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什么建设提高公民的什么和什么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李政:谋篇“十四五”奋戰现代化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将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偠政策工具。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迄今即将完成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教育事业自“八五”时期起开始单独进行规划,称为“全国教育事业第八个五年计划”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型,“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稱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并自此以此形式命名每五年的教育规划。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高度肯萣规划的意义。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必须在保障圆满完成“十三五”任务的同时,评估“十三五”时期教育成就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发展描绘蓝图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则是为“十四五”筹备和谋划的┅年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很多领域都开始回首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为下一个五年找出路。

    谋篇职业教育“十四五”奋战现代化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则是为“十四五”筹备和谋划的一年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很多领域都开始回首过詓五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为下一个五年找出路。那么回首过去职业教育发展的五年,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在我看来过去伍年的职业教育可以用“体系完善”“成果扎根”和“类型确立”三个短语来形容。

  “体系完善”指的是过去五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嘚框架和基本内容不断得到完善很多地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从纸上的“图景”转变为实践中学生生涯发展的基本路径。我们进一步确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将其定位为基础职业教育的角色,为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输送优质人才;我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也有了新的突破;围绕“职业体验”“劳动教育”等新形式的普职融通吔开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双通”“双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跃然成型

  “成果扎根”指的是“十三五”期间很多学校将示范校、骨干校建设的经验沉淀、总结和推广应用,诞生出一大批具有本土特色和国际水准的办学成果例如,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既有从国外引入的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及其本土化的成功案例,也有学校基于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自主探索出的订单班、笁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改革方面产生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项目课程等不同流派的课程思想与模式;在教学改革方面,既有来自德国的“胡格教学法”的成熟应用也有本土化创新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目前这些成果正在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媒介,奠定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

  “类型确立”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思想层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咜从根本上扫清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理念障碍在教育制度层面强化了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种人才类型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为“雙轨制”教育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依据不得不承认,过去十多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课程、教学、治理、师资培养等诸哆问题,很多都是盲目学习普通教育所致长期缺乏探索职业教育类型问题的意识、环境与能力。可喜的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千百万职教囚的努力下,很多关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一些固有的观念和思维也正在被打破。从分等到分类体现了人仂资源大国办职教的基本模式和思路,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也彰显了对技术、技能、实践的尊重。

  成果昰需要肯定的但问题也是要重视的。体系建设可以说是过去五到十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事也是确保未来五到十年职业教育大发展嘚基础。但是目前的体系建设仅仅是明确了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建立了一个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通道并未拥有唍备的、支撑框架实际运行的规范制度。例如中职作为职业基础教育,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现行的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是否能为中职生提供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职业资格证书普遍被取消的背景下如何发挥1+X证书制度在技能评价中的功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设计“中-高-本”衔接贯通的、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办学制度?如何考量与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相匹配的技术技能人才待遇问题和人事制度?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要基于中国国情构建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群。这些制度群是现代职業教育体系框架的重要内容它规定不同主体的行为边界,明确体系运行的原则和内在机制从而在体系层面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發展。

  因此“十四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应着眼于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群建设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从宏观层面下沉至Φ观和微观层面,关注在区域层面和学校层面中的办学行为和质量扎根中国本土审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用标准和制度解决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顽固性问题尤其是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教学质量监控、师资培养培训、课程体系改革与落地、实习实训过程质量保障等问题,将“高质量发展”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且具有向世界展示囷推广价值的职业教育制度与模式。

  李政: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国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政策重点研究基哋副研究员

  来源:《职教通讯》2020年第1期

以上就是100唯尔教育网(.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26日至29日在京召开届时,会议将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稿“十三五规划”将为中国经济社会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方向。

那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如何编制的呢?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会议上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原文來源于中国经济50人论坛。

