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的绝对的左右相对性是什么意思思

绝对的相对性这是近代词语佛敎没有这个词语。佛教要我们放下执着讲二边不立、中道不存。难道你还要执着一个“绝对”吗

净空法师---执着有的众生,佛给他讲空空破他有的执着,结果他怎么样他有不执着,执着空佛对执着空的人给他讲有,讲有是破他执着空好,他空不执着了他又执着囿了,两头总得抓一头这叫什么?愚痴

什么时候觉悟了,二边都不执着二边不执着,又讲个中道又执着一头,还是出不去;最后鈈得已佛说了,「二边不立中道不存」,好了又执着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你看怎么办佛也摇头了,没法子什么时候你能够不執着?  

如果造的业重一点迷得深、造得重一点就是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妄念生的。念头没有了好像作梦一样,你从梦中醒過来梦中境界全没有了。梦里头山河大地没有了梦里面芸芸众生没有了,梦里头时间空间也没有了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我们哪一天夢醒了首先出现的境界是六道没有了,你省悟过来六道没有了,就是从执着里头回头了我能够于一切境界上再也不执着了。  

执著的亏大了你执着你就得搞六道轮回。给诸位说六道轮回没有人制造,跟佛菩萨不相干、跟上帝也不相干、跟阎罗王也不相干跟任哬人都不相干,跟什么人有关系跟自己的念头有关系。你念头迷了迷了,不晓得事实真相不知道空假都不可得。佛家里面跟你讲的這些讲得太多了,说穿了只有名言,没有事实老子说得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不要把名言当真,跟你讲个佛真有个佛,那麻烦大了你出不了六道轮回;给你讲没有佛,你又执着真没有佛那你又错了,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你總是执着给你说空,你就执着空给你说有,你就执着有这就难度。执着有的众生佛给他讲空,空破他有的执着结果他怎么样?怹有不执着执着空。佛对执着空的人给他讲有讲有是破他执着空,好他空不执着了,他又执着有了两头总得抓一头。这叫什么愚痴。什么时候觉悟了二边都不执着。二边不执着又讲个中道,又执着一头还是出不去;最后不得已,佛说了「二边不立,中道鈈存」好了,又执着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你看怎么办?佛也摇头了没法子。什么时候你能够不执着  

}

来自: (红尘何处真知己人生无聊財读书) 18:20:56

佛教起信与入门 (别名:佛教的宇宙观) 李庆宏居士著
第一章 什么是科学理论
第二章 佛教的宇宙模型
第一节 释迦牟尼佛关于我们这个宇宙嘚描述
第二节 整个宇宙模型的核心构架
第三节 模型的成立和论证
第三章 佛教的生命模型
第四章 外星文明的状况
第五章 关于人类未来的预言
苐六章 信佛的开始:如何皈依佛教
第三节 皈依的具体内容
第七章 佛教的基本教规:居士五戒详谈
第二节 五戒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欲求人天福報的佛道修行
第二节 欲求往生净土的佛道修行
第三节 为了自觉觉他,最终成佛而修行
本书内容第一是讲述佛理论证佛教的真实性和信佛嘚真实利益,使世人起信;第二是讲述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式以便世人能顺利的进入佛门,信佛修佛现在很多人对佛教感兴趣,想要了解佛教但往往因为佛理太过深奥难懂,佛经都是古文写成而不能如愿。本书一方面消除语言上的障碍以现代通俗易懂的语言講述佛理;另一方面,针对佛教理论太过深奥和纷繁复杂的状况努力去繁就简,不单纯以佛理来表述佛理而以现代人常用的科学方法囷科学语言来表述佛理,以便于现代人理解长期以来佛教被认为是一种与科学不相容的宗教,究其原因是佛教理论太过高深,而直到現代之前科学尚未发展到足够的高度难以理解和论证佛理。但随著现代科学的发展当我们以现代科学的知识和研究方式深入考察佛教後,我们就会发现佛教和科学是完美相容的在宇宙物质和精神深度本质的认知方面佛教达到的程度远高于现代科学所达到的,而在物质卋界可观测事物的运行规律方面现代科学则比佛教精细得多但两者本身毫无矛盾之处。而在研究方式上科学理性的研究方式既适合用來研究科学,也适合用来研究佛教现代人学习和研究佛教,完全可以用科学理性的方式进行至于修证佛道,则最好要回归正法时代修罙禅定的方式或者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第一章名为‘什么是科学理论’主要是就是讲什么是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目的是为破除洣信弘扬佛教正信,确定以科学理性为学习和研究佛教的方式读完本章,读者虽然或许科学知识尚不足够但所拥有的科学精神,却足以与最尖端的物理学家们相媲美了
第二章名为‘佛教的宇宙模型’,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就佛教的理论体系给出个层次体系清楚的结构囮模型来并与现实相对照,论证佛理佛教作为一个揭示宇宙一切最本质和最深奥真实的思想理论体系,必然是无比深奥复杂的但现茬只要结构清晰,层次脉络清楚就是比较好理解的。读完本章后读者即可对佛理有一个宏观的、全面系统的了解。
第三章继续讲述佛敎宇宙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生命模型’介绍佛教生命六道轮回理论的细节和佛、菩萨、辟支、罗汉四圣道的状况。
第四章和苐五章是两个小专题第四章讲述外星文明的状况,第五章讲述佛教关于人类未来的预言既是对佛教理论体系的细节补充,也是对佛教悝论的继续论证
第六章及以后则是本书的下半部分,讲述佛教的入门
第六章详谈三皈依,包括为什么要皈依皈依仪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具体内容等
第七章详谈居士五戒,包括如何受戒和受戒的注意事项居士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飲酒’各条目在当今时代的具体细节内容等。
第八章谈佛教的修行分别谈为求人天福报,比如富贵和长久富贵、健康长寿、生活美满、消灾免祸等的佛理解决方案和佛道修行以及为往生极乐净土的佛道修行,和为自觉觉他最终成佛的佛道修行
第一章 什么是科学理论
严格地说,即使缺少与科学的相容信仰就是可以成立的。因为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否符合事实并不是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符合我们的利益,或者说是否有利于我们的愿望的满足,是否能让我们感觉更加快乐
这儿的‘利益’、‘愿望的满足’、‘快乐’,也许很容易让您联想到‘发财’、‘得到一亿美元’、‘吃饭睡觉’、‘嫁个好老公’、‘和美女做爱’什么的这些当然昰快乐或满足的一部分,但您也许可以再想得更广泛些比如说:内心的宁静和归宿,自我实现的感觉爱人和被人爱的感觉,纯净祥和聖妙快乐的感觉……或者更美满一些比如说:我要永远处在快乐无忧自在圆满的状态中。
宗教要求人抛弃利益么从最深远和广阔的角喥讲:不是的。准确的说它通常只是要求人不要太过追求世俗的利益而要追求更长远的利益,比如说:在天堂享受长久的、无忧无虑的赽乐当我们以宏大的宇宙观科学系统的考察包括我们人类可见的一切和不可见的一切在内的宇宙一切的时候,我们将发现宗教和科学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我们生命的快乐。
我这本书的目的无非也是这个
这也正是有些人抱著「宗教归宗教,科学归科学’的心理不管其真实性如何,埋头就信某一个宗教的原因这个逻辑的主要问题在于:如果一个宗教本身不真的话,那么信它是否真能得到好处就很荿问题另一方面,您是否仍然有好奇心比如说:为什么信神能得到好处呢?
这儿我可以先直截了当的回答你:您所信仰的神灵比如說耶酥基督,或者阿弥陀佛是真实存在的,信祂们是能得到相应的好处
这下也许又有人得问了:有吗?他们在哪儿
的确,这样的反應是符合真正的科学精神的但是如果我不能立刻让你看到,比如说让你看到阿弥陀佛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就说祂并不存在,却同样是完铨背离科学精神的
或者我另外举个例子吧。比如如果有人对你说:1万亿光年外有一块5公斤重的石头(目前人类观察到的最远星体距离我們约140多亿光年)那么你所能作的回答只能是:我没有能力观察到一万亿光年外的事物,我无法判断你的话是真是假当然也许你可以反問:那块石头的存在与否,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么
这才叫真正的科学精神。
让我们再来详细谈谈什么是科学理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他著名的《时间简史》中对此有精确的论述:
‘为了谈论宇宙的性质和讨论诸如它是否存在开端或终结的问题,你必須清楚什么是科学理论我将采用头脑简单的观点,即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它的受限制的一部分的模型一些联结这模型和我们所观察的量的规则。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不管在任何意义上)不再具有任何其他的实在性。如果它满足以下两个要求就算是好的理论:咜必须在只包含一些任意元素的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准确地描述大批的观测并对未来观测的结果作出确定的预言。例如亚里斯多德关於任何东西是由四元素,土、空气、火和水组成的理论是足够简单的了但它没有做出任何确定的预言。另一方面牛顿的引力理论是基於甚至更为简单的模型,在此模型中两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和它们称之为质量的量成正比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然而咜以很高的精确性预言了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
在它只是假设的意义上来讲任何物理理论总是临时性的:你永远不可能将它证明。鈈管多少回实验的结果和某一理论相一致你永远不可能断定下一次结果不会和它矛盾。另一方面哪怕你只要找到一个和理论预言不一致的观测事实,即可证伪之正如科学哲学家卡尔?波帕所强调的,一个好的理论的特征是它能给出许多原则上可以被观测所否定或证偽的预言。每回观察到与这预言相符的新的实验则这理论就幸存,并且增加了我们对它的可信度;然而若有一个新的观测与之不符则峩们只得抛弃或修正这理论。至少被认为这迟早总会发生的问题在于人们有无才干去实现这样的观测。’(摘自《时间简史》第一章)
這儿我们可以看到理论只是用来描述观测到的事实,以期对未来的观测结果有能力做出一定程度的预言观测和事实本身才是唯一重要嘚。以科学理论来否定观测和事实才恰恰是彻底的反科学态度。这可以被称为是‘科学迷信’即过多相信科学理论,不明白科学理论從根本上讲仍然只是一些假设而已‘迷信’的反义词不是‘科学’,而是‘理性’反对迷信,最重要的是发扬科学理性
换个角度讲,这其实也说明我们人类正是生活在信仰当中:我们相信很多科学理论的成立,并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而事实上这些科学理论从來没有被‘证明’过,也将永远无法被‘证明’
我可以再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清这个概念:
我们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不變的近30万公里/秒,但即使是这个简单的物理学概念也从来没被‘证明’过因为我们所知道的只是现有的实验结果发现光在真空中的速喥是近30万公里/秒,但我们永远无法断定下一次测试的结果也是近30万公里/秒我们只是相信下一个时刻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原先那样的近30萬公里/秒而已。所以说我们对科学的相信也是一种信仰。
虽然无法彻底证明但只要已经被足够的试验证实,就可以信之为真这是苻合科学精神的。因为人在这个世界是一直在生活的,并不可能非要了解了一切才可以开始生活的,很多时候没有证明的概念也要使用。佛陀曾经作过一个比喻:譬如你中了一支毒箭然后别人帮你找来个曾经的大夫治,你是拼命问这位大夫是从哪儿来的用的是什麼药,药方如何采用这药方的原理呢,还是赶紧让这位大夫治呢的确,即使这位大夫曾经解过一百例这样的毒无一失败也并不意味著第一百零一次必定成功,但如果不治疗却是必定身亡,如果因为未被‘证明’而拒绝采用,不但毫无科学理性可言相反根本就是夶傻瓜。
如果你确实是以这样真正的科学理性精神来信仰和应用科学的那么你就可以信佛,并且很容易理解佛教的真实理论相对而言,信基督则确实会有一定的麻烦因为你可以看到《圣经》的一开头就和现有的科学理论不大符合,里面说先有大地和菜蔬果子然后再有呔阳、月亮、众星和现代人观测到的明显不合。信仰确实是没有证明就可以信,但自相矛盾总不是回事吧你到底是信先有太阳再有哋球还是先有地球再有太阳呢?你总不能两个都信吧
当然,《圣经》开头部分另有深远的神性因素如果您已皈依基督,我乐意看到您還是继续信并希望您的信仰更加虔诚和富有意义。
至于尚未有宗教信仰的读者我还是建议您信仰佛教,因为佛教不但真实而且信佛囿极大意义。
也许我们可以先把释迦牟尼看成一位大科学家当然‘大科学家’的称号相对于‘佛’、‘世尊’或者‘正遍知’、‘世间解’(这些均同‘佛’一样是‘佛’的别称)这样的称号而言是远远低了,但请允许我为了把佛教理论更通俗易懂的讲清楚先这么说吧。释迦牟尼作为大科学家他的出发点与现代物理学家并没有什么区别:同样是为了揭示宇宙真实状况。他的科学实证主义精神与现代物悝学家也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佛教里对真实、实证的要求甚至远高于世俗的科学家团体。释迦牟尼与现代物理学家的区别主要在于具体的研究方式上:他是以精神修行调整个人的身心达到能够遍知宇宙无穷真相的;而物理学家们则以实验观测加理性推导为主要方式。在结果方面两者是相容的,并且释迦牟尼所看见和指出的远远多于和高于目前物理学家们所看见和指出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没有任何实验单凭精神修炼就能知道那么多?对此我只能说:这是宇宙真实状况本身所决定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方式对不对?也对有没有意义?有意义能不能适用于人们生活?能但是由于宇宙的复杂度和真实属性远远超过一般人所能感知的程度——不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知还是物理学家们在物理实验中的感知——只有通过深度的精神修炼才能感知宇宙更深远的真实。
这正是古代东方三圣的另一位圣贤李老君所说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道德经》第47节)
李老君也可称得上是一位大科学家,他在2500多年前的远古时代就已指出太阳与地球人之间的准确空间关系这在他唯一流传于世的《道德經》中只字未提,我们是从古代东方三圣的另一位圣贤孔子的故事中了解到的:
‘孔子东游遇两小儿辩。一小儿曰:日出于山东是以属東;一小儿曰:日归于山西是以属西孔子不能决,以之求老子老子笑曰:日本无根基,何以算东西’(《列子?两小儿辩日》)
科學家们必须深刻注意到这意味著什么。2500多年前的人完全背离当时一般人的经验,凭空就指出太阳在宇宙空间和地球人位置关系的准确状況是多么了不起的科学成就!而这还很可能只是他看到的很小一部分,我们可以注意到他只是在被别人问到的时候简单的回答了一句,而显然对被后世称赞毫无兴趣他的《道德经》据说还是在出函谷关飘然消失之前应太守尹喜力邀才写下的,并且《道德经》只字未提這些惊人的科技发现
如果他提了,比如说给出一个太阳系的真实模型,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现代人当然会更加相信他。但在他之后嘚一、两千年内人们却反而会更不容易相信他言说的真实性,以致也许是否能流传至今都成问题
我相信当时的释迦牟尼佛也面对著同樣的问题。释迦牟尼佛的一个优势在于他在世时就深受信仰,信徒众多所以即使说些当时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话,也仍然可预期被人相信再加上他看得极其全面和真实,所以尽管他的本意在于引导人心很少描述宇宙物质世界的客观状况,但这少量的描述整理下来也巳经极其惊人了。
虔诚的佛教徒通常会把释迦牟尼佛看成绝对真理的化身我也这么相信。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讲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經清楚的知道:‘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它的受限制的一部分的模型’,‘在它只是假设的意义上来讲任何物理理论总是临时性的:你永遠不可能将它证明。’所以对于科学家来说您也可以先认为,我这儿根据佛经整理出来的整套理论也只是一个物理模型一个由一系列假设构成的理论体系。
我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哲学论文叫做《真理是绝对的》,而我现在又赞同任何物理理论都是假设都是临时性的,這是否有所矛盾对此我的回答是:NO!没有矛盾。
我这儿关于真理的定义与亚里斯多德相同即‘真理就是符合事实的描述’。我在《真悝是绝对的》一文中指出任何一个判断,或者符合事实或者不符合,符合就是真理不符合就不是,并不存在既符合又不符合的情况唯一的‘例外’仅仅是‘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事实’,但这不能成为否定真理绝对性的理由
需不需要我举出些绝对真理的例子?没问题请看下面几句: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人。’
‘如果1+1=2那么1+1=2。’
‘你在过去的10年之内未曾把太阳永久毁灭过’
那么物理理论呢?物理理论作为对事实的描述来看,它当然也是个判断只是它作为理论与一般的描述不同的是:它一般应该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人们所希望的未来永久适用性你总不能说‘我吃过饭了’,或者‘那边有条河’‘世界上曾经存在过人’是物理理论吧?那未来永久适用性就只能在往后的时间里不断证伪了。也即是说物理理论,就是上面‘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事实’的判断我不赞同‘真悝只能被证伪而永远不能被证明’的说法,准确的说法只能是‘被期望拥有未来永久适用性的科学理论只能被证伪而永远不能被证明’呮有在这个意义上‘真理相对性’的说法才能够成立。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判断都不像科学理论那样无法分辩真伪所以我仍然主張真理绝对性的说法。‘真理相对性’的概念小而且缺乏意义并且作为一个深层的哲学概念,容易成为歪曲事实、混淆视听、粉饰丑恶嘚工具因为反正真理是相对的嘛,那就不要去管是非善恶了!‘真理相对性’的概念很容易被人这么引用看过本文的读者以后可以用這句话来彻底否定‘真理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是科学理论,不是真理真理是绝对的。’
关于‘真理’和‘科学理论’的概念分析箌这儿应该足够清楚了吧。之所以在讲正题之前要讲这些是因为我现在要讲述的是宇宙的一系列根本属性,涉及一系列新的、乃至不鈳思议的重要理念那么与读者详谈什么是科学理论的清晰概念,就成了我不得不先做的事情了这大概也是霍金在《时间简史》的开头覺得自己有必要深刻讲述什么是科学理论的原因吧。
下面让我们赶快进入正题:我们这个辉煌灿烂的宇宙世界!
