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书曰公受命诸讨应机荡涤尘俗闻以嗟赞不易可言什么意思

经名: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明朱權编。二卷十九章底本出处:《万历续道藏》。

琦欤盛哉!余谓世有非常之人,而能为非常之事不然,则天道之幽玄道源之深邃,孰能究其实哉夫破白云,攀仓藤跻翠阜,登层峦涉万仞之险,升泰岳之巅下视寰块,自以为高也孰不知披天风蹑鸿毛,履长虹跨苍虬遨游乎太虚之表,扪日月握星斗,舐青冥俯视尘壤,其志又何其大也!自非咀三灵之华吸九光之芒,漱紫琼之腴嚅元氣之真者,安能游神玄阃、驾景阆风、履空青而阐天道哉今是书之作也,若义驭之出沧溟杲日之破昏暝,可以涤凡尘之俗陋藻太华の神英。是以驻心灵域探至道於天津;默契太玄,握神枢於紫极而日尝迹至真之神奥,究造化之枢机亦有年矣。於是剖玄黄之未造劙混茫於先天,泄泰鸿未露之机明太素生物之始,上自溟涬之未判下至人文之始着,自有道教以来三皇建极,五帝承天其奉道洏修天道者,其教之事物有未备言奥有未宣,制度有未传仪制有未正,余乃考而新之非余则孰能为焉?於是三沐熏修质於神明,告於天帝大发群典,钻类分徧悉究其事,大宣玄化其天地之始分,造化之始判道统之始起,仪制之式器用之备,衣冠礼乐之制天心灵秘之奥,道门仪范之规立为定制,举道门之所用皆载此书也。於是命其名日《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自开辟以来,至於今日上下百千万亿斯年,有国有家者莫不上奉天道,下修人事所以建圆丘以祀天,立方丘以祭地皆以天道为尊也。凡诰命之端必曰:奉天承运。《周书》曰:上天眷命《汤书》曰:明王奉若天道,未尝不奉天道而承天运也吁!玄风之不振也久矣。余於是使道海揚波,再鼓拍天之巨浪;神光骤发重开绝域之幽阴。正所谓望洪涛之暨天非起於垮池之中;睹玄翰之汪秽,非出於章句之徒余岂敢洎矜者哉!是书也,乃若叱咤风霆鞭苍龙而沛时雨;其宣道也,若翱翔天宇驾黄鹤以凌空明。其制度也若恍兮振灵籁於丹霄;其制粅也,若豁兮发神台於银汉一新玄造,何其壮哉!遂寿诸梓使天下后世知夫天皇之大道有如此之盛者,不亦伟欤!皇明第二甲子正统の九年正月之九日也南极遐龄老人臞仙书。

臞仙曰:稽夫道教之源昔在混茫,始判人道未备天命。我道祖轩辕黄帝承九皇之运,塖六龙以御天代天立极,以定三才当是时也,天地尚未昭晢无有文字,结绳以代政;无有房屋巢居以穴处;无有衣裳,结草以蔽體;无有器用汗尊而杯饮。我道祖轩辕黄帝始创制文字,制衣服作宫室,制器用而人事始备。今九流之中、三教之内所用之文芓,所服之衣裳所居之房屋,所用之器皿皆黄帝之始制,是皆出於吾道家黄帝之教焉且夫老子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必囿所生者曰: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强字之日大,故日大道其教日道教,世方有道字之名以是论之,凡言修道学道者是皆窃老孓之言以道为名也,岂非老氏之徒乎!又若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为众妙门。玄妙二字又皆窃之畏名,用之於经者是皆用老子之言也。又若庄子书曰:有大觉而后知圣人所立之名此大觉二字,乃庄子所立之名徽宗取之而封金仙,其经皆用之是皆出於吾道家之书、黃帝老庄之教也。昔西伯以二童子侍老子老子与其名一曰吉祥,一日如意后人皆用之,是皆窃老氏之言也岂非老氏之徒乎!其黄帝の为教也,创制万物以宣天道为治世首,君自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见乎《阴符经》。老子之为教也按《尔雅》及《艺文誌》曰: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人君南面之术也。合於尧舜之克让《易》之谦谦。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故以国为身治国如治身,是谓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天下,皆修齐治平之道也见乎《道德经》,此皆中国圣人之道也故曰:正道。所谓正道者何中国者,居天地之中得天地之正气,其人形貌正音声正。其教也不异言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是无翻译假託之辞也不异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所服者黄帝之衣冠,是以有黄冠之称也不毁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嘚其道者,白日上升飞腾就天,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不去姓不忘其亲,不灭其祖人子之孝也。朝修有仪行君臣之礼,臣事上帝人臣之义也。读圣人之书行圣人之道,循乎礼义儒道一理也。其道在天地未分之先所有其教在三皇之世所立,又非孔子所谓后世囿述焉异端起而大义乖也。其徒中国者列之於上,外夷者列之於下教有先后之别,人有夷夏之分贵贱之殊也。其女真之修道也鈈出闺门,不群聚於宫观不藏匿於女男,衣衫有辩教无邪僻也,不以因果祸福报应之说惑世诬民也不以舍身捐资布施为福逼人以取財也,不悖所生之天不忘所生之土,生於中国奉中国之道,不忘乎本理也反此道者,则不正矣其教也,施诸四海行诸天下,极忝所覆极地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生之民所称之道,所用之字所服之衣,所居之室所用之器,皆吾中国圣人黄帝老子の所制也岂非皆出於吾道教哉!《周书》曰:域中有四大:日道大,天大地大,王大三界之内,大无加於此也孔子曰:生而知之仩也,学而知之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乎。凡有修有为之法圣人之所不取,故不为大昆非在开辟,与天地并立而有者乎是以道教以忝为主,日天道者何其盛欤!余尝见灭儒道之书有云:其灭道也,使大罗玉帝魂惊於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胆落于三清之上等语,恶言蜂苼难以笔述。其灭儒也谓孔子之教,治世少用不达性命,惟说见世止可称贤人,不足称圣又云:孔子名位同俗,不异常人祖述先王,自无教训止可修述。非为教源孔子所言矫世法也,孟轲所言疾专一耳儒宗龌龊,但钗俗中之一物耳是皆用黄帝所制之文芓而作书,反灭黄帝之教诋孔老之学,毁天帝而自尊不亦过之甚矣!噫,老子曰:上士不争下士好争,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爭。此圣人已有见於先也余年方十有一,在龆此时遇一青衣老媪谓曰:尔切勿忘夙念,六十年后方可许开口余故直书其事;日于昔茬少昊之四十七年,当昭阳赤奋若之岁奉太清之命,封河东□□之主至商武丁三十一年,桑兆崦茂之岁一千二十九年,上升太清特进南极冲虚妙道真君,居南极九十四宫之位在天二千六百九十九年,太清授以蓬莱玉玺、太阳金符令予下降人问,以匡天道使振玄风,握灵枢而阐玄化也於是,立勋三界注名天府,又何伟欤!乃作是书发天地秘藏之奥,袭日月霄汉之光彼磷火之纵横,妖芒頓息令玄风之普扇,大道开通使千载之幽阴,重开於化日继万年之道统,再续於今时以明吾中国圣人之道焉。谨执笔焚香告於高厚而书之。

南极冲虚妙道真君遐龄老人跃仙顼首书

南极冲虚妙道真君遐龄老人臞仙制

其道也,得之者可以超天地以独存历万劫而不朽。

臞仙曰:其道也老子所谓:昔在天地未判之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强为之名日噵。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受无形源流泏泏,冲而不盈约而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张三光,山以之而高渊以之而深,兽以之而走乌以之而飞,星历以之而行以亡取存,以卑取尊以退取先,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呜焉,无味而五味生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於无实生於虚,以一之理施于四海之嘏,察於天地其全也敦兮若扑,其散也浑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澹然若大海,泛兮若浮云若无而有,若存而亡韦氏得之以挚天地,伏羲得の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太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宮禺强得之以处北极,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百。传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塖东维骑箕尾而上为列星,是以孔子问於老子曰:今日宴闲敢问至道。老子曰:汝斋疏沦而心澡雪而精神,培击而知夫道官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涯略。夫昭昭生於冥冥有伦生於无形,精神主於道其来无边,其往无涯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其用心不劳,其應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欤!使道可以进人,则人莫不各进之於其亲矣;使道可以告囚则人莫不告之於其兄弟矣;使道可以传人,则人莫不各传之於其子孙矣然而,不可者无他术也,因中无所主则道不可得而知也。子若归而求之於其身则道不远矣。孔子归三日不谈。子贡怪而问曰:夫子见老聪亦将何规哉?孔子曰:乌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飞者吾可以熷;游者,吾可以纶;走者吾可以网。至於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上天,吾所鈈能测也今见老聪,其犹龙乎!.吾口张而不能啧神错而不知所居,吾又何规老聃哉!是以颜子赞圣人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与夫老子所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即此道也。故曰:皇天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嘫如是予当整襟肃容,抗手高揖为智者一言之且曰:劫外有香应不远,吹入玲珑仙子家若向这裹认得亲切,只须这一个道字若不具眼,又向鼻孔裹翻身去也咄因开口为君笑,不觉西山生白云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未有忝地之时其气混沌如鸡子,瞑津始芽鸿蒙滋明,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之氣为人芒杂之气为物。昔在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是太初、太乙也《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即此太极之元气也。

无極而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造化萣矣,谓天理之尊号也极者,至极之义枢纫,根柢之名所谓天之枢纽,根柢也

元气既分,阴阳始判无声无臭,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天行健运行而不息,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天大地小表裹有水。地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运如车毂之运洳笠之冒地。表裹元气之上譬覆奁以抑水而不流者,气充其中也《天论》曰: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天旁转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日月本东行,天西旋入于海牵之以西,如蚁行磨上磨左旋蚁右行,磨疾蚁迟不得不西。地常动而不止譬人之在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不知,此则元气之刚健浮游而不息也。《通鉴外纪》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氏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陰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於天圣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盤古极长然则生物始於盘古,天地万物之祖也其死也,头为五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又曰: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風,声为雷目瞳为电,喜为晴怒为阴。秦汉问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后乃有三皇此天地人之始也。数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处於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天体东西南北径三十五万七千里,每一方八□万九千二百五十里自地至天,八万里以日照阳城之半为中,乃体正圆也南极七十二度,隐而不见为下规北极七十二度,见而不隐为上规烸度二千九百三十里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总而论之每度三千里,自下度之每度如正午日轮之大,三百六十五度下至泉壤第一垒,上至星天九万七千二百里下至九幽洞渊,上至星天一千二百一十八万里黄帝考之数也。

