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应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精神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嘚精神世界与其重建》:该文是关于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多元价值的冲击下,人们嘚精神世界出现了功利化、物质化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世界重现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汾析.

【关键词】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重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呈现多元化状态,特別是在网络文化、西方观念的冲击下,人们精神世界逐渐呈现出功利化、物质化的趋向,面对这种现象,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变化的原因,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更好地重建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

一、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的演变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在19世纪中叶前期,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将儒家的思想当作是治理国家的核心,因此,在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世界中中国传统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在19世纪中叶到1978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动荡的环境,西方世界的文明、发达的科技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同时西方世界的自由、现代文明精神对中国先进知识汾子的精神造成很大影响,他们批评旧思想、旧社会,反对旧宗教,反传统浪潮的兴起,使得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世界被摧毁.

(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中西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传播到中国社会,中国一些傳统观念受到质疑,而新的价值观念仍未成立,使得中国社会呈现出价值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中国经濟发展十分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开始呈现,有的人开始崇拜金钱,认为“有钱无所不能”,注重物质财富的積累,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塑造,文化知识和精神素養不足,成为了物质的奴隶.

(三)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改变的原因.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改变的主要原因在于:(1)传统文化断裂,在社会转型阶段,很多人没有摆正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對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使得传统文化的根基被彻底摧毁,而新文化、新道德未形成,造成人们精神无家可归.(2)核心价值缺失,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核心价值的缺失,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呈现鱼龙混杂的局面,一方面有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的渗透.

二、重建精神世界及其重要影响

中国当代社会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必然会改变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同时还会对人们嘚精神世界造成极大的影响,有的人无法适应新社会变革及新的环境,从而在精神上感到迷惘;有的人对异常的思想文化没有警惕,在精神上出現迷惑;还有的人无法适应多元价值观,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解决中國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世界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对外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对内能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能促进社会思潮建设.

三、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是什麼样的精神世界重建的方法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全新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中国人嘚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思想存在的缺陷,要想保证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健康精神世界嘚重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创造者,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该体现出囚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将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当做社会改革的最终目标,这样才能避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边缘化的现象,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品质使得我国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势在必行,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還要朝着中国向度、世界向度的双重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际局势,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中国社会实践进行指导,同时用中国实践经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國化丰富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避免马克思主义沦为僵硬的教条.对于当代中国,必须把握好时代特征,坚持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践行马克思中国化的道路上实现与时俱进,从而更好的指明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发展方向.

(三)引导全民共同价值观深叺人心.对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世界问题,必须从构建全民共同价值观入手,也就是要从价值取向、思维方向、道德情操、精鉮状态等出发,提升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的呼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坚持能力本位、和谐共生、公共利益、创慥价值,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问题.在时代的呼吁下,中国社会发展急需能力本位、和谐共生、公共利益、创造价值嘚精神,这些精神蕴含着对人的精神世界负面因素的批判,如能力为本代表着当金钱、人情、关系和能绩存在冲突时,应该以能绩为准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一些假、恶、丑的思想趁机渗透人们思想,对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在这種情况下,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加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世界重建,以此来推进中国社会的和谐进步.

[1]王海滨.面姠“中国问题”的人学研究——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世界[J].理论研究,2014(10):53-55.

[2]赖怡静.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嘚精神世界及其重建[J].科教文汇旬刊,2012(21):195-196.

[3]孟献丽.当代中国价值观与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生活的重建[J].探索,2016(02):132-133.

江文臻(1993-),女,汉族,江西上饶人,法学硕士,单位: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嘚的精神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世界与其重建为适合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论文写作的大学碩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

摘要: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國当代文学的发展依然处于不够充分的状态,无论是作家的主体精神还是作品的内在价值,都存在许多不足和残缺即便像陈忠实这样優秀的作家,也存在始终没有解决的思想问题和始终没有克服的精神危机这具有很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本文通过对材料的充分占有和典型个案的解剖从人格倾向、思想状况和价值立场三个方面,考察了陈忠实及中国当代作家普遍存在的困境和局限以期对人们认识当玳作家的精神困境,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判断

关键词 :陈忠实 ;当代作家;精神困境 ;人格倾向;思想能力;价值立场

中国当代文學,整体上看并不成熟缺少思想深度和精神力度,缺乏那种超越地域和时代局限的普遍而永恒的价值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是作家嘚主体修养和精神素质方面的缺陷,似乎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具体地说,从作家的人格、思想和价值立场的角度看当代作家普遍缺乏積极的“动态人格”,缺乏成熟的思想缺乏稳定的价值立场。正是这样三个方面的“缺乏”造成了当代文学写作的精神困境和严重局限。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成就最高的小说家之一他的《白鹿原》吸纳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北美文学、拉美文学等世界文学的偉大经验,借鉴了柳青、路遥、王蒙、张炜等中国当代作家的叙事经验超越了包括《创业史》在内的“十七年文学”的叙事模式,克服叻自己身上的种种文学局限从而将当代的长篇小说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在《白鹿原》之后,陈忠实却未能摆脱“成功即終结”魔咒深深地陷入了创作上的无力状态。他先后完成了从起步阶段到《白鹿原》写作阶段的两次“蝶变”但却没有更进一步完成從《白鹿原》到新的创作的“豹变”——一种更具批判性、启蒙性和内在深度的文学创作高度。他在创作上逡巡不进的问题甚至可以被稱作“陈忠实难题”。

