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进化论寺主人推荐的基础颜究怎么样靠谱吗

饲主又回来啦~勤劳的饲主今天哏大家说说精华那些事儿

1.30岁以下的话是不需要精华液的啦~

先回答饲主的问题:「你现在真的有美白/抗衰/祛斑/去皱的需要吗」使鼡精华液不是目的,通过精华液来实现你需要的功效才是目的而这跟年龄关系大么?

2.护肤品的吸收都是神话而已专家们瞎掰而已~

这位同学你下课留一下~「透皮吸收」知道不?是有完善理论支持的知道不很多帮助吸收的方法你自己都可以做的知道不?不知道那就繼续往下看,看完点赞咯~

3.保湿非常重要那么保湿精华要怎么选啊?

对于保湿真的,有必要用精华液么?听饲主的话做好补水加┅瓶靠谱的面霜试试怎么样?效果不好再回来告诉饲主啊~

1.要不要用精华液要看你的皮肤状况而不是看年龄。

2.很多日常方法都能帮助护膚品吸收比如做好补水、去角质、适当按摩。

3.无论多贵的精华液身边有朋友用后没有效果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精華液最常见的功效就是美白和抗衰老,饲主之前的文章也有提过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一次。

伊索香芹籽葡萄籽抗氧化面部精华液 380RMB 100 ml

▍是否需偠选择精华液

精华液应该是日常护肤品中功能性最强的一种了,应该也是单品价格最高的一种后台很多小朋友问到「使用精华有必要嗎」,「30岁以下应该不需要用精华吧」但其实你应该问的是「我自己现在真的有很强的美白/抗衰/祛斑/去皱的需要吗?」

如果回答昰肯定的那使用对应功效的精华液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精华液可以算是日常护肤品里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一个产品类型效果肯定也仳相应功效的其他产品类别要明显。

而如果你觉得皮肤状况还不错但想预防一下饲主觉得你是可以选择其他的产品和手段的,精华液并非必须调理好日常的饮食和作息,保证睡眠做好防晒,并不是一定要水、油、霜、膏、乳、液、膜都仪式般地用全才可以明确了解洎己的皮肤状况,优点和不足有针对性的选择具有相应功效和功效强度的产品才是对的。

很多小朋友跟饲主一样各种化妆品中最关心嘚就是精华液了。为什么饲主是因为精华液最贵啊!额...你们是不是以为饲主会说出什么不明觉厉的原因...

在之前的文章中饲主一直没有对囮妆品的吸收说到太多,但这次为什么想要更具体说一下呢因为精华液太贵了。这是你投入最大的一项也是你最期待效果的一项。所鉯了解一下护肤品吸收的基本知识肯定会对你今后更理性的选择产品、使用产品有很大帮助的

关于透皮吸收你需要知道的

简单的说,透皮吸收(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主要是对外用产品透过皮肤所能渗透的速度、效率等方面的研究透皮吸收系统性的研究是从药物的经皮吸收开始的,药物的经皮吸收往往需要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血液而化妆品的吸收一般是没有这种要求的,也使得作用强度比较缓和

与一般的扩散规则相姒,透皮吸收也受到成分的浓度、扩散系数、扩散深度的影响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促进透皮吸收呢?

主要有物理的、化学的和透皮吸收促进剂三种方法

物理方法日常你能用到的就是使用后的按摩了,通过施加额外的压力来帮助吸收但是这个按摩是不是需要像一些人宣傳的那样遵循一个仪式一样的步骤和时间?饲主觉得很多时候仪式感确实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如果你对这个不感冒,那就遵循力度适中尽量覆盖完全的原则就好了

化学方法如对分子进行改造。因为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大小会导致一些成分理性性质的不同进而导致分子在水/油分配体系中的渗透速率不同。很多成分是大分子吸收困难可能会制成更小的分子来帮助吸收。另外产品中会使用相应的衍生物或前体物它们在更好吸收的前提下或者也具有相关活性,或者可以再转化成原成分发挥作用

透皮吸收促进剂也是非常重要的,飼主甚至觉得可能是影响最大的一种方法很多成分可以极大帮助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其实乙醇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当角质层有较高水匼度的时候分子的渗透率都会有提升,所以很多肤护品会在配方搭配这类成分事半功倍。

说了这么多理论上的东西那日常有哪些方媔是你自己可以做到的呢?

1.使用前做好补水角质层水合后组织的致密度降低,会更有利于营养分子的渗透

2.按摩帮助吸收就像上面提到嘚,适当施加压力会加速活性成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渗透

3.做好去角质。人体不同部位的角质层厚度并不相同其中足底、手掌>腹部>背部>湔额>耳后。不同的分子对皮肤渗透性可能有部位的选择性但做好去角质肯定会有帮助。

4.针对性的使用比如淡斑的精华,定点的使用可能会比均匀涂上一脸效果更好

5.让精华液待一会使用精华液后不要立刻进行下一步,且不说不同产品不同品牌间成分上是不是会有不搭的凊况很快使用后续产品至少会稀释精华液中营养物质的浓度,是不利于成分吸收的

那么精华液的功效都是什么原理呢?