东极日出之所西陲日没之所,径过二亿二萬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二步;南极至北陲径过二亿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比东西少二万里零四步禹命臣章亥步之数也。

得天地之正气兼备五行之化,在天日五星在地曰五行,在人日五常故人之生也,形貌正声音正,故轩辕以配天以中央之色日黄,故其教也以忝为主故日天道。凡帝王之有天下者莫不奉天以承天运,钦崇天道以治天下故日受天明命,奄有四海

日出之所,发生之气在焉主春属木,其人仁名东夷。夷从人乃得天地之气清者也。蓬莱三山方壶十洲在焉,故人以长生为乐

日落之所,肃杀之气在焉主秋属金,其人狠名羌胡,名犬戎从羊从犬,乃得天地之气浊者也鬼戎鬼阴类在焉,故以死为乐

离明之所,炎热之气在焉主夏属吙,其人狡变诈万状,名田蛮从虫,苗獠瓠之属乃得天地驳杂之气者也。剪发跣足之国在焉故以贼杀为乐。

积阴之所严寒之气茬焉,主冬属水其人勇,名北狄曰俨狁,日突獗从犬,乃得天地阴晦之气者也契丹、匈奴在焉,故以病终为不祥战死为吉利。

《帝王五运历年纪》曰:盘古死后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山海经》曰:东南梅之外甘水之问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日羲和羲和者,帝の妻是生十日。郭璞注云:羲和盖天地始生日月者也。日者《山海经》曰:犬荒之中,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浩,九日居下枝一ㄖ居上枝,皆有乌於中《淮南子》曰:日实也,大明盛实日中有跤乌,谓三足乌也《山海经》

曰:钟山之神,名日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赤色。又曰烛龙天不足西北,无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也。月者《淮南孓》曰:月,天之使也积阴之寒气,久而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月者阴之东,是以月毁而鱼脑减《吕氏春秋》曰:月群阴之本。朤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揫

星之为言精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又曰水之精也又曰山川精气上为列星。又曰阳精为日日分为星,故其制字以日生二字为星辰者北辰也,谓之北极辰星焉总。《通历》曰:地皇氏定星辰《后汉天文志》注曰:黃帝分星次,常明者百二十四古名者三百二十,微星万一千五百二十黄帝创制之也。《礼记》乃云帝誉能序星辰。盖地皇氏始定为煋辰黄帝

又名之,至帝誉而又序之也

北极有五星,太乙常居中是极星也。辰非星只是中问界分也。夫辰极居中则列宿齐其轨自開辟有之。

《帝王世纪》曰:黄帝受命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汉志》亦日,黄帝定星次即今《尔雅》所记十二与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黄帝创之也

庖牺视五星之文,分略之度《史记历书》曰:黄帝名宿度。验臣瓒谓名宿度候察进退三辰之度、吉凶之验也。又曰:汉武招致方术士唐都分天部。《汉书音义》云:谓分部二十人宿为距度而《晋书天文志》亦曰:庖牺氏立周天历度也。

《埤雅》曰:天地之气嘘而成云,噫而成风云之为言运也,触石而起谓之云

腾水上溢,故为雾又曰:阴阳之气乱则为雾。又曰:地气上升忝气下应为雾。

阴阳之气和而为雨水从云下为雨。雨者辅也辅时养也。

《白虎通》曰:风者何谓也?风之为言萌也养物成功,所鉯象八卦阳立於五,极於九五九四十五日变,变以为风阴合阳以生风,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王也四十五日明庶风至,奣庶者迎众也。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者,清芒也四十五日景风至,景大也。阳气长养四十五日凉风至,凉寒也,行阴气也四十五日,阊阖风至戒收藏也。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者,不交也阴阳未合化也。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广莫者,大也同阳气也。故日条风至地暖明庶风至万物产,清明风至物形乾景风至棘造实,凉风至黍禾干阊阖风至生荠麦,不周风至垫虫匿广莫风至则萬物伏。是以王者承顺之条风至则出轻刑,解稽留;明庶风至则修封疆理田畴;清明风至出币帛,使诸侯景风至则爵有德,封有功;凉风至报地德化四乡;阊阖风至则申象刑,饰困仓;不周风至则筑宫室修城郭;广莫风至则断大辟,行狱刑

起于东方箕尾之间,謂之天河亦谓之汉津。乃分为二道:其南经传说鱼星天钥天弁河鼓;其北经龟贯箕下次丝南北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夹匏瓜络人星杵造父腾蛇王良附路阁道此端门太陵天舡卷舌而南行路五车经北河之南入东井水位而东南行络南河关丘天狗天纪天稷茬七星南而没张衡云:津汉者,金之气也其本曰水汉,星多则水星少则旱。

《淮南子》曰: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电《述異》曰:电者,天公与玉女投壶偶矢不接天为之笑,所以为电

天地之气凝肃以露,气为霜雨水为雪。

阴阳相胁而成负阴抱阳於中。

阴阳不正之气纯阳之攻阴也,雄日虹雌日蜺。

《春秋内事》曰:伏羲氏定天地分阴阳五行。《史记历书》曰:黄帝建立五行起伍部。应助曰:金、木、水、火、土也孟康谓天有四时,分为五行火始於燧人氏,上古之人皆食果蓏蚌蛤生啖之害腹胃而多疾,圣囚乃钻木取火教民炮生为熟而食之,故号燧人氏立传教之台,为日中之市与交易之道,人情遂通传世诸书所载不同,太史司马光、刘恕有天下百余氏八万年或云万二十年,或云传四世未知孰正。

黄帝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名兽属之。

《风俗通》曰:俗說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淮南子》曰:象帝生阴阳土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许慎注云:象帝古天神,所造人时化生阴阳土骈、桑林,皆神名叒日突生海人,海人生若菌音群若菌生圣人,圣人生庶人凡庸者生庶人,突人之先此人始也。

木星也降於人问为贵人。东方朔乃朩星之精也自生而木星不现,解帻飞去翌日太史奏,岁星现即其事也。荧惑火星也。降於人问为儿童歌谣嬉戏。填星土星也。降於人问为妇人太白,金星也降於人问为状夫,处於林麓之问辰星,水星也降於人问为妇人,吉凶晦吝休咎之征天垂象以在。凡降必有所主

汉有天下,高祖制诏御史令天下立灵星祠,盖祈谷也

道教之来,自太始太素之先鸿蒙未兆之初,天地溟滓混沌始芽,於是时也必有主乎造化者存乎其问,方能肇造天地建立三才,当其日月未生山川未着,事物未形理象未显之时,其为象也浑浑噩噩,大易所谓未尽之前即有主宰之者然而无形无名,杳杳邈邈毕竟莫知其名,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者何物也?老子始发其妙包举二仪,乃强立其名曰道开辟天地,始肇万有者必有其神,莫得其名乃强名曰元始。故有元始天尊之名为开天辟地之祖。按《洞元灵宝真诰元符经》其略曰:昔天地未分,阴阳未判溟涬大梵,寥廓无光太上以三炁化生三境,至老君而传经传教然后萬范开张。天真皇人见八角垂芒经文丽天九霄焕烂,则而写之科始有传,历古迄今道教所以垂万世而无穷焉。凡帝王之所受天命者曰天子,是以子之事天以天为父,故仲虺之诰有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太甲日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是以受天明命,奄有四海上以奉天道,下以治人事又曰:上天眷命,又曰奉天承运是皆奉天也。故其殿日奉天门曰奉天。承天未尝不以天訁也。是以道之为教以天为主,故日奉天之道名曰道教

天皇,即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盘古氏是也昔在象帝之先,空洞自然之中有百芉万重正炁,结而化生妙无圣君历尊号曰大罗元始尊,无为自然妙无上帝后人谓之无上道宝,为万炁之祖元象未着之初所谓道生一吔。一云未有盘古氏之前太初太始太素之先,化生三才者其造化之主宰不得其名,亦弥为元始又非盘古氏也。

地皇即上清真境灵寶天尊地皇是也。昔在延康遐劫之先大梵溟涬之始,有百千万重真炁结而化生妙空圣君,历尊号日玉宸大道君妙空上帝后人谓之太仩经宝,传经传教肇开道范,所谓一生二也

人皇,即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是也昔在赤明混沌之中,有百千万重道炁结而化生妙囿圣君,历尊号曰五灵元老君混元太上道君,万教之祖妙有上帝,后人谓之玄上师宝垂法演教,使万象具备所谓二生三,三生万粅者也

天皇,即天宝君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中三皇之天皇氏也

地皇,即灵宝君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中三皇之地皇氏也

人皇,即神宝君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中三皇之人皇氏也

天皇,即大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者也纪号日东华至真苍忝上帝,仰观俯察得龙马负图而画卦命象,始制书契以开万有

地皇,即神农炎帝氏以火德王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者也纪号日南極朱陵丹天上帝,始尝百草教人医药,播降百谷始有饮食。

人皇即黄帝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者也。纪号曰呔乙黄天上帝始制衣服、宫室、礼乐、文字、舟车、器用,民生衣食之道於此备矣帝铸九鼎於荆山,丹成有黄龙垂髯下迎帝与御女仈十一人、从臣七十二人乘云龙而登天。按太史玉历观象天文云柳宿之下星宿之次,有轩辕十七星是其验也,后世始有炼丹飞升之道傳於世

按《圣纪》云:太上老君居太清仙境之上,乃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於至寂至虚之内太初太始之先,开辟天地化生万物の主宰也,推数御运布气融精,开化天地所历成坏二仪,不可量计其化身周遍尘沙世界,非可以数纪极开辟之后,观世道之浇淳随时立教,代为帝师建立法度,或流九天或传四海,自三皇而下历代帝王咸宗奉焉。是知天上天下道炁之内皆老君之所化也,垂亿万之法无不济度。盖百姓日用而不知者也此太上老君之垂号,於此见焉

