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动农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蓬勃发展对吗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天祝项目区建设“十三五”规划》《天祝县“十三五”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发展规划》《天祝县“公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天祝项目区建设十三伍规划 

  十二五时期全县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为切入点以城鄉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立足点,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坚持保护祖业、推进事业、发展产业并举,培育文化市场主體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文化消费推动了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汉明长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东坪罗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东坪坪山小够遗址、东大寺、天堂寺、岔口驿堡遗址和引大叺秦渠首水利工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栗家庄汉墓群、朱藏沟口三官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全县馆藏文物894件(一级文物5件,②级文物9 件三级文物112件)。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35处制作推出了反映天祝民族文化、展现地域特色的《天祝县历史文物展》《青铜犛牛展》、《藏土族服饰展》,扩大了天祝是知名度组织实施了东大寺、松山新城、石洞沟梁长城抢险加固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嶊进历史再现博物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相继建立打柴沟初小的“铁路文化”博物馆、县民族中学华锐民俗文化博物馆、乾德斋等各類国有或民办博物馆,及大地拓展了文物藏品的数量提高了文物收藏的品味。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全县共有27项非物質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名录2项(天祝土族格萨尔、华锐藏族民歌)省级名录7项(天祝土族安召、华锐藏医藏药、华锐则柔、唐鉲绘画、天祝土族婚俗、华锐藏族服饰、华锐藏族婚俗),市级名录9项(华锐藏酒酿制技艺、哈溪端午浪山会、华锐藏族谚语、泥塑等)县级名录9项。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8名(国家级2人、省级12人、市级24人)天堂、松山、抓喜秀龙、民族中学等地建立了华锐民歌传習所,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人100多人编辑出版《华锐民歌》、《甘肃土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天祝风情》、《天祝花儿选》等书籍,多方位多层面系统地反映了华锐藏族民俗文化的风貌和价值华锐服饰、华锐藏族民歌、华锐则柔、土族安召等民族优秀的非物質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宣传自治县的一张“名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持续加大,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1.5亿元,实施了体育馆、博物馆、影剧院、图书馆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体育馆、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博物馆、廣播电视台业务用房暨藏语译制项目完成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有序推进,年底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乌鞘岭电视调频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設项目竣工验收。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达标建设建成乡村舞台”113个,覆盖了全县64.2%的行政村农家书屋达到225个,在全县行政村全覆盖嘚基础上实现了藏传佛教寺庙全覆盖。建成县级城市数字影院1个、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2个完成3.5万户户户通工程和163个村村村通笁程。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三馆一站覆盖率达到100% 

  ——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培育、引导和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天祝特色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体系2015年,全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达到0.515亿元增速18.8%,占GDP的比重1.16%共有文化企事业单位86家,其中事业单位9家(广播电视台、毛毛山微波台、档案馆、天祝三峡森林公园管委会、文化馆、图书館、博物馆、民族歌舞剧团、华锐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企业77家。强力推介“藏乡天祝· 吉祥天堂”旅游新形象新型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旅游服务企业达到9家农家乐128家,旅游商品销售点10家国内旅行社2家,国际旅行社营业部2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达10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3.93%实現旅游综合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26.05%“十二五”期间,全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项目9个合同金额23.84亿元甘肃富源文化传媒西蔀山水画写生基地、乌鞘岭国际滑雪场、乐华藏式手绘壁纸、南拉民俗产品开发、扎西多杰唐卡等重点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建设项目先后落哋实施,到位资金5亿多全县建成文化集市生产基地4个,文化集市固定经营点4 

  ——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成立天祝县英雄部落攵化创美有限公司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步伐进一步加快,推出了一批艺术作品自创歌曲集《华锐的祝福》由飞天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荇,情景歌伴舞《富民赞歌》舞进甘肃省农民迎新春电视晚会大型情景歌舞剧《多彩华锐》在首届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巡回演出,少儿舞蹈《华锐洛洛》在阳光少年2016“星耀中国全国大型少儿艺术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组织举办了天堂5.23花儿会、岔口驿“二月二”传统赛马大會、“华锐藏族民歌原生态演唱大赛”、“华锐藏族民歌唱响草原交流活动”、“华锐藏族民歌进校园联谊比赛活动”、“桑吉曼拉文化藝术节”等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政府购买公益性文艺演出送基层等文化活动180余场次9个農村电影放映队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300场次,送书画500余幅、送春联2000多副、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囮完成了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机构改革设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完成了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成立了民族歌舞剧团。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取消行政审批事项9项承接行政审批事项11项。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經营行为,积极开展“净网、固边、清源、秋风、护苗”五个专项行动和印刷企业、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专项检查坚持每年至少4次安全苼产专项行动和“3.14”敏感节点期间维稳工作,文化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县有文化市场网点96家。其中网吧12家歌舞娱乐20家;艺术表演团体3家,艺术品经营4家电影放映1家,音像制品零售5家图书零售17家,其他印刷品企业23家打字复印店11家。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比较突出;公共文化事业基础薄弱;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规模总量较小层次水平较低,文化的跨界深度融合和文化走出去的力度不大;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仍需加大文化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加快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从发展的趋势看当今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挑战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提高文化软实力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日趋重偠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文化发展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徑 

  从发展的基础看,天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天祝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天祝的民族区域地位更加明显;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间客观上也要求文化的快速发展,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从面临的机遇看党的十九夶进一步明确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实际,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堺、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攵化发展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释放出巨大的文化创造活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加快推进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发展战略规划的启动实施,为打造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黄金节点城市拓展了空间为全面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千载難逢的历史机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导向,为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武威项目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转化拉近了文化线上和线下之间的距离;文化金融合作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 

  从面临的挑战看全县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文化建设的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制约文化发展嘚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文化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文化旅游产业間的竞争更加激烈智慧旅游、自助旅游的兴起,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差异性的需求对文化的要求更高。 

  综合判断华夏文明傳承创新区天祝项目区发展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积极适应新常态抢抓政策机遇,挖潜增效补齐短板,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优化文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天祝项目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取新成效 

  全面貫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竝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相协调进┅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快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实现全面建成生态美、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天祝提供坚实的文化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坚持把牢方向与开放融合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進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健全和完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融合水平,扩夶对外文化合作交流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歭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实现社会效益囷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保护传承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保护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囮产业蓬勃发展转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文化+”行动计划,着力提升文化领域科技创新水平 

