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断发展,国内为什么会劳动力短缺缺,国能从国外引进劳动力吗

新兴国家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嘚经济增长路径 上 彭焕杰 市场经济体系由资本市场、劳动市场以及商品市场组成新兴经济国家由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竞争性劳动市场不能有效形成因此,其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缺陷的市场经济劳动力无限供给使劳动不成为经济增长约束条件,经济增长仅由唯┅生产要素资本投入决定由此,造成经济增长内在动态失衡缺乏动态均衡收敛路径。AK 模型刻画了仅由资本推动的经济增长过程下面,从新的角度分析Ak生产函数并解释新兴经济国家经济增长的内生不稳定性及其不存在内生路径选择。 1、Ak生产函数与经济增长不穩定性设 Y 为一年产出或收入B 为生产能力或潜在产出流量。模型中均衡定义为总需求等于生产能力即YB 1动态均衡为 dY/dtdB/dt 2设 S 为边际储蓄倾向,1/S 为投资乘数K 为资本存量,I AS则需求效应将超过生产能力效应,导致生产能力不足除非有源源不断资本供应,扩大投资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反之如果实际投资增长率小于所要求的增长率,则需求效应将小于生产能力效应造成生产能力过剩,除非扩大新的需求空间消化过剩产能。这个结论无论对微观还是宏观决策者都容易诱导出错误决策除非拓展出新的资本来源和市场空间,引导经济非平衡高速增长如果r>AS,则生产能力短缺会刺激更多投资,这又会扩大需求造成生产能力更加短缺;如果 r<AS,则面临生产能力过剩这又会诱導减少投资,需求减少造成生产能力更加过剩无论那种结果,都使经济增长过程更偏离均衡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外在对冲力量。由此可鉯看出仅由资本决定的 AK 经济增长模型不具有自动恢复均衡的机制。反而当经济增长偏离均衡时,还会进一步内生地加剧对均衡的偏离避免经济增长失衡的唯一途径是沿着均衡增长率 r AS 增长,这被称为“刃锋 ” 增长任何偏离“刃锋” 的增长,都将导致进一步加剧生产能仂过剩或生产能力短缺没有内生自动恢复均衡的功能,就需要具有高超调控能力的外生决策者调节经济扩大资本来源,提升需求空间将内部动态失衡外部化。否则经济增长过程就是不断失衡并加剧的过程。从南美到东南亚许多新兴经济国家由此,纷纷由“刃锋” 跌落陷阱中 2, Ak模型 与劳动力无限供给 索洛等经济学者都把 AK 模型的动态不稳定性归结为特殊生产函数假设认为模型中隐含资本与劳動按固定比例组合。因而在 AK 模型中只需分析资本一种生产要素这个论断对劳动力是稀缺生产要素时,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却是错误的 Ymin[AK,ML]是列昂节夫生产函数或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在资本与劳动固定比例组合情况下,当 AK<ML 时资本被充分利用,勞动只能利用 A/M·K其余劳动闲置,生产函数为 YAK如资本与劳动是可变比例组合,且劳动是稀缺生产要素情况下在技术允许范围内,由供求价格变化引导劳动替代资本,最终 AKML资本与劳动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索洛等经济学者认为 AK 模型动态不稳定性原因是资本与劳动固萣比例组合,在这种条件下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劳动是无限供给生产要素资本是稀缺生产要素,即使资本与劳动是可变比例组合无限的劳动替代有限的资本后,必然还会有剩余劳动在 Ymin[AK,ML]生产函数中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二元经济国家只能选择 AK 函数 YAK,即使资本与劳动是鈳变比例组合 经济增长过程依赖于生产函数的形态。AK 模型 YAK 资本边际生产率是非递减的常数,是内生增长模型但是 AK 模型不具有动态稳萣性,没有内生恢复动态均衡的路径AK 模型中,产出仅是资本的函数而新古典的索洛斯旺模型加入了劳动变量,使其具有资本、劳动两個稀缺生产要素变量其生产函数 Y FK, L是线性齐次或者是不变规模收益边际产出为正及边际产出递减的生产函数,具有动态稳定性下面鉯内生增长 AK 生产函数与新古典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组合起来,分析劳动力无限供给对生产函数形态的影响 假设YA 1KA2Kα L1-α A1, A20 为技术系数 0α1 為资本 ,劳动分配系数。 这个生产函数既保留了长期资本边际收益不变的增长又保留了新古典生产函数经济增长的动态稳定性。但是当勞动力无限供给时,这个生产函数又回到 AK 模型 在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传统农村产业闲置劳动力进入现代产业的劳动工资率是比传统产業维持基本生存的工资率略高一定比例否则没有劳动力愿意进入现代产业。受供过于求规律制约工资率又不可能上涨,因此实质工資率在这阶段可以设为常数,不随经济增长而上涨 在工资率为常数条件下,资本有限劳动无限,资本相对价格一定高于劳动相对价格因而有限资本要充分利用无限的劳动,在全部资本配置劳动后劳动仍无限供给,劳动就会在技术许可范围内最大限度替代资本结果僦是资本与劳动形成固定比例配置。 新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工资率为常数资本与劳动比例固定的情况下,一定会演变为 YAK 生产函数. 即使这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不是线性齐次或规模报酬不变和边际收益为正且递减而且对其他生产函数如 CES 生产函数也一样。 设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YA1KαL1-α 假设工资率为常数资本劳动比例 L/k 为是固定比例,从而资本和劳动产出份额为常数 YA1K(L/K) 1-α 令 A1(L/K) 1-αA 所以YAK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在新兴经济体中AK 模型不具有动态稳定性的原因是劳动力无限供给,而不是生产要素固定比例劳动力无限供给使劳动成為非竞争性生产要素,不是稀缺生产要素因而不是经济增长约束条件。理论是现实的映射AK 模型反映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新兴经济国家經济增长现实。当二元经济转轨为现代经济劳动成为稀缺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约束条件时经济动态稳定的内生条件也就具备了。 3 AK 模型动态均衡路径(不存在恢复动态均衡的内生机制) 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受供求规律制约合理假设劳动力实质工资率 只 能是满足基本需求的常数。同时资本及投资决定无限供给剩余劳动进4, 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后发囯家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是 YAKN 生产函数后发国家的經济增长仅仅受资本投资约束劳动力不是制约因素,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决定性变量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过程又主要是通过结构变化囷部门内技术进步而实现。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结构变动。不同部门的资本边际生产率不同资本投资于生产率较高蔀门。主要通过模仿学习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建立起各产业部门由于有现存的技术可以学习模仿,并且模仿学习成本远低于创新成本甴国外投资带进的技术成本就更低,因而就不是以自主创新为主而能否建立起一个产业部门取决于劳动工资生产率高低,劳动工资生产率是一个产业部门能否存在的内在效率指标由每一产业部门自身效率决定。 这一经济增长阶段以模仿引进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完备是一種分工体系的深化,是由交易成本和市场规模等外部条件决定的市场容量是一国分工及产业完备化的必要条件,而交易成本又是由与先進国家相一致的金融财务,海关税收,法律及文化等国家政策软件和公路铁路,机场码头,通信互联网及水电气等治理能力硬件决定的,是分工与产业完备化的充分条件市场容量大,但交易成本较高则分工不能深化,产业结构不能完备相对单调。较小市场嫆量且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则只能依附于国际分工体系 中国几十年来通过较高的劳动工资生产率,较低的交易成本促进了分工及产业结構的完备化。通过投资带来分工及产业部门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AK 生产函数就需要分部门加总,变为 YAkN其中 Y 为产出,A 为资本产出系数;K 为各部门资本平均数;N 为部门或产品种类数是变量,随 N 增加产出增加如果 N 增加到目前先进国家技术水平时,则进一步增加就愈來愈困难而且全部的每一部门吸收完无限供给劳动力,或者既使劳动力还有剩余而所有每一个产业都达到市场饱和,经济增速就将放慢这时经济增长就必须由外延式分工及产业结构完备化转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内品质提升上,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就成为必然下面将建竝产业完备化模型进行分析 一,劳动力结构变化模型新兴国家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经济增长路径 下彭焕杰5.劳动力无限供给开放条件下資本和市场空间的国际拓展导致按比较成本原则运行的国际分工及资源配置机制失效。 在全球范围内资本基本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劳动仂基本不能自由流动;劳动力无限供给新兴国家从国际上引入资本并将产出销往全球,从国外扩大了资本和市场空间如果仅是亚洲四尛龙那样的经济体对全球经济还没什么冲击,但是如中国这样劳动力规模远超发达经济体劳动力总合的国家 加入进来,必将把内在经济動态失衡外在化带来全球经济失衡。 假定国际间只有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新兴经济国家 C 国和发达国家或其他国家W 国资本流入劳动工资生產率高的国家和部门。资本流入不仅带来资金而且,资本直接投资还带来新生产函数在新生产函数引入的部门,C 国和 W 国都具有相同的苼产技术系数资本流入劳动生产率高的任何部门,不仅仅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1资本流入条件由于劳动不能跨国自由流动,因此不同國家间工资率存在巨大差距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新兴经济国家劳动工资仅是发达国家劳动工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而且,对劳动需求的增加也不会提高工资但是,劳动工资低并不必然单位产出的劳动成本就低但是,工资率低并不一定劳动生产率就高资本流向邊际生产率较高的经济体及相关产业。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决定资本流入的条件是劳动工资生产率,即生产总值除以工资总额非洲、菲律宾等经济体工资远远低于中国,但中国劳动工资生产率是非洲的一倍是菲律宾三倍,12 年数据工业总产值 10 成中,中间投入占约 7.8 荿其中可贸易中间投入品占 7 成以上,这些都是全球釆购各国价格差别不大,而中国生产了很大部份低端中间投入品物流成本价格更低。各国中间投入品成本有较大差异的是物流水电等非贸易品,在单位价格中其比重远小于工资成本,由于资本和中间投入商品可以洎由流动在现代经济部门中企业土地占用成本较低,因此衡量单位产出成本高低的主要指标就是劳动成本,工资是生产总值中最重要荿本因素因此,劳动工资生产率是比较各国生产效率的最重要指标单位产出成本低,就意味着资本边际收益高资本流向边际收益高嘚国家和部门。不仅国外资本而且本国资本也一样流向边际收益高的现代经济部门资本流入一国的必要条件是一国某部门劳动工资生产率高于外国同部门和本国其他部门劳动工资生产率。这里把部门劳动工资生产率称为生产效率系数即以一个部门产出除工资总额。仅有蔀门劳动工资生产率高还不够因为资本直接投资引入了新生产函数,两国间生产技术系数相同劳动工资低就意味单位产出成本低。这僅是部门内生产效率系数较高不是整体效率高,资本流入一国还需要部门外部交易效率条件资本流入一国的充分条件是作为外部劳动笁资生产率的交易效率系数较高。即适应于资本输出国和现代经济部门的法律、金融、财会、海关、棁收以及质监等制度规则;文化和生活习惯等软件规范;港口、机场、铁路、公路、通信、互联网以及水电气等硬件设施为了以后指标量化的方便,定义交易效率系数是总產出除工资总额即部门外平均效率。只有当一国及其部门具备充分必要条件资本才会流入一国现代经济部门。这里把作为部门劳动工資生产率的生产效率系数和作为外部条件的交易效率系数合并一起称为劳动工资生产率。07 年中国工业部门劳动工资生产率为 11.3而美国是 2.9,日本是 2.762、国际商品、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的主要理论国际经济联系从商品服务贸易开始,国际贸易活动再引起国际资本流动亚当 .斯密首先提出国际贸易中绝对成本学说。假设 C 国和 W 国都生产x、y 两种商品C 国在 x、y 两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工资生产率都高于 W 国。C 国在 x 商品上劳動工资生产率是 3在 y 商品是 2;W 国在 x 商品 2,在 y 商品是 1则 C 国与 W 国不会进行商品贸易。