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元汇率会到8吗还会上升吗

来源:港币汇率为什么上涨了

[摘偠]港币汇率为什么上涨了,2019美元还能涨到7块人民币,港币兑人民币汇率最新港元对人民币汇率,1港元对人民币088000元7月1,6月12...……

港币汇率为什麼上涨了,2019美元还能涨到7块人民币,港币兑人民币汇率最新港元对人民币汇率,1港元对人民币088000元7月1,6月12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公告人民币兌美元上升23个基点,最新港元对人民币汇率1港元对人民币0,87827元6月2580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最近5年人民币对港币汇率走势,!港币汇率又又又涨了!这样買帮你省钱

港币兑人民币汇率,85港元让强弱双向的兑换保证能以联系汇率7,离岸市场汇率风波未停港币汇率持续暴跌,香港金管局緊跟美联储上调利率港币汇率走势开始逆袭,港币对人民币汇率震荡趋势上升港币汇率浮动趋势,弱美元持续拖累港元汇率图

人民幣对美元汇率会到8吗连连破关,90港币汇率0,那则算人民币多少呢?香港如何用人民币兑换港币8月14日人民币对港币汇率是多少2,港汇跌跌鈈休刷新逾9个月低位,港元汇率美元指数,港币对人民币汇率

香港金管局向市场注资31亿港币,避免汇率持续走高港元汇率,2018年5月19ㄖ人民币兑换港币汇率一览最新港元对人民币汇率,1港元对人民币088034元7月3,g20峰会将带动人民币升值今日人民币兑泰铢港币汇率。

2019美元還能涨到7块人民币香港汇率制度,香港汇率制度知乎,627今日港币对人民币汇率最新港币对人民币汇率走势,100港币等于多少人民币港币对人民币汇率,第二经济跟大陆,政策跟美国使联系汇率制度的可持续性受到怀疑汇率狂插!香港7,11惊见100人仔兑100港币!你仲会去香港買嘢吗?

}

川普当选后的这几天美元指数漲的很凶,USDCNH也连续上涨今天已经突破6.85了,弄的不少人at我邀请我回答新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还有些人则认为我被打脸了

唉,叹口气被各种评论搞的心烦只好关了评论,现在也不想重开但是,我对打脸这种事还是很在意的所以也不得不再解释两句。

第一个问题人囻币到底贬值了多少?不黑不粉我们讲道理。

人民币汇率最高峰是2014年1月中旬USDCNH 6.0161。而在这两天人民币“大跌”之下截止今天最新汇率是6.8587,贬值14%历时2年10个月,年化4.7%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人民币最高点换的美元持有至今,你的收益率是年化4.7%

有人说这个时间点不好,对贬徝党不利好吧,那我们再换一个时间点看看

人民币贬值这个话题是在811汇改(即2015年8月11号)后火起来的,那几天汇率急贬了2000多点如果是那时候换的美元呢?USDCNH大概是6.45换成美元持有到今天的话,累积收益大概是6.3%左右历时1年零3个月,年化5.0%

还要再换个时间点?那就从我答题時间即今年1月18号计算吧,当时汇率6.6051到今天的年化收益率是4.6%,和前面也差不多

好了,以上几个数字就是截止到今天人民币贬值的全部叻看完这些数字,我们再来关注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这种程度的汇率贬值算“大新闻”吗老百姓真的需要换美元避险吗?不黑鈈粉继续讲道理。

我们对比看看过去一年里其他国家的汇率变化。

英镑……算了英镑不看了

这样的数字对比之下,结论应该很明显叻如果中国老百姓在年化不到5%的贬值速度,同时超过5%的人民币理财收益的情况下,还要亟不可待的换美元那别的国家老百姓真的不鼡活了。

最后重申一遍观点:人民币有短期贬值压力(利率),但无长期贬值基础(贸易)那些说人民币要跌到8、跌到9甚至更多的,當笑话看就好考虑到人民币庞大的外汇储备,短期可能最多也就是5-10%这种程度的贬值和人民币理财收益相比并不具备竞争力,因此普通咾百姓也完全没有换美元的必要

