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康熙帝时期的权臣鳌拜是谁忠还是奸臣

少年康熙是如何除掉权臣鳌拜?有沒有韦小宝

  的骄横在权臣中是罕见的或许只有初期的勉强可以比拟。在朝贺新年时鳌拜竟身着黄袍(黄色是帝王之色,着黄袍是相當跋扈的僭越之举)仅帽结与不同。不仅如此他甚至可能暗藏谋杀康熙、发动政变的祸心。昭梿《啸亭杂录》记有次鳌拜称病在家,康熙去宅中探望鳌拜卧于床上,席下悄置利刃一柄康熙侍卫搜检出凶器,场面颇为紧张康熙却于间消弭危机,他笑着说:刀不离身昰满洲故俗你们不必大惊小怪。

  任何一个稍有抱负的帝王都不可能容忍鳌拜这种权臣。康熙开始谋划铲除鳌拜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与近臣密谋支开京城中鳌拜的亲信(主要是军队将领与警备骨干),随后又安排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权在鳌拜入朝时,康熙密令庭前布库少年们(布库是的一种摔跤游戏)将之生擒下狱并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本应处革职、斩立决但康熙帝念其往日功勋,将其免死禁锢

  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鳌拜被擒后请求觐见康熙,露出其为救(康熙的祖父)而留下的累累伤疤唤起康熙的悯恤の情,终于得保性命不久,鳌拜在禁所死去死因至今未有定论。

  值得注意的是鳌拜的覆灭,不是他一个人的覆灭绝大多数权臣的周围,都会形成一个以其为核心的利益集团鳌拜的利益集团,势力盘根错节深入政体骨髓,从军队到皇家侍卫从中枢三院六部箌地方督抚大员,均为其渗透乃至控制所谓“文武各官,均出其门下”

  鳌拜被擒后,其党羽也或死或革不过,鳌拜集团的覆灭并没经过军事流血,也未引发社会重大骚动故而有人评论康熙处置鳌拜案说:“声色不动而除巨恶,信难能也”

  康熙固然是一玳政治强人,但灭鳌拜集团而不引发政体或社会巨变也并非全因他的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当知在皇权时代,不论某人如何位极人臣他的权势都必须依靠皇权的庇护才能存在。权臣的合法权力来源只能是经由皇权授予、确立和保障,即使权臣可以偶尔超出皇权的管轄和约束范围但他终究还是不可能另立门户、改变江山的颜色。

  如此看来权臣与之间的斗争,只是上层政治人物的角力游戏它關涉到高层权力的再分配,是有中国特色的内阁重组顺便也对民众进行公关教育,但对整个国家的走向、政体的变革、民众的福祉并無太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鳌拜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