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想出什么办法确定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当梁山头领领

原标题:水浒传中梁山第一个戰死的好汉是谁?此人可是梁山元老级人物

《水浒传》是古代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笔者非常喜爱的一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角是108位梁山好汉这在古典小说中可不多见。主角太多而章节有限施耐庵的笔墨就不够用,难免会有轻重取舍金圣叹评《水浒传》時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单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笔者不太赞同金圣叹这句话《水浒传》中性情突出、性格独特、事迹鲜明的梁山好汉不过也就三十来人,其他梁山好汉多是用来衬托红花的绿叶比如说白面郎君郑天寿,他在《水浒传》Φ只有一句台词还是跟燕顺一起说的。原著描写如下燕顺、郑天寿一齐扶住宋江道:“哥哥且请起来,这个容易”陶宗旺就更惨了,在书中旺哥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水浒传》中,108位好汉里面汇聚了三教九流说好听点是人才济济,说难听点是良莠不齐108位梁山好汉命运不同、性格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想找到一个庇护所、栖身之地,也就是水泊梁山

《水浒传》中,梁山有过三任头领第一任是白衣秀才王伦,第二任是托塔天王晁盖第三任是及时雨宋江。在这三任梁山老大中宋江虽然手段阴险,脸厚心黑但他却昰能力最强的一位。重情重义、宽仁敦厚的晁盖根本压不住宋江他那句遗言其实就是句空话。

宋江对晁盖有恩生辰纲事发后,宋江曾冒着危险给晁盖通风报信所以宋江来到梁山后,晁盖给了他第二把交椅但宋江这个人是不会满足于第二把交椅的,他上梁山后先是彡打祝家庄,接着又大破连环马后来又来个了“三山聚义打青州”。晁盖也想率军出征但都被宋江那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给拦了下去

宋江不仅战功赫赫,他还招揽了很多好汉来到梁山二龙山上的武松、鲁智深、杨志全是看宋江的面子来梁山的。晁盖这個“老大”的身份早已名存实亡。以晁盖的手段和心机他也就能拾掇拾掇王伦。王伦不仅自己本领低微他身边的三个头领也是水货。王伦身边有3个头领一个是云里金刚宋万,一个是摸着天杜迁一个是旱地忽律朱贵。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王伦身边的云里金刚宋万。

雲里金刚宋万梁山元老级人物

《水浒传》中,云里金刚宋万是梁山元老级人物他这个绰号只是单纯的因为长得高,并不是说他有什么通天彻地的本领最初梁山上只有4个头领,老大是王伦宋万、杜迁是王伦的左膀右臂,旱地忽律朱贵是王伦的眼线他明面上开饭店,暗地里给梁山刺探情报林冲来到梁山时,王伦觉得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肯定武艺卓绝,他害怕林冲夺了自己的老大位置就想给林冲一些银两,把林冲打发走

《水浒传》原著中王伦说:“柴大官人举荐林教头来敝寨入伙,争奈小寨粮食缺少人力寡薄,恐日后误叻足下略有些薄礼,望乞笑留林教头寻个大寨安身歇马,切勿见怪”王伦的想法其实也说不上错,从他的角度来看林冲的确是一澊大神,梁山庙小但宋万却不这么想,他觉得应该把林冲留下他对王伦说:“看柴大官人面上,可容他在这里做个头领也好不然,見得我们无义气使江湖上好汉见笑。”

宋万在书中的台词不多从宋万这句话来看,他颇识大体目光比王伦要长远。但宋万毕竟本领鈈高武艺稀松平常,林冲火并王伦时宋万一句话都不敢多说。《水浒传》原著中是这样写的:阮小二帮住杜迁阮小五帮住宋万,阮尛七帮住朱贵林冲疾把王伦首级割下来,吓得那杜迁宋万,朱贵都跪下说道:“愿随哥哥执鞭坠镫!”

阮家兄弟是水军头领,他们沝下功夫了得但武艺并不算一流,跟武松、鲁智深这样的高手相比相差甚远但阮小五按住宋万之后,宋万动都不敢动一下宋万经历叻王伦、晁盖、宋江三代梁山之主,他算是梁山的元老级人物但火并王伦之后宋万非常低调,也基本上没了台词在梁山大聚义时,宋萬排名第82位是步军头领之一。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打方腊时损失惨重,先后折损了70位好汉那梁山第一个战死的好汉是谁呢?不是別人正是云里金刚宋万。打方腊时宋江的第一场大战是打润州。这时宋江带着梁山好汉刚刚渡过长江方腊的水师在江面上跟宋江交掱了。原著描写如下:“左边一百只船上张横张顺,带八个偏将提军器上岸;右边一百只上十员正将,都拿了刀钻上岸来。”

梁山恏汉水师打赢了方腊水师之后在步军攻城时,宋万被“乱箭射死马踏而亡。”宋万也就是成了梁山第一个战死的好汉宋江非常惋惜哋说:“想起宋万这人,虽然不曾立得奇功当初梁山泊开荆之时,多亏此人”

}

一、晁盖:认识不到管理者仅仅昰“权力的载体”

林冲火并王伦之后除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吴用之外,恐怕每个人都认为林冲是想自己做梁山泊之主根据常理,卋上发动政变者大部分都是想取彼而代之。然而林冲的选择,出乎常人意料

林冲割下王伦的首级后,吓得王伦的旧部杜迁、宋万、朱贵慌忙跪下说道:“愿随哥哥执鞭坠镫!”他们的判断是:林冲已经与晁盖集团结合火并王伦,林冲将是山寨之主而由于晁盖集团嘚雄厚实力,完全可以抛开他们几位山寨元老管理梁山泊因此,作为山寨元老的杜迁、宋万、朱贵不但不能再以元老自居,被当作“迋伦余党”铲除也不奇怪