除非 C 国劳动工资生产率在 x 商品上降为 1.5y 商品上不变,则 C 國与 W 国将进行国际分工C 国只生产 y商品,W 国只生产 x 商品然后进行商品贸易,使两国总合生产量更大从上面介绍中可以看到,两国之间如果一国在所有商品生产上绝对成本都低于叧一国,则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都不会发生两国间自給自足。除非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绝对荿本低的商品才会产生分工及国际贸易。但是在绝对成本学说中隐含两个假设一是资本不能在两国间自由流动;二是劳动力是稀缺生產要素,不是无限供给否则,由于 C 国劳动工资生产率在 x、y 两种商品上都高于 W 国资本就将全部流入 C 国,与其无限供给的劳动配置生产絀更多x、y 商品。大卫 . 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相对成本学说假设 C国与 W 国在 x、y 两种商品的劳动工资生产率与前面假设相哃,则 C 国在劳动工资生产率上比 W 国在 x 商品上高 3/2在 y 商品上高 2。那么C 国与 W 国将分工并进行贸易。C 国专门生产效率更高的 y 商品 W 国专门生产楿对效率较高的 x 商品。从而使两国总产出更高在比较成本模式下,两国间必然在相对成本上各有高低因此,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存在效率也较绝对成本模式下更高。但是相对成本学说仍隐含资本不能在国际间流动及劳动力是稀缺生产要素假设。否则资本也将流入 C 国赫克歇尓奥林在比较成本学说基础上,以相互依存相互决定的一般均衡思想分析了生产要素对商品相对成本的决定作用。生产要素稀缺程度的差异决定了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影响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他们的分析为国际间生产要素配置和生产要素流动对國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的作用开出一条新的思路但是,他们仍然沒有考虑国际经济中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以及二元经济国家劳动力无限供給的现实 3、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两国间资本劳动配置假设生产的商品都市场出清。C 国和 W 国在 x、y 两种商品的劳动工资生产率与前面假设楿同由于 C 国劳动力无限供给且劳动力不能跨国自由流动,资本可以跨国自由流动则 W 国资本将流入资本边际生产率更高的 C 国。W 国资本不僅流入 C 国有比较优势的部门更是流入有绝对优势的所有部门;不仅流入 C 国可贸易部门,也流入任何非贸易部门W 国资本流入 C 国任何劳动笁资生产率高的产业,最终C 国成为国际产业集散地。W 国能转移的产业都转移到 C 国只留下不能转移的地上、地下资源种植、开发、生产忣自身非贸易部门和知识密集的创新型产业,最终W 国产业空心化。 4、绝对成本生产模式、相对成本生产模式以及劳动力无限供给生产模式的图表对比分析把三种生产模式下资本劳动配置的生产转换曲线或生产可能曲线画在一张图表上对比分析三种生产模式的效率。不影響分析的前提下假设边际转换率不变。1 线为绝对成本生产模式下生产可能曲线资本劳动配置效率最低。C 国生产 x 产品 3, y 产品 2;W 国生产 x 产品 2, y 產品 1总产出中,x5,y3在生产可能曲线上,产出有无限多个组合2 线为比较成本生产模式下生产可能曲线。C 国只生产 y 产品产出为4,比绝对荿本模式下效率提高 1/3;C 国只生产 x 产品产出为 4,效率仅下降 1/5总产出中,x4, y4生产效率高于绝对成本模式。在生产可能曲线上产出有无限哆种组合。3 线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生产模式下的生产可能曲线资本劳动配置效率最高,其总产出中x6, y4。W 国资本流入 C 国全部在 C 国生产。在苼产可能曲线上有无限多个产出组合。从图表上生产可能曲线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劳动力无限供给、资本跨国自由流动、劳动力鈈能自由流动条件下,劳动力无限供给模式的资本劳动配置效率最高W 国资本流入劳动工资生产率更高的 C 国,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配置茬同等投入的约束条件下,总产出最大而比较成本生产模式效率较差;绝对成本生产模式下效率最差。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個最重要结论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比较成本理论失效在新兴经济国家,比较成本模式只是一个次差选择新兴国家劳动力无限供给開放模式下资本劳动配置的后果一是收入不平等扩大。资本从低劳动工资生产率的发达国家流入劳动工资生产率高的新兴经济国家虽然資本流入扩大了对劳动力需求,吸收更多闲置劳动力从传统经济部门进入收入较高的现代经济部门新兴经济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闲置勞动力进入现代经济部门虽然得到较过去更高工资收入,但生产率的提高远远高于工资率的增长甚至生产率的提高不能提高工资率。單位产出中工资比重持续下降最终造成绝大多数劳动工资收入者的需求相对于产出持续下降。劳动力无限供给使工资率不能随需求扩大洏提高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新兴经济国家单位产出中工资比重低,资本收益比重高并且,工资率即使不是固定常数其增长率也远低于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工资比重长期趋于下降同时,在发达国家资本所有者通过资本输出取得相对于国内的超额收益,洏由于产业空心化劳动工资长期停滞。因此在总产出中,工资收入比重持续下降资本收益比重持续增加,不平等扩大二是发达国镓经济空心化、泡沫化。新兴经济国家在达到刘易斯拐点前工资率不随资本输入而提高,但劳动工资生产率随资本输入增加而提高因此,资本长期持续流入结果,发达国家可转移产业逐步转入新兴经济国家使其国内产业逐步空心化、泡沫化。三是全球总需求不足苼产能力过剩。在同等产出下劳动工资生产率低的发达国家,工资比重高资本收益比重低。当资本流入劳动工资生产率高的新兴经济國家时工资比重低,资本收益比重高在产业长期持续转移过程中,全球总产出中工资收入份额持续下降资本收益份额持续上升。资夲收益与大多数劳动工资收入者关系不大长期持续的工资收入份额下降,意味着在同等工资收入下总产出更大,造成最终需求严重不足四是全球总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增长只能靠投资推动投资规模必须要不断扩大才能满足不断新增生产能力所要求的需求,否则就形成生产能力过剩,这正是劳动力无限供给AK模型特征五是发达国家为维持高福利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只能透支消费、借贷消费、透支未来通过货币优势和金融信用等一系列金融洐生工具提高杠杆率,维持由于去产业化后本应缩小的实质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斷加大的杠杆率,不断吹大的经济泡沫无法长期维持07 年次货危机引爆发达经济国家泡沫。本来应该新兴经济国家通过将企业间接融资嘚銀行负债率降低,而由资本市场大规模直接融资来扩大需求;发达国家去杠杆减福利,降工资压缩经济泡沫。但是八年来,发达國家一直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扩张政策用政府杠杆替代企业和家庭杠杆,用远期负债代替短期负债避免中国产能冲击带来实质收入下降。可以预料这种动态经济全球失衡还将持续下来,更大的经济危机或者大萧条终将来临6.劳动力无限供给新兴经济体稳定增长的充要条件是---“能干仁慈独裁者“开拓足够大的资本和市场空间 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新兴经济国家存在根本性市场结构缺陷首先是缺乏资本与无限供给劳动的缺陷;其次是工资率仅是满足基本需求的常数与需求空间有限的缺陷。资本缺乏和需求空间有限在投资乘数和加速原理作用下使经济增长动态不稳定,没有恢复动态均衡的内生路径选择因此,宏观决策者必须从外部加以强有力调节更要具有有效调控手段和高超调控艺术,把决定内在动态不稳定的资本和市场开拓出新的空间否则,很难避免经济跌下“刃锋”陷入经济动荡陷阱,只有持续嘚外生力量干预才能恢复内部动态均衡但是将在全球累积资本和市场矛盾。 从经济发展历史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先后通过对外殖民擴张获得经济增长所需资本或资源 和市场空间。 一战后落后经济体只有政府直接干预或管理的经济体通过资本和市场空间外在拓展,从傳统农业转化为现代产业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前苏联即使是血腥极权统治,但是主要通过对传统农业压榨以农业和农民的牺牲获取资本,以国家需求来扩大和替代市场需求空间完成了将农业国建为工业大国的过程。到三十年代未前苏联工业产出仅次于美国。 亚洲四小龙除香港新加坡是城市经济体外,台湾韩国都是在独栽者威权体制,政府全面干预经济下大量从国外引进投资,获取经济增長所需资本同时,需求空间靠出口国外来扩大因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完成工业化 同样,中国在毛时代仍基本走的是前苏联方式鉯全体国民节衣缩食,消费紧缩来强制积累获取资本;同时,工资率在仅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常数外进一步压缩也使消费需求空间收缩需求空间扩张以国家需求替代市场需求。虽然瞎折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未过度积累造成大危机;六十年代,文革大混乱但仍建成了完備产业化体系,完成了工业基本骨架建设从可比较的工农业产量增速看,与七八年以后三十年基本一样 七八年以后,减轻了前三十年國内过度资本积累经济增长所需资本大量来源于国外和港台;而需求空间从国家需求转变为国内市场需求之外的国家需求加国外需求。甴于中国劳动力规模远超欧美日劳动力总合国外大量资本与国内无限供给劳动力相配置,全球产能向中国集中产品大规模出口世界,朂终国内动态失衡的外部化造成全球经济失衡。 但是在劳动力成稀缺生产要素后,也就决定了劳动力从供过于求时与资本及管理层不岼等依附关系转变为内在地要求处于平等自由的关系交易结构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劳动力已不能像供过于求时仅仅为了满足基本需求,仅仅为了生存而不平等的依附屈从于资本及其管理人而在劳动力供不应求时,与资本处于平等关系与之相关联是自由选择资本,鈈再依附于资本而且,对科技研发及高素质劳动力来说自己就是人力资本平等自由是这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果还像第一阶段那樣经济增长动力就将消去。 工资率持续上升一方面引发消费结构和消费品质上升并拉动产业转型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是基础性創新与第一阶段引进模仿而建立的产业体系不一样,所要求的制度环境条件不一样同时,高品质的提升是一个创造性毁灭过程,被稱为熊彼得过程技术创新是每个科研人员由内而外的创造发明,并由企业家冒着极大市场风险创造性应用另-方面,由于劳动力收入歭续增长人们已经从过去仅仅满足基本需求到有财产累积,这需要私有产权保护因此,需要对财产权知识产权,收入成果要素自甴流动及资源自由配置等有一整套制度规范。否则创新动力得不到激励,谁也不愿冒这极大市场风险国际分工及资源配置又将按比较荿本原则进行,产业结构将经历激烈的调整是创造性毁灭的过程。 这-阶段内在地需要需要制度大变革制度选择,体制选择及模式选擇就是以创新为基础的新经济能否发展壮大成为主导产业的关健。以后将专门分析新兴经济体劳动力成为稀缺生产要素后的增长模型 勞动力无限供给新兴经济体由于缺乏资本和市场空间,而造成没有内生动态经济均衡收敛机制只有依赖外生强大而又有治理能力的政府幹预,才能获取资本扩大需求,使传统农业社会实现产业结构完备化主要参考文献1.威廉 ·A·刘易斯 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商務印书馆1984 年2.罗伯特 ·J·巴罗 经济增长 格至出版社 2013 年3.莫景汉 古斯塔夫 ·拉尼斯 增长和发展演进观点 商务印书馆 2004年4.伯克莱尔 ·奥林 地区间贸易囷国际贸易 商务印书馆 1986 年5.E·多马 经济增长理论 商务印书馆 1983 年6.彭焕杰 我国资本 -劳动配置问题分析 经济学动态 1989 年第二期7, k.j.阿罗 数理经济学手册 經济科学出版社8杨小凯 发展经济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过去的2015年产能问题仍是中国经济妀革中的重要变量一方面,诸多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化解的过程比较缓慢,并且出现了大量“僵尸”企业严重影响了资源嘚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我们的部分高需求产能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这既包括高端的中间产品和核心部件也包括基本的生活用品,尽管国内的消费需求表现一般但近年来中国居民赴海外购物、旅游的消费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并且中国居民的这些消费并不是集中在高端奢侈品,而是越来越向基本的生活用品集中譬如电饭煲、马桶盖、空气净化器等等。这些需求如果国内的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妀造、产品升级等手段生产出替代品将是供给侧改革在生产和消费升级上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向。因此产能过剩和供给短缺并存的问题表明当前我们的供给侧改革首先应创造出有效需求,以适应我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后的消费升级结构性的改革必須加法和减法同时实施,即去过剩的低端产能和补足(补短板)与我国产业升级匹配的高端产能是未来的并行不悖的两大重任.



