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榴弹炮在二战重型榴弹炮一共损失多少

Br-4型1931式203毫米自行炮架可以说是苏联紅军使用过的 苏联B-4型203毫米榴弹炮外形最为怪异的一种重型火炮该炮由位于列宁格勒的波尔舍维克兵工厂制造,在二战重型榴弹炮期间該炮在对付混凝土加固的重型碉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哈尔科夫、柴科斯基、柯尼斯堡、但泽以及进攻柏林的途中苏军一矗都装备着该炮。

苏联B-4型203毫米榴弹炮

最大射程 发射底凹弹40公里/发射底排弹50公里 战斗全重 16吨(牵引)/28.5吨(自行) 最大行驶速度 牵引:公路90公裏/小时、土路50公里/小时

发射底凹弹40公里/发射底排弹50公里
16吨(牵引)/28.5吨(自行)
牵引:公路90公里/小时、土路50公里/小时

《苏联红军二战重型榴彈炮身管压制火炮家族》中是这么叙述的:

"......红军使用过的重型火炮中1931年式203毫米榴弹炮(B-4)是外形最


为怪异的一种,该炮由F.F.棱德岩尔、N.I.马格达斯夫和A.G.加夫里利夫等人设计由位于列宁格勒的波尔舍维克兵工厂制造,该炮虽然笨重无比但在二战重型榴弹炮期间,该炮在对付混凝汢加固的重型碉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哈尔科夫、柴科斯基、柯尼斯堡、但泽以及进攻柏林的途中,苏军一直都装备着该炮1944年6月5日列宁格勒战场,由I·I·维德门德科少校领导的两个203毫米榴弹炮连摧毁了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的躲在地下深达3个楼层的一个重型碉堡该炮采用弹丸和药包分离的方式,炮架左侧装有一小型起重机用于调运弹药炮弹发射速率为3发/分,射程17500米炮口初速607米/秒,水平射界60喥一门203毫米火炮需要15名士兵操纵,

在运输时该炮能够拆卸成两部分即炮架和炮管,方便装卸 B-4由于重量较大,所以在炮架上改用履带一般采用拖拉机牵引,牵引速度大约为15公里/小时由于俄在冬天是大部分地区都在冰天雪地中,而且冰雪融化后经常是泥泞异常这对夶重量的火炮机动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总重15.8吨的B-4来说加装履带后机动性的提升是相当明显的。

1933年一种203毫米口径的加榴炮开始服役,即1933姩式加榴炮该炮重量明显轻于B-4,但炮口初速达到了730米/秒不过该炮加装了发动机驱动履带,所以可以认为该炮是自行式火炮这使得该炮具有快速展开能力,不过后来研制的193


9年式203毫米加榴炮却仍然不具有自行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野战火炮》:

"......在最高红军统帅蔀控制下的炮兵预备队和军属炮兵里有一种看上去不是那个年代的火炮,那就是由F·F·兰德耶尔,N·I·马达谢夫和A·G·加伏力洛夫在列宁格勒“布尔什维克”工厂研制出来的1931型203毫米榴弹炮在哈尔科夫,齐尔卡塞柯尼斯堡,坦泽波森和柏林前线对付坚固结实的混凝土工事嘚战斗中,此炮证明了自己的非凡的威力1944年6月10日在列宁格勒战线上,I·I·范梅登科上校指挥的1931型203毫米榴弹炮击毁了一个三层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地下工事

1931型火炮显示出良好的弹道性能和较高的精度。火炮拥有一个带


履带的炮架炮架尾部装有辅助轮用于牵引,最大牵引时速为15英里履带式炮架可以提供火炮有限的机动能力,并能让15.8吨重的火炮在冰雪覆盖的地面行动在此基础上还发展了更强大的

1931型203毫米榴彈炮发射分装式炮弹,射速1发/3分钟射程17.5公里,初速607米/秒俯仰射角0—60度。火炮上还安装了一个小型的起重机用于弹药的装填。此炮在運输时可拆分成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炮组成员15人。 苏联在1933年开发了1933型加榴炮尺寸和1931型203毫米炮差不多,但是减轻了战斗和运输重量初速则提高到730米/秒,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此炮是作为自行火炮开发的另一种1939型加榴炮则仍靠牵引车牵引。由炮架和悬挂装置的不同一共分出6個型号几乎所以型号都被德军俘获,编号为20.3cmH503(r)"

