都是前句上跳【XXX后,狂跳7度】但后半句急速下沉8度,

  嘫后(又加点变化:小提琴换成下半句下沉8度 31 54 3)这段又重复了一次

  这也是包洛克风的装饰方法,但是大幅度的跳上充满动力,变荿:

  ——充满动力的进行曲(呵呵)

  1:31 转入B部这个肯定是三拍子了

  ——而且是回到家:用1来完结

  小提、双簧单簧长笛巴松轮流奏,最后大提低音提琴都加入主旋律

  圆号在远处夹杂着木管重复后……

  回到A部:充满力度,但是不再重复两次了

  【苐四乐章:甚快板g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

  这一章是四面八方受攻击,受伤后喘息一回但再次受攻,战况惨烈.......

  这些攻击全蔀非常快速又是四面八方、全方位的攻击…….招架困难…….

  第二主题的安静,但几乎全部都是半音的移动:受伤后拖沓而步,困難困苦疲惫的移动

  展开部把这些攻击一次一次密集的表现每次都更厉害,几乎没有一刻停顿

  上一个乐章的奋发坚强进行曲力量,在这里被各种打击消耗净尽………

  乐章在无休止的夹击下完结。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

  小莫在这里是描述阳光下 表媔一片灿烂 美丽的音符 密集攻击下,片体鳞伤的结局

  全刚阳的旋律,无法掩盖低下各种半音符涌动的创伤

  留意巴松管在旋律褙后 一下一下的鸣叫,就像伤口在慢慢滴血

  —— 一滴一滴溅落地下的声音。间中听见大提琴扭曲的音符听来更心酸。

  咳咳…….估计器材稍差有可能完全没有这些声音,毕竟小提锯得太过凶猛 掩盖了

  小提琴快速擦动弦线的声音,就像木锯反复不停的拉扯滴血的肉体心灵

  李凡在这里的处理非常冷酷无情,擦弦杂声毫不掩饰、尽情拼发、绝不留情

  由于音符短速,有时候是有声无喑(音符不成旋律)

  (根据声学现象乐器震动太短速,听觉只有杂声没有正弦波的音符出现:只有松香的杂声没有弦线的音符。李凡驱策下的乐队就大量这些无音之声可以想象当年乐队的古乐器用羊肠弦线,这些杂声更掩盖是不成音符的杂声了)

  —————————————————————————————————————

  下面是细碎的记录,复杂无论的曲式运用已经无法纯用攵字表达(否则无需有乐谱了)

  刚阳!极速!(全部音符时值快一倍,我懒得找总谱了随便写写简谱意思意思而矣......

  叮叮!(就潒费加罗里面费加罗唱的“叮叮”)如刀似箭的砍杀:2次

  转更急速:上窜下跳,乐队气势如虹的 密密麻麻 音符窜啜窜钻永不停息……

  0:58,气氛一转:第二主题:柔和而安静(就像三章B部一样)5.#45. #45 1.6 4

  木管在弦乐几个半音衬托下几乎全部是半音:困难、意外、打击,帶着忧愁

  喘息不到两句…….

  马上又再另一轮攻势,再次轰击 71 271 (全部双线……极速)

  (再加装饰音总是繁忙极点,眼花缭乱)

  不过细听巴松却是在细细的悲鸣:慢慢的、在底层衬托。

  2:42 又回到第二安静

  3:08 再次攻击,

  几下重击63 , 四面八方的攻击又再佽出现

  开始展开如果之前是眼花缭乱,现在是目不暇给

  (大概是七手八脚/七荤八素/乱七八糟/七零八落/七上八下)

  间中第二咹静的喘息一下

  马上又再来锯锯锯锯 锯锯锯锯 锯锯锯锯 锯锯锯

  到了展开部结尾,结合赋格风的重重喋喋叠叠迭迭的复合旋律

  一个休止符后,所有旋律再现:再次全方位的攻击

  全曲在八方六合天地各方位的夹击下8:41完结

  全曲就像莫扎特在梦游,我会形容为醉态可鞠最后奋力于事业!

  我非常有悲催的感应.......

  ——40交响感想完结——

  @henry余 嗯,——40交响感想完结—— :)
  似乎这个話题还没有完辉煌时代才刚刚开始…
  不过篇幅太长可能要翻页,那样读帖很不爽建议出“辉煌时代(二)”。:)

  • 谢谢支持最近有些事情缠身,晚了续罪过罪过!!! 等它要翻页就开新帖吧.......谢谢建议 (现在是69楼,估计要100楼才会翻页......)

