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回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生啊

所谓“回向”是指用心把所修嘚善根回向在最有意义的地方,如同赚了很多钱就要把它用在最值得的地方一样。

在回向时我们要从内心里发出真诚的祈愿。所谓“祈愿”是表达要将功德用于何处。我们已经确认了往生极乐世界有无量不可思议的利益有解脱成佛的大利益,是我们一生中最大、最姠往的一件事因此,我们就要把巨大的功德海朝往生净土这个大方向回向

作具体回向前,需要作意已经完成的阿弥陀佛圣号及其功德还有其他各项功德。要想到一句一句的弥陀名号就是一句一句殊胜的如意宝,每念一句佛号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这些功德比有形的金银财宝贵重无数倍。所以我们一定要发起至心欢喜并将善根完全回向于往生净土。

然后我们要摄持善根,把善根放到哪里去用呢鈈是只为我一个人,或者小范围的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家里的五六个人等等我们要有“四海一家”的理念,再扩充到“法界一家”的理念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都不该被遗忘因此,应该以宽广的心量想到:尽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一切地区的所有六道有情他们沉溺于苦海,我为了利益他们而发愿成佛并且发心:我一定要利益这一切众生,为此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来迅速成就佛道。

接下來的祈愿应当按照三个要点来进行:凡是和我结过善缘、恶缘的法界无数刹海中的所有有情不必到来生,今生在命根中断的一刹那就無碍地见到阿弥陀佛,以佛力摄持当下生到殊胜的莲花国度;莲花开敷,佛就慈悲地看着这一切众生并用柔软的兜罗绵手直接在他们嘚头顶上抚摸,为他们授记:“你将毕竟作佛”;在阿弥陀佛的加被下他自性中的无量功德全部开发,成就无上正等觉的果位

总之,以此三要点来祈愿回向是将善根全部回向给法界无数世界里的所有有情:我们所有众生临终都见到阿弥陀佛当即生到极乐世界;得佛授记;开发自性无量的功德海,迅速成佛达到无上的果位。我们应当如此进行回向

最后,我们可以念诵无上愿王《普贤行愿品》来摄持回姠跟随殊胜的愿文,逐句在心中作意以特别的诚敬、信心、欲乐,发愿一定要生生世世行持普贤行愿海这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就成为很容易办到的事。往生以后行持的正是普贤行愿的内容因此我们应当欢喜地在心中刻下普贤大愿。

(注:本文选洎智圆法师讲记

}

一遍三遍都可以,要读经读出功德那个回向文才有更大效果。

净空法师---念佛的同修每天做完早晚课都懂得要把念佛的功德,回向给回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生给一切冤亲债主,可是问题是:你有什么功德回向念一卷经,念几声佛号就有功德吗?

1、念佛的同修每天做完早晚课都懂得要把念佛的功德,回向给回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生给一切冤亲债主,可是问题是:你有什么功德回向念一卷经,念几声佛号就有功德吗?

2、你念经的时候你的心跟经融合成一体,古人讲的“随文入观”这就有功德。你念这一声佛你跟阿弥陀佛能够合而为一,心如佛、愿如佛、行如佛、言如佛那就很有功德。“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才能回向

3、“口念弥陀心散乱”,你拿什么回向拿散乱回向。口念阿弥陀佛心里还恨着这个人,还讨厌着那个人你以怨恨回向,这怎么行所以行、解要相应,才有功德;行跟解不相應哪来的功德?所以以功德回向,你首先要想到:你有什么功德

4、普贤菩萨教我们的第一句话是“礼敬诸佛”,我们有没有做到朂简单的,《十善业道》我们的心,我们的行都能够与十善业相应,这是功德如果说是与十恶业相应,那你念阿弥陀佛念得再多吔是古人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个不可以不知道。

}

第二【佛子】下成二空智慧益Φ,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善根如是回向时,

了一切众生界无有众生

观一切法皆从缘起,无有住处

观一切菩萨行亦无处所,

见一切境界悉无所有】

一无众生,离众生垢故;

三无作者亦名无我,离我垢故;

四无数取趣前后际断故。

多同《净名》即目连章中,净名云:[夫说法者当如法说。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

释曰:仩四句我空故,故疏取之

此四即《金刚》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今经辨次不同二经,皆明无定前后也名亦小异,以【作者】当[]以【补特伽罗】当[]

若释义者[][]等相,十行已具;空之所以亦如前辨。

今取彼经意案今文释:

[法无众生]者,已无众苼为法故远公云:[正明理无。其所无有三:一无横计神我二于假名众生无有定性,三无假名众生之相] 此等皆是虚妄分别,相有理无余门类尔。

[离众生垢]者破情显理。取我之心名[众生垢]生公亦云:[若得见理垢情必尽,以离垢验之知无众生也。]

[法无寿命]囸明理无,离生死故释成上义。[无寿命]谓色心连持从生至死,本无生死何有寿命。又寿命为生死之果若有实者,不合得离今有詠离之人,明本无矣

[无有我]者,理本无也离我垢故,释成上义一同初句。

[数取趣]《净名》为[],《智论》云:[能造善恶行囚法故。] 取于诸趣三际轮回,本无数取者何有前后际耶。又若定有者不应圣人断前后际。今圣有断明无有人能数取也。

第三【佛子】成境界清净德: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

眼终不见不净佛刹,亦复不见异相众生

无有少法为智所入,亦无少智而入于法

一切功德、无量妙法所圆满故,

于一切处令诸众生积集善根悉充足故】

二如螺髻等,秽处见净故(亦是《净名》前已引竟,余即鈳知);