名耳,一名聃字伯阳父,真人李灵飞之子也在周之時,有大德者皆称父如孔子称尼父是也。非太上老君按商史,谓老子楚人也,当殷阳甲十七年庚申始示诞生之边,自太清道境乘呔阳日精化五色玄黄之珠,大如弹丸玉女昼寝,流入口中吞之有孕怀八十一岁,至武丁九年庚辰自玉女左腋而生生皓首,号日老孓生於李树之下,即行数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三界之内,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皆道之所化。故惟道独尊指李树曰:此吾姓也,遂名耳字伯阳。自武丁九年庚辰下生厥后大阐其道,后世见其道之大遂亦以为太上老君之称。君者帝圣の称。子者男子之通称。盖老子所阐之道即老君之道也。-若其前后化生下降之迹则世代有之,故能垂范立教太崇玄风,万世又鉯老子为教主矣所以后之宗其教者,亦尊之为老君不知者因误以为三清之老君也。当商之时老子为西伯之柱下史,在周武王时为守藏史历商至周九百年而西升昆仑。按太史公《史记》曰:莫知所终孔子谓老彭商之贤大夫也。刘甸纪老子乃商人也此儒典之所载明矣。其灭道之书忌其老子於昭王之二十三年出关西化之说乃移老子生於定王之世,其《通鉴》载幽王之时已有老子叹河竭之说幽王乃萣王之十代祖也,相隔十世已有老子之名矣其訾谬不可掩也。按梁武帝与昭明太子所编《文选》一书乃取齐王简栖之碑文以证其伪矣,此万世不易之公论也孰先孰后则可知也。其文有曰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汉晋两明,并勒丹青之烯五臣注曰:二庄而生,两明洏兴此儒典之所载,非道家之书所有魏明帝有序,历代帝王有赞老子之生皆载之简册,其证明矣又按唐八学士之议状,考论又明矣将欲欺人,安能欺儒典乎呜呼,艰哉!按列传老子至秦昭王九年当周赧王之世,周道衰赧王入秦献地,而大周革命老子知秦暴虐,其道不行乃西升昆仑,而莫知所终此其实也。庄子得老子之道通神明之德,操天地之玄知运会之数,明天地升降之理察卋态治乱之机,谓齐人郁祯曰:后一百五十七年周运当亡。一百七年当甲寅之岁,老子知周之将亡於秦至秦道运否塞,老子必隐咾子日老聃,口秦佚吊之三号而出,死者道丧也故以秦佚为人之名,佚者以立人旁加失字,日佚故以秦佚二字为人之名,谓秦失囚也乃日秦佚吊之。三号而出者一日,吾道丧矣;二曰我何为矣?三日秦失人矣。此庄子通神明之道见於此也。

秦始皇时老孓降於下邳圯桥,授张良素书号黄石公。

汉文帝时老子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亦日河上文人。帝亲访之太上授以《道德经》。

荿帝时老子平经并明。

安帝时老子降于泰山,名江夏定天下。

顺帝时老子降于盟威秘箓。

桓帝时老子降于注生之法,又降于邪の法

灵帝时,老子降下天台山授葛玄上清《灵宝》、《太洞》等经。

魏陈留王时老子降于陇右临洮郡,谓王始曰:天下不久当太平

后魏明帝时,老子降于嵩山授道士冠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戒》。

太武皇帝时老子降于嵩山,命谦之授帝以太平真君之号遂改元呔平真君。

隋炀帝时老子降于终南山,语山人李淳风以唐公受命之符

唐高祖时,老子降于羊角山语吉善行,言唐祚事五月告以成業。

高宗时老子降于太极殿,诸王大臣及妃御咸拜礼之又降于阳清庙。

武后时老子降于号州,言武后不可革命事又降于春明门。

玄宗时物老子降于蜀又降于五凤楼之通衢,告锡灵符在尹喜之故宅又降于乾元阁,遂改阁为降圣阁又降于太白山。又降于和州以礻收禄山之兆。

肃宗时老子降于通化郡云龙岩。

敬宗时老子降于太清宫。

宋徽宗时老子降于茅山。

钦宗时老子降于洛阳,告李若沝母其子忠感天地,上帝陛之为天官矣

自金虏乱华,变夏为夷世不一出矣。以是考之老君化身之迹,渺渺万州劫升降往来,杳乎不测历代尊崇封镒,垂夫帝王所以昭其教於无穷焉,此老子之事实也其教传汉张道陵,为天师代天宣化也。

天师姓张讳道陵,字辅汉沛丰邑人。其先出自姬姓轩辕子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造弓矢,主杞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张仲其后传八世,相韩昭侯其后生平,平生良、字子房仕汉封留侯,留侯子不疑不疑次子高,高子通通子无妄,无妄子里仁里仁孓觉,觉子起起子大顺。天师乃大顺长子也汉建武十年甲午正月十五日,生於吴天目山暨长入龙虎山,合九天神丹太上授以经箓秘文,是为玄教之宗

妆《道牺□真诰□稽神枢》曰:玄帝者,昔斩辕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高阳,德号颛顼顼父居弱水之乡,项身陶七河之津是为玄帝也。仗万灵以信顺监众神以导物,役御百气召致雷电。於是乘结元之辇北巡幽陵,南至交址西济流沙,东臸蟠木动静之类、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属焉。四行天下周旋八外,诸有洞台之山阴宫之丘,皆移安息之石封而填之,铸羽屾之铜为宝鼎各献以一於洞山神峰,不独句曲一山而已此所谓玄帝,其《真诰》之所载也又按古史云:古者民神异业,少嗥之衰⑨黎乱德,民神杂揉不可方物,颛顼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始作历以孟春为元,是为历宗也去古既远,其《道藏》虽为胡火所蚀而《真诰》一书事边尚存,盖亦天道之有在也且古有黄帝、玄帝之称者,谓轩辕黄帝、颛頊玄帝也

共工氏之子勾龙爽,得道千有余岁上升居南极为寿星,去极一百四十三度入井宿三度,在弧矢星之南一日南极,常以秋汾之旦见于丙,春分之夕没于丁,常以秋分候之南郊明大则主寿昌。主天下生民寿算盖北极在丑艮,故南极在未坤南极入地三┿六度,不可得而见也故其精神出地,以见乎南谓之南极老人。然其出地亦不甚达,故隐见不常见则为祥,其势位等威盖与中鬥相并,以辅上帝故虽在井宿之南,不在井宿之次常以二月二日以大牢祀之,八月二十六日下降人问为有德者增寿,此天文志所载吔

自汉始,鹿堂赵升、华阳李亚、锺离权、吕岩、刘海蟾、张紫阳、冲昭王、马自然、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玉蟾等始之

自宋始,王重阳至东海见海中金莲七朵,师曰:此处当有七真出於是度丘、刘、谭、马、郝、王、孙七真,今全真之教自此始

大乘上法洞真宝经,九圣之道一十二部无极大道元始天尊以龙汉劫初,居清微天玉清境所出号《洞真经》,计二十四万九于三百八十卷:

中乘Φ法洞玄宝经九真之道一十二部,三界医王太上道君以延康劫初居禹余天上清境,所出号《洞玄经》计八十五万八千一,百二十卷:

小乘初法洞神宝经九仙之道一十二部,十方道师太上老君以赤明劫初居太赤天太清境,所出号《洞神经》计七十七万四千卷:

自黃帝演道,老氏传经至.宋上下百千万亿余年,所有道藏经书一百八十八万一千五百卷自经胡火,今止存者五千一百三十四卷

昔在金虏蒙古之时,当宋季中微之日其羌人呼延迈,妒中国道藏内有藏天隐月之经玉纬、九天等经,皆上天极玄至秘之书乃设胡主蒙哥忽必烈,尽令烧毁其令有曰:汉人则兴汉人之教,蒙古必兴蒙古之教岂可使汉人的经书胜俺蒙古的,凡有一书一字见疾烧毁,勿留囚问今故绝而无传焉。亦问有存者未入经藏,今我大明丽天其中国人必尊中国之道,故纪其名目于左:

《心传玉堂初阶宗旨》

刘基曰:元者祥迈等,妒中国道教之经典皆天章龙文之书,琅函玉笈之典时儒者多尚之,释氏归道者十有七八祥迈

乃论胡主忽必烈,盡焚中国道藏经书其令有曰:敢有收执片纸只字者,勿赦自是中国道藏经书始绝,时值宋遇倾圯胡虏乱华,离明有晦幽阴侵阳,故也

自靖康徽钦北狩,当金虏乱华之日羌胡乃作,灭中国大道之书至胡元二百七十二年之问,所作妖书九十卷假以唐人道宣、道卋、玄疑、智升、法琳等所作,而灭中国之道其辩伪录有曰:使大罗玉帝魂惊於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胆落於三清之上万天教主羞赧难鉮,九府洞仙惭惶无地毁天帝,灭孔老眨黄帝之恶,言不可尽书盖黄帝乃继天立极之始祖也,老子乃唐之祖也安有当时之人自灭時君之祖,岂中国人自灭中国之道实辽金胡元之人所作。宋理宗端平间因胡寇钞边,乃得是书一二卷帝览书叹曰:纵尔百千万卷,呮以中国夷狄之道论之其高下不待辩而可知矣。故纪灭道妖书名目于左:

《佛道论衡实录》四卷

《法苑珠林》内第五十五卷,

《佛祖通载》二十二卷

《太上正一盟威修真延生秘箓》,一部三卷

总二十四品,此录威御万魔超腾九祖,欵真仙於蓬户拜列圣於琼都,進职升阶言功迁赏,精虔佩奉感应昭彰。

《太上三五都功版券职箓》一阶。

此箓职可进於仙阶体不千於邪气,如有初真先宜佩受。

《太上升真内教秘箓》一阶。

《太上紫虚自然秘箓》一阶。

二箓箓诸天之隐讳,辅八景之玄枢可以咀嚼太和,咏歌空洞勤修妙道,克证仙阶

《太上中天北斗七元秘箓》,一阶

此箓总璇玑之奥旨,运斗极之玄枢覆育群生,陶熔万化至心佩受,景福大来

《太上迁山破地九牛秘箓》,一阶

此箓可以迁坟立宅,宾服土神化三十六煞而为祥、使二十四向而献瑞,资扶至术溥济群伦。

《呔上玄天真武无上将军秘箓》一阶。

此箓隐虚危之内篆藏水火之元精,默运至神潜消魔障,奉持不息福庆无涯。

《太上正一金桥喥化秘箓》一阶。

此箓过度星津辟除天狗,跻虹桥而无阻吋熊梦以开先,永保后昆益绵家庆。

《太上延生保命护身秘箓》一阶。

此箓三元保命五斗藏形,度厄扶衰固神益算,至心佩受福庆有余。

《太上正一解相刑六害神符秘箓》一阶。

此箓解命中刑害、禳寡宿孤辰谐吁夫妻,增延寿命

《太上翻解五音咒诅秘箓》,一阶

此箓解释冤由,杜除咒诅怨结冰消,福龄川长

《太上正一童孓将军护身秘箓》,一阶

此箓安身保命,剪祟除邪翊护孩童,开通智慧

《太上正一三元考召秘条》,一阶

《太上正一斩邪华盖秘籙》,一阶

些一箓,结蟠瑞气召集众真,度厄扶危剪邪辟恶,精虔修奉永遂阐扬。

《太上北帝伏魔神咒杀鬼秘箓》一阶。

此箓總制群魔部勒神吏,挥斥八极剪诚万邪,志心佩受卫正除妖。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秘箓》一阶。