好了,除非人民币真的跌破7.25否则不会再更新本答案了。谢谢关注

2016年10月23日更新评论里没学过数学的喷孓太多,我还是在回答里统一更新吧

1,本题我回答的时间是2016年1月21日当天USDCNH收盘6.6051。当时我给出的预测是:不会再跌多少最多5-10%,人民币短期有贬值压力长期无贬值基础。(其实本答案的重点是后面一句前面的预测数字是拍脑袋,没有量化计算过程不过无所谓了。)

2紟天是10月23日,最新的USDCNH是6.7709距离我答题时的贬值幅度约2.5% —— 完完全全在预测范围内。评论里一堆喷子、人民币崩溃党、民间键盘经济学家說要年底来挖坟的,欢呼雀跃的说我被打脸了也不知道这到底打了谁的脸。

3再考虑时间,从1月21日到10月23日9个月时间,贬值2.5%相当于换媄元的年化收益率3.33%。而同期一年期的人民币理财5-6%是最起码的我都没提信托这茬了。再想想普通人换美元有意义吗?

4什么才是打脸呢?6.6贬值10%也就是7.26也就是说USDCNH超过了7.25,各位再来说打不打脸的事吧

唉,对知乎上的喷子有点无奈这里和贴吧快没区别了。

——————————————

一. 人民币不会再贬多少最多只是5-10%的小幅波动,长期(大于等于两年)升值也很正常的
二. 由于人民币无风险利率远高于媄元(也就说同等风险下人民币理财回报远高于美元的),再加上换汇的成本因此长期来看,普通人根本没有将人民币换成美元的必要论证思路:

一. 理论问题,汇率由什么决定


二. 决定汇率的要素未来会如何变化。

一. 汇率由什么要素决定

汇率是两种货币交换的价格。甴于它是价格因此它和市场上的其他商品、资产的价格一样,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共同决定在《货币金融学》教材中,由经济学的供需絀发先讨论了长期汇率决定机制,之后再在长期汇率决定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短期汇率的决定机制


中间的具体论证过程我就省略叻,大家可以直接看结论438页:

如果该因素增加了国内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需求,汇率会升值;如果该因素降低了国内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需求汇率会贬值。请注意上面表述的是长期汇率。而短期汇率变化则可以由长期汇率决定机制推导而出结论是:短期汇率取決于利息平价条件(即国内存款利率等于国外存款利率),所有能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都会短期影响汇率。

上面写的有点拗口简单点悝解就是:

1. 如果导致外贸往顺差方向移动,长期汇率升值;如果导致外贸往逆差方向移动长期汇率贬值。2. 利率上升或导致利率上升短期汇率将升值;利率下降或导致利率下降,短期汇率将贬值如果要再简单点,那就十个字:长期看外贸短期看利率。

二. 决定汇率的因素——外贸、利率是如何变化的

2.1 我们知道了汇率决定机制是长期看外贸、短期看利率,那外贸和利率过去及未来是如何变化的呢下图昰中国年的贸易情况(国家统计局)及2015年内的货物贸易情况(商务部)




1) 中国在2001年进入WTO后,每年的对外贸易都是顺差08年金融危机时达到峰徝,之后的3年出现降低2012年开始恢复,且顺差又开始逐年增大
2) 2015年以来,贸易顺差还在稳步扩大2015年经常项顺差近3000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33%(其Φ货物贸易顺差近6000亿美元历史新高;服贸逆差2000亿,增长40%服贸逆差主要是国人出境游产生)。

由此中国外贸情况是显而易见的,这也為什么官方、经济学者们(不是键盘经济学家们)的口径都很统一:人民币没有长期贬值的基础

那么,未来几年的外贸呢有不少人担惢这点。未来中国会顺差减小或者干脆变成逆差吗?我个人认为可预见的时间内这都不会发生。原因:

1)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目前的卋界尚无替代者。


中国出口的产品早已不再是当年的“8万件衬衫”了纺织轻工业占出口比重不到20%,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产业这些年逐步升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些产业对成本的敏感,被迫搬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目前的出口的大头(超过80%)是机电、高新技術产品,这些产品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在国际上的可替代性很低(可以竞争的德日韩台等国家的成本远高于我们)。同时最为关键的其實是人口,中国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拿得出4亿受过初选良好教育劳动力的国家这一点更是毫无可替代性(印度羡慕、但二十年内都不可能)。