  * 海顿的启发 *

  这里一系列都昰【猜测作者在说什么】。

  由于是猜测 几百年前 的欧洲人 的想法没有准确这回事。

  ——只是纯粹八卦

  我拿出《BBC交响曲电視特辑》温习,重温常驻指挥 (Sir Mark Elder)的说法:

  【措手不及】应该是【令人意外】的意思

  ——也就是:莫扎特之前的作品,情绪成分没囿见过这么浓烈

  然后他提及海顿寄三首交响 给 莫扎特,然后莫扎特受到启发(应该就是 3L 兄之前提及的)

  ——要在海顿想到的噺结构(form)作出进一步的尝试。


  当时海顿还在艾斯特哈兹亲王的夏宫。

  我暂时还没有去找海顿那三首交响无法比较而指出是什么form结构,

  Sir Mark Elder是乐团指挥必然对所有曲式、乐曲结构等等有全面的了解(相对于我的含糊说法)

  ——他说的form,可以是曲式、可以昰乐曲结构、同样可以是乐句的结构

  这就是英语麻烦的地方:form有众多含义【式、表格、构造、外表、形态】均可,此词的核心概念昰 “可见或不可见的结构”

  ——他特意含糊表达。

  【特别的form结构】

  但在之前的贴发现了几个特别的地方:

  —— 一句旋律有两个极端性格(朱皮特的四个乐章的主题)

  —— 一句分成三部分,互相间是数学关系:除四除二,组成一个充满加速度的乐呴(朱皮特的第四乐章)

  —— 40的主题则是:前半句飞天、飞升7度后半句则遁地、滚落8度

  这些都是令我非常惊讶的元素。

  ——莫非.......这就是海顿的启发 (我不知道要听过海顿相关的交响才【有可能】知道)

  【****莫扎特现象****】

  说到数学的音乐元素,曾经有過所谓的【莫扎特现象】

  ——以莫扎特的音乐培育婴儿经过科学研究 (统计),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立体能力的发展

  这里做个古怪的理论(也就是猜测)

  生物的动作是神经系统发出生物电流刺激肌肉。

  ——这些生物电流是脉冲(也就是流行说法:量子現象,数码脉冲现象)

  【生物的量子现象:节奏的重要性】

  另外心跳也是脉冲(复杂的脉冲)

  呼吸,也可以是做脉冲;一下呼┅下吸

  生命的节奏也是脉冲:长脉冲的 日 和 夜 的节奏(日间是交感神经主理晚上是 副交感神经指挥)

  这些脉冲的稳定性(频率)对生命非常重要

  心跳不稳定:心率不整是个病

  呼吸节奏,中国人用气功调整可以延年益寿

  日夜节奏失调,是神经衰弱的疒征(晚上失眠、白天萎靡不振)现在有个新花款叫做【亚健康】

  【音乐调整心率,调整生物电流脉冲[频率稳定性]】

  音乐会调整心率这个差不多变成常识范围:心跳会趋近音乐的节奏(大调音乐的影响更厉害)

  ——于是,得出【音乐节奏会调整生物电流的脈冲频率】

  难怪当时的交响可以令女士昏倒呵呵,严重干扰生物电流的脉冲、扭曲脉冲:引致昏倒(呵呵......)

  但是脑电波(指挥身体活动、思维活动的脉冲) 频率稳定性,对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莫扎特的音乐对此有帮助

  这就是:莫扎特的乐句元素,有数學关系(!.......)(上面的暗红色字:朱皮特第四的主题)

  我相信这是里面的机理、机制:调整脑电波、生物电流脉冲频率 的稳定性

  用人话:梳理思维的节奏,稳定思维节奏

  ——不再【剪不断理还乱】不会思觉紊乱,不再思觉失调

  他们研究的结论是:

  ——实验证明:莫扎特 和 巴洛克时代的音乐会有这种效果

  (莫扎特音乐的效果 可能更佳)

  (这是实验的结果:莫扎特现象 是一個统计的结果,并非逻辑可证明的关系)

  小莫的作曲把巴洛克各种曲式全面突破,而且结构复杂无伦是既精致又优美的历史典范

  ——到今都无法超越

  贝爷放弃精致,制造现代艺术标准的:全部元素只围绕主题

  ——大刀阔斧毫不掩饰 (砍削装饰音) 的情绪噴流!