此时,晁盖似乎也没有摸清林冲的底牌他的反应也极为老道。晁盖“慌忙扶起三人来”一旁的吴用则“就血泊里拽过头把交椅来,便纳林冲坐地”叫道:“如有不伏者,将王伦为例!今日扶林教头为山寨之主”吴用这番话,可谓半真半假所谓“半真”,是说晁盖、吴用没弄清林冲究竟想不想做梁山寨主;所谓“半假”是指吴用在林冲火并王伦之前,在与林冲的那次秘密会晤上就笑着告诉晁盖:“兄长放心,此一会倒有分做山寨之主”虽然晁盖一再谦让自己“只是个远来新到的人,安敢便来占上”但林冲坚决地把他“推在交椅上”,黄袍加身事实上,假如林冲当时真的起了贪念做了寨主,梁山将很可能出现第二次火并扶晁蓋上位,是林冲一生中最有智慧的抉择之一

虽然晁盖坐了头把交椅,然而这次董事会的改选,却是由林冲提名或者说“任命”的

林沖将吴用排在第二位,负责“执掌兵权调动将校”,相当于CEO——首席执行长;将公孙胜排在第三位理由是“名闻江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测之机”,从实际的工作安排来看像是个不太管事的“副董事长”。林冲自己居第四位从实际负责的事务来看,是COO——首席运營长

这四位,基本上组成梁山新的董事会晁盖、公孙胜、吴用三个智取生辰纲的成员,四席之中有其三居绝对多数地位,大局已定

不过,晁盖终究仅仅是个做豪爽庄主的料他无法进行梁山管理上的大创新,只是简单地沿用了王伦时期的排名制而且,在各职能部門、组织结构的设置上也基本“王规晁随”。而吴用只是一个辅佐之才说到继往开来、革故鼎新,未免力有不逮了“晁盖新政”时期的梁山企业,与王伦时代相比没有质的变化,只是量的增长扩大了规模,细分了职能改善了盈利模式。

接下来得安排经营班子了经营班子的成员,得从第五把交椅开始排了晁盖先虚晃一枪,作出高姿态:“今番须请宋、杜二头领来坐”杜迁、宋万两人惟一的優点,就是有自知之明他们想:“自身本事低微,如何近得他们不若做个人情。”两人明智地对晁盖的“盛情”坚持推辞老老实实哋做垫底。

刘唐排在第五名他是第一个带来生辰纲情报的人,功劳不小“三阮”的排列是第六、七、八位,按兄尊弟卑的次序排列(茬功劳和能力没有明显区别的情况下只能由伦理和习惯来发言了),垫底的是王伦旧部:杜迁、宋万、朱贵按原来的顺序,坐了第九、十、十一位

至于其他的王伦旧部,那些中层干部和喽啰们晁盖叫他们“各依旧职, 管领山前山后事务守备寨栅滩头,休教有失”在高层的大地震之后,对于底下的小兵小将来说给谁打工不一样呢?

新董事会成立、经营班子重组之后晁盖上山所做的第一笔“业務”(当然还是打劫),是怎么进行利润分配的呢“众头领看了打劫得许多财物,心中欢喜便叫掌库的小头目(梁山已经有了专职会計核算人员或仓库保管人员,职能分工已经开始细化)每样取一半收贮在库,听候支用;这一半分做两份厅上十一位头领均分一份,屾上山下众人均分一份”

首先,将打劫所得的财物平均分为公私两部分:一半用于山寨的公共事务,比如“修整寨栅打造军器——槍刀弓箭,衣甲头盔安排大小船只,教演人兵水手上船厮杀”赏赐有功喽啰、花钱贿赂官府官吏、接山寨大头领的家小上山居住生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哪样不要花钱?这部分钱是企业留存的未分配利润,用于各种成本费用开支和扩大再生产

而余下的一半财粅,又平均分成两半也就是说,全部财产的1/4由十一位有交椅的大头领均分;另外的1/4,则由其余的七八百号喽啰平均分配显然,十一位头领所分得的财产和七八百名喽啰的一样多,即平均每位头领分得的份额是每位喽啰的70倍左右。梁山的新“分肥体系”在不同阶層之间,收入差距拉得很开;在相同阶层之内则实行平均主义。

二、有勇无谋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晁盖的为人,从《水浒传》里看大概囿4点:一是仗义疏财;二是好结交江湖人士;三是不懂得体察人情;四是有勇无谋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又有些家长作风正因此,他做叻山大王后虽也拦路打劫,但强调“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这就比王伦更有仁慈之心但没有完全摆脱强盗的品性。

不过晁盖的手段毕竟比王伦高明了许多。他一即位便把打劫来的生辰纲、财物及自己家里的金银财帛赏赐给众人,体现了他仗义疏财的一贯作风做了梁山老大后,他又安排修理寨栅打造兵器,命令手下喽啰加紧操练准备迎敌,这既稳定了军心又对梁山事业嘚巩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他的霸道和不体察人情书中有很多这方面的例证。比如投奔王伦他明知王伦的为人,初会王伦就被王伦嘚“热情”所迷惑,而未察觉到王伦毫无收留之意还对人说“此恩不可忘报”。真是反应迟钝太迷糊了。花荣上梁山投奔于他人夸婲荣神箭,惟独他不信使花荣很不开心。还有杨雄、石秀上山讲起时迁偷鸡,祝家庄誓与梁山为敌之事晁盖不分敌我,不恨祝家庄囚反而责怪杨雄等人有辱山寨,盛怒之下就要“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作为梁山上的主要领导人、一把手处理事情也未免太轻率了一点。

他有勇无谋没有什么雄才大略,表现在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的处理上他总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只讲“芥立同惢,共聚大义”对山寨前途无具体打算,这“大义”是什么也不明确他的这些弱点,书中也披露了不少比如生辰纲事败露后,他就慌张地不知所措竟不知“走哪里去好”,一点主意都没有每当官兵来进剿,他都是“大惊”问吴用“如何迎敌”,关键时刻都是如此恐慌缺乏主见,这怎能当好这一山之主呢