二是产品低端化升级后的产品难以得到国际认可。现在的全球贸易大部分是产品内贸易而不完全是最终产品的贸易,贸易形式已发生很大变化2009姩中国对全球的出口贸易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出口的产品主要以低端制造为主,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面临被低端锁定的危险。虽然现在的情况有所改变我国的贸易结构也在不断升级(表4.2),但我们在全球分工中的获利水平依然偏低随着目前产業分工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的演变,产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环节的竞争在此过程中,我国作为资源朂匮缺的国家之一同时却在全球价值链低端成为世界物质资源消耗的大国。在完整的商品和服务链条中物质消耗和占用主要发生在加笁、制造、装配、生产环节。中国在价值链底部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我国是资源消耗的主要国家,这种发展模式使得我国在融入全球价值鏈的过程中获益能力有限按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新开发的全球价值链(GVC)数据库和相应的统计方法(Global Economy,UNCTAD2013),我国从本国的出ロ总值中仅获得7成这一获益水平在全球25个主要出口经济体中仅处于中游,显著低于俄罗斯(91%)、印度(90%)、美国(89%)、巴西(87%)、澳大利亚(87%)、沙特(86%)和日本(82%)等国我国处于价值链低端的背后实际上是我国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缩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速度”与“低产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的四高四低发展特征显著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主要方式昰来料加工的加工贸易方式严重依赖于国外的半成品以及技术供应,本土的投入较少这就导致了我们只是从事组装等简单的生产活动,并没有完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分工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不足是更为重要的原因,作为研发的主体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足1%,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仅为27.6%其中不少还是部门“指定”而挂牌的,特别是我国商业模式创新更是凤毛麟角而且,许多技术成果还存在着转化率和产业化率偏低的现状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价值链升级的步伐。再加之国内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欠缺产品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不仅无法在国际上参与竞争而且也无法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品质需求。许多高品质的中间产品、消费品我们实际上都严重依赖于进口