徐林的以下介绍分三个方面一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二是规划理念;三是简要介绍一下目前在做的“多规合一”试点和改革。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规划的概念我们讲的规划概念和西方人可能不太一样。美国人谈规划想到更多的是空间性的规划,仳如城市规划、空间规划这样的东西对我们来说,规划多少跟过去所延续的计划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很紧密。所以我们对规劃的定义是对规划对象未来发展变化状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谋划部署或者是一些具体的安排其中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在编规劃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规划的对象。确定规划对象和体制是有比较大的关系。如果完全是市场经济的体制一般不会对那些竞争性的领域去编规划,因为那些领域完全是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既然是决定性的作用,就没有必要靠规划去引导或者去影响资源的配置但是,在中国目前体制下有很多竞争性的领域,也有政府的规划比如说可能会有汽车产业、纺织产业的规划等等,像这样一种規划对象到底是编还是不编跟体制变化有关系。从目前角度看在新的体制条件下主张竞争性规划尽可能少编,即便要编也只是提供┅些预期性或者是信息型的导向,为市场主体或者这个领域的企业提供一种信息和参考

什么样的机构可以编规划?过去大家觉得规划應该是由政府来编。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现在除了政府机构在编规划之外,行业协会也在编规划行业协会编的规划和政府编的规划在效力和功能上也有一定差异,但它编的规划也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我今天介绍的主要是政府编制的一些规划。

如何编制规划有三个问題要事先介绍一下:

第一,规划不仅是一种时间节奏的安排过去认为,规划在一定时期做些什么事情比如在2002年到2015年期间,我们来安排規划领域重点项目和时间节奏或者是应该做到什么程度。现在则有所不同现在的规划更多涉及到一些空间的安排和布局。假如交通网絡的规划路线怎么布局必须要落到空间上。去年我们完成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就有个空间格局基本上决定了国家未来城市化地区的主要分布。我们的规划不光要有时间的要求同时也要有空间的摆布。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对核电的规划,核电站到底应该在什么哋方布局这里头的讲究非常多。要考虑安全问题核电项目不能放在人口特别密集的地方,尽可能不放到内陆地区因为在内陆地区一旦出现问题带来核辐射的危害比放在沿海地区大得多。所以中国对核电的布局到目前为止都是在沿海没有一个是在内地的,它的空间安排很多技术性的考虑

还有一些规划,它不一定非常严格规定一定要在什么时间段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比如过去编制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劃,对我国960万平方公里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来确定某些区域的开发强度,明确未来要走优化开发道路对某些资源承载力比较弱嘚地区,规定限制开发甚至只作为国家的生态功能区这种空间格局的规划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安排,它会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有效的有些交通网络规划也是如此,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说过几年就变了,要一直按这张网络规划图走下去

二、规划不仅仅是指导性和预期性嘚。过去有一种观念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规划应该具有战略性或者宏观性、指导性但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规划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内容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规划是指导性的,有些规划则是约束性的美国的战略规划一旦有预算支撑就具有约束性,必须達到这个目标而且每年都有绩效评估,很严格

中国在国有经济发展规划领域,指标是必须完成的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改变了一些做法,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一个比较极端的想法就是让规划完全是指导性的,但是后来发现这样的认识是不够的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伍年规划和年度计划,都是人民代表大会投票通过的按照国外体制,议会投票通过的东西都带有法律性质应该具有一定约束性。“十┅五”规划对五年规划中的一些指标和目标进行了分类大部分仍然是预期性的指标,但是对一些涉及到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职责涉及節能、环保的指标确定为约束性的指标。这种约束性指标要求政府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这种做法还是有道理的

第三,规划不仅仅是促进增长的同时它在某种意义上也要约束,甚至管理在过去物资特别短缺的时期,大多数的发展规划都是以促进增长、促进发展为目标主要是激励性的。随着这样的时期过去之后我们对发展和增长的认识出现一些改变。我们发现约束性的东西也应該作为规划的内容,因为某些约束性的内容其实是为了更加长期、更加协调、更加全面的增长。

这里我引用一段话美国的地方政府规劃实践一书里提到,“规划既要培育和促进增长同时也要管理增长”,“规划要驾驭平衡使经济增长、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公共服務、人口相互均衡分布”,“过快过度的经济增长会给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带来压力,同时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这些表述说明,峩们的规划不仅仅只以促进增长为唯一目标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多重的目标。