造成陈忠实创作停滞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其中既有内在的个人原因,也有外部的社会原因本文试图从他的人格、思想和价值立场等方面入手,来分析并解答这个文学上的“陈忠实难题”由于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所以对它们的研究就不僅有助于我们认识陈忠实个人所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我们认识许多中国当代作家所存在的问题

一 人格的倾向:在认同型与批判型之间

囚格,按照通常的界定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反映着他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个性特点。它是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人格是一个含义複杂的概念,既属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范畴也属于心理学和美学的范畴。它的第一个义项属于自然人法的范畴,指的是每个人生来就囿的个体生命和精神的属性天然享有的个体权利和地位,通常被称为“人格尊严”它的第二个义项,主要是指个体经过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所形成的自我个性化的情感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最终体现为一种总体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力。人格集中地體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道德水准人们经常用“健全”“伟大”“高尚”和“美好”等形容词来评价积极状态的人格。

人格是一套观念体系也是一种行为方式。它意味着人对尊严、自由和权利的理解也意味着人如何处理与他者的关系,尤其是与权力、金钱和利益的关系就此而言,它本质上是一个伦理学范畴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境界和道德勇气。所谓健全的人格就是指能够在权力和一切压迫性的力量面前表现出高贵态度、高尚行为和自由意志的人格境界。

在我看来人格似乎可以分为日常状态下的静态人格与非常状态下的动态人格。前者是一种没有压力前提下的人格反应和人格状态后者则是处于压力和考验情境的人格反应和人格状态。一切创造性的人文精神活动本质上都是承受着压力的人格反应。作家的创作活动就属于典型的非常状态下的人格反应。它要求作家克服日常状态下的人格惰性勇敢地承受来自现实的压力,积极地实现自己的精神意志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表达对社会的批判性认知

就与现实和权力嘚关系来看,人格还可分为认同型人格和批判型人格认同型人格是指那种完全接受现实的人格类型。它从不怀疑也不拒绝,随时准备垺从外部的指令倾向于同现实建构一种同一性关系。对作家来讲这种人格类型的人,就是一个没有对抗勇气和批判激情的人就是一個在浅薄和虚假的意义上表现生活的人。相反批判型人格就是指那种与生活保持理性距离甚至紧张关系的人格。它从不被动地服从外在嘚指令也不接受任何未经反思的意见和思想。它试图建构一种与现实积极对话的关系甚至对抗关系这种积极的批判型人格,是文学写莋的决定性的精神基础可以这样说,一个毫无批判性人格倾向的人是不可能写出有深度和力量的作品来的,因为他会像精神上的瞎孓一样,看不见心灵的道路看不见精神的光芒,看不见被遮蔽的真理

文学是一种典型的人格现象,它是人格在文本中的一种诗意化和潒征化的投射有什么样的人格,就有什么样的文学人格健全的人,才能写出精神健全的文学;人格伟大的人才能写出境界高迈的文學。作为一种充满正义感和批判精神的高级文化现象文学的使命是致力于思考那些与人们的生存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并通过批判性的栲察和思想化的叙事照亮幽暗的现实和被遮蔽的生活场景,向社会提供启蒙性的精神资源文学要求作家必须在自己内心培养一种成熟嘚理性意识,一种独立的精神一种批判型的人格。

村上春树也曾谈到自己作为作家的人格问题他对人格的分类和比喻很有趣。他说:“假如将人分成‘狗型人格’和‘猫型人格’我觉得自己堪称彻底的猫型人格。听到‘向右转’的口令会不由自主地转向左边。虽然這么做的时候常常心生歉疚但好也罢坏也罢,这是我的天性使然人有形形色色的天性。只不过我体验过的日本教育体系在我看来,其目的似乎是培养为共同性效命的‘狗型人格’有时更是超越此境,甚至要制造出将整个集体引向目的地的‘羊型人格’”事实上,┅切伟大的作家都属于“猫型人格”这是一种独立的、具有批判倾向的人格类型。

然而伟大的人格却是一种极为稀缺的精神资源。也僦是说人格成熟而伟大的作家,是非常罕见的更多的时候,尤其是在过渡时代混乱的精神环境里作家的人格往往显得复杂而斑驳,表现出一种随时变化、极不稳定的人格状况变化的时代造就了大量的人格上的变色龙。

像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作家一样陈忠实的人格狀况,也呈现着时代所赋予他的复杂性如果心怀非凡的文学理想,充满实现这文学理想的激情那么,陈忠实就会进入情绪饱满的创作狀态在一个时间段内,他就具有反思的勇气和批判的锋芒就会进入动态人格和批判型的人格状态,例如在写作《白鹿原》的时候,怹就是这样

《白鹿原》是一部挑战性质的小说。它充满了批判历史和还原历史的激情本质上是一部解构之作、去蔽之作,彻底超越了哃一题材小说几十年来形成的叙事模式它以充满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写出了历史的吊诡和人性的复杂展示了人的悲惨遭遇和悲剧命运。它体现着作家巨大的热情和非凡的创造力写作《白鹿原》的陈忠实,简直就是一个义无反顾的勇者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己的写作,鈈考虑是否能够出版是否能够被认同和赞赏,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动态人格

然而,一旦结束这种非凡性质的写作回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裏,他的人格便重又回到了静态人格的水平表现出对现实和生活的认同意识和妥协姿态。他接受了很多原本应该拒绝的外部干扰和社会指令做了一些徒然费时劳力的无价值的事情。在文学写作方面随着批判人格的萎缩和批判精神的弱化,他的现实主义写作的内在热情囷突进力量也随之丧失。

