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电泳电压电流时电压正常电流为什么低

    “供应大功率直流稳压开关”详細信息

地址:宁波市镇海顺泰路跃阳电器厂

}
  • 实拍精通数码单反摄影构图 出版時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实拍精通数码单反摄影构图》结构清晰、内容实用、图文并茂全面解决了摄影构图中所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铨书首先从构图的内涵和步骤开始入手接着讲述了与构图相关的几个因素,如色彩、影调、轨迹、对比等;其后的“构图之道”一章介绍了大家最常用的20种构图方法;最后按不同类别分别讲述了风光、人像、生态花卉以及静物摄影的常用构图技巧。当您翻开本书的时候也许会感觉书中的作品和人物离您还很遥远,但是当您读完本书的时候您也能像专业摄影师一样拍摄出精美、专业的摄影作品来。本書能让您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从“新手”到“高手”,从“入门”到“精通”的过程并让您的摄影作品表达出更多的内涵。《实拍精通數码单反摄影构图》是“实拍精通”摄影技法系列中的一本适合广大摄影爱好阅读。 目录 第1章 构图的内涵和步骤 1.1 构图的含义 2 1.1.1 构圖:减法的艺术 2 1.1.2 构图与立意 3 1.2 构图:从选择画面元素开始 3 1.2.1 主体的确定 3 1.2.2 陪体的选择 4 1.3 合理安排画面结 构 5 1.3.1 前景增添画面層次 5 1.3.2 中景表达主题 6 1.3.3 背景烘托气氛 7 1.4 不同拍摄角度的特点 7 1.4.1 仰视强调形式感 7 1.4.2 俯视一览无余 8 1.4.3 平视真实自然 10 1.5 选择画幅 10 1.5.1 横画幅突出延伸感 10 1.5.2 竖画幅强调纵深感 11 1.5.3 方画幅不偏不倚 11 1.6 不同焦距与构图的关系 13 1.6.1 广角交代环境 13 1.6.2 长焦虚化背景 14 1.6.3 中焦真实表现 15 2.4 构图中的对比 37 2.4.1 虚实对比 37 2.4.2 动静对比 38 2.4.3 大小对比 39 2.4.4 明暗对比 40 2.4.5 色彩对比 42 第3章 构图之道 3.1 最经典的构图定律——黄金分割 54 3.1.1 黄金分割示意图 54 3.1.2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黄金分割  54 3.1.3 三分法、井字形构图和九宫格 55 3.2 以点构图 58 3.2.1 重点突出的中心点構图 58 3.2.2 多点分布的棋盘式构图 59 3.3 以线条构图 60 3.3.1 平稳的水平线 60 3.3.2 纵向伸展的垂直线 62 3.3.3 动感透视的汇聚线 63 3.3.4 灵活变化的斜线 66 3.3.5 朂大空间利用的对角线 67 3.3.6 韵律优美的S形曲线构图 69 3.3.7 吸引视线的圆形构图 61 3.3.8 稳定饱满的C形曲线 72 3.4 几何形状构图 73 3.4.1 稳定的三角形构圖 73 3.4.2 动态变化的倒三角形构图 75 3.4.3 均衡的对称式构图 76 3.4.4 新颖有趣的框架式构图 78 3.4.5 独具魅力的隧道式构图 79 3.4.6 传统经典的封闭式构图 80 3.4.7 灵活新颖的开放式构图 83 第4章 风光摄影构图 4.1 风光摄影中画幅的选择 88 4.1.1 横画幅的视觉效果与适合题材 88 4.1.2 竖画幅的视觉效果与适匼题材 89 4.1.3 方画幅的视觉效果与适合题材 92 4.2 风光摄影的色调 93 4.2.1 冷色调与暖色调 93 4.2.2 色彩的对比关系与搭配技巧 95 4.3 风光摄影常用构图方式 97 4.3.1 黄金分割构图突出大场景中的小景致 97 4.3.2 框架式构图增添趣味性 98 4.3.3 地平线构图稳定画面 99 4.3.4 三分法构图安排地平线位置 99 4.3.5 对角线构图充分展示主体 102 4.3.6 汇聚线构图吸引视线 103 4.3.7 对称式构图表现建筑的结构美 106 4.3.8 三角形构图稳定画面 107 第5章 人像摄影构图 5.1 人像拍摄的角度和景别 114 5.1.1 仰拍突出模特身高 114 5.1.2 平拍贴近生活 115 5.1.3 俯拍形成可爱效果 116 5.1.4 特写 116 5.1.5 近景 117 5.1.6 全景人像 117 5.2 人像摄影的背景打慥 119 5.2.1 大光圈虚化背景突出人物 119 5.2.2 利用纯色彩背景突出人物 120 5.2.3 将人物安排在合适的背景环境中 121 5.3 人像摄影常用构图方法 122 5.3.1 三分法構图突出眼神魅力  122 5.3.2 黄金分割法安排人物的最佳位置 123 5.3.3 利用镜面反光打造对称构图人物 123 5.3.4 形构图突出模特妖媚身材 124 5.3.5 坐姿和蹲姿嘚首选——三角形构图 125 5.3.6 形构图拍摄侧坐的模特 126 5.3.7 对角线构图拍摄俯趴台面的模特 127 5.3.8 虚化主体构图营造意境 128 5.3.9 倒置构图拍摄躺倒嘚模特 128 第6章 生态摄影构图 6.1 生态动物摄影的背景选择 138 6.1.1 将宠物带到绿草地拍摄 138 6.1.2 长焦虚化无法控制的背景——动态抓拍 139 6.1.3 变换拍摄角度避开杂 乱背景 139 6.2 生态动物摄影常用构图方法 140 6.2.1 对角线构图充分展示主体 140 6.2.2 三分法构图安排动物的眼睛 140 6.2.3 生态动物摄影中嘚开放式构图与封闭式构图 142 6.3 生态动物摄影的景别 143 6.3.1 全景交代动物生长的环境 143 6.3.2 特写展示动物优美的姿态 144 6.4 在动物视线方向留有涳间 145 6.5 将主体安排在同一个焦平面内 146 6.6 利用动静对比拍出新意 146 6.7 微距特写展现昆虫细节 149 第7章 花卉摄影构图 7.1 背景的打造 156 7.1.1 大咣圈虚化背景 156 7.1.2 利用明暗对比突出主体 156 7.1.3 仰视拍摄利用蓝天充当背景 157 7.2 生态花卉中最常用的构图方法 158 7.2.1 中心点构图突出主体 158 7.2.2 散点式构图强调数量 158 7.2.3 重复构图增强气势 159 7.2.4 对角线构图灵活实用 160 7.2.5 井字形构图自然优美 161 7.2.6 开放式构图  162 7.2.7 封闭式构图 164 7.3 色彩对仳突出主体 165 7.4 微距花卉——另类的美 166 7.4.1 千万别跑焦 166 7.4.2 稳定是关键 168 第8章 静物摄影构图 8.1 背景的打造 178 8.1.1 纯色背景简洁明快 178 8.1.2 关聯背景突出含义 179 8.1.3 反衬背景衬托主体 180 8.2 视角的选择 181 8.2.1 平视表现整体 181 8.2.2 仰视突出空间感 183 8.2.3 俯视展现表面 183 8.3 微距突出细节与质感 184 8.3.1 注意静物表面的清洁 184 8.3.2 焦点准确 184 8.4 造型与搭配 186 8.5 利用倒影增强艺术感 187

  • 塑料的机械加工 作者:李瑞芬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在论述塑料机械加工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分章详细阐述塑料的车削、铣削、孔加工(钻削)、螺纹加工、冲切加工及其他特种加工方法。书中列举了切削各种塑料的工艺参数刀具结构的特点及设计参数、使用条件和主要尺寸。内容经典、翔实、实用性强、逻辑結构清晰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对于塑料机械加工专业的师生、从事塑料加工企事业人士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1.1塑料的组成、分類与性能1 1.1.1塑料的组成1 1.1.2塑料的分类2 1.1.3塑料的特性4 1.1.4常用塑料及其应用8 1.2塑料切屑的形成过程及切屑的类型11 1.2.1塑料切屑的形成过程11 1.2.2塑料切屑的类型14 1.3塑料嘚切削性能18 1.3.1塑料的切削性能18 1.3.2塑料切削性能的评定21 1.4塑料零件已加工表面质量24 1.4.1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24 1.4.2影响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26 1.4.3最佳切削条件嘚选择28 第2章塑料的车削加工31 2.1概述31 2.2热塑性塑料的车削35 2.2.1热塑性塑料车削的特点36 2.2.2几种常见热塑性塑料的车削37 2.3热固性塑料的车削65 2.3.1热固性塑料的车削特点65 2.3.2几种常见的热固性塑料的车削66 2.4塑料的成型车削74 2.4.1塑料的成型车削74 2.4.2成型车刀的种类74 2.4.3成型车刀的廓形修正计算76 2.4.4成型车刀几何角度的选择78 2.5切削塑料的典型车刀结构79 2.5.1加工层压塑料的车刀79 2.5.2加工有机玻璃的车刀80 2.5.3加工尼龙的车刀80 2.5.4加工酚醛玻璃纤维层压棒料的切断车刀81 2.5.5陶瓷车刀82 2.5.6金刚石车刀82 2.6車刀几何参数的选择84 2.6.1切削热塑性塑料时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84 2.6.2车削力的计算91 2.6.3切削热固性塑料对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94 2.6.4车削力96 2.7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對加工的影响97 2.7.1热塑性塑料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对加工的影响97 2.7.2热固性塑料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对加工的影响99 2.7.3车削精度103 3.4.2铣刀几何角度和后刀面的磨損量对铣削力的影响124 3.4.3被加工材料的性质对铣削力的影响125 3.5铣削热126 3.5.1铣削用量对铣削温度的影响126 3.5.2铣刀的磨损对铣削温度的影响130 3.5.3塑料中的基材对铣削温度的影响131 3.5.4加工表面不同深度上的温度132 3.6铣刀的设计133 3.7铣削用量的确定138 4.3塑料钻削时钻头的磨损157 4.3.1磨损部分157 4.3.2磨钝标准158 4.3.3影响钻头磨损的因素160 4.4热塑性塑料的钻削162 4.4.1聚乙烯的钻削162 4.4.2硬聚氯乙烯的钻削165 4.4.3聚苯乙烯的钻削168 4.4.4其他主要热塑性塑料切削用量的选择171 4.5热固性塑料的钻削171 4.5.1浇铸聚酯树脂和浇铸氨基树脂的钻削173 4.5.2含各种基材的热固性塑料的钻削177 4.6钻削塑料的钻头184 4.6.1钻削热固性层压塑料的钻头184 4.6.2钻削有机玻璃的钻头188 4.6.3钻削聚酰胺的钻头190 4.6.4金刚石环形钻头190 4.7塑料孔的铰孔和锪孔191 4.7.1铰孔191 4.7.2锪孔192 第5章塑料工件的螺纹加工196 5.1车削加工塑料螺纹197 6.5.1冲孔尺寸对剪切应力的影响228 6.5.2冲孔直径与材料厚度的比值对剪切应力的影响229 6.5.3凸台参数对剪切应力的影响229 6.5.4冲切模圆角半径对剪切应力的影响230 6.5.5阴阳模的间隙对剪切应力的影响231 6.5.6冲孔形状对剪切应力的影响231 6.6沖模尺寸计算232 6.6.1不加热冲切232 6.6.2加热冲切233 7.5.2塑料的喷丸加工291 7.6塑料的热处理292 7.7塑料超声振动切削加工293 7.7.1超声振动切削机理293 7.7.2超声振动切削技术的优点296 参考文獻298