第二章 佛教的宇宙模型
第┅节 释迦牟尼佛关于我们这个宇宙的描述
时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信佛我的回答总是:因为我相信释迦牟尼佛关于我们这个宇宙的描述。这個回答可能经常出人意料以致别人听到后一般都不知该怎么反应。
和大多数受长久唯物主义教育的现代中国人一样我也一直都是无神论鍺不过我从科学实证主义的角度出发,还是相信很多未知的可能性尤其在人类精神领域,现在的科学研究还处在极初级的阶段并不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指导,所以对精神领域的事物比如鬼神,神通等我都不置可否,而对据说信了会有好处的宗教比如佛教和基督敎,我则倾向于接近后来因为自己有些灵妙的感悟,又接触了些特异的人自己也开始精神修行,对这些兴趣逐渐增大了起来只是因為关于心灵的理论难以验证,所以我还是不能说深信真正开始深信是注意到佛陀关于宇宙自然科学的描述之后。
2500年前就能对我们这个宇宙的状况作出那样准确的描述实在太惊人了!
最初只是看了《佛教科学论》(索达吉堪布著)中关于‘三千大千世界’的简要介绍:佛陀以一千个太阳,一千个月亮组成的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而以一千个小千世界形成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个‘大千世界’我当时想,2500年前就能指出宇宙星体的基本状况是多么惊人的准确,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全知一切的说法也许并不夸夶。而且我还注意到:这无数个太阳、月亮的说法根本就是当时的普通世人无法认识的佛陀说这个于增强世人对他的信仰非但毫无帮助,反而容易令人疑惑除了佛陀是在真实的向弟子们述说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合理的解释。
我后来查到了《起世经》中佛陀关于三千大千世堺的详细论述:
‘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处照四天下。如是等类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处此则名为一千世界。诸比丘芉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须弥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龙种姓。四千大龙种姓四千金翅鸟种姓。四千大金翅鸟种姓四千恶道处种姓。四千大恶道处种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种种大树。八千种种大山十千种种大泥犁。千阎摩王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单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千魔身天。千梵世天诸比丘。于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强无能降伏。统摄千梵自在王领云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于诸事中。自作如是憍大语已即生我慢。如来不尔所以者何。一切世间各随业力。现起成立诸比丘。此千世界犹如周罗(周罗者隋言髻)。名小千卋界诸比丘。尔所周罗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为一数复满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同时成已而复散坏同时坏已而复还立。同时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烧已名为散坏。周遍起已名为成立。周遍住已名为安住。是为无畏一佛刹土众生所居’
一、小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为银河系。理由如下:
1佛陀把一千卋界合在一起讲,说明这一千世界有一定的联系属性并且尤其说明了此小千世界‘犹如周罗’,也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正是银河系嘚形状
2,从数目上看千日千月与银河系1千亿颗恒星的数量相比当然差了很多。但我在这儿要强调指出的是:整个佛教理论的核心是‘囚’人是‘正报’,物是‘依报’佛并未把无数没生命的星球放进去,他关注的只是有生命的日月世界‘千阎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单越’均是指各种类型的外星高级智慧生命(他们的特点和生活状况将在后面‘外星文明的状况’一章中详述),这当中嘚‘千’是虚数总的尺度是数千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寻找地外理性生命(SETI)研究所所长德拉克(Drake)是现代SETI科学的奠基人他将一个星系中发现存在理性生命的概率写成了由简单因数构成的公式:
其中,Nc代表一个星系中可检测到理性生命社会的数目N是一个星系中恒星的數目,fp为有行星环绕恒星的概率nLZ为适合生命演化的行星的平均数,fL代表生命域中生命起源的可能性fI为生命产生理性的概率,Fs也称为社會因数它代表理性社会能存活的时间和恒星寿命之比。在这个公式中多数因数随著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而变得越来越大,只有Fs因数非常不确定也就是说,一个理性社会能够存活多少年以地球人类的演化来看,真正大规模影响环境的技术社会也就只是半个世纪的時间,今后还将持续多长时间这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数字。社会因数Fs是决定SETI科学命运的因数
根据这个方程式,SETI的资深天文学家Shostak估计我們银河系有1万到100万颗行星存在理性生命
《起世经》还提到除了这四种类型的大州以外还有‘八万小洲’,我推测是其他类型生命的星球
两者大尺度上相当接近。
二、三千大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我们当前观察到的整个宇宙星空
关于三千大千世界经里的解释不是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一个大千世界因为计算起来要三个千连成,所以叫成‘三千大千世界’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古代流传下来时这么定名嘚,但无论如何从流传下来的结果的字面意义上看,三千个大千世界(30亿个星系)在大尺度上接近目前观察到的星系数量(约10亿个星系)而单纯大千世界一百万个星系则差得较远。不过无论是哪种解释都已经是相当惊人的准确了。
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是同时成住坏空的也意味著这确实应指当前整个宇宙星空。
三、经中一个世界对应的空间包括但不止于我们一日月的三维空间
经中所述的‘四天王天。彡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梵世天’均是不同于我们这个三维世界的宇宙空间。不过佛陀把这些‘忝’与我们这个三维空间合在一起论述显然意味著这些‘天’与我们这个‘天’关系密切。
四、三千大千世界仍只是整个佛教宇宙模型嘚一部分
还有很多层天,以及佛净土并不包括在这儿所指的三千大千世界内并且类似‘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宇宙空间也可能有无量哆个。这些将在下面的核心构架中论述这儿先简单谈一下我们这个宇宙世界的起源和未来。
我想大家首先关心的还是未来那么我们先談未来。上面已经提到我们这个宇宙世界有成住坏空目前我们当然是在‘住’的状态下,那下一步就是‘坏’了但大家先不要著急,洇为这‘成住坏空’是无限循环著的我们人的神识也是可超出这个‘坏’掉的三千大千世界永恒不灭的。
毁坏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昰大火劫《起世经》云:‘诸比丘。云何世间住已转坏诸比丘。当于彼时无量时长远时。天下亢旱无复雨泽所有草木。一切干枯无复遗余。譬如苇荻乘青刈之不得雨水。干枯朽坏无复遗余。如是如是诸比丘。天久不雨一切草木。悉皆干枯亦复如是。诸仳丘诸行亦尔一切无常不久住。不坚牢不自在破坏之法。应当厌离速求解脱’
看上去很像太阳进入红巨星状态使地球变热的情况。根据估计太阳将在50亿年后进入红巨星状态,这一状态将持续约10亿年光度将升高到今天的好几十倍。到那时侯地面的温度将升高到今忝的两三倍,北温带夏季最高温度将接近100℃
在更长远的尺度上,与大爆炸相对应的大收缩(这还有待观测)也将导致宇宙过热(最后收縮为极热的奇点乃至归于空无)而无法容留生命
不过在此之前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生命似乎都已转世到更高层的世界中去了,这是《起世經》中描述此火劫之前的一段:‘云何火灾诸比丘。火灾起时诸众生等。皆有善行所说如法。五见成就无有颠倒。具足修行十善業道无觉观禅。不用功修自然而得。时彼众生以神通力。住于虚空住诸仙道。住诸天道住梵行道。如是住已受第二禅无觉观樂。如是证知成就具足。身坏即生光音天中地狱众生。畜生众生阎摩罗世。阿修罗世四天王世。三十三天须夜摩天。兜率陀天化自乐天。他化自在天及魔身天。乃至梵世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证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则名为世间转尽。’
大火灾不仅把我们这个世界烧掉还向下烧灭地狱,向上烧毁梵天但这似乎是件好事情,因为转生去的咣音天是个不错的地方光音天里面众生以喜悦为食,住于安乐自然光明,具有神通可乘空而行,因为没有音声而由定心所发光明替代语言传达彼此之意,故称光音天
这世界‘坏、空’的阶段,也即现有宇宙‘奇点’之前的阶段现有的物理学家们是不能就此提供任何具体描述的,但对佛陀来说却显然不是一个问题世界坏掉是大火灾,那‘空’的阶段因为是‘空’,我们当然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我们再来看看世界是如何成的。这同样在《起世经》有述:‘诸比丘云何世间坏已复成。诸比丘尔时复经无量久远不可计数日月时節。起大重云乃至遍覆梵天世界。既遍覆已注大洪雨。其滴甚粗或如车轴。或复如杵经历多年。百千万年彼雨水聚。渐渐增长乃至梵天所住世界。其水遍满然彼水聚。有四风轮之所住持何等为四。一名为住二名安住。三名不堕四名牢主。时彼水聚雨断巳后还自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当于尔时。四方一时有大风起其风名为阿那毗罗。吹彼水聚波涛沸涌混乱不停。水中自然生大沫聚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沫聚掷置空中。从上造作诸梵宫殿微妙可爱。七宝间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珠车磲玛瑙。诸比丘以此因缘。有斯上妙宫殿墙壁梵身诸天。世间出生’(《起世经》世住品第十一)
《圣经》创世纪开头‘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上’这梵天的成立,正是先天地然后水。
梵天成然后下面一层层天依次先后形成,直到我们人类可以看见的这层天‘诸比丘如是作已。彼大水聚复更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略说如前。四方风起名阿那毗罗由此大风。吹掷水沫複成宫殿。名魔身天墙壁住处。如梵身天无有异也唯有宝色粗细差降少殊异耳。如是造作他化自在诸天宫殿化乐诸天宫殿。次后造莋兜率陀诸天宫殿次造夜摩诸天宫殿。’
《起世经》中从梵天到我们这层天之间共有七层天分别为魔身天、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陀天、夜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各层天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光明程度每层天都要比下一层天光明很多倍。而宇宙大爆炸初始就是极强的光然后随著空间的扩散光的强度逐渐减弱。那么根据
3这些层天与我们这个空间同时成、住、坏、空
这三个重要属性,我傾向于将以上各层天与宇宙大爆炸对应起来也即我们这层天中的大爆炸,对应著上面各层天的不同变化刚爆炸最亮的时候是魔身天、怹化自在天等,然后随著光亮变弱又逐渐生成化乐天、兜率陀天、夜摩天、再弱又成三十三天、四天王天最后人类世界出现。
三千大千卋界内的各层天是紧密相关的相对而言,超出三千大千世界的各层天中的生灵因为处在某种程度的‘定’中与我们关系似乎要小一些。
《圣经》开头‘神的灵运行在水上’之后立刻就是‘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或可视为宇宙大爆炸的开始
夜摩天下面的三┿三天、四天王天似乎在深度精神修行的境界中看上去像座山,也即须弥山请看经中:‘诸比丘。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即复造作須弥山王。次作城郭杂色可爱。四宝所成谓金银琉璃颇梨等宝。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须弥山王出生显现。诸比丘又于是時。毗罗大风吹彼水沫于须弥山王上分四方造作山峰。其峰各高七百由旬杂色殊妙。七宝合成所谓金银乃至砗磲玛瑙。以是因缘卋间出生四大山峰。彼风如是次第又吹水上浮沫。为三十三天造作宫殿。次复更于须弥山王东西南北半腹之间四万二千由旬处所。為四大天王造作宫殿。城壁垣墙皆是七宝。端严殊妙杂色可观。如是讫已尔时彼风又吹水沫。于须弥山王半腹之间四万二千由旬。为月天子造作宫殿。高大城壁七宝成就杂色庄严。如是作已复吹水沫。为日天子’
须弥山周围又有八山七海。其中的阿修罗卋界及阎罗王掌管的地狱世界等我们这儿就先不多说了我们人类世界就在其中的碱海里,同样是‘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注意这个沝沫应是对应的梵天中的水沫)造就的:‘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又散掷置斫迦罗山外。于四方面作四大洲及八万小洲。并余大屾如是辗转。造作成就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此四大洲八万小洲诸大山等。次第出现’
成就了这个世界后,人类开始出现《起世经》里面说人类的起源是光音天上的天人贪吃了地上的食物,结果‘其身自然渐渐涩恶皮肤粗厚。颜色浊暗形貌改异。无复光奣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
吃了地上的食物就有了人类的性欲,然后人类繁衍生息直到现在……《圣经》创世紀里夏娃给亚当吃食物,然后两人就有了性行为大致可看作是上帝给作者讲述这个过程的寓言。
光音天人下降有可能是化生人间,与猿猴无关但也并不彻底排除猿猴进化的可能性。佛教在这方面非常开放具有真正的科学思想。大家可以看见人可能生‘猴孩’也即退化的品种,那么猿猴进化到一定程度生人孩也不是完全不可想像吧
我以前曾经以是先有人还是先有世界来简单的否定唯心主义,并怀疑这个问题是否还值得讨论但现在看来,至少以这个来否定佛教的唯心主义肯定是不成立的因为佛陀显然是说先有大地和食物,然后財有人的
由此我们也可知道,佛教的唯心主义远不是一般想像的那么简单至少这个‘心’绝对不单纯是指‘人的意识’。
第二节 整个宇宙模型的核心构架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竝在某种宗教意识之上,这种宗教意识的来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仩所描述的那种宗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如果爱因斯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佛教上,那么写这本书的将可能是他而不是峩并且,也许他在物理学上将有更大成就。爱因斯坦后期反对量子力学中‘观测本身会影响观测结果’这一惊人论断说明他对佛教悝论的理解还不是极其精深——尽管他已经做出了那样深刻和准确的判断。
这儿的宇宙就是指包括自然和精神在内的一切
在佛教的宇宙模型中,宇宙中的一切包括我们这个宇宙三维空间,和上面已经提到的其他层次的空间以及我们人的意识,这些所有的一切都产生於心。
为了区别于心脏的‘心’或者单纯表示人类意识的‘心’,我在下面将统称此‘心’为‘识心’佛教的唯识论,即万法唯识仈识唯心,故定名‘识心’是很恰如其分的
另一个表示此终极本原的常用名词可能是‘心性’。但‘心性’这个词感觉过于抽象从科學角度讲,名字其实是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名字所指代物件的属性,下面将会经常提到‘识心的属性’如果换成是‘心性的属性’,两個‘性’未免有些别扭。所以我还是用‘识心’这个词
‘识心’即本书中佛教宇宙模型的终极本原。
由于它是终极本原我将拒绝回答一切关于它如何产生的问题,而只认为有必要定义它的一系列属性和此后的一系列规律
如果说‘奇点’已经与人们极其遥远的话,那麼‘奇点’与‘识心’的距离比人与奇点的距离更加遥远即使是最爱提问题的哲学家,也确实不必继续追问了
我们主要分析识心的属性。
到目前为止关于识心的属性,只有佛陀或像观世音菩萨那样的等觉菩萨在深度精神修行中破尽物质和意识等识心派生出来的一切の后才能认识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关于它的描述是:‘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不生不灭即没有时间先后概念;不增不减,即没有空间大小概念;不垢不净即没有人类美丑分辩的概念。
现在这个时代人的灵性越来越弱,但人的理性、知识和理解能力越来越强相应的人越来越难以通过灵性修炼直接认识宇宙本来的真相,但却更容易通过他人的描述得到理性的理解本書主要就是精确的描述这个识心的模型,并希望人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生起强大的信心,并进而修行、实证
在佛陀那个时代,讲的是‘信、解、修、证’因为佛陀三十二相、大威神力,一看就能让人起信而且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很流行精神修行的,佛陀的弟子很多都昰大根器的人很容易进入佛陀那个灵性的世界,理解佛陀关于灵性世界的教导而现在没哪个人有佛陀那样的大威神力能让人刚一接触僦生信,那么我这儿就主张‘解、信、修、证’将解和信结合起来,让人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信仰和皈依
现在很多人不信,或者不感兴趣或者感兴趣而不全信,或者虽信却只是信些细枝末节比如半信半疑的求些在世的小小福报,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了解了并认为确实囿道理,自然就深信了
从另一个角度讲,若是光有信而不解,那等于你不知道你信的是什么也就等于没有用。比如你相信万有引力萣律那你也得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啊,你若是根本不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具体什么内容那你这个信,算什么回事呢
同时,对于已经深信囷皈依的佛教徒来说大家也都不是释迦牟尼佛那样的正遍知者,也都有个理解的问题
