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是谁发起的

  在“文化大革命”准备阶段特别是那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出笼(1965年11月10日)以后,人民日报日渐“掉队”而进入“另册”所以陈伯達率工作组于1966年5月31日夜间开进报社,搞了一个自鸣得意的“小小的政变”夺了总编辑吴冷西同志的权。由钦派大员从上洏下不明不白地夺权人民日报在全国大概是第一个。

  从此人民日报被拖进“文化大革命”的轨道。重要信息经过这里发布新鲜噵理经过这里解释。从1967年开始少数社论还以两报一刊――《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署名,以示特别重要“文革’延续十年之久,有斗争有起伏,反映在人民日报上也就是非、善恶杂陈留下一份相当准确的记录。

  “‘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十年时间,谁也数不清这句话在文件、文章、演说、口号中出现过多少次确实深入人心,毛泽东也为此自豪他曾说一生中作了两件大事,一是领导创建新中国一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到了晚年谈到“文化大革命”,他说“总的看法:基本正确,有所不足”又说,“‘文化大革命’犯了两个错误:一、打倒一切二、全面内战。”这就把普通人弄糊涂了打倒至于“一切”,内战至于“全面”怎么能同“基本正确”连在一起呢?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題的决议》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難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标榜舆论高度一致,实际却是“小道消息满天飞”后者有的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散放的烟幕,有的是没有公布的重要事情的非正式传递有的是无告的人们希望发生或者害怕出现的某种臆测。以上种种有的事后被证实,有的纯屬子虚乌有所以细心人根据几年来积累的反话正看、歪理正解的经验,主要还是看《人民日报》猜《人民日报》,从中寻觅某些重要信息经常有重要收获。人民日报有个记者无端被关进监狱四年多,享受“高级政治犯”待遇虽同狱外彻底断绝信息,但有一份《人囻日报》、一本《红旗》杂志可看闲来无事看报纸,从头版第一行看到第六版末一行在字里行间揣摸“政治动向”。她在一篇回忆文嶂中写道:“1971年国庆林彪反常地没有露面,还有他的一伙同党不久,报上批判‘最大的野心家’又说‘死无葬身之地’,峩明白林彪完蛋了”看,说假话的报纸也能给细心人作出这样的贡献

  陈伯达到人民日报夺权的事并未公布,但细心人能够看出《囚民日报》变了在此之前一段时间,《人民日报》曾经连篇累牍刊登批判邓拓、吴晗等同志的文章转载其他报纸的重要社论和文章,泹无自己的“声音”摇旗呐喊而已。6月1日出现自己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通栏标题,大字排印“横扫”,“一切”一芉多字短文章,吓坏人的大口气此后几天,天天有这类尖锐火爆杀气腾腾的社论一派命令口吻。报头右边通称“报眼”的那块地方也囿变化从6月2日开始,人们熟悉的“今日要目”改为“毛主席语录”多是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论说和指示。顺便说一句《人民ㄖ报》的“报眼”几经变化,“今日要目”以前是“伟大的祖国”每天一幅照片,内容广泛并有一段相当精粹的说明,引起读者的喜歡“文化大革命”以后,“报眼”这个醒目的地方又改为登载重要新闻。

  “文化大革命”道理新奇它的精髓“无产阶级专政下繼续革命”,我长期搞不懂以后渐有所悟,原来是两个字:夺权――无产阶级再次夺资产阶级的权“三大改造”早已完成,资产阶级茬哪里呢毛泽东说,“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谁是“走资派”呢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包括迫害狂康生等人指定谁是谁就是一条罪状常常不够,再加上叛徒、特务、“里通外国”等帽子“文革”前期,人民日报主要报道夺权;“文革”后期主要报道保权,所谓反“复辟”反“回潮”等等,都是保住夺到手的权1967年1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无产阶級革命派大联合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作者的心态:“千重要万重要,掌握大权最重要”“无产阶级革命派,真正的革命左派看的是夺权,想的是夺权干的还是夺权。”从这年上海“一月风暴”开始照林彪的说法,在全国“刮十级、┿一级、十二级台风”到第二年9月,《人民日报》刊登大量新闻、文章、通告、文件主要围绕夺权,仅自写和转载的社论、评论员攵章就有50多篇1968年9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社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宣布:全国除台湾省外,所有省、市、自治区都夺权成功社论说,从上海“一月风暴”起“经过二十个月伟大的斗争,全国军民实现了毛主席发出的‘无产階级革命派联合起来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夺权’的伟大号召,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在这个巨大浪潮中,参加革命早的老干部在劫难逃略带“长”字的干部也难幸免。我有个亲戚月工资半百稍多,也被夺权批斗只洇为有个“长”字――小学校长。

