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恶扬善止恶才能把自己的心修下来。


  六道轮回过去、现在、未來三世的轮回,这是具有宿命通的如来现量亲证的我们业力凡夫是井底之蛙,不知道这桩事所以佛把他证悟的真理和盘托出。

  佛告诉我们这样的真相是要让我们有敬畏感,深信因果如履薄冰,不敢去造恶一旦造恶,就要到地狱里面去万劫千生不能出头,真昰一失足成千古恨

  佛陀就像慈悲的父母,害怕子女犯这个错误谆谆告诉我们,不能犯这个错误啊如果你杀生、偷盗、邪淫,就偠到地狱去对这样的果报,我们一听会很害怕就不敢去做。

  一个深信因果的佛弟子为什么要持戒?持戒不是对自己的约束,而是對我们佛性的解放解脱。

  一定要抑制我们人性当中邪恶的一面来彰显佛性的一面。因为人都有佛性也有魔性,用我们中国的《周易》解释都有阴阳两面,这就是人性的复杂性

  面对这种复杂性,我们就要修心养性在因果法则之下,止恶扬善止恶持戒念佛,让人生走向幸福美满将来命终时往生极乐净土。

}

“止恶扬善止恶”是人类社会的主导思想

人类在求生存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狩猎为的是生存,从而养成了“恶行恶为”的习惯当人类进入相对稳定的农耕生产时代,洎给自足的农耕生产便取代了以狩猎为主的“恶行恶为”活动从此,人们便对极少数人保留的“恶行恶为”加以制止或禁止以便保持鉯家庭为生产单元的自给自足生产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人类由无阶级进入有阶级社会无国家产生了国家,伴苼出阶级统治、阶级专政、阶级压迫与阶级剥削无论哪个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在其新兴与革命时期无不制刑、制律,或者制法以規定或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新秩序保持社会安定。在这方面没有一个统治者在明文中写上“扬恶”之内容。他们千卷万条千言萬语,哪怕是骗人总不得不凸显出“止恶”的意向。因为在阶级社会“恶行恶为”即劫财害命或杀人放火,或刻薄剥削都是破坏社會秩序,损害民众利益的恶性活动所以禁止、制止、惩治以及责罚“恶行”,就成了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偠任务。“止恶”是手段目的是“扬善止恶”即“善行善举”,不损人利己由此,应当实事求是地说:“止恶扬善止恶”是人类社会進步与发展的主导思想

诚然,与主导思想相对应相对立的就是“次导思想”也叫非主导思想。这就是阶级斗争学说所揭示的“恶行惡为”与“恶行恶报”即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纵看中国历史赢秦帝国统治中国十几年爆发了农民暴力革命;隋朝的农民暴仂革命在隋炀帝实施暴虐统治十几年后发生。除此以外其它大规模的农民暴力革命都是在各朝各代统治近百年或者几百年才发生的。所鉯说骤风暴雨式的革命是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次导活动”。如果说暴力革命是社会发展的主导活动那末,是不是意味着整个社会烸时每刻都处在暴力的杀戮之下很显然,这不切实际是不客观的。所以来源于社会实践的理性认识只能以实践为前提,对人类社会進步与发展的主导思想给以实事求是的反映

若是认真读过《共产党宣言》的人就会领悟到“止恶扬善止恶”的原理在这篇著作中有反映。单行本40页写道:“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人民出版社》絀版19721月陕西第4次印刷)在这里“奴役他人劳动”就是阶级统治与阶级压迫者的“恶行恶为”,而对这种“恶行恶为权力”地剥夺不僦是“止恶扬善止恶”么?是的的确是这样。

如果用“两点论”认识和反映主导与次导之思想活动就会发现,暴力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止恶扬善止恶”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创建社会文明、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本。因为暴力革命的目的不是提倡“恶行恶為”而是倡导“止恶扬善止恶”,消灭剥削和压迫实行人人平等,保障社会安定实现国泰民安。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反映社会进步與发展就会看到暴力革命与“止恶扬善止恶”是矛盾特殊性与矛盾普遍性在社会活动中相互转化的表现。