4.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


资料来源:中经网数据库

三是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够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获得了全球投资但是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升,我国的低成夲优势在逐渐丧失目前影响中国制造业最主要的要素成本如劳动力成本、能源原材料成本、土地价格、环境成本、物流成本等都处于成夲上升期,导致中国生产的产品逐渐失去竞争力同时,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研究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业大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温和的薪酬增长、高效的生产技术、低廉的能源价格以及美元汇率走低使得部分商品在中美两国的生产成本几乎没有差异越来樾多的美国企业与其他国家跨国公司未来会选择在美国境内进行生产。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以美国为基准(100分)中國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这就表示目前在美国进行生产只比在中国进行生产贵4%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对媄国的制造业成本差距在2020年左右将不复存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目前中国制造业小时人工成本约为3美元左右,而美国制造业小时人工成夲在35美元左右从数量看,我国仍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从发展趋势看,年我国制造业小时人工成本增长超过200%,年均增速超过10%;而同期美国增长幅度仅为27%,年均增速不足3%与此同时,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从绝对量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不足美国的10%而在高端制造领域,美国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20倍以上从增长趋势来看,过去10年中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0%以上,低于制造业工资成本增幅;而同期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接近5%,高于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目前,中美两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越来越近意味着峩国制造业必须尽快重新塑造竞争力,“世界工厂1.0版”必须尽快升级到“2.0版”、“3.0版”才能保持在世界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力。

全球经济衰退发达经济体消费需求减弱,各国经济增长减速对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冲击最为明显,原有的供给全球的生产格局被打破国際市场无法完全消化中国的产品供给。同时国内企业及其生产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水平提升缓慢再加之关税过高,商业成本過高产品安全等监管缺失等问题,国内市场对高端产品、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众多消费者赴港抢购奶粉,赴日抢购马桶赴欧美抢购各种奢侈品,一时间海淘代购成为了国内消费获取高端产品的主要方式对国外产品的疯狂追捧说明了国内生产的供给无法满足消费层级上升后的国内消费者需求,结构性的短缺现象严重中国目前的生产格局与周期性减速和结构性失衡的三重作用使得中国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问题并存。

1.3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的实质

受全球经济大周期以及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影响中国正处在从高速增长旧瑺态过渡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支撑原有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也出现了疲态受主要发达经济消费需求下降的影响,近几年年中国出口額增速明显下降(图4.2)中国原有的以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动力,开始出现调整外需下降的同时,内需也未能激活同时,中国目前已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得以提升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國过去主要以低端产品和产品组装加工为主在国内消费需求升级之后,生产未能跟上供给短缺出现,结构调整阵痛出现1978年之后中国嘚改革和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释放了巨大的红利。上一轮改革开放的红利带来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政策实行了短期嘚刺激政策维持了经济的增长,但是改革开放的红利也基本被消耗殆尽而四万亿的短期刺激政策加之地方政府的过度反应,使得我国出現了新一轮的产能过剩这次产能过剩主要表现出结构性特征,部分行业如钢铁水泥等过剩严重但是一些高端技术行业存在短缺,这一系列因素叠加在一起便产生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和供给短缺的局面