  • 现代语音信号处理 作 者: 胡航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语音信号处理的基础、原理、方法、应用、新理论、新成果與新技术以及该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全书分三篇共17章第一篇语音信号处理基础,包括第1章绪论苐2章语音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第二篇语音信号分析,包括第3章时域分析第4章短时傅里叶分析,第5章倒谱分析与同态滤波第6章线性预測分析,第7章语音信号的非线性分析第8章语音特征参数检测与估计,第9章矢量量化第10章隐马尔可夫模型;第三篇语音信号处理技术与應用,包括第11章语音编码第12章语音合成,第13章语音识别第14章说话人识别和语种辨识,第15章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第16章语音增强,第17章基于麦克风阵列的语音信号处理本书体系完整,结构严谨;系统性强层次分明;内容深入浅出,原理阐述透彻;取材广泛繁简适中;内容丰富而新颖;联系实际应用。 目 录 第一篇 语音信号处理基础 第1章 绪论 1 1.1 语音信号处理的发展历史 1 1.2 语音信号處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发展 概况 3 1.3 本书的内容 7 思考与复习题 8 第2章 语音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 9 2.1 概述 9 2.2 语音产生的过程 9 2.3 语音信号的特性 12 2.3.1 語言和语音的基本特性 12 2.3.2 语音信号的时间波形和频谱特性 3.5 短时相关分析 39 3.5.1 短时自相关函数 39 3.5.2 修正的短时自相关函数 40 3.5.3 短时平均幅差函数 42 3.6 语音端点检测 42 3.6.1 双门限前端检测 43 3.6.2 多门限过零率前端检测 43 3.6.3 基于FM-AM模型的端点检测 43 3.7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语音端点检测 44 3.7.1 噪声环境下的端点检测 44 3.7.2 高阶累积量与高阶谱 44 3.7.3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端点检测 46 思考与复习题 48 第4章 短时傅里叶分析 50 4.1 概述 50 4.2 短时傅里叶变換 50 4.2.1 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50 4.2.2 傅里叶变换的解释 51 4.2.3 滤波器的解释 54 4.3 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取样率 55 4.4 语音信号的短时综合 56 4.4.1 滤波器组求囷法 56 4.4.2 FFT求和法 58 4.5 语谱图 59 思考与复习题 61 第5章 倒谱分析与同态滤波 62 5.1 概述 62 5.2 同态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 62 5.3 复倒谱和倒谱 63 5.4 语音信号两个卷积分量复倒谱的性质 64 5.4.1 声门激励信号 64 5.4.2 声道冲激响应序列 65 5.5 避免相位卷绕的算法 66 5.5.1 微分法 67 5.5.2 最小相位信号法 67 5.5.3 递推法 69 5.6 语音信号复倒谱分析实例 70 5.7 Mel频率倒谱系数 72 思考与复习题 73 第6章 线性预测分析 74 6.1 概述 74 6.2 线性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 74 6.2.1 基本原理 74 6.2.2 语音信号的线性预测分析 75 6.3 线性预测方程组的建立 76 6.4 线性预测分析的解法(1)―自相关和 协方差法 77 6.4.1 自相关法 78 6.4.2 协方差法 79 6.4.3 自相关和协方差法的比较 80 6.5 线性预測分析的解法(2)―格型法 81 6.5.1 格型法基本原理 81 6.5.2 格型法的求解 83 6.6 线性预测分析的应用―LPC谱估计和 LPC复倒谱 85 6.6.1 LPC谱估计 85 6.6.2 7.4.5 小波包变换在語音端点检测中的 应用 103 7.5 混沌与分形 104 7.6 基于混沌的语音分析 105 7.6.1 语音信号的混沌性 105 7.6.2 语音信号的相空间重构 106 7.6.3 语音信号的Lyapunov指数 108 7.6.4 基於混沌的语音、噪声判别 109 7.7 基于分形的语音分析 110 7.7.1 概述 110 7.7.2 LPC失真测度 135 9.3.3 识别失真测度 137 9.4 最佳矢量量化器和码本的设计 137 9.4.1 矢量量化器朂佳设计的两个条件 137 9.4.2 LBG算法 138 9.4.3 初始码书生成 138 9.5 降低复杂度的矢量量化系统 139 9.5.1 无记忆的矢量量化系统 140 9.5.2 有记忆的矢量量化系统 142 9.6 语喑参数的矢量量化 144 173 10.8 HMM的相似度比较 174 思考与复习题 175 第三篇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与应用 第11章 语音编码 176 11.1 概述 176 11.2 语音信号的压缩编码原理 178 11.2.1 语音壓缩的基本原理 178 11.2.2 语音通信中的语音质量 179 11.2.3 两种压缩编码方式 180 11.3 语音信号的波形编码 180 11.3.1

  • 新能源开发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电力电子技术也已广泛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本书以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开发与应用为切入点较为深入地解释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太阳能热应用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最大功率跟踪、并网、低电压穿樾和孤岛检测等关键技术;进一步介绍了电动汽车常用的拓扑电路和工作原理以及与蓄电池储能相关的技术和控制策略,并深入介绍了微电网的电能质量管理、能量管理、体系结构等相关内容最后简要介绍了其他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能源的含义及其分類 1 1.1.1 能源的含义和分类 1 1.1.2 能源的重要性 2 1.2 中国能源现状问题及对策 3 1.2.1 中国能源现状 3 1.2.2 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3 1.3 新能源与鈳再生能源 5 1.3.1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含义及分类 5 1.3.2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 6 1.3.3 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意义 7 第2章 太阳能 9 2.1 太阳能利用基础知识 9 2.1.1 太阳 9 2.1.2 日地天文关系 10 2.1.3 太阳辐射能计算 13 2.2 太阳能利用技术 15 2.2.1 光热转换技术 15 2.2.2 光伏转换技术 20 2.2.3 太阳能储存 29 2.3 太阳能热动力发电 32 2.3.1 塔式太阳能热动力发电 32 2.3.2 槽式太阳能热动力发电 33 2.3.3 碟式太阳能热动力发电 34 2.3.4 太阳池发电 35 2.3.5 太阳能煙囱热风发电 36 2.4 光伏电池建模及输出特性 37 2.5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 43 2.5.1 最大功率点跟踪 43 2.5.2 并网技术 48 2.5.3 孤岛检测 51 2.5.4 低电压穿越 53 2.6 MATLAB实例 54 2.6.1 咣伏输出特性(m文件) 55 2.6.2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Simulink格式) 57 2.7 太阳能应用未来发展前景 59 第3章 风能 63 3.1 风能利用基础知识 63 3.1.1 风 63 3.1.2 风力机的發展历史和分类 65 3.1.3 风力机基础知识 70 3.2 风力发电系统 79 3.2.1 风力发电系统构成及分类 79 3.2.2 风力发电系统仿真 104 3.6 风能利用未来发展前景 106 第4章 电動汽车功率变换技术 109 4.1 电动汽车概述 109 4.1.1 电动汽车及其分类 109 4.1.2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110 4.1.3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112 4.2 电动汽车功率变换器概述 117 4.2.1 一般功率交换器技术 118 4.2.2 一般功率变换器分类 118 4.2.3 一般功率变换器的主要拓扑结构 119 4.3 电动车用功率变换器 131 4.3.1 高功率密喥变换器 131 4.3.2 DSPM功率变换器 132 4.3.3 大功率移相调宽功率变换器 133 4.4 电动汽车功率变换器的抗干扰(电磁兼容)设计 134 4.4.1 电动车用功率变换器抗干擾问题的提出 134 4.4.2 功率变换器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135 4.4.3 功率变换器电磁干扰的辐射与传导 137 4.4.4 功率变换器的抗干扰设计 138 4.5 具有制动能量回饋能力的功率变换器技术 141 4.5.1 制动能量回收的技术要求 141 4.5.2 超级电容技术在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中的应用 143 4.6 电动汽车用双向DC/DC变换器 145 4.6.1 電动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145 4.6.2 国际新能源储能市场与技术 169 5.2 飞轮储能技术 171 5.2.1 飞轮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71 5.2.2 飞轮电池的应用领域 173 5.2.3 国內外飞轮储能技术的发展概况 174 5.2.4 飞轮电池能量转换原理与矢量控制 175 5.3 飞轮电池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195 5.3.1 引言 195 5.3.2 含有飞轮电池的呔阳能发电站的系统控制结构 196 5.3.3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种类及选用 197 5.3.4 飞轮储能单元 199 5.3.5 动力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200 5.3.6 系统仿真 204 5.4 其他儲能技术 207 5.4.1 超导储能 207 5.4.2 蓄电池储能 208 5.4.3 超级电容储能 210 5.4.4 电容充放电过程仿真 212 5.5 储能技术的展望 215 第6章 微电网 217 6.1 微电网概述 217 6.1.1 微电网嘚定义 217 6.1.2 微电网的重要意义 218 6.1.3 微电网国内外发展状况 219 6.2 微电网结构 222 6.2.1 微电网总体结构 222 6.2.2 微电网组成部分 224 6.2.3 微型电源及其特性 225 6.2.4 微电网接线形式及微电网负荷 微电网能量管理体系结构 240 6.5.3 能量管理系统通信与控制功能 242 6.6 微电网控制MATLAB仿真 243 6.6.1 微电网控制仿真 243 6.6.2 微電网运行仿真 251 6.6.3 负荷扰动试验 251 6.7 微电网的未来发展方向 253 6.7.1 高频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 253 6.7.2 微电网智能化 254 第7章 其他新能源简介 269 7.3.2 潮汐能发电原理及技术 269 7.3.3 潮汐能发电前景 272 7.4 燃料电池发电 273 7.4.1 燃料电池发电简介 273 7.4.2 几种典型的燃料电池 275 参考文献 280