2) 中国是做原材料加工的出口需求下滑,进口也会减少


中国不是资源出口国,不像巴西、俄罗斯、加拿大这些国家一但资源价格丅跌,出口额骤减而 国内所需的进口商品一时又无法下降,导致贸易平衡被打破往逆差方向移动,于是最终货币大幅贬值可以看到,2015年货币贬值幅度较大的都是上述的这种情况的资源型国家。而中国则是做产品加工的赚的是产品增值那部分的利润,出口下滑了對应的进口也就下滑了。所以顺差并没有受到全球消费需求下降的影响相反2015我们的顺差还扩大了。有人评论里担心能源价格跌无可跌叻,我们的顺差就会缩小了正如上面分析的,也不会发生因为我们是做加工的,价格跌无可跌的时候进口数量也会减少,于是进口額会降低整个过程将是动态的。

3)根据IMF的预测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3.4%,比2015年增速提升0.3个百分点全球经济整体转向缓慢复苏,对中国出口而訁是利好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大胆的预测未来几年中国贸易顺差的基本面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

2.2 看完了外贸我们再来看利率。丅图是2011年来我国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变化。


而美国自2008年12月利率降至0-0.25%后一直保持这个数字长达7年。因利率降无可降于是施行QE(美联储定量买美国国债,以达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同时观察就业和CPI以决定终止)。直至2015年12月终于上调利率25个基点,至0.25%-0.5%正式进入加息时代。
1) 中媄两国的实际息差过去五年内一直在减小。
2) 市场虽已有预期但美国的此次加息,标志着美元宽松时代正式宣告结束而美元接下来的加息预期也已经形成。
因此根据我们前面了解到的汇率短期决定机制,人民币兑美元于短期内存在贬值压力

结合以上2.1,2.2两个部分我們已经可以得出本题的结论了:

一. 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短期存在贬值压力这也是为什么201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约6%正昰对此贬值压力的释放。二. 由于过去几年贸易顺差的扩大及未来持续存在人民币并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如果顺差在未来两年继续扩夶则人民币将重新处于升值压力下。三. 央行正在主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因此央行乐于见到人民币汇率在一个区间内波动,而不洅像以往那样一成不变但同时,央行外汇储备保证了其干预人民币汇率的能力这也就决定了很多键盘经济学家所预测的人民币快速、夶幅贬值事件,在经济上、政治上均不可能发生——————————

下面给出一些评论中看到的,也是经常在网上出现的错误观点鉯及对这些观点的解读:

中国政府印钱、货币超发、“四万亿”、放水、M2超过GDP 2倍不止!房价涨就是滥发货币最好的证明。而人民币印多了當然就不值钱了兑美元也自然要贬值了。未来人民币兑美元将回到8:1、10:1甚至20:1所以大家赶紧去换美元。
解读:这个观点的受众很大专业洺词、数据夹杂在其中,道理讲起来也很朴素所有没学过金融、经济学的,包括一些有本科学历但是受其他专业教育的人都会很容易悝解并支持这个观点。只怪经济金融这种学科“太软”如果是数学,里面的词语替换成“费马大定理”、“庞加莱猜想”、“黎曼猜想”这样的或者是物理,里面全是什么“拉普拉斯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薛定谔方程”那我想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去轻易同意咜了。

实际上这个观点里包括了大量的事实错误、理论错误

1)四万亿是“印钱”吗——不是。

2008年底面对经济危机,温提出“积极嘚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句话包括了两层意思,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四万亿”是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具体措施是指:通过财政扩张政府加大税收的支出,不够的部分由政府借钱(财政赤字)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钱不是凭空“印”出来的所有税收都昰老百姓真金白银交上去的,赤字也是用未来的税收去还的所以,用“四万亿”这个名词去代替“印钱”实在是冤枉了“四万亿”。

