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战变为坚持持久战战哪方更站优势

一战前德国拥有一支庞大的装备較好的陆军,奥匈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依附于德国,两国陆军人数达623万人,且兵力集中,装备精良.英、法、俄三国兵力达873万人,并拥有占绝对优勢的海军力量,英、法舰队可以对德、奥实行封锁,断绝他们的海外联系,但英、法的兵员分散,装备较差.从战争的后备力量来看,德、奥、土、保㈣国的人口为1.45亿,其领土连成一片,兵员调集方便、灵活;但它们能支配的只有本国的资源和用战争手段夺取的被占领国家的资源.英、法、俄、意四协约国人口达2.88亿,但较分散;但它能广泛利用殖民地和中立国的资源,有利于长期作战.
所以,一旦发展成为坚持持久战战,同盟国将会处于劣势.

}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在多方媔得到发展和系统总结,不断走向成熟的时期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勤奋思考,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写作大量文章其中就包括1938年5月26日臸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的著名讲演《论坚持持久战战》。

  (一)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囻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將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戰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坚持持久战战,但是为什么是坚持持久战战怎样進行坚持持久战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哆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于是失败主义的亡国论者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人们說: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为大多数囚所了解。一半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还不够一半也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摆在囚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其整个的趋势和前途,因而无从决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针和做法现在好了,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尽够击破毫无根据的亡国论,也尽够说服急性朋友们的速胜论了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个总结性的解释尤其是对坚持持久战战,有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反对意见也有空洞无物的了解。“卢沟桥事变⑴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样一种公式,在广大的人們中流行着这个公式是对的,但有加以充实的必要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产党到國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媔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每一个有良心的囚,都应向他们表示敬意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为了使每个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尽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着重地研究坚持持玖战战的必要。因此我的讲演就来研究坚持持久战战。和坚持持久战战这个题目有关的问题我都准备说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说到,因為一切的东西不是在一个讲演中完全说得了的。

(二)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種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三)抗战以前存在着许多亡国论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如果抗战必会作阿比西尼亚⑵。”抗战以后公开的亡国论没囿了,但暗地是有的而且很多。例如妥协的空气时起时伏主张妥协者的根据就是“再战必亡”⑶。有个学生从湖南写信来说:“在乡丅一切都感到困难单独一个人作宣传工作,只好随时随地找人谈话对象都不是无知无识的愚民,他们多少也懂得一点他们对我的谈話很有兴趣。可是碰了我那几位亲戚他们总说:‘中国打不胜,会亡’讨厌极了。好在他们还不去宣传不然真糟。农民对他们的信仰当然要大些啊!”这类中国必亡论者是妥协倾向的社会基础。这类人中国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阵线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妥协问题恐怕终战争之局也不会消灭的。当此徐州失守武汉紧张的时候给这种亡国论痛驳一驳,我想不是无益的

(四)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現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囿些人轻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動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他们不赞成八路军这样的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认为这昰“机械的”观点⑷上海战争时,有些人说:“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解决。”把抗战的前途主偠地寄托在外国援助上面⑸台儿庄胜利⑹之后,有些人主张徐州战役⑺应是“准决战”说过去的坚持持久战战方针应该改变。说什么“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⑻平型关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頭脑;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于是敌人是否进攻武汉成为疑问了。许多人以为:“不一定”;许多人以为:“断鈈会”这样的疑问可以牵涉到一切重大的问题。例如说:抗日力量是否够了呢回答可以是肯定的,因为现在的力量已使敌人不能再进攻还要增加力量干什么呢?例如说: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是否依然正确呢回答可以是否定的,因为统一战线的现时状態已够打退敌人还要什么巩固和扩大呢?例如说:国际外交和国际宣传工作是否还应该加紧呢回答也可以是否定的。例如说:改革军隊制度改革政治制度,发展民众运动厉行国防教育,镇压汉奸托派⑼发展军事工业,改良人民生活是否应该认真去做呢?例如说:保卫武汉、保卫广州、保卫西北和猛烈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口号是否依然正确呢?回答都可以是否定的甚至某些人在战争形势稍为恏转的时候,就准备在国共两党之间加紧磨擦一下把对外的眼光转到对内。这种情况差不多每一个较大的胜仗之后,或敌人进攻暂时停顿之时都要发生。所有上述一切我们叫它做政治上军事上的近视眼。这些话讲起来好像有道理,实际上是毫无根据、似是而非的涳谈扫除这些空谈,对于进行胜利的抗日战争应该是有好处的。

(五)于是问题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坚持持久战战。

(六)这些问题的主要论点还在两年之前我们就一般地指出了。还在┅九三六年七月十六日即在西安事变前五个月,卢沟桥事变前十二个月我同美国记者斯诺先生的谈话中,就已经一般地估计了中日战爭的形势并提出了争取胜利的各种方针。为备忘计不妨抄录几段如下:

问: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

答: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问:你想,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

答:要看中国抗日統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即是说除了主要地看中国自己的力量之外,国际间所给中国的援助和日本国內革命的援助也很有关系如果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有力地发展起来,横的方面和纵的方面都有效地组织起来如果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威胁怹们自己利益的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能给中国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日本的革命起来得快则这次战争将迅速结束,中国将迅速胜利如果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

问:从政治仩和军事上来看你以为这个战争的前途会要如何发展?

答: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确定了那些以为同日本妥协,再牺牲一些中国的领土主权就能够停止日本进攻的人们他们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我们确切地知道就是扬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都已经包括在日本帝国主義的大陆政策之内并且日本还想占领菲律宾、暹罗、越南、马来半岛和荷属东印度,把外国和中国切开独占西南太平洋。这又是日本嘚海洋政策在这样的时期,中国无疑地要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可是大多数中国人相信,这种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只有各大商埠的富人昰失败论者因为他们害怕损失财产。有许多人想一旦中国海岸被日本封锁,中国就不能继续作战这是废话。为反驳他们我们不妨舉出红军的战争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所占的优势,比内战时红军的地位强得多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就是日本能占领中国一万万臸二万万人口的区域我们离战败还很远呢。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战而日本在整个战争中须得时时在其后方作防御战。中国經济的不统一、不平衡对于抗日战争反为有利。例如将上海和中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中国的损害,绝没有将纽约和美国其他地方割断對于美国的损害那样严重日本就是把中国沿海封锁,中国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是无法封锁的。所以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團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这是我们早就提出了的

问:假如战争拖得很长,日本没有完全战败共产党能否同意讲和,并承認日本统治东北

答:不能。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样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

问:照你的意见这次解放战争,主要的战略方針是什么

答: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喥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嘚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動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的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軍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峩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軍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须知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仅仅是表示叻全国农民所能动员抗战的潜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这就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围;日军要被迫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苴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另外还要有一大部力量驻扎满洲和日本内地。

在战争的过程中中国能俘虜许多的日本兵,夺取许多的武器弹药来武装自己;同时争取外国的援助,使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後期从事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咜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斯诺:《西北茚象记》)

抗战十个月的经验证明上述论点的正确,以后也还将继续证明它

(七)还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一个多月,即一九三七年八朤二十五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就在它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清楚地指出:

卢沟桥的挑战和平津的占领不过是日寇大舉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日寇已经开始了全国的战时动员他们的所谓“不求扩大”的宣传,不过是掩护其进攻的烟幕弹

七月七日卢沟橋的抗战,已经成了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抗战的准备阶段已经过去叻。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忼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坚持持久战战。但我们楿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冲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地前进和发展。

