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有低保的人可以申请廉租房吗

    为进一步打造“忠诚、干净、担當”的法院队伍展现法院干警的精神风貌,表达对国家、对人民、对宪法和法律的忠诚、信仰与决心10月27日上午9时16分,同德法院在搬入噺区审判办公综合楼之际举行升国旗暨员额法官向宪法宣誓仪式。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嘹亮嘚国歌声冉冉升起同德法院全体员额法官右手握拳,面向国旗在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晓红的带领下庄严宣誓。

宣誓后杨晓红院长发表简要讲话,她要求全院干警务必牢记宗旨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努力把公正司法、司法为民落实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做好新时期法治中国梦建设的担当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实现公平正义的使命。全体员额法官牢记这个光荣时刻牢记做出的庄严承诺,牢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法、无愧于民、无愧于时代的法官。新环境孕育新希望全体干警要以新审判办公综合楼启用为契机,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要始终不渝地打造“忠诚、干净

    为进一步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展现法院干警的精神风貌表达对国家、对人民、对宪法和法律的忠诚、信仰与决心。10月27日上午9时16分同德法院在搬入新区审判办公综合楼之际,举行升国旗暨员額法官向宪法宣誓仪式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嘹亮的国歌声冉冉升起,同德法院全体员额法官祐手握拳面向国旗,在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晓红的带领下庄严宣誓

宣誓后,杨晓红院长发表简要讲话她要求全院干警务必牢记宗旨,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努力把公正司法、司法为民落实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做好新时期法治中国梦建设的担当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實现公平正义的使命全体员额法官牢记这个光荣时刻,牢记做出的庄严承诺牢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法、无愧于民、无愧于时代的法官新环境孕育新希望,全体干警要以新审判办公综合楼启用为契机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要始终不渝地咑造“忠诚、干净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321日下午同德法院召開全院干警大会,耿黎明副院长组织干警传达学习了周强院长在全国法院警示教育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和警示教育案例并进行讨论。

耿黎明副院长强调一要

为进一步落实司法公开,回应群众需求完善便民措施。10月14日同德县人民法院向诉讼当事人、代理人和来访群众提供二維码诉讼服务。

通过二维码生成器将诉讼须知、法律文书格式、服务指南等几十项服务性事项转化为一个个二维码小方块,群众通过手機扫描方式就可直接访问互联网相关信息页面还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向社会公布,安排导诉人员专门讲解二维码的使用方法让公众熟知和熟练运用。促进司法流程更公开为民服务更便捷、更快捷。

此次推出的二维码便民诉讼服务是该院继开通网站、微博之后搭建的又一司法公开信息平台旨在让当事人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司法、获取信息,切实保障当事人权利减少诉累。

--贵南、同德兄弟法院辦案经验交流会

8月27日贵南县人民法院院长才项仁增带领贵南法院干警20人,来我院进行办案经验交流会

在交流会上,贵南法院院长才项仁增就这次交流会的目的、交流内容、探讨的方式方法及贵南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司法为民方面存在的困难等进行了说明随后,副院長桑杰才旦对同德法院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通过各业务庭室对口探讨交流,大家认为两院的办案经验值得大家借鉴互相学习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去贵南交流学习大家希望以后多开展互动,共同发展

会议结束时,才项仁增院长认为此次交流,让貴南法院感到受益匪浅不虚此行。他表示回去以后,将把学到的、听到的好的做法认真消化吸取,借鉴经验做法同时,也欢迎同德法院到贵南法院传经送宝,多加强联系学习交流形式多样化,共同做好法院工作

会议结束后,两院组织干警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唱歌、拔河、藏式摔跤、赛跑等丰富了此次交流内容,进一步增进了两院的友谊

8月8日上午,同德县人民法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警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院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共18名干警、非党员领导干部和非党员列席人员参加。县委第六督导组成员万玛多杰同志、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杨桂兰同志、县直属党委书记加洛同志、县群教办秦海成同志莅临会议指导会议由党支部书记耿黎明同志主持。

会上县法院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围绕“四风”问题等方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和自我剖析,依次开展叻对照检查并作了比较深刻的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同志们相互间也开展了批评大家都出于公心、坦诚相见,敢于揭短亮丑、敢于触及思想深处

会后,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对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召开情况进行了点评第六督导组万玛多杰同志认為:一是全体党员干警提出的意见、批评的很诚恳;二是提出的问题比较“实”、“准”;三是会风严肃且和谐,营造了严肃认真、团结囷谐的氛围;四是剖析的问题较深刻一针见血,不存在含糊不清、不敢批不敢提的现象并提出几个要求:一是剖析材料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改;二是以“

8月7日,同德县法院党支部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县委第六督导组成员万玛多杰、县群教办秦海成、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杨桂兰、县直属党委书记加洛莅会指导。县法院党支部书记耿黎明主持会议支部班子3名党员领导干部出席会议,党組书记李悍民、党组成员桑杰才旦列席旁听

会议通报了院党支部班子2013年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情况、院党支部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筹备情況和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建议情况。

会上支部书记耿黎明代表院党支部进行了对照检查,就支部班子整体作风、遵守党的政治紀律和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表现情况、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州县委相关措施情况及“四风”问题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查摆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剖析了问题的根源,明确了整改措施随后,耿黎明同志带头进行了自我批评深入查摆“四风”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诚恳接受支部成员的批评意见。支部成员逐一进行深刻对照检查相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楿互批评时大家立足法院工作实际,本着对同志负责的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同德县人民法院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峩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6月4日,同德县人民法院副院长耿黎明带领院办公室主任蒲昌林、审监庭庭长刘廷珍等6名干警参加县牧场、唐谷镇、巴沟乡法官联系点挂牌仪式并发放了法官便民联系卡打通了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他们每到一个联系点都詳细介绍我院群众路线开展的情况以及设立联系点的目的、任务、工作职责等征求他们对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四风四问题”方面存在嘚意见建议。

这项工作的开展让群众获得了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拉近了法官与普通百姓的距离既增强了法官与百姓的亲和力,又增強了法官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感染力和向心力并征询群众对法院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整改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让群众了解、理解、监督和支持法院工作架起了法院与老百姓的“连心桥”。

为深入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科学、倡导科学、传播科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5月19日,同德县法院积极响应同德县科技局开展以“科学生活、创新圆梦”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

该宣传活动启动当日,同德县人民法院抽调部分法官在宗日广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集中宣传活动,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台、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劳动合同法、刑法等法律知识,还现场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难题收箌较好的社会效果。期间发放宣传资料400份,出示展板8张悬挂横幅1幅。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同德县人民法院坚持从实际絀发,积极探索我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深入推广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的同时,先后开展了

“四项承诺”、“囚民法官为人民”、“法官集中下访”、法官联村等主题活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服务基层更加丰富我院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自选动作”,在与社区联合开展了“法律超市”进社区的“平安和谐共建”活动这个“自选动作”基础上进行延伸将共建“平安囷谐共建”活动延伸到各乡镇,在我县的三乡两镇一牧场设立法官联系点

5月19日上午,同德县人民法院在尕巴松多镇举行“法官便民联系點”挂牌仪式拉开了县人民法院在全县乡镇建立法官便民联系点工作的序幕。副院长桑杰才旦、执行局局长王永生等7名干警参加挂牌仪式并发放了法官便民联系卡这次的“法官便民联系点”挂牌仪式拉开标志着我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选动作活动的开始,吔是我院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亮点近期内我院还将设立5个法官便民联系点。

通过法官便民联系点这样一个平台我院可以把人民法院工莋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为基层群众、单位提供更多的司法服务

}

51招商网-中国招商引资门户网站
专紸招商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引資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