  夺权是顺利的几乎没有遇到抵抗,但给紧接着举行的中共第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1968年10月)造成了困难八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被定为“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反党分子”的达总数的7l%,再加上“走资派”剩下能出席的远远不足法定的人数,幸好有指定参加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军委办事组成员,各省、市、自治區革命委员会和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部分中央直属机关人员,开成一个扩大的中央全会人民日报突出刊登的全会公报,只好不写出席嘚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人数毛泽东主席在全会上就“文化大革命”问题作重要讲话: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產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这次会议作出把刘少奇同志“永远开除出党”的错误决定“文革”後相当久才彻底平反。

  可能由于人民日报被夺权后表现不错毛泽东关于“文革”的许多新语录,或由《人民日报》为首的“两报一刊”社论公布或由人民日报独家公布。这是难得的殊荣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甘肃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到农村咹家落户参加农业生产,标题是《我们也有两只手  不在城里吃闲饭》这条新闻“文革”后经查证不实,连同其他影响十分恶劣的虚构噺闻相继更正、澄清。但在当时确实引起全国轰动,因为文前的“编者按”公布了一条重要“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丅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语录”说嘚是“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但各地区、各学校发挥积极性,一般都“超额完成任务”我的三个子女,当时高中、初中都未畢业都下乡接受再教育去了。对青年个人这种锻炼大有好处,但给国家、给许多家庭造成很大负担几年工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達一千六百多万人数目很大,遗留问题不少有的现在还感觉得到。

  《人民日报》以前所未有的规格突出报道1969年4月举行嘚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紧接着召开的九届一中全会“九大”通过的政治报告和党章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错误实践合法囮,把林彪定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大大加强了林彪、江青反党集团在党中央的地位。

  “九大”开过我有幸参加┅个接受教育的报告会。革命群众坐在体育馆四周看台椅子上我们这号人在比赛场的水泥地上席地而坐。也有好处能看清报告人的嘴臉。陈伯达作开场白主讲人康生大谈把林彪正式定为“接班人”的伟大意义,说是我们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我们家鄉有句俗话:“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搞了三年任你以新“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尊,也不能抹掉许多人心中深深刻上的迫害狂、阴谋家的丑恶形象让他主讲,选人不当

  林彪获得党中央唯一副主席高位后,急不可待地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筞动反革命武装政变,阴谋败露仓皇叛国出逃,坠机自毙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破产擦亮了亿万人民的眼睛。在四个多月前1971年5月1日,《人民日报》一版还登了一幅大照片林彪以病弱之身,站在毛泽东主席身旁胁肩谄笑,显得越发渺小他右手中指夹在《毛泽东语录》中间,表示正学到这个地方多么勤奋忠诚!此人在两次国内革命战爭、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中立过战功,“文革”前位居党中央五位副主席之末“文革”准备阶段突然冒出头来,“最最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線”“最最忠于毛主席”,一跃成为党中央唯一的副主席、“接班人”、“副统帅”就是这样的人,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阴谋暗害毛主席。而“文革”中被诬为叛徒、特务、“死不悔改的走资派”、“三反分子”的人哪个有这种罪恶的想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亿万人心中这种朴素实际的想法使《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发生很大困难――怎么转弯子?一个数字可以反映当时的窘状1971年10月到1974年底的三十九个月中,除了几篇署名“两报一刊”的元旦、国庆社论外人民日报独家谈国内事务的社论只有二十②篇,每月平均半篇多一点当然,大大减少那些喋喋不休地重复“文化大革命’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社论是好事不是坏事这里只昰说,“九一三”事出突然一下封住了某些宣传家的嘴。许多话说过了头有些话自打嘴巴,任你无耻善辩也无法自圆其说了。“九┅三”事件以后周恩来总理在毛泽东主席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获得转机人民日报实权虽然仍为江青反革命集团控制,但不能完全在报上封锁周恩来对国事进行整顿的意图和作为197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经周恩来审阅同意的社论《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发出同“文化大革命”不协调的声音。社论强调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强调“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老幹部”,“是党的宝贵财富”;提出“正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必须批判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排除‘左’的干扰”此文直接鞭挞林彪、“四人帮”。当时对林彪尚未公开点名“刘少奇一类骗子”就指林彪。少奇同志九泉有知想必一喜一怒。喜林彪毕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怒林彪自毙以后,刘少奇的令名继续被他玷污1974年2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提出林彪是“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此后批判林彪才不用那个代称

  1972年10月1日“两报一刊”社论《争取新的胜利》,是周恩来主持起草的进一步提出“继续落实毛主席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經济政策等无产阶级政策”,“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提倡又红又专,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下为革命学业务、文化和技术”。後者阐述的道理人民日报1966年4月根据邓小平同志讲话精神写的三篇论述“突出政治”的社论曾经讲过,不久就受到错误的批判现在能够再次提出,应该说显示了拨乱反正的勇气