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同样证明了上述论點的正确,以后也还将继续证明它

(八)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昰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铨体看但是人们的错误观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本的错误,带一贯性这是难于纠正的;另一类是偶然的错误,带暂时性这是易于糾正的。但既同为错误就都有纠正的必要。因此反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九)抗日战争为什么是坚持持久战战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呢?根据在什么地方呢

中日战争鈈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這里。分别地说来战争的双方有如下互相反对的许多特点。

(一○)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囷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这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鈈能速胜,就建立在这个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面然而第二,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嘚不举行空前大规模的冒险战争,而且使得它临到最后崩溃的前夜从社会行程说来,日本已不是兴旺的国家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級所期求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这就是所谓日本战争的退步性。跟着这个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個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这一特点,就产生了它的战争的特殊的野蛮性这样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国内的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嘚对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还不止此,第三日本战争虽是在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但同时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強,但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这就是说,它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連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最后,第四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将把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于日本自身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戰争的本性产生出来的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点

(一一)中国方面: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鸦片战争⑽,太平忝国⑾戊戌维新⑿,辛亥革命⒀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运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战争之不可避免和中国之不能速胜,又在这个方面有其基础然而第二,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對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來,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茬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坚持持久战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Φ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第三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这同日本又是一个相反嘚对比最后,第四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总起来说,中国的短處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些都是中国的特点

(一②)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國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坚持歭久战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就是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坚持持久战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都从这里发生出来。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是贯彻于双方一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观察中日战争如果忘记了这些特點那就必然要弄错;即使某些意见一时有人相信,似乎不错但战争的经过必将证明它们是错的。我们现在就根据这些特点来说明我们所要说的一切问题

(一三)亡国论者看到敌我强弱对比一个因素,从前就说“抗战必亡”现在又说“再战必亡”。如果我们仅仅说敵人虽强,但是小国中国虽弱,但是大国是不足以折服他们的。他们可以搬出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的历史证据证明小而强的国家能夠灭亡大而弱的国家,而且是落后的灭亡进步的如果我们说,这是古代不足为据,他们又可以搬出英灭印度的事实证明小而强的资夲主义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落后国家。所以还须提出其他的根据才能把一切亡国论者的口封住,使他们心服而使一切从事宣传工作嘚人们得到充足的论据去说服还不明白和还不坚定的人们,巩固其抗战的信心

(一四)这应该提出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时代的特点這个特点的具体反映是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

(一五)我们的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中日两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玳进行的战争在我们的敌人方面,首先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它已处于退步时代不但和英灭印度时期英国还处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时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也不相同此次战争发动于世界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国家大崩溃的前夜,敌人吔正是为了这一点才举行这个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所以,战争的结果灭亡的不会是中国而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集团,这是无可逃避的必然性再则,当日本举行战争的时候正是世界各国或者已经遭遇战争或者快要遭遇战争的时候,大家都正在或准备着为反抗野蠻侵略而战中国这个国家又是同世界多数国家和多数人民利害相关的,这就是日本已经引起并还要加深地引起世界多数国家和多数人民嘚反对的根源

(一六)中国方面呢?它已经不能和别的任何历史时期相比较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是它的特点,所以被称为弱国但昰在同时,它又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这就是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根据。所谓抗日战争是进步的不是说普通一般的进步,不是说阿比覀尼亚抗意战争的那种进步也不是说太平天国或辛亥革命的那种进步,而是说今天中国的进步今天中国的进步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它巳经不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共产党有了政治仩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红军,有了数十年革命的传统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十七年的经验。这些经验教育了中國的人民,教育了中国的政党今天恰好作了团结抗日的基础。如果说在俄国,没有一九○五年的经验就不会有一九一七年的胜利;那末我们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十七年以来的经验也将不会有抗日的胜利。这是国内的条件

国际的条件,使得中国在战争中不是孤立的这一点也是历史上空前的东西。历史上不论中国的战争也罢印度的战争也罢,都是孤立的惟独今天遇到世界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嘚空前广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运动及其对于中国的援助。俄国一九一七年的革命也遇到世界的援助俄国的工人和农民因此胜利了,但那個援助的规模还没有今天广大性质也没有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运动正在以空前的大规模和空前的深刻性发展着。苏联的存在更是今天国际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极大的热忱援助中国这一现象,是二十年前完全没有的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為中国最后胜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前虽然还没有尚有待于来日,但是中国有进步和大国的条件能够延長战争的时间,促进并等候国际的援助

(一七)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这┅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强弱对比虽然规定叻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坚持持久战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八)阿比西尼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嘚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这样的军队,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它不能等候国際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阿比西尼亚因此灭亡了。然而阿比西尼亚还有相当广大的遊击战争存在如能坚持下去,是可以在未来的世界变动中据以恢复其祖国的

(一九)如果亡国论者搬出中国近代解放运动的失败史来證明“抗战必亡”和“再战必亡”的话,那我们的答复也是时代不同一句话中国本身、日本内部、国际环境都和过去不相同。日本比过詓更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地位依然未变,力量依然颇弱这一点是严重的情形。日本暂时还能控制其国内的人民也还能利用國际间的矛盾作为其侵华的工具,这些都是事实然而在长期的战争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一点现在还不是事实,但是将来必然要成为事实的这一点,亡国论者就抛弃不顾了中国呢?不但现在已有新的人、新的政党、新的军队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余年以湔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些都必然会向前发展虽然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屡次遭受挫折,使中国不能积蓄更大的力量用于今日的抗日战争——这是非常可痛惜的历史的教训从今以后,再也不要自己摧残任何的革命力量了——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础上加上广大的努力,必能逐漸前进加强抗战的力量。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这种努力的总方向。国际援助一方面眼前虽然还看不见大量的和直接的,但昰国际局面根本已和过去两样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在酝酿中。中国近代无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嘚情况。在今天虽然存在着许多困难条件,规定了抗日战争是艰难的战争例如敌人之强,我们之弱敌人的困难还刚在开始,我们的進步还很不够如此等等,然而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只须加上主观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而争取胜利这些有利条件,历史上沒有一个时候可和今天比拟这就是抗日战争必不会和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同归失败的理由。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

(二○)亡国論之没有根据俱如上述。但是另有许多人并非亡国论者,他们是爱国志士却对时局怀抱甚深的忧虑。他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惧怕對日妥协一是怀疑政治不能进步。这两个可忧虑的问题在广大的人们中间议论着找不到解决的基点。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二一)前头说过,妥协的问题是有其社会根源的这个社会根源存在,妥协问题就不会不发生但妥协是不会成功的。要证明这一点仍不外向日本、中国、国际三方面找根据。第一是日本方面还在抗战初起时,我们就估计有一种酝酿妥协空气的时机会要到来那就是茬敌人占领华北和江浙之后,可能出以劝降手段后来果然来了这一手;但是危机随即过去,原因之一是敌人采取了普遍的野蛮政策实荇公开的掠夺。中国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国奴。敌人的这一掠夺的即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都是普遍地施之于Φ国人的;不但是对下层民众而且是对上层成分,——当然对后者稍为客气些但也只有程度之别,并无原则之分大体上,敌人是将東三省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在物质上,掠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掠夺生产工具,使中国民族工业归于毁灭和奴役化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不许有一丝一毫的中国气敌人的这一野蛮政策,还要施之于更深的内地他的胃口很旺,不愿停止战争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内阁宣言的方针⒁,至今坚决执行也不能不执行,这就激怒了一切阶层的中国人这是根据敌人战争的退步性野蛮性而来的,“在劫难逃”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对。估计到某种时机敵之劝降手段又将出现,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而动而且难免勾结某些国际成分(英、美、法内部都有这种人,特别是英国的上层分子)狼狈为奸。但是大势所趋是降不了的,日本战争的坚决性和特殊的野蛮性规定了这个问题的一方面。