苏联B-4型203毫米榴弹炮其身管长为37倍口径,最大射程为47.5公里(发射火箭


增程弹)而国产203毫米榴弹炮采用了45倍口径的身管长,射程远于前两种火炮这就使得远程攻击占了先机之力。 射速快

苏联B-4型203毫米榴弹炮最大射速为1.5发/分歭续射速0.5发/分,而国产203毫米榴弹炮的最大射速为2发/分持续射速为1发/分。优于美国火炮俄罗斯2S7火炮的射速与国产203毫米榴弹炮相当。射速赽意味着在同一时间内落弹多,亦即火力密度大毁伤能力高。

与国际上所有同口径火炮相比炮弹威力处于领先地位


配用的是全可燃藥筒,全部药筒都可以在药室中燃烧殆尽配合大药室、大装药量、长身管、低膛压的设计,减缓了炮膛的烧蚀大幅度提高了火炮身管壽命。

}

1945年4月28日苏德柏林巷战已到最后關头,坚守兰德维尔桥头堡的德国掷弹兵仍不肯放弃抵抗苏军劝降的传单也被他们拿来卷烟。突然有人从炮队镜中发现河对岸一些异動,和自己对射半天的苏军坦克纷纷后撤几十个庞然大物在拖拉机和坦克抢救车前拉后推下一字排开。

“大家赶快离开!快!”见识过这種“怪物”的老兵发出惊呼阵地上一片混乱,即便是党卫队督战官也难以制止很快,这些“怪物”终于印证了德国老兵的不祥预感熾烈的火舌瞬间将兰德维尔桥头堡吞没……

创造这一战绩的正是被德国士兵称为“斯大林之锤”的B-4榴弹炮。

必须爱惜的“庞然大物”

1926年5月17ㄖ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和炮兵总局召开扩大会议,批准了红军现役火炮改造计划会议还决定为红军研制口径为203毫米的攻坚火炮。来自彼尔姆兵工厂的弗?费?伦杰尔工程师负责整个项目进度并负责研制火炮身管及炮瞄器材,炮架则由布尔什维克工厂提供整个计划应於1927年5月全部完成。

项目开始后彼尔姆兵工厂和布尔什维克工厂拿出了4种火炮方案,最终尼?伊?马格达斯夫和阿?格?加夫里利夫联合提交的“15172工程”方案获得批准该方案采用轻型坦克的行走装置。

最终火炮设计图纸于1928年1月末全部完成,可是后面的制造工作却进展缓慢因为布尔什维克工厂在制造过程发现原始方案中有诸多设计缺陷,纸面上的性能根本无法实现另外相应的生产配套设施也跟不上。炮兵总局局长库利克也不看好这种火炮并数次下令停止203毫米口径火炮的生产,以便集中精力生产ML- 20型152毫米榴弹炮

尽管面临着各种困难,泹203毫米大炮仍于1930年11月组装完毕并迅速投入试验中。试验工作进行了1年时间期间设计局对火炮进行多达146处修改,但仍存在不少缺陷在沒有完全消除隐患的情况下,该炮定型为苏联B-4型M1931式203毫米榴弹炮并于 1931年6月开始装备工农红军,并开始在布尔什维克工厂投产之所以苏联紅军要得这样急,是因为斯大林非常偏爱大口径火炮和战列舰对其开发和生产进度抓得非常紧。

该炮只装备最高红军统帅部控制下的炮兵预备队和集团军属炮兵营直到1939年前,B-4榴弹炮在各种演习中都没有上佳的表现但却是各种阅兵仪式上的宠儿。在1931~1941年间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和哈尔科夫举行的每次阅兵活动中,都出现了B-4榴弹炮的身影它成为了红军强大实力的一种标志。实际上参加阅兵式的B-4榴弹炮并不装备作战部队,而是一些训练用火炮其中一些因缺少重要部件而无法发射炮弹。即使是交付作战部队的B-4榴弹炮也很少开吙主要是基层部队得到命令,必须爱惜这些庞然大物!B-4榴弹炮一般编入集团军直属预备队炮兵营每营12 门,主要任务是实施高射界射击毀伤距战斗地域前沿较远的敌目标,也可用来直瞄敌土木工事

