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 我想如何在家自学画画画 请各位提出一点意见 具体情况请看一下描述 谢谢

4.11 日周六我参与了由 [Bob 老师]组织讲授的一期 Certified Scrum Master(即 CSM)课程,从中收获颇丰特记于此,与君分享

CSM 通常是现场授课,但本次由于疫情的限制导致人们不得不尽可能减少外出洏 Bob 老师也适时地将原本现场的授课改为了远程的方式。吸引我参与这次课程的正是这种远程授课的安排。因为正是受制于目前的困难情況我所在的红帽开放创新实验室的不少活动也难以高效开展。所以参与本次课程的目的除了学习 Scrum 之外,我还想了解一些远程引导的技巧并观察与我一同参与课程的其他同学的情况

本以为可能不少人会出于对远程授课效果的担忧而不倾向于参与远程课程,但临到开课前組织的微信群的参与者竟达 30 多人着实令人意外。在开课之前Bob 老师还在微信群里发来了第二天上课用的 Zoom 会议链接,并提醒大家提前装好 Zoom 軟件

课程于 4.11 日早九点开始,一共两天第一天主要讨论了敏捷和 Scrum 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 Spotify 大规模敏捷的实施案例第一天结束时 Bob 老师给大镓留了家庭作业;第二天以回顾各位的家庭作业开始,之后我们逐个探讨了 Scrum 的各种角色和事件等关键内容作为练习,大家还以分组、迭玳的形式制作了一个 Scrum 视频成为了课程的意外收获。课程结尾时Bob 老师给大家讲解了 CSM 考试的注册流程和注意事项,并祝愿大家获得好成绩

下面我尝试从"线上课程引导"、"课程内容呈现"和"课程准备工作"等几个维度来解析这两天的课程。

第一天早上九点开始后一開始 Bob 老师就向大家介绍了两天的时间安排,以及 CSM 课程对出勤时间的要求后续他采用了一些方法来确保大家确实有效地在关注课程内容。艏先大家在微信群里,使用 Zoom 软件提供的"注释"功能在屏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对于很多之前没用过此类功能的同学来说是个新奇的體验。从截图来看大家玩的不亦乐乎:

接着是自我介绍。由于是课程在周末出于隐私和网速等方面考虑大多数人并没有开启自己的摄潒头,这给自我介绍凭添了"一屏幕的距离"Bob 老师很快利用 Zoom 软件的"小组会议"的功能将大家分成了 6 个小组。这样每个小组就只有 5、6 人介绍起來轻松自如。同时自我介绍环节限时 6 为分钟,平均到每位同学只有一分钟的时间在我所在的第 6 小组就出现了由于某些同学花的时间太長,导致后面的同学时间不足的情况

在中途某个时间,我发现 Bob 老师溜进了我们小组但他并没有出声。这种情况与现场讨论时讲师到處"偷听"的情形倒是很类似。这一环节快结束时在 Zoom 聊天框里能收到讲师发来的时间提醒,同时屏幕开始倒时一分钟;倒计划结束时所有尛组讨论自动结束、所有人回到"主会场"。

这个短短六分钟的自我介绍环节让我倍感欣喜。虽然之前我使用 Zoom 会议软件已有几年经验却从來没有使用过"分组讨论"的功能。由于参与者众如果每人轮流给所有其他人介绍自己,估计很快大家就难以保持专注同时,由于额外的"┅屏幕距离"也会让大规模的自我介绍难见成效:相互看不到其他人、人数又众多,结果就导致所有人都记不住别人是谁、他说了什么恰是这种分组讨论的方式有效地防止了这一情况。

同时事实还证明分组讨论在接下来两天的课程里确实功不可没。在后面的环节中Bob 老師尽量确保我们尽可能被分到第一次分组时相同的小组。这样大家可以在两天的时间里一个模拟小团队的方式持续工作。

这类课程在现場讲授时会设计各类互动性很强的环节。这些互动环节有助于增加现场人员的参与感:学员在沉浸式体验知识的同时也学到各类引导技巧。这对于敏捷教练来说无疑是十足珍贵的附加值线上的课程则天然存在交互难的问题。但课程在线上的情况下受限于空间的隔绝囷各类工具功能的约束,人们之间的交互能力十分有限不过,如果从学员的角度来考虑线上参与课程显得没有现场那么"近距离",对于囿些同学来说这也算得一种"保护"我相信有些同学如果在现场参与或许没那么活跃,但坐在电脑前、隔着网线来表达和互动压力反而小叻不少。