如果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许多年前准确地说,是在自己文学写作的起步阶段和前期阶段陈忠实有时会在重大而又明显的是非面前,失去判断力甚至会做出令人惊讶的错误判断和错误选择,有时则会错误地理解平等而正瑺的社会关系,近乎随便地表达自己的赞美态度甚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感恩冲动。1981年6月25日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在西安举行茶话会,祝贺陕西三十多位作家的三十六篇(部)文学作品获奖陈忠实在这个会上有一个发言,后来以《回顾与前瞻》发表了出来他表达了对洎己的创作现状的不满,表达了自己深入生活和继续努力的决心很动情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我的创作,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是囹人脸红的。作品少思想艺术水平也不高,基本上属于习作的小故事还不是真正剖析生活,剖析社会的艺术品但不管怎样,我这样嘚“丑小鸭”能够写出这样一些作品,却是我的父母那一辈庄稼人无论如何无法做到的这不是他们没有天资,而是他们没有我这一代囚的学习和追求某种事业的社会条件而这个条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浴血奋战取得的,這是铁铸一般的事实人总不能忘本。在纪念我们党诞生六十周年的时候回顾自己成长的历史,自然地想到党的恩情没有党所领导的Φ国革命的胜利,我的一切包括现在从事的文学事业,都是无法设想的”

常存感恩之心,滴水报以涌泉陈忠实的德性和为人素来如此。这是由他的性格和家教决定的面对现实与体制,陈忠实显然融入了丰富而浓烈的情感因素这个似乎也不难理解。他出身平民家境贫寒,对现实和命运有一种几乎与生俱来的被动心态来自他者的哪怕一点点眷顾,都会让他心怀感激念念不忘,甚至会将细小的善舉放大为无量的恩德

然而,对一个从事精神创造活动的作家来讲必须努力克服自己内心的惰性和恐惧,甚至要克服自己内心的过于强烮的感恩冲动因为,如果不能让理性引导感情或者说,不能将自己的感情升华到更为深沉和博大的境界那么,一个写作者的自由意識、批判勇气和创造能力就会受到极大制约和压抑。所以即便在日常生活情境里,一个人格成熟的作家也要表现出冷静的反思精神囷批判意识,而不能轻易加入群体性的狂欢之中

事实上,早在学生时代他就是一个下意识地迎合现实甚至与现实妥协的人。在两个高栲作文题中他顺应时代潮流,错误地放弃了《雨中》而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的《说鬼》,结果使自己的高考作文写得一塌糊涂这多哆少少显示着他早年压抑自己个性的“静态人格”倾向。许多年后在《我经历的鬼》中,陈忠实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当年的逢迎心理:“後来自我检讨之所以选择我并不擅长的论文体去写‘说鬼’,原是出于一种错误的判断;之所以发生判断的失误说穿了是自作的小聪奣所致成;再扎实说来,是不无投机心理的我读高中的上世纪60年代初,有一本名为《不怕鬼的故事》的书不仅风靡全国,而且成为高Φ生的必读物是政治课的补充教材……我那时候似乎在私下里隐隐听到一点风声,便自作聪明地选择了论文‘说鬼’的题目以为正合拍于社会的大命题,肯定要比‘雨中’这类抒情的叙述文更切社会热点……不料却栽倒在‘说鬼’上”

邢小利深刻地分析了陈忠实这一夨误的深层心理动机:“‘雨中’,写记叙文偏于形象思维,虽为自己擅长但较为抒情,属于个人性的难以成为重点,更不会成为熱点;‘说鬼’侧重抽象思维和思考的深度,自己并不擅长但这个神秘的题目背后关连着深层的社会热点,容易引起关注说不定会┅鸣惊人。陈忠实自我检讨说他这样选择‘不无投机心理’但若从深层的写作心理分析,也可以看出陈忠实写作的题材兴趣和思想倾姠,不在个人抒情而在社会层面特别是社会热点。”陈忠实自我批评时所说的“投机心理”无疑体现着一种消极的人格现象——与世浮沉,和光同尘审时度势,投其所好在中国,这样的人格现象长期而普遍地存在着,实在不足为奇而陈忠实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尚未走出校门的少年,有此心思也很正常,无须苛责

事实上,陈忠实的“静态人格”以及在此人格影响下的对社会生活的简单化认同囷参与,直到晚年仍然时时可见。他是个体育迷而且迷得有点太深,几乎要到失去自我的程度了2008年7月4日,在《心中的圣火》一文中他这样表达了自己参与“圣火”传递的豪迈心情:“今天,我举着从奥林匹亚山上采来的圣火火炬在从小雁塔通往大雁塔的道路上跑過,无论距离长短都会铸成永久的最神圣的记忆。这圣火已经荡涤记忆里的泥泞这圣火必然温暖我踏过还可能遭遇的泥泞。圣火留在惢中就是在心中留驻着太阳。”

举办奥运会当然不失为一件盛事。陈忠实的情感也许是真诚的但是,他的修辞和表达却是夸张的,充满了似曾相识的陈词滥调缺乏最起码的理性和克制。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很多时候,陈忠实的个体人格很容易被集体人格所裹挟佷容易融入群体性的狂欢,很容易丧失距离意识和理性精神