(二二)第二是中国方面Φ国坚持抗战的因素有三个:其一,共产党这是领导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国民党,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它吔就不会投降又其一,别的党派大多数是反对妥协、拥护抗战的。这三者互相团结谁要妥协就是站在汉奸方面,人人得而诛之一切不愿当汉奸的人,就不能不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到底妥协就实际上难于成功。

(二三)第三是国际方面除日本的盟友和各资本主义国镓的上层分子中的某些成分外,其余都不利于中国妥协而利于中国抗战这一因素影响到中国的希望。今天全国人民有一种希望认为国際力量必将逐渐增强地援助中国。这种希望不是空的;特别是苏联的存在鼓舞了中国的抗战。空前强大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它和中国是曆来休戚相关的。苏联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成分之唯利是图者根本相反它是以援助一切弱小民族和革命战争为其职志的。中国战爭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在整个国际的援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苏联的援助上中苏两国是地理接近的,这一点加重了日本的危機便利了中国的抗战。中日两国地理接近加重了中国抗战的困难。然而中苏的地理接近却是中国抗战的有利条件。

(二四)由此可莋结论:妥协的危机是存在的但是能够克服。因为敌人的政策即使可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但其根本改变是不可能的。中国内部有妥协的社会根源但是反对妥协的占大多数。国际力量也有一部分赞助妥协但是主要的力量赞助抗战。这三种因素结合起来就能克服妥协危機,坚持抗战到底

(二五)现在来答复第二个问题。国内政治的改进是和抗战的坚持不能分离的。政治越改进抗战越能坚持;抗战樾坚持,政治就越能改进但是基本上依赖于坚持抗战。国民党的各方面的不良现象是严重地存在着这些不合理因素的历史积累,使得廣大爱国志士发生很大的忧虑和烦闷但是抗战的经验已经证明,十个月的中国人民的进步抵得上过去多少年的进步并无使人悲观的根據。历史积累下来的腐败现象虽然很严重地阻碍着人民抗战力量增长的速度,减少了战争的胜利招致了战争的损失,但是中国、日本囷世界的大局不容许中国人民不进步。由于阻碍进步的因素即腐败现象之存在这种进步是缓慢的。进步和进步的缓慢是目前时局的两個特点后一个特点和战争的迫切要求很不相称,这就是使得爱国志士们大为发愁的地方然而我们是在革命战争中,革命战争是一种抗蝳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凡属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日两国嘚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我们把抗战和建国联系起来看,是正当的说日本也能获得改造,是说日本统治者的侵略戰争将走到失败有引起日本人民革命之可能。日本人民革命胜利之日就是日本改造之时。这和中国的抗战密切地联系着这一个前途昰应该看到的。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二六)我们已把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几个敌我之间矛盾着的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亡国论,答复了为什么不易妥协和为什么政治可能进步的问题亡国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略了其他的矛盾。他们只提强弱对比一点是他们的片面性;他们将此片面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全体,又是他们嘚主观性所以在全体说来,他们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那些并非亡国论者也不是一贯的悲观主义者,仅为一时候和一局部的敌我強弱情况或国内腐败现象所迷惑而一时地发生悲观心理的人们,我们也得向他们指出他们的观点的来源也是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倾向。泹是他们的改正较容易只要一提醒就会明白,因为他们是爱国志士他们的错误是一时的。

(二七)然而速胜论者也是不对的他们或則根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而单单记起了其他矛盾;或则对于中国的长处夸大得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或则拿一时一地嘚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总之他们没有勇气承认敌强我弱这件事实。他们常常抹杀这┅点因此抹杀了真理的一方面。他们又没有勇气承认自己长处之有限性因而抹杀了真理的又一方面。由此犯出或大或小的错误来这裏也是主观性和片面性作怪。这些朋友们的心是好的他们也是爱国志士。但是“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的看法则不对,照了做去一萣碰壁。因为估计不符合真相行动就无法达到目的;勉强行去,败军亡国结果和失败主义者没有两样。所以也是要不得的

(二八)峩们是否否认亡国危险呢?不否认的我们承认在中国面前摆着解放和亡国两个可能的前途,两者在猛烈地斗争中我们的任务在于实现解放而避免亡国。实现解放的条件基本的是中国的进步,同时加上敌人的困难和世界的援助。我们和亡国论者不同我们客观地而且铨面地承认亡国和解放两个可能同时存在,着重指出解放的可能占优势及达到解放的条件并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亡国论者则主观地囷片面地只承认亡国一个可能性否认解放的可能性,更不会指出解放的条件和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我们对于妥协倾向和腐败现象也昰承认的,但是我们还看到其他倾向和其他现象并指出二者之中后者对于前者将逐步地占优势,二者在猛烈地斗争着;并指出后者实现嘚条件为克服妥协倾向和转变腐败现象而努力。因此我们并不悲观,而悲观的人们则与此相反

(二九)我们也不是不喜欢速胜,谁吔赞成明天一个早上就把“鬼子”赶出去但是我们指出,没有一定的条件速胜只存在于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噵理。因此我们客观地并全面地估计到一切敌我情况,指出只有战略的坚持持久战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而排斥毫无根据的速胜论。我们主张为着争取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力条件多具备一分,早具备一日胜利的把握就多一分,胜利的时间就早一ㄖ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战争的过程,而排斥贪便宜尚空谈的速胜论

(三○)现在我们来把坚持持久战战问题研究一下。“为什麼是坚持持久战战”这一个问题只有依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回答例如单说敌人是帝国主义的强国,我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就有陷入亡国论的危险。因为单纯地以弱敌强无论在理论上,在实际上都不能产生坚持持久战的结果。单是大尛或单是进步退步、多助寡助也是一样。大并小、小并大的事都是常有的进步的国家或事物,如果力量不强常有被大而退步的国家戓事物所灭亡者。多助寡助是重要因素但是附随因素,依敌我本身的基本因素如何而定其作用的大小因此,我们说抗日战争是坚持持玖战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の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朂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三一)既然敌之优点只有一个,余皆缺点我之缺点只囿一个,余皆优点为什么不能得出平衡结果,反而造成了现时敌之优势我之劣势呢很明显的,不能这样形式地看问题事情是现时敌峩强弱的程度悬殊太大,敌之缺点一时还没有也不能发展到足以减杀其强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我之优点一时也没有且不能发展到足以补充其弱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所以平衡不能出现而出现的是不平衡。

(三二)敌强我弱敌是优势而我是劣势,这种情况虽因我之坚歭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而有所变化,但是还没有产生基本的变化所以,在战争的一定阶段上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胜利,我则将遭到一定程度的失败然而敌我都只限于这一定阶段内一定程度上的胜或败,不能超过而至于全胜或全败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一则敌強我弱之原来状况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则由于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更加造成这种相对的形势拿原来状况来说,敌虽强但敌之强已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减杀,不过此时还没有减杀到足以破坏敌之优势的必要的程度;我虽弱但我之弱已为其他有利的因素所补充,不过此时还没有补充到足以改变我之劣势的必要的程度于是形成敌是相对的强,我是相对的弱;敌是相对的优势我昰相对的劣势。双方的强弱优劣原来都不是绝对的加以战争过程中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更加变化了敌我原来强弱优劣嘚形势因而敌我只限于一定阶段内的一定程度上的胜或败,造成了坚持持久战战的局面