2)M2增加就是放水、印钱吗——呃…“印钱”不妥,“放水(贷)”更准确一些

其实相比于“四万亿”的财政政策,更应该被诟病的是货币政策09年是我们的信贷规模非正常上涨的一年,这里具体可以由M2体现在09年之前和之后,我国的M2增长速度一般都是1X%(多的时候19%少的时候14%),而2009年M2增长超过了28%一年的增长相当于平常两年。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在短时间内给经济注入了强心针但同时也确实带来了很多副作鼡。

但而与此同时将M2直接等同为“印钱”也是不合适的。如果真是指“印钱”这件事M0的增长更为接近真相。而M0到M2之间通过货币乘数(如准备金率)调节。所以准确的表达应该是:2009年央行施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了更多的信贷而造成M2的增长。



2009年M2的大幅扩张是事實扩张幅度是一年相当于平常两年。因此说央行在2009年放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2009年以后,M2也迅速的回复了正常2011年后,M2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相对偏低的水平

3)“M2每年增长超过10%也是正常、不算滥发超发吗?美国M2只有GDP的70%而中国M2是GDP的2倍。”——不算

看了一下,这个问题知乎上已经有比较好的答案了请移步:

简而言之,由于各国M2统计口径的不同直接比较中美的M2和GDP比值意义并不大。同时每个国家的货幣政策独立制订时,都是锚定着几个基本目标去的如就业率、经济增长、物价、金融市场稳定等。以结果论我国的货币政策、货币供應与经济增长情况是总体相符的,近几年M2供应量也是基本正常的(虽然我个人也不认同央行喜欢使用准备金率这样的数量工具而非利率这樣的质量工具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4)中国究竟有没有通货膨胀——近两年完全没有。

老百姓的心目中通货膨胀是大敌,看到這个词自动脑补出解放前“拎着一麻袋钱去买一小袋米”的画面或者马上想到津巴布韦这样的国家。

但是其实现在经济学界的共识是,经济体保持温和通胀(2%)是最有益的相对于通胀,通缩的可怕程度更高(比如日本)要观察通货膨胀,我们可以看CPI/PPI或者GDP平减指数。下图给出的是2001年开始我国的CPI、PPI情况(同比):



注意图中的数字大于100表示CPI/PPI为正,小于100表示CPI/PPI为负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由于09年的货币寬松政策导致了之后两年,CPI/PPI迅速上涨在2011年中最高超过6%。但随着09年之后货币政策回复正常CPI也自高点开始逐步下降,近两年CPI只有1.5%PPI则已經连续4年为负。

结论:中国目前不仅没有通胀危险并且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通货紧缩”

5)房价暴涨这难道不是通货膨胀吗?——鈈是

CPI是居民消费指数,PPI是工业品消费指数这两个指数都不把房价计算在内(注:不管哪个国家都不计算,不只是中国)原因是房子屬于资产,房租才是消费所以CPI里是包括租金的。房价的上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而和股价、债券价格等一样算作“資产价格上涨”。

另外自2011年后期,中国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并不显著目前则进入了去库存阶段。个别城市如北上深等这些城市房价仩涨有其特殊性,这个话题下就不展开叙述了

6)“钱印多自然不值钱,兑美元将贬值”

根据我们前面从教材中掌握的知识“钱印多”並不是直接导致汇率贬值的因素,而是间接传导至汇率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钱印多 -> 通货膨胀 -> 本国商品贵、外国商品便宜 -> 出口减小进口增加 -> 贸易往逆差移动 -> 汇率贬值

而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除2009年信贷大幅增长、一年作两年外此后的年份里,货币供应基本囸常CPI/PPI也是正常,甚至是通缩的由此判断钱并没有“印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断定人民币要贬值,并不成立

中国经济下滑,人民币洎然将会贬值
解读:首先,这个观点本身就存在事实性错误——中国不是经济下滑而是经济增速下滑,这二者完全不同这里应该先修改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汇率与经济相关这似乎也是一个很“朴素”的理解,对于没学过经济金融的人来说有点像一个没学过粅理的人,去理解“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仿佛是天经地意的正确。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那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朴素的理解呢主要原因是:经济下滑,一般意味着本国经济出现问题、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下降而这些往往会伴随着贸易往逆差方向移动,因此會观察到汇率的贬值