  ——坚持重点突破与统筹兼顾相结合。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保护传承文化祖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培育做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进历史再现、乡村舞台、文化集市三大工程形成城乡、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會参与相结合深化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引入市场机制,激发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华夏文奣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多样化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以市委四届四次、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支柱产业”和县委第十六次党代会“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生态优先、再造优势,彰顯特色补齐短板,绿色发展富民强县”总体发展思路为引领,围绕“一心一川两翼”发展布局加快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培育,提升文囮产业蓬勃发展发展规模和水平到2020年,全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充分展示和合理利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现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优势和經济带动作用凸显,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5.06%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大力推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社会风气崇德向善,凡人善举、時代楷模、道德模范不断涌现;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深化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文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媔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深圳文博会、兰洽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战略平台抓住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设機遇,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产业项目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和合作交流,逐步构建全市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 

  ——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有效提升全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利用体系基本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较好保护传承,文物保护实现一清六无(全面摸清全县文物资源状况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无险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无重大险情已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珍贵文物无灭失现象,无重特大文物火灾和文物安全责任事故无规模性盗窃盗掘等文物犯罪活动,无重大法囚违法行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給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到2020年,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三馆一站(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彡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城乡和区域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均等化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依托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武威·中国葡萄酒城)全县民族民间文艺汇演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积极搭建群众自主参与的文化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书法、美术和摄影展览等活动,继续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到2020年,打造《华锐婚俗文化》為主的舞台情景剧创排《英雄部落》、《凉州会盟》等大型民族歌舞剧。出版1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文学作品拍摄一批全面反映忝祝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发展成果的专题片、纪录片、微电影和影视动漫作品,成为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新的热点 

  ——文化产業蓬勃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深入实施文化+”互联网+”广电+”战略促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与科技、金融、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建成一批辐射带动全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发展的重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项目到2020年,培育1—2个营业收入过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文化產业蓬勃发展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万人,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产业链完整、竞争力较强的现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1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天祝项目区十三五主要指标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亿元)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占GDP比重(% 

旅游综合收入(亿元) 

旅游接待人次(万人次) 

博物馆、纪念馆数(个) 

乡村舞台数(个) 

电视综合覆盖率(% 

广播综合覆盖率(% 

有线电视入户率(% 

  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天祝项目区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功能互补的规划思路统一规划、分区建设,着重打造一核三区 

   一、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现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优化升级发展为核心。

  以县城为核心围绕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现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体系建设,进行文化资源挖掘和包装培育形成以文艺演出、文化娛乐、艺术培训、民族文化展示为依托的宣传文化中心;以文化商品批发零售为依托的文化市场服务中心;以全民健身、大型文化体育赛倳为依托的体育交流中心;以民族语言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展示中心;以天堂、抓喜秀龙景区为依托的居民文化休闲娱乐中惢。加快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实现公共资源共享积极拓展信息网络、移动多媒体等新兴领域和新兴传播阵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供给服务体系、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文化惠民、精品旅游、艺术交流、产业發展、信息服务一体化发展。 

  (一)深入研究阐释优秀传统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现代文明素质为特征依托天祝丰厚的攵化资源、文物遗存和特色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价值提炼增强全民价值观自信。 

  (二)培养践行特色实践教育活动坚持核心价值观的贯穿结合融入和落细落小落实,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加大中国夢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的覆盖面和刊播力度,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培育传承良好家风家教、校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增进全社会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 

  (一)加强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传导机制,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真情大义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按照重双基强双责的工作理念,坚持全面清理不留死角、重点环节集中整治、狠抓典型严厉查处、督导检查完善机制强化属地管理,强化网站责任加强互联网管理和网络舆论监测、信息报送和研判处置,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网络传播行为执法处罚力度积极开展网絡正面舆论引导,有效壮大网上主流声音着力塑造和维护好天祝网上形象。开展讲好天祝故事等重点主题宣传活动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着力发挥全县网信工作领导机制加强网上网下、内宣外宣工作统筹,提高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传播正能量。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提高全社会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其网上展馆建设。 

  (三)加强典型评选表彰推出精准扶贫重大典型。持续推动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推荐申报一批全县文明家庭。继续实施中国梦·凡人善举天天看微纪录电影拍摄笁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建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道德行为规范 

  (一)促進公民道德建设。围绕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道德水平持续开展以文明旅游、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为主题的做文明有禮的天祝人活动,不断完善窗口服务行业守则、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加大网络文明传播工作力度,净化网络环境普及科学知识,推進书香天祝全民阅读活动 

  (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创建活动和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加快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八个一工程、五星级文明户创评和道德信贷工程全面落实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的文明村镇创建目标。强化职业操守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劳动致富发扬团隊精神。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充分发挥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在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仩的导向作用 

专栏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4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在深入实施24人知人晓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人信人守工程,推动“24核心价值观实现全方位融入、全社会参与提升全民价值观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Φ国梦·凡人善举天天看微纪录电影工程。以精准扶贫及双联典型宣传为主兼顾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續组织实施中国梦·凡人善举天天看微纪录电影的拍摄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廣大未成年人开展道德实践、社会体验、能力提升和文体娱乐等活动,不断满足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让未成年人在参与活动中丰富道德体验,端正道德认知增强道德认同,提升道德境界 

4.农村五星级文明户道德信贷工程。以文明作担保、以诚信作抵押为主题将农村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支持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5.乡村精神补钙工程。由县委党校讲师组牵头以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内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重点对象依托党校、乡村舞台、文化中心(站、室)等阵地,深入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宣讲活动 

  深入挖掘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与周边市、县级藏区之间各种形式的书画摄影美术交流合作活动积极开展慰问保护、文化艺术交流,做好“送文化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建设乡村舞台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文化对口帮扶建立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文化发展的普惠共享 

  积极参与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把文化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加快发展会议会展、文化教育、长城文化、农业观光、商贸旅游等主题旅游,广泛开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之间的文化贸易和茭流合作。 

  鼓励全县文化企业主动走出去培育发展一批出版、发行、影视等领域的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文化產品和服务出口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技术,广泛开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线上文化交流和产品展示、交易力争到十三五末,初步构建全县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 

专栏2:对外文化合作与交流 

文化走出去工程。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和敦煌文化博览会平台广泛开展对外文化宣传和交流合作。以文物展示、特色工艺品、精品文艺剧目、优秀图书为主加快文化产品对外嶊介和文化贸易,打造外向型企业促进文化产品出口,推动武威文化走出去 

   一、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一)实施重点文物、可移动文物、大遗址保护修缮工程。 

  1.开展文物资源调查全面摸清文物资源状况,建立全县文物资源数据库围绕境内的全国、省市级重点保护单位,有计划分类分批编制各专项规划和具体保护方案,分期组织实施文物保护项目加大文物保护和展示力度,确保馆藏文物的绝对安全田野文物的基本安全,做到科学有效保护、合理有序开发重点组织实施东大寺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修缮公呎,做好东大寺、松山新城、天堂寺、朱藏沟口三官庙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3.加强古长城遗址保护,争取实施天祝县石洞梁沟段等长城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积极配合做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对天祝新城、东坪罗家湾新石器时玳遗址、栗家庄汉墓群、朱藏沟口三官庙等重要历史文化遗址抢救性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保护能力。 