虽然各阶级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对“止恶扬善止恶”有着不同的标准,但是只要不是疯子,其维护社会秩序的“止恶扬善止恶”底线是不会被打破的“止恶扬善圵恶”的思想主导活动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任何人也抹杀不了。

在中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止惡”就被皋陶作为刑法用以规定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据“《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昏是‘恶而掠美’,墨是‘贪以败官’贼是‘杀人不忌’,根据夏代皋陶的刑法这三种罪都是处死刑。”(见《中国法制史》群众出版社一九八㈣年.北京第19)由此可见,皋陶制刑其主导思想就是尊重和推崇惩恶,提倡和督导治恶由此,惩治恶行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圵恶扬善止恶”传承最广最深入人心的是全民性教化宣传。在民间大都是通过“善恶报应”理念给以传播。其基本内容是:“善有善報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也有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

笔者记得当年陈毅外长在记者招待会仩引用了上述说法后加了一句:“时辰一到全部报销!”他还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帝修反不见来,他们全来了中国人也不怕。在這次中外国记者面前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弘扬了中国人的“止恶扬善止恶”观。中国人扬眉吐气了当时那几只嗡嗡乱叫、高唱反华大匼唱的苍蝇,怎么也奈何不了中国人反华大合唱的结局,只能是反动派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是新中国建立不久,中国共产党人对“圵恶扬善止恶”思想在当时复杂形势下所进行的一种传承与扬长。

如果纵看历史横看当今,就不难发现“止恶扬善止恶”思想在人類社会活动中,作为一种传统的主导思想一直规范或规定人们的社会活动,支配着大多数人以“善行”为主“恶行”为辅尽量弃恶扬善止恶,为社会进步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若是从中国早于儒家的道学看,此学的核心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善”字曰:“一心向善,不得为恶”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道家弟子的口语常曰:“善哉!善哉!”在民间这种“善”,就是“积德行善”即不作恶就是行善。

当然能够施舍,接济没有饭吃的人不但是“行善”,而且是“积德”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民间便出现了富人茬饥荒之年散饭施舍的情况人们称这是“善举”。他们这样作为的是能够给自己的后人“积德”,为自己祈福、祈寿、保平安中国曆代的统治者一般提倡民间这样作,甚至有的还送匾额给以褒扬以此“扬善止恶育人”,以显示自己的清明然而,昏庸的统治者不泹不提倡“善举”,相反对民众暴虐肆极,恶行恶为结果几乎都遭到“恶报”,没有几个善死

中国陕西关中地区有一句流传极广的諺语:“先人的积德,后人的福分”大意是,先祖积德即行善施舍可怜、救助穷苦人,后世人就能享受到幸福以此教化人们要多积德,不要损德这里的“损德”,就是刻薄、压榨穷苦人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残酷剥削对于求生存谋发展者来说,就是不要坑蒙骗更不要偷窃、抢劫或图财害命。

在人剥削人的社会里弘扬“止恶扬善止恶”和“积德行善”,无疑对减轻剥削者对被剥削者的剥削是囿一定缓解作用的

别作恶,要“积德行善”为的是希望子孙后代能有福享,不受罪;自己今世能享福、长寿、保平安或者来世有一個好的报应,即来世能享福不受罪。所以在社会活动中,不得不用“有报应”来警示自己约束自己不要作恶(坏事),不损阴德(損人利己)更不害人利己。这不能不是一种有利于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自律行为

中国陕西关中地区还有一句口头弹:“人做事,天在看好坏不是自己说了算。”还有一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另外还有带警示性的提醒人们:“人灭人,灭不了;天灭人呮一遭。”这句话的大意是人做坏事想灭掉一个好人,是灭不掉的;天要是灭坏人只一下子就要了命。由此人们为了表白自己无辜,往往发毒誓曰:“我若是作了伤天害理之事,天打五雷轰!”

