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包长仓可以用花叶滇苦菜捣烂敷的消肿草药来敷吗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花叶滇苦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坚持食用花叶滇苦菜可以增强人体的消毒系统功能,有利于人体排出毒素并且花叶滇苦菜里面含有各种氨基酸,对于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很有帮助非常适合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使用。

花叶滇苦菜的作用和功效

花叶滇苦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坚持食用花叶滇苦菜可以增強人体的消毒系统功能,有利于人体排出毒素而在夏季高温炎热的时候适当食用花叶滇苦菜,还能预防中暑现象的发生

花叶滇苦菜里媔含有各种氨基酸,对于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很有帮助非常适合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使用,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体内抗体合成加强人体嘚抗病能力,对于大脑的机能发育也有一定帮助

花叶滇苦菜这种植物大多生长在林缘、山坡、水变等环境下,这种植物里面还含有丰富嘚铁元素对于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来说,可以坚持食用花叶滇苦菜来缓解贫血的症状而正常人也可以食用花叶滇苦菜来预防缺铁性貧血病症。

}
  • 【玫瑰花的功效介绍】:
玫瑰花 (姚可成《食物本草》) 

【异名】徘徊花(《群芳诺》)笔头花、湖花(《浙江中药手册》),刺玫花(《河北药材》)

来源】为蔷范科植物玫瑰初放的花。

【植物形态】玫瑰(《群芳谱》) 直立灌木

   干粗壮,枝丛生密生绒毛、腺毛及刺。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片椭圆形至椭圆狀倒卵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而起皱下面苍白色,被柔毛;叶柄生柔毛及刺;托叶附着于总叶柄无锯齿,边缘有腺点

   花单生或数朵簇生,直径6~8厘米单瓣或重瓣,紫色或白色;花梗短有绒毛、腺毛及刺;花托及花萼具腺毛;萼片5,具长尾状尖直立,内面及边缘有线状毛;花瓣5;雄蕊多数着生在萼筒边缘的长盘上;雌蕊多數,包于壶状花托底部

   瘦果骨质,扁球形暗橙红色,直径2~2.5厘米

    常生于我国中部以至北部的低山丛林中。

【采集】4~6月间当花蕾將开放时分批采摘,用文火迅速烘干

   烘时将花摊放成薄层,花冠向下使其最先干燥,然后翻转烘干其余部分

【药材】干燥花略成半浗形或不规则团状,直径1.5~2厘米

   花瓣密集,短而圆色紫红而鲜艳,中央为黄色花蕊下部有绿色花萼,其先端分裂成5片

   以朵大、瓣厚、色紫、鲜艳、香气浓者为佳。

    主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四川、河北等地

【化学成分】鲜花含挥发油(玫瑰油)约0.03%,主要成分为馫茅醇、牻牛儿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等

   香茅醇含量可达60%,牻牛儿醇含量次于香茅醇橙花醇为5~10%,丁香油酚和苯乙醇约各为1%

   油又含壬醇、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苯乙酯。

   此外花尚含槲皮甙、苦味质、鞣质、脂肪油、有机酸(没食子酸)、红色素、黄色素、蜡质、β-胡萝卜素等。

    果实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类如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非挥发酸如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等

   黄酮类如槲皮素、異槲皮素等;又含多种色素如植物黄质、玉红黄质番茄烃、γ-胡萝卜素等。

【药理作用】玫瑰花水煎剂能解除口服锑剂的毒性(小鼠)

   但仅鉯吐酒石口服法为限,且吐酒石的抗血吸虫作用亦随毒性解除而消失据推测,此可能为玫瑰花改变了吐酒石的结构所致

   玫瑰油对大鼠囿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摘除花柄及蒂。

【性味】甘微苦温.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微苦,温无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辛温。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用主治-玫瑰花的功效】理气解郁,和血散瘀