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倾向但是,真正伟大的爱国凊感则是理性的、包容的,甚至要有一个批判的向度就像乔治·桑塔亚那所说的那样:“人们喜欢生活在自己的祖国,对身边的东西有某种亲切感,这是正常的。但是,这样的事实,甚至民族责任感,就像年龄或性别取决于自然命运,都可能是偶然的,因此不能作为永远追求的目标和炫耀的旗帜。”

2005年8月15日陈忠实写了一篇《也说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情感》。他谈论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日关系囷中美关系但是,他的视野是狭窄的也缺乏应该有的思想深度。过于简单的认知和过于情绪化的表达严重影响了这篇文章的说服力。他的爱国主义热情固然是热烈的但是,再热烈的情感也无法代替理性的认知例如,针对“西方右翼势力的言论”他发了这样一通議论:“我纳闷不解的问题是,中国穷时他说你不行中国刚刚发展起来又说你‘威胁’,那么中国如何是好?如何才能使现在这一拨祐翼政客闭上鸟嘴”

在这段文字里,我们没有读到新颖的观点没有看到深刻的思想,没有看到平静而有力量的修辞表达只感受到作鍺简单而直突的情绪发泄。像“鸟嘴”这样的詈骂之语和贬损修辞恐非一个作家所应该选择的语言风格,因为它既不得体,也没有力量对话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有两种风格,一种是主动风格的积极表达一种是被动风格的消极表达。前者是言说者的对话态度是积极的,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选择最好的语体和修辞来展开对话,具有观点新颖、态度冷静、修辞妥帖等特点后者则相反,言说鍺被对话者的语境和观点所牵制在思想和情绪的表达上缺乏积极的应对能力,表现出观点陈旧、情绪锐躁、修辞低效等问题从修辞效果来看,主动风格属于积极性质的修辞表达被动风格属于消极性质的修辞表达。陈忠实此处的语言风格和修辞表达就属于被动风格和消极修辞。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部分陈忠实这样说道:“我甚至妄断猜想,那些落马的贪污腐败官员如若能在伸出贪婪掠取的巴掌之前,读一读这些抗日英雄的事迹也许会把伸出的手收回来,不致成为国家和人民的罪人也许还能悟到手中的权力真正神圣的使命。”这樣的苍白说教简直天真得使人吃惊。对那些慷慨赴国难的民族英雄我们当然要世世代代隆重纪念,对他们的功绩当然也应该永永远远銘记在心但是,想用先辈们的伟大事迹感动那些“贪腐的官员”感化他们的良心,使他们“把伸出的手收回来”并领悟到“手中的權力真正神圣的使命”,却无疑是一个良好而虚幻的愿望甚至可以说,简直就是与虎谋皮对牛弹琴。试图通过对外国的“右翼分子”嘚谴责唤醒中国的“腐败分子”的良心,这不仅偏离了文章的主题而且也违背关于人性的基本常识。作家的爱国情感应该达到更高嘚理性水平和伦理境界,而不应该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发泄和一般性说教

在《斯丹达尔的教训》中,爱伦堡高度评价司汤达成熟的理性嘚爱国精神:“斯丹达尔爱法国但是他不能忍受虚假的赞美,也不能忍受伪爱国主义的叫嚣他太纯洁了,他不能在欧洲的十字街头捶胸高喊自己祖国的优越性”一个成熟的作家,要以理性的方式爱自己的祖国这是一种用冷静的分析态度来表达的爱,也是一种充满深刻思想的爱

2010年1月23日,陈忠实参加了在西安市长安区举行的纪念《创业史》发表50周年座谈会谈了自己读《创业史》的回忆和感想。晚上他打电话给邢小利,问他今天会上的发言合不合适有没有不妥之处。他只说了他读《创业史》的过程对《创业史》如何喜爱,没有對柳青和《创业史》进行评价他在电话里,谈了自己对柳青以及《创业史》所叙写的那段历史的评价:“我觉得我读《创业史》的理解和感受,《创业史》对当时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民的反映基本上是真实的。它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我读《创业史》的时候,已经上初三了对世事基本上有了自己的感知。50年代初农民对于合作化,基本上是真诚地拥护积极地加入……对《创业史》不管怎样评价,峩认为柳青当时是写出了那个时代农民和农村的真实状况。它首先不是虚假的或者说不是有意地要搞假大空。”

这样的辩护或许也鈈是全然没有道理,但是它不是一个作家该做的事情。首先人的动机是很难直接揣度和还原的,一旦陷入“动机”的泥潭最后必然昰各执一词,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其次他的“它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柳青当时是写出了那个时代农民和农村的真实状况”的判斷,是不符合事实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蒋善在《史记汇纂》中说司马迁在写《伯夷列传》的时候“忽无端发一段楚情骚致,如行寒屾万木不禁萧森,如仰神龙嘘云惊闪千叠,不善迎之几东句西句,骂座狂醉矣”比较起来,陈忠实的意识中就少了司马迁的怀疑倾向;他的言论与文章,则显得过于心平气和缺乏太史公的“楚情骚致”。

“忽无端发一段楚情骚致如行寒山,万木不禁萧森如仰神龙嘘云,惊闪千叠不善迎之,几东句西句骂座狂醉矣。”

那么为什么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陈忠实在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還会表现出如此消极的“静态人格”,甚至会得出如此悖理的判断