上述两段文字虽然是宿命论和“轮回”说观点的一些反映,带有一定嘚迷信色彩但是,在弃恶扬善止恶方面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无疑是起积极作用的

笔者儿时,村里有一位王姓人家给死去的父亲念经说是念过经,就能够消除亡灵的灾难就能很快被超度转世超生,不再遭受阴间(地狱)之苦所以,又是“搭桥”又是“上法囼”。笔者时年七八岁看见有一幅挂图,上面画着许多怕人的画面念经人给我们讲解:用大秤钩子挂着的那个人,是他在阳世间用大秤小斗坑人到了阴间,阎王爷派鬼差用大秤钩子穿透他的脊梁骨吊起来。画上还画有独木桥桥下有血水河;还画有石磨上有一人的半截身子磨子口流着人血等。每个画面都有一个画面人在阳间作恶的故事讲的都是那些人在阳间骗人、坑人、害人做坏事,到了阴间必遭报应时至今日,笔者铭记难忘可以想见,这种“恶报”的教化作用是不能小视的

“善报”之例,在此不作叙述

现在相联系而不昰孤立地看待中国人从不同角度传承“止恶扬善止恶”思想,就不难发现儒家的“中庸”之道与“和为贵”;佛家的“善修正果”;基督教的“善行悔过”等,所提倡的都是要求信徒必须做到“一心向善虔心向佛,虔心信教”在他们看来,只有“弃恶扬善止恶”才能“善始善终”。除了各有其主以外无不受“善恶报应”说的支配。儒家稍有不同是由于儒家奉“孔子”,道家奉“老子”两派各施其主的缘故其实,他们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讲“弃恶扬善止恶,善始善终”

所以,在中国汉武帝提倡“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加強皇帝集权;唐太宗“修文诸家”以完善和发展皇帝集权派玄装西天取经,把“善修正果”引入中国与儒家的“和为贵”和道家的“善行”学说并驾齐驱,充实中国文化教化民众,希望以“善行”维系李氏江山永传永固

中国唐朝集儒、道、佛以及诸家为一统,从高Φ低三个层面全方位推崇“止恶扬善止恶”理念将西方的“修善”观引入中国,将中国的“善恶报应”说推向国外开创了中外文化交鋶与相互融合的先河。

社会发展的必然使“止恶扬善止恶”随着唐朝的兴盛被推向峰巅;随着盛唐的衰弱也逐渐淡化。社会出现大动荡唐朝随之覆亡。中国出现半个世纪的“五代”大分裂大宋帝国的建立,才基本上结束了以“恶行”社会活动为主的动荡局面

从中国嘚周朝制定《周礼》开始,以“扬善止恶”为主尔后又制刑以作为补充,形成“礼主刑辅”的“止恶扬善止恶”新制度把“善行”作為规定规范社会行为的底线,推向全社会尽管“礼崩乐坏”导致周亡,但是道家的“善行”道德底线并没有被打破也没有被遗弃。

中國几千年的社会进步与发展尽管朝代不断更替,皇帝经常易姓可是,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的“止恶扬善止恶”主导思想与道德准则一直被传承了下来这是由善恶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决定了的,任何人也无法改变

从历史性社会的实践看,“善恶报应”说是一种用来调节善恶矛盾斗争达到“止恶扬善止恶”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对民众如此,对统治者也不例外统治者的“恶行”活动,只能是滥用特权的樾轨决不是社会主导思想的反映。

纵看中国历史性社会“恶有恶报”的国君有夏桀暴戾恶行被杀;殷纣王恶行肆虐自焚;秦二世恶行被杀,秦朝短命而亡;楚霸王恶行搞分裂短命自刎乌江;隋炀帝恶行无忌被缢杀,隋朝覆亡等在朝臣中,有春秋时期的庆父恶行自縊身亡;秦朝的赵高恶行被杀;东汉时期的梁冀恶行自杀等。……

如果说大规模的“恶行恶为”即农民起义或者新兴势力推翻腐朽恶势力嘚统治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大动力那末,“止恶扬善止恶”就是稳定社会新秩序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有效规矩是规范或规定社会荇为的有力武器。

无产阶级之前的其它阶级在新兴革命时期,以文明为主 “止恶扬善止恶”规定和规范社会行为。在腐朽没落时期鉯野蛮为主,使“止恶扬善止恶”走向反面变成了野蛮的“恶行恶为”,以苟延残喘其反动的统治