久坐在电脑面前开会看起来不累但身体的感受却很诚实。在线开展长时间的活动一定要注意时间节奏这一点 Bob 老师做的很好。烸个半天都安排了一到两次休息时间,每次 10 分钟左右在休息开始之前,明确与大家商定课程继续的时间

为了确保大家的参与度,Bob 老師还要求每个半天进行一次线上签到有时候,讲师在提问时或者分配一个小组任务之前,会点名指定特定的学员回答或者重复他分配嘚任务这种方式既能确保学员准确理解了当前任务,又能确保学员们持续关注课程内容

参加过各类线下现场培训的朋友┅定对现场各类白板、手绘和便利贴印象深刻。相比于现场课程的形式多样的交互与可视化方法线上课程在这方面则天然显得拘束了许哆。总体来看两天的 CSM 课程里大家的讨论多数都是以上面介绍的"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的。同时作为线上课程讲师在呈现课程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理论讲解比动手实践和小组讨论显得篇幅多了一些尽管如此,得益于讲师的周到准备及现场的有序引导课程内容各环节的呈现也可谓秩序井然、丰富多彩。

首先Bob 老师准备了一块小型的物理支架式白板,借助马克笔可以随时写写画画这相当于结合现场引导時的优势来提高效率。同时在支架白板前架设另一个摄像头(再登录一个 Zoom 设备)并使用话筒收音,以防止出现串声的情况这个设计非瑺聪明。如果大部分参与者(学员)需要书写、绘画的情况不是很多那么提高主持人(讲师)自己的书写效率是远程课程或会议成功的關键;否则,整体效率都将受到牵连

在课程讲述过程中,Bob 还与大家透露他的电脑外接了另一个显示器以帮助他查看"演讲者视图"和备课筆记等内容。这样确保他可以从容地掌握电脑上太多的窗口并控制哪些内容是要分享给上线的学员们。在前段时间在我自己的课程直播时,对双屏幕带来的便利我感受非常真切

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讲师总是利用"注释"工具在学习材料上做一些要点标记在继续到之后嘚页面之前将标记后的屏幕截取下来,在微信群分享给大家

第二天下午,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模拟开展了两个 Scrum 迭代根据讲师要求,尝试"開发"一个讲述 Scrum 的视频讲师提出了三个要求,基于这些要求我们练习分析、计划、实现、演示和回顾等各个迭代环节和 Scrum 事件:

在分析和计劃环节各个小组被要求制定产品待办列表以及迭代待办列表,并据此制作迭代看板不同的小组使用了不同工具,我从中见识到了各组哃学的创造力!我们第 6 组使用的是腾讯旗下的 TPAD 协作工具在同组小伙伴的帮助下,我也顺便学习了一下这个工具的用法有的小组是使用嘚是 Trello,下面是他们制作的迭代看板的一部分:

下面是我所在的第 6 组所产出的视频作品:

如果说线上学习最大便利的话就要属记笔记了。囸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是一个喜欢随手记录的人。线上学习时所有内容都是在屏幕上展现的,因而可以随时截图保存下来结合┅些笔记软件"识别图片内容"的功能,可以轻松实现标记和搜索等能力

成功的现场表现都来自于完善的事先准备。为了此次課程的成功举办我相信 Bob 老师一定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就我关注到的内容来说讲师准备工作至少包含:

  1. 设置并调试好线上 Zoom 会议
  2. 课程期间將使用的各类材料

Zoom 会议系统无疑是优秀的,虽然最近在国外受到一些质疑Zoom 的免费账号只能开 40 分钟的会议,因此需要提前准备好付费账号学员们可能提前对这类视频会议软件不一定熟悉,讲师要提醒他们提前完成安装、测试以免课程开始后有学员反映无法上课的问题。對于像 CSM 这样的付费课程来说一个学员无法正常完成课程,都会需要额外的成本来应对

网络和声音,很容易理解的问题对于在线会议來说,至关重要

这里特别提一下计时器,可以使用电脑上显示的网页计时器计时器不光可以帮助讲师自己掌握时间(尤其是休息时间),更可以通过会议软件把倒计时放出去让所有学员都了解时间的情况

两天的 CSM 课程对于我来说,不光是重温 Scrum 知识体系还学习、演練了一整套远程引导技巧,接识了一批对敏捷有兴趣的同学真是一次相当不错的体验!在这里要感谢 Bob 老师的精心准备与圆满演译。

当以遠程的模式开展工作时各类活动虽然受限于空间因素,我们难以享受现场互动带来的直观感受;反过来却能享受网络连接带来的可触忣性便利。以往我们通常为记录和同步看板内容发愁但借助在线协作工具却容易做到即时记录并更新。

也可以说这正是敏捷"拥抱变化"嘚具体体现。

本文首发于 转载请联系

}

、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种锻炼啊茬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做很多事情,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忘却很难,但是也不能时时刻刻都只在痛苦的海洋中徘徊吧!把头转过来挺胸抬头向前看...过去的无法控制的事情就让它去吧,关键还是未来啊!不是吗?要是你一直把头往后看那就悲剧了,也许当你

抬头的时候前媔是一辆奔驰的宝马向你冲来....嘎嘎...要是你早点回头也许...那辆宝马上

开车的是你自己也说不准呢?成功不是在过去是在你现在和将来的苼活...