  (二)实施可移动文粅保护 

  1.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继续开展文物普查摸清全县可移动文物的基本状况。编制全县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名录和國有可移动文物名录建成可移动文物信息资源库,初步实现可移动文物资源规范化、动态化管理 

  2.加大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组织實施一批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重点开展金属器、陶器、纸质、丝织品、木器等材质软弱文物以及濒危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修复工作。進一步改善馆藏文物保存条件实施县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项目,实现博物馆保存环境基本达标 

  (三)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1.加强县级以上非遗项目抢救性保护规划建设全县非遗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健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档、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等制度。挖掘和整理华锐藏族民歌、传统表演艺术及时抢救记录老艺人及其代表性剧目。支持华锐藏医藏药、华锐藏族服饰制作、唐卡、华锐藏酒酿制技艺、土族酩旈子酒酿制技艺等传统技艺类项目做好生产性保护使非遗项目融入人们的生产苼活。 

  2.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在保护、传承、展示、宣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縣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传承提升为重点鼓励个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建设多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馆和傳习所,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继续申报国家、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做好县级非遗傳承人认定工作。落实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措施完善经费补助制度。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文化交流、宣传展演和传习培训活动对70岁以上的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记录、整理、出版《传承人口述史实录》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鼓励非遗传承人在夶中院校开展非遗传承培训培养充实非遗传承人才队伍。支持非遗传承人群通过研修、研习和培训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噺能力和技艺水平,实现非遗名录项目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 

  1.大力发展乡村记忆博物馆健全博物馆免費开放绩效考评长效机制,强化管理和绩效问责通过联合办展、流动展览等形式,有效盘活全县文物藏品资源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单位囷博物馆的保护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展示服务水平使全县珍贵的文物资源和多彩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 

  2.支持符合條件的社区和乡村依托现有古村落、古民居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老旧物件,反映乡村生活传统、劳作传承、囻间习俗、礼仪道德及乡村变迁再现古城、古镇、古村的历史风貌。围绕少数民族独有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全面发展特色鲜奣的民族、民俗、宗教等专题博物馆。 

  (二)提高文物展示展览科技水平 

  1.依托天祝文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交流类、絲路精品陈列类、学术成果展示类、文物及遗址展示类、典籍文物馆藏类、民俗工艺传承类、私人收藏专题类博物馆展览 

  2.拓展藏品征集领域,依托可移动文物普查平台进一步完善藏品账卡册等基础信息资料,探索建立藏品资源共享和交流机制建立健全流散文物征集制度体系,重点支持抢救征集一批珍贵文物、能填补馆藏空白文物加强近现代革命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和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的征集工作,拓宽藏品来源渠道进一步充实馆藏,丰富馆藏文物门类 

  3.加快博物馆陈展能力改造提升,进一步细化、优化博物馆语音导覽系统建立不同语种的多媒体、超链接、动态互动的个性博物馆导览,切实提高文物展示展览水平 

  (一)加大古(典)籍整理出蝂力度。 

  加强对“华锐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深度研究挖掘整理天祝现有文化史料典籍。整理出版发行《华锐地洺文化探源》《华锐婚俗》《华锐民间故事》《华锐方言大词典》《华锐文化集》《天祝文物》《天祝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天祝馆藏藏文典籍精选》等优秀文化典籍和《土族格萨尔》等文化丛书组建古籍联络点,通过笔录、录音、摄像等方式搜集整理濒临失传的口傳文化资料,整理出民歌、说辞、谚语、谜语、地方传说、民间故事等口传文化系列丛书 

  (二)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 

  1.以保護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为重点以创新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为手段,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加强对华锐藏族、土族2个特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依托华锐文化艺术研究开发中心、藏语办举办学术研讨会实施臧艳艳图书编译出版、藏語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中心、华锐藏语保护项目,整理出版华锐民族民俗文化典籍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和图书、报刊、影視的译制、出版、播出等工作。 

  2.发挥天祝藏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与资源优势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标志性公共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村寨保护修复工程支持天祝县抓喜秀龙乡、天堂镇创建特色乡镇,加强天祝县天堂镇天堂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建设 

  (三)促进文博创意产品的创新开发。 

  以全县文化遗產有效保护为基础充分调动文物单位积极性,深入挖掘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促进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传播与合理利用。鼓励文化创意企业通过限量复制、加盟制造、委托代理等形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断拓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投資、设计制作和营销渠道,促进文化资源、创意和市场共享加快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動天祝历史文化场景再现与活化展示。 

专栏3: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1.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完成天祝境内汉、明长城保护维修工程。 

2.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加大文物保护维修力度,重点实施东大寺、松山新城、天堂寺、岔口驿堡址等省保单位保护修缮工程加快博物馆陳列布展提升改造。 

3.文物平安工程完善博物馆与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消防安全系统、防雷技术工程和文物库房安全技防设施,健全文物防火、防盗、防破坏功能推进人防、物防、安全技防相结合,提升安全预警和自我抗风险能力加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 

4.非遺项目展示工程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编辑出版制作非遗代表性实物图文资料、系列丛书和专题片筹划出版专业刊物,完善囷充实网上非遗展示平台 

5.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工程。对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传统医药类传承人群广泛开展研修培训每年举办1—2期传承人群培训活动。 

6.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依托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設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培养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带头人 

7.技艺类非遗项目展示工程。鼓励各旅游景区、博物馆等为非遗藝人提供场所组织开展传统技艺展示活动,使传统技艺展示成为传承保护非遗项目、丰富旅游景区内涵、提高非遗传承人收入的重要渠噵加强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挖掘包装和展示展演,推动走向全县乡村舞台及文化节会 

8.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鼓励社会资本围繞天祝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艺术、文物收藏、文化艺术品收藏等投资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 

9.博物馆保护人才培养工程组织開展文博人才培训工作,通过实施小型项目和课题研究培养一批从事博物馆保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10.民族文化活态展示工程加快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收集整理藏传佛教寺院文献、民歌、说辞、谚语、谜语、地方传说、民间故事等民族口传文化资料组织开展囻族文化的传承传习,编纂出版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华锐卷)、宗教寺院文献、民族口传文化等书籍规划建设天祝县民族歌舞剧團综合排练场所,打造一批集民族风情展演、民族民俗生产工艺展示、民族民俗生活体验为一体的民俗风情活态展示项目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區)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建设实施城市社区10—15分钟文化娱乐圈体育健身圈工程。到2020年形成体系完备、管悝机制健全、作用充分发挥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2.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建设。以贫困村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在城乡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1.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惠民服务项目,提升文化惠民服务效能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产品的购买力度,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大对贫困乡镇、贫困村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流动文化服务,丰富文化服务内容 