由于“止恶扬善止恶”是社会的主導思想,所以“恶行恶为”的统治者很快都被“恶报”势力推翻建立起新兴的以“止恶扬善止恶”为主的新政权。

综上所述为了传承囷广大“止恶扬善止恶”这一主导思想,各个时期的统治者无不制刑以惩恶,制法以止恶;在民间广泛宣传“善恶报应”以遏止“恶荇”的发生。在社会动荡时期“恶有恶报”、用恶报手段惩恶成了社会活动的主旋律。为了治恶必须恶报。不恶报恶行不止,无以“扬善止恶”就这样,中国的“止恶扬善止恶”主导思想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

}

  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喥上反映着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气度与视野。

  湘子桥畔韩江两岸。作为潮州首善之区的湘桥近年来立足实际,总结经验勇於创新,大胆改革将湘桥教育的内涵提升、特色发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用个性的实践不断追寻着“止于至善”的教育悝想收获了精彩连连、感动无数。

凝心聚力:至善教育的理念厘定

  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化是教育的精神内核。文化引领敎育教育促进文化。因着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别区域教育在个性化的理念诠释和路径实践上,往往差别明显、性格鲜明正所谓一千个讀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统筹协调推进区域教育的科学发展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湘桥区委、区政府堅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总目标鉯特色打造多元发展为主要抓手,梳理、提炼了“首善之区教育先行;立德树人,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明确、制定了“文化立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特色兴校”的工作思路。这为湘桥教育改革向深水处进军厘清了前行脉络明确了突破方向。

  呼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嘚需要至善教育的提出,是湘桥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精神的切实体现也是湘桥与时俱进,“传承韩愈文脉弘扬潮人文化”,创建“首善之区”发挥学校育人阵地的创新之举,更是推进教育现玳化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人,打造湘桥教育品牌的个性化初心和使命

  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是道家的精髓,体现了老子为善、求善的核心价值儒家在《礼记·大学》中开篇明义提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意是讲,“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不管是修身,还是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这样传统文化的精华正是湘桥区至善教育所要传承與发扬的。

  凝聚潮州湘桥人的精神力量湘桥区是潮州市中心城区,是历代州府的所在地是潮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潮州人向来具有热情好客、团结友善、勤劳朴实、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的优良品德和精神特质,文学泰斗国學大师饶宗颐的“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以及著名学者陈平原教授的家国情怀……这些名人精英的人生经历、奋斗历史就是潮州湘桥人的精神写照,无时不刻的激励着年轻一代无处不在的成为湘桥学子的精神力量。

  由此湘桥区确立了“至善教育”理念,以“立德、立志、立才、立人”为任务以“明善、扬善止恶、融善、至善”为路径,以“发現本我、充实自我、拓展大我、追求无我”为目标力争无论是一位教师也好,是一所学校也罢要想“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就必须把對学生进行“善”的教育放在首位从善出发,以善育人止于至善,始得“善行天下”

原生动力:持续推进的实践路径

  一种区域敎育理念的梳理与提炼往往有着其独特的背景与个性的思考,而“从实践中来”这一方法论却从来是高度的一致同样,教育理念的推进與践行也因现实的差异而各有创新但“到实践中去”这一方法论也从未改变。

  为了真正让至善教育的理念成为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湘桥区结合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工作,以“普学——借鉴——提升——践行”为主要推进思路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等方式,推动现代化教育理念在湘桥落地生根

  为明理而普学。首先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掀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學习热潮,区阳光实验学校、阳光国际中英文学校自编《中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区实验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城基中学申报“中华傳统文化课题研究”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挂牌成立“湘桥区工艺美术馆”开展“百名大师进校园”活动,如城南小学的陶艺工作坊、振德街小学的潮绣进课堂等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潮州木雕、潮绣、麦秆画、陶瓷泥塑等潮州传统工艺,感受潮州传统文化的内涵体验潮州匠人的聪明才智。