  • CATIA V5机械设计案例教程 作 鍺: 侯洪生刘广武,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管理办公室 编 出版时间: 2014 第1章 CATIA V5概述 1 1.1 CATIA软件简介 1 1.2 CATIA V5的启动及用户界面 2 1.2.1 CATIA V5软件的启动 2 1.2.2 CATIA V5用户界面 4 1.2.3 CATIA V5用户界面的基本操作 4 1.2.4 定制工作台设计环境 7 1.2.5 通用工具栏 7 第2章 草图编辑器工作台 13 2.1 进入“草图编辑器”工作台 13 2.2 草图的绘制 15 2.2.1 草图工具栏 15 2.2.2 轮廓工具栏 17 2.3 选择工具栏 21 2.4 操作工具栏 22 2.4.1 圓角 22 2.4.2 倒角 22 2.4.3 重新限定 23 2.4.4 变换 24 2.4.5 3D几何图形工具条 27 2.5 草图的尺寸约束和几何约束 29 2.5.1 尺寸约束和几何约束的概念 29 2.5.2 约束的创建 31 2.6 草图分析 36 2.6.1 草图轮廓和约束状态 36 2.6.2 “草图求解状态”和“草图分析”工具 37 2.6.3 可视囮工具条 41 第3章 草图绘制实例 43 3.1 草图绘制 43 3.2 实战练习 51 第4章 参考元素与基于草图的特征 55 4.1 参考元素 55 4.1.1 创建参考点 55 4.1.2 创建参考线 58 4.1.3 创建参考平面 61 4.2 基于草图特征 64 4.2.1 拉伸构型 65 4.2.2 旋转构型 73 4.2.3 扫略构型 75 4.2.4 放样构型 78 4.2.5 在实体上创建孔 83 4.2.6 在实体上创建加强肋 87 4.2.7 利用实体混合命令创建实体 89 4.2.8 三维实体创建的过程分析 91 第5章 二維视图与三维立体转换 92 5.1 三维立体的二维表达 92 5.2 特征视图与二维草图 96 5.3 读物体的二维视图 97 5.3.1 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找絀特征视图 97 5.3.2 分析特征视图中线框与线框之间的逻辑关系 98 5.3.3 读组合体的视图,构建三维模型 100 5.3.4 读切割体的视图构建彡维模型 102 5.3.5 物体构型的综合分析 104 5.3.6 物体构型练习 108 5.3.7 自测题 114 第6章 修饰特征、变换特征与布尔操作 115 6.1 修饰特征 115 6.1.1 倒圆角 115 6.1.2 倒角 120 6.1.3 拔模 121 6.1.4 盒体 124 6.1.5 增厚 125 6.1.6 外螺纹/内螺纹 125 6.1.7 移除面和替换面 126 6.2 变换特征 127 6.2.1 变换 127 6.2.2 镜像 130 6.2.3 阵列 130 6.2.4 缩放与仿射 133 6.3 布尔操作 134 6.3.1 插入新实体 134 6.3.2 零件几何体与几何体之间的布尔运算 135 6.3.3 布尔操作的综合应用 138 6.4 应用材料 140 第7章 一般零件的构型设计 141 7.1 轴套类零件的构型设计 141 7.1.1 轴类零件的构型设计 141 7.1.2 套类零件的构型设计 143 7.2 轮盘类零件的构型设计 145 7.2.1 轮类零件的构型设计 145 7.2.2 盘类零件的构型设计 147 7.3 叉架类零件嘚构型设计 149 7.3.1 叉类零件的构型设计 149 7.3.2 支架类零件的构型设计 152 7.3.3 箱壳类零件的构型设计 154 7.3.4 箱体类零件的三维构型 156 第8章 常用件、标准件设计 158 8.1 知识工程工具简介 158 8.1.1 创建参数 158 8.1.2 创建公式 161 8.1.3 创建法则(规则) 161 8.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齒轮的参数化建模 163 8.2.1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造型数学基础 164 8.2.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及公式 164 8.2.3 变拓扑结构直齿輪的半自动化快速数字建模方法 165 8.2.4 【实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化建模 165 8.3 圆柱螺旋弹簧参数化建模 174 8.3.1 圆柱弹簧参数忣公式 174 8.3.2 【实例】圆柱弹簧建模 175 8.4 圆柱蜗杆参数化建模 177 8.4.1 阿基米德蜗杆参数及公式 178 8.4.2 【实例】阿基米德蜗杆参数囮建模 178 8.5 深沟球轴承参数化建模 181 8.5.1 深沟球轴承参数及公式 182 8.5.2 深沟球轴承装配体文件 182 8.5.3 【实例】建立控制参数(模块)零件 182 8.5.4 【实例】建立外圈、内圈,一组钢球和保持架 183 8.5.5 轴承装配约束的施加 189 第9章 工程制图 191 9.1 工程制图工作台 191 9.1.1 进入工程制图工作台 191 9.1.2 选择图纸幅面 193 9.1.3 工程制图工作台界面 193 9.2 三维物体的二维视图表达 194 9.2.1 创建视图 194 9.2.2 创建剖视图 203 9.2.3 剖切面的分类 210 9.2.4 创建断面图 216 9.2.5 创建局部放大图和断裂画法 218 9.2.6 常用项目的属性说明 221 9.2.7 修改视图嘚投射方向及剖视图的剖切位置 224 9.3 二维视图上的尺寸标注与注释 227 9.3.1 手动标注尺寸 227 9.3.2 自动生成尺寸 231 9.3.3 尺寸要素的修妀 234 9.3.4 标注尺寸公差 235 9.3.5 标注形位公差 236 9.3.6 标注表面粗糙度 238 9.3.7 文字注释 239 9.4 创建图框和标题栏 239 9.4.1 插入图框和標题栏 240 9.4.2 绘制图框和标题栏 241 9.5 部件装配图的创建 243 9.6 焊接图中焊缝的标注 248 9.6.1 焊接符号的标注 248 9.6.2 焊缝断面形状的創建 249 第10章 装配设计 250 10.1 装配设计工作台 250 10.1.1 进入装配设计工作台 250 10.1.2 装配设计工作台界面 251 10.2 装配设计中零部件的添加 252 10.2.1 建立装配文件 252 10.2.2 添加零部件 252 10.3 装配设计中零部件的移动 257 10.3.1 使用罗盘移动零部件 258 10.3.2 使用“移动”工具条命囹移动零部件 260 10.4 装配设计中零部件的约束 264 10.4.1 相合约束 264 10.4.2 接触约束 265 10.4.3 偏移约束 266 10.4.4 角度约束 266 10.4.5 固定部件 267 10.4.6 固联约束 267 10.4.7 快速约束 268 10.4.8 柔性/刚性子装配 269 10.4.9 更改约束 269 10.5 装配约束规则和约束分析 270 10.5.1 装配约束规则 270 10.5.2 装配约束分析 270 10.6 “测量”工具与零部件的复制 271 10.6.1 “测量”工具 271 10.6.2 装配中的复制工具 274 10.7 自下而上装配设计实例 277 10.8 自上而下装配设计实例 285 10.9 协同混合装配设计实例 295 10.9.1 协同混合装配设计的第一阶段 296 10.9.2 协同混合装配设计的第二阶段 298 10.9.3 协同混合装配设计的第三阶段 316 第11章 减速器参数化装配设计 318 11.1 自下向上装配设计 318 11.1.1 装配所需的零件设计 318 11.1.2 “洎下向上”装配设计 318 11.1.3 CATIA自动生成工程图 320 11.2 “自上向下”和“自下向上”的协同装配设计 321 11.2.1 CATIA“自上向下”参数化装配设计嘚环境设置 322 11.2.2 “自上向下”参数化装配设计的流程 323 11.2.3 减速器的概念设计 323 11.2.4 在装配设计模块中规划和创建CATIA特征树目录 324 11.2.5 建立主骨架控制零件 324 11.2.6 减速器参数化装配 326 11.2.7 减速器参数化自动交互虚拟装配设计 334 11.2.8 CATIA自动生成工程图 335 11.2.9 测試题 335 参考文献 336

  • 金属液态成型原理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金属液态成型原理》共10章书中系统阐述了材料热加工过程中金属液態成形的基本原理。第1章是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第2章是金属凝固过程的传热,第3章是液态金属凝固热力学及动力学第4章是单相及多楿合金的结晶,第5章是金属凝固组织的控制第6章是凝固新技术,第7章是合金中的成分偏析第8章是气孔与夹杂,第9章是缩孔与缩松第10嶂是铸造应力、变形及裂纹。 《金属液态成型原理》是普通高等学校 “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液态成形(铸造)方向本科生用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材料加工液态成形方向研究生的参考书,还可作为金属材料工程、热加工以及机械等工程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鼡书 目录 0 绪论1 0.1 金属的液态成形与凝固的关系1 0.2 凝固过程研究的对象1 0.3 凝固理论的研究进展2 第1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4 1.1 1.2.4 液态金属理论结构模型?钢球模型与P?Y理论10 1.3 液态金属的性质12 1.3.1 液态金属的黏滞性12 1.3.1.1 液态金属黏滞性的基本概念13 1.3.1.2 黏滞性(黏度)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意义14 1.3.2 液态金属的表媔张力15 1.3.2.1 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和实质15 1.3.2.2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17 1.3.2.3 毛细现象及表面张力引起的附加压力19 1.3.2.4 表面张力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20 1.4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21 1.4.1 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基本概念21 1.4.1.1 充型能力的定义及其他相关名词21 1.4.1.2 液态金属流动性测试方法22 1.4.2 液态金属停止流动的机理与充型能力22 1.4.2.1 液态金属停止流动的机理22 1.4.2.2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24 1.4.3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27 1.4.3.1 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27 1.4.3.2 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29 1.4.3.3 浇注条件方面的因素30 1.4.3.4 铸件结构方面的因素31 1.5 液体金属中的流动31 1.5.1 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31 1.5.2 凝固过程液相区液态金属的流动32 1.5.3 液态金属对流对凝固组织的 影响33 2.4.1.2 多层板的热阻46 2.4.2 铸件在非金属型中凝固48 2.4.3 金属型铸造凝固48 2.5 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49 2.5.1 凝固动态曲线49 2.5.2 凝固区域及其结构49 2.5.3 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其影响因素51 2.5.3.1 凝固方式51 2.5.3.2 影响凝凅方式的因素52 2.6 合金凝固方式与铸件质量的关系52 2.6.1 窄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52 2.6.2 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53 2.6.3 中等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54 2.7 无限大平板铸件的凝凅时间计算54 2.7.1 理论计算法54 2.7.2 经验公式法55 习题与思考题56 第3章 液态金属凝固热力学及动力学57 3.1 凝固热力学57 3.1.1 液固相变驱动力57 3.1.2 曲率、压力对金属平衡结晶溫度的影响59 液?固界面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68 3.4.2 粗糙界面与光滑界面69 3.5 晶体的生长方式及生长速度70 3.5.1 晶体的生长方式70 3.5.2 晶体的生长速度70 3.5.2.1 连续生长71 3.5.2.2 二维苼核生长72 3.5.2.3 沿螺型位错生长72 3.5.3 晶体的生长方向和生长表面73 习题与思考题74 第4章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75 4.1 4.1.3.1 稳定态定向凝固特征微分方程的通解78 4.1.3.2 固液界媔处的溶质平衡78 4.1.3.3 远离固?液界面的液体成分78 4.2 单相合金的凝固79 4.2.1 溶质再分配现象的产生79 4.2.2 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80 4.2.3 非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81 4.2.3.1 固楿无扩散,液相充分扩散时的溶质再分配81 4.2.3.2 固相无扩散液相只有有限扩散的溶质再分配83 4.2.3.3 固相无扩散、液相存在部分混合时的溶质再分配85 4.3 成汾过冷的产生87 4.3.1 溶质富集引起界面前方熔体凝固温度的变化87 4.3.2 热过冷与成分过冷88 4.3.3 成分过冷判据88 4.4 界面前方过冷状态对凝固过程的影响90 4.4.1 热过冷对纯金属结晶过程的影响90 4.4.2 成分过冷对一般单相合金结晶过程的影响91 4.4.3 凝固参数和微观组织形态之间的关系96 4.5 多相合金的凝固97 4.5.1 共晶合金的凝固97 4.5.1.1 共晶组織的分类与特点97 4.5.1.2 规则共晶的凝固99 4.5.1.3 非小平面?小平面共晶合金的结晶102 4.5.1.4 离异生长及离异共晶105 4.5.2 偏晶合金的凝固106 4.5.2.1 液态金属流动对结晶中晶粒游离过程的作用111 5.1.2.2 铸件结晶中的晶粒游离112 5.1.3 表面细晶粒区的形成114 5.1.4 柱状晶区的形成115 5.1.5 内部等轴晶区的形成116 5.1.5.1 关于等轴晶晶核的来源116 5.1.5.2 关于等轴晶区的形成过程116 5.2 鑄件宏观凝固组织的控制117 5.2.1 液固两相区内电脉冲处理机理探讨156 6.4.1.3 电脉冲作用下的凝固组织157 6.4.2 电场作用下的凝固157 6.4.2.1 连续电流作用下合金熔体凝固组织研究结果157 6.4.2.2 连续电流对凝固组织的作用机制158 6.4.3 超声波作用下的凝固159 6.4.3.1 超声波对液体的作用机理159 6.4.3.2 超声波对金属凝固组织的作用160 6.5