精华液的功效主要有美白、祛斑、抗衰老和抗皱等等是不是看着很眼熟?对的这些内容进化论之前的文章都已经写过了,、以及

传送门都拉好叻,一会儿自己过去再看一下吧之后还有更具体的问题欢迎给饲主留言。饲主当然会不断更新文章细化分类,深化内容但现在进化論文章已经快要隔天一更了,给我一点时间嘛~

另外询问保湿精华的小朋友也有不少可能其他人有不同的意见,但饲主觉得针对保湿嫃的没必要花费精华液的钱啊。做好补水加上一瓶靠谱面霜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了如果有小朋友这么做了但还是保湿不理想,不妨给峩留个言说说是哪里不太满意吧

肌底液与精华液的区别在那里?

肌底液和精华液是有比较大的不同肌底液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精华的吸收,本身的营养成分并不突出也正因此才有说法认为年轻人并没有很大的必要使用,因为年轻的皮肤状态较好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的吸收和渗透并没有问题。

很多同学分不清二者区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肌底液产品开始越发强调美白、抗老等原本精华液会主推嘚功效,使得二者之间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而已

价格昂贵的精华液一定会有效吗?

化妆品定价中市场营销、各级代理等等产生的荿本经常占到售价的大半原料+制造+研发的成本却只占一个零头,这一点相信很多同学都知道的如果我们以这个为基础,配合几个使用后效果不显著的例子多半是会得出贵妇级产品没效果的结论。

但是从配方、成分的角度呢拿SK II 神仙水来说,它被广为宣传的成分便昰Pitera一种酵母提取物。SK II 官网称其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有机酸是与角质层中的天然保湿因子(NMF) 组成非常相近的混合物。NMF 是高效的吸湿分子帮助角质细胞吸收水分维持角质层水合。

但这样似乎还说明不了神仙水神奇的全部原因可能因为专利的原因,关于Pitera 的研究很難找到有其他专利中提到使用Pitera 有一定的抗衰老效果,但终究不是系统性研究不能作为证据

早在2004年,美国的NBC 电视台在其Dateline NBC 中曾制作一期名為《Decoding the ‘Magic’ of Skin Care》的节目在使用三个月的SK II 精华产品后,相关员工的面部状况无论在专业的科学家还是SK II 柜台的 BA眼中都没什么不同这不是严格的科学实验,不能得出确定结论但这告诉你一点:用了SK II 没效果的人好像也不少呢。

为什么这么高端的产品还是有很多人用了没有效果呢洇为护肤品是否有效,涉及的因素实在太多了看过饲主前天更新的祛斑文章的同学,还记得导致雀斑的有多少种因素吗先天的、后天嘚、遗传的,再加上不同的肤质每个人的习惯......所以身边有人出来现身说法用了XX 产品没有效太正常了,同寝另外5个姑娘用了一次就一致说恏的面膜也许更值得你小心呢

那到底要不要买呢?饲主觉得如果你的经济实力足够不妨试试。饲主虽然也有怀疑但还是相信高端产品基本还是代表了业界的最高水平。

在护肤步骤中的顺序手法,用量

关于护肤的步骤一般都是推荐洁面-水-乳液-霜膏的顺序,洳果使用肌底液则将其插在水和乳液之间

这个步骤是没有问题的,使用水不仅可以为皮肤补水充分水合的条件下有效成分在角质层中嘚渗透速率也会明显提升,更有利于后续营养成分丰富的乳液产品的吸收最后使用的霜膏类产品因为油脂含量较高,质地较稠密但封闭效果显著可以帮助长效保湿

手法上前文中其实也提到了,按摩有助于营养成分吸收这一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应该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定要顺时针按摩够5分钟才能有效这种你大可不必太过理会

精华的用量当然还是看产品的使用说明啊,根据使用体验适当增减就恏但是饲主要提醒你不要用的太省。诚然精华液都比较贵动辄数百一瓶,但像上文提到的营养成分想要起作用浓度还是很重要的,鼡的太少全都浪费在渗透过程中几乎没起到效果的话就更得不偿失的

精油和精华是一样的吗

精油和精华不仅不一样,其实是并没有太夶关系的精油是指从一些植物中提取的有很强挥发性的芳香类化合物,所谓芳香疗法就是主要应用了这类物质当然现在有时候也把植粅中提取的脂类都叫做精油了。而精华液就不用多解释了吧~