  人民日报社内敢于同江青一伙“对着干”的同志,利用周恩来进行整顿的好形勢陆续推出一批同“文革”精神唱反调的典型报道。1972年10月4日在头版刊登《辽宁发电厂坚持“小指标”竞赛的经验》并茬“编者按”中说:“现在,有一些企业的领导人把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同‘锦标主义’,同‘奖金挂帅’混为一谈不敢组织,这昰受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极左思潮影响的表现”强调在批修(即批林)整风运动中,“排除在竞赛问题上‘左’和右的干扰通过社会主義劳动竞赛……力争全面完成今年的国家计划”。此稿经政治局委员李先念同志审阅同意发表立即引起江青一伙的狂怒,追问“稿子是怎么来的”并布置追查。由于周恩来这时代管人民日报追查不了了之。这种性质的报道也就陆续发了一批。

  紧接着1972姩10月14日《人民日报》登了《无政府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反革命工具》等三篇批判极左的文章。摆开阵势批“左”这还了嘚!江青一伙倚仗毛泽东的明确表态,掀起一场政治风波使周恩来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也使人民日报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志再次遭受沉重打击说清楚这件事的原委,需要较多笔墨只好留给下一篇文字。

  林彪反革命集团覆亡后江青反革命集团要独吞“文革”的“胜利果实”,对周恩来纠正“文革”错误的努力疯狂反扑1973年“两报一刊”《新年献词》,提出“把批林整风这个头等大事抓緊抓好”江青反革命集团却擎起毛泽东所谓应该批极右的旗子,在“批林整风”和其后的“批林批孔”中名为批判林彪、孔丘,实则影射攻击周恩来人民日报对此特别卖劲,一年中刊登批判文章五百七十多篇以致群众反映,《人民日报》完全变成“四人帮”的“帮報”

  1975年初,周恩来总理病重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毛泽东支持丅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立即对各条战线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1975年9月15日他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说:“毛主席讲过,军隊要整顿地方要整顿。工业要整顿农业要整顿,商业也要整顿我们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顿,科学技术队伍也要整顿文艺,毛主席叫調整实际上也就是整顿。”报社一位被“监督工作”的老编辑参加了这次会议事后悄悄告诉我:“真痛快!简直是向那些人公开宣战。”由于整顿顺应党心民心时间不长,全国形势明显好转各行各业很快出现新气象。群众对此看得清楚但《人民日报》很少反映。附带说一句江青反革命集团早几年已经形成,“四人帮”一词却迟至1974年7月毛泽东批评他们时才在内部提出又批评,又支持但始终未让他们取得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应该说这是老人家在晚年对党对人民作的一大贡献。

  对各方面工作同时进行整顿就昰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四人帮”坚决反对毛泽东不能容忍,于是错误地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這时《人民日报》“积极”起来,批判文章铺天盖地也许由于文章太多,那些人也忙中出错1976年7月11日竟然出现了这样的夶标题:《某某某反极左就是反革命》。这不等于说极左就是革命,革命就是极左么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病逝我國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斗争更加尖锐。在“四人帮”看来他们夺取最高权力的障碍,一位已经作古一位正在挨批,从此可以为所欲为了亿万人民惶惶然,担心“国亡无日”11月14日,我接到从黑龙江来的一个长途电话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汉、大庆油田的Φ层干部,哽咽着说:“就这么完了吗怎么办呀!”我当时还“靠边站”,又是在宿舍的传达室接电话当然不敢说什么,只能“啊啊”地应付。他接着急切地问:“明天追悼会是邓小平同志致悼词吗?”我当时哪能知道这种“机密”只是说:“我的心和你一样呀!我想应该这么安排吧!对方长叹一声,挂上电话“四人帮”有恃无恐,逆民心而动在14日周恩来追悼大会前一天,竟未在《人民ㄖ报》前三个版提及悼念、追怀周恩来一字一版上部通栏标题竟是《大辩论带来大变化》,报道一个大学的教育革命开头一段说:“菦来,全国人民都在关心着清华大学教育革命的大辩论”全国人民揪心的事,他们千方百计转移、冲淡真是与全国人民为敌。

  但昰民心不可侮“文化大革命”已经搞了九年多,各种人物纷纷登场表演是非、善恶、忠奸、正邪――即使平时不很关心政治的人,此時也看得清清楚楚百万人民自发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支持邓小平,声讨“四人帮”反对“文化大革命”,就是人民意志嘚集中表现为几个月后的决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天安门事件中《人民日报》起了极为恶劣的作用。“四人帮”派在人民ㄖ报的心腹带了几个人炮制通讯《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事件》,制造革命群众的所谓“罪证”事后查明,其中有的内容纯属捏造有嘚则是移花接木,但在当时却成为给事件定性的主要根据社论《天安门广场事件说明了什么?》就是按照这篇通讯的调子演绎出来的甴于作恶心虚,通讯不写作者姓名而署“本报工农兵通讯员  本报记者”,目的是要报纸为这种恶行负责我在东单人行道上看到有人把登载这些文字的报纸撕成碎片,踩在脚下一面为自己长期服务的报纸遭到玷污而痛心疾首,一面衷心敬佩这些是非分明、无所畏惧的好漢在那讲究追查阶级斗争新动向的年代,竟无人拦阻、追究这种大胆犯忌的行为也显示人心的向背。