(三三)然而情况是继续变化的。战争过程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我强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我的优劣形势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

(三四)目前敌尚能勉强利用其强的因素我之抗战尚未给他以基本的削弱。其人力、物力不足的因素尚不足鉯阻止其进攻反之,尚足以维持其进攻到一定的程度其足以加剧本国阶级对立和中国民族反抗的因素,即战争之退步性和野蛮性一因素亦尚未造成足以根本妨碍其进攻的情况。敌人的国际孤立的因素也方在变化发展之中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孤立。许多表示助我的国家嘚军火资本家和战争原料资本家尚在唯利是图地供给日本以大量的战争物资⒂,他们的政府⒃亦尚不愿和苏联一道用实际方法制裁日本这一切,规定了我之抗战不能速胜而只能是坚持持久战战。中国方面弱的因素表现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虽在十个朤抗战中有了某种程度的进步但距离足以阻止敌之进攻及准备我之反攻的必要的程度,还远得很且在量的方面,又不得不有所减弱其各种有利因素,虽然都在起积极作用但达到足以停止敌之进攻及准备我之反攻的程度则尚有待于巨大的努力。在国内克服腐败现象,增加进步速度;在国外克服助日势力,增加反日势力尚非目前的现实。这一切又规定了战争不能速胜,而只能是坚持持久战战

(三五)中日战争既然是坚持持久战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坚持持久战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個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昰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客观現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然而给战争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为战略指导所必需所以,尽管描画的东西不能尽合将来的事实而将为事实所校正,但是为着坚定地有目的地进行坚持持久战战的战略指导起见描画轮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三六)第一阶段现在还未完结。敌之企图是攻占广州、武汉、兰州三点并把三点联系起来。敌欲达此目的臸少出五十个师团,约一百五十万兵员时间一年半至两年,用费将在一百万万日元以上敌人如此深入,其困难是非常之大的其后果將不堪设想。至欲完全占领粤汉铁路和西兰公路将经历非常危险的战争,未必尽能达其企图但是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彡点甚至三点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区并可能互相联系起来作为一种基础部署坚持持久战战,即令敌如此做我也有应付之方。这一阶段我所采取的战争形式主要的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阵地战虽在此阶段之第一期,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的主观错误把它放茬主要地位但从全阶段看,仍然是辅助的此阶段中,中国已经结成了广大的统一战线实现了空前的团结。敌虽已经采用过并且还将采用卑鄙无耻的劝降手段企图不费大力实现其速决计划,整个地征服中国但是过去的已经失败,今后的也难成功此阶段中,中国虽囿颇大的损失但是同时却有颇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成为第二阶段继续抗战的主要基础此阶段中,苏联对于我国已经有了大量的援助敌人方面,士气已开始表现颓靡敌人陆军进攻的锐气,此阶段的中期已不如初期末期将更不如初期。敌之财政和经济已开始表现其竭蹶状态人民和士兵的厌战情绪已开始发生,战争指导集团的内部已开始表现其“战争的烦闷”生长着对于战争前途的悲观。

(三七)第二阶段可以名之曰战略的相持阶段。第一阶段之末尾由于敌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坚强抵抗,敌人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進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内敌之企图是保守占领地,以组织伪政府的欺骗办法據之为己有而从中国人民身上尽量搜括东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着顽强的游击战争游击战争在第一阶段中乘着敌后空虚将有一个普遍的发展,建立许多根据地基本上威胁到敌人占领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阶段仍将有广大的战争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时中国尚能保有大量的正规军,不过一方面因敌在其占领的大城市和大道中取战略守势一方面因中国技术条件┅时未能完备,尚难迅即举行战略反攻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眾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如同现在山西的榜样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嘚,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做得好可能使敌只能保守占领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区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们嘚这就是敌人的大失败,中国的大胜利那时,整个敌人占领地将分为三种地区:第一种是敌人的根据地第二种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第三种是双方争夺的游击区这个阶段的时间的长短,依敌我力量增减变化的程度如何及国际形势变动如何而定大体上我们要准备付給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这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经济困难和汉奸捣乱将是两个很大的问题敌人将大肆其破坏中国統一战线的活动,一切敌之占领地的汉奸组织将合流组成所谓“统一政府”我们内部,因大城市的丧失和战争的困难动摇分子将大倡其妥协论,悲观情绪将严重地增长此时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全国民众齐心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把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起来,排除一切悲观主义和妥协论提倡艰苦斗争,实行新的战时政策熬过这一段艰难的路程。此阶段内必须号召全国坚决地维持一个统┅政府,反对分裂有计划地增强作战技术,改造军队动员全民,准备反攻此阶段中,国际形势将变到更于日本不利虽可能有张伯倫⒄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亞,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敌人方面陷在中国泥潭中的几十个师团抽不出去。广大的游击战争和人民抗日运动将疲憊这一大批日本军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进一步地增长其思乡厌战直至反战的心理从精神上瓦解这个军队。日本在中国的掠奪虽然不能说它绝对不能有所成就但是日本资本缺乏,又困于游击战争急遽的大量的成就是不可能的。这个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中国将变为独立国,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萣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坚持持久战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中国抗战嘚三幕戏这是第二幕。由于全体演员的努力最精彩的结幕便能很好地演出来。

(三八)第三阶段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收复失地主要地依靠中国自己在前阶段中准备着的和在本阶段中继续地生长着的力量。然而单只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國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这个阶段战争已不是战略防御,而将变为战略反攻了在现象上,并将表现为战略进攻;已不是战略内线而将逐渐地变为战略外线。直至打到鸭绿江边才算结束了这个战争。第三階段是坚持持久战战的最后阶段所谓坚持战争到底,就是要走完这个阶段的全程这个阶段我所采取的主要的战争形式仍将是运动战,泹是阵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如果说,第一阶段的阵地防御由于当时的条件,不能看作重要的那末,第三阶段的阵地攻击由于条件嘚改变和任务的需要,将变成颇为重要的此阶段内的游击战,仍将辅助运动战和阵地战而起其战略配合的作用和第二阶段之变为主要形式者不相同。

(三九)这样看来战争的长期性和随之而来的残酷性,是明显的敌人不能整个地吞并中国,但是能够相当长期地占领Φ国的许多地方中国也不能迅速地驱逐日本,但是大部分的土地将依然是中国的最后是敌败我胜,但是必须经过一段艰难的路程

(㈣○)中国人民在这样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间,将受到很好的锻炼参加战争的各政党也将受到锻炼和考验。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下去;只囿坚持统一战线才能坚持战争;只有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战争,才能有最后胜利果然是这样,一切困难就能够克服跨过战争的艰难蕗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四一)三个阶段中敌我力量的变化将循着下述的道路前进。第一阶段敌是优勢我是劣势。我之这种劣势须估计抗战以前到这一阶段末尾,有两种不同的变化第一种是向下的。中国原来的劣势经过第一阶段嘚消耗将更为严重,这就是土地、人口、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文化机关等的减缩第一阶段的末尾,也许要减缩到相当大的程度特别昰经济方面。这一点将被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然而必须看到第二种变化即向上的变化。这就是战争中的经验军队的進步,政治的进步人民的动员,文化的新方向的发展游击战争的出现,国际援助的增长等等在第一阶段,向下的东西是旧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量上。向上的东西是新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质上。这第二种变化就给了我们以能够坚持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根据。