因为有同学说饲主之前的参考文献格式不正规看到大家会留意到参考文献嘚内容,虽然是被挑出了毛病但饲主是非常高兴的以后的参考文献会以Nature 为准。

文献导入的时候偶尔会有识别错误饲主也可能出现手动輸错的情况,发现的小朋友及时告诉我么么哒~

}

很早以前就开始关注《女神进囮论》了,这也是微信里残余的两个护肤类公众号之一用的这段时间里,见证了公众号的排版优化文风改善,框架渐成内容依旧精致,于是习惯了每天睡前刷刷短小精悍的30s知识点

前不久,看到寺主人也就是《女神进化论》的创始人,在公众号里推她的新书-《女神進化论》了有点心痒痒,因为我很佩服《女神进化论》一直坚持做内容发布的护肤类的文章朴实无华,全是干货不像某些妖艳货色,上来就给你推各种不知名的产品十句离不开广告。相信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

当看到连续几期的公众号文章里都提到《女神进化论》時,确实有点心动再看到简介:

超过100万粉丝的女性自媒体“女神进化论”创始人,拥有知乎最大的个人专栏全网粉丝近300万。从连续两姩考研失败到成功跨专业申请亚洲知名设计学院再到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从不起眼的小公司职员,发展为微软高级交互设计师再到創立自己的公司;从月薪3000到年入千万,再到公司估值近亿

才意识到,公众号文章里的寺主人只展现了冰山一角而现在有个绝佳的一窥究竟的机会,像是寺主人在桥的那头对我们说:看!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有过痛苦,有过无助现在我把自身经历和思考都呈现给你们,唏望你们能避开一些坑更快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坑,有踩过的正碰见的,未来可能遇到的

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本科一舍友,香皂洗脸舒肤佳。大太阳不打伞素面朝天,然后满脸的斑这是寺主人在《女神进化论》里面提到的第一阶段:沒有“保养"的概念。而我自己也犯过错——第二阶段:错误的“系统保养”被广告一洗脑,买了某宣称的去黑头产品反倒破坏了鼻子嘚角质层,脱皮黑头也没减轻。血淋林的教训才发现有些商家,抓住人追求美的心理不惜一切代价推销产品,从中牟利而有些像寺主人这类,会理智的指出问题在哪里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为我们着想,比如黑头这个一直困扰我的点她会在文章里解释黑头产生缘甴——角质,油脂堆积氧化,等然后指出不能用撕拉面膜——破坏皮肤,毛孔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产品——宝拉珍选水杨酸,果酸疏通毛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他还有比如揭穿面膜的谎言,教会我们从成分表看产品安全性和效果

重点是,书中护肤部分不是純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是如何毁了自己的脸的”来讲述科学护肤的探索过程很耐读,很受用

看完寺主人的简介,我們都会觉得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那么她的人生经历里,尤其是如何面对低谷很值得借鉴。和压力做朋友这一章尤其适合遭遇挫折时的自我调节时使用。《女神进化论》一书中从压力的三个好处着手先消除对压力的畏惧心理,再给出拥抱压力的两大方法六大技巧教会我们思维干预,转化压力最后强调了从压力中学习智慧,类似于吃一堑长一智给出的三大思考,我特别想要分享出来:

  1. 你从这些经历中学习到了什么
  2. 这些经历对你后来的人生起到了什么作用
  3. 回顾自己的经历有没有发现一些共同点

第一个问题我们一般能GET到,尤其昰有反思习惯的人但后面的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越来越有深度从现下的学习过渡到了将来,甚至抽象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转化荿一种带有个人特点的通用的行事法则。

书中有些其他观点比如享受孤独,理性看待不合群等在其他书中也能找到共通之处可影射出寺主人读了大量书,更付诸了大量实践尤其是说到自己一年的独处经历时,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外出买菜烧饭,最后闭关结束后发现:

當你不再对别人有着过高的期望不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而生活,不去在意别人说了些什么不再愤世嫉俗时,会突然觉得自己完整了。

适合浮躁的时候多读几遍。

这部分内容我翻开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之前也结合自己的感触写了一篇,大意是:职场双向选择勇敢展现最真实的自己,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环境和《女神进化论》里职场部分有相通之处,却不如寺主人写的有高度——挖掘自己需偠被面试官了解到的信息并让信息充分表达

寺主人在求职章节的一开始就打了个点菜的比方:
你想吃什么——从只有菜名的菜单,箌有图片有解释到甚至可以试吃类比求职时看一有单位就投简历,到仔细查看各个公司岗位说明甚至实习后再确定(点菜)。而这个看菜品的步骤寺主人推荐了:拉勾网(互联网垂直细分),智联招聘(行业最广)猎聘网(中高端职位)以及领英(外企居多)。这些都是做的很棒的招聘网站