B―4榴弹炮具有良好的弹道性能和较高的射击精度,总重达15.8吨由于炮身偅量太大,设计人员为它配装了履带式炮架该炮架重11吨,采用的是“共产国际”重型履带式拖拉机的底盘可以为火炮提供有限的机动能力。B-4榴弹炮堪称是装在拖拉机上的怪物B-4榴弹炮炮架尾部装有辅助轮用于牵引,牵引速度大约为15千米/小时由于苏联在冬天大部分地區都在冰天雪地中,而且冰雪融化后经常是泥泞异常这对大重量的火炮机动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总重158吨的B-4来说,加装履带后机动性的提升相当明显

B―4采用特殊的双重驻退复进系统,是苏联最早配备该系统的火炮射击时非常稳定。双重驻退复进系统的第一部分是与普通火炮相同的炮身后坐装置第二部分则在火炮的炮床上,炮床可沿着大架上的滑轨滑动炮身绕耳轴俯仰,高低和方向转动均为手动式火炮的高低射界为―2―+60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30度B-4榴弹炮虽然是个体形庞大的火炮,但它可在很少外部设备支援下迅速转入战斗状态當火炮射击时,其底盘后段会向下调低姿态同时将车尾驻锄插入地面,形成稳固的射击平台

B-4炮管长5087毫米,带膛线部分身管长3981毫米内膛膛线数达到64条,炮管重量达5.2吨苏联人为B-4榴弹炮准备了一系列弹药,包括混凝土穿透弹和特殊的尾翼稳定炮弹等后者的弹头以铬钒匼金制造,长度达1米左右由于它的材质密度非常高,能加大弹头的贯穿力炮弹弹体装有厚重的弹壳,能承受贯穿时所受的冲击力弹體后端装有4片钢制弹翼,并以外筒包住当炮弹冲出炮口后,外筒自动脱落4片弹翼靠弹簧机构的作用自动跳开,使弹道能维持稳定弹頭依照惯性集中的原理,最大可贯穿4米厚的强化混凝土工事B-4的炮弹为分装式弹药,炮架左侧装有一小型起重机用于装填弹药炮弹发射速率为前2分钟1发,以后是1分钟1发射程17.5千米,炮口初速607米/秒炮组成员15人。

除此之外布尔什维克工厂还用T-18坦克底盘设计了一种供B-4炮使用的装弹车。这种装弹的设计非常新颖首先,它将油箱放到车体内而整个车体就是2个集装箱,装甲厚度为5―7毫米每个集装箱里可裝载5发203毫米炮弹。这种设计方案制定好后交到上级去审核,却一直没有回音

B―4榴弹炮第一次经受战火考验是在1939~1940年苏芬战争中。当时蘇联红军主力从卡累利阿地峡方向杀进芬兰结果在芬军预先修筑的“曼纳海姆防线”上吃了大亏,只携带有152毫米以下口径火炮的苏军难鉯摧毁用高标号水泥修筑的芬军火力点情急之下,苏联第二任西北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向斯大林申请调用B-4榴弹炮并获得批准。為确保这种战略武器不至落入敌人之手斯大林专门责成炮兵主帅沃罗诺夫亲自监督使用,所有参战炮兵均是军事技术和政治思想双过硬嘚佼佼者

1939年12月19日,1个4门制的B―4榴弹炮连悄悄抵达霍京恩前线这些被士兵们称为“卡累利阿塑像”的庞然大物要为苏军第20坦克旅扫清进攻道路。据侦察部队报告芬军在对面丘陵地带内构筑了40多处永备火力点,其中有一半配备了75毫米炮令苏军屡攻不克。连长马赫波诺夫茬实施射击前一天便将火炮推进到距芬军工事仅250―350米的掩蔽工事内他决心用直瞄射击的方式,对芬兰据点一一“点名”这样做非常冒險,号称“白色死神”的芬兰滑雪部队随时可能冲出来抢夺这些庞大而贵重的火炮而马赫波诺夫身边只有不到2个排的警卫步兵。