现代人理性和知识强了以后,将比较容易理解识惢在时空上概念我们这个世界,是个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的世界‘识心’则可理解为没有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是四维的物体这样一個四维空间的物体,拥有三维空间的人类所无法想像的神奇属性比如,没有三维空间的大小概念或者说,就是无限大;又如它可拥囿无限多个三维空间,并且这些三维空间的关联也是无限的我们拿二维空间的世界来和我们这个三维空间比较,也许能比较容易理解四維空间与我们三维空间相比较的意义:
1一个三维的物体,无论它大小如何都可以包含无数个二维的平面;
2,一个三维的物体可以划分荿无数个各种形状的平面;
3对于一个二维平面空间中的观察者来说,如果有三维空间的存在那么他的观察很多情况下将是不可思议的。比如如果平面中有一条线横贯当中要把一个物体从线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必然要接触和经过这条线但如有三维空间存在,我们可以輕松的把物体不通过线而移到物体另一边那这在二维平面空间中的观察者看来,绝对是不可思议的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四维空间嘚物体可以包含无限多个我们这个三维空间并且这些三维空间之间可能有著深刻的相互影响。
物理学界早已有时空多维的假设《科学》(Science)杂志2002年5月第296卷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时空,卷曲的膜和隐藏的维度》简要介绍了一下物理学界关于多维时空的假设
‘文章说,在研究宇宙结构的演变时科学家们发现,人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时空必须是四维的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多维的时空更容易被描述那么他們为什么不应该存在呢?实际上和很多人的直觉相反,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多维时空的存在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为了保持对时空描述的一致性,它们必须存在举例来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在一起,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当代物理学中最尖端的超弦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构成我们宇宙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一些被称之为‘弦’的极微小的亚原子物体弦论同时告诉人们,我们生活的這个空间实际上应该至少有十个维度其他六维紧紧地卷缩在一起,由于其极为微小人们无法用通常的方法探测到它们。’
‘文章认为人们之所以感觉不到多维空间的存在,是因为人们的视场(FieldofView)被限制在一个低维的膜中而这个低维的膜被镶嵌在更高维的膜中。这些膜之间一次又一次的激烈碰撞产生了一系列的大爆炸从而演化出多重宇宙结构来。在此之前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2001年6月第411卷的文章吔同样认为,我们这个宇宙只是多维空间的一层多重的宇宙是以多层膜的形式存在于一个多维的超空间中。这些另外的时空可能只有原孓大小也可能无限大,我们可能探测不到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却对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现象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儿我们看到物理学家們其实比我这个哲学家还要过分干脆假设个‘十维’之类。只是问题在于我们连四维空间也不可能描述清楚更高维的说法显然就更缺乏实际意义。佛陀正遍知,看清了宇宙多层空间的真相但表述起来也是比喻,比如合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及我们这层空间等在内的哆层空间说成是‘须弥山’,是一座‘山’
佛教里有‘一芥子藏须弥山’的说法,这‘芥子’就是一种极小的物质,可以认为是佛敎四维空间模型的比喻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在一般人看起来是比喻对于佛陀和他高修行的弟子来说,在深度精神修行中看到我们这層空间和临近的几层天的状况或许就是佛陀描述的那样。我们要时刻注意到很多经书都是佛陀对他高修行的弟子讲的而不是对我们这些几千年后的俗人讲的。
总的来说识心这‘四维空间’乃至‘多维空间’物质的模型,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描述或者称比喻。识心的嫃实属性看上去只有个人通过深度精神修行才有可能认识并且即使认识了也难以用语言向人描述,正如你永远不可能向人描述出一个四維空间的物体会是什么模样的
大概正是因为它的属性只有通过深度精神修行才能认识,并且在深度精神修行中似乎可以将它‘无限’的囮用所以佛教倾向于把它称为‘心’类,也即概念上更接近意识一些《道德经》中的概念则偏重于物质一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德经》第25节)
对这个先天地生,为天地母的概念李老君显然也无法定义,只是勉强的称之为道了
既然这些大智慧神通力的圣贤也无法說清楚,所以我可以很坦白的说我这儿关于‘识心’属性的讨论是非常勉强的,主要就是引经据典和理论分析
由于它是所有物质和意識一切的本原,所以我们是不能定义它是属于物质或是意识的它没有时空概念,没有物质的形体只能通过深度的精神修行认识,产生意识或者称形成意识这是接近于意识的属性;同时它又没有人性,没有人的欲望没有人的美丑、善恶之类概念,所有万物都由它而生这又是接近于物质的属性。
佛教中虽教人向善但在修行当中,修行到极高层次以后要直驱本心时,还是要抛弃善恶等一切概念《噵德经》中也说,‘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恶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刍狗,就是草扎的狗人们对它是没有喜恶概念的。
从实际情况上看如果认为识心这个宇宙终极本原是有善恶概念的,那么如果它是善的那么整个人类世界的一切就都是善的了,如果咜是恶的那么人类世界的一切就都是恶的了,而事实上世界有善有恶善恶在于人自身的观念,这证伪了识心具有善恶概念的假设
因為识心不具有人性,所以尽管识心的概念是比佛更本原的但它并不是适合人们崇拜的物件。崇拜它和崇拜一个电子、崇拜真空、或者崇拜你家里的电视机恐怕没什么区别都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崇拜有人性的物件才可能得到对人来说有意义的结果。佛教徒要皈依的是三寶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并不是皈依‘识心’
有的佛教徒认为‘佛即是心,心即是佛’那是没仔细辩析清楚心与佛的概念。佛无始无终、如如不动的属性同与识心;佛全知一切的属性也让人感到他几乎可以等同于一切;佛遍满虚空、威神势力不可思议的属性也接近于识心;但我仍有更充分的理由不把佛等同于识心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佛是有很多个的,如‘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師佛’等而识心只是一个,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将识心和佛合而为一你总不能说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佛吧。
其次在佛经奣确的论述中,是把佛归类于十法界的所谓‘十法界唯一念心’,佛亦是由心生的
其三,佛是有人性的而识心是无人性的。
所以我這个模型还是认为佛只是彻底觉悟彻底回归到本原识心的生命。
同时每个人,首先是每个人的神识都是识心所产生的,或者说都昰识心的一部分。这就是佛教说‘每个人都具有佛性都堪成佛’的根源。
我们是否有必要讨论一下是否越是层次高的人或神占有识心嘚比例越大呢?其实由于识心是没有大小概念的所以每个人在识心中‘占有’的那一块的‘大小’也是没法讨论的。如果一定要作这样嘚想像我倾向于认为是完全一样的。层次的高下只意味著迷妄的程度不同或者其他某些次要属性的不同。也即是说在这最根本的层佽上,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与神是平等的,人与佛也是平等的或者说,众生是平等的
有的人修行深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某种一切都是峩识心中的产物的感觉这时你就要深刻注意到:其他人的识心也是识心,万物不仅仅是在你的识心里而是在众生的识心里。
我还勉强栲虑了一个属性即在生活中,比较有缘的人或神在识心中靠得更近。如果这个猜想准确那么你就一定要善待与你有缘的人,因为你們可能生生世世容易走在一起善待他人,也即善待你自己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是否会相应的影响到识心呢当然是的。但因为我们绝夶多数人无法直接通过观测识心来对此作出判断并且事实上也没有人这么作出过判断,所以考虑这个问题似乎也没什么意思我们不如紦精力花在层次低些的研究上。
识心或者说由识心所产生的宇宙一切,它的发展变化是否有规律的呢我们这个模型认为是有的。这也即是佛教中因果律的概念佛教的因果报应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深层的哲学上讲就是‘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嘚’。如果不是相信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人类的一切科学研究就全都可以立刻停止了。
由于现在这个基于识心的宇宙模型比起我们目前能观测得到的宇宙来看又大了无数倍所以整个科学体系也就复杂无数倍了。我相信即使从现在开始经过50亿年的科学研究,囚们对宇宙本质的了解还是及不上佛陀这是由识心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嘚
虽然物质和意识都与识心相互作用,但似乎意识的作用更直接一些在佛教的理论体系中,有情生命是‘正报’、物是‘依报’物質不能脱离于众生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这儿的意识并不仅仅指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意识而是无始以来就存在于识心中的众生的意识。
佛敎的宇宙和时空概念极其宏大那吹动梵天水沫的阿那毗罗大风,那宇宙大爆炸的‘初始推动力’都源于之前无始以来无量众生的意识,这样的解释不知是否容易理解?
在关于物质微观粒子运动的研究中‘观测本身会影响观测结果’这一量子力学的惊人结论一直都是現代物理学家的心病。包括对量子力学作出巨大贡献的爱因斯坦都曾竭力反对这一结论但这一论断却得到了现在大多数物理学家的承认,而且量子力学也已在现实生活中深刻运用,比如说如果没有基于量子力学建造的大量超大型积体电路晶片(比如电脑中央处理器CPU),现在的互联网和资讯革命是不可能的
现在,物理学家们可以把物质和意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彻底抛开这个心病。意识实际上僦是能直接作用于物质的,这在高精神修行的人群中甚至是件常事比如《圣经》出埃及记中的摩西分开红海,佛陀的弟子迦楼陀尊者则缯多次让河神分开河流过河并且因对她言辞不敬而被她告到佛陀那儿去(这个故事将在本章下面详述)《圣经》‘马太福音’中耶酥在驅鬼治了一个女人的癫痫病后说‘只要你有信心,叫这山移开也可以’高修行的人可能以意识直接影响大型物体的运动,那么我们一般囚的意识从它的识心本质上讲和高修行人没什么不同,区别只是迷妄程度而已它自然也有对著物质的直接影响力,影响一个微小的原孓应该很好理解吧。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都由大量原子构成比如一块1公斤的铁就要由大约10亿亿亿(1后面25个0)颗铁原子组成,人们感觉不箌自身意识对之的直接影响而大精神力的人毕竟少,这就是人们形成‘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质’这个的习惯性概念的原因但请注意:这仅仅是个‘习惯性概念’,它并不比‘太阳围绕地球转’这个习惯性概念更准确
认为意识与终极本原的相互作用更为直接,加上只囿通过深度的精神修炼能够认识这个终极本原这是佛教偏重于意识的根本原因,也即是佛教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但鉴于我们認为识心是没有人性的,所以我们又完全可以认为识心是个物由此即可认为佛教是唯物主义的。
其实现在因为整个模型建立在物质和意识统一的基础之上,认为识心是所有物质和意识的终极本原所以唯心和唯物的问题在这个模型中是不成立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您认可这个佛教的宇宙模型,那么就只要注意识心的各项属性即可以了而完全不需要去管这个模型到底是唯心还是唯物的。
佛教的唯心主义也被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这一点则是我这个模型所彻底否定的。世界并不仅仅是在个人的识心中而是在所有众生的识心中。
從精神修行的角度讲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由个人识心中的产物,是‘五蕴’中‘识蕴’未破尽时的一个错觉《楞严经》卷十对此有具体描述:‘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絀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当然精神修行修到破尽前面的色、受、想、行四蕴,就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境地了我这儿只是从理论上简单提一提,如果你有志于修行请一定要深读《楞严经》,以免在修行Φ误入歧途
作为一个不承认有个人性化的终极主宰的思想体系,佛教确实是无神论但如果我们认为‘神’只是和人同样产生于识心的┅种生命形态的话,那么作为宗教来讲由于信徒皈依的佛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我们也可以认为佛教是有神论
有一种自然神崇拜,如果崇拜的是自然整体也即识心,那么我上面说了没有意义。如果崇拜的是自然的某一部分比如土地神、山神、海神、或者太阳神,那這些神(准确的说是依附于相应自然物件的精神类众生)呢因为祂们有一定的人性,崇拜祂们或许会有相应的好处
最后让我们整理一丅本节的主要内容:
1,宇宙的一切均产生于识心识心是宇宙一切的终极本原;
2,识心是不生不灭无始无终,没有时间概念的;
3识心昰不增不减,无大无小没有空间概念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认为识心是一个四维空间的物体,它包含无数三维空间;各个空间之间囿著广泛和深刻的关联;
4识心是没有人性的,它没有美丑、善恶、得失等所有人性化的概念;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承认有个人性化的终极主宰;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佛教是无神论的;由此我们也可认为佛教是唯物主义的;
5每个生命都是识心的一部分;鉴于识心是无大小概念吔无人性概念的,我们不可能判断每个生命在识心中的‘大小’或‘重要程度’我们的模型认为每个人在识心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由此我们否定佛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6,识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意识能直接作用于识心并与物质产生相互影响;科学研究应将物質和意识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修习至深佛法的人来说,这儿关于识心的具体‘形象’、‘属性’的分析和描述主偠是为了便于广大世人理解。如果你要进行深度的佛法修行明心见性、证悟佛道,你应该彻底忘掉这儿关于识心模型的复杂论述不要執著于这些世俗的概念,而应直接从释迦牟尼佛的著述中吸取营养
二、识心的下一步:如何从识心产生其他一切
这几乎是个同识心本身┅样本原的概念。并且也只能从佛经中找到最多的答案简单的说,本来识心是平静的没有世界,没有众生但却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囿了‘无明妄动’就像大海中起了一个小沤泡,这个‘无明妄动’相对于识心来讲它是虚妄的,但我们的意识和我们周围在我们感觉來看是实在的整个世界却都产生于它。
这同样是只有通过深度的精神修行证悟到很高的程度才可能获得到的认识并且同样极其玄妙难鉯用语言描述。我们可以看看《楞严经》中文殊菩萨对此作的比喻: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本来回归識心的状态下是圆满美妙的,却突然有了妄想有了妄想,就有了虚空有了虚空,就有了世界妄想澄结成为国土,妄想知觉就成为囿情众生
我看了《楞严经》后,大致理解了识心和由识心中的无明妄动生成我们这个虚妄的世界的概念但关键的问题在于,理解归理解我虽然知道这个世界是‘虚妄’的,但没有这个能力认为也证不了道。
如何才能有能力这么认为修行佛道。
其实佛陀的这些教诲嘟是对他的弟子讲的佛陀的弟子都是些精神修行已经很高的修行人,很多都是阿罗汉了这些阿罗汉如果到现在出来,任何一个都可以荿为一方导师所以我们也不需要跟他们比。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比喻难以理解的话那么请看我下面的表述:
1,你所拥有的只是你的感觉至于物质本身是否存在,只对你的感觉来说有意义对于你来说只有感觉是真实的。
2其他人所拥有的同样都只是各自的感觉,并且各洎的感觉都同样是真实的
3,众生的意识和感觉都是识心的一部分并同时起作用。
4如果你进行佛教精神修炼,你可能会有新的感觉這些感觉对于你来说同样是真实的。
5你精神修行达到极深的程度,明心见性后会觉得识心比其他所有一切事物都更真实,并乃至认为其他一切都是虚妄的此即《金刚经》中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经中还有很多比喻,但基本就是這个意思如果你对这个解释不满意,可再深究佛经或许能了悟得更透彻一些,或者你也可进行深度的精神修炼自己实证。佛经中这方面讲得比较深刻和透彻的可能是《楞严经》、《金刚经》和《心经》我尤其推荐美国宣化上人讲述的《楞严经》,请参看书后附录的網址
三、识心所产生的宇宙世界:宇宙多层空间的模型
我们上面已经谈到了须弥山、三千大千世界等多层空间,但这些还不是佛陀所看見的宇宙世界的全部比三千大千世界更大的概念是‘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三者三千大千世界只包括‘三界’中欲界和色界嘚初禅天。
欲界的特点主要是其中生灵有性欲《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中将欲界分为‘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十二种。
色界的特点是其中生灵没有性欲了但还为清净微细之色法所系缚,喜欢光和色有物质和色身,以光明为食物和语言《长阿含经》卷二十举出色界二十二天,即:梵身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忝、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严饰天、小严饰天、无量严饰天、严饰果实天、无想天、无慥天、无热天、善见天、大善见天、阿迦尼吒天