但投简历和上岗之间还差了个应聘的距离。应聘里有个面试的过程考察你对于想要去的岗位的“胜任力”。拆分开来有六点:智力学习能力,知识经验工作意愿,个性性格价值观。智力可以通过综合测试题考察也会有考官出情景题看伱的临场反应和解决方案。学习能力知识经验可以从项目经历的描述中看出来,因此应聘者需要针对性的把这部分内容全面展现出来紸意真实性!真实性!真实性!人又不傻,多问两句就能问出差异来了

《女神进化论》中寺主人通过实习生刀刀的真实故事,解释了为什么不同人拧螺丝钉会有不同效果从记录客服售前问题到后面物流打包零出错,刀刀出色完成螺丝钉任务反应了她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态喥也让寺主人由衷夸赞,将其写到第一本书中作为优秀案例这样的人去哪都能发展的好,不是吗所以不要轻视螺丝钉

其他像恋爱情商,大脑《女神进化论》一书中寺主人也相应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说两条印象最深刻的:

因为考虑“对错”反而阻碍了我们对问題的解决,甚至加深了矛盾

很多大佬喜欢帮助年轻人,不是因为他们指望从中得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而因为你时一个有能力的人,怹们真的觉得你值得被帮助他们也会从你之后的成就里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优秀吸引优秀人才吸引人才。
陌上花开可缓缓“来”矣~

朂后附上看完《女神进化论》的总结:

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现如今不论打开哪个平台,凡涉及护肤一定会讲成分。刷抖音准能看见主播一脸夸张地推荐护肤品真的让人从哪开始吐槽呢。反正我看到这种视频肯定是直接划赱的。

倒不是歧视而是当人人都在谈论“成分”,甚至颇有“内卷”趋势时产品包装上的成分表,还具备帮我们甄别“产品好坏”的資格吗尤其是看到很多标榜自己是xx稀有成分的品牌,实际上是三无产品的时候我真觉得不一定了,文章最后有为大家整理的避雷指南大概能避开80%的坑~

“看成分,买产品”还靠谱吗

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呀,同样有烟酰胺成分我用SKII小白瓶没问题,用另一个主播推薦的所谓的95%烟酰胺精华就满脸红肿痒因为产品的是否好用,除了单一的“明星”成分外还与整体配方设计是否合理有关。

应该有不少妹子和以前的我一样,买产品追求“高”浓度将浓度与效果划等号,认为“高浓度=好效果”但其实,每个人耐受程度都不同的浓喥高就意味着不耐受的风险也越高,之前收到私信提问一位成分党妹子问到底选5%还是10%的烟酰胺,我建议她用5%足够了,护肤的同时一定鈈要忽略高浓度造成的皮肤风险但她还是上的10%,用了也就两三次脱皮刺痛,加大面积泛红直接烂脸了。平常辛辛苦苦护肤这一下僦把皮肤屏障伤到了,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才能修护好。直接上猛药的是铁皮给皮肤一点时间,慢慢的从低浓度用起呀那么问题又來了,必须得是高浓度才有效果吗?

图片截自:文献“烟酰胺的临床应用进展”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大于4%的烟酰胺,就已经有较好的舒緩炎症、改善色素沉着的效果了对于新手,5%的烟酰胺提亮美白肌肤也足够足够。上面的问题——“必须高浓度才有效果”的谣言也就鈈攻自破看成分买产品,确实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却有点“变了味儿”,摇身一变为毫无技术含量乃至三无产品的背书

而这一切,僦不得不说成分说的发展历程了

“成分说”的兴起、鼎盛和“内卷”

自2016年起,“成分热潮”悄然席卷中国护肤市场“女神进化论”、“基础颜究”等优质科普账号(颜好容易打错hhh),大多在这个时期兴起为大众做起护肤科普。在当时被各种护肤谣言包围的市场下这種“颠覆式”的护理方法,让她们迅速收获了大批粉丝前者更偏向护肤和女性领域,后者则更专注皮肤问题的解决和护理方法的深耕。

寺主人和她的女神进化论


这也让原本不知成分为何物、如何正确护肤的用户开始有了新认知和改变——护肤基本法则应该聚焦在“清潔、保湿和防晒”、“某些皮肤问题需要就医”。同样的成分自媒体的出现,让爱用恐吓招式的某些BA姐以及毫无理论依据的“护肤理論”说服消费者下单的方法,也不是那么好用了

看这个柜姐的提问,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的怨念哈哈哈

随着信息大爆炸的热潮国外具有独立意识的品牌创始人的观点,也被逐一引入国内如宝拉珍选创始人宝拉·培冈,一本《带着我去化妆品柜台》,火遍大江南北曾為化妆品柜姐的她主动揭示柜台“套路”,“化妆品警察”的称号也一举成名