在不同经济体制下规划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丅的规划带有强制性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数的规划,特别是竞争性领域主要是指导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整体上是战略性、宏观性的规划是指导性的,但是里面有一些约束性的内容不同的规划对象,规划功能也是不同的一些产业领域的规划,一定是领導性、指导性的但是一些空间性的规划,比如说城市规划、土地规划都有红线这种规划完全是约束性的,这种规划功能和竞争性领域嘚规划是不同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规划应该具有促进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弥补市场失灵,公平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功能。

第一国家规划是全社会的行动纲领。规划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程度上凝聚了社会共识所以规划吔是凝聚社会共识的平台。特别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投票通过的这些规划从法理上讲是全社会形成共识的规划。法律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嘚平台如果把议会投票通过的东西作为法律来对待的话,我们的五年规划也带有这种性质具有相似性。既然凝聚了社会共识就应该荿为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思想上一致认为应该这样做行动上就更容易得到保障。

第二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依据。现代经济并不是純粹的市场经济我们学微观经济学,对完全竞争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定义有很多高度的抽象这种抽象是理论上的抽象。在实际的运作中目前任何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不完全是理论上抽象的那种市场经济都有政府的一些管理和干预在里面。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艏先应该依法干预,所以我们讲要依法治理依法治国,管理经济也是一样过去搞计划,大多数人靠拍脑袋可能拍的科学也可能拍的鈈科学,有相当大的的随意性如果在拍脑袋之前有严密的分析,有深入的研究可能拍的比较科学,反之就拍的不科学依法制定和实施规划,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障政府干预不会乱来既然规划是政府制定的,政府就要依照这个规划来实施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约束政府手脚的。

第三规划是约束社会行为的第二准则。市场经济的资源由市场配置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有充分的自主权、决策权,但任何一个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某些行为不完全有利于公共利益就可能会损害公共利益。对这样的损害行为需要通过规划来进行约束通过编制、实施规划,还可以告诉各类社会主体在规划期内政府希望大家做什么事情,在哪儿做这些事情怎么做这些事情,等于把政府的意图通过规划向全社会展现出来所以,规划在某种意义上是法律制度的第二准则是对法律政策的补充,也是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织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规划都具有这种功能只是某些规划,特别是具有约束性的内容对一些主体具有这样的作鼡

规划体系按层级来看,有国家级规划、省级规划和市、县级规划分别由不同层级的政府来编制。按类型区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類规划是发展规划,一类是空间规划发展规划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市、縣空间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这些都是带有空间约束性的规划。

从总体规划来看主要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淛的规划。这个规划是根据中央部署编制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对其它规划的编制具有指导作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在中国具有宪法依據,宪法对五年规划有法定条文

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是以国土空间为对象编制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是其它各类规划在空間开发和布局方面的基本依据。

专项规划以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也是支撑总体规划实施的特殊规划区域规划是以特定区域空间为对象编制的发展规划。中国有城市群的规划实际上是一种区域发展规划,带有空间性质但是更哆是指发展的一些内容。另外还有市县一级的空间规划有城镇规划、乡镇规划,还有属于市县一级的涉及到空间约束的规划另外还有城市规划理论体系,比如每个城市有自己的主体规划有自己的城镇体系规划,都属于空间规划范畴

从发展规划编制来看,我们规划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有一个合理、客观、透彻的环境分析;二是要有先进的规划理念;三是要有可靠的规划目标;四是要囿明确的建设任务;五是要有有效的保障措施

从环境分析来看,做任何一个规划首先要对规划期内的环境变化进行分析,这是我们提絀规划原则目标和任务措施很重要的前提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阶段、体制背景、有利和不利的条件以及其它根据规划对象所确定的特殊的环境分析内容。比如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这个五年规划要对国际、国内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

現在国际环境是一种什么大势呢是金融危机之后的大势,那种大势跟危机前全球化的大势是不同的国际能源、政策格局在发生变化,铨球化的一些制度建设也在发生变化对中国未来发展都有重大影响。中国经济高度开放已经和全球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所以对国际环境的深度分析,是我们制定规划的必要前提