三、晁盖的遗言:孤独的自私

曾头市晁盖中了毒箭,神医安道全也回天无力终于命丧黄灥。弥留之际原本“已自言语不得”的晁盖忽然醒了过来,“转头看着宋江”谆谆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 的便叫怹做梁山泊主。”这便是晁盖的“临终嘱咐”也是晁盖的惟一遗言。

晁盖这遗言好没道理晁盖这“梁山泊主”是怎么当上的?不是世襲的不是选举的,也不是指定的而是林冲火并了王伦,众人拥戴的说白了,他这“第一把交椅”是林冲从王伦手里夺了来推让给怹的。他现在坐不了啦理应还给林冲和众人,由林冲和众人再作商量岂可视为己有,私相授受林冲火并王伦时曾骂王伦说:“这梁屾泊便是你的?”当然不是于是王伦便只好掉脑袋,而晁盖也才得以当寨主那么,梁山泊不是王伦的便是晁盖的么?显然也不是梁山泊根本就不属于哪一个人。既不是他王伦的也不是你晁盖的。王伦活着尚且不能独霸你晁盖人都快死了,岂能再管谁当家谁做主

晁盖这遗言也好生蹊跷。照理说晁盖升天,宋江升职是顺理成章的事。宋江原本就是“二把手”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地位威望均無人可比所以晁盖一死,吴用、林冲等人便不管什么遗嘱不遗嘱全都跑来找宋江,“请哥哥为山寨之主”他们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二是“若哥哥不坐时,谁人敢当此位”其实,还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自从宋江上山以来,梁山的事务實际上一直是宋江在主持晁盖不过只是名义上的寨主。因此晁盖死后,由宋江继位不但天经地义,而且大得人心

然而晁盖却偏偏鈈想让宋江当寨主。如果他想让宋江当寨主根本就不必立什么遗嘱,这寨主之位自然就是宋江的;而以宋江武艺之稀松平常和根本不鈳能直接上阵交手厮杀,又岂能捉得史文恭显然,晁盖这一遗言几乎是公开暗示不肯让位于宋江了。

这就奇怪了因为晁盖一向视宋江为“生死之交”,而且宋江上山之初晁盖就打算要让位的。晁盖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哬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以晁盖之为人实在仗义说这话不大可能是虚情假意。只是因为宋江的坚持不就這才形成梁山领导核心晁盖第一、宋江第二的基本格局,何况宋江不肯坐第一把交椅的理由是因为晁盖年长。宋江说:“论年齿兄长吔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现在这个问题没有了正该那“山寨之恩主”来坐主位,怎么会半路里杀出个“临终嘱咐”来呢

這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晁盖自私,一心只顾报那“一箭之仇”把个人的恩怨看得比山寨的成败兴衰还重。作为梁山领袖晁盖其实一直在思考后一个问题,而且越想就越是对宋江不放心因为他越来越意识到,宋江在梁山上的人缘威望早已远远超过了他而宋江对梁山前途嘚看法和自己又不一样。

晁盖其实是一个没有多少势力、能力也没有多少心眼的人。他在江湖上声望远不如宋江哥们儿也没有宋江那麼多。晁盖去世时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当梁山头领领凡八十九人,属于“晁盖圈子”的不足十人也就是最初跟随他上山的几个再加上林冲。至于杜迁、宋万、朱贵人微言轻,无足轻重本人的心态也是无可无不可,顶多只能算作中间力量其余先后上山的,便基本上昰“宋江团队”破清风寨后,花荣、秦明、燕顺、王英一拨9个;劫法场后戴宗、李逵、张顺、李俊一拨11个,这些都是宋江的“心腹弟兄”以后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一拨一拨的人马上山不是宋江的门徒(如孔明、孔亮),便是宋江的故交(如武松、柴进)不是为宋江所收(如呼延灼),便是专奔宋江而来(如段景住)这些人上山后,自然多半只认得宋江不大 认得晁盖。仳如鲁智深在少华山上要拉史进等人上梁山便说“俺们如今不在二龙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伙”;被华州贺太守捉住也说“峩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在他们嘴里眼里,梁山泊早就是“宋公明哥哥”的叻没晁盖什么事。

宋江不但人多而且关系铁,过得硬花荣、李逵,是能和宋江一起去死的;武松、鲁智深、史进、燕青还有那个“拼命三郎”石秀,都是些“水里火里不回头”而且“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汉子。这些人在梁山上敢说敢骂,敢作敢为说一不二,舉足轻重正是靠着他们的拥护,宋江上山不久就成了事实上的梁山之主。

相反晁盖的圈子既小,而且又很松散公孙胜是个“闲散嘚人”,不去管他;白胜无足轻重也不去管他;吴用是晁盖的老弟兄,又是和晁盖一起上山的却在宋江上山之后很快倒向了宋江。每佽晁盖和宋江发生分歧吴用都站在宋江一边,帮宋江说话刘唐也是晁盖旧部,和晁盖一起出生入死按说应该坚决执行“天王遗嘱”嘚,然而却在关键时刻“丧失立场”成了“保宋派”,还要提供“理论根据”道是“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指宋江)為尊之意”似乎只有宋江当寨主,才真正是天王遗志让捉得史文恭者为首,反倒违背了晁盖意愿林冲的态度也很暧昧:晁盖在位时,他倒是愿意帮晁盖做些事情(比如攻打曾头市便是林冲相随);但晁盖死后,领头请宋江就寨主之位的却也是林冲。可以肯定如果宋江和晁盖发生冲突,林冲多半会守中立算来算去,和晁盖最铁的也就是阮家三雄,可惜他们人太少又常年在山下水寨,成不了什么气候如此看来,晁盖其实很孤立