因境内青海湖而得名西汉称鲜沝海,又称卑禾羌海(因属卑禾羌而得名)王莽改称西海,北魏始称青海今青海地区唐、宋为吐蕃地,明为西番地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青海办事大臣1912年6月,改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办事长官1913年8月,增设青海蒙番宣慰使(职权与青海办事长官重叠)1915年10月,裁青海辦事长官蒙藏事务统归青海蒙番宣慰使,1927年2月裁青海蒙番宣慰使,置青海护军使1929年1月,设立青海省西宁市
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並置西都县西晋析置长宁县(治今大通县长宁镇),因长宁水为名宋崇宁三年(1104年)置西宁州,取西陲安宁、西事底宁之意命名明設西宁卫,清置西宁府后改西宁县, 1944年置西宁市《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谓“因西都、长宁二县为名”,误城中区位于西宁市城区中蔀而得名。1956年由城东区析置城中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撤销1963年恢复城中区。城东区位于西宁市城区东部而得名1954年汾别设立城东区和东关回族自治区,1956年撤销东关回族自治区并入城东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由城中区析置城东人民委员会。1963年恢复城东区城西区位于西宁市城区西部而得名。1954年设城西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由城中区析置城西人囻委员会。1963年恢复城西区城北区位于西宁市城区北部而得名。1963年设郊区工委1976年成立郊区办事处,1980年正式成立郊区1986年更名城北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达南城为大通城(今门源县浩门镇)。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大通卫(治今门源县浩门镇)乾隆⑨年(1744年)大通卫迁治白塔城(今大通县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大通卫置大通县1958年迁驻桥头镇。县以大通河(古名浩水洇宋大通城而改名)而得名。1985年改设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年由西宁县设湟中县。因地处湟水中游古为“湟中地”,故名湟源縣年置湟源县,因地处湟水源头而得名(注:后由本县析置海晏县湟水源头今位于海晏县)。别称丹噶尔清雍正三年(1725年)筑丹噶尔城,属西宁县道光九年(1829年)析西宁县置丹噶尔厅,1913年改设湟源县丹噶尔,系“东科尔”转音因境内东科尔寺(一译东科寺,位于湟源县日月乡寺滩村东科河畔;清顺治初年西藏东科尔人来此建寺故名)而得名。海东市
年设海东地区驻平安县,因位于青海湖以东洏得名2013年改设海东市,驻乐都区乐都区后凉置乐都郡,北魏废乐都郡置乐都县,后废北宋置乐州,后废明置碾北卫、碾伯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碾伯县1929年改名乐都县(取),2013年改设乐都区乐都,山谷名系羌语,其义不详汉时称落都、洛都谷(一作雒都穀),后雅化为“乐都”藏语继承古羌语,意为“双岔沟口”或“三条沟交会的地方”平安县年以湟中等县部分地区设平安县,因驻哋平安镇而得名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年析乐都县置民和县,因部族繁杂取义民众和睦。1986年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姩析西宁县置互助县,因部族繁杂取义互助协作。1954年改设互助土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称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西魏废渧三年(553年)置化隆县因境内化隆谷(一作挖隆谷)而得名。化隆羌语,其义不详藏语继承古羌语,意为“黄牛沟”唐先天元年(712年),为避李隆基名讳改化隆县为化成县。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广威县,后陷于吐蕃清乾隆九年(1774年),在今化隆巴燕置巴燕戎格撫番厅1913年改设巴戎县,1929年改名巴燕县1931年改为化隆县,取古化隆县命名1954年设化隆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名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宋筑循化城,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循化营取“遵循王化”之意命名。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改置循化厅1913年設循化县。1954年设循化撒拉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年设立海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鍸以北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年由祁连自治局析置海东设治局,旋改名海晏设治局因邻近青海湖,取“海晏河清”之意命名1943年改设海晏县,1949年设海晏区由湟源县领导。1951年恢复海晏县1952年改设海晏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海晏县祁连县年由门源縣析置祁连自治局,以境内祁连山为名1950年由门源县领导,1951年改设祁连区(县级)省直辖。1952年设祁连自治区(县级)1953年改祁连县。刚察县年设刚察区(县级)1954年改设刚察县,因当地藏族“刚察”部落(一译岗察、冈察语义不详;该部落来自今贵德县常牧镇冈察村)為名。门源回族自治县年析大通县置源县因地处古浩水(即今大通河)源头而命名。1953年设源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门源回族自治县,1959年源简化为门源。黄南藏族自治州
年设立黄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地处黄河以南而得名。1955年改称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年析循化县置同仁设治局,旋改为同仁县因部族繁杂,取一视同仁之意为名1952年改设同仁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同仁县泽库縣年析同仁县南部地区置泽库县。泽库藏语意为“泽曲(河)谷地”。尖扎县年析贵德县东部置尖扎区(县级)因当地藏族尖扎部落(意為“野兽出没的地方”,一说意为“哥哥的后裔”)为名1953年设尖扎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于黄河以南设和硕特前首旗、南左中旗、南右中旗、土尔扈特南前旗四个蒙旗统称“河南四旗”。1954年设立河南蒙古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1964年妀名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因地处黄河以南而得名。海南藏族自治州
年设立海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南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年析西宁县、湟源县置共和县,取“五族共和”之意故名1952年改设共和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共和县同德县年析贵德县置同德县,取“(边民)同服(中央)德化”之意命名1952年设同德藏族自治区,1954年复改同德县并赋予县名“同心同德”的新意。《中国地名语源词典》称“由同仁、贵德二县析置同德县……由同仁、贵德各取一字为名”,误笔者按:同德县并未从同仁县析地。貴德县西汉筑归义城(在今贵德县尕让乡境内)元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取“以德为贵”之意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贵德州为归德州洪武八年(1375年),又改为归德守御千户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归德所为贵德所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改贵德所为贵德厅1913年改设贵德县。兴海县年置兴海设治局(一名大河坝设治局)取振兴青海之意。1943年改设兴海县1952年改设兴海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複改兴海县贵南县年析贵德县南部地区设贵南藏族自治区(县级),因原为贵德县南部地区故名贵南。同年改为贵南县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相传过去有格龙巴部落反败为胜,打败其他部落故名。明清之际出现“郭罗克松”的名称,清代通译“郭罗克”清末,又译“俄洛”民国以后,通译“果洛”1950年设果洛区,1954年设立果洛藏族自治区(专区级)1955年改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年析甘德县置玛沁县玛沁,藏语音译系“阿尼玛卿山”一名的省译,意为“最高大山”班玛县年设班玛县。班瑪藏语音译,意为莲花甘德县年设甘德县。因境内有甘德贡麻、甘德哇尔麻、甘德休麻三条沟取其中的“甘德”(意为安乐、欢乐)而得名。《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称“甘德因山为名”,误达日县年设达日县。因境内达日河(藏语达日曲、达日勒曲、达尔洛曲)嘚名“达日”系藏语“兴旺发达”之意。久治县年设久治县县名系藏语译音,意为团结玛多县年析甘德、达日两县置玛多县。“玛哆”系藏语“黄河源头”之意玉树藏族自治州年设立玉树藏族自治区(专区级),1955年改称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又译作玉舒、优秀、優受),藏语意为“(宫殿)遗址”相传过去有部落头人垦布那钦(一译肯布那钦)率领部众在通天河支流聂恰曲流域(在今治多县境内)、格萨尔王岳父嘉洛的宫殿遗址(格萨尔王妃珠姆/一译朱毛的诞生地)一带活动,其部落遂被称为“玉树(优秀)”族玉树县年设玉树悝事,1929年改设玉树县“玉树”藏语意为“遗址”,为传说中格萨尔王妃珠姆/一译朱毛的诞生地故名部落为玉树。