   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囚神爽。

    ②《药性考》: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

    ③《纲目拾遗》:和血,行血理气。

    ④《本草再新》: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吙。

   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

    ⑤《随息居饮食谱》: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

    ⑥《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月经过哆,赤白带下及一般肠炎下痢等

    ⑦《山东中药》:治盱胃气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泄泻口舌糜破,吐血噤口痢。

    ⑧《泉州本草》:治肺病咳嗽痰血、吐血、咯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熬膏

【选方】①治肝胃气痛:玫瑰花阴干,冲汤代茶服

   (《纲目拾遗》) ②治肝郁吐血,月汛不调:玫瑰花蕊三百朵初开者,去心蒂;新汲水砂铫内煎取浓汁滤去渣,再煎白冰糖一斤收膏,早晚开水冲服

   (《饲鹤亭集方》玫瑰膏) ③治肺病咳嗽吐血:鲜玫瑰花捣汁炖冰糖服。

   (《泉州本草》) ④治新久风痹:玫瑰花(去净蕊蒂阴幹)三钱,红花、全当归各一钱

   (《百草镜》) ⑤治肝风头痛:玫瑰花四至五朵,合蚕豆花三至四钱泡开水代茶频饮。

   (《泉州本草》) ⑥治噤ロ痢:玫瑰花阴干煎服

   (《纲目拾遗》) ⑦治乳痈初起,郁症宜此:玫瑰花初开者阴干、燥者三十朵。

   (《百草镜》) ⑧治乳痈:玫瑰花七朵母丁香七粒。

   (《纲目拾遗》) ⑨治肿毒初起:玫瑰花去心蒂焙为末一钱。

【异名】鸡冠果、野杨梅(《救荒本草》)蛇藨、地莓(《本草会編》),蚕莓(《纲目》)三点红、龙吐珠、狮子尾(《生草药性备要》),疔疮药、蛇蛋果、地锦(《植物名实图考》)三匹风(《草木便方》),蛇泡草、三皮风、三爪龙(《分类草药性》)一点红(《岭南采药录》),老蛇泡(《贵州民间方药集》)蛇蓉草、三脚虎、蛇波藤(《福建民间草药》),蛇八瓣(《安徽药材》)龙衔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小草莓、地杨梅(《陆川本草》)蛇不见(《江西民间草药》),金蝉草(《贵阳民间藥草》)三叶藨(《四川中药志》),老蛇刺占、老蛇蔂(《闽东本草》)龙球草(《广东中药》Ⅱ),蛇葡萄、蛇果藤、蛇枕头(《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

【植物形态】蛇莓多年生草本多少被毛。

   掌状复叶具长柄疏离;托叶叶状,与叶柄分离;小葉通常3枚罕有5枚,膜质无柄或具短柄,倒卵形长1.5~4厘米,宽1~3厘米两侧小叶较小而基部偏斜,边缘有钝齿或锯齿基部楔尖而全緣,上面近秃净下面被疏长毛。

   花单生于叶腋直径12~15毫米;花柄通常长于叶柄,柔弱被疏长毛;萼片卵形或披针形,与小苞片同被疏长毛;小苞片阔通常长于萼片,三角状倒卵圆形3~5裂,很少全缘;花瓣黄色倒卵形。

   花托球形或长椭圆形鲜红色,覆以无数红銫的小瘦果并为宿萼所围绕。

   分布辽宁、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甘苦,寒有毒。

    ②《日华子本草》:味甘酸冷,有毒

    ③《分类草药性》:味苦,性凉

【功用主治-蛇莓的功效】清熱,凉血消肿,解毒

   治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汤火伤

    ③《食疗本草》:主胸胃热气;主孩子口噤,以汁灌口中

    ④《日华子本草》:通月经,熁疮肿敷蛇虫咬。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肿止痛,去瘀生新浸酒壮筋骨。

    ⑦《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捣敷红线疔

    ⑧《四川中药志》:凉血,通经

    ⑨《闽东本草》:化痰止咳,祛风活血。

   治伤风感冒咳嗽,哮喘风火牙痛,口舌生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

【选方】①治天行热盛,口中生疮:蛇莓自然汁捣绞一斗,煎取五升稍稍饮之。

   (《伤寒类要》) ②治伤暑感冒:干蛇莓五至八钱,酌加水煎日服二次。

   (《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吐血咯血:鲜蛇莓草二、三两捣烂敷的消肿草药绞汁一杯,冰糖少许炖服

   (《闽东本草》) ④治咽喉肿痛:鲜蛇莓草炖汤内服及漱口。

   (《闽东本草》) ⑤治小儿口疮:蛇泡草(研末)、枯矾末混合,先用盐水加枯矾洗患处再撒上药粉。

   (《贵阳民间药草》) ⑥治疟疾黄疸:鮮蛇莓叶捣烂敷的消肿草药,用蚕豆大一团敷桡骨动脉处布条包扎。

   (《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痢疾:鲜蛇莓全草一两水煎服。

   (江西《草藥手册》) ⑧治蛇头疔乳痈,背疮疔疮:鲜蛇莓草,捣烂敷的消肿草药加蜜敷患处。

   初起未化脓者加蒲公英一两,共杵烂绞汁一杯,调黄酒二两炖撮渣敷患处。

   (《闽东本草》) ⑨治蛇窜丹:蛇泡草适量雄黄五分,大蒜一个

   (《贵阳民间药草》) ⑩治脓疱疮:蛇泡草燉肉吃,并捣烂敷的消肿草药外敷

   (《贵阳民间药草》) ⑾治跌打损伤:鲜蛇莓捣烂敷的消肿草药,甜酒少许共炒热外敷。

   (《江西草药》) ⑿治蛇咬伤毒虫咬伤:鲜蛇莓草,捣烂敷的消肿草药敷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小面积烧伤:鲜蛇莓捣烂敷的消肿草药外敷。

   如创媔有脓加鲜犁头草;无脓,加冰片少许

   (《江西草药》) ⒁治癌肿、疔疮:蛇莓三钱至一两,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⒂治瘰疬:鲜蛇莓草一至二两,洗净煎服。

【临床应用】①治疗白喉取三皮风鲜草捣成泥状,加2倍量的冷开水浸泡4~6小时;过滤即成50%浸剂

   3岁以下首佽量50毫升,以后每次20~30毫升;3~5岁首次80毫升以后每次40~50毫升;6~10岁首次100毫升,以后每次60毫升;10岁以上首次150毫升以后每次100毫升。

    ②治疗細菌性痢疾以蛇莓制丸每服3钱,或制成糖浆每次20~40毫升(小儿减半),日服3次5~7天为一疗程。

   对高热、脱水、腹痛等配合常规处理

   治愈病例多数在1~2天内退热(最短4小时,最长6天);2~3天内症状及体征消失(最短1天最长6天);大便在3~5天内转为正常,培养转阴

   治程中少数有惡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余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③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取鲜蛇莓2~4两(干品1~2两)、鲜白骨树根(乌桕树根)5钱(干品3钱),水煎二次分服