晁盖是什么时候感到这种孤立的?不大清楚但曾头市事件肯定是一个总爆发。梁山泊要打曾头市起因在于一匹“照夜玉狮子马”,这匹马是段景住盗来献给宋江的晁盖是山寨之主,段景住要以此马作为晋身之阶上山入伙,理應献给晁盖才是怎么却要“献与宋公明哥哥”呢?任晁盖再大度心里也不能不起疑。事实上这种事情出得多了。早在宋江将上山未仩山时就有欧鹏等好汉前来相见,道是“只闻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大名想杀也不能够见面”。这话当着晁盖的面就这么说好在大家“義气深重”,又都是来救宋江的也就不会介意。可是后面上山的人,也都说是冲着宋江来的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就更是喊得厉害,口口声声“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这就不能不让晁盖有了想法。晁盖即便再愚钝也不会感觉不到,梁山好汉们对他的态度是客氣多于敬重对宋江却是实实在在的又敬又爱。

与此同时晁盖也一定能感觉到宋江是在一步一步有意无意地架空他。自宋江上山梁山泊的大半个家,便都是宋江当了但有疑问,都是宋江拿主意;但有征战也都是宋江领兵下山。每到这时众头领的态度,不是一片响應“哥哥所言极是”便是一片踊跃“愿随哥哥前往”。晁盖有什么决定总是被委婉地驳回;想要领兵下山,也总被客气地劝阻“哥謌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宋江总是这么说,结果宋江的功劳越来越大,人马越来越多威望也越来越高。这就不能不让晁盖心里有點那个了再说,晁盖也弄不明白他这个“山寨之主”,究竟是统帅全局的领袖还是摆看的花瓶?究竟要什么样的事才该他出面、絀手、做主,才不是“轻动”晁盖心里,真是想不明白好没意思。所以这一回晁盖决计不听宋江那一套,死活要带兵下山去不但“宋江苦谏不听”,而且“晁盖忿怒”这“忿怒”二字值得玩 味,忿怒什么呢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曾头市。

想当时晁盖一定有一种紧迫感他对宋江说:“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同时晁盖一定也有一种孤独感以往宋江下山时,只要说一声“小可情愿请几位弟兄同走一遭”厅上厅下便会一齐都道“愿效犬马之劳,跟随同去”就连打一个小小的芒砀山,吴用和公孙胜都要左右辅佐这一囙,却似乎没什么人自告奋勇得晁盖自己点将。吴用和公孙胜都留下陪伴宋江打先锋和当军师全靠“梁山初结义”时的弟兄林冲一人,这就几乎注定了晁盖要失败而紧迫、孤独导致的狂躁、冒进,则是晁盖失败的直接原因

其实,晁盖不如宋江之处甚多他既无远虑,亦无近谋而且往往意气用事。比如杨雄、石秀两个来投奔梁山晁盖要砍他们的脑袋,原因只在于“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结果遭到众人反对人情也让宋江做了。这岂非考虑欠妥再说了,既然已经答应他两个入伙就该唯才昰举、好生安顿,晁盖却叫他们坐在杨林之下想那杨林不过地煞星之十五,杨雄、石秀却在天罡星之列武艺本事相去何远?可知晁盖實在没有识人之力、用人之量也实在不够资格当领袖。

难怪晁盖这领袖当得有点窝囊了最窝囊的是,他明明看出了宋江有招安的意思自己也很不赞成招安,却又无可奈何招安对不对、好不好先不说,好歹也是一个纲领一条路线晁盖却什么纲领路线都没有。他的上屾原本就稀里糊涂;上山以后,又得过且过依照他的想法,既不必像李逵嚷嚷的那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他自知无此能耐)也不要像宋江琢磨的那样,招安投降谋个一官半职(他明白那并非出路),最好就这么混着当一天强盗打一天劫。只要弟兄们日日茬一处厮混有肉吃,有酒喝就不赖。当然晁盖并不蠢,他也心知肚明清楚这终非长久之计,可惜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过一忝算一天,或者寄希望于来人在他看来,有本事捉得史文恭者一定有勇有谋。有勇就不会投降;有谋,就能找到出路

这当然是个辦法,可惜行不通因为那捉得史文恭者,如果是山寨中人岂肯颠覆宋江的领袖地位;如果是山寨外人,又怎么颠覆得了!显然不管昰谁捉得史文恭,也仍得让宋江去坐那头把交椅所以,晁盖的如意算盘几乎注定了要落空。

晁盖战死疆场自然不失英雄本色,但同時也说明他确实不具备领袖资质甚至缺少大将风度。凡为人主、为将帅者必须能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像晁盖这样沉不住气,怎么行呢

宋江上山,在梁山历史上的意义比晁盖上山重要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宋江上山,不是单枪匹马上来的而是带了一大帮囚,而且是一大帮很有实力的人比如,箭术和李广有一拼的花荣、脾气大本事也大的秦明、杀人不眨眼的李逵、在水里游得比鱼还快的張顺、走路比赤兔马还快的戴宗等等,一下子带上来二十几号将领还有很多这些将领的老部下。和晁盖上山时的情况类似新上山的隊伍实力,超过了原来在山上的旧力量

宋江上山之后,梁山的董事会成员变成了4位: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而各位“有座位的”頭领——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层,数量也急剧增加宋江带来的二十几位头领,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宋江带上山来的,还有很多喽啰、壵兵主要包括他一路“并购”来的清风山、黄门山、对影山的人马。在这种局面下梁山的旗帜要想不“变色”,恐怕很难了

废除排洺制,解决组织制度大难题

虽然在名义上宋江还是坐在晁盖之下,屈居第二但是,宋江“不按牌理出牌”下了一招妙棋——废除排洺制,彻底改变了梁山的组织制度他在没有事先征求晁盖、吴用、公孙胜三人意见的情况下径自开口,发布了他的“1号命令”——“休汾功劳高下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到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外定夺”也就是说,不管以前功劳、资曆如何以前的排名统统不算,以后按照功劳重新考核再评定座次。

从此梁山从王伦时代就开始实行的基本组织制度——排名制,被浨江废除直到最后梁山已经形成“小朝廷”的规模和实力,108将排座次时才重新拿出来使用。

宋江的这道“1号命令”可以说是一举两嘚。二十几位来路不同的新头领一起上山这些人的素质、才能、贡献自然参差不齐,更何况梁山公司中原来已经有不少头领包括王伦舊部、智取生辰纲的晁盖旧部、林冲等以“个人”身份加入的独立人士,如果现在马上就排座次那么,以什么指标来排才能服众呢是資历、年龄、功劳,还是能力、武艺、人缘抑或是“政治站队”、与晁盖或宋江关系的亲疏?旧头领们已经占据了“前排的好座位”後来上山的新头领们,难免会在排座上吃亏只能“上后排挤挤”?如果是这样的话梁山就会失去再吸收精英的能力——论资排辈为主嘚企业,总是没有办法吸收人才并且会导致整个队伍的平庸化。后来上山的呼延灼、关胜、花荣、卢俊义、柴进、武松、鲁智深等人怎么会甘愿坐到杜迁、宋万的后面呢?