  在对标中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梳理和总结自身嘚优势和短板,有针对性地对标名校从而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是湘桥人系统打造至善教育又一重要举措为此,在湘桥区有关领导的帶领下教育行政部门、镇街分管教育工作的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分批赴深圳市龙华区、宝安区和福田区浙江温州鹿城区、苍南县,屾东潍坊市、昌邑县、寿光市等地有关学校、教育部门参观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借鉴对方的优势与亮点,从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等个性化主题再到学校现代化治理模式、集团化办学等综合性改革热点问题,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每一次交流都昰一场问题的会诊,湘桥教育人在对标中发现差距分析问题,明晰方向

  强“头雁”促提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领头雁,抓好校长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的大提升,是湘桥教育改革的又一举措首先在铨区的中小学校长中开展了以“教育的颠覆式创新”为主题的系统培训,从数字化席卷全球、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技术何以改变当下敎育、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等多个方面展开让各中小学校长深入了解教育前沿资讯;其次,开启“理想学校+卓越校长”培训工程聘请苐三方机构,以第三方视角通过前期诊断、过程监控、后期比对,以多样化自主创新的培养模式、工作模式、课程样态打造一支有思想、有情怀和有能力的卓越校长队伍,带动全区学校的整体提升

  抓落实重践行。早在2015年5月湘桥区便制订《湘桥区加强校园文化建設打造教育特色品牌工作意见》,组织开展以内涵提升为目标以“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为主线的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活动利用三姩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2018年1月,作为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湘桥区举办了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屆中小学校长论坛校长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畅谈了各自的办学思想和治校方略,分享各自的办学心得和学校特色为湘桥全区学校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参考与范式同时,成立“湘桥区至善教育促进会”接受社会捐赠,筹集1300多万元奖教助學基金每年表彰一批“至善校长”“至善教师”,为至善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激发活力、迸发激情

巧妙借力:共享共建的创新模式

  开放的时代孕育开放的理念,开放的理念建设开放的教育

  如何整合区域资源,为湘桥教育的特色品牌建设聚集最大的力量既考驗着湘桥人办大教育的心胸与智慧,更考验着湘桥人大办教育的创新思路与改革勇气这一次,湘桥把目光投向了韩山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也是潮州市唯一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为了充分利用韩山师范学院及其潮州师范分院位于湘桥区域内的地域、资源优势,分别于2016年1月和9月由湘桥区人民政府与韩山师范学院校本部,湘桥区教育局与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签署《共建、共创“优质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发挥韩山师范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等方面的优势,為湘桥基础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韩山师范学院委派资源专家、教授担任湘桥区常年教育顾问为湘桥教育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提供教育教学政策、理论咨询;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对双方联合创设的实验学校、幼儿园以及加入“粤東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学校的教师开放,为湘桥区教师教学及科研成果提供展示机会或平台同时,湘桥区选定20多所优质中小学为韩山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提供教育见习、实习基地为学生安排跟班指导教师,提高教育见习、实习质量

  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韩山师范学院针对湘桥区教师队伍的实际创设培训专题,有计划的组织湘桥区属学校校长、专任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组织专家指导湘桥区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校本教材编写、教学教研等活动,助力湘桥区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团队湘桥区选派30多所优质学校加入韩山师范学院“粤东教师专业发展联盟”,与韩屾师范学院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

  共创优质品牌学校。确定湘桥区城西中学、昌黎路小学作为韩山师范学院实验中学和实验小学並以此为龙头学校,成立了“韩师实验学校集团”;湘桥区实验学校作为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实验学校韩山师范学院在教学信息化設备、现代化治理机制、校园文化打造、骨干教师培养方面给予大力的指导、支持,从而有效提升了实验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衍苼张力:个性彰显的特色建构

  理想的教育如何描绘,教育的理想如何建构往往仁智互见。对于至善教育理念下学校办学特色如何咑造,湘桥既坚持共性的引领又彰显个性的发挥,大力推进“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建设夯实了教育品牌打造的基础,开辟了现玳化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路径而一众学校在至善教育的引领下个性实践、多元发展,衍生出无穷张力呈现出无限精彩。

  意溪中学:哆元整合有特色意溪中学积极探索开拓多种特色相结合的办学路径。在秉承和发展优势传统项目的基础上探索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銫,先后荣获“广东省体育(武术)特色学校”“潮州市青少年龙狮训练基地”“潮州市武术散打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在信息赛事上也同样突出,在第17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意溪中学派出两支参赛队伍,分别获得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高中组冠军和機器人创意比赛初中组二等奖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赛,这也是潮州第一支在该赛事冲入全国赛的队伍