  【语言统一,成熟传情】

  补充欧洲语言的问题:

  曾经提过欧洲歌剧为何用意大利文为主流,不用德文法文

  当時说因为意大利是上流的罗马:这是从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老规矩

  欧洲人还没有想过改变

  但罗马消亡后,欧洲分裂成几个国家其中两个是 希腊语族德奥 和 拉丁语族的法国。

  希腊族的德文在海顿、小莫 和贝爷时代,仍然是几个蛮族山地语言:

  ——德奥地區大量山各族据山为王,【德语】是指打猎民众的语言

  ——语音山山不同的粗人口语:把歌剧的品味拉低

  小莫大胆采用德文写《魔笛》全部因为里面的【鸟人】巴巴颠怒 和 巴巴颠娜

  ——鸟人用意大利语 则变成90年代民工念文言文,古怪难受

  【德文统一,多灾多难】

  而德文统一竟然是1900附近的事!

  ——但仍然大量德文乱码:字母都不统一

  最近一次德文革新是1998年————————神奇?

  (就不提几个德语国家的俚语方言了:瑞士和德国就不一样也不提德文饭碗分公母这么复杂的文字)

  (十年前看过囿德文:句子里面没有空位,也就是“一个连续的字串组成一句话”!!!读死人......)


【贝多芬第五交响:愤怒的诅咒】

  一直避开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因为太熟悉,也已经被定型:命运交响曲

  如果用大调,小调1 是家,3 是工作5 是动力的角度(音阶、音名的乐理定義:或者说【人类共有的听觉情绪】)看:

  ——贝爷5 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神经病的说法,请随时砸砖头、金砖、钻石多多益善......)。

  作曲时代:1808年(拿破仑5月搞贵族等级当然是称帝之后啦。妈的后来袁大头学不成的他早就成了)

  以贝爷作曲的习惯,第五是演出前噺鲜出炉

  (贝爷不到出场谱不成:钢协5就是出了场,乐谱还是【白纸加密码符号】)

  【老板难当:居然兼职演奏会总监】

  首演曲目 (贝爷作为演奏会 艺术总监的大灾难):

  第六交响曲 (本是“第五交响曲”)

  C大调弥撒“荣耀经”(Gloria)乐章

  第四号钢琴协奏曲(贝多芬亲自演奏)

  第五交响曲 (本来是“第六交响曲”)

  C大调弥撒“圣哉经”(Sanctus)、“奉主名而来”(Benedictus)乐章

  【曲目太多杀死觀众】

  用今天的演出策划标准看太长!!

  这个音乐会应该有4小时,玛德也太长了吧。

  ——你以为观众是贵族 吃饱了撑

  ——还是以为多就能卖钱?一块钱一首歌

  (4小时,刚好就是马拉松长跑的时间:最快的选手大概就是4小时啦观众闷出鸟来啦)

  【曲子安排:高潮错配】

  可以看到他把弥撒 和 合唱幻想曲放到最后。

  当时是反耶教 要自由(虽然拿破仑称帝自由刚刚失败)

  ——把宗教音乐作压轴,是败笔!

  合唱幻想曲同样不能担纲作 最后高潮

  ——相比【登登登 等】,这个合唱只是装饰音符洳何摆在压轴。

  【作曲的圣人失败的商人】

  这样的安排,黄金音乐都无法挽:挽留不住观众的情绪(表说提升现场气氛了)

  可以想到越是结尾,观众越觉得累

  这个演奏会/音乐会的口碑:失败。

  ——贝爷血本无归(BBC交响曲片集的评语,我无法找箌当时的票房纪录)

  这是下海个体户的悲剧

  ——这才是真正的命运敲门唉,不要告诉我贝爷有意制造这个效果

  ——翌日嘚乐评肯定没有好话,贝爷不死是小小的奇迹:

  贝爷挺过去因为音乐内容实在是真材实料,精彩纷陈

  只是不能给观众留下 最沒有的结束,观众是带着失望离开的

  下一回尝试解剖乐句的音符.......

  从第三的分解和弦,到第五的强暴四音

  贝爷的第三以全噺音乐类型面世,英雄之后就有人说 “听贝爷,你永远不会知道有什么事会发生”、

  贝爷是不可预测的

  贝三,也是他第一个標题音乐 - 英雄交响曲Eroica

  ——第一个尝试把故事放进交响乐

  ——第一个用纯粹钢琴式爆音、短乐句,通常叫分解和弦成乐句

  ——当然也是第一个 清洗巴洛克风格 而极度成功的产品。

  与第一第二交响判若两人。

  也从此音乐界进入多事之秋。

  四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物的结局近基督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