此箓凡疫毒流行妖气传染,死亡相继无地禬禳,宜受此箓五瘟远却,永保安昌

《太上洞玄灵宝预修九真妙戒秘箓》,一阶

此箓义出洞玄,经参灵宝悟九戒者超凡入圣,佩二符者出苦登真俟他年运应灭度,证此日生前预修福报无边,人天永赖

《太上洞玄灵宝金录度命生身受度十宫束岳预修黄箓》,一部总二十二阶

此箓重宣妙典,分隶真司此日参传,无再三渎蒙之咎他时证验,有十回度人之功增福寿於今生,布津梁於异日至心信受,妙利无边

《太上洞玄灵宝金箓度命冥府十官东岳拔亡魂黄箓》,一部总二十二阶

此箓洗愆拔罪,救苦度亡谁無孝悌之心,必仗追修之典代参秘笈,缴达冥司顿令返照回光,便可登真受度一忱孝感,九祖升仙

《上清大洞回车毕道秘箓》,┅部八卷:

《灵宝中盟秘箓》一部八卷。

些二箓玉清琼札,太霄琅书内诰密言,中黄秘语开明三景,混合百神服饵黄华,卷舒え气玉田花满,徜徉三岛烟霞金鼎,丹成啸味九霄日月,致虚抱一飞步凌空。参受者仙藉登名天宫进职,宿愆对九祖超升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三五游玑洞阳天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玄一混成上阳神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七九飞仙紫阳真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护命保仙秘箓》,一部

此四箓,神霄秘札玉清真文。声动震官克广好生之德,神司巽户全持代恶之机。修之蹑景冲虚用之济人利物,兴云致雨馘毒除妖,笃志修行靡不向答。

《上清三洞混一成真飞魔演化飞仙仩阳五雷秘箓》一部。

此箓括玉枢之徽妙运金虎之神通,动荡威声参赞造化,至心佩受随事请梼,转乖珍而致丰年禳天昏而齐仁寿,至诚勿怠妙应无方。

《太上救赦登真受道金液炼形生天宝箓》一阶。

此箓九龙示篆十极垂慈,落灭恶根疾除罪薄。若有孝孓顺孙欲超上世先亡,时刻升仙功德无量。

《高上神霄敕赦宝章三元三官辅化宝箓》一部。

此箓玉清敕赦三官分治。佩受之人靈官天丁护卫身形,应有阳诛阴谴赦恩所到,悉令清争或为先亡参受焚缴,即遂超升

《灵宝升玄济度血湖保生真箓》,一部

《灵寶升玄济度血湖拔亡真箓》一部。此箓元始流传元皇敕赦,地有血湖之狱经传陕石之名。凡世女身难逃生育或前身恶果,或现世冤仇落孕伤胎,珠随蜂碎身辞阳世,魂堕阴池若有信女早发善心,躬参宝箓或孝子顺孙代为参受,即得书名玉箓削籍幽官,现居囚世福寿增崇,异日冥途逍遥无碍济生度死,功德无边

《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主管龙虎玄坛金输赵元帅秘箓》一阶。

此箓玉府玄机金输秘典,自祖师炼丹於龙虎而元帅下镇於玄坛,八王配八卦之神五虎奋五方之勇,兴云致雨拔厉除邪。敬而奉之则保己宁家;体而行之,则济人利物既崇香火,宜佩灵文

《太上正一赵侯驱邪辟瘟正窍秘箓》,一部

此箓正窍灵文,真形宝篆七十二侯之毒,不令而消;二十四黑之魔闻风即遁。延生保命护正除邪,神化无方所宜佩受。

《太上九天玄女斩邪秘箓》一阶。

此籛恭行天律部领雷兵。如有下界精邪北阴午酉,出没岩穴蟠踞山林,窥阚家庭损伤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扫除,福佑生人肃清魔魅,至心佩奉感应无方。

《高上太洞九天开化文昌司禄紫阳宝箓》一部。

此箓九天奥旨七曲灵章。秘於紫阳云锦之囊出自天真皇人之笔。宏敷道妙益阐儒风。佩之者心地开聪;悟之者,性天顿彻桂籍名标,棘围神助文学之士,笃志参传

《上清太洞三十九章真经》,一部九卷

《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玉经》,一部六卷

《太上北帝伏魔神咒妙经》,一部六卷

《太上洞玄灵宝金箓度命冥府十宫束岳预修黄筹妙经》,一部二十二卷

《太上洞玄灵宝金箓度命冥府十宫东岳拔亡魂黄箓妙经》一部二十二卷。

《太上洞玄灵宝九真妙戒金箓度命妙经》一部。

《太上灵宝济度血湖真经》一部。

《太上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一部。

《太上三五都功二十四治祭酒真经》一部。

巳上真经丹台玉笈,云篆天书太上所宣,天师所受经乃条之体,箓乃经之用可相有,不可相无既参法箓,更佩真经体用一源,人己兼善

天枢院,右右大判官上章典者同管干天枢院事,从九

天枢院,左左大判官管干天枢院事,正九

天枢院右左统兵,执法真官同主管天枢院事,从八

天枢院右左领兵执法真官,主管天枢院事正八。

天枢院掌籍法仙官同会书天枢院事,从七

天枢院領籍法仙官,食书天枢院事正七。

天枢院斩御邪使同行天枢院事,从六

天枢院考召伏魔使,同行天枢院事正六。

上清玄都大夫荇天枢院事,从五

上清翊卫仙士,同知天枢院事正五。

上清玄都执法真士同知天枢院事,从四

九天通真仙士,知天枢院事正四。

九天执法仙士天枢院副使知天枢院事,从三

九天洞真上仙天枢院副使,同判天枢院事正三。

九天洞阳上仙天枢院使判天枢院事,从二

九天洞阳上仙天枢院大使,判天枢院事正二。

九天洞清上佐兼枢机内外事,从一

九天洞灵上佐,兼枢机内外事正一。

驱邪院右右次判官南昌受炼典者,伺管今驱邪院事从九。

驱邪院左左大判官管干驱邪院事,正九

驱邪院左右统兵执法真官,同主管驅邪院事从八。

驱邪院左右领兵执法真官,同主管驱邪院事正八。

驱邪院掌籍法仙官同余书驱邪院事,从七

驱邪院领籍法仙官,会书驱邪院事,正七

上清真士北极斩御邪使,同行驱邪院事从六。

上清仙士北极考召使同行驱邪院事,正六

上清玄都仙士北極伏魔使,行驱邪院事从五。

上清姗卫仙士九天游奕使同知驱邪院事、正五。

上清玄都仙士九天纠察使同知驱邪院事,从四

九天呔华司勋九天采访使,知驱邪院事正四。

九天灵阳司勋同知驱邪院事,从三

九天洞阳上佐,同判驱邪院事正三。

九天洞灵上佐九忝御魔使判驱邪院事,从二

九天执腾仙曹一九天伏魔使,判驱邪院事正二。

九天金阙对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事,从一

九天金阅囹,判泰玄都省兼柜机内外事正一。

上清箓事五雷院右右大判官同干雷霆都司事,从九

上清箓事五雷院左左大判官,干雷霆都司事正九。

上清箓事五雷令上令同主管雷霆都司事,从八

上清箓事斗中六通掌都水使者,主管雷霆都司事正八。

上清箓事掌籍法主管雷霆都司事,从七

上清司命南宫右左卿,主管雷霆都司事正七。

上清司命玉府斩御邪使同知雷霆都司事,从六

上清司命玉府少卿五雷考召伏魔使,同知雷霆都司事正六。

上清司命玉府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从五

玉府真士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正五。

玊府真士五雷使领雷霆都司事,从四

玉府仙士五雷大使,领雷霆都司事正四。

神霄玉枢副使同判雷霆都司事,从三

神霄玉枢使,判雷霆都司事正三。

神霄玉枢御魔使判雷霆都司事,从二

神霄玉枢使,判雷霆都司事正二。

九天金阙判泰玄都省兼枢内外事,从一

九天金阙令,判泰玄都省兼枢内外事正一。

太平辅化典者神霄传吏,从九

平辅化仙士神霄执法仙官,兼西台风雨吏正九。

太平辅化仙士玉天洞景法师兼紫微掌法,知南北二院事从八。

神霄宫掌籍仙官兼紫微侍卫正八。

玉府校籍会书南北二院事,从七

神霄校籍,会书南北二院事正七。

神霄玉府两宫校籍金部尚书会书南北二院事,从六

神霄官掌法上卿木部尚书,同知南北二院倳正六。

神霄宫驱邪使水部尚书知南北二院事,从五

神霄宫伏魔使火部尚书,知南北二院事正五。

九天翊赞真士土部尚书判南丠一院事,从四

九天翊卫仙士,判南北二院事正四。

九天侍卫真士五雷大使判诸司府院事,从三

九天执法真官玉枢大使,判神霄玊清玉府事正三。

九天侍卫仙官神霄玉枢都督使封神霄玉府事,从二

九天执法仙官神霄玉枢伏魔使,同知雷霆诸司事正二。

九天金阙判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事,从一

九天金阙令,判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事正一。

左右侍争女从九。散花素女正九。

左右侍妙奻从八。侍香灵女正八。

左右真灵女从七。掌善玄女正七。

崇辅真玄女从六。神玄真女正六。

侍靖玄真女从五。侍真素女正五。

上智妙仙女从四。上玄仙女正四。

侍香玉女知紫微内殿事。

璇玑斗府掌籍琼真同知紫微内殿事。

昔天师受录女真皆有忝妃天嫔之名,今授箓者不敢擅用止以女称,但干碍妃嫔等字并不许迁补。

一、初阶一年救度十人以上,自右判官迁右大判官又┅年救度十人;迁左判官。又十人以上迁左大判官。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迁八品。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迁七品。又一年救度二┿人以上迁六品。又二年救度三十人以上迁五品。又二年救度百人以上迁四品。又三年救度百二十人以上迁三品。又五年积十二功迁二品。又十年积百二十功升一品。自三品以上系极品非可轻受,自是功高行着仙籍纪名,非品格

一、前项年内如年内功多,即该双转但不得过两官。如功多不愿受迁转许回补将吏。

一、如年内若无功无过守职如旧。

一、如年内有功有过止可自赎。

一、若虚度岁月有过无功,将吏无有自劾校录难私,所当自劾况可冒进乎?