首先要到他的人格的基本状况上去找原因。就人格的基本状况来看陳忠实的人格属于认同型人格,而不是批判型人格认同意味着丧失距离和接受一切。过度的认同意识会极大地瓦解一个作家的怀疑精神囷认知能力相反,批判则意味着距离意味着对一切问题和现象都保持理性的质疑态度,甚至要保持一种“驾之而东”的超越心态然洏,陈忠实却不是一个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反思勇气的作家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接受可疑的判断,甚至会勉为其难地为它辩护由于性格、成长背景、生活习惯和文化意识等复杂的原因,陈忠实与旧的文化体制和文学体制的剥离并不是完全基于内在自觉的理性行为,而主要是被迫和被动的是时势造成的。变化了的生活和现实推动着他改变自己的观念,就像他谈到自己20世纪80年代的“进步”时所说的那樣:“如果要说是进步的话那也是时代在推动着我进步吧。”这就决定了他与历史告别的过程必然是一个极为被动、沉重甚至痛苦的過程。这也不奇怪毕竟,从很小的时候起他接受了那些“克里斯玛”(charisma)人物的影响,接受了那些曾经不容置疑的绝对观念他从自巳所认同的人物那里,获得了一种认识生活和人生的绝对观念和固定标准

陈忠实为什么没有在《白鹿原》之后写出有分量的作品?原因當然是复杂的但是,“静态人格”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没有继续保持写作《白鹿原》时的“批判型人格”状态。一旦失去了这种積极的人格精神一个作家就会堕入平庸的生活状态——失去了发现真理的勇气,也失去了表达真理的批判激情他只能维持低水平的写莋,会以毫无压力和风险的方式炮制一大批不痛不痒的平庸之作。

事实上除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些散文,除了被迫回到“原下”以后所写的为数不多的散文和小说陈忠实堪称佳妙的作品,实在不多

人格是影响作家写作的重要因素。人格最终制约着作家的写作如果沒有积极的批判型人格,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学最后的结论,只能是这样陈忠实的《白鹿原》为我们提供了正面的经验,而他的消极性质的写作则提供了大量的反证。

二 分析的难度:在经验与思想之间

思想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格是思想的动力,思想是人格的投射一般来讲,没有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大可能有伟大的思想。思想与经验的关系则是相辅相成的经验使思想丰富,思想使经验深刻倘若没有思想的照亮和整合,经验便有可能停留在混沌而散乱的状态就很难成为文学的叙事内容。

如果说路遥既是经验型的作家,也是思想家型的作家那么,陈忠实则主要是一个经验型的作家而很难说是思想家型的作家。

陈忠实曾经这样强调直接的感受和经验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我个人的创作实践里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就是对生活的直接感受和直接体验如果既保持活跃豐富的想象,又对具体一部小说所描写的生活背景和人物生存环境有直接的体验和感受我就会进入最踏实最自信也最激情的写作状态。”对小说写作来讲这种对生活的具体感受和经验,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这种具体而细微的感受,就不会有对细节和氛围嘚精细而准确的描写就有可能使叙述流于空洞和苍白。但是也要认识到,如果没有思想的引导作家的描写和叙述,就有可能失去方姠和内在深度而所谓细节描写,就有可能流于琐碎和芜杂

到了晚年,陈忠实反复强调思想对于文学写作的意义他在《解读一种人生姿态》中说:“作家必须是思想家,这是不需辩证的常理”但是,他却很少说明什么样的思想才是真正的思想,什么样的作家才算真囸的思想家在我看来,真正的思想至少应该具备四个条件:批判性、现实性、重要性和建构性批判性是指它要有怀疑的勇气和否定的意识,要把理性的反思内化为一种稳定的态度;现实性是指它要直面当下回答当代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极为迫切的问题;重要性是指它所思考的问题是一些关系到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大问题;建构性是指它要通过深刻的论述或叙事,提出一些新的判断和足以影响或改变舊的认知结构的结论

依照这“四个条件”来解读陈忠实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本质上是一个朴实而又诚实的经验型作家,虽然有一萣思想能力但却很难说是一个思想家。例如他在《文学的信念与理想》中说:“从一个作家创作的角度讲……作家的能力、解析当代社会和历史生活的思想穿透力,关键还在这方面现在大量历史题材的小说、皇帝小说(也没看很多、从电视上看),大多局限在权力的訴说之中甚至有一种对封建权力的崇拜和阴谋权力的某种兴趣……作为一个作家,我只问他的思想和立场是什么作家透视历史宫闱的仂量有没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封建制度确有它辉煌的一面,但其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一段毕竟是一个非常落后的社会制度,囙头看看历史我觉得作家首先要有穿透封建权力的思想和对独裁制度批判的力量,但是现在看不到全部是把历史当作对有所作为的皇渧的歌颂,甚至在歌颂有所作为的那一面的同时把其对老百姓非常残忍的一面或隐而不提,或全部抹杀了作家的思想穿透力远远没有達到‘五四’时代新文化先行者对于历史认识的力度。”他对“思想”的认识都是常见的流口常谈,实在说不上有多么深刻他既没有對“思想”概念作必要的界定,也没有说明作家的思想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性质和特点他将“认识”与“立场”关联起来,但却没有说明什么样的“立场”才是作家应该选择的,才有助于“认识”的深化他所谈论的“思想”,似乎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认识而不是具有哲學意味的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思想虽然也包含着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但却远比这种“认识”要丰富和博大。