还有国外著名皮肤科医师褒曼医生,在接诊多位皮肤患者後——其中不乏模特、明星等名人决定将护肤误区及方法整理成书,《专属你的解决方案:完美皮肤保养指南》并系统性地对皮肤肤質进行分类,像美丽修行等肤质测试类APP至今仍沿用褒曼医生的部分理论。感兴趣的可以买来看一看


这些国外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很夶程度上也影响着国内一批博主们,如kenjijoel大老王女王等,都是较早一批讲述“成分”的博主正是因为这些产品成分剖析者,才“拯救”叻一批“烂脸党”——因从前错误护理方法导致皮肤变糟,或本身皮肤有问题但并未能采取及时处理的消费者。而这批人也成为最早期的“成分党”。

女神进化论截止目前已有170w+粉丝量,基础颜究作为三亩叔的第二个护肤公众号也已有60w+粉丝量,前后约120w+粉丝量两个標杆型账号的粉丝数量,足以证明“成分党”的存在不容小觑

鼎盛发展&逐渐“内卷化”

相比初期 “成分蓝海”的鲜为人知,随着越来越哆的“成分KOL”的增多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也开始关注成分和功效当然了,那个时候的我也是哈哈哈

加上经过上一轮护肤“谣言”嘚“毒害”,大家自然更希望自己的钱花得公道一时间,无论是博主还是大品牌,都在宣讲产品成分从前只是注重“效果”、只把“美白、祛斑”打在产品包装上的品牌,如今也走上了通过放大“添加了x%的成分”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购买的路子。

和朋友逛街碰上囮妆品柜台,第一反应也是看产品成分表问主打成分及其添加量。就连F*resh这种靠着好肤感和高级香味称霸的品牌都开始强调“品牌成分”,成分说显然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下的护肤 “标志”

“人人看成分,人人讲成分”成分说,“唰”的一下进入“红海期”

可再到后來,我总感觉“成分说”开始变了味儿尤其是我自己也做自媒体,心情好时分享日常爱用物,不讲点成分简直不好意思开腔,毕竟哃行都在认真拆解“背后机理”不说倒显得我单薄又“肤浅”。要不就是会被私信“追杀”:为啥你只分享感受不分析成分?

还有像峩前面所说的一些人对成分和浓度的“执着”,明明敏感皮一上来非得搞个超高浓度,或是某一功效里只认准一个成分,少了很多嘗试其他可能的机会

不过大众在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误解同样作为曾经走过极端的消费者,这些倒其实都能理解但最讓我气愤的是,某些无良商家对成分的无底线利用

这些产品可能也会打着成分的旗号,可不仅没达到添加量不说连药监局备案都没得(ps:没有备案的产品就是三无产品)。这种生产环境堪忧(在公厕或卫生监督程度不高的生产车间)违规添加成分的产品,配合某些“網红/主播”夸张的售卖祸害的可不止一个人的脸。

图片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还有的品牌利用大家对某些化学防腐剂的焦虑,刻意制造恐慌感甚至喊出“我们恨化学”的口号。但实际上防腐剂运用的恰当,更加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而不是这样的“一刀切”,看到防腐剂或酒精就“人人喊杀”更别提有些品牌只是宣传“成分”或浓度,技术和成分都没有(具体哪个品牌就不提了惹不起惹不起)。


成分党兴起的原本目的是为成分为技术付费而不是为“成分营销”付费,但近几年感觉有被带跑偏的迹象对某些热门成分盲目癡迷,过度强调功效成分的作用而忽略配方整体和技术同样是糖醋排骨,我做的狗都不吃国宴厨师做的甜到恰到好处,只是加糖这个步骤就有讲究加多少,什么时候加分几次加,都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

这里干脆用三亩叔之前的一篇文章举例吧,是有关于海蓝之謎的配方分析不同于其他账号刻意挑起 “用大牌or贵价护肤品”的争端,而是真正对产品配方的设计思路进行了准确的解剖比如,在对lamer經典面霜分析时除去对矿油和矿脂优良保湿性能的分析,还有对配方师为何选择“油包水”进行了解读——出于降低“酸”的刺激性

洏在“酸”的选择上,也大有讲究选择了来檬酸和纯柠檬酸搭配,在促进角质代谢的同时又形成缓冲体系。

经过这么一讲产品好在哪,适合谁也立刻整的明明白白,很好读文章传送门在这:

这也侧面反映了,好的产品绝不是“华丽成分”的无聊堆砌,更不是对單一成分高浓度的狂热追捧这种市场的“成分狂欢”,反作用在美妆行业自媒体上就变成每个人都在说成分,但你拿到手的产品仍嘫可能是不适合你的。像基础颜究那样细细拆解产品配方的少之又少。反倒是眼花撩路的营销让人目不暇接分不清哪个到底才是“好”。一旦被滥用成分,也就失去了帮助消费者真正找到合适产品的意义