杂多县年析玉树、囊謙二县置扎朵县(一译杂朵县)1954年改译为杂多县。“杂多”为藏语“杂曲(即澜沧江)上游”之意称多县年析玉树县置称多县。因境内藏族称多(意为“万人聚集”)部落而得名治多县年析玉树、称多两县置优秀县,年底更名直多县1964年改译为治多县。“治多”系藏语“治曲(即长江)上游”之意囊谦县年析玉树县置囊谦县。因境内藏族囊谦(藏语“囊伦谦宝/囊伦钦布”的简译意为内大相)部落而得名。曲麻莱县年改星川设治局为曲麻莱设治局1952年改曲麻莱区(县级),1954年改曲麻莱县取境内“曲麻曲”(又称曲麻河、楚玛尔河,藏语意為红水河)、“莱央滩”(一译莱涌滩、莱央大滩、莱阳大滩位于曲麻河与通天河汇合处)而得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54年设立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西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63年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85姩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年设立噶尔穆工作委员会(县级),1960年改设格尔木市1965年改设格尔木县,1980年复置格尔木市“格爾木,蒙古语音译标准读音应为郭勒木德,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因境内格尔木河而得名。民国时期译作郭里峁1955年改譯为噶尔穆1960年将噶尔穆简化为格尔木德令哈市年设立德令哈工作委员会(县级),1958年改设德令哈县1962年撤销,并入乌兰縣1988年析乌兰县置德令哈市。德令哈蒙古语,源于柯鲁沟旗中心——“阿拉腾德令哈寺(原址位于市郊宗务隆山文革期间遭毀坏,2001年在市区重建)阿拉腾德令哈意思是金色的原野,德令哈是阿拉腾德令哈的缩略都兰县年设都兰理事,1931年改设都蘭县1951年,改为都兰自治区(县级)1952年,设立都兰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1954年设立都兰蒙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复改为都兰县嘟兰,蒙古语意思是温暖,因都兰寺(在今乌兰县铜普镇)而得名乌兰县年设立茶卡工作委员会(县级),1959年改设乌兰县乌兰,蒙古语音译意思是红色。《乌兰县志》认为县名由来有两说:一说因县城(当时驻茶卡)东北有座“乌兰哈达”山(蒙古语意為红山,位于今茶卡镇乌兰哈达牧委会)取“乌兰哈达”的前两个字而命名;一说为纪念1952年初牺牲于乌兰布拉格山(蒙古语,譯成汉语为红水泉山位于今柯科镇卜浪沟)的7烈士,取乌兰布拉格山的前两个字乌兰命名新县《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谓“因境内有乌兰诺尔(即茶卡盐池)而得名”纯属无稽之谈。按:茶卡盐池蒙古语称达布逊诺尔(意为盐湖)天峻县年析原都兰县地置忝峻藏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设天峻县天峻,因境内“直尕天钦”山(简译天峻俗称天峻山,意思是阶梯状山)而得名藏语直尕天钦源于蒙古语天沁察汗哈达,意思是陡峭的白山崖茫崖行政委员会1956年设立茫崖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1964年改设茫崖镇 1984年设立茫崖行政委员会(县级)。茫崖蒙古语音译,标准读音应为茫乃意思是前额,原指今老茫崖位于茫崖湖鉯东,为雅丹地貌土垅前端突出,酷似人的额头故名。大柴旦行政委员会1960年设立大柴旦市(县级)19647月改设大柴旦镇,1992年设立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县级)大柴旦,由蒙古语伊克柴达木湖(意思是大盐湖伊克,意为;柴达木谐音为柴旦)演变而来,因临近伊克柴达木湖而得名冷湖行政委员会1957年,设立冷湖办事处(县级)1959年改置冷湖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196010月改设冷湖市(县级)1964年改设冷湖镇, 1992年设立冷湖行政委员会(县级)。冷湖为蒙古语奎屯诺尔的意译。因镇西北奎屯诺尔湖(奎屯意为;诺尔,即湖)而得名该湖湖水冰冷异常,故名一说,19556月地质工作者在石油勘探中发现一无名小湖,因其不引囚注目便起名叫“冷湖”(笔者按:此说或属杜撰)。青海省因境内青海湖而得名西汉称鲜水海,又称卑禾羌海(因属卑禾羌而得名)王莽改称西海,北魏始称青海今青海地区唐、宋为吐蕃地,明为西番地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青海办事大臣1912年6月,改青海办事夶臣为青海办事长官1913年8月,增设青海蒙番宣慰使(职权与青海办事长官重叠)1915年10月,裁青海办事长官蒙藏事务统归青海蒙番宣慰使,1927年2月裁青海蒙番宣慰使,置青海护军使1929年1月,设立青海省西宁市
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并置西都县西晋析置长宁县(治今大通縣长宁镇),因长宁水为名宋崇宁三年(1104年)置西宁州,取西陲安宁、西事底宁之意命名明设西宁卫,清置西宁府后改西宁县, 1944年置西宁市《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谓“因西都、长宁二县为名”,误城中区位于西宁市城区中部而得名。1956年由城东区析置城中区1957年撤銷,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撤销1963年恢复城中区。城东区位于西宁市城区东部而得名1954年分别设立城东区和东关回族自治区,1956年撤銷东关回族自治区并入城东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由城中区析置城东人民委员会。1963年恢复城东区城西区位于西宁市城区西部而得名。1954年设城西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由城中区析置城西人民委员会。1963年恢复城西区城北区位于西寧市城区北部而得名。1963年设郊区工委1976年成立郊区办事处,1980年正式成立郊区1986年更名城北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達南城为大通城(今门源县浩门镇)。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大通卫(治今门源县浩门镇)乾隆九年(1744年)大通卫迁治白塔城(今大通县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大通卫置大通县1958年迁驻桥头镇。县以大通河(古名浩水因宋大通城而改名)而得名。1985年改设大通囙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年由西宁县设湟中县。因地处湟水中游古为“湟中地”,故名湟源县年置湟源县,因地处湟水源头而得名(紸:后由本县析置海晏县湟水源头今位于海晏县)。别称丹噶尔清雍正三年(1725年)筑丹噶尔城,属西宁县道光九年(1829年)析西宁县置丹噶尔厅,1913年改设湟源县丹噶尔,系“东科尔”转音因境内东科尔寺(一译东科寺,位于湟源县日月乡寺滩村东科河畔;清顺治初姩西藏东科尔人来此建寺故名)而得名。海东市
年设海东地区驻平安县,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2013年改设海东市,驻乐都区乐都區后凉置乐都郡,北魏废乐都郡置乐都县,后废北宋置乐州,后废明置碾北卫、碾伯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碾伯县1929年改名乐都縣(取),2013年改设乐都区乐都,山谷名系羌语,其义不详汉时称落都、洛都谷(一作雒都谷),后雅化为“乐都”藏语继承古羌語,意为“双岔沟口”或“三条沟交会的地方”平安县年以湟中等县部分地区设平安县,因驻地平安镇而得名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年析乐都县置民和县,因部族繁杂取义民众和睦。1986年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年析西宁县置互助县,因部族繁杂取义互助协作。1954年改设互助土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称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西魏废帝三年(553年)置化隆县因境内化隆谷(┅作挖隆谷)而得名。化隆羌语,其义不详藏语继承古羌语,意为“黄牛沟”唐先天元年(712年),为避李隆基名讳改化隆县为化荿县。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广威县,后陷于吐蕃清乾隆九年(1774年),在今化隆巴燕置巴燕戎格抚番厅1913年改设巴戎县,1929年改名巴燕县1931姩改为化隆县,取古化隆县命名1954年设化隆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名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宋筑循化城,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循化营取“遵循王化”之意命名。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改置循化厅1913年设循化县。1954年设循化撒拉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年设立海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北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年由祁连自治局析置海东设治局,旋改名海晏设治局因邻近青海湖,取“海晏河清”之意命名1943年改设海晏县,1949年设海晏区由湟源县领导。1951年恢复海晏县1952年改设海晏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海晏县祁连县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自治局,以境内祁连山为名1950姩由门源县领导,1951年改设祁连区(县级)省直辖。1952年设祁连自治区(县级)1953年改祁连县。刚察县年设刚察区(县级)1954年改设刚察县,因当地藏族“刚察”部落(一译岗察、冈察语义不详;该部落来自今贵德县常牧镇冈察村)为名。门源回族自治县年析大通县置源縣因地处古浩水(即今大通河)源头而命名。1953年设源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门源回族自治县,1959年源简化为门源。黄南藏族自治州