用这样的“思想标准”来衡量陈忠实的《白鹿原》无疑是有深度的,甚至可以说是富有思想含量的:它改变了人们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简单化认识、对传统伦悝道德的刻板印象,丰富了人们对“人性”和“革命”的想象和理解但是,他的思想意识并不成熟思想能力也不稳定。他晚年的很多莋品和言论就很难说是有思想的。例如针对关于关中人和陕西人“封闭保守”的批评,陈忠实晚年写了一篇题为《为城墙洗唾》的辩護文章:“我所知道的史实重要的有这样几个,西安是响应辛亥革命且完成‘反正’最早的几个城市之一陕西的共产党人在陕西传播囲产主义几乎与全国同步。陕西农民运动开展的广泛和深入程度只次于湖南仅蓝田一个县就有八百多个村庄建立了农民协会……‘西安倳变’怎么看都是扭转中国局势的大手笔。且不说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这样人人皆知的史实了我便简单设问:在这些标志着Φ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阶段,西安、关中乃至陕西人的举动都毫无疑义地显示着最新思维最新观念和最果决的行动城墙把哪一位先驱者葑闭捂死了?怎么会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封闭的渊源突然瞅中了古城墙?”

陈忠实似乎完全忽略了人们批评“城墙”的参照体系和评价尺喥用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现代性尺度来衡量,就当下的情形来看陕西(包括陕西之外的很多地方)的经济和文化,确实显得有些保垨和落后缺乏生气和活力。然而陈忠实的辩护,却完全是“后视性”的即用历史上的仅仅局限于个别方面的“辉煌”,来证明陕西囷陕西人不仅不落后而且,还在整体上显示着“最新思维最新观念和最果决的行动”就像人家批评你家现在的马养得不好,实在太瘦叻你却强辩说,我家过去的骡子养得特别好个个膘肥体壮。因为完全脱离了当下语境所以,这样的辩护是无效的它是情绪,而不昰思想;它是情绪性的发泄而不是思想性的表达。什么时候陕西用真正的新文化和新精神证明了自己的开放性和现代性,那么那些所谓的“唾”,也就不洗自消了

在《我们没有史诗,是思想缺乏力度》中陈忠实也谈到了“思想”问题:“作家独立独自的思想,对苼活——历史的或现实的——就会发生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决定着作品的品相。思想的深刻性准确性和独特性注定着作家从生活体验箌生命体验的独到的深刻性。这也应该是文学创作的常识”陈忠实准确地揭示了“思想”与“体验”的关系——“思想”决定着作家体驗生活的“深刻性”。他也注意到了“思想”的政治维度但是,他将思想与“建设性的政治的热情”混为一谈却从根本上取消了“思想”的“建设性”。

本来厘清思想的正误和道德的善恶,是有着可靠的普适性标准的;据此标准来认知和判断也并非难事。但是对陳忠实来讲,彻底否定一个已被接受和认同的观念体系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他的情感因素侵入了理智之中,影响著理性活动的纯粹性和彻底性于是,他便陷入了依违两难、唯唯否否的矛盾状态他说:“我对生活的回嚼类似‘分离’,但又不尽然在于精神和思维的‘分离’……反复回嚼反复判断也未必都能获得一个明朗的选择;尤其是在这个回嚼过程中,对于昨日既有且稳定了鈈知多少年的理论、观念且不说审视、判断和选择的艰难,即使做出了劣和优的判断和选择而要把那个‘劣’从心里和精神的习惯上滌荡出去,无异于在心理上进行一种剥刮腐肉的手术我选用‘剥离’这个词儿,更切合我的那一段写作生活”他的“剥离”之所以艰難和痛苦,是因为他表达自己思想的态度不够明朗和坚决,否定“劣”的思想的态度不够彻底和决绝面对那些“劣”的思想,他甚至還有点温情脉脉以至于直到晚年,从他的文字里人们还可以看到对“劣”的思想的“输诚性抒情”。

总之在考察陈忠实价值立场的時候,我们要根据事实来下判断就像邢小利所说的那样:“陈忠实经常讲作家要有思想性,而作家的思想性与思想家的思想——成一定體系的哲学性思考是不同的有人说老陈是思想家,这个问题可以探讨比如对于他所熟悉的农村、农民、农业来说,他实际更多的是从苼活的经验的角度看问题……一点感悟一些生活经验,甚至一些听起来也不乏精警的看法只能说是思想的火花,很难说就是什么思想更不敢说就是什么思想家。作家要用作家的标准去衡量和评论乱戴高帽子有时反而不好。”虽然陈忠实对某些具体的问题有着深刻嘚思考,但不能因此便将“思想家”的高帽子戴在他的头上。与其说他是一个思想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朴实的经验主义者。丰富的人生經验和深刻的生命体验成就了他的写作帮助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最直接、最具体的文学理想——写出了一部可以传世和“垫棺作枕”的傑作,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极高的文学声誉和牢固的文学地位

是的,陈忠实的写作更多地依赖于他的感受和经验他的经验是丰富的,认識有时也是深刻的当他将这些经验与深刻的认识结合起来的时候,他就可以写出像《白鹿原》这样的杰作但是,更多的时候他对沉偅的历史和复杂的现实,缺乏批判性的分析和思想性的把握所以,他的写作就失去了方向和活力可以说,生活的经验成就了他但思想的贫乏却限制了他。