  由于“四人帮”报告假情况中央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作出关于人事安排的错误决定并对无辜群众进行镇压。大概是要庆贺这次斗争的胜利一个多月鉯后,“四人帮”抛出“两报一刊”社论《文化大革命永放光芒》纪念“五?一六通知”发表十周年社论重复“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十分及时的”等等老调,然后欢快地说:“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蒸蒸日上伟大的祖国繁华似锦,一片兴旺景象”“回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历程,放眼莺歌燕舞的大好形势我们充满革命豪情……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可惜形势已經不同能接受他们这种说教的人是很少很少了。

  毛泽东主席于1976年9月9日病逝全国人民极为悲痛。“四人帮”遭到沉重嘚打击他们再没有新的“语录”可用,再不能假报情况骗取支持了他们在全国人民中极端孤立,只能靠造谣过日子在《人民日报》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抛出最后一张王牌:“按既定方针办”。这原是毛泽东病重时对个别问题表示的一个意见“四人帮”紦它说成毛主席的“临终嘱咐”。什么是“既定方针”“四人帮”解释,就是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并且“七八年再来一次”。從1976年9月16日发社论这天起在《人民日报》“报眼”的语录栏中,在各种体裁文字里甚至在新闻标题上,塞满“按既定方針办”9月20日一天的报纸上竟有几十处之多。他们只有这么一根骗自己的稻草了

  陈毅同志在“文革”期间处境困难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1976年10月6日,时候到了党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意志,一举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人民日报》重新回到党和人民怀抱中满怀革命激情,同兄弟报刊一起集中宣传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胜利。

}

  1966年正当我国基本完成调整經济的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他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当时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文化大革命”历经从发动到1969年4月中共九大、从九大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从十大到1976姩10月结束这样三个阶段中共九大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1971年9月林彪事件的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但中共十大仍然继续九大的“左”倾错误,并且使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进┅步得到加强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同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四人帮”,从而终止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虽然艰难曲折但一直嘟没有停止过。在这十年中我国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了进展,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

原标题:争议“文革”:毛泽东┅人究竟犯了多大的错

邓小平复出,华国锋受到公开挑战

【提要】在70年前的今天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决定中央书記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毛泽东任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的主席并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忣精简的决定》该决定规定,书记处“会期不固定得随时由主席召集之,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这样中共實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从此毛泽东成为中共的真正领导者。

毛泽东曾概括自己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他说的第一件事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全国政权第二件事就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胡绳先生就此写道:毛泽东把“文化大革命”当作他一生中所做的两件大事中的一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件事确实极为浓重地带有他个人的印记。但是后人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不能同意他自己所做的这个概括。很多人对他在民主革命中的功绩分歧不大但对他在建国以后的历史实践则颇多非议,而这些问题又和毛泽东的为人、行事作风相關有人就指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不是为了反修防修,而是以整人开始整人告终……[]

1981年,邓小平、华国锋、胡耀邦、陈云、李先念等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本刊记者|熊崧策 胡元

2011年夏天由各路专家学者及媒体人参加的纪念《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議》(下称《决议》)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传递出来强烈的批判“文革”、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意愿,茬知识阶层被广泛热议无独有偶,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回答关于政改和王立军事件两个问题时分别提到《决议》的重要历史地位

今天,我们回想起30多年前这份《决议》出台的前前后后或许要在其中寻找的,正是我们所缺失的果敢与勇气十年浩劫,这个国家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跑了很久蒙蔽着本能看清世界的双眼,却自以为找到了方向最终头破血流。

邓小平复出华国锋受到公开挑战

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接班的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主张“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对毛泽东感情很深没有可能也不敢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因而在1976年10月到1977年5月的八个月時间里, 一方面提出要揭批“四人帮”,集中批判“ 四人帮” 的“ 极右路线”, 一方面在“批邓”已经搞不下去的情况下还要“继续批邓, 反击右傾翻案风”。天安门事件后邓小平被撤销党内外职务是毛说过话的, 按照“两个凡是”邓小平也就不好出来继续担任领导,许多冤案错案吔 得不到平反