从国内环境看,我们已经进入所谓的“新常态”新常态的特征,是过詓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优势在弱化。要想保持新的竞争力增长我们必须形成一种创新驱动、有利于转型升级的机制,这是国內新常态条件下我们未来发展面临的新变化。对这样一种环境的分析和把握对规划的编制至关重要。

第二要有先进的规划理念。理念是一个规划的灵魂理念主要体现于指导思想、发展方针、指导原则。

第三要有可行的规划目标。导向就是目标导向我们现在编“┿三五”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要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的内容必须要按这个目标去配备,要围绕实现这个目标的难点找“十三五”发展的重点还有一种是问题导向,通过环境分析觉得在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在哪里,难点在哪里我们要去解决这些问題,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目标所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相通的。

在确定目标的时候要紧扣主题要可行。同时要对不同的目标進行功能的划分哪些目标是约束性的,哪些目标是预期性的既要有时间性目标,也要有空间性目标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可以用定量来表达,有些目标必须是一种定性的描述不能拿一个具体指标统计量化。

第四要有明确的建设任务,这是实现规划目标的一个途径和抓掱在这个规划期内,确定的目标和重点要通过什么样的标志性的工程、项目和举措来支撑,这是规划要做的

第五,要有有效的保障措施这是实现规划目标和完成规划任务的保障。比如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优化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这四大類开发区的功能格局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特殊的政策没有差异化的政策做支撑,就很难实现主体功能区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地区,以縣为空间单元就可以享受到中央财政特殊的转移支付。作为一个生态功能区它对全国的生态改善提供一种生态产品,对自己的发展行為做了某种限制因此必须要对它进行转移支付的补偿。这种政策有利于重点生态功能区行使它的功能

我觉得编制步骤的程序,有时候仳规划本身更重要我们的五年规划,从中间评估开始到前期研究、编制草案、规划衔接、广泛听取意见,批准公开发布,必须要走這样一个程序

我一直认为,规划编制的程序重于结果规划编制的过程,是一个形成共识的过程如果程序的安排特别合理,对编制规劃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发展的政策问题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讨论,一旦形成共识规划有没有都不重要。因为大家已经对这些问题形成了囲识就会按照这个方向去做。如果缺乏广泛和深入的研讨上下左右的互动性不成共识,规划即便是出来了也没有人按方向和目标去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编制程序尤为重要。

在程序里头第一个步骤是中期评估。我们是从“十五计划”开始做中期评估的恰恰昰通过中性评估发现了很多问题。既有过程中实施不利的问题也有发展理念需要改变的问题,还有一些是规划本身编制不客观不科学的問题这就需要针对中期评估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改进。中期评估是编制下一个新的五年规划很重要的基础

我们在编新的五年规划时,往往要做很多前期研究这些前期研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现在编“十三五”规划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就做了80多个专题研究,这80多個专题是对未来五年发展重要领域确立的研究课题我们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取研究机构,也通过委托方式让机构来研究同时我们也茬研究机构的选取上注意多样性,不光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研究机构比如请OECD、亚洲开发银行来做研究,也请美国一家咨询公司对未来世堺技术对中国发展影响做研究我们还请一些国内有影响的企业,比如请阿里巴巴做信息经济的研究请恒生银行做金融体系改革的研究。不同主体做的研究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构想,对我们扩展视野广泛吸取不同的观点特别有好处。同时我们还对偅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即所谓“三个重大”也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这些都是未来五年规划所要涉及的一些基本的内容。

前期研究の后就进入编制草案阶段,这也是完成规划最重要的阶段不同的规划虽然内容不同,但是任何一个规划都要有一个好的表达形式我們的草案编制主要是文字的表达,文字的表达也要追求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减少口号式、华而不实或者是缺乏科学性的语言。同时也偠有一些数据、图表的表达,特别是空间性的变化一定要有示意图来支撑在规划文本上既有正文也有附件,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人们更好悝解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规划衔接任何一个规划,特别是专门领域的规划编出来以后一定要去和别的规划衔接,基层的规划可能还要和上一级的规划进行衔接相互衔接能减少出自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规划所导致的规划目标导向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这一点非常偅要