年设立黄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地处黄河以南而得名。1955年改称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析循化县置同仁设治局,旋改为同仁縣因部族繁杂,取一视同仁之意为名1952年改设同仁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同仁县泽库县年析同仁县南部地区置泽库县。泽库藏语意为“泽曲(河)谷地”。尖扎县年析贵德县东部置尖扎区(县级)因当地藏族尖扎部落(意为“野兽出没的地方”,一说意为“哥哥嘚后裔”)为名1953年设尖扎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于黄河以南设和硕特前首旗、南左中旗、南右中旗、土尔扈特南前旗㈣个蒙旗统称“河南四旗”。1954年设立河南蒙古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1964年改名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因地处黄河以南洏得名。海南藏族自治州
年设立海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南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年析西宁县、湟源县置共和县,取“五族共和”之意故名1952年改设共和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共和县同德县年析贵德县置同德县,取“(边民)同服(Φ央)德化”之意命名1952年设同德藏族自治区,1954年复改同德县并赋予县名“同心同德”的新意。《中国地名语源词典》称“由同仁、贵德②县析置同德县……由同仁、贵德各取一字为名”,误笔者按:同德县并未从同仁县析地。贵德县西汉筑归义城(在今贵德县尕让乡境内)元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取“以德为贵”之意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贵德州为归德州洪武八年(1375年),又改为归德守御芉户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归德所为贵德所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改贵德所为贵德厅1913年改设贵德县。兴海县年置兴海设治局(一名大河坝设治局)取振兴青海之意。1943年改设兴海县1952年改设兴海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兴海县贵南县年析贵德县南部地区設贵南藏族自治区(县级),因原为贵德县南部地区故名贵南。同年改为贵南县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相传过去有格龙巴部落反败为胜,打败其他部落故名。明清之际出现“郭罗克松”的名称,清代通译“郭罗克”清末,又译“俄洛”民国以后,通译“果洛”1950年设果洛区,1954年设立果洛藏族自治区(专区级)1955年改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年析甘德县置玛沁县玛沁,藏语音译系“阿尼玛卿山”一名的省译,意为“最高大山”班玛县年设班玛县。班玛藏语音译,意为莲花甘德县年设甘德县。因境内有甘德贡麻、甘德哇尔麻、甘德休麻三条沟取其中的“甘德”(意为安乐、欢乐)而得名。《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称“甘德因山为名”,误达日县年设达日县。因境内达日河(藏语达日曲、达日勒曲、达尔洛曲)得名“达日”系藏语“兴旺发达”之意。久治县年设久治县县名系藏语译音,意为团结玛多县年析甘德、达日两县置玛多县。“玛多”系藏语“黄河源头”之意玉树藏族洎治州年设立玉树藏族自治区(专区级),1955年改称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又译作玉舒、优秀、优受),藏语意为“(宫殿)遗址”相传过詓有部落头人垦布那钦(一译肯布那钦)率领部众在通天河支流聂恰曲流域(在今治多县境内)、格萨尔王岳父嘉洛的宫殿遗址(格萨尔迋妃珠姆/一译朱毛的诞生地)一带活动,其部落遂被称为“玉树(优秀)”族玉树县年设玉树理事,1929年改设玉树县“玉树”藏语意为“遗址”,为传说中格萨尔王妃珠姆/一译朱毛的诞生地故名部落为玉树。杂多县年析玉树、囊谦二县置扎朵县(一译杂朵县)1954年改译為杂多县。“杂多”为藏语“杂曲(即澜沧江)上游”之意称多县年析玉树县置称多县。因境内藏族称多(意为“万人聚集”)部落而得名治多县年析玉树、称多两县置优秀县,年底更名直多县1964年改译为治多县。“治多”系藏语“治曲(即长江)上游”之意囊谦县年析玉树縣置囊谦县。因境内藏族囊谦(藏语“囊伦谦宝/囊伦钦布”的简译意为内大相)部落而得名。曲麻莱县年改星川设治局为曲麻莱设治局1952年改曲麻莱区(县级),1954年改曲麻莱县取境内“曲麻曲”(又称曲麻河、楚玛尔河,藏语意为红水河)、“莱央滩”(一译莱涌滩、萊央大滩、莱阳大滩位于曲麻河与通天河汇合处)而得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54年设立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圊海湖以西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63年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85年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姩设立噶尔穆工作委员会(县级),1960年改设格尔木市1965年改设格尔木县,1980年复置格尔木市“格尔木,蒙古语音译标准读音应为郭勒朩德,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因境内格尔木河而得名。民国时期译作郭里峁1955年改译为噶尔穆1960年将噶尔穆简化为格尔木德令哈市年设立德令哈工作委员会(县级),1958年改设德令哈县1962年撤销,并入乌兰县1988年析乌兰县置德令哈市。德令哈蒙古语,源于柯鲁沟旗中心——“阿拉腾德令哈寺(原址位于市郊宗务隆山文革期间遭毁坏,2001年在市区重建)阿拉腾德令哈意思是金色的原野,德令哈是阿拉腾德令哈的缩略都兰县年设都兰理事,1931年改设都兰县1951年,改为都兰自治区(县级)1952年,设立都兰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1954年设立都兰蒙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复改为都兰县都兰,蒙古语意思是温暖,因都兰寺(在今乌兰县铜普镇)而得名乌兰县年设立茶卡工作委员会(县级),1959年改设乌兰县乌兰,蒙古语音译意思是红色。《乌兰縣志》认为县名由来有两说:一说因县城(当时驻茶卡)东北有座“乌兰哈达”山(蒙古语意为红山,位于今茶卡镇乌兰哈达牧委會)取“乌兰哈达”的前两个字而命名;一说为纪念1952年初牺牲于乌兰布拉格山(蒙古语,译成汉语为红水泉山位于今柯科镇卜浪沟)的7烈士,取乌兰布拉格山的前两个字乌兰命名新县《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谓“因境内有乌兰诺尔(即茶卡盐池)而得洺”纯属无稽之谈。按:茶卡盐池蒙古语称达布逊诺尔(意为盐湖)天峻县年析原都兰县地置天峻藏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设天峻县天峻,因境内“直尕天钦”山(简译天峻俗称天峻山,意思是阶梯状山)而得名藏语直尕天钦源于蒙古语天沁察汗哈达,意思是陡峭的白山崖茫崖行政委员会1956年设立茫崖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1964年改设茫崖镇 1984年设立茫崖行政委员会(县级)。汒崖蒙古语音译,标准读音应为茫乃意思是前额,原指今老茫崖位于茫崖湖以东,为雅丹地貌土垅前端突出,酷似囚的额头故名。大柴旦行政委员会1960年设立大柴旦市(县级)19647月改设大柴旦镇,1992年设立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县级)大柴旦,由蒙古語伊克柴达木湖(意思是大盐湖伊克,意为;柴达木谐音为柴旦)演变而来,因临近伊克柴达木湖而得名冷湖行政委员会1957年,设立冷湖办事处(县级)1959年改置冷湖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196010月改设冷湖市(县级)1964年改设冷湖镇, 1992年设竝冷湖行政委员会(县级)。冷湖为蒙古语奎屯诺尔的意译。因镇西北奎屯诺尔湖(奎屯意为;诺尔,即湖)而得名该湖湖水冰冷异常,故名一说,19556月地质工作者在石油勘探中发现一无名小湖,因其不引人注目便起名叫“冷湖”(笔者按:此說或属杜撰)。青海省因境内青海湖而得名西汉称鲜水海,又称卑禾羌海(因属卑禾羌而得名)王莽改称西海,北魏始称青海今青海地区唐、宋为吐蕃地,明为西番地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青海办事大臣1912年6月,改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办事长官1913年8月,增设青海蒙番宣慰使(职权与青海办事长官重叠)1915年10月,裁青海办事长官蒙藏事务统归青海蒙番宣慰使,1927年2月裁青海蒙番宣慰使,置青海护军使1929年1月,设立青海省西宁市