要证伪“汇率与经济相关”这个观点,我们很容易可以举出例子:


- 2007年初1美元兑120日元;2009年末,1美元兑85日元
日本在這三年时间里经济下滑,但日元兑美元却反而升值了30%

此外,我本人对中国经济未来还是非常看好的具体分析可以看这篇内容:

中国经濟数据都是假的,根本不可信
解读:中国统计数据质量不高,这是一件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公认的事情虽然近来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泹相比于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水平依然较低,很多数据也都对不上

不过,这里我要拾人牙慧讲一下黑洞的例子。黑洞是一个质量大到连光都出不来的物体所以我们对它根本无法探测,没有任何信息能从里面逃逸出来但是,这是不是就表示我们无法知道黑洞的信息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物理学家依然可以通过视界外的东西推算视界里的事情,比如黑洞的质量有多大同样的类比,我们也可以唍全不理会中国官方发布的任何经济数据仅仅凭从黑洞外收集到的信息,也能够猜测中国经济的情况比如,外贸数据中国的几个主偠的贸易伙伴放在那里,那些国家都会统计并公布与中国的外贸情况两相一比较,就可以轻松验证再比如,CPI、PPI数据不管是鸡蛋、猪禸,还是螺纹钢、水泥这些东西的价格数字是很容易拿到的,稍加验证就可以知道统计局的CPI/PPI数字是否靠谱。当然也一些比较难验证、加工链比较长的数据,比如GDP其可信度会相对更差一点。但是政府税收、上市公司营收及利润这些数字,则是比较容易获取的啊还昰可以对照着来预估准确的GDP区间。

所以如果简单一句“中国数据是假的、不可信”,接着就做出“中国经济真实情况差到快完蛋”了这樣的推论才是真正的无凭无据、只拍脑袋。而这个拍脑袋的程度只会比统计局更高。想说中国经济真实情况很差的需要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或者依据

结论:总体上中国统计质量不高、但并不离谱,可以用作对经济粗略判断的依据

中国外汇储备2015年末余额3.3万亿,较仩年末减少了5000多亿美元一年下降13%。外储减少就是官方在抛售,以抵挡汇率下跌3.3万亿多吗?分分钟就不够了一但等外储消耗完,人囻币汇率就支撑不住了贬值是迟早的事!
解读:1)首先,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以美元计算总额的但实际上并不全是美元,大约有1/3的非美え货币(主要是欧元)而这些货币兑美元的贬值,会导致央行什么也没做外储就“损失”了一大块。其次外储持有的并不是美元现金,而是美元资产(多为美国国债)由于美元的加息,导致债券票面价格下跌这些资产价格的变动,也会导致外储总额的减少

2)在國际收支表里,经常项 = 资本项 + 储备(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因此:一、只要经常项是顺差资本项+储备总体就是逆差的(以前资本项吔顺差,则储备会有超大的逆差造成储备数额的不断增大);二、只要经常项在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就是在增加的;三、当经瑺项顺差时资本项+储备总体构成的逆差,要么是通过资本项“流出”(国内机构投资国外资产)要么通过储备“流出”(央行投资国外资产,比如买美国国债)

3)根据外管局披露的信息,2015年外储由于汇率、资产价格变动等因素造成了账面下降1700亿美元,而因国际收支茭易导致的下降其实是3400亿美元对于后者,官方给出的进一步解释是“境内银行和企业增持对外资产以及偿还以往的对外融资”,截止苐三季度“一带一路等对外投资增加1150亿美元,港股通和QDII等形式的对外股票和债券投资增加573亿美元在国外存款和对外贷款等其他投资增加969亿美元”。相信随着未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继续加大中国的外储至少不会再像之前十几年疯狂增长了。

4)另外与“常识”相不同嘚是,外储并不是越大越好的世界上只有我国有这么庞大的外汇储备,第二名日本只有约1.2万亿第三名往后都更少。从2012年开始我国就鈈强制结汇了,这种变态累外储的意识(可能很大来自98年的阴影)似乎终于转变需要保留外储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外储由央行控制、变現方便可以对抗金融风险、平滑波动,但是缺点是外储不会投股票、不动产而如果放在资本项中,则可以由企业自主选择可投的选擇会多出许多,也更容易创造价值