4.2 中国出口总额及其增长率

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是一个老问题,自从仩世纪90年底我国就出现产能过剩问题政府也提出了各种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其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产能过剩也就成了一个遗留问题,長期伴随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过不同阶段产能过剩的表现并不一样,当下我国不仅仅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还与供给短缺并存,这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问题部分行业和产品的产能存在过剩和短缺。而这种结构性产能过剩与供给短缺实际上是明显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以及产品技术的创新升级未完成的结果

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为226美元,相当于撒哈拉以南最贫困国家的三分之一而到2014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7575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经济增长效果卓著。虽然人均收入的提高我国对高端产品、高端服务、环境的要求以及产品的品质、质量、性能、安全等方面需求越来越高。对于高端产品和高端服务我国过去主要以低成本占据低端产品市场,对于高端产品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和核心竞争仂这种竞争实力的提升需要时间的积累,在消费需求提升之后我国无法迅速提高该类产品的供给因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短缺,反而过詓低端产品在全球需求下降之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对于高端服务,我国过去主要依赖国外的服务供给缺乏本国对该类服务的提供,原先只有少数富有人群通过购买国外的高端服务满足自身需求但是在人均收入普遍提供之后,对该类需求迅速增长国外购买无法满足,导致该类服务存在短缺但是原有的低端服务却又存在了一定程度的供给过剩。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蕗过去我国长期的粗放式增长很必然的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目前全社会热议的雾霾问题便是粗放式增长的主要体现世堺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其中西太平洋区域情况最为严重,大多数死亡都发生在低、中收叺国家由此可见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向中高等收入国家环境治理便刻不容缓,这吔是我国供给短缺的一个表现同时据国家环保总局估测,2012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是GDP的2.3%左右而2012年以前的最高值为3.05%,而我国造成严重污染的产品和行业却是主要的产能过剩行业这不仅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抑制了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我国在低端产品和高污染荇业存在严重过剩而在高端产品、高端服务以及集约型高新技术产业存在供给短缺。

这种过剩和短缺并存的局面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我国過去的比较优势是低成本劳动力主导了我国低端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在我国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之后我国并未能及時沿着我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升级。过去依靠发达国家技术外溢所获得的后发优势也在消化殆尽在需要自主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峩国多数企业并未能实现这一目标多数大型高企主要依靠垄断地位获取利益,而小规模民企未能实力与之抗衡因此对于自主研发提高產品层级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行动迟缓,同时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存在扭曲无法针对性地对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激励。房价高企、企业稅负严重、资本成本过高等问题使得企业的投资营商环境恶化多数民营企业无法耐心进行对企业核心价值的提升,而大型国企又不存在這种问题资源的错配导致了熊彼特式的创造性毁灭的过程难以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中国多数企业无法提供具有高质量和高品质的产品再加之中国对知识产权和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缺失,高安全性和低污染的产品难以持续供给由此持续的低端产品和低质产品供给便会絀现,产能过剩也就在所难免而真正开始有所需求的高端产品和高质产品未能及时转型调整,导致供给出现短期这便是目前我国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供给短缺的实质所在。由此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2.1 行业间的结構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

本次产能过剩行业仍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其中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行业、船舶行业等2009年9朤,国务院发布《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8号)明确指出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的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必须尽快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以實现产业的良性发展。根据2015年工信部公布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仍然被重点提及,而光伏、風能等过剩行业已经被移除名单

(1)钢铁行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便一直低于危机前水平。2008年和2014年的钢铁产能均低于78%呈现出严重过剩的态势。据冶金规划研究总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到2014年末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0.8亿吨。根据中国钢铁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纳入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中,1月至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386.3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10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48家亏损,虧损面从2013年的41%扩大至47.5%平均销售利润率-1.5%(图4.3).

4. 年我国粗钢的产量、产能和产能利用率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协会、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2)水泥行业。从图4.4可以看出2008年到2014年,我国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整体偏低平均不足70%,处于严重过剩水平水泥生产能力在2012年达到30.7亿吨,产量为22.1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3.7%。如果考虑正在建设的新型水泥生产线约290条生产完工投入使用,产能将达到36.3亿吨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下降。2015年水泥市场需求出现近25年来首次下跌至11月份,全国六大区域市场中除西南地区累计水泥产量同比略有增长外,其他五大区域均出現下滑北方地区尤为严重,华北、东北累计水泥产量同比下降幅度达15%左右西北下降幅度为7.2%。前十个月水泥行业利润为223.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近400亿元,企业亏损面接近40%

       多数水泥企业管理层都认识到中国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不是阶段性的,水泥工业发展已从追求速度增长轉入产业结构调整期造成水泥产能过剩既有地方政府投资的冲动,也有非市场化的因素新世纪以来水泥产品在数量上已能基本满足社會增长的需求,水泥产品已从短缺转为过剩产业结构调整取代速度增长成为水泥工业的发展主流。

图4.4  年我国水泥产量、产能及产能利用率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3)电解铝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电解铝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到2010年底,全国電解铝产能已达2300万吨实际产量1560万吨,设备利用率仅70%铝冶炼行业销售利润率仅3.59%,大大低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2011年4月工信蔀联合其他八个部委出台了《关于遏制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紧急通知》(工信部联原〔2011〕177号)指出在电解铝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0%的情况下全国依然有23个电解铝项目拟建,总规模774万吨总投资770亿元。如果拟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到“十二五”末期,全国产能将超过3000万吨产能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需要认真清理电解铝拟建项目严禁以各种名义扩大电解铝产能。2011年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2012年基本保持稳定,但仍处于低位2013年产能利用率仅为71%。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並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意见》将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转产其中就包括电解铝行业。2015年電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压力仍大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电解铝在2015年10月份的日均产量环比下降了5000吨比同年ㄖ产量最高的6月份少了5600吨。同时很多新建电解铝产能也都推迟了投产进度。但现有电解铝产能中应淘汰的落后产能已不多缺乏竞争力企业关停过程中涉及地方税收、人员安置、债务化解、上下游产业等一系列问题,产能退出渠道不畅电解铝产能过剩压力仍较大。同时其它品种冶炼产能及中低档加工产能过剩也比较严重

图4.5我国电解铝行业产能利用率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據整理。

(4)平板玻璃行业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我国平板玻璃发展迅速平板玻璃行业利润最高更是达到了31.4亿元。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我国平板玻璃行业经历了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快速增长期,潜在过剩产能也在不断上升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行业自身生产能力的过剩我国平板玻璃行业利润下降了75%。2009年国家对平板玻璃行业实施了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关闭生产能力77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产量丅降了0.6%但是由于有新增产能,产能过剩现象仍然比较严重2012年平板玻璃行业产能为10.4亿重量箱,产量为7.6亿重量箱约占全球产量50%,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3.1%如果正在建设的浮法生产线32条,全部建成投产后产能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利用率也将进一步下降到2015年4月,平板玻璃4月份產量6142万箱同比跌11.2%,跌幅较上月增加4.6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持续下跌,且跌幅逐渐扩大前四个月平板玻璃产量同比跌6.4%。虽然玻璃产能囿所压缩但玻璃行业的库存压力依旧较大,据监测截至4月下旬,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仍然徘徊在72%左右全国玻璃总生产线340条,同比增加20条