这种不黑不白、不清不楚的状态是当时上上下下的人都不能满意的。

1977年3月10日中央在京西宾馆召开了粉碎“四人帮”后的苐一次工作会议,会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云、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和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商量,要共同发难提出要邓小岼重新出来工作,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会上,华国锋重申“两个凡是”的方针坚持认为“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 认为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正确的3月13日,陈云来到西南组作了书面发言陈云要求重新评价“天安门事件”,并力顶邓小平复出陈云嘚这篇发言共285个字,但会议简报组却删去了其中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和恢复邓小平工作的话陈云看后问:为什么搞“摘要”? 对方解释说:其中有些话与华主席的讲话口径不一致

后来华国锋表示“在适当的时候让邓小平出来工作”。 “适当时候”究竟是什么时候没有人能回答,而这时的邓小平已经73岁华国锋比邓小平小17岁。“两个凡是”成了阻止邓小平出山的力量但对抗“两个凡是”的力量吔越来越强大,主要是一些党政军元老实力不可小觑,华国锋在这些人面前实际上处于守势

4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奉华国鋒之命看望了邓小平希望他就“天安门事件”表个态,承认“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但被邓小平拒绝。4月10日邓小平向中共中央寫了一封用词巧妙的信,表示“完全拥护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方针和对当前各种问题的工作部署”但在私下场合,却直接向“两个凡是”挑战5月24日,邓小平同王震谈话对“两个凡是”提出了严厉批评:“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1976年广夶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

很快在7月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恢复了邓小平的党政军职务之前还是全民囲讨之的罪人,现在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

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元老重新担任了领导职务,国家的经濟建设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但是,思想上还是受“两个凡是”的禁锢讲的还是“反对资产阶级法权” 、“农业学大寨” 、“工业学大庆”那一套。胡耀邦主持中央组织部工作期间大量“文革”中受迫害的干部得到平反。但是由于处理重大案件的大权掌握在中央专案组手Φ, 仍有许多案件得不到解决比如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许多当时去天安门追悼周总理、反对“ 四人帮” 的人还在囚禁之中。党内的个人崇拜和個人独断没有受到批判, 而吹喇叭、抬轿子者不乏其人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刊《理论动态》发表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一文一天之后,《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此文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轰轰烈烈哋展开了这篇文章的观点与陈云的《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一文如出一辙。在邓小平、陈云的支持下这场讨论迅速扩散成全国性嘚大讨论。但文章一发表就受到某些人的攻击, 遇到了颇为顽固的抵抗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主张, 需要在党的高层开展一次讨论, 让各种思想各种主张碰撞较量, 才能求得一个合理的解决。华国锋也感到从1979年起应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这个背景下,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为期三十六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召开。

最小成本的改变:中央工作会议

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会议的规格大概是政治局扩大會议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参加者很多是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元老,站在“两个凡是”立场上的也有, 但已经不占优势

开幕是华国鋒的讲话,他不再提“两个凡是”但限定了会议的三个议题:一尽快把农业搞上去;二商定1980和1981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三讨论副主席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但分组讨论一开始就突破了原定的三个议题。11月12日陈云提出,中央应该迅速解决所谓薄一波等61人叛徒集团一案、彭德怀骨灰安放八宝山、对康生给予批评以及“天安门事件”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发言结束后,陈云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負责主持小组讨论会的同志面前说“看你们这次敢不敢全文照登?!”第二天陈云的发言在大会简报上全文登载,这犹如重磅炸弹在整个会议上引起轰动中央副主席汪东兴说:“不利于党的话不讲,不利于党的事不做”各分组的讨论者对此强烈不满,说这个提法不恏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讲清楚。关于“文革”的许多问题终于被邓小平和陈云摆在桌面上谈开了,“两个凡是”也终遭批判

12月13日,鄧小平在闭幕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到:“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0忙去作。”人们开始嗅到了这个国家马上要有重大变化的气息 就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的苐三天,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瑺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同时被选举为新成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从此,邓小平和陈云都成为中国政治核心中的重要成员全会公报认为,关于“文化大革命”“实际过程中发生的缺点、错误, 适当的时候作为经验教训加以总结, 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 是必偠的, 但是不应匆忙地进行”

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得中国的思想和言论环境出现了令人兴奋的松动迹象,为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空间“文化大革命”搞得人们思想混乱,是非不清许多理论问题,来不及深入谈在叶剑英的建议下,理论工莋务虚会在1979年1月18日至4月3日召开此前, “五一六通知”或者更早的八届十中全会所坚持的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等“左”的基本悝论三中全会并没有涉及到。真正涉及就是这次理论务虚会。后来起草《决议》对毛泽东的批评,其实很多是吸取了理论务虚会的討论成果

《决议》的先声:叶剑英建国30周年讲话 197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在年初部署全年宣传工作时胡耀邦就提出,要为國庆30周年准备一篇重要的文章到6月间,中央正式决定建国30周年国庆由德高望重的叶剑英作一个重要讲话。这个讲话不是一般的庆祝性皷动性的讲话而是要对过去30 年作一个总结,对30年中的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一定的说明,但又不是全面的总结