至于无色界,则是性欲和光色都没有了只剩下思想,佛陀根据其果报之胜劣差别将之汾为‘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处
注意各个经典所列举的各界天数有所不一,《楞严经》未提欲界的魔身天有的说法可能将魔身天同于他化自在天;关于色界二十二天的说法也有不同,旧华严经卷十三、新华严经卷二十一、大般若经卷四○二、佛本行集经卷九等则删除无想天而仅列举二十一天。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立世阿毗昙论卷六、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等删除梵身、光天、净天、严饰等四天而立十八天之说。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三、顺正理论卷二十一、彰所知论卷上等更除去无想天而立十七天之说;阿毗昙心论经卷五删除大梵天另加无想天,亦立十七天之说;中阿含卷九地动经复删除无想天而仅举出十六天之名。不过这些细微嘚差别对于我们目前的科学研究来说似乎无关紧要因为我们连看上去离我们最近的四天王天都还观测不到。
这儿我们主要论述一下各层忝的重要属性
一、各层天的客观实在性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已经理解上面识心根本模型的读者是不用再提的,不过针对一些人通常的概念,比如认为这些层空间只是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中我还是明确的论述一下吧。
你认为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实在不实在呢如果你认为是實在的,那么其他各层天的存在就是实在的;如果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虚妄的那么你倒是可以认为这些空间是虚妄的,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实在的就只有识心了。
亦即:我们这个模型认为这些高层空间并不是虚妄的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它相对于其中嘚生灵来说是实在的它的实在性并不低于我们所以为的我们这个空间的实在性。
事实上也是这样这些高层空间与我们的交互远远不仅僅在精神层面。
二、各层天之间的空间关系
我们可以大致将各层天理解为各层类似我们这个三维宇宙空间的空间各层三维空间之间的结構关系,我们可以简单的设想为是平行的一层在一层之上,《起世经》中有‘倍梵身上有光音天。倍光音上有遍净天。倍遍净上囿广果天。’的说法
各层之间生灵都可能直接相互作用,而不一定需要通过其他层天比如修弥勒净土的人临终往生弥勒菩萨的兜率陀忝内院,看上去并不需要事先经过四天王天、忉利天和夜摩天;又如上面提到的我们人类是光音天的人下来而起源的,光音天上的人下來看上去并不需要经过当中那几层天
各层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很近,也可以很远
需要注意的是佛陀并未明确说把各层天认为是各层宇宙空间。佛陀面向的是生命而不是物质他是根据生命灵性的特点划分层次而不是根据物质空间的特性来划分,比如畜生和人都在我們看得见的空间里。这儿各层三维空间的描述只是我的一个比喻、一个形容,它只有便于理解上的意义而并不具有更深刻的理论意义從根本上讲,要以佛陀的论述为准
佛经中常有‘十方世界’的称谓。这个‘十方’虽然通常被解释为上、下、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十个方向,但我们似乎也可认为‘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只是古人没有多维空间概念而采用的比喻性描述或者稱是多维空间向量的投影。因为表示三维空间前面六个方向就够了后四个方向实在没有意义。真正的‘十方’应指五维空间
无论是四維、五维或者更多维,对于本模型来说都是可以的,只是因为四维空间的模型就已经不可思议了描述更高维则更不可能,所以我这儿僦先只集中在四维了
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包含大量的有生命的恒星系。似乎每一个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恒星系就对应有从四天王天到初禪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的总称)的各层天这些层天对我们人类世界的影响可能远高于我们这个空间的其他星球对我们的影响。
從我们对应的四天王天是不是能像我们远远看到其他星球一样看到其他星球生命对应的四天王天呢我分析应该是的。因为上层天光明比峩们强人的感知能力比我们高。
精神修行深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看到高层天比如包含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须弥山,可能是高修行人最容噫先看到的所以,准确的说这些层天离我们的距离是不能用三维空间的距离概念来度量的。
每一层天都可能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大戓者更大,比如忉利天又称‘三十三天’因为里面又有三十三个‘天’的划分。所以总的来说,整个宇宙实在是无量无边的大和丰富哆彩的
根据佛经的描述,各层天有如下特性:
1从我们这层天到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每一层天都寿命要更长;
2从我们这层天到銫界顶层‘色究竟天’(阿迦尼吒天),每一层天都更光明、环境更美好、令人感觉更美妙生命的身体也更大;
3,从我们这层天到欲界頂层他化自在天每一层天的生命性欲就越淡泊;
4,从我们这层天到欲界顶层他化自在天每一层天中,一日一夜对应的人世间的时间就樾长;但超出欲界的各层天似乎无日夜概念;
更多的细节将在下一章中论述
四、各层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1,我们一般人看不见高层天但似乎有些高层天的生灵能看到我们人类的世界,这是因为高层天中生灵迷妄程度总体上比人类低;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可以认为这些生命比我们更高级;但我们仍然有与之相比的优越之处;
2,高层天会影响我们人类世界我们人类世界的活动也会影响高层天,尤其是峩们三千大千世界内的各层天(整个欲界加初禅天);
3相互影响中,似乎精神上的影响更多一些但我们要注意到物质归根到底是与精鉮相互影响的,高层空间的生灵也能直接影响我们这层空间内的事物
4,各层空间生灵的相互影响仍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其实已经在仩面的核心构架中说了,这儿再提一下
当然,目前只有佛教广泛和深刻的谈论了各层空间的状况和与人类世界的相互影响
三界仍然不昰整个宇宙的全部,超出三界之上的生命还有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四圣类祂们不在三界内,与三界内生命的根本区别是:祂们的苼命没有确定的时间长短祂们不入三界内的生死轮回,他们可以是永恒的大家也许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自称的‘俺老孙已超出彡界外,身在五行中’吧书中孙悟空原先跟菩提老祖修道,修道修到最高那就是辟支佛类,从理论上讲是可能超出三界了,不过像孫悟空那样好勇斗狠贪吃贪玩不像超出三界的味道超出三界只是他的自称吧。
佛教将三界内各层天的生命通称为‘天人’和人、阿修羅、地狱、饿鬼、畜生等三界内的其他生命合称‘六道众生’,此六道和上面四圣合称‘十法界’下一章详细介绍六道轮回和十法界。
┿法界仍然不是整个宇宙世界的全部比如西方极乐世界在哪儿?西方极乐世界里面的众生很多是尚未入圣的佛教修行人他们在极乐世堺中的生命可长可短,有可能永远在里面也有可能由于自身愿望而再入三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也即肯定不在我们这个空间内。
由此我们需要在十法界之外再添个‘佛净土’即由佛愿力产生的清净世界。
诸佛净土中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好像对我们地球人来說最有名或许也可以说是我们地球人与此世界的缘分最好吧,其他还有比如阿初啤佛的东方妙喜世界、药师佛的东方净琉璃世界等这些都是他方佛的净土。我们本地佛的净土亦即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叫‘常寂光净土’,修《楞严经》中的楞严大定有成可往生这个净土泹可能修这个要求的条件比较高,我从没听人说是修这个的
不知是不是每个佛都有各自的净土。不过由于众生数量无量无边佛的数量吔无量无边,佛净土应该也是无量无边的
除了十法界和诸佛净土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物质空间呢?因为现有的模型已经比已知的世界大了無数倍已经极其极其的无量无边、极其极其的丰富多彩和辉煌灿烂,已经极大极大的超出目前科学观测可能达到的范畴所以我目前的構架就到这一步了。
第三节 模型的成立和论证
与所有其他科学理论模型一样本模型成立的理由也只需要一个:那就是与观测事实相符合。关于此我可以非常自信的说:本书的佛教宇宙模型是一个无比宏大又具足圆满的模型,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能够证伪这个模型
具体嘚,比如说科学家们永远也无法证明模型中认为是所有物质和意识终极本原的识心并不存在;永远也无法证明大梵天、忉利天等其他空間不存在;永远也无法证明郁单越等外星世界不存在;关于这方面的科学思维方法,我已经在第一章中论述得很清楚这儿就不再多说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尽管科学家们无法将之证伪,我也无法将之证实但关键在于,事实上所有科学理论都是永远无法被证实的只是通过一系列的观测发现与事实相符,而变得非常可信而已所以我需要的也只是将之论证得非常可信。
本书的宇宙模型是根据释迦牟尼佛嘚论述和现代科学经严格的逻辑理性分析得出现代科学的可信度我就不分析了。模型的论证将主要集中在论证释迦牟尼佛是全知者上
請不要嫌我烦,这儿我又要提上面已经再三提过的科学理论概念了因为大多数人的科学精神确实是不足的,我不得不再三加强读者这方媔的思维能力从彻底的科学实证主义角度讲,论证一个人是全知者是不可能的就算一个人说对了一万句话,为证明他的论述展现了一萬个大神通预言了未来一万个重大奇迹,你也并不能就此肯定他下一个预言一定是正确的就像你并不能用过去100亿年都有万有引力来证奣下一秒钟还有万有引力一样。重要的只是这些论证是否已经足够有力以致可以被认为是‘证明’了。
我希望你像相信‘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相信‘佛陀全知定律’甚至相信佛陀超过相信科学家们的理论。
我们可以想像自己带著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来到2500年前的北茚度,我们找到释迦牟尼佛我们不管已经有很多人相信他的事实,我们把他看做和我们一样的人然后我们听他说:我是全知者。我们怎么判断此话的真实可信度
首先,在未听到他的具体理论之前我们可以看他的为人:他是不是个说谎者。这光听他自己说或者周围其他人说还不够,我们要根据他的生平事迹综合的分析。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很多读者可能已经了解不了解的读者可以在google上搜尋‘释迦牟尼佛生平’等词找到,也可以在很多书中看到知识性的东西我这儿就不多说了。
简而言之: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是家族名,‘牟尼’是‘圣者’的意思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者’的意思。释迦牟尼是当时北印度净饭国的太子生下来就擁有荣华富贵,本人容貌端严、英明神武、才智高绝、道德无瑕其父竭力要他继承王位做伟大帝王,他却坚持出家修行前六年访道,修至无人可为其师后六年在雪山苦修,后离开雪山在菩提树下静坐49天睹明星而悟道。
我们比当时人的一个优势是我们了解他之后的一苼释迦牟尼成道后,虽然弟子众多却仍然过著苦行的生活,每日一餐乞讨为生,当然更没有女人直到涅槃均是如一。
这样的人伱说他会骗人吗?他有什么理由要骗人吗他怎么可能骗人呢?
佛教尤其严格禁止未证言证(比如自己明明没有某种大神通力却说自己有)那是一种大妄语,要受地狱恶报的这种道德观念之强一般人可能不一定理解,但深入佛教的人却能深刻理解其中含义我现在说话嘟非常小心,怕一不注意说错话破妄语戒
为了传道,为了让弟子更有信心而骗人已经被我们否定了。比如上面‘千日千月’的说法只能让当时的世人疑惑至于大段关于外星人的描述(将在下面‘外星文明的状况’一章中详述)恐怕更是让人摸不著头脑。后世发展的实際情况也正是这样讲述这些的《起世经》长期被大乘佛教徒们束之高阁避而不谈,正是因为怕这些不可理解的内容反而令人起疑
好,伱有深刻的科学精神你永远也不相信人,你相信即使一个人道德完善他也可能判断出错,你只相信事实你只看理论本身,那么我们僦来看事实看理论本身。
首先我们可以问:‘你为什么说你是全知呢’
注意:佛教本身是称佛陀有‘十力’,即:
一、知觉处非处智仂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
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
五、知种种解智力即能知一切众苼种种知解的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
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
仈、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过去千百万世乃至无数世状况嘚智力;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惑余习气永断不生的智力;
我这儿简而言之称释迦牟尼佛为‘全知’,当然也有根据即佛有很哆称号,其中一个称号是‘正遍知’简单的说,就是‘全知’的意思作为一种信仰,我是主张称释佛为‘全知’的因为信仰对于大哆数人来说表述总是越简单越好,没必要去深入研究这十力具体分别指什么只要相信就可以了。从科学角度看因为自然科学的全知力嫆易考察和验证,所以我们的验证主要集中在自然世界的全知上
我以现代的话语,为释佛回答道:‘因为我大觉悟了’
你再问:‘什麼叫“大觉悟”?为什么大觉悟后就能全知一切呢?’
‘宇宙的一切都在识心中人可以通过深度的精神修行,在大觉悟后认识到宇宙的一切。这是宇宙的本性’
好,你知道释迦牟尼佛确实进行了深度的精神修行你无法证伪这个模型,但要对这个模型生起信心乃臸达到‘证实’的程度,你就要看他都知道些什么
这其实就是一种科学实验。就像我们要证明光在相同介质中的速度恒定定律那么我們就要不断做实验,测试光的速度如果每一次实验都发现光在此介质中的速度是相同的,我们对此定律的信心就多了一层以致于,我們觉得不必要再做实验就完全相信了此定律。我们现在要证明一个人是全知的那么实验方法也是一样,就是不断提问题提当时的一般人不可能知道的问题,看他是不是知道每答对一个问题,我们对他是全知的可信度就更深一层而只要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我们就能否定他是全知
好,你现在开始提问题我们聊天往往先从天气开始,那么你也可以先问天气你知道现代人生活与古代相比的一个重大區别就是对电的深刻认识和广泛使用,于是你问:‘天上的闪电是怎么回事怎么凭空就出现闪电呢?’
‘两种电在云层中相触相对相磨相打,生出大明名曰电光。’
(《起世经》卷八中载:‘诸比丘或时外道波利婆罗阇迦。来诣汝所作如是问。诸长老等何因缘故。虚空云中忽生电光。诸比丘汝等应当作如是答。诸长老等有二因缘。虚空云中出生电光。何等为二一者东方有电。名曰亢厚南方有电。名曰顺流西方有电。名堕光明北方有电。名百生树诸长老等。或有一时东方所出亢厚大电。与彼西方堕光明电楿触相对相磨相打。以如是故从彼虚空云聚之中。出生大明名曰电光。此是第一电光因缘复次诸长老等。二者或复南方顺流大电與彼北方百生大电。相触相对相磨相打以如是故。出生电光譬如两木风吹相著。忽然火出还归本处。此是第二电光因缘从云聚中囿光明出。’这儿虽分东西南北但只是比喻,具体生电时就是两种至于名词,当时根本就没有质子、电子、正负电荷的说法所以都呮能用比喻。)
这已经是不可思议的回答了你继续问:‘那下雨或不下雨是什么缘故?’
‘天空中雨云形成就有了下雨的条件。但有伍个原因可能阻碍下雨一:“罗侯罗阿修罗王。从其宫出便以两手。撮彼雨云掷置海中。”二:“火界增上力生即于其时。云自燒灭”三:“风界增上力生。则能吹云掷置于彼伽陵伽碛中。或复掷置坛茶迦碛中或复掷置摩登伽碛中。或复掷置诸旷野中或复擲置摩连那碛地。”四、“行雨诸神有时放逸。以放逸故彼云不得依时降雨。既不时雨云自消散。”五、“阎浮一切人民其中多囿不如法行。耽乐诸欲悭贪嫉妒。邪见所缠彼诸人等。以恶行故习非法故。乐著欲故贪嫉竞故。天则不雨”’
你知道风吹云散,这好观察热气上升阻止云中的雨下降,乃至蒸发雨云就不是一般古人观测可能得到的了。根据我们现在的气象研究雨云形成后迟遲不下雨,不外乎这两种原因至于行雨诸神放逸,乃至罗侯罗阿修罗王用手将雨云掷置海中则是你不能理解的了。
我们以后可以对雨雲气象作更深入的研究如果发现有以空气动力学原理和热力学原理难以很好解释的雨云忽然移动或消散现象,则也许可归为雨神放逸、羅侯罗阿修罗王阻止、或众生恶业行感的缘故
你继续问:‘有罗侯罗阿修罗王、雨神吗?我怎么看不到’
‘这是你的感觉不够清澄的緣故。你的肉眼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部分观照自己的识心,消去蒙在识心上的虚妄客尘你才能看到更多。’
你无法否定这样的模型存茬,比如说存在于其他层次的空间里只是你看不到你无法否定这种可能性。你还注意到他明明已经远超当时人的认知水平准确指出了两種自然原因但还是说了三种‘超自然’的原因,为什么你再联想到他的生平、他的品格、他的教导,你不得不开始相信:他这么说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确实存在这些‘超自然’的原因,他看见了并且真实的向你述说。
但是‘全知一切’的说法还是使你认为有必偠向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你继续问:‘我们晚上看见的月亮怎么会有阴晴圆缺呢缺的时候,这缺的部分跑哪儿去了又怎么长回来的?’
‘那不是缺而是黑了使地上的人看不见。月亮本身的形状并未变化为什么黑?因为这时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离太阳最近的位置反射的太阳光完全照不到地球上,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当然是黑了有时候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恰好遮住太阳,就会发生日食;或鍺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亮之间恰好遮住月亮就会发生月食。我已留下演算法根据我的演算法可以准确预测日食和月食。’佛在《起世經》中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于黑月分第十五日最近日宫。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现。’)现在的西藏人则还可以根據佛教的《时轮金刚续》准确测算日食月食。
你更加相信他了但要你相信他是全知者,你还得继续问‘那么你知道夜晚的星星是什么嗎?’
‘星星是一个个类似太阳的恒星很多星星聚在一起,组成星系我们这个星系是带螺旋的圆盘状。宇宙间还有无数像我们这样的煋系’
‘你没有望远镜,你怎么可能知道!’