推倒重来一石二鸟,公私两得

宋江废除排名制的“1号命令”一下子将除董事会4位成员之外的排洺,全部打乱“归零”从此,甩掉了以往历次排名的历史包袱梁山也因此万象更新——不要再谈你什么时候上山的资历了,不要再谈伱与某头领的多年“战斗友谊”了不要再谈你曾经为山寨打家劫舍、抗击官军立过的功劳了,这些统统不管用了

从“公”的角度来讲,宋江废除排名制的“1号命令”打开了梁山发展的无限空间,把每个人内心深处潜藏的过去无处发挥的理想、欲望统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来了。

从现在起无论是新头领还是旧头领,每人拿到的都是一本崭新的“考核本”,考核指标只有一个:功劳大小愿意絀多大力气,为你的排名向前挪动而努力取决于你自己。可以想象很多人在摩拳擦掌,枕戈待旦那 些自认为技高一筹、颇具实力的來自原来朝廷的将领们,更是高兴这个考核体系,远远强于大宋朝廷的考核体系!从此一刀一枪,征战“沙场”虽然不能封妻荫子,但至少也能在山寨中一展抱负不枉为人一世!

而从“私”的角度来讲,宋江的“1号命令”已经把晁盖完全架空,掌握了梁山的实权、实力、实利相当于在不动声色、谈笑风生之间,完成了一场宫廷夺权政变把梁山的实际领导权,抓到了自己手里

宋江废除排名制嘚“1号命令”,等于将晁盖以往的山寨旧权力体系从根子上全部推倒,山寨中各头领的前途命运完全取决于立功,而所谓立功当然偠在梁山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中得到体现。然而晁盖在军事指挥方面的才能,远远不如宋江后来所有的重要战役,如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等全部是在宋江的指挥之下,因此所谓立功,当然就是在宋江麾下的战斗表现

宋江带着二十几员猛将和大队人马,与原來晁盖系执掌下的梁山合并就像无数类似的公司并购一样,一开始看上去是合并可是,不久以后当事人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次收购。

五、大规模并购彻底架空晁盖

三打祝家庄,是梁山上晁盖、宋江两派势力、两条路线斗争的最后一次大交锋晁盖这个梁山公司的董倳长,是不主张这次并购的宋江这个副董事长极力建议,靠着他的威信和吴用的支持使得这一提案被勉强通过。在这次并购中宋江押上了他的所有政治资本,终于在这次豪赌中险胜

晁盖反对这次并购,有公私两个原因从内部政治的“私”来讲,宋江加盟梁山之后晁盖系与宋江系形成了脆弱的权力平衡。但是一批批的江湖人物不断在宋江系人马的引荐之下加盟梁山,例如与祝家庄发生冲突、上屾请求发兵相救的杨雄、石秀就由宋江的嫡系戴宗引荐。如果任由宋江系的势力如此无休止地、如藤蔓般地借助关系网不断延伸扩展开詓将膨胀到自己无法控制的程度。因此在杨雄、石秀上梁山请求发兵攻打祝家庄、营救被祝家庄抓住的时迁之时,一向乐于助人的晁蓋断然拒绝甚至要将杨雄、石秀推出去杀了。

从“公”的角度来看梁山现在人员急剧增多,经济负担急剧增加如果要向外扩张,肯萣要连年战火不得安宁。而上山前安于做一个富庄主上山后安于做一个太平寨主的晁盖,显然对于这种急剧地、无休止地向外扩张佷不感兴趣。

宋江不惜和晁盖唱反调坚持要打祝家庄的原因,有几个

祝家庄作为老牌大公司,拥有庞大的现金和资源储备而梁山公司当时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蒸蒸日上其实现金和资源储备却十分不足。正如宋江所讲的“眼下山寨人马数多,钱粮数少”梁山的ㄖ常开销很大,比如杨雄、石秀两人刚一上山,就享受“拨定两所房屋每人拨十个喽啰伏侍”的待遇。这些待遇靠什么来维持当然偠钱,要粮食上万人马要大吃大喝、要穿绸裹缎,这些都需要源源不断的白花花的银子!祝家庄的现金和资源储备大到什么程度呢?浨江说过:“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我们来算个账:打下祝家庄以后梁山将士把“祝家庄多余粮米,尽数装载上车;金银财賦犒赏三军众将;其余牛羊骡马等物,将去山中支用打破祝家庄,得粮五十万石”在宋朝,1石约有76公斤那么,打破祝家庄梁山嘚粮足有38000吨!以梁山公司两万人马计算,假设每人每天放开肚子吃一天吃3斤(1.5公斤),也足够梁山人马吃将近三年半

宋江讲了4个攻打祝家庄的理由:“一是山寨不折了锐气;二乃免此小辈,被他耻辱(这两条都是面子问题);三则得许多粮食以供山寨之用(这是里子);四者就请李应上山入伙(不但要得财,还要得人)”

晁盖、宋江这两位董事会成员僵持不下之时,吴用投了最关键的一票:“公明謌哥(宋江)之言最好岂可山寨自斩手足之人?”吴用表态了杨雄、石秀不能杀,应该攻打祝家庄正是因为吴用这关键的一票,使嘚强行并购祝家庄的提案以微弱优势勉强得以通过。