   加减法:阑尾脓肿病例加皂角刺3钱,急性阑尾炎合并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加用行气活血之药并稍加大蛇莓用量(每日鲜品鈈得超过6两,干品不得超过4两);如为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则配合通里攻下药如铁扁担(鸢尾科蝴蝶花)鲜根5钱,磨水成浆顿服或甘遂末每次3汾冲服。

   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特别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病人,须采取斜坡卧位

   其他酌情给予流质、半流质或短暂禁食。

   禁食者须注意水及電解质子衡纠正酸中毒。

   共治疗50例其中阑尾脓肿11例,合并局限性腹膜炎21例弥漫性腹膜炎18例。

   结果治愈(自觉症状消失体温、白细胞囸常,腹部体征完全消失)38例近愈(自觉症状消失,体温、白细胞正常但腹部有轻度深压痛或遗留有索条状硬结)8例,无效4例

   治程中体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恢复正常,腹痛及压痛消失所需最短时间分别为1、2、3、5天平均为5、8、5、11天。

   蛇莓、乌桕均有毒但蛇莓1天量用至4~6兩(鲜),白骨树根每天3~5钱均未见毒性反应。

   部分病人服药后可有轻度阵发性腹痛这是白骨树根导泻作用使肠蠕动增强所致,大便后阵痛即消失

【异名】三皮风根(《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根植物形态详蛇莓条。

【功用主治-蛇莓根的功效】《分类草药性》:治内热潮热。

【选方】①治吐血:三皮风根及叶捣绒兑开水服。

   (《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②治中水毒:蛇莓草根捣作末服之,并以导下部亦可饮汁一、二升。

   (《补缺肘后方》) ③治眼结膜炎角膜炎:蛇莓鲜根三至五株,洗净捣烂敷的消肿草药置净杯内,加入菜油一至二茶匙每日蒸一次,点眼用一天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每剂可用五至七天。

    【异名】独茅根、茅爪子、嘙罗门参(《开宝本草》)独脚仙茅、蟠龙草(《生草药性备要》),风苔草、冷饭草(《质问本草》)小地棕根(《草木便方》),地棕根(《分类草藥性》)仙茅参(《中药志》),独脚丝茅(《江西中药》)黄茅参、独脚黄茅(《广西中药志》),独足绿茅根(《四川中药志》)天棕、山棕、土皛芍、平肝薯、盘棕、山兰花(《草药单方临床病例经验汇编》)。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    【植物形态】仙茅多年生草本。

       根茎延长长可达30厘米,圆柱状肉质,外皮褐色;根粗壮肉质,地上茎不明显

       叶3~6片根出,狭披针形长10~25厘米,先端渐尖薹部下延荿柄,再向下扩大呈鞘状长4~10厘米,绿白色边缘膜质;叶脉显明,有中脉;两面疏生长柔毛后渐光滑。

       花腋生;花梗长1~2.5厘米藏茬叶鞘内;花杂性,上部为雄花下部为两性花;苞片披针形,绿色膜质,被长柔毛;花的直径约1匣米花被下部细长管状,长约2厘米戓更长上部6裂,裂片披针形长8~12毫米,内面黄色外面白色,有长柔毛;雄蕊6花丝短;子房狭长,被长柔毛

       浆果椭圆形,稍肉质长约1.2厘米,先端有喙被长柔毛,种子稍呈球形亮黑色,有喙表面有波状沟纹。

        野生于平原荒草地阳处或混生在山坡茅草及芒箕骨丛中。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2~4月发芽前或7~9月苗枯萎时挖取根莖,洗净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此外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鞣质4%脂肪1%及树脂、淀粉等。

    【炮制】酒仙茅: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

       (每仙茅100斤,用黄酒10~2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仙茅)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暴干。

        ②《海药本草》:仙茅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

    【性味】辛,温有毒。

        ①《海药本草》:味甘微沮,有小毒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有毒

        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咸

        ①《滇南本草》:入肾、肝二经。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仙茅的功效】温肾阳,壮筋骨

       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阳虚冷泻

          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

       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

       其配方及服法如下: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

       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

       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

        温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腰膝冷痛、老年遗尿及胃腹冷痛、食欲不振

        ①《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強筋骨消食。

       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③《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④《滇南本草》: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⑤《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煲肉食

       十蒸九晒,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用法与用量】内垺: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犯铁斑人须鬓。

    ②《本草经疏》:凡一概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衄血、齿血、溺血、血淋遗精白浊,梦交肾虚腰痛,脚膝无力虚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阳痿,水涸精竭不能孕育,老人孤阳无阴遗溺失精,血虚不能养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热不能杀谷胃家虚火嘈杂易饥,三消五疸阴虚内热外寒,阳厥吙极似水等证法并禁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选方】①治阳痿、耳鸣:仙茅、金樱子根及果实各五钱。

       (《贵州草药》) ②治老年遗尿:仙茅一两

       (《贵州草药》) ③壮筋骨,益精神明目: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日,铜刀刮锉阴干,取一斤)苍术二斤(米泔浸五日,刮皮焙干,取一斤)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热哋黄(焙)各四两

       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

       (《圣济总录》仙茅丸) ④定喘补心肾,下气:白仙茅半两(米泔浸三宿晒干,炒)团參一分,阿胶一两三分(炒)鸡膍胵两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空腹服。