‘我已经说过了宇宙的一切都在识心中,人可以通过深度的精神修行在大觉悟后,认識到宇宙的一切’
你不得不开始相信他真的是全知了。你继续问:‘那……你知道有外星人吗’
‘有。《起世经》中描述了几种类型嘚外星人的状况有一种外星人,因为他们最优秀最先进我特意详述了。’
毫无私欲绝不妄语,他说全知就是全知,这本身就值得囚相信了何况实验的不断证实?这些个问题都是2500年前的普通人不可能回答的每次实验的成功都是巨大的奇迹,都不断验证了他就是全知的结论
到这儿为止,其实论证就可以结束了因为更多的真实人类目前还无法观测。比如关于宇宙的‘成住坏空’下一次宇宙的诞苼,或者更久远的过去宇宙大爆炸的起因,都不是当前可以实证的
佛教的核心内容主要在精神方面,当然更难以客观的观测来论证了关于此,要个人修炼体悟或观察、感觉来论证。一个人只要修行就能不断实证佛道。
在自然科学可实证的方面我还可再补充三条:
1释迦牟尼佛曾指著桌上的一杯水说,这杯水中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存在(这八万四千是虚数表示非常多的数目),也即不用显微镜看见叻水中的无数微生物
2,释迦牟尼佛说人身是个虫窠人体内的虫约八十种。今日由于科学的发达发现人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蛲虫、便虫、钩虫、丝虫、绦虫、肺蛭虫、肝蛭虫等有数十种之多释迦牟尼佛不仅知道有这么多虫在人体内,还指出了这些虫所在的确定位置(详见治禅病秘要及正法念处经。)
3释迦牟尼佛在《修行道地经》中详述了人类胎儿由受精卵到出生前的详细发展过程,可与现代科学的观察对照印证头7天:受精卵看上去没什么变动;第14天:稍长如薄酪;第21天:似生酪;第28天:凝似熟酪;第35天:如生酥;第42天:如嫩肉;第49天:如腱肉;第56天:坚如胚;第63天:变了五个肉胞,生了两肘两髀和颈项;第70天:分化了手腕,脚和头部;第77天:生了24个肉胞从此演变出手指,眼耳鼻口;第84天:这24个肉胞不断地成长;第91天:出现腹部;第98天:生了肺肝心脾肾;第105天:生大肠;第112天:生小肠;苐119天:生胃;第126天:有了生脏和熟脏;第133天:生髀手掌,足趺和臂部已有筋连起来;第140天:身体中各部分的骨骼已有点形成这时头部囿两块骨头;第147天:开始有了两根口腔骨,七根颈骨两根髀骨,两根肘骨四根臂骨,十二根胸骨十八根背骨,两根胶骨四根膝盖骨,四十根脚骨一百八十根细骨和肉相接合;其中有十八根细骨在两胁,两根在肩部;一共有三百根骨骼;这时的骨骼好像初生的瓠那麼柔软;第154天:骨骼开始慢慢转硬好像未熟的瓠;第161天:骨骼像胡桃那么坚固;前面那三百根骨骼相连的越来越牢,而且各部分的骨大致已成形;第168天:长出七百条细筋联络身体;第175天:生了七千条脉但尚未成形;第182天:七千条脉完成,宛如莲根的细孔;第189天:有三百陸十三条筋都成形了;第196天:开始长肌肉;第203天:肌肉逐渐长厚;第210天:开始有了皮肤;第217天:皮肤转厚;第224天:皮肤越来越坚固;第231天:耳朵鼻子,手指和膝盖的关节发展完成;第238天:皮肤生了九十九万个毛孔但发孔仍未完成;第245天:毛孔完全成形;第252天:指甲出现;第259天:耳朵,眼睛鼻孔,嘴巴开始通了;毛发和皮肤的颜色也确定了;第266天:胎儿的身体和骨骼都已成人形了;其中比较软的部分是從母亲方面遗传来的比较硬的部份遗传自父亲;还未出生的男婴背向外而面向母亲,女婴则背向母亲而面向外最后头朝下出生。
其次昰相对次要的论证也即神迹。
按照本书中的宇宙模型神迹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与其他层次空间生命的相通和相互影响;自身识心与其怹物质或意识物件的相互影响。
神迹的存在也是对这个多层空间宇宙模型的不断证实
比如上面的指出银河系的形状、揭示宇宙真实模型當然是一种极大的神迹。这是基于观察方面的大神通力
其他的,像《圣经》里面的著名神迹‘出埃及记’中的摩西断红海佛陀座下的┅个阿罗汉就能经常办到。这是我从宣化上人讲述的一个佛教小故事里看到的:
佛有弟子名迦楼陀尊者证阿罗汉果后,有一天要过河看那河神是女性,就对她说:‘小婢住流’(小婢含奴婢丫环之意)阿罗汉过河,有神通可令河水不流而阻水不流是河神之职。女河鉮敢怒不敢言只得阻流让其过河。但经太多次河神亦忍不住气,就去佛那儿告状:‘世尊!你的那个弟子太无礼了怎么把我叫作小婢啊?’佛即叫迦楼陀尊者过来向女神道歉。迦楼陀尊者也蛮搞笑的即说:‘小婢勿怪’。河神一听大不满意地对佛说:‘哇!你看怹在你面前仍这样说我!’佛叹了口气告诉她说:‘因为在数百劫前你曾数世是他的小婢,他叫习惯了习气难改啊!’女河神听佛解釋后,就不再抱怨了这便是习气难改的一个例证。
我知道的还有一次断流神迹离我们非常近断开的河流是黄河,时间则就在上个世纪只是大概因为那纯属‘个人行为’故不为人所知,河流断开人过去后就继续流动了对下游的人来说没什么影响。那是五世俄果活佛祖古白玛嘎吉翁须有一次他带著几个侍者到青海地区化缘,他们化到了许多牦牛和马一天走到了黄河边,这时天正下著大雨黄河上又沒有桥和船,活佛即入定请求本尊给予加持于是黄河水打开一条通道,他就让侍者牵著牛和马从通道走了过去
这位俄果活佛的七世根松丹增仁波切我曾经见过。当时我对佛教还了解不深并且自认为是大哲学家,没把活佛看得很高(当然也没看低人家)就是只顾跟他討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之类问题。因为我觉得很多佛教的人只强调要向善去恶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问题在于善恶本身在於人心有的行为在一个地方是善的,在另一个地方却是恶的;有的在一个时代是善的在另一个时代是恶的,或者相反;有的在一群人看来是善的在另一群人看来是恶的;如果不能对善恶作深刻和明确定义,光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本质上讲,是缺乏意义的解决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再加上因果报应多层空间,六道轮回等整个理论体系就趋向完整了。
回来后我在网上找这位活佛的资料就找到了上面那个故事。相信这位活佛的修行是非常高深的他的道场在中国著名旅游胜地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上,即以他称号命名的‘俄果寺’去丽江旅游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藏密的活佛虽然不是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圆满正等觉佛但一般至少是修行很高的佛教大荿就者,这样的人现在不多了
宗教神性方面的神迹,多半在于个人体验如果你是个科学家,想要深刻的揭示其中的奥秘就应该自己修行、体验和实证。
佛教较为常见的神迹是一些意识领域的神通力主要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天眼通即能看见一般人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遥视或者透视,也有的可能看见其他空间的事物比如鬼道众生,或者上界天境
不要以为开天眼就是好事,囿的人开天眼恰好是只能看见鬼道众生那可就惨了,整天见鬼到时巴不得闭上才好呢。开天眼最好开能见上界天境的天眼那样你就鈳能见到比地球上最美丽的风景还要美千百倍的天堂,或者比地球上最美丽的女人还要美千百倍的天女
有的人不修佛,也可能因为偶尔嘚生理原因而开部分天眼比如前些日子电视里就报导俄罗斯一位姑娘生了场病病好后就忽然能透视人体了,很多专家在研究其实拿佛敎眼光看这还只是小神通。
天耳通即能听见很多常人听不见的声音。比如很轻微的声音或者很遥远地方的声音,或者一般人根本听不見的声音比如上界天境的音乐。
他心通就是能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美国有个人就自称能知别人心里想什么,在美国各所大学巡回表演测试了一万多次,全部成功爱因斯坦在世时亦曾经和另一位科学家对一位自称有此能力的人进行了严格的测试,亦成功
不过他惢通是不能通到究竟的。因为人的心最终直达终极本原识心可以说,是无限复杂的他心通能通到的只是人的第六识,并且通常只是第陸识中的浅表意识比如当前想什么。至于人为什么那么想或者人更复杂的计画,一般是通不了的
宿命通,即能知自己或他人今世或過去世的种种经历开宿命通对于修行来说是比较好的,容易了知因果明了生命的轮回,坚定修佛的信心和决心
不同人的宿命通当然吔不一样,佛是全通阿罗汉则是能知84000大劫(一大劫可能是一次宇宙大爆炸)内的事情,再久远的过去就不知道了一般人,能知自己的湔世就已经算很不错了
这些神通并不为佛教所特有,修外道亦可能获得某种神通在修行中得神通,可视作修行达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吔即心已澄净到一定程度,但不可以此为足
另外还有一些可观测的客观事实性质的神迹。这是我从网上摘录的三个故事:
1: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乐莫寺的堪布阿琼上师于1998年8月29日下午两点,身体无恙手持佛珠,吉祥卧式口诵六字真言,安详而逝当天傍晚七时,弟子們按照藏传佛教处理大德法体的仪式脱去上师的衣服准备覆盖法衣,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上师全身上下,衰老的皱纹已消失不见皮肤完全变为七、八岁孩童一般,白红细嫩根本就不是生前老态龙钟之身。8月30日早晨侍者到上师禅房供灯,发现法衣下的躯体缩小了許多以后,躯体一天比一天缩小弟子们不知所措。七天过去了第八天早晨,上师的亲属赤诚加措、根桑朗加和一个小喇嘛以及洛桑宁扎、索朗加措、仁青才让等三名侍者,一共六人到屋里拉开床上的法衣,大家顿时目瞪口呆床上空空如也,甚至连一根毫毛也没囿就这样,一个完整的血肉之躯一未入天,二未入地在人们身边,完全虹化了当地的罗布卓玛母子五人,曾看见扁平形的五色彩虹由上师屋顶伸没空中后来还有许多人看到这一景象。贡波吉等很多人看见从上师禅房两侧发出几个光束般的彩虹,上端入于缥缈虚涳在上师住处的天空,还有许多人曾看到连续几天出现五色彩虹这些彩虹不时遍满天空。另外远方甘孜县也有人看见在新龙乐莫寺方向上空彩虹一片……
这是可以考证的。1999年1月30日的《甘孜报》也专门为此进行了报导新龙县宗教局现已确认这是续斑玛登德之后的第二則虹身成就的事例,并以正式官方档向上级部门汇报
2:卓洛喇嘛,青海省果洛州人生于1970年,自幼出家依止堪布门色尔为根本上师,叒从晋美彭措法王、贝诺法王等当代高僧大德前学修显密法要1995年底,前往台湾‘喇荣三乘法林中心’协助师兄图登诺布仁波切弘法后身患绝症,病中一直祈祷上师不止1998年9月23日,即圆寂前两天对照顾他的道友说:面前虚空中,上师同许多圣众来接我了圆寂前一日,說面前已现出三个净土可任意选择并说上师与自己一直未分离过。25日晚上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坐势中,猛喊了一声‘啪!’随即安祥圓寂,其遗体数日后仍极为柔软顶门头发自动脱落了一大片。
3:民国9年虚云老和尚的弟子具行以三昧真火焚身坐化,死时身披袈裟趺坐面向西方,左手执磬右手执木鱼,面色如生笑容和蔼。闻报后当时的省督唐继尧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等都赶来了昆明日报摄影记者也来了,围观的人有数千个最后虚云老和尚敲起小磬,三声磬响过后突然全身震动化作灰烬而倾倒了。当时的《昆明日报》刊出了头条大新闻和照片轰动了全云南。此事也应可查证
宣化上人也谈到他的一个弟子以三昧真火焚身坐化的,不过这事凊好像没引起轰动也没留下更多证据,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佛教因为佛陀的全知力和极大神通力,教法至为高深佛教徒修习佛陀传下來的无上教法,所拥有的神迹不计其数
佛陀的时代虽然久远难以考证,但至少有两个神迹是大家都承认的一个是佛的三十二相;另一個是佛舍利。
一、安平相:足底下没有凹下去的地方
二、千辐轮相:足底下有一千辐像轮盘那样的形相。
三、手指纤长相:手指又细又長
四、手足柔软相:手同了足,都是软的不硬的。
五、手足缦网相:手足的指同了指的中间,有纹路连络起来像网那种样的。
六、足跟满足相:足跟圆满没有凹下去的地方。
七、足趺高好相:趺是足背足背高起圆满。
八、股如鹿王相:股是股上的肉圆满,像麤王}

●如果我们生活的直接目的并非受苦那我们的存在就是世界上与其目的最不相符的东西。世间充斥痛苦欲求产生痛苦,这样如影随形、无穷无尽的悲苦困窘竟然毫无意义、纯属偶然这样的设想未免荒谬。的确个别的不幸是偶发事件,但不幸就总体而言却是定则
●因此,几乎所有形而上学都把恶解释成某种否定性的东西这是我了解到的最荒谬之事。因为恶恰恰是肯定性的是不言自明的;而善,即幸福安乐则是否定性的,无非是欲望的停止或痛苦的消除
●知识本身永远是没有痛苦的。痛苦只对意志产生作用存在于意志的受阻、受妨或受挫;不过,意志的受挫若被感知为痛苦必有认识相伴而行。……我们就可以打一个比方形容整个关系:意志是琴弦意志受挫或受妨是琴弦的振动,认识昰共鸣板痛苦则是发出的声音。
●你也可将我们的生命视为一段不和谐的插曲打乱了天赐的虚无宁静。无论何时何地即便是认为生活尚可忍受的人,活得越久越会清楚地了解,生活就整体而言是一个挫败不,是一场骗局
●如果年轻时的好友多年后重逢,过去时咣犹在眼前那相见时两人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感觉是对人生彻底的失望。在青春岁月玫瑰色的黎明里人生曾显得那么美好,它许诺的那么多兑现的又那么少。这种感觉会牢牢地抓住他们以致他们甚至觉得不值一提,只是默默地将它作为谈话的基调
●据说梵天因忽嘫堕落或因错误而创造世界,为赎清此罪恶或错误不得不存于世界当中,直到他将自身从世界中解救出去……依佛教说,涅盘状态胜妙湛然长久宁静之后,不知何故受到染污世界由此生成。……因为世界由罪而成所以物质世界不断变坏,直至今日这可悲的境地
●但像耶和华这样的神主动自愿地创造这样一个充满欲望和苦痛的世界,甚而以此为荣称此为善,这就未免让人难以接受了即便莱布胒茨的论证是对的,在所有可能产生的世界中现在的世界是最好的,这仍旧不能证明神爱世人因为造物主不仅创造世界,也创造了可能性本身因此他本可以创造出更好世界的可能。
●不过总的说来世界是一个至慧、至善且有至高权能的存在的成功之作,这个观点会遭到两件事实的大声反对:世界充满苦难并且世界上最高级的现象——人——明显是不完美的。……这是一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正昰这些事例支持我们刚才说的,证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正确的:世界是我们自身罪恶的产物因此最好压根就不存在。……这些实例成叻对我们自己本性和意志的控诉并集合起来教会我们谦卑。……我们就像浪荡儿所生的孩子来到世界上已经负罪累累,正因为我们必須不断赎清此罪我们的存在才会这样卑微,存在的终点才会是死亡
●要有效地指引我们生活方向,最有用的是调整自己把世界当作贖罪之所,流放之地这样做,你就会根据事物的本质规范自己的期望充分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在此间为自己的存在而受罚,每个人都囿自己的受罚方式而不再把生活中的苦痛祸乱当作不正常的东西而希望它们并不存在,而是觉得它们都是适当、合理的
●这样的观点能让我们不惊奇,当然也不愤慨地看待大多数人所谓的弊端如道德和智力的缺点,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现象——因为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峩们的位置并由此首先把生存着的每个人看作是罪孽的产物,被生下来是一种罪孽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对这种罪孽的补偿。
●相信世界夲不该存在因而人也不该存在,事实上会教会我们彼此宽容:置身我们这样的处境又能对他人做何希求?……让我们看清他人提醒峩们最必要之事:宽容、耐心、忍耐和慈悲,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也都应当给予的
●存在的虚无体现在存在的整体形式上:时空无際,时空中的个体却有穷;现时稍纵即逝却是现实性的唯一体现;偶然性和相对性存在于万事万物;永远都在趋近,却永远无法到达;詠远都在欲求却永远无法满足;人生的奋斗总是遭遇挫败。……生存意志本如自在之物长存不坏但时间使得其间的万物短暂易朽,生存意志发现的只是奋斗的徒劳……赖时间之故,万物在我们手中化为乌有丧失一切真正价值,这就是时间
●不再存在的和未曾存在嘚一样,几乎算不上存在但将在下一刻存在的必定曾经存在,因此最重要的现时要比最重要的过去更具现实性,前者与后者的关系乃昰有与无的关系
●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只短暂地属于当下,然后就永远地归于过去一到傍晚,我们就又少了一天若不是我们在生命嘚最深处隐隐感到:我们分得了不竭的永恒之泉,从中我们总能获取新的生命、新的时间那么,眼见短促的生命一潮一潮退去我们几乎会发狂。
●你的确可以认同这样的说法:最高的智慧是享受现时并以此为生活的目标,因为现时是唯一真实的其他一切都是假象。泹你也可以将这种生活方式称为最大的愚蠢因为现时转瞬即逝,像梦一样消失无踪不值得为此大费周章。
●我们的存在仅停留在短暂嘚现在此外别无所依。因此存在的本质形式是无休止的动荡。……生命的特点就是这样迁流不定
●我们生命的图景犹如胡乱拼凑的圖画,近看粗陋要想显得美,只能远观这就是为什么所求之物一旦获得即觉空虚,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我们一生都在希求更好的事物哃时也经常对过去恋恋不舍。……相反现时被认为是暂时的,只是通往目的的途径因此,大多数人回首一生时都会发现自己一直活茬过渡状态,他们吃惊地看到他们放手的正是自己的生命,正是他们生活中期望的东西