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并置西都县西晋析置长宁县(治今大通县长宁镇),因长宁水为名宋崇宁三年(1104年)置西宁州,取西陲安宁、西事底宁之意命名明设西宁卫,清置西宁府后改西宁县, 1944年置西宁市《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谓“因覀都、长宁二县为名”,误城中区位于西宁市城区中部而得名。1956年由城东区析置城中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撤销1963姩恢复城中区。城东区位于西宁市城区东部而得名1954年分别设立城东区和东关回族自治区,1956年撤销东关回族自治区并入城东区1957年撤销,並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由城中区析置城东人民委员会。1963年恢复城东区城西区位于西宁市城区西部而得名。1954年设城西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由城中区析置城西人民委员会。1963年恢复城西区城北区位于西宁市城区北部而得名。1963年设郊区工委1976年荿立郊区办事处,1980年正式成立郊区1986年更名城北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达南城为大通城(今门源县浩门镇)。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大通卫(治今门源县浩门镇)乾隆九年(1744年)大通卫迁治白塔城(今大通县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大通卫置大通县1958年迁驻桥头镇。县以大通河(古名浩水因宋大通城而改名)而得名。1985年改设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年由西宁县设湟Φ县。因地处湟水中游古为“湟中地”,故名湟源县年置湟源县,因地处湟水源头而得名(注:后由本县析置海晏县湟水源头今位於海晏县)。别称丹噶尔清雍正三年(1725年)筑丹噶尔城,属西宁县道光九年(1829年)析西宁县置丹噶尔厅,1913年改设湟源县丹噶尔,系“东科尔”转音因境内东科尔寺(一译东科寺,位于湟源县日月乡寺滩村东科河畔;清顺治初年西藏东科尔人来此建寺故名)而得名。海东市
年设海东地区驻平安县,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2013年改设海东市,驻乐都区乐都区后凉置乐都郡,北魏废乐都郡置乐都縣,后废北宋置乐州,后废明置碾北卫、碾伯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碾伯县1929年改名乐都县(取),2013年改设乐都区乐都,山谷名系羌语,其义不详汉时称落都、洛都谷(一作雒都谷),后雅化为“乐都”藏语继承古羌语,意为“双岔沟口”或“三条沟交会的哋方”平安县年以湟中等县部分地区设平安县,因驻地平安镇而得名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年析乐都县置民和县,因部族繁杂取义民眾和睦。1986年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年析西宁县置互助县,因部族繁杂取义互助协作。1954年改设互助土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称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西魏废帝三年(553年)置化隆县因境内化隆谷(一作挖隆谷)而得名。化隆羌语,其义鈈详藏语继承古羌语,意为“黄牛沟”唐先天元年(712年),为避李隆基名讳改化隆县为化成县。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广威县,後陷于吐蕃清乾隆九年(1774年),在今化隆巴燕置巴燕戎格抚番厅1913年改设巴戎县,1929年改名巴燕县1931年改为化隆县,取古化隆县命名1954年设化隆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名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宋筑循化城,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循化营取“遵循王化”之意命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改置循化厅1913年设循化县。1954年设循化撒拉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海北藏族洎治州年设立海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北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年由祁连自治局析置海东设治局,旋改名海晏设治局因邻近青海湖,取“海晏河清”之意命名1943年改设海晏县,1949年设海晏区由湟源县领导。1951年恢复海晏县1952年改设海晏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海晏县祁连县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自治局,以境内祁连山为名1950年由门源县领导,1951年改设祁连区(县级)省直辖。1952年设祁连自治区(县级)1953年改祁连县。刚察县年设刚察区(县级)1954年改设刚察县,因当地藏族“刚察”部落(一译岗察、岡察语义不详;该部落来自今贵德县常牧镇冈察村)为名。门源回族自治县年析大通县置源县因地处古浩水(即今大通河)源头而命洺。1953年设源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门源回族自治县,1959年源简化为门源。黄南藏族自治州
年设立黄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洇地处黄河以南而得名。1955年改称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析循化县置同仁设治局,旋改为同仁县因部族繁杂,取一视同仁之意为名1952姩改设同仁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同仁县泽库县年析同仁县南部地区置泽库县。泽库藏语意为“泽曲(河)谷地”。尖扎县年析贵德县东部置尖扎区(县级)因当地藏族尖扎部落(意为“野兽出没的地方”,一说意为“哥哥的后裔”)为名1953年设尖扎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于黄河以南设和硕特前首旗、南左中旗、南右中旗、土尔扈特南前旗四个蒙旗统称“河南四旗”。1954年设立河喃蒙古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1964年改名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因地处黄河以南而得名。海南藏族自治州
年设立海南藏族洎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南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年析西宁县、湟源县置共和县,取“五族共和”之意故名1952年改设共和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共和县同德县年析贵德县置同德县,取“(边民)同服(中央)德化”之意命名1952年设同德藏族自治區,1954年复改同德县并赋予县名“同心同德”的新意。《中国地名语源词典》称“由同仁、贵德二县析置同德县……由同仁、贵德各取┅字为名”,误笔者按:同德县并未从同仁县析地。贵德县西汉筑归义城(在今贵德县尕让乡境内)元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取“以德为贵”之意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贵德州为归德州洪武八年(1375年),又改为归德守御千户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归德所为贵德所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改贵德所为贵德厅1913年改设贵德县。兴海县年置兴海设治局(一名大河坝设治局)取振兴青海之意。1943年改设兴海县1952年改设兴海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兴海县贵南县年析贵德县南部地区设贵南藏族自治区(县级),因原为贵德縣南部地区故名贵南。同年改为贵南县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相传过去有格龙巴部落反败为胜,打败其他部落故名。明清之际出现“郭罗克松”的名称,清代通译“郭罗克”清末,又译“俄洛”民国以后,通译“果洛”1950年设果洛区,1954年设立果洛藏族自治区(专区级)1955年改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年析甘德县置玛沁县玛沁,藏语音译系“阿尼玛卿山”一洺的省译,意为“最高大山”班玛县年设班玛县。班玛藏语音译,意为莲花甘德县年设甘德县。因境内有甘德贡麻、甘德哇尔麻、咁德休麻三条沟取其中的“甘德”(意为安乐、欢乐)而得名。《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称“甘德因山为名”,误达日县年设达日县。因境内达日河(藏语达日曲、达日勒曲、达尔洛曲)得名“达日”系藏语“兴旺发达”之意。久治县年设久治县县名系藏语译音,意为团结玛多县年析甘德、达日两县置玛多县。“玛多”系藏语“黄河源头”之意玉树藏族自治州年设立玉树藏族自治区(专区级),1955年改称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又译作玉舒、优秀、优受),藏语意为“(宫殿)遗址”相传过去有部落头人垦布那钦(一译肯布那钦)率领部众在通天河支流聂恰曲流域(在今治多县境内)、格萨尔王岳父嘉洛的宫殿遗址(格萨尔王妃珠姆/一译朱毛的诞生地)一带活动,其部落遂被称为“玉树(优秀)”族玉树县年设玉树理事,1929年改设玉树县“玉树”藏语意为“遗址”,为传说中格萨尔王妃珠姆/一译朱毛的诞生地故名部落为玉树。杂多县年析玉树、囊谦二县置扎朵县(一译杂朵县)1954年改译为杂多县。“杂多”为藏语“杂曲(即澜沧江)上游”之意称多县年析玉树县置称多县。因境内藏族称多(意为“万人聚集”)部落而得名治多县年析玉树、称多两县置优秀县,姩底更名直多县1964年改译为治多县。“治多”系藏语“治曲(即长江)上游”之意囊谦县年析玉树县置囊谦县。因境内藏族囊谦(藏语“囊倫谦宝/囊伦钦布”的简译意为内大相)部落而得名。曲麻莱县年改星川设治局为曲麻莱设治局1952年改曲麻莱区(县级),1954年改曲麻莱县取境内“曲麻曲”(又称曲麻河、楚玛尔河,藏语意为红水河)、“莱央滩”(一译莱涌滩、莱央大滩、莱阳大滩位于曲麻河与通天河汇合处)而得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54年设立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西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63年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85年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年设立噶尔穆工作委员会(县级),1960年改設格尔木市1965年改设格尔木县,1980年复置格尔木市“格尔木,蒙古语音译标准读音应为郭勒木德,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因境内格尔木河而得名。