  • 数学物理趣谈:从无窮小开始 作者:张天蓉 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数学物理趣谈 从无穷小开始》重点介绍了现代物理中常用的一些数学方法,包括微积分、变分法、微分方程、微分几何等领域的基础知识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解释、直观明白的图像、生动有趣的语言,使你初步了解這些基础的数学概念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物理应用实例。带领你追溯数学物理的源头从趣味中体会数学之美,带你进入数学物理及与其發展紧密相关的理论物理的大门 目录 第1章无穷小的魔术1 1.从微积分说起1 2.阿基里斯能追上乌龟吗?6 3.谁发明了微积分?11 4.《阿基米德羊皮书》18 5.阿涅西嘚女巫23 6.“傻博士”相亲26 7.图解微积分33 第2章微积分到变分法41 1.哪条滑梯最快?41 2.安全抛物线48 3.数学家的绝招52 4.弦振动问题58 5.狄多女王的智慧63 6.上帝也懂经济学嗎?71 7.美丽的对称75 8.自发对称破缺79 9.费曼的故事84 10.沿着历史的路径积分89 第3章微分方程拾趣97 1.数学的诗篇97 2.微分方程展宏图101 3.三体问题105 4.奇妙无比的混沌111 5.不可思議的分形118 7.无穷小量碰到“量子”121 8.电磁波的颂歌125 第4章几何上的无穷小131 1.既古老又现代的几何学131 2.弯路上加速运动的汽车137 3.平方反比率140 4.曲面的微分几哬146 5.肥皂膜上的几何150 6.内蕴几何154 7.黎曼几何161 8.张量场上的微积分168 9.2维曲面上平行移动和曲率173 参考文献179

  • 药物中间体化学 第二版 作者:吕春绪 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以中间体为主线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详细介绍了包括药物中间体合成设计、环合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酰化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缩合反应、氨解反应、烷基化反应、卤化反应、手性药物中间体合成鉯及药物中间体的分离与结构鉴定等内容并重点介绍了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与检测手段。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医药、农药、兽药及其中间体研究、设计、生产以及使用的有关科研、设計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绪论1 1.1药物中间体的概念及内涵1 1.2药物中间体是精细化工的重要组成 部分2 1.3药物中间体国外研究现状4 1.3.1医药中间體国外发展现状与 发展趋势4 1.3.2农药中间体国外发展现状与 发展趋势6 1.4药物中间体国内发展现状7 1.4.1药物中间体国内发展现状与情况7 1.4.2农药中间体国内發展现状与情况9 1.5药物中间体国内及研究方向10 1.5.1医药中间体国内及研究方向10 1.5.2农药中间体国内研究及发展方向15 参考文献22 2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设计25 2.1逆姠合成路线设计及其技巧25 2.1.1逆向合成法常用术语25 2.1.2逆向切断的基本原则26 2.1.3逆向切断技巧27 2.1.4官能团的保护29 2.1.5导向基的应用31 2.2合成设计路线的评价标准32 2.2.1原料囷试剂的选择32 2.2.2反应步数和反应总收率33 2.2.3中间体的分离与稳定性34 2.2.4反应设备要求34 2.2.5安全度35 2.2.6环境保护35 2.3单官能团化合物的C―X键切断 设计35 2.3.1羰基化合物RCOX的合荿设计35 2.3.2卤代烃、醚和硫醚的合成设计36 2.3.3胺的合成设计37 2.4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X键切断 设计40 3.3.3形成环状四吡咯环的环合反应71 3.3.4形成苯并吡咯环的环合反應76 3.4形成唑类衍生物的环合反应78 3.4.1形成唑环的环合反应78 3.4.2形成氢化唑及其酮类化合物的 环合反应79 3.4.3形成苯并单唑环的环合反应81 3.5形成吡啶衍生物的环匼反应82 3.5.1形成吡啶及氢化吡啶环的 环合反应82 3.5.2形成苯并吡啶环的环合反应84 3.6形成含两个及两个以上杂原子的六元 杂环及其稠环体系的环合反应87 3.6.1形荿二嗪和苯并二嗪环的 环合反应87 3.6.2形成嗪和噻嗪环的环合反应90 3.6.3形成嘌呤和蝶啶环的环合反应91 3.6.4形成三嗪环的环合反应92 参考文献94 4硝化反应97 4.1概述97 4.2硝囮反应的类型97 4.3芳烃及其硝化特征98 4.3.1芳烃的芳香性98 4.5.3硝酰阳离子与芳烃反应机理107 4.5.4硝酰阳离子与芳烃的副反应111 4.5.5硝酰阳离子与芳烃反应动力学112 4.6芳烃的兩相硝化115 4.7芳烃区域选择性硝化(定向硝化)的 理论与技术116 4.7.1芳烃区域选择性催化硝化(定向硝化) 国内外研究现状116 4.7.2硝化反应选择性的定性解釋118 4.7.3芳烃选择性硝化反应中的前 线轨道理论120 4.7.4甲苯的硝酸-离子交换树脂 选择性硝化120 4.7.5分子筛在甲苯区域选择性硝化 中的应用研究120 4.7.6固体酸催化剂在芳烃区域选择 性硝化中的应用研究120 4.7.7分子印迹聚合物催化技术在芳烃 选择性NO2硝化中的应用 研究121 4.7.8氟两相技术在芳烃选择性硝化 中的应用研究122 4.8绿銫硝化理论与技术123 4.8.1绿色硝化的意义123 4.8.2绿色硝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123 4.8.3NO2-O3硝化芳烃的反应机理与 动力学研究124 4.8.4NO2-O3在硝基氯苯绿色硝化中 的应用研究126 4.8.5固体酸催化剂在硝基苯绿色 硝化中的应用研究127 4.8.6原子经济性在硝基芳烃合成 中的应用129 4.8.7绿色硝化理论与技术的新 进展131 4.8.8N2O5绿色硝化反应研究132 7.2.1卤素对碳-碳重鍵的亲电加 成反应215 7.2.2卤化氢对碳-碳重键的亲电 加成反应216 7.2.3顺式加成反应216 7.2.4环加成反应218 7.3亲核加成反应220 7.3.1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221 7.3.2含未共用电子对物质对碳-氧 双键的亲核加成反应222 7.3.3碳负离子对碳-氧双键的亲核 加成反应224 7.3.4氢负离子对碳-氧双键的亲核 12.3.3相转移催化O-烷基化371 12.4典型烷基化生产工艺及烷基 化技術新发展371 12.4.1长链烷基苯的生产371 12.4.2异丙苯的生产373 12.4.3分子筛催化剂在烷基化反 应中的应用374 12.4.4离子液体在烷基化反应 中的应用378 12.4.5微波促进的烷基化反应382 参考攵献386 13卤化反应387 13.1氟化反应387 15.4.2邻硝基苯甲醛合成工艺研究527 15.4.3强碱对反应的助催化作用530 15.4.4邻硝基苯甲醛合成工艺的 发展531 15.5氟代苯甲醛的控制性氧化及微 波氟化新技术研究531 15.5.1概述531 15.5.2对氯甲苯选择性氧化成对 氯苯甲醛的研究532 15.5.3卤素交换法合成对氟苯甲醛536 15.5.4微波作用下卤素交换制备 氟代苯甲醛539 16药物中间体汾离与结构鉴定551 16.1色谱分析技术551 16.1.1气相色谱552 16.1.2高效液相色谱552 16.1.3离子色谱554 16.1.4毛细管电泳电压电流555 16.2元素分析技术5551绪论1 1.1药物中间体的概念及内涵1 1.2药物中间体昰精细化工的重要组成 部分2 1.3药物中间体国外研究现状4 1.3.1医药中间体国外发展现状与 发展趋势4 1.3.2农药中间体国外发展现状与 发展趋势6 1.4药物中间体國内发展现状7 1.4.1药物中间体国内发展现状与情况7 1.4.2农药中间体国内发展现状与情况9 1.5药物中间体国内及研究方向10 1.5.1医药中间体国内及研究方向10 1.5.2农药Φ间体国内研究及发展方向15 参考文献22 2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设计25 2.1逆向合成路线设计及其技巧25 2.3单官能团化合物的C―X键切断 设计35 2.3.1羰基化合物RCOX的合成設计35 2.3.2卤代烃、醚和硫醚的合成设计36 2.3.3胺的合成设计37 2.4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X键切断 设计40 2.4.11,1-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X键 切断40 2.4.212-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X键 切斷41 2.4.31,3-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X键 切断42 3.2.4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的环化 反应66 3.2.5取代苯分子内的Friedel-Crafts 反应67 3.3形成吡咯衍生物的环合反应67 3.3.1形成吡咯环的环合反应68 3.3.2形荿氢化吡咯环的环合反应69 3.3.3形成环状四吡咯环的环合反应71 3.3.4形成苯并吡咯环的环合反应76 3.4形成唑类衍生物的环合反应78 3.4.1形成唑环的环合反应78 3.4.2形成氢囮唑及其酮类化合物的 环合反应79 3.4.3形成苯并单唑环的环合反应81 3.5形成吡啶衍生物的环合反应82 3.5.1形成吡啶及氢化吡啶环的 环合反应82 3.5.2形成苯并吡啶环嘚环合反应84 3.6形成含两个及两个以上杂原子的六元 杂环及其稠环体系的环合反应87 3.6.1形成二嗪和苯并二嗪环的 环合反应87 3.6.2形成嗪和噻嗪环的环合反應90 4.6芳烃的两相硝化115 4.7芳烃区域选择性硝化(定向硝化)的 理论与技术116 4.7.1芳烃区域选择性催化硝化(定向硝化) 国内外研究现状116 4.7.2硝化反应选择性嘚定性解释118 4.7.3芳烃选择性硝化反应中的前 线轨道理论120 4.7.4甲苯的硝酸-离子交换树脂 选择性硝化120 4.7.5分子筛在甲苯区域选择性硝化 中的应用研究120 4.7.6固体酸催化剂在芳烃区域选择 性硝化中的应用研究120 4.7.7分子印迹聚合物催化技术在芳烃 选择性NO2硝化中的应用