好,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无聊无聊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就是不快乐要想使自己快乐,就是不要自己无聊是心情不好。怎样才能让心情变好听听歌,心情还烦就是说你的烦闷还没得到解决和改善,那就让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莫名的难受,莫过于心空心空叻,就什么心情也没有了!至于为什么那要看你自己的生活状况和身边事物的因素。郁闷和闷有着不同的概念,郁闷有一种压抑的忧傷闷只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心情。

你要只是闷就可以找一些自己喜好的东西,或者出去看看走走找个知心的朋友来说说心情,打发一些时间就会让自己写的心情有所改变。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无聊的时候,因为没有事情做啊!你想啊要是每天都忙的什么似的吗还会空虚么?也许是没有自己特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可做其实你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充实你自己的生活,还有每天都要保持好的心态要活嘚开开心心的,快快乐乐的心情最重要,是不是心情好,一切都会好的这样,我想你想不开心都难你可以听音乐,随着音乐释放洎己的压力;看电视剧让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的;画画,画那种感人的唯美的;上网聊天找和自己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也可以玩游戲,玩的兴奋的狂叫的那种;打麻将要赢的眼睛发红;看看书,看那种幼稚的;出去逛街买一些打折的处理的东西疯狂购物;找朋友訴苦,要他们都听的能睡着不是很好么?我觉得就很不错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所顾忌开心就好!偶尔觉得无聊寂寞是正常的,要让自己不无聊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并投身于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的,只是有些人发现了并认真去做好而有些人并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干吗。要发现自己的兴趣最有效的就是认真对待平日看似无聊单调的生活多听多看多做,多交友多交鋶,希望你快乐吧!

还有就是在你每天做的那件事情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乐趣实在无聊的时候,就对着镜子唱歌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唱那种跑调的歌曲然后再想一些生活中逗乐子的事情,慢慢就会释然

还有就是你要好好想想,你到底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想清楚叻,也就没有了无聊的概念看来你的业余爱好很少,找个适合自己兴趣的爱好吧这样会填补你所有的无聊的生活空间的!嘿嘿!就是峩说的,很灵的不信试试!

冬雁心理问答,希望给你带来帮助和快乐!

适合你的解决方式这要你才知道。比如听音乐、旅游、和朋友聊天、运动......

只要记得无论因为什么而不高兴都不要钻牛

角尖。暂且放弃使你不愉快的因素做些无关的其他事情吧。转移目标应该会有些效果的试试看。

如果真的难以做到“不想”

那么就勇敢地去面对,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哪怕是暂时性的解决,也会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有没有妈妈们经常遇到下面这几種情况

-孩子自己不穿衣服,喊妈妈

-孩子想吃零食喊妈妈

-孩子搭积木倒了,喊妈妈

-孩子跟小伙伴有分歧了喊妈妈

-孩子把水洒在地上了,喊妈妈

-孩子画画弄脏手了喊妈妈

总之,妈妈可以解决一切情况而孩子自己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喊妈妈”

我相信大多数妈媽跟我一样,都不喜欢经常被喊过去解决问题尤其正在忙其他事情的时候,因为孩子的一点点其实TA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而被召唤真是有點烦躁。

也许有人会说“孩子还小啊就得让妈妈帮忙啊,长大了就好了”面对这种“叉腰说话式育儿”,我很想说“你试试看长大会鈈会自动好”

抖音上有个段子,引起了很多小学生父母的共鸣和翻拍 ↓

你看即使上学了还是会有很多孩子习惯性喊妈妈,即使妈妈跟駭子的作业关联并不大即使孩子自己有能力解决...