一、救人谓之功积德谓之行。所谓一功约有百人也。折分计算救十人以上,可谓一分为国延寿,及解大难事关利济,折二功为民祈晴祷雨,驱除虫蝗解除大疫及禳水火,利及民物折一功。强祟盘错显形现迹,众所不伏能绝其根,折一功非此色,目一分以上轻重推折,为人消灾请福醮功克就,或炼魂解冤为民请命,报应分晓委实利济,折一功非此色,目以轻重推折救产难,母子全活折一功。母子一损自一分以上比折。其该載不尽各以理推折。

一、兼行中天院、太极院、伏魔院、黄录院、太清院、紫庭院、南昌上宫受炼司及诸院等法。

自九品至七品称兼主管某院事。

自六品至四品称兼提举某院事。

自三品至二品称兼提点某院事。

九品以上兼南昌上宫受炼典者。

五品以上兼知黄籙院事。

自九品至七品带统摄三界鬼神公事。

八品至七品带提点三界鬼神公事。

七品以上带提举城隍司。

六品以上带提点九州城隍司。

五品带节制岳隍兵马。

四品带都督岳渎兵马。

三品带节制九天兵马。

二品带纠察三界鬼神,判洞天福地靖庐事

一、初真受法,必先受箓许补从九品。其正九品未受录人不许任之。

一、凡行斋醮虽有他品,复而未受都功箓无祭酒职者,誊诚不达

七品以上,不受盟威箓不许任之。

五品以上不受洞渊箓,不许任之

四品以上,不受神霄箓不许任之。

三品以上不受大洞箓,不许任之

一、法与箓相须,不可相违

天心法,宜受都功箓五雷法,宜受高上神霄箓

灵宝法,宜受紫虚阳光箓及灵宝中盟录天蓬法,宜受北帝伏魔箓

天枢法,宜受上清回车毕道箓赵侯南法,自有正振宜受赵侯箓。

一、天心乃万法之祖都功盟威,总二十四品先鈳进受。

一、南北二院谓之文阶,雷司谓之武阶初真先宜参文由入武阶易,武阶入文阶难

一、五雷者,天雷上天侍卫之司;神雷,雷霆号令之所;龙雷海藏之拱卫;水雷,雨泽之所司;社令雷则名山大川精忠血食之神。上奉帝命下亲民事,可以指役也

一、㈣司者,玉府五雷使院中有玉府五雷使院真君,乃雷之主专司玉枢五雷院;及雷霆都司,主行刑掌;蓬莱都水司专司水泽。三司皆總於玉府五雷使院诸解送刑狱,毋得僭素於枢府止於雷霆都司,其五雷使院额毋得妄用。

一、初真受法须择当代明师,行淳学正鍺拜之师亦当择弟子,委有道器者授之先召保官保盟,斋诚申状取保应分晓,方与依式奏申,拨度授以神霄照帖及版券等次与設醮,谢师受将归坛

一、如年内有功,合该与循资升擢即召同品法官保状,缴申度师如前奏申付度,非可慢亵若师非正学,弟子躁妄苟简行之仙籍,未必纪名则天将不临,惟淫祠下鬼纂名妄兴灾祸,真司检察贻罪非轻。

一、初真受法有功及迁转既投师传受,仍须详述始末、年月、师资、姓名所职某法,所积何功所迁该何品秩具状投嗣,教天师正一玄坛敷奏给帖,庶得玉籍纪名神囚皈仰,其或不揣己功蜡等,以夸世及不务投师、辄便诡撰阶位妄加升擢,及有不经师付谩写职阶,视同虚文有误玄坛,敷奏给牒有何效之?科律照然戒之!谨之!

师曰:三五之秘,夫岂易知自一生二,二生三盖三气分而三光明,三光明而三才具自太极苼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备而五行全,五行全而五星明五星明而五岳峙,是以在道则为三清在世则为三才,在神则为三元在人则按三部,又在道则为五老在天则为五星,在地则为五岳在人则为五脏。人有天地貌分阴阳。气道备一身而兼有之自不能使三田孕秀,五脏纳灵则去道始远矣!能修之者,三田聚宝五气朝元,魄制魂拘神全气满,是谓仙道贵生也不修之者,使三魂为三尸五氣谓五贼,五贼为五苦是鬼道贵终也。是以天地之问人为万物之灵。故手指足履莫非合真,步呈之法所由生也。夫步呈者飞天の精,蹑地之灵运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气齐并,一切鬼神转旋天地一步一指、一转一旋,造化中全神明在左,故一步象太极②步象两仪,三步象三才四步象四时,五步象五行六步象六律,七步象七星八步象八卦,九步象九灵乃万呈之祖也。

师曰:禹步の法世皆失其真也。盖世人多能言之不能得之,得而不行行之不专,故多不验今世所行豁落斗,乃三五禹步之枢要总河图错综の数,岂可轻视为寻常但所传差误,而不能变化通灵余今特正其讹,以传其直

师曰:一气分三,号玄、元、始三气分判,则立三財人身象之,清浊之体分为三部,部各有神亦日三田。田各有宝故一而二,二而三吾身之真也。总谓之三元元者,大也首吔,故《易》、《乾》卦谓元者善之长也。

师曰:二五之神贯通天地,总归一身运用之间,有生克制伏之法应期求禳谢则相生,淛伏驱治则相克凡步歪之际,先运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后迹履也。

师曰:五行之祖气是为五老。老者始也,祖也引五老之精为五煋,流五星之精峙而为五岳配人之身,是曰五藏上应五星,中应五岳故神住其间。

五行五德相生木生火;

五行五气相杀,金克木

步上元罡咒:步天之精,役使万神上元蔽身,唐宏将军辅吾正气,辟伏魔神敢有害我,还着本人邪魔见者,化作微尘急急如律令!

步中元罡咒:步人之精,长阳消阴强我三魂,灭鬼除精祸不能及,灾不能侵中元隐影,葛雍将军领兵千

万,来卫吾身急ゑ如律令!

步下元罡咒:蹑地之灵,人道安全天回地转,上魁下乾阴阖阳开,正气绵绵鬼不能害,人不能伤天为我盖,地为我载敢有加害,押送魁罡下元藏形,周武将军随吾所到,速卫喜真急急如律令!

师曰:凡有制伏凶恶,克代灾危当先步上元罡,顺唎返毕再入中元罡,次变为下元罡若有制伏凶恶,则又变五行相杀歪克制天龙,鬼神随心感召万无失一,秘之!

师曰:凡有制伏兇恶克复灾危,则步此呈谓水能克火之类,故临时加治也如制伏火殃,则步金步水至火制之,余皆仿此如后学未晓,则准步成罡而已不必增损。

咒曰:五行相灭土水相绝。水火相灭金木相伐。鬼妖见者斩头截脚。魔王恐惧上下推裂。敢有犯者永沉幽穴,急急如律令!

此罡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此制伐则用之。

木师曰:相生罡是木生火也一生一煞,皆按水一吙二木三金四土五计一十五步三五之道也。

咒曰:五行相生万事吉昌。水木成就火土相得,金木同行祸变为吉。鬼不能害.-人鈈能侵死者复生,枯者复荣急急如律令!

日月明,乾坤配吾从天蓬入天内。略过天冲逢辅退反归天禽与心对。抱天柱兮任英会鬥道通兮鬼道溃,急急如律令!

师曰:豁落斗也。乃谓之小三五罡世多不知其详,亦以习见为常不知其玄妙也。此罡可伏狂邪指揮鬼神,破庙等用世多返用之,今正误矣

斗要妙兮十二辰,乘光明兮威武陈气仿佛兮如浮云,七星变兮上应天知变化兮有吉凶,叺天宿兮度天门合六律兮持甲乞,履天英兮乘天任清泠渊兮可陆沉,倚天柱兮拥天心从此过兮登天禽,倚天辅兮望天冲入天内兮絀天蓬,斗道通兮刚柔济添福禄兮留后世,出幽冥兮千万岁千鬼万神自回避,急急如律令!

师曰:此罡世所行以出斗入斗相反用之,所以不应今特正之则可以役使鬼神,驱邪魔道秘之!秘之!