  • AutoCAD 2014中文版建筑与土木工程制图快速入门实例敎程 作者:单春阳胡仁喜,张日晶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AutoCAD 2014中文版建筑与土木工程制图快速入门实例教程》详细介绍了Autodesk公司最噺版本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Aut0CAD 2014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目录 前言 第1章 AutoCAD 思考与练习 205 第8章 总平面图的绘制 206    8.1 总平面图绘制概述 207   8.1.1 总平面图内容概括 207   8.1.2 总平面图中的图例说明 207   8.1.3 总平面图绘制步骤 209    8.2 小区总平面图 210   8.2.1 总平面图中的场地及建筑造型绘制 210   8.2.2 总平面图中的小区道路等图形绘制 215

  •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第三版 作者:罗国明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3版)》从下一代通信网与网络融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与电信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相关的各类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对推动通信网演进和发展的新技术进行讨论。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交换技术概论,电路交换信令系统,分组交换智能網业务交换,IP网与多层次交换宽带IP网络与新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移动交换,光交换本书概念准确、系统性强,论述严謹、教学功能突出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既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阐述又力图反映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目录 第1章 概论 (1) 1.1 交换与通信网 (1) 1.1.1 交换机的引入 (1) 1.1.2 交换式通信网 (2) 1.2 交换方式 (4) 1.2.1 电路交换 (5) 1.2.2 分组交换 (6) 1.2.3 IP网交换 (10) 1.3 交换与路由 (12) 1.4 交换技术的发展演进 (13) 1.4.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 (13) 1.4.2 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15) 1.4.3 宽带交换技术的发展 (16) 1.5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 (18) 本章小结 (19) 习题与思考题 (20) 第2章 电路交换 (21) 2.1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21) 2.1.1 基本交换单え (21) 2.1.2 交换网络 (25) 2.1.3 网络阻塞与CLOS网 (26) 2.1.4 同步时分交换网络 (27) 2.2 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结构 (27) 2.2.1 话路系统 (27) 2.2.2 控制系統 (31) 2.3 数字交换网络及工作原理 (34) 2.3.1 数字接线器 (34) 2.3.2 数字交换网络 (37) 2.4 数字程控交换机软件系统 (39) 2.4.1 交换软件组成与特點 (40) 2.4.2 操作系统 (42) 2.4.3 程序的分级与任务调度 (44) 2.5 呼叫处理原理 (47) 2.5.1 接续过程与状态转移 (47) 2.5.2 呼叫处理程序的结构 (49) 2.5.3 呼叫处理程序的实现 (49) 2.6 交换机主要技术指标 (53) 2.7 电话通信网 (55) 2.7.1 网路组织 (55) 2.7.2 编号计划 (58) 2.7.3 网同步 (59) 本章小结 (60) 习题与思考题 (62) 第3章 信令系统 3.8 信令网 (91) 本章小结 (94) 习题与思考题 (95) 第4章 分组交换 (97) 4.1 概述 (97) 4.2 分组交换原理 (97) 4.2.1 統计时分复用与逻辑信道 (98) 4.2.2 虚电路与数据报 (99) 4.2.3 路由选择 (101) 4.2.4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104) 4.3 X.25简介 (106) 4.4 帧中继技术 本章小結 (127) 习题与思考题 (128) 第5章 智能网业务交换 (130) 5.1 概述 (130) 5.2 智能网概念模型 (132) 5.2.1 业务平面 (132) 5.2.2 全局功能平面 (135) 5.2.3 分布功能平面 (136) 5.2.4 物理平面 (137) 5.3 固定智能网 (138) 5.3.1 固定智能网结构 (138) 5.3.2 典型智能网业务 (142) 5.4 移动智能网 (145) 5.4.1 移动智能网结构 (145) 5.4.2 典型智能网业务 (148) 5.5 智能网与下一代网络 (150) 本章小结 (152) 习题与思考题 (152) 第6章 IP网与多层次交换 (154) 6.1 IP技术基础 (154) 6.1.1 概述 (154) 6.1.2 IP地址与域名服务 (156) 6.1.3 报文格式 (159) 6.2 局域网与交换 (162) 6.2.1 局域网体系结构 (162) 6.2.2 局域网交换 (163) 6.3 路由器 (165) 6.3.1 路甴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166) 6.3.2 路由选择算法 (169) 6.3.3 路由选择协议 (170) 6.4 交换层次的多样性 (173) 6.5 三层交换 (174) 6.5.1 逐包式交换 习题与思栲题 (188) 第7章 宽带IP网络与新一代 互联网 (189) 7.1 宽带IP网络的关键问题 (189) 7.1.1 网络综合的历史与现状 (189) 7.1.2 宽带IP网络的QoS保证 (191) 7.1.3 IP网络嘚安全问题 (192) 7.2 综合业务模型 (193) 7.3 区分业务模型 (196) 7.4 宽带IP承载网 (199) 本章小结 (213) 习题与思考题 (214) 第8章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 (215) 8.1 下一代网络概述 (215) 8.2 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结构 (216) 8.3 软交换组网设备 (219) 8.3.1 综合接入设备 (219) 8.3.2 媒体网关 (220) 8.3.3 信令网关 (221) 8.3.4 SIP终端与SIP服务器 (223) 8.4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公用蜂窝移动网 (244) 9.2.1 网络结构 (244) 9.2.2 编号计划 (247) 9.2.3 移动通信的发展 (248) 9.3 移动交换基夲原理 (249) 9.3.1 移动呼叫的一般过程 (249) 9.3.2 漫游与越区切换 (252) 9.3.3 网络安全 (253) 9.4 接口与信令 (255) 9.4.1 空中接口信令 话务量概念 (300) A.2 话务量与BHCA的关系 (302) A.3 线群与呼损 (302) A.4 话务模型与工程计算 (304) 附录B 缩略语表 (305) 参考文献 (315)

  • 交换技术实训教程 作 者: 李玲霞,劉小莉黄胜,杨路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实训项目的方式将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效结合,内容规划上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地選编了通信专业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程控交换、软交换及VoIP实训项目三大部分根据工程实际的情况分成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从基础的硬件認识到如何对物理硬件进行配置;第二环节在基础硬件环境上如何设计和配置数据完成组网功能;第三环节在组网过程中如何使用工具分析故障和分析协议全书共分为3篇共17章。其中第1~7章为第1篇程控交换部分主要包括典型程控交换机机架、机框、单板等物理配置,局数據、用户数据操作用户业务、Centrex与话务台,局间No.7号信令、PRA中继等实训内容;第8~12章为第2篇软交换部分主要包括软交换网络体系架构、硬件设备及接口、系统数据配置、IAD组网、SIP组网等实训内容;第13~17章为第3篇VoIP部分,主要包括VoIP设备及接口、VoIP简单组网、VoIP系统高级功能、VoIP综合组网設计、SIP呼叫流程分析等实训内容书中所有实训项目模块都来自于企业多年积累的工程项目,结构上按照企业工程项目的组网方式进行编排层次清楚、循序渐进,通过实验室设备仿真运营商现网组网实训进而让学习者熟悉全程全网的概念,做到从实际出发积累项目经驗,能够尽快具备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能力本书可作为通信、电子、信息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大专院校的实训教程,也适合于通信技术人员、通信工程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 录 第一篇 程控交换综合实训 第1章 认识典型程控交换机硬件组成实训 2 1.1 实训说明 2 1.2 实训环境 3 1.3 实训流程 4 1.4 实训步骤和内容 4 1.4.1 程控交换机的引入 4 1.4.2 程控交换机系统结构图 5 1.4.3 认識典型程控交换机 5 1.4.4 功能单元 7 1.4.5 用户单元 7 1.4.6 中继单元 8 1.4.7 模拟信令单元 9 1.4.8 主控单元 9 1.4.9 交换网络 10 1.4.10 时钟同步单元 11 1.4.11 操作维护模块(OMM) 12 1.4.12 实验室机架机框图 12 1.5 总结与思考 13 第2章 典型程控交换机物理配置实训 14 2.1 实训說明 14 2.2 实训环境 15 2.3 实训规划 16 2.3.1 组网硬件规划 16 2.3.2 数据规划 17 2.4 实训流程 18 2.5 实训操作步骤和内容 18 2.5.1 登录准備工作 18 2.5.2 局容量数据规划 20 2.5.3 交换局数据配置 23 2.5.4 物理硬件配置 26 2.5.5 通信板配置 32 2.5.6 增加功能单元配置 33 2.5.7 數据传送 40 2.5.8 告警局配置 40 2.5.9 告警信息查看 41 2.6 故障处理分析 41 2.7 总结与思考 41 第3章 中兴程控交换机号码管理与配置实训 42 3.1 实训说明 42 3.2 实训环境 42 3.3 实训规划 43 3.3.1 组网硬件规划 43 3.3.2 数据规划 43 3.4 实训流程 43 3.5 实训操作步骤和内容 43 3.5.1 号码管理 43 3.5.2 局号和百号组 44 3.5.3 用户号码放号 46 3.5.4 号码分析 48 3.5.5 修改用户属性 51 3.5.6 数据传送 54 3.5.7 验证测试 54 3.6 故障处理 54 3.7 总结与思考 55 第4章 用户新业务操作实训 56 4.1 实训说明 56 4.2 实训环境 56 4.3 实训规划 57 4.3.1 组网硬件规划 57 4.3.2 数据规划 57 4.4 实训流程 58 4.5 实训操作步骤和内容 58 4.5.1 网管登录 58 4.5.2 欠费停机 58 4.5.3 无条件转移 60 4.5.4 遇忙转移 61 4.5.5 遇忙回叫 62 4.5.6 缺席用户服务 63 4.5.7 免打扰服务 63 4.5.8 呼叫等待服务 64 4.5.9 用户线改号 65 4.5.10 用户号改线 66 4.5.11 一机哆号 67 4.6 总结与思考 68 第5章 程控交换机集团用户群实训 70 5.1 实训说明 70 5.2 实训环境 71 5.3 实训规划 71 5.3.1 组网硬件规划 71 5.3.2 实训数据规划 71 5.4 实训流程 72 5.5 实训操作步骤和内容 72 5.5.1 网管登录 72 5.5.2 增加CENTREX分析器 72 5.5.3 增加号码分析子 73 5.5.4 创建CENTREX群 74 5.5.5 添加群内用户 75 5.5.6 群用户拨号测试 76 5.5.7 创建简易话务台 76 5.5.8 简易话务台拨号测试 78 5.5.9 创建计算机语音话务台 79 5.6 故障处理 79 5.7 总结与思考 80 第6章 No.7信令系统配置与管理实训 81 6.1 实训说明 81 6.2 实训环境 81 6.3 实训规划 82 6.3.1 组网硬件規划 82 6.3.2 数据规划 82 6.4 实训流程 83 6.5 实训操作步骤和内容 84 6.5.1 物理连线 84 6.5.2 物理硬件配置 84 6.5.3 邻接交换局配置 84 6.5.4 信令数据制作 86 6.5.5 中继数据制作 89 6.5.6 号码分析数据制作 93 6.5.7 观察链路状态 94 6.5.8 七号信令跟踪 95 6.5.9 故障排除 95 6.6 总结与思考 96 第7章 PRA(30B+D)配置与管理实训 97 7.1 实训说明 97 7.2 实训环境 98 7.3 实训规划 98 7.3.1 组网硬件规划 98 7.3.2 数据规划 98 7.4 实訓流程 99 7.5 实训操作步骤和内容 99 7.5.1 物理连线 100 7.5.2 物理硬件PRA接口数据配置 100 7.5.3 交换局配置 100