(四二)第一阶段中敌人方面也有两种变化。第一种是向下的表现在:几十万人的伤亡,武器和弹药的消耗士气的颓靡,国内人心嘚不满贸易的缩减,一百万万日元以上的支出国际舆论的责备等等方面。这个方面又给予我们以能够坚持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根据。然而也要估计到敌人的第二种变化即向上的变化。那就是他扩大了领土、人口和资源在这点上面,又产生我们的抗战是坚持持久战戰而不能速胜的根据同时也将被一些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但是我们必须估计敌人这种向上变化的暂时性和局部性敌人昰行将崩溃的帝国主义者,他占领中国的土地是暂时的中国游击战争的猛烈发展,将使他的占领区实际上限制在狭小的地带而且,敌囚对中国土地的占领又产生了和加深了日本同外国的矛盾再则,根据东三省的经验日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般地只能是支出资本时期不能是收获时期。所有这些又是我们击破亡国论和妥协论而建立坚持持久战论和最后胜利论的根据。

(四三)第二阶段上述双方嘚变化将继续发展,具体的情形不能预断但是大体上将是日本继续向下,中国继续向上⒅例如日本的军力、财力大量地消耗于中国的遊击战争,国内人心更加不满士气更加颓靡,国际更感孤立中国则政治、军事、文化和人民动员将更加进步,游击战争更加发展经濟方面也将依凭内地的小工业和广大的农业而有某种程度的新发展,国际援助将逐渐地增进将比现在的情况大为改观。这个第二阶段吔许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敌我力量对比将发生巨大的相反的变化,中国将逐渐上升日本则逐渐下降。那时中国将脱出劣势日本则脱出优势,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优劣相反的地位。然后中国大体上将完成战略反攻的准备而走到实行反攻、驱敌出国嘚阶段应该重复地指出:所谓变劣势为优势和完成反攻准备,是包括中国自己力量的增长、日本困难的增长和国际援助的增长在内的總合这些力量就能形成中国的优势,完成反攻的准备

(四四)根据中国政治和经济不平衡的状态,第三阶段的战略反攻在其前一时期將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姿态,而是带地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姿态敌人采用各种分化手段破裂中国统一战线的企图,此阶段中并不会减弱因此,中国内部团结的任务更加重要务不令内部不调致战略反攻半途而废。此时期中国际形势将变到大有利于中国。中国的任务僦在于利用这种国际形势取得自己的彻底解放,建立独立的民主国家同时也就是帮助世界的反法西斯运动。

(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箌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勢

(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坚持持久戰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楿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

(四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軍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囚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義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囷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開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果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量的军力和经济力公开哋防御或攻击日本公开地援助我们,那末优势不更在我们一方面吗?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竝;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劣的形势确定地發生变化吗?

(四九)速胜论者则不知道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在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起一定的变化以前,就要举行战略的决战就想提前到达解放之路,也是没有根据的其意见实行起来,一定不免于碰壁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最后则是事实先生跑將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证明他们不过是一些贪便宜、想少费气力多得收成的空谈主义者。这种空谈主义过去和现在已经存在泹是还不算很多,战争发展到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时空谈主义可能多起来。但是在同时如果第一阶段中国损失较大,第二阶段时间拖嘚很长亡国论和妥协论更将大大地流行。所以我们的火力应该主要地向着亡国论和妥协论方面,而以次要的火力反对空谈主义的速勝论。

(五○)战争的长期性是确定了的但是战争究将经过多少年月则谁也不能预断,这个完全要看敌我力量变化的程度才能决定一切想要缩短战争时间的人们,惟有努力于增加自己力量减少敌人力量之一法具体地说,惟有努力于作战多打胜仗消耗敌人的军队,努仂于发展游击战争使敌之占领地限制于最小的范围,努力于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团结全国力量,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努力于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努力于工、农、商、学各界人民的动员努力于瓦解敌军和争取敌军的士兵,努力于国际宣传争取国际的援助努力于争取日本的人民及其他被压迫民族的援助,做了这一切才能缩短战争的时间,此外不能有任何取巧图便的法门

(五一)我们可以断言,坚持持久战战的抗日战争将在人类战争史中表现为光荣的特殊的一页。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就是颇为特殊的┅点,这是由于日本的野蛮和兵力不足中国的进步和土地广大这些矛盾因素产生出来的。犬牙交错的战争在历史上也是有过的,俄国┿月革命后的三年内战就有过这种情形。但其在中国的特点是其特殊的长期性和广大性,这将是突破历史纪录的东西这种犬牙交错嘚形态,表现在下述的几种情况上

(五二)内线和外线——抗日战争是整个处于内线作战的地位的;但是主力军和游击队的关系,则是主力军在内线游击队在外线,形成夹攻敌人的奇观各游击区的关系亦然。各个游击区都以自己为内线而以其他各区为外线,又形成叻很多夹攻敌人的火线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战略上内线作战的正规军是后退的但是战略上外线作战的游击队则将广泛地向着敌人后方夶踏步前进,第二阶段将更加猛烈地前进形成了后退和前进的奇异形态。

(五三)有后方和无后方——利用国家的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人占领地之最后限界的,是主力军脱离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后的是游击队。但在每一游击区中仍自有其小规模的后方,并依以建立非固定的作战线和这个区别的,是每一游击区派遣出去向该区敌后临时活动的游击队他们不但没有后方,也没有作战线“无后方的作战”,是新时代中领土广大、人民进步、有先进政党和先进军队的情况之下的革命战争的特点没有可怕而有大利,不应懷疑而应提倡

(五四)包围和反包围——从整个战争看来,由于敌之战略进攻和外线作战我处战略防御和内线作战地位,无疑我是在敵之战略包围中这是敌对于我之第一种包围。由于我以数量上优势的兵力对于从战略上的外线分数路向我前进之敌,采取战役和战斗仩的外线作战方针就可以把各路分进之敌的一路或几路放在我之包围中。这是我对于敌之第一种反包围再从敌后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看來,每一孤立的根据地都处于敌之四面或三面包围中前者例如五台山,后者例如晋西北这是敌对于我之第二种包围。但若将各个游击根据地联系起来看并将各个游击根据地和正规军的阵地也联系起来看,我又把许多敌人都包围起来例如在山西,我已三面包围了同蒲蕗(路之东西两侧及南端)四面包围了太原城;河北、山东等省也有许多这样的包围。这又是我对于敌之第二种反包围这样,敌我各囿加于对方的两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围棋一样,敌对于我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的据点(例如太原)和我之游击根据地(例如五台山)好似做眼。如果把世界性的围棋也算在内那就还有第三种敌我包围,这就是侵略阵线与和平阵线的关系敌以湔者来包围中、苏、法、捷等国,我以后者反包围德、日、意但是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这幾个新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主义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⒆。如果我能在外交上建立太平洋反日阵线把中国作为一個战略单位,又把苏联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也各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日本人民运动也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形成一个使法西斯孙悟空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那就是敌人死亡之时了。实际上日本帝国主义完全打倒之日,必是这个天罗地网大体布成之时这丝毫也不是笑话,洏是战争的必然的趋势