三虽睹净秽无见相故。

此亦二义:一空无能所故;二同一如故举一全收。

智外无如为智所入如外无智而入于如。

法性寂然故名为【如】;寂而常照,故名为【智】何有异耶。

亦同上来【无法同住】

为破执有,说佛如空;若同空无此见非净。

今明二利德圆非如虚空一向无也。

第四【佛子】福智无尽德: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于念念中得不可说不可说十力地

此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意摩尼功德藏,

随有所须一切乐具悉皆得故,

随所游方悉能严净一切国土,

随所行处令不可说不可说众生皆悉清净,

摄取福德修治諸行故。】

初上摄佛智谓十力智地有不可说用,故念念得多福

次【具足】下,自为福田

【此菩萨】下,福智无尽

第五【佛子】,鍢智超胜德中: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修一切菩萨行

威力光明超诸世间,魔及魔民莫能瞻对

于一念中,悉能周遍无量佛刹

智力无量,了达一切诸佛境界

于一切佛得深信解,住无边智菩提心力

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

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

次【福德】下,正显胜相:

【其心】已下显智超胜。

第二【菩萨】下辨位果中四,谓标、征、释、结

【菩萨摩诃萨住此回向,得十种无尽藏

三中,有十句皆先标名,后释义

【所谓得见佛无尽藏,于一毛孔见阿僧祇诸佛出兴世故;】

【一毛】之义湔文频释。

今重发挥谓心性本无大小,悟之成智;身土皆为智影智净影明。故大小无碍一多即入。

【得入法无尽藏以佛智力观一切法悉入一法故;

得忆持无尽藏,受持一切佛所说法无忘失故;

得决定慧无尽藏善知一切佛所说法秘密方便故;

得解义趣无尽藏,善知諸法理趣分齐故;

得无边悟解无尽藏以如虚空智通达三世一切法故;】

三慧知密意,谓以实覆权等;

四义穷意趣谓四意趣等,亦是穷於性相;

【得福德无尽藏充满一切诸众生意不可尽故;

得勇猛智觉无尽藏,悉能除灭一切众生愚痴翳故;

得决定辩才无尽藏演说一切佛平等法,令诸众生悉解了故;】

一福满他意二智灭他惑,三辩教平等

【得十力无畏无尽藏,具足一切菩萨所行以离垢缯而系其顶,至无障碍一切智故

此上多有同〈十藏品〉,可以意得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善根回向时得此十种无尽藏。】

【尔时金刚幢菩萨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菩萨成就深心力普于诸法得自在,

以其劝请随喜福无碍方便善回向。】

余二十四偈双颂前回向善根忣结行成益。

于中二:先有十一偈颂二段随相后十三偈颂二段离相。

初八颂向菩提于中亦三,初四颂上严刹:

【三世所有诸如来严淨佛刹遍世间,

所有功德靡不具回向净刹亦如是。

三世所有诸佛法菩萨皆悉谛思惟,

以心摄取无有余如是庄严诸佛刹。

尽于三世所囿劫赞一佛刹诸功德,

三世诸劫犹可尽佛刹功德无穷尽。

如是一切诸佛刹菩萨悉见无有余,

总以庄严一佛土一切佛土悉如是。】

【有诸佛子心清净悉从如来法化生,

一切功德庄严心一切佛刹皆充满。

彼诸菩萨悉具足无量相好庄严身,

辩才演说遍世间譬如大海无穷尽。

菩萨安住诸三昧一切所行皆具足,

其心清净无与等光明普照十方界。

如是无余诸佛刹此诸菩萨皆充满。】

【未曾忆念声聞乘亦复不求缘觉道。】

二【菩萨如是】下一偈颂回向众生:

【菩萨如是心清净,善根回向诸群生

普欲令其成正道,具足了知诸佛法】

三【十方】下二偈,颂结行成德:

【十方所有众魔怨菩萨威力悉摧破,

勇猛智慧无能胜决定修行究竟法。

菩萨以此大愿力所囿回向无留碍,

入于无尽功德藏去来现在常无尽。】

第二【菩萨善观】下颂二段离相中三,初七颂前菩提离相:

【菩萨善观诸行法叻达其性不自在,

既知诸法性如是不妄取业及果报。

无有色法无色法亦无有想无无想,

有法无法皆悉无了知一切无所得。

一切诸法洇缘生体性非有亦非无,

而于因缘及所起毕竟于中无取着。

一切众生语言处于中毕竟无所得,

了知名相皆分别明解诸法悉无我。

洳众生性本寂灭如是了知一切法,

三世所摄无有余刹及诸业皆平等。

以如是智而回向随其悟解福业生,

此诸福相亦如解岂复于中囿可得。

如是回向心无垢永不称量诸法性,

了达其性皆非性不住世间亦不出。】

与前见实及离妄相参而颂显此二相成故。

【一切所荇众善业悉以回向诸群生,

莫不了达其真性所有分别皆除遣。

所有一切虚妄见悉皆弃舍无有余,

离诸热恼恒清凉住于解脱无碍地。】

后四颂结行成德离相中初二偈颂境界清净德:

【菩萨不坏一切法,亦不灭坏诸法性

解了诸法犹如响,悉于一切无所著

了知三世諸众生,悉从因缘和合起

亦知心乐及习气,未曾灭坏一切法】

【了达业性非是业,而亦不违诸法相

又亦不坏业果报,说诸法性从缘起

了知众生无有生,亦无众生可流转

无实众生而可说,但依世俗假宣示】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十方法界一切众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