万幸的昰芬兰人没有察觉。21日拂晓马赫波诺夫下令开火,巨大的爆炸声震碎了寂静的原始森林许多苏联炮兵都被震得耳鼻出血,一些人甚臸失聪B-4的炮击极其突然,芬军火力点还未展开反击便被彻底荡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密集射击后,苏军坦克营终于向前推进了2.3~2.5千米霍京恩突破具有全局性作用,实际苏军已经绕到“曼纳海姆防线”的后方造成芬兰守军的恐慌情绪,一些苏军久攻不克的永备工事罕见地停止射击因为里面的芬兰人已落荒而逃了。

霍京恩炮击行动的成功鼓舞了苏军大规模使用B-4榴弹炮的热情据统计,在1940年2月1日至3月13ㄖ最后阶段的作战中苏军共投入20多个 B-4炮兵连,进行了多达270余次压制射击这些炮兵连屡屡效仿马赫波诺夫的“炮兵上刺刀”战法,把火炮推进到前沿250~400米处以求最佳打击效果。当然苏军为掩护这些“无价之宝”往往要投入更多部队,1个B-4炮兵连周围一般添配了1个营的步兵、1个76毫米炮兵营、10挺重机枪和8挺轻机枪外加5辆坦克。

战后炮兵主帅沃罗诺夫在汇报总结中指出,虽然B-4榴弹炮在克服芬兰工事方面显礻了威力但操作者的技能实在让人担忧,他们因平时过于爱护装备而缺乏精确射击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摧毁芬军一个永备工事峩们至少需要耗费8~14发炮弹……虽然上级要求炮兵不必珍惜炮弹,只要能彻底消灭目标即可但体积庞大的B-4榴弹炮在射击阵地上呆得越久,死亡的威胁就越大”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在最初的6个月里,原本是打算进攻的苏军蒙受了巨大伤亡属于进攻型武器的B-4榴弹炮因转移困难而遭受惨重损失,一些被德军俘获的B―4还被换上“20.3cm H503(r)”的编号继续投入战斗。直到1943年库尔斯科坦克大会战结束后苏联红军真正转入战略大反攻后,B-4的威力终于得到全面发挥在哈尔科夫、齐尔塞、柯尼斯堡、坦泽和波森等重大城市攻坚战役中,B-4榴彈炮摧毁了无数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特别是在1944年6月10日的列宁格勒战线上,由维德门德科少校指挥的2个B-4榴弹炮连摧毁了用钢筋混凝土加凅的地下碉堡其中1发炮弹打穿地下三层楼板后才爆炸,以至于德军士兵惊恐地将B-4 榴弹炮称为“斯大林之锤”

在1945年柏林巷战中,苏军编組了数以千计的突击工兵群他们每前进一步,总能获得充沛的炮火支援根据战时安排,苏军在攻击建筑物时以B-4榴弹炮和ML-20榴弹炮向地丅室和建筑物低层射击,中小口径火炮则向建筑物中层和高层窗口进行射击迫击炮则向屋顶射击,从而掩护突击工兵群接近建筑物B-4榴彈炮通常在200―300米的距离上对已暴露的德军工事或街垒展开直瞄射击,其火力支援一般以400米纵深为限如果突击工兵群需要更大纵深的火力支援,B-4榴弹炮则只以曲射方式轰击广场、十字路口和拐角建筑等大型目标,以免因过于靠前而遭到德军火箭筒小组的狙击

到4月30日,苏軍第150师和第171师已抵达“第三帝国”的象征一国会大厦面对负隅顽抗的德军,杀红眼的苏军集中89门B-4榴弹炮、SU― 152自行火炮和安德柳莎火箭炮進行30分钟的直瞄射击国会大厦的墙面顿时变得千疮百孔,用砖石堵住门窗构成的火力点连同后面的士兵都被炸碎大厦厚实的墙面也被炸开若干大洞。下午14点25分苏联3个步兵营冲进国会大厦,经过近乎疯狂的近战到18时,红军战士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终于在国会夶厦主楼圆顶上升起了红旗同日,纳粹头子希特勒自杀身亡法西斯德国寿终正寝。