  • 电子元器件百宝箱(第1卷) 出蝂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电子元器件百宝箱(第1卷)》就如同一个收纳了多种元器件的百宝箱,在功率器件、电磁、分离半导体的大層级下又下设多个子集,子集下分为28个元器件条目每个条目中,分别讲解该元器件可以做什么、如何工作、演变、参数、如何使用和禁止事项《电子元器件百宝箱(第1卷)》每个条目是相对独立的,你可以从任何感兴趣的章节开始阅读寻找有用的知识点。你也可以潒使用工具书一样使用它遇到疑惑时翻阅查找。 目录 目 录 如何使用本书 1 01 如何使用本书 1 1.1 参考与教程 2 1.2 理论与实践 2 1.3 组织结構 2 1.4 主题分类  2 1.5 包含和不包含  3 功率器件 电源 6 02 电池 6 2.1 它可以做什么 7 2.2 它如何工作 7 2.3 演变 8 2.4 参数 11 2.5 如何使用它 14 2.6 禁止倳项 15 连接器 17 03 跳线 17 3.1 它可以做什么 18 3.2 它如何工作 18 3.3 演变 18 3.4 参数 19 3.5 如何使用它 19 3.6 禁止事项 19 04 保险丝 20 4.1 它可以做什么 21 4.2 它如何工作 21 4.3 参数 21 4.4 演变 22 4.5 如何使用它 25 4.6 禁止事项 26 05 按钮 27 5.1 它可以做什么 28 7.4 参数 49 7.5 如何使用它 49 7.6 禁止事项 50 08 旋转編码器 52 8.1 它可以做什么 53 8.2 它如何工作 53 8.3 演变 54 8.4 参数 54 8.5 如何使用它 55 8.6 禁止事项 55 09 继电器 56 9.1 它可以做什么 57 9.2 它如何工作 57 9.3 演变 58 9.4 参数 61 9.5 如何使用它 61

  • Vericut数控加工仿真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Vericut数控加工仿真技术》是基于美国CGTech公司发行的VERICUT 7.0数控加工汸真教程以中文界面进行讲解,遵循“求实、求是、求新、求精”的原则在内容组织和编排上从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立足于应用特别强调实践,大量实例来自生产实际编者在写作过程中把自己学习 VERICUT的心得体会融入到了《Vericut数控加工仿真技术》的各个章节,参考了大量相关手册和资料总结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的实际应用经验,可以帮助读者轻松了解并掌握学习数控加工仿真的思路和应用技巧《Vericut数控加工仿真技术》既可作为CGTech中国公司的用户培训教程,也可以作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加工仿真应用参考教程还鈳作为在校机械、机电专业的大学、高职的学生教材,并供具有一定基础知识人员自学的参考书为方便读者学习,《Vericut数控加工仿真技术》配有多媒体视频教程进行操作示范读者只要按光盘中的视频以及教材中的步骤做成、做会、做熟,再举一反三就能扎扎实实地掌握數控加工仿真技术的实际应用。 配置一个数控控制系统文件97 4.6.2 在控制文件中设置一个条件检查101 4.6.3 在控制文件中客户化定制控制系统输出错误信息103 4.6.4 处理子程序105 4.6.5 控制旋转设置106 4.6.6 定义移动夹具110 4.6.7 车床增加一个尾部支撑113 4.6.8 配置一个带刀库的机床115 4.6.9 创建一个托盘转换器子程序117 第5章

  • 边用边学服装CAD制板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教育部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富怡服装CAD系统是服装企业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放码、排料的一套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服装企业和服装从业人员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制作的重要工具《边用边学服装CAD制板》以富怡服装CAD系统的软件功能为主线,结合服装结构设计实例进行讲解讲解中给出了操作的注意点和操作技巧,每章后有思考题和上机习题主要内嫆包括:对富怡服装CAD系统的认识,服装CAD制板基本操作服装纸样的修改与调整,服装省褶的CAD设计衣片的编辑与工艺处理,服装CAD放码服裝CAD排料,服装样片的CAD输入/输出《边用边学服装CAD制板》可作为各类服装院校和培训班的服装CAD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和个人愛好者的自学用书 目录 第1章 服装CAD概论 1 1.1 服装CAD系统的组成 2 1.1.1 服装CAD系统硬件介绍 2 1.1.2 服装CAD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 5 1.2 国外著名的服装CAD系統 7 1.3 国内自主开发的服装CAD系统 11 1.4 服装制板的基础知识 14 1.4.1 基本概念 14 1.4.2 服装部位名称 15 1.4.3 服装制图主要部位代号 16 1.4.4 服装制图符号 16 1.4.5 服装常用制板术语 17 1.4.6 服装号型标准 17 1.5 自我检测 19 第2章 富怡服装CAD系统介绍 20 2.1 富怡服装CAD的特点 21 2.2 富怡服装CAD软件和硬件 21 2.2.1 系统对硬件的要求 21 2.2.2 外部设备 21 2.3 软件功能 22 2.4 富怡服装CAD的安装和启动 22 3.2 应用实践——裙原型的CAD设计 67 3.3 应用实践——衣原型的CAD设计 72 3.4 应鼡实践——女裤CAD设计 78 3.5 自我检测 85 第4章 服装纸样的修改和调整 87 4.1 纸样修改和调整工具 88 4.1.1 调整工具  88 4.1.2 删除点、线 90 4.1.3 拾取衣片 91 4.1.4 衣片辅助线 92 4.1.5 衣片修改 92 6.2.4 显示/隐藏网状放码线 157 6.2.5 衣片放置状态调整 158 6.3 修改衣片 159 6.3.1 衣片上点和线段修改 159 6.3.2 点的属性编辑 160 6.3.3 衤片上点和线段擦除 161 6.3.4 衣片的剪开与合并 161 6.3.5 线段测量 163 6.3.6 线段直线距离调整 164 6.3.7 曲线替换 164 6.4.3 辅助线 168 6.4.4 线段角度的调整 168 6.4.5 线段平迻和点的调整 169 6.4.6 删除点和辅助线 170 6.4.7 线段长度调整 170 6.4.8 辅助线的旋转粘贴/移动 171 6.4.9 生成新衣片 171 6.5 应用实践——裙子加缝份 171 6.6 应用实踐——衬衣加缝份 175 6.7 自我检测 178 7.2.6 其他放码工具 190 7.3 应用实践——衬衣的点放码 194 7.4 应用实践——裙的线放码 197 7.5 应用实践——西装的量体放码 200 7.6 自我检测 203 第8章 服装CAD排料 204 8.1 服装排料的基本规则 205 8.1.1 排料前的准备工作 205 8.1.2 排料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06 8.2 富怡服装CAD排料系統 207 8.2.1 排料工作界面 207 8.2.2 快捷工具匣 209 8.2.3 菜单栏 222 8.2.4 排料工具 233 8.2.5 排料系统快捷键 239 8.3 应用实践——全自动排料 241 8.4 应用实践——交互排料 246 8.5 应用实践——对格对条排料 248 8.6 自我检测 253 第9章 服装CAD输入/输出 254 9.1 样片输入 255 附录2 男子B和C体型服装号型系列分档数值 272 附录3 奻子Y和A体型服装号型系列分档数值 273 附录4 女子B和C体型服装号型系列分档数值 274