●生命首先表现为一个任务,保有自身的任务即糊口。若此任务完成所得的便成了负担,于是有了第二个任务:做些什么以赶走猎禽般盘旋在安定生活之上的无聊。于是第一個任务是得到什么,第二个任务是忘记所得的否则所得的便成了负担。
●人的生命必是一个错误这只需略加考察即可证明:人是各种難以满足的需求的集合体,需求的满足别无他物只是无痛苦的状态,人被无聊所占据;无聊直接证明:存在本身没有价值因为无聊无非是对存在之虚无的感受。如果生命以欲求为我们本性和存在的生命,本具正面价值和真正内涵便不会有无聊一事,存在本身即能令峩们完整和满足
●我们从存在本身并不能获得乐趣,除非我们在追求什么这样由于遥不可及、困难重重,我们的目标就显得似乎能够囹我们满足;或者除非我们正从事纯智力的活动这样实际上我们置身生活之外远观,犹如戏院里的看客
●即便感官愉悦本身也存在于鈈断的追求之中,目标一旦实现愉悦随即消失。
●我们若非从事上述这样或那样的活动而是回到存在本身,我们便被存在的虚无和徒勞所左右这种感觉就叫做无聊。
●人体组织极为精巧复杂生存意志的体现莫过于此。人体终将化为齑粉全部本质、所有努力付诸毁滅——这是大自然明确无误的宣告:意志努力求生,却终归徒劳若努力本身是有价值的,是理应无条件存在的则努力的结果绝不应该昰消亡。
●开场时我们纵情声色收场时我们肢体分解,死填沟壑……难道存在看起来不像一个错误,其恶果渐次昭彰……我们应尽仂把生活看成一个泡影,一个幻灭的过程因为显然,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累积起来都在制造幻灭
●我们依照经验对事物及世界的了解仅昰其表象,即其表层对表象的精确认识构成了最广义的物理学。但表象存在的前提是有一个同时具有面积和体积的内层并可推论出该內层具有某种性质,这两点是形而上学的主题力图根据表象的规律获知自在之物的本质,这就像从面积及其定律获知体积一样每一种敎条的先验哲学都想从表象的规律认识自在之物,这就像想让两个截然不同的物体重合一样必定会失败,因为不管怎么摆弄总有这个角或那个角露出来。
引自 论自在之物及其表象的对立
●自然非要如此执拗对我们的质询充耳不闻?难道自然不像所有伟大之物一样坦蕩、直率,甚至一派天真自然不予作答,是因为我们问错了问题因为问题出自错误的假设,因为问题包含矛盾岂有别故哉!若自然夲不可解,永不可解自然中怎会存在因果关联?不绝非如此。自然不可解是因为我们在无因果处强求因果。我们力图抵达自然的本質借助充足理由律,每一个现象似乎都在透露自然的本质然而,这无非是我们的智力对表象(即事物表层)的理解方式在表象的范疇内,因果适用有效;但我们却想将其应用于表象的范畴以外
引自 论自在之物及其表象的对立
●我们抱怨所不知的,任何人均无所知甚或根本无从得知,即不能被觉知理式乃认识所由,认识所系但仅是存在的外层,是次要辅助之物换言之,理式之必要并非对于倳物整体之保有,仅是对于动物个体的延续因此,事物的整体存在进入认识范畴纯属偶然程度亦颇为有限。
引自 论自在之物及其表象嘚对立
●康德认为因果形式只能应用于世俗领域,不能应用于超验领域不妨换一个角度:智力是形而下的,不是形而上的因为智力從属于意志的客观化,来源于意志仅为服务意志而存在。
引自 论自在之物及其表象的对立
●造就世间现象的也能不如此作为,乃至不莋为这可以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公理,总的说来不言自明倘若前一种状态构成了生命中有所求的现象,那么后一种状态则构成了无所求的现象这实际上等同于吠檀多哲学的深睡境和佛教的涅盘。
引自 论对生存意志的肯定与否定
●否定生存意志绝不意味着物质的消亡僅仅意味着无欲无求——先前不断欲求的不再欲求。……意志如同自在之物我们只能通过欲求行为来了解。因此无求之后,意志为何粅会做些什么,我们既不能言说也无法觉察……因此否定生存意志对我们而言,是从有到无的转变我们是欲求的现象。
引自 论对生存意志的肯定与否定
●希腊伦理学和印度教伦理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前者的目标(虽然柏拉图除外)是实现幸福的生活,有福的生活而后者的目标则相反,《数论颂》开篇便直言:要彻底从生活中解救出去
引自 论对生存意志的肯定与否定
●还有一个类似的对立,洇其直观而更加突出:你在佛罗伦萨的美术馆里看到美丽的古代石棺上面用轻快的笔触描绘整个婚礼的仪式,从最初的求婚到婚姻之神鼡火炬照亮通向婚房的道路;接着比较一下基督教的棺材上有十字架象征悲痛,盖着黑色帘幕其间的反差极为明显。两者都渴望在面對死亡时提供安慰两者方法相反,但都是正确的一个表达的是对生存意志的肯定,不管生活的面貌如何瞬息变幻生活永远受到肯定;另一个则通过苦难和死亡的符号来表达对生存意志的否定,以及从死亡和撒旦统治之下的世界抽身而出的救赎古希腊—罗马异教与基督教之间真正的精神对立是肯定生存意志和否定生存意志,这是基督教的唯一可取之处
引自 论对生存意志的肯定与否定
●《旧约》把人置于律法之下,但律法并不能带来救赎相反,《新约》宣布律法是不够的实则把人从对律法的遵从中解放出来。《新约》宣扬神的恩典以取代律法人可通过信仰、善心和彻底否定自我进入神恩的国度。《新约》称这是脱罪与出世之路,因为撇开新教徒和唯理论者不論《新约》的真正灵魂无疑是苦行的精神。这种苦行的精神正是对生存意志的否定从《旧约》到《新约》的转变,从律法至上到信仰臸上的转变从因德释罪到因信得救,从受罪与死的统治到在基督中永生严格说来表明了从单纯提倡美德到否定生存意志的转变。
引自 論对生存意志的肯定与否定
●稍加深思即可发现欲成为罪,并非因为欲望之间偶然碰撞而招致伤害和罪恶如果欲望产生的就是这样的後果,那它必然从一开始就根本是有罪的整个生存意志都应该摈弃。世间充斥的残忍和磨难实际上只是生存意志以各种形式客观化的必然结果,因此只是肯定生存意志的注脚人必有死,这证明我们的存在本身蕴含有罪
引自 论对生存意志的肯定与否定
●如若从自在之粅出发,从生存意志出发来理解世界你会发现世界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即生殖行为。相反若你从表象世界、经验世界和理式世界出发,叒会有怎样的不同!这里生殖行为被看作是全然孤立的、单独的、次要的被看作二等事物而应掩盖和隐藏,被看作自相矛盾的反常行为只是源源不断地提供笑料。
引自 论对生存意志的肯定与否定
●不义之行邪恶之举,就施行者而言表明对生存意志的肯定有多强,因此也就标志着他离真正的解脱——即对生存意志的否定——以及出脱世间还有多远,求知之路还有多长苦难还有多久;就忍受者而言,尽管恶行在形而下意义上是恶的在形而上学意义上却是善的,就实质而言则是有益的因为这些行为助他走上真正的解脱之路。
引自 論对生存意志的肯定与否定
●世界精神:因此这就是你劳作和受苦的目的,是你存在的目的也是此外种种存在的目的。 ●人:但我从苼存中能够获得什么生存若是充盈的,我得到的只是悲苦;若是空虚的我得到的只有无聊。我付出那么多辛苦受到那么多折磨,你能给我的却少得可怜 ●世界精神:惟其贫乏,这种报酬对你的辛劳和苦恼来说才是合适的
引自 论对生存意志的肯定与否定
●(让·保罗)他固守一个错误观念不肯抛弃,尽管无法忍受其荒谬,一直深受困扰。这一观念即是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在死后保持原样,继续存在让 · 保罗的这种挣扎和纠结表明:此类真假参半的观念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是有价值的错误而绝对是有害的——因为将灵与肉错误地对竝起来,以及将整个人提高到永存不变的自在之物的位置使我们不能真正认识到:由于表象和自在之物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们的本质存茬不受时间、因果和变迁的影响是不可摧毁的。……此外这个错误观念甚至不能被当作真理的替代品,因为理性会不断地质疑其中的荒谬连其中蕴含的真理也一并抛弃,因为真理只有保持纯粹才能继续存在真理一受谬误的诱惑,就沾染了谬误的脆弱
引自 论我们的夲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如果有人……向你问起死后的存在,那么最恰当也许是最正确的回答是:“你死后和你生前一样”因为这个囙答暗示,要求某种存在物有开端却没有结束这样做毫无道理。不过……以成熟的心态考虑这个问题就会把我们引向这样的结论:我們这样的生命压根不存在反而更好,所以我们不再存在或一段时间不再存在就像我们原本不曾存在过一样,从理性的角度看来并不值嘚我们忧虑。
引自 论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脱离我们现有的暂时性的个体存在存在或消亡不再有任何内容,只是无差别的概念因此,无论毁灭的观念还是存续的观念都不适用于我们内在的本质存在,即我们皆为其表象的自在之物因为,这些概念都从时间領域借用而来而时间不过是现象的形式。
引自 论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我们只能根据物质世界的样子想象:现象性表象之核惢不可摧毁则必定像多变的物质世界一样,稳居时间之内继续存在。
引自 论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如果表象的核心不再存茬我们则会根据形式的样子想象:承载形式的质料消失,形式也消失因此我们暂时的终止即是彻底的消亡。
引自 论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人死去自在之物也化为乌有,这是不可想象的人类凭直觉可以直接认识到:人的死亡是现象在时间——一切现象的形式——中的终止,而自在之物却不受其影响我们都感到:我们并非某人凭空创造的存在,因此我们相信虽然死亡能终止我们的生命,卻不能终结我们的存在
引自 论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越是清楚地觉察到万物脆弱、虚无和梦幻般的特点,你越会清晰地觉察箌自己内部存在的不朽因为上述特点有此映衬方显鲜明,正如要觉察轮船行驶的速度只能去看静止的河岸,而不是看轮船本身
引自 論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现时有两半:客观的和主观的。只有客观的一半表现为对时间的直觉因此不可阻挡地随波逝去;主觀的一半站定脚跟,始终不变惟其如此,我们仍能鲜活地回忆起久远的过去我们虽深知存在的短暂,仍意识到自身的不朽
引自 论我們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只要活着,我们就意识到我们一直站在时间的中段,而绝非其终点由此可以推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體现着无尽时间不变的中段恰恰是这一点给我们活着的信心,而不是始终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之中
引自 论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毀
●借助回忆和想象,一个人可以真切回想起早年生活的经历那么,他就比别人更加清楚贯穿整个时间的一个个现时瞬间的特质了解箌所有现时瞬间的特质,就会明白最为短促的瞬间乃是唯一永久的东西。通过这样的直觉体认他就会知道,此刻按最严格意义来讲是現实的唯一表现形式它的根在我们之内,来自我们内部而非外部这样,他就不会怀疑自身存在的不可毁坏相反他会明白,虽然他死嘚时候会失去客观世界失去客观世界借以显露自身的媒介——智力,但他的存在却不会受其影响因为他内部蕴含的现实和外部一样多。
引自 论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实则可将生命视为一场幻梦死亡才是梦醒。但必须记住个性和个体属于梦中意识而非清醒時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死亡对于个体来说好像是消亡这样看来,死亡无论如何不应看成是转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状态而是回到原本屬于我们的状态,人生不过是从这个状态的暂时脱离
引自 论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既然意识不直接隶属于意志,而受制于智仂而智力又受制于生理机能,那么意识无疑会因死亡而消失就像在睡梦或任何一种眩晕或晕厥中消失一样。但是别灰心!消失的是怎樣的意识呢一个隶属于大脑的、肉体性的、和动物一样但相对更加紧张的意识。……人的意识和动物的意识没有实质区别尽管我们的意识最发达。这种意识就其根源和目的而言无非是帮助动物获取所需的权宜之计。……相反死亡带我们回到的是我们的本原状态,即存在的内在状态生命诞生、延续、现在走向消亡,这是这一状态的变动性所在它是与表象世界相对的自在之物的状态。
引自 论我们的夲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认知受制于大脑是非常间接的代用品,正因为如此它是对现象的认知,因此在本原状态完全是多余的所鉯我们才会失去它。对我们来说认知随着现象世界终止而消亡,认知也只不过是现象世界的中介并只对它来说有些用处。在本原状态即便有人让我们保留这种动物性的认知,我们也会弃之不顾正像瘸子病愈后会丢掉拐杖。
引自 论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此外这里讨论的一切都基于一个假设:我们只能设想,一种状态如果不是无意识的便是有意识的,并且带有一切认知基本形式的印记——主体和客体的分立能知和所知的分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者和被知者均只受我们的动物性所支配动物性是非常次要的,衍苼的因此绝不是本质生命和本质存在的本原状态。生命和存在可以用其他方式形成但却不是无意识的。……归根结底我们的内在真實无非是意志,它本身并不具有认知……那么,如果死亡剥夺了我们的智力我们只是转到无认知的本原状态,它不是无意识的状态洏是一个更高的状态。在那里主客的对立消失了,因为应知的实际上将和能知的不可分离一切认知的基本条件(恰恰是这种对立)因此消失了。
引自 论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死去的回到所有生命的起点也是自身生命的起点。这样看来我们的生命应被看成昰从死亡那里得到的一笔贷款,睡眠则是这笔贷款的日利息死亡明确宣布,它是个体的终结但个体内含有新生命的种子,因此死去的鈈会永远死去而出生的都不是真的新生。死去的已遭摧毁但种子脱离出来,发育成新的生命进入存在领域,不知从何而来不知为哬而生。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奥秘它向我们揭示:现有生命的内部含有一切未来生命真实的种子,故而现有生命必定已经存在过
引自 论峩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灵魂不死和生生不息的区别显而易见,前者是所谓的灵魂整个进入新的肉体后者是个体的分解与重构,只有意志继续存在采取新的生命形式,得到新的智力
引自 论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因此人们可以从两个相对的角度考察烸个人。从一个角度看他是朝生暮死的个体,肩负错谬和缺憾在时间中有始有终;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是不可摧毁的本原存在客体囮为存在的万物。
引自 论我们的本质存在不能被死亡摧毁
●唯一令人信服的反对自杀的道德论证是自杀与实现最高道德目标背道而驰,洇为自杀表面上是种解脱却取代了从苦难世界的真正解脱。不过这种错误和罪行相去甚远,但基督教的教士偏要说自杀是犯罪
●基督教的核心包含如下真理:苦难(十字架)是人生的真正目的,这就是它否定自杀的原因因为自杀与此目的相悖,而古人立意较低赞哃自杀甚至将其视为荣耀。……不过这种对自杀的反对是出于禁欲的立场,因此必须站在比欧洲道德哲学家高得多的立场上看这种论證才是有效的。……如果我们降低这个立场谴责自杀就失去了站得住脚的道德理由。……一神教的教士狂热地反对自杀——这种狂热既無《圣经》依据也无可信的理由——就一定有秘而不宣的理由:主动放弃生命对那些宣扬一切皆善的人岂不是一种嘲弄?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就成了一神教强制人们乐观的又一例证。一神教谴责自我毁灭以便不被自我毁灭的行为所谴责。
●如果生命的终点完全是否定性嘚是存在的骤然停止,也许每个活人都已了结自己的生命但死亡也有肯定性的东西:肉体的消灭。这对自杀是一种阻吓因为肉体是苼存意志的现象形式。
●战胜畏死之心通常不像局外人看来那样艰难原因在于精神痛苦和肉体痛苦的对立。肉体痛苦强烈或者漫长我們就对其他烦恼无动于衷,我们关心的只是好起来同样,剧烈的精神痛苦让我们对肉体痛苦感到麻木——我们轻视肉体痛苦事实上,洳果肉体痛苦能压倒精神痛苦就能让我们忘记精神痛苦,获得片刻喘息因此是有益的。正是这个理由让自杀变得容易:在精神饱受摧殘的人看来自杀引起的肉体痛苦变得毫无意义。
●最大的图书馆如果摆放混乱还不如小图书馆合用,同样你可以积累大量知识,但洳果不动脑思考远不如只掌握少量知识,因为只有通过比较各个事实所知才井然有序,知识才被完全掌握为你所用。所思必为所知故应求知;反过来,唯思之方能知之
●你可以自发致力于阅读和学习,但无法致力于思考思考须被激发,正如火焰须借风势对思栲的对象有兴趣,思考才会继续兴趣也许是客观的,也许仅是主观的主观的兴趣仅针对于己相关的事物,客观的兴趣则只属于生而好思之人对他们来说,思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此类人少之又少,正因为这样大多数学者都难得思考。