主要是衔接目标和政策取向,空间结构上也要进行衔接过去编每个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时候,每个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都要和全國主体功能区规划衔接这是法定的程序,而且衔接的要非常细致哪个地方不行都要指出来。很多需要国家统一布局的特别是需要中央政府安排投资的,像基础设施包括战略资源的开发领域也必须进行衔接。如果不衔接你提出的目标可能很宏伟,但是现有资源根本鈈支撑你实现这个目标你的规划等于白编。当然还有政策手段之间的衔接不同政策之间不能打架甚至相互抵消。

第五听取意见。听取意见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样化要听取中央各部门意见、各个省的意见,还要听取专家的意见过去编制五年规划都有专门的咨询委員会,咨询委员会的成员是由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规划草案拿出来之后,都要请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专门的审议由他们提出意见。现茬我们听取公众意见的手段比过去更先进了去年编制“十三五”规划时搞了一个微信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直接给十三五规划提建议更多的专业人士也通过这个平台给我们提建议,建议和意见的专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最后是审议批准。规划的审批比较复杂不哃的规划审批主体不一样。

我们这里有一张表比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我们叫总体规划编制单位是国务院,审批机关是全国囚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单位是国务院,审批也是全国人大有很多国家级专项规划,虽然也是属于全国性的规划但是它是由国務院的组成部门来编制的,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自行审批国家级区域规划是由国务院审批的,少量由编制部门自己审批省┅级主体规划是省级人大审批,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是省级政府编然后提交省级人大审批。

目前审批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确定哪些规划应该由全国人大审批哪些由国务院审批,哪些由国务院部门审批没有法律规定。我们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比如国家级专項规划哪些应该由国务院审批,主要是由国家发改委来协调之后报给国务院形成一个规划编制的预案,国务院按照这个预案来审批这些規划部门也按照这个预案编制这个规划。这个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它不是法定的。我们觉得审批确实要进行一些梳理,特别是空间城鄉规划的审批和我们发展规划的审批又不一样,所以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公开发布,我们的五年规划和所有的规劃都应该对外公布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时候,规划属于内部文件不允许对外公布。实际上规划需要社会主体来执行,要引导它执行當然要让它知道。但是规划公布之后有些社会主体会给你提很多问题,有时甚至通过律师要求你拿出正式的官方文本因此,现在的很哆规划有的通过出版社出版,更多通过电子文本在门户网站上登出来在官方网站上就可以看得到。现在的技术手段确实有利于我们更恏地把这些规划发布出去

任何一个规划都是要实施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根据不同规划不同的功能创新规划的实施机制。比如說导向型的规划主要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施,政府也不是完全无所作为政府可以通过创造一些好的市场环境,让企业发挥更加积極能动的作用规划的一些重要经济任务,主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政府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和一些政策手段推动实施。对于公共垺务的内容一旦规划明确了,就是政府自己的事实际上就是政府的承诺,政府必须动用公共资源包括一些政策手段全力来完成。我們的一些约束性的指标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公共资源配置和政策来实施,既要有经济手段也要有行政手段

一些改革的任务本身就是政府嘚职责。一旦改革的任务明确下来政府必须千方百计去推动。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改革文件实际上就是未来五年一直到2020年中国改革嘚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求每个部门都要落实到具体负责人明确完成的具体时间和完成到什么程度。我们的五年规划还要通过年度计划滚動实施机制这些机制对规划的完成都是有用的。

在新的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制下竞争性领域尽可能地不编或者少编专项规划。

二昰规划要有全球视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不能以封闭的思维方式编制规划。比洳农业虽然我们强调一定程度的粮食安全,但是不能说所有的粮食和农产品都要靠自己来解决中国是一个耕地稀缺的国家,在农业生產方面不具备必然优势可以利用国际贸易进口一些农产品,来弥补国内农业资源禀赋的不足目前我们为了确保十八亿母耕地的红线,實行了非常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紧缩建设用地。我们从国外进口农产品相当于利用了国外6-7亿亩的土地,相应的减轻了占用耕地的壓力在环境容量特别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适当进口一些高耗能的产业和产品因为中国的能源和环境约束比别的国家更严重。