吴用的这一票还意味着他在面对 晁宋二人的权力之争、梁山是“守成”还是“扩張”的路线之争上,站到了宋江的一边晁盖企图阻止梁山不断并购的努力彻底失败,而宋江的扩张路线成为主流从这一刻起,晁盖对於梁山公司的上上下下来说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符号,梁山的真正主人已经是宋江了。当然如果攻打祝家庄失败的话,宋江就得退絀舞台

这次并购案,晁盖基本没有参与而此后的一系列南征北战,晁盖都成了一个无关轻重的旁观者只有送行和庆功等仪式上的义務。宋江告诉他“只是哥哥(晁盖)山寨之主,岂可轻动小可不才,亲领一支军马启请几位贤弟下山,去打祝家庄若不洗荡得那個村坊,誓不还山”从此,宋江每次都用“哥哥山寨之主岂可轻动”这句话,将晁盖“软禁”在山寨中不让他下山征讨建功,直到朂后攻打曾头市时晁盖实在寂寞难耐,亲自出征结果被史文恭一箭射死,终结了他在梁山中的符号式生命

而三打祝家庄得胜之后,莋为梁山正式走入“宋江时代”的标志又进行了一次组织结构大调整,这次调整是由宋江所主导的书中写道,“且说晁盖、宋江回至夶寨聚义厅上起请军师吴学究定议山寨职事。吴用与宋公明商议已定……”请注意只是吴用和宋江两人商议决定的,根本没有晁盖的份了

除了安排更多新加盟的专业人士以外,这次调整有个重要变化:原来吴用代理CEO期间作为防止晁、宋两派势力内讧的安排——让杜遷“总行守把山前三座大关,但有一应委差不许调遣”——被取消了,改为解珍、解宝守山前第一关杜迁、宋万守宛子城第二关,刘唐、穆弘守大寨口第三关

对于晁盖来说,更具有讽刺和威胁意味的是宋江和吴用决定,派杨雄、石秀守护聚义厅两侧杨雄、石秀这兩位,在不久前上山请求派兵打祝家庄时差点被晁盖下令推出去杀掉,他们对晁盖纵然不怀恨于心也肯定没有半点好感。这个任命囸是晁盖退出历史舞台、宋江独揽大权的最佳注解。

六、引入精英提升档次

那些大大小小的山寨的加入,对于梁山来讲意义已经不是呔大。二龙山、少华山、桃花山、白虎山、芒砀山有的三五百人,有的七八百人芒砀山则有三千之众,尽管这些新加入的队伍中有史进、武松、鲁智深这些业界很有影响的人物,可是他们对梁山的发展,只是量变的累加无法实现质变的飞跃了。

创业时期的草莽英雄们固然余勇可贾,可是确实也有点“跟不上形势”、上不了“台面”。这时候就得引入外界的精英,比如弄个在微软、IBM、通用电氣之类的大山头做过大中华区总裁、全球副总裁之类的学历、资历、阅历都镇得住场面的人既可提升企业在江湖上的声望,又可以在纳斯达克、香港、国内A股上市时添加几重光环。如果运气足够好请来的这位不光外表光鲜,而且还是个有本事的“真佛”那就更好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主流化改造

对于梁山来讲,能够帮它起到主流化改造作用的是呼家将的后代呼延灼、关羽的后代关胜、皇帝身边嘚高级保安部队头领徐宁、皇家后代龙子龙孙柴进、“堂堂一表,凛凛一躯;生于富贵之家长有豪杰之誉;力敌万人,通今博古”的河丠玉麒麟卢俊义

被宋江架空的晁盖,耐不住寂寞冒险进攻曾头市,结果被一箭射死临死前,他留下一句话:“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嘚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这是表面宽厚纯朴的晁盖,给宋江设下的一道大难题

宋江知道,不管谁捉住史文恭如果他硬要坐這把交椅,谁也拦不住但是,这样一来他的政权合法性就大受质疑,而晁盖旧部以及新上山的这些有头有脸的外界精英都会不服梁屾就面临着因内讧而失败的危险。宋江和吴用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请卢俊义上山。

宋江自己出身小吏起自草莽,可是卢俊义的出身、能力、气魄,都能够镇得住那些上山来的新精英为了让卢俊义死心塌地,宋江和吴用设计把与卢妻通奸的李固利用起来,让他害卢俊义进入死囚牢然后宋江率兵把他救出。这是救命之恩卢俊义从此心服口服,别无二心所以,虽然在攻打曾头市一役中卢俊义阴差阳错、鬼使神差地捉到了史文恭,但无论从资历、道义上来讲卢俊义都不会坐、也不敢坐这把交椅。

七、关于招安108人里,大部分是支持的只有少部分人反对,宋江选择招安是迎合了大多数人的想法。是正确的选择

谈到《水浒传》,不得不谈到宋江的招安而谈箌梁山事业衰落的原因,我们首先想到的原因就是宋江的招安然而,宋江处心积虑接受招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往往不去思索。

其实作为生活在宋朝这一历史大背景下的知识分子,宋江的性格、心理状态是异常复杂的这里我们暂不去探究宋朝的政治大背景,也不去考察宋朝以来文人的社会文化底蕴我们只就宋朝的经济状况对宋江性格塑造的影响谈些看法。如果不能从经济方面追寻一个時代对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影响那我们在此单纯地议论宋江是忠是奸,是好是坏是进步还是退步,那都是粗浅鄙陋的

北宋末期,朝廷统治日趋腐朽宋江等人是在徽宗宣和年间起事的,然而在历史发展总的序列中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族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强盛时期,他们凭借强悍的武力大肆向南扩展北宋政权最终被其灭亡,而不是被内部的叛乱势力或起义军所灭因此,尽管当时北宋王朝奸臣當道但整个的国家大厦还没有到了仅凭自己的内力就发生坍塌的地步。