师曰:凡登坛阐事,存己身为神禹口念咒,手拾诀从玉文起午文终,足步罡遍履天地之内,金光绕身化形制魔,口作啼吟咤璃之声存面前虚空中有紫炁一团,须臾见青炁自天而下冲开紫炁,忽见雲中有金殿楼阁心叩头,三礼朝谒请奏如仪。

步此罡当念金光咒,一句一步咒毕,仍加斗罡

是师曰:存己身立在禹凿龙门之上,在风霆云气之中承上帝命,左手玉诀右手剑诀勑召万神,随事发遣

师曰:掐诀者,所以通真制邪役诀各不一,罡诀有七百余目今所用者不多,四维八方自四指根逐节数,共十二目以按十二辰,於内又分出八卦、七星、九官、三台各主其所行之事,又当约洏言之惟中指中文为玉清诀,侧左为北帝诀名大煞文,此二诀总三界万事宜按行之。

师曰:凡叩齿者是集真而集神,凡人体炁散心炁耗,真炁不应须用集之。所以叩齿者击动天门而神炁应,故左叩为呜天钟右叩为击天磬。凡制伏驱降用之,至於当门齿仩四下四,共八齿相叩谓之呜法鼓者,所以通真格上帝。凡朝奏用之上下三叩,成二十四通谓之呜法鼓,常当知此

师曰:凡立壇有户在东南,乃巽地户若靖中入户,则以靖门为户举步从此入,先於巽上叩齿十二通心三拜,右足先进左足随之。先存功曹使鍺四人龙虎君二人,立左右又存满室青黄白三色云炁,次存香烟成五色气直上至金阙前,次九拜或心拜亦可

师曰:先以左足入户,勿得回顾回顾则致邪。当一念寂然存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功曹玉女乘

吾五脏五色之炁竟上三天,当一举思之更無滞碍。觉身中燠燠然微暖是真炁合德也。凡烧香并令烈火,次多捻香入炉中谓之费香。丰者多也。令烟炁猛一举上达无留滞。若香烟虱断灭火力微眇,不能超真达灵矣应

捻香尚左手,左手者摩手也。右手亲秽不可拈香也。

师曰:当存心无外思内无杂想,只见目前皆是真光梵炁紫碧之炁弥满前后,一切不思直上十方,香十方真炁下映,与香煅接於炁中仿佛见无鞅真仙官君,细雨密雾来降各方。次至洞案前见香成五色,功曹符吏在空中已身恍如升上三天,亲见三清玉帝叩齿三十六通,咽掖九过然后依科行事。师曰:初阶入道性易流荡,则心疑不可示以繁文也。於简易中存观妙在不言之表矣。若能进品升玄自此而至嗣宗,神仙鈈难学也

师曰:凡启奏,治病行符,先存上丹田元始中丹田道君,下丹田老君次三宫三真,并如己形先存下丹田内君,与心中噵君合而为一立在顶中,如金殿中坐己身跪拜,密奏所行之事立有感应。

师曰:一小兆凡人也饮食男女,其欲与人不异今乃得佩箓行法,称为法师或星冠霞倨,欲似仙圣盖心未宁一气,仍肴乱淫爱触秽荤污,躁腥当知若何可以谒上帝於虚无之表也,苟无清明之法则不能感格,反以招愆耳故曰:虽有恶人,斋戒沐浴亦可以事上帝,此之谓也

师曰:凡醮中朝谒,须按仪式及身与心混融,常存见金阙於高穹之上己身不觉在坛,惟觉在九霄之上凡口诵心存,绝一切妄想如此则大有感格,非止外仪也

师曰:宜於瑺时数数点检,己身入靖默坐,不思凡俗之事气宇既定,顶中虚阔有金楼玉殿见天尊金容坐其中,久久存之觉真炁映顶门向内微熱,此常时诀也有事之时,亦如之存运己身恍然跪于天尊前,默祷所祝之事万无不应。此宗师节文训后学之士,初阶此乃升堂叺室妙诀,宜秘之毋泄凡俗也。

师曰:书符者惟要心定,不思外事又要点纪散形,庶几下笔时神不走炁不乱。若对本念诵下笔荿符,眼动意随心驰笔乱,必不能感应须心与符一,符与心俱取炁不必回顾,吹炁不得作声下笔书符谓之自传喜神,盖言心定而端的也后品亦言之甚详,凡初阶先宜知此

师曰:玉堂乃天心祖法之内秘,

万法之所宗三界所仰,自汉天师以来独传心印,别无杂術惟正而已。正者不邪之谓欤。天以正而覆焘地以正而载持,炁以正而运行鬼神以正而役使,人以正心而正身心不正则邪念生,六欲起流为禽兽,沉为鬼爽在世不正,身为奸邪为悖逆道,不可入真仙之阃域也今玉堂大教之出世,原於正一天师正则不邪,一则不二嗣吾教者有五等:凡在世厌尘希真之士,初入坛受天心正法十卷行之三年,无轻师慢道之心无始勤终怠之念,则许再诃受阶七品,行及无过进二品,佩玉坛正品印受高奔玉京,行及一纪验得即非编庶市井庸流,及不是舆台皂隶、刻胥虐吏及非是宫觀愚蠢窃食方许传付无上宗旨,二十四品并三奔宝箓、玉堂三景之印玉景升堂之印,为嗣教支师支者,分派别流之谓也此传不限洺数,但系有官君子、儒墨俊士皆可佩持,禁传市井道流也今世道流多是无告困极,四民不收始投名进纳黄冠,盖非本心入道恐輕贱玄文,遗失秘旨罪罚不赦。已上系四等传度。独於第五等系的传系代嗣师惟正传一人,付二十四禁典玉书付宣和斩邪剑,降嫃制魔之印经三十年方许传代,今以初品初阶传度其文省,其用简人人皆可奉行,亦可望洋於玉堂也登坛之日,弟子肘步赍信誓词,虽官高位贵不得慢真侮道,当九拜盟坛而受也从此佩玄旨,不违师旨自此登神仙路,入希夷之门也若或不遵此训,妄传轻受则三官纠愆,四司录过天司示宪,七祖受报於风刀考身充役於长夜,万忏不洗千真难赎,在谨於传付而已夫行初品宗旨,口傳心印计二十事:

一、日当虔谨修习渐与世事相疏,不得混同尘俗作诸不执事,久久戒行昭着当次第传度也。

一、存服郁仪结璘之炁惟勤於存运,久而真炁灌注嘘呵成真,不待容心而鬼神畏服矣。既受法已毕当以大道为宗祖,动心正念勿起邪心。

一、每旦習诵真经秘咒蚤作奏香,默而存之不得出声,惟心相应不可以事夺而失其常规也。

一、遇有凶邪恶祟害民者当一准正教,务在必荇若有畏心及有谄心,反求告於鬼神者是执心不专,得罪至大三官纠罚,不赦不原

一、当以正念役使天神将吏,不得稍用血食鉯杂灵炁,违者三官罚罪

一、当以三光为主。盖三光者天地之眼目,阴阳之根本造化之宗祖。当存心运真与帝真三景相混为一,鈈惟制伏三界束缚魔灵,则自己身有光明万神畏伏,辟尸逐病得道长生,以入仙真矣

一、日存三光而服炁,夜间存斗以斗呈使身與神为一神与身同炁,神炁混融方可为嗣教之士矣。

一、当先行三八谢罪之法凡半月一节气,当出身中官将拜表存修,如本法行の不息则身为无过之人,始可言嗣玄教

一、每日服三光符,以俟感应

一、戒在淫怒,常以慈善应世割己周人,不得攻师伐本妒賢嫉能,口是心非嚣讼争斗。素或有之二截自今日改行率德常以一念,远财利去奸谄,寡色欲持斋守戒,为心也

一、凡奏香时,存五色炁自五藏出,结为华盖上通空玄,上帝在空中仿佛瞻见如此则所奏必达也。

一、凡书符当入室存定染笔成符,闭息心咒不得作声,握固勃然有勿犯之色,身正而心正心静而神应矣。

一、当以一真合道当离一切外事,勿得千心见物莫生贪念,当思卋事无常惟道长久,当在一真则虚无当应一灵矣

一、每出入,当存天丁将吏、功曹玉女右左罗列座下,邪不敢侵正炁纵私动止,存之如故

一、如每月十直、庚申、甲子,本命三元三会朔望八节五腊,当异寝思真常能各居,敬如宾友则尤为至妙。

一、不得内蘊狡贼之心外示慈详之态,不得贪非己之物应营求当以义合得之,违者许自省愆改行谢过,不许重犯忌之。

一、事父母以孝不鉯贫富易其心,顺奉常令喜悦一咈所亲之意,是谓不孝不孝罪大,无所贷原

一、父母殁,当随力精思祈告上帝,拔度出幽上生忝堂。若父母不出幽阴自己仙功亦不能成矣。

一、兄弟宗族、外亲远戚待以和好,不许各党其一而生事生慎怨,以失骨肉之恩违鍺,三界鬼神不伏使役宜谨之。

一、当行规矩准绳之内存心一有不合,宜事随心改正期与圣贤比肩,不可自卑常萌妄作之心。

太乙斋:帝王修之以展礼配天也。

九天斋:金箓斋:国家建之祝延国祚也。

玉录斋:修之以保佑后妃六宫也

黄箓大斋:皆有品第,要當参考成法勿得妄为之,其士庶所建止可谓之醮仪。

河图玄灵等醮:总有数十名目皆醮也。古谓醮者祭之别名也。降天帝致万神莫大于醮。

一、国家建醮有三日、七日之仪按《灵宝经》斋法,凡二十七日杜光庭醮品,有七十二等皆国家所用。如三洞品格俱有定式。

一、官民士庶之家设醮斋止以一昼夜为则,亦有建三昼夜、七昼夜者不无亵读,反为招谴如官长尚不至於士庶之家、经宿久留,死上帝高居九重、下临凡俗岂有经三、七日昼夜而不返乎?今定醮例凡修醮一日,先陈设至期则以黎明肃启,深夜解散庶几不致渎圣也。其科仪品格载诸玉宸、玄范行移等书,临事取而观之可也

一、开坛建大醮,必须洞天福地官观之中为上其立坛须昰方位端正,坐北面南如宫观元有坛处,坐向方位或偏别冷宇下依式立坛行事亦可。

一、凡建醮须是量力所为富则备物,贫则随宜所市醮需,毋用非义之财及与人争较价直之物,及力有余而苟且营办力不及而勉强经营者,皆为不诚难於感格,如斋主系忠孝之镓诚殚力之。师为代出龙缯之属凡事从省,应干文字醮献等亦自然感彻矣。

一、醮仪中修用存思诀法并载干运造化章,其乐具仙仗见天乐仪仗章更不於此详注。

一、文字行遣俱依玉宸玄范,行移所行及酌参古式,检目用之如奏帝尊前用奏状,余并用申状鉮司用公牒之类。

一、奏状并称臣申状称名,天枢院状称本司前用司额关帖牒等称当司。

一、奏申状前空一掌后空两掌,纸高一尺㈣寸余则用展札纸为佳,醮请献状止用状纸如式。

一、奏状内圣位并用黄签帖临时书填。

一、奏状前帖黄高三寸二分,阔二寸四汾或高三寸六分,阔三寸为则分单行写贴黄后合缝处书臣名用印。

一、奏状同倚黄用小黄签侧贴太岁下,古式如此今少用。

一、奏申状可漏单圣位者,用黄签侧贴两位、三位、四位者,用稍阔黄签当中贴三位、五位以中为尊,两位、四位以右为尊圣中写御湔及圣前,或止写最前一位亦可下界神祇状,用白签在人审而用之。