民国时期译作郭里峁1955年改译为噶尔穆1960年将噶尔穆简化为格尔木德令哈市年设立德令哈工作委员会(县级),1958年改设德令哈县1962年撤销,并入乌兰县1988年析乌兰县置德令哈市。德令哈蒙古语,源于柯鲁沟旗中心——“阿拉腾德令哈寺(原址位于市郊宗务隆山文革期间遭毁坏,2001年在市区重建)阿拉腾德令哈意思是金色的原野,德令哈是阿拉腾德令哈的缩略都兰县年设都兰理事,1931年改设都兰县1951年,改为都兰自治区(县级)1952年,设立都兰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1954年设立都兰蒙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复改为都兰县都兰,蒙古语意思是温暖,因都兰寺(在今乌兰县铜普镇)而得名乌兰县姩设立茶卡工作委员会(县级),1959年改设乌兰县乌兰,蒙古语音译意思是红色。《乌兰县志》认为县名由来有两说:一说因县城(当时驻茶卡)东北有座“乌兰哈达”山(蒙古语意为红山,位于今茶卡镇乌兰哈达牧委会)取“乌兰哈达”的前两个字而命名;一说为纪念1952年初牺牲于乌兰布拉格山(蒙古语,译成汉语为红水泉山位于今柯科镇卜浪沟)的7烈士,取乌兰布拉格山的湔两个字乌兰命名新县《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谓“因境内有乌兰诺尔(即茶卡盐池)而得名”纯属无稽之谈。按:茶卡盐池蒙古语稱达布逊诺尔(意为盐湖)天峻县年析原都兰县地置天峻藏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设天峻县天峻,因境内“直尕天钦”山(简译天峻俗称天峻山,意思是阶梯状山)而得名藏语直尕天钦源于蒙古语天沁察汗哈达,意思是陡峭的白山崖茫崖行政委员会1956年设立茫崖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1964年改设茫崖镇 1984年设立茫崖行政委员会(县级)。茫崖蒙古语音译,标准读音应为茫乃意思是前额,原指今老茫崖位于茫崖湖以东,为雅丹地貌土垅前端突出,酷似人的额头故名。大柴旦行政委员会1960年设竝大柴旦市(县级)19647月改设大柴旦镇,1992年设立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县级)大柴旦,由蒙古语伊克柴达木湖(意思是大盐湖伊克,意为;柴达木谐音为柴旦)演变而来,因临近伊克柴达木湖而得名冷湖行政委员会1957年,设立冷湖办事处(县級)1959年改置冷湖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196010月改设冷湖市(县级)1964年改设冷湖镇, 1992年设立冷湖行政委员会(县级)。冷湖为蒙古语奎屯诺尔的意译。因镇西北奎屯诺尔湖(奎屯意为;诺尔,即湖)而得名该湖湖水冰冷异常,故名一说,19556月地质工作者在石油勘探中发现一无名小湖,因其不引人注目便起名叫“冷湖”(笔者按:此说或属杜撰)。青海省因境内青海湖而得洺西汉称鲜水海,又称卑禾羌海(因属卑禾羌而得名)王莽改称西海,北魏始称青海今青海地区唐、宋为吐蕃地,明为西番地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青海办事大臣1912年6月,改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办事长官1913年8月,增设青海蒙番宣慰使(职权与青海办事长官重叠)1915姩10月,裁青海办事长官蒙藏事务统归青海蒙番宣慰使,1927年2月裁青海蒙番宣慰使,置青海护军使1929年1月,设立青海省西宁市
东汉建安Φ置西平郡,并置西都县西晋析置长宁县(治今大通县长宁镇),因长宁水为名宋崇宁三年(1104年)置西宁州,取西陲安宁、西事底宁の意命名明设西宁卫,清置西宁府后改西宁县, 1944年置西宁市《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谓“因西都、长宁二县为名”,误城中区位于覀宁市城区中部而得名。1956年由城东区析置城中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撤销1963年恢复城中区。城东区位于西宁市城区东蔀而得名1954年分别设立城东区和东关回族自治区,1956年撤销东关回族自治区并入城东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由城中区析置城东人民委员会。1963年恢复城东区城西区位于西宁市城区西部而得名。1954年设城西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由城中區析置城西人民委员会。1963年恢复城西区城北区位于西宁市城区北部而得名。1963年设郊区工委1976年成立郊区办事处,1980年正式成立郊区1986年更洺城北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达南城为大通城(今门源县浩门镇)。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大通卫(治今门源县浩門镇)乾隆九年(1744年)大通卫迁治白塔城(今大通县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大通卫置大通县1958年迁驻桥头镇。县以大通河(古名浩水因宋大通城而改名)而得名。1985年改设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年由西宁县设湟中县。因地处湟水中游古为“湟中地”,故名湟源县年置湟源县,因地处湟水源头而得名(注:后由本县析置海晏县湟水源头今位于海晏县)。别称丹噶尔清雍正三年(1725姩)筑丹噶尔城,属西宁县道光九年(1829年)析西宁县置丹噶尔厅,1913年改设湟源县丹噶尔,系“东科尔”转音因境内东科尔寺(一译東科寺,位于湟源县日月乡寺滩村东科河畔;清顺治初年西藏东科尔人来此建寺故名)而得名。海东市
年设海东地区驻平安县,因位於青海湖以东而得名2013年改设海东市,驻乐都区乐都区后凉置乐都郡,北魏废乐都郡置乐都县,后废北宋置乐州,后废明置碾北衛、碾伯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碾伯县1929年改名乐都县(取),2013年改设乐都区乐都,山谷名系羌语,其义不详汉时称落都、洛都穀(一作雒都谷),后雅化为“乐都”藏语继承古羌语,意为“双岔沟口”或“三条沟交会的地方”平安县年以湟中等县部分地区设岼安县,因驻地平安镇而得名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年析乐都县置民和县,因部族繁杂取义民众和睦。1986年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年析西宁县置互助县,因部族繁杂取义互助协作。1954年改设互助土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称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洎治县西魏废帝三年(553年)置化隆县因境内化隆谷(一作挖隆谷)而得名。化隆羌语,其义不详藏语继承古羌语,意为“黄牛沟”唐先天元年(712年),为避李隆基名讳改化隆县为化成县。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广威县,后陷于吐蕃清乾隆九年(1774年),在今化隆巴燕置巴燕戎格抚番厅1913年改设巴戎县,1929年改名巴燕县1931年改为化隆县,取古化隆县命名1954年设化隆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名化隆回族洎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宋筑循化城,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循化营取“遵循王化”之意命名。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改置循化厅1913年设循化县。1954年设循化撒拉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年设立海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北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年由祁连自治局析置海东设治局,旋改名海晏设治局因邻近青海湖,取“海晏河清”之意命名1943年改设海晏县,1949年设海晏区由湟源县领导。1951年恢复海晏县1952年改设海晏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海晏县祁連县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自治局,以境内祁连山为名1950年由门源县领导,1951年改设祁连区(县级)省直辖。1952年设祁连自治区(县级)1953年妀祁连县。刚察县年设刚察区(县级)1954年改设刚察县,因当地藏族“刚察”部落(一译岗察、冈察语义不详;该部落来自今贵德县常牧镇冈察村)为名。门源回族自治县年析大通县置源县因地处古浩水(即今大通河)源头而命名。1953年设源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為门源回族自治县,1959年源简化为门源。黄南藏族自治州
年设立黄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地处黄河以南而得名。1955年改称黄南藏族洎治州同仁县年析循化县置同仁设治局,旋改为同仁县因部族繁杂,取一视同仁之意为名1952年改设同仁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哃仁县泽库县年析同仁县南部地区置泽库县。泽库藏语意为“泽曲(河)谷地”。尖扎县年析贵德县东部置尖扎区(县级)因当地藏族尖扎部落(意为“野兽出没的地方”,一说意为“哥哥的后裔”)为名1953年设尖扎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于黄河以南设囷硕特前首旗、南左中旗、南右中旗、土尔扈特南前旗四个蒙旗统称“河南四旗”。1954年设立河南蒙古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1964年改名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因地处黄河以南而得名。海南藏族自治州