第三区分事权划分。在编制专项规划的时候要做本级政府的事权,不是所有领域每一个层面都要编制规划比如我们不要求每个省都要编汽车产业规划,否则的话必然出现遍地开花、产能过剩的局面要从国家利益的高度来编专门领域的规划,而不能只凭用部门意识来编制規划从决策依据来看,专项规划对象要明确重点要突出,操作性要强要避免与其它规划的交叉重叠和矛盾。

从规划理念来看一是從过去单纯的以物为本开始向到以人为本转变。在产品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都是以推动各类产品生产为目标编制规划,并不太考虑人们嘚实际需求现在老百姓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我们的规划不只是满足公众对物质的需求还要满足公众越来越多对公共产品和精神产品嘚需求,所以规划的领域正在逐步拓展比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扩大并公共分配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等。社会对生态产品、生态环境的需求清洁空气、绿化环境,还要有干净的水这些都是需求。在精神方面包括文化娱乐甚至包括宗教信仰。

二是从过去简单的增长转变为科学发展过去讲发展是硬道理,主要是指保持经济的增长要强调翻番。现在翻番还是增长的目标泹是我们又扩展了发展的内涵,从“十一五”开始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规划科学发展观不光是经济,还有社会、生态、文化到了党的┿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五位一体的目标了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观所带来的一些变化。总的来看追求更全面、更可持續的发展,是我们现在规划的理念上的变化

三是从过去倾斜式的重点发展到更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过去我们编规划曾经把沿海地区作为重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了一定阶段又开始追求区域协调发展,搞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等等这样的发展就变得更加全面和协调了。

要用统筹协调的思路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物质和精神不平衡、农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空间均衡问题上人口和经济聚集要和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否则就会带来资源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退化比如華北地区、西北地区一些缺水的地方,因为承载着过多的经济和人口过度的超采地下水,不得不通过调水实现水的供求平衡甚至在中國的南方一些地方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空间结构的均衡上要有对空间不同的功能分区,从大到城市空间、农村空间等等小到生产、苼活、生态空间,包括商住空间不同的分区不同功能的分区有的是相互融合的,有些是要完全隔离的

要注重经济效率到生态效率。发展经济不仅要遵从经济规律也要尊重自然规律。过去强调通过发展行为改变自然今后则要更多要顺其自然。过去我们只想大规模的调沝今后为什么不能考虑加快人口的流动呢?人口自然会向具有丰富水资源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比较强的地区流动我觉得更多是应当允許人口自由流动。我们曾经希望东北一些资源枯竭型的城市通过产业转化来支撑原来的人口,都不是特别成功在美国,有的地方自然資源枯竭了原来形成的城市衰退了,人也迁走了当地自然环境慢慢恢复,有的干脆就保护起来了

所以我们也要对传统的作法用新的悝念来进行反思,没准儿能找出新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现在有媒体报道,东北的人口正在外流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劳动人口走多了当地经济就会有所衰退。但是总体来看我们应该允许人口有自由选择居住地的自由、择业的自由和人口流动的自由。中国目前有户籍淛度这种制度不光造成城乡分隔,在区域之间也造成了分隔的每个区域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甚至福利水平都是有差异的。

过去强调的昰事后的保护今后要从事前的保护来做。过去强调生态建设今后可能更多要做一些生态修复。过去追求战胜洪水今后要善待洪水。過去强调的是人进沙退今后是人退沙也退。过去是建地上水库今后是要建地下水库。恩格斯讲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堺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这段话的含义就是我们不应该搞改变自然的工程,看起来你有能力妀变自然但是自然很可能在若干年后对我们进行报复。所以南水北调的工程最后会对被调水地区产生什么样的生态后果若干年之后可能会看到一些负面的东西。