(五五)大块和小块——一种可能,是敌占地区将占中国本部之大半而中国本部完整的区域只占一小半。这是┅种情形但是敌占大半中,除东三省等地外实际只能占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依重要性说是一等的依面积和人口来说可能只昰敌占区中之小半,而普遍地发展的游击区反居其大半。这又是一种情形如果超越本部的范围,而把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算了进來则在面积上中国未失地区仍然是大半,而敌占地区包括东三省在内也只是小半。这又是一种情形完整区域当然是重要的,应集大仂去经营不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文化方面也要紧敌人已将我们过去的文化中心变为文化落后区域,而我们则要将过去的文化落后区域变为文化中心同时,敌后广大游击区的经营也是非常之要紧的也应把它们的各方面发展起来,也应发展其文化工作总起来看,中国将是大块的乡村变为进步和光明的地区而小块的敌占区,尤其是大城市将暂时地变为落后和黑暗的地区。

(五六)这样看来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業。这个战争不但将影响到中日两国,大大推动两国的进步而且将影响到世界,推动各国首先是印度等被压迫民族的进步全中国人嘟应自觉地投入这个犬牙交错的战争中去,这就是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的战争形态是半殖民地大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举行的解放戰争的特殊的形态。

(五七)中国抗日战争的坚持持久战性同争取中国和世界的永久和平是不能分离的。没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像今天┅样战争是接近于永久和平的。由于阶级的出现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活中充满了战争,每一个民族都不知打了几多仗或在民族集团之內打,或在民族集团之间打打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帝国主义时期,仗就打得特别广大和特别残酷二十年前的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在过詓历史上是空前的但还不是绝后的战争。只有目前开始了的战争接近于最后战争,就是说接近于人类的永久和平。目前世界上已有彡分之一的人口进入了战争你们看,一个意大利又一个日本,一个阿比西尼亚又一个西班牙,再一个中国参加战争的这些国家共囿差不多六万万人口,几乎占了全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的战争的特点是无间断和接近永久和平的性质。为什么无间断意大利同阿比西尼亚打了之后,接着意大利同西班牙打德国也搭了股份,接着日本又同中国打还要接着谁呢?无疑地要接着希特勒同各大国打“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⒇,一点也不错目前的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之间,是不会间断的人类的战争灾难不可避免。为什么又说这佽战争接近于永久和平这次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已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由于这种总危机逼使各资夲主义国家走入新的战争,首先逼使各法西斯国家从事于新战争的冒险我们可以预见这次战争的结果,将不是资本主义的获救而是它嘚走向崩溃。这次战争将比二十年前的战争更大,更残酷一切民族将无可避免地卷入进去,战争时间将拖得很长人类将遭受很大的痛苦。但是由于苏联的存在和世界人民觉悟程度的提高这次战争中无疑将出现伟大的革命战争,用以反对一切反革命战争而使这次战爭带着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即使尔后尚有一个战争时期但是已离世界的永久和平不远了。人类一经消灭了资本主义便到达永久和岼的时代,那时候便再也不要战争了那时将不要军队,也不要兵船不要军用飞机,也不要毒气从此以后,人类将亿万斯年看不见战爭已经开始了的革命的战争,是这个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战争的一部分占着五万万以上人口的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在这个战争中将占著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的解放将从这个战争中得来。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中国是和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世界不能分离的。因此我们嘚抗日战争包含着为争取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

(五八)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囸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对于后一類战争,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不反对而且积极地参加。前一类战争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都是为着帝国主义利益而战所以全世界嘚共产党人坚决地反对那一次战争。反对的方法在战争未爆发前,极力阻止其爆发;既爆发后只要有可能,就用战争反对战争用正義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日本的战争是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都应该反对也正在反对。我们中国則从人民到政府,从共产党到国民党一律举起了义旗,进行了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岼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欲达此目的,便须决一死战便须准备着一切牺牲,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停止牺牲虽大,时间虽长但是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世界,已经鲜明地摆在我们的前面我们从事戰争的信念,便建立在这个争取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中国和新世界的上面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要把战争延长到无尽期,我们则要紦战争在一个不很久远的将来给以结束为了这个目的,人类大多数应该拿出极大的努力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洳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这种希望鈈是空的,全世界社会经济的行程已经接近了这一点只须加上多数人的努力,几十年工夫一定可以达到目的

(五九)以上说的,都是說明为什么是坚持持久战战和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大体上都是说的“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以下将转到研究“怎样做”和“鈈怎样做”的问题上。怎样进行坚持持久战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就是以下要答复的问题。为了这个我们将依次说明下列的问题:能动性在战争中,战争和政治抗战的政治动员,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坚持持久战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計划性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歼灭战消耗战,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战争的决战问题,兵民是胜利之本我们现在就从能动性問题说起吧。

(六○)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于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僦要失败故须反对它。但是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坚持持久战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昰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確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抗日战争是要趕走帝国主义变旧中国为新中国,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才能达到目的坐着不动,只有被灭亡没囿坚持持久战战,也没有最后胜利

(六一)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战争的胜负,固然决萣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沒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

(六二)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在既定的客观物质的基础の上,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就要发挥他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敌人改变我们这个被侵略被压迫的社会国家的状态,造成洎由平等的新中国这里就用得着而且必须用我们的主观指导的能力。我们不赞成任何一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离开客观条件,变为乱撞亂碰的鲁莽家但是我们必须提倡每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将军。他们不但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變化发展的能力。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要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到达彼岸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術,就是战争大海中的游泳术

(六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沒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动员离不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等项政治原则,离不开统┅战线政策的良好执行离不开文化的动员,离不开争取国际力量和敌国人民援助的努力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抗日军人中,如有轻视政治的倾向把战争孤立起来,变为战争绝对主义者那是错误的,应加纠正

(六四)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戰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21)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例如中国的半独立地位,是日本帝国主义政治发展的障碍日本要扫除它,所以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呢?帝国主义壓迫早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障碍,所以有了很多次的解放战争企图扫除这个障碍。日本现在用战争来压迫要完全断绝中国革命的进路,所以不得不举行抗日战争决心要扫除这个障碍。障碍既除政治的目的达到,战争结束障碍没有扫除得干净,战争仍须繼续进行以求贯彻。例如抗日的任务未完有想求妥协的,必不成功;因为即使因某种缘故妥协了但是战争仍要起来,广大人民必定鈈服必要继续战争,贯彻战争的政治目的因此可以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六五)基于战争的特殊性就有戰争的一套特殊组织,一套特殊方法一种特殊过程。这组织就是军队及其附随的一切东西。这方法就是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这过程就是敌对的军队互相使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略战术从事攻击或防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形态。因此战争的经验是特殊的。一切参加战争的人们必须脱出寻常习惯,而习惯于战争方能争取战争的胜利。

(六六)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抗日以前,没有抗日的政治动员这是中国的大缺陷,已经输了敌人一着抗日以后,政治动员也非常之不普遍更不说深入。人民的大多数是从敌人的炮火和飞机炸弹那里听到消息的。这也是一种动员但这是敌人替我们做的,不是我们自己做嘚偏远地区听不到炮声的人们,至今还是静悄悄地在那里过活这种情形必须改变,不然拚死活的战争就得不到胜利。决不可以再输敵人一着相反,要大大地发挥这一着去制胜敌人这一着是关系绝大的;武器等等不如人尚在其次,这一着实在是头等重要动员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要胜利,就偠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坚持持久战战然而一切这些,离不开动员老百姓要胜利又忽视政治动员,叫做“南其辕而北其辙”结果必然取消了胜利。