思想的匮乏必然导致写作的碎片化和浮泛化陈忠实晚年的大量实用性写作,就给人一种芜杂而无意义的感觉他率尔操觚,随意为文写了大量的人情文章和应景文章。他谈吃谈体育,谈足球比赛谈听完报告的感受。作为一个成就巨大而德性朴茂的小说家他几乎变成了“序言”和“读后感”的不厌其烦的写作者。他甚至会为一个几乎完全不相干的人写好几篇“序言”一个思想家只会对意义世界的事情感兴趣,而不会在这些近乎无聊的事情上枉抛心力浪费时间。

布罗茨基在《空中灾难》中说:“如果俄罗斯散文有任何传统的话那就是寻找比现有可获得的更伟大的思想,对人类状况的更彻底的分析寻找可舀取的更好的资源,以便忍受现实嘚围困”其实,这不应该仅仅被视为俄罗斯文学的传统而应该被当作整个人类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使命。一个有伟大的文学抱负的作家就应该是具有人类情怀和现实意识的作家。他为人类的生存境遇而焦虑试图通过艰难的努力,为人们提供伟大的新思想以便人们用咜来对抗沉重的现实。

倘若今天的中国作家想写出超越《白鹿原》的作品那么,他就应该在陈忠实止步的地方向前迈进他要有自己的批判性和建构性的思想,要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有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更加开阔的精神视野里创造出真正具有思想价值、伦理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伟大作品。

三 折衷主义者:价值立场与价值整合

文学写作是一种表现价值诉求的创造活动作为一种价徝选择和价值建构,它离不开一定的价值立场价值立场决定了文学写作的基本方向和精神风貌。

完全没有价值立场和价值倾向的文学写莋是不可想象的就像爱伦堡在谈到司汤达时所说的那样:“斯丹达尔和一切大作家,从但丁到托尔斯泰一样在自己的作品中都有倾向性。倾向性是强烈的情绪它不会干扰作者,而那些反对倾向性的作家的作品他们的倾向性不会比斯丹达尔的少。”立场和倾向意味着價值主张和写作态度它甚至包含着形而上的信念,就像米沃什所说的那样:“对创作者来说除了相信某种内心的召唤之外,别无他法;甚至为了表达他觉得是真理的东西可以付出一切代价。这种内心的召唤如果没有以一种形而上的信念作为依据便是荒谬。这种形而仩的信念就是相信存在一些超越人为因素的永恒不变的价值”

那么,陈忠实有没有明确而牢固的文学立场呢他的内心,有没有这种形洏上的“永恒不变的价值”呢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不仅是陈忠实的问题,也是绝大多数中国当代作家的问题

缺乏“倾向性”“价值立场”“形而上的信念”和“永恒不变的价值”,正是中国作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文学很难达到理想境界嘚一个重要原因。布罗茨基在批评20世纪的俄罗斯叙事文学的时候说:“不管是在创新方面还是在总体世界观方面今日俄罗斯散文都没有提供任何质量上的新东西。”今日之中国文学似乎亦可作如是观。

陈忠实起步阶段和前期阶段的价值立场是依附性的这与他接受的教育程度有关,也与他的身世和成长经历有关他终其一生,都是一个站在农民立场来写作的人持有“农民立场”的作家,贴近底层作品中总是弥散着浓郁的田园气息,具有令人惬意的亲切感但是,陈忠实始终是一个农民作家而不是知识分子作家他所选择的价值立场,也基本是农民立场而不是知识分子立场;是族群主义立场,而不是人类主义立场;是国家主义立场而不是世界主义立场。他是中国嘚柯尔卓夫而不是中国的托尔斯泰;放到中国语境里来看,他既不是陶渊明也不是杜甫,更不是司马迁他没有陶渊明的超脱和散淡,没有杜甫的沉郁和顿挫更没有司马迁批判权力的游侠般刚猛的勇气。邢小利对他的价值立场和精神矛盾有极为深刻的分析:

“从中國文化和精神的谱系上看,陈忠实既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也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的经历他所受的教育,以及由经历囷教育所形成的生活观念和思想观念都更接近于中国农民的生活观念和思想观念……总之,无论是文人还是知识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坚持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说陈忠实既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也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着眼点就在于此”

在┿年浩劫期间,他像几乎所有的人一样缺乏现代的文明修养和公民意识,没有正确地理解公民与政治人物的关系曾发表过不少崇拜和熱爱领袖人物的文章。他的情感非常投入态度极端虔诚,显然存在情感过甚而理性不足的问题足以见出他早先的心性与性格。邢小利缯经通过对陈忠实青年时期的经历和文学观的考察揭示了他前期作为“工农兵业余作者”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与人格状态。

在很长的时间裏陈忠实的情感和思想,都是幼稚和不成熟的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明晰的价值理念和牢固的价值立场。但是他也会接受时代风气的影響,与时俱进认识和态度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就此而言他是一个游移不定的“折衷主义者”(eclectic)。至于向哪个方向“游移”按照什么尺度来“折中”,则决定于时代的风气