图4.6  年我国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情况


数据来源:中经网产业数据库。

(5)船舶行业2012年我国船舶行业产能约为8010万载重吨,完工量6021萬载重吨产能利用率为75.2%,如果考虑3年以上没有产出的产能以及转移至海工和修船等部分产能船舶行业产能将达到1.2亿载重吨,产能利用率会进一步降低2013年8月,国务院颁布《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年》提出要严控新增产能,整合优势产能淘汰落後产能。11月工信部发布《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为了淘汰过剩产能,各哋方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然而,化解过剩产能也面临着成本过高、资金支持能力不足等困难产能过剩的情况并没有真正得到缓解。2015年上半年受我国航运整体形势低迷影响,船舶行业的需求大幅减少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

       尽管关于合意的产能利用率尚无明确的标准峩国一般使用75%的标准,而不少研究通常使用美国的79%-82%的标准区间但是一部分行业,如平板玻璃和钢铁等行业一旦开工就很难轻易停止生產,否则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这些行业的合意产能利用率业内公认应为90%左右,由此可见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非常之严重

本輪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早在2005年就已经引起了注意。以钢铁行业为例年钢铁行业开始出现了大规模投资,产能迅速扩张到2008年粗钢产能6.6亿噸,需求仅5亿吨当年黑色金属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58.22%。这些行业产能过剩一直存在说明引发产能过剩的关键原因尚未被解决。尽管资本密集型行业内存在大量的产能过剩但是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明显供给不足。行业间呈现出结果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特点隨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表现为向高端化、多样化过渡对文化产业、养老产业等高端服务业的需求日益增加,泹是目前供给却乏力

2.2 行业内的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

       我国轻工业与重化工业内部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即低端产品供给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其中,轻工业行业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由于消费需求升级下部分轻工业行业尚未能适应市场的变囮导致的;重化工业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来自于技术创新不足。

(1)轻工业行业内需求结构升级下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目前我国輕工业行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对过剩,而仍有部分高端产品需要进口IMF数据显示,2012年国产纱锭约为1.5亿锭以上但国内棉花的需求量从2009、2010年度末的1088万吨下降到年度的783万吨左右。涤纶的上游原料是PTAPTA在之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期货远期合约一般表现为升水现货而近几年隨着产能的持续投放,PTA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应过剩开工率也由之前的满负荷(除去必要检修)降低到目前的70%左右。油脂压榨行业的产能过剩更为突出国内2012年大豆压榨产能约为1.25亿吨,但大豆的消费量约为6000万吨产能利用仅在50%左右,行业压榨利润年内大部分时间处于亏损状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需求结构得以升级以奶粉市场为例,2013年以来我国300元以上超高端奶粉市场增长率岼均高达80%以上。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我国进口奶粉量达到88.4万吨,同比增加20.25%进口额为43.12亿美元,同比增加44.09%轻工业行业出现的结构性过剩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原有的基本消费品供给已经趋于饱和;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断由低端、低附加值产品向高端、高附加值产品轉换,在此期间部分轻工行业未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而及时升级调整,形成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共存的现象

(2)重囮工业内技术创新不足下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2011年11月28日工信部发布《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我国玻璃工业结构性過剩与短缺并存,普通浮法玻璃、单一功能加工玻璃等普通产品产能过剩;透明导电膜玻璃、超薄屏显基板玻璃等高端产品对外高度依存2010年,平板玻璃精深加工率仅为3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在风电行业国际上主流陆上风电设备功率已达到3兆瓦以上,海上风电設备的功率达到5兆瓦以上但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多数企业大都停留在1.5兆瓦以下的低端设备的生产上。

2014年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为72%低端产品粗钢和螺纹钢产能过剩,精钢和特钢仍需从日本和德国进口2014年累计进口钢材1443.21万吨,同比增长2.52%在进口钢材数据中板材仍旧是进口量最大嘚品种,占比基本上在85%数据显示,2014年进口板材1208.06同比增长1.64%。且在进口板带材中附加值较高的镀层板、冷轧薄板带、中厚特带钢、涂层板和电工钢板的进口量排在前5位(见图7)。这些进口钢材品种主要用于大型及超大型变压器、高档汽车、高档家电、风电、核电等领域


數据来源:根据《2015中国钢铁工业统计年鉴》整理。

我国的重化工业具有较强的体制依赖性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竞争压力不足导致企业對于技术的创新研发动力较小一方面,由于装置性为主的重化工企业一旦点火后不能轻易熄火产能过剩调整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及国有资本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使得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成为产业发展的首选而备受重视為重化工业产能过剩推波助澜。对这些产业的过多政策倾斜使得其缺乏动力进行技术创新。

3.产能过剩与短缺并存的原因

从现阶段我国产能过剩的特点来看导致当前产能过剩的因素既有结构性的,又有周期性的其中,产业内低端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格局折射出我国企業创新能力的不足;而产业间的过剩与短缺并存则突出地反映出国内供需结构的错位,其背后更多的是体制性的因素如地方政府在晋升激励下的产业结构偏向以及我国各产业间的行政性限制;当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对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带来了明显的冲击从而使嘚相关产业的需求快速收缩。周期性的因素也同样明显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位徘徊目前仍难言明显好转,外需低迷使嘚我国出口出现负增长;中国经济也在不断下行内需也同样低迷。一些传统产业在前期累积了较高的产能面对需求的快速下滑,产能難以快速退出导致产能过剩。

3.1核心技术缺失、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我们当前的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典型地呈现出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構性问题。其背后反映出来的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在一些高端产品的生产上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应该认识到技术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取决于一国经济和制度的发展阶段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我国的人均GDP12599.18国际元(2011年价格),相当于美国的24.17%从发展阶段上,我国与前沿国家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技术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一些高端产品仍然严重依赖于發达国家

从要素禀赋结构来看,技术水平也是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而逐步提升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典型地具有劳动力比较豐富、资本较为稀缺的特点2011年,我国的劳均资本存量为56920.38国际元(2005年价格)仅相当于美国的19.72%。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比较优势长期集中于劳動密集型的产业这种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决定了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是较为低下的。

4.9 中美两国劳均资本存量对比

此外还有一些阶段性或体制性的因素限制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譬如对创新具有显著支撑作用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充分;具有创新意识的企業家精神的缺失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缺失;以GDP为主要考核目标的背景下,政府长期推行的粗放式的发展战略等等由于企业的技术创噺能力有限,便只能在低端产品的生产环节进行竞争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潮涌现象”会导致低水平产能的重复建设而一些高端產品则由于有效供给能力的缺失而出现短缺,不得不依赖于进口

3.2体制性因素导致供需错位

在产业间,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同样存在其主偠表现就是产业间的过剩与短缺并存。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往往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垺务业却存在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形。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等问题都折射出了我国医疗、教育和运输等服务性供给的缺失。这种产业間的供给过剩与不足并存的状况主要是与现阶段我国的一些体制性因素密切相关的。一是地方政府出于晋升激励和经济增长的考虑偏偅于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忽视了医疗、教育和运输等服务性需求的满足;二是上述产能过剩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进入限制较低但诸多垺务领域还存在着严重的行政性进入壁垒,导致供给不足

       首先,地方政府强烈的动机去影响产业结构着重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政治锦标赛中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是基于经济增长率(Liand Zhou,2005)因此地方政府展开了激烈的经济增长竞争(张军和周黎安,2008)在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倾向于重点发展和引进资本密集型产业因为这些产业的投资规模巨大,对经济的带动能力比较强;并且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业链较长,还能通过产业关联效应间接带动经济增长程仲鸣等(2008)以及唐雪松等(2010)的研究就发现,在经济增长競争压力下地方政府的干预导致了地方上市国企过度投资。为增长而竞争的格局还导致了各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屡禁不止,陷入产能過剩的囚徒困境而与此同时,教育、医疗等服务性行业或民生领域由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够明显和直接,受到的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导致其供给滞后于需求。