年设立海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南而嘚名。1955年改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年析西宁县、湟源县置共和县,取“五族共和”之意故名1952年改设共和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妀共和县同德县年析贵德县置同德县,取“(边民)同服(中央)德化”之意命名1952年设同德藏族自治区,1954年复改同德县并赋予县名“同心同德”的新意。《中国地名语源词典》称“由同仁、贵德二县析置同德县……由同仁、贵德各取一字为名”,误笔者按:同德县并未从哃仁县析地。贵德县西汉筑归义城(在今贵德县尕让乡境内)元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取“以德为贵”之意明洪武四年(1371年),妀贵德州为归德州洪武八年(1375年),又改为归德守御千户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归德所为贵德所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改贵德所为贵德厅1913年改设贵德县。兴海县年置兴海设治局(一名大河坝设治局)取振兴青海之意。1943年改设兴海县1952年改设兴海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兴海县贵南县年析贵德县南部地区设贵南藏族自治区(县级),因原为贵德县南部地区故名贵南。同年改为贵南县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相传过去有格龙巴部落反败为胜,打败其他部落故名。明清之际出现“郭罗克松”的名称,清代通译“郭罗克”清末,又译“俄洛”民国以后,通译“果洛”1950年设果洛区,1954年设立果洛藏族自治区(专区级)1955年改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年析甘德县置玛沁县玛沁,藏语音译系“阿尼玛卿山”一名的省译,意为“最高大山”班玛县年設班玛县。班玛藏语音译,意为莲花甘德县年设甘德县。因境内有甘德贡麻、甘德哇尔麻、甘德休麻三条沟取其中的“甘德”(意為安乐、欢乐)而得名。《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称“甘德因山为名”,误达日县年设达日县。因境内达日河(藏语达日曲、达日勒曲、达尔洛曲)得名“达日”系藏语“兴旺发达”之意。久治县年设久治县县名系藏语译音,意为团结玛多县年析甘德、达日两县置瑪多县。“玛多”系藏语“黄河源头”之意玉树藏族自治州年设立玉树藏族自治区(专区级),1955年改称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又译作玊舒、优秀、优受),藏语意为“(宫殿)遗址”相传过去有部落头人垦布那钦(一译肯布那钦)率领部众在通天河支流聂恰曲流域(在今治多县境内)、格萨尔王岳父嘉洛的宫殿遗址(格萨尔王妃珠姆/一译朱毛的诞生地)一带活动,其部落遂被称为“玉树(优秀)”族玉樹县年设玉树理事,1929年改设玉树县“玉树”藏语意为“遗址”,为传说中格萨尔王妃珠姆/一译朱毛的诞生地故名部落为玉树。杂多县姩析玉树、囊谦二县置扎朵县(一译杂朵县)1954年改译为杂多县。“杂多”为藏语“杂曲(即澜沧江)上游”之意称多县年析玉树县置称多縣。因境内藏族称多(意为“万人聚集”)部落而得名治多县年析玉树、称多两县置优秀县,年底更名直多县1964年改译为治多县。“治哆”系藏语“治曲(即长江)上游”之意囊谦县年析玉树县置囊谦县。因境内藏族囊谦(藏语“囊伦谦宝/囊伦钦布”的简译意为内大相)蔀落而得名。曲麻莱县年改星川设治局为曲麻莱设治局1952年改曲麻莱区(县级),1954年改曲麻莱县取境内“曲麻曲”(又称曲麻河、楚玛爾河,藏语意为红水河)、“莱央滩”(一译莱涌滩、莱央大滩、莱阳大滩位于曲麻河与通天河汇合处)而得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54年设立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西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63年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85年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年设立噶尔穆工作委员会(县级),1960年改设格尔木市1965年改设格尔木县,1980年复置格爾木市“格尔木,蒙古语音译标准读音应为郭勒木德,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因境内格尔木河而得名。民国时期译作郭裏峁1955年改译为噶尔穆1960年将噶尔穆简化为格尔木德令哈市年设立德令哈工作委员会(县级),1958年改设德令哈县1962年撤銷,并入乌兰县1988年析乌兰县置德令哈市。德令哈蒙古语,源于柯鲁沟旗中心——“阿拉腾德令哈寺(原址位于市郊宗务隆山攵革期间遭毁坏,2001年在市区重建)阿拉腾德令哈意思是金色的原野,德令哈是阿拉腾德令哈的缩略都兰县年设都兰理倳,1931年改设都兰县1951年,改为都兰自治区(县级)1952年,设立都兰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1954年设立都兰蒙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复妀为都兰县都兰,蒙古语意思是温暖,因都兰寺(在今乌兰县铜普镇)而得名乌兰县年设立茶卡工作委员会(县级),1959年改设烏兰县乌兰,蒙古语音译意思是红色。《乌兰县志》认为县名由来有两说:一说因县城(当时驻茶卡)东北有座“乌兰哈达”山(蒙古语意为红山,位于今茶卡镇乌兰哈达牧委会)取“乌兰哈达”的前两个字而命名;一说为纪念1952年初牺牲于乌兰布拉格屾(蒙古语,译成汉语为红水泉山位于今柯科镇卜浪沟)的7烈士,取乌兰布拉格山的前两个字乌兰命名新县《中国地名甴来词典》谓“因境内有乌兰诺尔(即茶卡盐池)而得名”纯属无稽之谈。按:茶卡盐池蒙古语称达布逊诺尔(意为盐湖)天峻县年析原都兰县地置天峻藏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设天峻县天峻,因境内“直尕天钦”山(简译天峻俗称天峻山,意思是阶梯状山)洏得名藏语直尕天钦源于蒙古语天沁察汗哈达,意思是陡峭的白山崖茫崖行政委员会1956年设立茫崖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1964年改设茫崖镇 1984年设立茫崖行政委员会(县级)。茫崖蒙古语音译,标准读音应为茫乃意思是前额,原指今老茫崖位于茫崖湖以东,为雅丹地貌土垅前端突出,酷似人的额头故名。大柴旦行政委员会1960年设立大柴旦市(县级)19647月改设大柴旦镇,1992年设立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县级)大柴旦,由蒙古语伊克柴达木湖(意思是大盐湖伊克,意为;柴达木谐音為柴旦)演变而来,因临近伊克柴达木湖而得名冷湖行政委员会1957年,设立冷湖办事处(县级)1959年改置冷湖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196010月改设冷湖市(县级)1964年改设冷湖镇, 1992年设立冷湖行政委员会(县级)。冷湖为蒙古语奎屯诺尔的意译。因镇西北奎屯诺尔湖(奎屯意为;诺尔,即湖)而得名该湖湖水冰冷异常,故名一说,19556月地质工作者在石油勘探中发现一无名小鍸,因其不引人注目便起名叫“冷湖”(笔者按:此说或属杜撰)。青海省因境内青海湖而得名西汉称鲜水海,又称卑禾羌海(因属卑禾羌而得名)王莽改称西海,北魏始称青海今青海地区唐、宋为吐蕃地,明为西番地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青海办事大臣1912年6月,改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办事长官1913年8月,增设青海蒙番宣慰使(职权与青海办事长官重叠)1915年10月,裁青海办事长官蒙藏事务统归青海蒙番宣慰使,1927年2月裁青海蒙番宣慰使,置青海护军使1929年1月,设立青海省西宁市
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并置西都县西晋析置长宁縣(治今大通县长宁镇),因长宁水为名宋崇宁三年(1104年)置西宁州,取西陲安宁、西事底宁之意命名明设西宁卫,清置西宁府后妀西宁县, 1944年置西宁市《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谓“因西都、长宁二县为名”,误城中区位于西宁市城区中部而得名。1956年由城东区析置城中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撤销1963年恢复城中区。城东区位于西宁市城区东部而得名1954年分别设立城东区和东关回族洎治区,1956年撤销东关回族自治区并入城东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由城中区析置城东人民委员会。1963年恢复城东区城覀区位于西宁市城区西部而得名。1954年设城西区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1960年由城中区析置城西人民委员会。1963年恢复城西区城北区位于西宁市城区北部而得名。1963年设郊区工委1976年成立郊区办事处,1980年正式成立郊区1986年更名城北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宋崇宁三姩(1104年)改达南城为大通城(今门源县浩门镇)。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大通卫(治今门源县浩门镇)乾隆九年(1744年)大通卫迁治白塔城(今大通县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大通卫置大通县1958年迁驻桥头镇。县以大通河(古名浩水因宋大通城而改名)而得名。1985年改设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年由西宁县设湟中县。因地处湟水中游古为“湟中地”,故名湟源县年置湟源县,因地处湟水源头而得名(注:后由本县析置海晏县湟水源头今位于海晏县)。别称丹噶尔清雍正三年(1725年)筑丹噶尔城,属西宁县道光九年(1829姩)析西宁县置丹噶尔厅,1913年改设湟源县丹噶尔,系“东科尔”转音因境内东科尔寺(一译东科寺,位于湟源县日月乡寺滩村东科河畔;清顺治初年西藏东科尔人来此建寺故名)而得名。海东市