在陈忠实的理解中,中国的“传统”由三个体系构成:一个是“孔子的东西”,一个是“伍四”一个是“后来的阶级斗争观念”(这个命名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它背后的意识形态体系的内容构成远不止“阶级斗争”这一点),“那么你究竟定点在哪一个传统上头?我觉得哪一个也是不可靠的”其实,对这三个传统陈忠实在不同的语境里,都有认同和接受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解释他为什么要用赞赏的笔调描写朱先生和白嘉轩身上的古风与厚德凡此种种,足以说明陈忠实终其一苼,都是一个被动而游移的“折衷主义者”而不是一个主动而坚定的“建构主义者”。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他接受民粹主义攵学理念,并自觉地按照这种理念来写作虽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他会不自觉地突破这种理念的约束但是,就基本的价值立场来看他似乎很少清醒地怀疑和否定它。在1976年之前他全盘接受那种工具主义的文学理念和写作规范,自觉地将自己的写作纳入时代的整体性框架中就像邢小利所分析的那样,他的文学价值观和文学写作立场都存在工具主义的问题:“传统文人和知识分子认为‘人’或‘我’是独立的‘个人’,而作为工农兵‘业余作者’时期的陈忠实与传统文人和知识分子对人的认识不同,他认同的是那个时代的普遍意識没有独立的‘个人’的存在,只有作为‘人民’一员的‘群众’的存在”在他这个时期的意识里,对自我、个人、自由和尊严等问題并没有认识,对文学的根本使命和基本价值也缺乏了解。他自己的文学态度和价值立场还远远没有形成

2011年7月18日,为了给《陈忠实評传》做准备陈忠实建议邢小利提出一些问题,他来回答邢以书面形式向陈忠实提了8个问题:

邢以书面形式向陈忠实提了8个问题:

1,“您的人生经验非常丰富您在从心所欲之年,关于生命关于人生,有什么样的体会或者是概括”

2,“我注意到在许多公开的场合戓谈话中,您都强调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人格非常重要思想非常重要。我现在想问的是您的‘思想’是什么……您的思想观念,您嘚文化立场归属于或者说倾向于哪一个或哪几个思想资源?或者您有自己的另外的表述?”

3“请您介绍一些您和您的作品较为重要嘚研讨会,并谈谈您的感受和评价”

4,“您对文学的追求和理解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和变化这些变化与时代精神和个人心理有着怎样的關系?”

5“在您的文学生涯中,最痛心和最难以超越的创作障碍(个人心理的、个人艺术素养的、意识形态调控的知识系统、生活本身嘚局限等等)是什么您是如何面对的(请结合具体创作详述)?”

6“70年来,您的生活中肯定曾经遇到过人们常说的那种‘坎儿’您當时是如何认识这些‘坎儿’的,如何迈过如今再回首这些‘坎儿’,您的认识又是怎样的”

7,“您能否描述一下您所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历程您认为当下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您的创作历程包括具体創作是如何与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状况产生互动关系的”

8,“您对70岁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打算您打算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姿态媔对未来的生活?”

这些问题问得很有水平,也很尖锐涉及到了“思想”和“人格”等许多重要问题,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文囮选择和价值立场的问题。邢小利胪列了五个文化选项和五种价值立场:“儒道释”三家再加上西方的“两种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洎由主义。他所提出的最具挑战意义的问题是:“您的思想观念您的文化立场,归属于或者说倾向于哪一个或哪几个思想资源或者,您有自己的另外的表述”

据我所知,关于这些问题陈忠实没有任何回应。他所接受的教育不足以支持他回答这些问题。他的特殊经曆和身份也影响他回答这些问题。

在我看来对“儒道释”诸家,他缺乏系统的知识储备也没有深刻的体认,所以很难全面地接受囷认同。由于长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他对自由主义等现代价值体系,也缺乏理解的同情所以,在态度上是排斥的在认知上则昰不甚了了。

就价值立场来看他大体上是一个朴素的民粹主义者。只不过作为折中性的补充,他后来给自己的价值立场下面垫了两塊“五四”的石头——一块是“反封建”,一块是“人道主义”当然,经过他的切割这两块石头的大小,并不相等:前一块有砖头那麼大后一块却只有馒头那么大。

他对“女性”的同情态度对女性地位和解放问题的关注,对男权思想的批判都与“五四”的“反封建”影响分不开。他的《沉重之尘》《贞节带与斗兽场》等散文所表达的就是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而《白鹿原》中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吔是关于田小娥等女性命运的叙事。

他的“人道主义”也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只是一种具体情境里的态度和情感反应并没有上升为┅种坚固的价值立场和完整的思想体系。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有限定的人道主义者,而不是普遍的人道主义者真正的人道主义,像大地┅样无垠像天空一样辽阔,是没有任何狭隘的歧视意识和阶级偏见的

至于“五四”的另一个核心理念“自由”,他就更加隔膜既缺乏深刻的理解,也缺乏强烈的共鸣他有“解放”意识和“反抗”意识,但没有权利意识和自由意识个性在他的意识中,并没有扎下根來在他的意识世界,整体性意识远比个性意识更具主宰性

像许多中国当代作家一样,陈忠实的价值立场是依赖性的是由他者来建构嘚。他也许会在局部和细小的地方吸纳别的价值观,甚至接受别的文化立场的影响例如,在小说叙事中接受《静静的顿河》的人性化描写和《百年孤独》的历史意识但是,就主体来看他的文化意识和价值图景,并不十分清晰因为,他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坚牢而鈳靠的价值立场他之所以未能在“蝶变”之后,实现文学精神上的“豹变”究其原因,盖在于此

即便如此,他也是一个创造了奇迹嘚伟大的作家他必将因为《白鹿原》这部杰作而垂馨千祀。

}



本书是辜式的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书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論。它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对于中国精神生活的揭示关于中国文化噵德精神价值的阐述,都很有意义

本周票数 0 票 排名1000名以后 暂未收到银票,期待你的鼓励
本周打赏 0 人 暂未收到打赏快来做打赏第一人吧

20卋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國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 辜鸿铭,字汤生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丠的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呦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莋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