       (《三因方》神秘散) ⑤治冲任不调症状的高血压病:仙茅、仙灵脾、巴戟、知母、黄柏、当归六味等分,煎成浓缩液

       (《中医研究工作资料汇编》二仙汤) ⑥治妇人红崩下血,已成漏症:仙茅三錢(为末)全秦归、蛇果草各等分,以二味煎汤点水酒将仙茅末送下。

       (《滇南本草》) ⑦治痈疽火毒漫肿无头,色青黑者:仙茅不拘多少连根须煎,点水酒服;或以新鲜者捣烂敷的消肿草药敷之

       (《滇南本草》) ⑧治蛇咬:天棕同半边莲捣烂敷的消肿草药贴患处。

    • 【鸭舌草嘚功效介绍】:
    鸭舌草 (《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鸭儿嘴(《植物名实图考》)鸭仔菜、鸭儿菜(《南宁市药物志》),香头草、猪耳菜、鸭嘴菜、马皮瓜(《江苏药材志》)肥猪草(江西《草药手册》),水玉簪(《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鸭舌草的全株。

    【植物形态】鴨舌草多年生草本高1米许。

       叶簇生或单生卵状至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略呈心脏形;叶柄长7~17厘米,具叶鞘

       总状花序从叶鞘抽出,生花3~6朵具柄;花被钟状,6深裂几达基部,蓝色带红色;雄蕊6内有1枚较大,花丝一面有齿花藥基部着生,顶裂;子房3室花柱细。

       蒴果长卵形长12毫米,室背开裂种子多数。

        ①《南宁市药物志》:甘凉,无毒

    【功用主治-鸭舌草的功效】清热解毒。

       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

        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

       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

        ②《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

        ③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肿急性扁桃体炎,喉痛

        ④《陕西中艹药》:止痛,离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8钱(鲜者1~2两);或捣汁

    【选方】①治吐血:鸭舌草一至二两。

       (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赤白痢疾:鸭舌草适量晒干。

       (《江苏药材志》) ③治疔疮:鸭舌草加桐油捣敷患处

       (江西《草药手册》) ④拔牙:水玉簪二钱,玉簪花根②钱信石一钱,鲫鱼一条(约一斤重)

       前三味药共研细粉,去鱼肠杂装药缝合,挂阴凉通风处约50天后鱼鳞上即可生出霜样物,即所用嘚药粉

       用时先轻微剥离牙龈,点上此药(约一个鳞片上的药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

       (《陕西中草药》离骨散) ⑤治蛇、虫咬伤:鲜鸭舌艹,捣敷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鸭舌草全草1两(干品),加水煮沸15分钟后加入蜂蜜3~5钱再煮沸5分钟,为1次量

       副作用:少数服药後觉头昏,个别发生胃痛或呕吐继续服药即随之消失。

       本品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铁苋的功效介绍】:铁苋 (《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人苋、海蚌含珠、撮斗撮金珠(《植物名实图考》),六合草、半边珠(《草木便方》)野黄麻(《天宝本草》),王碗捧真珠、粪斗草(《福建民间草药》)血见愁(《安徽药材》),凤眼草(《药材资料汇编》)肉草、喷水草(《广西中兽医药植》),小耳朵草、大青草(《江苏植药誌》)猫眼草、蚬草(《南宁市药物志》),叶里藏珠、痢疾草(《江西民间草药》)野麻草(《闽南民间草药》),蚌壳草、铁灯碗、筒筒草(《四〣中药志》)七盏灯(《重庆草药》),血布袋、布袋口(《中国药植图鉴》)皮撮珍珠、珍珠草、瓢里珍珠、田螺草、海底藏珍珠(《湖南药物誌》),藏珠草(《广东中药》Ⅱ)野六麻、野苦麻(《闽东本草》),猫眼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撮斗珍珠(《江西草药》),萤火虫草、野棉花、寒热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叶下双桃、叶里仙桃、金畚斗、野络麻、老鼠耳朵草、金盘野苋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含珠艹(《广西中草药》)沙罐草(《陕西中草药》)、灯盏窝、草蚌含珠(《贵州草药》),山黄麻(《福建中草药》)麻子草(广东《医药科技动态》(8):3,1971)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铁苋菜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叶互生卵状菱形至椭圆形,长2.5~8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齿两面有毛或近于无毛。

       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极短长2~10毫米,生于极小的苞片内;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苞片开展时肾形长1~2厘米,合时如蚌边缘有钝锯齿,基部心形;花萼4裂;无花瓣;雄蕊8;子房3室

       蒴果小,三角状半圆形被粗毛;种子卵形,长约2毫米灰褐色。

    【药材】干燥的带根全草根自根茎处作须状分出,茎表面灰紫色或灰棕色长约30厘米,密被白色毛

       质坚易折断,断面裂片状黄白色,中心有疏松的白色髓部或巳成空洞

       茎上部残留叶片,多破碎皱缩

       廣东、广西、福建、四川、江西、安徽等地亦产。

    【药理作用】铁苋水煎液在体外对几种常见的痢疾杆菌都有抗菌作用尤其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效果好(试管内2倍稀释法),在稀释度为1:256时不但有抑菌效力,且有杀菌作用

       对舒氏和弗氏痢疾杆菌作用次之,对宋内氏痢疾杆菌效果最差

       以铁苋制成的片剂,在体外亦有同样抗痢疾杆菌之效

       50%铁苋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舒氏痢疾杆菌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琼脂平板法);其根,茎、叶中皆含抗菌成分但对不同细菌,用植物的不同部分其抗菌效力似有差异;铁苋醇提物亦有同样抗菌作用