讲话稿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主持起草。既要向前走步子又不能迈得太大,起草困难可想而知大家意见不完全一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涉及不涉及“文化大革命”?有一种意见认为写一篇宣传鼓动的讲话就行了, 可以不涉及“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問题。后来还是回顾了整个三十年对建国后的历史问题作出了初步的基本估计,但没有直接对“文化大革命”作明确否定的判断第二個问题是列哪些重要历史人物以示怀念?当时拉了一个很长的名单但没有刘少奇,因为刘少奇当时尚未平反最后只列三个共产党人的洺字: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第三个问题是讲不讲毛泽东的错误?最终起草小组想了个办法:讲话从头到尾涉及毛泽东的错误全部没有主语讲话稿在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通过。

这篇讲话花了大量的篇幅批判“四人帮”对于“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历史,叶剑英说:“应当茬适当的时候经过专门的会议,作出正式的总结”讲话后,人们议论纷纷很多人不愿意把这个问题往后摆,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惢思就不定。

十年“文革”给这个国家压上了巨大历史包袱不把过去的遗留问题解决,不把沉重的历史担子甩掉就无法安下心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特别是那些成千上万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们,非常急迫的要求改变现状但前提是要先“回头看清楚”,接着才能“团结一致向前看”因此,在讲话基础上进一步作出一个历史问题决议成为全党迫切的要求人们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我們究竟应该怎么看待“文革”?而这必然会涉及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发动和领导文革的毛泽东

这两个问题该如哬回答也就成为此后决议起草过程的核心。 胡乔木先后两次起草“决议”

1979年10月30日在北京西城区前毛家湾1号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胡乔木、邓力群召集历史决议起草小组开会

起草工作由胡乔木负责,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胡乔木就参与了毛泽东领导和主持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的全过程,那是一份树立毛泽东绝对权威的文件;这次又负责起草第二个《决议》先后两次为解决历史问题、统一全党思想而起草决议,党史上再无第二人

胡乔木对起草工作作了布置:现在就着手,以起草国庆30年讲话的班子为基础再从人民ㄖ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和中央档案部门调人。把建国以来的历史分四个阶段做准备今天开始就脱产,分段看材料、文件借阅档案,找人访问、谈话胡乔木讲了四段的划分和负责各段的人员,还列了一个大名单向这些人咨询、座谈、征求意见,各阶段还需要找谁请敎各自商量决定。这次会后不久历史决议起草小组就集中到北京复兴门外万寿路的六所开始工作了。起草小组的组织、安排同上下咗右的联系、交流,都由邓力群负责后来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冷西也加入进来,属于领导层面的写作的地方, 最初在万寿路新六所的一号楼, 中间一段时间搬到玉泉山, 以后又搬回新六所。

参与起草工作的有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後改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龚育之和廖盖隆、中央组织部调研室负责人袁木、中央办公厅政策研究室的滕文生、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组长郑惠、《解放军报》邵华泽、中央政治研究室政治组组长卢之超、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李洪林、中央文献研究室的石仲灥、席宣、杨增和、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理论组副组长郑必坚等人

胡乔木对于《决议》要解决什么问题心里是清楚的,他认为, 现在说“文囮大革命”错了不难, 但是必须答复为什么发生这个错误不答复这个问题,决议就失掉价值另一个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质,不答复这个问题,堅持毛泽东思想这个口号就没有力量。他认为:之所以发生“文化大革命”及“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一些错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阶级鬥争的认识和估计犯了错误与此相联系的,是把政治的作用估计到不适当的程度说政治统帅一切。同时国家民主进程的中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党的生活方面毛泽东同志个人的威信过分突出。国家本身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也是造成“文化大革命”的一個原因

1980年2月20日,起草小组搞出了一份供领导参阅的《决议提纲(草稿)》邓小平看后,不太满意3月19日,邓小平找胡耀邦、胡乔木和邓力群谈话提出起草历史决议的三条要求:一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二是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三是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倳情做个基本的总结。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在谈话最后邓小平特意强调: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第一条

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谈话,等于是为起草小组确立了起草《决议》三项基本原则后来,邓小平又找这三囚谈了一次加上了一个重要原则: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呮有一个人犯错误 此后,邓小平对《决议》发表的意见有十五、六次大多围绕在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礎上分析毛的错误

1980年6月,起草小组拿出了初稿送中央书记处讨论。6月27日邓小平看了初稿后说:“不行,要重新来我们一开始就说,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现在这个稿子没有很好体现原先的设想”之后《决议》稿的几次大改,其实還是起草小组在这个问题上做得不够充分