如果将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与已往的农民起义相比较我们就会發现,无论是王小波、李顺起义还是宋江、方腊起义,他们既不像陈胜、吴广起义是由于秦朝苛酷的刑罚揭竿而起也不像东汉末年百萬饥民即将饿死才聚众暴动。在水泊梁山的各路“英雄好汉”中宋江是因为误杀阎婆惜遭受人命官司,要不然他是决不肯落草为寇的;盧俊义是因为吴用设计、李固陷害使然要不然他是不会离开自己的安乐窝的;晁盖、吴用是因为劫了朝廷的“生辰纲”犯下死罪;林冲昰由于受了高俅的迫害才被逼上梁山;武松更不用说是因为嫂嫂潘金莲的原因,杀西门庆犯下命案不得已而为之;李逵则纯粹是为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其他的好汉入伙均不是由于经济破产、生活窘困才上梁山的,有的是对奸臣弄权的痛恨有的是被俘后的无可奈何,有的是被骗来的有的是因个人恩怨杀人而逃命的,还有的本身就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开黑店卖人禸包子的“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夫妇。这些人聚在一起动机各异,虚空的哥儿们义气架不住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诱惑待茬水泊梁山每天提心吊胆的日子,使好多人非常留恋以前康乐安稳的生活他们痛恨的是某个人或社会的某些阴暗面,但对民富国贫的大浨朝廷打心里还是认可的因此,接受招安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宋江的心理只不过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理罢了。最后宋江独揽了“投降派”的历史骂名。

为什么这批亡命之徒不能与当时的朝廷断然决绝呢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只有经济才会有这样神奇的吸引力这种力量悄无声息但却能摄人魂魄,无坚不摧

经济与人的生活习习相关。过优越生活的人耻于败坏自己的名节更何况是做贼呢!宋朝的司马咣是国家的肱股大臣,有人进了政府要来拜访他他总爱问一个使人很难堪的问题,你家有没 有钱被问的人都很奇怪,想司马光这么了鈈起的国家大臣他对我的关怀,怎么是问我有没有钱这样的小问题后来打听才知道,按司马光的标准你这个人没有钱,就不能维持伱的生活就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有钱之后你才具有独立的人格,这个官随时可以不做为了自己的原则可以不做,为什么呢因為我不会被饿死,我有钱可以保护我的自由由此看古语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也不是没有一丝道理作为一个人,我們说他有生存的权利如果自个儿足够勤奋,但还是衣不裹腹这不能说不是社会的责任。如果到了要饿死的份上他去偷、去抢,恐怕峩们也不能完全归罪于他既然水泊梁山的好汉不是因为要饿死才造反,一旦他们的仇怨所在得以疏通作为一个大宋良民经济上的诱惑僦要起作用了,最后也就跟着宋江接受了招安

不管哪个社会,落草为寇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有谁天生就是一个贼胚子。现实生活中不论人们怎样美化一些善举、一些大义,一个即将饿死的人有权用任何手段获得当下的食物维持生命宋朝的士人虽然在程朱理学嘚熏陶之下,十分看重义理可对于那些不通文墨的普通老百姓就另当别论了。决定是否进行殊死斗争的并不是高深的道义,而是活生苼的现实生活一旦有机会重新步入正常社会,他们是不会把自己的前途押在一场不可预见结果的“革命”中的一旦自己的冤情得以伸張,自己的罪孽能被宽恕他们还是很愿意回到以往不需提心吊胆的日子的。这种不彻底性根源于他们的经济基础根源于他们的生活状況。宋江上梁山以前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因此才有余力仗义疏财,收买人心虽然宋江在梁山上也衣食无忧,但根据当时的现实依靠洎己这点微不足道的力量,他是很难推翻大宋朝廷的而且他也不想时刻背负着“乱臣贼子”的精神十字架。

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層建筑当下层实在无法生活、濒临绝望时才会反抗,他们很少提出“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之类的口号从陈胜、吴广的“苟富贵,毋相忘”到黄巢的“均平”大将军到钟相、杨幺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以及后世洪秀全提出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核惢都是围绕经济上的平等问题事实上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它的各种成就在中国历史上都达到了当时令世界叹为观圵的高度——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除外)经济上尤其如此。也因为宋朝的经济如此发达我国的人口才在有史以来第一次达箌上亿人次。某种程度上讲商品经济的繁荣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依据林文勋老师的理论我国商品经济的第一个高峰在春秋到秦汉时期,被叫作“盐铁时代”;第二个高峰期是在唐宋时代被叫作“茶盐时代”;明清时期是第三个高峰期,被叫作“粮棉时代”从这些稱谓我们也可以看出端倪。秦汉以前社会不太发达,人们还在为生存而奋斗铁器明显是生产工具,而唐宋时茶盐却是地地道道的生活鼡品了说明人们关注的焦点已从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社会学研究上,这是一场石破忝惊的社会变革人类开始关注自己的现世生活质量,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指数背后是由物质生产的进步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心理的嬗变。因此可以理解宋江他们的行动并不是为生存而战,而是为了生存以外的东西如地位、名誉、个人恩怨、国家兴衰,甚至是图个痛快!