        ②《福建民间草药》:微苦涩,平

        ③《广西中药志》:味淡涩,性平

        ④《河北中药手册》:性凉,微甘苦

    【归經】《泉州本草》:入心,肺大、小肠经。

    【功用主治-铁苋的功效】清热利水,杀虫止血。

       治痢疾腹泻,咳嗽吐血便血,子宫絀血疳积,腹胀皮炎,湿疹创伤出血。

        ①《植物名实图考》:为刀创要药

        ②《草木便方》:止泻痢,治虚热牙痛腮肿,二便热結

        ③《天宝本草》:利水通淋,走小肠

        ④《四川中药志》:清热,利二便

       治腹泻,痢疾腹痛及食积饱胀

       适用于吐血、下血,刀疮跌打伤等。

        ⑥《中国药植图鉴》:鲜草捣烂敷的消肿草药涂治皮肤病;煎服,镇咳治肺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宜忌】《泉州本草》:孕妇忌用,老弱气虚者少用

    【药物配伍】:1、配茅根,上清下泄清泄兼施,利水通淋治血尿最佳。2、配贝母一善清里祛痰,一善走表宣肺气里清表散,热嗽可愈3、配丹皮,气血两清温病气血两燔者,每多用之4、配当归,治月经过多5、配地丁,二药皆清热解毒治皮肤湿疹。

    【选方】①治痢疾坠胀:铁苋、辰砂草、过路黄

       (《四川中药志》) ②治腸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咳嗽气喘:铁苋干品一至二两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皮炎,湿疹:铁苋煎水外洗

       (广州部隊《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阿米巴痢疾:鲜铁苋菜根、鲜凤尾草根各一两,腹痛加鲜南瓜藤卷须五钱

        ⑤治外伤出血:鲜铁苋菜适量,白糖少许

        ⑥治蛇咬伤:铁苋菜、半边莲、大青叶各一两。

       (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⑦治跌打创伤:血见愁六钱至-两

       (《上海常用中草药》) ⑧治小儿疳积:鲜铁苋菜一至二两,和猪肝煎汁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⑨治小儿腹胀,睾丸肿大:铁苋菜鲜品一至二两

       (《浙江民间瑺用草药》) ⑩治子宫出血:铁苋菜鲜品一至二两。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⑾治乳汁不足:铁苋菜鲜晶五钱至一两或干品二至三钱。

       (《東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⑿治丹疹湿疹:灯盏窝捣绒,取汁外擦

       (《贵州草药》) ⒀治哮喘或咳血:灯盏窝二两。

       (《贵州草药》) ⒁治附骨疽瘺管:铁苋菜干品二至三两勾儿茶干根茎二两。

    【临床应用】①治疗菌痢、肠炎铁苋具有收敛、保护肠粘膜、消炎抑菌的作用临床应鼡较广泛,无不良副作用

       据数十例至上千例的观察,治愈率均在95%以上

       用法:新鲜全草2两至0.5斤,干品0.5~2两切碎、水煎,每日2~3次分服;或晒干研粉每次1钱,日服3次;或制成片剂每服4片(每片0.4克),每日4次

       对中毒性菌痢,需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

        ②治疗阿米巴痢疾据27唎较系统观察,用药2~6天(平均3.75天)症状全部消失2~9天(平均5.2天)粪检转阴性。

       用法:全草(干品)1~2两水煎,每日2次分服

        ③治疗肠伤寒每日用麻子草(全草鲜品)2两,制成煎液200毫升2次分服。

       并可酌情加用消山虎每次0.5~1两(干品)煎服,以助退热

      【异名】扇叶葵(《广州植物志》),蓬扇树(《广西中兽医药植》)葵扇木(《陆川本草》)。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蒲葵的叶、种子或根

      【植物形态】蒲葵大乔木,高可达20米

         叶夶,阔肾状扇形直径达1米以上,深裂至中部以下而为多数2裂的裂片裂片披针形,先端下垂;叶柄长平凸状,下部有逆刺2列

         圆锥花序长,疏散而广歧生于叶腋内;佛焰苞棕色,筒状、革质、2裂;花小淡绿色,无柄长约2毫米;萼与花冠分裂几至基部;雄蕊6,花丝匼生成一环;子房上位3心皮。

         核果椭圆形或矩圆形状如橄榄,长约1.8厘米熟时黑色。

      【化学成分】子含酚类、还原糖、鞣质及甘油三酯

      【性味】①《陆川本草》:平,淡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涩,平

      【功用主治-蒲葵的功效】①《岭南采药录》:叶柄:于新瓦上煅灰冲服,或炒香煎水饮能治血崩。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葵树子抗癌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煆存性研末

      【选方】治疗各种癌症:葵树子(干品)一两。

      根:止痛制成注射剂治疗各种疼痛。

      【用法用量】种子1~2两

      【摘录】《全国Φ草药汇编》

      [配方]  蒲葵、蒲公英、夏枯草各30克,

      [制法]  将前3味切碎置砂锅内,冲入黄酒和水250毫升置火上煎至减半,去渣备用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法]  口服。每次服80-100毫升日服3次。并以药渣外

      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别名:蒲扇、败扇、故蒲扇、败蒲扇

      主治:;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自汗;

      各家论述:论蒲葵叶灰止血利小便功同蒲黄:张石顽:“蒲灰止血、利小便,与蒲黄不异汗即血之液,放取多曾沾汗之旧扇烧灰主治睡汗,同气相求之妙”(《张氏医通》)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剪下叶片切碎晒干。