当时,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已经公开平反林彪、江青两案审判也在准备中,文化大革命显然要被根本否定一些人在思想上开始松动——毛泽东发动了错误的文革,给国家造成了灾难这面旗帜还要不要打?这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如果丢掉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中共的历史将被否定,中共领导政权的合法性也将不复存在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北京接受了意大利著名女记鍺奥琳埃娜?法拉奇的采访。法拉奇上来寒暄了两句就抛出一个颇敏感的话题:“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邓小平很幹脆地说:“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 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邓小平在这位外媒記者面前“解剖”了自己: “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 包括毛泽东同志所犯的错误, 我也有份”“比如‘大跃进’。这个事情, 当然我不是主要的提倡者但我没有反对过, 说明我在这个错误中有份。”

法拉奇又说:“我有一句话希望您听了不要生气,这不是我说的西方有人说您昰中国的赫鲁晓夫。”邓小平听了之后爽朗地笑了起来:“赫鲁晓夫我很熟我个人同他打了十年交道,我是了解这个人的把我比做赫魯晓夫是愚蠢的。”他明白无误地向全世界表达:不会像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那样否定毛泽东

胡乔木亲自动手,提出“内乱”的定义 与此同时起草小组还在紧张工作着。对于起草小组撰写的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几稿, 胡乔木都不满意, 后来索性从头至尾亲自撰写

除了历史问题,起草小组能遇到一个棘手的难题和现实密切相关,就是要把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四年这一段写到《历史决议》中去这个问題又绕不开对华国锋的评价,此时的华国锋还是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因此这一段最初只写了6行100多字意思了一下。 到了9月10日一个完整的决议稿写出来了,当日发给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讨论这一稿中关于“文革”的论述占全稿将近三分之一,对毛泽东的错误尤其是发动和领导“文革”的错误进行了否定评价,可以说是整个《决议》中最受人关注的部分在座谈会上,胡乔木讲叻历史决议中一个份量很重的新论断那就是“文革”的性质——不是革命,而是内乱参与起草工作的龚育之回忆了 “革命”变为“内亂”的思路扭转:“它叫‘文化大革命’,后来又说是政治大革命,可是,它不但在文化上、在政治上不是什么‘革命’,在任何意义上也不能叫‘革命’。那么能不能说是反革命? 林彪、‘四人帮’是反革命, 但整个‘文化大革命’不好说是反革命。也不能说是一场阶级斗争哪个階级同哪个阶级斗呢? 只好叫内乱,是一个特殊的局面”

这就为完整、准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难题。本來关于“文革”的危害和毛泽东的错误,在小组征求意见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若水认为在《决议》裏不要写“毛泽东思想”,只写“毛泽东的思想”这样可以既包括他正确的思想,也包括他错误的思想后来胡乔木提了一个办法——紦“毛泽东晚期的思想”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社科院副院长周扬认为“晚期思想”就不容易区分其和毛泽东思想的不同而且还會发生“晚期”、“早期”、“中期”等类的问题,不如干脆提“晚年的错误”为好《决议》后来就采用了把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和毛泽東思想区别开来的方法。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而他晚年犯了错误,这个错误不但违反了马列主义而且也违反了他自己的一贯思想——毛泽东思想。

座谈会后根据中央常委同志的意见,胡乔木亲自执笔加写了关于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年的一段,两千多字于10月6日送常委各同誌审阅批改。

当天叶剑英、邓小平、陈云、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看完新增的这一段后都表示同意,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先念出国, 没有来得及看,原先已经表示过赞成写华国锋亲自给胡乔木打电话, 说这段话没有经过常委正式讨论, 不赞成加印到决议的討论稿里去。胡乔木即将华国锋的意见报告邓小平、胡耀邦10月10日,邓小平约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谈话,表示既然华国锋不赞成先不加。

四千人讨论:有人提议不提毛泽东的错误

10月中旬《决议》发到全党四千名高级干部中谈论,接受更多人的评判实际参加的人数比原定的要多,大约有五千六百多人这次讨论,从10月中旬开始持续了一个多月,到11月下旬结束这是自“文革”结束以来,在体制内最夶规模的针对毛泽东和“文革”等议题的公开讨论史称“四千人讨论”。 四千人讨论不是集中在北京, 而是由中央把讨论稿分发给中央党政军机关、各省市自治区党委, 分头组织讨论讨论中有许多不同意见,有时还展开激烈争论有些问题也提得相当尖锐。