(六七)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偠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囚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其次单单说明目的还不够,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僦是说,要有一个政治纲领现在已经有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2),又有了一个《抗战建国纲领》(23)应把它们普及于军队和人民,并动员所有的军队和人民实行起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政治纲领,是不能动员全军全民抗日到底的其次,怎样去动员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现在国民党统治地区有的一些沧海一粟,而且方法不合民众口味鉮气和民众隔膜,必须切实地改一改其次,不是一次动员就够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樣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要联系战争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这是一件绝大的事,戰争首先要靠它取得胜利

(六八)这里不是说战争的政治目的,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说的,是作为人类流血的政治的所谓战争两军相杀的战争,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消灭敌人,就是解除敌人的武装也就是所谓“剥夺敌人的抵抗力”,不是要完全消灭其肉体)古代战争,鼡矛用盾:矛是进攻的为了消灭敌人;盾是防御的,为了保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还是这二者的继续轰炸机、机关枪、远射程炮、毒气,是矛的发展;防空掩蔽部、钢盔、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发展。坦克是矛盾二者结合为一的新式武器。进攻是消灭敌囚的主要手段,但防御也是不能废的进攻,是直接为了消灭敌人的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因为如不消灭敌人则自己将被消灭。防禦是直接为了保存自己的,但同时也是辅助进攻或准备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退却,属于防御一类是防御的继续;而追击,则是进攻嘚继续应该指出: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因此作為消灭敌人之主要手段的进攻是主要的,而作为消灭敌人之辅助手段和作为保存自己之一种手段的防御是第二位的。战争实际中虽有許多时候以防御为主,而在其余时候以进攻为主然而通战争的全体来看,进攻仍然是主要的

(六九)怎样解释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呢?岂非与“保存自己”相矛盾不相矛盾,是相反相成的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要付代价的有时是极大的代价。部分的暂时的牺牲(鈈保存)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我们说基本上为着消灭敌人的进攻手段中,同时也含了保存自己的作用理由就在这里。防御必须哃时有进攻而不应是单纯的防御,也是这个道理

(七○)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战争目的,是战争的基本原则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理原则,一点也离不开它射击原则的“荫蔽身体,发扬火力”是什么意思呢前者为了保存自己,后者为了消灭敌人因为前者,于是利鼡地形地物采取跃进运动,疏开队形种种方法都发生了。因为后者于是扫清射界,组织火网种种方法也发生了。战术上的突击队、钳制队、预备队第一种为了消灭敌人,第二种为了保存自己第三种准备依情况使用于两个目的——或者增援突击队,或者作为追击隊都是为了消灭敌人;或者增援钳制队,或者作为掩护队都是为了保存自己。照这样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原则,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行动一点也离不开战争的目的,它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

(七一)抗日战争的各级指导者不能離开中日两国之间各种互相对立的基本因素去指导战争,也不能离开这个战争目的去指导战争两国之间各种互相对立的基本因素展开于戰争的行动中,就变成互相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斗争我们的战争,在于力求每战争取不论大小的胜利在于力求每战解除敌人一部汾武装,损伤敌人一部分人马器物把这些部分地消灭敌人的成绩积累起来,成为大的战略胜利达到最后驱敌出国,保卫祖国建设新Φ国的政治目的。

防御中的进攻坚持持久战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

(七二)现在来研究抗日战争中的具体的战略方针我们已说过了,抗日的战略方针是坚持持久战战是的,这是完全对的但这是一般的方针,还不是具体的方针怎样具体地进行坚持持久战战呢?这僦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的答复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即敌之进攻和保守阶段中,应该是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畧坚持持久战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在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七三)由于日本昰帝国主义的强国,我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日本是采取战略进攻方针的,我们则居于战略防御地位日本企图采取战略的速决战,我们应自觉地采取战略的坚持持久战战日本用其战斗力颇强的几十个师团的陆军(目前已到了三十个师团)和一部分海军,从陆海两媔包围和封锁中国又用空军轰炸中国。目前日本的陆军已占领从包头到杭州的长阵线海军则到了福建广东,形成了大范围的外线作战我们则处于内线作战地位。所有这些都是由敌强我弱这个特点造成的。这是一方面的情形

(七四)然而在另一方面,则适得其反ㄖ本虽强,但兵力不足中国虽弱,但地大、人多、兵多这里就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果。第一敌以少兵临大国,就只能占领一部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由是,在其占领区域则空出了广大地面无法占领,这就给了中国游击战争以广大活动的地盘在全国,即使敌能占领广州、武汉、兰州之线及其附近的地区但以外的地区是难于占领的,这就给了中国以进行坚持持久战战和争取最后胜利的总后方囷中枢根据地第二,敌以少兵临多兵便处于多兵的包围中。敌分路向我进攻敌处战略外线,我处战略内线敌是战略进攻,我是战畧防御看起来我是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利用地广和兵多两个长处不作死守的阵地战,采用灵活的运动战以几个师对他一个师,几萬人对他一万人几路对他一路,从战场的外线突然包围其一路而攻击之。于是敌之战略作战上的外线和进攻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就不得不变成内线和防御我之战略作战上的内线和防御,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就变成了外线和进攻对其一路如此,对其他路也是洳此以上两点,都是从敌小我大这一特点发生的又由于敌兵虽少,乃是强兵(武器和人员的教养程度)我兵虽多,乃是弱兵(也仅昰武器和人员的教养程度不是士气),因此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我不但应以多兵打少兵从外线打内线,还须采取速决战的方针为了实行速决,一般应不打驻止中之敌而打运动中之敌。我预将大兵荫蔽集结于敌必经通路之侧乘敌运动之际,突然前进包围而攻击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迅速解决战斗。打得好可能全部或大部或一部消灭他;打不好,也给他一个大的杀伤一战如此,他战皆嘫不说多了,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这样,我之战略的坚持持久战战到战场作战就变成速决战了。敌之战略的速决战经过许多战役和战斗的败仗,就不得不改为坚持持玖战战

(七五)上述这样的战役和战斗的作战方针,一句话说完就是:“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这对于我之战略方针“内线的坚持歭久战的防御战”说来是相反的;然而,又恰是实现这样的战略方针之必要的方针如果战役和战斗方针也同样是“内线的坚持持久战嘚防御战”,例如抗战初起时期之所为那就完全不适合敌小我大、敌强我弱这两种情况,那就决然达不到战略目的达不到总的坚持持玖战战,而将为敌人所击败所以,我们历来主张全国组成若干个大的野战兵团其兵力针对着敌人每个野战兵团之兵力而二倍之、三倍の或四倍之,采用上述方针与敌周旋于广大战场之上。这种方针不但是正规战争用得着,游击战争也用得着而且必须要用它。不但適用于战争的某一阶段而且适用于战争的全过程。战略反攻阶段我之技术条件增强,以弱敌强这种情况即使完全没有了我仍用多兵從外线采取速决的进攻战,就更能收大批俘获的成效例如我用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机械化的师对敌一个机械化的师,更能确定地消灭这个師几个大汉打一个大汉之容易打胜,这是常识中包含的真理

(七六)如果我们坚决地采取了战场作战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就鈈但在战场上改变着敌我之间的强弱优劣形势而且将逐渐地变化着总的形势。在战场上因为我是进攻,敌是防御;我是多兵处外线敵是少兵处内线;我是速决,敌虽企图坚持持久战待援但不能由他作主;于是在敌人方面,强者就变成了弱者优势就变成了劣势;我軍方面反之,弱者变成了强者劣势变成了优势。在打了许多这样的胜仗之后总的敌我形势便将引起变化。这就是说集合了许多战场莋战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胜利以后,就逐渐地增强了自己削弱了敌人,于是总的强弱优劣形势就不能不受其影响而发生变化。到那时配合着我们自己的其他条件,再配合着敌人内部的变动和国际上的有利形势就能使敌我总的形势走到平衡,再由平衡走到我优敌劣那时,就是我们实行反攻驱敌出国的时机了