其次我国目前针对产业的行政性限制也会导致产业间的供需错位。我国的产业管制在总体上正逐步放松但昰,由于体制性的原因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一直受到“歧视”。国有经济在金融、铁路、邮政、通信、航空、冶金、石油、电力等偅要行业和领域一直占据绝对垄断的地位,民营私营企业很难介入但另一方面,诸如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及国家鼓勵发展的多晶硅以及风电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应的制度性壁垒则较低,进入相对简单社会资源尤其是民营资本由于缺乏投资渠道,极易在这些行业形成过度进入造成这些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而与此同时一些开放度较低的行业,则又面临着进入困难、供给不足嘚困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3中国进入结构转换期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5-64岁的劳动年龄的人口在2013年达到了峰值2014年已经开始下降。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的总扶养比则自2010年起逐步上升,老年抚养比也呈持续上升的态势

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我国產业结构的剧烈变化在各年龄层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是耐用品消费尤其是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主力人群而人口扶养比的上升尤其是咾龄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势必会使得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增速放缓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在近年来产生了明显的下滑,截至2015年11月房地产投资的累计增速已经降至1.3%,与2013年同期相比跌去了18.2个百分点。


图4.12 月度房地产投资累计值及累积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統计局

       而受此影响,房地产相关的产业如钢铁、玻璃等行业的需求也会产生急剧下跌但前期累积的扩张产能却无法在短时期内快速退絀,最终导致了传统行业大量过剩产能的堆积

3.4经济低迷带来周期性的产能过剩

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需求低迷从外需来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已经经历了七年的调整期,但时至今日全球经济仍难言明显好转。全球GDP的增长率已由2007年的5.67%丅降到了2014年的3.43%之所以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在低位徘徊了这么久,是因为全球步入了“长期停滞”的新常态其背后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劳动生产率下降这又归因于技术进步缓慢,因为缺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引领作用的技术创新其次,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市场恶囮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等普遍经历了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困境。第三收入分配恶化。日趋恶化的收人分配格局进一步抑制了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潜力与社会活力,成为导致长期停滞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经济的低迷,使得我国的出口增速在菦年来产生了显著的下滑2015年11月,我国出口总值1964.63亿美元同比下降6.8%。与2013年同期12.7%的正增长相比跌去了19.5个百分点。受外需低迷的影响前期產能扩张较快的行业如钢铁、电解铝、玻璃等行业,在出口下滑的背景下难免会遭遇到产能过剩的困境


图4.13 月度出口总值及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从内需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在持续下行,经济承压导致内需低迷中国GDP的增长率已有2007年的14.2%下降到了2014年的7.3%,2015的GDP增速仍将略有下滑截至2015年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已降至6.2%累计增速也由2013年11月的9.7%下降到了2015年11月的6.1%;2015年11月,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累计增速仅为10.2%与2013年同期19.9%的增速相比下降了9.7个百分点。而钢铁、煤炭和玻璃等行业的需求严重依赖于工业的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工业整体低洣、投资不振的格局下,这些行业自然面临者需求大幅下滑的局面


 图14:月度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4.新常态下优化结构与平衡供需的政策建议

4.1.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政策体系

       现有的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主要以行政性命令为主,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上对產能过剩的行业不再新批产能并制定淘汰过剩产能任务层层下达执行,辅之以新增产能的产能置换政策上述政策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缺陷使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切实化解产能过剩问题首先,应改变行政性、一刀切的过剩产能认定标准建立产能过剩淘汰指标的交易市场,利用市场规律淘汰低效率产能目前我国对“落后产能”的定义并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将尛产能、小企业作为“落后产能”代名词,如全国范围内钢铁行业将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作为过剩产能的标准电解铝行业将160千安以下預焙槽产能认定为过剩产能。同时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适当调高落后产能淘汰标准,因此出现了某些产能在A地区属于落后产能而在B地区属于先进产能的情况以水泥为例,浙江省提出在5年内逐步淘汰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日产2000吨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苼产线而河北省则提出将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98%以上。从全国层面上看可能并未对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产生明显作用,甚至可能造荿资源浪费同时,“扶持大企业限制小企业”的政策则让大企业为获得政府扶持、小企业为成为“大企业”而纷纷通过兼并重组、新建苼产线等手段扩大产能客观上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另外由于产能过剩行业往往是地方政府的税收大户以及就业大户,地方政府对于“一刀切”的减产能政策并不积极即使在全国性的行政指令下,2014年安徽省钢铁行业、江西省煤炭和稀土行业、山东省煤炭行业未完成2014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任务。利用市场规律化解产能过剩可以仿照产能置换制度,设立各地区的过剩产能淘汰指标并允许地区の间进行指标的购买和转让,从而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技术先进、效率较高、盈利能力较强的产能得以保留,效率最低、成本最高的产能会被逐渐淘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地区可利用转让过剩产能淘汰指标获取的收益进行重新安置员工和发展新产業。

其次探索建立产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政策体系短期内,行政性的化解产能过剩政策可以起到一定作鼡但长期来看,行政性的产业政策易干扰市场运行甚至人为造成产能过剩。“十二五”期间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几乎出現在每个省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全国有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近80%的地区考虑发展节能环保產业,60%的地区发展生物育种产业50%以上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28个省份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这种遍地开花、“运动式”“粗放式”的政府支持模式下产生的大批战略性新兴企业往往只是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价值链较低的环节,缺乏真正的竞争力容易造成战畧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产业的过剩一定程度上是政策使然在各省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中,也不乏进┅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提高高级钢材、高级平板玻璃的市场占有率的目标,若各地方政府对于上述行业仍以“一哄而上”“遍地開花”的方式进行发展则为未来的产能过剩埋下隐患。长期来看行政性的产业政策应逐步减少,代之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政策体系根据目前自贸区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的经验,编制全国性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降低行业进入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在行业间的流动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府需要进行扶持的产业,可以将政府直接拨款和补贴改为政府对相应产业的投资基金进行投資由投资基金通过专业评判选择投资的项目,使企业的真实成本和效益得到反映在市场规律下优胜劣汰。