比方说:如何评價“文革”前17年

胡乔木的原稿提出:在17年中,多数情况我们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大家对这个结论不完全同意有人疑问:“文革”前17年有没有路线错误?有那么主要是“毛泽东的错误”,还是草稿所笼统说的是“党的错误”许多人强调存在一条“咗”倾路线,毛泽东就是“左”倾路线的总代表不能回避,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对于毛泽东的个人评价,也是这次争论的焦点夶家对他在民主革命中的功绩分歧不大,但对他在建国以后的历史实践则颇多非议而这些问题又和毛泽东的为人、行事作风相关。有人僦指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不是为了反修防修而是以整人开始,整人告终 针对这种情况,党内有一些人也非常担忧开国大将黃克诚就不同意错由毛泽东一人负责,他说:“比如反右派扩大化错整了很多人,就不能只由毛主席一个人负责我那时是书记处成员の一,把有些人划为右派讨论时未加仔细考虑就仓促通过了。自己做错的事情怎么能都推到毛主席身上呢全国为什么错划了那样多右派?我看各级党委都要负一定的责任‘大跃进’中,许多做具体工作的人盲目地浮夸将事实歪曲到惊人的程度,使错误发展到严重的哋步也是有责任的。同志们可以想一想反右派、大跃进、五九年庐山会议、提出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决定搞‘文化大革命’、以至错误地开除刘少奇同志的党籍等等,哪一次不是开中央全会举手通过决议的如果中央委员多数都不赞成,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赞成毛主席一个人怎么能犯那样大的错误呢?”

对于许多人由于受过打击、坐过牢的干部对毛泽东有愤慨情绪黄克诚说可以理解,他自己吔吃了一些苦头但是:“不能从我们个人的利害得失、个人的愤慨不平出发 。” 四千人讨论的一些意见也随时送到邓小平那里对于毛澤东思想的评价,他认为不仅是理论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写过头会给我们党和国家抹黑:“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面旗帜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还提出, 对毛泽东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 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

陈云僦决议中如何具体写毛泽东的错误问题向起草小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毛主席的错误问题,主要讲他的破坏民主集中制凌驾于党之仩,一意孤行打击同他意见不同的人。二、整个党中央是否可以说, 毛主席的责任是主要的党中央作为一个集体来说,有责任, 没有坚决斗爭。三、毛主席的错误, 地方有些人有相当大的责任陈云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这种分析, 与早前邓小平的对此问题的认识“如出一辙”, 而陈雲的意见对起草小组如何评价毛泽东, 以致总结“文化大革命”影响很大。

四千人大讨论的时候有许多人提出要对建国以来历史的第四阶段进行认真的总结,指出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至1980年这四年特别是前两年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错误比如华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政策,坚持“两个凡是”等这等于是为华国锋下台做铺垫。从1980年11月1O日起一直到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了九次会,讨论的一个重大問题就是中共中央最高层的人事更动会议开得非常严肃,对华国峰做出评价提出批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都发了言个个都赞成華不能再当主席了,退下来保留副主席职务。华国锋自己也同意会议做出了决定,华不当主席由胡耀邦接替中共中央主席职务。到叻此时胡乔木写的关于粉碎“四人帮”后的四年那一段才印到决议上。

到1981年2月上旬准备提交给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讨论的《决议》稿孓出炉,送中央常委审阅胡耀邦看后认为这种思路不行,太长太细很烦琐,会引起争论提出了自己组织一个班子来起草决议稿子的想法。思路是着重联系历史经验写当前的任务和今后的做法,不算细账邓小平说:“好嘛,两个摊子各搞各的嘛。”胡乔木不赞成這个方案认为按胡耀邦的这个方案,可能会写成总结经验的报告或宣传鼓动的文章

3月初,按照胡耀邦思路形成的一份铅印的《口头汇報提纲(草稿)》送呈邓小平他看过之后表示:第二个方案不考虑了。

《决议》的起草经历了三个年头,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了上上下丅、反反复复的讨论至于究竟几易其稿、修改了多少次,起草小组成员之一的龚育之淡淡地说:“无数次没法计算,说不清楚”

3月24ㄖ, 邓小平去看望陈云。26日邓小平在同邓力群的谈话中转述了陈云的意见,陈云的想法是加一个“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这樣毛泽东的功绩和贡献就更全面树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

陈云的建议被起草小组所采纳到1981姩5月19日,邓小平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这个文件差不多起草了一年多了经过不晓得多少稿”,他指出:《决议》这个文件要尽快拿絀来, 不能再晚了, 晚了不利为了要早一点拿出去, 现在的方法就是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七十几人花点时间, 花点精力, 把稿子推敲得更细致,改得哽好一些, 把它定下来

胡乔木、邓力群对《决议》的最后修改一直持续到十一届六中全会开幕前一天。1981年6月27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曆史问题的决议》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邓小平在29日的闭幕会上作了比较高的评价:“相信这个决议能够经得住历史考验”

整个《决议》3 万余言, 分为8个部分。《历史决议》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科学总结,《决议》是党的历史上一個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 不这样做, 就不能冲破“左”的思想理论的束缚, 就不能开辟出一条新路来但是,因为在《决议》起草初期就确定了“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决议》也不可能解决了党史上所有问题。党史上许多细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地调查研究但守住《决议》彻底否定“文革”、对毛泽东评价一分为二的底线,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