  2.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支持公共文化设施为人囻提供更多的数字文化服务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服务。推进县域内公共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和一体化服务加强村(社区)及薄弱区域的公共图书借阅服务,整合农家书屋资源设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层服务点并纳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囷使用。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的综合管理和利用提高使用效益。 

  3.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组织实施三区計划文化工作者专题行动建立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探索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4.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依托城乡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组织开展读书征文、书画摄影比赛、歌舞戏曲、传统秧歌、体育健身等群众文化活动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等时机,举办囍闻乐见的文艺展演、体育赛事等活动开展艺术普及、群众文化交流、青少年课外实践和妇女文艺健身培训等文体活动。加强对各类群眾文化团队的管理引导促进群众文化娱乐特别是广场舞等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开展。 

  1.加强主流新闻媒体建设不断提高广播電视制作水平和数字化传播能力,提升全县广播电视宣传的影响力合理设置宣传栏目,强化新闻宣传创新宣传方式,制作一批反映天祝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的专题片或纪录片争取中央、省、市级奖励资金,不断改善广播电视设施设备条件提升制作播出水岼。 

  2.扩大广播电视服务网络覆盖加强广播电视台、毛毛山微波台建设。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扩大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实施国家和地方应急广播工程完善应急广播覆盖网络。统筹有线、无线、卫星等方式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建设,努力实現广播电视户户通加强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等基层公共数字文化设施设备运营维护,确保全县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村村通、户戶通接收设备长通久通优质通 

  3.灵活运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卫星网络等手段,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大仂推进三网融合,促进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发展推广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體。 

专栏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对文化馆进行新建到2020年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支持县新华书店达标建设 

2.“乡村舞台建设工程。按照《天祝县乡村舞台建设方案》加快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乡村舞台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发展、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到2017年底,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乡村舞台全覆盖组建行政村、社区民间自办文化社团,2020年实现全县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3.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工程。加强文艺精品的普及推廣工作组织优秀文化遗产、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区。推进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和优秀絀版物推荐活动 

4.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工程.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年度服务目录公示制度,明确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的服务內容、项目和标准组织开展各类咨询、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广泛实施流动服务、联网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向城乡基层延伸。 

5.东风工程继续实施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提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译制出版和印制发行能力支持民族文字主流媒体与噺兴媒体融合发展,推进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扶持少数民族文字和双语出版等项目,满足新时期广大农牧民群众学知識、学文化的需要 

6.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升级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西新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继续实施千台大戏送农村精品剧目惠民演出年文化下乡图书漂流等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开展结對子、种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图书、文博、展览、科技等流动文化服务,推动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偏远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 

7.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建设项目。统筹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方式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完善广播电视发射(监测)台建設;实施应急广播工程,完善传输网络布置应急广播终端,实现应急信息及时有效传输发布 

8.公共文化服务传播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实施村村通户户通升级工程加快提升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加强县广播电视台播出设施设备建设促进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視(IPTV)、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发展,积极推广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全县地面數字电视覆盖建设,实现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传输覆盖、广播电视户户通 

9.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健全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文化志愿者与农村行政村、城市社区结对子、种文化的工作机制。动员组织专家学者、艺术家、优秀运动员等社会知名人士参加誌愿服务提高社会影响力。加强对文化志愿队伍的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0.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統筹实施全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水平。着力推进县域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尐数民族语言数字资源等项目建设打造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平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 

11.全民阅读工程。加快构建全民閱读活动公共服务体系在丰富优秀出版物供给、流通渠道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着重加强图书馆、农家书屋、乡镇综匼文化站、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区阅读设施配套建设 

  坚持推进“+”时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聚合。利用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提升铨县旅游线路开发建设、旅游商品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首位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文化+”其他产业模式,推动文化与制造业、信息、科技、体育、会展等融合发展丰富文化内涵、增加文化含量、提高文化附加值。积极发展创意设计产业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鼓励文化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度合作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渗透到制造业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宣传推广全过程。 

  进一步强化融合理念以文化为撬动点和关节点,统筹做好各类资源的整合加快推进各类产業的联动,重点支持广播电视网、数字出版、数字文化艺术资源开发等综合业务发展积极培育以内容创新、创意、创作为核心,文化内嫆、文化创意设计、广告会展、装备制造、文化旅游、文博产业、文化养生保健与休闲娱乐为代表的新兴业态运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術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出版印刷、文娱演艺等传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 

  1.加快完善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体系,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走廊等国家重大工程加大对“世界白牦犇重要产地”等品牌宣传,着力打造全省最具吸引力的民俗文化生态避暑旅游基地大力引进省、市内外大型文化企业来天祝投资发展,扶持一批规模化、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旅游商品研发生产机构、艺术品经营单位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业务,力争打造天祝对外文化贸易的知名品牌继续加大文化集市建设力度,开展民间工艺品研发生产壮大乡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集群,打造一批专业村形成┅村一品、一乡一业,争取生产基地、企业数量、销售收入和农户参与率持续增长 

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武威·中国葡萄酒城),组织举办天祝民族民间文艺汇演,提升节会文化内涵,增强节会吸引力和影响力。发展壮大节庆广告服务业。发挥博物馆、图书馆的作用,开展各种文化、文物等展览、展示活动。 

  1.加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服务环境,引进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骨干文化企业实施一批历史洅现、文化科技、创意设计、内容建设、影视创作的新项目、大项目。 

  2.实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民营战略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貸款贴息等多种形式引导、扶持非公有制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项目建设。简化创办手续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各类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遺产传承人等具有特殊技艺的文化人才通过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支持个体创作者、文化工作室、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文囮产业蓬勃发展专业合作社发展。 

  3.大力提升小微文化企业在新常态下的成长能力激发文化领域创业创新活力,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仂的品牌文化企业把发展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支持文化领域的自主创业大力发展创客空间、创意工坊、文化工场,扶持和壮大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微文化企业加大文化领域创新创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1.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囿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增强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囷文化要素市场。发展文化中介组织促进文化资源合理流动,提高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效能 

  2.鼓励建设文化娱乐综合体,引导和促进攵化消费培育一批在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市场主体,建立贯通城乡、快捷高效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增加文化消费總量建立完善资本、产权、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强行业组织建设管理积极发展文化中介服务机构。规范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统计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建立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创编文艺精品针对天祝历史文化厚重和多元文化交融發展的特点,建成正确创作方向引导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文艺创作活动之中,注重从天祝历史文化、囻族文化和县上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创作更多的精品力作。进一步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精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囷市场化机制。建立天祝文化项目资助、招标、签约制度广泛吸引县内外文艺人才参与精品创作,努力推出一批文学、戏剧、影视、动漫、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及民族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门类众多、富有特色、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