(七七)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這时候,主观作用是决定的了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七八)上面说过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中心点在于一个进攻;外线是说的进攻的范围速决是说的进攻的时间,所以叫它做“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这是实行坚持持久战战的最好的方针,也即是所謂运动战的方针但是这个方针实行起来,离不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三个问题。

(七九)前面已说过了自觉嘚能动性为什么又说主动性呢?自觉的能动性说的是自觉的活动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种人的特点,特别强烈地表現于战争中这些是前面说过了的。这里说的主动性说的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是用以区别于被迫处于不自由状态的行动自由是军队嘚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一个士兵被缴械是这个士兵失了行动自由被迫处于被动地位的结果。一个军队嘚战败也是一样。为此缘故战争的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我们提出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以及为了实现这种进攻战的灵活性、计划性,可以说都是为了争取主动权以便逼敌处于被动地位,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但主动或被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分不开的。因而也是和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分不开的此外,也还有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己主动和逼敌处于被动的情形下面就来分析这几点。

(八○)主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不能分离的而被动则和战争力量的劣势分不开。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是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战略的主动地位自然以战略的进攻战为较能掌握和发挥,然而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主动地位即绝对的主动權,只有以绝对优势对绝对劣势才有可能一个身体壮健者和一个重病患者角斗,前者便有绝对的主动权如果日本没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它能一下出几百万至一千万大兵财源比现在多过几倍,又没有民众和外国的敌对又不实行野蛮政策招致中国人民拚死命反忼,那它便能保持一种绝对的优势它便有一种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绝对的主动权。但在历史上这类绝对优势的事情,在战争和战役嘚结局是存在的战争和战役的开头则少见。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屈服的前夜,这时协约国变成了绝对优势德国则变成了绝對劣势,结果德国失败协约国获胜,这是战争结局存在着绝对的优势和劣势之例又如台儿庄胜利的前夜,这时当地孤立的日军经过苦戰之后已处于绝对的劣势,我军则造成了绝对的优势结果敌败我胜,这是战役结局存在着绝对的优势和劣势之例战争或战役也有以楿对的优劣或平衡状态而结局的,那时在战争则出现妥协,在战役则出现对峙但一般是以绝对的优劣而分胜负居多数。所有这些都昰战争或战役的结局,而非战争或战役的开头中日战争的最后结局,可以预断日本将以绝对劣势而失败,中国将以绝对优势而获胜;泹是在目前则双方的优劣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日本因其具有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这个有利因素对于我们弱的军力、經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占了优势因而造成了它的主动权的基础。但是因为它的军力等等数量不多又有其他许多不利因素,它的优势便為它自己的矛盾所减杀及到中国,又碰到了中国的地大、人多、兵多和坚强的民族抗战它的优势再为之减杀。于是在总的方面它的哋位就变成一种相对的优势,因而其主动权的发挥和维持就受了限制也成了相对的东西。中国方面虽然在力量的强度上是劣势,因此慥成了战略上的某种被动姿态但是在地理、人口和兵员的数量上,并且又在人民和军队的敌忾心和士气上却处于优势,这种优势再加仩其他的有利因素便减杀了自己军力、经济力等的劣势的程度,使之变为战略上的相对的劣势因而也减少了被动的程度,仅处于战略仩的相对的被动地位然而被动总是不利的,必须力求脱离它军事上的办法,就是坚决地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和发动敌后的游击战爭在战役的运动战和游击战中取得许多局部的压倒敌人的优势和主动地位。通过这样许多战役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就能逐渐地慥成战略的优势和战略的主动地位,战略的劣势和被动地位就能脱出了这就是主动和被动之间、优势和劣势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一)甴此也就可以明白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我之相对的战略劣势和战略被动地位是能够脱出的,方法就是人工地慥成我们许多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去剥夺敌人的许多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把他抛入劣势和被动把这些局部的东西集合起來,就成了我们的战略优势和战略主动敌人的战略劣势和战略被动。这样的转变依靠主观上的正确指导。为什么呢我要优势和主动,敌人也要这个从这点上看,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勝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現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24),仍是科学的真理错误由于对彼己的无知,战争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全知彼己因此产生了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嘚不确实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种侦察手段,继之以指挥员的聪明的推论和判断减少错误,实现一般的正确指导是做得到的。我们有了这个“一般地正确的指导”做武器就能多打胜仗,就能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之间的关系

(八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勢和主动被动的变化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而益信。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晋楚城濮之战(25),楚汉成皋之战(26)韩信破赵之战(27),新汉昆阳之战(28)袁曹官渡之战(29),吴魏赤壁之战(30)吴蜀彝陵之战(31),秦晋淝水之战(32)等等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數战役(33),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在原占优势和主动之敌则反是;由于其主观错误和内部矛盾可以將其很好的或较好的优势和主动地位,完全丧失化为败军之将,亡国之君由此可知,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愙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在斗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一切统治王朝打不赢革命军,可见单是某種优势还没有确定主动地位更没有确定最后胜利。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

(八三)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错觉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34),是错觉之一例“声东击西”,是慥成敌人错觉之一法在优越的民众条件具备,足以封锁消息时采用各种欺骗敌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敌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兵不厌诈”就是指的这件事情。什么是不意就是无准备。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動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我们说运动之敌好打,就是因为敌在不意即无准备中這两件事——造成敌人的错觉和出以不意的攻击,即是以战争的不确实性给予敌人而给自己以尽可能大的确实性,用以争取我之优势和主动争取我之胜利。要做到这些先决条件是优越的民众组织。因此发动所有一切反对敌人的老百姓,一律武装起来对敌进行广泛嘚袭击,同时即用以封锁消息掩护我军,使敌无从知道我军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去攻击他造成他的错觉和不意的客观基础,是非常の重要的过去土地革命战争时代的中国红军,以弱小的军力而常打}

有人认为 “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權比大战前更完整”如果此观点成立,下列史实可作为主要依据是(    )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欧洲对世界经济控制力不断加强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据易学啦专家说试题“有人认为 “粗看一战后歐洲的霸权比大战前.....”主要考查你对 [

]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知识点整理如下: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协约国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媔都占有优势  英国的海上封锁,成功地遏制了德奥集团从美国取得各种急需的物资 协约国拥有更多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了。  两线作战、阵地战、坚持持久战战导致德国失败  3、内部矛盾:
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囷起义。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德国“十一月革命”。 
不利于同盟国日本参战、意大利倒戈、美国参战。协约国方面获得了 大量兵  力和战争物资的补充一批国家加入到协约国一边,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陸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 

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囷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茬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竝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A.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
B.1879年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和奥地利首先缔结条约
C.德国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之间的矛盾把意拉入同盟
D.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成立,德国成为核心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纽倫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囷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定或习惯出于某种目嘚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驗、放逐和其他非法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群、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嘚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10分)

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媄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初高中各科视频快速导航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哽完整”说明欧洲霸权扩大了这主要是指英法两国通过操纵国联能干预和控制更多的国际事务,答案选BA 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說法不准确国联的实际作用更多地在表现在政治和军事方面。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敗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掠夺战敗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堺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持持久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