把外储、国际收支表弄懂后,结论其实很简单了:外汇储备只是一种外汇资产的持有形式它和汇率並没什么直接关系。当然有了这个工具,央行会更容易控制汇率即使外汇储备为零,理论上也不代表人民币会贬值只代表人民币的短期波动难以被央行控制。大家有着外汇储备决定汇率的印象其实主要是因为经常项的增加往往会伴随着外储的增加。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决定了央行在“自主货币政策”、“自由兑换货币”、“固定汇率”之间只能选择两个。中国以前选择的是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因此限制人民币自由兑换。而现在由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正在逐步放开自由兑换。当这件事的进展越来越快央行就不可能守的住汇率。97年嘚泰国、前几年的俄罗斯都是前车之鉴人民币必定大跌。
解读:1)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是正确的其实就是所谓三元悖论问题(三元悖论 )。全世界的央行都只能在货币政策、自由兑换、汇率之间选择两个放弃一个。选择放弃自主货币政策的比如香港。选择放弃自由兑換的比如很早以前的中国。选择放弃固定汇率的比如日本和多数汇率自由浮动的国家。这是正确的没有问题。

2)这个观点的错误主偠在于逻辑上而非理论。蒙代尔三角本身是一项中性的也就是说,当某国放弃固定汇率时汇率将变成浮动而浮动的意思是——有可能跌,也有可能升从来不存在“蒙代尔三角导致汇率跌”这样的结论。

3)正确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


a. 当汇率被高估时由于蒙代尔三角,如果选择了自主货币政策+自由兑换货币则汇率将无法保持固定,汇率将贬值;
b. 当汇率被低估时由于蒙代尔三角,如果选择了自主货幣政策+自由兑换货币则汇率将无法保持固定,汇率将升值;
这样一表述大家就很容易看出问题出在哪了。并不是蒙代尔三角导致贬值而是 汇率被高估+放弃固定汇率 => 导致汇率贬值。而汇率低估时将恰恰相反。因此当我们判断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时,核心的依然是判斷 “汇率究竟被高估还是被低估了”。怎么判断可以学习前面的教材里知识。

4)那么97年的泰国、前几年的俄罗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全是外贸出了大问题


从1990年起,泰国的外贸逆差逐年递增经常项目赤字连年居高不下、外汇储备每年只减不增:其1990年外贸逆差、经常項目赤字和外汇减少额分别为:74.94亿美元、72.82亿美元和32.3亿美元到了1994年已分别增加到:92.68亿美元、82.22亿美元和41.75亿美元——这样的基本面,决定泰铢彙率一直保持了高估自主货币政策+自由兑换,维持不了固定汇率于是贬值再正常不过了。
俄罗斯也是同样经济制裁加上主要出口的能源产品价格大跌,导致贸易顺差骤减卢布在这一过程中的贬值是很容易理解的。

最后再补充一点关于“应该如何驳斥以上内容”的建议。本答案的逻辑是标准的三段论:

大前提:汇率的基本理论即长期汇率看外贸、短期汇率看利率,央行可动用外储短期干预


小前提:在数据上,中国经常项顺差巨大且增长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差缩窄,外储数额巨大
结 论:人民币长期汇率没有贬值基础。短期有貶值压力央行干预能力强,贬值幅度可控

基于以上的三段论,如果要反驳的话是可以有两个攻击点的:

1. 大前提错误,也就是基本理論是错的


2. 小前提错误,也就是数据、对未来的判断是错的

1)如果是说什么“学生/书生”、“尽读书不如无书”、“不懂与实践相结合”等等,根本构不成任何反驳后面就不回复了。


2)如果要攻击大前提请务必先读一下《货币金融学》。如果没读过书却去攻击理论(仳如评论中有人认为汇率看外贸和利率是错的应该看“内在购买力”),和没学过物理的“民科”去攻击相对论一样是非常反智,更昰非常可笑的
3)如果要攻击小前提,请务必言之有物指出哪个数字错了,或者你是怎么判断未来的变化的鼓励在这个领域探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元汇率会到8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