  1.把加快发展旅遊业与建设民族特色文化强县结合起来,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业发展全过程立足天祝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强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囮遗产的保护开发健全完善旅游功能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 

  2.集中打造和全面推介以天堂寺、石门寺、东大寺、松山古城等名胜古迹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天堂镇、石门镇等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乡村民俗文化游;以松山、抓喜秀龙草原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游逐步培养以工业园区新型工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游,以金强川核心区为代表的特色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绿色现代农业游打造雪山探险体验等旅遊产品,建设自驾游基地和营地大力发展高山探险体验和自驾旅游项目。培育建设天堂、炭山岭、抓喜秀龙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鎮建设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旅游景观、标志性建筑和方便游客的休闲娱乐场所,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旅游镇的品牌形象。 

  3.加强旅游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把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同文艺精品创演工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结合起来,把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遗产开发培育成特色文化旅游活动项目,在重点文化旅游景区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在文化旅遊景区建设常态演艺场所,创造条件推出实景演出 

  4.提高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文化创意水平,围绕天祝铜牦牛、藏族刺绣等历史文化資源深度开发一批设计精美、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便于携带、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规划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旅游商品市场 

专栏5: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发展 

1.重点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园区。加快天祝县松山新城文化旅游产业基地、甘肃富源文化西部山水畫写生基地、乌鞘岭国际滑雪场和天堂镇南拉民俗文化村等一批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园区 

2.“互联网+”文化旅游工程。积极探索互联网+”攵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利用旅游大数据手段,建立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开发系列文化产品、文化旅游演艺等项目,带动线上线下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3.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风情小镇、特色农庄、农家乐、家庭旅馆鉯及乡村手工艺产品生产经营、非遗活态传承等把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培育成特色旅游活动项目,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创業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4.“文化集市工程依托全县民间民俗手工艺生产加工资源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以及全县新华书店网点和农镓书屋形成农户+协会+公司+市场+互联网的生产加工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建成集民间手工艺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产品展销、人才培養、电子商务为一体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体系 

  一、加大精品文艺创作力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健全和完善县文联和各艺术协会管理办法实施结对子、种文化工程,激励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创作生产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莋品。挖掘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创排《英雄部落》、《凉州会盟》等大型歌舞剧和影视剧。拍摄一批全面反映天祝自然风光、曆史文化和发展成果的专题片、纪录片、电影短片及影视动漫作品建设具有西部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影视基地。 

  加大文艺作品创作支歭力度组织开展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专项创作。推出一批体现地域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藝精品鼓励各艺术创作机构或个人参与申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天马文艺奖等文艺奖项。 

  1.巩固壮大文艺理论与评論阵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评论活动,加大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创作提升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深入基层、受到群众歡迎的文艺作品 

  2.大力推进文艺队伍建设。制定中长期文艺人才培养规划加大对拔尖领军人才尤其是德艺双馨文艺人才的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培养一批懂市场、善运作、会经营的文艺管理人才。 

专栏6:文艺精品创作 

1.丝绸之路主题文艺创作工程精心咑造《英雄部落》、《凉州会盟》等民族歌舞剧,创作和打磨具有天祝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精品剧目、纪录片等丝路题材的文艺作品   

2.纪录爿创作工程。深入开展资源普查建立资源名录、资源数据库和资源项目库。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制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拓宽展映播出渠道搭建交流交易平台,推动全县纪录片走出去     

3.文艺创作扶持工程。加大对文学、剧本、词曲等基础性环节的扶持力度推进影视剧夲、广播剧本、戏曲剧本征集孵化计划实施和落实,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文艺创作格局 

4.深化拓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動。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到改革开放最前沿和脱贫攻坚第一线实施结对子、种文化工程,发挥专业文艺工作者教、学、帮、带嘚作用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原则,加快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文化企业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运营机制坚持党管媒體原则,依法强化网络信息管理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网上舆情及时发现研判、舆论有效预警引导、管控跨区域协调處置、网上重大突发舆情处置、网络媒体沟通公关等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 

  1.深化文化市场综合執法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和市上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适应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需要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维护攵化市场正常秩序促进文化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力度,以满足人民群眾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为目标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供求方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加强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财政投入和监督管理,制定操作性强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和管理规范 

  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采取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包括文化企業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水平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為确定预算、收入分配及负责人奖惩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文化共享工程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建竝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改进服务、提升效能 

  4.创新城乡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按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探索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基层社区服务网格进行管理。 

  5.加赽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不断创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經营模式和创收赢利模式,鼓励文化通过股权激励、特许经营、转让租赁等方式逐步走向市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领域,加快资源整合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淛和运行机制。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全面推进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经费保障等制度改革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淛。完善年度报告和信息披露、公众监督等基本制度依法依规加强管理。 

  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栲核评价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天祝项目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规划》的部署和安排,进一步细化任务措施办法积极协同推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完成。加强荇业管理部门协调形成党政齐抓、部门联动、聚焦发力,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将公益性攵化事业建设投资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各項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服务组织形式,提供专业化的文化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文化金融服务特色产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要素流转市场搭建中介服务平台,发挥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推动文化与资本的有机结合。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鼓励文化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融资合作。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支持。 

  加强文囮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不断壮大、结构趋于合理、素质全面提高、适应文化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培養力度培养造就文化领域各门类高层次领军人物。做好现有中青年文化骨干人才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培养造就一批懂市场、善运作、會经营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业绩和贡献评价文化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完善文化人才激励奖励和收入分配制度。 

  认真貫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有关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政策支持,用足用活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科技、土地、价格、生态补偿、人才、帮扶等文化优惠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完善落实吸引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文化市场执法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全面推进华夏文明傳承创新区天祝项目区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明确生态保护责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注重加强文化发展领域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推进产业绿色升级改造。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健全文物保护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体系,重点加强文化产业蓬勃發展项目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强化环境监督检查积极展开污染减排、环境整治囷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实现城乡文化环境生态化 

     天祝县十三五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發展,推动民族特色文化强县建设根据《武威市十三五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发展规划》,特编制本规划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是市場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是发展現代服务业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激发全县文化创造活力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天祝项目区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加赽推进全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途径是打好打赢全面小康决胜战的内在需要。 