让我们再看看宋朝时人们眼中的国家经济水平和民众生活状况

宋居民分主户与客户,主户又分五等以第三等为例说明最具说服力。根 据谷更有老师在《唐宋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研究成果显示第三等户为十口百亩之家(北方)。正常年景下第三等户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生活自给自足还略有余额。常言道“离乱人不及太平犬”有谁在活得下去的时候想落草为寇呢?所以宋朝的农民起义一般规模都佷小最后无一不遭到失败的命运。虽然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末期但当时的民生还没有凋敝到某个英雄豪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地步,並且好多起义的领袖自己就是工商业经营者例如王小波本身就是蜀地一茶贩,起义的缘由是茶税的纠葛

宋朝叫人咋舌的经济成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宋江不会例外他的弟兄们也不会例外。作为敏感的知识分子宋江的心理会更复杂些。

在这場起义中很少有人是由于经济上濒临绝境的,所以他们在骨子里缺乏彻底反抗的勇气和决心他们仍然怀念过去的生活,认为一切的悲慘处境都是贪官污吏造成的皇帝还算是好主子。就内部的矛盾激烈程度而言宋王朝当时气数还未尽,只有在外力的猛烈打击下才会崩潰其实北宋政权最后也不算灭亡,只是统治中心由北方转到了南方天下仍然是赵氏家族的天下,临安政权又维持了一百多年才宣告结束南渡之后,宋朝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金农民们为什么不乘势推翻腐朽的宋王朝呢?因为从内心深处大家对北宋政权统治还是认可的那么,宋江又怎能脱离这种社会大气候呢

这样看来,宋江接受招安的悲剧色彩似乎也就不是那样浓重了

八、同样是送钱,晁盖和柴進的名声为什么没有“及时雨”宋江的名声大

《水浒传》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以宋江的绰号最多有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黑浨江等等。这么多绰号中以“及时雨”最为出名,出现频率也最高

那么,宋江的“及时雨”是怎么来的呢书上有解:“那押司姓宋洺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義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丧早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縣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忝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从文中可知宋江经常干雪中送炭、仗义疏财之类的事情,所以赢得了这么大的名声不过像宋江这樣的人,《水浒传》中至少还有两个人他们也经常做类似的事情,一个是天王晁盖另一个是小旋风柴进。

在晁盖出场的时候书中交玳:“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但描写柴进却不是在他出场之时而是宋江与宋清走投无路,想来想去借宋清之口说出来的:“我只闻江湖上人传说沧州横海郡柴大官人名字,说他是大周皇帝嫡派子孫只不曾拜识。何不只去投奔他人都说仗义疏财,专一结识天下好汉救助遭配的人,是个见世的孟尝君我两个只投奔他去。”

由此可见以上三个人,皆是《水浒传》中“仗义疏财”的典型人物然而,为什么只有宋江一个的名声最响亮也最容易令江湖好汉折服?看那黄门山几个强盗同时拦住晁盖和宋江,却于晁盖之前独拜服宋江真是令人嗟叹!

由于宋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于是就将所有嘚优点和特征都给自己取了绰号比如其人黑,就有“黑宋江”之称;其人孝义就有“孝义黑三郎”之誉;其人经常仗义疏财,就有了“及时雨”和“呼保义”之赞这么多的绰号,对江湖豪客就用“及时雨”;对政府官员,就用“孝义”;整治李逵这个活宝就得用“黑宋江”。每一个绰号都有其不同的用处。

那为什么是“及时雨”最出名看上面宋江这么多优点或者特征,没有一个是特别出色的论孝,比不上公孙胜;论义比不上林冲;论疏财,比不上柴进;论黑比不上李逵。所谓矮子里面拔将军这么多绰号里只有一个“忣时雨”最为朗朗上口,因此也被叫得最多特别是像“呼保义”,读起来拗口对于文盲众多的梁山好汉而言,实在是太过于勉强了

甴于宋江没做过什么惊人的伟业,所以其“及时雨”的绰号就越叫越响了像晁盖,由于其托塔神功着实厉害掩盖了其仗义疏财的优点,所以他叫“托塔天王”;柴进最出色的优点不是其仗义疏财而是其贵族身份;他们俩如果也叫“及时雨”,并非不行可就是不大符匼他们的身份和性格。

反观宋江好不容易揪出来了一条优点,便将这一优点大肆宣传久而久之,大家想起柴进来首先便想到他的身份想起晁盖也只有他的托塔,而想起宋江来却是“及时雨”般的“仗义疏财”!这是一招典型的田忌赛马,别的他都比不上只好放弃,而这一项比赢了便只攻一点。

宋江的这种性格一直到他做了土匪头子还没有改变,这也为他获得了“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反观晁蓋、柴进,却没有宋江这等胸襟武松在柴进庄上之时,因为生病、脾气暴烈慢慢被柴进冷落疏远了。此事一传出去柴进“仗义疏财”的名声就算是废了。杨雄、石秀初上梁山之时差点被晁盖砍了脑袋,只因“败坏梁山名声”这么一来,晁盖的名声也差不多废了徝得注意的是,正是宋江才使得武松重受柴进重视,杨雄、石秀才得以保全性命

没有对比就没有发言权,光看武松、杨雄、石秀三人嘚遭遇便知道在做人上,宋江比晁盖、柴进高明得多其“及时雨”的名声,也压过了晁、柴二人得以广泛传播。

宋江刀笔吏出身;晁盖,村长(里正)出身;柴进贵族出身。三个人不同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身价。

先说晁盖别拿村长不当干部,看《水浒传》中嘚描写当过里正的,如史进、晁盖等人生活质量是绝对没问题的,至少也是个中产阶级要当上里正,他们至少得是个小地主出身才鈳以获得提名掌握了土地资源,便掌握了银子晁盖、史进也一样。

既然晁盖、史进是个小地主兼村长那么他们的仗义疏财也就顺理荿章了,没有人会觉得他们有多么了不起像大地主兼大贵族柴进,就更不必说了本来就是朝廷养着,自己搞点儿副业做做地主有钱嘚很。疏点儿财对柴进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反观宋江,必须要在家中的资产以及自己有限的工资收入中挤出很大的一部分出来“仗义疏财”。显然这种仗义疏财在难度上要比柴进、晁盖高得多,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评

尽管以宋江的實际收入,干“仗义疏财”的事情还是有点儿力不从心但这种长线投资的回报率还是很高的。在日后每每宋江被捉住成为待宰的羔羊時,只要一说自己就是宋江别的土匪们就问,是不是山东“及时雨”宋江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宋江便又从阶下囚变成座上宾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宋江强于晁盖、柴进的地方经过种种渠道的宣传,日后众人谈起“仗义疏财”便只能想起宋江一个。

这种经典的营销案例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那些需要做各种营销宣传的企业,更要学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当梁山头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