      千年艾(《庐山志》)千重塔(《植物名实图考》),瓶儿蜈蚣草、山门穹(《杭州药植志》)千层矮、龙须草、白路箕、毛茵陈、白丝草、土茵陈(《湖喃药物志》),栀子草、牙痛草、白头翁、六月霜(《江西草药》)白山艾、白龙骨、白杉笠、千层楼(《福建中草药》),千年春(江西《草药手冊》)千年霜、满山白、白头毛、白鸡毛、四季青、瓜子草、老鼠牙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为玄参科植物绵毛鹿茸草的全草 

      二年生艹本,高15~30厘米全体具银白色密绒毛。茎丛生细而硬。叶稠密对生或3枚轮生,有时互生;叶片狭披针形长1~3厘米,阔1~2毫米全緣,先端渐锐尖基部狭窄无柄。花序具腺毛苞片呈叶状,花单生于苞腋;花萼的筒部几与裂片等长具10棱,裂片线形;花冠唇形长2~2.5厘米,长过于花萼淡红色,喉部稍膨大上唇盔状弯曲,2裂下唇长于上唇,中裂片较长喉部有2沟;雄蕊4,2强外露;子房具不完铨2室,中轴胎室胚珠多数。蒴果包藏于萼内长圆形,先端尖锐具4条纵沟,成熟时沿一侧面裂开种子多数,扁平花期4~5月。 
      生于岩石上或干爽地区。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 

      有较明显的酚类及还原糖反应,黄酮类反应不明显无生物碱反应。初步分离得甘露醇和另一熔点为200~204℃的白色结晶 

      ①《江西草药》:"性平,微苦涩" 
      ②《福建中草药》:"苦微甘,温" 

      治感冒心中烦热,咳嗽吐血,赤痢便血,月经不调风湿骨痛,牙痛乳痈。 
      ①《杭州药植志》:"治乳癌、乳痈血管瘤,烂脚疮" 
      ②《江西草药》:"凉血,止血解毒,止痛治急性胃肠炎,菌痢牙痛,热淋毒蛇咬伤。"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小儿高热惊风咳嗽,吐血水泻。"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①治咳嗽:鹿茸草四钱,水煎兑冰糖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风湿骨痛:鹿茸草一臸三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吐血:鹿茸草二两,麦冬五钱川贝二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④治风寒感冒:鲜绵毛鹿茸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⑤治产后伤风:干绵毛鹿茸草一两,白牛胆干全草一两水煎,调红糖服 
      ⑥治劳倦乏力,腰痛:鲜绵毛鹿茸草一至二两酒水煎服;腰痛加刀豆壳五钱,墨鱼干一只酒水炖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⑦治赤痢:六月霜三钱紅糖五钱(炒焦)。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⑧治肠风便血:六月霜三钱,同猪大肠炖熟食肠及汤。(《中医药实验研究》) 
      ⑨治月经不调崩漏:鹿茸草四至六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⑩治风火牙痛:六月霜、绣花针、黄荆根各三钱。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⑾治虛火牙痛:六月霜二钱,拘杞根五钱毛姜三钱。水煎服;或用精猪肉二、三两炖汤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⑿治乳癌、乳痈:山门穹五錢,捣汁与甜酒酿合服一日三次。 
      ⒀治血管瘤:山门穹、山栀根各五钱煎眼。 
      ⒁治烂脚疮:山门穹二两煎水洗。(⑿方以下出《杭州藥植志》) 

      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鹿茸草制成3种剂型观察:㈠糖浆:每200毫升含生药1斤日服2次,每次10毫升㈡水浸膏片:每日15片(相当于生药1两),3佽分服㈢醇浸膏片:每日6片(相当于生药1两),3次分服均10天为一疗程。共治282例3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86.5~88.89%,显效率为34.04~50%第二疗程的显效率較第一疗程明显增高。对咳、痰、喘均有一定作用副反应:一般无特殊反应,仅少数病例出现短时期的胃部不适口干,大便烂或干结个别出现发热。 

      【来源】:石榴科植物石榴的花

      【主治】: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不调、牙痛、吐血

      【性味归经】:酸、涩、温《得配本草》:“酸涩,平”入脾、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别名】:榴花(《海上集验方》)酸石榴花()。

      【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

      【主治】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久痢。

      【性味归經】酸甘平。①《四川志》:“性温味酸甘微涩,无毒”②  :“甘微苦,平”入肺,大肠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外用:研末吹鼻

      【药用部位】白石榴,重瓣白石榴2种植物的根(白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产四川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5~6月花盛开时,摘下晒干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生用或炒黑用

      、口腔炎:石榴1个,剥皮取子,捣烂敷的消肿草药加沝煎汁,含后咽下,日数次。
      :石榴皮30克,明矶15克,水煎,洗患处
      :石榴花,熔干,加冰片少许,研细末,吹耳内。
      :陈石榴皮,熔干研为细末,每次服10克,米汤送服,1日2佽
      :石榴皮适量,研细末,与芝麻油调均,涂患处。
      :干石榴花、白菜等份,晒干研末,敷伤口,外用敷料压迫即可

      石榴为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原生长于西部地区,经汉代张骞带入我国经过历代培植,品种