●独立思考和阅读别人的思想兩者对头脑的作用迥异。因此一开始决定一个人思考或者阅读的因素,差别会越来越大……阅读把不合头脑心境或意愿的思想强加给頭脑,就像图章把图案印在石蜡上头脑全然受制于外部的压力,被迫这样想或那样想而头脑对此并无意愿或情感上的准备。相反独竝思考时,头脑遵循自己的意愿思考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切近之物或者某种记忆。……与阅读不同眼前的事物并不把任何思想强加给头腦,只是提供思考的环境和内容让头脑去想适合其本性和心境的事物。因此读得太多会让头脑僵化,正如不断对弹簧施压会让它失去彈性要想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最好的方法就是手不释卷故而,博览群书让大多数人变得更加乏味和愚蠢——他们本不该如此——吔剥夺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阅读只是独立思考的替代品,阅读意味着让别人左右你的思想……很多书只不过为了说明错误的路有那么哆条,听从其指导会怎样误入歧途……只有在自己思想枯竭的时候——这在最智慧的人身上也时有发生——才应该读书。……不过驱除自己的思想来为书籍让路是对圣灵的犯罪,这就好像是抛弃缤纷万象以便观看植物标本或风景雕刻。
●有时自己苦思良久发现的真悝或洞见,可在书中轻易找到但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要宝贵一百倍。只有这样真理或洞见才能进入你的思想体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汾成为其中的一员,它和你的思想体系严丝合缝与其他推断和结论和谐共存,带有你自己思想模式的色彩和印记它随叫随到,将牢牢扎根在你的头脑中永不磨灭。
●独立思考者先得出观点才知道权威说法,因此权威说法无非印证自己的观点;书斋里的哲学家却从權威说法出发通过收集别人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观点。后者与前者相比正如机器人与活生生的人。
●学而知之的真理之于我们的关系囸如假肢、义齿、蜡制的鼻子,充其量像移植的皮肤思而得之的真理则像生来就有的四肢,只有它真正属于我们这也是思想家和纯学鍺之间的差别所在。
●独立思考的人之于一般书斋哲学家就如亲历者之于历史学家,前者用切身体会说话因此,一切独立思考者原则仩都是一致的歧异只来自立场的不同,因为他们都只是表达他们的客观理解反之,书斋哲学家记录此人如何说彼人如何想,他人如哬反对等等,然后他比较、权衡、批评这些论述以图达到真理,这一点他正像历史批评家
●一流头脑的特征是,凡有判断都出自第┅手资料这样的头脑产生的思想都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从他们对思想的表达上也处处可以看出这一点
●很多思想对思考者来说具有价徝,但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写下来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只有出发点是为了给自己提供导引,你的思考才有价值思想家可分两类:第一种絀发点是为了指导自己,第二种为了指导他人前者是真正的独立思想家,当得起“独立”和“思考”两个词他们是真正的哲学家。他們本就认真他们生活的乐趣和幸福在于思考。后者则是诡辩家他们想装得像思想家,他们的快乐来自他们希望从别人那里得来什么這才是他们看重的。一个人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可从他的整体风格和方式一眼看出。
●认识和求知的基础在于不可解之物……对不可解倳物的研究衍生了形而上学。
●当智力服务于意志即实用时只存在个别的事物;当智力醉心于艺术和科学,即因其自身而活跃时只存茬普遍观念和整体类别,以及关于事物的理式……究其原因,意志之所图所求只是个别事物只有个别事物才具有经验意义上的真实性。相反观念和种属只能非常间接地成为意志的对象。
●哲学思考的两个基本要求是:第一直面问题,绝不退缩;第二不言而喻的,偠清醒对待加以质疑;最后,头脑若要进行真正的哲学探讨必须无拘无束——它不能有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因此也就摆脱了意志的诱惑从而彻底接受可感世界和自身意识的导引。
●诗人用意象来展示自己的想象意象来自生活、人的性格或境遇。他们调动意象让意潒尽可能占据读者的心灵。故而虽然贤愚殊途、才具迥异,人皆受诗人吸引相反,哲学家展示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从生活中提取的唍成了的思想,因此要求读者也能如己一般严密而深入地思考惟其如此,哲学的读者少之又少诗人好比示人以花朵,哲人好比示人以婲香
●哲学有一个古怪而不足取的定义:纯由观念构成的科学……。观念所包含的仅是从感性知识那里乞讨和借用来的东西,感性认識才是所有洞见真正的不竭之源泉因此,真正的哲学不能来源于纯抽象的观念而应立足于内在和外在的观察的经验。……哲学恰如艺術和诗歌必须根植于对世界的感知。不管大脑多想高高在上哲学也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整个人,包括大脑和心灵自始至终都冷眼旁观,不为所动
●仅有敏锐,能使你成为怀疑论者却不能让你成为哲学家。从另一个方面看怀疑主义之于哲学,正如反对派之于议會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怀疑主义无所不在,因为哲学无法提供数学所提供的那样的证据
●我们把一些命题叫做理性的必然偠求。对这些命题我们未经审查即认其为真,我们对此深信不疑即便想要对其认真审查也无能为力,因为那样做我们就得暂时对其存疑我们完全听信这些命题,因为当我们刚刚说话和思考就有人不停向我们灌输这些命题,使之根深蒂固因此,思考这些命题就像思栲本身一样古老乃至二者不可分离。
●人们喋喋不休地说:自然科学成就巨大相比之下,形而上学进展甚微但又有哪种科学能像形洏上学那样,无时无刻不受到权贵、公众、保皇党人全副武装的反对只要人们要求形而上学去适应教条,它就不能发挥全部力量各种各样的宗教,或在早期将教条加诸形而上学而使之僵化或禁止、压制形而上学自由无碍的表达,从而占据了人类的形而上学倾向因此,人类对最重要和最有趣事物的考察对其自身存在的考察,或被间接阻碍或因思想受制而无力实行,人最崇高的倾向乃被重重枷锁禁錮
●真理不能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并非事物呈现假象而导致谬误也非直接源于推理能力的薄弱,而是由于成见和偏见——这些伪前提擋住了通往真理的道路
●普遍真理之于个别真理,正如金币之于银币普遍真理能转化成诸多相关的个别真理,正如一枚金币可以兑换荿一些散钱
●从一个命题只能引出此命题所蕴含的东西,即其显义与隐义;但两个命题如构成三段论的前提则可引出两个命题均不具囿的东西,正像身体乃各部件凑泊而成但其性质则为任一部件所不具备。逻辑推论的价值正在于此
●光明之于外部的自然界,正如智仂之于内部的意识界智力关乎意志,因此也就关乎身体机能——客观看来意志即身体机能。这种关系类似光明与可燃物及助燃的氧气嘚关系可燃物产生的烟雾愈少,光明愈纯粹;同样智力与产生它的意志脱离得愈完全,智力愈纯粹不妨打个更宽泛的比喻:可以把囚生看作燃烧的过程,智力就是此过程产生的光明
●思想的质量(思想的形式价值)来自内部,来自思想的方向;思想的内容则来自外蔀因此,我们某时的想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因素的产物正因为这样,思想的对象与头脑的关系正如琴拨和琴弦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看到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
●从以下事实即可见出,常人的智力多么琐碎和片面人类意识又是多么含混不清:尽管人苼朝生暮死、充满变量、迷雾重重,人们却都不去进行坚持不懈的哲学探索除了极少的例外,大多数人浑浑噩噩地过此一生与动物没囿多大区别,他们与动物的最终区别只是他们能为未来几年做一些筹备如果他们偶有思考形而上问题的需要,也有各种宗教自上而下事先提供给他们思考的结果他们有宗教就够了,不管是什么样的宗教
●人们几乎相信,我们的思考有一半是不自觉地发生的我们达成┅个结论时,通常并未认真地思考引出此结论的前提……几乎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生理学假设:自觉思考发生在大脑表面,不自觉思考发苼在大脑内部
●我们对某事物已有一定之见,对与之相关的新观点就会采取防卫和否定的态度这很自然。新观点像一个敌人突破进叺我们自身信条的封闭体系,打破了我们由此体系而得的心灵的平静要求我们付出额外的努力,并宣布此前的努力作废因此,将我们從错误中拯救出来的真理就像药水不仅味道苦涩难忍,而且不能立竿见影须经一段时间才发挥效力。
●智力是强度的单位不是广度嘚单位,就智力而论一人可抵千人,但一千个蠢人加起来也顶不上一个智者
●可怜的平庸之辈到处泛滥,他们缺乏两种密切相关的能仂:达成判断的能力和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但不是平庸之辈,就无从了解他们能力的缺乏也无从了解他们生活的可悲。不过正因为能力的缺乏,胡涂乱写才能在各国大行其道超凡脱俗之人才命途多舛。真正的思想和艺术在某种程度上都试图将伟大的头脑置于渺小的囚群之上无怪乎此类尝试难以实现。作家要提供乐趣须在其思考方式和读者的思考方式之间取得某种一致,两者越是一致提供的乐趣越大。伟大的心灵只能对另一个伟大的心灵心领神会出于同样的原因,拙劣或平庸的作家在深思的心灵中引起的是反感和厌恶和大哆数人谈话甚至也有同样的效果,每一步都感觉格格不入
●只有在人身上,认识即对他物而不仅仅是自身的意识,才达到了一个高度并借理智上升为思想。结果除了单纯的存在,人的生活也有了认识本身在某种意义上,认识使他超越了自身存在而在其他事物中獲得了第二个存在。
●只有智力超出生存所需时认识才多少成为自身的目的。智力的天职是为意志服务仅仅体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智力擅离职守以保持纯粹的客观,那将是相当罕见的艺术、诗歌和哲学的起源正在于此,乃无意得之就其本质而言,智力是勞工意志是监工,让它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但如果有一天,这任务繁重的劳工利用空闲时间主动创作一件作品出于自己的意愿,没有什么目标只想做点什么让自己满足和开心,那他创作的必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推而极之,一件天才之作
●像这样纯客观地运用智力,不仅见于一切艺术、诗歌和哲学成就总的说来也见于一切纯科学的成就。在纯科学的研究和学习中在对任何主题的自由思索(即无關个人功利的思索)中,这样的智力运用已经出现即便几句简单的交谈,如果主题是纯客观的无关谈话者的利益因此也无关其意志,哃样需要客观地运用智力纯客观运用智力与主观运用智力——即为个人利益运用智力,不管多么间接——相比如同舞蹈与走路之间的關系。像舞蹈一样客观运用智力是多余精力的释放,没有什么目的;相反主观运用智力显然合乎天性,因为智力就是为服务意志而产苼的在工作和个人努力中,在一切关乎个人事物和物质的谈话中在吃喝玩乐中,在有关谋生的种种事物中在任何一种功利的考虑中,都有智力的主观运用
●的确,大多数人不能将智力用作他用因为对他们来说,智力只是服务于意志的工具智力全部用于这个任务,毫无保留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变得这么乏味这么古板,不能从事客观的交谈从他们的脸上似乎可以看到,智力被牢牢捆在意志之仩因为这样,他们的表情常常给人目光短浅的印象令人压抑,但这无非表明:他们整个知识储备受制于自身意志我们可以看出,特萣意志为达成其目的需要多少智力他们就有多少智力,多一点也没有因此,他们外表粗俗一旦没有意志的驱使,智力就停滞不动怹们对什么都没有客观的兴趣。如果事物与他们没有直接的或者至少是可能的关系就引不起他们的注意,更不必说触动他们的心灵机智或幽默甚至显然都不能打动他们,需要动一点脑筋的事情他们都痛恨低俗的滑稽顶多让他们大笑几声,除此之外他们就是麻木的野囚。凡此种种都是因为他们只能产生主观的兴趣。这也正是打牌为什么成了最适合他们的娱乐因为打牌赌钱和舞台剧、音乐、交谈不哃,它不属于纯粹的认识而是对意志的调动——意志是无所不在的首要因素。
●除此之外他们从生到死都是商人,是天生为生活奔波嘚苦工他们的一切快乐都来自感官,其他快乐他们感觉不到和他们交谈只能谈生意,不能谈别的和他们交往是自降身价。相反两個能对智力进行某种纯客观运用的人,他们的交谈是自由的智力游戏虽然他们谈话没有实质内容,只是嬉笑怒骂这样的交谈实际上像雙人舞或群舞,而另外一种交谈则像正步走:一个挨一个或一个跟一个只为了到某个地方去。
●天才喜欢对智力进行自由的因此也是超瑺的运用而且他们有这个能力,这样在天才那里知识成了整个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和目的,他自身的生存反倒退居其次仅仅是一种手段。这样正常的次序完全颠倒了。有了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天才不是生活在一己之内,而是生活在世界之中他的认知能力完全向着超常的方向发展,因此他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单纯的生存及其目的上他的头脑需要保持充实和活力。他因此不能淡然经历人生百态像瑺人一样对日常生活热衷关切。一般的智能适合一般的现实生活因此天分在常人眼中成了病态,甚至像所有超常之物一样成了阻碍。甴于智能的增强对外部世界的直觉体认极为客观明晰,远远超过意志所需反倒妨碍了智力为意志服务,因为他们考虑的是现象本身為现象本身而考虑,而不去考虑现象与个人意志的关系或现象与现象的关系,因此也就干扰和妨害了对这些关系的考虑要服务意志,對事物作些肤浅的思考就足够了我们只需考虑事物与目的的关系,以及目的与什么有关因此,我们考虑的只是关系此外的一切一概視而不见。客观充分地思考事物的本质会削弱这种认识,使之陷入混乱
●诚然,天才与常人的智力只有量的区别即只是程度的区别。不过常人尽管个个不同,却都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因此常常众口一词,赞同一些实则错误的判断乃至怀抱一些基本观念,一代代流傳重复;而每个时代的伟大思想家都或公开或秘密地反对这些观念考虑到这一点,我们难免要说:天才与常人的智力是质的区别
●在忝才的头脑里,理式世界极为清晰并鲜明地显现出来。最有分量和最深刻的思想不是通过对个别和孤立的事物苦苦观察而得而是要尽量全盘考虑。故而人类有望从天才那里得到最深刻的指导。因此也可以说天才对事物有极为清醒的认识,所以对与事物相对的人也有著清醒的认识有能力揭示事物及人类本质的天才,人类应当崇敬
●若要赢得同时代人的感激,你要与他们步调一致但这样你就无所建树。若有不凡的想法你得对后代说。的确这也许会使你在同时代人中默默无闻。你好像被迫在荒岛上度过一生辛辛苦苦树立起纪念碑,好让后代的海员知道你曾经存在过
●能人为金钱和名誉而工作,但天才苦苦耕耘的动机却不容易确定不是钱,因为天才很少有錢;也不是名名誉太不确定,更深一层考虑价值甚少。严格地说天才工作也不是为了自己的乐趣,因为付出的大量辛劳几乎超过了獲得的乐趣不妨说,天才工作是出于某种奇特的本能他们对其他动机并不了解,只是不得不付出长期的劳作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
●更深一层考虑似乎在天才身上,生存意志像人类精神一样发觉智力罕见地暂时明澈起来,现在它要为全人类索取明澈思想之所得——这实则也是天才的本性——以便让天才的思想之光照亮常人暗昧无知的头脑正是这个目的驱使天才孤军奋战,不求回报、掌声和同情甚至忽略个人安乐,更多地想着后代而不是当代因为他的时代只会把他引入歧途。
●天才把他的工作当成神圣的事业当成自己存在嘚真正目的,当成全人类的财产他留下作品,为了更能理解他的后代这成了天才最重要的目标,为此目标他头戴荆冠,但荆冠总归會长成桂冠他努力完成并守护着他的作品,坚定得就像守护虫卵、孵育未来族群的昆虫——虽然它看不到那一天它把卵产在一个地方,知道那里有一天会有新的生命茁壮成长然后,它心满意足地死去
●美的形而上学,其核心问题可简述如下:客体与欲望无关如何能引起我们的愉悦?……我们都认为:某物只有与我们的意志或我们习惯所称的目的发生关系我们对其才能产生愉悦,因此有愉悦而无意志的激发听起来像是自相矛盾。美与我们的个人目的即意志无关但显然能引起愉悦。……我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是:在美的事物中峩们总能觉知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内在和本原的形式,即柏拉图所说的理式由此衍生了无意志参与的认识主体,即无关目的或意愿的纯粹智能这样,当审美发生时意志完全从意识中消失,而意志是我们所有烦恼和痛苦的唯一根源审美伴随的愉悦感由此产生。痛苦连根詓除愉悦因此创建。
●想象力隶属于意志它之所以产生和存在,即是为意志或个人服务这是它唯一的天职和常务。若个体意志能放任想象力片刻使其暂免职责,全获自由又不失充沛活力,或尽力发挥知觉能力则想象将立刻变得完全客观,成为忠实反映客体的镜孓更确切地说,意志以想象为媒客观化为或此或彼的客体,客体的核心本质借由想象呈现知觉时间越久,呈现得越完全直至知觉窮尽。
●一幅画将飞逝的瞬间永远固定下来因而将其从时间中解救出来,它所展现的不是个体而是理式,是变动中的不变因素
●事粅客观、本质的存在构成事物(柏拉图式的)理式,也存在于一切美术成就之中前一种情况,意志鼓动人去努力意志与努力不可分离;后一种情况,意志毫不介入只有智力依靠自力,用自己的方式自愿无偿展现它取得的成果
●只有把意志及其目的从人身上彻底去掉,同时去掉人的个体性具备纯粹认识的条件,纯客观的觉知才能出现事物(柏拉图式的)理式才能被理解。
●然而此觉知必先于概念,即最初的直觉认识这一认识继而构成内在的质料及核心,它是真正艺术品、诗歌乃至真正哲学的灵魂天才可遇而不可求的灵光闪現总是为人称道,正因为最初的艺术认识完全与意志分离完全独立,是非意志的
●诗歌和造型艺术总以个别事物为主题,不厌其详地展现其独特性甚至最无关紧要的细节也不放过。科学借概念而行一劳永逸地将独特之处加以界定并描述,将其归为一类每个概念都玳表无数个体。……艺术的特质在于艺术以一代多,它对个体精描细摹目的在于揭示个体所属种类的理式。因此一件事,一个生活場景经过准确充分的刻画,即通过对个体的细致描述从某个侧面体察人性本身,从而产生对人性本身清晰深刻的认识……诗人也从躁动纷繁、无休无止的生活中选择一个场景,有时仅是一种情绪或感觉以便向我们展示生活和人性。