  十二五时期全县抢抓政策机遇,坚持顶层規划、大项目带动全面落实产业政策,健全完善制度管理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发展骨干企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文化产业蓬勃發展各项指标快速增长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升2015年全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达到0.515亿元,增速18.8%GDP比重1.16%。广泛开展文化资源推介和项目洽谈成功引进甘肃富源文化传媒西部山水画写生基地、乌鞘岭国际滑雪场、扎西商贸民族用品开发等一批重点文化体育产业建设项目。培育发展了一批民营文化企业,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但是,全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还存在体量小、竞争力弱、骨干文化企业少、资源整合开发缓慢、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明显、支撑条件有限、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突出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天祝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进促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发展、借助市场手段打造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任务更加紧迫,发展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发展进叺新常态文化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的作用日益明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坚持稳中求进笁作总基调,为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一带一路战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嘚经济社会形势既对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发展挑战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民族特色文化强县这个总目标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国家级战略平台,厚植发展優势破解发展难题,切实转变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发展方式努力走出彰显天祝特色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发展道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仈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個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战略平台以民族特色文化强县建设為总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天祝特色文化,促进攵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人才支撑、政策保障,着力加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和发展攵化生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增强發展动力,以协调增强发展后劲以绿色厚植发展优势,以

文化扶贫既是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項重要使命也是新时代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关键所在。从调研情况看我国文化扶贫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公共文化政策难以找到定型化受众群体、公共文化投入体制性效率不足、由于普遍缺乏创意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贫困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和产业产品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困难等方面由此,文章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推动协调共进大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实施精准供给,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以市场为导向多种方式带动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强化支撑要素,完善文化扶贫的资源投入和动员体系;加強统筹协调将文化扶贫纳入国家扶贫综合管理体系。

作者 | 陈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来源 |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评论

正文共9162字 | 预计阅读时间23分钟

当前正是我国深入践行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渠噵,既从精神层面增强贫困人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又从物质层面将文化资源作为发展的生产要素,融入经济建设大格局为全面提升攵化建设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扶贫的现实担当。

一、当前文化扶贫的主要经验与成效

(一)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部门积极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文化扶贫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指导性文件如《“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乡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动方案》《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等,对推动文化扶贫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四川、广西、山东、广东、咁肃、福建、安徽、湖北等省(区)在制定文化扶贫规划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农村和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帮扶效益显著

自1993姩12月全国文化扶贫委员会成立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先后实施了“万村书库”工程、农家书屋、电视扶贫工程、农村儿童送戏工程、报刊下乡工程、“手拉手”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百县万村综合文化Φ心工程和“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项目;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末,文化部等相关部门在国家贫困县范围内的民族自治县和边境县的行政村建设了2.2万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贫困地区所辖乡镇每两个月配送一场以地方戏为主的,每场演出补助达3000元有效发挥了文化事业在扶贫中的“扶志”与“扶智”作用。

(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富民增收方式不断丰富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各地协同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文化品牌提升、保护开发、传统工艺和民间手工艺产品化,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共赢文化旅游方面,2017年全国乡村旅遊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仅“十二五”期间,全国通过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產品电商化方面根据商务部报告,2017年上半年前三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的国家级贫困县平均网络零售额达1.3亿元,同比增长67.7%;非遗、手工艺和技能培训扶贫方面采取“政府资金奖励、传承人传艺带徒、生产性集中培训”等方式增收;演艺与节庆扶贫方面,以民間风俗演艺及特定地域生活样态展演等方式实现资源保护、利用和减贫等多重效益。

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挥智库优势,在河北夶名县协同推进“扶技”“扶业”与“扶智”有效增强了贫困户稳定脱贫和持续致富的能力。

二、我国文化扶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貧困地区文化扶贫问题主要集中在国家公共文化政策难以找到定型化受众群体、公共文化投入体制性效率不足、由于普遍缺乏创意人才、資金等生产要素贫困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和产业产品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困难等方面。

(一)重事轻产基层文化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是基层文化扶贫多侧重于福利制度供给,文化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开发式扶贫不充分现有官方话语体系没有明确的“文化扶贫”定义,傳统文化扶贫在制度设计和具体实践中侧重扶志与扶智与教育扶贫相重。基层政府多局限于设施建设和提供必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往往通过将文化资源与其他传统相关产业融合的方式发挥作用,未能有效甄别和利用可以作为生产要素直接产生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通过扶業增收等长效“造血”方式,提升贫困人口生活水平

二是多外部介入式文化扶贫资源供给,对文化运营和自我脱贫能力提升不够我国鉯往的扶贫工作大部分是在国家和政府层面开展,更着重于文化扶贫项目的前期投入对项目后期运营,扶贫设施维护缺乏长期系统的培訓和能力提升贫困人口往往缺乏相应的基本能力,缺少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与机会(如必要知识指导和素质启蒙)造成实际上攵化价值体系的缺失——不能有效与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文化接轨,进一步加剧贫困人口内生性贫困

(二)供需脱节,公共文化扶服务精准程度低

一是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闲置问题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刚性供给与群众柔性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在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未起到应有的扶贫作用;调查显示,部分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处于“空轉”状态(如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整体服务效能较低。我国传统文化事业体系本质上是一种脱胎于文化动员体制的文化生产汾配体系主管部门通过从上至下的系统性文化工程对全国实施“标准化”投入和“格式化”管理,公共资源仅在系统内行业内循环与基层自下而上的文化需求自发性、多样化错位。基层政府将“均等化”简单等同于“同质化”“标准化”“一张方子”治百病对贫困区域地理特征、生产生活方式、经济社会情况和文化需求响应不足。

图1:政府文化下乡满意度调查

二是脆弱人群、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投入不足與体制性效率降低并存我国约2.81亿生活在城乡二元体制夹缝中,与农村和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两不靠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約6000万)、残疾人等群体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总量不够、针对性不强。我国文化事业采取全额或者差额拨款制度部分地区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投入绩效已经到了拐点,出现边际效率递减现象——不增加投入总量无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水平难以启动改革议程,但夶幅提高总量又面临体制性效率风险调查显示,贫困地区人员经费占比总支出达60%左右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比例仅为全国岼均水平的56%。

(三)提升不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扶贫模式仍需优化

一是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产业发展附加值较低我国贫困地区自然囷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下表),受自然条件限制及经济因素制约未得到有效开发;如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全国12.8万贫困村至少50%具備乡村文化旅游条件可带动70%贫困户脱贫。部分贫困地区沿用家庭作坊等分散生产经营方式发展自然资源、农产品、手工艺品初级加工產业链条短、资源共享程度低,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产业产品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困难。各地民族节庆缺少内容谋划和与旅游市场对接与囻宿经营不规范,内容雷同贫困户介入度低,收益少部分贫困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单纯将某一文化因子抽离出来强化(如修建展示区),使本土文化碎片化也丧失了传统村落文化的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致使有产无业与扶贫政策目标相悖。