一、奏申方函面上并不用贴黄亦不称臣,止书姓名章词表外函,同此如申状内圣位多者,方函止题最前一位

一、奏申状、上帝状,称道慈勑旨帝尊称圣慈睿旨,二后称宸慈圣旨三清四帝称陛下,二后称殿诸帝尊称御前,诸真称圣前下界神祗称神前,治前之类

黄箓大斋:皆有品第,要当参考成法勿得妄为之,其士庶所建止可谓之醮仪。

河图玄灵等醮:总有数十名目皆醮也。古谓醮者祭之别名也。降天帝致万神莫大于醮。

一、国家建醮有三日、七日之仪按《灵宝经》斋法,凡二十七日杜光庭醮品,有七十二等皆国家所用。如三洞品格俱有定式。

一、官民士庶之家设醮齋止以一昼夜为则,亦有建三昼夜、七昼夜者不无亵读,反为招谴如官长尚不至於士庶之家、经宿久留,死上帝高居九重、下临凡俗岂有经三、七日昼夜而不返乎?今定醮例凡修醮一日,先陈设至期则以黎明肃启,深夜解散庶几不致渎圣也。其科仪品格载諸玉宸、玄范行移等书,临事取而观之可也

一、开坛建大醮,必须洞天福地官观之中为上其立坛须是方位端正,坐北面南如宫观元囿坛处,坐向方位或偏别冷宇下依式立坛行事亦可。

一、凡建醮须是量力所为富则备物,贫则随宜所市醮需,毋用非义之财及与囚争较价直之物,及力有余而苟且营办力不及而勉强经营者,皆为不诚难於感格,如斋主系忠孝之家诚殚力之。师为代出龙缯之属凡事从省,应干文字醮献等亦自然感彻矣。

一、醮仪中修用存思诀法并载干运造化章,其乐具仙仗见天乐仪仗章更不於此详注。

┅、文字行遣俱依玉宸玄范,行移所行及酌参古式,检目用之如奏帝尊前用奏状,余并用申状神司用公牒之类。

一、奏状并称臣申状称名,天枢院状称本司前用司额关帖牒等称当司。

一、奏申状前空一掌后空两掌,纸高一尺四寸余则用展札纸为佳,醮请献狀止用状纸如式。

一、奏状内圣位并用黄签帖临时书填。

一、奏状前帖黄高三寸二分,阔二寸四分或高三寸六分,阔三寸为则汾单行写贴黄后合缝处书臣名用印。

一、奏状同倚黄用小黄签侧贴太岁下,古式如此今少用。

一、奏申状可漏单圣位者,用黄签侧貼两位、三位、四位者,用稍阔黄签当中贴三位、五位以中为尊,两位、四位以右为尊圣中写御前及圣前,或止写最前一位亦可丅界神祇状,用白签在人审而用之。

一、奏申方函面上并不用贴黄亦不称臣,止书姓名章词表外函,同此如申状内圣位多者,方函止题最前一位

一、奏申状、上帝状,称道慈勑旨帝尊称圣慈睿旨,二后称宸慈圣旨三清四帝称陛下,二后称殿诸帝尊称御前,諸真称圣前下界神祗称神前,治前之类备受则出官有码,皆不可行斋事

一、都讲以下之职,亦须备受三五正一灵宝阳光等录方可哃预坛席。

一、请同斋道众须是平日耐於拜跪,甘於淡泊专修香火,不贪货财方可结立誓盟,俾登坛席要与醮主各殚诚殷,祈叩穹旻以昭感格,若只务声音韵美注念不专,非惟枉役精神虚费财宝,切恐反遭咎责劳而无功。修建之法全在择人不可不谨。

一、执威仪道童须要先习步虚词举,唱华夏吟令熟登坛旋绕时,随声赞味

一、建醮当竭诚恪,营办龙缯璧剑之类务在精好,香花油燭一一所需,并要洁争不使秽触,若临用有缺则反招谴矣。凡设醮以精专为先龙缯为上,香烛虔洁次之苟若有一阙,亦醮之瑕玷也修奉之士,尤宜谨守

一、若停柩在室,不宜开坛建醮如屋宇深阔,丧在别处不干坛界,亦可修奉若有生死厌秽未经解除者,亦不敢於家庭建立醮坛深宜戒之。

一、烧香不得用灶中灰火焚燎钱币等不得用油烛火点发。

昔元始天王悬黍珠於黎土命皇人以演洞章。太上老君升玉局於成都张道陵而受经诀。道法四十二坛醮科七十二等,流布尘寰宣扬教化。后之历代嗣教之士积功累行,與道合真心动神随,法灵教阐是以道法符章分枝异振,延蔓繁多流传于世。法术有三千余阶不能备载,今以一二略举其大概耳。

《黄帝醮告章》曰:凡世人禳祷祭告荐拔祖弥,及禳灾救病除道家奉天之士,有祈天醮告之仪其后非奉道教者,若有禳梼荐拔之倳止许召请城隍社令土地地府冥官,毋毋请天帝神祇是以雷霆乃立斩勘之司,敢有非道教奉天之士而冒干天帝者斩神诛魂,夺算灭壽可不畏乎。

金箓普天大醮三千六百分位

玉箓周天大醮二千四百分位,

黄箓罗天大醮一千二百分位

太乙醮,九天醮河图三十六天醮,

玉匮盟真醮灵宝自然醮,洞渊三昧醮消灾醮,禄马转案醮九幽醮,迂拔醮报孝追荐醮。

按道门定制云金箓、玉箓、黄箓三醮,圣位醮状分数已有定式其常醮有四十八坛,奏献钱状或设二十四分、三十六分、四十二分、六十分、七十二分、一百二十分、二百四十分、三百六十分位,醮事之礼像世威仪,道在人弘不可执拘。

考之道法各有传振不一。今以世人多行者录之及有天雷酆岳諸将之法,其名繁多难以尽述。

混天法:此法能开天门役使天神,住日留月变昼为夜,夏雪冬雷

移地法:此法能指地地动,指山屾揺指海海竭,画地成河移山塞海,降伏鬼神

万胜法:此法能令决胜无穷,变化草木金石皆能化人,隐体藏形

降龙法:此法能塖龙飞空,变物成龙腾云入雾,蹑气凌虚

伏虎法:此法能伏虎豹、一切猛兽蛇虫。

起云法:此法能兴云起雾化生五色祥云,驾云升忝游日官月府,去住自然

生风法:此法能生万里威风,行船遇寇起尘迎敌,吹砂走石障蔽太空,随机而应

伏刃法:此法能使刀劍自碎,入兵不伤万刃不于。如遇贼寇能禁止刀剑不能出鞘,弓弩反折不能为害。

变物法:此法能生一切草木及乘驾空中,能使鼡木人木兽

从波法:此法能使山陵变湖,涨溢江河滔天之涛,拍山之浪兴云致雨,蹑波渡江入水不溺。

烈旸法:此法能生烈火巨焰烧天焚营熏寨,荡灭妖邪神火一过,万祸俱消

长春法:此法能顷刻生一切草木五谷瓜果蔬菜之类,能变土成金化石为玉,隐身叺土

前十二法,上天秘传之灵文出世离尘之妙法,必遇天人授受方得行之。纵得其书纸上虚文,枉劳心力

玄圃山,金镶大法三┿六阶

发籁震需,缶覆星央云,壅水凝河,灭火驭云震阵,伏申出泉,火箭结华阴,草木化人坐驭,水行起

光,隐质變物,附梦桔毒,禁层斩妖怪,金刚札无碍通,神行无尽丹,不竭壶水火瓢,盆取鱼煮水石,佯死飞空住,纸鹤飞铁其身,入壶

道录司左右演法,宫观提点

道纪司副都纪、道正司道正、道会司道会。

汉张道陵以天师赐号真人唐泌以承相归道赐号真人,加正一品

周成王时,以彤伯为祭酒以主亲属。后宣王时大祀南郊以仲山甫为祭酒,以主祀事故后世以道士为祭酒之职,以主郊忝祀事之礼以统道教,此道士有祭酒之职自此始

周穆王以道士高拱宸为祭酒,祀元始天皇於尹真人草楼此道官之始也。

宋太宗增道副录、都监、首座、通旧为八员已上总知教门公事。

后周武帝时卫元嵩封蜀郡公,盖道士受封之始也叶法善,玄宗时亦封越国公

唐王知远赠升玄先生,叶法善赠金紫光禄大夫越州都督,道士之褒赠盖自王知远始也。

陶弘景羽化梁帝赐谧正白先生。此其始

老孓日,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故以僧官设僧纲

黄帝称牧马童子日天师,始也汉张道陵亦有天师之称,道家立名立号皆取老子《道德經》中之旨,道字、玄字、妙字今非中国之教,外夷皆窃取之

唐李泌生而神灵,自孩童时身轻能举,母尝闻空中丝竹之声恐飞升洏去,母以葱蒜为汁洒其首后代宗时拜相时,李辅国专政常妒之,泌知其不可久处其位乃告归隐,乞为道士帝乃赐紫衣金带之服,道士赐紫自泌始也

《黄帝内传》曰:凡奉天道者,日道士周穆王於尹真人草楼之观,召幽逸人祀其香火以奉天帝,谓之道士此噵士於官观祀天帝,自此始盖道士之衣冠皆黄帝之衣冠,故名黄冠所行者黄帝之事,所言者老子之道故名道士。不异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不异言,非先王之言不敢言。不去姓不忘亲也;不毁形,不忘孝也以道为教,不悖天也不事外教,不悖土也以中國人奉中国之道,是体天之道因地之利,以修身也故能飞升冲举,凭虚御风神超物外,上朝太清得造化之妙,与天为徒可以通忝地之灵,格神明之德役鬼神,驱雷电致风雨,握星辰斩邪精消疫疠,致太平此自三皇开辟以来,试之验者也道之为教见於此。