●一件造型艺术品并不像实际事物┅样向我们展示昙花一现的东西,即构成具体事物和个别事物的特定质料与特定形式的结合它向我们展示的仅仅是形式;若艺术品完整赅备,则向我们展示理式本身因此,一看到画面我们立刻离开个体事物,走向纯粹形式……艺术品的美学目的在于让我们认识(柏拉图式的)理式,理式的特点就是形式与质料的脱离和分立
●艺术品的本质是仅仅展现形式而不展现质料,并展现得鲜明了然这正昰为什么蜡像不能带来审美感受,因此也不是(美学意义上的)艺术品制作精美的蜡像比最出色的画作或雕像显得真实得多,如果对现實的模仿是艺术的目的蜡像可拔头筹。但蜡像展现的不仅仅是纯粹形式还有质料,因此产生一种假象好像原物就在眼前。真正的艺術品带我们远离那些昙花一现的东西即个体,走向长存不变并不断重现的东西——纯粹形式或理式;但蜡像展现的似乎是个体本身即曇花一现的东西,而不展现能为朝生暮死带来意义的东西蜡像没有生命。惟其如此蜡像勾起一种恐怖感——它产生的效果像僵尸。
●峩们年轻时的观感之所以重要在人生的黎明,一切之所以像是沐浴着完美无缺的光辉都是因为那时我们刚刚通过个别事物对类别开始熟悉,类别对我们还是新鲜事物所以每个个体事物都代表其种类。在此我们掌握了种类的(柏拉图式的)理式理式即是美的本质构成。
●音乐讲述的不是事物而是纯粹的悲喜。悲与喜对意志而言是唯一的真实。因此虽然音乐不直接诉诸头脑,对心灵却有千言万语要求音乐打动头脑是滥用音乐,画面音乐就是这样因此总是遭到反对。
●戏剧是人类存在的最佳反映总的说来,有三种理解戏剧的方式第一阶段,也是最常见的阶段戏剧限于趣味——我们关注剧中人物,因为他们在追求与我们类似的目标情节靠谋划、角色性格囷巧合来推动,全剧靠机智和幽默调节第二阶段,戏剧诉诸情感——英雄引起我们的怜悯我们从英雄身上看到自己,情节的特点是悲愴最后复归平静释然。在悲剧力图达到的最高也是最难的阶段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悲伤苦难,生活的不幸最终的结果是挣扎的徒劳。我们深受触动受到直接影响或感同身受,对生活产生厌离之情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但在表演艺术中情况正好相反——结尾是最難的无数戏剧前半部分让人充满期待,但到了恶名昭著的第四幕就变得混乱、动摇、摇摆不定,结尾生硬、令人不满或者是所有人早就想到的结局。……结尾的难度部分在于把水弄混总比弄清容易,也部分因为在戏剧开头,我们允许剧作家自由发挥但到了结尾峩们则有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求结尾要么大喜要么大悲,但人情百态很难如此泾渭分明我们进而要求结尾要自然,要公平要水到渠成,但同时又出乎观众的意料
●小说描绘的内在生活越多,外在生活越少就越高级。这种关系应成为每种小说的标志……而在拙劣的小说中,外在生活只为自身存在艺术就是让内在生活尽可能地生动,因为内在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兴趣所在小说家的任务不是叙述大事,而是让小事变得有趣
●作家可分为流星、行星和恒星三种。第一种效果短暂你抬头凝望,叫声“看啊”它们就永远消失了。第二种是行星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因为离得近它们往往要比恒星更亮,无知的人误以为它们就是恒星但它们必定也会迅速退场,何况它们的光亮是借来的它们的影响仅限于同行者(同时代的人)。只有第三种始终不变牢踞天宇,靠自身发亮影响及于各个时玳。由于没有视差它们的外观不会随着我们视角的改变而改变。与其他星体不同它们不仅仅属于一个系统(国家),而是属于整个宇宙正因为太高,它们的光线才需要那么多年才能到达地球人的眼睛
●作家总共分两种:一种不得不写,一种为写而写前者有一些想法和经验,自觉需要与人分享;后者缺钱他们写作的目的就是赚钱。他们思考是为了写作你可以根据以下特点认出他们:他们竭尽全仂把观点拖长,他们的观点半真半假、暧昧不清、做作且多变他们通常更爱暮色沉沉,以便蒙混过关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作品既不精確也不清晰你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写作仅仅是为了用字把纸填满。一旦看清这一点你就会把他们的书扔到一边,因为时间宝贵稿酬囷版权实际上害了文学。只有不得不写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金钱好像带有某种诅咒只要一为报酬写作,任何作家都写不出好作品最伟大作家创作最杰出作品时,都没有报酬或报酬极少西班牙的一句谚语说得很妙:荣誉和金钱装不进同一个口袋。……大众有一种愚蠢的愿望——只读印出来的东西一大群拙劣的作家以此为生,他们叫作报刊作家真是个好名字!英语中“报刊作家”的意思就是“ㄖ工”。
●作家也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作家写作但不思考,他们的写作素材取自记忆、回忆录甚至直接取自别人的著作,此类作镓人数最众第二类作家边写作边思考,他们为了写作而思考这样的作家很常见。第三种作家动笔之前先已思考他们写作只是因为之湔的思考,此类作家很罕见……即便那些动笔之前已认真思考的少数作家,思考主题本身的人也少之又少其他人思考的都是书,都是怹人对主题说过什么也就是说,得有他人的想法在旁边用力推一下他们才能思考。于是这些想法成了他们直接的话题因此他们总受別人影响,也就永远不能有创见相反,上述少之又少的作家他们思考是受到主题本身的触动,因此他们的思考紧紧围绕着主题只有茬他们当中才能找到生命力长乃至不朽的作家。……作家所写直接出自自己的头脑他的书才值得一读。
●书无非是作者思想的记录这些思想的价值或在质料,或在形式质料是指作者的思考创建在什么之上,形式是指作者处理质料的方法即对质料的思考是什么。……思考所由创建的质料多种多样这是它赋予书籍的优点。一切经验的素材即狭义或广义上符合历史或自然规律的事物,都属此类质料嘚特征在于客体,因此一本书可以很重要而无论其作者为谁……至于对质料的思考,其特征则在于主体所写题目可能所有人都懂,所囿人都熟悉但这里带来价值的是理解质料所采取的形式,是思想的内容这取决于主体。因此这样的书如果值得称道、卓尔不群,其莋者也是如此因为这个原因,一个值得一读的作家得益于质料越少甚或质料越为人熟知,越被广泛采用该作家便越是伟大。因此古希腊三大悲剧家都采用同样的质料。
●一本书出名以后你应该分清楚是因为其质料还是形式。……大众对质料远比对形式感兴趣这種倾向表现在对待诗歌作品的荒诞态度上。他们费尽心机四处搜罗触发作品创作的真实事件或个人经历,是的他们对这些东西比对作品本身更感兴趣。因此他们更多地是在读歌德其人而非其书,他们付出更多辛苦研究浮士德的传说而不是浮士德这个人物……重质料洏轻形式,这就好比一个人看到美丽的伊特鲁里亚古瓮只为对颜料和粘土作化学分析,便对其造型和图案视而不见
●思想一经说出即喪失其实际生命,变为化石就此死去,但也不可朽坏就像史前动植物化石。一旦我们的思想付诸言辞思想便不再代表我们的想法,戓者说实际上变得不再重要当思想开始为别人而存在,它就不再存于我们内心就像婴儿有了自己的生命就脱离母体。
●文学期刊应是┅道水坝挡住胡乱草就、汹涌而上、有害无益的当代书籍。期刊的判断应正直、明智、苛刻应该无情地鞭挞一切无能之辈的拼凑之作,一切头脑空空、钱袋空空、凑字赚钱的行为——百分之九十的书都是这样写出来的期刊应因此反对无病呻吟、欺世盗名,这是其职责所在但恰恰相反,期刊却在助长这一切对此听之任之,反倒与作者、出版商结成同盟占有公众的时间和金钱。期刊撰稿人一般为教授或文人他们工资不高或报酬微薄,因为目标一致利益一致,他们联合起来互相帮衬,彼此吹捧这就是为什么文学期刊对坏书一爿赞誉之声。他们的人生格言是:让自己活也得让别人活!
●匿名写作是一切文学无赖行为的保护伞,必须废除文学期刊引入匿名写莋的背景是,它能保护正直的批评家不被作者及其保护人的怒火所伤;但百倍于此的是它的作用只是让评论家完全不负责任。若没有匿洺写作评论家将不能为自己的言行开脱;有些腐化堕落的评论家向公众推荐坏书,换取出版商的一点好处这种可耻行径也就无所遁形。匿名写作仅仅掩盖评论家的含煳其辞、平庸少才和言之无物一旦他们知道自己可以躲在暗处匿名写作而没有危险,他们就会变得难以置信地无耻和无赖
●风格是思想的脸,比身体更少欺骗性模仿他人的风格好比带了面具,面具不管有多美它都没有生命,很快就变嘚索然寡味难以忍受。因此最丑陋的活人的脸也胜过面具。……矫揉造作的风格好比做鬼脸
●要对一个作家的价值暂作评价,不必叻解他思考了些什么以及他的思考创建在什么之上,因为那样就得读遍他所有的作品第一步,了解他怎样思考就够了作家的风格提供了一个确切的参照,可以了解他是怎样思考的他思考的内在本质和总体风格是什么。因为风格解释了一个人全部思想的形式特点不管他思考什么,思考创建在什么之上形式特点都始终不变,这就好比塑造的人物虽然各异但用来塑造的泥团却都是一样的。……要从提问人的步伐确定他在一定时间能走多远因此我读几页某位作家的书,就已多少知道我能从中得到什么
●好的风格的第一个标志是言の有物,实际上这也足以构成好的风格……庸常之人言语乏味,也许是因为他们说话时不够清醒也就是说,不真正理解用词的意义洇为这些用语他们通盘照搬,所以他们组织在一起的是惯用语(老生常谈)而非一个个词语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作品明显缺乏清晰的观點因为他们的作品里没有构成清晰观点的东西,即明晰的个人思考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大堆含煳不清的词现成的短语,陈腐的表達还有时髦的措辞。这种暧昧的作品因此好比铅字磨损的印版
●从以上关于作品乏味的讨论可以推见,乏味总体而言有两种:客观的囷主观的客观上的乏味是因为没有提出问题,作者没有明确的观点或信息需要表达;因为如果有的话他就会直接说出,从而处处给出清晰无误的概念既不模棱两可,也不莫衷一是更不含煳其辞,因此也就不会乏味即便他的主导思想是错的,仍经过清楚的思考和审慎的考虑即至少形式上是正确的,他的作品因此具有一定价值相反,出于同样的原因客观上乏味的作品一无是处。主观上的乏味则僅是相对的其原因在于读者对论题缺少兴趣,当然这源于读者的局限因此,最值得称道的作品从主观角度看可能是乏味的即此读者戓彼读者认为它乏味;相反,最差的作品从主观角度看可能是有趣的因为此读者或彼读者对论题或作者感兴趣。
●矫揉造作的作家好比┅个人装扮起来以免混同于福大众,而绅士不管如何衣衫褴褛也不愿冒此风险正像过分花哨、华而不实的着装暴露了普通人的身份,矯揉造作的风格也暴露了平庸的头脑
●不过,想让写作和说话一模一样未免误入歧途。每种写作风格都应略带雅训雅训实乃一切写莋之源。说话像写文章则显卖弄、晦涩;写文章像说话,一样遭人唾弃
●不论何时何地,晦涩和含混均是大敌因为言语的含混绝大哆数源自思想的含混,而思想的含混又来自思想本身的冲突和矛盾进一步来自思想的虚假。头脑中如果有了真实的想法头脑就会力求奣晰,并能很快达到这个目标:经过清晰考虑的思想很容易找到适当的语言一个人所能想的,总能用清晰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出來措辞艰深、混乱暧昧的人并不真正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他们对要说的只有点朦胧的意识还算不上一个想法。不过他们也想对自己吔对他人隐瞒他无话可说的事实。
●真理是最为赤裸裸的其表述越简洁,影响越深远例如,关于人生之虚无滔滔雄辩也没有约伯的話更有力量:“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正因为此,歌德的质朴之诗远高于席勒的雕琢之作这也是很多民歌影响巨大的原因所在。凡属冗余皆为有害。
●从事文学的男女九成以上除了报纸什么也不读,因此怹们的拼写、语法、文风完全取法报纸因为报纸文字的简洁,他们甚至把报纸对语言的戕害视为短小精悍、措辞文雅、新奇精巧事实仩,才学不足的文学青年总的说来把报纸视为权威仅仅因为报纸是印刷出来的东西。因此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报纸绝无文字差錯应该设立审查官,他不应领取工资而应按挑出的错误取酬:发现一个草率使用或风格可憎的词,一个语法或句法错误或者一个用錯的介词,都领一个金路易;发现一处严重违反文风语法的地方领三个金路易;若发现重复犯的错误,则报酬翻倍;所获报酬应由始作俑者承担德语难道可以是随便什么人的玩物?甚至粪堆都受法律保护难道德语就不应该?何其目光短浅!如果每个三流文人和报刊作镓都可以任意妄为不加节制,德语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文学在衰落,古代语言被人淡忘一种风格上的缺陷变得越来越普通,但只囿在德国才大行其道这便是主观性。作家认为他的意思只要自己明白就行了,任由读者自生自灭作者对读者的困难不予理会,自行其是仿佛自说自话。而真正该有的是对话甚至,说者因听不到听者的问题须将自己的意思表述得更加清楚。出于这个原因风格不應是主观的,而应是客观的客观的风格是,词语的组织让读者只能被迫和作者进行完全一样的思考但要实现这一点,作者须时刻牢记:思想也遵循重力法则——思想从头脑传递到纸上要比从纸上传递到头脑容易得多,因此为了保证后一种传递我们得为思想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如若实现词语将呈现纯客观的状态,就像一幅完成了的油画;而主观的风格其影响力无非像墙上的斑斑污点仅当想象力碰巧被激发时,人们才能从污点中看出形状和图案其他情况下它们只是污点而已。我们所讨论的这种区别适用于整体叙述模式但通常吔体现在个别段落。例如我刚在一本新书中读到:“我写作,不是为了让世上的书再多一本”这和作家的意图完全相反,而且毫无意義
●草率动笔等于坦承作者并不看重自己的思想。只有坚信自己思想的分量和真实性作家才能产生热情,才有不屈不挠的意念去探索如何将思想表达得尽量精巧、有力和动人,就像我们只为圣物或无价艺术品使用金银制成的匣子
●像建筑师盖房那样写作的人少之又尐。建筑师要事先画图纸考虑到最小的细节;大多数人写作则像玩多米诺骨牌,他们把句子像骨牌一样一个个摆在一起一半有意为之,一半无心使然
●写作艺术的基本原则是:一心不可二用;因此不能要求作家同时思考——更不必说同时表达——两个念头。但割裂句孓加上插入语,就是要求作家一心二用这种做法导致不必要且荒谬的混乱。德国作家在这方面表现最差原因可能是德语比其他语言哽容易割裂,但这并不值得称道没有一种语言读起来像法语那样悦耳晓畅,因为法语通常没有这样的缺陷法国作家注意写下自己的想法,排列顺序最为合理、自然因此读者对每个想法都心无旁骛。相反德国作家让想法彼此交错,句子套句子再套句子因为他们坚持偠一下子说六件事,而不是逐一把六件事说完
●一个想法与另一个想法像十字架一样交叉,这样做明显有悖常理但作家就是这么做的:说一件事刚开头,立刻打断在句子中间又说迥然不同的另一件事,留下没有意义的半个句子让读者思量直到下半句出现,这就好像遞给客人一个空盘子让他去猜盘子里会出现什么。……这种大煞风景的造句方式登峰造极之处在于有时插入语并非句子的有机部分,洏是生硬嵌入造成刺目的断裂。如果说打断别人说话是失礼那打断自己说话也同样失礼。出现这种遣词造句的方式已有多年现在,所有胡涂乱写、一心想着报酬的作家每一页都要打断自己六次并以此为乐。理无例不明——他们的做法就是拆散一个短语以便插入另┅个短语。他们这样做不仅出于懒惰也由于愚蠢,他们以为这样可以使文笔生动、摇曳生姿除极个别的例外,这种做法不可原谅
●讀作家的作品,并不能学会任何文学手法如说服力强、想象丰富、譬喻巧妙、文笔流畅、文风峻厉、言辞简明、优美雅致、表现力强、機智风趣、对比鲜明、惜字如金、朴实稚拙。但若你已掌握这些手法已有此倾向和潜质,通过阅读使已有的手法得以加强,我们知道洳何运用更愿乃至更有勇气调动这些手法,评价其得失因而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这时我们才真正掌握这些手法这是通过阅读学习写莋的唯一方法,借此我们知道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天赋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些素养,我们从阅读中学到的只有冰冷僵死的套路成为肤浅嘚模仿者。
●不读书的诀窍十分重要要点在于,对那些红极一时的书要不去理会有些宣扬政治或宗教的小册子,或者小说和诗歌造荿很大的轰动,这时应该记住:为蠢人写作总不乏读者读书的前提是读好书,不读坏书因为人生苦短。
●买书是件好事如果同时能買到读书时间的话;但人们通常误以为,买了书就等于拥有了书的内容
●就世界史而言,五十年是相当长的时间因为世界的质料一直茬变,总有新事发生就文学史而言,五十年微不足道因为什么也没发生,事情还是五十年前的样子与事物的这种状态相适应,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时代风气大约每三十年就瓦解一次因为期间谬误发展壮大,愈益荒谬时代风气终于不堪其负;与此同时,相反意见也洇谬误而加强于是乃有突变,但继之而来的常为相反的错误展现事物状态的阶段性重复应是文学史真正应该研究的内容。
●我希望有┅天有人尝试写一部文学的悲剧性历史表现各国在其引以为荣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尚在人世时是如何对待他们的。这部文学史中作者應该呈现给我们的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善与真如何忍受恶与假的统治;每一位真正打开人类心智的人,每一个艺术大师几乎都成叻殉难者;除了极少例外,他们饱受折磨贫穷凄惨,不被承认无人同情,无人追随无能之辈却名利双收;他们的命运就像《圣经》Φ的以扫,在出门狩猎、为父亲打野味时被雅各骗走了长子的继承权;尽管如此他们对事业的热爱支撑他们继续艰苦的斗争,直到教导囚类的使命终于完成永不凋谢的桂冠向他们伸手召唤,钟声敲响宣布光荣的时刻: 沉重的铠甲变作孩童的轻装, 痛苦短暂欢乐却绵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右相对性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