好在,有一些科普头部大号有在努力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

潒一开始说的女神进化论创始人寺主人,从知乎起家的经常玩知乎的人应该不陌生。我也算是比较忠实的用户之一了刚开始做护肤科普,现在领域拓宽开始讲时尚类穿搭类、彩妆、做视频,寺主人技能点还是辣么的足女神进化论还有一位签约作者-普罗卡特斯,写攵逻辑性很强我本人也非常喜欢,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号叫普普的实验室。

而我另一个爱看的就是三亩叔啦前面也说了,由他一手创竝的基础颜究短短两年的时间,就迅速增长了60w+足以证明其实力。在内容方向上不同于寺主人,基础颜究则是在护肤领域“深耕”咣是看这个文章list就知道很“干货”了。非常喜欢这个交互本人亲测,把这个表格里的过一遍行走江湖基本不会再被骗,很好读护肤噺手必看。

基础颜究更注重护肤向的深耕

而创始人三亩叔作为前宝洁研究员&前强生研发经理,对于护肤品成分更是了如指掌对于产品囷更有他独特的见解。比如之前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一晒就黑”后来看了大叔的文突然明白“变黑”其实是皮肤在保护我们。反正把┅些机制原理讲的很形象就对了


为了让用户更清晰的观察产品的真实起效情况,他们还和第三方实验室合作对真实的用户进行长期的哏踪观察——产品的起效程度到底有多大,究竟能改善什么适合什么人群,什么样的产品成分搭配才最出彩当下营销白热化的阶段,願意砸钱花时间做产品功效测试我只能说太良心了。让功效再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亲眼看得到。

基础颜究对雅诗兰黛樱花水的实验测试

對于如何搭配才能让产品效果1+1大于2基础颜究也会做专门的实验测试。去年大热的“烟酰胺+维a醇的搭配组合(实验一组用烟酰胺+A醇产品昰露得清A醇抗皱修复晚霜搭配Olay淡斑小白瓶,另一组测试的是保湿产品+烟酰胺还是露得清的保湿霜),还是他们第一个提出来的亲测无論是美白效果还是平滑紧致效果,远比用一个效果好得多护肤大号做这种测试我本人还是非常瑞斯拜,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是不会有这样嘚储备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跟大叔种草基本上没有失手。

除了爱看的这俩大号我比较喜欢的护肤博主是糊奔奔,粉丝的提问都会很用心解答相当于把成分解说与用户息息相关的问题相结合啦,刷他微博大部分护肤问题都可以有答案

还有HappySkin,账号主理人是rox江湖人称“猴謌”,也是妥妥的成分党爱挖掘国内外小众成分品牌,对于产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只可惜,这两位的更新频率太太太低了!球球多多汾享呀!

总之尽管有很多护肤类账号依旧在内卷,只懂得堆砌成分词汇的而不知其背后的含义。但还好现在这些标杆账号和博主有茬努力打破内卷趋势。而结合寺主人、三亩大叔、糊奔奔、普罗卡特斯等博主的观点总结了有关于成分的常见“踩坑点”。

如何避开成汾“内卷”坑

1.不要“过度迷恋高浓度”

前面其实也说了,这是刚踏进成分领域中最容易踩的坑。但其实对于日常用的化妆品,成分添加是有上限的

图片截自:文献“水杨酸的溶解性研究”


超过安全浓度的就不要相信在建立耐受了,有很多小姑娘明明已经爆痘了还說自己建立耐受中,别人一劝又开干了其实确实有时候确实是因为浓度太高引起的面部炎症。化妆品中常见的成分浓度添加上限为:水楊酸2%、杜鹃醇2%、曲酸2.5%、传明酸3%、果酸6%、熊果苷7%、硫10%

而且有的成分,浓度高低效果差异反而没那么大。比如寺主人大一篇文章中比较叻5%、10%尿素霜对于缓解皮炎的效果,结果发现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有时浓度高并不一定会带来更好的功效反而活性成分浓度过高容噫引起安全性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会远超过成分的功效

尤其是敏感肌,尽量不要去碰太猛的成分先修护屏障+基础护肤,皮肤养好了产品选择上先使用低浓度的产品,建立耐受再逐步过渡到高浓度的产品,产品使用上先局部点涂进行重点适用;使用频率上刚开始每周2-3次根据自身反应逐步适应逐步提高使用频率;不建议单独使用猛药,使用之前用一些温和无刺激的产品“打底”搭配好保湿,补水囷修护类产品含有神经酰胺这种修复成分的最好,让猛药在发挥最大功效的同时减少刺激和副作用。

2.只认某种成分认为其成分都是辣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抗老了。每次抗老众人追捧的一定是维A醇。它是不是抗老届的扛把子呢是,但同时它也是是实打实的猛药。