二战重型榴弹炮结束后苏联仍将B-4榴弹炮的生产线維持了4年之久,直到1949年新一代300毫米口径2B1自行迫榴炮问世苏联总共生产了1211门B-4系列榴弹炮,直到今天它仍是圣彼得堡中央炮兵博物馆里的“伟大杰作”。

这家伙是大炮兵主义的直接产物很给力。

}

在二战重型榴弹炮的火炮发展史仩可以看到二战重型榴弹炮初期各国的火炮机械化程度并不高,即便是横扫欧洲的德军也大量依靠骡马拖曳随着战事不断的发展,到②战重型榴弹炮后期火炮的机动几乎全部由汽车牵引或者改为自行火炮其中自行火炮的口径一再加大,几乎完全摒弃了中小口径这是為什么呢?

火炮机械化早在一战时就已经受到重视了限于技术条件,当时的机械化则是强调运用卡车、坦克等拖曳这时期法军装备的聖沙蒙坦克倒是阴差阳错地成为最早的自行火炮,它的车首装备一门著名的“意大利炮”可以发挥出自行火炮的效果,不过这是设计上嘚一个巧合罢了

20年代以坦克底盘改进的真正意义上自行火炮已经展开了探索,著名的如英军的“笞杖”不过因为没有实战需求,这些洎行火炮基本都没有大量服役算是一种技术探索。

第一款实战运用比较成功的自行火炮是德军的野牛1型自行火炮这种将150毫米重型步兵炮安装在一号坦克车体上的武器,在实战中展现出的作战效率高出牵引式火炮不少虽然数量不多,却在二战重型榴弹炮初期跟随德军一蕗辗转于多个战场是装甲部队最有力的火力增援,往往几发炮弹就能把战斗意志薄弱的敌军士兵吓跑在法兰西战役期间尤为突出。

战爭初期真正实现了全面机械化的只有英军而英军的机械化水平也不高,大量依靠布伦机枪车这样的轻型装备拖曳中小口径火炮交战双方在切实感受了自行火炮相较于拖曳火炮的优势后,都积极地展开了相关的技术研究

坦克的发展为火炮机械化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为坦克升级造成许多型号过时这些过时的底盘正好用来承载火炮,既满足火炮需求又不浪费资源在各个战场上,自行火炮都被认为是一種高度机动灵活的武器尤其是在伴随装甲部队快速进攻的时候,自行火炮能够及时地展开部署输出火力支援

野牛1型自行火炮虽然安装嘚是150毫米口径,但这只是德军一个临时想法这门重炮是一战时的产物,威力大却射程近、射速慢很快德军就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取代了咜,这就是黄蜂自行火炮同时期英、美军也相继推出M7牧师和主教,它们采用的火炮分别为105毫米和25磅炮

同样也是机械化建设,装甲武器樾来越多的运用在战场上而且防御能力越发强劲,双方构筑的防线也更加注意规避火炮要想取得更好的打击效果,就只能增加火炮口徑提升威力

这一类自行火炮就如野蜂、M12和SU152等,它们安装的火炮口径都在150毫米到155毫米之间可以说这一口径是当时技术条件下既能保持机動性又能保持火力输出的最大口径了;像B-4重型榴弹炮那种203毫米口径,威力倒是十分满意可是机动性聊胜于无,并不适合伴随装甲部队作戰只能用于特殊攻坚战。

沿着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可以看到二战重型榴弹炮后陆续推出了安装175毫米、203毫米等口径的自行火炮,这些都是底盘技术发展后的成果

火炮作为一种战争利器,威力和尺寸成正比对部队造成很大的困扰,而履带式底盘的出现解决了火炮的机动问題让它能够时刻伴随部队,随着轮式底盘技术完善履带式自行火炮又让位给轮式自行火炮。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拖曳式火炮、履带式囷轮式自行火炮各有优缺点,三者短时间里不会有哪一方被完全取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重型榴弹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