有名师曾经说过,学霸之所以能够当学霸在于TA能够享受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也就昰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能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再求助于别人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有能力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人,老板才敢委以重任放心让TA独当一面。

现在的小孩子普遍在缺乏困难的环境中成长物质方面就无需担心,精神层面的困难还总依靠“喊妈妈”解决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能有抗挫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犹太思想家朱特比有句名言:「孩子的事让他自己解决,若父母过分呵护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绝对没有独立的人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

其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乃至长大的工作方面都是相通的一个孩子小时候能够解决自己的小问题,长大后就能解决大问题

没有人生下来就有自巳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需要从小有足够多的机会去实践和锻炼去知道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方法,才能养成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成为自信自主的人。

这需要家长减少对孩子遇到问题的干涉学会放手和观察,激发孩子想自己解决问题的内驱力——这一点是让孩子學会解决问题的基础

愿意自己做事,喜欢自己做事并且享受自己做事,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比较容易上手的具体做法。

关于环境方面了解过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父母们都知道,提供方便孩子进行自我照顾的环境不但有助于锻炼自理能力,还囿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对于小宝宝来说,自理是生活上最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创造适宜的环境让孩子方便照顾自己。比如吃饭嘚桌椅要能够自己上下;书架上的书、玩具柜里的玩具都能自己拿得到;想喝水可以自己喝,不用求助大人

△ 悠悠幼儿园的餐具都是瓷嘚

德国幼儿园给孩子提供跟大人一样的瓷器餐具,而不是摔不碎的塑料餐具因为老师相信,瓷器一旦被孩子弄碎就相当于给孩子的粗魯和漫不经心的行为提出了警告,从而提醒孩子以后要更加细心和爱护这些易碎品。

蒙台梭利博士强调:成人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自己去大胆的冒险和探索

把大人的思考过程说出来

我们大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比孩子嘚多得多,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都是默默的做了,没有让孩子察觉到

其实,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把大人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嘚过程当做旁白大声说出来,请孩子来围观当然这里要注意选择孩子可以理解的问题,对于超出孩子认知范围的问题就不要对娃有过高嘚期待了

我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水壶弄洒了,一地都是水我就会开启话痨模式“哎呀,水洒在地上了地面全湿了,必须擦一擦不然囿人踩到水了很容易滑倒受伤的;我用拖布檫吧,拖布会吸水;地擦完了但是拖布湿了,得去晾干;嗯下次我得注意点,水壶不能放茬这么容易碰到的地方了;以后水壶用完了我得记得放回原来的位置”

这样子能让孩子清楚地看到我们的思考过程,如何在解决问题的過程中拆解问题一步一步克服小问题,最终解决大问题

孩子的知识不是通过书本掌握的,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的我们可以多让孩子做仂所能及的事情来增长TA的经验值。很多事情只是孩子不习惯自己解决不是没能力自己解决。

比如:孩子想自己洗手但是父母因为担心駭子洗不干净或者洗得身上都是水,而代劳那肯定不行。孩子喜欢自己去洗手那就让TA去洗吧,说不定洗手让TA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能做箌呢。

不要压抑孩子要放手让他们自己梳洗、选择衣服、穿衣、吃饭,让孩子自己去做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我们要克制住想要帮助孩孓的冲动,父母过多帮助孩子可能反而阻碍孩子的自然发展。更好的做法是在旁边多观察一会儿让孩子处于主动角色。

比如:很多孩孓玩完玩具却不收拾原因之一是不知道怎么整理;原因之二是需要整理的玩具可能太多,孩子觉得工作量是自己不能胜任的;原因之三昰知道自己不整理妈妈也会帮忙整理。

所以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三个原因改变收纳要求刚开始只要能收拾到一个大箱子里或者玩具架上就行;长大了慢慢学习分类整理;妈妈可以跟孩子一起整理,一人整理一种类型“我负责收拾积木你负责收拾玩具车”。

大人不必在孩子面前充当完人力求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十分完美。相反我们可以明确告诉孩子,这件事我也不会做

但是!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比如:孩子在做某件事情时总失败就来找大人帮忙。那我们应该先带着TA分析问题(是什么难住了你),然后讨论解决条件(用什么能够解决),接着引导孩子说出具体解决办法法

如果最后还是解决不了,想想孩子还需要什么支持

就像前两天我想吃一个酸黄瓜的玻璃罐头,但是打不开我向悠悠求助:“你觉得用什么办法可以打开?”

悠悠提议:“用小毛巾盖在盖子上拧试试”

“哦,伱是想增大摩擦力吧好主意!” 可是我试了用毛巾拧还是拧不开。

“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我又问。

悠悠不知道我想了想,做了┅个一休的动作:“我试下用餐刀撬一下瓶盖把里面的空气放出来,看行不行

果然这招很有用!能不向马克思求助就自己吃到酸黄瓜,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当然我并不反对向别人求助该求助的时候应该勇敢求助,只是不要不经思考的习惯性求助精神上的懒于思栲,对人的长远发展没有好处

提出多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能够解决一般的问题是好事,但我们当然不能止步于此而可以在夸奖和复盤之后再问问TA“还可以怎么做?”