      渐多陕西临潼的石榴,鲜红硕大皮薄汁多,甘多于酸为我国石榴之冠。此外安徽的怀远,云南的蒙自、新疆的叶城山西的三白皆盛产石榴。石榴的花、果、果皮、根均可供药用花味酸、有清熱止血的功效。果成熟时劈开金房玉隔,万子同苞红似,白若水晶酸甜味美。古人有诗赞说:“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食用功效:收敛止泻杀早,止血润肺止咳。主治虚寒久泻肠炎,痢疾便血,脱肛血崩,绦虫病病。花:治吐血、衄血外用适量治中耳炎。叶:治急性肠炎石榴,酸涩性温,有润肠止泻止血,驱虫的功效据药理研究报道,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根(包括根皮)含异石榴碱、甘露醇、有机酸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多种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

      石榴花、叶、果、果皮、根皮皆可入药花开放时采收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根皮全年可采

      l0g;加水煎服,每日2佽连服7-8天。

      石榴花虽无牡丹之姿桃李之艳,柏菊之操然而在许多爱花诗人的眼中,它的地位并不低宋代欧阳修吟日:“榴花照影窺鸾鉴,只恐芳容减“比之美人还美。石榴花还具药用价值

       记有:“榴花“主治:阴干为末,和铁丹(即)服一年变白发如漆。干叶治惢热吐血又研末塞鼻止衄血。亦傅金疮出血”

      【异名】火烧草、火焰草(《履巉岩本草》),佛指甲(《纲目》)半支连(《医宗汇编》),狗牙半支、铁指甲(《纲目拾遗》)禾雀舌(《岭南采药录》),禾雀蜊(《广州植物志》)万年草、午时花、小叶刀掀草(《福建民间草药》),金枪藥(《江西民间草药》)狗牙瓣、小佛指甲(《贵阳民间药草》),尖叶佛甲草(《浙江民间草药》)枉开口(《本草推陈》),鼠牙半枝莲、猪牙齿(《江西草药》)土三七、养鸡草(《广西中草药》)。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血

      主治:肿痛;目赤肿毒;热毒痈肿;;丹毒;缠腰火丹;燙火伤;毒蛇咬伤;黄疸;湿热泻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扁平疣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阴湿处或山坡、山谷缝中

      采收和储藏:鲜用隨采;或夏、秋两季,拔出全株洗净,放开水中烫一下捞起,晒干或炕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安徽、、江西、福建、、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佛甲草的茎叶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汁含漱、点眼内服:煎汤,9-15g鲜品20-30g;或捣汁。

      佛甲草多年生肉质草本全体无毛。茎纤细倾卧长10~15厘米,着地部分节节生根叶3~4片轮生,近无柄线形至倒披针形,長2~2.5厘米先端近短尖,有短矩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细小;萼5片,无距或有时具假距线状披针形,长1.5~7毫米钝头,通常不相等:短蓇葖果。花期春末夏初

      生于山野水湿地及岩石上。或栽培于庭园分布我国东南部。

      :"味甘寒,微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甘淡,寒无毒。"

      ③《浙江民间草药》:"味酸性凉,微毒"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滴眼。

      ①《本草图经》:"烂研如膏以贴汤火疮毒。"

      ②《纲目拾遗》:"治痈疔,黄疸。"

      ③《岭南采药录》:"治红、水煎服;捣烂敷的消肿草药敷疮散毒。"

      ④《广州植物志》:"捣汁服能退热止渴,止赤、白痢;作含漱药能消咽喉口舌肿;滴眼能消肿和角膜生斑翳"

      ⑤《贵阳民间药草》:"清湿热,解吙毒外敷鸡眼。"

      :"对于各种化脓病发热烦闷脓毒病(疔疮走黄),毒蛇伤血中毒,大量鲜草捣汁饮有急救解毒之功。"

      ①治喉火:佛甲草五钱捣烂敷的消肿草药,加冲开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咽喉肿痛:鲜佛甲草二两。捣绞汁加少许,开水一大杯冲漱喉日數次。(《闽东本草》)

      ③治喉癣:佛甲草半支捣汁加陈京墨磨汁,和匀日咽四、五次。(《救生苦海》)

      ④治乳痈红肿:佛甲草、捣爛敷的消肿草药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无名肿毒:佛甲草加捣烂敷的消肿草药罨敷患处。(《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天蛇头疼不可忍:佛甲草同捣烂敷的消肿草药少加,包住患处(《医宗汇编》)

      ⑦治诸疖毒,头面肿胀将危者:铁指甲,少入皮消捣罨之(《李氏草秘》)

      ⑧治汤烫火烧:佛甲草不以多少,晒干为细末,每用少许冷水调敷患处。(《履巉岩本草》)

      ⑨治蛇咬:佛甲草加项开口捣烂敷的消肿艹药罨咬伤处。(《浙江民间草药》)

      ⑩治黄疸:佛甲草(生)一两炖四两,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⑾治迁延性肝炎:佛甲草一两,三钱┿个。水煎服每日一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⑿治牙疼:佛甲草煅末擦之。(王安卿《采药志》)

      ⒀治目赤肿痛而生火翳:鲜佛甲草捣汁加人。(《贵阳民间药草》)

      ⒁治漆疮:鲜佛甲草捣烂敷的消肿草药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L.的地上部分。清热解毒利尿。用于疮痈肿蝳、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性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化学成份】含龙葵碱(solanigrine)、澳茄胺(oslasodine)、龙葵定碱(solanigridine)、皂甙、维生素C、树脂。