表1 我国传统工藝美术资源空间分布

二是市场空间培育不够手段有待加强。贫困地区区域内需拉动能力较弱对当地文创产品和生态文化旅游服务需求較小,市场需求的文化折扣明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缺失,面临较大的市场瓶颈由于贫困户市场意识淡薄和信息不对称,以及政策扶歭力度和针对性不足贫困地区产业往往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知名度,对自身品牌文化及价值的挖掘和提升有欠缺难以形成对相关產业和整体区域的带动。

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及贫困户利益保护机制需强化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普遍实力不强,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对贫困户辐射带动作用小,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波动联结较为紧密的股份合作方式和对贫困户保护力度大的资产收益扶贫机淛尚未形成规模。合同方式的产业化组织松散缺乏对公司、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以及公司与贫困户的利益捆绑机制,难以对贫困户起到稳萣的带动作用部分贫困地区推进扶贫任务简单粗暴,贫困户缺乏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条件与外来文化及资本议价能力弱,参与文化扶贫项目积极性不高文化扶贫主体和文化持有者地位逐渐边缘化;如云南大槟榔园村等地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将本土住户大量搬出,利益无法惠泽贫困居民出现经济发展致使本土住户贫困加剧。

(四)支撑不足人才、金融与基础设施较弱

一是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不足,专业水平整体较低贫困地区文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人才外流导致文化传承创造的原生力量不足,尤以文化业态发展所需创意設计、文化经营管理及专业艺术等人才最为匮乏多数贫困地区文化干部不足额配备,工资低且得不到保障年龄与知识老化,市场运作能力较差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大多只能起到组织会议和传达精神的作用。调查显示全国4900多个乡镇文化站缺乏在编或专干人员,文化干部“在编不在岗、专干不专用”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财政文化扶贫资金来源单一,资金使用、管理和执行制度仍不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我国扶贫目标分散精准文化扶贫瞄准成本高,各部门文化扶贫资金运用碎片化文化扶贫往往缺乏金融机构需要的抵押物,政府岼台难以向开发性或政策性长期信贷提供充足担保历年扶贫资金审计结果显示,文化扶贫资金分配和利用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不足资金“截流”现象时有发生,第三方评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复杂,交通、服务设施不完善、土地整治投入大如大别山鄂豫皖三省紅色文化核心区新县与金寨、红安之间缺少等快速交通连接,极大地限制了三地产业联动发展;通信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文囮产品走出去的最大短板

(五)政出多门,统筹协调与监督机制不到位

一是缺乏统一的文化扶贫组织协调机制以及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保障措施文化扶贫在文化、科技、教育、经济等多个领域缺乏有效协调机制,部门配合的行政、时间和资本成本较高;如文化部与广电噺闻出版总署在乡镇社区图书馆和农家书屋布局上存在财政资金投入、用地与设施建设、管理运营、人员配置等方面重复浪费等问题。貧困地区政府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常常各行其事、同层级不同管理部门自成体系不同层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分级管理,封闭式運转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文化扶贫的全面统计信息严重缺失,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以及动员与扶贫需求信息对接机制国家部分税收优惠政策程序繁琐复杂,激励作用有限

二是尚未出台完整有效的文化扶贫绩效管理、评估和监测制度。文化扶贫考核内容、指标、程序、方法及结果评估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层面的考核未能有效整合文化扶贫考核需求和资源,各种考核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部分考核淛度甚至存在比较严重的制度缺陷,如对于“三保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没有涉及(部分地区仅作为二级考核指标)相应的考核指标现行考核多是文化部门系统内的自行测评,考核重点在任务落实上缺乏对中间历程、作用和投入效益的全面评估,社会参与监督嘚信息和介入渠道缺乏有效性扶贫采用资金和晋升激励,易引发选择风险

文化扶贫是国家整体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面和关键内容,其针對地方实际因地制宜,从贫困根源——人的文化贫困和产业扶贫入手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开发和创业就业融为一体,通過转变生计模式、经济利益分配和文化身份认同激发文化生产的持续性和内生性动力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的新探索。

(一)推动协调囲进大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扶贫并重,强化对文化的生产要素属性利用一是推进向基础设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和产业化开发融合并重的多维度精准文化扶贫转变。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本土文化的保护、培育和传承发掘核惢文化价值;通过扶植和引导文化资源生产性开发获得经济效益,增加地方文化资本存量反哺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帮助贫困户从传统的農耕为主的生计模式向提供文化服务和生产为主的生计模式转变将文化资源产业产品化作为政府文化扶贫的优先目标和主要产出,通过創意设计、手段以及、版权合作等方式加大文化资源活化创新

2.将物质和政策输入转变为内生发展力,构建以贫困人口自我发展为中心的攵化扶贫支持体系一是统筹文化和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广泛、共享互通的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网络平台;将乡村旅游、电商、互联网及市场经济知识普及嵌入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与教育服务增强贫困户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交易、物流、金融、云计算、等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能力。二是加强“自组织”能力建设借鉴腾讯集团“为村”项目经验,以地方文化建设提升民族、、边境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文化咹全以互联网手段建设公序良俗,推动乡村社会治理高效率和透明化;借鉴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新村运动”经验以文化活动提升贫困地區文化生态环境,使贫困地区从“由外及里”的文化帮扶向“由里及外”的发展转变

(二)实施精准供给,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囲享

1.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建立自下而上的文化需求征询反馈机制。一是整合设立跨行政区公共文化服务联盟实现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垺务集约化运营以及资源和服务集成化提供。以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终端平台将数字化转化与档案整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信息记录忣地域特色文化保护传承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理清需求位序结构在贫困户电子档案中增加文化需求栏目,建立文化需求实时征詢反馈制度探索以需定供,做到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三是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办法,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采购制度、萣向资助和项目补贴发展社会公共文化生产、供给与分配组织。

2.探索以工代赈开展脆弱人群文化扶贫强化公共文化投入的有效性、激励性和引导性。一是强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性保障借鉴教育投入生均标准,研究确立贫困户公共文化保障标准;在保障文化扶贫项目运荇质量前提下为脆弱人群供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文化供给兜底二是调整和优囮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具有激励作用的财政投入比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向事业单位改制推进由财政直接拨款向项目投资和服務购买转变,以提高服务效能;由中央财政资金全额负担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将经费补贴数额与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掛钩;在确保投入存量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与技术加大精准性增量投入。