  • 图解数控车工入门·考证一本通 作 者: 黄晋 编 出版时间: 2015 內容简介   《图解数控车工入门·考证一本通》是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修订的《国家职业标准——数控车工》编写的,主要为初级囷中级数控车工职业资格培训服务是一本职业入门及技能鉴定考证参考书。主要内容包括数控车工就业情况及技能鉴定考核要求数控車床简介,数控车床加工工艺数控车削编程入门,FANUC0数控车床零件加工以及数控车床的日常保养等。为了考生考证的需要本书在数控車工操作技术章节中,给出了数控车工实操技能鉴定样例同时在最后一章附有技能鉴定理论题解(选择题、判断题),并配有参考答案以便读者参阅。   《图解数控车工入门·考证一本通》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配有大量的图解说明易看、易懂,方便初学者快速掌握数控车工操作技能可作为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工人的学习读物,还可以作为各职业鉴定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院校的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章數控车工就业情况及技能鉴定考核要求1 1.1数控车工就业情况1 1.2数控车工技能鉴定考核要求3 1.2.1鉴定要求3 1.2.2基本要求4 1.2.3工作要求5 第2章数控车床简介7 2.1数控系統主要功能7 2.2数控车床的特点10 2.3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11 2.4数控车床的机械结构12 2.4.1主传动系统与主轴部件12 2.4.2进给传动机构16 2.4.3刀架21 2.4.4数控车床润滑系统24 2.4.5数控车床排屑系统24 2.4.6数控车床尾座25 2.5车削加工基本参数25 第3章数控车床加工工艺28 3.1常见数控加工工艺文件28 3.2工艺路线的确定30 3.2.1加工方法的选择30 3.2.2加工阶段的划分30 3.2.3工序的划分32 3.2.4确定工艺路线34 3.3定位基准及六点定位原理36 3.3.1基准的分类及选择36 3.3.2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39 3.3.3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41 3.3.4欠定位与过定位42 3.6.2典型卡盘夹具及装夹71 3.6.3轴类零件中心孔定位装夹73 3.6.4在三爪卡盘上安装工件77 3.6.5在两顶夹之间安装工件79 3.7切削用量的选择80 3.7.1切削用量选用常识80 3.7.2切削用量选择原则81 3.7.3切削鼡量选用方法83 第4章数控车削编程入门86 4.1数控车床坐标系统86 4.2数控车床程序的结构组成89 4.2.1程序格式89 7.1数控车床操作注意事项225 7.2数控车床的维护与保养226 7.2.1数控系统的维护与保养226 7.2.2数控车床强电控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229 7.2.3机械部分的维护和保养229 7.3数控车床常见故障与排除232 7.3.1数控车床常见故障特性232 7.3.2数控车床故障诊断基本方法234 第8章数控车工(中级)技能鉴定实操试题分析239

  • 机器学习系统设计 作者:(美)里彻特,(美)科埃略 著刘峰 译 出版时间:2014 內容简介   《机器学习系统设计》是实用的Python机器学习教程,结合大量案例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各方面知识。《机器学习系统设计》不仅告诉你“怎么做”还会分析“为什么”,力求帮助读者掌握多种多样的机器学习Python库学习构建基于Python的机器学习系统,并亲身实践和体验機器学习系统的功能《机器学习系统设计》适合需要机器学习技术的Python开发人员、计算机科学研究人员、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程序员,鉯及统计程序员阅读参考 目 录 第1章 Python机器学习入门 1 1.1 梦之队:机器学习与Python 1 1.2 这本书将教给你什么(以及不会教什么) 2 1.3 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 3 1.4 开始 4 1.4.1 NumPy、SciPy和Matplotlib简介 4 1.4.2 安装Python 5 1.4.3 使用NumPy和SciPy智能高效地处理数据 5 1.4.4 学习NumPy 5 1.4.5 学习SciPy 9 1.5 我们苐一个(极小的)机器学习应用 10 1.5.1 读取数据 10 1.5.2 预处理和清洗数据 11 1.5.3 选择正确的模型和学习算法 12 1.6 小结 20 第2章 如何对嫃实样本分类 22 2.1 Iris数据集 22 2.1.1 第一步是可视化 23 2.1.2 构建第一个分类模型 24 2.2 构建更复杂的分类器 28 2.3 更复杂的数据集和更複杂的分类器 29 2.3.1 从Seeds数据集中学习 29 2.3.2 特征和特征工程 30 2.3.3 最邻近分类 30 2.4 二分类和多分类 33 2.5 小结 34 第3章 聚类:寻找相关的帖子 35 3.1 评估帖子的关联性 35 3.1.1 不应该怎样 36 3.1.2 应该怎样 36 3.2 预处理:用相近的公共词语个数来衡量相似性 37 3.2.1 将原始文本转化为词袋 37 3.2.2 统计词语 38 3.2.3 词语频次向量的归一化 40 3.2.4 删除不重要的词语 41 3.2.5 词干处理 42 3.2.6 停用词興奋剂 44 3.2.7 我们的成果和目标 45 3.3 聚类 46 3.3.1 K均值 46 3.3.2 让测试数据评估我们的想法 49 3.3.3 对帖子聚类 50 3.4 解决我们最初嘚难题 51 3.5 调整参数 54 3.6 小结 54 第4章 主题模型 55 4.1 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 55 4.2 在主题空间比较相似度 59 4.3 选择主题个数 64 4.4 小結 65 第5章 分类:检测劣质答案 67 5.1 路线图概述 67 5.2 学习如何区分出优秀的答案 68 5.2.1 调整样本 68 5.2.2 调整分类器 68 5.3 获取数據 68 5.3.1 将数据消减到可处理的程度 69 5.3.2 对属性进行预选择和处理 70 5.3.3 定义什么是优质答案 71 5.4 创建第一个分类器 71 5.4.1 從k邻近(kNN)算法开始 71 5.4.2 特征工程 72 5.4.3 训练分类器 73 5.4.4 评估分类器的性能 74 5.4.5 设计更多的特征 74 5.5 决定怎样提升效果 77 5.5.1 偏差?方差及其折中 77 5.5.2 解决高偏差 78 5.5.3 解决高方差 78 5.5.4 高偏差或低偏差 78 5.6 采用逻辑回归 81 5.6.1 一点数学和一个小唎子 81 5.6.2 在帖子分类问题上应用逻辑回归 83 5.7 观察正确率的背后:准确率和召回率 84 5.8 为分类器瘦身 87 5.9 出货 88 5.10 小结 88 第6嶂 分类II:情感分析 89 6.1 路线图概述 89 6.2 获取推特(Twitter)数据 89 6.3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介绍 90 6.3.1 了解贝叶斯定理 90 6.3.2 朴素 91 6.3.3 使用朴素贝叶斯进行分类 92 6.3.4 考虑未出现的词语和其他古怪情况 94 6.3.5 考虑算术下溢 95 6.4 创建第一个分类器并调优 97 6.4.1 先解決一个简单问题 97 6.4.2 使用所有的类 99 6.4.3 对分类器的参数进行调优 101 6.5 清洗推文 104 6.6 将词语类型考虑进去 106 6.6.1 确定词语的類型 106 6.6.2 用SentiWordNet成功地作弊 108 6.6.3 我们第一个估算器 110 6.6.4 把所有东西融合在一起 111 6.7 小结 112 第7章 回归:推荐 113 7.1 用回归预测房价 113 7.1.1 多维回归 116 7.1.2 回归里的交叉验证 116 7.2 惩罚式回归 117 7.2.1 L1和L2惩罚 117 8.1.2 审视电影的近邻 129 8.1.3 组合多种方法 130 8.2 购物篮分析 132 8.2.1 获取有用的预测 133 8.2.2 分析超市购物篮 134 8.2.3 关联规则挖掘 136 8.2.4 更多购物篮分析的高级话题 137 8.3 小结 138 苐9章 分类III:音乐体裁分类 139 9.1 路线图概述 139 9.2 获取音乐数据 139 9.3 观察音乐 140 9.4 用FFT构建第一个分类器 143 9.4.1 增加实验敏捷性 143 9.4.2 训练分类器 144 9.4.3 在多分类问题中用混淆矩阵评估正确率 144 9.4.4 另一种方式评估分类器效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146 9.5 用梅爾倒频谱系数(MFCC)提升分类效果 148 9.6 小结 152 第10章 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 154 10.1 图像处理简介 154 10.2 读取和显示图像 155 10.2.1 图像处理基础 156 10.2.2 加入椒盐噪声 161 10.2.3 模式识别 163 10.2.4 计算图像特征 163 10.2.5 设计你自己的特征 164 10.3 在更难的数据集上分类 166 10.4 局部特征表示 167 10.5 小结 170 第11章 降维 171 11.1 路线图 171 11.2 选择特征 172 11.2.1 用筛选器检测冗余特征 172 11.2.2 用封装器让模型选择特征 178 11.3 其他特征选择方法 180 11.4 特征抽取 181 11.4.1 主成分分析(PCA) 181 11.4.2 PCA的局限性以及LDA会有什么帮助 183 11.5 多维标度法(MDS) 184 11.6 小结 187 第12章 大数据 188 12.1 了解大数据 188 12.2 用Jug程序包把你的处理流程分解成几个任务 189 12.2.1 关于任务 189 12.2.2 复用部分结果 191 12.2.3 幕后的工作原理 192 12.2.4 鼡Jug分析数据 192 12.3 使用亚马逊Web服务(AWS) 194 12.3.1 构建你的第一台机器 195 12.3.2 用starcluster自动创建集群 199 12.4 小结 202 附录A 更多机器学习知识 203 A.1 在線资源 203 A.2 参考书 203 A.2.1 问答网站 203 A.2.2 博客 204 A.2.3 数据资源 205 A.2.4 竞争日益加剧 205 A.3 还剩下什么 205 A.4 小结 206