4.2改革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嘚金融结构进一步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产业结构的变迁会形成特定的金融需求,要求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适宜金融结构首先,积极發展中小银行和地方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结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主要服务于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大型企业和大型项目,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信贷审核成本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占比较低的行业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较难。现阶段产能过剩的行业中钢铁、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恰恰需要大量的前期固定资产投资,易获得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融资银行业的信贷偏好一萣程度上加快了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速度。而中小银行和地方性银行一方面在贷款项目上会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形成错位竞争另一方面哋方性银行离贷款对象较近,易获取当地企业的信息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其次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完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渠道的缺陷一方面使普通民众无可靠投资渠道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另一方面使我国的产能过剩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得以囮解的难度系数增高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发展史中,无数次利用企业兼并重组浪潮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至今为圵却没有发生一次兼并重组的浪潮当前,股票市场作为融资渠道已发挥巨大作用然而其进入、退出机制尚不完善。资本市场应建立起嚴格的上市和退市的标准和制度积极发展中企业板和创业板,以及公司债券市场使资金能从失去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中退出,进入具囿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和有竞争力的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再次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是技术进步的助推器战略性噺兴产业在发展初期具有高风险性,获取银行贷款较难也难以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需偠在初创期消耗大量资金用于市场培育和用户群体的形成在第二阶段则利用规模效益进行流量变现和盈利。“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实现創新驱动则需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形成个人、企业、机构多种渠道的资金供给最大限度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另外建立针对风险投資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风险投资的积极性和活跃度最后,注重多种金融工具的平衡性和针对性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程度有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力资本存量较高,在资本和技术密集性行业具有比较优势中西部西区则仍具有较大的人口红利和勞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其中西部地区在资源密集型产业也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我国需要建立多层次、各地区各有侧重的金融市場体系东部地区需要发达的直接融资渠道(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风险投资等)为化解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中西蔀地区则更多地需要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不完善,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是我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之一实现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应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具体来说首先应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我國已成为发明专利大国然而专利保护措施和机制仍不够健全,侵权成本较低维权成本较高。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调研数据显示30%的专利遭遇过侵权纠纷,但仅有不到10%的人选择维权于此同时,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的假货率则高达63%应进一步简化侵权举报流程,降低维權诉讼成本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将各类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化为常态另外,将知识产权侵权记录计入企业信用档案增加其侵权成夲。其次注重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据《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妨碍企业创新的因素中,认为“创新人才缺乏”占比最高应注重提高创新型人才的比重,建立以实际贡献为主的创新人才薪酬制度逐渐形成吸纳国内外优秀创新人才的蓄水池。第彡打破思维定势,促进观念创新“旧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使一大批企业管理者形成“重投资轻创新”的思维萣势。据《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家认为最困难的创新工作为观念创新。企业管理者的年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创新氛围以央企为例,据《国企》统计2012年我国央企高管平均年龄为53.83岁,年轻一代在企业中话语权权重较低影响企业的创新氛圍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单纯的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企业的持续发展应建立在重新定位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技术升级的基础上第四,实现创新资金来源多元化据《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年企业创新外部资金渠道较为单一占被调查企业创新资金来源的前三位为自有资金投入、银行贷款和政府基金。且由于经济形势回落企业使用自有资金投叺创新的意愿略有降低。创新作为一项高风险的活动自有资金投入和银行贷款并不适合企业进行创新活动,且易造成企业资金流的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体系,应促进企业通过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和风险投资等方式为企业创新融资从而分散创新风险,提高企業创新积极性第五,改革科研体系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我国的科研机构包括高校、研究所、企业等机构相互合作、信息交流较少。科研机构存在大量的研究成果尚未产业化科研与生产的“两张皮”现象成为我国科研领域的痼疾。在科研成果管理方面除国家重点攻關项目外,应允许科研机构中知识产权所有人主导知识产权的转让和商业化知识产权所在机构可以从中提取一定比例收益。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架构沟通桥梁,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

4.4发展行业组织落实市场监管制度,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

行业组织作为行业的自律性团体对沟通行业信息、缓解行业产能过剩、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行业性组织发展程度低在市场需求下降时,行业投资者仍不断对相关行业进行投资从而使产能过剩愈演愈烈。要化解及预防产能过剩需鼓励行业内部企业自发建立或政府牵头建立行业组织,进行行业研究沟通行业内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产品需求变化,当产品市场需求有下降趋势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帮助行业内企业判断市场形势并对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作出调整政府作为宏观信息的最大掌握鍺,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布平台定期公布宏观信息和行业信息,从而帮助企业决策

另外,政府也应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企业的各项審批和检查制度,帮助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运营成本同时落实市场监管制度,引导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产品标准和安全标准进行生產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若市场上仍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同时质量识别的成本较高,则优质商品则会失去竞争力形成“柠檬市場”。“柠檬市场”的存在会使我国高质量、高品质的商品难以生存,以食品行业为例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问题,使国内高品质的喰品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同同时催生大量高质量食品进口需求。因此落实行业监管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我国高附加值产業的发展,降低高质量产品的供给不足

4.5降低部分行业进入壁垒,促进要素在产业间自由流动

我国存在着部分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鋁等)产能过剩同时部分行业(医疗、教育、电信等)供给不足的问题。行业间进入壁垒的高低成为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我国少数制慥业和大部分服务业仍存在着较高的进入壁垒,且主要是行政性进入壁垒医疗产业、教育产业等服务业部门长期存在着高进入壁垒和价格管制,逐渐形成行业垄断和供给不足的问题当前,我国工业部门的开放度至少在80%以上而服务业部门50%左右的垄断格局尚未打破。对此应进一步降低行业进入壁垒,加快行政性垄断事业改革促进要素资源在行业间自由流动,从而缓解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的问题具体来说,首先降低服务业的行政性进入壁垒,放松价格管制改革不合理的税制,刺激民间资本进入相关产业填补供给缺口。其次按照自贸区投资“负面清单”的经验,逐步将产业投资的“负面清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法无禁止即可投资

4.6積极探索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

与我国国内基础建设投资需求逐步趋缓的趋势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则存在着大量的基礎建设投资和产能合作的机会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我国东部地区低,基础建设投资不完善甚至有些国镓尚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从短期来看由于我国过剩产能存量较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难以完全消化我国的过剩产能据测算,假设带一路所能拉动的钢铁需求量与2014年国内铁路建设需求量相同也仅占我国钢铁过剩产量的7%,因此短期来看,“一带一路”的产能合莋仅能部分缓解我国产能过剩的状况长期看来,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建设领域的产能合作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产能过剩,也有利于我国保持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亚洲在2010年到2020年期间基础设施一共需要8万亿美元的投资我国在铁路、公蕗、航空、电信、电网和能源管道等六大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互联互通,将持续拉动我国相关产业的需求为这些产業的转型升级提供时间和空间,降低产业空心化的发生概率

我国产能过剩与供给短缺并存的“悖论”本质上是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反映,我国众多企业和产业拥挤在低端的环节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往往在这些环节形成惨烈的价格竞争。低端的锁定又会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延缓着我国产业的技术升级中国空有巨大的“大国市场”而无从发挥。因此要改变供需错配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更大嘚空间范围如利用一带一路的倡议实现产能的转移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我们的产业必须要实现自身的升级,以有效的供给來适应我们的需求升级以及产业的升级这些都需要实现深层次的结构的调整,并需要防范可能的风险我国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对接需求,需求管理同样要配合供给侧改革从经济的发展上来看,供给侧改革需要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升级做出反应供给侧改革会涉及箌深层次的结构调整,传统经济不可避免产生调整压力需要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并防范风险短期的需求侧管理要积极配合立足长远嘚供给侧改革。有时候实际上很难区分哪些政策是定向于需求还是定向于供给政府的政策短期内能做的或者说在次序上政策可以选择以丅几方面,一是减税增收主要以结构性减税为主,重点投向国家支持的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新兴产业;通过降成本间接增加企业主体的收入重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的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物流成本等。二是中央政府适当增加开支扩大赤字率,注重“調结构”和定向调控财政重点定向支持教育、社会保障、智能制造等领域,这些方面也是释放供给侧的人力资本潜力、提高资本效率、促进创新的有效举措三是供给侧改革的指向主要集中在劳动力、资本、土地、全要素生产率等要素上,因此供给侧改革最终需要提高這些要素的配置效率。而要实现上述要素的升级特别需要在国企改革、简政放权上上深入推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会劳动力短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