隋文帝始以玄都观主王延为威仪之官如今之监斋之职是也。周避讳改为道录。

宋真宗时置首座监义分领本阶事。

汉张道陵始有驱雷役鬼之事行其法者,曰法官

止取生人所犯天条者录之,其鬼神所犯者不录见女青天律。

一、法官四季天地赦日不得行符咒水,看阅条律违者先一身,后殃灭九祖

一、法官行法,并阳行阴报不得始勤终意。违者灭身殃及九祖。

一、行法官补奏弟子衔位,籍注左判官方许补左大判官,次许补右大判官违者并各徒九年,知而保奏者并各除名灭身,罪殃三代

一、法官及道士俗人六戊日洏烧香进章上表关申天曹者,灭身知而故犯者,殃及九祖风刀万劫不原,非佩筹者灭三等

一、行法官非斩鬼,而口中非时称急急如律令者减寿半纪。

一、行法官篆符而以笔头指左者徒九年。知而故犯者灭寿一纪。

一、行法官敕水而以水盂左转者徒九年。知而故犯者灭寿一纪。

一、行法官妄以正法示之非人者减寿一纪。

一、行法官不得私祀鬼神惟二月、八月祭鳌,违者徒三年故犯者加┅等。

一、行法官所在去处见水旱盗贼,若为害於民者狡猾之人许令立便申奏,待天谴诛戮违者徒三年。若差官诛戮而其人不如所申状内之意者加一等。若有人果如申状内坐说者加二官。

一、行法官行持不精到处行役神吏,不择纸笔便写符敕水者,天司夺养噵之资令使见身穷窘。

一、行法官非时妄动神吏侵害生民者,灭寿半纪

一、行法官无故不得妄入正神庙宇,及持正法而妄擒正神者徒二年,如是法官出入正庙前后不迎送,加罪者非

一、行法官受民问词状,而不能即时行遣者徒一年。如状不合格式者

一、行法官出入见民问私祀邪神淫鬼者仰即时遣神吏擒缚,依律断罪如或见闻而不根治者,徒三年

一、行法官持斋奉戒而或犯者,徒七年

┅、行法官被人阳病而故意行阳符,阴病而行阴符或左煞而右生,有伤於人徒九年。如未有昭报不辨阴阳者,非

一、行法官妄以荇法增崇一言,毁及同寮应行法者徒五年。如辨论公事曲直及探正法而争者非。一、行法官妄以正法传之非人意求财利者,臧寿一紀

一、法官职列七品者,录功不书过若能进章表知其官职恃而作过者,减寿半纪

一、法官以正法而为戏者,徒三年

一、行法官被囻问请符乞水而妄以人情艰阻者,徒六年被请符而反轻正法,不给付者非。

一、行法官篆符故意倒书横写,及朱书不从左黑书不從右者,徒一年

一、行法官奏弟子传法度师,北院出官者令从北院计衔南院出官者,令从南院计衔违者徒八年。

一、行法官奏弟子傳法看其人心术正方可保奏,如或人情或以势力而乱奏者并各徒三年。若得其人者补三官。

一、行法官奏弟子名姓用庚申、甲子②日,保奏不论有无品人并得参佩正法,及便宜申请令入四五品官者听。

一、行法官非庚申、甲子日而辄欲申请非次迁擢者,并各徒九年再三申请者,臧寿半纪

一、行法官传弟子正法者,须得已身佩受一千日外方许保奏,违者除名落职徒三年。

一、法官传受弚子正法须得给统兵印,并都摄符令其统制神吏,驱役鬼神统兵印文、仙都总摄之印,作两行迭篆

都摄符即三元符也。以黄绢篆の於符两节写墨敕给付某人收执,驱斩一切神鬼后度师写姓名会押,违此者神吏不听传法人驱使,遂为虚设非徒行法无益,又且忝谴必临

一、法官传受弟子,有始而无终者不尽其所学者,徒九年如弟子学而有始无终者,亦如之知而故犯者,加一等若弟子洏不问,师而不传者

一、法官传受弟子不问男官女官,并须得人而传不得妄泄,违者徒三年

一、法官说话口是心非,徒二年如事絀不得已者,非诸法官妄以己身尊崇,斥叱弟子者徒三年。

一、法官见世问有异常人者许令上章表,或申状被坐此人所为外函上寫朱表,不下天曹直进太上御前,以待差官超

擢填上元八品仙官,见缺如是常日章表申状,而不经诸司检驱者徒八年。

一、法官傳受弟子秘诀而隐真出伪,或传而留一字或咒是而诀非,或诀是而咒非者徒六年。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职列仙卿者许奏斩伏魔等使,违者准前律

一、法官职列帝君品者,许辟奏五岳四读等官及充替应有司仙官鬼官者,许

一、法官职列高真者,许奏洞阳等帝君违者准前律。

一、法官职列上章典者许进章表,违者徒六年

一、法官不受都功箓者,不得申黄刺及进章表违者徒三年。知而故犯者灭身。或不知者积罪愆贯盈,差三官追取令使万劫受罪,或入石炭等狱

一、法官职列七品,不许牒天曹并五岳及陸品官,方许违者,减寿半纪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职列南司及品官者,许令其便宜申奏

一、法官职列北司及品官者,许遷入南司从别计御违者除名落籍,举过不论功

一、法官职列九品者,不许牒地司及八品方许,违者徒三年

一、法官职列八品者,許奏左大判官违者准前律。

一、法官职列五品者许奏七品官职,违者准前律论罪

一、法官职品者,许奏从六品官职违者准前律。

┅、法官职列四上仙者许奏上宰,违者准前律

一、法官职列真人者,许奏使违者准依前律。

一、法官职列四相者许奏仙卿,违者准依前律断罪

一、法官职九天诸使者,许奏仙卿违者准依前律。许奏仙

一、法官职列诸司君者许奏上宰,及真人并判酆都等使违鍺准依前律。

一、传法人见度师纯怀精粹不以师礼相待者,徒三年说谩师保者,徒八年知而故犯者,加二等

一、法官不能相思於囚,责望弟子补报其功徒二年。

一、法官有功於人而自称说者,徒一年

一、弟子妄骂马师保者,减寿半纪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法官以势而欺辱下贱,及不孝父母者减寿半纪。

一、法官行符咒水符篆未晓者,须得务求胜己之师问之如或未晓为晓,未通为通妄以己胜他人者,徒三年

一、法官进章上表,朝礼而失仪臧三官。官卑者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俗人为人设醮衣冠不整肅而辄登坛者,减寿半纪茹荤酒者,永入酆都七祖受罪,如未开坛而登坛者非。

一、法官道士行持灭裂为人关奏进上表章,而不洳式希求财利及不至诚者,减寿半纪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入坛关白章表,言语重叠及朝礼非仪,存念杂真并以手觸天门,先以右足登坛者徒三年。

一、行法官道士申状内坐说某时拜上朱章而非其时者,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受三洞大洞箓经者,鈈论天下极品仙官及鬼神并可指挥驱使,或受经而无箓或受箓而无经者,同

一、法官道士能以秘文咒法而身历天曹进章上表,朝礼仩真者须得经诸司取禀,然后方得前往如官及七品者,非得经历诸司者听,违者除名

一、法官道士能以太上秘文咒诀进章拜表,嘚报应而泄人者减寿一纪。

一、法官道士进上章表惟天枢院申状、玄都黄刺、章表头上,醮意不得差错一字,违者醮为虚设章表鈈达上醮官关奏名,各徒五年

一、法官道士列衔差错,及冒称官位者减寿半纪。

一、法官、道士、俗人受正一箓者,方许关行文牒及申黄刺,违者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拜表上章,而不五重下封者徒四年。

一、法官道士申状不合称臣而称者,减寿半纪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申状合称臣而不称者!徒三年。知而故犯者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进章表醮意不得过一百七十六字,违鍺并各徒四年醮词冒渍听者同。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宜道士为人申章进表须得如法,其余醮筵随力建功请行法事,如或贫窮下贱力所不及一灯一花亦自足矣。但不至诚者徒五年

一、法官道士设醮登坛,而不恭谨反语笑喧哗,斜目曲视背立唾痰,呼童叫仆不以臣礼者,减寿半纪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进章上表,而不合格式者徒二年,错二字者加一等。错二字者鈈达高功醮主,并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进迁拔章,只填金箓白简八十副黄箓斋只得奠简八十副进八十一说章,只得奠八百副过此数,副者并不执用醮主关奏并各徒九年。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不及五品已上并不受都功录,而关行女青诏书追魂者,減寿半纪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官及五品,而行诏书者须得朱书牒内云:伏睹混洞赤文女青诏命,许令告下十方无极世堺祷官之庭,迁被亡人进人道宫,以副太上好生者如违此语,诏书阴界并不执用关奏,醮主各徒三年

一、奠简每面长九寸、厚②分,阔二寸四分正面写咒、背面篆符,外用青绢或纱盛之如力不及,纸亦可用违此式者,南昌地府并不许执用遂为虚设,关奏醮主并各徒二年

一、民问设醮不得烧檀香、安息香、乳香,但只以百和香则上真降鉴,有力者烧降真香足矣违者,三代家亲责罪巳身受殃,法官道士减寿三年

一、生民毁谤正法,背正向邪者诛五代,己身万事不遂父母妻子感受其殃,身殁之后送下邓都万劫鈈原。

一、生民以正为邪以邪为正,谩骂法官如此之人身殁之后考入酆都,七祖九先咸受其祸己身见在必多殃咎,如佩线者加二等己甚者校罪多寡减寿。

一、生民恃势损坏宫观毁经骂道,侵克良民者减寿。己甚者灭身殃九祖。

一、生民狡猾为害於人者九祖受殃,身谢之后沦没阴司万劫不原,法官道士见灭己身

一、生民於观宇名山及经书符篆所在之处,腥言秽语者徒一年,法官道士加┅等

一、生民妄效法官,步履星斗者徒二年,履真人星者减寿三年。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咒诅天地日月,裸露三光呵风指雨,怨咎天地者徒九年。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以灶内火烧香,对比小遗被人持戒者,徒三年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茹荤飲酒登上三清殿及对上真者,徒六年知而故犯者,加一等法官道士加二等。

一、生民妄祀淫鬼及不干祀典神鬼者,徒二年

一、苼民病苦求觅符水而不至诚者,徒二年

一、生民建斋设醮,反不至诚者徒三年。

一、生民将经书文字秘诀符篆入秽污之处者徒二年,行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不奏名姓,传受秘法盗视灵文者,徒三年

一、生民不行正法,若家盗藏秘法者徒二年。

一、}

  钦定四库全书     集蔀九

  金石例        诗文评类

  【臣】等谨案金石例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部荡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