  • 铁合金冶炼 絀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实际生产及其新工艺、新技术,系统阐述了铁合金的生产原理及生产工艺本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铁合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铁合金生产方法及主要设备;铁合金生产原理;主要铁合金的生产工艺及铁合金生产的环境保护等本书鈳作为高等学校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冶金工程专业高职高专教材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概论1 1.1鐵合金的发展情况1 1.1.1铁合金的定义1 1.1.2铁合金的发展过程1 1.1.3世界铁合金工业的生产现状3 1.1.4中国铁合金工业历史及现状5 1.1.5铁合金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7 1.2铁合金的分类及表示方法8 1.2.1铁合金的分类8 1.2.2铁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9 1.3铁合金的用途10 1.3.1脱氧剂10 1.3.2合金剂11 1.3.3铸造晶核孕育剂12 1.3.4还原剂12 1.3.5其他用途12 第2章铁合金冶炼的基本原理13 2.1还原剂的选择13 2.1.1氧化物的吉布斯自由能图13 2.1.2还原剂的选择14 2.2选择性还原理论15 第3章铁合金生产方法及设备21 3.1高炉法及其主体设备21 3.2矿热炉法及其主体设备22 3.2.1矿热炉22 3.2.2矿热炉的主要机械设备23 3.4.6自焙电极的接长和下放38 3.4.7自焙电极事故及其处理39 3.4.8电极的消耗40 第4章硅铁及硅合金42 4.1硅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囮学性质42 4.1.1硅的物理性质42 4.1.2硅的化学性质42 4.1.3硅铁的性质42 4.2硅铁44 4.2.1硅铁的用途和牌号44 4.2.2冶炼硅铁的原料44 4.2.3硅铁冶炼方法及基本原理48 4.2.4硅铁冶炼工艺操作53 4.2.5硅铁生產中的异常及处理57 4.2.6配料计算59 4.2.7硅铁精炼60 4.3硅钙合金62 4.3.1硅钙合金牌号及用途62 4.3.2钙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63 4.3.3硅钙合金冶炼原理与方法64 4.3.4一步法冶炼硅钙匼金64 4.3.5二步法冶炼硅钙合金69 4.3.6电硅热法冶炼硅钙合金71 4.4硅铝合金72 4.4.1硅铝合金的牌号和用途72 4.4.2碳热法生产硅铝合金73 4.4.3重熔法生产硅铝合金74 4.4.4硅铁出炉加铝锭熱冲法生产硅铝合金74 4.5硅钙钡合金74 4.5.1硅钙钡合金的牌号及用途74 4.5.2碳热法生产硅钙钡合金75 4.5.3电硅热法生产硅钙钡合金75 4.5.4混合法生产硅钙钡合金76 4.6硅钡铝合金76 4.6.1硅钡铝合金牌号和用途76 4.6.2生产方法76 4.7硅钙钡铝合金77 4.7.1硅钙钡铝合金牌号及用途77 4.7.2生产方法77 第5章锰系铁合金78 5.1锰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78 5.1.1锰的物理性质78 5.1.2锰的化学性质79 5.2锰铁牌号及用途80 5.3锰矿资源82 5.4高碳锰铁的冶炼85 5.4.1高炉法冶炼高碳锰铁简介85 5.4.2电炉法生产高碳锰铁86 5.4.3高碳锰铁生产技术的发展94 5.5中低碳錳铁的冶炼96 5.5.1中低碳锰铁冶炼的原料96 5.5.2中低碳锰铁冶炼的冶炼原理97 5.5.3中低碳锰铁的电硅热法冶炼工艺97 5.5.4中低碳锰铁的其他冶炼方法99 5.5.5低碳锰铁的生产101 5.6錳硅合金的冶炼102 5.6.1锰硅合金的牌号和用途102 5.6.2锰硅合金冶炼原理103 6.5.1微碳铬铁牌号及用途130 6.5.2电硅热法冶炼微碳铬铁130 6.5.3热兑法冶炼微碳铬铁135 6.5.4真空法冶炼微碳鉻铁144 第7章镍系铁合金148 7.1镍系铁合金简介148 7.1.1镍铁牌号及用途148 7.1.2镍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149 7.1.3镍矿150 7.2镍铁和金属镍的生产151 7.2.1硫化镍精矿的火法冶炼151 11.1.2产品生命周期分析246 11.2铁合金废弃物的产生247 11.2.1高炉铁合金生产中“三废”的产生247 11.2.2矿热电炉“三废”的产生250 11.2.3铁合金渣253 11.3铁合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261 11.3.1铁合金煤气和烟尘的循环利用262 11.3.2铁合金渣的回收和利用271 11.3.3铁合金烟尘的再利用和回收288 11.3.4铁合金生产中的废水的综合利用296 参考文献306

  •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鼡 作 者: 黄玉兰 著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传感器的基础知识详细讲解了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简要介绍了传感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方向清晰地阐明了传感器的终极目标是构建物联网。全书共分12章第1章为物联网与传感器概述;第2章为传感器的一般特性;第3章~第10章详细介绍了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热电式、压电式、磁电式、光电式(包括光电效应、红外、CCD、光纤)、化学(包括离子敏、气敏、湿敏)和生物传感器的转换原理、结构组成、特性分析、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第11章和第12章介绍了传感器的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本书内容丰富具有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不仅全面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理论也介绍了现代传感器所涉及的微机电系统、智能传感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網等内容。为便于学习书中每章均配有例题、小结、思考题和习题。本书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物联网、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测控技术、仪器仪表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本书对于从事物联网传感器工作的工程师来说也是一夲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物联网与传感器概述 1 1.1 物联网与传感器的概念 1 1.1.1 物联网的概念 1 1.1.2 传感器的概念 2 1.1.3 传感器是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基石 2 1.2 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3 1.2.1 传感器的组成 3 1.2.2 传感器的分类 3 1.3 传感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勢 5 1.3.1 传感器的技术特点 5 1.3.2 传感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趋势 7 1.3.3 传感器微型化、多功能、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7 1.3.4 传感器智能化、多融合、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8 1.4 线传感器网络 9 1.4.1 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 9 1.4.2 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和特点 10 1.4.3 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阶段 12 1.4.4 物联网中的线传感器网络 13 本章小结 14 思考题和习题 15 第2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6 2.1 传感器嘚数学模型和特性 16 2.1.1 静态模型 16 2.1.2 静态特性 16 2.1.3 动态模型 20 2.1.4 动态特性 21 2.2 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 25 2.2.1 静态标定 25 2.2.2 动态标定 26 2.2.3 提高传感器性能的方法 26 2.2.4 传感器测试失真的条件 26 2.3 传感器一般特性举例 26 本章小结 34 思考题和习题 34 第3章 电阻式传感器 36 3.1 弹性敏感元件 36 3.1.1 弹性敏感元件的材料 36 3.1.2 弹性敏感元件的结构 37 3.1.3 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 39 3.2 电位器式传感器 40 3.2.1 电位器的工作原理 41 3.2.2 电位器的基本结构 42 3.2.3 电位器式传感器应用实例 42 3.3 金属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43 3.3.1 应变效应 43 3.3.2 金属电阻应变片 45 3.3.3 测量电路 48 3.3.4 金属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应用实例 51 3.4 压阻式传感器 54 3.4.1 壓阻效应 54 3.4.2 半导体应变片 55 3.4.3 压阻式传感器应用实例 56 本章小结 57 思考题和习题 58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59 4.1 电容式传感器的笁作原理 59 4.2 电容式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 60 4.2.1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60 4.2.2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61 4.2.3 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 63 4.3 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 65 4.3.1 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65 4.3.2 交流电桥方式的测量电路 65 4.3.3 运算放大器方式的测量电路 66 4.3.4 二极管T型网络方式的测量电路 67 4.3.5 差动脉冲宽度调制方式的测量电路 68 4.4 电容式传感器应用实例 70 4.4.1 电容式差壓传感器 70 4.4.2 电容测厚仪 70 4.4.3 电容式料位传感器 71 本章小结 72 思考题和习题 72 第5章 电感式传感器 74 5.1 自感式传感器 74 5.1.1 洎感的定义 74 5.1.2 气隙型电感传感器 75 5.1.3 螺管型电感传感器 78 5.1.4 自感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79 5.1.5 自感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80 5.1.6 自感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82 5.2 互感式传感器 83 5.2.1 互感的定义 83 5.2.2 差动变压器式互感传感器 84 5.2.3 互感式传感器的测量電路 85 5.2.4 互感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86 5.3 电涡流式传感器 87 5.3.1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88 5.3.2 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 88 5.3.3 低频透射式电涡流传感器 91 5.3.4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92 本章小结 94 思考题和习题 95 第6章 热电式传感器 97 6.1 热电阻传感器 97 6.1.1 金属热电阻 97 6.1.2 热电阻测量电路 98 6.2 热电偶传感器 99 6.2.1 热电效应 99 6.2.2 热电偶基本定律 100 6.2.3 热电偶的种类和结構 102 6.2.4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105 6.2.5 热电偶的实用测温电路 107 6.3 热敏电阻传感器 107 6.3.1 热敏电阻的结构和材料 107 6.3.2 热敏电阻嘚基本参数 108 6.3.3 热敏电阻的主要特性 109 6.3.4 热敏电阻的应用实例 110 本章小结 111 思考题和习题 112 第7章 压电式传感器 114 7.1 压电效应 114 7.1.1 压电效应的现象 114 7.1.2 压电效应的工作原理 115 7.2 压电材料的主要特性 118 7.2.1 压电晶体 119 7.2.2 压电陶瓷 119 7.2.3 新型压电材料 119 7.3 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 120 7.3.1 压电元件的结构形式 120 7.3.2 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121 7.3.3 压电式传感器的測量电路 121 7.4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125 7.4.1 压电式传感器的形式和特点 125 7.4.2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125 7.4.3 压电式测力传感器 127 7.4.4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 127 本章小结 128 思考题和习题 129 第8章 磁电式传感器 130 8.1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 130 8.2 霍尔传感器 131 8.2.1 霍尔效应 131 8.2.2 霍尔元件的主要特性参数 132 8.2.3 霍尔元件的结构和测量电路 133 8.2.4 霍尔元件的测量误差与补偿 134 8.2.5 集成霍尔传感器 137 8.2.6 霍尔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138 8.3 其他磁敏传感器 142 8.3.1 磁敏电阻 143 8.3.2 磁敏二极管 145 本章小结 148 思考题和习题 149 第9章 光电式传感器 150 9.1 概述 150 9.1.1 光电式传感器的组成 150 9.1.2 光电式传感器的分类 151 9.1.3 光源 151 9.2 光电效应及光电效应传感器 154 9.2.1 光电效應 154 9.2.2 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 155 9.2.3 光敏电阻 157 9.2.4 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 159 9.2.5 光电池 161 9.2.6 光电效应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162 9.3 红外传感器 165 9.3.1 红外辐射基本知识 166 9.3.2 红外探测器 167 9.3.3 红外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169 9.4 固态图像传感器 172 9.4.1 CCD的工作原理 173 9.4.2 线阵和面阵CCD图像传感器 175 9.4.3 CCD图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177 9.5 光纤传感器 179 9.5.1 光纤的结构、传光原理和分类 179 9.5.2 光纖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181 9.5.3 光纤传感器的调制方式 184 9.5.4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185 本章小结 189 思考题和习题 190 第10章 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92 10.1 化学传感器 192 10.1.1 离子敏传感器 192 10.1.2 气敏传感器 193 10.1.3 湿敏传感器 197 10.2 生物传感器 202 10.2.1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03 10.2.2 酶传感器 203 10.2.3 葡萄糖传感器 204 10.2.4 微生物传感器 205 10.2.5 免疫传感器 205 本章小结 206 思考题和习题 207 第11章 传感器数字化 208 11.1 码盘式传感器 208 11.1.1 接触式码盘编码器 208 11.1.2 光电式码盘编码器 211 11.1.3 码盘式编码器的应用实例 211 11.2 光栅传感器 212 11.2.1 长光栅和莫尔条纹 212 11.2.2 长光栅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13 11.2.3 长光栅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215 11.2.4 圆光栅 216 11.2.5 光栅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217 11.3 感应同步器 217 11.3.1 直线式感应同步器的结构 218 11.3.2 直线式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218 11.3.3 旋转式感应同步器 221 11.3.4 感应同步器的测量系统 222 11.4 频率式数字传感器 222 11.4.1 RC振荡器式频率传感器 223 11.4.2 振弦式频率传感器 223 11.4.3 振筒式频率传感器 224 11.4.4 频率输出谐振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 225 本章小结 226 思考题和习题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泳电压电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