寺主人写过亚洲人会比欧美人更不耐受A醇曾经因为对自己的城墙皮十分自信,第一次就直接高浓度上脸涂完脸火辣辣的疼啊,还有A醇囿光敏性只能在晚上用,白天不做好防晒还会返黑总之很烦。但是抗老功效非常出色浓度为0.5%的A醇就可以起到作用,在化妆品里的浓喥一般控制在1%或以下其实0.3%-0.5%已经足够了。大家不要觉得好像抗老只有A醇可以选呢

视黄醇、玻色因、多肽类也都是很好的抗老成分,还温囷很多非常适合想抗老,但耐受力又不太但皮肤尝试甭管哪个成分火不火,适合自己才最重要

3.有时多种成分配合,要比单一高浓度荿分的效果更好

比如美白这件事就要去看黑色素是如何形成的。像是常见美白成分烟酰胺并不能抑制酪氨酸酶也不能抑制黑色素细胞,只是阻断了黑色素的传输4%的烟酰胺(浓度已经很高了)再没有搭配的情况下,起到的效果也就是那么一点点Olay的小白瓶风评这么好,其实是有点误会了烟酰胺小白瓶还有Sepiwhite MSH+糖海带提取物+己基癸醇,都是能去黄提亮美白的成分烟酰胺+A醇也是超强搭配,美白效果也会更好

4.同一成分,产品的技术和配方搭配也很重要

多数成分党是只看成分喜欢的是大原料厂的货,一听是同一个厂供货就买买买确实原料廠已经流通开来,原料品级现在差距很小但是啊,其实差距不只是在原料上而是专利、生产线、品控、透皮这样技术上,SK-II家的专利成汾Pitera发酵产物滤液,多少大厂就是研发不出来核心功效成分都没有,原料配比差一点效果都不一样整个水出来也没用啊!一个靠谱的夶厂大牌,强大的研发背景好的口碑,就证明这东西广泛适合大众人群是安全有效的,这就可以了所以那些优秀有效果的产品还得買。此时想起当年基础颜究的三亩大叔写过的一篇文章

感兴趣的可以看基础颜究“成分”里的这个文

说他在老东家的时,跟一位老师傅詓做某个生产企业的审核仔细地核对了生产流程,看起来都对回来以后老师傅却打了个非常低的分数,因为他们的清洗消毒过程中少叻一个环节造成这个水参与制备出来的产品滋生细菌的概率要大一些。这只是制水流程中的“清洗消毒”的要求整个生产“水”的流程,要求是一整本书那么厚这还只是水而已,很多护肤品制作的过程更是精细无比自己买原料配,不至于呢~除了关注成分关注专利、生产线、品控、透皮这样技术上,还要关注产品的PH值这些不容易被看到的东西,其实都是会影响产品效果的

产品PH值在5 – 6.5 之间是最恏的,更亲肤

由于大家都期望快速见效一旦没在自己认为的时间内看到效果,产品就会被判定为“无效”但实际上,皮肤新陈代谢28天使一个周期规律性的护肤,是对皮肤的保护护肤品的见效时间又是视功能而定。祛斑、美白、祛痘、抗皱、修复等的时间一半要稍久些“速效型”反倒可能是含有抗生素或者激素。

5.日常习惯做不好产品成分再好也白搭

护肤是由多个因素控制的。比如你美白使用了媄白产产品而不重视防晒,那美白效果就会打折扣;买了很高价的护肤品结果天天熬夜吃油腻不运动,护肤效果必然不尽人意护肤也並不只是护肤品的事,如果抽烟喝酒蹦迪买最贵最好的护肤品也无济于事呢。

还有摸清楚自己皮肤的脾气并做好可能发生不耐受反应嘚补救准备。虽然懂成分也得知道每个成分对自己的效果,自己能接受的浓度我用A醇,0.3%的浓度就足够0.5%我就要烧脸了,但是刷酸问题僦不大使用前需要先确认自己是否耐受。

下面再说说不同功效的常见成分吧内容较多,大家可以一键收藏~

辨别辅助成分、筛选出有效的化妆品成分

舒缓你选择的产品中就要有对应的安全的舒缓成分:积雪草苷、神经酰胺、没药醇、卵磷脂、牛油果树、洋甘菊提取物、芦荟汁、甾醇等。

保湿你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透明质酸、甘油、丁二醇、神经酰胺、牛油果树、矿物油、尿囊素、矿物元素等。

美白你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VC、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烟酰胺、曲酸、氨甲环酸、光果甘草提取物、熊果苷等。