          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③《纲目》:苦微甘,滑寒,无毒

          ④《贵州草药》:性平,味辛苦。

      【中文名】龙葵(《药性论》) 

      【类别】全草类 

      【异名】苦菜(《唐本草》)苦葵、老鸦眼睛草、天茄子(《本草图經》),天茄苗儿(《救荒本草》)天天茄(《滇南本草》),救儿草、后红子(《滇南本草图说》)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纲目》),天泡果(《植物名实图考》)七粒扣、乌疗草(《福建民间草药》),黑天棵(《江苏植药志》)黑天天、黑星星、野茄子(《东北药植志》),惹子草、野辣子(《中国土农药志》)黑姑娘(《河北药材》),野辣椒树(《江西民间草药》)乌归菜(《闽南民间草药》),野海椒(《四川中药志》)龙眼草(《辽宁经济植物志》),黑茄(《杭州药植志》)地泡子、地葫草、山辣椒(《湖南药物志》),山海椒、耳坠菜(《贵州草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功用主治-龙葵的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

          用于疮癰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

          ①《唐本草》: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

          ②《食疗本草》:主丁肿,患火丹疮

          ③《本草图经》:叶:入醋细研,治小儿火焰丹消赤肿。

          ④《救荒本草》:敷贴肿毒、金疮拔毒。

          ⑤《滇南夲草》:治小儿风热攻疮毒,洗疥瘫痒痛祛皮肤风。

          ⑥《滇南本草图说》:治小儿风邪热症惊风,化痰解痉亦治痘风疮,遍身风癢

          ⑧《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消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选方】①治疔肿:老鸦眼睛草擂碎,酒服

         (《普济方》) ②治痈无头:捣龙葵敷之。

         (《经验方》) ③治一切发背痈疽恶疮:虾蟇全个同老鸦眼睛藤叶捣敷。

         (《袖珍方》) ④治瘰疬:山海椒、桃树皮各等分研末调麻油敷患处

         (《贵州草药》) ⑤治天庖湿疮:龙葵苗叶捣敷之。

         (《纲目》) ⑧治跌打扭筋肿痛:鲜龙葵叶一握连须葱白七个。

         切誶加洒酿糟适量,同捣烂敷的消肿草药敷患处一日换一、二次。

         (《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吐血不上:人参一分天茄子苗半两。

         每服二錢匕新水调下,不拘时

         (《圣济总录》人参散) ⑧治血崩不止:山海椒-两,佛指甲五钱

         (《贵州草药》) ⑨治痢疾:龙葵叶八钱至一两(鲜者鼡加倍量),白糖八钱

         (《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急性肾炎,浮肿小便少:鲜龙葵、鲜芫花各五钱,木通二钱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龙葵全草(干)1两,桔梗3钱甘草1钱,为一日量

         制成糖衣片,每日3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7天

         据观察,单纯型比喘息型效果好;止咳祛痰的疗效比平喘和消炎好,在10天内有75%的病例发生疗效

         据X线和痰细胞观察,肺纹增粗、柱状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治后均有鈈同程度的改善和减少提示病变组织有修复的可能。

         此外亦有用龙葵果制成酊剂,日服3次每次10~20毫升,10日为一疗程

          ②治疗癌病鲜龍葵全草2两(干品1两),鲜半枝莲4两(干品2两)紫草5钱,每日2次煎服

         治疗恶性葡萄胎4例,均获治愈;配合手术切除、化疗、放射治疗子宫绒毛膜癌、卵巢癌肿、肝癌等多例亦取得不同程度效果。

         此外以单味龙葵2~3两煎服,还治愈纤维肉瘤1例随访1年无复发。

          ③用于止痒取龙葵全草(除根)鲜品2两(干品1两)加水800毫升,煎15~20分钟

         按皮肤病的病程长短,服药7~25天不等

         观察50例扩散性湿疹,全部患者皆具有广泛性皮肤損害瘙痒剧烈,曾使用钙剂及普鲁卡因静注、口服非那根或苯海拉明均只起暂时安静作用;改服龙葵后,患者皮肤水肿逐渐消退痒感减轻。

         计有显著止痒效果者7例服药后可维持3~4小时不痒,小便稍增多晚上睡眠好;有止痒效果者25例,服药后瘙痒可减轻2~3小时睡眠较好;稍有止痒效果者10例,服后痒稍减轻;无效8例

         实践证明,本品具消肿、止痒和微弱兴奋作用为一种非镇静性止痒剂,不宜夜晚投药

         对于白天精神不佳、晚间失眠、皮损广泛、具有皮肤水肿且瘙痒的病例,疗效较好

         其止痒作用属非特异性的,与镇痛剂的作用相類似只能起对症治疗作用,因此须针对病因,予以综合治疗

      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

      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姩性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炎、痢疾。
        2.《唐本草》:龙葵所在有之,即关、河间谓之苦菜者叶圆,花白子若,生青熟黑但堪煮食,不任生啖 
        3.《本草图经》:龙葵,旧云所在有之今近处亦稀,惟北方有之北人谓之苦葵。叶圆似而无毛,花白实若犇李子,生青熟黑亦似排风子。老鸦眼睛草生江、湖间叶如茄子叶,故名天茄子 
        4.《纲目》:龙葵、,一类二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渐高二、三尺。茎大如箸似而无毛,叶似茄叶而小五月以后开小白花,五出黄蕊,结子正圆大如伍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中有细子,亦如之子但生青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捣烂敷的消肿草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