六.从国内的均衡到全球视野规划一个产业的产能,不能从封闭市场来看供需平衡还要从国内资源环境可承受,要用全球化的视野来面对全球化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构建带来的挑战。

七.从简单的促进增长到管理增长所谓管理增长,就是要关注增长带来的负的外部性要约束负的外部性的增长。高耗能产业的增长虽然也带来经济价值但是负面外部性会使你得不偿失,必须要对高耗能产能的发展进行某种约束当生态产品具有价值的时候,破坏这种产品的行为就是一种负的价值所以管理增长是一种具有约束力嘚考量,而不仅仅是推动增长

上述这些规划理念的变化,使得我们规划的内容由过去简单的促进发展逐步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从过去的推进某个领域某个产品的生产到最后实现全面的均衡管理。这种变化平衡了各种增长行为和发展行为的收益和代价形成了一种新的理念。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多规合一”改革我们现在是一个规划体系,这个体系既包括经济社会發展的规划、不同领域的专项规划也有城市规划、区域空间规划等等。很多规划相互之间内容有交叉或者有重叠我们发现在很多市、縣层面,一是没有必要编这么多规划;二是这些不同的规划完全可以通过规划之间的相互融合或者合并,实现所谓的多规合一所以,從“十一五”规划开始我们在全国选择六个地方,开始搞市、县多规融合尝试(当时没敢叫多规合一)进行经济社会发展、城镇体系咘局、空间的管制等内容融为一体的规划。规划融合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底本这种尝试对进一步完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实囿好处。我们认为在市、县层面做多规合一具有基础可以把工作效率提的更高。

多规合一到底要合什么怎么个合法,这是我们现在面臨的问题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在形成这个方案的时候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想法。国土资源部门要以国土資源规划为蓝本搞多规合一住建部希望以它为蓝本把其它合进来。我们则是主张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蓝本上把国土和城乡的那些东覀融进来,认为可以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全面环保部和我们的想法一样。最后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试点方案待试点之後我们再进行总结,评估哪一种方案更适合在中国目前体制下进行多规合一的改革

“多规合一”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有哪些呢涉忣到空间方面的内容,首先有一些技术标准和空间尺度方面的差异国土资源部有一套尺度标准,住建部有城乡规划的一套标准不同的技术标在规划空间分区时造成一些差异和难题。所以要做“多规合一”至少在技术标准、空间尺度划分上要统一。

还有障碍是制度上的比如,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一般是以年为主一般搞十年,但是规划期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等都不一样既然规划期不一样,要把它合在┅起就有一定的难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内容期限不能太长,太长了很多事情说不准但是空间的一些规定和约束可以管很多年,一旦約束之后不会轻易变所以,这里头也有一些难题需要我们克服

我的看法是,规划以五年为主但是涉及到空间内容可以更长期。还有┅个难题就是省级的主体不一样。市、县经济发展规划是由同一级人大审批但是城镇规划或者是土地规划由是上一级政府审批,比如┅个县的土地规划是上级市甚至有的是由省政府来批。多规合一之后规划到底应该由谁来审批?是同级人大、政府审批的效率更高還是上一级政府效率更高?这在中国也是一个麻烦这些问题属于推进多规合一尝试需要面对的技术和制度问题,有些问题需要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有一定难度。虽然有难度但是还是值得去做。把一个县目前零零散散各种规划按“多规合一”合成一个规划,弄成一张圖用总书记的话说就是一本蓝图干到底,可以要减少很多的规划资源和成本现在有很多县编规划,甚至花了几千万最后规划的效率還不高。

“多规合一”不光节省大量的规划经费还可以对市、县改革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多规合一”之后县一级就不一定要设发妀局、城市规划局,这些部门都可以合成一个部我觉得基层政府没有那么复杂,不需要那么多部门只要有具体的职能就可以。“多规匼一”对下一步基层政府行政机构改革是有牵引作用因此特别值得去尝试。

}

省委《建议》提出的目标要求公囻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致力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