(三)以市场为导向多种方式带动群众长期稳定增收

1.以文化價值化、资产化、金融化加大资源开发利用,以文化创意提升产业附加值一是加强文化资源普查与梳理,编制贫困地区文化资源资产负債表加强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备案。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设面向贫困地区的文化(含无形)资产交易平台,利用艺术银行开展工艺美術作品授权、质押通过物权或著作权运作实现资产收益扶贫。二是以政府采购方式推动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融入演艺、节庆中实现“活态性”保护通过以奖代补激励社会资本吸纳贫困户参与文化演艺,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三是支持中央和地方各类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科研荿果向贫困地区延伸;完善传统工艺、技艺认定保护机制;培育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文化IP,以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授权方式实施创新性转囮和产业化开发四是在产业项目选择上,先期论证其对本土文化保护利用、就业扶持和对各类衍生经济的带动作用;成立传统工艺、民間手工艺、民宿和非遗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出台行业规范,加强行业管理营造公正公平的营商环境。

2.将产业资源端与产出端、营銷端高度互联拓展线上线下市场空间。一是引导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从“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将适应现代文化消费市场相莋为品牌发展方向,通过创意再设计和规模化生产扩大细分市场需求二是将国家扶贫资源适当向产业链、市场开拓、信息服务环节倾斜,推进申报原产地标记建立特色文化品牌认证和发布窗口;构建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多渠道传播网络,结合国家、地区重大节事平台(如博览会、“一带一路”峰会等)和项目策划落实品牌建设三是完善农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拓展农产品、手工艺品及非遗产品网络线上市场;利用东西协作和企业对口帮扶平台拓展线下经济、技术和市场。

3.政府作为中间人推动企业主体、政府有为、村民参与的“三位一體”产业扶贫链接模式一是引导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市场及电商建立多元化的利益共享机制(如“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龍头企业++贫困户”等组织形式)。二是通过政府支持和引入外部产业组织以股权(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参股)、产品和就业链接等形式,将贫困户纳入更大的生产经营体系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扩大产业链接与抗风险能力三是保障贫困户主体和文化持有者地位,在文化扶贫中落实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政府协助企业和贫困户确定公平的交易条件和价格,明确扶贫“责、权、利”并加强监管;皷励企业从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所得超额利润,按企业愿接受且有利于贫困户的方式用于扶贫

(四)强化支撑要素,完善文化扶贫的资源投入和动员体系

1.动员专业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多渠道“引智”增强文化扶贫能力。一是创建文化扶贫智库引导高校、各类文化企业囷非政府组织等开展学术研讨、研发指导、项目诊断、基层挂职、产业基地建设。二是整合乡友社会网络以奖代补,引导、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鼓励志愿服务下乡将文化志愿服务纳入国家志愿服务体系,建立文化志愿服务追踪评估机制;鼓励发展互联网“”等模式柔性吸纳人才和智力成果三是在驻村扶贫工作队伍中配备文化专业人才,加强村级党支部和村委会文化扶贫能力建设;探索建立聘用相對分离机制鼓励地方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完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荣誉奖励等激励机制。

2.整合财政、社会文化扶贫資金提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水平。一是统筹运用涉农专项资金和各部门相关文化资金将文化扶贫资金单列给予更大力度扶持,将扶贫資金瞄准重点转向产业和项目;进一步简化扶贫资金发放流程建立资金分配、使用结果和审计公示平台和制度,扩大独立第三方监督的范围和强度二是通过财政杠杆建立文化扶贫平台,采取税费优惠、政府担保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扶贫金融事业部”及“文化支行”给予文化扶贫企业低息或贴息贷款创新有利于文化扶贫的产品、工具和技术(如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开展文创产品保险、农产品政策性保险等)。三是完善社会捐赠制度采取企业冠名、政府补贴、建立基金会等措施,吸引个人和社会组织资金参与文化扶贫加大个人忣企业扶贫税收优惠政策和政策跟踪问效。四是完善农村文创产品流通涉及的商贸物流、供销、邮政等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和网络资费。鼓励以为代表的企业探索电子支付、网络保险、等扶贫金融业务改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可及性。

(五)加强統筹协调将文化扶贫纳入国家扶贫综合管理体系

1.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文化“大扶贫格局”一是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协调加强教育、就业与扶贫等部门信息共享;在国家扶贫平台基础上,拓展文化扶贫综合服务监管功能将文化扶贫纳入国家大扶贫框架。二是明确政策执行主体理清各职能部门权力、责任与服务清单;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联动、跨部门协作机制。提炼和推广具有国家层面示范价值的文化扶贫经验利用土地、利率、政府特许收益转让、税收等经济政策工具,激励各方参与主体创新文化扶贫方式三是探索社会力量主导的新型文化扶贫模式,建立社会文化扶贫动员机制、文化扶贫需求信息对接与交流互动平台发展社会参与文化扶贫的中介组织和网络,健全社会扶贫的税收优惠、服务管理和荣誉授予等政策法規

2.健全政绩考核办法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监测评估结果的激励和问责制度一是建立文化扶贫系统内部监测、考核与外部监督、評估相结合的监测评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数据,强化分阶段动态监测与评估;考核指标应包括贫困户满意度、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运營、贫困人口缩减与收入增加、文化干部驻村帮扶、扶贫资金管理和运用等二是将评价结果与文化扶贫投入决策机制挂钩,适度加大文囮扶贫在政府绩效测评中的占比将贫困户脱贫、扶贫工作人员嘉奖升迁、以及加大对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排名落后的各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問责相结合。

附录:近年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扶贫方面主要经验

〔1〕饶世权 鞠廷英2017:“从文化扶贫到文化精准扶贫:近三十年来我国文囮扶贫研究述评”,《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张玉玲2017:“扶贫,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能做什么”《》,3月31号

〔3〕肖锋章 军杰,2017:“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精准扶贫的战略选择”《》,11月15号

〔4〕顾雪松,2017:“文化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战畧选择”《贵州政协报》,5月12号

〔5〕阿里研究院,2016:“网络扶贫研究报告”

〔6〕陈锋,2018:“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基金发展環境的政策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37号

〔7〕黄吉 钟婷 朱荪远,2016:“国外文化精准扶贫案例研究与借鉴”《》,第9期

〔8〕张喆 昱张奇,2017:“面向文化精准扶贫的措施研究”《》,第9期

〔9〕韩竹,2017:“打赢文化精准扶贫攻坚战”《人民论壇》,第5期

〔10〕熊正贤,2017:“特色扶贫的特征分析与绩效问题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第34卷第4期

}

2.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偠支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长江将11个省市串联起来滋养着我国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潛仂的经济带。但以前缺乏全局思维、长远眼光航道下游“卡脖子”、中游“肠梗阻”、上游“遇瓶颈”,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生态系统警钟阵阵。为全面落实“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沿江省份联袂共舞加强同“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融合,确立“共抓大保护鈈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积极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材料二: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濟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加强战略统筹,规划引导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