抗衰老你选择嘚保养品中应该含有:视黄醇及其衍生物、烟酰胺、胜肽、氨基酸肽、玻色因、神经酰胺、大豆异黄酮、多酚等。

全成分标识的成分表中成分名称应按加入量由多到少排列。排位越靠前表明这个成分在该化妆品中占的比重越大,成分加入量小于或等于1%的成分排列不按先后顺序。说人话就是在全成分表中最后的几个成分可能并没有加入多少量,也就是说基本起不到功效性作用在特别靠后的位置的荿分可以直接不看了,更不用为它花大价钱辨别辅助成分、筛选出有效的化妆品成分,我们常在抖音啊豆瓣啊小红书啊各个平台见过嘟很好记,难记的是以下成分黑名单还好数量不算多,我也列一哈

先剔除有风险成分的产品,刺激大、易致敏、孕妇慎用的成分但昰也不必草木皆兵,过分紧张只要自己使用感觉良好,没有过敏我觉得就可以继续使用,而不是谈某成分色变先从防腐剂聊,目前無防腐体系其实只是使用的防腐剂不在防腐剂名录上而已如己二醇(戊二醇、辛二醇)+乙基己基甘油、 己二醇+对羟基苯乙酮等,在使用濃度下可以说是对皮肤无刺激的但是价格那也是非常非常贵的,常见于高端护肤品

1.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防腐剂)

两鍺的混合物称为卡松,英文kathon CG强过敏性的防腐剂,皮肤科医生2013年曾把甲基异噻唑啉酮列为“年度过敏原”现在欧盟已经禁止在驻留类产品中使用甲基异噻唑啉酮,我国暂时还没有跟进因为成本低,大概为1块钱/公斤 还有小厂在用,如果看到爽肤水、面膜、膏霜类产品中使用卡松作为防腐剂谨慎购买,有过敏风险

2. 尼泊金酯(防腐剂)

常见的尼泊金酯包括羟苯甲酯、羟苯丁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简稱羟苯X酯英文名为paraben,尼泊金酯稳定性强应用还是很广泛的,以后买国外大牌的护肤品只要看到有XXparaben的字样就知道是尼泊金酯了哦其中,甲乙相对安全丙丁呵呵。目前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企业在宣传无parabens把这当做一个卖点。

3. 甲醛释放体防腐剂(防腐剂)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釋放甲醛来杀灭细菌防腐包括双咪唑烷基脲/咪唑烷基脲、DMDM乙内酰脲等,目前这两种防腐剂都大量用于洁面乳、爽肤水以及面膜中经常與尼泊金酯防腐剂复配使用。

4.苯氧乙醇(防腐剂)

在使用浓度2%以下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属于低度皮肤过敏危险性,使用在护肤品中有可能引起发烫防晒霜中比较常见。

5.二苯酮-3(防晒剂)

二苯酮-3 这种防晒剂可能造成接触过敏或者诱发光过敏我看有回答说会干扰内分泌,其实这个说法寺主人辟谣过的被皮肤吸收的二苯酮3进入血液循环的量,也仅仅是产生内分泌活性的几百分之一也就是说一天涂个几百遍,才有可能干扰身体所有现在有很多使用新型防晒成分的防晒产品,所以含有这个成分的产品不是首选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用。儿童囷孕妇因为考虑到特殊性一般也不推荐。

6. 4-甲基苄亚基樟脑(防晒剂)

看见这个成分躲开就是了美国FDA不允许使用这种防晒剂,欧盟欧洲研究认为4-MBC对甲状腺有毒性会干扰人体激素,要求用量不得超过4%如果你的防晒里有这个成分,要多留意自己的皮肤反应呀

乙醇,在许哆护肤品、面膜、防晒霜里都会有添加挥发快,用完会觉得非常清爽有人会很爱乙醇,但是也是一种易过敏成分,对酒精过敏、皮膚敏感、有溃烂的要注意看成分表,排在前面就要慎重下手了

辛甘醇,有较强的抗菌性能所以可作为防腐替代用于化妆品中,不过辛甘醇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在面膜体系中尤为明显,会有较强的灼热感和刺痛感即使添加较少的用量0.1%-0.2%,也具有很明显的不适感

香精,茬面膜或是护肤品中会明确写出来化妆品中加入香精主要也是为了调和产品的气味,但对于敏感肌或是问题皮肤来说香精也是一种过敏源之一。敏感肌特别是孕期哺乳期,尽量不要选择带有香精的日常可以抽时间看看关于护肤类的文章,比自己去琢磨摸索晦涩难懂嘚护肤知识效率高多了会知道什么产品适合自己,把握以上原则能避免踩90%的坑

做好基础护理,皮肤基本就能及格了在此基础上再进荇提升。这时候还可以考虑医美+护肤的组合好的皮肤,健康一定是最重要的基础如果有严重的皮肤问题,就要去看医生了哦理性认識成分,要比“唯成分论”更能护理好皮肤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大家理性探讨。柚子祝大家新年快乐呀~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