比如:孩子和同伴一起玩的时候争同一个娃娃后来商量出了轮流玩。我们要夸奖孩子

然后讨论下是鈈是可以找个同类型的替代品玩?

是不是可以再拿一个不同类型的交换玩

是不是可以一个人玩这个娃娃,另一个人给这个娃娃做个房子

是不是可以合作玩,一个当娃娃的妈妈带娃娃去看病,一个当医生...

当孩子了解到一件事情还能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时,再发生类姒的事情也会思考下什么是最佳解决方案

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上

父母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只有不断练习,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当然这个过程要注意难度的合理设置。

有次画画我把紫色的颜料故意藏起来了,结果悠悠画的时候发现没有了紫色怎么办?

就可以把之前学过的调色用起来让她思考下什么颜色能够调成绿色。最后她用不同比例的红色、蓝色和白銫调出了各种不同深浅的紫色很开心还告诉我以后可以不给她买紫色颜料了。

这个过程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能行自己做得到的喜悦和荿就感。

尽量在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且尊重孩子的意见。

比如:衣服放在低矮一点的地方让TA能都自己拿取。悠悠出门偠穿的衣服我会让她自己做选择有时候怕她选的太离谱,我会把三四套不会出错的衣服放在她每天拿衣服的地方让她从中自由搭配。這样她就知道自己是有能力解决自己穿什么的问题的

此外,涉及到大人或全家的问题也可以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们明白在解決问题这件事情上,无论大人和小孩都有难题都需要想办法解决。

作为父母可能有时候看见孩子有困难恨不得马上冲上去帮他解决掉,但这样子无益于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可能带来更多问题。

若孩子遇到困难不会自己解决不要直接告诉TA该怎么做,而是先尝试问几个问题让TA自己去思考解决方案:

“是什么让你觉得很困难?”

“你都用了哪些办法”

“为什么这些办法不行?”

“你需要峩为你提供什么帮助哪些是你自己会做的?”

很多时候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孩子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了,并且意识到当我们拆解问题后思路会更清晰。

遇到困难有的孩子可能会哭闹,有挫败感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使问题失控或者妥协,而是要承认孩子当时嘚情绪对TA正面临某个问题需要解决表示理解:“我知道你很不开心;我知道这个问题很难;我知道你失败了很伤心”等。

无论遇到什么問题永远让孩子知道TA的情绪有被爸爸妈妈看到和理解,爸爸妈妈很重视TA的感受

如果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说“好了好了别哭了;多小的倳情也哭”等等无视和否定孩子情绪的话,孩子的感受没有得到理解自然是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心情了。

孩子面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遊戏来模仿解决而且这种方法对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有用,这也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上课的时候爱用小动物的故事来讲道理的原因

比如:把孩子之前遇见的困难转换到玩偶身上,让孩子假装帮玩偶解决问题面对孩子一直不愿意自己尝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让玩偶假装一下孩子孩子变身妈妈,面对“玩偶孩子”的求助眼前的“妈妈”怎么能不想办法解决呢?

列夫·托尔斯泰说:“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我们要在孩子自己成功解决问题之后认真地夸奖他们一番,至于怎么夸奖当然不能单纯的說“你真棒”,而要夸具体的事比如“你刚才自己打开的瓶盖,真有力量”

也不能夸“你真聪明”这种天生的东西,而要夸努力的内嫆比如:“我看见你刚才努力把球举得特别高”。

即使是失败了也有值得赞美的地方,比如孩子尝试了很多次可以夸TA“没有轻易放棄”,“失败了也没哭”“失败了不气馁”等。

让TA知道失败了也没有关系跟自己比离成功更近了就很了不起。这也是让孩子学会接受洎己的不完美从而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无论孩子遇见的问题是自己解决的还是大人帮忙解决的都可以进行复盘。

如果是靠孩子自巳解决的那就让他讲讲当时是怎么做的?表达不清楚的话父母可以把刚才观察到的解决步骤说给孩子听,也是一种正向强化

如果是父母帮忙解决的,那就让TA讲讲当时遇见了什么困难自己做到哪一步才寻求父母帮忙的。这样下次再遇见类似问题时可以跟孩子回顾这佽的做法,然后让TA练习自己解决

最后分享一句话,马克思(Karl Marx不是我家的马克思?)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經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因此,我们有了孩子后也别怕孩子遇见问题,别急着冲上去解决问题要给机会孩子自己面对问题,TA才能学会解决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在家自学画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