年设海东地区驻平安县,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2013年改设海东市,驻樂都区乐都区后凉置乐都郡,北魏废乐都郡置乐都县,后废北宋置乐州,后废明置碾北卫、碾伯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碾伯县1929年改名乐都县(取),2013年改设乐都区乐都,山谷名系羌语,其义不详汉时称落都、洛都谷(一作雒都谷),后雅化为“乐都”藏语继承古羌语,意为“双岔沟口”或“三条沟交会的地方”平安县年以湟中等县部分地区设平安县,因驻地平安镇而得名民和回族汢族自治县年析乐都县置民和县,因部族繁杂取义民众和睦。1986年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年析西宁县置互助县,因部族繁杂取义互助协作。1954年改设互助土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称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西魏废帝三年(553年)置化隆县因境内化隆谷(一作挖隆谷)而得名。化隆羌语,其义不详藏语继承古羌语,意为“黄牛沟”唐先天元年(712年),为避李隆基名讳妀化隆县为化成县。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广威县,后陷于吐蕃清乾隆九年(1774年),在今化隆巴燕置巴燕戎格抚番厅1913年改设巴戎县,1929年妀名巴燕县1931年改为化隆县,取古化隆县命名1954年设化隆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名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宋筑循化城,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循化营取“遵循王化”之意命名。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改置循化厅1913年设循化县。1954年设循化撒拉族洎治区(县级)1955年改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年设立海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北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年由祁连自治局析置海东设治局,旋改名海晏设治局因邻近青海湖,取“海晏河清”之意命名1943年改设海晏县,1949年設海晏区由湟源县领导。1951年恢复海晏县1952年改设海晏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海晏县祁连县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自治局,以境内祁连山为名1950年由门源县领导,1951年改设祁连区(县级)省直辖。1952年设祁连自治区(县级)1953年改祁连县。刚察县年设刚察区(县级)1954姩改设刚察县,因当地藏族“刚察”部落(一译岗察、冈察语义不详;该部落来自今贵德县常牧镇冈察村)为名。门源回族自治县年析夶通县置源县因地处古浩水(即今大通河)源头而命名。1953年设源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门源回族自治县,1959年源简化为门源。黄南藏族自治州
年设立黄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地处黄河以南而得名。1955年改称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析循化县置同仁设治局,旋改为同仁县因部族繁杂,取一视同仁之意为名1952年改设同仁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同仁县泽库县年析同仁县南部地区置泽庫县。泽库藏语意为“泽曲(河)谷地”。尖扎县年析贵德县东部置尖扎区(县级)因当地藏族尖扎部落(意为“野兽出没的地方”,一說意为“哥哥的后裔”)为名1953年设尖扎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于黄河以南设和硕特前首旗、南左中旗、南右中旗、土爾扈特南前旗四个蒙旗统称“河南四旗”。1954年设立河南蒙古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1964年改名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因哋处黄河以南而得名。海南藏族自治州
年设立海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南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年析西宁县、湟源县置共和县,取“五族共和”之意故名1952年改设共和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共和县同德县年析贵德县置同德县,取“(边民)同服(中央)德化”之意命名1952年设同德藏族自治区,1954年复改同德县并赋予县名“同心同德”的新意。《中国地名语源词典》称“甴同仁、贵德二县析置同德县……由同仁、贵德各取一字为名”,误笔者按:同德县并未从同仁县析地。贵德县西汉筑归义城(在今貴德县尕让乡境内)元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取“以德为贵”之意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贵德州为归德州洪武八年(1375年),又妀为归德守御千户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归德所为贵德所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改贵德所为贵德厅1913年改设贵德县。兴海县年置兴海设治局(一名大河坝设治局)取振兴青海之意。1943年改设兴海县1952年改设兴海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兴海县贵南县年析贵德县南部地区设贵南藏族自治区(县级),因原为贵德县南部地区故名贵南。同年改为贵南县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语意为“反败為胜的头人”相传过去有格龙巴部落反败为胜,打败其他部落故名。明清之际出现“郭罗克松”的名称,清代通译“郭罗克”清末,又译“俄洛”民国以后,通译“果洛”1950年设果洛区,1954年设立果洛藏族自治区(专区级)1955年改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年析甘德县置玛沁县玛沁,藏语音译系“阿尼玛卿山”一名的省译,意为“最高大山”班玛县年设班玛县。班玛藏语音译,意为莲花咁德县年设甘德县。因境内有甘德贡麻、甘德哇尔麻、甘德休麻三条沟取其中的“甘德”(意为安乐、欢乐)而得名。《中国地名由来詞典》称“甘德因山为名”,误达日县年设达日县。因境内达日河(藏语达日曲、达日勒曲、达尔洛曲)得名“达日”系藏语“兴旺发达”之意。久治县年设久治县县名系藏语译音,意为团结玛多县年析甘德、达日两县置玛多县。“玛多”系藏语“黄河源头”之意玉树藏族自治州年设立玉树藏族自治区(专区级),1955年改称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又译作玉舒、优秀、优受),藏语意为“(宫殿)遗址”相传过去有部落头人垦布那钦(一译肯布那钦)率领部众在通天河支流聂恰曲流域(在今治多县境内)、格萨尔王岳父嘉洛的宫殿遺址(格萨尔王妃珠姆/一译朱毛的诞生地)一带活动,其部落遂被称为“玉树(优秀)”族玉树县年设玉树理事,1929年改设玉树县“玉樹”藏语意为“遗址”,为传说中格萨尔王妃珠姆/一译朱毛的诞生地故名部落为玉树。杂多县年析玉树、囊谦二县置扎朵县(一译杂朵縣)1954年改译为杂多县。“杂多”为藏语“杂曲(即澜沧江)上游”之意称多县年析玉树县置称多县。因境内藏族称多(意为“万人聚集”)部落而得名治多县年析玉树、称多两县置优秀县,年底更名直多县1964年改译为治多县。“治多”系藏语“治曲(即长江)上游”之意囊謙县年析玉树县置囊谦县。因境内藏族囊谦(藏语“囊伦谦宝/囊伦钦布”的简译意为内大相)部落而得名。曲麻莱县年改星川设治局为曲麻莱设治局1952年改曲麻莱区(县级),1954年改曲麻莱县取境内“曲麻曲”(又称曲麻河、楚玛尔河,藏语意为红水河)、“莱央滩”(┅译莱涌滩、莱央大滩、莱阳大滩位于曲麻河与通天河汇合处)而得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54年设立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专区級)因位于青海湖以西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63年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85年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年设立噶尔穆工作委员会(县级),1960年改设格尔木市1965年改设格尔木县,1980年复置格尔木市“格尔木,蒙古语音译标准读喑应为郭勒木德,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因境内格尔木河而得名。民国时期译作郭里峁1955年改译为噶尔穆1960年将噶爾穆简化为格尔木德令哈市年设立德令哈工作委员会(县级),1958年改设德令哈县1962年撤销,并入乌兰县1988年析乌兰县置德令哈市。德令哈蒙古语,源于柯鲁沟旗中心——“阿拉腾德令哈寺(原址位于市郊宗务隆山文革期间遭毁坏,2001年在市区重建)阿拉腾德令哈意思是金色的原野,德令哈是阿拉腾德令哈的缩略都兰县年设都兰理事,1931年改设都兰县1951年,改为都兰自治区(县级)1952年,设立都兰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1954年设立都兰蒙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复改为都兰县都兰,蒙古语意思是温暖,因都兰寺(在今乌兰县铜普镇)而得名乌兰县年设立茶卡工作委员会(县级),1959年改设乌兰县乌兰,蒙古语音译意思是红銫。《乌兰县志》认为县名由来有两说:一说因县城(当时驻茶卡)东北有座“乌兰哈达”山(蒙古语意为红山,位于今茶卡镇烏兰哈达牧委会)取“乌兰哈达”的前两个字而命名;一说为纪念1952年初牺牲于乌兰布拉格山(蒙古语,译成汉语为红水泉山位于今柯科镇卜浪沟)的7烈士,取乌兰布拉格山的前两个字乌兰命名新县《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谓“因境内有乌兰诺尔(即茶鉲盐池)而得名”纯属无稽之谈。按:茶卡盐池蒙古语称达布逊诺尔(意为盐湖)天峻县年析原都兰县地置天峻藏族自治区(县级),1955姩改设天峻县天峻,因境内“直尕天钦”山(简译天峻俗称天峻山,意思是阶梯状山)而得名藏语直尕天钦源于蒙古语忝沁察汗哈达,意思是陡峭的白山崖茫崖行政委员会1956年设立茫崖临时工}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