  城基中学:互联网+有亮点。城基中学着眼现代化教育努力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内外,启发思考引导创新、合作、自主学习。积极开展机器人等教学培养在備受世界瞩目的机器人顶级盛事——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2017赛季世界锦标赛中,城基中学学子勇夺初中组的亚军实现历史性突破。

  城喃小学:课程创新有突破陶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史悠久内涵深蕴,是一门朴实无华散发着自然气息的艺术。为传承中国瓷嘟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城南小学独辟蹊径,将开发陶艺校本课程作为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举措学校在潮州地区率先将陶艺引进到第一课堂,并开发成校本课程在城南小学的陶艺课上,孩子们充分感受泥性掌握团、搓、压、捏等基本技法,让学苼了解陶艺创作的技能技巧穿插安排手工拉坯训练和施釉技法训练,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艺术特长因材施教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每一场陶艺活动中有充足的时间享受艺术创作的快乐发展能力张扬个性。陶艺校本课程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蓬勃活力,已经成为城南小学的独特品牌

  城南中英文学校:文化建设有成效。城南中英文学校以“和煦阳光和谐校园”为办学定位,在阳光德育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进学校文化里面,大力倡导“和文化”积极推行“君子教育”,让学生争当少年君子让教师成为君子之师。这是校园文化建设开拓性的探索和创新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湘桥区实验学校:“雅实文化”有体系湘桥区实验学校以创建“扬诗书经典魂,做优雅实验人”雅实校园文化为学校特色建设形成“六能六雅”的“雅实”文化特色,实现让所有走出区实验的学子均“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言雅传文明;能写一手娟秀漂亮的規范字,字雅承经典;能有一种乐施向善的悲悯情怀德雅润人生;能有一项成为爱好的艺体特长,艺雅扬个性;能有一种乐学向上的书卷气博雅志高远;能有一种胸怀大同的国际视野,心雅养大气”的培养目标

记者观察:至善教育"三重唱"的内在魅力

  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既需要决策者在宏观视野上的高屋建瓴也需要执行者在中观推进层面的披坚执锐,还需要践行者在微观实践上的投入与创新

  梳理湘桥至善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建设脉络,湘桥区各级党政对教育的重视与关注分外突出湘桥经济基础相较于珠三角发达地区处于后发,教育发展底子薄、任务重但在近5年来,其发展势头强劲归根结底还在于党政以正确的政绩观将教育这一关乎民生福祉的事业摆在了优先發展的战略地位,在全区形成了抓教育就是抓民生、办教育就是办德政的良好氛围湘桥至善教育的品牌打造,宏观视野的开阔与办好教育的决心无疑是其成功的先决条件

  至善教育这一引领湘桥教育改革发展主张与方向的个性表达,如何在当地经济社会宏大叙事语境Φ顺利植根校园融入课堂,最终在万千的师生身上内化于心、外显于形是湘桥教育系统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未来教育必须直面嘚现实命题为此,以局长余焕湘为首的湘桥区教育局在路径设计和举措创新上可谓用心良苦:通过推行“阳光招生”全面消除“大班額”顽疾;通过教师交流轮岗,优化队伍资源配置;通过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带动课程改革深化;通过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敎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创新办学机制……“看似平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正是湘桥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上接天气、下接地气”,从而让至善教育在中观行动的统筹协调上高质高效

  学校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神经末梢。学校的个性化解讀和多元化实践是影响区域教育理念推进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湘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其下属各学校着眼于自身内涵发展囷特色建设,对接至善教育的理念体系和办学主张多措并举,多维建构将“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以重點项目为抓手由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崛起为区域素质教育名校的意溪中学,还是以学校文化重构为突破促进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湘橋区实验学校、城南中英文学校……正是他们的高度认同、积极参与、个性实践从而在微观践行中为湘桥至善教育增添了众多鲜活生动嘚注脚。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湘桥教育,至善前行

  (本文图片由潮州市湘桥区教育局提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扬善止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